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害虫防治的常见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褐斑病;穗轴褐枯病
1 葡萄常见病虫害——霜霉病
1.1 霜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染病初叶片上有半透明油渍状病斑,后扩大为黄褐色病斑。环境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果实:幼嫩果粒高度感病,果色变灰色,并生有白色霉层,后期皱缩脱落。
1.2 发病特点
中温高湿病害,多雨雾、露水天气易发病,潜育期短仅4天左右。多雨天气,防治不及时病害易迅速蔓延,引起大流行,造成早期落叶。为害枝梢扭曲畸形;果实瘦化酸涩,降低当年产量;枝条不充实;冬芽不饱满,降低次年产量;诱发黄叶病。病菌在病残体中越冬或随落叶在土中越冬 潮湿、冷凉、多雨、多雾露的天气发病重。
1.3 霜霉病防治方法
1.3.1 预防为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 病害发生前,尤其在雨季来临之前,注意用保护剂进行预防:安泰生 700倍液是最好的药效,同时可有效防止葡萄大小粒初见病斑或在病害多发期,用治疗兼保护药剂进行治疗和预防:如霉多克、烯酰吗啉、氟吗锰锌等。
1.3.2见病治疗:发现零星病斑可以喷施常规治疗剂。如 25%甲霜灵 500 倍液、霜脲锰锌 800 倍液等。 银法利尤其对抗性霜霉病防效优异,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达半月以上 。
2 白腐病
2.1 白腐病发生特点
发病早晚、轻重与降雨关系密切:雨季早,发病早;雨量大,发病重;雨季长,发病持续时间长。每逢雨后就出现一个发病高峰。特别是遇暴风雨或冰雹,常引起大流行。发病早晚、轻重与栽培方式关系密切,果穗距地面越近发病越重。
2.2 白腐病危害症状
果梗、果柄上生有褐色、不规则水渍状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造成果实变褐腐烂,果面生有灰白色小粒点,受振动时,病果甚至病穗极易脱落,在潮湿条件下,病组织有土腥味。发病特点:该病为高温高湿病害,靠风雨传播,7、8月份多雨季节,特别是遇冰雹或暴风雨后,极易引起大流行。
2.3 白腐病防治方案
2.3.1 发芽前用3~5°Be石硫合剂喷布全园,铲除病原 病害未发生时注意预防,可用安泰生 800 倍液、福美双、炭疽福美等。 病害发生初期,用好力克 5000 倍液进行防治。遇暴风雨或冰雹后及时用好力克 3000 倍液进行防治和铲除,防止病害暴发流行。果实近成熟期,用好力克 3000 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
2.3.2 白腐病药剂防治方法。萌芽前①对植株喷1次3~5°Be的石硫合剂。开花前喷安泰生 800倍液,落花后喷安泰生 800 倍液加上 5000 倍液好力克。未发病前定期喷保护剂预防:① 安泰生 800 倍液(喷后4小时降雨不需重新喷药) 。②50%多菌灵 600 倍液(降雨后需重新补喷) 。③50%福美双 500~600 倍液(降雨后需重新补喷) 。发现零星病斑及时喷治疗剂铲除 :① 好力克 3000倍液(喷后4小时降雨不需重新喷药)。 ② 50%福美双 600 倍液(降雨后需重新补喷)。
3 炭疽病
3.1 发病特点
前期侵染,潜育期长达 20多天,近成熟期开始发病,果实成熟期进入盛发期;成熟期侵染,潜育期4天左右;高温、高湿和有雨、雾、露水时发病重。
3.2 炭疽病防治方案
3.2.1 花前、花后用 3000 倍液施保功铲除病原菌。前期预防保护用安泰生 600~800 倍液近成熟期,用好力克 3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穗,预防和铲除作用非常理想。套袋葡萄套袋前和摘袋后,用好力克 4000 倍液浸穗,预防果穗病害效果很好。
3.2.2 炭疽病药剂防治方法。萌芽前:5°Be石硫合剂 落花后:喷安泰生 800倍或福美双 600倍液套袋前用安泰生800倍液+施保功 2000 倍液单独喷果穗后套袋 幼果膨大后:喷安泰生800 倍液和福美类农药交替使用。天气旱 20 天1遍,降雨多10~12 天1遍。着色后:用好力克 3000 倍液单喷果穗。叶面喷 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间隔10~15 天1次,连喷2~3次。摘袋后,用好力克 3000 倍液单独喷果穗。
4 褐斑病
4.1 褐斑病症状
葡萄褐斑病为害对象:主要危害功能叶片,发病特点:靠雨水飞溅传播,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造成早期落叶,高温高湿多雨季节易发病。
4.2 葡萄褐斑病防治方案
4.2.1 发病前坚持用保护剂预防。如安泰生、波尔多液、大生、代森锰锌等发现病斑后及时用疫斑佳 3000 倍液治疗,病重时用好力克 3000倍液,连续使用 2~3 次,重点喷中、下部叶片,效果很好。
4.2.2 褐斑病防治方法。未发病前喷一般性保护剂预防发现零星病斑,喷疫斑佳 3000 倍液治疗。病害严重时,连喷3000倍液好力克2遍,间隔7天。
5 穗轴褐枯病
5.1 葡萄穗轴褐枯病
为害对象:危害幼穗的穗轴,造成大量落花、落粒发病特点:欧美品种、地势低洼,老龄树及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易发病。
篇2
二、烟青虫。1、危害特点。以幼虫蛀食花蕾、果实,也食害茎、叶和芽。果实被蛀引起腐烂而大量落果,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严重时蛀果率达30%以上。2、生活习性。烟青虫一般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土室越冬。成虫喜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趋性,对杨柳枝把有趋性。在辣椒上,卵多散产于嫩梢叶正面,少数产于叶反面,也可产于花蕾、果柄、枝条、叶柄等处。晚上产卵有两个高峰期:8-9时和11-12时。卵孵化也有两个高峰期,下午5-7时和早晨6-9时。初孵幼虫先将卵壳取食后,再蛀食花蕾或辣椒嫩叶,3龄幼虫开始蛀食辣椒果实,幼虫有转果为害的习性。发育历期:卵3-4天,幼虫11-25天,蛹10-17天,成虫5-7天。3、防治方法(1)在制种主产区,如常年烟青虫危害严重,可在附近栽种诱集带,以诱集越冬代成虫集中产卵,便于消灭。(2)及时摘除被蛀食的果实,以免幼虫转果为害。(3)药剂防治。6月上、中旬防治第1代幼虫,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防治第2、3代幼虫,9、10月份根据虫情发展和为害情况确定第4、5代幼虫的防治。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10%二氯苯醚菊酯3000倍液、25%氟氰菊酯4000倍液、20%杀灭菊酯3000倍液或者2.5%敌杀死4000-6000倍液喷雾。
三、蚜虫。1、危害特点。附着在叶面,吸取叶片的营养物质,是传染病毒的主要媒介。2、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0毫米左右,头、胸黑色,腹部绿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5毫米左右,黄绿色、绿色或黑绿色。3、生活习性。在温暖地区或温室中,以无翅胎生雌蚜繁殖。蚜虫繁殖适温为15-26℃,相对湿度为75.8%左右。4、防治方法(1)在大量繁殖前杀灭。(2)药剂防治:可用40%氰戊菊酯3000倍液、10%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防。
