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花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花生病虫害;发生规律;规范化;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145-02
花生是抚宁县主要油料作物,但病虫害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危害花生的病虫种类很多,其中在抚宁县发生普遍危害的有“两病两虫”,即花生病毒病、叶斑病、蛴螬、蚜虫。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和防治经验,现将这4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规范化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花生病毒病
1.1 症状和类型
经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检测河北省花生病毒病主要有3种,即轻斑驳型(PMMV)、黄花叶型(MV-CA)、普通花叶型(PSV-MI)。抚宁县则以轻斑驳型为主,占84.1%,其次是黄花叶型、普通花叶型。一是轻斑驳型。病株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色斑,随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轻斑驳,沿叶脉出现条纹,呈橡树叶状,早期感病病株稍矮化。二是黄花叶型。病株先在顶端嫩叶出现褪绿黄斑,叶脉变淡,叶色发黄,叶缘上卷,随后发展成黄绿相间的黄花叶、网状明脉和绿色条纹等症状,病株中度矮化。三是普通花叶型。病株顶端嫩叶出现脉色淡或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普通花叶症状,沿侧脉出现辐射状小绿条纹和小斑点,叶片变窄,叶缘有时呈波状扭曲,病株矮化,多结小果、裂果。以上3种类型以普通花叶型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黄花叶型。据标株测定:轻斑驳型比健株减产20%,黄花叶型比健株减产34.8%,普通花叶型比轻斑驳型病株减产59.2%。
1.2 发生规律
花生出苗后即可见到种传黄花叶病苗,一般在5月底至6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轻斑驳初发期为6月上旬,晚于黄花叶病害,但扩散快,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盛发期,7月中旬达到高峰。中后期3种症状混合发生,8月中旬停止发展。花生病毒病的轻重取决于毒源、传毒媒介、寄主3个条件。若毒源基数大,传毒媒介数量多,花生出苗后遇上传毒蚜虫第1次向花生田迁飞高峰,一般是重发生年;反之上年发生轻、毒源基数少,再遇上花生春播出苗阶段降雨偏多,不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衍,则为轻发生年。种子带毒是该病的初侵染源。轻斑驳型、黄花叶型、普通花叶型3种病毒均为种传,被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降雨量少、干旱、气候温和,导致花生田蚜虫发生早、发生量大,病害流行严重,随着气温升高,病情指数升级。
1.3 防治措施
防治花生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是选育免疫或高抗的花生品种,其次是改变花生田生态环境,实行轮作倒茬。一是选用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二是适期早播。据试验,抚宁县地膜花生播种适期为4月15—20日,裸地花生播种适期为4月25日左右。三是早期治蚜。当蚜株率达10%,采用触杀、内吸性较强的农药进行防治。四是叶面喷锌或小叶敌。花生齐苗后可喷1%硫酸锌,每隔7 d喷1次,连喷2~3次;或喷小叶敌500倍液,间隔14 d连喷2~3次,有防病增产的作用。五是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地温,提早播种,促苗早发,增强花生本身的抗病能力[1-3]。
2 花生叶斑病
花生叶斑病属真菌性病害,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最宜发生,严重危害时常使叶片落尽,甚至全株枯死,造成减产。该病在抚宁县属常发性、重发性病害,是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病害。
2.1 发生规律
该病一般5月下旬即见发病,7月发生较慢,8—9月发生蔓延迅速。花生生长后期如遇多雨潮湿,发病严重。当平均气温达20~30 ℃,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在雨日3 d以后,有利于病害的传染。
2.2 防治措施
花生叶斑病应采取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一是消灭初侵染源。花生收获后消除病残体,并及时翻耕,加速病残体分解。二是实行轮作,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底肥,使花生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三是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药可控制病害的发展,一般可增产15%~20%。可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力求均匀,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3 蛴螬
蛴螬的成虫是金龟子,其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为害重。据资料记载,我国已知近1 300种,其中植食性的占60%以上。据调查,抚宁县花生田共有蛴螬12种,危害最重的是华北大黑金龟子、暗黑金龟子、黄褐金龟子,但分布最广、数量最大、危害最重的是华北大黑金龟子,它占田间蛴螬总量的70%,因此应把防治重点放在华北大黑金龟子上。
3.1 发生规律
华北大黑金龟子在抚宁县2年完成1代,所需时间为715 d左右,成虫期为270 d左右,幼虫期400 d左右,成虫和幼虫均能越冬,越冬成虫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生播种期)出土活动,5月中旬达到高峰,6月中至下旬卵产于3~5 cm深的土层范围内,卵期18~20 d,7月上中旬进入孵化盛期并出现新1代幼虫,8月幼虫进入2龄阶段,开始大量危害花生荚果,9月幼虫进入3龄,10月上旬开始往地下转移,以幼虫越冬,第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转移到耕作层为害幼苗,直至6月羽化成成虫而不出土,在土内以成虫越冬,第3年春季出土产卵。
3.2 主要习性
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昼伏夜出,一般20:00—21:00取食活动。在年度间成虫上灯量差别很大,具有1年多1年少的规律,这主要是由于蛴螬的发育进度所致,它以成虫、幼虫交替越冬。凡是主要以成虫越冬的年度,翌年成虫的量大;凡是主要以幼虫越冬的年度,翌年成虫量少。
3.3 防治措施
防治的重点是春保苗、秋保果,1年必须搞好春、秋2次化学防治。一是春季防治。在花生播种期采用药剂拌种或撒毒土可有效地控制蛴螬为害。拌种法可用种子重量0.2%的50%辛硫磷乳油拌种。撒毒土法可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2.5~30.0 kg/hm2,开沟时掺细沙撒施。二是秋季防治。防治的最佳适期为7月中旬至7月底,8月防治效果明显降低。主要方法有:灌根,采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把喷雾器的喷头去掉向花生的根部灌[4];撒施颗粒剂,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40~60 kg/hm2按撮撒施[4]。
4 花生蚜虫
花生蚜虫不仅刺吸植株营养,影响花生正常生长,导致减产,而且是花生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4.1 发生规律
花生蚜虫1年发生20代以上。花生自出土到收获均可受到蚜虫为害,但以初花期前后受害最重。蚜虫多集中在嫩茎、幼芽、顶端心叶及嫩叶背面和花蕾、果针上为害。受害严重时,花生生长停滞,叶片卷曲、变小、变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开花结果。蚜虫大量发生后,整株花生的枝叶发黑、结荚少、荚果秕,甚至枯萎死亡。花生蚜虫繁殖速度、为害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天气干燥、少雨、气候较高,则花生蚜虫繁殖快、发生重。
4.2 防治措施
治蚜强调一个“早”字,当蚜株率达10%时开始用药[5]。
5 参考文献
[1] 彭春瑞,邱才飞,杨成春,等.红壤旱地花生抗旱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2):25-26.
