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中药学专业的认识

篇1

 

《中药学》是中医药院校各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是中医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药与临床应用联系的桥梁课程。但中药学因涉及的药物数量多、药物间的联系不明确、功效范围广,给中医药专业学生学习增加了较大难度,学生普遍反映中药学难学、难记、难应用,传统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讲为主、学为辅的现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是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自身教学模式与经历,谈谈个人对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

 

1 结合课程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各专业的基础课,以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及各药物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为核心内容。课程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联系紧密,并涉及传统文化,且理论复杂,药味众多,每一味中药其性能功效各不相同或同中有异。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联系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采用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对中药学知识的领悟,采用“精讲-自学-讨论”模式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另外,每味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其药性、功效与应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这种关系,在推理中学习中药,让学生从死记硬背转为活学活用。针对中药数量多、容易混淆的特点,授课时要应用一些容易使同学们记忆的方法,比如采用对比教学法,将中药知识总结成顺口溜或歌诀,帮助记忆提高教学效果[1]。

 

2 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中药学课程是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专业特点的不同也导致该课程在授课中也应有所差异。

 

2.1 医学类专业 医学类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扎实,在授课中可适当利用中医理论知识对中药的药性、功效与临床应用进行推理,适当兼顾临床案例分析,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学习中药是在遣方用药、救治患者,让学生切实加强学以致用。目前,医学类学生的培养偏重于临床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中药植物与中药饮片识别以及药学技能训练,造成了医学类学生不认识中药、不懂药物的性能,出现“用药不识药”的尴尬现状。针对这一类学生,在讲授药物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的同时,还要适当介绍药物的来源、鉴别特征、炮制方法及其炮制对性能的影响等内容。

 

2.2 药学类专业 药学类专业的学生,对中医理论的基础了解不深,在讲授时尽量结合临床常见病例进行介绍,讲授中医辨证施治的思路、中药材的选择依据和选择方法,增强学生对“医药不分家”认识与体会,进而培养学生整体分析、解决问题的中医思维模式。另外,药学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药物检验、生产、研发、销售等相关工作。授课时除了重点讲解功用之外,还可以穿插药物检验、生产、研发、销售等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医理通,药性熟”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专业信心与学业规划。

 

3 加强中药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中药学实验课程。将理论与实验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促进教与学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同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中医药思维的能力。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2]:①带学生上山采药或到药草园实习,并制作标本,让其了解药用植物的生长形态、生长习性及药用部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药的认识,加深对药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②强化中药材的感性认识,通过手摸、鼻闻、口尝等方式获知药物的真实性味,再与教材记载的性味进行比较,从而分析药物的性能、功效,进而分析临床主治病症;③开展模拟中药房的实训,培训学生的调剂技能,培养学生“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理念,同时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医药工作关系到大家的生命安全;④ 针对医学类的学生,开展中药炮制实验,让其体会到不同制药辅料、不用加工工艺对药物性能的影响。

 

4 引入中医药文化,丰富教学内涵

 

中药学不仅是一门学术技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且理论知识与中医学相辅相成,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对于药物的性能、功效与运用都有自己的称谓。如 “相反”、“凉血”、“温中散寒”等,可以通过生活常识理解其意义,而如“开窍”、“息风止痉”、“养心安神”等中药术语则与现代医学的称谓相差加大。学生对祖国丰富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对中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不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甚至存在误解。因此,中药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渗透传统文化,承担起弘扬中药传统文化的重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拓展传统文化知识,强化传统文化意识。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中药故事、引入诗文、鼓励学生创作中药故事等,增加教学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从而丰富教学内涵,提高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

 

5 适当介绍现代研究

 

随着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药学与许多自然科学分支形成了紧密相连的知识网络,新的成果、新的应用不断涌现,及时吸收交叉学科内容和中药学最新研究成果,将传统认识与现代认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中药现代化趋势,有助于学生对中药学知识的运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科研意识颇有裨益。如从黄连、三颗针等中药中提取的黄连素,作为抗病原微生物,对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腹泻。药理研究证实黄连素还具有显著的降糖调脂、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降低胆固醇、抗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抗炎等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药教育教学在不断进步,为适应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教学改进亦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要针对课程特点及学生专业,在中医药的文化背景下,将中医药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集成、整合、深化已有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又能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中医药辨治能力。

篇2

(一)以专业为指导,设置个性化的中药学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中药学教学,教学内容的设置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中医院校必须要以专业为指导,设置个性的中药学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突出学科的特点。即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知识、中药的性能等,如归经、毒性、四气五味等基本理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等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突出专业的特点。如针对中药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会从事药品研发、药房、药厂等工作,教学内容要设置与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物功效等结合;针对医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会从事临床方向的工作,教学内容的设置既要将药物的疗效和药理药效结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针对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会从事临床护理方面的工作,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注重预防和护理方面的知识,强化中药的用量、用法、不良反应后的解救措施等知识。

