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活动步骤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性学习活动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性学习活动步骤

篇1

《材料与热传递》是五年级下册的课程。教材的意图是:先引导学生观察几种不同的“锅烧菜”的现象,发现问题,确定研究主题,然后制定研究方案,再通过对比性实验,得出结论:“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热传递的效果也不同。”有三位教师先后教授过这一活动内容。

A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教材“提出的问题”中的第一组图)提出问题后,在没有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特别是没有明确实验操作步骤的前提下,匆忙组织学生用“塑料棒、铁棒、木棒、热开水”做实验。由于实验前学生没有经历制定研究方案的实践活动,对实验步骤不是十分清楚,导致教师边组织指导学生操作,边喋喋不休地强调:“做实验一定要注意三个小棒同时放,同一时间取出,并要一个人体验。”

B教师有所不同:先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制成的勺子:一个瓷勺,一个铁勺;然后猜想:两个勺子传热效果怎样;再选择实验方法,制订实验方案;最后动手操作实验,得出结论。可以说,B教师的教学过程基本遵循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规律,可实验的结论令人大失所望:“瓷勺传热快”“铁勺传热快”和“两种勺子传热同样快”,三种结论平分秋色。原因很简单,B教师在学生制订方案时完全放手,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实验的操作步骤上出现了问题:两种材料的勺子在热水中的时间长短不一;取出的时间有差距;不是一个学生同时所体验。这样得出的结论自然差距很大。

C教师与前两位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简化了许多过程。除了观察大屏幕、教师的演示和补充填写了研究方案之外,学生没有任何实验操作过程,也没有经历制订实验方案的过程。

以上三节研究性学习活动课,A教师的学生虽然经历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但没有经历制订研究方案这一实践过程。B教师的学生虽然遵循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但在制订活动方案时缺乏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并没有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C教师的学生缺少的体验就更多了。

研究性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问题上,研究性学习更加重视前者,把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摆在突出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为了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在每一次教学活动将要结束前,教师几乎都会提出同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或本次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材料与热传递》的教学结束时,A教师是这样提问的:“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总结出三点:一是物体能传热;二是材料不同,传热效果不同;三是做对比实验应注意哪些问题。A教师的问题值得商榷。试想,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仅仅是为了学习某些科学知识吗?非也。研究性学习重视的是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研究过程。“研究性学习中的知识,不是以结论或定论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通过探究实践而获得的程序性知识和领悟性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实,“热传递”是高中物理知识,小学生不必涉及过多,关于“良导体”“不良导体”等一些名词术语,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也会增加他们的负担。

篇2

一、分析结题条件

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条件主要包括:(1)活动课题的目的要求是不是全部达到;(2)活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各方面的工作、活动是否全部落实;(3)活动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4)活动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是否齐全。

二、结题组成员的组成和作用

结题组由以下成员组成:结题组组长,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学生等。结题组成员的作用是听取结题汇报,审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性成果材料,审阅学生的结题报告,并针对该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提问(如对选题的意义、研究的方法、实施方案、可能的结论等提出问题),最后点评,得出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意见。

三、结题的程序及实施过程

(1)学生根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作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含有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主要结论(或作品),并有引文注释;②概述课题研究价值、课题创新点及先进性、课题研究不足及改进思路;③概述课题研究收获、感悟、反思;④列示课题(参考文献)。(2)申请结题。结题现场要求参与本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成员参加。(3)在结题会上,活动课题负责人向结题组汇报结题报告(还可以进行成果展示)。(4)结题组成员听取汇报,审阅过程性成果材料和结题报告,并进行提问,由活动负责人或成员答辩,形成结题组成员与参与活动成员问答互动,相互交流沟通。(5)结题组成员点评,得出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意见。

四、结题成果的表达方式

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外,还可以采取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教师主持答辩。旨在反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结果,并最终通过结题报告形式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展示自己的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水平。

五、在研究性学习结题中的指导策略

1.科研方法的指导

结题阶段和课题实施阶段所用的科研方法有着一定的差异,课题实施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实验、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全面收集信息,而结题中更多地要用数据处理、统计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给予学生这方面的指导。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结题中的分析论证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如果论证所得到的结论与课题研究的假设不一致,或社会调查所得的分析结果与课题研究预设的观点相冲突,那么不能为了印证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而随意修改原始材料。

