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功能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类保险产品包括投资连接保险、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具有保障和投资的双重功能,其中分红保险在国外属于传统产品而不属于投资类产品,我国之所以归于投资类保险产品是因为相对于传统的纯粹保障型产品来说,它具有投资的功能。从性质上说,分红保险给予投保人享受保险公司的盈利分配权,投资连接保险和万能保险根据保险资金投资运作情况来确定投资收益,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不管购买了上述保险中的哪些产品,除了得到保险的保障之外都存在获取一定投资回报的可能。
中外投资类保险产品的差异
将我国投资类保险产品与国外的同类产品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存在以下区别:
1、推出背景上的差别。国外推出投资类保险产品是为了增强保险产品的竞争力,而我国推出投资类保险产品的直接原因是降低利差损。在20世纪70年代,受通货膨胀的压力,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纷纷寻求创新,保险公司传统的固定预定利率的长期寿险保单由于缺乏竞争力,导致长期寿险保单持有人纷纷退保,造成保险资金外流,保险公司受到严重冲击,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各保险公司开始研究开发投资型保险产品。近20年来,投资型保险产品在各国得到迅速发展,在一些投资型保险发达的国家,其保费收入已经占到寿险保费收入的30-55%,目前投资型寿险产品已成为各国寿险业同其他金融业竞争的工具,并日益成为未来寿险业的发展方向。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业迅速发展,保费收入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飞速发展,而寿险保费收入在1997年超过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后,其增长速度一直超过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与此同时,央行连续8次降息,寿险公司因此蒙受巨大的利差损失。为扭转不利局面,保险公司纷纷从传统业务之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投资型保险产品就应运而生了。由此可见,国外由于通货膨胀和高利率原因,为增强保险产品的竞争力而推出投资类保险产品,而我国各保险公司是在不断积聚大量利差损的金融背景下推出投资类保险产品的。
2、投资账户方面存在的差异。国外的投资保险产品提供多种投资账户,供投保人选择,保险金额也具有灵活性,而目前国内出现的投资型保险,如投资连接保险仅仅提供一个投资账户,投保人完全被动地接受保险公司的投资选择,而固定的保费和保险金额降低了产品的灵活性。
3、投资收益上存在的区别。在国外,保险新品种积聚的保险资金一般交由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投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而且国外保险公司的发展一直秉承投保和承保并重的理念,所以即使是部分保险公司自己管理保险资金,投资管理能力也比较强,普遍推行资产负债管理,所以一般都有较好的投资收益。在我国,投资类保险产品近年才逐步推出,各家保险公司均采取运营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而资金运营主体的模糊容易产生责任的混淆不清,从而可能降低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投资效果。
4、产品在监管和营销上存在的差别。在国外,投资型保险产品被看成是一种证券。证券管理部门和保险监督部门同时对它进行监督,产品同时受制于证券法规和保险法规。在销售该产品时,要求营销员具有保险和证券双重从业资格。而在国内,投资类保险产品只受保险监督部门的监督,在选择保险营销人员时没有具体的身份鉴定。
投资类保险产品面临的制约因素
纵观世界范围内投资类保险产品的发展可以发现,投资类保险产品与证券市场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投资类保险产品的兴起对证券市场的扩张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投资类保险产品的兴旺可以吸引更多的投保人购买与证券市场相连接的保险产品。
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有关实证研究表明,尽管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呈下降的趋势,但由于证券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再加上有关政策因素的影响,所以系统风险仍然偏高。另外,从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来看,由于受制于分业经营的限制和资本市场的总体水平较低,保险资金运用空间和渠道都处在较低层次。投资类保险产品的资金只能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市,这样就限制了投资类保险的获利能力。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气氛太重,价格波动大,即使允许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市,其投资风险也很难为保险投资所接受。从目前的现状看,保险资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还没有达到有关法规所规定的比例上限就是明显的例证。
[NextPage]
正是因为资本市场不成熟和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狭窄导致我国的投资类保险产品面临较大的风险,特别是投资连接保险。例如,产品收益波动性与消费者预期刚性的矛盾,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保险金额和现金价值的大小随投资帐户的表现而发生波动,即同一投资连接保险资金的投资单位价值在不同时点会高低起伏的。与此相冲突的是,消费者对投资连接保险产品收益的预期却呈现出明显的刚性。这种冲突在证券市场状况好、投资产品价值上升时不易表现出来。但是,一旦证券市场表现不好,投资产品价值下降,这一潜在冲突就会显现出来,而且,由于产品收益上浮的历史往往会强化消费者的刚性预期,所以在证券市场由好转坏时这种冲突变得非常强烈。
发展投资类保险产品的策略选择从我国投资类保险产品对保费收入增长的贡献来看,投资类保险产品已成为推动保费收入增长的决定要素,因而投资类保险产品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和矛盾必须解决,发展投资类保险产品须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策略。
1、从投资类保险产品自身的角度来看。
第一,加大投资类产品的创新。受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政策及保险公司自身管理水平的限制,目前国内的投资类产品与欧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相比差距较大,针对性不强,一家公司推出,其他公司纷纷效仿,市场细分不明显。因此中国的投资类产品创新必须结合国情进行,创新方式应该多样化,实现属地型创新,针对性创新和适应性创新。
