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实验室开放; 管理; 问题;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 R4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06-01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实验室的开放有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施实验室对外开放,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资源,有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1 实施过程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有组织有纪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实验室练习,我们制定了一整套关于实验室课外开放的制度及管理办法,比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预约制度、课外开放记录等。由于学生较多,要练习没有秩序是不行的,因此学生在准备练习的前一两天,需到实验室找辅导老师进行预约,约定时间和练习房间,并在约定的时间进行自由练习。
2 实验室开放的效果 从09年护理演练室开放至今,效果还是很好的。比如实验室未开放以前,所有的护理操作学生只能在上课时间练习,而上课的时间也包括了老师做示教的时间,因此学生们的练习时间最多只有三分之二,这对于好学的同学来说,时间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练习时间少,操作就相对不熟练。而自从实验室开放以来,学生们在课堂上没练完或没练好的技能操作,在课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再加固练习,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校的实习单位也普遍反映了我系的实习同学动手操作能力特别强。很明显,实验室的开放给学生们带来的收益还是很大的。
3 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3.1 实验室安全及卫生问题 由于实验室开放都是在课余时间或周末,老师相对较少,同学们做不到像上课一样自觉遵守纪律,大都来去自如,大声喧哗,练习完走时不打扫实验室卫生,更甚者走时窗户、灯也不关,实验室门也不锁就走了,这就给实验室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2 实验设备及消耗品管理问题 学生练习就得用到实验设备和消耗品。某些实验设备经过上课、课外开放等同学们无数次使用后,就大大的提高设备的损坏机率,例如鼻饲和导尿操作,长期反复的插管就容易导致模型损坏,这样就有可能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另外很多操作要用到棉签、纱布、胶布、消毒液等消耗品,并且消耗量过大,存在着一定的浪费现象。消耗品的领取、回收、整理、等工作频繁且繁琐,又大大增加了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量。
3.3 老师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实验室的开放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量,占用了老师一定的休息时间,致使老师们工作效率降低;加上开放练都在课余时间或周末,学生在练习中得不到老师的及时指导,遇到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
篇2
1精细化管理及其特征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4],并非某种具体管理模式和方法,它倡导凡事应坚持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提倡人们养成用心做事、重视细节,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的良好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追求,并非某种具体标准,它启迪人们要打破常规和经验定势.用创新思维对工作流程、组织系统等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过程,并非某种既定目标.管理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方式从粗放到精细,行为从不习惯到习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其运行过程循环往复,层次水平螺旋提升.
2实验室的精细化管理
2.1实验室建设
最近几年,我院除学校正常投入以外,持续得到了10余项省部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资助,如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信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教育部—IBM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江苏省品牌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国家级校企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项目(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河海大学—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校企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项目(河海大学—常州移动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实践中提出把大项目化整为零,划分为若干个学院级别的子项目,由课程负责教师或学科负责教师担任子项目(相关实验室建设或改扩建)负责人,要求他们组织相关人员(子项目参与人)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翔实的项目实施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表.为充分调动参与教师积极性,年终工作量测算时,我院会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对子项目负责任人和参与人认定合适的工作量分值.这样,学院从领导班子到子项目负责人,再到参与人,一级督促一级,层层抓落实,可有效提升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2.2实验教学管理
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把实验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划分为“三层次实验”,即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5].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院制定了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基础实验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系统、C++、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单片机技术与应用、高频电子线路、软件工程、DSP技术、EDA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12门实验课程.为确保基础实验教学质量,我院采用“五环过程管理办法”[6],在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记录审签与器材检查、实验报告、实验考核与实验室开放等5个环节中,均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环环相扣,使每一环节均落到实处.提高性实验内容要具有设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题目要与企业科研或生产相关,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纲要求开出“课程设计”和为自愿参加专业综合实践的学生提供场地、设备和指导.我院对课程设计采用“六环过程管理办法”[7],在课题布置与要求、方案论证与设计、原理电路仿真与改进、实际电路安装与调试、学生作品验收与研讨、课设报告写作与评阅等6个环节中,均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一环节师生均有抓手,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对于专业综合实践则采用“七环过程管理办法”[8],对“双向选题、方案论证、每周交流、中期检查、限期整改、验收答辩和成绩评定”等7个环节均给出明确要求.研究创新性实验须有企业导师参与,作品要达到学院实物验收标准,主要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纲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实践创新活动,和为申请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教师科研课题的学生提供科研服务与指导.对于毕业设计,采用“十环过程管理办法”[9],对“毕设布置、课题论证、开题报告、每周交流、中期检查、限期整改、实物验收、论文答辩、成绩评定、毕设评优”等10个环节均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办法.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我院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工作,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使实验教学管理办法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近5年我院教师在实验技术与管理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上,50余篇;近3年承担省级及以上教研课题1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这些研究成果为实践教学管理的进一步精细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2.3实验室专任教师考核
实验室专任教师业绩考核是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验室管理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传统的实验室专任教师的考核多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随之而来的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奖金分配是“大锅饭”,这样不利于调动实验室专任教师的积极性.我院从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岗位任务出发,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实验室专任教师考核办法,提高了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3.1物联网工程学院实验室现状
我院现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电子信心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物联网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总面积5300m2,设备2623台(件),总值1053万元,面向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本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3个硕士专业,开设12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以及提高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课程,实验、实训项目个数185个,现有实验室专任教师17人,其中高级实验师7人,硕士以上学历8人,在读博士1人.