(二)以技术为载体,实施先进的中药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中药学改革和创新的关键环节,在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日益发展和丰富,教师必须借助这些资源,以技术为载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进行中药学教学,教师能借助多媒体等文本、图像、语言和视频等功能将抽象深奥的中医药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虚拟化的临床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在身临其境中提高自身的临床操作能力。吴圣华发现利用CAI软件能综合处理多种信息,进而使得人体的听觉和视觉能产生多重刺激,让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这种教学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的以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单调、呆板的问题,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虽然在中医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一定要遵守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设计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课件,进而最大程度的发挥新型教学方法的作用。此外,在中药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采取合作学习、PBL教学法、比较法、“精讲—自学—讨论”等教学方法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中药学教学改革。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中药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设置科学的评价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新形势下,中药学的教学评价必须要以考核形式为主体,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考核是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和管理,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一个重要手段。在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中,除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外,教师还应该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中药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和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的日常考勤、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等都列入考核内容中,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理论性评价和实训性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等评价方式有效结合起来,以更好的、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评价。刘立萍等在对中药学教学中实施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研究显示,根据中药学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教学内容等,将教学评价和其他很多要素相互融合后,形成了实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有效的评价方式,并将其融合与整个中药学教学的过程中,构造出了一套具有加强理论性、实践性、适用性的中医思维模式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因此,新形势下的中药学教学改革,必须以考核为主体,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四)以人才为目标,开展科学化的中药实践教学

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医学人才,因此,促进中药学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科学化的中药学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知,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操作力。因此,中药学想要与时俱进,实现改革和创新,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中医药人才,就必须开展实践教学,在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如教师可以定期带学生上山采药或者到当地的药圃进行实训,让学生能亲身体会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了解药用部位,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中药药物的理性认识,还能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学习的效果。张彦在对提高中药学实践教学效果的研究显示,教师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参观药材的原形标本、饮片标本、植物的形态标本和实施炮制实验课等手段,学生能与中药药材全方位接触,让学生能初步了解和掌握中药的真伪鉴别方法,提高了学生对中药的掌握程度。通过开展这样一种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中药实践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中药学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二、结语

篇3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起着沟通中医基础和各专业课的桥梁作用,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包括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性能理论、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理论等知识;各论主要内容为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笔者通过对我校多年的“中药学”课程教材方法进行总结,就“中药学”实践教学法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1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特点

中药学课程自1956年第一批中医院校成立之初,即是中医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现为我校的全校性基础课。其前身为“中药方剂学”,其后分化为“中药学”与“方剂学”。近年来,在“中药学”全体教师努力下,在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了显著成绩,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本校中药学教研室在2011年被评为优秀教研室,同年本教研室教师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团队。

1.1传统知识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

我校“中药学”教学方法独具特色,不仅重视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同时将理论知识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突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的讲解,又重视现代药理、毒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将传统知识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同学们在接受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开拓视野,了解到现代的研究进展,更易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研究相结合。

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校“中药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讲解注重将知识点和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相结合,主要途径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药物的实物标本和彩色图片(包括原植物和药材饮片),让同学们可以从视觉上认识到中药形状特点,让课堂讲授更具趣味性,同时同学们也更易于接受和消化理论知识。对中药材也有更具体的认识。除了课堂实物标本和图标教学外,我校“中药学”教学还开展野外采药认药和药圃、药馆见习等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法既增强学生对中药材的感性认识,又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同学们通过课堂学习知识后在课外实践学习药材,增进了对于课本知识的巩固,学习效果也更好。

2“中药学”教学方法现状

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多是在教材编写内容的基础上确立的,主要教授内容为药材的来源、性能、功效、应用组成等,其中应用部分涉及了各科的病症,并利用其病因病机来理解中药的作用,同时还涵盖了特殊配伍的意义、特殊炮制意义以及使用注意和用法用量等内容[1]。“中药学”是一门相当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中药学基础专业知识对同学学习其他医药学专业知识也相当重要。但是由于“中药学”这一课程知识面广,据多数高校同学反映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中药学”这一课程,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是各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国内高校对于“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运用启发、联想、对比、分类和归纳等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讲授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难点和重点,应反复讲授,并且运用联想、对比、分类和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以加深记忆。制作中药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具体药物标本(包括药用植物及药材)图片的展示,使教学直观、生动、灵活,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视觉记忆,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引用典故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2]。

2.2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

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中药学”的特点进行教学,在继承传统中药教学方法和其他老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中药学”课程特点采用直观形象教学及采用歌诀形式、强化功效归类等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更好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如: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布置自学内容,培养创新能力;以功效为核心,导药性与应用;采用歌诀形式,强化功效归类;加强类药对比,突出个性特征等教学方法[3]。

2.3三位一体教学法

“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指中药谚语、典故的引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刺激与中药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知识的强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法。在教学实践应用如下:

2.3.1中药谚语、典故的引入中药谚语、典故的引入,一方面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简单有趣的故事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调节同学们的学习状态,避免同学们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疲劳。

2.3.2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刺激随着现代科技的推广,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中药学来说如果只凭文字描述,学生很难理解,故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辅以形象逼真的原生物图谱和饮片图谱,可增强学生对中药的认识,提高学生兴趣。