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水平对于保险需求具有决定性意义,保险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必须适应不同地区收入水平的需要,实行属地型创新。例如在国内保险市场起步较早经济较好的上海、广州以及北京等城市,保险产品可以采用“保险+投资理财”的产品为主,在其他城市,由于经济不发达,保险市场的产品结构在近年应该以风险较小保障型产品为主;随着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和倒塔型的赡养老人义务,国家提供基本保障的数额的降低,人们转向商业保险,力图能够得到保险保障,又能实现投资的目的,因此保险产品的设计要针对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实现针对性创新;证券市场的发展决定了保险产品创新的程度和发展时机与规模。目前证券市场不规范,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少,但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渠道不断拓宽,应该根据保险资金运用政策的变化,开发新的投资类产品,实现适应性创新。
第二,加强对投资类保险产品的监管。我国保险业目前的监管侧重于市场行为的监管,监管方式滞后。针对投资类保险产品的特点,保险监管要提高保险监管的信息透明度,保证客户能够及时查阅保险单的保险成本、费用支出以及账户资产的价值,便于投资决策以及外部监管。另外,投资类保险产品虽然属于保险业,但是投资收益分配又类似于证券投资基金,因此证券监管也是投资类保险产品监管的重要部分,所以要加强对投资类保险产品必要的证券监管部门和保险监管部门的联合监管,以免出现监管真空。
第三,谨防投资类产品的风险。从目前各公司实际情况看,风险产生在于保险公司投资能力不足。因此,根据投资类产品的本质特征,经营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必须建立一支具有较强投资能力的投资队伍,分设多个投资账户,让投保人有权利选择投资账户,在投资机制中引入激励机制。此外,要防止退保风险。退保将引起保险资金长期运用计划中断,导致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率,因此要增强投资类产品的保障功能和服务功能,增强保险产品的吸引力。
2、从投资类保险产品消费者的角度看应采取的措施。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城市居民处理闲置资金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如购买证券、投资房产等,但储蓄仍是居民主要的投资方式,所以对投资类产品的消费群体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由于投资型保险产品除了保障外,增加了投资的功能,有些产品还需要投保人承担投资的风险,因此投资型保险产品并不适用于中低收入的消费者。从这几年销售情况的统计数字来看,投资型保险的客户群分布与传统保险产品相比有显著的区别,那些拥有较高知识水平,对投资和风险理念有一定认识,收人中等偏上的人员是这类产品的最佳客户。因此,投资类保险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应定位于这类消费者。
篇2
银保产品是银行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的载体,其战略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双方的融合战略。银保产品分为替代型和互补型产品两类,替代型产品在客户群体定位、功能定位方面与银行产品是有交叉的,其销售会对银行本身产品造成一定冲击。目前市场销售的分红产品可以看做储蓄、国债产品的替代品,投连险与万能险可以看做人民币理财、基金等产品的替代品,这样的产品定位直接带来银保产品与银行产品的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银行与保险公司潜在利益的冲突。而互补型产品可以满足现有银行产品无法满足的功能需求,是一种可以避免二者利益冲突、有利于形成双赢局面的战略。具体来说,互补型产品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客户共享产品,即银行、保险两大客户市场均向对方市场渗透而生产的产品,比如银行保险联名卡、保单质押贷款;另一类是业务增强型产品,能够与银行现有的产品互相配合,降低银行产品的风险水平或提高其收益。比如银行卡透支保险、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履约保险等。在我国银保市场上,98%为分红型,互补型的产品战略尚未大规模启动。
2银行保险产品功能定位失衡
银保产品的问世是为了更好地迎合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至少应当包含保障和投资两个功能模块。从保险的本质来讲,保障功能是其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根本特征,保障功能即为特定风险提供损失补偿或给付的功能。储蓄和保值增值功能则是其派生职能。但在目前银保产品设计中,投资功能被放在了第一位,保障功能屈居其后,变成了派生职能。片面强调收益率使得银保产品的收益水平成为业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导致银保产品与储蓄、债券、基金、股票等投资理财类产品在同一领域内开展竞争。
从中国银保产品的更替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倾向性:2000年,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下调至2.5%,利息税的开征使得居民储蓄收益水平下降,而保险资金入市、允许保险公司与银行协商利率直接提高了保险公司预期收益水平,导致分红险热销以及银保业务爆炸式的增长;当分红险的收益水平普遍低于人们预期时,保底收益分红型产品取代了原有的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的推出,更是切中人们追求高收益率的心理需求;当投连险的收益率低于人们预期时,出现了投连险的退保风波;2006年股票市场的复苏吸引大量流动资金涌向股市,投资型银保产品难以同开放式基金匹敌,保障性银保产品更难争得一席之地。此时,可以分享资本市场增长成果的投连险,又由退保风波中的“众矢之的”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银保产品似乎成了一种纯粹的投资品,收益率成为决定销售状况的主导因素,让人不得不质疑:银保产品还是保险产品吗?我们并不否认投资功能在银保产品中的定位,但关键是竞争力的比较分析。银行所销售的投资型保险产品由保险公司设计,并不具备比较优势,而风险保障功能才是根本。因此如何利用保障功能来引导融资功能是今后银保产品功能定位中的重要课题。
3银行保险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银保产品多达上百种,但是区别甚微,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没有很好地与银行销售渠道相结合,没有体现银保产品所应有的特色,与其他保险产品具有明显同质性;保险责任、保单费率等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在保险金额、分红方式等方面略有差异,不同保险公司之间的银保产品具有明显同质性;银保产品与银行产品也存在同质性,不少属于储蓄替代型产品,保险期限短,保障程度低,由此导致在股市低迷、基金销售退潮的情况下,银保产品大受青睐;而当股市红火,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热销时,银保产品又遭受冷遇。这种现象虽然是中国银行保险初级阶段的产物,但这样的产品结构会反作用于中国银行保险制度,成为制约银行保险向纵深发展的桎梏。
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不少新银保产品的推出并非根据市场调查以及消费者需求分析,而是将竞争者原有的产品修改或重新包装后上市。从知识产