2.3.2实验室专任教师考核办法
传统的实验室专任教师的考核多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是由于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工作量考核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工作既有实验教学,又有实验室管理与建设,还有科研和社会工作等;具体到我院实验室专任教师,他们工作内容跨度大,有专业实验室岗位、有基础实验室岗位,还有计算中心实验岗位;服务面向专业多,共有11个本科专业和3个硕士专业;职称和级别差别大,有初级实验师(11—12级)、实验师(8—10级)、高级实验师(5—7级);学历层次差距大,有在读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所以用简单粗放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比较困难,长期以来,对他们的工作量考核,多数定性而不定量.我院首先界定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岗位任务包括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科研、社会工作等,然后以学院文件的形式对各项工作给出了量化方法和权重,最后给出了各个级别岗位的总分要求,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从而激发了实验室专任教师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感,使学院的实验教学和实验设备管理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考核实践中,对于超过总分要求的给予表扬奖励,对于达不到总分要求的给予帮助,要求在下一年多承担一些工作.
2.4实验设备管理工作的量化
我院明确实验室设备管理由实验室专任教师负责,并规定了设备管理要求:实验室专任教师协助实验教师完成所管辖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任务,排除实验过程中的设备故障;做好所管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统计报表、实验设备维修保养;做好实验材料的准备和补充;做到实验仪器设备账、物相符;设备维护、保养、修理、调剂、报废及时;仪器设备完好率在95%以上;完成实验后清理入库和安全检查工作.实验设备管理工作量(S)按课程类别(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等)和门数计算.
3结语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仅2014年本科生就获得13项国家级竞赛奖,72项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受理专利22项,专利授权13项,软件著作权颁证21件,12篇.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个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吴玉剑,焦宇,汪金辉,等.高校实验室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239G241.
[2]陈永军,刘进,汪国高.基于量化考核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202G205.
[3]葛碧洲,石辉.基于10N算法的实验室量化管理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225G227.
[4]杨显贵,张昌民.精细化管理与大学管理精细化[J].上海管理科学,2008(2):82G85.
[5]朱昌平,黄波,朱陈松,等.通过“三层次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5G8.
[6]朱昌平,梁行建,朱陈松,等.通信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的“五环”过程管理办法[J].教育教学研究,2007(1):26G29.
[7]朱昌平,朱陈松,张红苹,等.通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六环”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9):1045G1046.
[8]朱昌平,朱陈松,路龙惠,等.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践“七环节”过程管理办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2):11G14.
[9]朱昌平,王瑞华,朱陈松,等.“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办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01G111.
篇3
关键词:开放式 实验室 改革
开放式实验教学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开放式实验室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教,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和设计实验项目,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责任心、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等。
一、开放式实验室建设遵循的意义及原则
1.意义
开放式实验室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室的开放教学可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得以加深和巩固;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高校实验室的改革和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手段等方面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2.原则
(1)以学生为主,实验教师为辅的原则
开放式实验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大平台。为更好发挥开放式实验室大平台的作用,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要处理好师生问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主置,而实验教师则处于为实验教学服务的主导位置。
(2)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的原则
普通高校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工程实际应用能力、重应用。如何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尽可能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则成为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优先考虑的问题。在开放式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本实验室现有设备和仪器,通过开设部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通过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巩固已学知识,同时通过查阅相关专业书籍,拓宽知识面。
二、高校建设开放式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1.建立分阶段、分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实现必作实验与选作实验相结合,要鼓励、吸引学生多作实验,多作创造性、设计性的实验。加强实验教学研究,跟踪学科发展,不断充实、完善和更新实验内容与实验手段,要编写出适应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教材。即打破以前的“按部就班”的教学体系,代之以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新体系。
2.更新实验教学手段、方法,满足不同学科的需求
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在开放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为主。这对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更新教学手段,在全面开放式教学的前提下,完善――设计实验、尝试――探究实验、更新――教学方法,提出必修实验与自修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科的需求,为学生自我深造提供条件。
3.在实验室管理上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的总体安排和自己的情况计划安排每一次实验内容,实验单元也相对开放,采用提前预定实验的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实验时间。虽然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给教师与实验室工作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并带来许多的实际困难,但学生自觉地参与却对实验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
三、实施建设开放式实验室的措施和建议
1.规章制度的建设
要真正实施实验室开放,需要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实验室开放教学的顺利开展。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室开放学生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预约制度》、《实验室安全和卫生制度》、《教学实验技术成果奖励办法》、《对校外人员开放实验室的收费标准》等。
2.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在实验室开放教学中,实验性质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过渡。为了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效果和质量,必须对实验指导教师从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加强培训,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演示手段;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进行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优化、改进和设计工作;尽快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实验室开放教学服务,积极创造实验室开放教学的良好环境,加快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进程。
3.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方式
应有计划地从实验室的时间、空间、设备管理和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验教学需要,可采取如下几种方式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全天开放――在正常的作息时间内向学生开放;定时开放――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计划,安排固定时间段向学生全面开放;预约开放――学生提前向实验室提出申请拟做的实验项目,由实验室负贵人根据学生人数、实验内容和预约实验时间安排实验仪器设备、器材和实验指导教师,然后学生完成拟定的实验内容;阶段开放――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向学生全面开放。
参考文献:
[l] 马宏,田维蓉.建设开放式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改革的必由之路[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6(7).