四、红蜘蛛。1、危害特点。红蜘蛛以若虫和成虫在寄主的叶背面吸取汁液,受害叶初现灰白色,严重时变锈褐色,造成早落叶,果实发育慢,植株枯死。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0.25-0.51毫米,雌大雄小,相差近一倍。雌虫近圆形,体色差异较大,黄红、黑褐、褐绿、浓绿皆有,一般为红色或锈红色。卵圆球形,直径0.13毫米,初产时透明无色,后变为深褐色,孵化前出现红色眼点。幼虫近圆形,色泽透明,眼红色,足3对,取食后体色变绿,体长约0.15毫米。若虫体长约0.2毫米,足4对,体色较深,体侧出现明显的块状色素。 3、药剂防治。对红蜘蛛喷药必须早期防治,即红蜘蛛点片发生初期,立即用喷雾器喷防。可用的药剂有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20%增效哒螨灵2500-3000倍液。
五、茶黄螨。1、危害特点。茶黄螨食性很杂,寄主很广,辣椒被害后叶背面呈油渍状,渐变黄褐色,叶缘向下弯曲,幼茎变黄褐色,受害严重的植株矮小,丛枝,落花落果,形成秃尖,果柄及果尖变黄褐色,失去光泽,果实生长停滞变硬。2、形态特征。雌螨体长约0.21毫米,椭圆形,淡黄至橙黄色,半透明,足5对较短,第4对足纤细。雄成螨体近似六角形,末端圆锥形,比雌螨小,体长约0.18毫米,淡黄至橙黄色,半透明,足较长而粗壮。卵椭圆形,长约0.1毫米,无色透明,卵面纵向排列着5-6行白色小瘤。幼螨椭圆形,淡绿色,腹部明显分三节,末端呈锥形,具1对刚毛,3对足。若螨长椭圆形,静止不动,外被幼螨皮所包围。3、防治方法。加强田间调查,在辣椒初花期发现茶黄螨及时喷药防治,以后每隔10-14天喷一次,连续3次。喷药的重点是上部叶,尤其是嫩叶背面、嫩茎、花器和幼果上。可用药剂有57%克螨特乳油8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20%螨卵酯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篇3
关键词:柳蝙蛾;东方木蠹蛾;杨圆蚧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17-1
1柳蝙蛾
1.1发生规律
柳蝙蛾常在3年生以上的杨树主干基部为害。由于柳蝙蛾的生活史较长,在吉林省可达3年,其幼虫可长期在树干基部侵入孔处排出木屑状物质。此木屑状物质由幼虫吐丝织缀一起,比较粗糙。如与杨干象危害状相比较,杨干象幼虫排出的木屑较细,且没有丝状物连缀,这是二者大致的区别。另外,长期受柳蝙蛾危害的部位,呈明显下陷坑状,外覆丝织缀的木屑包,这是识别柳蝙蛾危害的主要特征。
1.2柳蝙蛾的防治
应栽植抗虫树种。各树种对柳蝙蛾的抗性依次为:杨>家榆>旱柳>刺槐>糖槭。杨树中以小青杨的抗性最大,其次为小×美+旱和白城杨,小青×美最差。间伐被害严重林木,并于冬季将大苗地和母条林中带有木屑包的苗木全部清除,将有虫部分剪下烧毁。该虫是吉林省森林植物补充检疫有害生物。对调入调出的苗木应严格检疫。初龄幼虫在地面活动期可喷洒杀虫剂毒杀,每隔10天1次,连续喷杀2~3次。当中龄幼虫转入树干后,可用杀虫剂注入孔内或用有毒棉球堵孔。老熟幼虫在坑道化蛹时期,用毒泥堵孔。
2东方木蠹蛾
2.1发生规律
在杨树或榆树干内部,有一种身体红色、较大的幼虫,它可蛀食木质部,造成弯曲虫道,破坏树木输导功能,形成树干、树枝枯死、遇风折断等重大危害。它是一种主要的蛀干害虫,叫东方木蠹蛾。东方木蠹蛾主要危害较大的树。近些年来,由于各地推广杨树速生品种,也可见到其幼虫危害5年生左右的杨树,而且常与杨干象混合发生。东方木蠹蛾危害树木的部位与柳蝙蛾相似,于树干的基部侵入危害,而杨干象危害部位常在地面50cm开始至3m的高度,从这点上可与杨干象区别。与柳蝙蛾危害特点相比,东方木蠹蛾被害处也有由丝状物连缀的木屑物,但它的排出木屑物要松散些,并呈深褐状。另外,东方木蠹蛾幼虫常常是群栖危害,树木内蛀道交错繁多,延伸较长,这也是与其他蛀干害虫的区别。
该虫在吉林省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木的木质部或土里过冬。越冬幼虫于4~5月化蛹,6~7月羽化出成虫,幼虫于6~8月孵化。小幼虫常群集树皮下为害,把木质部表面蛀成槽状,使树皮极易剥落。虫体长大后便蛀入木质部,造成整株死亡。防治方法:从排粪孔放进蘸有农药的棉签,熏杀幼虫。灯光诱杀成虫。于成虫产卵后期始,以辛硫磷500倍液喷射树干,隔15~20天1次,共2~3次。
2.2东方木蠹蛾防治方法
由排粪孔塞入毒签,触杀与熏蒸幼虫。树干基部注射氧化乐果等内吸剂。将受害的树冠平头,除去虫源枝条,消灭幼虫。于成虫羽化始期,每隔15天向树冠喷洒内吸性杀虫剂,1共进行3~4次。
3杨圆蚧
3.1杨圆蚧的为害
对杨圆蚧的识别较为容易。在杨树干上,其雌介壳呈圆形、1.8~2.0mm(毫米),壳点居中或略偏,褐色介壳内圈深灰色、外圈灰白色。雄介壳椭圆形、长1.0~1.5mm,壳点居端,褐色介壳从内向外分为淡褐、黑灰和灰白3圈。初孵若虫长椭圆形、淡黄色、体长约0.13mm,初孵时爬行活跃。在找到适合地点后,开始固定、进食,发育至成虫。杨圆蚧主要危害杨树。杨树品种不同,对其抗性也不一样。该虫以刺吸杨树汁液方式危害杨树的主干和枝条,受害严重的枝干介壳密布,树叶发黄或变小、收缩,枝条和新干部凹凸不平,严重时树干皮层开裂、梢枯,可致烂皮病侵入、造成全株死亡。
3.2杨圆蚧的发生规律
该虫1年完成l代。月中旬树液流动时开始取食,月上旬雌虫开始产卵,6月中旬若虫孵化,各龄期发育不整齐,各虫态出现期可延续1~2个月。杨圆蚧在平地人工片林、行道林带、特别是幼林和疏林中危害较严重,于坡地杨树林和山地杨树中危害轻。该虫在树干上虫口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树干上部、中部、树冠下部、树干基部,阴面均多于阳面。主要由苗木调运和人类活动传播此虫。
3.3杨圆蚧的防治方法
从外地引入苗木或接穗时,要严格进行检疫。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虫性,可减轻杨圆蚧的危害。
药剂涂干防治:在树干近基部两侧各刮除一块树皮,露出韧皮部,涂40%氧化乐果乳油5倍液贴于刮皮处,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也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不仅在农业生产力及生产效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农业领域的各项管理工作水平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效果,其对于保障我国粮食的足够供应,促进社会的健康长远发展等都有着重要作用。水稻是当前我国重要的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及东北黑龙江等区域,其在保障当地粮食供应,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随着化肥及农药等产品的使用,以及病虫抗药性的增强,水稻出现病虫害的情况,也越来越为严重,其极大的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阻碍着我国农业领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下文将就黑龙江地区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进行详细的探讨。
1 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1.1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作物最为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其对于水稻作物的产量,有着极大的影响。该病主要发生于那些种植密度较高,氮肥使用量不合理水稻种植土壤中,同时水稻在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后,也会出现该病症。该病的主要症状有,在水稻叶子的表面,出现淡褐色的斑点,且该斑点会随着病害时间的延长,而演变为云状病斑。同时在发病区域方面,其主要存在于叶片的底部,以及基部位置,该病症会极大的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从而降低水稻产量。其有效的防治对策如下:一是防控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应尽可能避免水稻长期浸泡在水中,同时在种植时,要结合水稻品种及稻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其种植密度。此外,还要合理施用氮肥及磷肥等;在治理方面,在水稻发病后,可以使用1000千克的水,与1250毫升的井冈霉素混合均匀,并对水稻予以均匀喷洒,该药物能够有效的应对该虫害。同时使用15%的纹清,并兑混适量水,也能够有效的应对该病虫害[2]。
