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黄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篇1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20-01

近年来,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品种日益增多,栽培方式多样,复种指数提高,特别是大量种植保护地和反季节蔬菜,造成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尤其是露地蔬菜虫害发生较重。而在蔬菜生产过程中滥用农药,化学防治次数增多,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蔬菜的质量和安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发展无公害蔬菜势在必行。影响蔬菜安全和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是影响产品品质和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蔬菜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降低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无公害蔬菜防治病虫害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植保知识,农药使用不合理

由于目前蔬菜病虫害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为主,不少菜农不能正确识别病虫害,缺乏植物保护基本知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能,依赖、误用和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再加上广大菜农对植保部门先进的防治技术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不懂得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经常会出现打“便宜药”、打“高毒剧毒药”及打错药等现象,导致化学农药污染的问题严重。另外,菜农不能掌握正确的防治时间,无形中增加用药次数,用药量增大,使蔬菜植株中农药的残留量增加。菜农对使用农药的次数及浓度不了解,部分菜农对药剂的选择与使用难以准确把握,盲目乱用现象严重,误以为农药毒性越大防治效果就会越好,影响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1.2农药市场复杂,菜农易被误导

农药市场混乱,一部分农药经销人员不懂技术,以赢利为目的,常误导菜农错误用药。再加上对国家禁用、限用农药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直接影响菜农的用药水平,致使蔬菜残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蔬菜病虫害的无公害治理对策

无公害蔬菜生产应从蔬菜病虫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2]。就目前的状况,首要的问题是病虫防治中科学、合理、安全地用药。

2.1加强预测预报

植保部门要加强测报网点的建设,制订完善规范的测报方法,坚持系统监测及时为菜农提供病虫信息,为适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2完善农药管理

从源头抓起,搞好农药经营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杜绝假、劣、高毒农药流入蔬菜生产环节,同时要加强对农药销售人员的业务责质培训,尽量减少对菜农的用药误导,指导菜农正确使用农药。

2.3提高防治技术

要通过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措施,大力进行植保无害化新技术的推广,积极引导菜农科学使用农药,综合防治,从根本上提高防治水平,降低农药残留。

3具体防治技术措施

3.1做好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部门首先要了解丰宁县的检疫对象,比如美洲斑潜蝇、美国白蛾、番茄溃疡病、黄瓜黑星病等。若需要引进外地蔬菜种苗,应通过检疫部门检疫,确保不带入危险性病虫害。

3.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指利用农业管理手段和栽培技术,创造适宜蔬菜生长发育和有益生物生存繁殖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以避免病虫的发生或减轻病虫的危害[3-5]。农业防治措施包括农艺措施、物理诱杀防治技术、生物药剂防治等。

3.3化学防治

无公害蔬菜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选用无毒、无残留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科学合理地用药,既要防治病虫害,又要减少污染,把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6-8]。因为化学防治措施会造成蔬菜农药残留,污染环境,所以只有在其他措施无法控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时候,才要考虑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

4参考文献

[1] 徐世艳.蔬菜生产比较优势与市场竞争力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2] 杨为芳.蔬菜发展现状、面临的制约因素及相关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3] 王宁堂,李毅.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方园艺,2002(5):66.

[4] 史长生,朱佰军.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32-33.

[5] 陈俐.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2003(3):30-31.

[6] 卢瑶,杨淑华,刘娟,等.六盘水市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植物医生,2010(4):15-16.

篇2

关键词:山区;高山蔬菜;发展

张溪乡是永嘉县北部的一个山区乡镇,全镇面积80多km2,有18个行政村,1.1万人口。水田面积约154 hm2,山园面积约67 hm2,海拔高度200~700 m。一年四季分明,水质洁净,空气新鲜,无工业“三废”污染。独特的气候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高山蔬菜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几年来,张溪乡几个村生产的茄子、辣椒、黄瓜等,由于品质佳,其产品销往到本县的县城及温州市区等,深受市区居民的欢迎。从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张溪乡的蔬菜生产还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为此,笔者对张溪乡当前的蔬菜生产现状和今后发展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认为张溪乡发展高山蔬菜有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生态优势,其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1 张溪乡当前蔬菜生产现状

张溪乡的高山蔬菜从21世纪初才开始种植,开始迟,发展慢,加之地处永嘉北部的高山上,科技信息落后,交通运输条件差,再加上当时乡、村干部对发展高山蔬菜认识不足,超前思路性不强。因此,高山蔬菜生产一直处于自发状态,种植面积小,发展慢。到2008年初,在乡、村领导的重视下,才开始有了起色,从当时种植面积的20~27 hm2,发展到现在的80多hm2,品种也由原来的叶菜改为现在的黄瓜、茄子、辣椒等经济效益高的品种。

2 发展高山蔬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基础设施投资少,基础条件差

张溪乡地处山区,交通不发达,工业基础差,至今没有一家像样的大的工业企业,第二、第三产业不发达,地方财政困难。到目前完止,一些村的交通、通讯等基本条件都还很差。因此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很少,适合种植高山蔬菜的农田、山园,由于水利设施差,配套设施不足,抗灾能力很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一些村,由于生产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仍然是“生产靠天,运输靠肩”的原始生产方式。因此,严重制约了高山蔬菜的发展。

2.2 没有形成生产规模,流通渠道窄

张溪乡的高山蔬菜虽经乡、村级领导的重视,目前还是处于一个自发状态,高山蔬菜生产仍然停留在农户自己种植、自己销售的分散经营状态:95%以上的农户,可以说100%农户的田地都是自己耕种,没有形成规模种植;在种植品种上,由于农户分散种植,品种多而乱,且落后,主要品种不突出,流通渠道窄,形成不了市场优势。加之农民对蔬菜市场行情难预测,因此在高山蔬菜的生产上,发展慢,难成气势。

2.3 菜农文化基础差,栽培与管理技术落后

在张溪乡,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高山蔬菜的种植主力是中、老年人和妇女。他们的文化基础,不用说高中程度,初中毕业的也不多,有好多还是大字不识一个。这样的文化知识水平,现代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他们很难学到,也不知道怎样去学,故现代的科技知识在他们中很难推广开来,特别是蔬菜生产管理中的病虫害防治这个关键技术环节,很难得到有效科学地推广。在调查中发现,80%的人不知道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近65%的人当蔬菜发生病虫害时,不知道选用什么农药好,60%的人连病虫害的识别都不会。

文化知识基础差,信息落后,加上乡里没有专职从事蔬菜生产的技术干部,致使在各个村从事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人员少之又少,可以说没有,因此先进的蔬菜科技成果在这里很难得到推广应用,许多新品种、新的管理技术不能在这里“安家落户”。这种文化知识及现代信息的落后,致使菜农的商品意识差,劳动生产力不高,生产管理不当,导致蔬菜产量低,品质上不去。

2.4 社会化程度低,没有带头企业

到目前为止,张溪乡没有蔬菜产业协会,也没有蔬菜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因此在高山蔬菜种植上,90%以上的菜农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了解市场行情,60%的人可以听取别人意见,只有3%的人会通过媒体了解市场行情。因此蔬菜销售主要靠菜农自己运到集市上去销售。乡里没有一个牵动能力较强的企业来帮助农民做好产前的计划安排,良种引进,科技信息提供;产中技术指导,技术运用推广;产后加工、销售等工作。至今乡里没有一个规模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也没有一支较有实力的蔬菜贩销队伍,因此就没有形成有知名度的当地高山蔬菜品牌。故多数高山上的蔬菜都是自找销路,严重制约了高山蔬菜的发展。

3 发展高山蔬菜的对策与思考

3.1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发展高山蔬菜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生产周期短、风险小的“短、平、快”项目。因此,县、乡级政府应当把发展高山蔬菜作为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作来抓。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战略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在贫困山区,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弱,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极低,需要政府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信息引导、技术辅导及产销宣传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发展高山蔬菜列入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当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改善生产条件,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在资金上,一方面要向县、乡政府争取支持,这是主渠道,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农户、乡村企业多投资、投工、投劳,来抓好高山蔬菜基地的基础建设,主要是道路水利和大棚的修建,如果有条件可建设微灌和滴灌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在此基础上,当蔬菜种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进先进的蔬菜保鲜、加工、包装等技术,来加快山区高山蔬菜的产业化进程。

3.2 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组织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要实现高山蔬菜的规模种植,种出有品牌的高山蔬菜,必须要科学种植,必须要有科学技术。在目前情况下,开展技术培训是最有效的办法。组织现有乡、村级农技干部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健全高山蔬菜技术推广的网络。通过培训后,尽可能使乡里有1~3名专职技术人员,来指导全乡各村的蔬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县级农业、财政部门应针对高山蔬菜发展趋势,建立专家组,对高山蔬菜的生产、销售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指导,大力推广科技成果,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能够在各村“安家落户”。同时要积极组织对菜农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从目前情况来看,乡里的培训力度还远远不够。在初步调查中发现,近几年来,只有15%的菜农参加过蔬菜种植方面的培训,85%的人从来没参加过培训,有80%的人非常想参加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的培训,尤其需要一些现场“手把手”式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增强农户的科技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和商品意识,提高蔬菜的种植技术,提高水肥管理的水平,掌握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使高山蔬菜在质和量上都产生大的飞跃,使高山蔬菜产生高的经济效益。

