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方针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5: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管理方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管理方针

篇1

关键词:经济管理 虚拟仿真实训 区域经济发展

为贯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的指导意见,加强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促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为了顺应辽宁经济发展中对先进制造业生产管理人才需求的情况,我们将国家资源库内涵建设的思路与方法辐射到经济管理课程的建设上,在辽宁努力打造经济管理类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一、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辽宁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辽宁省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扩大了辽宁省的影响力。多年来,辽宁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工业系统紧紧围绕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突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地位,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十二五”时期,产业集群以其独到的发展特征和经济效应,成为辽宁省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到2015年,我省百亿以上产业集群将达到100个以上,其中五百亿到千亿的产业集群达到30个,千亿产业集群达到10个以上。随着我省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辽宁省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尤其对先进制造业生产管理人才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辽宁省《2010-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457万人增加到720万人,增长58%,其中包含经营管理人才95万人。在辽宁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紧缺人才需求分析中,急需人才岗位排名中第一位是机械(11.8%)、第二位的即为经营管理(9.8%),其人才需求以基层员工为主,半数以上企业不注重学历,以实际能胜任岗位为用人的着眼点,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从606家企事业单位上报的未来五年紧缺人才需求情况,可以看到:人才需求将不断增长,人才需求总数是当前需求的1.37倍,需求热门的岗位包含财务金融、经营管理、人力资源。

在辽宁省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占据“半壁江山”,2010年的成绩单则显示,我省中小企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六成。“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按照国家总体部署,集中对12.7万户规模以上成长型中小企业和7.22万户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六大扶持政策。从辽宁省社会保障厅提供的数据来看,未来五年,我省中小企业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达到33.4万人,其中基层管理岗位需要25.7万人,平均每年需要5.2万人,占77%以上。

“十二五”时期,辽宁省要完成经济的增长,迫切需要大批各种层面的经管类应用型人才。而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对经济管理专业人员素质的总体要求是: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经济管理人员不仅要系统地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懂得相关产业的技术、生产流程、产品特性等业务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持续、快速、健康的经济增长目标与效率低下的传统企业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催生了打造辽宁省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工商企业管理虚拟仿真综合实训中心)建设的思路。

二、建立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必要性

(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管理人才,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建设经济管理类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是适应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战略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需要,是服务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辽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不断升级,人才需求结构在迅速变化,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为辽宁经济发展提供急需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并拓展管理类专业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开放学院教学资源,建立互动交流机制为我省企业服务,可以更好地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建设集管理工作场景模拟和管理软件模拟于一体的经济管理类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在实践教学中引用企业经营管理虚拟仿真模式,将“走出校门”的要求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采取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和手段创新的方法使学生置身于真实企业的运营管理氛围,模仿企业的实际运作状况进行生产的计划与控制等工作,可以让学生在紧张而极具趣味性的模拟运营管理中得到能力的锻炼、职业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对管理的感性认知和岗位技能,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管理人才。虚拟仿真实训l中心的建立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建设完整的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专业基础技能的综合训练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主要解决两个相关的问题:一是实现培养目标应选择的课程及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二是各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间的互相配合和衔接。课程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系统,不仅要将内部的要素诸如各类课程连结成一个统一整体,还必须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符合学制及学时限制。

建设跨专业综合实训l中心能有效促进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有效整合,对经管类各专业学生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又具有高度的资源共享性,能够为各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基础技能的综合训练。

(三)建设多位一体的实训基地,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建设经济管理类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可以使职业教育获得更有力的资源支持,将实训中心建成集教学、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多位于一体的实训基地,能够使其成为一个辐射辽宁省的示范性工商企业管理培训基地,极大地改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群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实训教学整体的实习环境和条件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提高,为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建立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可行性

(一)校企共建模式创新

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整个职业教育行业将根据“巩固现有成果、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效率”的方针政策来开展校企合作的探索,以此继续拉升就业率。“校企合作”将会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并呈现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立体合作的局势。

目前,很多软件公司已与高职院校签署了共建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基地战略合作协议书,成为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工商企业管理虚拟仿真综合实训中心设计阶段。例如某软件公司,已与清华大学等多家院校共建管理信息化实训中心和经管类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公司对经济管理类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的不断加大投入,并深度合作,共同设计实训中心、共同开发实训l项目、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建设和管理实训中心。

(二)跨专业的协同训练

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是多对多的体系,一个具体实践需要超脱专业范围的综合理论束缚,不存在理论和实践的一一对应模式。因为实践的主体是人,专业或职业实践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很多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关注协同训练的问题。

跨专业协同训练的教学活动已经在一些课程中开展。如《ERP沙盘模拟》,《企业管理设计》,《企业经营模拟》等等。由不同专业学生组成实验团队对多个专业领域知识和实践进行训练,沟通人与人、学校与社会、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训练掌握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掌握不同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条件和作用范围。

(三)特色专业实训与综合实训l的有机结合

根据经管类实践教学的发展规律,在完成了课程级、专业级、专业综合级实训l教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经管类跨专业校内综合实训平台开设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特色专业建设与综合实训的有机结合。

各类学校也可以在跨专业实训l的基础上,进行特色专业平台的打造,实现实践教学的统一管理。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学科体系到行动体系的转变。

(四)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重基础、强实践”一直是经管类专业教学的基本原则。作为高等教育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及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也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因此,各类院校都高度重视经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工作,并将实训教学改革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及以推动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管理体制、运行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各类院校已陆续建立了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培养一批有一定实训指导经验的教师和实训指导专职教师,这些工作为经管类跨专业实训中心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功能实现

以“立足学情、校企合作、突出特色、资源共享”为原则,通过统筹规划和高端设计,实现实训教学从分散管理向集成管理的转变,实训教学体系由重视单一能力培养向重视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实验室建设从单独设计向综合规划转变,实验室功能从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探索构建一个有利于“基础好、能力强、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管类综合实训l教学新模,建立一个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训中心。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建成后同时具备四个功能:

(一)人才培养功能

经济管理类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是针对行业或岗位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工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其运行从形式上强调企业性,从运作上讲求职业性,它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企业环境下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训练。而且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建成,能够同时满足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主体的经管类所有专业的课程单项试验、专业综合实训、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并辐射辽宁省内其他同类专业院校。

实训中心的企业职能模拟训练既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为辽宁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资源共享功能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把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成省内实践教学及培训基地、人才培养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这样,可利用有限的实训基地中心为社会和其他院校服务。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共享,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职业技能的培训l与考核,积累较多的工作经验,提前与社会接轨,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

(三)服务社会功能

可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培训大纲和设置培训l项目。除面向高职高专学生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外,还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满足省内企业管理人员的进修培训、新员工岗前培训l、管理咨询、管理软件开发、各种认证考试等社会需要。

经济管理类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l中心逐步创造条件,成为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按照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设置考核模块,建立试题库,供培训与考核选择。凡是经过培训的人员都可以在基地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培训、考核现有技术应用性人才和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基地。

(四)科学研究功能

篇2

【关键词】 针刺伤防范管理;现状

护士是因针刺伤而发生血液感染的高危群体。据报道, 全世界每年约有10万名护士被针头刺伤过。因此,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范管理, 以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 使护理人员安全地执业, 维护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以更好的服务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人员针刺伤防范管理的内容综述如下。

1 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制度管理

1. 1 建立健全的针刺伤管理的监查控制网络 现大部分医院均建立了护士长和主管护士负责制, 通过常规检查与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了护士落实防范针刺伤措施的自觉性;对经常发生的共性问题及时提出并寻求改进方法, 提醒护士注意;保证各类器具必须完备和有效, 发现损坏及时更换。这种方法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频次, 保障了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1]。

1. 2 建立完善的针刺伤上报系统 ①建立针刺伤发生后的上报流程。当针刺伤事件发生后, 护士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 护士长经过调查和证实后, 要立即采取紧急应急处理措施, 并通过科室内部讨论, 将相关信息于24 h内呈报给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以制定风险干预措施, 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追踪随访并存档;②强化针刺伤上报制度与针刺伤监测网络。及时了解易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产品、高危护理操作及高危护理人员等信息, 并将上述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的医务人员, 以提高其安全意识, 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2]。

1. 3 加强针刺伤害的安全培训 资料显示:实施针刺伤防范培训教育可明显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具体的培训措施为:①在护士培训学校增设与针刺伤相关的防护课程, 或通过讲座的方式推动针刺伤防范的教育工作;②在护士进入临床上岗前将针刺伤纳入实习护士和新上岗护士岗前培训纲要, 并进行规定课时的培训;③加强护理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④加强护士的针刺伤防范教育培训, 降低护士工作随意性, 强化其职业安全意识[3]。

1. 4 完善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流程 要求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携带治疗盘或治疗车, 治疗盘中用物配备齐全, 并配有小锐器盒;拔针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与注射器;传递锐器时, 勿将锐利面朝向他人和自己, 以免误伤。

1. 5 建立预防针刺伤的奖罚制度 管理护士长每天巡视, 发现备物不齐全、操作不规范的护士, 登记并扣除绩效分, 每月无不良记录的相应的加一定的绩效考核分。年终汇总评比, 还可与评先评优、职称竞聘挂钩。由于临床护士在工作同时还兼有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有数据表明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93.3%。带教护士应对此负有一定责任, 因而, 实习生若发生针刺伤, 带教护士也应受到一定的惩罚, 以示警戒。

2 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的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的人员编制和足够的人力资源配备是预防针刺伤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做到:①根据临床各个科室、病区的实际工作量, 安排相应的护理编制;②采取科学合理的弹性排班、轮班的工作方法, 以减少护士针刺伤事件的发生;③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 以减少因环境因素引起的针刺伤害事件;④建立并完善护理工作支持系统, 具体包括药物与食物的分发、物质保障等系统, 以缓解临床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提高服务质量[4]。

3 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环境管理

3. 1 规范病区、治疗室环境的管理 在易发生针刺伤的地方张贴提示语以及针刺伤后处理流程图, 以提高临床护士防范针刺伤的意识。后勤部门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保证病区的舒适、安静, 以防范因环境原因而导致的针刺伤害。

3. 2 规范医疗垃圾的管理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 对医疗垃圾要进行分类和放置。各科配备便于丢弃的锐器盒, 并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携带, 放在方便可及又安全的地方, 操作后立即将针头丢入容器, 避免将针头放于治疗车、床旁、桌等处, 以免身体移动及整理废旧物品时造成针刺伤[1]。

3. 3 使用安全用具, 提高护理器材的安全性 如使用安全针装置和采取无针系统静脉滴注[5]。

4 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的护患沟通管理

为减少因护患矛盾导致患者突然运动与不配合, 降低针刺伤的发生, 应做到两个方面:①注重对患者的教育和沟通。护理管理者要培养新护士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关心和爱护患者, 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 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 从而提高其护理依从性;②训练护士的临床应变能力。加强对护士应激、应变能力的培养, 并要求其严格按照护理规范操作, 同时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5 小结

综上所述, 防范针刺伤应从制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管理与护患沟通管理四大方面综述临床护士针刺伤防范管理现况以引起管理者重视, 提高防范意识。可见针刺伤的防范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支持并加以管理运行, 并从多方面将防范针刺伤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让护理人员安全执业。

参考文献

[1] 孟晓琴.风险管理在防范护士针刺伤中的应用和效果.华西医学, 2012, 27(1):121-123.

