文化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1 18:1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文化建筑;设计;协调融合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背景
该展览馆建筑项目位于城市市区东部,是新老城联系的重要纽带。项目东临商务外环路,西靠中州大道,南面为商务西三街,总用地面积约为1. 7万m2, 南北向的城市绿化景观带犹如缠绕在新城如意下的玉带,而基地就如同镶嵌在玉带上的宝石,璀璨而夺目。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展览馆作为该城市的城市名片,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该城市古老而又现代, 魅力而又神奇的过去与现在和将来。在这里能够回眸历史,重拾记忆;可以触摸城市,品味文化;更能够描绘蓝图,憧憬未来。
2设计要求
展览馆是集粹文明精华、展示历史演变的舞台,展示城市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 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她代表着一个地区、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的水平;展览馆是展现城市未来的窗口,城市的展览馆,应像一件件艺术品,代表着城市独具的魅力。我们怎么做才能使城乡规划展览馆这个公益性公建设施在满足社会文化需求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兼顾满足一定的商业价值。通过对任务规划和项目现状的解读,我们总结提取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我们的设计重点。
第一,观众参与性。通过对场地的分析, 我们思考得出人流的主要方向,建筑首层做适当打开处理后,公众的可达性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合理设置室外演出活动场地和室外临时展示空间,可使公众多选择的可参与性最大化。
第二,文化交融性。项目处于新老城区过渡空间,从文化上应传承融合城市文化和现代的城市精神,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建筑风格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做到传承但不模仿,创造但不求新。
第三,环境协调性和功能合理性。项目位于城市绿化景观带中,南北向的城市绿化景观带犹如新城如意下的玉带,璀璨而夺目。对于功能的布置和流线组织,人们在建筑内部自在游走的时候,不同界面,尺度,开敞性,功能特征的空间会出其不意的瞬间变化,建筑的表情更加生动鲜活,人的活动与建筑之间出现了一种新的活跃交互式相互作用。
第四,经济性。在进行展览馆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成本因素。适当应用新技术工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但同时也要意识到,那些用处不大,造价昂贵的新技术对场馆的建设和经营都会是很大的负担。所以,在使用新技术的时候本着适宜的原则。技术应该是技术化的,即为人服务;技术应该是合理的,即适合实现的需求, 符合经济效益的。
第五,标志性。展览馆作为该城市一个面向群众开放的重要性公共建筑,是群众互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窗口。建筑自身的标志性是毋庸置疑的。展览馆将会是城市的标志性场所,具有引导性。
3设计主题――协调共融的城市之花。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该城市的新老城区在城市肌理上有较大的差异。将这新旧两种肌理在展览馆项目上进行挤压,同时结合展览馆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南北方向大面积城市绿化公园贯穿展览馆,融合生成两个相互关联的体块,创造出展览馆与新老城文化的协调共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共生。建筑在南北向对绿化公园适度打开后,适当设置商业功能,可有效对周边公众进行引导。在东西两块被挤压的场地上设置露天剧场和室外临时展厅,结合配套商业,在满足公众活动参与性的同时,也为场馆日后的经营提供了可能。
3.1展览管功能布置
在功能流线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功能上,做到展览面积最大化,充分运用建筑的立面、平面和顶面。在观展体验上强调多元化,多视角, 多方位的结合,做到功能布置的合理性。在流线上,加强市民在展览馆内的互动参与度,合理的设计观众参观流线,公众参与流线,做到参观流线生动化、参与流线多样化。使展览馆成为市民可学、可看、可玩、可购物、可休息的综合性展览建筑。
地下室为文物库房、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库房位于覆土建筑下,并结合下沉庭院,形成相对独立的内部区域。一层为展览馆和展览馆主要入口层,内部设置了观众入口大厅,共享大厅,展览馆的城市模型展厅,展览馆的临时展厅,公共服务部分的卖品部、演示互动厅,以及展览馆的办公后勤区(图1)。
图1展览馆功能布局一
二、三层,建筑西侧为展览馆部分的城市各种展览展厅。东侧为展示馆的规划公示、成果展厅,建设成就展厅等。东北侧为共用的餐厅、报告厅等公共服务用房(图2)。
图2展览馆功能布局二
3.2建筑造型塑造
在文化和建筑造型上,我们立足于城市文化的传承,以繁花为意,从新老城市肌理的碰撞出发,营造一朵新老城市融合之花,营造一朵城市发展之花,营造一朵城市文化盛世之花。因此在建筑造型上采用现白色流线型造型,犹如美丽的月季花瓣。整个建筑形象大开大合,大实大虚,大气中又不失细节的塑造,通过合理运用外装饰材料, 将一个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建筑形象展示于广大市民面前。
建筑上部屋顶采用金属板屋面,结合玻璃幕墙外包支撑结构的形式实现设计造型效果,使建筑整体挺拔典雅、稳重大方而又动感十足不失时尚气息。建筑内部装修注重传统元素的表达,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注重空间氛围的营造,根据不同使用功能采用多样的空间设计手法,增加参观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在景观处理上,延续了整个建筑的肌理形态。曲线化的景观处理方式与建筑形态相呼应,场地以铺地与绿化为主。项目的南北两侧大面积的绿化公园是主要的景观之一,在建筑空间上南北方向完全打开,将城市景观引入本项目中,以达到借景的作用,也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4结束语
文化建筑作为城市名片体现着一座城市的个性与特质,其功能性和标志性使得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以核心建筑表达城市脉络,即是对城市记忆的延续。而这要依靠建筑师对建筑的文化内涵投入更多的关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在进步的同时也遗失了很多应有的东西,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仅再是建筑或城市本身,而是超越建筑物质本身的需要,从城市脉络入手,将建筑内部空间与外在形式的生成建立在对城市特定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的充分认知上,以建筑表达城市,这样的建筑才能真正植根于城市。
参考文献:
篇2
在世界上,我国也是一个体育强国,尤其在一部分体育项目上,我国一直占领先地位,然而,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项目是和世界水平存在相对不小的差距,典型的比如田径运动。虽然长久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投入中,田径项目占有较大的比重,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成绩始终差强人意。当然,这个局面的形成有着多方面、不同种类的原因,但其核心问题在于训练方案和训练手段上。一方面是大规模的投入,一方面则是田径运动员训练手段单一,方案简单,这就是我国田径竞技运动的训练现状。对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和身体爆发力的训练等则更是相对落后。在训练过程中缺乏先进理论有效的引导,整体水平相对很低,同时还会存在一些与运动项目培训规律不符合的现象,总而言之,导致我国田径项目无法前进的根源有以下几点。
1.1科学的培训理论欠缺,不能对培训给以正确的引导
我国很多田径项目的教员进行训练时安排的训练方案对运动员来说,是不符合运动员身体训练规律的,在处理田径运动中步频和步长的训练时,通常会根据训练实际需求来改变训练方案,从而无法形成固定模式,更无从谈合适的指导。尤其突出的一个现象是教练往往不将运动员自身的身体以及技术现状作为考量依据,相反却根据那些具有领先技术的外国运动员训练时得出的数据来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训练,完全忽视了体能、竞技运动水平等必要因素。
1.2训练没有达到系统化要求
无论是田径竞技运动员还是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其培养都不能根据赛场上得出的成绩来衡量运动员,也不能只关注短期效果,正确的方式是观察训练时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从本质上发现运动员的体质及其在体育方面的潜力,田径运动员的培养不是关注暂时利益,是始于青少年时期,接受正规、系统、全面、科学的培训,然而这也是我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1.3缺乏体育综合能力方面的培训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一旦只是重视运动员的技巧上,那么只不过仅可造就一批田径工具而已,在倡导“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下,运动员的训练必须更加以人为本,教练在制定培训方案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及心理素质培养,根据教育部规定,对运动员进行文化课及心理素质教育的训练是常规科目。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各个运动项目的适应能力的培训,目的在于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有效的调节,以保障全方位开发及提升运动员身体素质。当前仅仅局限在田径能力方面这一做法毋庸置疑是错误的。就当前我国在田径项目的培训方式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都将对运动员进行的文化课及心理素质培训忽视掉,单纯考虑训练体能方面,功利性十足,从而造成了运动员也只从心里把田径运动看成是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谋生手段、一个职业而已,无法从内心认同这是终身事业。在这样既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又缺乏正确的训练训练态度的条件下,必将不会提升我国田径事业在世界上的水平。
2详细讨论田径运动中训练周期
2.1准备期