[2] 李海潮.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4):126-127.
[3] 王勤波,徐红丽,吴瑞敏.郑州市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4):51-52.
篇2
关键词 花生病虫害;药剂组合;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37-02
花生地下害虫、根茎腐病、疮痂病、叶斑病等病害常年严重危害,难以防治,损失较大,经过多年、大量的试验示范,筛选了苗期用辛・拌磷防治地下害虫,生长期用百泰、爱苗、花生超生宝药剂组合防治花生叶部病害,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甲拌磷等药剂已被威海市列为禁用农药之一,因此为探索新的药剂组合,进行了安泰生、拿敌稳、高巧等3种不同药剂组合防治花生病虫害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文登市龙山办事处李家汤后村一农户花生田,前茬作物小麦,土壤类型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pH值4.5、有机质含量1.27%,所有小区的栽培条件一致,且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试验田施20%弘福来(12-4-9)有机无机复混肥750 kg/hm2、中微肥375 kg/hm2。供试花生品种为花育33,5月4日人工播种,用种量225 kg/hm2,垄距56 cm,墩距20 cm。防治对象为花生蛴螬、花生根茎腐病、花生疮痂病、花生叶斑病等。
1.2 供试药剂
60%吡虫啉悬浮剂(商品名高巧,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商品名拿敌稳,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商品名安泰生,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40%萎锈・福美双悬浮剂(商品名卫福,美国科聚亚公司生产,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60%吡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商品名百泰,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30%苯甲・丙环唑乳油(商品名爱苗,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10%辛・拌磷粉粒剂(万荣欣苗化工有限公司市售生产)、15%高氯・毒死蜱乳油(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花生超生宝(邯郸市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具体见表1,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试验区和常规区各667 m2,空白对照区50 m2。5月3日下午拌种晾干备播,辛・拌磷按比例与肥料拌匀后播种时沟施;花生生长期于初花期、下针期、结荚期3个关键时期喷雾防治,用水450 kg/hm2,用3WBS-16型手动喷雾器喷雾[1-3]。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病害防治效果调查。花生叶斑病、疮痂病于喷药前、最后一次用药后5、10、15 d各调查1次,5点取样,每点固定5墩,每墩调查第1对侧枝,记载病叶数、病叶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4-6]。花生叶斑病病叶严重度分级标准[7]:0级:无病;1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1/4以下;2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1/4~1/2;3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1/2~3/4;4级:病斑占叶片面积的3/4以上;计算时,按各级严重度上限的百分数计算,即分别为0、25%、50%、75%、100%。计算公式如下:
1.4.2 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调查。 9月15日收获时每处理5点,每点取1 m2,调查地下害虫数量、为害果数、虫害果数,计算虫口减退率[8]。
1.4.3 安全性及增产结果效果调查。观察药剂的安全性及对花生生长的影响。调查示范方案对花生产量的影响,每处理调查5点,每点调查5墩,并进行室内考种,计算增产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第1次施药后和第2次施药后5、10、15 d观察,试验期间各药剂处理区花生生长正常,没有发现药害现象。从表2可以看出,第2次施药后5、10、15 d,处理A防效分别达82.4%、80.2%和78.0%,处理B分别达81.6%、79.7%和78.1%,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但与对照之间差异明显。从表3可以看出,收获时调查处理A虫果率为0.52%,处理B为0.26%,而对照区虫果率达15.71%;空果率分别为0、0.40%和2.59%;处理A虫口减退率100.00%,处理B为96.43%,防治地下害虫效果明显。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A、B增产率分别达24.26%、24.34%,用安泰生、拿敌稳、高巧3种药剂组合防治花生病虫害可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拜耳公司高巧+卫福、拿敌稳、安泰生产品组合能够有效控制整个生育期花生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的为害,防治叶斑病、疮痂病等效果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和出油率,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戴永发,刘荣甫,蒋建军,等.三安生物土壤病虫害防治剂对花生病虫害防治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9):150-151.
[2] 丁国祥,孙建芳,韩桂琴,等.卫福和高巧种衣剂组合对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4(4):1011-1013,1026.
[3] 段瑞华,王杭州.百泰60%水分散粒剂防治花生叶斑病[J].上海蔬菜,2012(2):60-61.
[4] 丰晓强.不同药剂拌种防治花生病虫害药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115,117.
[5] 韩明娟,宋培培,吴永贵,等.爱苗等药剂防治花生病虫害田间药效试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288.
[6] 刘琪,吴峰,邹华丽,等.花生地下害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湖北植保,2012(1):21-22,48.