权角度讲,银保产品设计属于知识产权的范围,一旦这种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尊重,保险公司将失去产品创新的动力,从而降低产品开发的投入,这必然会使得中国银保产品陷入“同质—模仿—更同质”的恶性循环之中。产品的雷同性导致银行柜员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难以显现,客观上也为银保业务手续费的恶性竞争提供了温床。
4我国银行保险产品的创新策略
若要从根本上避免国内现有的银行保险产品雷同、功能定位不清以及恶性手续费竞争的痼疾,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保险向纵深发展过程的主导,必须制定清晰的产品创新战略,摆脱无差异竞争的现状,确立差异战略或目标集中战略来向银行客户提供具有明显个性化特色的保险产品。比如,设计简单易懂的标准化银保产品,针对大众银行客户进行“批量销售”,从量上实现银保产品的全面推广;设计相对复杂甚至定制型的特殊银保产品,针对部分大众银行客户和高端银行客户进行“精耕细作”,从而在质上达到银保产品的深层渗透。
银保产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保险产品,其销售对象主要是银行客户,其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银行交易的特殊需要或用于改善某些银行产品,使之对银行客户更具有吸引力和有效性。所以,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必须针对银行的产品和销售渠道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通过银保产品与银行产品体系的融合,形成互补产品的配套销售。
4.1银行保险产品创新的功能选择银保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关键区别在于其保障功能,但这并不是说银保产品应偏重保障功能,而是意味着在银保产品创新过程中需重视对保障功能的设计和利用。结合中国银保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更有必要深度挖掘其保障功能。第一,挖掘传统银行产品与保险产品的契合点,开发与银行产品配套的银保产品。(1)与个人贷款业务相关的产品。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已成为银行重要的资产业务。住房抵押贷款以房产为抵押,风险水平相对较低,一直被认为是银行的优质业务,但贷款人的人身风险或信用风险会给银行带来需要处置抵押物的可能性,因此银行一般会对个人申请抵押贷款设置较高门槛,手续烦琐且贷款金额低于抵押物的市场价值,这显然成为银行优质业务发展的瓶颈。如果由与这一贷款业务相配套的银保产品来承担贷款人的风险,并与个人贷款打包销售,既可以保障债权人的资产安全程度,也可以保障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同时也销售了银行贷款和保险产品,这是典型的个人与银行“双赢”的局面。当然这里的个人贷款并不仅仅限于住房抵押贷款,其保障范围与现在市场上的房贷险也并不相同。现有的房贷险承保的是房屋的财产损失风险,而这款新型的银行保险产品关注的则是贷款人的人身风险和信用风险。(2)与信用卡相关的产品。信用卡业务是银行的另一大优质业务,信用卡持卡人一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同银行保持稳定的业务联系,是银行的忠诚客户,同时也是资产和信用状况较好的优质客户。针对这类人群可以针对性进行银保产品的创新:一是持卡人信用保障类产品。这种产品同与个人贷款业务相关的银保产品类似,可以保障因持卡人的人身或信用风险造成银行损失的风险;二是持卡人个性化银保产品。银行对持卡人金融的需求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提供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如重大疾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特殊健康险以及自驾游意外伤害险等,并采用顾问式方式进行销售。三是结算类银行保险产品。信用卡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结算和支付功能的金融工具,利用它可以轻松地整合保费缴纳、保险金支付、办理保单质押贷款等功能。
第二,考虑保障与储蓄投资功能的相机结合。消费者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是通过特定的银保产品来体现的,因此其功能结构应当与消费者的功能需求保持一致。对保障功能的重视并非意味着对储蓄和投资功能的弱化和漠视,在金融需求多元化的时代,只要消费者希望获得投资与保障的双重功能,银保产品就必须在这两个方面体现出竞争力,才能获得创新的成功。
篇3
【关键词】投资型保险;投连险;保险;投资;资本市场
投资型保险是一种融合保险保障和投资理财于一体,是在传统寿险产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保险产品。它是将保险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相结合的产物,主要包括投连险、分红保险、万能险。最初是西方国家为防止经济波动或通货膨胀对长期寿险造成损失而设计的,之后演变为客户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一种金融投资工具。
由于投资型产品的资金目前主要的投向是债券和基金。其投资收益情况与股票价值的波动关联性很强,而且不保证投资回报率,客户在享有全部投资利益的同时要承担投资风险。2012 年的A 股市场跌宕起伏,曾一路跌回到“解放前”,却又神奇地在年关前以阳线收尾。受此影响,激进型投连险账户收益在这一年中波动巨大,单月最高平均收益出现在12 月份为11.85%,最低平均收益出现在11 月份为―7.69%。
一、我国投资型保险的发展现状
1999年平安保险公司率先在上海推出了“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接保险”,从此拉开了投资型保险运作在中国全面推开的序幕。随后各种投资型保险产品的推出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市场和客户所接受,业务规模和客户群体迅速扩大,并通过邮政、银行等渠道大力推销此类保险产品。从此时刻起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寿险。截止至2011年年报数据,目前投连险总规模为843亿元。具体到各家公司开看,最早开展投连险理财产品业务的中国平安以绝对的优势居首,账户规模合计达359.44亿元;泰康人寿凭借其口碑甚好的投资收益水平,在账户规模排行中居次,规模合计126.06亿元;一直主攻投连险产品的招商信诺,在账户规模排行中位列第三,是外资保险公司中投连险规模最大的公司,规模合计66.04亿元。
二、我国投资型保险市场繁荣的背后依然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投资回报较低,且波动频繁,收益常常达不到预期
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获利能力低下,受经济形势的影响程度较深。一方面,因为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较窄,缺乏有效的保险资金投资工具,也就限制保险资金获利空间。另一方面,我国保险公司缺少先进的投资理念,只注重保费收入,而忽视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此外,产品开发的不合理也是造成此种问题的原因之一,保险公司开发出许多对投资收益要求很高的产品,虽然这样容易销售,但很多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能力往往不能支撑此类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投保者产生过高的收益预期,在保单不断增长的同时,退保率也不断地上升。