3.3 抓好四项工作,科学防治病虫害

高山蔬菜同平原蔬菜一样,发展到一定面积后,病虫害的发生也同样增多。从这几年张溪乡高山蔬菜种植来看,黄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及蚜虫等。茄子有灰霉病、枯萎病、病毒病、烟粉虱、红蜘蛛及茶黄螨等[1]。辣椒有灰霉病、炭疽病、疫病及斜纹夜蛾等病虫害。

由于蔬菜生长季节短,一年茬数多,加之病虫发生种类多,交叉危害重,若没有一套科学的防治策略和专职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对病虫害的防治很难到位,要么是治不好、治不牢;要么是农药使用量超标,导致蔬菜上农药残留量高。

因此,在对高山蔬菜病虫害防治上,一要做到引进抗病虫害、产量高、品质佳的蔬菜品种。二是做好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高山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三是做好高山蔬菜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在防治上做到“有的放矢”,不乱打药。四是科学用药,在对高山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上,尽量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确保蔬菜质量及市民的食用安全。

只有做好了上述4项工作,生产出来的高山蔬菜才是优质的、放心的、无公害的,是居民喜欢的农产品。

3.4 扩大生产规模,拓展销售渠道

张溪乡同其他山区一样,山地资源丰富,开发高山蔬菜具有很大的潜力。按照“规模化、园艺化、专业化、科技化”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上,一是要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合理规划”的原则进一步来规划好高山蔬菜的种植面积,努力建设成高产高效蔬菜生产基地;二是积极抓好集中布局、连片种植、规模经营等工作,大力提高基地生产的水平和档次;三是建成生产能力强、档次高、抗灾能力强的高山蔬菜基地,使基地的高山蔬菜一年四季都能向市民提供;四是要加强蔬菜市场研究,系统调查现有的市场,分析未来走势,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营销策略和销售渠道研究,及时调整产销布局。

高山蔬菜的销售是影响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高山蔬菜发展上规模后,必须做好招引外地客户来经销的工作,使地里收获的蔬菜能及时运出去、销售掉。同时积极组织和培育以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高山蔬菜运销队伍,提高蔬菜的运销能力。尽量创造条件在当地建立小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拓展高山蔬菜的市场销售。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建立高山蔬菜产销信息网络,通过互联网、当地农民信箱等多种渠道,提高产销信息的现代化水平。

3.5 推进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为大规模发展打好基础

高山蔬菜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涉及到生产、加工、流通、技术推广和市场信息服务等诸多方面,因此必须要从现在开始,积极组建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探索完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经验和方法,建成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扶持和发展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利益一体化的蔬菜运销龙头企业,或吸引外地企业来与当地农民签定订单合同,使之成为联系基地农户和市场的桥梁。随着规模的发展,建立起“农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化基地”等现代生产方式,提高高山蔬菜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及时为农民做好种子、肥料、技术、信息等社会化服务工作。同时还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搞活流通,引导农户逐步接纳大规模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摒弃小农意识,增强市场农业观念。

最后,注重品牌建设,兴办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要主攻防腐保鲜、贮藏、脱水深加工等项目。这样既可调节淡季旺季,缓和供求矛盾,又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品牌打响后,要及时搞好产品商标注册,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时,注重产品分级包装,提高产品档次;积极申报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努力培育成特色产业,形成拳头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这是发展高山蔬菜的必由之路。

通过上述总结,笔者认为张溪乡的高山蔬菜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发展成为在温州市有一定规模的、上品牌、高效益的高山蔬菜基地。

篇3

关键词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54-01

为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通过引进试验新品种、开拓无害化防治技术、引进筛选新药,科学合理用药、健全服务网络,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多种途径,来建立无公害的蔬菜种植环境。

1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

由于化学农药具有高效、快速、经济、简便等特点而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然而随着化学农药广泛且不科学的使用,其对环境、人体的副作用已凸显出来。在蔬菜生产上表现得尤其明显,随着蔬菜复种次数的增加,导致蔬菜生长环境发生变化,病虫种类增多,为控制其危害,菜农不断加大化学农药使用量。用药次数增加,用药量加大,使蔬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进入21世纪,全球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更加注意农产品及食品的质量安全性,绿色食品蔬菜是满足人们追求天然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也是今后蔬菜产品市场竞争的焦点、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发展的崭新阶段和必然趋势,以保证消费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2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2.1 引进试验新品种

通过引进试验新品种,综合当地的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病虫害程度,以及当地的作物产业结构、市场趋向等因素,选出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品种[1]。

2.2 开拓无害化防治技术

一是应用防虫网。应用30目、40目、50目聚乙烯防虫网,设计探索防虫网全棚覆盖,天膜接裙边网纱,小拱棚防虫覆盖技术,均有效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白粉虱发生,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夏秋季速生青菜栽培基本可以做到不使用化学农药[2]。二是种植诱集作物。如芋艿和碱蓬,可诱集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集中产卵,人工扑杀,可压低虫、卵基数[3]。三是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加诱虫包。 频振式杀虫灯加诱虫包灭杀技术是物理、生化结合的创新技术,据统计,单灯15 d诱杀斜纹夜蛾3 158头、甜菜夜蛾2 235头,控制面积2 hm2,极大地减少田间虫卵量。四是应用性信息素防治技术。性信息素以防治三大灾害性害虫为目的,在大田四周每50 m设置1枚诱蕊,田间防治效果虫、卵量减少58.54%,株害率减少51%[4]。五是试验应用纸质黄板粘卡。引进试验设施中防治微型昆虫的纸质黄板粘卡,经试验,每只棚视作物配置,一般黄瓜大棚挂2 250块/hm2,可起到很好的杀虫效果。

2.3 引进筛选新药,科学合理用药

引进高效、低毒、低残留新药,如阿维菌素系列、天然高活性物质、抑制几丁质合成类、吡咯类、吡唑类、硫代磷酸脂类。并根据病虫系统预测测报指导安全用药,做到低剂量适期防治和农药交替使用,提高防效,并注意安全间隔期,以保证蔬菜安全性[5]。

2.4 应用环境控制法防控

针对特定类型的病害,研究摸清该类病害与环境中何种因子条件具有最大最直接而显著的相关性,然后再调节该环境因子就能达到预防和抑制病害目的。如灰霉病,对于大棚设施棚门及裙边管理必须适时到位,即做到棚门开启与揭盖裙边膜适时[6]。在目标设施蔬菜大棚内栽种一些能挥发对某种害虫具有厌恶作用的植物(作物),以此驱避该种害虫。如在大棚番茄边行栽种大蒜,利用大蒜挥发物质可以显著减少烟粉虱等小型害虫。再则,可以借助自然气候条件实现对设施内部环境的调节改变,以杀灭害虫[7]。

2.5 健全服务网络,提高劳动者素质

按照强化镇级、发展村级、扩大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要求,形成上下联系、纵横贯通的科技服务网络。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培训阵地和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进行广泛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科普宣传[8]。

2.6 建立蔬菜监测小组,加强检测力度

成立由上至下、由行政执法单位到企业蔬菜质量专管员组成的蔬菜监测小组,做到田间抽样检查和田间档案检查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加强自检,并积极配合上级开展的例行检查,确保蔬菜的质量安全[9]。

3 参考文献

[1] 瞿晓苍.设施蔬菜面临的污染问题及对策[J].中国种业,2005(1):28-29.

[2] 王国庆,梁富军,岳素梅.无公害蔬菜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10(7):29.

[3] 郑建秋.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荀秀英.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2(3):33.

[5] 于喜权.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23):37.

[6] 白双桂,吴建红,陈旭雯.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J].青海农林科技,2012(3):71-73.

[7] 陈稷鹏.绿色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现代园艺,2012(16):150.

篇4

陕键词]华蜜0526 引种 大棚栽培

[中图分类号]S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17―02

华蜜0526哈密瓜(Cucum ism elovar.saccharinus),葫芦科(Cucurb ilacea)黄瓜属(Cucum is),是甜瓜的一个变种,一年生藤蔓类草本植物,是由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培育的一个哈密瓜新品种。

厚皮甜瓜为世界的十大水果之一,哈密瓜是厚皮甜瓜的一个常见品种。随着哈密瓜(Canlabupe)育种和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的发展,生产出很多不同甜瓜品种,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其中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为山东、河北和河南等地,其次为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珠三角地区。华蜜0526是网纹哈密瓜的一个新品种,具有表皮青色、遍布网纹、肉桔红色、果肉脆、口感好、品质佳、色泽好、香气浓、味道甜、风味独特、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达15%-17%、长势旺、产量高等特点,物美价廉,是城乡大众化的果品,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

永安大棚冬春温室内温度低、光照不足、空气湿度大易于发病、没有天然的授粉媒介等不利于哈密瓜的栽培,华蜜0526哈密瓜品种具有耐低温、弱光、抗病、高结瓜率、耐贮藏运输等特点。永安市农科所于2015年引进华蜜0526,大棚栽培于大湖镇上甲村,试种面积5亩,单果重3-6kg,亩产高达4000kg,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栽培地选择;浸种直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几个方面,介绍华蜜0526在永安的大棚栽培技术要点,有望为永安市大面积商品化栽培华蜜0526哈密瓜奠定一定的基础。