篇3
[关键词] 花生 病虫害 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38-02
一、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1.花生叶斑病
1.1发病特征:花生叶斑病始发与花期,到后期如遇多雨潮湿则达到重发程度。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或铁锈色针头大小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形成4~10毫米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叶片正面病斑呈生灰色,背面褐色或淡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期形成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汇合成大斑块,引起叶片干枯脱落,严重影响荚果饱满度。可造成10%~40%成减产幅度。
1.2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可采取合理轮作改变寄主生长环境限制其生长繁殖,从而减轻病害。(2)柳树叶、水廖、泽漆浸提取液防病也有一定效果。(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80%多菌灵每亩50克或43%戊唑醇每亩15毫升兑水30公斤或12.5%唏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叶面喷洒,间隔10~15天连喷2~3遍。
2.茎腐病
2.1发病特征: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2.2防治方法: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早播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3%进行药剂拌种。苗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开花前再喷1次,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喷淋茎部。
3.根腐病
3.1发病特征:茎基部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3.2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全田喷雾。
4.花生锈病
4.1发病特征: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4.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5%粉宁500倍液全田喷雾。
5.白绢病
5.1发病特征:花生受侵染后,初期呈褐色软腐状,根茎地上部分出现白色绢状菌丝,并有油菜籽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出现腐烂。该病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开始萌发,侵染花生根、茎和荚果,沙质土壤、连续重茬、通风不好的地块,连续阴雨天发生较重。
5.2防治方法: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该病在果荚膨大至成熟期症状才表现出来,发病后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应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才会有好的效果。(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高产抗病品种主要有豫花11、花育16、开农41等。(2)合理轮作:病株率多的地块应实行轮作,一般实行2~3年轮作,重病地块轮作3年以上,以花生与禾谷类作物轮作为宜。(3)深翻改土,加强田间管理:花生收获前,清除病残秧枝,收获后深翻土地冻垡,减少田间越冬菌源,花生播种后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出地中积水。(4)化学防治:花生播种时每亩用五氯硝基苯1公斤对细湿土20公斤,施在播种沟内盖种,花生结果期喷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扑海因1000倍液防治,病发期还可用三唑酮、根腐灵、硫菌灵等药剂灌根,防止效果较明显。
6.根结线虫病
6.1发病特征:花生根结线虫钻入花生根部造成根液渗流,损耗养分,易引起次生病害。造成病株生长缓慢或萎黄不长,植株矮小,始花期叶片变黄瘦小,叶缘焦枯,提早脱落。花小且开花晚,结果少或不结果。
6.2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不从病区调种或引种。(2)轮作倒茬,与非寄主作物或不良寄主作物轮作2~3年。(3)增施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4)利用冬季低温冻垡可抑制根结线虫的发生(5)生物防治:用淡紫拟青霉和厚垣孢子轮枝菌能明显起到降低线虫群体和消解其卵的作用。(6)药剂防治:可选用10%克线磷、3%米乐尔、5%益舒宝等颗粒剂,每亩3~5公斤均匀撒施后耕翻入土。也可播前用2%的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沟或每亩施用48%毒死蜱200克,拌细土20千克,混匀直接施于沟底后播种。发病初期,用2%的阿维菌素3000倍液淋根。
二、花生常见虫害及防治措施
1.蚜虫
1.1危害特征:蚜虫不仅吸食花生汁液,也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蚜虫主要为害花萼管、果针,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严重影响开花下针和结果。
1.2防治方法:防治花生蚜虫必须立足早字,用10%吡虫啉1500倍液或10%啶虫脒20~30克兑水30公斤喷雾,或40%氰戊.氧化乐果每亩100毫升喷雾。
2.地老虎、蛴螬
2.1危害特征:地老虎和蛴螬是地下害虫,不仅危害期长而且危害严重。常造成缺苗断垄现象,是目前影响花生产量的最主要的虫害。
2.2防治方法:因地下害虫常在地下活动,隐蔽性强,防治困难,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秋季深翻:秋季深翻可将害虫翻至地面,使其曝晒而死或被鸟雀啄食,减少虫源。
(2)利用某些害虫成虫的趋光性,黑光灯频振杀虫灯诱杀金龟子、蝼蛄,利用插柳枝、种蓖麻等也能诱杀地老虎、斜纹夜蛾等成虫。
(3)药剂防治:播前用种衣剂包衣,能有效的防止鼠害。整地时,每亩用10%毒死蜱颗粒剂2公斤,2~3均匀撒施于田面,翻入地下,1~3撒垡头;也可将杀虫剂拌入有机肥内做基肥一起施入。6月下旬和7月下旬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3~5公斤加细土250~300公斤撒在花生根际,浅锄入土。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每亩500~750毫升随水灌入地下。
3.棉铃虫
3.1危害特征:棉铃虫以幼虫从叶边咬食叶片,危害严重地块常常叶片被吃光,形成光杆,严重影响花生叶片光合作用,造成严重减产。
3.1防治方法:棉铃虫发生初期可用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每亩60毫升+2%的阿维菌素3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间隔3~5天重喷一次。
参考文献
[1]周晓艳. 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3,01:30.
篇4
关键词: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高效低毒农药;应用
中图分类号:S435.6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089
甘蔗通过蔗茎进行无性繁殖,因其经济价值高和营养价值丰富,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但是目前由于常年连作及化学农药滥用,导致甘蔗病虫害日趋积累且逐渐加重,影响蔗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对当前甘蔗生产上主要发生的几类重要病虫害进行探讨,提出适合的防治技术,供蔗区参考。
1 甘蔗常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1.1 甘蔗黑穗病
1.1.1 主要症状及发病条件
甘蔗黑穗病主要危害甘蔗梢头、叶片等部位,梢头受害的主要症状是长出一条向下的黑色鞭状物,鞭外部形成黑粉,又称黑粉病。该病初侵染源为宿根病蔗及带菌土壤,孢子可以借助雨水、气流及昆虫进行传播,春季高温多雨有利于该病的流行,通常宿根蔗田比新植蔗田发病重,宿根年限越长,发病越重。
1.1.2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在生产上主要抗病品种有粤糖63/237、川蔗7号、粤糖57/423及云蔗71-388;清理病穗、实行轮作:收获后要及时清理田间的病穗,病株残茬并集中烧毁;实行轮作:与玉米、甘薯、水稻、花生等作物进行轮作;种苗消毒处理:用55℃热水浸种30min,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消毒或直接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石灰水浸种24h即可。
1.2 甘蔗凤梨病
1.2.1 主要症状及发病条件
甘蔗凤梨病是甘蔗萌芽期间最主要真菌性病害之一,受害后主要症状为不能萌芽,后逐渐变黑,产生很多煤粉状物。病甘蔗种和土壤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高湿和低温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另外甘蔗田积水、土壤粘重发病较重。
1.2.2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在右江选择的抗病品种有粤蔗64/395、广东3号等;加强田间管理:要及时拔除带病的植株,清理田园,增施氮肥,与玉米、花生进行合理轮作;种苗处理:可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浸种10min或使用3%的石灰水进行浸泡2h。
1.3 甘蔗褐条病
1.3.1 主要症状及发病条件
褐条病主要危害甘蔗叶片,初期侵染后呈水渍状小斑点,随后逐渐形成褐色条纹斑,病斑中间分布在红色小红点,且随时间延长逐渐扩散至全部。该病真菌分生孢子主要是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带病的植物和叶片是最初侵染来源,长期下雨、湿度大、温度低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1.3.2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可以选择川糖61-408、桂糖17号、云蔗89-7等抗病品种;要及时摘除老叶、清理带病的植株,多施肥,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使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的代森锰锌400倍液进行喷雾。
1.4 甘蔗螟虫
1.4.1 主要危害症状
甘蔗螟虫又称甘蔗钻心虫,是甘蔗生产上较为普遍的钻蛀性害虫,主要有二点螟、大螟及条螟等,以幼虫进入茎秆后取食,造成枯心苗。该虫每年在南方地区发生5~6代,有世代重叠的现象,高温有利于该虫的快速繁殖。
1.4.2 防治方法
选用健康种苗;在甘蔗收入后,及时清理田园,将残茎枯梢和病株集中烧毁;释放赤眼蜂、红蚂蚁等天敌进行防治;在螟卵盛期,可使用5%的杀虫脒乳油800倍液或5%丁硫克百威可湿性粉剂或5%毒死蜱乳油600倍液进行喷雾。
1.5 蔗龟
1.5.1 主要危害症状
蔗龟是甘蔗生产上一种危害比较严重的地下害虫,主要以幼虫的形式危害甘蔗根部、地下茎及蔗芽,造成根部缺失,无抗风能力,是一种毁灭性的害虫。在各甘蔗地区主要危害的有突背蔗龟、光背蔗龟及大等鳃金龟。
1.5.2 防治方法
深耕晒田:在甘蔗收获后,应及时深耕勤耙,除去在土壤中过冬的幼虫,减少翌年虫害量;蔗龟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因此使用杀虫灯进行诱杀;药剂防治:可在甘蔗松蔸或培土时,用4.5%毒死蜱颗粒剂60kg或15%乐斯本颗粒剂20kg加入适量系统进行拌种后撒施在甘蔗基部或周围。
2 推荐防治甘蔗病虫害的高效低毒农药
为达到国家使用安全农药的标准,使生产出来的甘蔗农药残留量较低,特此推荐一些能在甘蔗上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在甘蔗下种前,与细土混合后撒施在甘蔗基部即可。
参考文献
[1] 卢文洁,徐宏,李文凤等.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高效低毒农药应用[J].中国糖科,2011,3:64-67.
