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主要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学主要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了解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结合其他学科的情况,得出督导体育课教学的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督导;体育教学质量
教学督导是由高等学校领导授权的学校内部对教学工作的督导,它通过对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评价和指导,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督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院校的中心工作。要推进院校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离不开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不仅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重要之一。高校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部分,因此,对体育课教学的督导显然必不可少。但是,体育课教学过程与一般教学过程存在着差异。怎样来督导体育课呢?体育教学是一个教育过程,它不但与一般学科有共同的规律性,具备一般教学过程的普遍特点,而且有它的独特的特征和明显差异。要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督导,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根据体育教学的方法、特点来对体育教学进行督导。体育教学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一、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是通过认识活动来掌握有关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学生达到增进健康,发展体能的目的。学生直接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进行运动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学生通过对各种身体姿势的练习,从而开展思维活动,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在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在身体方面的差异大且明显。因此,体育教学应特别注意学生在身体方面的差异,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运动负荷。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体力和智力活动的相结合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从事各种身体练习时需要具有一定的体能水平,这从外观上看好像仅仅是一种体力活动。实际上,学生的身体活动过程是人的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的外显。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体力活动与智力、情感、意志活动紧密结合,融于一体,形成身体思维,所以体育教学过程不仅能发展学生的体能,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各器官系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了有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所以,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能否正确地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效果,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也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这点正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促进身体发展,增进健康的生物学依据,即只有使机体适应一定生理心理负荷的刺激过程,不断地经过适度的超量负荷锻炼,才能有效地发展身体。
(四)体育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形式上看,这个动态的过程主要由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所构成,随着情况的变化,体育教学过程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尽管体育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可能是由教师决定的,但体育教学的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程序的选择则是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数量、发生的环境、师生的知识背景等为转移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常要根据所传授的内容或主要教材来变换教学方式,如有时用练习法,有时用竞赛法,有时提问让学生回答等。此外,过程的动态性还表现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及时地调整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确保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体育教学过程的组织具有复杂性
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水平是直接联系的,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水平又客观地存在着个别的差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男女学生性别上的差异,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区别对待,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多处在不断变化、多种形式的运动中,加之教学易受气候和周围环境的干扰,因而教学中的组织管理工作相当复杂,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使组织形式、教学步骤、教学手段具有较多的应变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教学组织工作与措施是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二、督导、评估体育课教学的方法
我们已经了解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因此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情况,得出怎样督导、评估体育课教学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制定科学的、适合体育教学的评估标准
怎样对体育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估呢?现在有很多评估一般学科的评估标准,但是,就是缺乏对体育教学的评估标准。因此,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科学地制定体育教学评估的标准。主要的包括:
1、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准备:任务具体明确,切合实际,教材重点突出,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合理,场地器材分布合理;
教学方法:示范动作准确,站位适合,讲解简明扼要,术语准确,口令响亮清楚,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措施有效,循序渐进,照顾全面,区别对待,反馈及时;
教学组织: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安全措施落实,结构严密,灵活多样,能控制全局,调动队伍合理。
辅导帮助:保护、帮助得法,纠正错误及时,辅导方法合理有效,应变能力强,对学生耐心细致。
思想教育:能结合课的内容,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充分,注意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正确果断处理问题。
教态仪表:着装整齐、清洁、端正、严肃、和蔼可亲,以身作则,力求对学生起到陶冶作用。
2、教材的掌握程度。新授教材:完成动作35%―45%;
复习教材:完成动作55%―65%。
3、学生课堂表现。
学习态度:注意力集中,主动积极,自觉锻炼,遵守纪,听从指挥;
意志情绪:具有进取精神,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精神饱满,欢快活跃,喜爱锻炼;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同学间互相协作。
4、各项生理指标要求。平均心率:120次―160次/分;
强度指数:1.4―18;
生理曲线:符合学生生理活动规律(脉搏逐步上升,脉搏逐步下降,课后5―10分钟基本恢复正常);
练习密度:25%―35%(不超过40%)。
5、教学有创新。
(二)预防体育课的伤害事故
体育课教学整个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外堂课。学生直接从事各种身体练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体育课比其它课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学生的身体素质差与好、练习的运动负荷大小、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的选择、课堂的组织措施等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督导组应根据体育课教学的特点督促体育教师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措施,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课前检查运动场地以及运动器材等,彻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体育教师师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督导组应监督学校建立现代教育观念,由以教为本转向以学为本。教学管理者应增强服务意识,为体育教师服务,为广大的学生服务,体育教师与教学管理者应把学生作为自己服务的对象,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与服务。因此,体育教师以传道授业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天职,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完成好体育教学工作。
