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新要求
根据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住它的前提条件,明确其依据是什么?应该是新《课标》、学段目标、教材目标、课程资源、班级学生。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住教学目标的标准。其标准有以下五点:
1.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相结合,课题目标与课堂目标相统一,保持教学目标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2.制定教学目标应从单一的知识掌握跨跃到全面能力的发展。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学目标,除了知识目标外,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等能力目标,同时还要有情感目标、人格目标,价值取向等等。使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的根本转变,以适应素质教育。
3.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要讲求科学,尊重实际。
4.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便于检测。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生生字时,出示了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学会本课五个生字”。根据这个目标,学生很难判断其标准,到底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会?因为,根据“学会”这一词语的含义,此目标起码有三种理解:其一,会读;其二,会写;其三,会运用(如组词)。
5.恰当界定目标的表述,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具体。许多教师并不十分在意这个问题,因而在备课、上课中经常使用“掌握、学会、领会、懂得、体会、认识、理解、把握、培养”等词语来表述课时学目标,而这样的表述使教学目标显得笼统含糊、不够明确,在具体教学中是很难驾驭的。不对目标的表述也就是对目标的规定,根据教学目标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一般可用下列词语来表述知识与能力目标。如“说出、指出、写出、找出、解释、默写、背诵、区分、使用、会读、会写、会组词、会造句、会计算、能总结(或概括)……”等等。用这样的词语来表述相关教学目标,是比较规范和确切的。通过展示目标,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一目了然,对达标教学也会起到定向指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要求,恰当而正确的表述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改对达标教学的新要求。
在达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灵活的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使绝大部分学生达标,要多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坚持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新课改对形成性检测的新要求
对编制形成性测试题应有严格的要求:
1.对应目标分类编制检测试题,试题内容要全面,必须贯彻教学目标。
2.测试题针对性要强,重点突出。
3.测试题量要适当,必须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4.测试题难易适中,不宜超标。
5.测试题在不超标的前提下,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新课改对目标运用的新要求
运用可分为一般运用和综合运用。一般运用主要适用于形成性测试和课堂作业,主要目的是进行教学目标的巩固练习,要求对应目标,有针对性的训练。综合运用,主要适用于课后作业、单元测试及期中期末测试,要求知识点密集、知识面广、多层次、综合性强的特点。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等熟练运用的地步。
运用的过程也是教学反馈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反馈统计,为矫正做好准备工作,便于再达标。所以说,(再)反馈、(再)矫正、(再)达标,是个多次往复的循环过程,它不仅贯穿于达标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贯穿于整个目标教学之中。
五、新课改对教学评价的新要求。
篇2
关键词 课程建设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Economics Curriculum which Takes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s the Goal
YUAN Li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3)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way of market competition, the theory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develops, and how to better use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the employer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on students'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capabilities, to meet market demands, train applied talents, we recommend that economics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works on the building un4der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discipline i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emphasizing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Key words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objects; teaching methods and ways; professional ability
0 引言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平台课程中的工程经济学,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技术问题,它为后续课程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效果的定量分析方法,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将工程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放在学科建设的整体框架下进行,研究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质量的社会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确立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具有项目经理和注册造价师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工程管理专业的同学在本科毕业之后可能会有多种选择:狭义的工程管理、工程咨询、造价管理、工程监理以及考研,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工程经济学的运用,对工程与经济结合的理解以及领悟则是他们执业的首要要求。在我国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的执业资格考试中,工程经济学是必考的、通用的一门基础课。为了学生从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必须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能力,由此,我们认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应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两部分组成,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以提升学生的工程职业能力。
2 改革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及学习兴趣,根据本科教育特点及教学时数,改革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思想上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探索。
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上选用优秀教材,以教科书内容为主,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
在课程讲授上,具体教学内容参考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及国家新的规程、规范,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前瞻性,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知识,把握求职竞争的先机;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对课程主线进行设计,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归纳、总结形成讨论题,以讨论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课程要点、难点的讲解,图形图表及案例资料的演示,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以保证课程讲授条理清晰、信息量大;而公式的推导、推理过程等一般采用板书方式,以便学生主动思考,参与推导过程,帮助加深理解。总之,本课程的讲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具体授课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
3 制定与提升学生的工程职业能力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工程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应确定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两部分组成,组织对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进行编写,集中力量将教师多年参加的相关科研项目整理、简化、编制成适应学生设计的工程背景资料,建立课程设计选题资料库;力争使学生进入一个开放式的工程实际情景中,学会从设计题目入手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及数据处理,掌握具体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估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项目前期决策中核心问题的综合能力。