1.2 水稻稻飞虱
水稻稻飞虱也是水稻作物最为常见的一种病虫害,其中该病虫害中的白背稻飞虱,是其中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之一,其会对水稻产品的质量产生极大影响,该病主要发生于温度较低的气候条件下,以及阴雨天气下,而其发病过程十分迅速,危害度也十分广泛。该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病虫对水稻汁液进行汲取,尤其是对水稻根部汁液的汲取,其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植物发生黑色病变,甚至会引发水稻发生横向断裂的情况,因而其不仅会造成水稻产量的极大降低,其对水稻产品的品质,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应对水稻稻飞虱,其主要的防止对策如下: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化学防治,另一种是综合防治。对于稻飞虱数量不多的情况,可以采取田间综合防止的方式,加强对田间的管理工作,尽可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对于田间稻飞虱数量超过一千头的情况,则可以采用化学药剂对其进行治理,可以使用25KG水,与12克的补虱灵可湿性粉剂向混合,在田间予以喷洒,在喷洒时,尽可能对准水稻的根部区域,从而提高治理效果。同时还可以使用75%的敌敌畏药物,与9%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联合使用,喷洒于水稻根部,其也具有良好的治理效果[3]。
2 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出,水稻作物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及促进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水稻病虫害对于水稻的产量及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大对水稻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的相关研究,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四海,买翠琳.浅谈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02):107-108.
篇5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65
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豆类之一,是食用的豆油和酱油以及一些其他豆制品的重要原料。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的重要产出地,其中以黑龙江大豆最为出名,其大豆商品性较高,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但是大豆病虫害往往会影响大豆的质量和产量,影响大豆的商品性。本文首先介绍一下大豆病害的防治方法分类,而后具体介绍几种大豆常见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1防治方法分类
1.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以预防为主的防治方法,也是笔者强力推荐种植者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大豆病虫害的农业防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选用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留种对农民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了使来年的粮食产量增加,则必须结合地域环境与病虫害的类型,选取无病土地与虫害受损较低的粮食留种。同时选种一定要因地制宜;二是建议科学换茬,合理轮作,对于降低大豆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强植株抗逆性都有一定的帮助。重茬和迎茬很容易让虫害发生的后果加重,故而,这种种植方法必须严禁,对虫害严重的部分地区,在进行轮作的时候,应该注意种植地点是否远离至科学给出的距离之外,譬如在食心虫为害严重的地方,新年种植地就必须在去年种植地至少1000米外;三是要及时将病株残体清除。大豆收割完成以后,应该及时翻地,让病株残体深埋进地下,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来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四是注重田间管理。播种时要掌握播种深度。施肥时要注意有机肥料的使用,合理增加调配适当的有机肥料,可以有效提高大豆抗病虫的能力。进行两次以上的中耕,改变土壤的温度以及通透性,能让大豆的根部更适宜生长,中耕的日期一般安排在7月下旬到8月上中旬。 注意合理施肥和灌溉,保证植株养分供应充足。
1.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要根据区域的环境气候以及生物管理来合理安排。例如在8月上旬食心虫产卵期时就可以通过赤眼蜂来治理虫害,但是每亩田需要的赤眼蜂数量在一万头,而且经过5天以后,还需要二次放蜂。第二步治理则在8月末,利用白僵菌按比例配置好的菌土洒在垄台上,用来杀死食心虫的幼虫。生物防治的好处在于科学环保,但是普及程度还不高。
1.3化学防治
化学治理是以往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对症下药,情况不严重的病虫害都可以治理得比较好。大豆常见的病虫害一般是大豆根潜蝇、大豆霜霉病、大豆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等。例如潜根蝇的防治,要先在大豆的种子上喷洒稀释后的硫磷乳油,在喷洒的时候,随喷随拌,搅拌之后要闷上5小时左右。等大豆种子阴干后播种。大豆出苗期间,于每天的四点到五点要对田间的出虫数做一个观察统计,继而考虑是否需要再行喷药防治。在5月末的成虫多发时,第一次喷药的时间则为大豆有第一片复叶前,7~8天后需再喷洒一次。使用化学药剂的浓度和药剂量一定要适当,酌情而定。
2几种大豆常见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2.1大豆根潜蝇
农业防治:建议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秋深翻。适时播种,播后镇压,合理施肥,合理灌水。
化学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即大豆长出第一片复叶前,子叶表面出现黄斑,目测田间出现成虫时,可用40%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也可用90%敌百虫700倍液喷洒,每公顷用药液750升左右;成虫发生期,用80%敌敌畏缓释卡熏蒸防治成虫。
