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规划流程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规划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 流程会计核算 优化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市场客户的需求瞬息万变,产品生产周期变短,以及市场竞争加剧是现代企业发展不得不直面的现实,它们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和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流程是否优化得当,管理模式是否与市场变化相适应,都将对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保持生命活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如何应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如何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是现代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以管理流程梳理为核心的管理流程优化是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实施的。
二、企业财务管理流程问题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可以划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会计核算流程、计划与预算管理流程、资金管理流程以及投资管理流程。会计核算流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采购付款流程中财务部门和风险控制部门的权限规定不清晰,甚至有重叠的部分。部门间工作内容的重叠有可能导致重复性劳动和管理疏漏,降低了管理效率,带来风险。第二,采购付款支付运杂费过程中,成本核算监控管理不及时。对合同成本核算表的执行力度不足,忽视过程监督的作用。第三,销售收款的开票流程中相关联的部门过多,导致会计核算通道不流畅,效率低下,带来风险。关联的业务部门过多,财务信息的滞后,导致财务报表制作不及时,扩大信息误差,为会计核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最后,财务缺乏对企业实物资产的管控。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流程中,对企业财务部门存货的账单和业务存货台账未能及时审核、对账,无法确保存货账单一一吻合对应,导致财务信息不匹配,而且无法及时更新更正,并作出合理合规的财务处理,加大了企业对实物资产的管理难度。计划和预算管理流程中的问题。第一,制度建立不完善,管理流程不规范。企业缺乏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对流程进行规范化。相关制度基本上都是原则性的规定,而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细致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对预算流程的管理未作细化、标准化。第二,预算流程还是依赖于员工手工完成。个别企业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并未及时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设备,预算的执行和分析基本依赖于员工的手工操作,这导致财务部门需要把大量的人力精力投放到数据的加工、核算和分析等非效益工作上,预算报表的编制和项目计划的衔接不及时,对数据的分析评价效果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资金管理流程中的问题。企业一般都有具体的年度资金利用计划,但对中期资金计划缺少详尽的安排,导致资金利用计划管理不全面,资金利用不细致,对不同资金计划模块之间的协作调度不灵活,资金利用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规划,主要体现在收付款的短期规划,各个季度和月度的资金计划,短期投资项目规 划,贷款的归还,应收款款项的落实,资金在部门业务间的调度等计划不到位,不利于企业对自身财务状况的实际掌握。投资管理流程主要由投资规划、投资决策、投资实施与监控以及投资后评价等4个部分组成。在投资管理流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企业中长期投资计划不清晰,投资管理过于被动。企业在自身战略计划中对未来的业务拓展以及财务目标进行了指导性规划,但其对各个业务、各个投资模块很难做出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其次,未建立起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投资决策流程。投资项目的具体执行需要通过企业的项目评审,以确保企业在进行该投资项目时进可攻退可守,在有效的风险管控中使企业效益最大化。但在实际操作中,项目评审有时候过于形式化,并未对项目进行系统性的论证,甚至项目远离了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最终对企业持续发展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再次,投资实施与监控不到位,加大投资风险。目前企业利用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来实现企业投资实施和监控,这导致监控力度不足,对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风险管控,财务报告谨慎核对,企业的经营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以及金融环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状况,财务风险预警等方面的监控不全面。最后,对于投资后评价的关注意识不强。评价的财务指标设置不规范,对投资项目的资产价值不能实时跟踪分析,信息把握不准确都将对企业投资管理流程带来不利影响。
三、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策略
规范企业业务流程中会计核算,提高财务对企业实物资产的监控。首先,针对具体的业务流程完善相应的会计核算流程,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其他相关规则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时点和会计处理统一流程,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具有统一性、透明性、科学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其次,财务部门要及时和存货管理部门对账,对企业的实物资产进行监督,对仓库货物出入进行核算,使财务信息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存货信息。预算程序规范化,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各个子规划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实现有效衔接。预算目标和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可以保证业务的开展不会脱离企业战略,可以强化财务部门的计划、核算、审核作用。资金管理流程优化可以有效地防范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加强企业投资的监控和后期评价工作。严格落实投资项目的定期检查,实现投资项目的财务报告、年度总结报告的有效传递并提交至企业投资分析部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由投资分析部门形成投资项目分析报告向企业各相关领导和部门反馈。项目后评价需要分析企业投资项目的概况、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项目为企业带来的效益、项目的可持续性与总体评价以及投资项目的经验总结等,使企业的投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志远.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篇2
【关键词】:项目管理,持续,快速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原有的投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聚到、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花的新格局。但是,现行的投资体制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项目前期工作的有效性和审批程序,合理划分实施方式需要加强。
项目前期工作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掌握一定有关政策、法规,还要了解相关的专业、设计、施工方法与投资控制等多方面基础知识,可以说前期工作是个多学科综合性的工作。随着政府对基础设施资金大量也越来越受到各企业领导的重视。如何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对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管理,有效发挥政府投资效益,实现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除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督促管理以及政策规范规定及前期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一,熟悉并学习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文件,从而避免前期工作方向性的错误,确保投资项目审批提速提效。加快工程项目建设的步伐。
