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的过程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探究式学习的过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课程改革呼唤创新式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发展探究式学习模式,因为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不仅要强调学生探究,而且更要突出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讨论、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让他们在真正意义上“会学”数学,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把传统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教师教”的讲授过程转换成侧重于“学生学”的探究过程呢?多数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充分尝试、历经困难之后所获取的数学知识,比在教师详细讲解下所获得的知识,留下的印象要更加深刻,应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本文就从具体数学实践中谈谈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过程的设计.
一、 “猜测――探究”式
猜测在发现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些抽象的定理、公式可以创设由特殊到一般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尝试、猜测,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探究过程中的艰难和成功后的愉悦.
在教学“互余两个锐角的正余弦的关系”时,可设计如下的系列问题,让学生探究:
(1)你能比较sin30°,cos30°,sin45°,cos45°,sin60°,cos60°之间的大小吗?
(2)你能比较sin15°,cos15°,sin75°,cos75°之间的大小吗?请你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来结合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看看其中有何规律?
(3)利用上面发现的规律,你可否较快判断出sin75°与哪个锐角的余弦值相等吗?你可以画图说明一下吗?
(4)你能把你的发现用数学语言概括吗?并能试着去证明这一发现吗?
这样的问题设计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可以增加对学生学习新知的吸引力,让学生在问题的推进中体验到合情推理的奇妙,真正地感受到数学的“美”.
二、 “类比――探究”式
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挖掘出类比思想,要注意在问题设计的结构上面应当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以启发引导学生. 学生在类比以前已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了一些新知识,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分式的约分”时,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探究:
(1) = 是一个怎样的化简过程?这个化简过程的根据是什么?
(2)你知道 = 是一个怎样的化简过程?这个化简过程的根据是什么?
(3)观察 = = 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的根据是什么?什么为分数的通分?
(4)通过以上式子的通(约)分,你能得出分式约分的法则吗?
通过创设上面的这种情境,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自己发现结论,教师只须辅以引导即可.
三、“尝试――探究”式
尝试是探究和创新的开端. 尝试学习一般的模式是“先练后讲,先试后导”,要注意:在设计尝试题时,题中不能带有明显的暗示和较为单一的思维指向,题目要有利于暴露数学思维过程.
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时,可以先让学生做如下尝试题:
(1)解下列方程:① x2 - 5x + 6 = 0;② x2 + 2x - = 0;
(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 - 5x + a = 0的一个根是-,求方程的另一根与a的值 .
学生练习后,师生带着如下的问题进行讨论:公式法适用范围是什么?第(2)题用公式法方便吗?是否还有什么规律,我们尚未发现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研究求根公式,看看它还有何特征?
这样的尝试探究,巧妙地把教学难点分散在尝试性的练习之中,使学生在自学练习、实验、分组自由讨论中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四、“情境---探究”式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地位,为他们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切实地让学生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促使学生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较好地纳入进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71-02
教育界曾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们坚信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探究式学习的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将探究教学模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步骤是对学生进行分组,随后依据教学内容对主题任务进行设置,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究,最终完成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可以亲自参与其中,具有以下多个方面的优势:首先,促进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提升,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其次,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积极查询资料、思考问题、相互合作,可对其多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学目标的实现。最后,在对探究活动进行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引导的作用可得到充分发挥,不但可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
1. 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为了促使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识,教师可以采用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中,对学生提问:1/4除了可以表示将一个苹果平均分为4份,取出其中的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1/4。还能以什么形式来表示呢?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教学材料,如圆形纸片、12根小木棒等,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材料对“1/4”的表现方式进行探讨、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S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后,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该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2.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探究教学模式中,由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探究性和目的性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启发学生打开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将问题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例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一堆糖果,如果男女共分,则每人6个;但只分给男生,则每人可得到10个。如果将这堆糖果只分给女生,女生每人能分得几个?”这一应用问题后,学生会立马根据所学知识“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但教师对此问题进一步提出设想:“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问题一出,再次活跃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维能力,从而得出新的解决方式。这种改变对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向,将知识点进行转化,促使学生对待问题一分为二地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全面性的探究能力。