[2] 王.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研究[J].华东交通太学学报.2005(4).
篇4
关键词 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287-01
Abstract The opening and sharing of laboratory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ituations of the laboratory equipment opening and sharing,the main problems were expounded,a series of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the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s,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operational mechanism innovation,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and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Key words laboratory;instrument and equipment;opening and sharing;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的重要科技资源[1-6],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科研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科研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力度得到不断加强,购置仪器设备的规模和档次也得到不断提升[1-7]。然而,与此不相协调的是,诸如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却在日益凸显。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仪器设备资源,推进开放共享管理以充分发挥其效益,已成为当前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现状
近年来,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已成为各个科研院校的新课题。为了促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我国有很多地区的科研院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当前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开放共享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部分实验室拥有高精尖的大型仪器设备[4-6,8-9],但由于体制机制不同,难以推进开放共享工作,致使部分仪器设备利用率偏低。当前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机制还缺乏系统性,许多仪器设备归属不同主管部门,呈现明显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现象,各部门相互协调存在一定难度。
1.2 开放共享力度略显不足
仅靠市场化服务难以维持部分仪器设备的较高的运行维护成本,需要政府给予扶持,但由于每年投入的运行经费尚不充足,每年仅能在有限范围内对部分仪器设备进行奖励和补贴[1-6],使用单位的根本问题难以解决,从而导致对外开放共享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调动。除此之外,受传统观念等的影响,部分实验室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开放共享贵重仪器设备的力度,尤其对于高精尖的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享较少[3]。
1.3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够重视
现阶段,实验室建设偏重硬件建设,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2-5]。工资待遇偏低,职称晋升相对困难,再加上缺乏绩效评价机制,导致很难吸引高技能、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实验室工作,缺乏能够承担仪器设备管理、运行、维护以及保养的人才[3]。
2 对策
2.1 完善开放共享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贵重仪器购置专家论证制度、实验室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实验室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3]。同时,抓好相关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以使这些制度充分发挥作用。
2.2 整合优化仪器设备资源,加强合作与交流
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过程中,全面清查梳理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实验用房、承担的科研项目、人员和经费等情况[1],优化整合学科相关、功能相近的实验室[4-8],集中管理各实验室的人、财、物,打破学科、专业界限,以实现实验室的最佳建设效益[9]。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并完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统一安排和调度仪器设备,扩大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1-6],充分共享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场地和设备资源。同时,也要不断加强与其他单位在技术和科研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2.3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实验技术人员是仪器设备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坚力量。为此,实验室必须将资源共享与人才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动发展,以保证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长期进行下去。一是要重视引入和使用高素质实验人才,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二是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实验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创新实验室专职人员激励与评价机制[3-6],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三是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各类进修和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四是为深入挖掘仪器设备的工作潜力,带动实验技术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要针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与功能开发,定期组织开展高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活动[3-5],不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如研讨会、论坛和协作研究等)。
2.4 创新开放共享运行机制
各个科研院校要依据自身学科特点,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组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集中管理、结构完整的现代化实验室,实行中心化管理,形成实验室管理体制。同时,要创新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并完善开放共享管理系统,网上公布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实验项目、开放时间等信息,形成网络化、信息化、开放式的管理运行机制。
3 结语
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对于科研院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推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有助于促进科研院校实验室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现展模式转变[3,5-8],有助于科技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率的不断提高,增进实验室建设效益。然而,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作为一项涉及面广、环节多、关联密切、管理内容和方法处于动态与发展的系统工程,当前在实施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作为实验室管理部门,需要不断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策略和方法,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实现实验室建设的跨越式发展[1]。
4 参考文献
[1] 李建辉,刘丽丽.实验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策略[J].农业科技通讯,2016(3):21-22.
[2] 张原,李鑫.资源共享与实验室科学内涵式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151-154.
[3] 潘蕾.基于资源共享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205-207.
[4] 潘蕾.提高实验室投资效益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119-122.
[5] 孟庆如,孙兴莲,徐琴平,等.江苏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1):24-25.
[6] 龚美娟,孙兴莲,徐琴平,等.高校校级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平台的建设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9-51.
[7] 陆建玲,秦娟,夏春阳,等.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89-91.