前期工作人员应了解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水土保持法。以及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项目选址规划、项目用地预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市级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实施细则、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办法。
第二,作好前期准备、做好工作广泛搜集、准备各种资料。
包括建设项目的确定在项目建议书或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提出申请。项目选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政府年度投资计划、水土保持情况、环境评估报告、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察勘现场、调查施工环境拟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方案研究、了解招标办法,同时按照管理部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审批程序。同时与各个部门做好衔接工作,及时有效的沟通。
第二,熟悉项目管理部主要职责,项目管理涉及多方面各个层次。我们必须多了解多懂多学习,在管理当中更好的学习和做好前期工作。
(1)首先项目管理应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
(2)了解项工程招标;
(3)了解政府采购工作方法,做好工程估算、概算、预算、竣工结(决)算、招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等工作;
(4)同时还需了解工程索赔、司法鉴定、经济评价等与工程咨询、造价咨询有关的其他业务。
第三,做为从事前期工作者,必须精通基本建设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流程。
(1)方案初步设计阶段;首先业主提出项目申请,业主根据项目有关文件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介机构20天编制)。然后由项目建设条件联合审查(发改部门召集项目前期审批部门进行联合审批, 3日),进行环评初步审查意见(2日),进行规划部门出具选址意见和规划条件及规划红线图(5天),同时与国土资源部门衔接出具土地资源预审意见(5日),并做好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3日)。关于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程序;首先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公开招标、公告、资格预审(15公示)建筑方案设计公开招标(比一迟1天)(注特级和一级建筑工程不少于45日,二级以下建筑工程不少于30日)。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根据规划等条件修改完善中标设计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文本初步设计审批(发改部门牵头召开联席会议),同时进行组织监理招标和初步设计修改(中介单位)10天。等前期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必需同时要做好环评报告出具环保部门批准环评报告。再由规划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供地审批前公示7天,国土资源部门核发土地划拨决定书、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需3日),然后就可以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
(2)施工图阶段;首先施工图由中标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再由建设单位把施工图纸报送相关单位进行审查和修改,一般报送单位包括:住建部门、规划部门、消防部门、人防部门、气象部门。对于各个部门的提出的意见,建设单位根据设计规范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施工图纸由住建部门牵头组织规划、消防、人防、气象等有关职能部门对相应的修改情况进行确认并出具会议纪要。再由住建部门施工图审查合格备案、规划部门核发工程规划许可证、消防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人防出具人防设计审批表、气象部门出具防雷设计核准书。在做这些工作同时,对施工图进行编制工程量清单等一系列工作,直到施工招标工作完成。
篇3
建立健全企业投资管理体系,从企业、项目两个层面建立投资决策管理标准体系。在企业层面,以企业健康经营、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设定投资规划(一般为3—5年)、投资计划目标,以企业财务、人力、管理等资源约束为边界,通过投资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对投资总量进行框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投资机会与企业能力的矛盾,协调投资与发展的关系。同时,结合对中长期经济发展周期及产业发展预期的研判,形成总体投资规划。在项目层面,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判断为辅,从项目经济性、项目风险可控性、资金保障及合法合规角度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在投资管理闭环系统建设上,以投资规划为起点,分解年度投资计划,通过立项评审、投资决策环节对投资计划内项目进行筛选;进入项目投资实施环节后,以项目管理方式关注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三方面风险;项目收尾后,对连续几个运营周期进行全范围分析评价,形成投资后评价,与项目立项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投资的经验与教训,重视投资后评价结果在后续投资项目中的应用。最后,强调项目投资必须有进有退,建立投资退出机制(含低效资产清理),六个业务流程共同构成投资计划闭环管理系统。
(二)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将投资计划作为企业战略实施重点与战略紧耦合
所谓战略,布鲁森?亨德森在《战略的起源》中提出,企业战略是引导并推动一家企业获得成功的一体化选择。因此,将资源部署到所选择的活动上的过程即为业务规划、投资规划形成过程。而规划是主动地去寻求一种能够发展可持续竞争优势并将其不断扩大的行动计划,投资计划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企业以战略目标、资产布局调整目标作为投资计划指导原则,保证投资计划与战略方向、规划目标的一致性。第二,投资计划采用“W”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制定方法,将企业战略自上而下贯穿到各下属公司,并要求下属公司以企业战略目标、规划目标对标,及时调整本公司投资计划,即通过集团整体规划指引各单位发展规划,通过上下贯通的战略规划确定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以有益于保证集团及业务部门的目标、资源配置及支持机制保持统一,实现战略规划对投资计划的指引与约束。
(三)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投资计划管理方法
第一,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打破传统投资计划制定以定性分析为主思路,以定量、定性相结合方式展开。定性分析即对宏观经济、政治环境、企业战略符合性、项目合法合规性等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即以数据分析为主,建立多种分析模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模型边界条件。建立投资项目经济性模型,对项目经济性(如IRR、NPV)进行指标分析;建立投资结构分析模型,确定资源配置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投资规模优化模型,根据规模与效益的敏感性分析识别最优投资规模;建立项目学习曲线模型,根据项目学习曲线确定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安排。第二,推进投资计划管理精益化。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根据企业管理成熟度水平逐步实现精益化管理。年度投资计划逐步做细,要求投资计划逐步分解至季度、月度,提升投资计划编制准确率。推动企业3年滚动投资计划编制,提升长期投资预测的准确性,控制企业整体投资方向与节奏。第三,提升投资计划管理灵活性,鼓励企业捕捉市场机会。将企业投资总额分为计划内投资与备用资金两部分,在计划内投资总额外预留一部分备用资金。与之对应,投资项目分为计划内投资项目与计划外备选项目两类。计划内投资与备用资金的比例划分依据所在企业投资计划管理成熟度确定,成熟度高的企业可适当放大备用资金比例,允许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项目研况及时调整投资计划,提升投资收益。第四,引入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投资计划管理,加强投资风险分析。企业投资计划管理不仅是投资计划编制环节,更需遵循“PDCA”(计划、执行、验证、改进行动)流程。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强投资项目风险分析,采用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企业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应性投资项目。
