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及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改革及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利用语言进行学习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这一交流工具从而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这就将英语学习中的口语学习放在学习的核心位置上,突出口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看,很多英语课程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都会忽略口语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缺失,导致英语学习不能发挥出实际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促进其进行积极的改革,从而保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可以发挥应有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关键词:
2004年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以及英语应用能力,从而将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提升在一个层面。去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也推出了四、六级口语考试。由于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阅读、听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就口语教学来说,现今还没有取得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学生口语能力的实践性以及应用性方面更是缺乏,因而,英语口语教学需要进行积极的改革,满足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需求。
一、传统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上仍然缺乏重视和有效的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开展的教育形式就是应试教育,导致口语教学的开展以及改革都受到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是采用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的方式,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大多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以及对语言结构的分析,强调对学生书写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忽视。在这样的教育形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存在口语能力缺失的情况,在大学里,很多学生都通过了大学四、六级考试,但是其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长期以来,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没有在课程设置中凸显。
(二)口语教材的可操作性薄弱
现今,大多口语教材内容过多使得操作凌乱、难易程度层次不清、书本的趣味性不强、真实性也很是缺乏,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不高,进而导致口语教材适用度不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学呆板,学生容易出现抵触情绪,造成学习效率不高。
(三)中西文化修养缺乏
当代大学生对人文社科兴趣寡淡,缺乏必要的中西文化修养,导致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障碍。民族、国家的不同都会导致人们的行为习惯、风俗习惯以及存在差异,这些都是由于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导致的。[1]再者,很多老师对于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以及一些人文景观没有进行充分结合,在教学中也没有介绍中西文化存在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一些历史沿革上的差异,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没有充分理解其本质内涵,进而导致语言交流的障碍。[2]
(四)母语思维的负迁移
很多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一般都是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先利用汉语组织思想,之后,再用英语将其进行翻译。这种学习习惯是大多数人学习英语的习惯。但其实这种习惯很不好,对于学生口语表达的流畅性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有的时候在表达上甚至出现汉化英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时时刻刻将母语思维放在口语学习与表达中。
二、英语口语教学中进行的改革工作
针对以上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及对主要问题的总结,作者根据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等方面对传统英语口语课堂进行反思,提出相关问题的改进方法及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完善的检测以及评价指标
为了使英语口语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适应日益扩大的对外交流市场需要,学校对于学生口语能力培养更加注重,这就需要设置切实的口语培养目标,并将其纳入到教学大纲中。[3]只有重视口语教学,老师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素质加强训练,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二)注重教材的新颖性以及实用性
口语教材可以选择一些新颖性、实用性较强的内容,还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外国教材。在这些教材中,将会必不可少地涉及英美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的内容,其中还有一定的注释,这种教材可以对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差异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通过这种教材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对各种交际场合都有所涉猎,从而接近一种真实的交际活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教材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与兴趣。[4]
(三)语言教学需要与中西文化进行紧密联系
在学习中对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特性进行充分了解,在进行课文讲解之前,需要对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一定的介绍。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国家的风俗。[5]由此可见,语言不仅是本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多介绍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延伸知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利用英语思维进行思考
在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能力。老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进行充分介绍,并对一些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以及交流表达的习惯进行概要说明,对于学生在表达交流时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6]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就口语教学来说,现今还没有取得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学生口语能力的实践性以及应用性方面更是缺乏,因而,英语口语教学需要进行积极的改革,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姜怡佳.合作学习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22):19-20.
[2]闫爱花.ESP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专业化口语教学———以梧州学院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1(1):99-103.
[3]李少华.从《希望英语》看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J].新闻战线,2015(5):165-166.
[4]屈静.民航院校飞机维修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0(1):66-68.
[5]郭丽霞.小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122-123.