4 注重理论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环节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本课程从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入手,重点讲授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把较为抽象的工程经济原理用具体案例表示出来,以加强现实感,便于基本知识点的贯通和综合应用;在课程设计中,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强调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课程设计等有指导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强化训练,为学生在随后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从事相关的专业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鼓励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参加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横向科研项目的辅助研究工作,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点、独立分析实际问题、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5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建立多层次的学习、交流和互动平台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将本课程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授课教案、电子课件、经典例题、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指导及背景资料库等教学资源上网,并通过答疑、E-MAIL进行讨论和意见反馈,有助于解决学生预习、复习、自学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方式。缩短同学与教师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同学们的疑问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在教学网站上提供系列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研究论文和研究网站供学生阅读。
教学资源上网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学,以及由于课堂信息量大给学生做笔记带来一定困难等问题,并有助于形成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健康发展的机制。
6 总结
随着市场竞争方式的变化,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在发展,新的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的优化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毕业学生出口状况及教学计划形成自己的特色,将工程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放在学科建设的整体框架下进行。
(1)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及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研究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组织论证和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以达到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实践性和系统性;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知识,把握求职竞争的先机。
(2)研究工程经济学课程特点,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对课程主线进行重新设计,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3)实现传统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上习题课)和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应用、网上答疑等)的紧密结合,为学生建立多层次的交流和互动平台。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教研项目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袁丽,冯静.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强化途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3(11):301.
[2] 曾淑君.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2013(2):129-130.
篇3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目标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26-02
一、引言
地方院校会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MIS)课程列为学科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由教育特色发展、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共同确定的。社会互联网信息化需求决定会计专业能够更快更好地获得和处理信息的学生供给。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了教与学的吃力,产生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双向障碍。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反映来看,会计毕业生没能有效掌握利用MIS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法,不能适应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文献分析导致学生学习MIS课程的自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分别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知识储备不足、教学内容体系结构设计不合理和教师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教学,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1,2],然而却只描绘了经济管理类的MIS教学现象,有的放矢的对会计专业的MIS课程改革研究仍处于空白。
那么如何有效实现大纲规定的既培养信息技能又培养综合素质的教学改革目标呢?强调“目标是管理的中心”的目标管理模式是制订、实现和检测目标的全过程管理方式,会计专业MIS教学改革工作是一个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本文在目标管理思想的引导下,剖析了教学改革目标工作的目标确定、展开、实施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给地方院校会计专业MIS的课程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相关理论回顾
1.目标管理理论。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提出了目标激励方案,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管理活动始于确定目标、执行过程以目标为导向、结果的考核以目标完成情况为准绳,逐步实现“自我控制”,目标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
2.目标管理理论与教学改革研究的整合。文献提出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实践教学和构建教学案例,改进教学手段[3,4]。与此同时,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革,经历了单向“灌输式”教学过渡到单向启发式教学,发展到双向互动式教学。
文献和教学实践都承认教学方法改革是解决地方院校会计MIS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的不可改变的特征,集中在讨论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与学的不积极性表现出来的是教学目标的不可衡量性、不具体或失效的结果,因此,要建立起有效的教学改革实施机制,需要全面梳理教学改革目标与教学改革实施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设计
根据目标管理思想的三步骤“目标设立―目标实施―目标考评”,教学改革分为以下三个内容。
1.KSF方法展开地方院校MIS的教学改革目标体系。地方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地方性专业应用型人才,而如何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即会计专业MIS的教学改革目标多级分解和维度分析,是教学改革工作目标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多级”指的是对总目标进行纵向分解,构建起院系层面的教学改革管理目标和大学生个体层面的自我控制目标,为的是使学院和大学生双方的目标能很好地契合。“多维”则指的是在此基础上对目标进行横向分解,而多维分解总目标需确定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运用KSF法是由“目标”切入,探究成“因”――聚焦教学改革总目标,从传统“全面评价”到“重点考察”的转变,最终实现教学改革总目标。KSF(Key success factors)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来确定项目需求并进行规划,数据源来自于文献检索和案例研究。教学改革项目主要的利益相关方是学生、教师、学校和用人单位;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是教学培养过程与管理和学生学习。基于KSF法对教学改革总目标的分解等级和维度,将教学改革目标体系定义为“一总目标,二级目标,五维子目标”,具体分解为表1。
2.地方院校会计专业的MIS教学目标实施途径。