2.2大豆根腐病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议适时晚播,播种时注意播种深度,建议播种不要太深,以3~4厘米为宜。实行轮作,不要迎茬。施足底肥,合理灌水,增强植株抗逆性。
化学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
2.3大豆霜霉病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精选种子,要去除病粒、残粒和干瘪的籽粒,同时建议实行2~3年轮作,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几率。
化学防治: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每亩用药液40公斤左右。
2.4大豆灰斑病
农业防治:首先是因地制宜的选用抗病品种,以生命力旺盛品种为主,建议对于大豆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处理,降低大豆发病几率。建议合理轮作,科学进行田间管理,这些都是降低大豆发生病虫害的重要保证。
篇6
关键词 红小豆病虫害;症状;发病特点;病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138-01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青冈县主要做法是减玉米面积、稳大豆面积、调水稻面积、增经济作物面积。因此,近些年青冈县杂粮面积也在调整提高阶段,主要以谷子、亚麻、芸豆、食用菌、果蔬为增加目标,红小豆的种植面积也有了一定增加。为了降低病虫害危害程度,减少产量损失,县、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农业技术人员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红小豆极易发生的红小豆根腐病、红小豆锈病及红小豆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病症状、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青冈县现有的农业生产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
1 红小豆根腐病
红小豆根腐病是红小豆苗期常见病害,一旦病害发生,会使植株分枝少、节间小,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
1.1 发病症状
根部产生不规则的浅褐色病斑、凹陷,在高湿环境条件下呈水渍状,同时产生梭形红褐色病斑或暗褐色条斑,一般呈纵向排列,主根和侧根变黑腐烂[1]。
1.2 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是由多种真菌侵染所致,以土壤带菌为主,同时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待第2年春季播种后种子萌发时,土壤中越冬的病菌也开始萌动形成初侵染,引起发病传播。
1.3 防治措施
一是合理轮作。与玉米等非豆类作物轮作,以降低土壤带菌的发病几率。二是精细整地。及时翻耕,平整细耙,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三是适时晚播。播种过早,温度过低,极易发病。四是选用优良品种。选择饱满、无伤的高质量种子,以减少幼苗出土前被侵染的几率[2]。五是加强田间管理。在发生根腐病的地块要及时进行铲,以促进长出新根,促进养分吸收,缓解病情。六是种子处理。每100 kg种子用35%多・福・克悬浮种衣剂1 L进行拌种。七是发病后要及时治疗。因为是土传病害,所以一般的杀菌性叶面喷洒很难有效果,可用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等通过叶面吸收来增加营养、缓解病情。
2 红小豆锈病
红小豆锈病又叫锈斑病,在红小豆成株期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2.1 发病症状
发病时红小豆成株期叶片的背面产生夏孢子堆,或以散生和聚生为主冬孢子堆在8月末形成,在病斑达到一定程度时,叶片会枯死,造成产量下降。
2.2 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是由红小豆单胞锈菌侵染所致。感病后,植株产生的夏孢子堆,借风雨开始传播、蔓延。病菌会以冬孢子堆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春暖后危害红小豆植株,最后在田间反复传播侵染,最后扩张蔓延。
2.3 防治措施
2.3.1 农业防治。一是选择抗病品种。各个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很大,一般应选择适宜当地的抗病品种种植。二是栽植密度管理[3]。应合理密植,不能过密或过稀,过稀会影响产量,过密会使植株通风透光不良,利于病害发生。
2.3.2 药剂防治。在植株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0.75~1.25 kg/hm2,或250 g/L丙环唑乳油0.5 L/hm2,或20%三唑酮乳油0.75 L/hm2兑水喷雾防治。每隔7 d用不同药剂喷施1次,视病情连续喷施2~3次。可加入芸苔素等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恢复生长;为减少药量也可加入有机硅助剂。
3 红小豆蚜虫
3.1 发病规律
红小豆蚜虫又叫大豆蚜、腻虫、密虫等,以成蚜或若蚜吸食汁液,使叶片枯死、种子千粒重降低、品质变差。红小豆蚜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当平均温度达到22 ℃以上、田间相对湿度达到78%以下或长期高温干旱的环境有利于蚜虫发生[4]。
3.2 防治措施
在蚜虫出现期,用3%啶虫脒乳油0.75 L/hm2,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3 kg/hm2,或22%阿里卡微胶囊悬浮剂84~168 mL/hm2,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 L/hm2,或30%速克毙乳油0.3 L/hm2兑水喷雾防治,以消灭蚜虫。
4 红小豆豆荚螟
4.1 发病症状
幼虫危害叶、花和豆荚,形成落花、落荚。发病初期易造成落荚,后期蛀食豆粒,导致受害的豆粒和豆荚不能食用、商品性不好,严重影响产量[5]。
4.2 发病特点
目前,青冈县红小豆豆荚螟1年只发生1代,主要是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待第2年条件成熟时,成虫开始活动。因具有一定的趋光性,一般在晚间出现并产卵,白天会在植株的叶片或杂草背面,形成幼x后进行危害。
4.3 防治措施
可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或2%阿维菌素悬浮剂,或50%杀螟松乳剂1 000倍液,或40%乐果1 500~2 000倍液,或20%三唑磷乳油700倍液,兑水喷雾防治。每隔7 d喷1次,根据虫情喷1~2次,对孵化期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5 参考文献
[1] 魏源.如何防治红小豆常见病虫害[J].农民致富之友,2016(9):147.
[2] 陈猛.浅议红小豆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16(1):60.
[3] 王桂梅,冯高,邢宝龙,等.红小豆的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1):122-123.