篇5
关键词:大田作物;病虫草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64-1
1 大豆主要病虫害
1.1 大豆霜霉病
危害叶片、幼苗和种子,叶片受害,由叶基部沿叶脉产生大片褪绿斑,潮湿天气叶背面有灰色霉层,严重时引叶片早落,幼苗受害生长抑制,种子受害发芽率降低,全田受害,产量大幅度降低。病原真菌在病叶和病株表面越冬,第二年当种子萌发时侵入危害,可产生新的菌源随风雨传播出现次侵染,低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使用天下去霜、乐霜高、富利霜、普霜霖进行喷雾。
1.2 大豆炭疽病
危害幼苗、茎秆和豆荚,造成苗枯、秆枯和荚枯,幼苗子叶产生红褐色凹陷病斑;成株期叶片病叶褐色不规则形,上有黑色小点;荚上病斑不规则形,密生轮状排列小黑点。病苗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种子带菌率高,子叶发病重,连作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使用药剂:果然好、炭阻、疽止、大保。
1.3 大豆食心虫
幼虫蛀入豆荚内危害,豆粒呈兔嘴状缺损,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此虫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8月上中旬进入化蛹盛期,幼虫危害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干旱少雨不利于幼虫化蛹羽化。
防治方法:在成虫盛期用毒土或毒砂撒于豆田内,幼虫盛发期进行田间喷药防治。使用药剂:黑光灯拌毒土、功击、雷驰、高明、三螟治、闪亮进行田间喷雾。
1.4 大豆卷叶蛾
此虫以幼虫危害豆叶、豆花及豆荚等,受害大豆顶梢叶片结团,此虫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多雨年份发生重,夏季少雨不利于发生。
防治方法:于幼虫盛发期喷药防治。使用药剂:黑光灯、功击、闪亮、锐通、卡诺夫等。
2 花生主要病虫害
2.1 花生青枯病
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以花期发病最多,病株地上部分开始呈失水状,1—2天后,全株叶片自上而下急剧萎缩,叶色变淡,仍保持绿色,植株地下部分主根根尖变黑软腐,维管束变黑色,在潮湿情况下,剖开茎部,常见乳白色细菌液,用手挤压可流出菌脓。病菌在土壤中越冬,连作地发病重。凡保水、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进行防治。使用药剂:20%链霉素制剂、良方、60%氢氧化铜·福美锌、清腐、施达康等。
2.2 花生叶斑病
花生叶斑病可分为褐斑病和黑斑病。褐斑病初发时形成黄褐色和铁锈色针头大小病斑,后扩大成大小不等圆形淡褐或暗黑色病斑;黑斑病,病斑稍小、黑褐色、在叶背面老病斑上着生小黑点,呈轮状排列。病菌在土表植株残体上越冬,褐斑病一般在开花前发病,黑斑病略晚。多雨高湿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每15天喷一次药,连喷2—3次,使用药剂25%斑迪力、比露、叶斑灵等。
2.3 花生灰地种蝇
以幼虫钻入花生种子中,咬食子叶及种胚,使之不能发芽而腐烂,钻入茎内,将茎食空心枯萎。此虫一年发生2—3代,南方以幼虫,北方以蛹越冬。
防治方法:成虫防治用0.5%阿维菌素,幼虫防治用战天斗地、净土制成毒土或毒砂,地下或地面施药均可。
3 棉花主要病虫害
3.1 棉花枯萎病
枯萎病是棉花病害中的主要病害,常见的有黄色网纹型和青枯型。网纹型,叶肉绿色、叶脉变黄,病部呈网纹状,最后全株叶片脱落;青枯型,全株叶色不变,植株叶片萎蔫下垂,剖开病茎见导管变成深褐色条纹,发病因素、土地传菌,种子和病残体可远距离传播,连作田病害重。
防治方法:无病区实行棉种检疫及棉种消毒,重病田实行水旱轮作2—3年,消灭病菌后再种棉花;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带出田外,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上喷下灌,使用药剂:扶萎、恶霉灵。
3.2 棉铃虫
该虫在黄淮地区一年发生4—5代,以第二代迁入棉田危害,二代幼虫将顶部小叶咬成缺刻形,有细虫粪,叶展开后呈畸形,生长点被破坏,使棉茎顶部停止生长,幼虫在苞叶内蛀食幼蕾,蛀孔处有虫粪,被害苞叶张开脱落,花被害,雄蕊花柱被吃掉,从子房基部蛀入危害,四龄以上幼虫主要从青铃基部蛀入,蛀口有虫粪,虫体大半露外,蛀铃遇雨易霉烂脱落。
防治措施:应本着“治虫不见虫,药打卵高峰”的原则进行防治。使用药剂:25%黑光灯、金色甲维盐、卡诺夫、闪亮、锐通等。
3.3 红铃虫
红铃虫一年发生3—4代(北纬26—34度)以老熟幼虫越冬,秋雨过多有利于红铃虫发生。
初孵幼虫从花蕾顶部蛀入,花蕊吃空蕾脱落,有的不脱落开出风车样的虫害花,幼虫从铃基部蛀入后,蛀孔愈合,铃壳内壁见钻蛀虫道,被害铃往往成为僵瓣棉、品质下降,种仁吃掉成空壳。
防治措施:摘虫花,并带出田外处理,药剂防治参照棉铃虫。
3.4 棉红蜘蛛
红蜘蛛一年发生12—20代以上,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生,狂风暴雨对其扩散有利。红蜘蛛是一种毁灭性虫害,一旦发生严重,防治失时,整株叶片发红干枯、花蕾脱落,损失严重。
篇6
1.1 种植基地的选择 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建立生产基地,实行水旱轮作或花生与玉米、棉花轮作,不能与山芋、大豆轮作。有条件的可在播种前灌深水15天以上,可有效地杀死土壤中的地下害虫和减少病菌,在生产过程中要及时拔除病株,并集中处理,做到田间清洁。
1.2 花生种的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抗病品种,大面积引种,引种前应做好试验示范工作。要选择没有霉捂过的、色泽较好的花生作为种子。
1.3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花生生长期较长,应适当早播,争取早发,培育壮苗。春播花生在4月上旬播种,地膜覆盖还可适当提前,以满足花生对温度的需要,避开虫害为害高峰,减少病虫发生为害,还可提前上市,提高种植效益。多年实践表明,地膜花生畦宽100厘米,每畦播4行,2粒播种,株距15厘米左右。
1.4 加强肥水管理 科学施肥,不仅可以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且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及受害后的补偿能力。肥料以有机肥、农家肥、生物肥为主。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并配施过磷酸钙40-5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一次性施入土壤作基肥。农家肥要充分腐熟,防止带菌,扎针结果期遇干旱,应适当灌溉。
1.5 合理控制病虫 无公害花生对植保要求高,为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在病虫害一般发生年份,宜采用物理和机械防治。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金龟子等成虫发生期,用白炽灯、高压汞灯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基数;利用蚜虫对颜色的趋性,在幼苗生长期,田间悬挂黄板,诱杀有翅蚜,减少蚜虫的发生量。还可以利用害虫对某些物质的趋性进行诱杀。