[2] 王红红,杨敏,何国平,等.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实用预防医学, 2002, 9(6):666-668.

[3] 李红梅,李文涛,肖淑贞,等.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刺伤.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18(1):7.

[4] 谢红珍,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3):54-56.

篇3

【关键字】仿真 业务 测试 成本

一、引言

当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通信应用和设备对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渗透,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用户设备中的移动应用或设备来获取信息。一般在一款移动应用或设备之前,移动应用或设备的者需要对该移动应用或设备在不同的无线网络环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测试,以提供稳定的、可靠的移动应用或设备等。另外,考虑到开发应用的时间、经济、人力等成本较大的情况下,通信领域通常采用采用仿真的方法对各种业务、设备、网络等进行测试研究。本文主要针对中国专利申请中使用仿真业务量进行测试的相关专利进行分析研究。

二、使用仿真业务量进行测试主要研究方向概况

使用仿真业务量进行测试领域中国专利申请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针对资源、故障分析、设备、网络仿真、话务的测试等方面,通过上述各个研究方向的仿真测试研究,不仅节约成本还很便利。以下针对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举例分析。

2.1 针对资源进行测试

在通信领域,资源的概念比较宽泛,可以包括信道、信号、载波等。例如CN201110178803,通过搭建实验场景,不仅避免了真实网络中的信号干扰,提高了测试精确度,同时,由于在有线连接的环境下工作,也可以避免测试及研发人员工作于辐射环境。

2.2 针对数据进行测试

为了确保移动终端在随着高速火车、高速汽车或磁悬浮列车等高速运动的状态下实现各种业务时可以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必须能够准确预测其传输性能,测试其中某些重要参数,才能找到提高其性能的方法。

因此CN200710169959设置测试环境参数和频率;使用系统模拟器、噪声源、衰减仿真器和UE建立测试链路;建立呼叫连接,且使终端进入测试模式;设置衰减仿真器为高速运动状态;以及测量DCH信道的误码率。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测得UE在高速运动状态下的误码率,从而使终端设计制造商可以根据准确的误码率信息来优化终端的性能。

2.3 针对设备进行测试

目前市场上推出的DO(Data Optimized)数据卡和DO手机众多,国内销售的手机和数据终端有几十种,国外产品有上百种,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手机或数据卡会进入市场。如此多的产品要在不同的网络中稳定运行,要求每款终端都经过严格的入网测试,以达到较好的网络兼容性。为此,CN201110208534提供了一种终端模拟方法,模拟终端写入设备STWE对一个或一个以上模拟终端接入设备STE进行识别,并建立与STE之间的读写连接;STWE对STE的协商值进行改写并写入所述STE;所述STE运行所述写入的协商值,完成所述终端模拟。

2.4 针对网络仿真进行测试

CN201310412751提供一种模拟无线网络的方法,通过根据待模拟的无线网络的网络性能参数,来确定本地无线网络的本地网络设备的待调整的网络性能参数,接着,根据所述待调整的网络性能参数,对所述本地网络设备进行控制,以模拟具有所述待模拟的网络性能参数的无线网络;使得用户可以模拟具有特定的网络性能参数的无线网络,节约了为搭建通用移动系统所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进一步地,可提高检测移动应用在不同的无线网络环境下存在问题的检测效率。

2.5 针对话务进行测试

业务数据性能的测试是WiMAX系统话务测试的关键,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解决大话务测试业务数据方面的缺陷,迫切需要解决这问题以提高话务测试的有效性。CN200910246721提出一种大话务测试装置,包括.控制后台,用于向业务处理器发送话务测试命令,启动话务测试;业务处理器,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控制后台的话务测试命令后,当接收到数据客户端发来的业务数据时,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被测系统发送给相应的目的服务器,并通过被测系统接收所述相应的目的服务器返回相应的数据。从而可将数据客户端上的数据直接引入大话务测试装置,作为模拟终端的业务数据,提高话务工具的测试有效性。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型

0引言: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了可以更好地是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安全高效的展开作业,必须更有效的强化信息化管理工来解决人工方式在施工行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刮泥优化模型应用范围较广,因此它的使用价值很高,发展空间也很大。

1.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 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蓬勃发展,在东南亚、中东等很多的地区进行建设项目的建立。而同时,很多国外的建筑施工企业也进入中国发展, 这种情况的出现,使我国的建筑市场更加的国际化。然而国外的承包商的比起国内的建筑承包商有很多的优势, 特别是是在施工及管理的信息化方面 ,国外的建筑承包商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远远地领先国内,管理上更加的有效率有质量。这使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面临的大问题。而我们正确的面对这种外部压力的冲击,,采取正确的面对方法, 我国的建筑行业才能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充分的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管理手段。从我们整个国家来看, 每一个行业都在快速高效的发展, 这就使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也必须要以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率地完成工程的施工。它与我们整个国家建设发展速度息息相关。伴随着我国的建筑市场的规范和整顿,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也更加的健全,我国的建筑行业才能更好的生存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在压力下成长进步,更好的与国际上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相结合,促进自己的额发展。

2.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型的建立

2.1建立建筑施工经济支出子模块

建筑施工行业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最需要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就是经济的支出这一方面给。 经济支出子模块的就是根据建筑行业中经济支出来建立的。首先假设一项建筑施工项目可以用的的所有资金用D来代表,w1用来表示建筑材料所需要的支出费用, w2来代表人工支出的费用, w3来代表收购土地所需要的费用,n来代表材料的增长的参数, k来代表人工费的变量参数。那么该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在u时刻的累计支出参数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现将建筑材料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的增长参数构成以下一个数据集合:z(u)={z1(u),z2(u) ,……zn(u)}, 因此建筑材料的累计增长参数的公式可以为:

我们将时间段设置在在区间[0,U]内,则可在此基础上建立出一个关于建筑施工的经济支出模块 对建筑经济支出模块进行解答就可以了解到建筑行业的经济支出费用。

除此之外,离散方程也可以用来描述,上述的问题可以用非线性规划问题来代替,假设人工支出费用在第I个时间段内的费用增长参数为zI=z(I),通过下面的公式则可得出人工费的费用增长情况:E1(y)=max(zk*y)-z1*y.