2.3.3有关中药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知识的强化“中药学”学习重在应用,在学生理解掌握中药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简单了解中药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三位一体”教学法,是在讲述有关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时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从不同侧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智慧潜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4]。

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是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医药高等教育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实践教学占有关键性的地位[5]。为了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高校对于“中药学”课程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知识讲授。如果只是重视课本理论知识讲授,而不重视学生对于药物具体的实践认识,一方面对于学生学习“中药学”,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将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缺乏对药物一个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认识,如果培养的中药专业学生对药物识别能力不高,对中药生产流通知识了解不足,那么就难以满足今后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实践教学条件受限制,使学生的实践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达不到教学要求,以致于社会对毕业生的反馈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不强成为目前影响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关键问题。我校在“中药学”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教学法结合课外实践教学法进行教学,在知识讲授和具体实践的相结合下,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同时,同学们对于中药学知识的学习也更有兴趣,对于专业理论知识也更易接受和掌握。课堂授课是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综合运用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等,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课程知识。课堂教学辅以实物标本和彩色图片,达到课堂授课“图文并茂”的效果,调动同学们学习兴趣,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课本知识。实践教学法主要是到本校药王山考察药物本草和到我校广东省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标本库观看中药材标本两种方式。#p#分页标题#e#

3.1中草药种植园课外实践教学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草药植物园包括了“药王山”以及“时珍山”两个山体。其中“药王山”面积达5.5万平方米,栽种中草药2200多种,以解表、清热、泻下、活血化瘀等功效划分区域。“时珍山”面积达8万平方米,以药用植物分类法进行分区种植。鉴于本校有中草药种植园这一天然药物植物园,我校开展“中药学”教学时除课堂讲授课本知识外还积极组织同学们到本校中草药种植园进行野外课堂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可以在学习课本中药学知识之余,可以在种植园了解和观察到药物的具体性状和形态。一方面进行中草药种植园实践活动可以让同学们亲身接触到药物,对药物有切身的了解,另一方面,在进行中草药植物园野外实践的同时,可以使同学们对课堂上所学中药学知识加深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将课本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3.2中医药博物馆药物标本参观教学法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2006年7月4日,是直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综合性高校博物馆。现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史展览厅、医史展览馆、中药标本馆三个部分。其中中药标本馆已经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标本中心。中药馆主要展出常用中药、道地药材、珍稀药材、岭南中草药、海洋药及常用中药剂型等标本3000余件。馆藏的珍稀中药标本有特大野生人参浸制标本、鹿茸标本、百年油桂等[6]。借助于直属于我校的中医药博物馆,我校“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除课堂讲授教学以及中草药植物园实践教学外,组织同学到博物馆参观观察中药材标本也是本校“中药学”教学的一大优势特点。在课堂讲授中药学理论知识后组织同学到博物馆参观标本,一方面可以巩固同学们的中药学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具体中药材性状特性联系,起到巩固知识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极大地增加同学们学习“中药学”的兴趣,使学习中药学知识由枯燥课本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学们学习兴致更浓,对于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学质量也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4实践教学方法成果分析

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08级中药学(营销与物流)专业109名同学作为测试对象,以期末考试作为教学方法成果检测手段。考试以笔试的形式进行。采用百分制计算,60分及以上为及格,80及以上为优秀。通过测试,统计成绩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期末考试成绩该班同学及格率为97.2%,优秀率为60.5%。考试成绩分析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从答卷的情况来看,该班同学对于中药学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对于一些易混淆或难记及知识点也能很好地掌握,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可见本校所使用的课堂讲授结合课外实践法教学对于“中药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篇4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现在有少数院校的中药专业英语课由公共英语教师担任,这是一种十分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公共英语教师虽然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较为精通,但毕竟由于是非中药专业毕业,对于一些专业用词的微小差别不能够引起充分注意,往往一概而论,从而使学生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产生误导和混淆。同时,由于公共英语教师还要进行基础公共英语的教学,授课任务十分繁重,对中药专业英语课的教学明显显得力不从心。而部分院校的专业英语课由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中药学专业教师讲授,与专门从事基础英语教学的专职教师相比,中药学教师在中药学知识上有其一定的优势,但他们却常常将中药学英语这门语言课上成了专业课。同时还存在有些教师发音不够标准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也未曾接受过专门和专业的培训。所有这些因素对中药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中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根据中药专业英语的特点,通过对中药专业英语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中药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2.1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各院校的教务处应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结合实际应用的要求,制订出全面合理的教学大纲,明确各教师的教学目标。同时,应强化学生对本学科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才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程考核要求也应抓好,传统式的卷面考试应有所改进,因为有不少学生往往会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复习以达到考试过关目的而并非踏踏实实地想把这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这样造成学生的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浮躁,基本失去了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因此,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需注重教学质量的反馈,让学生真正提高中药专业英语的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更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如专业英语的交流、文献的翻译及写作等,达到教学目标。