1.6 科学使用农药 当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时,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制剂农药进行防治。播种时用白僵菌拌种和土壤处理,土壤处理每667平方米用白僵菌1.0千克。绝对禁止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呋喃丹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做到能挑治的不普治。防治病害以药剂拌种为主,防治蚜虫用吡虫啉类农药对水进行叶面喷雾。严格掌握农药品种的使用次数和使用方法。
2 花生缺素症及防治
2.1 缺氮 花生缺氮后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小,颜色浅黄,影响果针形成及荚果发育。茎部慢慢变红,根瘤形成少,分枝少。防治措施:施足有机肥;接种根瘤菌;增施磷肥提高其自身的固氮能力;开花前每亩施用硫酸铵5 ~ 10 kg,有条件的最好与有机肥沤制15 ~ 20 d后施用。
2.2 缺磷 花生缺磷时叶色暗绿,茎秆细瘦,颜色发紫,根瘤少,花少,荚果发育不良。防治措施:每亩施过磷酸钙15~25kg与有机肥混合沤制15 ~ 20 d后作基肥施用。
2.3 缺钾 花生缺钾时开始表现为叶色变暗,以后叶尖出现黄斑,再发展为浅棕色黑斑,最后导致叶绿组织枯焦,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失水卷曲,荚果少或畸形。防治措施:每亩施草木灰150 kg,氯化钾或硫酸钾5 ~ 10 kg,也可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
3 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等
3.1 茎腐病
症状: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从伤口或表皮侵入。病菌主要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其次是风和人、畜、农具在农时操作时传播进行初侵或再侵染。苗期雨水多、湿度大、大雨后骤晴发病重。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在苗期于齐苗后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在开花前再喷一次。每亩用药液75~100千克。
3.2 根腐病
症状:该病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感病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干枯脱落,主根外皮变黑腐烂,直到整株死亡。该病主要靠雨水和田间传播。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全田喷雾。
3.3 叶斑病
症状: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药剂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留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70公斤倍液15天喷1次,共喷2次。
4 花生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和蛴螬等
4.1 蚜虫 蚜虫不仅吸食花生汁液,也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花生开花下针期是蚜虫危害的重要时期,此期蚜虫主要为害花萼管、果针,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严重影响开花下针和结果。
药剂防治: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15克/亩对水40~50公斤/亩喷雾或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防治。
篇7
[关键词] 辣椒 病虫害 防治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173-01
一、前言
辣椒是我县日常生活中常见蔬菜,受到广大居民的喜爱,市场需求大,辣椒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栽培技术简单,栽培范围广。辣椒栽培中,病虫害是常见问题,它会极大地影响辣椒的品质,削减产量,因此,防治病虫害是辣椒栽培的首要任务,也是贯穿整个辣椒栽培过程的重要工作。以下本文主要根据河南淮阳辣椒病虫害的发生及发展特点,总结其防治措施及对策。,
二、河南淮阳基本情况概述
河南淮阳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腹心,属于黄河冲积扇南缘,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具体是属于黄淮海平原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温带季风气候,地理条件优越,全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日照时数较多。县城境内有两条国道、三条高速公路,交通较为便利。淮阳现有耕地156.4万亩,土壤条件优良,土地肥沃,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均较丰富,排水系统健全,粮食产业及畜牧业都比较发达,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大县,粮、棉、油产量均在河南省名列前茅,畜牧业居河南省领先地位,是全国油料生产五强县,有专业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优质花生芝麻生产基地、优质棉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黄花菜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近年来,淮阳开始大力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城镇化率达到29.1%。
三、辣椒病虫害防治与对策
1.选择合适的、优良的辣椒品种
选择辣椒品种时,要考虑市场的需求,选择优质高产的,考虑辣椒品种的适应范围,要根据地域特点选择适宜的辣椒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的辣椒,因时因地制宜。积极研发新品种,改良旧品种的缺点。
2.进行消毒处理
进行消毒处理,包括种子消毒、床土消毒以及棚室消毒。种子消毒的方法包括晒种、温汤浸种、药剂浸种,这些方法都可以杀灭种子上的一些病虫细菌。消毒处理之后便可进行播种。床土消毒是指在播种前的半个月,将床土挖松,再浇灌福尔马林稀释液(甲醛)。棚室消毒是指在辣椒苗移植前半个月,选择晴天全封闭高温闷棚七天,在病虫初期可用硫磺、百菌清粉剂等熏蒸。
3.进行合理轮作
进行合理轮作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选择三年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土壤栽培辣椒,也可选择不同科作物轮作的土地进行栽培。
4.农业防治
第一点是培育壮苗,选取好的苗床泥,一般是塘底泥或火烧土,首先进行种子消毒和苗床消毒,当辣椒苗成长到有两叶时用土壤活化细菌菌剂三十倍液喷施一次,在进行移植前五天左右,再用光合细菌剂喷施一次,移植辣椒苗之前,需要控制水肥,当辣椒苗成长到有六片叶时进行带土移植,保护辣椒根系,以免伤害植株根系。第二点是合理定植,圆椒双行种植行株距约为40厘米×25―27厘米,尖椒双行种植行株距为40厘米×30厘米,种植时用竹棍打孔植苗,辣椒苗栽植后要立即回放稻草,覆盖种植膜孔,以免地膜温度过高灼烧幼苗。第三点是重施基肥,一般是根据目标产量确定辣椒的施肥量,施肥时应注意多选用有机肥,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肥料。第四点是地膜覆盖,于包沟起畦后覆盖塑料地膜,在寒潮来临时,可在地膜上覆盖一层稻草。第五点是辣椒地管理,及时进行除草、追肥,保持辣椒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湿度。