1华蜜0526栽培地选择

根据华蜜0526的生长习性和大棚走向,选择满足以下条件的大湖镇上甲村的农业五新技术实验基地5个棚,大约5亩,引种栽培华蜜0526约5000棵左右。

1.1土壤

华蜜0526大棚栽培的基质要求基质疏松、透气,保水、排水性能良好的砂土或壤土,土壤粘重和田间积水都将影响根的生长发育。土壤偏酸性,最适宜pH值在pH6-7之间;

1.2水源

大棚要有充足全年不间断天然水源,远离污染源,微酸性至中性,水质无污染,农业五新技术实验基地配有水肥一体化和沼液灌溉管道,方便补肥补水,条件得天独厚,适于华蜜0526的大棚栽培;

1.3光照

华蜜0526为喜阳植物,栽培地宜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华蜜0526哈密瓜的适宜的光照强度在55000-60000lux之间;

1.4温度

华蜜0526大棚栽培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2-32℃,短时间可耐45-50℃高温,温度在12%以下时发育迟缓,10%以下停止生长,低于5℃时发生冻害:

1.5湿度

华蜜0526生长适宜的空气湿度为50-60%,湿度不宜过高,确保大棚内的通风透气,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1.6大棚走向

永安是季风气候区,主要风向以东南风和西北风为主,在华蜜0526栽培大棚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和主流风向,最好选择南北走向,通风良好的大棚。

2华蜜0526的浸种直播

2.1种子处理

华蜜0526种子播种前,5000棵约25包种子,放置于2L烧杯中,用常温水2L浸泡3-5个小时,泡完用种子带过滤,滤出种子,放置于0.2-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7-15min,清洗干净,沥出种子,湿毛巾或湿纸巾包住置于25-28℃催芽,大约18―24h可露白;

2.2种子直播

处理好的华蜜0526种子露白后可直接播种,种植时应避开30%以上温度和10%以下温度,最好选择阴凉天气或凉爽的傍晚进行。大棚内施足底肥,每个棚大约施用消毒过的羊粪或鸡粪1000kg左右,复合肥约50kg,整完畦后,在畦上撒一层消毒过的菌渣3-5cm。定植前,基质需要浇透,然后再浇一遍由糖蜜、奶粉、海草粉和菌加水培育而成的有益菌。采用整畦挖孔种植,一个棚大约12畦,每畦覆盖园艺地布,畦上挖70-80孔用于种植华蜜0526,行距60-70m,株距35-45cm,栽培时宜浅不宜深,定值过程不要挤压华蜜0526的种子,以免损伤,直播后在种子表面撒上菌渣基质,种植后再用定根水淋透。

3田间管理

3.1水肥管理

种植初期,出苗前以保湿为主,苗出齐后在确保温度的前提下及时进行通风透光,降低畦面湿度。植株定植后浇5天清水,第6天开始浇营养期的沼液,第7天要追加一次有益菌,水肥系统控制调整为一天4次,1次12秒,3次沼液,1次清水。随着植株的长大,水肥的次数也逐渐增加,由4次逐渐增加到8次。

3.1.1水分管理

华蜜0526灌溉水宜用微酸性至中性水,最好是雨水或山泉水。自来水储放24h以上,最好暴晒一下。华蜜0526喜润而畏湿,夏秋浇水宜选在傍晚,冬春则可在日出前浇水。应根据土壤和空气湿度确定是否需要浇水,一般夏季每日浇水;春秋可隔日浇一次冬季3-4d浇一次。

3.1.2施肥管理

开花授粉期控制肥量和停止施肥,而在坐果后,果约拳头大时开始追肥,用高钾复合肥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淋根际或用沼液兑水淋根部,每隔5-7天施1次,共施3-4次。

3.2温湿度管理

3.2.1温度管理

当晴天大棚内温度超过35℃时,应及时揭膜通风,降低棚内温度,温度控制在22-32%。开花结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增加通风量,白天温度控制在30℃左右、夜间15%左右,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的形成和累积。

3.2.2湿度管理

夏天雨季时容易导致棚内湿度急剧增大,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导致哈密瓜病虫害的发生,应在雨后及时揭膜通风或减少水分的灌溉次数,降低棚内湿度,控制湿度在50-60%,及时喷洒杀菌药剂保护瓜苗,防治哈密瓜蔓枯病、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

3.3吊蔓整枝

3.3.1吊蔓栽培

华蜜0526采用单主蔓吊蔓栽培,吊蔓对准每一植株吊一条细绳,瓜蔓长约30-40cm时开始绕蔓,每隔3-4天绕一次。

3.3.2整枝

及时将瓜10节位以下侧芽全部摘光,11-15节留着结瓜,26-28节打顶摘心,摘顶后留3-4条侧芽,其余摘除。整枝打顶宜选择晴天进行,阴雨天湿度大天旱不整枝打芽,每次打芽时,手、剪刀等必须共用70%酒精消毒,每打完一处,对瓜节位处消毒1次。

3.3.3开花授粉

华蜜0526为异花授粉作物,为了提高坐果率,需要蜜蜂进行授粉或人工进行辅助授粉。早晨7―9点,先剥掉雄花花瓣,露出花球,然后轻轻点到雌花柱头上,见到柱头有花粉粒为准,一般授粉3-4天后,即可看到授粉是否成功,当瓜直径达4-5cm时进行选果,剔除畸形瓜,一棵瓜留一个果。

3.3.4吊瓜

吊蔓栽培时,待幼果直径长至10-15cm时用吊瓜网袋进行吊瓜。在幼果节位上的果柄与坐果枝的着生部分打一个松的结,吊起幼果,使其呈水平舒展状生长。

3.4搭防护棚网

在种植大棚两边围上防鸟网,防止鸟类进入种植地破坏,损坏华蜜0526哈密瓜。每天观察,及时挑拣病死株,拔除杂草。

4病虫害防治

华蜜0526的病害较多,虫害较少,种植期间要主要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药使用严格按国家标准G84285、GB/T8321的规定执行,应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注意安全使用间隔期,确保产品不受农药污染。

华蜜0526的病害主要有蔓枯病、灰霉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虫害则主要有斜纹夜蛾和叶螨等,坐瓜时特别注意防止蜜蜂盯瓜,导致瓜腐烂现象的发生。

农业方法:加强棚室温、湿度控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绑蔓打老叶并清除病叶及病株。

物理方法挂黄板进行诱杀,一般10m2挂1张。

化学方法:蔓枯病、灰霉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可用一些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嘧菌酯、嘧霉胺、戊唑醇、氟菌・霜霉威、农用硫酸链霉索等。

篇5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湖南省新宁县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增加蔬菜生产效益,经过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成功探索出一批大棚蔬菜多茬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其中大棚黄瓜―苦瓜(套苋菜)―莴笋栽培新模式每667 m2收获早黄瓜3 500 kg、产值 10 500元,苋菜400 kg、产值1 500元,苦瓜5 000 kg、产值15 000元,莴笋3 500 kg、产值7 000元,全年总产值34 000元,扣除生产成本及人工工资10 000元,纯利润24 000元以上。

1 茬口安排

春黄瓜1月中旬播种,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4月中旬至6月上旬收获;苋菜2月下旬播种在大棚两边,4月上旬开始收获;苦瓜3月中旬播种,4月中旬定植,6月上旬收获;莴笋9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收获。

2 春黄瓜、苋菜高产栽培要点

2.1 品种选择

应选用抗寒、抗病能力强,适合大棚种植的早熟品种。

2.2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1月中旬在大棚内用营养钵温床育苗。黄瓜种子用55℃温汤浸泡,催芽后播于营养钵内,每钵1粒,播后浇水,覆细土1 cm厚左右,床面覆盖地膜,并加小拱棚,以保出苗整齐,出苗后揭去地膜,白天保持20~25℃,夜间不低于12℃,注意通风换气,幼苗3叶1心即可定植,定植前10天拆去小拱棚,停止加温。

2.3 整地施肥,合理定植

每667 m2施有机肥4 000 kg、复合肥50 kg,每个标准大棚分5畦,中间按1.5 m宽包沟作3畦,整成“龟背”形,在畦中间开沟施肥,浇水后覆地膜,选冷尾暖头天气,按株距30 cm打孔定植黄瓜,每畦2行,栽后浇足定植水,用细土封好定植孔;两边各1畦,肥料翻耕施入土中,整平浇水后播种苋菜,然后覆盖地膜。

2.4 田间管理

黄瓜定植后5天内不通风,后视天气情况短时间通风换气,缓苗后浇肥水1次。根瓜采收前,不特别干旱不浇水,根瓜采收前后,加大肥水量,以利高产。进入4月,外界气温升高,增大放风口,保持棚内白天25~30℃,夜间13~15℃。抽蔓期及时搭架或吊绳引蔓,主蔓长到架顶时摘心。苋菜出苗后揭去地膜,5~7天浇肥水1次,出真叶后再播1次种子。

2.5 采收

黄瓜定植40天左右就可采收,根瓜应适当早收,因为5月中旬露地黄瓜上市前市场价格高,6月上旬采收结束。苋菜长到15 cm左右时开始采收,以后每隔4~5天选大株或密集处间拔,每采收1次,浇肥水1次,以速效氮肥为主。