(二)缺乏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当前我国部分投资型保险的投保者往往过于盲目,缺乏专业指导,只关注投资收益而忽视了其中的风险。同时,一些专业素质较差的业务员向客户宣传产品时,夸大投资收益,避而不谈投资风险,甚至曲解保险条款内容。使得一些缺乏保险知识的客户上当,轻率地购买了并不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日后造成一些客户中途退保,使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这对投资型保险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完善投资型保险的策略
(一)根据保险资金特点,增强保险资金的投资效率
投资型保险不仅使保险公司获得了一部分保费收入,同时还募集到了一部分投资资金。这使得保险公司除了要为保户提供保障的同时,还得为保户带来投资收益。保险公司为此必须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这才能留住保户或吸引保户。
对于投资类保险产品来说,其本身是属于寿险业务,投保期限一般在10年、20年甚至更长,因此保险资金对流动性的要求相应较低,其资金的运用首先应保障安全,并在此基础上尽量提高收益。因此投资型保险产品与基金等资本市场上的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相比它具有战略投资优势。保险机构可以对流动性不好、但有长期升值潜力和巨大潜在回报的战略性资产和权益性资产进行投资,一方面进行了较好的资产负债匹配,另一方面发挥了长期资金融通功能。
(二)重视投资型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
由于投资型保险是新兴产品,又是保险与投资结合的产物,其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更全面。首先,保险产品的开发就需要具备保险、投资等金融知识的精英人才,产品的设计不仅要有很好的保障功能,还要有为特定人群量身定制的投资功能,保障、投资都得兼顾。其次,投资型保险对营销知识和销售队伍的技能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销售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的保险知识以外还必须熟练掌握证券及相关金融知识,要能成为客户个人和家庭的理财顾问。另一方面,保险人要求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知识结构优良、适应能力强,要求对客户的管理方式由过去简单的售后拜访,转变为提前向客户提供投资理财咨询、顾问等服务。再从目前各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看,风险产生的主要源于保险公司投资能力不足。因此,根据投资类产品的本质特征,经营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还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较强投资能力的投资队伍,确保保险资金能获得令保户满意的收益。这些对于长期以来经营传统保障型保险的我国寿险公司来讲,无疑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
四、综述
综上所述,尽管最近十几年投资型保险在我国发展速度迅猛,但它还只是一个舶来品,在我国基础不牢,还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投资型保险的相应对策。可以预见,未来理财市场的前景是蓬勃发展与竞争白热化并存的,保险公司必须拓宽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创新思路,不断地完善其产品,以科学合理的价格和贴近百姓生活的险种拉动现实保险需求,努力挖掘投资型保险的巨大潜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才能为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人民的经济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篇4
关于理财,香港首富李嘉诚有一句著名妙论:“别人都说我很富有,拥有很多的财富,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的财富是给自己和亲人买了充足的人寿保险。”
在股市大热时期,投资保险成了相对冷门的话题,但缺少了保险这道栅栏,投资始终是一种缺撼。
无论穷人、富人。每个人,心里都存有对未来的焦虑。很多投资人也许并不知道。任何保险都可免税(免征遗产税、所得税)、不必抵偿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冻结保险金。同时。保险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继承纠纷……由此。人们才可以理解李嘉诚将保险视为真正属于他个人财富的原因。
在保险界有一句名言:“人生有两大悲哀:一是生命太短,二是生命太长。”
生命太短,就要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生命太长。就要为自己的养老谋划资金。
与新股民拿出养老、保命的钱投资股市相比,投资型保险由于融合了风险保障和理财的双重功能,而受到理性投资者的青睐,此外保险还有避税功能,在股市通过调整税率来调控市场的时候,这一曾被忽略的优势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眼球。
与股市中的“博傻”不同。投资理财是一份真正的智慧。
郑小姐在10年前为自己买下了平生的第一份保险,每年只要交1100多块钱(缴款20年)。她就阿以在退休的时候领取不低于30万元的养老金。与投资股市的高风险相比,她不但获得了稳定的收益,更在有生之年获得了一份“常相守”的保障。
据统计,在过去的5年间,中国保险市场年平均增长率为22%。为同期GDP增长率的2.66倍。入世后的5年,保守地推算,可望保持15%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这也是保险类股票深得股民宠爱的原因。
伴随着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入世过渡期全部结束,―些外资金融集团涉足中国保险市场,外资公司将带来各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保险产品,竞争力度加大也使投资人有可能收益提高。
目前就有两种适合投资理财的险种颇受欢迎。
投资型家庭财产保险
专家指出,投资型家庭财产保险包含了房屋、家电、家具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在遭到爆炸、火灾等灾害事故损害后的必要补偿保障。从而使购买者在稳健享受投资收益的同时将家财损害所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加上具备收益性,投资型财险可以成为家庭理财的―个重要手段。
与传统的财产保险产品相比,投资型财险最大的特点是既具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理财功能。这类产品的显著作用就是帮助个人理财,保险公司将全部保险费划入专门的投资账户,账户内的资金由保险公司的理财专家进行投资运作,使客户能够直接分享保险公司专家理财的成果。购买者既可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又可保障家财的安全。