篇5
[关键词]重点实验室 运行机制 实现模式
一、引言
近20年来,部队依托军队院校建设的各级重点实验室,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委重点实验室等,在院校研究经费与研究人员等科研资源以及研究成果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军队乃至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极其重要的依托。近年来,各级管理部门和依托单位等对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许多研究与探索,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与办法,但从总体上讲,对重点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模式、运行机制、绩效评估等进行深入研究仍很不够[1],尤其是针对实际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现实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还比较少。本文的主要的任务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二、重点实验室的概念及功能分析
1.重点实验室的概念
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主要是指依托高校建设(或高校与科研机构、军工企业等联合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委及省级重点实验室。
(1)国家重点实验室:指由国家投资或推动,依托某一大学(或大学与科研机构、企业联合)的优势领域建设的以基础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其科研条件、研究成果、人才培养、管理水平代表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一流水平。
(2)省部重点实验室:指由省政府或国家行业部门为主投资或推动,依托某一大学(或与科研机构、企业联合)的优势领域建设的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
2.重点实验室的功能定位
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是军队、国家和省基础研究基地的骨干力量,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它是军队科技创新的载体和基础,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是对外交流的窗口,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学科建设的支柱。一般而言,重点实验室肩负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三大主要任务,依托高校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不仅具有这三大功能任务,同时还适应高校特点,具有服务于学科建设等重要功能,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科学研究。认识自然现象、探索客观规律,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探索,是高校重点实验室的首要任务。军队院校要成为部队武器、装备知识创新的主力军,要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和生力军,要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骨干和引领力量,真正将自由探索和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原始性创新,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的优势,力争攻克一批重大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防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卓越的科研实力和成就也要求重点实验室在相关研究领域的长期发展、重大项目评审、本学科的主要学术交流活动中发挥指导与关键的协调作用。
(2)聚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校重点实验室应是吸引、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战略高地。聚集、培养优秀拔尖人才是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核心任务。高校重点实验室不仅是优秀科研成果的产出基地,而且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是重点实验室准入条件的核心内容,是评价实验室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实验室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根本保证。聚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一是要利用创新平台的基础条件引进(留住)一批高水平人才,二是通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活动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三是要营造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制度环境。
(3)支撑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平台、人才、项目是学科建设的三大支撑。扎实的学科基础是实验室建设的先决条件,同时实验室的建设是推动学科建设的动力源。实验室的建立必须承担三大任务。其一:改造和提升传统学科。其二:促进催生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由于科学研究的不断进行以及知识领域的拓宽和门类的增加,今天的知识分类与划分越来越细、越来越多,就催生出了新的学科增长点,如生物信息、生物材料、细胞工程、遗传工程、分子育种等等这样一些新的学科领域的产生与发展,这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任务和责任。其三:辐射与带动相关学科的提高。每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由于科学知识的交叉性、相融性与重叠性,学科与学科的界限由清晰到模糊,由相对独立到密不可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联系,一个学科发展了必然会带动其它学科的进步与提高。
(4)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推进管理创新。院校重点实验室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也应是改革体制、转变机制,推进管理创新的特区,是学校推动科研管理改革示范窗口。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要秉持“包容整合、集成优势、发扬特色、注重创新”的理念,其中“包容整合”是核心。“包容”就是要“海纳百川”,根据实验室本身的特点达到学科之间、学术方向之间、人员队伍之间以及资源设施之间最大的包容性。“整合”,就是根据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现实的供求关系,达到集成优势、突出重点、创造出新的亮点或闪光点,即“整合”优势学科、优秀人才、精良设备设施和优势科研领域,达到优势的最大集成,最后形成群体优势。
三、重点实验室的实现模式
1.实现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要遵循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提升重点实验室水平,保持重点实验室在其所在领域的地位,实验室必须面向国内外同行和全及全社会开放,必须与外界保持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紧密联系。开放首先要在校内开放,实现校内科技人员的共享。开放交流主要形式有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设立流动研究人员制度,设立开放基金支持开放课题,举办或参加国际、国内、军内学术会议等等。
(2)相对独立性原则。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在人、财、物等方面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其相对独立性是指在组织关系上实验室直接隶属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只是实验室的依托建设单位,在管理上,实验室在人员安排、科研经费分配、科研立项等方面有较大的自我管理权力。只有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实现开放共享,才能有效进行学科交叉和资源整合。
(3)平等竞争的原则。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保持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4)服务军队,服务社会原则。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与创新只有面向军队,面向社会,服务军队,服务社会,解决军队、社会实际生产活动中与理论前沿的问题,才能得到军队和社会的支持,形成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既是实验室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验室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条件。
2.重点实验室功能实现
这里着重讨论学校与重点实验室的互动机制、重点实验室与军队、社会的互动机制、重点实验室与相关研究机构的互动机制等[4]。
(1)重点实验室与学校的互动机制
在经济方面,学校将上级部门拨付的科研和实验室运行经费及其它相关费用转拨给重点实验室,并在办公用地、实验室建设、行政和保障人员的事业经费、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实验室一定的支持。重点实验室申请的科研经费与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由重点实验室自己保留使用,学校不承担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工资、日常经费开支和仪器设备添置。在学科建设方面,重点实验室以学校的优势学科领域和相应的研究方向为依托,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学校利用创新基地的强大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支持学科建设,从而使学校的科研环境和学科发展实力得到提高。