在准备期中,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含耐力训练、爆发力训练、超重恢复训练等等)是必备的,同时应该将田径训练中的不同任务和要求考虑在内,根据特殊情况设定不同训练阶段,例如,每个训练阶段可以设定为1~2个月,在这期间可以高度集中某一项训练科目,对运动员进行专项的基础的训练,这种方式极具目的性,能够得到较好的训练效果。由于时间较长,准备期的特点主要是训练节奏长、训练周期大、训练强度低、项目数量多等等。
2.2比赛期
比赛期,一般以半个月左右为限,这是一个比较短的实践周期,通常它会以适应性训练为主,目的在于调整身体基本状况,使之适应比赛而进行赛前适应性训练。这一时期运动员的主要训练特点体现是训练强度低,主要开展适应性和稳定性训练,重点是田径竞技项目起步阶段的读秒反映训练、比赛阶段的起速保持和呼吸调整训练、冲刺阶段的加速训练、临近终点阶段的凋整恢复训练等,另外也不应忽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整训练以及抗压能力训练等等。
2.3恢复期
恢复期是一个短节奏的训练期,在这期间运动员的训练内容集中在调整、恢复上,它是保证运动员能够恢复身体机能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特点是训练负担较轻,通常来说都是一些基础性训练,难度小、时问短、科目小,但这是一个沟通各个训练周期和环节的保障期间。
3田径运动员训练方案的制定
3.1训练方案的制定要彰显周期性理论
田径竞技运动训练的周期主要就是上述的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在制定训练方案时必须要按照项目周期性理论来制定各个阶段的训练方案。按照田径各项目比赛回合之间相隔的时间,田径训诫周期中的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再加以详细的划分为各不相同的小阶段、小周期,再根据每个项目特点的不同分别制定各小阶段、小周期的训练内容的强度。如在各小阶段、小周期的训练中制定相应项目运动员所需输出的力量值及技巧的训练方略。
3.2按照技术难度来制定训练计划
篇3
春姑消逝,夏郎将至!眼花缭乱的单衣大军将袭卷石城。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丰富的大学生活孕育的奇思妙想一触即发,手绘服饰则引领魅力创意展现!
二、活动目的: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我院学生对设计类专业的了解,培养学生设计创意的思维。加强设计专业各年级学生的交流互动。互相学习,交流思想。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创意的开发。给工学院注入艺术文化生活氛围。(书信大赛活动策划书:情系母校 感念师恩)
三、活动简介:
手绘服饰创意图形设计的征集将面向全院展开,然后T恤为载体进行手绘。同时也会征集手绘服饰成品(不限于T恤:帽子,裤子,鞋等等)。最后将这些作品展出并进行评比。如果各方面条件成熟,可以考虑将此项活动作为一种文化传统逐届开展下去。
四、活动地点及负责人:
宣传地点:各系橱窗,润泽园广场。
媒体宣传:学生都市网
五、活动步骤:
(一)前期策划准备:
1. 活动申请
2. 设计宣传板和海报 提前展览若干件手绘作品进行宣传和学习交流。
3. 大力开展本院的内部宣传 通知全院各班班长务必在班级内作好宣传工作,让他们将此次活动的精神和意义详实地传达给班级每一位同学,提升大家队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度。
4. 制作报名明细表 供报名的同学填写个人信息和作品创意。
5. 为报名者提供有关手绘服饰制作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
6. 采购相关物品。并制定作品展出的设计方案。联系相关老师。为展览做准备。
(二)活动实施:
1. 4月22号前完成前期宣传工作 将海报贴在所有学生宿舍楼下及人流密集区(食堂、教学区和宣传栏)
2. 报名和作品集结地点:9#楼下系办
3. 5月1号截止报名,参与者要在5月10号前完成设计构思及创作(创作于4K水粉纸上并附上文字说明)并交于9#楼下系办。所有作品将由工业设计相关老师进行第一轮评审。并选出的幅作品进入第二轮。进入第二轮的选手在接到通知日起领取作品,体恤及相关物品并将作品手绘于T恤上。
4. 将作品在润泽园广场进行展览,并评选。
评分规则:所有作品采用编号不记名不分年级的方式展出。老师及学生进行参观并投票。
评分方式:学生票数+老师票数*10
最终选出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三名
三等奖五名
最后将五十幅作品进行拍摄编辑成册(作素材)
5. 做好赛后的相关工作。拍卖作品。
(三)注意事项:
1.对收到作品进行现场布置,工作的合理分配
2.征集作品内容要求积极向上,新颖。
3.所有费用一律以发票作为报销凭证
六、活动预算:
T恤:60件(备用10件)500元
丙烯颜料:(400元)
横幅一条及展板二块:(200元)
画笔加水彩原料:(100元)
展厅布置的物品(详细的价格):(200)
篇4
关键词:来华留学;跨文化适应;学术适应;文化适应;心理适应
在跨文化适应研究领域,研究者们主要倾向于将重点放在心理适应与文化适应两个维度,但是国际学生与其他跨文化旅居者不同的是,他们拥有学生的身份,因此对于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应该放在学术适应、心理适应、文化适应三个维度上来研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对于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属于插班式的培养模式(语言生培养除外),本方案是以来华留学生新生为培训对象,在学分制课程体系下以必修课程的形式,每周1次,为期一学年的跨文化适应培训课程。
一、来华留学生的学术适应培训
(一)来华留学生学术适应培训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培养模式大多数是学分制课程体系下,学科领域大类招生,大类交叉培养,学生们先通过通识教育对所学学科有了全局认识,在入学一年或半年后再根据对自身的学术兴趣,职业规划选择专业。这样的培养模式更为尊重学生自身的兴趣,为其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发展平台和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大致上采取趋同培养模式,而留学生适应起这种模式便比较困难。首先,面对复杂的课程体系,留学生由于对选课系统和培养方案的不了解,选起课来比较盲目。其次,留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尤其在数学等基础学科领域知识的欠缺,在课堂上跟不上中国学生的进度,使得厌学情绪滋生,逃课行为严重。再次,对于中文授课的留学生来讲,语言更是其学习途中的拦路虎。虽然进入专业学习,中文授课的留学生都过了hsk4级,但是这对于能听懂专业性极强的大学课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之授课老师的普通话发音等原因,这极大地影响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上述问题以外,如果留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国课堂教学方式,考试制度、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等,极易导致他们学术的失败。总之,对于留学生学术适应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使其能够在中国的学术体制内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二)学术适应培训方案设计
首先,学校应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国际化服务水平,如:在对外汉语课程中加开专业汉语课程;对于留学生集中进行基础学科的补课;制定系统完善的、双语版本的培养方案与选课手册。再次,在对留学生的学术适应培训方案设计方面,应使留学生了解以下内容:中国教育制度,本校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与选课方式、校内外学习资源利用、与教师沟通方式、学习策略与考试技巧等。同时,不能将培训内容一味地集中于中国的情况,而应该充分地利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体验到中国教育模式与自己国家教育模式的差异,了解差异是接受差异和适应差异的第一步。在培训方法方面可利用专题演讲、个案研究、跨文化分析、模仿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进行。
二、来华留学生的心理适应培训
留学生在心理适应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一是:适应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从中学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的转变;二是:面临由文化差异带来的适应问题。大多数留学生都是17-25岁,根据八阶段理论,青春期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成年早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亲密与孤立,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支持。根据相关研究,国际学生的心理适应是指国际学生在跨文化转变中在生活变化这个压力源刺激下,对旅居经历进行评价、使用策略缓解压力的过程。对于国际学生的心理适应,笔者倾向于采取kim提出的“压力—适应—发展”的动态适应理论。该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流中,一个文化个体或群体向另一个文化学习和调整发展涵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表现为“压力—调整—前进”这样一个动态的形式。在这一理论中,压力被认为是正常的心理,而不是失败的表现。因此,跨文化心理适应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留学生利用好自身的压力,将其转变为发展的契机与动力。首先,学校应该完成对留学生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及时筛查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做好干预工作,同时使得整个心理适应方案设计和实施更有针对性。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有系统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此课程体系是经过多名心理学专家和学生工作一线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其一部分可以完全用于留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适应培训中。同时,由于国际学生的特殊性,在培训方案中还应该重点介绍跨文化适应的相关理论。如:u型曲线理论、w型曲线理论、文化休克理论、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双维度文化适应策略理论等。让留学生充分地关注并了解自身的心理感受,减少焦虑感和挫折感,由对压力源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对解决方案的关注,增强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还应引导留学生有一定的生涯发展意识,树立以终为始的观念。同时利用团体辅导的方式,让留学生们利用团体的资源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释放压力。