作为一种有特色的险种,投资型产品属小众化投资产品,它满足了手中有闲余资金。但又没有时间对资金进行管理和投资的人。
投连险:风险高、收益大
2006年,股市走好也给投资型保险产品带来了很好的收益。而投资连结保险50%到80%的收益率,远远超过万能险和分红险。
投资连结保险简称“投连险”,是一种融保险保障与投资功能于―体的险种。投连险保单在提供^寿保险时,在任何时刻的价值是根据投资基金在当时的投资表现来决定。
有关人士介绍,投连险产品的收益相对较高,但带来的风险也大。由于投连险在设计的时候是为长期寿险量身定做的,因此比较适合缴费期长达20年至30年的投资者。
篇5
[关键词]银保产品;同质化;功能定位;战略定位;产品创新
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是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产物,也是银行保险的载体和物质基础。2000年以来我国银行保险产品经历了由普通产品到专业产品、由单一产品到多元化产品、由趸缴产品向期缴产品、由纯储蓄类产品向保障类产品演变的过程。银保产品尤其是分红产品较好地迎合了消费者的储蓄需求,产品设计也基本与银行销售渠道相适应;目前由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等组成的产品体系也基本可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风险投资需求。但客观地讲,银保产品还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1 银行保险产品战略定位不清晰
银保产品是银行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的载体,其战略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双方的融合战略。银保产品分为替代型和互补型产品两类,替代型产品在客户群体定位、功能定位方面与银行产品是有交叉的,其销售会对银行本身产品造成一定冲击。目前市场销售的分红产品可以看做储蓄、国债产品的替代品,投连险与万能险可以看做人民币理财、基金等产品的替代品,这样的产品定位直接带来银保产品与银行产品的竞争,不可避免地造成银行与保险公司潜在利益的冲突。而互补型产品可以满足现有银行产品无法满足的功能需求,是一种可以避免二者利益冲突、有利于形成双赢局面的战略。具体来说,互补型产品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客户共享产品,即银行、保险两大客户市场均向对方市场渗透而生产的产品,比如银行保险联名卡、保单质押贷款;另一类是业务增强型产品,能够与银行现有的产品互相配合,降低银行产品的风险水平或提高其收益。比如银行卡透支保险、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履约保险等。在我国银保市场上,98%为分红型,互补型的产品战略尚未大规模启动。
2 银行保险产品功能定位失衡
银保产品的问世是为了更好地迎合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至少应当包含保障和投资两个功能模块。从保险的本质来讲,保障功能是其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根本特征,[zw(]保障功能即为特定风险提供损失补偿或给付的功能。[zw)]储蓄和保值增值功能则是其派生职能。但在目前银保产品设计中,投资功能被放在了第一位,保障功能屈居其后,变成了派生职能。片面强调收益率使得银保产品的收益水平成为业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导致银保产品与储蓄、债券、基金、股票等投资理财类产品在同一领域内开展竞争。
篇6
关键词:投资型保险保障利率风险万能寿险变额万能寿险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前两年大众投资热情的高涨,保险产品中的投资连接险种也随之热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在选择投保时高度关注保单的投资回报而忽略了保单本应具有的保障性。在这点误区上存在源于个别不负责任的业务员夸大、不专业的宣传,也源于消费者没有充分认识保险产品的特点和作用。
热卖也在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停止了,投资型保单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人们开始纷纷“斥责”投资型保险,并且怀疑保险产品的作用和特性。不同类型的保单是针对不同客户的需要而设计的,所以它们在功能上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我们需要对投资型保单的设计特点以及利基点有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在投资或是寻求保障的时候做到正确决策。我们需要认识到什么样的风险影响到投资型保单的运营,不同形态的投资型保单各自具有什么特点。
二、利率风险对投资型保险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了解利率对保险公司的影响。利率下降对保险公司运营有重大影响,如果利率因素长期不利于保险公司的发展,那么一个资金雄厚的保险公司也会进入频临破产的境地。
利率风险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率的下降往往使得保险公司达不到预期的投资收益,会有很多保单达不到预期的收益水平,保户的利益受到损害,会造成退保率的激增;利差作为保险公司的三大利润来源(利差、死差、费差)之一对保险公司的运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率的下降而产生的利差损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成长能力。在现在市场维持低利率的时候,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幅下降,使得行业利润大幅缩水。以占据中国人身险市场份额较大的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保险公司为例,在保费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二者投资净收益却分别从2007年末的913.77亿元和270.09亿元,降至2008年末的533.39亿元和140.08亿元,各自下降了41.63%和48.14%;保险业经营利润回落。
利率的降低使得市场平均回报收益率降低,当然投资型保险也就得不到预期的投资回报,那么保险公司受到损失,保单持有人也受到一定得损失,不利于投资型保险的投保和续保。
三、主要的投资型保险介绍
1.万能寿险
万能寿险是最基础的投资型保险,也是众多投资保险的设计起点。万能寿险是指包含保障功能(即死亡给付)、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即投资收益)的人身保险产品。万能寿险具有较低的保证利率,这点与分红保险大致相同,但是缴费方式更为灵活,保险合同规定交纳保费及变更保险金额有较大的弹性。
该种类型的保单分为A、B两种形态(我国分别称为甲型、乙型),具有不同的特点。
A型的万能寿险有固定的死亡保障金额(即保单保证一定的死亡给付)。
在A型万能寿险的投保初期,该保单的保险金额是由递减的定期寿险(保险金额固定,在一定载明期限内给与死亡给付的寿险)保额和递增的现金价值(储蓄型保险的储蓄部分)组成,即总保险费不变。
在这种总保费不变,随着保单现金价值逐年积累增加的情况下,净危险保额就要逐年递减。这样就使得保单的危险保障功能逐年降低,保单的储蓄功能逐年增强,给了投保人利用万能寿险保单避税的机会。在美国监管部门为了减少这种避税的机会,规定在A型万能寿险保险的后期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净危险保额并且保持固定,但是可累积的现金价值仍然逐年递增,所以总保费逐年递增。这使得A型后期相当于B型。