篇4
主题词 单管环状流程 双管环状流程 加密井 掺水集输 集输工艺
【分类号】:TE832
1、环状集油流程简述
环状集输管网是通过环路管线将油井和阀组间串联起来。环状油气集输管网系统中,油井通过环路集油管线与阀组间相连,按其掺热水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种流程。一是单管环状集油流程,即供热站来的热水通过阀组间全部掺入集油管线起点;二是双管环状集油流程,即掺水管线与集油管线平行,掺水在每口井处完成。
1.1单管环状集油流程
单管环状集油流程又分环状井口加热集油流程和环状单管掺水集油流程。环状井口加热流程是在井口或井口附近加装电加热器或加热电路,由一条集油管线将几口油井串联成一个环状的集油方式,并在阀组间用混输泵将油井采出液经掺水管线掺入环上的第一口井的产出液中。该流程不用掺水,直接加热,适用于气油比比较低、电源充足的低产油田,是开发高寒、高粘、高凝、低产液、低油气比油田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集输流程。
环状单管掺水集油流程是在一座计量阀组间中的几口油井由一条集油管线串联成一个环状的集油方式,转油站来的热水通过阀组间全部掺入环的一端第一口井的产出液中,另一端则把油井生产的油、水、气集输到计量阀组间汇管中。这种流程向端点井掺入活性水而不用井口加热,降低了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适用于气油比低、原油粘度和凝固点较高、气候寒冷地区的油田。
1.2双管环状集油流程
双管环形集油流程是将热水在每口井处逐步地掺入集油管线中,其热水管线的流量沿水的流向逐渐减少,而集油管线的流量逐渐增加。双管环形集油流程的基础建设投资明显高于单管环状流程,但由于掺水管线将热水直接掺水各口油井,固定洗井,适于地形复杂,洗井车洗井难度大的油田。
2、环状流程在老油田中的应用
3.1 单管环状“三不”集油技术
针对大庆油田老井产液量高、含水高,二、三次加密调整井低产液、低含水的特点,采用单管“三不”(不加热、不掺水、不热洗)集油流程,该流程利用热力条件和水力条件较好的高产液、高含水老井作为端点井,辅助低产的二次加密调整井,采用单管串联不掺水环状进行集油。流程中以阀组间代替计量间,各集油环汇集在集油阀组内;从集油阀组间至各端点井建一条供水管线,以保证端点井在较长故障停机及作业情况下集油环的正常生产。油井清蜡采用机械清蜡和化学清蜡相结合的方法,井口采用电热带伴热保温,阀组间外输管线安装电加热器。
该单管环状流程节省基建投资94.01万元,节资率达20%。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掺水集油环年节约天然气92.9×104m3,节约用电11.06×104kWh。
3.2 简化单井集油工艺,适时采用环状流程
在单井集油工艺上,根据三次加密井的产液量低等特点,对喇嘛甸油田北北块43口油井采用环状流程,简化了集油工艺,降低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通过计算,确定环长
喇嘛甸油田北北块43口新井应用环状集油工艺,与常规双管掺水(热洗)集油流程相比,节约管线11.3km,节约投资149万元;年节电36.4×104kWh,年节气32×104m3,节约运行费用35.4万元。
4、几点认识
⑴ 单管环状掺水流程投资少,施工周期短,见效快,但用洗井车洗井,劳动强度大,且必须停产;双管环状掺水流程可以精确控制环上每口井的掺水压力和掺水量,洗井简单,但投资较高。
⑵ 单、双管环状集输管网扩大了集输半径,缩短了集输管线,都比普通双管掺水流程投资少,但都需要在井口进行计量,不便管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⑶ 对老区油田聚驱油井可采用双管环状掺水流程,不仅能够节省基建投资还节省运行费用,经济效益显著;对于老油田新开发加密井,宜采用单环状流程,就近进入老井集油、掺水管线。
参考文献
[1] 杨建展.浅谈萨南油田不加热集油技术.油气田地面工程.19998年11月.17(6).20-22
[2] 丁亚南.单管电加热集油工艺在油田的应用.油气田地面工程.2001年5月.20(6).19-23
[3] 刘俊龙.萨中开发区地面工程改造初探.石油规划设计.2005年3月.16(3).14-15
篇5
关键词:IT治理;企业战略;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IT治理的概念
IT治理是企业信息化领域中的一个全新概念,涉及到信息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并且由于对其研究从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各方专家学者对此各抒己见,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IT治理定义。
提出IT治理概念的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联合会(ISACA)认为,IT治理是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责任,是公司治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由领导阶层、组织结构和流程组成,确保IT实现持续和扩展组织的战略和目标。该定义认为,IT治理是企业或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实际上,为确保能够有效地管理公司治理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内容,必须首先对IT进行恰当管理,获得IT的支持。这种关系可以更清晰地描述为“将公司治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IT治理问题”。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则认为,IT治理是一个由关系和流程所构成的体制,用于指导和控制企业,通过平衡信息技术与流程的风险、增加价值来确保实现企业的目标。这一定义主要是从IT治理的应用角度,对治理过程中的要素、方式、目标进行描述,认为IT治理是流程的集合,由一系列方法、关系控制要素组成。由此构建IT治理的架构,通过这种机制和架构,将信息化的决策、实施、服务、监督等流程,IT相关的资源与企业战略和目标紧密关联,从而最大化提升企业价值,抓住企业信息化赋予的机遇和竞争优势。
尽管在IT治理的定义上没有达成统一,但已有的研究还是在几个重要方面达成了一致:(1)IT治理作为公司上层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负责,从公司全局的高度对企业信息化做出制度上的安排,体现了股东、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2)IT治理强调信息化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一致,IT利用其自身特点,为企业战略规划提供技术或控制方面的支持,以保证信息化建设能够真正落实和贯彻组织业务战略和目标。(3)IT治理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合理利用IT资源,平衡成本和收益,确保信息化应用有效、及时地满足需求,并获得期望的收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IT治理是一种制度和机制,主要涉及管理和制衡信息化与业务战略匹配、信息化建设投资、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化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5)IT治理的组成部分包括:管理层、组织结构、制度、流程、人员、技术等多个方面,共同构建完善的IT治理架构,达到信息化战略和支持组织的目标。
二、IT治理的关键任务:实现IT投资与企业战略的一致
IT治理的关键任务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层建立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外界环境为条件、以业务与信息系统整合为目标的观念。准确定位信息技术部门在整个组织中的作用,规定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IT治理架构;采用有效的机制,使企业信息化完成组织赋予它的使命,同时整合信息资源,平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制定、执行并推动组织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最终确保实现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图1)
1、监督信息化目标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IT治理指导企业信息化支撑业务目标的实现,使其应用效果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保证信息技术跟上持续变化的业务目标,随时做出适当调整,使之与业务发展保持一致。从信息化建设之初,IT治理就关注于系统的总体规划满足企业的业务要求,从组织目标和信息化战略中抽取出对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要求、详细需求和功能概况,形成总体的IT治理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决策之前,IT治理强调进行充分论证,综合考虑投资的效益和效率以及信息系统风险对企业业务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在信息系统的实施与应用过程中,IT治理始终在战略高度强调与企业业务、管理、发展战略相融合,指导信息化建设的各个阶段。