(2)重点实验室与部队的互动机制
重点实验室与部队的互动机制首先表现为重点实验室的经费来源于部队资金的支持,重点实验室通过课题申报或者通过签订合同受托解决部队生产、武器和装备发展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重点实验室与军队的互动除了课题研究,还包括人员交流、业务咨询服务与指导等。
(3)重点实验室与其他研究机构的互动机制
重点实验室与其他研究机构的互动关系表现在许多方面。由于重点实验室在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和信息资源优势,通过举办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建立图书资料和情报信息网络等形式,形成辐射其他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情报资料基地。同时,在实验室装备等资源上加强与各研究机构的合作与共享。
总之,高校重点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科学研究功能、科技管理创新与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加强学科建设与培养高级人才功能和服务社会功能。充分发挥高校创新基地的功能要遵循开放性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平等竞争原则,服务部队、社会原则。在实现途径上要注意与学校、部队、社会和其他科研机构等方面互动,加强交流与合作。
四、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机制
1.理事会(依托高校)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实行理事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主任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由理事会组织审定并推荐上级领导部门批准后聘任。主任应是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基地的科研用房、仪器设备和科研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即由主任调动资源开展运行管理工作,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和资源管理权。对于由依托单位领导下的实验室则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2.开放流动机制。
按照基地所设立的流动研究人员岗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客座研究员和访问学者。同时,也鼓励和接纳客座研究人员自带研究项目和经费,利用基础研究基地的公共实验平台开展研究工作。为了吸引和鼓励国内外高水平的专家来实验室进行实有成效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设立开放合作基金,定期向国内外公开合作研究课题指南。以研究基地的先进装备和学术地位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共同开展合作研究。
3.人员聘用制机制。
即实行课题制管理和下聘一级的全员聘任制,坚持竞争择优、人员流动的用人机制,做到分级聘任,分类管理。人员构成包括研究、实验技术和管理三种类型;聘用岗位为固定和流动两种形式。由主任选聘任命副主任和研究部主任及公共技术服务部主任,部主任聘任与考核研究组长,研究组长聘任下属工作人员的分级管理。少量固定人员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主,按实验室所设学科严格控制其编制,由主任公开聘任;其他研究人员数量由学科、学术带头人(首席专家)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和争取到课题的实际情况自主聘任,受聘人员作为流动编制经实验室主任核准后,其相关费用由课题组负担。通过全员岗位聘任制,实现人员的流动与更新。适时吸收新的、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以多种形式和方法,吸引国内外优秀科学家,优化队伍结构,保持科技队伍的活力。部分可以根据情况实行年薪制。
4.考核评估机制。
创立与国际接轨的学术评估体系,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负责实验室发展规划、科研的发展方向、开放课题的申请和评审、学术评估、学术交流、对实验室总体发展与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于所有的受聘人员,实行某固定周期的考评、聘任制度。学术考评将实行年度考评、中期评估和聘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受聘的研究人员,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对于受聘的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实行年度用户评价制度。管理层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员的合理流动,也将作为确定下一年度年薪的重要依据。基地的成果体现在论文、专利、应用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估。
5.设备资源共享机制。
创新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实行全成本核算制和公开招标制,加强对大型科学仪器的注册与档案管理。建立科技计划项目数据资料汇交制度,对科学数据资料实行分时段、分级、分类的共享;对高校的大型科学仪器实行开放、共享的新型管理制度。在做好整体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高校组建大型科学仪器中心,集中经费投入,用于更新前沿学科发展需要的仪器设备,避免重复购置;建立网上合作研究中心(虚拟实验室),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重大仪器设备的远程操控平台;建设各种开放性的科研数据库,实现图书文献、科研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
6.创新团队建设机制。
要能够将科学家和工程师结合起来,将实验室内部科研力量和外部科研力量结合起来,将军队、政府、工业界、学术界的能力和积极性取长补短地结合起来,将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攻关结合起来。重点建设好以下三支队伍: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尤其要重视学术带头人的遴选,注重创新科研团队的培育,努力形成一批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有规模、有凝聚力、有活力的创新团队,使重点实验室成为培养科技精英的摇篮;培养和造就一批了解科学研究学科发展趋势、熟悉重点实验室管理体系、具有相当管理经验与技能的专业管理人员队伍;采取聘任和考评单列、高福利待遇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和稳定一批高水平实验技术人员,促进实验设施的高效维护和自主产权的仪器设备的研制,保证科研平台的安全、稳定、开放运行。
7.重点资助机制。
为了鼓励优秀科技人员刻苦专研,多作贡献,设立基础研究基地主任基金和新型仪器设备研制基金,用于重点支持具有创新思想、创新方法、研制新仪器、开拓新功能等方面的专项研究,为原始性创新成果提供支撑。
8.杰出人才引进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人才立室”的原则,加强对杰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设立优秀人才启动经费,专门用于引进杰出人才和优秀青年博士启动研究经费。对有独立思考、独创精神的小人物和青年人才降低“门槛”,及时给予支持;对少数有持续创新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和优秀科研群体,可采取评人不评项目的方式,通过严格的竞争筛选机制,予以稳定支持。
9.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均应署基地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10.内部规章制度。
形成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规章:实验室管理办法、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客座教授工作职责、设备管理办法、图书软件资料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成果管理办法等。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有助于高效的决策与协调机制的形成。
11.投入保障机制。
设立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政府财政保障对创新平台的稳定投入,政府、学校和实验室共同运行成本。
五、结束语
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开放、共享,有利于促进和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是高效配置、综合集成全社会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是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作。首先分析了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讨论了院校重点实验室的科技管理创新与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加强学科建设与培养高级人才功能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功能定位;提出了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的功能实现原则,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与学校、社会和其他科研机构等方面的互动、合作等功能实现途径。并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少飞, 许为民. 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5): 64~68.
[2]军用实验室认可培训教程[M]. 北京:总装备部技术基础管理中心, 2003.
[3]夏松, 张金隆. 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思考[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5).