B型的万能寿险保持固定的净危险保额(即保持固定的危险保费,死亡给付随现金价值的积累而增高)。
该类保单的保险金额是由保险金额不变的定期寿险和递增的现金价值组成,当保单现金价值增加,保险金额也随着增加,纯保费固定不变,总保费逐年递增。
A型的万能寿险受到保险金额与现金价值的比例限制。B型的万能寿险则不存在比例限制问题,因为其风险保额一直维持不变。
一般来说,保单所有人拥有在A型和B型之间相互转换的权利,转换权利以每年一次为限。如果从A型转换为B型,原来的净风险保额会变成新的保险金额,再加上保单的现金价值,产生了新的死亡给付金额。如果从B型转换为A型,原来的死亡给付金额变成新的保险金额,净风险保额已递减。
万能寿险给投保人提供的一个很大的方便就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的保单形态。在年轻时适合投保B型,因为保险金额递减的定期寿险与保险金额不变的定期寿险的费率都很低,两者差额很小,而B型的死亡给付金额是递增的。过了一段时期以后由于年龄增大保险金额不变的定期寿险费率明显升高,把B型转换A型,保险费的分配的重点由净风险保障(此时已递减)转向保单的现金价值的积累,并可以获得一个比签单时高的死亡给付金额。
在投资险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更为灵活的变额万能寿险——融合了保费缴纳灵活的万能寿险与投资灵活的变额寿险后形成的新的险种。变额万能寿险具有万能寿险的保费缴纳方式,保单持有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将保额降至保单规定的最低水平,也可以在具备可保性时,将保额提高。此外,变额万能寿险的现金价值的变化也与变额寿险现金价值的变化相同,并且也没有现金价值的最低承诺,即保单现金价值可能降低至零,若此时未补交保费,保单会因此失效。也就是说投资的风险完全由保单持有人承担。
保单持有人在某限度内可自行决定缴费时间及其缴费金额,并且可以适时调高或降低保额。变额万能寿险的投资通常是多种投资基金的集合。保单持有人可以在一定时期将其现金价值从一个账户转至另一个账户,而不用缴纳手续费。
变额万能寿险的利基点是比万能寿险更好地满足投资与保险的双重需求。在市场利率上升,投资环境良好时,投资型保险例如变额万能寿险就成为众多保户的最优选择。变额万能寿险的分离账户可以投资于国内和海外证券、基金市场,风险相对一般账户要高,但同时收益也要高,所以变额万能寿险更能满足看重投资回报率的保户的需求,同时在获得投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人寿风险的保障。
同时利用保险理财的客户更多看中的是税收规划中保险给付的避税优势。很多人利用购买万能寿险保单作为他们免税购买保险的一种方法。由于我国在保险征税监管方面没有出台细致有效的法规条文,所以难以区分死亡给付和投资收益的部分,所以我国当期的投资型保险避税功能尤其明显。
当然变额万能寿险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在利率持续下调的环境中,这种投资型保险的吸引力会减弱许多,保户都不愿自行承担分离账户的投资风险,所以该类型保单的销量被整体经济环境的好坏所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万能变额人寿保险具有保险和投资双重性质,所以在美国变额寿险要受到保险和证券监管部分的双重监管。人寿保险在税收上享受优惠,而证券投资收益要征收所得税,这也是双重监管的主要原因。如果保单的现金价值超过保险金额规定的比例,在税收上就要作为投资产品处理。据美国税法规定,保单面额与现金价值的最低比例在45岁以下是250%,以后这个比例逐年下降,直到95岁时为100%。如果所缴的保险费超过这个比例限制,就将保费用来增加保险金额,或者拒收这笔保费。在我国寿险产品也享受税收优惠,而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要纳税,但我国的证券税收监管部门尚无明确对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的监管,保监会的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只作"风险保额应大于零"的粗略规定,以致这类保险产品过度强调投资,而忽略了风险保障功能。
3.万能寿险和变额万能寿险主要区别的比较
(1)万能寿险的投资账户一般只有一个并且投资方向趋向于基金及债券,收益比较稳定但不会很高;而变额万能寿险通常有多个分离账户供保户选择,资金通常投向于多种投资基金的集合,少量资金也会进入高收益的证券市场,收益波动较大但同时回报会高于万能寿险。
(2)万能寿险一般来说都有最低的保障收益,而变额万能寿险是针对将寿险保单的现金价值视为投资的保单所有人而设计的,保单所有人承担了全部的投资风险,没有最低保障收益。
四、投资型保险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万能寿险保单脱落率高的问题是主要的经营困难。例如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就有很多客户选择退保。有可能是因为客户个人在保费的缴纳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或是认为投资收益达不到期望而选择放弃该保单。
在投资型保单的运营过程中,为了减少这种保单的脱落率,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投保人保费缴纳的限制,加大选择性,更加人性化的保单设计会相应增加保单的续保率,减少欠缴或停缴保费的现象。
保险公司在设计保单的时候通常采取以下办法以应对此问题:①缴纳的弹性保费纳入个人基金账户管理——这样的设计考虑到了保户可以依照自身的意愿和经济能力缴纳合意的保费;当然保险公司会从保费中扣除附加保费以及纯保费部分,剩下的余额将纳入保险基金账户,并且按月累积利息;账户中的基金足以支付死亡成本附加费用,账户正常运行,就使得保单不会因为保户欠缴保费而失效,减少了保单的脱落率。②保险金额可以进行适时的调整——保险公司允许投保人根据其意愿和经济情况随时增减保险金额。当提高保额时需要提出可保证明,减少保额是则以不低于最低限额为限。这样保户选择性大,也就减少了因为经济状况变化而发生的保单脱落。③减少人的离职率——限制人的随意流动,减少因为人离职而导致的保单脱落。
五、小结
作为市场参与的主体,投保人保持对保险产品客观冷静的认识非常重要,投资型保单毕竟不是证券投资,所以想要依靠保险产品获得高利润是错误的认识。保险产品的根本是保障功能,投资型产品是在保险的发展和适应市场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但归根结底它仍然是保险产品。在目前市场低利率影响的推动下,我国保险结构回归,风险保障型产品和分红型产品重回市场中心地位。从政策方面同样可以看出政府也着力在调整保险产品结构,保证保险业健康成长。保监会于2009年1月5日发文,要求境内外上市保险公司对同一交易事项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其中,对保险业影响最大的是保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引入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和分拆处理以及采用新的基于最佳估计原则下的准备金评估标准;同时,保监会还明确了人身险业务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督促全行业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长期储蓄型业务,强化投连险风险管控。可以看出,保险市场再次强调了产品的保险保障特征,而非投资特征。
参考文献:
篇7
近日,《卓越理财》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产品开发部副总经理康国君,针对银保产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卓越理财》:银保产品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理念是怎样的?