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IT治理应确保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利用率,收回投资并增加收益。通过正确的信息政策,保证智力资本在组织中获得合理存储、共享和利用;通过减少信息的重复、滥用、误用、浪费来节省成本;通过正确的技术架构和手段,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业务流程中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提高管理效率。
3、有效实施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往往是潜藏的,难以察觉,并且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相关的风险既包括技术风险,也包括业务风险和管理风险等。IT治理强调以全局的眼光控制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制定一整套风险管理策略,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手段有效利用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中的各种资源,使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从而达到降低业务风险、改善管理效率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标。
4、进行绩效评价。公司利益相关者关心的是信息化投资是否获得回报,是否对企业业务增长产生作用,对企业目标的贡献度如何,怎样更好地利用和改良信息系统。IT治理需要找到评估绩效的合理方法,对信息化投资实施持续的过程管理和评价,建立起综合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并监控信息系统交付的价值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任务与目标,保持整体目标一致,通过对信息系统各项指标的优化实现整个企业绩效指标的优化。总之,IT治理是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良性互动的过程,良好的IT治理,要在战略高度实现企业信息化与业务的匹配,并使这一动态过程保持下去,在使信息系统的交付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COBIT:IT投资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之间的桥梁
COBIT(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是一个国际通用的IT治理方法和IT控制模型,是IT治理的一个开放性标准。由美国IT治理协会开发与推广,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最权威的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标准。该标准为IT的治理、安全与控制提供了一个一般适用的、公认的标准,以辅助管理层进行IT治理。该标准体系已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重要组织与企业中运用,指导这些组织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地管理与信息相关的风险。
在COBIT模型中,组织对信息化进行管理和控制过程是将IT资源、IT准则、IT过程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三维的体系结构。其中,IT资源是与信息相关的资源,是IT治理的主要对象;IT准则集中反映了企业的战略目标;IT过程是在IT准则指导下,对IT资源进行规划与处理,从IT规划与组织、获取与实施、交付与支持、监控等4个方面确定了34个信息技术处理过程,每个处理过程还包括更加详细的控制目标和审计方针对其进行评估。(图2)
COBIT包括以下四个域:
1、规划与组织。包括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重点关注如何识别满足业务目标的信息系统。同时,战略目标的实现应该注重规划,从不同的层面沟通和管理,最后要制定良好的组织架构和技术基础架构。
2、获得与实施。理解信息化战略后,应识别、开发或获取、实施信息化解决方案,同时注意业务流程的紧密融合。另外,该域还包括对已有系统的变更与维护,以确保系统生命周期的持续改进。
3、交付与支持。重点关注系统满足业务需求的实际情况,即价值交付,包括从日常操作到培训。为了保证价值交付,IT服务支持流程是不可或缺的。另外,这个域还包括应用系统中的实际数据处理流程,前者通常按照应用控制分类。
4、监控。为了保证系统的质量并满足控制需求,所有的流程应被定期评估。该域强调管理者站在全局角度把握组织的控制过程,确保内部、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获得所需资源。
COBIT框架模型是企业战略目标和信息技术战略目标的桥梁,使得信息技术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之间实现互动。该框架模型的意义就在于实现了企业目标与IT治理目标之间的桥梁作用。COBIT考虑了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对业务环境和企业总的业务战略进行分析定位,并将战略规划所产生的目标、政策、行动计划作为信息技术的关键环节,并由此确定IT准则。COBIT使信息技术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之间实现互动,形成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组织通过COBIT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地管理与信息相关的风险,从而更好地帮助组织实现其业务战略。COBIT通过制定详尽的框架,34个过程覆盖了IT管理的全过程,任何组织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框架模型;同时,COBIT把管理落到实处,它提供了每个过程所需的管理目标、管理方法、管理成熟度的判定、绩效考核指标等工具,使得各个过程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并能够指引前进的方向,促进管理持续的改进,实实在在为企业带来价值,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降低信息化风险。
COBIT要求在业务目标之上定义IT战略规划,获得信息技术与业务需求的最佳平衡,同时确保战略的进一步落实;确保传递给业务的信息符合信息准则,并且可以用关键目标指标测量;能够在常规间隔时间内执行战略规划过程,形成一个长期计划;该长期计划应当被周期性地转换为清晰而具体、操作性强的短期目标;权衡具体的IT资源和可测量的关键绩效指标来考虑制定关键成功因素。
从活动、流程到域,这样的结构覆盖了信息技术所支持的所有方面,既能够从全局上把握,又能够在细节处加强控制。上述四个域及各自包含的IT流程、IT资源与信息准则形成了COBIT的三维体系结构,将信息环境下所有需要控制的过程、资源等各个环节内容包括其中,实现IT投资与企业战略的一致,定义了完整的框架。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1.1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全面计划管理的重要途径
多业务、多板块协同的运营模式是我国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通常采用的运营模式,其具有专业性强、行业跨度大的特点。传统的计划模式中计划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大量的信息只能经由人工编制、加工和汇总,企业的大量人力被用于数据处理,而更为关键的数据整合与分析工作却无暇顾及。为此,建立信息化的计划管理体系,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分析工具进行计划管理成为我国大型煤炭企业提高计划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支撑煤炭企业实现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和集团化运作,帮助企业实现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和流程信息化。这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升企业的管控能力,有利于实现大型煤炭企业建成世界一流煤炭综合能源企业的目标。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数据的有效共享和高效流动是计划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企业通过计划信息化建设,制定计划管理的标准、规范其工作流程并建立计划管理模型,可以使大型煤炭企业逐步建立起具有多元化特色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集团管控,强化计划对企业绩效考核、财务预算与实际运营等业务的支持力度。
1.2协调不同模块间的关系是实施全面计划管理的难点
在实施全面计划管理的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是实施的难点。
(1)要处理好年度计划与战略规划的关系。企业战略规划是在分析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状况和企业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在明确企业的发展宗旨和使命的基础上进行制订的。因此,年度计划要以企业的战略规划为基础,在制定具体的年度实施计划时,要以战略规划的举措和指标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所以,科学的计划管理必须以企业的战略规划为前提,并通过实施计划管理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要处理好计划与全面预算的关系。集团的业务量体现在计划上,而价值量体现在预算上。预算处于计划的下游,制定全面预算要以计划为基础和依据。如果没有详尽可行的投资计划和生产经营计划,预算就不能发挥其考核约束的作用,而只是在堆砌数字。因此,必须处理好计划与预算的关系,发挥预算对计划的反馈和参考作用,以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实现集团层面的管控闭环。