三、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培训
国际学生的文化适应是指国际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和运用东道国的文化,并在自身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中寻找到平衡,获得多元文化者的身份。根据笔者了解,大多数招收留学生的高校都为留学生们开设了中国概况、中国文化等课程以帮助留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并融于中国文化。而这些课程更多地集中于介绍中国的各种文化符号。如:京剧等。而根据文化冰山理论,浮于水面上的各种显性的文化符号(如:建筑、音乐、语言等)不过是该文化的一小部分,而潜藏在水面下的隐性部分(如:思维模式、时空观念、意识形态等)则反映着该文化的核心价值。而中国文化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很多信息不需要通过语言的形式进行传达,人们更多的是靠早已内化于心的盘根错节的关系、人情、默契等进行沟通。因此对于国际学生的文化适应培训因重点地关注一系列非言语因素,如:中国的国民性、思维模式、社会规则、人际交往特点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应让留学生关注自身文化与中国文化中各方面的差异。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文字材料、电影、纪录片、跨文化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时,还应加强国际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使得留学生在充分地了解中国社会文化后,能够善于识别文化差异,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地进行交际的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转化能力及跨文化适应能力所组成的综合能力。这除了通过自我评估、个案研究、危机事件法、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以外,学校还应该为积极为留学生搭建各类社交平台,如:汉语角、留学生进社区等各类活动,让留学生能够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中国人,更深入地接触中国社会,使得留学生们除了本国同胞和留学生朋友之外,能够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如今,出国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学生生涯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因无法完成跨文化适应而导致学业失败,这不仅是个人和家庭投资的失败,甚至也两国之间投资的失败,因此开展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培训是高校国际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戴晓东,顾力行.跨文化适应(一)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
[3]吴为善,严慧仙著.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篇5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网络
一、网络视野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方向
班级文化建设,是对班级环境、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制度,班级文化活动的综合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结合新媒体的传播和应用,体现出班级主体自我管理的新诉求和新表达。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们发现,目前,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其中,学历为大学本科的网民占据6.18亿总数的10.8%,这标志着网络在大学本科生中的高度普及;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达2.78亿,使用率为45.0%,相比2012年底降低3.8个百分点。近年来,虽然社交网站用户使用率下降,但社交已发展成为各种互联网应用的基本元素。
随着时间更迭,高校扩招,90后学生群体逐渐成为当下大学生主体。90后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性、自我性和矛盾性的特征,个性强而班级归属感弱。他们活跃在各个新媒体平台,影响着信息的传播和沟通,反应了新媒体建设和运用的新趋势。90后用户的操作习惯,就是打开电脑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或者是通过手机联入互联网,浏览微博或个人空间,这是当下大学生所处的网络大环境。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1967年率先提出。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在互联网的推广反应了信息时代的诸多特点,随着上网条件更加便利,技术手段更加成熟,手机终端的推广,上网成本更加低廉,催生出高校90后群体为主体的网络小环境。
各大高校也相继推出网络信息平台,如网络迎新、虚拟校园等。北京大学于2010年推出的“北大英雄”游戏光盘,帮助新生适应未来校园生活场景;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诸多高校也推出虚拟校园;2013年,江苏师范大学也开展了网络迎新活动,又依托微信公共服务推出“微信请假”系统,迎合了学生工作网络化的需求。
张伯阳在《大学生班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探析》中探讨了网络平台的方法,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受到网络环境影响的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途径,并以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强化班发起的一项社会实践为例分析,总结文科班级在班级文化建设网络化要求下的诉求。
二、网络平台下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项目概述
自2012年6月,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强化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尝试。通过在成熟的web平台中开通班级公共空间,建设班级网站,激发文科大学生创意创新、交流创作的能力。这一方案融合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着重考虑班级凝聚力的建设目标,旨在培养高效率的团队,培育创新性、自主性的文化活动管理模式。以专业学术交流为例,2012-2013年间共有10人次参加两岸学术研讨会,班级读书交流会14场,这是互相激励、比学赶超的效果;网络化班级建设实践减轻了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动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联系学生、家长和学校,发挥协同管理的作用。
(二)项目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在实践过程中有以下的困难。一是网站管理倦怠期长,资源整合不及时。二是管理模式缺乏监督。三是个人兴趣方向发生转移,时间分配有冲突。学生精力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不能够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进行实践,网络环境下的松散状态表明班级建设网络平台只能作为班级管理的辅助力量,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新特征
班级网站是班集体对内、对外展示的窗口,它弥补了现实中高校硬件资源紧张,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增长、高校教师压力过大等缺憾,以强化中文素质为目的的班级网站激发了班级同学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内在能动性,是加强班级自我管理转型的新途径。
受大学生价值观影响较大的文科班级,想要培育班级精神,孕育班级文化,不但要强化班级凝聚力,增强集体归属感,而且要增强文科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强化班为例,通过规划网站建设方案,逐步训练中文专业素质,练好中文基本功,提高创作能力,探究能力和交流能力,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视野,这是班级文化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就业素质的部分。
1. 服务为主,节约快速。班级服务依托成熟建站平台,减少技术难题。目前成熟的平台提供技术支持,除了博客、播客、QQ空间,利用好建站之星、微信服务账号,搭建web平台,开发APP、安卓系统应用、信息群发系统等应用极大地缩短了信息推送的时间,最大程度上整合了区域资源,按照活动类别划分,缩短线上距离,服务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工作生活。
2. 重视专业培养,着眼终身发展。中文学生以纸笔走天下,这对专业技能提出高要求。复旦大学首推创意写作的本硕课程,旨在培养作家和创作型文艺工作者,以满足社会对写作能力的需求。同样,网络平台的板块设计应紧密联系专业课程实际,鼓励学生创作,按照创作数量和创作质量与教学考核相挂钩,提高学生作品的积极性。在该班级的实践项目中,划分原创、评论、论文交流等不同板块,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提供本科生创作、交流的网络平台,在本专业内部集合、碰撞、交流,对提高本科生写作能力、强化创作因素有积极作用。
3. 班级事务透明化。大学生都有很强的个体意识,自尊心强,规则意识浓厚。线下管理班级事务多是有班级负责人牵头,在班主任、辅导员的组织下,完成奖助学贷等重要工作。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互通消息,立足班级管理要求,在网络平台中班级管理信息,有助建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班级文化。