篇6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开放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12-02
一、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1.实验室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摇篮。实验室是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桥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实践基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其科技创新成果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都诞生在实验室。
2.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所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进而努力进行创新实践、创新创造,锲而不舍,从失败中总结提高,最终完成实际的科学创造。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实验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是建立学校知识创新体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既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又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设备使用率低,资源严重浪费。院系教研室根据本专业的需要选择采购实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建设的实验室往往专业针对性强,规模小,功能单一。单一功能实验室设置仅为一门专业课程服务,表现为有课使用,无课闲置,设备等资源使用率低,造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源浪费是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中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2.实验室建设经费分散使用,经费使用效益低。有限的实验室建设经费被分散使用,造成使用经费额度小,必要的大型实验教学设备无法购置,经费只能用来购买基本的实验教学设备,建设经费不能统筹安排,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建设经费的最大效益。同时,这很容易造成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重复建设率高。
3.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散的实验室建制导致了实验室规模过小、功能单一,所设置专业和学科的实验教学能力封闭性较强,实验教学涉及知识面单一,缺少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造成了缺乏跨专业学习的机会与条件,无法适应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实验室相互独立,导致实验内容只是围绕所在院系教研室专业课程的开设来设置,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建立开放实验室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实验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等较高层次的实验项目越来越多,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建立开放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开放实验室充分反映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实验室管理水平,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和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
2.建立开放实验室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开放实验室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实验资源效益,使实验室资源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开放实验室能转变和更新传统的实验教学理论,带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及实验内容的改革,建立新型的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能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固有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使实验教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最优化的实践环境和学习空间。除此之外,开放实验室能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用,扩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对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
1.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应以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原则。开放实验室模式应以改变传统实验授课方式为起点,应以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为主线,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验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同时,开放实验室应坚持训练与提高相结合,低起点与高层次、高目标相结合,发挥个性与兼顾一般相结合。我们要以传授实验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为立足点,以创新思维、实验设计为核心,以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循序渐进地根据各专业特点采取各种模式建立开放实验室。
2.开放实验室建设应坚持“实验环境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的原则。首先,实验环境开放是开放实验室的基础,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建设基于网络化的开放、以人为本的新型实验环境,实现实验室设备、资源、管理信息化。新型实验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管理。其次,实验内容开放主要通过“必修实验”、“选修实验”、“科技创新实验”、“综合实验”、“科研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灌输式实验向主动寻知求学的主动实验转变。再次,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实验预约系统,赋予学生充分的自自填实验课表、自选实验项目、自定实验内容、自拟实验方案、自带实验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放。
3.开放实验室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学校在实验中心建立虚拟实验服务器,将部分实验项目的资料统一放到服务器上,并利用一些仿真软件,模拟实验环境,在校园网上建立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从校园网内任何工作站登陆虚拟实验服务器,通过用户验证后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这突破了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丰富的实验内容。学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实验室管理系统主页,查询各个实验室设备情况和开放时间,并可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验需求。因此,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必须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新型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开放实验室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开放模式。
4.开放实验室应逐步实现对外开放服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和科技开发需要实验室自身的硬件设施不断升级与改善。传统实验室服务范围的封闭性是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弊端,它一方面导致实验资源的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还存在实验室资源不足的现象。因此,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内容还应包括对社会的开放,包括对其他高校、企业和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的开放,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是缓解实验室资源短缺和实验室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对社会开放,除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发挥社会效益之外,还有助于提高实验室自身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收费实现设备的正常维修和维护,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使用,有助于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改造。
五、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开放实验室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实验室主管部门务必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仪器设备安全。其次,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严密的操作规程,落实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确保师生安全与实验设备安全。第三,抓好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与开放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开放实验室学生负责制,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2.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开放实验室与传统式实验室相比,存在着实验时间不确定性、实验项目多样性、实验内容多变性、实验对象多层次和多专业等问题,开放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增大。强化科学管理,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放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我们要加强建立申报制度、建立预约登记制度和建立自选课题可行性论证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负责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则》、《开放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开放实验室仪器损坏赔偿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
六、结语
篇7
指导教师要把好试验方案的制订关,要学生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综合设计性试验或研究性试验的要求,制订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内容等,明确小组的分工,以免部分学生偷懒,方案要体现出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
但是由于宣传得不够,做实验的学生不多。另外,我们实验室的其他仪器也实行了有条件的向学生开放,经过培训的学生可以使用。
四、结论
实验室应选拔责任心强、知识面宽和实验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参加实验室开放工作。要对参加开放实验室的教师从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进行培训,尽可能地使他们成为本学科实验教学指导方面的多面手。为确保开放实验质量,必须对实验室的开放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例如仪器设备怎么保护、损坏怎么赔偿,实验报告怎么评定,学分怎么给,对于在开放实验室中取得重大成果怎样进行奖励等,仍需要拟订一些规定予以规范。在开放实验室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教师必将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承认他们付出的这种劳动,教学管理部门和人事管理部门应予以认真考虑,否则将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目前的学分制,对学生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或完成的课题设计,也要给予一定的学分。对于在开放实验教学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或学生,都应给予奖励,这样教师和学生才有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推动实验室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齐永钦.创新教育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3):9-11.
[2]蒋剑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122-123.
[3]吕广红,黄崇林.实验室层次开放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122-123.
[4]梁永朵,陈健.建设开放性实验室,突显防灾特色[J].中国电力教育,2010,(6):141-143.