三、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1. 立足于基本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基本切入点和生活情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构建日常生活与小学数学之间的连接点和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通过进一步引导,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当其接触到具体的数学知识时,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其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基本意识。
比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教学生认识小学数学中的正方体及长方体和圆柱体时,可将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经常接触到的茶杯及包装盒等相关物品带到教室,使其当作教学教具,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课堂中的圆柱体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等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物品进行科学分类,然后通过观察及触摸等方式,总结、讨论不同物体的具体特征,概括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讨论和认识过程中,让学生总结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及将数学带入生活,将生活引入数学课堂,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通过课堂讲解、总结,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思维逻辑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 积极实行探究式学习
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应加大探究式教学力度。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成员对知识的需求水平和心理接受水平保持在同一层次,有利于积极的学生带动胆怯的学生,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随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平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并对模型的表面积进行计算。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勇于担当自己的责任,遇到困难可以探讨,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式的记忆,还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从而促使探究式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得到更好的 体现。
3. 给予鼓励性指导与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将一项探究活动完成之后,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赞赏与鼓励。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以小组的形式将相应的探究活动完成后,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这影响着接下来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当学生将一项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应该用鼓励性的语气与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产生“成就感”,对探究活动有“意犹未尽”之感,从而对后续的教学活动充满期待和信心。
综上所述,要想使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上得到充分运用,就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真正落实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国庆,黎阳.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6):123-125.
篇3
关键字: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教学改革;微课;实际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过程控制系统》是一门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自动控制原理,检测与仪表技术,传感器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有综合应用的能力[1]。良好的实验教学,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关联起来,加深对工业生产环节的理解[2]。建设实验环节课程,优化实验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一《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广泛应用,《过程控制系统》的实验教学环节也在不断的变化,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
1.实验经费不足,导致先进的大型实验设备数量和种类都较少;
2.课时不足,学科的综合性强,内容多,信息量较大,学生自身实践和创新能力也存在差异;
3.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课堂缺乏活力,课前预习环节更是形同虚设;
4.学生课后没有复习和重复练习的条件,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 微课走进高职实践课堂,优化实验教学
(一)微课应用于实验教学改革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重点、难点、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4]。微课应用于实验教学过程包括以下4个部分:
1.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多方面因素,广泛的收集、组织、设计、编排微课视频,设计出富有美感、人性化的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微课件,认真细致全面的书写微教案。并将微课资源包及时上传到网络平台,以供学生提前预习,教师通过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盲点”,便于在实践课堂上加强巩固。
2. 课中教学阶段: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但也会受实验条件的影响,使学生不能全方位的去了解和掌握验的整个过程。此时,将微课视频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全方位的展现实验仪器以及实验过程,使处在不同方位和角度的同学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受到全方位的冲击。讲解结束后,学生在进行交流讨论、分组实验、汇总数据的同时,不间断的微课视频播放,能够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细节,帮助学生解决遗忘或没有听清楚等问题。
3. 课后巩固阶段:利用共享的微课资源包,学生可以在手机、pad、电脑等移动终端上观看丰富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帮助学生回忆实验目的,过程等细节,完整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实验报告的填写工作。
4. 长期发展阶段: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微课应用于实验教学环节的结束,通过QQ、微信、云盘等公共平台,共建教学资源库,达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及时交流互动的教学合一的目的,保持微课教学的长期良性循环发展。
(二)利用微课优化“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实例
“单容水箱液位定值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系统》实验中典型基础实验,是掌握串级、比值、前馈-反馈等复杂控制系统的基础。以本实验为例,把微课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中课中教学阶段细节如下:
(1)微课视频重复讲读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本次实验安全操作和注意事项;
(2)导入工厂锅炉液位实时控制视频;
(3) ppt讲解,板书结合引出实验目的;
(4)教师口头讲解实物平台,并配合微课视频,全方位展示全貌图,细节图等;
(5)学生交流讨论,实验分组,视频循环播放。
(三)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施,微课在《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初见成效。
微课教学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使教学的全面实施,同时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氛围和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 构建微课实验教学环境
完善实践教学方式,改进实践教学环境,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科学分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时间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信息化的基础上,构建信息时代的教育新秩序,新形态,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学习者,也是当今智慧教育的要求[5]。微课作为信息化教育的产物,构建微课实验教学环境,开放实践教学渠道,也就成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构建智慧化的微课实验教学环境,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准确、主次分明