人工支出费用每个月的增长幅度也可以采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S(y)=1/eD*zp*y。

建筑施工行业的平均的支出费用的增长的情况可以采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计算:Max1/eD*zp*y。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想以最小的成本来完成这项施工,就可以建立如下的经济支出子模块,其目标函数为:Max1/eD*zp*y。

其约束条件为:

通过约束条件得出最优解,也就可以得出完成该项施工的最小成本。

2.2 建立建筑施工安全性能分析子模块

我们用Zj来代表建筑的第j个安全性能系数, 用Yj来代表第j种建筑材料的安全性能系数,用βj来代表其对应的权值系数,该建筑的整体安全性能系数可以用如下的公式来计算:zj=β1y1+β2y2+…+βnyn+dj。公式中的dj代表的是建筑材料安全性能系数所允许的误差。

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的安全性能与经济支出的多少实诚正比例关系的,可以通过这个比例找出最优的经济成本,而同时又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能。在通常情况下,建筑在施工之前, 因为建筑材料的价格是随时变动的其变动趋势充满了不可预测性,我们可以用qk带代表某建筑材料最原始的报价,但qk不好确定其取值大小。那么假设在第k个时间段内, 用yk来代表材料所需要费用的原始值,则就用q+k来代表施工建设过程中所允许消耗的材料的费用的最大值,从而可以得到关于建筑工程安全性能分析模块的目标函数: ,其约束条件为 。

通过此约束条件对目标函数求解,得到最优解,从而可以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安全施工。

通过建立上述两个模块,从而构成了建筑施工信息管理化的最优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业的管理效率,使资源得到更合理应用。

3.实验以及结果分析

在得出一种计算方法后,往往需要对算法进行实验分析,来确定算法的正确性,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建筑行业中。实验分析的步骤如下:

(1)首先选取某建筑工地作为实验对象,对该建筑工地进行施工行业里的管理实验

(2)建筑施工行业管理的实验有可以利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采取本文所提出的的方法,采取本文的方法需要分别建立了建筑施工经济支出子模块和建筑施工安全性能分析子模块和建筑施工经济支出子模块。

(3)人工法结果:

从表(1)和表(2)的数据来看,本文所述方法在相同的建筑面积条件下的计算出的合理性参数更高,因此如果在建筑施工方面采用本文的方法进行施工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经济成本,使经济成本支出的更少的同时又能保证安全方面的可靠性。

4结束语

综上,我国建筑行业需要不断优化信息化管理模型建设,通过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和提高施工安全型,从而使建筑行业施工信息化管理更加合理化,形成与自身实际相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晓翔,吕丽平.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优化模型研究与仿真[J].科技通报,2013,2(4):123-125.

篇5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盐酸西替利嗪片 皮炎 湿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135

资料与方法

2007~2009年皮炎湿疹患者86例,均有典型湿疹及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符合《皮肤性病学》第5版诊断标准[4]。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13~52岁,平均27岁;病程1~9个月,平均2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

方法:治疗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维生素C 3.0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日,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1次/日;对照组,除不用复方甘草酸苷,其他同治疗组。疗程:接触性皮炎用药1周,泛发性湿疹、特应性皮炎用药2周,两组相同。两组患者均按皮损情况适当外用本院自制的炉甘石洗剂、樟脑霜等。

治疗药品: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注射液),每瓿10ml;盐酸西替利嗪片(西可韦),每片10mg。

临床疗效观察及判定标准:湿疹患者均按4级评分标准评估皮肤症状和体征。评分项目包括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和影响睡眠程度。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基愈:疗效指数≥90%;②显效:疗效指数为60%~89%;③进步:疗效指数为20%~59%;④无效:疗效指数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X2检验。

结 果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264,P

不良反应:治疗组3例出现不适,其中1例轻度嗜睡、便秘,2例恶心、乏力;对照组2例出现轻度嗜睡、乏力,因不影响工作,未予治疗。

讨 论

复方甘草酸苷作为美能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和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但无激素样不良反应,其中甘草酸铵是中药甘草中的有效单体成分,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可明显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递质,抑制花生四烯酸游离等,有拮抗炎症递质、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诱导干扰素-γ 的产生,激活自然杀伤细胞等功能,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1]。另外该药还具有镇静、催眠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能阻断因精神紧张、劳累而导致的病情加重,控制了由此而造成的恶性循环[2]。西替利嗪片具有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的双重作用,已广泛用于荨麻疹及过敏性鼻炎等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但也使用于Ⅱ~Ⅳ型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对有些非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也有治疗作用[3]。

参考文献

1 冯信忠.皮肤性病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2-106.