(3)要处理好计划与投资项目管理的关系。投资项目的核准和评估结果是制订投资计划的基础,因此,能否客观、全面地进行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估工作是评判计划是否科学的依据之一。(4)要处理好计划与其他职能部门、子分公司的关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一项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的工程,计划的实施需要集团各子分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全面计划管理的实施是以专业部门管理为基础,在公司综合计划汇总之上进行的,为进行决策提供了全面的背景素材。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职能部门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各职能部门必须发挥各自的特长,积极响应计划并发现计划执行中的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帮助计划目标的实现。总之,企业全面计划管理工作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并逐步实现计划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化和科学化,使煤炭企业的计划管理更加科学完善,推动国有煤炭企业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2全面计划管理的框架体系设计
在企业层面搭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在建立全面计划管理的信息化支撑系统、协调不同模块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与组织层次、建立全面计划管理中心、总体流程三个方面设计国有煤炭企业全面计划管控体系的创新模式。
2.1全面计划管控的内容与组织层次
在细化煤炭企业的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深化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对国有煤炭企业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与组织层次进行创新设计。将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层次和组织层次各分为三层。其中,组织层级最高的战略层负责把控企业的发展方向,从煤矿建设、煤炭经营、多种经营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处于中高层的经营层在对战略层的计划进行细化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生产、运销、投资和供应等计划;处于中层的计划层对经营层的计划进一步细化,以战略层的计划为方向、以经营层的计划为指导,制定相应的年度计划、投资项目规划、执行部门规划,并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2.2全面计划管理中心的组织体系与权责结构
好的管理方式需要适宜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权责体系来保障。为保证全面计划管理内容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全面计划管理中心,负责战略层、经营层和计划层之间的沟通和平衡,进行命令的上传下达。
2.3全面计划管理的总体流程
在总体流程设计上,将国有煤炭企业全面计划管理体系分为三个部分:计划管理的组织、计划管理规范的制订和年度全面计划的制订,如图3所示。计划管理的组织和计划管理规范的制订是年度全面计划制订的前提,为年度全面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了行动的基础和保障。年度全面计划的制订流程主要包括:计划编制、计划汇总审批、计划监控分析、计划调整、计划考核评价和计划目标设定。其中,计划编制是形成了初步的计划,在计划分析、调整和考核的基础上,对比本阶段计划完成情况,制订下阶段的计划目标,整个计划制订的流程形成一个闭合回路。而整个计划管理过程需要先进、适用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3全面计划管理体系在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应用的实例
3.1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全面计划管理的特点与难点
第一,计划类型涉及煤炭生产管理的各个专业领域(如产量计划、生产接续计划、生产作业计划、设备计划、通风计划、安全计划等)。第二,计划之间的关联关系复杂,干系众多(如产量计划到接续计划的分解关系,从设备配套计划到设备大项维修计划的相互影响关系)。第三,计划流程管理的多样性,需要适应不同集团、公司、煤矿等不同层级的管控要求。全面计划管理体系中仅计划流程就种类繁多,涉及多个节点并且变化频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果靠纯编码实现,则开发量大、复用性差、可维护性差。在全面计划管理体系的推广过程中,如果有的流程需要定制开发,仅凭手工编码实现流程会造成开发周期的延长。在流程的开发过程中,不仅需要控制流程的执行,还有管理流程的需要,还有更多的衍生需求,如流程活动的跟踪、活动历史记录等。这些需求都需要统一的用工作流组件来完成。
3.2全面计划管理实施的基本流程
在建设过程中,全面计划体系建设有效开展了以下5个阶段的工作,逐步迭代的推进。(1)调研现状。首先分别针对年度生产和投资计划的管理现状,对集团总部各部门制订有针对性的调研方案,开展调研访谈;同时,根据单位规模、管理水平以及系统实施现状,划分不同调研组别进行实地调研,发现难点和问题,为业务方案的设计打下基础。(2)目标规划。对集团的全面计划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明确各主要阶段的阶段目标和工作内容,提出分三步走的建设路线图:第一步主要进行集团层面的全面计划体系搭建;第二步进行扩展深化,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第三步实现全面计划管理体系在全集团范围内的深化应用。(3)设计方案。基于各阶段目标和计划管理的现状,以梳理组织流程、推行管理制度为铺垫,提出全面计划大体框架,设计编制分析的表单和指标以及全面计划系统设计蓝图。(4)实施落实。针对全面计划不同阶段的管理方案进行系统实施。对于可以由信息化支持的业务方案,通过系统进行落实;对于非系统类的方案内容,在通过制度流程等机制将其落实的同时,推动业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强调业务和系统的有效融合。(5)运行反馈。遵循运维管理制度,对实施的方案进行试运行,在试运行的过程中收集用户反馈,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界定方案落实的效果,制订可行的改进方案,从而保证计划建设整体工作不跑偏。
3.3全面计划管理的实施风险与对策
篇7
[关键词] 医院建筑 项目管理 设计 招标采购 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医院建筑是一类不同于一般公共建筑具有专业多、系统多、功能复杂、投资高的特点的建筑。医院基建的基本管理工作是在整个建设周期中,满足国家和相关部门制订的建设规范及技术标准的质量标准,满足各类医疗业务和后勤保障等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这就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医院功能及特殊要求的医院专业管理人员,以建筑所有者和使用者的角度来参与、监督和管理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价、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竣工验收及交付使用等全过程,切实将医院需求和意见落到实处。
1 医院基础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今医院基建项目不断增多,而医院基建项目的质量、功能上的要求却与具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医院基建管理人才缺乏不足存在矛盾;而且医院建筑具有大量的特殊功能,从立项、规划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设计、施工、管理人员与医院临床科室使用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医疗功能区域的划分不慎重致使平面变更反复调整;建设中后期由于专业标段招标、设备采购不到位,使各专业衔接配合不到到位,严重影响工期;医疗设备和建筑设备之间预留不到位,从而多次翻工;不少医院对基建工程的财务管理重视不够,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基建财务管理人力不足、业务能力不强,造成财力物力上造成了很大浪费,也致使在医疗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督审计缺乏力度,特别是对原材料进货渠道及价格缺乏监督。
2 医院基础建设的项目管理工作
医院的基础建设是指医院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和后评价的全过程。进行医院项目管理就必须十分熟悉建设流程,并对其中的关键节点进行重点控制。项目建设流程不可以次序颠倒,但是可以合理交叉。医院工程的建设阶段可分为七个阶段,策划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考核考评阶段。在医院建筑中的上述阶段别要注意医疗流程、投资控制、设备系统繁多等的特点。