3 苦瓜高产栽培要点

3.1 品种选择

苦瓜生长期长且又要度过漫长的夏季,因此必须选择抗病、耐高温、产量高的品种,如比玉、亮美。

3.2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3月中旬,大棚内营养钵育苗,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 min,水温降至室温后再浸种6 h左右,后用清水洗净、催芽,发芽后播于营养钵内,每钵1粒。播后浇透水,细土盖种,覆地膜;出苗后揭去地膜;苗期控制水分,太干则补水。

3.3 适时定植

4月中旬,苦瓜苗长到3叶1心时定植在大棚两边与苋菜套作,每2根骨架间栽1株苗,两头各栽2株苗,每667 m2栽130株左右,栽后浇定根水。

3.4 田间管理

由于缓苗后水肥充足,苋菜生长较快,待其收完后及时中耕。5月中旬,拆除大棚膜,在骨架上离地1 m高处牵塑料绳,每隔30 cm牵1根,引苦瓜蔓上架,1 m以下的侧蔓摘除,1 m以上的侧蔓上架,并将前期未见雌花的蔓剪掉,使其分布均匀上架。6月上旬苦瓜蔓到达黄瓜顶部,此时苦瓜已上市,将黄瓜植株清理出大棚,在两边第一条沟里施腐熟有机肥并覆土,间隔50 cm沟施1次,以后每7天在畦中间穴施三元复合肥30 kg。进入夏季后保证水分供应,畦面覆草降温保湿,保证中午、下午叶片不萎蔫。

3.5 采收

苦瓜商品成熟的标志是瘤状突起,饱满发亮,瘤沟变浅,尖端较平滑,夏季结果盛期分两半采收,每一半隔1天采收1次,从6月上旬开始采收至10月上旬天气转凉结束,盛果期100天以上。

4 莴笋高产栽培要点

4.1 品种选择

冬季栽培应选择耐寒、丰产、不易裂茎的品种。

4.2 播种育苗

9月中旬播种育苗,苗床整好后,浇足水,干籽播种,播后用细土盖种0.5 cm厚左右,覆盖遮阳网降温保湿,出苗前遇晴天苗床要及时补充水分,出苗后应及时揭去遮阳网,如有高温应搭小拱棚盖遮阳网,并及时间苗。

4.3 整地、施肥、定植

10月上旬气温转凉后,苦瓜瓜型变小,生长缓慢,此时清除藤蔓,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 500 kg,深耕,后作成包沟宽1.5 m的畦,每个标准大棚作4畦。10月中旬定植莴笋,株行距30 cm,定植后及时浇定植水肥,利于幼苗成活。

4.4 田间管理

缓苗后,及时浇缓苗水,用0.5%尿素液浇淋根部,7天后再淋肥水1次。封行前,在株间挖穴、施重肥,以45%三元复合肥为主,每个标准大棚20 kg左右。结合中耕,根部培土,此时脱肥不易获得肥大的嫩茎,产量不高。11月下旬雨后或浇水后扣好大棚,将南面头膜全部打开,若没有霜冻,则两边全部打开,有霜冻时夜晚两边盖好,白天全部打开,防止窜苗。大田保持见干见湿状态。

4.5 采收

当心叶与外叶相平时即可采收,一般翌年1月中旬开始采收,2月中旬春节前采收结束,此时露地莴笋叶片受到不同程度的霜冻,而大棚莴笋叶片宽大、嫩绿、卖相好,价格高。

5 病虫害防治

黄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角斑病、疫病等,用甲霜・锰锌、百菌清、农用链霉素等防治;春季黄瓜虫害较轻,主要防治蚜虫为害。

苦瓜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用福星(氟硅唑)、翠贝(醚菌酯)、20%三唑酮、百菌清交替防治;主要害虫有蚜虫、瓜绢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瓜实蝇,用吡虫啉、阿维菌素、杜邦康宽(氯虫苯甲酰胺)等轮换防治。

篇6

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蔬菜技术推广与发展中心在和平乡和平村、陈家寨村、龙鱼村、德胜屯村大力推进保供型蔬菜生态化栽培产业基地建设,通过不断引进新品种、配套新技术,为扎实推进碧江区“三个万元”工程建设,紧紧围绕“蔬菜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蔬菜产业发展之路,展示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如大棚设施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及粘虫板等绿色防控设施技术,进一步提高蔬菜种植水平,结合碧江区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成功探索出大棚早春黄瓜―夏秋大白菜―青蒜(紫皮大蒜)周年高效生态化新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大棚设施的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周年生产效益,在和平乡连续2年示范26.67 hm2,年平均产量达2 560 t,年平均产值达908万元,年纯收入达6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适合在碧江区低热河谷地区推广应用。

1 经济效益

全年3茬,大棚早春黄瓜,667 m2平均产量

4 000 kg,平均产值8 000元;夏秋大白菜,667 m2平均产量1 500 kg,平均产值6 600元;青蒜(紫皮大蒜),667 m2平均产量900 kg,平均产值8 100元。全年667 m2平均总产量6 400 kg,平均总产值

22 700元,纯收入达15 000元以上。

2 茬口安排

大棚早春黄瓜1月中旬至2月上旬育苗,2月中下旬定植,4月下旬开始采收,7月上中旬罢园;夏秋大白菜,7月中下旬直播,9月中下旬开始采收;本地紫皮大蒜10月上中旬直播,12月下旬至翌年春节采收上市。

3 大棚早春黄瓜栽培要点

3.1 品种选择

宜选用早熟、抗病、丰产、耐低温弱光能力强、瓜条顺直、畸形瓜率低、生长期长、不易早衰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适宜碧江区大棚栽培的品种有津优35号、津优315号、明天・秀美、珍白黄瓜、好的等。

3.2 播种育苗

①苗床准备 苗床铺设好地热线,以防在育苗期间遇到长期低温阴天。选用专用商品育苗基质,可选鲁青牌育苗基质(山东商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或将鲁青牌育苗基质与瑶宝牌(金秀瑶族自治县常绿农资有限公司)育苗基质按1∶1混合作育苗基质,保证全育苗期无杂草为害,1 m3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 g,预防苗期病害,再加入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2 kg混匀。选用规格为54.9 cm×27.8 cm 的72孔育苗盘。

②种子处理 播种前2~3天,精选种子,除去秕籽。采用温汤浸种处理,然后常温浸种4~6 h,淘洗干净,沥干,用布包好。包布要浸湿拧干,湿润即可。置于28~30℃下催芽,一般24 h左右,待70%破嘴出芽即可播种。

③播种 播种最好选在冷尾暖头晴天上午进行。先用20℃左右的温水将苗床浇透。然后每个穴盘孔或营养钵播1粒,覆细土1.5 cm,播后盖地膜保湿。若气温低,在苗床上加盖小拱棚。

④苗期管理 温度控制采用“三高三低”方

式,即晴天高(25~28℃),阴天低(15~18℃);幼苗出土前,白天高(28~30℃),夜间低(18~20℃);出苗后白天高(22~25℃),夜间低(16~18℃)。子叶展平,真叶显露,适当降低温度,防止徒长,夜温可降至10~15℃。若气温低,在苗床上加盖小拱棚,夜间覆盖草苫。苗期浇水时不留水过夜,当天能蒸发完为宜,晴天多浇,阴天少浇,雨雪天不浇。病害防治主要是防猝倒病、立枯病、早疫病。

定植前7天炼苗,逐渐降温至白天20℃左右,夜间12~15℃,同时逐渐加大放风量,防止闪苗。一般在苗龄25~30天即可定植。

3.3 整地定植

①选地 黄瓜忌与同科作物连作,选择土层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

②整地、施肥与盖地膜 整地要求犁耙,结合整地每667 m2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2.5 kg以防地下害虫,667 m2均匀撒施熟石灰100 kg作碱性调理剂,同时具有杀菌灭草的作用,熟石灰与腐熟有机肥一起施入。深翻开沟作畦,土壤整平、整细,8 m宽大棚开5厢,畦宽包沟1.6 m,畦面宽1.0 m,行沟宽60 cm,畦高18~20 cm,667 m2施充分腐熟有机肥3 000 kg、商品有机肥450 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50 kg、过磷酸钙50 kg。做到土肥混匀,商品有机肥和化学肥料于整厢后开沟条施作基肥,每厢掏2条施肥沟,施肥后覆土整平畦面,然后在畦面上离定植行5~7 cm处安装2条贴片式滴灌带,紧贴畦面覆盖1.2 m宽银黑双色地膜,银色面朝上,黑色面朝下,既可防杂草又可防蚜虫为害。

定植前15天左右扣膜闷棚,提高棚内地温。定植前1天先对幼苗喷药1次,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定植应选择冷尾暖头无风的上午进行。定植要浅栽,农谚有“黄瓜露坨、茄子没脖”之说,高畦宽窄行定植。

黄瓜苗1片真叶时为最佳移栽期。在栽培畦内打孔移栽,按宽行距90 cm,窄行距70 cm,每畦栽植2行,株距28 cm,每穴移栽1株,667 m2种植

3 000株,栽后盖土并按穴浇定根水。4~5天缓苗后再喷施根宝(氨基酸水溶肥)600倍液、甲霜・f霉灵水剂750倍液的混合液,间隔7 天再喷1次,连喷2次。

3.4 大棚内关键管理措施

①苗期肥水管理 从定植到根瓜出现,应控制水分,不旱不浇,促进根系生长。3~4片真叶时,每667 m2用尿素2 kg对水淋施1次,促进黄瓜苗健壮生长,同时要注意防病虫害。