篇7
总所周知,化学农药对植物、蔬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群健康,在某种程度上给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了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发展,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性。生物防治是一种通过根据生态关系,以生物之间的习性和联系为特点,将一种或一类生物来控制或抑制另一种或者另一类有害生物的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技术由于具有无毒、无害、不产生抗药性、防治效率高等特点,在植物养护和蔬菜种植中的到了广泛的使用。
生物防治具有广义上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广义上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态关系链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所有方法和技术手段,它把在植物、蔬菜养护种植中用来抑制有害生物的动植物统一理解生物防治的主体。例如,在植物防害性、昆虫的不育性、抗生素的利用性等等,都是一种生物防治的方法。狭义的生物防治,也是我们在生产防护中常用的生态防治手段,如,利用生态链关系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利用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性进行防治的方法以及常见的菌类生物对虫害的防治等等。
二、生物防治的手段
1.通过生态关系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进行防治
利用生态关系链通过有害生物的天敌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态防治手段。根据生态关系,任何一种害虫都有其对应的天敌。在植物养护和蔬菜种植中,我们可以通过害虫的天敌,有效的控制害虫的大量繁殖。常见的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猎杀性天敌生物防治,例如:蜘蛛、步行虫、青蛙(蟾蜍)、食蚊鱼、益鸟等;第二种寄生性生物防治,例如,甲寄蝇(Ceromasia sphenophori)、马来亚寄蝇(Ptychomyia remota)等,第三种:微生物病原体生物防治,例如,木霉菌、白僵菌、昆虫病毒等。
总之,利用有益生物对害虫的生长和繁殖进行防治和控制就是天敌生物防治手段,这种方法可以简单理解为:益虫吃虫、以虫治虫。例如,在对种作物或者蔬菜的养殖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控制鼠害,我们可以采用散养猫头鹰、黄鼬的方法,通过利用鼠类的天敌,对鼠类进行有效的捕食。在稻谷种植过程中,为了防治蝗灾,我们可以采用螳螂、灰喜鹊、山雀等益鸟,这些益虫可以对蝗虫进行捕食,降低蝗虫的数量,这些通过生态关系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进行防治的手段,可以完全脱离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使农作物、蔬菜实现绿色无公害的效果。
在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时,要注意保护益虫(害虫的天敌)的生活环境,改善益虫生存的条件,为了提高益虫捕食的能力,有关种植部门要定期给益虫提供补充性的营养。此外,在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混合使用的过程中,切记在对作物进行药物的撒播过程中,要选择对益虫(害虫的天敌)无任何伤害或伤害性较小的农药,如,利用生物制剂、利用植物杀虫剂等,都不会对益虫(害虫的天敌)产生杀伤性,同时也很难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类身体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性和污染性较小。
2.寄生性生物对作物或者植物进行生物防治
在植物养护及作物种植过程中,采用寄生性生物对其进行生物防治,是目前生物防治技术新型的手段之一。常见的方法有通过培育,在作物中使用寄生蝇。寄生蝇是一种从外观看酷似普通苍蝇的一种昆虫。一般寄生蝇体长在2至20公釐(0.1~0.8寸),这种昆虫喜欢以作物中的蚜虫、介壳虫作为食物进行捕食,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有近500种寄生蝇科昆虫。这些寄生蝇在农业作物、林业养护、果蔬种植中能够有效的将害虫杀死,起到了有效的生物防治作用。但在另一方面,寄生蝇由于本身具有寄生的特点,常常造成某些益虫的死亡,例如有些寄蝇寄生于家蚕中,造成大量家蚕死亡,严重的影响到我国蚕丝业的发展速度。寄生蜂也是一种寄生性的昆虫,分为外寄生和内寄生两种形式,外寄生是指将寄生蜂的卵缠在了寄生体的外部,而内寄生是将卵寄生在生物体的内部。寄生蜂的种类项目繁多,常见的有:赤眼蜂、黑青小蜂等等。一般寄生蜂的体长为1.0~3公分左右,最长的寄生蜂体长可以达到5~6公分左右,如:生长在北美洲的长针姬蜂。寄生蜂也是植物、作物养护种植过程中进行生物防治不杀害虫的天敌。例如,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防治棉红铃虫的繁殖和对棉花作物的危害,可以散养寄生蜂,他可以有效的对棉红铃虫进行捕杀,达到十分显著的防治效果。
3.微生物病原体对作物或者植物进行生物防治
在植物或作物的种植养护中,采用微生物原体对害虫进行抑制和控制,从而达到生物防治的作用,常见方法有菌类生物对虫害的防治,例如,医学上常见到的抗生菌类的药物,例如青霉素、洁霉素等多种真菌类物质。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一种微生物病原体—木霉菌,它一般存在于土壤之中,属于植物根基产生的一种腐生性菌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形状呈现棉絮状,以绿色为主,生长环境一般在温度5摄氏度至30摄氏度左右为好,也是一种喜温性菌类。木霉菌可以有效的对多种植物病症的治疗起到拮抗的作用,产生抗菌物质阻止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并且木霉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够对植物的病原体进行分解,起到很好的生物防治功能。
三、结语
总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环境以及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对农作物、果蔬、林业进行种植与养护,与化学农药相比,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等优点,能够有效的实现全天然的养护,可以有效的使植物、蔬菜培育成绿色无公害作物,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人类身体的危害和对周围环境的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高艳卫.蔬菜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136. [2]胡久义,樊春艳,蒋兴华.日光温室蔬菜病虫害的无害化生物防治对策[J].种业导刊,2007(2):34-35.