(1)教学课程改革。在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践人才的教学改革总目标的指导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展开要体现“管理是核心,技术是工具,应用是目的”。因此,会计专业MIS课程内容一般划分为如下五个知识模块:MIS概念和与管理的关系;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ERP等常用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信息系统规划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企业系统选型基本知识和信息系统实施运行的新趋势,如电子商务;教学实务,如ERP―U8软件操作。
(2)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改革目标体系的指导下,教学方法可分为三类:灌输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改革方法的实施设计如表2。
(3)考核方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期末分数,不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是把时间放在刻板理解书本教学知识、完成学校规定的课时、顺利取得学分上。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期末卷面考试占70%,考勤占10%,平时课堂表现占20%,而在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践人才时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加大课堂表现的平时分,占总分的50%,考勤占10%,期末卷面分占40%。
(4)校企合作改革。关注会计MIS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关注企业发展阶段的管理实践和应用趋势。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获得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信息系统的案例,结合企业实际识别企业业务流程,实验室模拟仿真运行,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的基地,为企业提供专业性强、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人才。
(5)大学生学业目标改革和职业生涯规划改革。MIS课程大多安排在大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MIS的课程时,最重要的是要有学业目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初步的设计和规划。考研的学生在强调成绩的同时要考虑是否可以跨会计专业考管理科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的学生考取与将来就业有关的证书以期从事信息化职业,如ERP工程师等。
3.教学改革目标的评估。教学改革目标的评估是把教学改革的路径实施情况与“一个总目标、二级子目标和五维子目标”联系起来,是目标的调节和实现。
参考文献:
[1]孙晓娟,霍敏.经管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59-61.
[2]方兴林.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1,(8):110-112.
篇4
一、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面临的问题
1.改革方案的制定缺乏科学性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方案尚未完善,这就使教育改革的意义不能够得到真正的发挥。具体主要体现在英语教学方案改革中,并没有详细列明教学的难点以及重点,以及在改革教育实施中遇到的问题阻碍,这就使得英语教学改革的落实存在多种原则性问题。除此之外,在改革方案的制定中缺乏实际高中英语教学情况的考虑元素,也是致使新课程改革之路实施困难的主要原因。
2.教学手段本身缺乏创新性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科学的教学方式有赖于在传统教学方式上的不断创新。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方式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过于传统化。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不但不能得到提升,反而会阻碍高中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影响学生的进步。
3.高中英语任课教师教育理念滞后
正确的教育理念对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笔者在上文中对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科学应用的重要性有所提及,而教育理念作为教学中的一种思想观念对于教学方式的探索与甄选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我国高中英语任课教师往往缺乏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这就使得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授课目标相对混乱,学生往往不能够及时把握课堂教学的重心。此外,由于滞后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过度重视英语的笔试能力,忽略英语口语练习,这就与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教育目标背道而驰,不利于教育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1、夯实基础,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行充分的调查,结合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开展英语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率和针对性。首先,教师应采取笔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估。其次,教师通过口试、听力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进行评定。待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部了解之后,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开展英语教学工作。例如,针对于英语基础薄弱、听说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最基本的词汇、语法等,这类学生也只有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才能够夯实英语基础,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而针对于英语基础较为夯实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听力能力等等。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进而针对于不同学生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促进所有学生英语学习的进步。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也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的一大困难,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在新课程改革下,也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具体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教学方法。①多媒体教学法。将高中英语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效地结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英语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外的视频材料,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图文并茂的视频与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相比,前者的优势明显,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高度地集中在课堂上。②研究性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自我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此种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的进步。
3、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很多学生在针对于高中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其主要采用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死记硬背单词、句子、语法等,而此种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无法实现英语知识的长期记忆,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鉴于此种情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英语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具体可以指导学生采取如下2种学习方法。①归纳总结法。学生在每堂英语课的学习中,应该注意对英语知识的内在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依据其内在的联系进行英语知识的记忆和学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②问题导学法。所谓的问题导学法主要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英语新知识的预习,通过预习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一来,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4.改进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
篇5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一所学校,要想能够进一步发展,则必须在教学管理中具有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和保障。但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还面临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其对小学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一、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过于落后