②温度管理 定植后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减少放风棚口。3~5天后,如生长点有嫩叶长出,表示已经缓苗,温度控制在白天25~28℃,夜间在13~15℃。4月中下旬以后,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适当增大放风面积,以免出现高温。盛瓜期为防高温徒长,把大棚裙膜全部拆除,只留大棚顶膜避雨防病,温度控制在白天25~32℃,夜间15℃左右。结果后期白天温度在28~35℃,夜间20~25℃。

③搭架、绑蔓、摘心、打杈和摘除枯黄老叶 植株长有4~5片叶,抽蔓时及时用竹木条搭架或系绳吊蔓,1株插1条或搭1绳,搭成1.8~2.0 m高的“人”字架,用竹木条横杆或尼龙绳固定防止倾倒。吊蔓方法:先在棚内每厢按照行距固定2条8号铁丝作为每行吊绳的支撑,将拴在铁丝上垂直的尼龙绳系于黄瓜蔓基部。蔓长约33 cm即可绑蔓,以后随着黄瓜的生长,及时将蔓缠绕在吊绳上,形成“S”状绑蔓。每隔2~4节绑1次,每次绑蔓要将苗拉直或弯曲,使全田的瓜苗顶端尽量在同一高度,绑蔓宜在下午进行。结合绑蔓及时摘除卷须、雄花、侧蔓,主蔓长到架顶时放蔓,中后期摘除下部老黄叶,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主蔓长到架顶后23~25片叶摘心,促进结回头瓜。吊绳绑蔓要定期落蔓,以充分利用光照,随着落蔓,摘叶后的瓜蔓可盘在垄上。黄瓜主、侧蔓均可结瓜,早春塑料大棚以主蔓结瓜为主,除去前10节以内所有的侧枝,10节以上的侧枝可以留瓜。定植后结的第1条瓜叫根瓜,大部分菜农怕坠秧一般不敢留,实际生产中可留根瓜调节长势,使瓜株由旺转壮,当瓜条长到

7 cm时,茎秆细、叶片薄,应及时摘掉,若瓜株节间有徒长迹象可保留。

④结瓜期肥水管理 追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浇水要浇“跑马水”,最好在晴天早上进行,切忌阴天浇水。根瓜开始膨大采收后第1次追肥浇水,667 m2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国光施特优

(12-10-28)15 kg对水冲施或667 m2追施人粪尿

2 000 kg,并结合灌水追施,农家肥与化肥交替使用以后,每隔10 天追1次肥。为了补充磷、钾和微量元素,增加精品瓜,减少畸形瓜率,可结合打药喷施0.5%磷酸二氢钾液、世多乐哈维大量元素水溶肥料750倍液、0.01%芸薹素内酯可溶性粉剂7 500倍液,每隔10 天喷1次,连喷2~3次。

⑤采摘 要提早采摘根瓜,以防坠秧。其他部位瓜的采摘也要根据瓜秧长势来掌握,畸形瓜要及时摘除,集中养分供正常幼瓜生长,商品瓜宜在早晨采收,以保持鲜嫩。

⑥病虫害防治 黄瓜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主要虫害是黄守瓜、蚜虫、美洲斑潜蝇。对于病害要坚持以防为主,重点防霜霉病,兼防白粉病、病毒病。

a.霜霉病。喷施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8%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加25%多菌灵400倍液可兼防其他病。喷药时叶面、叶背喷洒均匀。

b.白粉病。喷施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600倍液、40%杜邦福星(氟硅唑)乳油5 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6~7天1次,连喷3~4次;也可喷施45%扑霉灵乳油2 000~

3 000倍液,可兼治灰霉病或炭疽病;此外,可用 45%百菌清烟剂熏蒸,667 m2用药250 g。

c.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洒5%菌毒清水剂2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溶性粉剂、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200~300 g对水45~60 kg喷雾。在使用上述防治病毒病药剂的同时加入0.004%芸薹素内酯水剂1 000~1 500倍液。

d.黄守瓜。发生初期用20%氰戊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喷雾防治。

e.蚜虫。在发生初期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 500倍液喷杀,发生盛期可结合黄板诱杀。

f.美洲斑潜蝇。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或成虫高峰期至卵孵化盛期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 8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800倍液、40%阿维・敌畏乳油1 0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 000倍液、0.9%阿维・印楝素乳油1 200倍液喷雾防治。

4 夏秋大白菜栽培要点

4.1 品种选择

宜选用早熟、丰产、叶片厚、无毛、叶质软、风味佳、耐热耐湿、抗病性强、净菜率高、植株紧凑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适宜碧江区大棚栽培的品种有早熟五号(浙江省农科院育成)。

4.2 整地、施肥与盖地膜

667 m2施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2 000 kg,商品有机肥200 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

40 kg作基肥。微耕机精细耕整,翻耕深度不低于20 cm,翻地同时拾尽田间石块、残留农膜等。一般按包沟1.6 m作畦,其中畦面宽1.0 m,沟宽60 cm、深25 cm。然后畦面上安装2条贴片式滴灌带,覆盖1.2 m宽银黑双色地膜,既降土温保湿又防草防蚜。

4.3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适时早播力争秋淡上市获取好的经济效益,播种时间过晚不但影响经济效益,还影响下茬生产,一般选择在7月播种。播前浇透底水,然后按密度打孔穴播,以利种子发芽和出苗。

①播种量 直播的667 m2播150 g。

②播种方法 作半结球白菜栽培的采用穴播。每穴播6~8粒种子,覆土不宜太厚,盖细土1 cm。

③密度 每畦种3行,宽行行距0.8 m、窄行行距0.4 m,株距0.4 m。

4.4 管理措施

采取大棚加地膜的“两膜”栽培方式,为防高温把大棚裙膜全部拆除,仅留大棚顶膜避雨防病,前期棚内温度高可搭遮阳网降温。

①遮阳覆盖 播种后立即在大棚膜上展开遮阳网,以遮强光、降温,防暴雨直接冲击,掌握日盖夜揭(一般在白天10:00~15:00覆盖),一般盖10 天左右,揭去覆盖物,以保证出全苗壮苗。

②间苗 2片真叶时,第1次间苗,宜早不宜迟,摘去过密的小苗。当4片真叶时,第2次间苗,淘汰病苗、弱苗,最后定1株健壮苗。

③肥水管理 结合第1次间苗,每667 m2用10%腐熟人粪尿2 000 kg浇施于幼苗根部附近,整个生长期确保水分的正常供应,土壤见干见湿,畦土发白时及时滴灌,满足叶片生长对水肥的要求。

4.5 病虫害防治

①防病 主要病害为软腐病,在苗期喷洒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每667 m2使用丰灵(微生物菌肥)100~150 g对水50 L。在白菜莲座期,喷洒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72%农用高效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或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防治。

②治虫 主要害虫有菜青虫、小菜蛾、菜蚜等。子叶展平期,防治菜青虫可选用青虫菌6号悬浮剂500~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及20%灭幼脲1号(除虫脲)、25%灭幼脲3号(苏脲1号)胶悬剂500~1 000倍液喷洒。防治小菜蛾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

2 000倍液、保来杀虫王核型多角体病毒75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750倍液或2%阿维・高氯乳油1 500倍液轮换喷洒。防治菜蚜可用50%避蚜雾(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 500~3 000倍液喷洒,喷药量要足,力求均匀周到,或用黄板诱蚜。

4.6 采收

9~10月正值叶菜上市淡季,可分批采收,用刀去根,净菜上市,经济效益较好。

5 青蒜栽培要点

5.1 品种选择

选用本地紫皮大蒜,该品种具有茎叶柔嫩、叶色鲜绿、蒜香辣味浓郁的特点,以其柔嫩的蒜叶和叶鞘供食用,深受碧江区消费者喜爱。

5.2 整地施基肥

结合整地每667 m2匀施腐熟农家肥2 500 kg、商品有机肥200 kg、过磷酸钙25 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50 kg,耕翻、耙碎耙细平整畦,畦宽包沟1.6 m,畦沟宽0.6 m,畦沟深0.25 m,做到深沟高畦。商品有机肥、过磷酸钙、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在播种时集中沟施。

5.3 种子处理、播种及密度

播种前要对蒜种进行精选,选择蒜头、蒜瓣大的作种。蒜种要达到“五无”:无病、无破损、无烂瓣、无夹心瓣及无弯曲瓣。分级选蒜瓣,单个蒜瓣质量2.5 g以上为宜,过小蒜瓣栽培产量低。为提高发芽率和提前出苗,提高大蒜的抗逆性,将选好的蒜瓣放在清水中浸泡12~16 h,捞出用1%石灰水或5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浸泡

30 min,捞出后再用0.2%磷酸二氢钾液浸4~6 h。沥干水后即可播种,一般选择10月播种,每畦种6行,宽行0.75 m,窄行0.17 m,株距6 cm,667 m2栽4万多株。播后覆1 cm 厚细土,以刚好盖没蒜尖为宜,再在畦面上安装2条贴片式滴灌带,有条件的在畦面上盖草保湿,每667 m2 用种量150 kg以上。