5.物理手段
根据害虫的趋光性采用高压汞灯、黑光灯进行诱杀,根据害虫的趋色性采用杨树枝把、机油黄色板进行诱杀,根据害虫的趋味性采用针对性诱剂进行诱杀。
6.生物化学手段
辣椒病虫害种类极其复杂繁多,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应该选择有针对性的药剂类型和施药方法。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辣椒病害。
第一种,疫病。可以让辣椒与大蒜套作,减轻病虫害,如果辣椒苗床湿度过大,可以酌情撒草木灰或细干土。
第二种,炭疽病。可以选择用硫酸铜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400倍液,重点喷施植株中下部及叶背面。
第三种,病毒病。可以选用钝化剂、黄豆粉或皂角粉掺水喷撒辣椒,在辣椒发病初期可以喷撒高锰酸钾。
第四种,猝倒病、立枯病,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第五种,软腐病、疮痂病。喷200 mg/kg 农用链霉素或波尔多液或新植霉素。
第六种,小地老虎,使用黑光灯、糖醋液进行诱杀,或者喷洒增效氰・马乳油、敌百虫、辛硫磷等。
第七种,烟青虫。可以选用敌百虫、敌杀死等进行喷洒。
第八种,蚜虫。可以选用氰戊菊酯、乐果乳油等进行喷洒。
第九种,红蜘蛛。红蜘蛛要及时进行防治,把握时机,可以选择克螨特乳油、增效哒螨灵。
四、结束语
辣椒病虫害的防治关系到辣椒生产的成败,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辣椒被病虫害侵袭,将会造成严重影响,降低辣椒品质,减少辣椒产量,损害菜农的经济利益。因此,在栽培辣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治病虫害,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来保证辣椒安全生长,提高产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詹荣耀.广东省粤西北运菜区辣椒主要病虫害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5):156-157.
[2]郑光辉,吴华尧,郑建文,等.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5):84-86.
[3]云美,朱娇.海南辣椒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1,28(10):1441-1442.
篇8
关键词: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防治
棚室蔬菜栽培在人工设施环境下进行,与露地栽培的坏境条件有根本区别,既有利于蔬菜周年生产和供应,也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良好条件。随着棚室栽培的迅速发展,病虫害种类显著增加,为害程度明显加重,并为露地蔬菜提供了菌源和虫源。
1土壤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土壤是蔬菜的根系环境,也是多种病原菌越冬场所。在正常情况下,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保持一定的平衡。棚室栽培的蔬菜种类比较单一,栽培面积有限,轮作倒茬困难,连作不可避免。由于蔬菜根系的分泌物质和病根的残留,使土壤微生物逐渐失去平衡,病原菌数量不断增加,诱使病害发生。棚室土壤比露地土壤光照少,温度和湿度高,病原菌增殖迅速,生产中又缺乏抗病品种,土传根病随连作年限增多而加重,例如新建棚室发生瓜类枯萎病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一般从零星病株到普遍发病只需4~5a时间。在大型连作温室中,果菜类根结线虫病只需3~4a,病株率可达100%,减产50%以上,严重威胁多种蔬菜生产。近年来茄果类青枯病、草莓黄萎病等土传病害分布在我县各蔬菜地区,为害加剧。
多种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是蔬菜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环节。露地环境病菌死亡率高,在蔬菜生长季节才能侵染,发病迟,为害轻,有的病害只在局部地区季节性流行。但在棚室栽培下,病菌既可安全越冬,又能周年发生,已成为发展棚室蔬菜生产的大敌。如瓜类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蔓枯病,黄瓜、辣椒、韭菜疫病,番茄早疫病、叶霉病,豇豆和菜豆锈病,芹菜斑枯病,多种蔬菜菌核病、草莓灰霉病、草莓白粉病等。此外,引起菜苗猝倒病、立枯病的病菌,既可在土壤中越冬,又能营腐生生活,故常在老育苗地的苗床严重发生,甚至毁苗,延误农时。
地下害虫如蝼蛄、地老虎等,也因棚室和苗床土壤温暖、潮湿、疏松肥沃而发生早、数量多、为害重。
2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防治策略
2.1病害防治
由于棚室连作多年,病害逐年加重,必须进行土壤消毒。
(1)农业防治。种苗脱毒,高温闷棚,茬口轮作,太阳能土壤消毒。
(2)化学防治。利用氯化苦、溴甲烷、菌线威进行土壤消毒。在移栽时用20%苯来特1000~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根或栽后灌根。
2.2虫害防治
(1)毒饵诱杀。在以蝼蛄为主的地块,可采用毒饵诱杀。具体方法是:将花生饼或麦麸炒香,每100kg花生饼或麦麸加8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或50%的辛硫磷乳油1kg,再加10kg水拌匀,配成毒饵,于蔬菜苗期,在傍晚顺垄撒在地面上,用量225~375kg/hm2,不仅对蝼蛄诱杀效果良好,同时对蟋蟀、地老虎幼虫也有良好的诱杀效果。在地老虎发生较重的地块,可将上述某一种农药的10倍液喷拌在铡碎的害虫喜食的鲜草或鲜菜叶中,制成毒草(毒菜),于傍晚(以防止鲜草很快干枯)分成小堆施于田间,用量225~300kg/hm2,次日清晨拣拾死虫,防止其复活。
(2)喷雾或喷粉。种蝇可在成虫羽化盛期,在葱、蒜类蔬菜上和田间粪肥堆上喷洒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以杀死成虫,减少产卵和幼虫数量。用90%敌百虫晶体300~500倍液或50%乐果乳油1000倍液浇灌。浇灌在大蒜、韭菜种蝇发生较重的地块,于幼虫发生的关键时期施药防治幼虫。在韭菜移栽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浸根。
3空气湿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棚室在寒冷季节、夜晚密闭保温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可达90%~100%,棚室屋面、壁面结露后可散落在植株上。黄瓜、番茄等蔬菜热容量大,叶面和果实可以形成水膜,造成高湿环境,对蔬菜生长发育不利,其抗病性降低,却适宜多种病原真菌、细菌的萌发、侵染和繁殖。如黄瓜霜霉病菌,必须在叶面结露3h以上,才能萌发、侵入寄主。病害一旦发生,传播、蔓延迅速,常引起流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以上多种病害为害加重,均与高湿环境有密切关系。
主要防治措施:①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②药剂防治,可选用百菌清、绿亨二号、绿亨五号等药剂防治。