[5]凌亚文,等.开放实验室的实践和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5):672-680.
[6]吕丽娜.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院办系管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4):126-127.
[7]陈孔亮,等.全天候实验室开放技术平台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4):36-39.
[8]赵成军,石志标.实验室开放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3,(Z1):145-147.
[9]储伟光,谭丹,赖兴运.高校实验室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地质教育,2003,(2):61-62.
[10]张润杰,郭锦平,刘鹏.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加强实验室开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6):85-87.
篇8
关键词: 创新能力;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1-7518-02
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录取比例正在逐年上升。随着人数的增多,每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许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但综合能力强、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执行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重点, 它为高等学校在确定实验室建设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依据,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1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验室开放建设的关系
开放实验室是指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面向大学生开放使用的实验室。以提高大学生设计和操作等实验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是对大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开放实验室的优势资源,培养大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积极参加科研和实践,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工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取成了创新成果,解决了实际难题,促进学校科研发展,甚至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验室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实验室建设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场地和资源,使其能力实现起到了促进作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又要求实验室管理方面要更加完善和规范,这样又推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平台,又是实施教学科研、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地。实验室建设是从事实验教学、科技开发等教学科研的实体,也是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的基本保证。
2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
高校要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作为首要任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实验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而进行科研,发明创作。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在实验室开放建设是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普遍受两种错误观点的影响。一种是教育理念上,过分强调基础理论教育,缺乏创新能力培养。另一种是实验教学理念上,重理论,轻实验。高校应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建立新型的教育价值观。在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改变同一个模式培养学生的现状。
2.2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实验教学,实验内容单调重复,实验项目品类繁多,缺乏系统性和新鲜感,学生学起来非常难受和乏味。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举措。
首先体现在实验课的分配上,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强实验的课程必须占绝大部分。然后在实验教学内容上,独立设课。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
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吸收更多的参与者投入实验中来,热衷于科研和创新活动中。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在启迪思维,多鼓励,多创新。鼓励学生尽早参加科研,以项目立项的方式参加;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如毕业论文设计;实行激励机制,增设创新实践学分制。
由基础课实验到提高型实验,再到研究创新型实验,层层递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3 全面开放实验室,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只能在课程表安排的时间去实验室,在课堂内只能完成老师规定的必做实验内容。仪器少,学生多,根据无法去进行课程之外的实验设计,更谈不上创新。事实上,实验室仪器设备在利用率上会出现时紧时松的现象,这样要建立健全开放的实验教学系统工程,探索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综合开放教育模式,最大程度上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
2.3.1 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强调人性化管理
1)转变了实验与理论的从属关系,让实验课占主导地位。学校应该把教学科研与实验成果等同对待,实验技术人员与专职教师等同对待,提高实验技术队伍在工作评优、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地位。
2)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聘任制。在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在进行竞争上岗,实行聘任制的基础上,从外面引进一批爱岗敬业的高层次人才,实行优胜劣汰,加强工作责任心和自我提高意识。
3)制定合理的实验室技术人员编制方案,合理使用实验兼职教师。原来实验室管理全部是专职管理员担任,这在知识层面上存在严重不足,要合理使用校内教师,外聘校外专家或技术人员。
4)定期进行实验技术人员培训,不断适应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需要。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计划的需要,对技术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技术考核,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5)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考核办法,并支付相应的工作量酬金和奖励。
2.3.2 建立实验室开放基金,保证实验计划的具体实施
应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把实验教学经费划拨为基金统一支付。项目基金采取重点扶持与兼顾一般的管理办法。另外增设学生勤工俭学实验岗位,专项专款为学生实验支配。实验室开放基金全部投入到实验教学所需,保证实验计划顺利进行。
2.3.3 深化实验教学体制改革,提高实验室开放效益
1)优化整合实验项目
在实验项目安排上,要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每个学生的理论基础、自身能力、学习兴趣爱好都存在个体差异,指导老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除必须的实验课外,多增设设计性、综合性或探索性强的实验。同时实验内容应与时代接轨,具有前沿性。
2)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实验便利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从时间、空间、内容,管理模式都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实现全方位开放。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实行提前预约的实验管理办法,加强实验预习、实验模拟,利于统筹安排、协调管理。
3)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近年来开展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教育部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内涵正进一步拓展,更强调建设的科学性、综合性、创新性、共享性等要求,更强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
4)改革实验考核办法
第一,应改革原来的实验考核办法,进行实验项目抽查考试。实验项目抽查考试在实验成绩分配中占最大比重。第二,应设立学生科研活动基金。实验创新基金主要资助运用新思想、新技术、新器件的学生课题,学生每年都可以申请,一年后结题验收评比,合格的予以奖励学分,并颁发证书。
5)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学分
学校对实验学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定。根据开放实验项目从数量和难度上给出相应的学分,加大实验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并规定各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最低实验学分数。对于没有达到最低实验学分要求的,该课程不予合格。
6)在实验室组织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
学科竞赛是考察学生对于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进行的测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最大潜能发挥,真实反映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所取得的成效。
3 结束语
开放式实验室在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提供给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的实验环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推动了学校各项科研活动的全面展开,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明远,张立山,孟德光.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体制研究[J].实验室科学, 2008(4): 114-116.