2.1规划设计
医院建筑设计涉及到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后勤等几大块系统流程,各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的流程决定了使用的便捷性及合理性,因此在设计阶段医院管理层及临床使用者与设计人员的有效沟通,为设计者提供尽可能详实的关于医院的功能、布局的需求数据就十分必要。在设计沟通中除了常规的门急诊人次,床位规模外,还需要对医院未来规划与发展、建筑形式风格定位、设计内容与界面划分,如手术部、ICU的规模计划、大型医疗设备需求计划;从细节方面可以对每个房间插座、开关、信息点的具置、大小和数量的要求。通常建筑设计院只完成建筑、结构、给排水、强电、暖通等专业的设计,而专业设计院对专业性较强的弱电、内外装饰装修、绿化景观、洁净工程、气体工程等提供咨询、组织方案、设计的功能服务。整个过程必须和医院管理层及临床科室做到有效沟通,并且进行的是分层次、分系统、有规划的循序渐进的沟通。整个过程首先应由设计人员对参与设计的建设方介绍设计理念;随后由医院管理层及各科室负责人进行总体规划、门急诊、医技、住院等系统功能位置、规模与布局的讨论并予以明确。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后以科室为单位,设计人员和科室主任进行多次一对一的沟通确认。施工图设计阶段重点是房间的内部流程和点位,如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用房等,并在此阶段由专业设计人员为这些科室内部流程和点位的设置提供设计意见。在设计阶段循序渐进的功能调研是避免后期因布局调整而造成大规模返工的重要手段。
2.2招标采购和设备进场
医院基础建设工程在设计完成后主要是进行招标采购及施工单位进场施工。期间有多达数十家各类专业单位进行配合衔接施工,规划好这些专业、系统设备之间的招标、施工启动时间、范围与界面是医院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2.2.1编制医院建设招标采购计划
医院基建工程现一般采用招标咨询公司进行招标,但是其往往会因为招标咨询公司对医院项目流程不了解造成整个项目的招标采购迟缓、影响全局建设。所以在此阶段就必须根据医疗项目的特点认真梳理招标内容,编制医院建设项目招标采购计划。医院工程需要招标的项目大致可以分为咨询服务、工程施工与安装、设备与材料三大类。除一般的建筑项目的招标内容外,医院建筑大致还包括综合布线、物流传输、净化工程、设备带、污水处理、射线防护、呼叫系统等专业系统,总计约有三十余项左右。招标采购计划必须经过严格论证并形成计划文件,同时对交叉专业之间的界面和范围也需划分清楚,避免出现漏项或重复。确定招标项目数量和界面后,再经过专业系统论证来确定每项招标项目的时间节点,因为招标时间问题严重制约着工程工期。
2.2.2编制医院建设设备采购计划
医院建设工程包含了建筑和医疗的众多设备,其中建筑设备主要有电梯、锅炉、空调主机、发电机、高低压配电等;医疗设备如高压氧舱、CT、吊塔等。对于这些设备进场的时间节点也是必须要经过严密论证和安排,如果计划盲目就会对工程工期、资金造成重大损失。如医用设备带,在施工图设计后完成招标,在主体结构封顶前进场安排管线。实际上,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很多设备的建筑配套要求已经完成,可进行绝大部分的设备采购。从设计到竣工验收的两三年时间中,设备的订购和进场编制医院建设设备采购计划是完全有必要的。
2.3 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是医院项目管理的三大控制目标之一。前期主要是根据功能设计规划编制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概算书来确定投资控制目标,并对医院建筑各系统功能进行资金限额。在医院建设项目实施阶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在招投标工作中实现价廉物优。并且要充分重视医院建设合同的签订,合同是医院与施工单位就项目建设合作所签订的规定双方的责、权、利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性文书,它也是把控工程质量、工期、付款、结算、审计的重要依据。合同的规范与否可以有效约束双方行为并促进合作,避免引起不必要麻烦甚至造成经济的损失、工期的延误。对于工期长、专业多、调整变更大的医院建设工程必须坚持以合同为依据,结合实际完工量按实、按期支付的原则,并且对工程款的支付逐级审核,在建设完工审计前将工程款支付总额控制在总投资预算以内。
结束语
医院建筑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建筑工程,应确立设计、招标、资金管理等建设主线。要做好医院建设项目管理,在方案设计阶段要做好设计人员和医院管理层及临床科室的沟通,同时要论证编制设备及招投标计划表,最后严控项目资金资金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质量、进度、资金三大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一、项目报建联审办公室运行现状
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审办公室自20__年7月成立以来,迄今已有3个月时间,报建联审总体运行较好,达到了“进一步简化报建手续,优化报建流程,提高报建效率,推动入驻成都现代工业港的项目尽快动工建设”的目的。截止10月中旬,已进入报建项目程序66个,办理完毕全部手续的项目18个(其中9个已领取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其余48家已有20家已办理完毕建设方案审批环节之前的报建手续,28家正在积极办理之中,办理进度基本符合时限要求。3个月来,未发生由于报建审批原因影响项目进场动工的案例。
二、特色做法与经验体会[本文来源于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
(一)特色做法
1、机构专。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由县计发局、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供电局、工商局、文体局、气象局、卫生局、人防办和公安消防大队等12个职能部门各抽调1名专业人员组成,是为入驻工业港的项目办理报建审批的专门机构,办公地点设在工业港管委会,由管委会委托投资服务部直接管理,办公室主任由管委会1名领导兼任。专门机构的设立改变了原来由工业港管委会要分头应对各个部门的局面,化零为整,合力报建。
2、方式活。联合会审办公室根据入驻工业港的项目数量与审批报建进度要求开展工作。目前,采用派驻人员集中会审与分散办理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各派驻人员每周1、3、5到工业港管委会集中办公,分别由投资服务部安排项目报建工作,各部门人员办理联审和资料交接,按时限要求报告项目报建进展情况,听取并协调报建审批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每周2、4派驻人员在原单位处理报建资料,在部门内部办理诸如审核、签字、盖章和领证等相关手续。此外,管委会投资服务部根据项目资料报送情况,可随时通知和安排各派驻人员到管委会领取和处理报建资料。灵活机动的工作方式改变了过去资料在部门间传递而耽误大量时间的状况,保证了各部门各环节的协作配合,提高了办结效率,同时又满足了企业随时咨询的需求。
3、时限短。各职能部门派驻人员必须按时完成所负责的相关审批手续,联合会审办公室根据工作程序和职能,下设立项和报建两个工作组。立项组必须在4个工作日内全面完成入驻项目的工商注册登记、卫生许可证、环评、国土预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立项、招标核准以及其他预审工作;报建组在项目必备资料已提供的情况下,必须在6个工作日内完成建设方案审批、施工图审查、建设与规划相关证书,人防、消防、防雷装置审查、招标备案和电力配套供应方案等工作。时限的确定改变了过去各部门以各种原由无限期拖延办理的局面,缩短了审批报建的进程。
4、流程优。简化报建手续,优化报建流程,是提高报建效率的关键所在。联审办在审批报建过程中采用三种办法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即:同步推进审批制、报建备案制与个案处理制相结合。除建设方案审批和施工图审查等关键程序外,其它审批事项要做到交叉报建,不再设置前提条件;项目只要符合工业港整体规划要求,不影响主体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相关部门只对项目实行备案登记,限时审批通过,相关手续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对入驻项目实行个案处理,只要要求合理,均应提出灵活变通的解决方案。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在整个审批办证环节,简化手续,减少报建资料(先办后补)和同时出证。选址立项阶段。“项目审批登记”所需资料由原来的12项减少为5项,其余可后补;《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所需资料由原来的4项减少为2项,其余可后补;《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出具由原来的先后两个环节改为与“规划审批的红线图”、“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和“界址点成果表”同时出具。
规划设计阶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的审批所需资料由原来的5项改为4项,无需等待建筑施工总平面图审批,建设方案审批后同时办理施工图规划审查和项目招标核准