在现阶段,为了能够使小学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大多数学校开始重视教学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大多数小学在教学管理制度上还在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的运用不仅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这种问题不加以解决的话,会影响教师对学生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教学管理被评价机制所制约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都是以适应应试教育的需要来运转的,对于学生的评价则是按照分数而决定,对于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也是依据学生的成绩而论,这样就呈现出片面追求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问题。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不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上,也开始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幸福感的获得等方面,而且管理者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成绩,也开始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但旧有的考试评价机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的教学管理依然还是以学生分数为重,这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深入落实的瓶颈。由此可见,传统考试评价制度与课程改革的滞后,为学校管理者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境。
3.小学教学管理的内容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符
由于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大多数学校都会将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整改,但是其在整改的内容上依然还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与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只能在短期内实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标,但是从长期发展看,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解决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完善教学管理方法
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想能够更好地开展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完善管理方法。具体来说,管理者要能够深入课堂,及时了解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而能够对教学工作做出具体的检查和指导。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学校管理者是关键,教师是基础,只有拥有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下,管理者要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与策略,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另外,管理者要结合小学教师特点,关注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改革状况,帮助小学教师在教学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塑造全新角色,为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水平而做出贡献。
2.制订科学合理的小学教学管理计划
之所以要制订合理的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是因为其能够有效地保证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在实际实施中能够稳定地进行。在对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制订时,管理者首先要能够做到教学工作的科学合理的计划。具体来说,也就是按照实际教学目标,来将教学任务进行相应的划分,这样有助于教师按照不同的阶段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另外,作为学校管理者,其还要能够合理地计划科研任务,在计划过程中要能够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现代相关的科学知识来进行研讨。制订合理的小学教学管理计划,不仅有助于解决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还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者教学管理的水平。
3.改革教学管理内容
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小学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加大对课程改革的推动力度,同时还要科学制订课程实施计划,即开全课程,开足课时,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其对体音美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管理。除此之外,还要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具体来说就是抓好知识的落实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提高课堂效率过程中,管理者和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水平,还要重视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上述,对于当前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者要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对其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而作为教师,其在教学管理中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其要能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来转变其管理模式。总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其在进行教育管理中要能够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探索正确合适的教育模式,进而推动我国小学教育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祁万芳.简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
篇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功能等各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教学方式能否真正转变,关键在于教师理念的转变和运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问题,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转变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数学领域,学生的数学成绩优秀,甚至有的学生奥数比赛屡屡夺冠,但是,当学生走出校门,在数学研究成果方面却并不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数学课堂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教条式地灌输给学生,教出来的学生是记忆型。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去探索新的知识。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教材、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从台前转向幕后,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博采众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也要改变依赖别人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调整教学思路
在新形势下,数学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去学习,提高探究能力。中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逐步完善和成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和小学生不同,有时候想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又不好意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的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悬念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利用开放的问题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设置抽象的问题激发理解和想象。有效的设置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课堂导入得新颖、独特,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握课堂教学节奏、问题的难度和密度,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努力后达成目标;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让学生意识到学知识是获得更多知识的手段和工具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是唯一的目的,习惯搞题海战术,学生永远有做不完的数学题。现在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的牢固性,都取决于这一点。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之间的递进和交融,通过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要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有为了热闹而过分追求形式的现象。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讲究课堂效率