篇2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现阶段,多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断被引进大学英语教学中,其中包括慕课(MOOC)教学、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理念的挑战,也为“互联网+”平台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机遇。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学分减少、课时缩减的困境,为了课程的创新与改革,我们需要将互联网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探索研究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以便于既能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1“互联网+”背景下教学面临的挑战
(1)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慕课与微课的广泛应用,也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奠定了基础。(黄敏,2015)如今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且学习内容十分丰富,课堂教学中教师已不再是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渐渐凸显。面对这样的环境,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功能,构建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格局,与时展接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2)传统教学活动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大学教师既要具备教学资源提炼能力与课堂协调能力,还需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方法。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变得丰富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利于自己发展的学习资源。(董玉敏,2016)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构建多种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综合素养,这样才能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2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1)慕课教学方法
慕课教学方法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教学活动不受地点、师资水平以及课程安排等相关要素的限制,实现平台、师生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时,要借助慕课教学方法的优势,将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机融合,突出学生主体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实践应用水平。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也不可盲目模仿其他国家的慕课教学方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具备本国特色的慕课教学模式,如“慕课+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方式。(王友华,2015)而在开展“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活动时,学生需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利用慕课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以互动的方式向教师汇报自学的成果,以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记忆。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慕课教学方法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出慕课的作用,并根据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合理提炼国外的优质教学资料,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甄别学习资源,以使学生提取有效的学习信息,实现优质的教与学。另外,通过慕课的方式展开英语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格局,为师生的在线互动提供平台,使师生间的了解更为深入,有利于教师展开针对性、个性化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也得到提高,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2)微课教学方法
微课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根据某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设计一段小视频,然后通过网络分享给学生。微课分为微视频与微资源两部分,设计的内容分为知识点、课件、测试等。如今“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采用微课在线学习成为了常态。与慕课相比,微课主题与方向更加明确。但是制作微课视频时,要合理掌控视频的时长,一般8分钟最宜。在开展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仔细编写教案,而且微课教学过后,还要针对微课教学情况设计学生的课后练习内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另外实践教学时,英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各种小游戏等,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学生不仅能巩固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与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还可营造互动氛围,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3建立多元互动环境
(1)建立微信学习平台
建立大学英语微信学习平台,是指利用微信个人客户端和公众平台,实现教学资料的传输与共享。(黄帆,2016)大学英语教师利用微信创设微信讨论小组,然后以微信中的群聊功能,将教学资料分享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进行下载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能以二维码的方式生成软件,将教学课件与测试题等相关内容生成二维码,这样学生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下载相关资料,再或以朋友圈的方式共享资源,极具便利性。除此之外,以群聊作为平台,教师与学生间可展开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微信平台的应用,有的教师利用微信平台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的教师利用微信平台重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袁晓伟,2016)极具趣味性的平台资源,让学生更愿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微信还有另一优势,就是大学英语教学应用微信平台的投资小,且教学资源多种多样,不仅便于学生利用微信展开互动,也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
(2)构建移动梦网教学系统
如今移动互联网已经全方位覆盖,构建集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及师生互动等于一体的教学系统,实现了教学空间的合理拓展。建立大学英语教学系统,实现了管理、教学及评价的整合,有利于学校的动态管理、信息的与跟踪,显著提高了大学教学管理实效性,同时对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4结语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等面临新的挑战,而且教师的作用也需转变,但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大学英语教学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大学英语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时代快速发展下的有效信息,善于挖掘海量信息中的优质资源,并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提高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另外,还要懂得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互动环境,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并且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长远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董玉敏.微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转变的认知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21-123.
[2]黄帆.分类教学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以丽水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0-11.
[3]黄敏.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化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4):169-170.