2.思维方法的指导

(1)由表及里,寻根探底。即从具体生动的内容中找出其中本质性的东西,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2)由此及彼,类比推理。即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不同事物间的共性和差异。(3)联系实际,巧设情境。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去拨动学生的思维弦脉。

3.学习形式的指导

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先对材料进行独立分析、推理、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强化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合作水平,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精神。这既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又是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不仅课题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也可以跨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以求从他人那里借鉴较好的科研方法。

篇3

一、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步骤

首先,对参与实验的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学习,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步骤。本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精神,我们提出“立足课本,适当拓展”的原则。其次,教师应给学生讲清楚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操作方案

1.把握好选题关。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选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应本着“针对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原则,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性课题:(1)课堂中有争议的问题或亟须解决问题。(2)大家普遍关心的且与历史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热点问题,如中东问题。(3)教材中提供的活动课内容,如如何评价的历史意义。(4)政、史、地三科综合的问题。(5)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在选题方面切忌给学生分配题目,分配任务,变相布置作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2.订好研究计划。计划是实践的指南,如何写好研究计划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首要工作。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具体工作:(1)要有明确无误的题目,切忌题目含糊不清、太大或者太小。选题应避免无针对性、随心所欲和漫无边际。(2)要说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课题提出的依据。(3)说明课题的目的和意义。(4)确定好具体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及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做到目的明确、任务到人。(5)预期成果的形式,如小论文、图表、调查报告、展板、小报、图片等。

(二)实施过程

1.分阶段、分小组组织学生讨论,人人平等对话,交流各自获得的成果和心得体会。讨论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和发现新的方法。实践证明讨论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还有利于扩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信息与情感沟通的空间。

2.师生共同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实践是少不了的,这种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已掌握的书本知识、技能灵活运用于实践。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参与、指导学生寻找研究所需的资料,为他们提供技能和方法上的帮助,鼓励学生亲自体验。

3.教师要经常询问,督促学生完成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反对学生无目的地乱找资料,制止与本课题无关的活动;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计划,切忌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4.协助学生查阅资料。如需要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教师应事先向管理员说明情况,为学生提供方便;需要一些专业理论知识资料时,教师可帮助查阅,提供思路。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

当学生完成课题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及时把学习成果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为有特长的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展示活动应完全由学生组织,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如制作板报、展板等。在成果汇报会上,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在肯定其成果的同时,也要重视学习过程的本身。要采取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的原则,尽可能地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二、结语

从收集的成果看,我们惊喜地发现,这种新型的学习活动可以增强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创新、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是课堂教学做不到的。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自主性、探索性”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应完全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原则,在小组人员的组合、课题的选择、内容的确定等方面,都要真正体现“自主、自愿、探求、创新”的精神。

(二)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与他人友好合作、积极沟通的重要性。合作(分组、选题、制订计划)—独立(任务分工、搜索资料)—合作(分析、交流、讨论、总结),融洽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既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发挥集体协同作战的精神。

篇4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已正式列入课程计划。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农村中这的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成绩,降低升学率……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浓硫酸氧化性的实验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测定”;(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如“对人体无害的修正液”、“空调滴水问题的解决”;(3)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如“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岸线演变和未来预测”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评价;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6―0048―04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与教学条件配置置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目前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网络资源的即时共享与方便快捷无疑给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学习途径,使他们获得了有别于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之处。

1 课程资源

信息化课程资源主要指数字化和电子化了的、面向大学教学活动的资源和信息。它是高校教育技术运用中最关键的软件资源,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高等教育的质量工程、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1]

课程资源可以拓宽教学内容的范围,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和丰富性[2],从而使学生能够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灵活自主地进行专业学习。

2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和特点

基于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3]研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4]

它的特点是学习的目标侧重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侧重于问题的开放性,学习的对象侧重于学生参与研究的自主性,学习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侧重于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侧重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学习的评价方式的多元性等。[5]

3 研究目的

皮肤科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必须与临床实践紧密接合。由于课堂教学多注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感觉乏味,接受程度低,因此有必要利用专业的课程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学科纵深联系,拓宽临床视野,从而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

该研究以皮肤科的网络课程资源为学习平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多种评价方法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同时找出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4 研究中遵循的评价原则及其内容

(1)评价原则

发展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

方向性:对专业知识点的目标指向性

统一性和差异性相结合:教学效果有一致性,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激励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判断学生的优劣