要正确处理“微”和“全”的关系,微课不能理解成是一个微型的课程,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它只是一种可以辅助学习与教学的资源。在微课作为教学资源被教师引用于教学之前,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准备定位,分清“课堂教学”和“微课资源”的主次,以及在课程中充当的角色。
(二)多元教学、引领创造
“多元教学”有两层含义:第一,多元层次的学习者。在微课建设时,要充分体现和适应学生多元层次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第二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微课丰富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力求创新,引领创造在教学前沿也是构建智慧化的微课实验教学环境的必须。
(三)主题明确、碎片构建
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时,知识点的选择应当认真斟酌,并且可以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分割,碎片式知识链接,构建出完整精炼的知识构架。主题明确,内容突出,碎片构建完整的知识链。
(四)不同课题,不同方案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实验类型、实验环境设计出风格不同,类型不同的微课视频,交互元素实时增加,不同课题亦有不同方案。同时不断及时的更新微课件、微教案,争取做到“一课一题,一题一案,一案一形式”的教学模式。不同课题和不同方案的结合组成完整的教学资源库更是职业教学对构建智慧化微课实验教学环境的必然要求。
四 结语
针对《过程控制系统》课程的特点,分析实验教学现状以及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将微课应用于实验教学改革中,丰富了教学方式,优化了教学效果,促使教学的全面实施,并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后,说明构建智慧化微课实验教学环境必须注意的四个方面。同时,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并不完善,还需要更深的探索、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熊新民,李智强,孙丽君.过程控制课程综合性实验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331-333.
[2] 刘士亚,肖,林梅金,屈莉莉.基于MCGS组态软件的过程控制课程设计创新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43):90-92.
[3] 李智.微课在《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50):158-159.
篇4
关键词:大学生;武侠网络游戏;武侠文化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68-01
前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急剧增加,网络游戏这种新型的娱乐方式以及开放性、娱乐性、新奇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武侠游戏借助唯美的画面,实现现实中无法做到的飞檐走壁等特技赢得了大学生的喜爱。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文化样式,他们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社会规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并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从大学生本身来说,他们正值青春期,但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善于接受新潮,但缺少科学理论的修养和批判、鉴别、抵制的能力,上没有形成完善的独立人格。因此,在网络武侠游戏的设计当中就应有所倡导,以武侠理念来升华游戏本身,使大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了解武侠精神。
一、游戏产业状况
自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游戏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08年金融危机下,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以183.8亿元的实际销售收入,比2007年同比增长76.6%的数据展现了惊人的产业潜力。2010年网络游戏用户最常玩得游戏类型中东方武侠类游戏占26.3%,成为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上的宠儿。
追溯历史,游侠可定义为古代士阶层优秀品质的融合化身。其一诺千金,忠肝义胆,知恩图报的特质为后世所推崇效仿。然而游戏制作商因过多考虑市场因素,导致多数游戏公司过多关注于游戏外在,缺乏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渗透,对于游戏的社会教化意义考虑较少。韩国是游戏产业大国,其游戏产业的发展与政府、企业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分不开的。高素质的人才是游戏设计、开发工作的核心。以游戏等文娱方式,引出“文化立国”的战略,弘扬民族文化,立志要让国家跻身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国之一,让“made in Korea”的文化品流行与世。对比可见中国武侠网络游戏对武侠文化的传承存在观念性的问题。
二、大学生眼中的武侠游戏
笔者经过2011年7月对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十所高校中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问卷和笔录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得出如下成果。
(一)武侠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生存现状”
调查显示有83.7%的大学生在游戏中忽略NPC所说情节,因而减少了对武侠文化的接触机会。而另一张统计图表显示出87.8%的大学生不愿意主动了解武侠网络游戏的文化背景,反映出武侠网络游戏并没有发挥优秀武侠文化的教化作用。但大学生并不排斥武侠文化因素,这就需要网络游戏在设计游戏时要把武侠文化巧妙的安排在游戏中来,把优秀武侠元素传递出去
(二)当代大学生对武侠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目前大学生对武侠文化的不同理解。调研结果显示大约有48.3%的人反对武侠世界中的侠义准则作为社会道德大力提倡,支持者占47.4%,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理解武侠文化以及侠义准则存在偏差,武侠文化中的优秀因素没有得到弘扬和挖掘。今天,社会道德约束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武侠世界中的侠义准则符合当今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三)大学生对武侠网络游戏偏爱程度及游戏风格
52%的大学生至少接触过一款或者更多的武侠网络游戏,其中喜欢Q版风格的占43%,写实风格占36%。Q版风格和写实风格体现在网络游戏中最大的区别在于暴力元素。Q版风格趋向可爱,虽然是武侠的背景,但是对游戏中暴力符号进行了一定的缓和。且Q版武侠网络游戏的格斗机制多以回合制为主,较写实类的武侠网络游戏直接打斗的血腥场面减少很多,不凸显侵略性。较高知识水平决定了大学生群体更多的倾向武侠游戏中的非暴力版块。
(四)大学生对武侠网络游戏的建议
武侠网络游戏在社会中的流行程度极高,游戏质量高低会影响社会发展,大学生玩家认为武侠网络游戏应“关注社会现实,树立侠义精神,注重价值倡导”。武侠文化经过中华文明上千年的沉淀,其思想内涵包含儒道佛等多家哲学观点。这些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中国古代优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成为武侠网络游戏推广的重点。
三、对武侠网游的思考
(一)发挥武侠文化的教化作用,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武侠文化经过中华文明上千年的沉淀,其思想内涵包含儒道佛等多家哲学观点。儒之侠的“仁勇兼备,为国为民,兼济天下”,道之侠的“独善其身,清静无为,大道无形”,佛之侠的“无欲无求,超脱顿悟,普度众灵”, 这些哲学内涵最终被提炼成为武侠文化中的“义”。如果说“义”反映的是侠客思想内涵,“武”则是这种道德内涵得以外在实现的主要途径,这共同构成了中国侠客文化的主要内容,凝结成为中国古代优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通过网络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对全社会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创新武侠文化传播途径,加大网络游戏的武侠元素
“内容同质化严重,原创才是正道,不要为了赚钱而作游戏,要作出文化内涵,做出民族精神。”“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而不仅是用技能、等级等元素来吸引玩家。”因此,武侠网络游戏在中国传统文化开发上的创新是目前大学生玩家十分期待的。走原创,探寻武侠文化独树一帜的表现形式是武侠网络游戏需要突破的瓶颈。
(三)建全网络游戏管理机制,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我国目前的游戏市场上缺乏有效的网络游戏管理机制和评级标准,网络武侠游戏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一个正规的机构定期对武侠网络游戏就文化内涵、运行平台的质量以及防沉迷系统的切实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以此对游戏的运营商进行约束。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经理王迅余说“我们在制作游戏的时候常常担心,游戏制作出来以后会不会招致社会、玩家和国家相关部门的的反对,因为我们没有一条明晰的可遵循的规则”。营造出有利武侠网络游戏等类型的网络游戏有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是武侠网络游戏进步的必要前提。