[4]王友华.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自主学习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4):140-141,153.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改革
众所周知,数学教育是应用科学的基础,一个国家的数学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高新技术研发水平的高低。进入新世纪,国家联系我国数学教育实际,于2001年颁布了数学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1.初中数学学科体制不够完善
正所谓好的制度是实行人发展的基本内容,要想达到新课改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实现,确立一种有别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数学学科体制无疑成为了助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国各地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着较大的差别,然而体制和教师资源的配置上,却又出现向较为发达地区倾斜的不利局面,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数学教学资源也明显倾向于重点学校,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而这凸显的无疑是学科体制不完善的结果。
2.初中数学教师对本课程不甚了解
新课改的开展,必须一大批具有新思维的初中数学教学作支撑,然在笔者对一些初中学校进行调查之后发现,一些初中数学教师难当重任,表现为对自己任教的学科不甚了解,或者有些了解,然仅停留在理论和经验的范畴,不能体会到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广泛用途以及其涉及的具体理论。在教学中不能联系实际地来进行发散性的教学讲解,束缚了学生的灵活性思维。而这无疑是对新课改的一种否定。
3.原有的落后数学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俗话说“教无定法”,讲的是教学不能教条主义、循规蹈矩,要突破教学的常规思维,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方能实现教学目标。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的一些落后省份,原有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思维仍然在起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基本的互动环节,使本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俨然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在如此的教学情境之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不断加强对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教师一般被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这种定位非常正确,但不准确,因为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教师还是一个学习者。把教师定位为学习者,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不管是教育局及学校等管理部门,还是教师本身都对这个定位进行充分认识并予以重视。
在此基础上,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开设培训班,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定期培训。这样不仅可以让教师始终保持教学技能,而且可以让教师与时俱进。有人质疑,数学学科的定理已经被确定了,只要教师掌握了这些定理,为什么还要学习。我们都知道今天提倡素质教育,传统数学中的题海战术已经没有生存空间,如何对数学知识进行创新运用是接下来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
2.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而教学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如何衡量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以往都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为标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教学是否有效应当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参考依据。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就必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的前提。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是师生互动的集中体现。在互动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显现。
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要改革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互动的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互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提问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
3.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俗话说,学以致用。能在实践中运用的知识是“活知识”,而仅仅停留在教材上的知识是“死知识”。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很多初中数学知识就在学生的身边生活中,如果教师善于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那么对于学生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是极有帮助的。比如,学习三角形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哪些物品属于三角形,属于何种三角形。
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逐渐意识到原来初中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广泛地存在着。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终将回归于生活。
4、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在对教师信服、崇拜下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不但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本学科的学习感兴趣的关键。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学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老师的情感倾于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恶,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是否喜欢授课的那位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很自然的会喜欢他所教的课,就会感到他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记得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学生教的喜欢学自己教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的教妙趣横生,学生的学才可能生动活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内涵,不断创新,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项目驱动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43-03
《仪器分析》是中药专业及其他药学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如《药物分析》、《制剂分析》等课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仪器操作技术和分析方法的重要课程。这门课主要介绍药品质量控制中常见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仪器的操作使用及常见分析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笔者在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从事这门课程教学已经有四年时间,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觉得这门课抽象难懂,不易掌握,甚至有的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抵触和恐惧感,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所以对《仪器分析》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006年教高16号文中[1]国家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一线技术人才”,笔者及所在课题组正是在这一培养目标要求下,结合我院学生的学科素质、学习特点,对《仪器分析》这门课进行以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托,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为学习项目,探索高职仪器分析项目教学;并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仪器分析课程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改变传统的章节教学,形成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的项目教学。