康国君:银行保险产品是指保险公司通过银行、邮政储蓄网点销售的保险产品。银行保险销售模式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法国。一经诞生,便很快取得成功,并快速在欧洲发展起来。
银行保险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客户角度来说,是满足客户“一站式”金融服务的需要。对于工作越来越忙碌的现代家庭来说,休闲时间越来越宝贵,他们希望在金融服务领域能够象在超市购物一样一次性购买多种产品。因此,银行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使他们能够同时购买到银行和保险产品,无需奔波于多家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就满足其理财需求。从保险公司来说,通过银行代销可以减少保险公司人力、物力的投入,节约成本,是发展个人保险业务的最佳途径之一。同时,保险公司还可以借助银行的网点、信誉和客户信息发展业务,增加收入来源。从银行来说,中间业务正逐渐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而通过代销保险产品,银行可以提高网点利用率,大量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同时可以为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赢得客户。此外,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消费信贷领域进行合作,有利于银行部分化解信贷风险,保障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和银行经营的稳定性。
因此,银行保险产品的理念就是“三赢”,即:客户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保险公司可以扩大产品销售,同时降低经营成本;而银行则提高了客户忠诚度,增加了利润来源。
《卓越理财》:银行保险将来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康国君:银行保险在国外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现在,西欧国家的保险公司大多通过银行网点来分销保险产品,意大利、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通过银行实现的保费收入占到保费总额的15―20%;法国大约60%的保费收入是通过银行分销实现。在我国,银行保险也是如火如荼。国内许多保险公司都已经和银行建立了以兼业形式为主的业务合作关系,通过协议书,银行代为销售保险产品。以人保财险公司为例,我公司已经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等二十多家银行签定了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银行保险在国内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卓越理财》:与寿险公司相比,贵公司的银保产品有什么自己独特的优势?
康国君:与寿险公司相比,我公司的银保产品不仅可以提供人身保障,而且可以提供家庭或个人的财产损失风险保障以及家庭或个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风险保障。可以说,是兼顾人、财物、责任的全面风险保障。
《卓越理财》:投资者在购买银保产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康国君:首先要明确,银行保险产品仍然是保险产品,保险公司承担着保险责任,银行只是销售机构。购买银行保险产品时要着重了解它的保险功能,不宜将银行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进行简单、片面比较,更不要仅把它作为银行储蓄的替代品。其次,投保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责任,了解您准备购买的产品的保障范围是否能满足需要。对于期限较长、需要分期缴纳保费的银行保险产品,要确认有足够、稳定的财力支付保费,建议尽量避免中途退保。另外,对于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分红型寿险保险产品,其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也没有固定的比率。分红水平与保险公司的经营水平和资本市场状况有关。保险公司只有在投资和经营管理中产生盈余时,才将部分盈余分配给投保人,这一点也要提前引起注意,不要对红利产生过分期望。
篇8
【关键词】保险产品 创新 基础数据 保险消费行为
一、前言
保监会前主席吴定富在2010年的讲话《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中从宏观角度分析,认为我国的保险行业需要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必须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而保险业的创新能力主要是体现在对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上,从某种层面上来看,保险产品是把保险公司与消费者直接联系起来的媒介,也是保险公司行业形象和行业声誉的载体。
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呈现出明显供需不匹配的状况,一方面保险公司每年都会推出大量的创新产品,如在2012年的10—12月,有8家保险公司(其中寿险7家,财险1家)推出创新型的保险产品,但是这些创新性保险产品大多都销售情况不好,导致创新产品的销售量并未达到一种市场规模,因此不能从整体上分摊保险产品的开发成本,进而不能给消费者带来购买的价值,最终只有停售;另一方面消费者面临的大量需要转移的风险所形成的保险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如在对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方面的需求,保险公司却很少在这些领域有所创新。这样的矛盾充分暴露了保险产品在创新的过程中疏于从消费者角度考虑产品的有效性。
二、加强基础数据的建设,以充分了解消费者保险需求
(一)基础数据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
一般保险产品的开发创新所应用到的数据包括公司数据和行业数据,其中行业数据来自于再保险公司,国家的宏观统计或者保险信用评级机构等,而公司数据则需要保险公司日常建立相关数据搜集分析系统。公司数据是反应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如目标客户、核保标准、索赔历史经验、保单管理方式以及佣金管理系统等,并且比较容易获得,但是其数据不能反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结合行业数据来分析消费者市场需求的真实情况。由此可见,数据是保险公司和整个保险业运营的基础,是为了方便应用而对消费者反应的一种转换形式,加强对产品的跟踪与反馈,及时了解市场反应、分析经验数据,以此根据消费者需求创新产品或者修正已有的产品,使推出的保险创新产品可以确实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二)加强基础数据建设
在保险行业,到目前为止,保险行业尚没有一个全国性信息平台和高效的电子政务系统,使得行业数据的充分性大打折扣。保监会如果可以采取借鉴上海证券交易所一样的信息披露机制,要求所有的保险公司在保监会的信息平台上披露信息。
在保险公司内部,需要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现阶段,保险公司要加快实现企业的自动化和系统化,加快对各种资料的整理速度,及时、便捷地反映各种经营数据,对保险产品创新提供数据支持。
三、优化保险条款,以适应保险消费行为的有限理性
(一)格式条款的特性
从保险产品的特性来看,由于保险产品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使得保险合同具有附和性特征。首先是保险合同内容的定型化,适用于广大的保险消费者的格式条款,并不相对人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第二是保险人的合同强势地位以及保单消费者的合同弱势地位,使得作为保险合同的接受方,在面对专业的保险术语及晦涩的条款时,很难真正阅读并理解,或即使理解其意但也无法变更内容而只能选择接受。
(二)消费行为的有限理性
在这种情况下,保险消费行为的有限理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并把投资收益和其他金融产品作比较
由于我国国民对储蓄有强烈的偏好,因此保险公司趁势推出了大量的具有储蓄和投资功能的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资连结险,导致保险消费者寻求保险的动机改变。消费者把购买的此类产品出作为一种投资产品,更多的是考虑此产品未来支付的投资收益大小,而忽略了产品产生的风险保障功能。一旦实际投资收益收入低于消费者的期望,会逐渐削弱消费者对保险业的信心。
2.盲目跟风的行为导致消费者购买的保险产品,往往使得他们在发生事故后得出“理赔难”、“霸王条款”等结论。很多消费者有一个“随大流”的心态,但往往这个时候没有充分分析其风险状况,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了解产品责任,除外责任和其他重要事项,在这样对保险产品和自身风险不理解的情况下盲目消费,一旦发生意外风险的发生,当那些不属于保险责任的索赔遭到拒绝,一方面保险公司将不可避免地承担单方面销售不规范的责任,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纠纷;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社会公众形象也会被抹黑。
3.把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等同。社会保险成为很多消费者排斥商业保险、无需购买商业保险的理由。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险是低保障、广覆盖的,商业保险是一个对低保障的社会保险的强有力的补充,消费者这种等同心理现象的发生,也是因为对保险覆盖面不理解而导致的。
(三)优化保险条款的建议
努力使保险产品的创新必须在保证产品内容明确的前提下使产品条款更通俗化;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在保险条款无法做到通俗易懂的情况下,就可以依托保险中介人在展业过程中将产品条款的解释清晰地传达到保险消费者;建立针对营销渠道的奖惩机制,防止展业过程中的销售误导行为。
四、结论
保险公司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根据人民群众的真实保险需求和购买能力,创新保险产品,才能真正达到创新的目的并且增强保险公司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吴定富.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2010/1/20.