[3]张力.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性生物防治技术概述[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6):20-23.
篇8
关键词:速生;泡桐;栽培技术
一、引言
泡桐树原产我国,是速生喜阳树种,泡桐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是理想的速丰林。是平原绿化,营造农田防护林,四旁植树和林粮间作的重要树种。泡桐经济价值极高,生长快,成材期短、材质好、用途广。泡桐木材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叶、花、果、树皮及木材均可入药。木材具有防潮耐腐、不翘不裂、轻软隔热、导音性强、花纹美观、易加工、不易虫蛀和燃烧等特性,是很好的家具、建筑、工业、国防用材。在营造杉树、湿地松等针叶林树种时,采取针阔混变泡桐或营造泡桐防火林带,对森林防火极为有利,因此,为人们所喜爱。特别是建筑用材的高速发展、箱包皮具行业、木雕工艺行业等对泡桐的需求日趋上升,营造速生泡桐树种成为林农脱贫致富的首选树种。特别是低丘山地和平原沙质埌土地区的林农,营造速生泡桐的积极性日趋高涨。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林成活率低,造林不成林,乃致造林失败的情况常常发生。
为使速生泡桐,造林成活率高,真正做到造林成林,成林成材,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我们通过走访大量的造林户,对比不同立地条件,以及造林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含量程度的不同,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并于2008年2月,在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选择一块面积162亩的低丘山地,营造速生泡桐树种。2012年11月对该片林地采用随机布点抽样调查法进行调查,经实测计算,生长五年的泡桐,平均高11.3m,平均胸径28.2cm,最径34.6m,亩产量60株。亩产蓄积量24.36m3,按出材率65%计算,亩产木材15.834m3,以泡桐现行价650元/m3计算,亩产值可达10292.1元。五年投资费用按现价计算,包括苗木费200元,整地费500元、打穴费60元、施肥费250元(含三元复合肥、石灰、稻草、猪牛拦粪等)、栽树费15元、抚育管理费700元、病虫害防治费200元(含防治工资、农药)、其他75元,合计每亩约2000元。收入与投资相抵,仅木材一项可每亩获纯利8292.1元。加上套种农作物收入,每亩可获得纯利上万元。
现将我们营造速生泡桐的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二、泡桐生长条件要求
泡桐是我国的特产树种,分布很广,大致分布在北纬20°-40°、东径98°-125°之间,泡桐树适宜生长在海拔1200m以下的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生长良好。耐干旱能力较强,在年降水量400-500mm的地方仍能正常生长,但不宜在强风袭击的风口及山脊处栽植。泡桐树喜光,不耐荫蔽,多栽于四旁,在土壤肥沃、深厚、湿润但不积水的阳坡山场或平原、岗地、丘陵、山区栽植,均能生长良好。
三、选地、整地
第一,选地。宜选择土壤深厚、土层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砂质壤土或坡度15°以下的红壤坡地,不宜选择低畦积水处或风大的山谷阴坡地带。
第二,高标准整地。使用挖土机沿水平带方向作业挖垦山场,并按设计行距,挖垦形成2.5m-3m宽的条带,将林地上滋生的杂草、灌木一层层翻埋地下,并使条带外沿稍高于条带内侧便于保水,但不致于积水于条带上,有利于日后套种豆科类等农作物。
第三,合理密植。每亩667m2按株行距3m×3.7m,栽60株苗木,保证日后尽早郁闭成林、减少抚育强度,形成良好干材,7-8年可速生丰产达到采伐要求。
第四,大穴、施足有机肥。按设计的株行距打穴,要求穴1m见方,深80cm,待穴土风化20-30天后,每穴放入生石灰2斤,起到杀菌及中和土壤酸性的作用,然后每穴放入5斤-10斤稻草,起到改善土壤结构作用,每穴施腐熟猪牛栏粪1—2担,增加有机肥料,并施三元复合肥1—2斤,上述材料和肥料均做到分层盖土放置,最后将穴土回填满形成饱子形。这道工序要求在12月中旬前完成为好。
四、埋根培育优质壮苗
育苗地选择土壤深厚、肥沃、背风向阳的埌土或沙质埌土作为苗圃地为好,采取高20cm左右的高床育苗,选用1-2年生苗根,切成10cm左右长的根条,且苗根粗在1cm以上为好,采取直埋苗根,或露出1cm左右的苗根,以利发芽出叶。埋根株行距常为0.8-1.0m×1m,施足基肥,在泡桐苗木速生阶段的6-8月份,及时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以保证其快速生长对营养的需求。
五、适时造林栽树
第一,选择良种壮苗。选苗、购种是确保泡桐品质的关键环节。需要认真对待、不可随便采购。泡桐树育苗方法很多,品种繁殖的,用工量多,易变态,不可取,用扦插繁殖成活率低。采取母本繁殖,埋根种植,苗木稳定性好、健壮、成活率高,易管理,关键还要选好品种。目前市场上有江苏林科院“苏桐三号”、河南林科院“9501”、“9502”等优良品系,都比较稳定,生长迅速,干形通直、枝下树干高、适应性强,是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系。在营造泡桐时,调苗宜选择离造林地点近,品种来源清晰的生产苗围或生产基地,以减少盲目调苗、运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选择有利时机栽树。一般1月-2月中旬栽植泡桐苗木比较适宜,此时气温低、树液流动性差,栽后易成活。2月底后随着气温上升,树苗开始萌芽长叶,栽植成活率要低。
首先,起苗要及时,尽量随起随栽。选择阴天或晴天,但以阴天为好,及时起苗,及时装运,及时栽植;其次,选苗,选择地径2cm以上大苗,最好3cm以上,保证苗木成活和生长势良好;再次,截根、截干。栽植时,对于过长的主根或须根要截短,并对主干截干造林,截干时,做到刀锋锋利,一刀成功、切面光滑,保留干长从基部算起6cm左右为宜,并对苗木切面用托布津、多菌灵、敌克松等杀菌农药消毒处理;第四,栽植。对截干后的苗木,做到当天截干,当天栽植完。栽植时将苗木栽紧栽实,并回填满土,以防积水造成烂根。栽植后使截干苗木露出土面1-2cm为宜,有利于发芽,并保证日后枝叶吸收水分充足,同时萌发的新技条通直。
六、生长期管理
第一,保成活。对栽下后的泡桐苗木及时喷洒一次托布津、多菌灵或敌克松等杀菌剂。防治、杀灭树苗周围环境的病菌。进入3月份雨量增多,要防止穴土下沉造成苗木栽植点下沉而积水引起烂根现象。及时回满土壤,并排除树苗附近低畦处的积水。
第二,套种豆科类等农作物。在树苗空隙处,套种大豆、花生、芝麻、土豆、百合、草珊瑚等作物。通过松土除草,有利于防止杂草、灌木生长、减少泡桐的抚育强度,起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通过套种农作物等,同时增加了林地的经济收入。