篇6

关键词:高等专科学校,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运行,管理,探究

高等专科学校始终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为目标,更加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1]。与传统实验室相比,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类型、成本与实验条件等方面更有优势,在高等专科学校实验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积极开展教育资源的信息化、虚拟化和仿真化的运行与管理,不仅能对虚拟仿真实验进行合理设计,而且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也能开展深入的研究,更好的推动虚拟实验教学模式的形成和有效运行。

一、运行方法研究

1.完善设备维修规定,依托有制度的管理模式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学校需要制定专门的仪器设备维护维修规定,有制度化的经费保障,每年都拔出专门用于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和购买维修配件的相关经费,从而保证了全校教学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保证了各实验中心的正常运转。在规范的管理模式下,實现对人、财、物等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高效管理。不断加强内部资源共享,并致力于促进教学实验室向科研实验室延伸,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实现“分级管理”,各功能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医学虚拟方正实验教学中心应协同各实验室制定发展规划,由学校教务处和实验实训中心对整个中心的建设、使用和发展进行宏观的调控与管理。各功能实验室教学资源由中心根据各学科实验教学需要统筹灵活调配、共享,使设备的使用效益显著提高。各功能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各主任负责根据有关学科教学需要,制定本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计划;制定每学期/学年设备、家具与低值易耗品的预算和方案;完善并落实设备使用、保养与维修等有关制度,指导技术人员进行教学实验辅助有关工作;牵头或组织实施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研究制定实验考试考核标准,协调实验教学师资并落实各项教学任务。

3.明确实验技术人员职能定位,对外实现共享服务。实验技术人员的职能定位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做好实验室建设、日常管理与安全保障;仪器设备购置、维护、维修与运行管理;实验耗材的计划、采购与管理;实验教学资料和档案管理;教学标本等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管理与保障;实验教学预实验、课前准备、课中技术指导等;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情况下对外提供技术服务;公共仪器和专用实验设施面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等。

二、管理方法的研究

1.管理机制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及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它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能够有效推进实验室的发展。在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当前实际紧密结合,有计划、有步骤的来实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一般高等专科学校采用两级管理模式,即校长统一领导,各主管院长及实验室主任具体负责。

2.保障制度

建立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优先保证实验中心在人员配备、培养培训、系部经费配套等方面的需要,创造良好的实验中心建设环境。

3.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需要制定一系列奖励教学改革以及规范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相关政策。通过深化学校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鼓励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建立了具有竞争与激励的实验教师选用、聘任、培训、考评和流动的新机制。此外,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实验教学信息化技术培训与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鼓励校企合作,培养青年骨干,分批选送青年教师赴合作企业或医院进行信息化培训,要求其掌握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技能和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

篇7

【关键词】建材实验室检测;组织机构;质量方针;质量监督要点

一、建材实验室检测组织机构的概述

建材实验室检测组织机构首先必须明确各检测部门的质量权限,落实检测过程各阶段的功能,做到各要素在质量体系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各项质量工作均有部门负责、专人管理。检测实验室在建立质量体系的同时,要合理设计实验室的组织机构,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技术、质量、管理、支持服务工作和质量体系的关系.

二、实验室检测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评价依据是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是指引实验室检测开展质量管理的纲,是建立质量体系的出发点,不同的实验室由于其业务领域不同规模的差异,会制定不同的质量方针,但必须对内明确质量宗旨和方向,激励员工的质量责任感,对外表示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的决心和承诺,使顾客了解到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服务,质量目标则是实现质量方针意图和策略的具体要求,质量目标应在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内制定并展开,也是实验室各职能和层次上所追求并加以实现的主要任务。制定建材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一定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致性,不脱节不偏离,并适合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确保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向社会向客户提供公正准确、客观快捷的优质服务。

三.建材实验室检测质量监督的措施

1、实验室样品制备的质量监督。样品的制备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如水泥胶砂强度制样不规范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偏离,在水泥成型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搅拌叶和搅拌锅之间的间隙,间隙过大或过小,都不能保证水泥被充分搅拌;播料要均匀,每个槽中第一层料约为 300 克,播第二层料前,须将锅内的料用勺子搅拌几次,再均匀播入试模中;刮平时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刮平过程须一次完成。

2、实验室检测样品标识的监督,由于部分同类建材产品外形相似,并且标志不清,因此检验标识是其身份的象征,应具有唯一性,应关注样品标识的完整性,以及样品制备时标识的转移,即小样的标识,同时注意样品的检验状态标识,即待检、在检、检毕,以避免样品混淆。

3、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的质量监督。首先检查使用的检测仪器设备是否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检测所需的量程是否在检定/校准范围内,精度是否满足检测要求,仪器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设备配套的夹具是否完好等。

4、实验室检测及抽样人员资格的监督.应对从事检测、抽样人员的资格进行监督,核查上述人员从事的工作是否在授权范围内,有法律法规要求的应有相关部门颁发的上岗资格证书,并核查是否在证书有效期及上岗范围内,特别应注意对在培的人员、新上岗人员的监督。

5、实验室检测环境条件的质量监督,针对不同的产品制样、养护、检测环境条件要求进行观察,如对水泥制样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50%,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 90%,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PVC 塑料窗样品应在(23±5)℃的条件下存放 16h 以上,并在该条件下检测,胶粘剂的试验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50±5)%或(60±5)%。

6、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操作的质量监督,首先核查试验时所选择的仪器设备量程的范围是否合适,试验加载的速度是否符合要求,在对 P・C32.5 水泥进行抗压强度测定时,试件破坏时的最大荷载一般为50kN~65kN,那么应选择压力试验机量程为 100kN,并且试验应在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 士 200)N/s 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

7、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质量监督,对检测人员所采用的试验方法进行监督时应关注方法选用的合理性,在对混凝土普通砖进行检测时,执行的标准是 NY/T671-2003,但该样品的外形与混凝土实心砖相似,而混凝土实心砖执行的标准为 GB/T21144-2007,两个标准对密度等级的试验方法不同,NY/T671-2003 中 7.4 要求按 GB/T2542 进行试验,而 GB/T21144-2007中7.2要求按 GB/T4111 进行试验,两种方法对检测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在对铝合金窗和 PVC 塑料窗进行抗风压性能检测时,两种窗型均为规格型号相同的中空玻璃推拉窗,试验方法按 GB/T7106 执行,在各分级指标中,其主要受力杆件相对挠度 PVC 塑料窗不大于L/180,而铝合金窗不大于 L/150,两者的试验结果也不一致,因此试验方法选择应根据产品标准的规定执行。