2.2加强中药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现在对于中药学对外交流人才的要求不应仅仅局限于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以及高超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同时也应具备相当的外语交际能力。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中,应适当加强中药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内容和要求,可以适当增加音像教材,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翻译和写作。针对中药专业英语教材内容陈旧及辅助材料不足的缺点,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入大量最新的中药学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政府及院校应加大投入,积极鼓励更多的中药学人才及英语人才投身到中药学专业英语教材编写的团队中来,让中药学专业英语教材更加权威、实用、实效以及富有趣味和引人入胜。

篇5

1.1研究前期准备

第一阶段:对2006、2007级中医临床专业学生进行了关于中药实践课程意见、建议的调查问卷,和后续临床课程教学反馈调查。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极大程度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为后续临床课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4]但是由于受到现有条件的限制,仍存在很大缺憾,如标本室陈列标本破损陈旧;药用植物园原生药物数量过少;缺少药物鉴定、炮制、制剂及基本的临床实践应用等相关内容;原有学时数过少(28学时)等。有鉴于此,我们对近十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在完善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炮制、鉴定、制剂及临床实践等内容,并制定了初步的教学大纲。第二阶段:①对原有的中药标本室进行了改进扩建,更名为中药标本馆。对中药饮片、药材、植物形态标本进行了更新完善,并分类摆放,以利于学生鉴别学习。馆内共陈列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标本四百余种,并在馆壁内侧设有“中药发展源流”文化长廊,通过对历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及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介绍,使学生对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有简单的了解。②对药用植物园原有药用植物品种进行了补充。③对原有自制《中药标本图谱CAI课件》进行了补充完善,重点补充了标本室及药用植物园没有的药物图片;对常见相似药物饮片、药材、原植物形态鉴别进行了整理归纳,制成教学课件。④对中药专业炮制实验课进行了拍摄,将常用炮制方法:炒、炙、烫、制霜等操作过程制成了教学光盘。⑤对中药专业制剂实验课进行了拍摄,将中药常用剂型:汤剂、丸剂、散剂、片剂、滴丸等操作流程制成了教学光盘。⑥在学校附属门诊,选择典型病例,对其诊疗过程拍摄制成了教学光盘,用于临床见习及病案导学。拍摄了临床常见病:感冒、痛经、腰痛等疾病的诊疗过程。用于加深对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的认识和理解。

1.2研究对象

本校中医临床专业2008、2009级已学习完《中药学》理论课程的学生。

1.3研究方法

1.3.1将每年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进行以下教学安排:①参观标本室:对典型药材、饮片标本形态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药材的药用部位及其形态特征,初步了解药材真伪鉴别的要点。购进药物饮片,分发给学生,让其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讨论,以巩固加深对药材形态的认识。②参观药用植物园:对常见原生植物形态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有所了解。③观看自制教学课件以加深学生对典型药材、饮片、原植物形态的鉴别。④参观安国药材交易大厅及药材种植基地,以巩固在学校药园及标本室所学内容,并了解药材市场交易情况,开阔视野。⑤观看自制中药炮制教学光盘。让学生了解中药的炒、炙、蒸、煅等炮制方法的操作过程,认识药物通过不同的炮制会改变药物的色、味特征,具备不同的临床功效。如:生地黄外表灰黑色或棕黑色,间有黄心,味微甜,性寒,功效凉血滋阴生津,用于血热证;酒蒸后饮片面乌黑发亮,质软而黏,味甜,性温,具有补血填精功效,用于血虚证。⑥观看自制中药制剂教学光盘。让学生了解常用中药剂型:汤剂、丸剂、散剂、片剂、滴丸等剂型的操作过程。⑦观看自制病案教学光盘。通过对病案学习与分析,了解中医运用中药诊治疾病的过程,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并为后续临床课程打下良好基础。⑧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教学医院及本院附属门诊见习参观,分小组进行模拟病例分析讨论,以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上各项教学内容,①②④项在原有中药实践(认药实习)课学时内完成,③⑤⑥⑦⑧项在课余时间周六、周日完成。第二组:保持原有中药学实践(认药实习)课程内容不变。即以上①②④项内容。

1.3.2课程结束后两组同学均进行:①组织考试,考查学生对饮片、药用植物的掌握情况,统计分析两组同学成绩情况。②每位同学交学习报告一份。③每位同学填调查反馈表一份。

2研究结果

通过对两组同学的考试成绩、学习报告、反馈表总结,分析中药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前后教学效果差异,我们总结出了最佳的《中药学》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方法、学时等)。认为在原有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补充炮制、鉴定、制剂及临床实践内容,更有利于弥补中药学理论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接触中药的真伪鉴别、炮制、制剂的方法和要点,有利于加深其对中药的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的掌握,有助于培养“医理通,药性熟”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适度合理的病案导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药功效应用的理解,为后续临床课打下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了专业信心。

3问题展望

3.1由于受现有条件限制,学生不能象药学专业同学那样,对制剂、炮制等过程进行亲自操作。而仅靠观看光盘,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争取能尽快建设好“中药实践操作”实验室,让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能亲自操作简单的炮制与制剂过程。