在一些国际性奥数比赛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中国学生非常优秀,这和传统教学模式功能是分不开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全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应找到知识生成和双基训练两者的平衡点,应把传统教学和主体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基础训练。
(二)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成为了数学课堂上的一个亮点,这种学习方式被广大数学教学所运用。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时候,表面上看学生讨论热烈,也有多方互动交流,但是合作学习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教师的组织、引导有很大关系。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能把学生限制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框内,否则就会影响学生讨论的热情。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精心选择探究的问题和内容,比如,让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形成,或者是习题课教学,通过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要多加巡视,一方面有效指导,另一方面防止一些学生产生惰性,并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只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要对思路活跃、见解独特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和指导,使其不断完善,真正达到“兵教兵”“兵带兵”的良好效果。
(三)实施有效提问、板演
课堂上提问学生的问题,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认真研究,充分考虑,而不是随意的。学生的回答也不是对问题的简单复述,应答到关键点上,突破难点,对条件的有效挖掘,对问题加以总结,对知识进行创新。对于板演,可以鼓励学生到课堂上板演,有利于及时发现常见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常言道: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习惯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是不知不觉的。学生的成绩优劣和他们习惯的好坏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高中生来说,应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师要积极思考
教学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思考课堂内容结构的设置,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和成熟。而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对每一节课深入思考,思考教学目标的设置、思考教学内容的选择、思考重点和难点、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更是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和数学思想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实际教学中也找到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反思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和尝试,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焦岩.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7).
[2]孙红艳.改革中职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
[3]边巴次仁,强巴卓玛.浅谈改革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方法[J].读写算:教师版,2015(26).
[4]吴列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的理念改革[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6).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简称,自建国到现在已经开展过许多次,其教学理念主张以学生对学习知识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为根本,重视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的传输性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是一门探究性较强的学科,但以往的数学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大量的重复性和缺乏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令小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因此,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方式,首先应从小学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入手。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都是传输性的教学方式,即以数学教师为唯一主导的教学方式。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了过多的位置,忽略了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包括学生的数学思维、个性特征和心理条件等,这很容易导致小学生学习数学过于依赖教师,因而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并没有被有效利用。很多数学教师忽略了引导和协助小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在知识点的讲解和解题过程中,数学教师往往是采用告知和记忆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这也是部分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无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需求也在相应地改变。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综合教学能力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知识讲解较强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则较弱;善于与学生互动、教学方式较多元化的教师,可能因为自身教学经验较少,最后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是因为小学数学是基础知识,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也相应宽松,所以就很容易导致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全面性上有所不足。加上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就更加凸显了解决该问题的迫切性。
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方式
(一)更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只有确立目标,教师才可以根据目标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但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目标都过于单一化,这也是导致小学数学教学单一化的主要原因。小学生因头脑、个性、以往的受教育情况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对于数学的学习、理解和认知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已经不适合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的需求。以新课程改革为教学核心,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而言,除了最为直观的成绩,应该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心理变化,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考虑小学生数学成绩的部分,学生由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变为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确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时,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意义,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连,一方面增加了小学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同时,不同个性、思维模式的学生也对数学有了属于自己的认知,这也符合了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度,直接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师生间的互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静态教学现象。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互动和回应,就很容易导致学生过于依靠教师而进行被动性质的学习,离开学校或教师,很多小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低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首先要打破静态的课堂教学。针对这方面,首先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利用一些简单的模型或是画图来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可以亲自感受数字的实际变化、几何图形的变化等。令学生的大脑和手共同参与其中的同时,也减少了固定教学模式带给学生大脑的疲劳感和枯燥感。