动态和静态相结合:通过评价结果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评价内容

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水平,获得学习活动过程个人评价

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完成情况,获得学习活动小组完成评价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获得测试考评分数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综合意见

二 研究实施过程

1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评价研究、统计处理

2 研究设计

(1)研究对像

本校同一年级、人数接近、学习成绩水平相同的计划生育与生殖保健班(实验班)、社区卫生服务班(对照班)2个班进行研究比较。

研究实施前,比较两个班学生的基础课(药理学和诊断学)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2)实施环境

基于Web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基于Web的综合电教课室。

(3)学习内容

病毒性皮肤病

(4)实施步骤

第一,对对照班在课堂讲授病毒性皮肤病2学时完成知识点教学;第二,不对实验班进行课堂授课。将实验班分为9个小组在基于Web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皮肤科课程资源进行2学时的病毒性皮肤病研究性学习;第三,要求实验班课后分小组提交研究报告。根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综合同学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结果,教师给出个人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各小组学习完成情况评价;第四,学习完毕后,两个班级同时进行病毒性皮肤病知识闭卷考试。实验班在考试前20分钟填写调查问卷。

三 研究结果

1 以评价内容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完成情况”为总体指标,根据本研究的评价原则,依据教育技术评价研究方法对评价指标依次拆分为各单项指标并加权设计出“学习活动过程个人评价表”以及“学习活动小组完成评价表”,综合小组内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最终教师评价结果,经统计得到了表1、表2。

2 为了“评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评价本次研究的教学效果为设计思想,向实验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6份,回收56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100%。获得主要项目双向等量表(表3):

3 运用统计学SPSS软件对实验班、对照班的病毒性皮肤病知识单元测试成绩进行分析,获得表4、表5:

四 结果分析

1 通过2个班的测试成绩统计能够看出,实验班成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

2 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测试成绩处于优、良的实际人数多于理论人数,说明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总体测试水平较高。

3 在表5中可以发现实验班虽然平均水平高,但与对照班都位于不稳定状态的第一象限(平均水平高,但较分散,存在低分生),未能处于最佳状态的第四象限(平均水平高,且相对集中),说明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这种学习方式,特别是差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得到提高。

4 从学习活动过程个人及小组完成评价表1、表2可以得知,学生的态度较为认真、积极,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但实践技能不高,创新性没有展现出来。

5 根据调查问卷主要项目的双向等量表(表3)可以发现F2>F3>F1,学生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优越性给予了肯定,但并不认同它的学习效果,因此不完全赞成采用这种学习模式。

五 结论

基于课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者的成绩。对于新的学习模式持有乐观的态度,在研究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相互配合、团结努力。通过这次学习培养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和专业实践的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存在问题

(1)综合各项评价结果可以发现,实验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强,但有少数几个学生由于始终缺乏学习主动性,与其他同学成绩差距太大,致使全班不能处在最佳的第一象限,因此可以推断基于课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无法提高这类学生的学习水平。

(2)由于长期的传统式教育,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大部分学生是以完成任务和应付考试作为学习动机去做研究,学习兴趣不够强,学习过程中显得较为被动,未能真正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意义,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挥,在知识的扩展和提高方面未能获得突破。

(3)学生在课后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研究报告,这在学习任务紧迫的时候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造成负面效应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2 建议

(1)教师应对学科课程资源经常性地作一些调整和补充,不断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实际,迎合他们不断变化的口味,使其真正体会到研究性学习带来的巨大帮助,逐渐从“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自发地进行基于课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自身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有针对性地给一些意志消沉、严重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在教与学中师生地位和角色的转变,由“老师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3)传统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它的优点是教学过程较为简单,知识传授快,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一定限制。而研究性学习在知识的扩展和水平的提升上优于传统教学,但会耗费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建议在教授一般性知识的时候采用传统式教学,在学习难点和重点知识时采用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 黄新民,董文军,张沁文.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与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9):140-141.

[2] 李茂森.课程资源的教学论意义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2): 34-37.

[3]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8-199.

[4] 张新明,余继飞.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J].中国电 化教育,2003,(3):20-23.

[5] 薛萍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文献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6):8-10.