3.2现有教学大纲将实践教学集中于1~2个教学周内完成,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与吸收。今后的教学目标应争取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中药学教学始终。

篇6

关键词:中药;教学;学习

《中药学》是中医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它既是基础,又架通临床,对《中药学》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方剂以及临床各科,甚至今后进入临床遣方用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学是一门古老学科,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势,它的理论和内容是从几千年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其表达多是古典名词,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接受,这给上好这门课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当今社会的学生,受西医理论体系的影响更多,对中医中药理论更不易理解接受,故如何上好这门课程,如何让我国传统医药的精髓传承下去,是中医药老师不得不深思的问题。以下是本人在中药教学中的认识和体会。

1 消除偏见,培养学生热爱传统医药的民族感情

中医药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其发展仍是缓慢的,尤其是西方医药传入我国后,中医药的优势明显弱于西医,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也日渐减少,甚至部分人认为中医药可有可无,更有甚者,宣扬应废弃中医药。现实生活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偏重西医,这些现象必然影响学生对本门课的认识,故在中药教学时,要用充分的数据,生动的事例消除学生的偏见,充分展示中医药这一民族魂宝。如在中药第一堂课《中药的起源与发展》,可通过历代著名医家,用中药治病获得神奇疗效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几千年以来,在西方医学未传入我国以前,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到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中药仍然有着重要价值。如青蒿素已成为首选的抗疟药物,不仅对中华民族,乃至对世界人民的医疗健康都发挥了作用。通过这些生动的事例,消除了学生认识上的误区,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对民族医药的热爱之情由然而生。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中药学理论的学习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如何将古老而枯燥的理论赋予生动的内涵,激起学生的兴趣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在备课时应多准备相关材料,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互动性,如与中药名有关的故事、谚语等,往往一两个故事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令学生记忆深刻,兴趣盎然。故要上好本课,就要在备课中多下功夫,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如在“中药的采收”这一课中,应用一些民间谚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又能充分理解这一课的内容。在讲授柴胡时,除讲解它的性能功用外,通过这一药名来历的民间故事的讲解可大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联系生活,让学生知道身边很多植物如蒲公英、鱼腥草等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 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应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中药课程,理论较多,前后内容关联性不强,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一味死记硬背,结果往往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事倍功半。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本学科的规律,中药药性与临床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注意思维方式的培养。如在讲解解表药时,通过其药性特点:辛味、发散、作用趋势升浮、多入肺经等特点,分析出这类药的基本药性,再进一步揭示其药性与功效及与表证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解表药的基本功效-----解除表邪,解表药的基本用途-----治疗表证,再根据解表药的药性 分类 主治,让学生明白中药的性能功效用途并非杂乱无章,中药的药性与功效、临床应用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去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

4 融会中西,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

当今时代,人们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较多,对中医药理论不易理解接受,讲课时尽量结合现代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中药的理解和记忆。既要突出中医特色,又要与西医西药相比较,阐明中药的优势、特点。如在讲解中药附子时,除讲授附子的传统理论外,结合其现代研究来阐明它的毒理作用,传统理论中其有毒,内服需炮制后入药,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附子含多种生物碱,其毒性成分为双酯型乌头碱,易溶于水和乙醇,经炮制后水解为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如继续水解则变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其毒性为苯甲酰乌头胺的1/2000,学生就更易理解为什么在传统应用中要用炮制品,附子经炮制后为什么毒性可大大降低,为什么在应用时须煎煮30分钟以上,使学生成分理解传统的中医中药的理论、用法也是科学有效的。

5 加强直观教学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中药标本、多媒体课件、野外见习等,让学生能将所学的中药与实物联系起来,以加深对中药性能功用的认识理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还可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见习,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去,充分利用本地的中药资源,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实际上很多植物,学生尤其是基层农村的学生是认识的,如能将它与药物联系起来,学生会发现原来家乡那么多的植物还有其重要的药用价值,学生会更深一步理解和认识中药。

6 适当开设实验课,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中医专业开设的中药相关课程很少,例如中药炮制,其知识仅在中药学中的一个章节中介绍,而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之一,是保证和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手段和措施,也是中医中药的一大特色,学生对中药炮制的知识、方法掌握较少,这对于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尤其是基层农村是不利的,故在教学中可适当开设中药炮制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熟练掌握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将常用中药的炮制操作作为中药考核的一个内容,以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总之,中药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要用心,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可采用对比、联想、推理等多种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同时紧密联系与中药相关的现代科学的新成就,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方能使学生从深层次理解中药、掌握中药,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进入临床正确应用中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君明,贾玉梅,崔瑛,冯志毅.基于PBL的中药学案例教学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2(06) .

[2]王玉凤.《中药学》的学习与记忆方法[J].北京中医药,2008(10) .

[3]曾嵘,王志琪,周晋,周于禄,杜可.中药药理学创新思维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J].药学教育,2013(02) .