(四)为体育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服务
督导组应该和体育同行专家一起协助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实践中采取在体育同行中开展“体育优质课教学观摩”活动,活动结束后,集中讨论和评价每个体育教师的优点与长处,把每个人的优点与长处总结归纳形成系统,作为今后体育教师学习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被听课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体育教学水平充分地地展现在体育同行们面前,才能实现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五)倾听学生评价意见
学生是学校教育和服务对象,体育课是大学生比较喜爱的科目,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务管理部门要注意及时采集教学信息,倾听学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评价意见、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督导组要协调好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三方互为作用的教学质量监督制约机制。
(六)以评促教,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以评促教,重在提高。在保证达到体育教学评估目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尊重体育教师并保护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把评估成绩告知教师本人,要把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本人,和体育教师共同探讨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案,能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发挥体育同行专家作用,确保督导组的权威性
督导组成员一般是由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上能监督学校领导的教学管理,下能指导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受教育情况的教师组成。虽然他们都是德高望重、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但是,专家只是一两个专业的专家,而不是体育专业的专家。因此,要发挥体育同行专家的作用,安排教学督导组开展督导活动时,督导组中最好有一位体育学科的专家或同行,这样就能发挥体育同行专家作用,确保督导组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宋烈侠.开展教学评估,促进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1.
篇2
关键词: 中学体育课堂 教学管理 管理策略
管理(management)作为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其实践活动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学越来越注重教学管理的方法,使得其更专业、更科学化并不断渗入每个环节中。管理活动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然而对于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还较为浅显。因此,笔者从中学体育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要特点入手,分析其教学管理的具体策略,从而挖掘对于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1.中学体育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要特点
每一门课程都有其各自特点,而从其特点入手,掌握课程精髓且才能更好地把握课程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管理也是如此,笔者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学体育教学过程管理,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1.1中学体育教学过程管理与中学体育教学过程的区分。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学生,学生是主要的受教育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在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中,是由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体育教学活动,重点突出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指挥和领导作用,部分学生起辅助作用,这就是中学体育教学过程管理与中学体育教学过程最大的不同。在管理中更注重体育教师的作用,体育教师是其指挥者和领导者。
1.2其实施受特定的环境约束。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要受到特定的环境的约束,其环境约束可分为内部环境的约束和外部环境的约束这两种。内部环境主要受到教师本身的具体情况的约束,比如说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对教学的认识程度、组织管理能力,等等。而外部环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除教师自身以外的一切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有天气的情况、温度的状况、体育馆内的场地器材,等等,社会环境则包括当地的人文、习俗习惯、教育理念,等等。
1.3四大基本职能。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管理具有四大基本职能,是其特定而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其四项基本职能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项基本活动,也可被称为中学体育教学过程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这四大基本职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也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
2.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对策分析
2.1对教学环境的改革。
中学教学环境的改革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硬件环境的改革和软件环境的改革。其中硬件环境的改革包括场地器材、人员服装、活动场地等的改革,其中有场地器材摆放的位置、运动服装使用之后的清洗及对运动设备设施的平常维护,等等。软件环境的改革包括和谐融洽的师生之间、有爱的生生之间的关系等,都能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使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积极向上发展。
2.2对教材的改革。
教师的教学都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而展开的,所以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才能使得中学体育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体育课的特殊性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比如说学校的操场、场地器材等都需要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案。体育课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程,然而目前有较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究其原因是在教师的约束下,体育课失去了原本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对于上体育课的兴趣不高,而且学校对于设备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无法用到需要的器材,因此,要想转变目前这一现状,就需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选择或是对其进行改革,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2.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规章制度的建立。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要增加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及提高其质量,同时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等等。还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建立,规章制度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只有完善规章制度才能让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那么如何加强规章制度的建立?首先要完善各种管理上的工作规章制度,其次对在教学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要求,区分其责任和义务,最后,要科学地指导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2.4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大其投入力度。