第三,及时清除杂草、灌木。造林进入4月中旬以后,林地上的杂草灌木开始滋生,加上雨水增多、气温日趋升高,杂草、灌木生长加速,需要及时抚育管理。采取除草剂清除杂灌和人工全面松土抚育二种方法,保证树木得到充分的光照、水分、营养要求。造林当年抚育二次,次年抚育二次,时间分别在5月、9月进行,第三年5月抚育一次即可。
第四,病虫害防治。泡桐发生病虫害,通常在4-11月份,但以5-9月为泡桐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
泡桐病虫害常见有泡桐叶甲、蒲瑞大袋蛾、泡桐炭疽病等。防治方法:首先,营造生物防护林带混交林。营造泡桐树时,可采取每隔50-60m的距离,栽植一条宽约4-5m的苦楝、木荷等阔叶树种组成的林带,或者在泡桐林地四周栽植一条宽4-5m的针叶杉树林带,形成泡桐混交林,改变单一泡桐树种结构,形成泡桐林特有的小气候和环境条件,招引有益昆虫、鸟类,对防治泡桐虫害,减少虫口密度,阻隔病害发生和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防治泡桐病害。泡桐病害常见有泡桐炭疽病、泡桐丛枝病、黑豆病等。以泡桐炭疽病为主。该病主要发生在新栽泡桐树的第一年,又以当年5月-8月发生危害严重,发生部位常在嫩枝、叶片、叶柄及小枝条上发生。在叶片上发生时,初期病斑点状失绿、后扩大为园形,呈褐色,周围黄绿色,后期病斑中间破裂,造成叶片早落。嫩叶叶脉受害,常使叶片皱缩成畸形。叶柄、叶脉及嫩枝上的病斑发生初期为淡褐色,园形小点,后纵向延伸,呈椭园形或不规则形,组织凹陷。严重的病株,病斑连成片,使嫩捎和叶片枯死。在雨后高温环境下,病斑上,尤其是叶柄和嫩捎上的病斑上常常出现粉红色分生孢子堆或黑色小点。对泡桐炭疽病,以预防为主,在5月、6月、7月各喷洒一次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一旦发生病害,及时连续喷洒上述杀菌剂2-3次;最后,防治泡桐虫害。泡桐常见害虫有泡桐叶甲、蒲瑞大袋蛾、小地老虎等。泡桐叶甲,又称泡桐金花虫、泡桐二星龟甲,幼虫、成虫皆为害泡桐叶片,啃食叶表皮和叶肉,残留叶脉,使叶片呈鱼网眼状,随后叶片变黄而干枯。成虫羽化后,常和幼虫同时发生,把叶片啃光,树叶焦黄,最后大量落叶。蒲瑞大袋蛾,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捎上的虫囊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陆续化蛹,5月下旬成虫陆续羽化,卵产于雌虫袋囊内。幼虫孵化后叶丝下垂,遇到寄主后即吐丝做囊,背负行走取食,幼虫为害至11月时封闭囊口。
对于泡桐叶甲、蒲瑞大袋蛾虫害等防治方法,一是采取人工捕捉、冬春人工摘除袋囊。即在害虫发生初期,采取人工捕捉,或摇树振枝等方法,捕住害虫集中杀死。在冬春组织人工采摘树上的袋囊,集中烧毁,控制害虫密度;二是幼虫或成虫发生危害时,可喷800倍液敌百虫原药,或者在大树基干部位打孔注入2-4ML50%氧化乐果;三是在树冠投影,挖宽约20cm深15-20cm的环形沟,施入3%的呋喃丹颗粒剂,并浇水后回土填满沟。按泡桐大小一般每株用量20-300g不等。能有效防治泡桐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第五,抗旱。泡桐抗旱主要集中在7-9月份,此时高温天气。树木易缺水,造成死亡或生长不良。在抗旱过程中,以当年栽泡桐为重点。栽下泡桐的当年,抗旱好坏,将直接影响造林苗木的成活、生长以及生长势。对小面积造林地,水源条件好的地方,抗旱工作容易做到,可采取水泵皮管抽水喷灌等方法。但对大面积,上百亩、上千亩的造林地,水源极不方便的地方,抗旱工作相对困难。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采取就地取材就地用的办法,组织民工在附近山场,割收铁芒箕,将其覆盖在泡桐树蔸周围。覆盖铁芒箕时,以树干中心1.2米直径,盖上厚20-30cm铁芒箕,并在树干中心处留出一个直径10-15cm的通气孔,抗旱效果良好。且覆盖铁芒箕在树盘下,难于长出杂草、灌木,日后铁芒箕腐烂也增加了土壤肥力。
第六,除萌整枝。泡桐栽下后一段时间,发芽长出新叶,对新长出的枝条,保留一株直立健壮枝条,其他的及时除去。次年长出的分枝,及时加以修剪,使树干干形通直,并在修剪后及时喷洒托布津、敌克松、多菌灵等杀菌剂,以防止病菌借伤口侵入,造成树木死亡或影响生长。
七、采伐更新
篇9
一、选择园址
建立桃园,特别是要建立符合无公害果园环境质量标准的生态型桃园,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园址,园址选择有以下几条原则:
1. 生态适宜。桃树属于温带落叶果树,要在桃树种植的生态适宜纬度、海拔高度地带建园。在我国,桃树种植生态适宜带为北纬25°~45°之间,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零下25℃,平均温度低于7.2℃的天数不低于1个月。
2. 环境质量合格。应选择土壤、灌溉水、空气干净无污染的地方建园,园区内土壤、灌溉水、空气中含有的重金属、氟化物、空气灰尘等物质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生产质量要求。因此,园址应尽量远离工厂、矿区、城市、交通要道。
3. 地势适合。要选择在平地、丘陵、或坡度小于20°并距山脚100米以上的山坡阳面建园;桃树开花早、喜光,山谷、沟壑、山脚处、山坡阴面冷空气下沉、温度低、光照不足,易产生冻害,抑制桃的生长发育,这些位置不易选作园址。
4. 土壤条件适宜。桃树根呼吸强,好氧,耐旱忌涝,喜欢土质疏松、深厚、富含有机质、排水畅通的壤土和砂壤土,土层厚度应在50厘米以上。粘重的土壤栽种桃树,桃树会生长不良,易患流胶病、裂果病、颈腐病等,故粘土尤其是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土壤不经改良不宜建园;桃树不耐盐碱,含盐量超过0.14%,易引起桃树萎蔫、黄叶、早衰等生理病害,对桃树生长发育有害,故不宜在盐碱含量超标地带建园;还应避免在老桃园重茬地建园,腐烂老桃根会产生扁桃苷抑制根系生长,重茬地建园也易发生缺素症,这些导致幼苗生长缓慢,苗木嫁接部位易出现溃烂,桃树成活率低。
二、园地规划建设
一般较大型果园的规划建设包括防护林设计建设、作业小区划分、道路规划修筑、排灌系统规划建设、配套设施的规划建造等。在进行园地规划建造时,以上各项所占比例一般为:果树栽植面积占园地面积90%左右,防护林5%左右、道路3%~4%,排灌系统1%,其它设施占2%~3%。具体内容概述如下:
1. 防护林规划建设。果园营造防护林可以改善果树生长的生态环境,如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减轻干旱和冻害,防止人畜采摘啃食,提高果面洁净度,增加桃园害虫天敌和传粉蜜蜂量等。同时防护林本身也有经济价值,可增加果园收入。经试验证明由3~5行乔木和灌木混交组成的稀疏形林带防护效果较好,稀疏形林带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5倍左右,而由乔木、小乔木、灌木混交组成的紧密型防护林,由于增加了风的阻力,防护距离较短,为树高的10~15倍。较大的果园,在园区内还应隔一定距离配合道路、沟渠营造副林带。
2. 道路规划修筑。面积较大的桃园,在合理便捷的前提下,应从园外到作业小区内部设置干路、支路和小路,使园内、园外四通八达,但要尽量缩短距离,以减少用地。干路、支路和小路的宽度分别约为6~8米、3~5米、1~2米。
3. 灌排系统建设。果园灌水传统方法一般采取地面挖掘沟渠进行地上灌溉,从水源到各作业小区配合道路划分为干渠、支渠和毛渠,渠道应保持0.1%~0.3%的比降,并设立在稍高处,以便引水灌溉。果园合理灌溉方式为喷灌、滴灌,可用管道把水直接运输到果树根际,用水少、占地少、不破坏土壤结构,但前期投资较大,有条件的果园可配置安装。目前许多地方利用喷灌带灌溉,喷灌带又称塑料薄壁软管,在带上直接打上出水小孔对果树进行灌溉,与喷灌、滴灌相比,喷灌带最大的特点是可不用过滤设备,对水源要求低,且运行时水压低,流量较大,灌水时间较短,安装、收藏方便,是目前各种灌溉系统中价格最低的一种。