篇7

关键词:中药饮片辨识;教学模式;考核方法

G642

《中药学》是中医临床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该学科涉及到对中药基本理论与各种各类中药的性能、作用、采制、来源以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研究[1]。《中药学》还能够使中药的临床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紧密地结合,该学科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极为重要。中药饮片辨识是《中药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必须充分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在中药饮片实物的制作过程中,资金消耗巨大、药品储藏困难、损耗严重、制作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而中药饮片现有的图片资源库缺乏交互性与真实感,导致诸多中医药教学工作受到限制。因此,为提高学生的中药饮片辨识能力与效率,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探讨。

一、将教师队伍及其教学水平进行建设与提高

将中药饮片辨识课程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进行改进,第一步应先将教师队伍及其教学水平进行建设与提高。中药饮片辨识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相应的临床工作经验,因此授课教师应多深入临床工作,其授课的主要内容应侧重于中药饮片的性能与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药饮片辨识课程的大部分教师均没有对《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学科进行系统地学习;然而在授课过程中,中药饮片辨识具有一定难度,这样会使教师不能将知识全面、系统地向学生进行传授[2]。因此,学校应邀请药用植物学与中药鉴定学的专家与教授,对中药饮片辨识的授课教师进行定期地培训,或多提供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使教师不仅能够将中药饮片辨识的正确方法进行熟练地掌握,而且也充分地了解了各种中药的辨识方法、生长习性与采收时间。这样教师就能将知识全面、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二、将新教学模式进行建立

中医的治疗疾病过程为“理、法、方、药”,即为使用四诊八纲的方法对疾病进行辩证分析,然后将治疗方法进行确定,再遣药组方,整个过程也充分地说明了中医治疗是“医药不可分割”的[3]。然而,目前我国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长期地受到“医药分家”教学模式的影响,因此导致其对中药饮片辨识的掌握程度较为低下,并对其中药应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中药饮片辨识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

第一,将讲授教学的比重进行降低。饮片特征、理论讲授是讲授教学的两个部分[4],教师应对饮片特征讲授进行改革,将讲授教学比重降低至总学时的55%,并让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注意将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突出。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进入新的教学方式,比如案例讨论式教学与开放式教学以及安排学生进行自学等。案例讨论教学法是指,教师选择在生活中常见且学生能够理解的病症(如水肿、失眠、腹泻、感冒等)作为案例,并结合已学过的医药知识,将合适的治疗药物从中药饮片中进行选择,再组织学生对所选药物的饮片特征、用法注意、主治功效等进行讨论,最后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开放式教学法可以是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中药标本室、中药材市场或到医院中药房实习,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视野进行开阔,而且能够将其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从而对其自主学习能力起到帮的作用。

三、将多元考核方式进行建立

在中药饮片辨识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中,闭卷考试的成绩决定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是,传统考核方式的形式较为单一,而且由于经费限制、工作量较大、学生数量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考试内容只限于单一的卷面考核,这样无法在考核中将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地反映[5]。教师可以在中药饮片辨识课程中设立多元的考核方式,比如课程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与平时作业成绩组成该门课程总考核成绩,两项考核项目分数各占总成绩分数的50%。而平时作业成绩可以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参与小组讨论与自学作业的成绩,并涉及到60味以上的饮片。这样可以使考试成绩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真实、充分、全面地反映。

四、结语

面对现阶段中药饮片辨识教学现状,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到其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对中药饮片辨识的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将学生的实践与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拓展,将学生对常用中药饮片进行辨识的积极性进行激发,从而使其辨识能力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能够更为深刻地认识与掌握各种中药特点、性能与临床应用效果。在中药饮片辨识教学活动中引进多元的考核模式,能够将学生对辨识中药饮片的掌握程度进行更为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来,从而使该学科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得到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依娜,李耿.实训教学在中医专业中药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2013,11(22):103-104.

[2]陈芳,杨卫平,汪毅等.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内蒙古中医药,2014(02):130-131.

[3]袁晓红,尹跃兵.中药饮片数字化3D标本资源开发的探索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0):2541-2542.

篇8

李 祥

摘 要:中药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改革应突破从前只重视中医药理论的学习,而轻视实验教学及中药各学科实验的不连续性。高年级中药专业学生实验教学应增设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药学;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

随着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培养具有创新性、综合性的高等中药人才已成为当前中药发展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中药人才,以适应当前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要,笔者对高年级的本科生中开展中药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目前,中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中药学的实验教学科目间相互独立,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各学科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②实验教学偏重于验证性,重理论而轻实践。③教学模式僵化,不符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④实验考核体系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的能力。⑤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训练,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力不足。显然传统的中药专业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因此笔者在中药高年级学生中开设综合性实验,在比较集中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整个实验研究,目的是使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需要。

1 首先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线实验内容贯穿中药各学科打破各学科独立的实验教学