(三)教学评价的创新
教育教学的进步,离不开相应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让数学教学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应从效果和效率两方面同时入手。效果则分为短期和长期的效果,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离不开对效率的评价。短期效果可以理解为学生对一个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而花费了多少时间和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离不开教学效率的评价。而考核评价制度,则是检验数学教师教学不足之处的有效方式。考核的内容,在以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为基础的同时保证其全面性,除了学生的成绩之外,还应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接受情况和心理态度。最后则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是否发生了改变以及改变的程度等,而不是以课堂纪律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考核评价的内容。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教师是从事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是联系教育与学生之间的重要纽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学生可以从多个渠道学习数学知识,但最直接、最全面的仍然是数学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了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实际效果。目前,虽然多数数学教师相互之间的教学方式各有不同,但自身的教学方式却比较单一,这就导致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只适用于部分学生。所以,校方在组织教师培训时,不但要加强教师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还要加入针对学生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教学培训内容。另外,要加强教师思想文化上的培训,包括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思想品质的培训,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创新的有效性。
三、结语
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创新并不是指一味地以前旧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在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转变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令学生顺应时代的进步,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篇8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新课程理念 教学现状 课程改革
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1.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召唤下,甘肃高中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我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实施课程标准、实现课程目标上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合理解决知识传授与能力、科学素养培养的关系?然而,相当一部分生物教师“穿新鞋走老路”――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全面发展。这说明了教师虽然接受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培训,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和实践的影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并非朝夕之事,如何切实有效地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特别是完成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提高每一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1]亟须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更新教学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有效地进行生物教学。
2.高中生物教学课程资源。
我还发现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使用的练习题、试题基本上是延用旧的教材体系,这些练习题、试题重视对知识的练习与考查,忽略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无法适应当前新课程的理念教学。许多教师在设计制作课件时,制作出的教学课件仅是知识点的罗列,没有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修改创新已有的旧教材的课件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没有充分挖掘利用学生知识与经验,以及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生物学的资料。可以说,目前对社区的课程资源、媒体课程资源、农村的课程资源的利用尚处于空白阶段。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与学习动机的强化;不利于生物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去关注生物学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提出解决办法与建议
针对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只有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包括课堂教学、教材改革、课程资源开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充分发挥生物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方面。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聚焦课堂教学’”。[4]针对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行为的先导”。[2]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要改革教师陈旧的教学理念。按照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生物课堂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够使他们在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提高。因此,要求生物学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
(2)改进旧的教学方式,提倡探究性教学方式。
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重要的学科之一。长期以来,在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考试分数,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完全被忽视,学习主动性根本没有,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快乐地学习。这样,有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一位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曾指出:“如果必须选择一个词来描述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美国科学教育的成果的话,它一定是探究。”[3]可见,探究性教学在科学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
2.改革教材,积极开发新课程资源。
随着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不断改进,以体现最新的课程理念。
(1)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渗透STS教育思想。
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拓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范围,适当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已成为当代科学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4]因此,在今后的教材改革中应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渗透STS教育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范围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实际、个人生活实际、生物技术实际、环境保护实际、社会问题实际和自然实际等。
(2)开发适应新课程理念教学的课程资源。
不断开发社区的课程资源、媒体课程资源、农村的课程资源,将这些新的课程资源应用到教学当中,使生物课程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生物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的紧密联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需要长期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中不合理的方面。具体来看,在课堂教学中生物老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教学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针对当前新课程教学开发资源方面,我认为应该深化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与教材改革,鼓励教师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在改革中不断进步,确保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
[2]许象国.聚焦于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上海教育科研,2003,6.