4. 三方联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网络平台化的班级建设,方便受众添加班级同学为关注对象,对学生个人的培育培养工作发挥监督作用。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惯。结合院校开展的迎新活动、心理教育活动,配合开展多种多样的网络文化活动。设立生活板块,展示学生个人才艺,发泄生活、学习压力,一方面方便辅导员、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同学动态,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诉求,方便观察大学生信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为班级同学提供表达意见,使得观点、意见相似的同学聚合到一起,摆脱心理孤独感。班级文化对个人价值的重视,达到了家长、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心理预期。
5. 自发自觉,产生辐射作用。班级的网络化建设是对班级文化的窗口展示,优秀的班级文化会发挥辐射作用,在同年级、同类别的班集体中中发挥示范作用。学生自觉地在网络环境中丰富班级形象,结合宿舍文化、文体活动、学风建设,纳集活动素材,挂贴到网站上,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班级文化的建设逐渐丰富可感。利用语音、视频、影片展播等的方式,倡导中文学生体会生活,创作创新。开展同题创作的互动,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分主题地组织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流派、文艺学理论等多方面的交流,有深度地挖掘多位同学对同一问题的认识。
三、多重有益的发展方向
班级文化表达的不仅是个体的价值,也是聚合的群体的价值观念。推广班级文化的网络化建设,有着多重意义。
首先,它整合校内外资源,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益处。不仅使班班级小单元符合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大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还能提供师生、同学对话的平台,定向强化中文专业学生的读写能力,支持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教师、辅导员对网站信息监管下,及早发现问题,解除隐患,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发展的诉求,能够利用网络平台集中展示班级文化,对内凝聚班级力量,对外展示班级魅力,增强班级的吸引力。
最后,从创意支撑向创业支持过渡,形成联接班级体的长期纽带,在中文应用快速发展的当下,有着商业价值和教育、借鉴意义。
合理运用网络资源,以网络化建设的方式推进班级管理,借助平台优势,便利学生,便利管理,使班级在网络环境中互动交流,凝聚发展,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有利配合,为学生成长成才护航。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网络环境中开展班级文化教育,对于高校文科生而言,是一个个体唤醒另一个个体,一个班级吸引另一个班级。
参考文献
[1] 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 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
篇6
灾难是可怕的,但是却并不是不可防范的。只要我们学习好防灾减灾的知识,对灾害有了足够的了解,我们就能限度的减少灾害的带来的危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一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心手相牵,团结一致,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努力提高自救互救潜力!让我们远离灾害,共建和-谐!
一年来,西虹社区在雅山片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辖区各单位、各居民住宅小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用心配合下,结合社区实际状况,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深入扎实地开展工作,西虹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富有成效
(一)、加强组织建设,建立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一是成立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王祝勇为第一职责人,负责社区开展各种防灾减灾的领导、指导工作;二是建立社区自然灾害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牵头,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协调处理各种灾害发生事件;三是组织社区救援志愿者队伍30人;
(二)、加强制度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为确保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社区着手制定了各种制度,明确职责。
1、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制度、职责;
2、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和演练预案;
3、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防灾减灾氛围
在社区宣传栏张贴防灾减灾宣传海报,社区充分发挥教育场所作用开展讲座、知识竞赛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透过广泛宣传活动,使综合防灾减灾知识进家庭,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大大增强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
(四)加强应急演练,做好防灾减灾基础保障
今年来,我社区用心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预案,举办消防安全讲座一次,实地演练一次,有50余人参加。防汛部门组织应急救援队多次在八尺江水面开展救援演练。
(五)社区防灾救灾工作取得成效
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团结奋战,紧密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二、立足长远,进一步提升我社区综合防灾减灾的潜力和水平
(一)立足长远,加快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长与短,紧与松、急与缓相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断提升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潜力的实际举措。
(二)加强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防灾减灾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使防灾减灾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三)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使防灾减灾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四)加快防灾减灾应急体系队伍建设,推进防灾减灾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五)加大防灾减灾经费的投入,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二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不断,在痛定思痛之后怎样在大灾大难之际提高群众的自我救护意识和技能,成为当务之急。尤其在灾难中,普通老百姓的自我救护意识和能力比较弱,造成的伤亡比较高,所以怎样有效提高辖区居民防灾救护知识,帮助居民克服灾难来临之际的心理恐慌,提高生存率,成为我们面对和思索的问题。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市“减灾进社区”的指示精神,加快防灾减灾进社区步伐,坚持为民分忧、为民谋利的原则,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了一定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曙光防灾减灾中心座落在青洋花苑北侧的曙光综合服务中心内,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社区高度重视防灾建造工作,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宁同志为组长的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并设立信息员,转移疏散引导员,应急抢险队员,医疗救助人员,疏散志愿者,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和完善社区应急救助预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措施,进一步规范灾害应急行为,提高灾时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好灾民的吃、穿、住、医及灾后重建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和谐。
二、宣传工作到位,群众知晓率提高
为提高居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制定减灾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了形势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把5月12日“防灾减灾日”作为“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日”,在社区开展减灾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答题,增强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强化宣传力度。
三、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提高灾害应对力
为增强社区居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居民应急避险能力,广泛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进一步推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我社区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潞城小学学生参观曙光村委防灾减灾中心