在一般的实验课中,教学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但在综合性的实验中,教学应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主要完成文献资料的检索及分析,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方案的选择、论证及制定。文献的查阅是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也是学生最没有感性认识的科目。而文献的检索在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具体的文献应用中让学生知道文献检索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课题的成败。在检索文献、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有关中药各学科知识有机的串连起来,如中药鉴定学中的药材品质鉴定,中药化学中的化学成分的分离,分析化学中的含量测定,中药炮制中的炮制机理的研究及药材中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等。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汇总和方案设计。从文献查阅、综述实验路线的设计到药材鉴定、成分提取等均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就能使学生技能得到全面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以实验设计者身份投入到实验中。通过文献查阅,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能使学生认识到所涉及科目实验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新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中药研究有了一个较全面、完整的思路,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研究、开发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中药化学中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为例,说明中药专业综合性实验的设计思路。原来在中药化学课程中,这个实验是孤立地提取分离和鉴定,明显地带有验证性缺点。将其设计为综合性实验。内容如下:①文献检索。设计出合理的提取黄芩苷的方案。②按药典规定方法对中药黄芩进行质量检查。③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与鉴定。④黄芩苷在不同黄芩炮制品中的含量测定。⑤黄芩苷的片剂制备。

通过上述实验,使学生对中药的研究、生产有一个全面了解,其中包括的相关学科有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文献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仪器分析的内容,将它们互相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学生对中药新药研究有一个整体概念,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所学知识得以完整化。

2 教师严格考察实验的可行性进行合理评价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使实验具有合理的深度难度及广度

设计实验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评价。受学生基本条件和学校教学设备及资金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教师在学生实验设计中进行筛选,选择其中具有可行性好、深度及难度适中的设计方案进行,同时对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由于教学条件等限制而未能开展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及解释。

3 加强实验操作规范化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进行相互交流

实验设计选定后,教学方式可以按班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对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教师及时指出,强调规范操作与实验成败的关系。规范的方法要进行及时鼓励,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鼓励学生及组间进行实验交流,相互提醒易出错的地方,及时纠正,互相促进。对于中途实验失败的学生请他在全班分析失败原因,互相讨论,相互引以为谏。

4 严格学生的实验记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

实验记录即反映学生的科研态度,是考察学生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最直接方法。实验记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实验记录对于学生实验的进行及实验结果的推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实验记录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书写,这样也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记录要求对实验的目的、方法及可能的结果有初步的推断,并对实验条件、影响实验的因素作分析。整个记录要求条理清晰,要求学生写出实验小结,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及收获,灌输严谨的治学态度。

5 实验考核成绩既要重视结果也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科研的综合能力

篇9

1.1学科间衔接性较差。

目前,中药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包括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这些课程间联系紧密,但由于实验课是随着理论课开设,各自的实验项目独立,联系不紧密,这就使得学生在完成一个学科的实验教学后无法将它应用到后面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术的掌握。例如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芦丁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这一实验,采用重结晶法对芦丁进行纯化,而这一实验操作步骤、原理、注意事项在无机化学中就介绍过,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显然学生不能将无机化学实验与中药化学实验结合,更不能灵活应用。

1.2教学模式缺乏主动性。

传统的实验为验证性、重复性的实验,这些实验内容往往陈旧过时、起点低,学生只要按照教师“填鸭式”的讲授及实验指导书上详细地步骤,即可机械地、被动地、准确地完成实验内容。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较多的有代表性的实验,对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思维受到束缚,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型思维的发展,显然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是不利的。

1.3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中药学专业的实验多数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才能完成,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过程(如中药药剂学)就离不开一些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因而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对实验设备的运行原理、基本操作应较为熟悉。而目前中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价格低廉的设备如薄层板、显微镜、层析缸等,学生一般是3-5人为一组,进行实验;而对于一些贵重的、专业要求高的现代分析仪器(HPLC、GC、IR等仪器),只能整个班级共用1台,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仅仅是观看或简单进行操作,这导致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实践知识不扎实、满足不了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不了今后的实际工作。

2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的意义

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已定的实验任务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实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联系实验室、确定实验时间、自行完成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与数据,研究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的一种方式。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不仅可将多个相关学科的实验内容有机整合,还可以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产学结合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的教学转变

3.1实验教学方式转换。

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具有良好的“主动性”,主动进行资料查询、方案设计、团队建立等,而教师在过程中,扮演了顾问和导师的角色,负责答疑解惑、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这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人潜能,使学生品尝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3.2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此教学模式下,应根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现有的实验条件,对原有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优化筛选。如把中药学专业里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学的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组建实验团队,完成实验。这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了实验技能培养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形成了专业能力培养与专业知识学习共进的良好局面。

3.3实验室管理方式转变。

在此教学模式下,应将传统封闭的、分散管理的实验室管制模式进行转变,建立教学实验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和专业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在实验室内部实施学校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包括大实验室中心主任、各实验平台主任、专业科研院系实验室主任;实行适度的集权与分权原则,从而提供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可以真正进行并完成实验,以达到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目标。

4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的要求

4.1实验室管理。

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时间、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必须有所保障,这样在实验室管理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加强实验管理,合理分配实验资源,保证实验顺利完成。

4.2实验指导教师水平。

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因其涉及多学科知识,因此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许多非本专业的问题。这就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