首先在学校中能够有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都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不能够有效开展受到的阻碍最为明显的是学校领导对其不够重视,制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是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首要条件。学校领导对中学体育教学管理不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领导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落后,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没有清楚的认知且没有清楚认识到开展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中学生的有益影响,单方面地认为开展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中学生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耽误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在这样的状态下,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中学生来说成为一种形式化而不具有任何意义。因此要通过多种措施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让学校领导明确认识到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他们陈旧的思想观念,从而提高他们对其重视程度。同时也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在财力、人力、物力上等,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同时要投入相应资源,这样才能保障体育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规章制度建立,要加强对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这样才能有效完善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模式;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融入
1前言
针对目前学生体质与健康状态持续下滑、整体体育素质不高的情况,我国教育部召开了关于增加学校体育工作的会议,意味了大学体育教学将进入新的改革当中,在目前大学生整体基数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增强学生体质,创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人才发展中刻不容缓的一部分,针对目前大学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2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大学体育教育除了需要根据教育体系中的教学大纲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教学内容,并且对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变,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决定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程度和学习方面,目前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来选择教育内容的方式体现以下:根据男女的差异来选择体育学习项目,对于女生来说,其优势项目包括健美操、排球等,而男生的优势项目在于一些对抗性和团队合作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包括篮球、足球等,针对这样的情况,体育教学需要结合这样的个性化差异,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在兴趣的支持下,学习效率会不断的提升,学习效果也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体育项目选择需要建立在所有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在另外一方面,针对我国女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适当加入一些女生自我保护和增强自身素质的体育项目,比如军体拳和一招制敌等内容,以此来提高女大学生在危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等级。急救教育也是目前体育教学改革下的一项主要内容,大学体育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心肺复苏术和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也可以结合体育活动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急救教育,比如游泳过程中腿抽筋的急救措施等[1]。最后,在目前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教师不应只注重运动技巧上的传授,也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的培养,比如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所进行体育教育项目的不同,进行相关的体育历史讲解或者经典比赛讲解,以此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魅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3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大学体育教育的组织形式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从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来看,大多都是以班级为单位,采取分组轮换的方式来进行体育教学,在目前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多的情况下,这样的组织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教师的管理,但是从组织形式的规范性要求上可以看出,这样的组织形式体现出了“服从”和“集中”的教育管理理念,学生被强制性进行相应的体育活动,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下,体育教育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提高学生创造力和解放思想的理念来对组织形式进行管理,教师需要在更大范围上给学生选择自己喜欢项目的空间,提升学习氛围的自由程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重发展,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所谓的自由化组织形式并不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而是在一定教学目的的基础上上,进行自由化的管理组织形式。在另外一个方面,部分大学由于缺少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往往在体育课程安排上出现差异,具体表现在体育上课时间较少、组织不明确等,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大学体育教师结合目前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教学目标,来合理的对大学体育上课时间进行安排[2]。
4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的合理创新使用,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教学效果进行改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都是体育教师讲解相应的体育技巧,然后使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最后进行统一的考核,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不能很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巧,体育教学使一项以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教学活动,其中体育技能的教学虽然比较重要,但是在目前体育教学的改革当中,不但需要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培养,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培养,比如说在进行排球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排球的特点,在学生掌握基础排球训练方法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小游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或者是在长跑运动的过程中,在学生掌握长跑运动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这些体育素质的培养都能够帮助学生在之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3]。另外是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培养,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涉及到的体育项目较多,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运动技巧,除了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之外,也需要学生拥有更加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说在进行游泳训练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水存在畏惧感,不敢下水训练,或者是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害怕由于激烈的碰撞造成身体受伤,不敢进行篮球训练,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体育教师来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克服运动恐惧,从而进行更好的练习。
5结语
在大学体育的不断改革当中,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此来提高整体的体育教学效果,增加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柯海宝.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6(74):9.