3月20日下午,潞城小学的200名小学生来到曙光村委防灾减灾中心进行参观。首先讲解员给同学们介绍了曙光村委防灾减灾中心,并对避难场所和避难物资作了详细介绍,通过墙上的展板使同学们对避难措施有了更深的了解,如:如何应对火灾、当地震来临应该怎么办、如何应对雷电的袭击等。随后,给同学们观看了宣传影片,观看的同时大家都很认真地做笔记。最后,同学们玩了消防小游戏。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和安全自救能力。
(二)防灾减灾系万家,和谐社区靠大家
5月12日上午,曙光社区举办了防灾减灾有奖知识问答活动,有五十多名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开始,由潞城小学的志愿者向社区居民介绍曙光社区防灾减灾中心的情况,接着观看了一段防灾减灾宣传视频,目的在于强化居民防灾减灾能力,观看过程中大家都非常认真,不时有声音传出:“原来安全用电要这样”等等。随后活动进入了,在知识问答环节,大家都积极参与,经过激烈的抢答,大家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最后,为了了解大家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掌握情况,还给大家做了问卷调查。此次活动反响热烈,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总之,社区的减灾防灾活动,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防灾减灾系万家,和谐社区靠大家”为工作计划,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有效地改进了防灾减灾管理机制,并使社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维护社区安全稳定,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社区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进一步做好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三
为打造社区减灾平台,构建各谐美好社区。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区学习氛围。我社区通过展板、宣传栏等形式面向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宣传活动。针对老人和少年儿童开展火灾自救知识宣传。针对居民开展关于地震等灾难的相关知识宣传。
通过宣传,使居民不断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动员广大居民相信科学,不听信谣传,当好联络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形成全社区广泛参与的群防体系。
二、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为引起社区全体居民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居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结合本地区防灾减灾工作实际和我社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消防应急疏散实施方案,细致安排部署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操作办法;假定演练背景,根据活动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社区及辖区单位在活动中的具体职责。
我社区高度重视此次演练活动,预设一幢楼内发生险情,演练开始:报警器响起、社区居民安全有序进行紧急疏散转移。演练总体情况良好,群众顺利转移、疏散,但是也体现出一些具体问题,如有些居民忘记在疏散过程中用毛巾捂住口鼻。
三、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我社区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了对居民的防火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区通过加强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设,为防灾减灾工作打好基础。
四、存在问题
此次综合减灾创建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 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通过宣传接触,我们发现有些居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有待大幅度提升。
2、 防灾减灾活动欠缺,训练时间不足,对居民的教育效果不够明显。
五、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针对特别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老人、儿童及青年群体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其防灾减灾能力。
2、增强防灾减灾活动数量。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等活动,增加防灾减灾技能培训的次数,使居民得到切实有效的教育和训练,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四
一、规划背景
(一)当前形式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日益聚集,城市社区已成为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最集中、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地方,社区防震减灾工作也更为重要。
(二)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洪山社区积极推进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建立了由社区书记(主任)为组长、各楼楼长为成员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较完善的日常宣传方案、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震后自救互救方案、震后生活安置方案等,每年按计划组织各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不少6次,使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过去的努力为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我们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各应急预案实战性较差,社区防震减灾及避险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完备,社区志愿者队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等。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式的日益复杂,对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逐步完善社区防震减灾体系,提高社区预防、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安全综合素质,
预防和减轻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损失,确保社区安全、文明、和谐、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利用3-5年时间,把洪山社区建成一个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齐全完备,应对各类灾害风险的监控、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措施完善,具有成熟社区地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能力较强的安全、文明、和谐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社区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通过进一步完善社区“三网一员”建设和规范设置社区地震宏观观测点(员),使社区对辖区地震宏观前兆及其它自然灾害前兆能够及时发现,迅速、准确反馈,做到不漏、不慢、不虚。
(二)全面提升社区地震安全能力
进一步健全社区地震应急指挥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数据更新制度。建立完善社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完善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队伍,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习,开展生命线紧急处置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充分利用社区课堂、老年文艺队、社区志愿者队载体,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编排文艺节目、发放宣传资料等多形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体系。坚持志愿者队与群测群防相结合,扩大防震减灾受教育人群,提高全社区防震减灾意识和灾害救助能力。
四、重点项目
(一)完善避险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规划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通道和群众疏散通道,使社区居民在遇险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到达避难场所,获得救助。
(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区“三网一员”网络建设,根据社区学校实际,建立学生地震业余观测兴趣小组。组织社区养宠物的居民建立动物宏观观测点。建立完善地震安全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做到遇险能够快速查阅。
(三)开展社区隐患排查
通过居民自查、志愿队帮查等形式对辖区住户进行逐一排查,必要是可协调区地震局聘请专家制作评价报告,以最大限度排除安全隐患。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制定年度防震减灾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各种5.12、7.28等特殊纪念日多形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五、保障措施
(一)积极与市地震局沟通,制定志愿者队定期培训计划,使志愿者队员成为防灾、减灾、救灾内行人,使志愿者队真正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的专业救援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五