(四)净化网络游戏环境,建立有效监控与鼓励机制
良好的社会网络游戏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国外已经开始尝试给网络用户制定行为准则,我国也开始制定类似的准则出台但尚需不断完善。对于游戏开发商,还应该根据游戏内容的调整而调整税率。比如,某款游戏开始时税率很高,但如果开发商在升级版中将内容做了调整,那么相应的税率也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互联网环境需要系统、完整行为规范,从而减少低质量网络游戏泛滥现象,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气力齐抓共管。
四、结语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文化内涵是游戏的灵魂,网络游戏则成为传统武侠文化有效传播的现代方式,大大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同时大学生作为网络游戏重要的消费者对待网络游戏中的武侠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理解。目前中国网络游戏产业还在不断发展,尚不完善,各种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如何将武侠文化更好地和网络游戏相结合,仍然需要更多的人来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程标准 探究式 学习
随着我国的教育政策不断推新,高中生物课程也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不断进行创新,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创新精神。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具有其特殊性,探究性学习在生物课程中的运用为生物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学生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解剖与分析,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生物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以探究式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就需要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营造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氛围。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学课堂旨在打破传统的封闭式课堂,通过多媒体演示、情境创设、演示实验等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进入到探究的氛围当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即兴研究与讨论,才能不断突破与超越之前预定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建立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在教师营造的探究式学习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好的发散思维,调动积极性参与到探究式学习中去。
二、多样化的探究过程,丰富学生科学体验
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就是指学生首先要发现问题并将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然后通过采取各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不懂的问题的进行分析,最后再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科学的研究和验证。这种探究式性的学习方式中,每一个环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步骤都是下一个步骤的依据。也正是因为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才给学生的学习留下了广阔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从而呈现出多样化的探究过程。在多样化的探究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所用到的渗透系统,请学生们思考是否还可以有其他的渗透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实例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渗透系统的利用,进而从本质上对知识进行掌握。
教师在实施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过程中,可根据教材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通过探究性实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与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对于探究过程的科学体验。
三、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可使探究性学习更加轻松
高中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为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和轻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需要很多准备工作。
首先,在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前重点准备好上课的重点环节,组织好生物学中某个特别需要重点讲解的探究过程。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对于有些现象仍需要深入研究,因此教师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探究与发现,才能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学习生物的快乐和成就感,才能让他们亲身、确确实实地感受和体验到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同时也能建立起科学探究的思维与方法,如此一来,学习才会显得更加有意义。
其次,学生想真正地学到知识,必须要学生自己主动、积极、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来。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教师的职责不仅仅要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不能为教而教,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教师的教学职责。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慢慢地引导学生对学习热爱,并逐渐协助学生不断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最后,对于一个完整的班集体,是由来自于十几个不同家庭的孩子组成的。而不同的孩子就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或者进行生物研究探讨的时候,要容许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观点,并要理解学生为什么会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思考。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对教师所要进行探究的生物实验要进行灵活的变通,并形成自己的风格进行生物的学习。
四、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或者说是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是为了使学生不断适应并融入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来。同时,也是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方法中某些不足之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积极、主动地、全身性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从实质上讲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不断地激发学生对学习与求知欲的内在渴望,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从根本上热爱学习,并在学习中感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朝兴;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2]蔡碧君;浅谈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施与优化[J];考试与评价;2013(06)
篇6
【关键词】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小学语文;教学;建构
在当前教学环境中,越来越提倡学生自主、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的互动式教学。学生与教师在问题式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合作来共同探究与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之后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构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这是一种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新途径。