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一、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农村英语教师有一部分的教学不到位。他们对英语持有蔑视的态度,经常找一些客观原因作为借口,这在农村中学尤其如此。
1.教学目标理解不透彻,把握不准确
新课程标准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流利进行交流为目的的教学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如何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关系。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两个问题。
2.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数教师在教材处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随着网络信息的日益丰富,教学资源的收集变得越来越便利。老师想找什么,只需要用鼠标点几下,就可以下载打印出来。但是,正是因为这个便利,许多教师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教学目标和教科书的新单词、语法,这是典型的“知识的目标”,使得学生无法区分重难点。
3.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方式陈旧
大部分时间,教师一直被视为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老师最基本的功能是将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教师是就是活教材。因此,在学校中引起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作为一个天使和有一个“知识宝库”的形象。一些老师总是像过去一样,把自己作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学习的主体。课程标准和教材变化这么大,有了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目标,但现在一些教师仍以不变应万变。课堂上,同学们都在忙于记笔记,学生很少或根本没有机会说英语、用英语。一节课下来,只学会几句话、几页完整的语法知识。如何实现目标,学生的技能何在?
二、教学问题的对策
1.改革教学观念
初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必须满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态度以及自身的发展需要,满足教育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才培养、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以共同的利益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改革教法和教学手段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法,老师在上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类,设计一些实际的教学活动密切的创作,吸引和组织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学习、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中,能够长时间地使用英语。
此外,学校应努力改善英语教学设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和辅助教学设施为学生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师要倡导学生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成绩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如图所示: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农村基础教育任重道远,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该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以寻求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农村中学英语研究的未来画出一个漂亮的“蓝天”,消除语言障碍,实现与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1]王兴辉.现代教育技术专题[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育观念 教学改革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实际中,我们深深感到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学生培养的好坏,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鉴于此,笔者从四个方面谈一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浅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即确立全新的、与新课程改革相符合的教育观念,并对教学的方方面面不断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决定行动。为此,必须打破旧的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摆脱低层次的知识本位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系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诚相待。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
2.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要使教育内容深入人心,必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语文课,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才能对事物有更充分的认识,促进自己的发展,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二、改革课堂教学,即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优化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1.优化教学关系。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
2.优化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分年级、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做到既有总的目标,又有教学课时目标,如知识储备、情感体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要恰当、完整,要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
3.科学编排教学内容。如初中第五册《谈骨气》一文的教学,可以抓住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学生易于学习接受。
4.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们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性,大胆运用开放型动态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5.改革教学方法。目前的课堂教学,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现性、探索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优化教学手段。“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今天语文教学的需要。为此,我们把投影仪、电视机、录音机作为常用教学手段,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并且要讲效益。坚决摈弃那种为用而用的思想,从而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传统教学的点缀。
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即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及学习方式的互动、开放和创新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叶澜教授曾经说:“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和活力,只要教师的生命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才有真正的生活”。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突出对现实的认识、生活的体验和精神的感悟,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美感、充满智慧。向学生提出挑战性、激励性、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
2.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活动的有效性。
3.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及学习方式的互动、开放和创新。
四、树立现代育人观念,即教师要树立现代的人才培养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1.新课程改革要求其确立的教育理念就是素质教育。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思想的变革,促进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所有因素不断发生变化。课堂教学要讲究效益与公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学生的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创造性,教师应该不拘泥于教学模式和原有教案设计的束缚。教师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打破教材的结构,调整教材的内容,敢于大胆怀疑,用独到的见解向现有的结论质疑。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教师不应该墨守成规,教学过程应该波澜起伏,环环相扣,新颖独特,经常给学生新鲜感;教学方式上,善于使用新颖富有奇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李岚清指出:“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课堂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的探索、发现、实践、体验,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学生善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新的做法。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要敢于超越,永不满足,敢于质疑问难,向不同意见挑战。
综上所述,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为了中话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四页.
[2]曹贵康.《主体性教育中教师的角色的转换》,载《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第10期.
- 上一篇:教学改革成效
- 下一篇:园林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新课标下的评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