5.4 管理措施

夏秋播种气温高、水分蒸发快,播后用滴灌带滴水浇透底水,如土壤旱情严重,可结合畦沟灌水,尽快使土壤全层湿润,以保证大蒜全苗齐苗所需水分。出苗前期覆盖大棚遮阳网并撤除裙膜降温保湿以利出苗,80%出苗即可撤除遮阳网。早施催苗肥有利于促进出苗后迅速发根长苗,提高秋播大蒜苗的产量,催苗肥第1次在出苗后15天(2~3叶期)左右施用,结合浇水每667 m2 追施10%腐熟人粪尿1 500 kg加国光施特优(大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型,12-10-28)2 kg。第2次在隔15天(4~5叶期)后,每667 m2 追施20%腐熟人粪尿肥2 000 kg加国光施特优3 kg,收获前7天不施任何肥料,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5.5 病虫害防治

青蒜病虫害主要有叶枯病、锈病、黄叶、干尖和蒜蛆、蚜虫、蓟马。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5~7天喷1次,连续喷2次;大蒜锈病主要在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在播种后30~40天,开始追肥灌水和喷施0.01%芸薹素内酯乳油3 000倍液,可避免或减轻黄叶和干尖的发生。蒜蛆在成虫发生始期喷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隔5~7天2次防治,或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灌根挑治。蚜虫、蓟马均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

5.6 采收

青蒜一般在播后70天可陆续采收,采收较早,品质柔嫩,但产量低,采收过迟,则茎叶纤维多,品质差。具体采收标准以市场要求而定,在元旦至春节期间经济效益最好,采收青蒜宜在傍晚。

参考文献

[1] 铜仁市综合农业区划编写组.铜仁市综合农业区划铜仁

地区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 张学忙,程耀明.实用蔬菜栽培技术图解[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汪炳良,胡美华,王晓燕,等.蔬菜育苗一问一答.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蔬菜栽培学.2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施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6] 吕佩珂,苏慧兰,李秀英,等.瓜类蔬菜病虫害诊治原色图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篇7

一、博湖县农民田间学校的基本情况

博湖县富民蔬菜农民田间学校是在考察北京、河北省田间学校的先进经验后,根据博湖县的实际情况摸索成立的。教室面积100平方米,由合作社会议室改造而成,桌椅是租借的,教室配备培训用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专业设备,蔬菜实习基地是博湖县农广校自己创建的设施农业基地,面积200亩。

农民田间学校成立于3月,有学员30名,其中男性18人,女性12人,均来自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平均年龄38岁,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家庭主要收入来自蔬菜生产。田间学校课程设计40节,每节3课时,理论1课时,实践2课时,每周二上课。课程安排主要以拱棚蔬菜生产管理为主线,围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由学员提出,分组讨论,对一些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由县农广校、农技站老师先行培训,同时邀请自治州农科所、农业局、农技中心专家专题培训,做到课程围绕生产设,老师围绕学员转,理论培训围绕实践走。经过培训已初现效果,学员不仅能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自家的蔬菜生产中,还能够带动周边的亲戚朋友应用新技术,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据初步统计,学员在田间学校至少掌握2项实用技术,教学基地的蔬菜生产完全按照无公害规程操作,节省农药、肥料,亩效益增收在500元以上,基地直接增收在10万元以上。学员通过学习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专业技术户均增收在1000元以上。

二、特点及主要工作

农民田间学校是参与式农民教育模式,解决过去采取的集中灌输式培训方式的枯燥乏味,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农民不愿听、听不懂、记不住,加之培训时间选择不当、培训时间短、致使培训效果较差的问题。要根据农民的特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农民主导地位。传统培训教师是主体,农民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农民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而在田间学校农民是主体,具有主导性,意愿能充分表达。在成立各类农民田间学校时要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农民的需求,按需开展培训。

二是突出培训内容针对性。传统培训课程多由政府部门制定,针对性差,农民不愿意听。田间学校培训前通过需求调研,了解农民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并通过科学分析整理,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根据生产实际,开展具体某一类的专业培训,如种植辣椒、黄瓜、茄子等。

三是突出参与式培训。传统培训多是教师“一言堂”,田间学校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教师解答、课前回顾等互动式、参与式的形式,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教学中去,农民感兴趣、易于接受。培训中辅导老师要善于总结教学中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可邀请不同类型的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务必解决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

四是突出生产各个环节实践。传统培训往往在农闲时进行培训,当时学会了,生产应用时也都忘光了,而且培训时间短,农民得不到系统培训。田间学校在重要农时的各个环节,每7天开展一次农民学习日活动,还就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让学员通过田间观察和实际操作,能够很快掌握新技能。

五是突出效果测试。传统培训结束后,就算完成任务。田间学校培训前后都要对学员进行测试,了解他们技术掌握程度,同时对教学进行评估,针对问题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六是突出能力培养和行为改变。传统培训只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内容单一。田间学校不但培训技术,还重点培养农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团队建设和团队活动,培养农民团队意识,增强自信心,改变思想和行为。

三、几点做法

1. 农民田间学校宣传到位。在开学典礼当天,由博湖县田间学校协作单位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邀请新华通讯社、农民日报、央视新闻、农资导报、中央电视台、央广新闻六大新闻媒体的记者同时采访报道。央广新闻当时直播,全国人民当时都知道了博湖县田间学校开学的消息。博湖县宣传部、电视台也一直在跟踪报道办学情况。

2. 学员均来自富民蔬菜合作社,均居住在合作社周围,便于集中学习。所有学员均进行蔬菜生产,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蔬菜生产管理特别是蔬菜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等需求迫切,学习后能够在生产中直接应用,学员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

3. 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在分组讨论时能够将生产中积累的经验与其他同学共享,在专家讲课时能积极交流、咨询、探讨。学员与指导老师、学员与学员之间能够经常联系,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传递新信息等。

4. 学员集体荣誉感强烈,能够将学到的技术传授给周边的农民,身穿“田间学校”校服的学员已经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 培训内容太广泛,还没有达到针对其一种作物专一化培训,针对性还不够。2012年第一次办农民田间学校,对学员需求调研不深入,培训内容涵盖太多,涉及辣椒、黄瓜、胡萝卜、豇豆等十几种,各个种类在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在每周一次课中无法全部解决。另外在讲辣椒病虫害问题时,种植胡萝卜的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学效果。建议今后要具体到某一类作物专一化培训,如辣椒学校、豇豆学校等。

2. 资金紧张。虽然在两级农广校的指导下成立田间学校并开展教学,但资金仍是制约因素。首先是教学费用,包括桌椅、板凳、教学必备设备、教学资料费,专家讲课费、指导老师交通费等。二是实践基地的补贴。三是试验示范费用。今年为了提高田间学校的影响,为每位学员定制了校服。每个班一年的费用预计在5万元左右。建议:一是争取项目资金。二是争取县级人民政府的惠农政策支持。三是考虑能否将田间学校时间延长,纳入农广校的业余培训中,争取资金。

篇8

今年秋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优化结构,强化管理,提高单产和品质,实现粮食及经济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同步提高;以实施良种推广补贴和小麦高产攻关项目为抓手,以种子优质化、布局区域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为主要措施,进一步巩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成效,努力开创我县夏粮生产的新局面。总体目标是:夏粮总播面积150万亩,平均亩产395公斤,总产59万吨。其中小麦面积145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总产58万吨(建设小麦高产攻关田核心示范区16万亩,单产450公斤;优质中强筋及弱筋小麦面积扩大到80万亩,小麦优质专用品率提高到60%以上)。油菜面积10万亩,平均亩产100公斤,总产1万吨。秋冬菜播栽面积扩大到15万亩。

一、狠抓种植结构调整

(一)优化种植结构。在稳定小麦面积的同时,扩大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双低油菜和优质精细菜面积,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产业规模。扩大甘蓝型油菜面积和油菜移栽面积,提高油菜单产,培肥地力,为发展棉花、花生等高效经济作物两熟栽培提供较好茬口。要把越冬菜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加大扩菜力度,利用冬闲田扩种菠菜、葱蒜、心等露地蔬菜;利用设施栽培进行立体种植,扩种大棚黄瓜、辣椒、番茄等精细瓜菜。要积极发展市场前景较好的高产饲用大麦、蚕蜿豆、牧草等,推动畜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进一步扩大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加快发展中强筋、弱筋小麦,力争全县小麦优质率达到60%以上,油菜优质率95%以上。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徐圩、龙亢和淝河以北等西北部乡镇为重点的65万亩优质专用中、强筋小麦及大河湾、茨淮新河沿岸等为重点的2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搞好产销衔接,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

(三)优化种植模式。要立足秋种,着眼全年,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立体多熟、高效栽培模式,提高种植业综合抗灾能力和土地的年综合产出效益。努力扩大秋种预留行面积,全县秋种预留行面积要达到25万亩。大力推广麦(油、瓜)—棉、麦(油、菜、瓜)—花生、麦—西瓜(冬瓜)—棉花(玉米)、麦+越冬菜+早熟玉米(毛豆)—夏大豆(夏玉米)、小麦+心—蕃茄—玉米—秋菜等高效模式栽培,做到地不空、人不闲,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每个乡镇要安排1—2个面积不低于500亩、集中连片的高效模式栽培示范点,提前做好插标定界,确定行政和技术负责人、种植模式、效益目标和技术方案等,于9月25日前将示范点实施方案报县农委。