一、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
学习模式,即能促进个人达到某种学习状态的方式方法。基于教学思想与理论的指导,教育领域提出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其以“问题”为教学线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实践与探索,从而总结出一种切合自身学习的基本方法。实际上,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又是一个循环式的探究学习过程,在学生自主、师生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教师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并形成自我的知识体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能力之后又投入到更深层次的探索过程中,进而发现新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教学目的。
二、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特征
1.自主性
学生是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中的主体,教师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习思维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自主性是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特征之一,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自主思考与分析问题,教师发挥指引作用,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2.探究性
顾名思义,探究性是问题式探究学习的另一个特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从课本上获取信息,教师合作交流情境,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共同来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探究出更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3.过程性
学生问题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是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其具有过程性特征。强调问题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散思维、积累经验,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4.创新性
创新性是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中的重要特征,教师鼓励学生在解决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性、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建构
1.模式的基本界定
建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教师对学习模式的结构与流程进行基本界定是前提准备工作。问题是该学习模式的核心线索,确定四个基本流程,即提出质疑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反思与总结;发现新问题。教师应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等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2.模式的操作程序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质疑、提出问题,这是问题式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教师采取多种积极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以便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顺利进入下一个学习程序。
(2)辅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第一道程序中提出了问题,这时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合作,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精选,辅助学生解决具有难度性、意义性的一些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师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极为有利。
(3)鼓励学生迁移学习,探索新问题
学生通过上述两个程序已经积累了一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鼓励学生迁移学习,进而引出下节课的学习线索。这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探索新知识与新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牵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保持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与动力。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问题式探究学习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与探索欲。教师应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敏锐的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而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发散思维来解决问题并探究新问题,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Discussed shallowly the zetetic learning activity the value is at
Liu Qiong
【Abstract】In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the zetetic study has become one most to be able to manifest the modern education idea, the most 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zetetic study, because studies the question, the research way and the method vary, therefore it breaks the original discipline teaching the closed state, puts in one kind of tendency the student, open, in the initi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not only this kind of open study, the change is the place which and the content the student studies, more importantly, it provides to the student the more knowledge acquisition way and the channel, raises one kind of open thought.
【Key words】Zetetic study core value; Raises student’s creativity; Prominent student’s independent inquisition; Fosters the cooperation and the sharing personality trait
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当前, 在新课程体系中,探究性学习已成为一个最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最具有活力的教学方法。要准确把握研究性学习在我国新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作为教师, 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前进中思考, 在思考中前进”,反思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对自己而言, 将是一次心灵感悟,更将是下一次自我尝试和飞跃的新起点, 立足新课程, 积极思考,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让我们带着激情在今后的教学中, 实践探究性学习, 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 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就要求教师们需要对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1 对探究性活动的理解