传统的《仪器分析》是以章节进行教学,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质谱法,经典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八个大章,教学内容系统性比较强,重点讲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与仪器的结构,但与企业岗位需求联系的较少。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物理与数学方面的基础,而我院学生大部分高中是文科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教学效果不理想。但是仪器分析又是药学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是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岗位特别是QC岗位必备的技术,因此对于我院仪器分析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及所在课题组确立了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形式为驱动的改革思路。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将不再依据章节进行,而是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些项目均来源于课题组企业实地调研中,与学生以后的工作内容相关性很大,这样就实现了学校教学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胜任相关企业的工作要求,为企业培养“成品”人才,真正培养企业所需的一线技能型人才。这也完全符合教育部[2006]16号文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要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企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2.打破传统的先上理论课后上实验(或实训)课的教学顺序,把理论和实验(或实训)融合起来。以往传统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先在教室里进行理论课的学习,理论课结束后再去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或实训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当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对于基础薄弱、联系和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法则不太适应。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传统的先上理论课后上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确实会造成学生在上理论课时觉得抽象枯燥,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上实验课时又觉得是“照方抓药”不能深入,并不能真正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以项目为驱动,把理论教学融入到项目教学中去的改革思路,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2],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与师傅(教师)、同伴(同学)的分工协作过程中,探究式掌握仪器相关知识、职业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把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等这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不再觉得抽象难懂。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1.改变传统的授课场所。《仪器分析》课程以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在普通教室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到实验或实训室做相关的实验或实训实践操作,而改革后将采用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教学模式,将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实践操作中更深刻更形象的理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不再觉得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是枯燥难懂的。同时学生也能更直观的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验实训中,为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在教室进行理论面授,在实验或实训室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将实行项目任务驱动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3.改变传统的考核方法。传统的考核方法是:平时上课考勤(20%)+期末理论考核(60%)+期末实验考核(20%)。改革后将实行的考核方法:平时上课考勤(20%)+平时实验考核(20%)+期末实验考核(50%)+期末理论考核(10%),实行这样的考核办法主要是增大实验考核的比例,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改变传统的大班授课,实行分组授课。以往的教学中,理论课的学习都是大班授课,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课,下面面向的是四五十名学生,有的班级甚至会是七八十人,面对这样的大班群体授课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肯定比较困难,教师只能关注到小部分学生的听课与反馈情况,大部分学生会在教师的关注度以外,这对于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的高职生而言肯定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加之仪器分析这门课理论部分本身就比较抽象难懂,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产生厌学甚至抵触的情绪。改革后的仪器分析教学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进行,所以学生每次上课都要被分成若干小组,实行小组授课,按照课题组的规划及我院仪器数量每个小组的人数定为六人,实行小组授课将极大地增进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授课教师能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这必将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产生来良好的教学效果。[3]
5.采取“一做一考”的激励考核方式。以往的实验考核采取的是在学期末进行一次考核,改革后将采取“一做一考”的激励考核方式,也就是教师在完成项目教学实验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与项目教学实验相似的另一个实验,老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考核,并要求只有通过了实验考核才能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实验技能起到巩固加强的作用,使学生完全熟练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行改革要做的工作及面临的困难
以上是笔者及课题组提出的全新的教学改革思路,但要把这种改革真正实现而且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而且面临的困难也很多。
(一)实行改革要做的工作
1.深入中药生产企业和药品检验所进行调研。与相关中药及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检验所开展深入合作,通过对相应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技术标准的反复研究,确立使用典型仪器的工作项目。
2.制定课程标准,编写上课讲义。把调研所得的工作项目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形成具体详细的工作任务,最后制定新的课程标准;传统的教材是按章节进行编排,新的教材将以“模块—工作项目—工作任务”的思路进行编排,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情景。
3.编写教案。根据课程标准和上课讲义,编写新的上课教案。
(二)实行改革面临的困难
1.要求学校实验室有完成实验项目的各种仪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所使用的仪器基本都是高精密仪器,价格普遍较高,而且维修保养费用也较高,耗材成本也偏高,所以要想使教学改革真正推行需要学校给予较高的资金支持。目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已经具有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已经初步具有了完成大部分实验项目的能力,但是还需要购置原子吸收光谱仪、马弗炉等仪器。
2.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仪器操作水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教师需要有较高较熟练的仪器操作水平和实验分析解决能力,因此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要亲自到相关企业进行一线调研与学习,要参加一些仪器项目的培训,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得到确实提高。
四、结束语
我们相信在实行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后,仪器分析的教学效果定能发生大的改观,我院中药专业及药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定能成为企业欢迎的一线技能型人才,这将大大提升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实力,大大提高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知名度,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2]王洪庆.对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10):21-23.