。施工图审查阶段。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全套施工图审查由原来执行的规划部门先审建筑施工总平图和建筑施工图再进行人防、消防、防雷装置、卫生设计审查、专业公司全套施工图文件审查改为上述各部门和机构同时审查,并行出具建筑施工总平图审批意见、人防、消防、卫生审查意见、防雷装置评估报告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证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备案报告、施工图审查通知书和备案。建设局农能办沼气净化池工程建设审核暂缓。建设许可阶段。只需提供申请表、土地确认函、施工图审查通知书并缴纳报建规费,即可领取《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在办理完毕招标备案手续以及施工安监登记和质监委托书,提供相关合同文本和资质证明,并缴纳民工工资保证金和民工人身保险费后,即可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2)取消前置条件,交叉报建,同步推进,使流程由串联改为并联,实现流程再造。
常规的报建流程:
再造后的报建流程:
项目报建手续简化和流程再造大大缩短了报建时间,报建环节由原来的12个减少为6个,总时间由原来的80个工作日减少为10个工作日,为项目促建动工铺平了道路。
(二)经验体会
联审办从无到有,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成效已经显现,对工业港项目促建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博得了企业的赞誉。这些初步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关心和重视、部门支持配合、高素质人员选配、严格的管理和准确的目标定位。
1、领导重视是前提。今年7月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加快工业港项目报建工作会议上,针对项目入驻建设中呈现出来的报建“瓶颈”问题,果断决策,由12个部门派员组成联审办公室,并对派员单位下达工作任务,明确要求抽调人员要专业精通、业务熟悉,并能代表本单位行使相关审批权限。随后,县委、县政府又专门转发了《关于成立成都现代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的试行意见》(*委办〔20__〕85号),为联审办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2、部门配合是关键。联审办所涉及的12个部门均能够对联审办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及时抽调专业人员派驻工业港,尽可能做到除工业港项目报建外,不再另行安排其他工作,保证了抽调人员全力以赴从事项目报建。此外,在部门内部涉及审核、专业审查、签字、盖章、出证、收费等环节能按照“特事特办、特事快办、特事限办”的要求,灵活变通、创新举措予以办理,优先考虑工业港项目,从而使得派驻人员在本部门内部能够顺畅办理完毕相关手续。
3、人员选配是支撑。派驻工业港的12名工作人员对报建审批涉及本单位业务十分熟悉,且专业精通,均能按照“心系港区建设发展,创新思维高效报建”的要求,克服困难、创新思路、认真负责、相互协作,全身心投入到工业港项目的报建审批中去,在简化手续、优化流程、缩短时间、规范审批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意见,这些见解对《关于成立成都现代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的试行意见》的制定、对项目报建的工作实践均产生了积极作用。
4、强化管理是保证。联审办是新成立的专门机构,人员来自不同单位,因此,强化管理十分必要。根据《关于成立成都现代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的试行意见》,工业港管委会对派驻人员的工作职责、报建审批要求、办理方案及评比考核均进行了明确。同时,把派驻人员纳入工业港管委会日常管理,在工作规范、劳动纪律、卫生执勤等方面均严格要求。此外,管委会根据联审工作需要,在工作条件、办公设备、生活待遇等方面均给予相应考虑。“和谐、高效、专业、畅通”的氛围正在联审办形成,保证了项目联审报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5、企业满意是落脚点。工业港投资服务部和联审办的成立是工业港管委会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提供优势服务的重要举措。无论是领导关心重视、部门支持配合、高素质人员选配、严格进行管理,还是在实践中采用创新举措、简化手续、优化流程、高效报建,归根结底是让入驻企业满意,这是联审办工作的目标定位,这个大局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一贯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任何理由出现的作秀和形势主义,从而使联审办的工作逐步走向深入,产生积极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建议方案
工业港项目报建审批存在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办结完毕报建手续的项目比例偏低,仅占27,排除20__年9月以来新签约的18家项目履约晚和进入报建程序晚等因素,办结率为38,仍然较低。主要原因如下:
(一)个别部门创新思路、灵活变通还不够。表现在办理审批时仍然受制于条条框框,不敢越雷池半步,把矛盾上交,害怕承担责任;未给派驻人员充分授权,目前能代表本单位审核签字的仅有6家,占总数的50,而且全部都要回原单位进行盖章,一旦关键人员不在单位上班,无其他人员能够办理,导致办件周期被迫延长。针对此问题,管委会需加强协调力度,在深入了解分析项目状况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以部门为主,找出变通的解决方案,对墨守成规,仍无改进的部门,专报进行处理。
(二)联审办报建手续简化和流程再造不够彻底。部分审批环节仍太繁杂,部门内部周转环节过多。针对此类问题,建议一方面严格执行好《关于成立成都现代工业港项目报建联合会审办公室的试行意见》,用足、用够政策规定,一方面考虑加强工业港管委会职能,参照其他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做法,把项目建设经常涉及的部分职能如规划、国土和建设授权给管委会,特别是对建设方案和建施总评图的审核,由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门封闭独立审核,然后交由相关部门备案。
(三)企业自行选择设计单位和专业公司,分别进行建设方案、施工图设计和对施工图进行文件审查备案。设计单位和专业公司用时较长,提交成果缓慢,我方无法控制,导致后面环节无法及时跟进,目前这样的企业有25家。针对此类问题,管委会应认真选定几家有资质、效率高、服务优的设计单位和专业公司,在报建开始时推荐给企业。
篇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55号)和省、市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部署,****高度重视,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高效服务审批制度改革,办事程序不断简化、申报材料不断缩减、审批时限不断提速,企业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行政审批改革整体情况
(一)集中审批,“一站式”办公。以“四零服务”为目标,将规划“两证一书”等审批事项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规划服务窗口受理,由该窗口受理、核发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审查)意见书、“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办理建设工程验线核实、规划条件核实等事项,实行“窗口收件—后台办理—窗口发件”的流转模式。此外,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做到回答问题“一口清”,发放资料“一纸清”,经手材料“一次清”。
(二)优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根据《****城乡规划条例》,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对规划审批流程进行了深度梳理优化,“一书两证”核发时限由法定的60个工作日压缩至18个工作日,较法定审批时限缩减42个工作日。其中,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批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较法定审批时限缩减15个工作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取消了“安全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总平面图”以及“涉及相关利害关系人的还应提供听证会资料或协议书证明材料”等前置要件,同时取消向区规划分局、区政府征求意见环节,审批时限压缩至6个工作日,较法定审批时限缩减14个工作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取消“人防部门出具的人防工程建设核准书、建设单位出具的建设工程规划报建承诺书”以及“由建筑设计单位出具的规划设计承诺书”等前置要件,审批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较法定审批时限缩减13个工作日。
(三)先行先试,推进承诺制改革。以高新区公共服务局改革为契机,已在高新区、经开区成功试行工业项目规划审批承诺制改革,特别是对于“油头化尾”项目,只需提供合法土地权属证明文件、公示通过的《承诺书》、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即可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对于“油头化尾”等产业项目实行“一件通办”,即建设单位只需提供一次申报要件,即可履行全部规划审批程序。
(四)并联变串联,内部协调"自己跑"。审批事项由规划局窗口受理后,由窗口单位——规划审批中心负责牵头办理审批手续,将各审批环节由并联变串联,让事项内部流传办理,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了“一部门管全部、让项目单位少跑路”的改革目标。