为贯彻落实国家减灾规划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防范应对灾害能力,有效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普及科学救灾知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各种灾害的影响,使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迈向规划化、制度化、迅速化,促进社区安全稳定和谐发展,根据本社区实际,特制如下订防灾减灾社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统筹考虑各类灾害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各个方面,充分整合各种社区应急资源,发动社区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建立一支防灾队伍,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及工作目标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防范是关键,宣传教育是前提。长城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围绕“防灾减灾宣传、普及减灾知识和争创减灾示范社区”三方面推进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通过组织培训、召开座谈会、播放专题片、文艺表演等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引导社区各界支持参与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制订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减灾教育计划,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减灾教育活动;组织居民观看预防灾害电教影片,参加自救呼救、医疗救护知识培训班等。
同时在社区宣传教育场所,居民楼道等地,居委会经常张贴减灾宣传材料等。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社区居民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及必要的应对灾害的救灾技术。
三、计划安排
为提高自然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规范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如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通过进一步组织领导,把综合减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统一规划、全面部署,进一步夯实社区综合减灾的工作基础。
二是完善社区灾害应急预案。把社区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针对社区灾害隐患,制定细化的应急预案,把组织居民开展演练经常化,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明确灾前、灾中、灾后的各个进程和环节中应该做什么、怎么样做和如何避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生命及财产的损失。
三是努力完善社区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志愿者队伍平时参加减灾宣传教育,遇有灾害事件时及时报告,并协助社区做好灾害应急准备、紧急救援和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使其成为社区灾害预警、救助、服务的主力军。
四是继续开展好社区的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围绕社区灾害隐患和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现状,健全减灾宣传工作机制,注重实效,开展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减灾知识普及活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减灾知识素养。
篇7
本信息化工程将信息划分为4层:第1层为实时控制系统,第2层为非控制生产系统,第3层为生产管理系统,第4层为管理信息系统。遵循规范技术要求,各个系统的信息划分为实时控制区、非控制生产区、生产管理区、管理信息区。结合本工程的信息控制管理分区情况,对本工程信息化网络也进行了相应的划分为三张相互隔离的网络。
1)实时控制专网:包括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和调度监控系统。实时控制专网结构主要是基于TCP/IP的生产控制类数据业务,数据流基本恒定,速率要求不高,业务实时性较强,其中遥控遥调更与安全直接相关,可靠性要求较高;对安全性有较特殊要求,不仅要求可靠,原始数据还要求保密。从应用范围来看,属于较特殊的一类窄带业务。本工程控制专网的站点有:调度中心、头水电站枢管理站、9座泵站、13座调节阀室(分水口)、36座检修阀室以及3处隧洞安全监测站点。
2)非控制生产和生产管理网络(业务内网):主要是工程所涉及到的日常办公所需系统,包括行政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非控制生产区的所涉系统速率要求较高,业务实时性不强但突发性很强,且要求有较高的安全保密性。本工程非控制生产区的站点有:调度中心、头水电站枢管理站、9座泵站、天脊分水口调节阀室、潞城分水口调节阀室、漳泽分水口调节阀室、店上调节阀室、小山头调节阀室、翟店分水口调节阀、集店调节阀室(共两座)、上庄调节阀室及天河调节阀室。生产管理区定义为应用网。要求有较高的实时性高,对安全可靠性无特殊要求。本工程安全Ⅲ区的站点有:调度中心、9座泵站、13个调节阀室(分水口)、36座检修阀室。
3)管理信息网络(业务外网):主要是各级管理人员访问Internet,查询、有关工程信息,同外部进行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
2通信方式
目前,现代通信网的三大支柱是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无线电通信。对于三种通信方式针对本工程做以下比较。
1)卫星通信。相比地面通信,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通信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不受地理位置偏僻、人烟稀少和高山沙漠等恶劣环境影响,覆盖面积大,能进行多址通信,广播分发,通信线路稳定可靠,通信质量高,组网灵活简单,适应性强,机动性好等特点。
2)无线移动通信。利用公用移动通信网络无需自建,只要申请为用户即可;GPRS通信网络覆盖面广,扩容无限制,接入地点无限制,具有极强的可扩充性;按照用户接收和发送数据包的数量来收取费用,费用低廉;传输容量大,理论最高数据速率可达170kb/s,完全能满足监控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良好的实时响应与处理能力,与短消息服务比较,由于GPRS具有实时在线特性,系统无时延,可以很好地满足系统对数据采集和传输实时性的要求;安装在室内,没有引雷部件,不需要作防雷处理。缺点是网络覆盖可能存在信号盲区。
3)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本身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a)频带宽,通信容量大。b)损耗低,中继距离长。c)抗电磁干扰。d)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虽然,光纤通信具有初期投资较高的缺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全线自动化的任务的特点,本工程推荐选择光纤通讯系统。
3网络结构
1)网络结构的选择本工程网络结构主要采用星形,树状结构进行比较。树形网络是由多个层次的星型结构纵向连接而成,树的每个节点都是计算机或转接设备。与星型网络相比,树形网络总长度短,成本较低,节点易于扩充,但是树形网络复杂,与节点相连的链路有故障时,对整个网络的影响较大。针对本工程输水线路特点及全线信息化的要求,通过沿供水线路敷设的光纤连接的方式,形成大环网带小环网的树状网络结构。合理选择关键线路上的主通信汇集站点,并与调度中心组成工程通信主干网。各个主站点分别与所辖分支站点构成小环网。这样小环网发生故障时,不影响主环网的正常运行。
2)网络结构设计根据本工程的输水线路特点、调度要求及三类网络环境的划分情况,拟建立2条主干通信线路形成大环网,以主干线路的主要站点为汇集点的9个小环网。主干通信线路1:头水电站枢纽管理站北耽车泵站辛安泵站庄头泵站韩家园泵站北甘泉泵站潞城分水阀室官庄泵站店上调节阀室。主干通信线路2:官庄泵站漳泽调节阀室长治市漳河管理局。9条小环网根据主干通信线路9个主要站点分为枢纽支线;总线1#、2#支线;平顺支线;长治支线;黎城支线;店上支线及屯留1#、2#支线。
4备用通信
本工程监控体系覆盖范围广,监控对象种类多,传输数据对通信要求各不相同,对通信网络有极高的可靠性要求,同时还需要兼有经济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本工程监控系统的通信网络不能采用单一的通信方式,需设备用通道。备用通信在工程的典型站点租用公网专用通道与调度中心之间通信,作为数据传输的通道。工程站点有:头水电站枢纽管理站、北耽车泵站、辛安泵站、庄头泵站、韩家园泵站、北甘泉泵站、潞城分水阀室、店上调节阀室、漳泽调节阀室、官庄泵站、长治市漳河管理局。
5通讯传输方式
1)“三网合一”。方式采用三网合一光纤以太网交换机接入设备,以光纤传输技术进行高速数据交换,实现数据、视频、语音等业务的灵活接入,通过一对光纤完成整个工程信息化的传输。
2)“三网分离”方式。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成通信系统的内网部分。交换机提供多个以太网接口,用于传输内网的调度监测系统和安全监测的内容。各个站点视频监控系统采用视频服务器的方式接入站点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中,由调度中心统一解码管理。电话调度系统在调度中心通信机房设置一套驻地话音网关设备,该设备与调度中心的程控调度交换机相连;在各个控制站点设置接入语音网关及普通电话机,语音网关直接接入站点的100M工业网络交换机。根据工程特点,本工程网络传输采用“三网合一”的方式,在2个大环网及9条小环网中各采用一对光纤,共计22芯,另考虑10%的备用,故采用24芯光纤。
6结论
篇8
1.梳理资料,罗列问题
将所有资料整理成文字材料,对其进行逐行“扫描”、初判,依据各层次反映的特定群体表现出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找到现象的本质——问题。这一过程,需要培训项目开发人员了解培训对象,熟悉涉及的专业领域,清晰涉及的工作范围。在梳理资料时,粗略地将现象及问题合并分类,分为“通过培训能够解决”、“通过培训不能解决”两个部分,提取出各层次提出的对该培训的建议,列入“对培训的建议”部分。以此类推,罗列岗位层、个人层反映的现象、问题及建议,对同一属性、类别的问题,可适当标注。
2.合并问题,筛选分级