[2]任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建设研究[J].才智,2014(25):157~159.
篇4
关键词:行为规范;体育课堂;体育教学
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态度和行为等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其特殊的教学规范效应。由于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同,对青少年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形成有其独特的作用。公平公正与公开、服从与创造、竞争与合作都是体育教学中所必不可少的。有意识地在体育课堂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规范教育引导,相信对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学校教学及体育教学任务
知识或知识素材是构成学校教学的核心要素,但技能或能力、价值观或世界观、社会道德的态度或行为等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与提高技术和技能;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三个方面的任务互相联系,构成统一的教学过程。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对学生做艰苦的智力开发和养成身体锻炼习惯的工作。
二、行为规范教育基本内涵
作为青少年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学,应以尊重法律规范或法律条例为前提,同时包含社会责任感和公平竞争原则。
法律规范或法律条例一般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条例就是事先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是带有普遍性的一种约定。而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理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其主要表现在机会平等、利益均衡和合理地承担责任。公平竞争原则是指竞争者之间所进行的公开、平等、公正的竞争,这一点在体育教学中尤其鲜明。
三、学校体育教学的独特性、体育课堂特点
作为学校教学组成部分之一的体育教学,由于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学中有其他学科不能具备的优势。
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运动技术为主体的知识(核心要素),运动能力及运动技能,体育价值观、道德观,体育行为习惯。其中体育和运动知识我们可称为显性教材,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形体塑造为半显性教材,行为规范教学则为隐性教材。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行为规范教学可以从教学常规和教材中
体现出来。教材中运动技术、运动能力及运动技能教学的载体为运动项目。其中运动项目的最鲜明特点为竞争,为保证竞争的正常进行,规则是必要的保证。身体练习是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其中有许多内容具有鲜明的规范性,如,教学常规、队列练习、游戏活动、球类教学比赛等。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类教材所涵盖的行为规范的教育因素,让行为规范的教育从体育课堂起步。
四、体育课堂实施行为规范教育的基本策略
1.利用体育课的课堂常规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相比于其他学科,体育课的组织过程显得更为复杂,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常规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体育课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以课堂常规的形式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的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一次课前对学生进行体育课教学常规的教学和检查是必要的,是体育课正常进行的保障。通过课堂教学常规的实施,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课堂中安全事故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课堂常规执行不力所造成的,例如,不适合的服装对活动本身会带来障碍,从而影响练习的完成,甚至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事故。对课堂常规的执行要求每一位学生严格做到坚决地
服从。
2.利用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法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体育课的教学多数要依靠学生的身体练习来完成,且练习场地、器械复杂,如果没有较规范的组织教法的保证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对组织教法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学生练习的时间、方向、行动的路线,器械的使用都会对学生的练习和教学效果带来影响。例如,田径课的投掷项目要求学生听从教师的指挥统一练习,器械体操则更强调保护与帮助,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与学生的安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完成,同样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
3.利用体育课教材本身的特点结合项目规则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体育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身体练习来完成,其主要内容为运动项目或游戏。运动项目或游戏的最大特点是所有参与者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平等参与竞赛。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各运动项目或游戏设置了相对应的为保证进行竞赛而制订的统一规范和准则。不同性质的运动项目,其规则的核心也有所不同,其实质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具体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内容,《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它通常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只有所有参与者在公正的原则下参与,才能体现出奥林匹克精神,只有公平竞争,才能让所有参与者积极参与。观看奥运比赛,让人感到规则的魅力。在这个大规则竞技场,之所以能吸引众多人们的参与,在于规则。奥运文化之所以传遍世界,就是规则的魅力。
总而言之,利用体育课堂这一平台,结合体育教学的独特性,从体育教师的言行身率开始,让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从体育课堂起步。
篇5
关键词:理解教学 教育观 中学 体育教学
1.理解教学的内涵
“理解教学”是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观念,以当解观为基础,通过师生之间的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学习知识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可以得到丰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价值认识到教学形态。在中学体育教学渗入“理解教学”教育观,是在认同“理解教学”的一般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以理解为基础,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态。这种教学形态,注重引导学生对体育课程与体育内涵的思考与领悟,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深入认知。中学体育理解教学以师生为理解的主体,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师生的真诚交流与对话,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发挥教学相长的优点,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2.理解教学的主要特点