二、强化农业项目建设

(一)认真落实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今年我县小麦良种补贴面积45万亩,安排在包集、淝南、龙亢、河溜、徐圩、荆芡6个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各项目乡镇要集中精力抓落实,层层建立责任制,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确保政策宣传到户、面积落实到户、良种供应到户、技术服务到户、补贴兑现到户、订单落实到户;供种企业要认真组织好统一供种工作,保证种子货源充足、质量合格、供应及时,服务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从株行圃抓起,建立健全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良种繁殖田的良种繁育体系。从今年秋种起,凡是没有建立三圃田的,不作为良繁基地对待,不得参与统一供种招投标。

(二)认真开展好优质小麦高产攻关。今年是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第二年。去年已建的16万亩核心示范区要总结经验,继续巩固和提高。今年的1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建设与良种补贴项目结合实施,其中徐圩乡5.0万亩、包集镇3.5万亩、龙亢镇3.5万亩、荆芡乡2.0万亩、河溜镇0.9万亩、淝南乡0.4万亩、良种场(所)及小麦生产大户0.7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乡镇要按照小麦高产攻关方案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精心实施,坚持主攻单产,切实调动农技人员和农民生产两方面的积极性,突出大乡镇、大片和大户三个建设重点,落实优良品种、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四项关键技术,推进攻关活动与农民增收、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奋力崛起五个方面相结合,确保良种、良法等技术到位率100%,小麦优质品率100%,实现目标产量450公斤/亩以上。核心示范区乡镇和其它乡镇都要建立一个集中连片、千亩千斤以上的小麦高产攻关高标准样板,于9月25日前将高产攻关实施方案、高产攻关田的实施区域、规模、行政与技术负责人上报县农委。

(三)认真实施好国家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我县正在实施的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优质小麦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面积达29万亩,实施好这些项目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意义重大。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严格按项目管理办法实施,对已建成的项目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对未建成的要抓紧完工,尽快发挥工程效益。要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制度,坚持“三结合”、“三倾斜”,即项目建设与秋种工作、小麦良种补贴和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相结合,投入资金向秋种项目倾斜,良种补贴向基地倾斜,技术力量向基地倾斜,积聚政策、资金投入和技术优势,建设一批高标准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推动全县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

三、强化秋种科技支撑

(一)选用高产优质品种。今年秋种小麦半冬性品种重点推广烟农19、皖麦19、皖麦50;春性品种重点推广偃展4110、豫麦18,扩大推广弱筋小麦皖麦48,示范推广皖麦56。油菜全面推广皖油14、史力丰,示范种植皖油19、华皖油3号等“双低”优质品种。要充分利用我县80万亩大豆、花生、玉米、杂交水稻等早中茬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抗性强、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面积,力争半冬性品种达55%,实现品种布局新突破。

(二)实行科学播种。小麦播种要着力改变过去播种量过大、部分春性品种播期偏早、半冬性品种播期偏迟和稻茬麦普遍撒播的状况,推行适期播种、适量播种、适墒播种。适期播种:我县半冬性小麦品种适播期为10月6—20日(高产攻关示范区10月6-15日),春性品种10月20—30日。全县早中茬地应全部使用半冬性品种,力争在10月20日前播种结束,晚茬小麦使用春性品种力争在10月底前播种结束。适量播种:要严格控制播量,在适期范围内机条播半冬性品种亩播种量8—10公斤,春性品种亩播种量9—11公斤,稻茬麦撒播田块亩播种量不超过14公斤。适墒播种:在适期内要立足抢播,有墒抢墒、无墒造墒,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加快秋种工作进度,特别是要全面实行精细整地、机条播,大力推广一次性旋耕机条播技术和规范化的免(少)耕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宽行(行距23-25厘米)条播,努力提高小麦播种质量。油菜要留足苗床,9月15—20日育苗,扩大育苗移栽面积。

(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抓住我县作为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的有利时机,在测土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配方施肥,扭转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减少肥料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投入效益。要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大量元素肥料与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提倡施用农家肥,搞好秸秆还田,不断培肥地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要大力推广节本增效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强筋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和油菜“补硼、施蕾苔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的配方肥中标企业要认真履行合同约定,严格按照配方生产配方肥,确保肥料质量,并按给定的供肥区域和数量,进一步完善推广网络和服务手段,及时将配方肥供应到农户,推动全县测土配方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要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应急机制,防止重大病虫害流行蔓延,重点抓好小麦“两病两虫”(纹枯病、赤霉病、吸浆虫、麦蜘蛛虫)和油菜“一病一虫”(菌核病、蚜虫)的防治工作。要进行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推广种子包衣,预防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在病虫草害发生的关键季节要及时测报,准确预报,加强技术指导,推广安全、高效、低残留农药,适期用药,提高安全用药水平和防效,力争做到及时、准确、高效防治。

四、强化秋种工作保障

秋种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从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把秋种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对秋种工作的领导,建立秋种目标考核责任制,重点落实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落实秋种工作责任制度。秋种期间实行县级领导生产联系点和领导分包乡镇制度(联系乡镇按怀〔**〕77号文件执行),协调帮助各乡镇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提出意见和建议;带领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秋种第一线,科学指导农民搞好秋种。各乡镇要抓紧成立秋种工作组织,制定完善秋种方案,搞好规划布局,把任务指标和工作方案细化、量化,明确职责,分工负责,行政干部和农技人员分片包干,抓好落实。要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农技服务职能,纠正农技干部行政化倾向,并在农业试验示范和病虫测报等方面给予经费上的保障,让他们集中精力抓好秋种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强化秋种服务。涉农各部门要创新服务方式,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合作,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农业部门要落实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技术人员划片包干,驻点指导,责任到人,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技术宣传。要组织专家讲师团,开展秋种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要进一步加强对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开展苗情、墒情、病虫情“三情”监测,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每个农技综合服务站都要建立一个1000亩以上的优质高产示范田,每个农技人员要建立1—2个科技示范户,加大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推动服务方式的转变。水利部门要及早制订和完善水利建设规划,维修保养电灌站及机井设备,指导完善水利工程,做好防灾、抗灾和减灾准备。粮食部门要宣传贯彻好国家粮油政策和市场信息,广开销路,积极发展订单生产,搞好产销衔接,鼓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小麦购销和加工企业进行产销系列化服务。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秋种的支持力度,增加小额贷款,尽可能满足农民对贷款的需求。农资供应单位要及早备足农资,确保市场供应。农业、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要深入开展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不法行为。气象部门要加强秋种期间的气象服务,及时灾害性天气预报。广电部门要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农业政策和秋种等有关信息,为秋种做好宣传服务,实行秋种情况通报制,通过典型宣传,努力营造浓厚的秋种氛围。

篇9

【关键词】辣椒;虫害;识别与防治

1.桃蚜

桃蚜又名烟蚜,属同翅目蚜科,为多食性害虫,是辣椒田最为常见的害虫之一。桃蚜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有多个虫态,最常见的是:有翅胎生雌蚜和无翅胎生雌蚜2种。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mm,有翅,头部和胸部黑色,腹部淡绿色,背面有淡黑色斑纹。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mm,无翅,全身绿色,有时为黄色或樱红色。

成虫和若虫成群集中在叶片和嫩茎上吸食植物体的汁液,严重的可造成叶片卷缩变形,植株生长不良,同时大量的分泌物污染植株,诱发煤污病。此外,桃蚜还传播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蚀纹病毒、马铃薯Y病毒等重要病毒,可造成严重危害。

桃蚜发育的最低温度为4.3℃,最适温度为24℃,高于28℃不利于其发育和繁殖。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在露地辣椒的整个生长季节都有发生,且繁殖速度很快,虫口数量迅速增加,但高温高湿不利于其发生,因此,春未夏初的虫株率和虫口数最多,是为害高峰期。微风有利桃蚜迁飞,暴风雨对其则有强烈的冲刷作用,可减少蚜口数量。一般高燥地块比低洼地块发生重;施用N肥多、叶片柔嫩的发生重。桃蚜的天敌主要有瓢虫,天敌多时虫口数量减少。

栽培防治。根据蚜虫发生情况,合理确定定植时期,避开蚜虫迁飞传毒高峰期。辣椒种植田块尽量远离十字花科作物,减少蚜源。提倡辣椒与玉米等高杆作物间作,以减少蚜虫传播。

物理防治。利用负趋向性,即利用银膜驱蚜,或用黄粘板诱杀有翅蚜虫,降低虫口密度。保护蚜虫天敌,对蚜虫的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药剂防治。使用农药前应充分考虑作物的安全性,确定用药时间,一般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特别是对天敌安全的农药,以保护天敌。可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比丹、一遍净)150~300g/hm2,对水750~1050kg/hm2喷雾,防治效果较好,不伤天敌。也可选用40%的乐果乳油,或80%的敌敌畏等。注意不要长期单用同一种药剂,以防蚜虫产生抗药性。