按照问题属性,将同类、同质的问题进行合并,按照一定的方法筛选出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筛选分级问题常用的方法是排序法,但是这种方法受各层次群体比例、规模及思维方式等因素影响,会产生差异。第一步,对组织、岗位层反映问题的频次进行排序,对个人层反映问题的频次单独排序。第二步,考虑培训时间有限、涉及专业较广等因素,选取组织及岗位层反映较多的问题,同时保留个人层反映问题较突出的部分。第三步,对两次排序进行叠加平均,聚焦组织、岗位、个人三个层次反映较一致的问题。经过层层剥离和推进,最终聚焦的问题按顺序依次是:协调沟通问题、执行力问题、班组管理方法问题、团队建设问题、责任心问题、安全意识问题、考核激励问题、压力问题等八项。
3.加工问题,形成清单
经过筛选、分级,得出了问题清单,但不能都作为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部分。要对其进行再加工,梳理每项问题,分出“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培训不解决的问题”,并对后者提出解决的思路、建议等。此过程属于思维加工,更要做到有理有据。
(1)班组长提升班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安全意识问题为例。该问题排在第5位,但是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安全上应强化从严管理,切实增强责任心和执行力。因此,应把安全意识排在第一位。经过思维加工,形成了本次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此时,需要根据表1的资料,对清单中的每个问题进行细分。至此,完成了“三次转化”中最基础、最关键,且直接影响培训有效性的步骤——形成问题清单。
(2)班组长提升班问题清单——协调沟通问题
一是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二是上传下达的作用没有发挥好。三是班组之间的协调工作没有做好。四是班员的思想工作需要加强。五是任务安排、分工协作存在问题。六是不能有效处理班员与上级的矛盾。七是表达能力有欠缺。
二、实施三次转化
1.问题清单转化为培训目标
细分的问题清单,为培训目标的制定提供了蓝本。用符合SMART原则的语言表达出解决该问题后呈现的效果、标准等,就是培训目标。在制定目标前,除思考SMART原则的具体要求外,还应当着重思考下列问题:
(1)制定培训目标的角度问题
培训分两个方面:教学、学习。自然,培训目标也有两个方面: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以教师的角度制定的,学习目标是以学员的角度制定的,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为了保证培训的实用性,体现以学员为中心,实现培训效果可见,应当以学员的角度来制定培训目标。
(2)培训目标可操作性的问题
制定目标时,通常用“了解”、“理解”或“掌握”等词语,但为考核评估增加了难度,况且了解多少才算是达到了“了解”,很难评价,应避免使用不便于考核的词汇。
(3)培训目标实现的评估问题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能力、改善行为,在制定目标时就应该设想该目标在培训结束后如何进行评价和考核。问题清单转化为培训目标时,还要做到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目标,同一问题下的子目标与子问题相互对应,且能够解决该问题,达到目标。
(4)班组长提升班目标分析——协调沟通问题
能运用沟通的技巧或方法,做到与上级沟通有效果,班组间关系有改善,疏通班组成员的思想,化解与2.培训目标转化为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为了实现培训目标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培训内容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手段,培训目标是解决问题的效果体现。运用系统思维,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实施培训,实现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分解得当,能有效避免培训课程,内容的重复。举例说明:针对协调沟通问题设计的培训目标,从有效协调沟通的原理、方法,以及不同沟通对象及情境下的应用技巧等入手,设置培训内容。
3.培训内容转化为培训课程
篇9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绿化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园林的基础知识
1.1园林工程图是根据投影原理和有关园林专业知识,并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绘制的一种工程图样。园林工程图是园林设计师与园林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实施园林工程的图纸表达形式,是设计人员按国家规范及标准,经设计而成的技术语言,它直观地表达了设计人员的园林工程设计主题、设计思想、设计创意及各类技术指标与参数的应用,它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的技术文件。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是施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安全为前提,加强施工组织,以达到实现绿化工程在园林工程中的最佳效益的目的。现对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园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是绿化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难以充分理解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意图。由于绿化施工的严谨性、技术性都比建筑施工低,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许多素质不高的施工队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他们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要求不严,致使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还有就是由于施工管理水平低,造成返工率高,施工进度慢,管理成本高,树木成活率低。最后是园林工程施工不规范,造成环境污染。那么如何解决园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呢?解决园林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是园林工程绿化的实施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随着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不断完善,园林工程监理制已全面进人园林工程绿化施工行业。
1.2园林工程绿化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遵循科学准则,以科学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园林工程实施中绿化监理工程师既维护业主的利益,又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能够做到全过程跟踪,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工序和产品,及时整改,以确保园林工程中的绿化工程每个环节运作流畅,从而保证了园林工程中绿化工程施工的质量。
园林工程图中要表现的对象是山水泉石、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等诸多自然和人工景观,其种类繁杂、形态各异。
园林工程图所表达的对象种类繁多,且大都没有统一的形状尺寸,尺度比例变化较大,特别是自然的湖池、山石及园林植物更是形态各异,因此使用工具仪器作图相对较难。为了满足园林工程图自然美、图线流畅的要求,徒手画法就成为园林绘图的重要方法。
园林工程图所表达的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是通过人的设计创意、艺术加工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创造出的符合一定要求的园林景观,它是集多门学科为一体的景观环境再现,综合了美学、艺术、建筑、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因此,其具有较强的综合表现特点。
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提供高质量、合理低价、工期短,工艺新的园林绿化产品。但是,要生产一个品质优良的园林绿化产品,除合理的设计、工艺、施工技术水平、材料供应等外,还要靠科学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前提。我们知道,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好坏取决于随机应变能力、现场组织能力、科学的人财物配置、以及市场竞争能力。实际上,园林绿化工程在开始建设以前,就已经审查了建设企业的资质与条件。同时,还对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进行了考察对比。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看企业能否保证园林绿化的施工质量和履约能力如何。现场施工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中对上述各投入要素的综合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所以,控制管理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要想扩大市场竞争能力,必须首先要着力抓好施工现场管理。只有搞好了园林绿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提高施工质量、节约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
准备阶段:
工程的准备阶段就是有关人员到现场搜集信息资料,了解掌握施工现场的各种情况等。一般主要搜集环境、水源、电源、土地、交通、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材料、人力资源、对工程施工有利和不利条件等各方面的数据资料,并及时与市政建设等有关部门进行联系、沟通与交流。只有详细了解和掌握这些数据资料, 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研究、分析各种可能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因素,利用有利条件,发挥当地的优势,通过分析、计算、比较,进行积极研究解决,才能避免在整个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管理误区,避免出现影响工程质量和耽误工期的现象。
3质量管理保证主要技术措施