果园的排水方式,平地果园主要用明沟排水,由园外或贯穿于园内的排水干沟,区间的排水支沟和作业小区内的排水小沟组成,深度依次降低。各级排水沟相互连接,便于将水顺利排出园外;山地果园排水系统主要由拦洪沟,排水沟和背沟组成。拦洪沟是建立在果园上方与等高线平行的较深的沟,可将山坡上的洪水拦截并导入排水沟或蓄水池中,保护果园免遭冲毁。排水沟方向与拦洪沟、等高线相交,汇集梯田背沟排出的水沿山上向山下流,排出园外或导入蓄水池。在梯田面内修筑背沟或竹节沟,使梯田表面的水流入背沟,再通过背沟导入排水沟。
4.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修建。山地建园,应首先根据坡度大小,进行修筑梯田、撩壕、挖鱼鳞坑等工程建设,以便于水土保持。坡度大的建梯田,坡度小的撩壕,坡面高低不平的修筑小平台,谷称鱼鳞坑,三者皆为沿等高线把山坡由斜面改造成较平的面进行果树种植。水土保持工程一般应事先进行测量、规划,设计好图纸,然后依图进行筑建。
三、桃树栽植
桃树栽植主要有以下内容:
1. 桃树品种选择。作为一个商品果园,桃树种植品种必须选用良种,而良种的选择首先应考虑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是否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如我国南方平原地区适合栽种需温高、水多、需冷量低的水蜜桃和蟠桃,而北方最适合栽种较抗低温、干旱的蜜桃和硬肉桃;其次品种选择还应考虑果品的营销市场和经济效益,果品生产一定要与市场的需求量及市场销售趋势相符合,确保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具体选择品种时,应首选地方名特优品种,因已经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对于外地新培育的优良品种,提倡积极种植,但要先进行小面积试种,成功后再推广种植,避免盲目大面积引进造成严重损失;其次可选栽当地桃果供应淡季成熟的优良品种,便于销售。距城镇较远、交通不便地区果园,应选择耐贮运品种或适于就地加工的品种。
桃树的大多数品种可以自花结实,但为提高坐果率、果实抗逆性和品质,应设置一定比例的授粉树,特别是一些品种如华玉、大团蜜露、川中岛等桃品种没有花粉,必须配置授粉树,授粉树比例应占20%左右。授粉树要选择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花粉量多、坐果率高、品质好、亲和力强的品种。
此外,为延长果实销售时间,及时供应市场,还应考虑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种植,一般主栽品种的比例应占70%左右。
2. 确定栽植密度。桃树栽植密度因品种、苗木类型、树形不同而异。成枝力、乔化性强的品种树冠大,应加大株行距。生产上桃树因干性弱,一般用三主枝开心形和二层开心形,株距行距一般为3~4×4~5米,技术管理水平高的果园也可采用主干形、纺缍形和“Y”字形,进行小株距、大行距栽植,便于通风透光和机械化操作,是当今最先进的栽培模式,株行距可为1~2×4~6米;温室中一般通过拉枝、摘心、扭梢等人工制矮技术,进行各种树形的矮干、小冠树形培养,适宜高密度栽植。因桃是小乔木,幼树生长快,成形早,早丰产,经济寿命较短,为提高产量,达到早产,也可采用早期密植,后期间伐方式,如早期株行距为2×3米,间伐后为4×6米。栽植方式平地多采取长方形栽植,南北行向,宜于通风透光,山地沿梯田或等高线栽植。
3. 苗木准备。在适树适栽的原则下,选定好品种,便可培育或购进苗木。品种要保证纯正,苗木最好选用达到国家或地区规定一级标准的苗木,基本要求根系发达、枝芽充实饱满,嫁接部位愈合良好,无检疫性病虫害。栽前应进行苗木分级,对受伤的、病虫危害的根、枝进行修整、消毒。一时不栽或过剩的苗木应妥善假植。栽前先用清水浸泡6~12小时,期间要换水2~3次,栽时最好用泥浆或适量浓度ABT生根粉类调节物质蘸根,以提高成活率。
4. 确定定植时期。桃树苗木分秋栽和春栽。一般在秋季落叶后、土壤封冻前或春季土壤解冻后、苗木发芽前进行,此时土壤温度应在5~7℃以上。根据经验,在冬季不太严寒地区则以秋栽较好,秋末土壤温度较高,利于伤口愈合,并有较好墒情,年前根系能得到一定的恢复,次春发芽早、生根快、生长也旺。如果冬季严寒,秋栽易受冻害、抽条,可在土壤解冻后进行春栽,春栽时间越早越好,可覆地膜,有利于早发根,当年枝条生长期长,发育充实。
5. 确定定植穴并进行挖穴栽植。在平整土地和修筑好水土保持工程以后,按预定的行距、株距测量定植点,一般按长方形栽植方式,平地行向为南北方向,山坡地沿等高线、梯田方向栽植,并以定植点为中心,人工或机械挖定植穴或定植沟。没深翻和没施有机肥的土壤园地,一般应挖直径和深度均为0.8~1米定植穴,密植果园可挖栽植沟,沟深和沟宽均为0.8~1米,将挖出的部分土壤与粗大秸秆、杂草混合后回填于定植穴中下部,其他部分土壤和腐熟的土杂肥混合后填于定植穴中上部并踏实,然后灌透水,土壤沉实后1~3个月进行苗木栽植。栽植时,坑中的土做成丘状,丘顶离地面20厘米左右,苗木根系应自然伸展放置于土丘上,扶正苗木后,用4U1表土和优质腐熟有机肥比例混合的土壤填平并踏实,填土时要上提苗木几下,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然后做树盘浇透水,次日水渗下后,在树盘覆干土或地膜保墒,若根周土壤松悬,应先踏实再覆土覆膜。如果土层原本深厚、肥沃的园地,栽植时不必要挖大坑,只挖、浅沟栽树即可,穴、沟底部切忌上大下小,造成根系不伸展,影响其生长和吸收功能。
四、桃树定植后幼苗的栽培管理
桃树定植完成,还应加强栽培管理,使其生长健壮,这是建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定植后桃树幼苗的管理也很重要。
1. 定干。新栽幼树要剪去苗木顶端不充实的一段枝条,以降低树的高度,促发壮条。桃树定干高度约60~80厘米,剪口以下20~30厘米内要有5~10个饱满芽。芽萌发出的新梢,整形带以下抹除,根据树形选好当年的主枝,秋季调整好主枝角度,其余新梢密的疏除,有空间的拉平或扭梢作辅养枝。
2. 适时浇水。栽植后,若干旱应及时浇水并及时松土或覆盖保墒,保持土壤湿润。进入9月份,要控制灌水,促进枝芽发育、成熟。入冬前应灌足越冬水并中耕保墒,以防抽梢死条。
3. 土壤覆盖。春季树盘覆盖1米见方的地膜,地温可提高3~5℃,土壤含水量相对提高20%以上,可促进幼苗根系生长,成活率高,发枝量大,树体发育迅速,对加速成形、早果丰产效果显著。进入6月以后膜下温度过高,膜上可覆一层杂草并压上土,水浇条件好的果园,行间可种植绿肥,据测定,种植绿肥的炎热夏季,土壤地表温度下降9~11℃,寒冬1月份晚上土温增加5~8℃,可促进果树生长、保温防冻。同时,绿肥能大量吸收水分,使土壤保持湿润,而覆草能有效截留雨水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保持湿润,特别是生草、覆草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恢复土壤肥力,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应在果树生产中大力提倡。
- 上一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 下一篇: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