2.茶黄螨

茶黄螨又叫茶壁虱、茶嫩叶螨等。其食性很杂,寄主植物有70余种,其中包括辣椒、茄子、番茄、烟草、马铃薯等茄科作物。

茶黄螨个体较小,用肉眼能在受害的叶片上看见许多白色或淡黄色移动或静止的小点。雌成螨体长0.21~0.25mm,椭圆形,较宽,腹部未端平截,初为乳白色,渐变为淡黄色至橘黄色,半透明。雄成螨体长0.18~0.22mm,近六角形,未端圆锥形,初为乳白色,渐变为淡黄色至橘黄色,半透明。幼螨体长约0.11mm,乳白色至淡绿色。若螨长椭圆形,半透明,外罩幼螨表皮,静止不动。卵长0.1mm,椭圆形,无色透明。

成螨、若螨都刺吸植株幼嫩部分使之变色变形。辣椒受害后,嫩叶皱缩、纵卷,叶背有铁锈色油质光泽,幼芽、幼蕾枯死脱落,仅留下光秃的梢尖,果实、果柄变锈褐色,失去光泽,果实生长停滞,僵化变硬。严重受害的植株矮小丛生,落叶、落花、落果,严重减产。

茶黄螨趋嫩性强,成螨、若螨多在植株的幼嫩部位栖息取食。成螨活泼,雄成螨活动能力更强,有携带雌若螨向植株幼嫩部位迁移的习性。茶黄螨在田间的迁移主要随秧苗、人畜、工具、风力传播。温度对其发育速度有显著影响,在30℃以下随温度的升高发育繁殖加快,到35℃则明显减慢。相对湿度在40%以上,成螨均可繁殖,但卵和幼螨需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另外,叶表面积水可妨碍螨的活动,大雨对螨体有明显的冲刷作用。

培育无螨苗,加强引进辣椒苗的检疫,防止茶黄螨随秧苗传入。清除虫源。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枝落叶,对茶黄螨的集中越冬寄主喷药防治。

药剂防治。植株开始出现症状时,及时用药防治。喷药的重点是植株的上部,尤其是嫩叶背面、嫩茎、花器和幼果。育苗期若有茶黄螨发生,可在苗床喷药1~2次防治。移栽后,在发生初期喷第1次药,隔7~10d再喷1次,连喷2~3次。药剂可选用2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20%的克螨乳油1000~2000倍液,或73%的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

3.烟青虫

烟青虫是烟夜蛾的幼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广泛,食性很杂,多混合发生。老熟幼虫体长30~40mm,圆筒形。头部黄褐色,体色变化较大,有淡绿、淡红、红褐及黑紫色,常见为绿色。背部纵线色深,气门多褐色,体表布满短而钝的小刺。成虫体长13~17mm,翅展25~28mm,全身灰黄色或黄褐色,前翅有暗褐色波状横纹4条。蛹体长15~18mm,黄绿色或黄褐色。腹部5~7节有7-8排半圆形刻点。腹部未端着生2个小突起,每个突起上有1根尖端略曲的长刺。卵直径约0.5mm,高约0.4mm,半球形,稍扁,底部平。

烟青虫主要蛀食辣椒果实,也食害花、蕾、芽、叶和嫩茎。烟青虫全身蛀入果内,果表仅留1个蛀孔,主要取食果肉和胎座,残留果皮,果内积满虫粪和蜕皮。严重时可造成减产达30%以上。

烟青虫成虫白天多在辣椒或杂草丛栖息,晚上和阴天活动,前半夜活动最盛,有趋光性。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然后蛀食花蕾、嫩叶、嫩稍。幼虫期共6龄,一般3龄后开始蛀果,此后直到化蛹前都在果内取食,幼虫老熟后从蛀孔爬出,到3~7cm深的土层中化蛹,越冬蛹入土较深。烟青虫卵的孵化和幼虫发育需要足够的湿度,相对湿度在70%~90%时较为有利。暴雨对卵和初孵化的幼虫有很强的冲刷作用,大雨过后土壤板结,不利于幼虫入土化蛹和蛹的羽化。

栽培防治。结合冬耕、冬灌及其它耕作措施,杀伤土层中的越冬虫蛹或破坏其越冬生境。

诱杀成虫。可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生物防治。防治3龄前幼虫可用Bt乳油250~300倍液喷雾。大面积辣椒产区,可在成虫产卵初始期和盛期释放人工饲养的赤眼蜂进行防治。

药剂防治。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或4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在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期喷施防治。重点喷施植株上部,将幼虫杀灭在蛀果之前。

【参考文献】

[1]邓军,丁淑萍,陈勇等.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科技,2008(10):33-34.

[2]刘仁遵.辣椒主要病害的鉴别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65-5566.

篇10

1.水肥一体化技术适宜范围

水肥一体化技术适宜于有井、水库、蓄水池等固定水源,且水质好、符合微灌要求,并已建设或有条件建设微灌设施的区域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设施农业、果园等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以及经济效益较好的其他作物。

这项技术的优点是肥效快,养分利用率高。可以避免将肥料施在较干的表土层易引起的挥发损失、溶解慢从而导致的肥效发挥慢;尤其避免了铵态和尿素态氮肥施在地表挥发损失的问题,既节约氮肥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使肥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研究表明,灌溉施肥体系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50%~70%;同时,大大降低了设施蔬菜和果园中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由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人为定量调控,满足作物在关健生育期“吃饱喝足”的需要,杜绝了任何缺素症状,因而在生产上可达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良好的目标。

2. 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是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到农田灌溉、作物栽培和土壤耕作等多方面,其技术要领有以下四方面:

2.1微灌施肥系统的选择 施肥系统的选择,要根据地形、田块、单元、土壤质地、作物种植方式、水源特点等基本情况,设计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长度、灌区面积等选择不同的微灌施肥系统。可采用管道灌溉、喷灌、微喷灌、泵加压滴灌、重力滴灌、渗灌、小管出流等。保护地栽培、露地瓜菜种植、大田经济作物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保护地一般选择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果园可选择滴灌施肥系统,也可选择微喷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一般选择注肥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自动灌溉施肥系统。

2.2微灌施肥方案的确定 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和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确定灌水定额。露地微灌施肥的灌溉定额应比大水漫灌减少50%,保护地滴灌施肥的灌水定额应比大棚畦灌减少30%~40%。灌溉定额确定后,依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灌水时期、次数和灌水量。首先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地块的肥力水平及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及底、追肥的比例。作底肥的肥料在整地前施入,追肥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确定其次数和数量。实施微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 40%~50%,故微灌施肥的用肥量为常规施肥的50%~60%。

2.3肥料的选择 微灌施肥系统施用底肥与传统施肥相同,可包括多种有机肥和多种化肥。但微灌追肥的肥料品种必须是可溶性肥料。要求水溶性强,含杂质少,一般不用颗粒状复合肥(包括中外产品);如果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必须经过过滤,以免堵塞管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钾、氯化钾等肥料,纯度较高,杂质较少,溶于水后不会产生沉淀,均可用作追肥。补充磷素一般采用磷酸二氢钾等可溶性肥料作追肥。追肥补充微量元素肥料,一般不能与磷素追肥同时使用,以免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堵塞滴头或喷头。

2.4配套技术 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要配套应用作物良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技术,还可因地制宜,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形成膜下滴灌等形式,充分发挥节水节肥优势,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

3. 水肥一体化技术操作步骤

3.1肥料溶解与混匀 施用液态肥料时不需要搅动或混合,一般固态肥料需要与水混合搅拌成液肥,必要时分离,避免出现沉淀等问题。

3.2施肥量控制 施肥时要掌握剂量,注入肥液的适宜浓度大约为灌溉流量的0.1%。例如灌溉量为50m3/亩,注入肥液大约为50L/亩;过量施用可能会使作物致死以及环境污染。

3.3灌溉施肥的程序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用不含肥的水湿润;第二阶段,施用肥料溶液灌溉;第三阶段,用不含肥的水清洗灌溉系统。

4.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效果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省肥节水、省工省力、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增产高效,推广应用起来将成为助农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4.1节水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据测算:在露天条件下,微灌施肥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率达50%左右。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滴灌施肥与畦灌相比,每亩大棚一季节水80~120m3,节水率为30%~40%。

4.2节肥 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减少了肥料挥发和流失,以及养分过剩造成的损失,具有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技术施肥相比节省化肥40%~50%。

4.3省工省时 传统的沟灌、施肥费工费时,非常麻烦。而使用滴灌,只需打开阀门,合上电闸,用工很少,能大幅度提高灌水、施肥、病虫防治的工作效率。

4.4改善微生态环境控温调湿 保护地栽培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是明显降低了棚内空气湿度。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相比,空气湿度可降低8.5%~15%。二是保持棚内温度。滴灌施肥比常规畦灌施肥减少了通风降湿而降低棚内温度的次数,棚内温度一般高2℃~4℃,有利于作物生长。三是增强微生物活性。滴灌施肥与常规畦灌施肥技术相比地温可提高2.7℃,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四是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滴灌施肥克服了因灌溉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五是减少土壤养分淋失,减少地下水的污染。

4.5减轻病虫害发生 空气湿度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投入,微灌施肥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30%,节省劳力15~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