8、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及判定的监督。检验原始记录是反映整个检测结果的客观证据,是分析问题溯源历史的依据,应记录观察结果或现象。检测记录发生错误时,应及时更正。更改的方法应采取“杠改”的办法,将正确的结果填写在其上方或下方,由更改人签名或加盖更改人的印章,更改只能由检测记录人进行,他人不得代替更改。数据处理应按规定进行计算和处理然后进行判定,如 GB/T4111-2013中第7章对块体密度的试验,测量试件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求出各个方向的平均值,计算每个试件的体积 V,精确至0.001m3;称试件的绝干质量,精确至 0.005kg, 计算每个试件的块体密度,精确至 10kg/m3,检验结果以三个试件块体密度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 10kg/m3,然后再进行单项判定。

9、实验室检测不确定度评定的监督。测量不确定度是指“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因此应对该产品的测量不确定评定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监督中应关注不确定评定中数学模性的建立、不确定度来源分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扩展不确定度评定、扩展不确定度的报告及表示等。

10、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的出具情况的监督。检验报告应保证数据准确,其表述应清晰、明确,并能满足委托方的要求,因此应对报告结果进行有效质量监督,具体监督的内容包括检验依据的合理性,检验项目是否通过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检测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报告编制的格式是否准确,所检项目的标准要求是否合理,检测结果的表述是否清晰,单项结论的判定是否准确。

结束语

建筑材料检测它不仅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和必要的手段,也是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建筑材料检测在建材科研,技术开发,企业生产和建筑工程施工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CL01:2006(ISO/IEC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篇8

【关题词】实验室;做好;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与适应性所进行的正式评价。其目的是通过管理评审确保实验室的质量方针目标得以实现,并保持管理体系整体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管理评审工作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管理评审控制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正确性,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才能不断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实验室开展管理评审,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管理评审的内容、意义

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管理层对质量体系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评价。使体系得到改进,推动质量体系向更高层发展。不断保持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适应性是指管理体系适应内外部环境条件变化的能力。充分性是批管理体系满足政府下达的任务,市场客户潜在和未来需求及期望的能力。有效性是指管理体系运行结果达到所规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程度。管理评审的内容应围绕适应性、充分性、有效性三方面来确定,评审分为定期评审与不定期评审。定期评审每年至少1次,一般安排在内审后进行,当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应组织不定期评审。定期管理评审的内容应至少评审以现几个方面:1、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2、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3、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4、纠正和预防措施;5、内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6、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7、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8客户的反馈意见;9、投诉;10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

二、确定管理评审的步骤方法

管理评审是一个活动过程,一般分为1、策划与准备;2、评审的实施;3、编写评审报告;4、监督与确认四个步骤。

(一)管理评审的策划与准备

年初应由责任部门拟定评审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实施管理评审的时间、评审的内容、参加人员、评审方式。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印发。做好管理评审的关键是做好评审前的信息输入。责任部门一般在评审前二至三周将评审需要的各种资料通知各相关部门准备,并提出资料至少应包括的内容和要求、完成的时间。评审资料大概包括:1、质量负责人的质量工作报告。2、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3本年度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落实完成情况的报告。4、人员结构及培训工作报告,包括人员的组成、年度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培训活动有效性评价等。5、设备的量值溯源及使用情况报告。6、各部门工作总结及报告。7、其它需要提交管理评审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二)实施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一般应采取集体会议讨论法。责任部门应提前一周将会议通知发到各部门,通知包括会议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内容等。评审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领导均应参加。会议议程如下:1、签到、发放会议资料2、最高管理者提出拟讲座的内容和议题3、质量负责人所做的质量体系运行报告4、各部门汇报有关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5、对议题逐项讲座做出决议。6、做好评审会议记录并予以保存。

(三)编写管理评审报告

责任部门根据评审结果编写好评审报告,报告主要包括:实施管理评审计划的全过程情况;对管理体系内审报告中提及的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的评价;对《质量手册》和相关体系文件的适用性提出的意见;以管理体系运行及适用性等情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提出改进目标。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印发各有关部门实施改进。

(四)监督与确认

质量负责人应根据评审结果和报告,给改进部门下发改进计划要求表,包括改进的内容和日期,要求改进部门按期完成。质量负责人应在到期时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并验证改进符合管理评审决议的要求。

篇9

我国高校实验室的资质认定首先是从一些部属重点大学的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实验室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有几十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计量认证资质,并建立了可靠的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与管理工作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其中,涉及公共卫生的高校第三方实验室有北京大学医药卫生分析中心、山东大学卫生分析测试中心(原山东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测试中心)、同济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所、中山大学卫生检验中心(原中山医科大学保健食品检测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消毒检测实验室、北京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评价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等。这些实验室QMS的建立和运行,避免了高校中一般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同时其科技服务及成果转化的收入极大地更新了实验室资源。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绝大多数实验室还未申请资质认定,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只能作为对比数据,不能作为最终数据,没有法律效力。因此,要使高校卫生检验实验室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要重视实验室资质认定。研究认为,高校完全有可能建立基于ISO17025的、能满足学校各方面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17025的实施,实验室数据获得了国际互信,获得了质量的持续改进、人员技能及素质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获得了社会和公众的信任。有序、可控的文件管理、良好的设备运行状态、较小偏差的实验数据等同样在实施过程中受益。

高校卫生检验实验室资质认定重点

基于高校特点,卫生检验实验室资质认定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资源,调整实验室布局

按ISO/IEC17025等有关准则要求,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人员及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机整合,集中管理。必要时,还要对实验室进行改(扩)建,重新组织专门机构。