3.1质量责任制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责任制,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鉴定质量保证书,实行风险工资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能、责任权限,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使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施工工艺、技术状态等,满足施工规范定的必备质量要求,以达到质量管理目标。
3.2奖惩措施
对现场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责、权、利挂钩,出现质量问题,奖惩分明,决不放过。并设专职质检员,具体措施待工程开工后,项目部协商来决定。
3.3准备工作
3.3.1 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及主要施工技术人员参加图纸会审,接受设计院的设计交底,了解工程特点,设计意图和关键部分的工程质量要求。
3.3.2 组织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及施工队骨干工人认真熟悉图纸,做到心中有数。
3.3.3 认真编制施工指导书,进行特殊工艺及新工艺的技术交底,以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交底。
3.4 质量检查与验收
现场质量检查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手段。它包括:工序交接、隐蔽工程、停工后复工前和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检查。
3.4.1 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各分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质检方法有:目测法、实测法和实验法。
3.4.2 质量验收按照工程合同的质量等级,遵循现行的质量检查评定标准,采用相应的手段对工程分阶段进行质量认可。
3.4.3 验收资料和文件是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从施工开始就应完整地积累和保管,做到与施工同步。
4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4.1责任管理
施工项目承担控制、管理施工生产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目标的责任。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体系,有组织、有领导开展安全管理活动。
4.1.1 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抓制度落实,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及时上报。
4.1.2 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第一人。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从经理到工人的生产系统做到从上到下,一环不漏。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做到人人有责。
4.1.3 施工项目应通过检查部门的安全生产资质审查,并得到认可。
4.1.4 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均需与施工项目签定安全协议,向施工项目做出安全保证。
4.1.5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应认真详细的记录,做好分配,补偿的原始资料之一。
5 总结
以园林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对负责种植任务的工人进行种植培训,要严格施工中的劳动纪律,切实落实责任与义务,从而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做到不浪费一颗树苗、不浪费一寸土地。
参考文献
篇10
综合安全防范系统由视频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门禁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子系统组成。以安保中心、生产区为分界面,建立相对独立的综合安全防范系统,并最终把综合安全防范系统的相关信息传输到安保中心区统一的智能化弱电集成管理系统,实现各个建筑的综合安全防范系统既独立运行和本体集成、又实现各个建筑的综合安全防范系统在中心区统一集成和数据共享。
一、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前端模拟摄像+矩阵+数字硬盘录像机+远程网络访问的结构,主要包括图形工作站、矩阵主机、硬盘录像机及安全防范服务器、计算机网络交换设备、彩色监视器等设备;总中心设在安保中心的智能化控制中心;单体安全防范系统中心设置在生产区的监控室,可以完成对现场图像信号的采集、保存、切换、控制记录等功能。系统应具有开放的通信协议。产品支持标准的数据交换协议,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1.1前端设计
前端设备是安装在现场的摄像装置,包括各类摄像机、镜头、防护罩、支架等,它的任务是对现场的图像信号及报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到保安监控中心。
摄像机选用:
室内固定位置拟采用彩色高分辨率半球摄像机,外观美观,适宜高档装修风格;
室外周界使用彩转黑一体化枪式摄像机+室外防护罩(配合遮阳罩、风扇、加热器等)。
摄像机基本采用交流220V供电后就近降压供电,部分采用交流220V降压整流后集中供电。系统采用独立的稳压电源集中供电,并采用UPS全系统集中供电。所有摄像机的电源,均由控制室统一供电。统一提供UPS电源,工作时间≥30分钟,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和设备良好的同步性能。从稳压电源设备输出的电源,由系统配电箱向现场设备和中央监控设备统一供电。
1.2传输系统设计
本系统传输链路由光纤和同轴电缆组成;包括光纤电缆、视频电缆传输线路、信号传输线路、电源线路等部分。
视频传输线路按传输距离和衰减系数选用性能稳定、衰减小、抗干扰能力强的SYV一75—5射频铜轴电缆。网络线采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摄像机电源线缆采用RVV3*1.5。其中各监控子系统通过光端机将视频信号接入到中心区智能监控机房。
室外布线管道预埋七孔梅花管到各前端点位,室内楼道布线直接利用已经安装好的弱电桥架。
1.3中心区智能监控中心系统设计安保中心智能化监控中心需通过视频矩阵级联方式与生产区监控系统实现视频资源共享。
在安保中心智能化监控中心设立一套视频矩阵系统,中心区的视频矩阵系统通过接口单元与生产区监控系统的矩阵之间实现数据通讯。通过视频矩阵级联,中心区操作人员可通过本中心视频矩阵系统的操作键盘切换控制调看生产区的任一视频信号到中心区的显示设备上。
中央控制室设置在中心区智能监控机房内,在中心监控机房设置机房设备,包括安保系统专用的核心交换机,多工位监控台、视频管理工作站和视频管理服务器(安装专业视频管理软件)、视频存储服务器、视频信息存储设备(磁盘阵列)以及监控墙等,中间部分为一个系统操作台,由工作人员对系统进行控制,系统内所有的摄像机的图像信号均通过视频电缆或光纤电缆引入安保监控室进行图像控制与记录,从而构成监控管理网络系统。
二、周界报警系统
本子系统主要用于防范院区周界的入侵报警,在院区周界安装主动式红外对射探测器,通过防盗报警主机的集中管理和操作控制,如布、撤防等,构成立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当系统确认报警信号后,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提示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处理报警信息,并通过与视频监控子系统的联动等功能的实现,达到很高的安全防范水平。
2.1系统相关设计
(1)报警联动
接警主机带有报警联动输出端,中心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联动报警提示发生器将提示出发生报警的位置,同时在监视中心周界电子地图上将显示出发生报警的防区。通过联动控制器,进行系统间集成,对应联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设置在周界现场的摄像机将自动在中心弹出报警现场的画面,并自动进行存储、上传等。
(2)报警信号的处理
中心接收到报警信号,中心管理人员通知巡逻中的保安人员或临近报警区域的保安立刻赶往现场处理。中心保安人员在现场处理完毕后,对模拟显示屏及现场声光报警器、探测器的报警状态进行恢复中心管理人员通过系统管理软件对每次发生的报警事件的相关情况进行记录,以便核实检查。
(3)系统供电设计
报警主机供电与红外对射探测器供电分开,报警主机供电通过其自身配置的供电装置以及备用电源,前端设备采用中心集中供电方式,中心配置UPS电源,从UPS电源出来的交流电源经周界报警系统供电设备降压、整流、滤波后提供给前端探测器,系统采用总线制方式,因此,从中心只需引几路电源即可为前端探头提供所需电源。
2.2系统功能
①有效防护周界区域,对翻越行为提供及时报警。
②适用性强,抗误报性能较好,防范效果佳。
③系统划区域管理便于报警区域的准确定位。
④中心警情提示直观,警号、模拟地图等多种报警提示。
⑤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联动,报警时,警情发生区域图像自动在监控中心显示器上提示并自动录像。
⑥对报警事件、时间、位置进行记录并可打印出信息。
⑦通过中心实现对前端设备的状态控制。
⑧扩展性好,通过系统间的联动进一步提高周界防范效果。
三、门禁控制系统
对建筑物及内外的出入通道进行智能管理。各门禁控制单元一般由各门禁控制器连接读卡器、电控锁、出门按钮、门磁等组件构成。并可以与CCTV和其他报警系统联动。系统设计与设备配置遵循结构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原则,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系统可对各个区域进行必要的优化集成,实现统一管理,满足整体防御的功能要求。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能进行系统之间的良好通信。
3.1方案设计
本系统是一套高度智能化、既可实时控制又可脱机使用的出入口控制管理系统。授权的用户每人将持有一张非接触智能卡,在卡上存有统一编制的特定编码,持卡人将根据所获得的授权,通过出示智能卡进入相应的各门或相应的楼层。系统可以通过对特定管理区域的设防(报警状态)实现报警功能。系统自动记录每次读卡的时间、开门信息、相关的卡编号、报警信息等资料,供查询和统计处理,并生成各种报表。
3.2监控中心设计
门禁系统管理主机是整个出入口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在中心区智能监控中心安装高端服务器,包括门禁系统通信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软件。
在通信服务器上安装门禁综合管理软件。在门禁软件中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门禁事件及报警的监控,同时对门禁点进行实时控制,对所有数据形成报表。
3.3一卡通系统集成
所谓“一卡通”系统,是综合自动控制、电脑通讯及网络运用、智能卡等技术,使用者只需随身一张智能卡,就可以享受诸如出入口控制、消费、停车场等各种快捷、安全、舒适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