[2] 肖靓,吴元喜,刘幸福.打造开放性实验,培养综合性人才[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 7(20): 80-81.
[3] 陈子辉,王泽生.国内高等学校实验室开放情况调查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08(5): 4-7.
[4] 施芝元,薛成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的理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9(10): 63-67.
篇9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通常是学生完全按照实验教师拟定的实验思路、方法、步骤去做,其最大弊端是使学生始终置于被动接受训练的地位,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思维的发挥。基于此,我们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并根据不同的实验教学层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①在基本技能实验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学法,即统一实验教学的目的要求,统一实验操作步骤,统一实验报告,统一进行教师的批阅;②在综合设计型实验中,我们则采用导师制,由指导老师提供实验项目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独立分析实验结果;③在研究创新型实验中,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设计来实验项目,包括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和实验计划,经过老师和学生组成小组进行集中开题和可行性论证确定后,再由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实验,项目完成后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答辩小组对各组完成的实验项目进行汇报答辩,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讲评,从而有效地加深同学们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2]。
2引入多媒体技术构建仿真实验教学新模式
中医基础课程文辞古奥,内容精深、抽象难懂,初学的学生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教学可改变传统板书讲授的呆板和教条化,使得许多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条理化、清晰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将将枯燥乏味、空洞抽象、难以描述和理解的中医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形象、直观和生动地表达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如经络理论实验,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仿真教学片中的三维图像或视频影像进行了图像、动画和仿真人体经络循行来生动形象加以表现,让学生如临其境,很快就领会和掌握了经络的相关理论。
3建立开放实验室采用过程性实验评价
当前高校的的实验中心大多采用封闭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其结果是实验室利用率低、仪器设备闲置、教学资源浪费严重。对此,我们针对中医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课时较少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对师生开放:①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相结合:要求必须掌握的实验内容,如果学生在课内实验没有完成或者失败,在重新设计并经指导老师审核批准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②积极鼓励创新性实验活动:如果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萌发的创新思维,在提交完整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批准后便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③配合一年一度的学院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在成立科技创新小组,报实验中心批准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有效地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教学效果,激发了同学们的实验兴趣,巩固了对所学中医基础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3]。实验评价是衡量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效果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传统的实验评价模式多根据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表现,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但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全面的实验素养,单凭实验结果无法完整反映。为此,我们记录学生每个过程的表现,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避免了实验考核的错判、漏判、防止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作弊现象,做到了打分时胸中有数。过程性实验评价的学生成绩组成如表1所示。
4整合教学资源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目前国内多数院校的基础学科实验室和实验技术人员仍隶属于各教研室管理,实验教学由各教研室单独完成,这种管理模式必然会导致:①各实验课程间界限分明,难以实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②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低;③经费投入分散和出现重复购置,使得仪器设备更新缓慢。这种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体制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医学教育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下,又成立中医基础实验教学分中心,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师资人员由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统一管理,充分调动实验教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学校和学院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有效地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需要。
5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规范管理制度
篇10
(一)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
长期以来,实验教师作为教学辅导人员的身份制约了实验队伍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引进人员多数具有硕士学历,其从事的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从身份和待遇上无法和理论教师相比,多数人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待博士毕业后又转为了理论教师,致使实验教师队伍人才流失较多。
(二)实验室学科布局不理想
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未按照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导致实验室建设走入小而全的建设模式,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有部分学院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出现交叉,也会导致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另外,目前新兴专业的出现,出现了几个学院都想建设该专业实验室,在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上容易交叉,在设备的投入上容易重复,这都不利于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三)新专业实验室建设资金缺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量新专业的增加,新专业实验室急需建设,但苦于资金没有保障,实验用房和实验设备均无法得到保障,致使一些新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无法开出,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实验室开放有待加强
虽然很多实验室制订了相应的开放管理办法,部分实验室开放工作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任然有大部分的高校没有具体的鼓励教师申报开放项目的措施。开放实验项目也较少,参与开放的学生不多,实验室开放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五)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目前高校实验室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不尽人意,虽然大部分实验室建立了网站,但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网络开展自学和预习的实验室较少。总体上说,我国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中还未能普及。
二、实验室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近年来,进入高校实验室的教师都已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长期以来实验室教师作为教辅人员对待的看法应有所改变,实验室也应设置相应的教授岗位,使其成为实验室的领军人物,打造实验教学团队,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实验课程建设,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课时,进一步提升学生动力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另外,对实验教师的培养也应有所加强,鼓励有经验的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建议学校将实验教师的培训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之中,从而达到开拓实验教师眼界,提高实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的争取力度,开展实验室建设工作的绩效考核
为使实验室建设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开展,杜绝实验室盲目、小而全建设,高校应设立好实验室建设规划和目标,开展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的争取和申报,并将对获得投入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确保建设资金充分发挥其效益。
(三)强化实验室的科学布局
在充分考虑高校自身优势特色专业、对现有实验室进行归并、分离和新设,从而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实验室学科专业结构,理清实验室管理单位,使实验室建设步入大而精的良性循环发展。
(四)加强实验室开放,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早日进入实验室学习
高校要重视实验室开放,给予相应的人员、用房和资金的扶持,通过不断地规划和建设,完善管理手段,调配实验人员,充实实验仪器,定期面向全校学生开放,让学生可自行到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帮助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提高其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