篇6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教学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已正式列入课程计划。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

首先,导入妙趣横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W生的思维方向,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熟悉教材,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新致的导入。使景深含于情中,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如高二哲学部份,其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对高二学生来说要理解有困难。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呢?导入,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哲学蕴含的人生哲理比较广泛,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无不隐含着一定的哲理。因此,可以用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引用名言导入法等,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可用笑话《双方都是挨饿》导入:一家小饭店门口挂着这样的招牌,请到这里来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这样的导入,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思维大门打开,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主题,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在讲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可引用《孙子兵法》里的:"避其锐气,击其惰性。""攻其无备,击其不意".从而使学生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总之,通过以上导入,能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灵感,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导入,都要遵循一致性,启发性,情感性,针对性,简明性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做到精和趣,从而由教师"情"的设计,引导学生"景"的诱入,达到主客观体的第一次碰撞和统一。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农村中这的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成绩,降低升学率……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浓硫酸氧化性的实验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测定”;(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如“对人体无害的修正液”、“空调滴水问题的解决”;(3)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如“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岸线演变和未来预测”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篇7

《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自我鉴定意见

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教科所课题组

《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是2001年立项的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2003年立项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根据课题组成员近五年的精心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探索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规律,探索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为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推动新课程改革提供可借的经验。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立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研室、教科所的研究人员和实验学校校长教师组成的实验队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课题实验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再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拉动新课改,通过新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二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把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决策依据,以科学决策促使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化,推动课改进程。本课题通过研究与实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各学段的目标、管理模式、操作方法、评价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从学科、生活、大自然、社会四条途径中引发、发现、挖掘、寻找课题等做法,对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8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方式;英语教学;目标

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渗透于学生所有学科的各类学习活动当中。今天,笔者想谈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讲解式教学,在课堂上主要以讲解知识、技能等为主。而与之相对应,学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具体表现为背诵、模仿与大量练习等。这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模式已经成为传统的课堂活动运行模式。它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但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单只是让学生掌握人类文明中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这样,我们就不能不提倡另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研究性学习方式具体表现为教师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提供有效的指导,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获得结论。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新变革,是对原有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模式的补充与完善。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贯穿于各门功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但决不意味着它是一门放任自流的课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如何判别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成效,如何逐步深入理解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呢?为此,学生就需要了解并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不相同。它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课本和教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在亲身实践中,使同学们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华。

具体说,同学们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消除了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所造成的诸多弊端。同时,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无固定的、统一的课程内容。除了学校提供一部分现成内容外,大多数学习的内容及问题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带有开放性。

(二)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可以分层次进行,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为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研究性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同时,研究性学习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习成果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创造能力的提高。同时,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紧密的联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四)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观、教育理念认为,学习评价应是多元性、社会性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主体的多元性,应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而专家、教师组成的评价指导小组应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也可进行跟踪评价,以避免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失控。同时,要明确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校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即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这种价值观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观所在。

三、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英语角活动

现状:一般学校都开展英语角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但这一活动很难办好。原因有二:第一,学生觉得无“话”可说,开口很少,因而缺乏参与积极性,收效甚微。第二,教师觉得英语角一周一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题”可出,不但备课量大,而且往往陈词滥调,没有新意。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首先在所教的班级做出了新的尝试。

操作步骤:

第一,班级分组。把全班四十个同学平均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十人。选出正副组长各一名。组长负责安排各组员的工作及工作成果的汇总,副组长负责记录各人职责及打印等文书工作。

第二,选题和搜集材料。各组讨论,选择一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主题,组长安排各组员通过各自的方式搜集相关资料,并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汇总,副组长做好记录。

第三,资料整理和汇总。在约定的时间内各组员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汇总于组长处,组长将之整理成文,交副组长打印并分发给各组员人手一份。

第四,统筹安排。教师召集各组长,安排各组主持英语角时间。

第五,轮值。按照时间安排,各组按周轮值。十个组员分散于英语角各处,担任十个“小主持”,这样,一场英语角就有十个“集中点”,每个小主持负责向各参与者介绍情况,回答问题和组织讨论。

优点:

第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

第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语法教学

现状:其实,除课外活动以外,在课堂上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渗透。语法教学向来是基础英语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为它既抽象又枯燥,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并且不喜欢学习语法。传统的语法教学方式往往是理论与练习的简单结合。其缺陷是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如在课堂上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智慧主动探索,效果就会不一样。

操作步骤:

第一,给出简单,典型,学生又容易理解的例句。

第二,由学生自己探究和发现基本规律。

第三,提供适量配套练习。

优点:

第一,学习过程由浅入深,水到渠成。

第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锻炼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将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阅读课教学