“理解教学”是以理解为教学目的,以存在论为理论基础,教学过程是理解过程而非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解作为一种人的存在方式,强调理解的重要性,师生之间通过理解自我、相互理解、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体会到人生意义的过程。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理解教学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效果,而且这种教学模式的功能,还可以外延到学生在生活中各个方面,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理解教学摒弃了传统认识论教学中过于关注教学的预设性特点,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开放式系统。提倡平等交往和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理解教学”的主要特点。师生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关注了教师的发展。
3. “理解教学”教育观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3.1理解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观
理解视野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的确定应强调现实性和生动性,具体来说就是在理解学生与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教育,根据原有教材文本的教学内容,学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在创造,使学生对体育的内涵、价值等有较好的理解,选择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源于学生提高自身和发展自身的一种内在需求。一般来说,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学内容能否满足学生直接体育需。所以,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来设计。同时要兼顾《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中的要求,教学内容上不能忽略对其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不能因为学生的兴趣而忽视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长期的、相对稳定的间接兴趣的培养,促进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3.2理解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学主体的素质观
作为顺应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现代教学理论的创新的理解教学视野下的体育教学,对作为中学体育教育的执行者的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解“理解教学”理论是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深入“理解教学”教育观的前提。只有全面理解了“理解教学”,在教学实践才能取得成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发展潜力。中学体育教师除在教育思想方面的转变外,其自身的专业素质也应该得到提高。在理解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教师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根据理解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机的整合起来,更要善于吸取新的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并把知识内化到学生的个体生命中,同时体育教师应具有强烈的教师责任感和高尚的教师人格,具备这些素质将大大提高,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深入理解教学观的效果。新型的平等对话与交往的师生关系是理解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所倡导的。理解教学实施效果的受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影响,即受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与理解能力水平的影响。因此,努力提高学生这两方面的素质对提高教学效果意义重大。
3.3理解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的评价观
理解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就是理解和发展,在这种评价理念的指导下,对传统的教学评价的标准就必须做出一定的调整。
理解视野下的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意在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及教学工作更好的发展。理解教学中教师工作评价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在评价结果上不能只以分数来衡量人的发展,而是全面综合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主体间互动,在多元主体的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包括学校领导、学生、教师、教师本人,强调多元化评价有助于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和民主;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因为理解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变化的生成过程。教学过程评价有助于得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有助于激励教师的不断进步。
理解视野下的学生学习评价,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引导下进行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在评价中发展,倡导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理解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的原则是学生是在发展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得到发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根据反馈的信息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不仅有体育知识技能单一的评定,还要包括态度、情感、合作、发展和交往等方面的内容,重视学生学习,的进步与发展。
4.结论
“理解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克服了传统认识论中主客对立的思维定势,强调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完整人”的培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尝试渗入“理解教学”理念,实在传统教学观念基础上的创新,符合我国中学体育教改的需要,顺应时代对高等教学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论理解性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
[2]邓星华、傅砚农.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与体育价值的重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6).