探究性学习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从广义理解,探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2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让学生通过运用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经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逐步学会学习。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探究性学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侧重。小学阶段的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与生活相关的自然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3 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探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还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因此,探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在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学生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所在:
第一、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和探究源泉,探究性学习就是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使它不会因后天繁重的知识学习而丧失。这是学生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
第二、丰富学习的体验。探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延长或深化学习过程,相对于简约化的课堂知识学习,它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
篇8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特点;实施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标,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主旋律。探究性学习是当今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历史探究性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之一。历史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为前提,围绕一定的历史问题、文本或材料,令其自主寻求答案的活动或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发展历史探究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成为当今各学科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功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体性。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展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2)探究性。探究性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初中历史课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
(3)实践性。在历史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参观、访问、手工制作、故事表演等形式,感知历史情境,探究历史问题,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互动性。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课堂上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合作交流,解决他们自主探究过程中存在的疑惑问题,既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过程性。探究性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它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方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交流反馈、启发引导、归纳小结、拓展延伸等。
(1)提出问题。古人云:“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同时也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整个探究活动围绕问题展开,也随问题的解决而结束。问题的设计既可以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面窄,提出问题和设计问题的能力比较低,因此,问题的设计主要还需教师引导来完成。
(2)自主探究。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一阶段,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指导者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和查阅相关资料,积极思考,寻找合理答案。
(3)交流反馈。交流反馈环节,也是展示提升环节,这是学生相互交流自主探究结果的过程,也是教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采取个别提问或让学生自由发言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主探究学习的结果反馈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可在听取反馈的基础上,相互补充完善探究结果。在反馈交流过程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启发指导。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指导,解难释疑。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在这一环节中得到充分发挥。
(5)归纳总结。在师生探究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小结,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篇9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中政治
初中政治教学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许多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已经做了深入的调整,教学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目前,比较受关注的是“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其实质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主动去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去分析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强调的是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分析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
1 “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不再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然后才能逐步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探究式学习就是在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跨越到探讨研究式的学习模式,是自主性学习的更深入发展。进行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要密切配合,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学生则根据教师的安排,以各种活动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逐步提高,进行“探究式学习”就可以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产生疑问,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则做适当的调整,学生再去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体现出来的,教师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要贯彻到整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可以是课内活动也可以是课外活动。在课堂上通过举办学习活动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课外举办学习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师要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逐步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通过探索研究去发现问题的内在关系,然后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知识的应用。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提倡的教学活动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逐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更擅长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总之,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特点对学生长期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2 初中政治教学过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通常来说初中政治教学过程进行“探究式学习”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的:首先是成立学习小组。