现状:阅读课的教学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如果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渗透于阅读课的教学,就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操作步骤:

第一,搜集有关资料。

第二,交流与汇总。

第三,导入新课。

优点:

第一,学生要动手搜集与主题相关资料,锻炼了动手能力。对资料加以整理,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与同学交流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能够促使学生接触未知世界。

第三,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研究性学习方式运用于课程教学的意义

在各学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深层理解;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各科教学中,接受性学习多用于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两种学习方式是密不可分,互相渗透的。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可以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并且有利于加深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课内和课外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两种学习方式协调起来,互为补充,让“研究性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的渗透到各科各类教学活动当中去。

篇9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学习活动,它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1.内容:

挖掘化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与化学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等。

2.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

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目标: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务,即建立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研究。

学科目标:

化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通过原有知识储备、通过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

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综合性原则:由于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学过的知识间建立一定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带向综合的学习,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期有所收获。

(3)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探索性原则: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2.研究方法:实验法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由教科室组织举行系列讲座,学习理论,设计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引导师生及学生家长提高认识,作好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准备。

(2) 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明确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归类分析问题以及选择课题的一些原则。

(3) 做一些课题研究的示范工作学科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描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论证——解释结果——评价结果——问题解决的学科上展示,对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4) 培养课题研究的骨干。通过学习,有的学生已着手开展研究,我们在各班培养一些课题研究的骨干,以带动全体学生。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1) 指导学生定课题。从身边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课题。学校在课题选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选题比较有特色。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及对人体的作用,购买小食品的消费情况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如房屋装修的材料与污染情况调查、人体所需元素的调查,通过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 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

教师对学生所选课题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3) 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选聘指导教师,高一年级共确立了82个化学课题,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4) 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后,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体验。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

(5) 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班级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评估内容。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程序。

(6)课题组成员分工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设计研究性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7)开展研究性学习公开课,

四、研究成果

我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其中上研究性公开课有:

付晓艳:《氯气》一课获辽宁省重点协作校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张玉洁先后上了两节研究性公开课。课题分别是《卤族元素》和《环境保护》。

效果显著。

顾绣红:《家庭装饰与污染》一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别具一格。

候跃平:《环境保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课堂生动活泼。

我组有关研究性学习论文有:

候跃平:《研究性学习教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恩成:《机遇与挑战》获第xx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

《角色转换》获辽宁省高中化学新教材研讨会一等奖

《新课程与自学能力》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付晓艳:《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霞写出了《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个课题组的学生认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有科学的决策,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学生非常赞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子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xx

篇10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积极作用 教师的作用 注重点

研究性学习是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贯穿于各门学科、各类学习活动中。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学上许多成就无不源于生物实验的探究,实验探究是生物学的重要部分,许多生物热点问题就是探究性课题,现代生物学的研究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的发展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过程。

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按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生物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作用。

l、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

在课堂上,作为学生只能从教师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一部分,并不能满足自身对知识的整体需求。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能借助于自身的潜能,自主地去获取知识,满足对知识的渴望,这极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对现有教材知识的传授;那种教师讲、学生记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师生双方已形成了一种定势,这种定势无形地束缚了学生和教师,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打破了这种定势。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研究的问题,制订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到结论的得出,都是由学生自主操作,而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关心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包办代替学生的研究,也不放任自流,听其自然,这种师生角色的转换,有助于学生体验到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将自己的各项技能和各种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提高,其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

2、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单向型”与“双向型”认知学习方式的养成,其培养造就的学生在处理事务时常表现为“按部就班”。而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是让学生养成“研究型”认知学习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其知识获取的途径来自于自身的研究活动,研究中将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假设能力,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一发展变化使学生在处理各种事务中将体现出具有计划性、灵活性,独立性和矫正性等,显现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一发展变化也使学生更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

二、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有的作用。

1、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并有针对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

2、教师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3、教师要注重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提供线索。

4、教师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理解、关心和参与,注意挖掘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条件。

5、教师要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监控。如学生自检、互检和教师亲自检查等步骤。

6、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三、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1、注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形成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一种理论知识教育,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注重应用。

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看: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尤其是核心概念的学习,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律的学习,懂得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律来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第三个层次的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侧重于问题的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具有社会意义的。

3、注重体验。

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现代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更需要具有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的功能;尤其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只有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良好创造能力。

4、注重参与。

首先要求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其次要求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即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地位。在这里,合作学习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