2明确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实验室负责人应制定适于实验室发展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这是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决策环节。质量方针是整个实验室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是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准则;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按照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改进,促进检验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高校实验室QMS的建立是一项具有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高校的许多部门。因此,各级领导在管理体系的建立、改进和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决策作用。首先,要统一认识、加大宣传、加强培训、广泛动员实验教学人员参与;其次,要认真分析。重点在于制订适于高校实施的QMS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文件等。编制质量手册用于阐述质量方针,描述整个质量体系;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的纲领性,系统性和指导性文件,同时更是质量体系进行评价和质量保证能力的证明和依据;程序文件是针对质量手册所提出的管理要求,规定达到这些要求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指导,程序文件分配各部门及职位所承担的具体职责和权限;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程序中每一步详细的操作方法,指导每个成员执行具体的工作任务;质量记录文件是一些实用的表格,用于详细记录各类质量活动的具体情况,作为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证据。它包括操作规程,验收准则,使用说明等。同时强化全员参与和培训。

4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本质上就是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4.1首先要强化人员要素管理和执行力。要真实的做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良性运作,单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是无法办到的,只有充分发挥每个成员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使每个成员始终有参与管理体系运作的积极性和能力,才能真正的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除了提高人员的思想素质外,成员的业务水平也需要通过内外部专业学习,参加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参加人员和实验室比对等方法来不断提高。

4.2其次要强化仪器设备文档管理,保持必要的量值溯源。每个仪器都有自己的一套技术档案,包括了:购置申请及调研,验收记录,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计量校准记录,维修记录,使用记录,维护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等详细技术信息。实验室环境和安全是设备正常运行和检测工作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4.3强化检测方法文档受控和标准物质管理。GuptaMC将文件分为签发文件(issuedcertificates)和非签发文件(Un-issuedcertificates),详尽论证了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文件控制的必要性。检测方法确认是实验进行的首要条件,一套全面的方法验证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包括:测试方法的实时更新,方法回收率的测试、不确定度的测试、平行性测试、空白测试、比对测试、检测限测试等方面内容。供应商的合格评定是采购标准品及试剂的第一步,当然仅有合格的供应商还远远不够;实验室在收到标准品及试剂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验收,查看外观,生产日期,标准品证书等相关信息;并且也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保存标准品及试剂;并且在使用时做好开瓶记录,新旧溶液期间核查记录等相关记录。

4.4强化内审和管理评审,坚持QMS的持续改进。内部评审和管理评审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自我完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实验室能有效控制不合格工作,及时发现不符合项,实施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以确保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长久的运行下去,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开展实验室间的能力验证比对,保持其持续的技术能力。能力验证是判断实验室是否具有合乎认可准则要求的技术能力并能够维持和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能力验证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测量比对方案,其目的在于评价实验室达到其认可的测量准确度的能力;二是实验室间测试方案,其目的在于评价实验室对检测项目的测试能力。计量的溯源性、可比性和兼容性是能力测试中的关键计量问题,也是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认可的关键项目。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每个阶段都必须按照评审要求进行全面治理整顿,在组织管理、质量体系、人员管理、操作规程、标准规范和校验校对方法等方面形成系统性、规范性的文件,做到有法可循、有理有据;其次,在设施、环境等方面得到彻底改善。

高校卫生检验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必要性和意义

高校实验室应该以实验室资质认定为契机,使高校实验室管理和国家通用的管理体系接轨。各实验室应充分发挥大型仪器、科研能力方面的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分析测试实验室应立足于为大学科学研究提供高水平的测试服务,还应在研究生培养、促进交叉学科形成与发展、新分析测试方法的研发、为社会提供特色服务方面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1引入国际通行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促进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

高校卫生检验专业实验室建设包含软件和硬件等许多方面,如场地、装备、师资、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而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要求包括组织机构、仪器设备、检测工作程序、人员、环境条件、工作制度等诸多方面,也就是说实验室建设与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包含了当今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念,专业实验室通过实施认证,可以直接引入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并借此向其他实验室拓展和延伸,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高校的重要职能培养高质量人才。各类专业人才最终都要走向社会,直接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一些重点大学的专业实验室通过实施认证,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提高了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水平,而且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更加有力地支持了高校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2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研数据、结果及结论的国际互认

实验室资质认定对高校实验室有一套完整、严格的考核要求和考核方法。通过实施实验室认定,使实验室在人员素质和设备水平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ISO/IECl7025对实验室人员的各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对于人员的培训计划、考核方式等也要作详细的考查。在仪器设备方面,各类仪表设备应严格规定其准确度、检定周期、测量范围、分辨力和保管事项等。因此,通过实验室认证,实验室的测试方法更加先进,测试手段更加严谨,测试水平也必然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有能力为高校科研提供快速、准确、可靠、公正的数据。此外,通过认证的实验室,也有利于学校相关学科争取和开展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有利于学校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和培养创业人才的工程教育改革;同时,也能促进高校迅速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并使之得以高效、可靠地运行,充分发挥出其功效。

3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服务于社会的积极作用,不断更新和强化实验室资源

高校卫生检验实验室通过资质认定后,获得进入国内外检测市场的通行证,增强高校实验室的市场竞争能力。认证实验室可以通过与社会各界建立起更广泛的联系,树立起良好、可靠的信誉,从而赢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并可通过对外服务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促进专业实验室的发展,改善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实现教学、科研、服务经济的良性循环。这对推进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及其深远的意义。

篇10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 标准内容 管理

1.概述

分析检测实验室作为经济社会中提供判据、数据和结果的部门,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和技术水平,融入国际化实验室标准管理体系,适应国内、国际检测市场的需要,多数的检测实验室采用通过认可使实验室结果获国际承认。为了保证出具的数据科学、准确并且在不同的检验机构可以相互比较,检测实验室应当并且必须依照相同的标准对分析检验过程进行规范。