4温度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蔬菜与病原菌长期协同进化,结果导致棚室温暖的条件,一般不成为病害发生流行的限制因素,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环境,通常可以引起发病。害虫和螨类属于一类变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直接影响它们的体温及其生命活动。温度对害虫分布地区及发生为害的影响比湿度更重要。
主要防治对策:可选用阿维菌素、克螨特、虫螨清等药剂防治(以上药剂可任选一种)。
5寄主对病害发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篇9
关键词:切花月季;管理技术;病虫害
1 自然状况
沛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地处黄淮平原中部,境内无山,地形单一,全部为冲积平原,地表坦荡。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春季干旱少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307.9小时,年平均气温13.8℃,降雨量766.0mm,无霜期200d。
2 沛县切花月季生产现状
沛县切花月季栽培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目前全县年产量300万支,总产值240万元。但档次低,品种、色系构成尚不完善;栽培技术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生产有待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转变。沛县切花月季品种繁多,国内现有的品种或多或少均有栽培。笔者2005年春季曾经做过系统调查,红色系品种主要有:梅兰红、加希里拉、红成功、萨曼莎、红丝绒、莎夏、卡尔红、巴隆尼斯;朱红系有:卡巴莱、默尔塞得斯、天使、红火焰、红战船;粉色系有:索尼亚、婚礼粉、外交家、爱丽莎、贵族、维瓦尔第、奥斯亚那;白色系有:坦尼克、卡布兰奇、卞卡、依思摩;黄色系有:金皇后、黄金时代、金奖章、阿斯米尔金、X夫人、震惊的蓝。
3 月季的繁殖
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当年生且充实饱满的枝条,剪成10cm左右,插入稻糠灰中,插入部分约占枝条的2/3。剪口要平,勿伤剪口芽。此法繁殖,如管理得当,成活率可达95%以上。全年均可芽接。一种是用非休眠芽,另一种用休眠芽,此法成活率不如非休眠芽高,占据了温室的空间和时间,增加了管理费用,一般不采用。
4 切花月季栽培技术
月季一年四季可以栽植。当地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落叶后,以及3月中旬至4月中旬发芽前栽植。切花生产时还要以供花时间来决定栽植时间,一般定植5个月后开始产花。通过不同的定植时间安排,周年提供鲜切花。月季花期长,除积肥之外仍需要施追肥,月季需要氮:磷:钾比例是1:1:2或1:1:3。施肥要掌握好时机,在低温的早春或晚秋、雨水较少的干旱季节,视其生长情况合理追肥。施肥要薄肥勤施,不能施之过分,否则会使植株受害。用肥料的溶液喷洒叶面,由叶面直接吸收,其效果有时比土壤施肥还要快,并可以补充土壤中肥料的不足。溶液中含一种元素或多种元素,浓度一般不超过0.3%。浇水最好采用“见干见湿,浇则必透”的原则,也就是待土表几厘米的范围确实全部干透了再浇水,而且浇透浇足。灌水的次数,在生长季节取决于降雨量、气温及土壤的持水能力。一般情况下,春、秋季晴朗之日一周浇水2次。冬季上冻之前浇足冻水,然后根部覆盖,整个冬季就无须再浇水了。
5 温室切花月季栽培管理
月季是喜光植物,在充足的阳光下,才能得到良好的切花。夏季高温时要注意通风降温;冬季可以加温,保持温度10℃以上。整形修剪是切花月季栽培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合理修剪和养护是调节花期、延长植株产花年限的主要因素。修剪的方式,一种是逐渐更替的修剪法,另一种是一次性统剪法。 切花月季上市时间的不同,价格差异很大。因此,合理控制花期,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花期可通过修剪和控制温度来调控。
6 病虫害防治
6.1 灰霉病
该病主要在温室月季潮湿不通风,露地月季梅雨、秋雨时发生严重。防治方法:使温室通风良好;及时剪除发病部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大棚或温室内用一熏灵烟熏剂烟熏;发病前喷洒65%代森锌 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50%多菌灵、7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
6.2 黑斑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蔓延至叶柄、茎上。4~6月、9~11月发病严重,常引起早期落叶。防治方法有很多种。首先要注意通风,透气降温,及时摘除病叶;雨季每隔半个月喷1次0.5%~1%的波尔多液;或在病初期喷60%福美硫磺1000倍液;或福美砷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可杀得”1000倍液。喷药要均匀,雨后重喷。
6.3 白粉病
该病主要为害嫩叶、嫩枝、花蕾,多发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以及秋季。防治方法:注意温室内通风、透光;保持土壤一定湿润;发病期间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生长期间发病,宜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在病叶上撒布硫磺粉,或喷洒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20%粉锈宁4000倍液。休眠期发病可喷洒波美3~5度石硫合剂。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生特点;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24-02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Facility Vegetabl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Liaoning Province
ZHANG Dan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bstract Control of vegetabl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sented new problems and yield lose because of quick development of facility vegetable and area increasing in Liaoning Province.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cility vegetable and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facility vegetabl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were put forward,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local vegetable growers.