篇6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育;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主要特点在于任何一种技能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都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体育教学的这一特点,是其他学科无法比的。根据这一特点,体育教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在活动中使学生知行统一结合,成为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作为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促进学生成才的同时,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在此,谈谈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人表现性与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特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广泛,许多充满着挑战性和新颖性的动作,最适宜生命力旺盛与好动的青少年学生的需求,可以满足他们探究性、表现性等心理。在体育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内在世界状态可以比较容易地表现出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掌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以便采用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选取恰如其分的培养内容。比如,有的学生性格上活跃或稳健,有的学生意志上坚定或胆小懦弱,有的学生精神上勇敢顽强或不求上进,有的处世上认真负责或敷衍了事。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与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最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学生亲自参与,并且使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体育的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多项目都有深刻的寓意与趣味。学生亲自参与到体育这一广阔的领域当中,或体验、或娱乐、或观赏、或竞技,能在这些活动中找到适宜自己的角色,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体育教学要注重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教师应分析和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抓住其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因素,比如怕苦怕累、意志力不够坚强,及时地进行教育。要尽量鼓励学生:坚持就是胜利,当你处在最苦最累的时候能够坚持下来,就是在提高自己的成绩和意志力,千万不要轻易退下阵来。如此,便能培养学生坚毅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体育教学中互动合作性与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及组织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在各种场地上进行练习,促使学生在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交往频繁。这不仅增加了师生间的联系,也使学生之间的交往增多。我们知道,只会啃书本而脱离群体活动的学生,是很难找到自己的社会交际圈的,那他与别人交往必定会犹犹豫豫,缩手缩脚,就如“足将进而趔趄,口将言而嗫嚅”。作为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发扬集体主义思想、遵守纪律、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讲文明礼貌、虚心向对方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
四、体育教学的竞争性与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中,有各种比赛、游戏、达标测验,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性。教师应充分利用竞争性强的特点,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体育教师要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生,树立学生敢打敢拼的决心和信心。体育教师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各种游戏与比赛。比如课堂上举行的排球赛,教师既要对其技战术进行指导,还要对其比赛心理进行正确引导。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做到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使其有着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发扬勇敢顽强、奋勇拼搏的精神。
五、体育教学的规范性与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空间广阔。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来约束,可能就会产生一些我行我素或投机取巧者,教师就会难以控制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常规、游戏规则、竞赛规则、规程等作为教学的规范,严格地遵照执行,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当学生参加比赛时,听到口令、哨声才可以开始进行。当参加游戏活动时,只有按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去公平竞争,才能达到娱乐身心的效果。以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观念也就通过教学过程点点滴滴地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之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要加强体育的教育性,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思想品德得到升华,使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荣辱和按道德规范调节行为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形成各方面的优秀品质,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网.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2010(2).
[2]张社会.论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5(4).
[3]陈朴.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
篇7
关键词:德育;体育;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210-01
1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优势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各学科,它的主要特点在于任何一种知识接收和理解都需要学生的亲身体验实践。体育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这种特点,体育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观念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意识的培养,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2.1在体育课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师的仪表和语言,以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1)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同时教师用语要文明、简洁,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2)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同时,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塑造学生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2.2组织教学中的教育时机。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把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在体育活动时,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等劳动,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
(2)严密课的组织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严密课的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途径。在上课时,运用队列队形时,有组织而迅速地调动队伍,可以培养学生动作整齐、敏捷和遵守纪律的习惯。在学生进行活动时,使用和充分发挥干部和积极分子的作用,以及组织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保护,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3)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中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好的或不良的表现,进行表扬或批评,这对发扬先进思想,制止不良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该善于洞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恰当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让学生从中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