5结语

篇10

一、采用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ProblemBasedLearning,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1969年加拿大首创。该方法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把学习设置为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有意识的研究,能够学习到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PBL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收获的大小与学生付出的多少成比例,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越多,收获也就越大。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面对种类繁多的中药,感兴趣的内容也不一样。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使教与学能够互动。为此,笔者把提出的若干问题。先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然后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再提出若干问题,如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是否有科学道理,现阶段有哪些现代的研究成果等。如关木通所含的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一次大剂量或小剂量长期服用,可对肾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国际上对所有含“木通”的中药材和成药采取了全面封杀的措施,2005版《中国药典》也予以删除。通过这样的事例,让学生自己找出还有哪些常用中药有毒,对身体产生毒性的原因是什么,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等。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完成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综述,作为部分考核成绩。选修《中药学基础》课程的学生以临床专业、临床7年制学生最多,他们表现出对临床病例很感兴趣。问题提出后,笔者针对学生查阅的临床报道病例,提出几个问题。例如某患者,男,49岁,因心悸失眠,用民间验方朱砂(9g)加水煮猪心(1个)食用,分2天4次服完。食至第10天,心悸失眠逐渐好转。连续服用1月余,出现腹痛。伴有恶心、呕吐,自认为是胃肠炎,曾口服土霉素等药物,症状缓解。继续食用朱砂煮猪心1月后,出现全身无力,双下肢浮肿,蛋白屎,少屎,逐渐无屎。血尿素、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均明显升高,肝功转氨酶升高,血钾升高,血糖降低。诊断汞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要求学生查资料解释为什么会导致汞中毒,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是什么,朱砂的临床应用有哪些,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如何避免上述中毒死亡现象的发生?在讲解清热泻火药石膏时,笔者还举例临床单用生石膏治疗高热、超高热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停用其他一切退热药物,58例患者,体温在24小时内下降者18例,在48小时内下降者23例,在72小时内体温下降者15例,总有效率95%。笔者要求学生查资料解释为什么生石膏可以治疗高热?生石膏和煅石膏在临床上应用有何不同?通过若干实例,唤起了学习西医、西药学生对中药的浓厚兴趣,使很多学生充分认识到了中药的应用价值。

二、结合PBL教学法,精心编排各章教学内容

中药学是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中药性能与临床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属于中医药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它既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既属药,又属医;既是基础课,又具临床性质。在中医院校中药学课程都在100学时以上,主要围绕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教学。基本知识包括中药学的起源与发展,常见中药的分类、来源、炮制、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基本理论主要指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是要根据中药理论明白药物的配伍,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以及中药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以“三基”为评价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标准,将药材按临床应用情况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级。在教学中,教师要教授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分析、比较、综合、前后连贯并结合药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掌握的目的。笔者在授课中注意与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这对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大有好处。在授课方法上,教师针对不同内容采用启发式、精讲式,如以“性能-功效-主治”为纲,将其他相关内容一线贯通。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在学习每章的重点药物时,运用药性理论对其药性详加分析,掌握主药后,以点带面,就可以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该章药物的基本内容。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解决难点,阐发疑点。有些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门课程可能是他们接触中药的唯一机会。本课程除了采用药性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外,还通过主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加以提示,使临床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药的作用。例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伴有获得性染色体异常的干细胞水平上的恶性病变,从而引起的一种细胞株病。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应用中药诱导凋亡剂雄黄,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取得一定的疗效。患者在原用羟基脲(HU)剂量的基础上,加用雄黄口服胶囊(每粒0.25g,)每天0.3~3.75g,分次口服,待症状完全缓解后逐渐减少羟基脲用量,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早在1970年代,根据民间验方制成的癌灵一号内含砒石和轻粉,用于治疗白血病和其他肿瘤。1990年代用癌灵一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2例,其中9例已存活10年以上。砒霜经胃肠道口服毒性较大,若采用非胃肠道给药,如静脉滴注、肌注、瘤体注射、动脉介入等方法给药,则毒副作用明显减轻。近10年来,砒霜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引起了医药界的高度关注。目前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已获得我国SDA和美国FDA批准上市,可用于白血病和其他肿瘤的治疗。在介绍莪术药材时,笔者简单介绍了莪术油,从行血破瘀中药莪术中提取,对癌细胞有直接抑制和破坏作用,还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能促进肿瘤的消退。临床上,用莪术油中的榄香烯乳注射液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结果比单纯化疗组疗效高,患者生存质量也优于单纯化疗组。也有报道用莪术油治疗肝癌也取得良好效果。在介绍姜黄药材时,笔者选择公认具有抗癌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的姜黄素为例。其在治疗癌症方面,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被认为是治癌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和价格低廉的药物。美国国立肿瘤所已把姜黄素列为第三代癌化学预防药,并列入美国药典,国外已有成药面市。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研究已进入临床四期,姜黄素降低甘油三酯、血胆固醇,疗效高,效果好,结果令人满意。通过这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临床难治疗的疾病,有时采用中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唤起学生对传统中药浓厚的探索欲望,为将来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弘扬我国的宝贵医学遗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