成立学习小组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而言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步骤,因为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这也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一般来说,学习小组为十人一组,一个班级可以成立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出小组代表,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整理好各种学习记录;其次,在进行“探究式学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课前准备。教师主要是做好备课,安排好教学节奏;学生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进行课前预习,预习的内容包括列出学习提纲,总结教材知识的重难点,提出疑难问题等,小组代表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后反馈给教师。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解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这一课时,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来进行探讨,如“自强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人生当自强?”“自强对个人成长和成才有什么作用?”、“如何实现个人自强?”等等。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整体把握,了解学生初步学习的基本情况,针对各种情况安排好下一步的教学内容;第三步,组织学习活动。组织学习活动是进行“探究式学习”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内容。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习小组成员进行辩论赛、演讲或是多媒体教学等。如在讲解“人生自强少年始”这一课时,学生对自强的含义很难把握,而这个问题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因此,可以将自强的含义与社会自强不息的动人故事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课堂讨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何为自强;再比如在讲解“理想,自强的航标”这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为理想而拼搏”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举行演讲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理想与自强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进取心。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教学和学习就避免了传统的“满堂灌”或“死记硬背”得学习方式;最后,是对学习活动进行归纳总结。“探究式学习”比较注重归纳总结过程,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要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是归纳总结教材基本内容,另外一个方面是总结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反思学习过程中尚存在不足的地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3 思考与总结
进行“探究式学习”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只有用心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探究式学习”的特点,通过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逐步去掌握探究式学习的规律,最终完成初中政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一、引言
过去很多人认为,生物就是由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科学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因此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既然属于科学课程,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认识
(一)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自我监控下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其实,教学不仅不能等同于发展,而且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野的敞亮。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的学习。合作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识,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三)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2]。科学创新必须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活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无论怎么变化基本上都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过程。
三、从课例看理念
“临时装片的制作”教学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尝试解决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并能够通过教师的点拨上升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每个小组实质上是一个完整的认识系统,每个合作学习者为了制作一个规范的洋葱内表皮装片,而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它将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在教师协作的指导和支持下自主地完成了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采用智能互动的多交流的方式来建构知识。
这个课例的设计中,教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按照“纲要”和“课标”的要求迅速转变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大力强化探究性学习,安排了较多的各类学习活动。这和案例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创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展。本案例对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非常重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上,运用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把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的培养放在教学设计的一个突出地位,以问题为中心,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教师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发挥了很好的引导、指导和诱导作用,使学生始终以小科学家的身份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自主地进行探究,这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理念之间的关系
以上主要介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课例“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教学中,既运用了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这三种学习方式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例如探究学习既可能是自主的,又可能是他主的。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真正自主的探究学习还是较少的,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同时探究学习既可能是个体探究,又可能是合作探究,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这三种学习方式的适当的组合,至于如何组合则需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3]周军著.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
[4]任长松著.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5]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J].教育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