2.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的时机。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有的放矢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通过上理论课,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和卫生保健内容的教育,使之充分了解体育对身体、生活、学习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在介绍各个运动项目时,结合该项目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比赛中克服困难、为国争光、挑战人生的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我们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于在练习中不能跑完全程的同学,给他们分析原因,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
(3)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3在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中实施德育
(1)体育运动竞赛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活动。在竞赛中教育学生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应从集体主义出发,养成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执行集体决议、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树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为集体荣誉而战,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平等竞争的精神。
(2)学校群体活动有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活跃生活、陶饴情操、树立良好校风、学风的有力手段。体育教师要结合学校团委、学生处指定的教育目标,是群体活动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一切活动均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如何把德育体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结合体育教材所蕴涵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赵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思想品德教育的断想,《学校体育》2002;5
[3]乌申斯基.转引自李权时、熊崇善主编;《教师道德概论》,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
篇8
【摘要】广播体操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能否抓住广播体操的主要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广播体操;教学方法
广播体操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能否抓住广播体操的主要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作为新世纪实施的第一套中学生广播体操,它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它是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而创编的,它吸纳了现代健美操和舞蹈、武术的动作以及某些富有激情、活力四射并有着青春色彩的体育动作。但是这套广播操的学习难度也有所增加。在这几年里我共推广了三套广播体操的教学,每一次推广新的广播体操时,我都是边学边教,因为我们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没有参加市教委组织的培训,只能跟着图谱或光碟学习,学会之后再给学生传授。这样对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好处,通过边学边教,可以体验学生学动作的过程,便于更好第总结教学经验。在对中学生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供同我一样的体育老师们参考。
1 动作分解法
分解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较广,效果也较好。运用分解教学法,由于降低了动作的难度,学生容易学会。每当学生学会一个动作时,就相应产生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内心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增强了一步步完成整个动作的信心和意志。分解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新颖,方法比较活泼、多样,能够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因为新异的事物,可以引起学生探究反射的缘故。所以分解教学法不但贯彻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把动作分解成几个动作来教学,如中学生广播体操第四节,扩胸运动,第七节,全身运动。我把它分成脚上的动作,然后再加上手臂的动作。分解后,动作变简单了,学生易做了。教学效果比较好。
2 记忆动作表象教学法
学生要正确地掌握动作,首先得对动作形成一个正确而清晰的运动表象(即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运动表象的形成,首先是通过视觉表象进行的,观看示范动作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通过视觉的活动,形成所学动作的视觉表象,然而把所获得的视觉表象与相应的动觉神经冲动联糸起来。尤其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学生掌握动作主要是借助于视觉表象来控制、调节的,视觉表象越清晰、正确,就越能有效的完成练习。所以形成清晰而正确的视觉表象对形成运动技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动作技能学习通常是从学生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开始,通过观察在大脑中形成动作的视觉表象,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视觉表象来唤起和调节自己的动作行为,从而引起相应的动觉表象,并通过教师对动作的分析讲解和学生的反复练习,形成视、动综合表象,最终形成动作技能。因此,建立良好的视觉表象是动作技能形成的首要环节。我所教的七年级的很多学生在小学时,从未接触过广播体操,他们记忆动作较困难。我先示范一节动作1-2遍,让学生跟着做1-2遍。再让学生把眼睛闭上,默想我所教的的基本动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基本的动作表象。多次重复以后,他们学起动作来容易多了,动作结构更加牢固。3图解教学法
对于中学生广播体操的部分章节中的基本动作,我课前用火柴棍的图示画在小黑板上,教学时让学生站在黑板前,教师边比划基本动作边对学生讲解图示动作,这种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广播体操的教学,学生学起来就很容易掌握,而且动作质量较高。这种教学方法的局限在于对动作韵律较强和动作结构复杂的章节图示较难,学生也难理解,如第三节肩部运动和第四节扩胸运动。
篇9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形式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体育俱乐部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渐形成取代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趋势。为了更好地推进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本文就两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及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对比。
1两种教学模式的形式及特点
1.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已沿用多年,是在以往“应试教育”体制下产生的,其教学目标是注重传授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并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成绩评价以技术达标考试为主。上课以学生自然班编班排课,教学内容以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大多为田径、足篮排球和武术、健美操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的安排都以教师为主,教师主导整堂课程的进程,学生听从教师的安排,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而教学内容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编排,以教授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为中心,很少必要的理性知识内容的传授和科学健身方法的培养。
1.2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在终身体育、素质教育和健康为首的指导思想下建立的。为了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体育俱乐部,自主选择指导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打破了自然班的界限,跟随个运动俱乐部自主活动,掌握运动的技能和方法,充分发挥个人的体育才能、兴趣和爱好,为终身锻炼、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的初起阶段是课外体育俱乐部,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某向俱乐部活动,是学校课上体育活动很好的延伸和补充,这种形式得到很多爱好体育的学生的认可和参与。后来逐渐发展,为了教育改革的需要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课上也开始引入俱乐部教学,改变了过去课堂上的传统模式,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课堂,从组织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只负责辅导、检查,课堂具有灵活、机动、可选择性强等显著特点。
2两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