Key words facility vegetable;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Liaoning Province
O施蔬菜生产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模式,通过利用农业科技手段,人工控制蔬菜生长环境,使各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不利自然环境的影响,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对增加农民收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些发达国家的设施蔬菜发展很快,已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大型工厂化设施,开展全天候生产,效益显著提高[1]。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辽宁省设施蔬菜产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栽培年限的延长,设施蔬菜生产地区各种病虫害呈逐年重发生态势,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保障辽宁省设施蔬菜健康有序的发展,科学地制定辽宁省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控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指导工作,提高防控效果,笔者调查全省主要市县设施蔬菜病虫害情况,总结了发展现状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1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近年来,辽宁省高度重视设施蔬菜生产,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发展势头良好。在保障供应、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5年,辽宁省设施蔬菜面积超过66.7万hm2,总产量4 500万t以上,种植种类主要有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菜豆、西瓜、草莓等,设施农业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但是,设施蔬菜的迅速发展也给农业产生带来了很多问题,周年连续生产导致土地贫瘠,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和次生盐渍化,连年重茬种植造成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另外,设施蔬菜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主要病害有加重发生态势,次生病害逐年加重上升为主要病害。病虫害成为辽宁省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2 病虫害发生特点
2.1 病虫害发生严重
设施蔬菜生产是人为构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既适合蔬菜生产,也适合病虫害发生。在棚室内温度相对较高,病虫害可周年发生,在冬季不能在露地越冬的病虫害可以在棚室内安全越冬,增加了棚室内病虫害发生概率;另外,棚室内由于通风不良、相对湿度较高,给喜湿病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灰霉病、霜霉病、叶霉病、白粉病、晚疫病等气流传播的病害发生较严重。此外,棚室内高温、高湿的生态条件也为害虫繁殖提供有利条件,缩短其生活周期,导致世代重叠严重,蔓延速度加快,危害严重,例如粉虱、蓟马、蚜虫、叶螨等小型害虫在辽宁省内发生严重,给设施蔬菜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2.2 成为露地蔬菜病虫害的初侵染源
设施条件下的小气候温度高、湿度大、通风透气性差,导致病虫害发生较早,成为露地蔬菜病虫害的初侵染源,如番茄灰霉病、叶霉病、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白粉虱、潜叶蝇、蚜虫等。
2.3 次要病虫害和新发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辽宁省设施蔬菜面积和品种都在不断增加,给一些次要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短期内次要病虫害暴发成灾,并逐渐演替成为主要病虫害[2]。如蓟马、美洲斑潜蝇、二斑叶螨、茶黄螨、烟粉虱等害虫除了危害番茄、茄子、黄瓜、辣椒等蔬菜,也危害设施鲜花,已经成为百合、玫瑰等鲜花生产的主要害虫。病害方面,从2009年首次在辽宁省发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以来,辽宁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已进入了危害高发期和频发期[3],严重影响番茄生产;极少发生的黄瓜棒孢菌叶斑病,近几年发生面积也不断加大,发生态势逐渐加重,已成为设施黄瓜生产的严重障碍。
2.4 连作障碍导致土传病害加重
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不断加大,重茬、连作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土壤板结、酸化、次生盐渍化等现象不断出现,土壤中各类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大量累积。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加重,各种土传病害不断发生,尤其是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疫病、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成为设施蔬菜生产的主要瓶颈。因土传病害发生造成绝产、毁种、弃棚等现象不断出现,逐渐成为全省设施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3 绿色防控技术
3.1 农业生态调控技术
3.1.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虫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温室环境和常发病虫害,选择优质、高产、抗逆和抗病虫能力强的设施蔬菜专用品种[4]。
3.1.2 加强栽培管理。棚室定植前,将棚室内外的杂草、病株残体清除干净,减少病源、虫源。生产期间产生的作物残枝及病叶、病果,及时运出棚外,远离棚区深埋处理。在种植过程中,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微灌等种植方式,避免大水漫灌,控制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采用工厂化育苗、穴盘基质育苗、带药定植、嫁接育苗等方式培育健康无病苗。
3.1.3 种子消毒。播种前日光晒种1~2 d,然后进行55 ℃热水温汤浸种15 min,并不停搅拌,可防治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等;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 min,清水冲洗2~3次后晾干催芽,可有效防治茄果类和瓜类蔬菜病毒病。
3.1.4 生态调控技术。生态调控是指利用设施环境条件的可控性,通过排湿换气、调控温湿度,创造作物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并最大限度地缩短适宜病虫发生的条件,以达到促进植物生长,控制病虫害的目的[5]。如防治黄瓜霜霉病可以利用高温闷棚的方法,在闷棚前1 d浇水,次日必须是晴天,封闭棚室,将棚室温度提高到45 ℃左右;温度达到43 ℃后开始计时,温度控制在42~46 ℃;1.5~2.0 h后从顶部慢慢加大放风口,使室温缓慢下降,有效杀灭黄瓜霜霉病病原菌,控制病害流行。另外,霜霉病、灰霉病、角斑病等都是高湿病害,植株叶片上有水滴或水膜时才能完成侵染危害,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棚内湿度防治病害发生。如控制浇水量且采用膜下暗灌方式,同时尽量减少喷施药液,选用烟剂或超低量喷雾剂机械喷施农药。
3.2 物理防控技术
3.2.1 覆盖防虫网。育苗、定植前用40~60目防虫网覆盖温室大棚通风口。若育苗时虫量较大,在苗床上再覆盖1层防虫网,可有效阻隔粉虱、蚜虫、斑潜蝇、蓟马、夜蛾等害虫。
3.2.2 色板T控技术。利用害虫趋光性、趋色性进行防治。播种后,在棚室内悬挂大小为20 cm×25 cm的黄板,悬挂密度为1 200~1 500块/hm2,高度始终保持在距离植株顶部15~20 cm,可有效诱杀烟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害虫。如发现黄板粘度下降或已粘满,需及时更换。将黄板换成蓝板可诱杀蓟马。另外,在棚内悬挂银灰色膜可趋避蚜虫。
3.2.3 高温闷棚技术。于夏季休茬期封闭棚室上下风口,密闭棚室,天气晴朗的情况下连续闷棚10~15 d。在强光照射下,大棚内迅速升温至60~70 ℃,进行高温消毒,以达到杀灭棚室内病菌、粉虱、蚜虫、蓟马等小型害虫和虫卵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改良土壤。
3.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提取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有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等。如白粉虱发生严重的棚室,可以释放丽蚜小蜂防治。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利用生物农药,如利用苦参碱防治烟粉虱、蚜虫,利用甜核・苏云菌、鱼藤酮等防治夜蛾类害虫,阿维菌素防治红蜘蛛,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蓟马;香菇多糖、宁南霉素防治病毒病,多抗霉素防治晚疫病,春雷霉素防治叶霉病,丁子香酚防治灰霉病等都有很好的效果。生物防治安全、简便、经济又能减轻有毒化学农药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是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手段。
3.4 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合理选择安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长效与短效农药、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治疗剂轮换交替使用。按剂量要求施药,避免盲目用药和任意加大用药量,克服长期单一用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科学选用高效植保机械,如超低容量喷雾机、烟雾剂、自走式轨道喷雾剂等。喷药务求雾点细、均匀且周到,以喷湿喷透不滴为宜,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田间相对湿度,提高防治效果。遇到阴雨天,可采用烟雾剂施药或采用百菌清、腐霉利、异丙威等烟剂防治。
4 参考文献
[1] 张留江,李荣博,刘蕴贤.设施农业发展与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2):149-151.
[2] 顾沛雯,覃强,王萍,等.宁夏设施园艺病虫害发生特点、发展趋势及绿色防治技术[J].农业科学研究,2008,29(4):30-32.
[3] 张万民,马辉,洪晓燕,等.辽宁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及粉虱种群演替情况[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7):27-2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花生的种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