2.标准内容和实施

2.1标准主要内容简介

国际标准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主要内容分为两大类,即管理要求15个要素:

1.组织;2.管理体系;3.文件控制;4.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5.检测和校准的分包;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7.服务客户;8.投诉;9.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10.改进;11.纠正措施;12.预防措施;13.记录的控制;14.内部审核;15.管理评审

技术要求10个要素:

1.总则;2.人员;3.设施和环境条件;4.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5.设备;6.测量溯源性;7.抽样;8.检测和校准物品(样品)的处置;9.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10.结果报告。

2.2检验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采标

ISO/IEC17025:2005在标准和规范方面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检测实验室在其申报的检测项目方面有齐全有效的相应标准,涉及到管理和技术要求的通用、基础保准。产品质量标准,抽(采)样标准和检验/检测方法标准。所谓有效是指现行有效版本。因此实验室管理中要了解检测项目所需配备标准的内容并且要动态跟踪相应标准的更新,避免使用已经淘汰的无效版本标准、另外对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标准需要分析识别,由于有的产品类别存在多种产品标准或多个检验方法标准,因此科学合理的采用标准就需要进行适用性评审。

2.3受控文件

受控文件包括标准,但其涉及的范围更广。受控文件在某些方面具有标准的特点。受控文件按文件来源分为内部文件和外部文件。内部文件是指实验室内部制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工作表格和图纸等。外部文件是指来自于实验室之外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检验或校准方法、图纸或软件参考数据手册等。在工作中要注意的是:1)受控文件是由有资格的部门经过审查、批准的有效版本、2)受控文件应有受控标识并且注明审查、批准、的部门。检测的原始记录表式应当有版本号以表明该文件是现时有效版本。

2.4测量溯源性

ISO/IEC17025:2005标准要求“用于检测和(或)校准的所有设备,包括对检测、校准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辅助测量设备(例如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校准的计划和程序。设备检定和校准对分析测试结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型设备通常都有较完备的计划和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分析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对分析测试结果的影响,特别要注意“用于检测的所有设备”和“辅助测量设备”两点。

2.5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标准化管理的目的为了得到科学准确的数据。在ISO/IEC17025:2005标准中对能力验证有具体要求,并且在实验室认可过程中现场评审的专家组也特别强调能力验证的良好结果是对现场评审的有力支持证据。从分析检测工作应有的科学态度来说,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都是最基本、最有效消除偏差的手段。有利于纠正或证明本实验室的检测数据结果,对分析结果起到校准和复核作用。在进行方法之间、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后,要注意对活动的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和总结,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评测水平。

2.6内审

内部审核是整个质量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作为一种自我改进机制,内部审核的根本目的是使质量体系持续保持其有效性,并且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审核还为管理评审提供重要材料和信息,也是为实验室的持续提高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内部审核的特点是1)内部审核是有计划的一项正式质量活动,审核人员应有相应的资格并且最好与被审核工作无关。内审工作要有详细的工作计划,整个活动要有全面的记录,对于不符合项的审核结果要有纠错措施并且跟踪落实。2)内部审核是实验室根据ISO/IEC17025:2005标准进行的全要素的检查,是质量体系自身规定和要求的,体现了标准的精髓。内部审核对于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管理评审等要素的控制、落实都有重要作用。

2.7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实验室不断提高的主要环节。其主要特点是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组织的针对质量体系各个方面的全面的评审,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管理和监督人员报告;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外部机构的评审;实验室之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抱怨和其他相关因素。管理评审与内部质量审核一样,也是实验室自我完善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要素。我们通过管理评审也使实验室的管理体系一步一个台阶地进步和提高。

2.8培训

培训是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一项活动。实验室工作人员是贯彻实验室质量方针和实现质量目标的具体操作者,人员培训也是为了对操作行为进行规范,以满足标准要求的具体工作。主要培训工作有:1)对全体员工进行体系文件的宣贯培训,目的是使员工了解本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知道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能够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进行工作和完成相关的任务。2)内审员的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审员通常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骨干。因此应在实验室有关部门选择一批熟悉实验室业务,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为人正直、合作能力强的人员进行培训。3)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培训员工采用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比如:数据修约知识、抽样和称样知识、仪器操作规程和仪器检测技术、不确定度评定知识和量、符号及单位知识。

3.标准化特点

国际标准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全面地对分析检测实验室提出了基本要求,通过25个要素的具体要求,使实验室工作有了基本规范。这个标准有个重要特点,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有多个要素对发现并纠正偏离质量方针,改进质量管理,完善提高质量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并且通过这样工作使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得以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不断自我完善。要素4.11纠正措施要求实验室制定相应的程序文件发现不符合工作、偏离质量体系或技术运作中的政策和程序的问题、调查问题原因、进行相应的纠正活动,并且预防发生同样的问题。要素4.14内容审核是要求实验室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室审核活动对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进行检查,对于审核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解决的结果,记录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要素4.15管理评审则是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根据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实验室质量体系和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评审,以确保整个质量体系和工作对于质量目标和方针是适用和有效的,并且进行必要的改动或改进。标准中这些要素反映了ISO/IEC17025:2005标准要求质量管理活动的关键点是实验室自身通过要素的控制,完善自身的质量体系,而这样的循环是持续和永恒的。

4.标准化管理作用和效果

4.1规范了管理体系

通过构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以及表格、报告和记录等各种质量记录的金字塔形文件化管理体系。完善了检测分析工作的一整套规范和程序,加强了中心内部管理,使分析检验结果可追溯,各种质量活动有章可循,每项活动留有记录。

4.2实验室认可及标准化管理的益处

1)检测/校准结果可以得到国内和国际上的承认;

2)提高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信任度;

3)支持其他各种认证和认可活动;

4)支持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5)为决策者提供可以信赖的检测/校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