2.1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不能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不能显现出来,进而影响他们的参与热情和锻炼效果,而俱乐部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强化了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变教学体验为兴趣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和意识,最大程度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因为喜欢和爱好而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学习。
2.2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而且教学呆板、单调乏味、缺乏灵活性,而学生处在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而俱乐部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课堂学习完全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行为,改变了过去被动的、消极的局面,发展了多层次、多维性、多样性的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对体育课多种选择的需要。
2.3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传授技术技能,偏重竞技技能和技术的教育,而轻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锻炼,缺少相关的健康主题的教学内容,因而不利于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俱乐部教学模式克服了只重视技术的弊端,以学生的健身活动为主,教育学生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对体育的热爱和兴趣,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竞争意识,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4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成绩考评一直采用的是统一的考试标准,以运动项目的技术达标考试为主。成绩的评价不能突出学生的专长,考不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全面考虑学生的客观因素,因而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针对性强,对学生的考评更注重与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建立了一套以人为本的评价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热情。
2.5传统教学模式和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学校场地设施和教师水平的要求不同。传统教学模式由于以传统项目为主,因而场地设施满足传统项目的要求即可,主要以田径场和篮、排、足球场为主,其次还有体操、乒乓球、羽毛球馆等。而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场地设施的要求较高,原有场地设施已不能满足要求,很多学生自己选择项目,往往会选择一些现在比较热门、比较流行的项目,如网球、跆拳道、游泳等。所以,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场地设施要求更加完备、全面,同时对于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多数教师在以前所受教育中只接受过传统项目中的1―2项的教育,很多人不能适应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工作。
3小结
通过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可以看出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应该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同时,为了使这种教学模式得到普及发展,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场馆设施的建设投入,还要合理安排对于现有场馆设施最大化的利用。而且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使他们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道君.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对比[J],管理观察,2009,1
篇10
关键词:思想品德;智育水平;承受能力
21世纪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高中体育课指明了教育的发展方向:既要立足于学科的本位性专业教学,立足于知识的转化和运用,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定向思维;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学习;立足于活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更要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创新和素质教育。 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体育又能促进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体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1.通过体育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
从教材的内容看,体操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2.体育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此外,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十分活跃,可以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体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育水平的发展
1.人的智力的提高,大脑的功能首先要提高。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
科学研究证明,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能够保证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及分析综合能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
2.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力。
人体中唯一管思考、管记忆的器官就是大脑。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能使学生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提高。
3.消除大脑的疲劳。
中学生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大脑容易疲劳,这种疲劳主要是大脑“缺养”(营养物质和氧气的缺乏)造成的。人体生理学的理论和体育锻炼的实践证明:学习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为锻炼后的学习储备足够的能源。同样,学习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则可使工作后有关学习的中枢得到休息,保证营养物质的及时补充,这即是所谓“8-1(小时)>8(小时)“,即“每天从8小时的学习时间中抽出一小时进行体育锻炼后,7小时的学习效率要大于8小时”的理论依据。
三、体育能使学生充分展现出自身的美
学习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身体各部分的骨路和肌肉等都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仪表美、心灵美,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美的形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获得以美育身心的良好效果。
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
体育对这两方面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中学生中有不少同学受到学习、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生理方面的困扰而忧心忡忡,这说明培养青少年及儿童健康的心理是当前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并需解决的问题。而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锻炼学生勇敢、坚毅、果断及自控能力等优秀品质,还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交往和协作能力,同时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体育活动可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体育活动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今后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五、利用体育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很大的后天可塑性,经过心理训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大大提高。体育竞赛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体育竞赛从外在形式看是一种游戏,但从内在实质看它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模拟,通过这种模拟的游戏,能够使参与者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尤其是对青少年,这样的锻炼对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更加积极的作用;(2)体育竞赛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激烈的竞争是它的魅力所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心理承受能力自然提高了;(3)通过体育竞赛能提高参与者对社会和自己的认知能力,能更加客观看待自己和社会,学会辩证地分析认识事物,在困难的时候想到光明,在胜利的时候想到挫折,无论胜利和失败,都有事物可能向反方向发展的心理准备,可以减少因没有思想准备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六、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