(五)事权下放,强化靠前服务。按照深化改革推进简政放权的要求,将工业项目审批、建设项目初审、外立面审批、宅基地审批、临时建设项目审批等项职能下放至各区规划分局,以便及时了解各区项目动态,主动对接、提前介入、超前指导,有力保障了各区招商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顺利落地。
二、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在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问题。目前,投资项目涉及政务中心、发改、国土、规划等多平台多系统,尚未实现系统互通、信息共享,建设单位需要多次著录项目信息,各部门无法做到有效衔接,导致项目审批有时出现延误现象。
篇10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quipment managemen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 is faced with a lot of problems.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from the aspects of process 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fuse the two different management ideas to the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关键词: 地勘单位;设备管理;流程管理;标准化
Key word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equipment management;process management;standardized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115-02
0 引言
地勘单位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所面临的环境诸如经营区域从原来的局限于某个省份、地区变成现在的跨多个省份、跨多个国家,设备在种类上、数量上和技术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地勘单位的设备管理起步较晚,发展较慢,面临诸多问题,而且设备管理在经济价值、技术维修和内部管理多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其管理模式必须改进才能符合并适应地勘行业的现代化,才能为地勘单位获得稳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1 地勘单位设备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流程少、流程模糊:首先,缺乏前期规划管理,重视设备审批管理而忽略设备使用及后期管理;各级部门领导在离、调岗位的时候,只进行财务收支方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忽视资产移交,即使移交也只是形式和账面上的移交,对本部门的设备“家底”不清楚,年度盘点多流于形式;其次,只重视计划审批和采购流程,在计划审批流程中缺乏相应的支撑性论证记录,由于采购计划表仅仅反应了设备需求的强烈程度,而不足以全面反应设备需求及投资收益分析,在实质上并不体现出决策依据;再次,设备管理考核缺乏相应管理流程,设备管理考核没有纳入到部门领导考核指标之内,使得部门领导对设备管理不重视甚至忽视该项工作。
1.2 人力不足,使得设备管理人员少,多是兼职设备管理人员,对于设备管理人员来说,一则缺乏现场实践经验,二则没有相关机械设备理论知识。且缺乏相关机械理论知识。在管理和实际生产之间存在盲区,表现在有经验的维修技工缺乏,直接负责日常维修和保养的技工只对班组或者项目部负责,对于设备维修记录几近空白!
1.3 设备管理在财务部门和生产部门口径不一致,各自为政,不能进行信息动态共享,财务部门只管账面,只注重其资金信息而忽视相关技术信息,且对折旧到期设备直接进行减少处理;生产部只管实物,注重的是相关技术信息。两者之间对设备管理分类也不一样,既没有统一的设备编码进行衔接,也没有相关规格型号互相印证,财务的账面与生产部的台帐之间没有有效的衔接,账面与实物核对比较困难。另外,当设备信息发生变动的时候,双方没法实现及时联动,账面与实物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不一致。由于财务部不参加实际盘点工作,并不对实物盘点的盘盈、盘亏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另外,缺乏对设备的投资收益分析和总结。
1.4 缺乏点检程序和考核机制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设备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点检流程和操作指南,设备的使用者也缺乏点检的意识。在考核机制上,虽然有总的考核方法,但是都是定性的评价,而缺乏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细则。
2 解决设备管理的对策
通过PDCA过程方法对设备管理从流程上进行梳理。
首先要梳理设备管理的整个流程。设备管理的第一步是规范设备的规划审批流程,确定设备的性能范围、标准、投资收益分析等,并形成一定的记录和文件;第二步就是设备的选型和采购,需要市场信息以及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在选型和采购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设备的评估流程、采购申请流程,需要诸如财务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这其中就需要有相应的诸如选型报告、采购合同、供方评价等文件支撑;以上都是属于事前控制,随之便是事中控制,通过检查或者实验等方式对采购的设备进行检验,验收过程需要建立验收的流程,并且有输入输出,输入就是验收的标准,输出就是验收的结果,记录相关验收数据和满意程度;设备的安装使用,需要有明确的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标准,可以成为一个单独的流程;然后就是比较重要的设备维护流程,也需要明确的作业指导书和点检标准,设备维护不但技术性要求高,而且需要一定经验的积累,这就需要通过标准化将隐性的经验转化成显性的知识读物或者卡片;其他的设备盘点、报废、处置也均需要流程的控制和管理,有着其固定的输入与输出,整体而言其明确的输入输出关系如表1。
其次,设备管理的标准化。
设备管理在于管控,而根据PDCA过程管理思路,管控的意义在于控制,管控的手段在于控制记录,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即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标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①设备选型采购的标准化,按照设备的分类,设定选型采购标准;②设备安装调试的标准化,制定明确的安装调试作业指导书,根据设备的特点,需要专业安装调试的,要求厂家或供应商全程安装和调试;不需要专业安装调试的,按照作业指导书或者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调试,做好相关记录;③设备运行维护和维修的标准化,一方面是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操作使用说明书;一方面是设备点检和维护的标准化,根据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说明书结合设备运行的实际特点制定对应的点检、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和运行记录表格;④报废处置的标准化,明确报废处置的条件和标准;⑤设备规划管理的标准化,在设备管理制度中明确设备规划的战略目标,设定设备规划的标准,在什么条件下需要进行设备规划,设备规划需要哪些方面的材料论证;⑥通过制度建设,将设备管理的基础管理、术语、各阶段的流程、作业指导书、考核指标、标牌标识等标准化和规范化,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流程和制度规范,确定标准,制定制式记录表格,使得每个阶段都会产生相应的单据凭证和记录,通过每一份记录,在不增设岗位的情况下,我们看可以看到设备的每个阶段的动态信息,一则使得日常工作有“法”可依,二则使得设备管理考核有“据”可查。如果条件允许,每一份记录和单据凭证都通过电子化借助企业网站上传到企业数据库中心,这对企业设备的实时动态管理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3 结束语
标准化体系和流程管理虽然有着各自的范畴和系统,但是二者并不冲突,针对企业整体而言,可以这两种管理思想的精髓融合在一起,过程方法和标准化方法应用到企业单位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去,将每一项具体工作目标化、标准化和流程化,建立系统的综合管理体系,统筹企业短期利益和长远战略,这才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只有在完成了对科学管理本质上的认识,走过科学管理的阶段,才能更好的迈进现代企业管理的丛林。
参考文献:
[1]梅绍祖.(美)邓(Teng.J.T.C)著.流程再造:理论、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春田主编.标准化概论[M].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赵艳萍,姚冠新,陈俊编.设备管理与维修[M].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 上一篇: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 下一篇:农业农村工作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