[2] 张绪风.保险产品创新应该处理好的五个关系[J].中国保险,2006(04).
[3] 中国精算师协会.精算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篇9
面对利率政策的变化,保险产品尤其是传统型寿险产品的承受力再次面临考验。
与以往不同,这次摆在保险业面前的,是近9年来央行首次加息和市场对继续加息的预期。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由于我国对保险产品仍实行价格管制,规定寿险保单(包括含预定利率因素的长期健康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不超过年复利2.5%,目前各家寿险公司推出的产品大多接近这个水平。
此次银行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98%上升到2.25%,中长期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还更大些,这对手持资金的市场参与者来说,可能面临一个是买保险还是存银行的选择。
所谓“预定利率”,通俗而言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投保人或者消费者的回报率。预定利率越高,则保险产品的竞争力越强,但保险公司为此也要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由于保单预定利率主要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设置的,存款利率波动对一些传统的保障型、储蓄型寿险产品影响很大。
过去,随着央行连续8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996年的10.98%降到了1.98%),传统的高预定利率寿险产品产生了大量利差损,严重影响到整个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保险业一次次面临“生死之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9年,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开始对寿险产品预定利率设定2.5%的上限。
从1999年开始,我国寿险业借鉴国外经验陆续推出了分红、万能等新型投资型产品,这类产品能够适应利率波动,投保人能通过分红、个人投资账户增值等形式分享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兼具保障性和投资性。
目前,我国寿险保费收入六成以上来自分红等投资型产品。这次加息对保险公司利大还是弊大?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良温这样回答:“国寿推出的投资型产品80%是分红产品,对利率较敏感的非分红产品占比很少。公司有60%的投资资产回报率与利率变动方向一致,投资将随息口上升而受惠。属于投资型产品的分红保单会因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增加,而获得更多红利。”至于加息可能诱发投保人退保而转投其他金融投资品种,他表示:“国寿对此已有充分准备,相信选择退保的只会是少数。毕竟无故退保给保户自身带来的损失也非常大。”
10月28日加息消息公布后,海外投资者对三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保险公司给予了积极的反应。10月29日收市时,人保财险涨0.8%,中国人寿涨3%,平安保险则大涨4.7%。
平安保险集团首席投资执行官杨文斌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息对保险行业的影响是正面的,有利于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整体收益率水平。就平安而言,因为公司的存量资产中有很大部分的浮动利率资产,加息对存量资产总体会产生积极影响;另外,公司每年有大量的新增保费和再投资资金,加息将提高增量资产的投资收益率。
篇10
保障第一理财第二
虽说金融危机下,定期储蓄不失为传统又稳妥的理财方式,然而在降息空间下,定期存款“保财”功能不错,理财功能就差点儿了。如传统寿险2.5%的预定利率,比一年期居民存款利率(2.25%)要略高些。股市没有明显回暖的迹象,投资渠道相对匮乏,人们希望能有更多稳健的投资方式来合理分配手中的可支配资金。此时,既有保障功能,又有理财功能的保险类金融产品的价值还是有考虑期望意义的。
去年对高回报同时也是高风险的保险产品着实是一轮严峻的考验:投连险首先从神坛上走下来;而随着一次次降息,去年上半年结算利率一路飙升的万能险,也在下半年里风光大大减弱。仍存在降息预期的2009年,储蓄回报率也相应会降低,保单对人们的吸引力也因此而增加。尤其是经历了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洗礼后,老百姓在看好保险产品理财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其保障功能。于是,三类投资型保险中收益波动比较缓和的分红险,走势颇好就不难理解了。
趋势预测:保险的本质功能最终要回归到保障层面上来。故此,各保险公司开始开发既能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又能提高产品内涵价值的保障型产品。
投保提示:老百姓买保险都应该从家庭需求的角度来衡量。而且买保险是个长期的过程,在经济下行的周期里,要先考虑意外保险、寿险、重大疾病保险,因为这种风险发生时,对家庭的冲击最大。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养老保险、教育金保险及其他带有投资理财功能的保险,如分红、万能、投连险等等。
保障理财两不误
在从严监管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共同的影响下,“回归保障”成为多数保险公司的选择,中国人寿、生命人寿、民生人寿等公司均表示,2009年分红险和传统保障型产品将是主打方向。
民生人寿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产品在强调保障功能的同时,理财产品不能一棍子打死。按照2009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的要求,要突出业主的原则,促进保险业务结构调整。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开发更多内含价值较高的保障型产品和期交产品,注重发展长期型业务,增强保险保障功能。在投资险种方面,建立健全投连和万能产品销售资格和销售行为管理制度,引导公司加大力度发展长期业务。使老百姓真正能够保障理财两不误。
有关人士指出,之前有保险公司开发的产品偏重投资型产品,轻保障型产品。现在看,根据市场变化适当调整,形成多元渠道的相互补充和共同增长才是发展的最终途径。分红型保险重新受到市场欢迎也是如此。
- 上一篇:病虫害防治方法
- 下一篇: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