[3]张传霞.小组学习法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0):62-63.
篇5
【关键词】ERP沙盘实训,教学方法,课程价值
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它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课程,该课程涉及战略、营销、管理、物流、财务、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之上,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企业的模拟运作,亲身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本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填补了管理类学科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空白,为学生就业和未来成才构建了平台。
一、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介绍
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借助沙盘模具,基本再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将“企业”搬进了课堂。在沙盘之上,企业的现金流量、产品库存、生产设备、银行借贷等指标清晰直观。在实训课程中,学生必须把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了解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责的工作,做到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企业的运作计划和实施步骤,并通过团队合作去完成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
二、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的教学创新
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互动性、竞争性和趣味性。它对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与传统的理论课教学相比,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的创新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创新。(1)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课堂教学由听讲模式,变成教师为学生设计情境和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允许多元思维并存,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2)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水平提升与实践应用能力增强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序化、系统化,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教学方法创新。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充分体现了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精髓,有四个特点:(1)活泼创新。设计的活动节奏明快,学习环境中可以涵盖音乐、色彩、动感以及视觉效果。(2)以学生为中心。自我学习,并将之内化为一种习惯,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活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进而落实到工作和生活中。(3)快速学习。可结合最先进的加速式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益,强化记忆并确保效果持久。(4)自我认知和肯定。当克服了原以为无法克服的困难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从而适时调整自己,适应社会。
3、教学手段创新。在选择教学手段时,强调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模拟仿真手段与实际操作手段相结合,从而形成一套融情景式教学、互动教学、自主学习、角色实训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学生在模拟企业实战时,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学生们必须通过团队去共同分析问题、找出对策、制定决策,并组织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深度上存在的不足,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4、教学组织形式创新。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接近企业实战,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科覆盖面广,学生通过边实践边学习,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不仅能够巩固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思维,更能够有利于培养既博又专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三、课程价值分析
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可以用来进行模拟企业管理实习,搭建一个仿真企业平台,用来仿真企业环境、仿真企业流程、模拟职能岗位。
1、仿真企业环境。在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中,对环境的设计和整个流程的设计都可以使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实训过程,主动加入群体活动中去完成实训。
2、模拟职能岗位。在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中,一种设计思路是每个学生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牵引,针对一个特定系统的业务,由学生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目的是熟悉系统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
3、仿真企业流程。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于其业务流程,对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也是如此。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连接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以系统性的经济业务深化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结合,使每个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责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做模式。
综上所述,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通过搭建一个仿真企业平台,用来仿真企业环境、仿真企业流程、模拟职能岗位,以在实战中培养管理人才。学生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体验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学生加强了彼此间的沟通与理解,体验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和优势,学到了管理知识,掌握了管理技巧,感受到了管理真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经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课程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相关专业课程结构合理化。对深化管理类学科各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授课层次、强化素质教育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萍,ERP沙盘模拟实训方式探析[J],开封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尤赤矶、刘林青,基于ERP的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年02.
篇6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荆州 434200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是现今大学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一个学科,大生生体质标准主要的是与学生所修的体育项目有关,所以,现在各个高校都开始抓学生的体测能力,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了存在很多地方的不足,高校就目前的教育体制改革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实质上,其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就目前我所了解的状况做一个概括与总结。
[
关键词 ]体育教学;课程改革问题;对策研究
查阅了相关文献和资料,我们发现,在近几十年中,体育教学的研究方向都市把体制健康水平作为唯一衡量体育教学该革的唯一的标志,可以说,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失败的关键原因。所以在体育改革这条道路上,我们还需要做很大的了努力,找到适合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道路,但是我们在实际中,了解到,学生对于体育考试以及体质测试方面并不是特别重视,其中大部分同学都是配合 老师参加体育项目,而不是真正的去学习体育相关的项目比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意识当中,参加体育比赛,并不是主要体会的是那种自己汗洒运动场的的快乐和自己的青春活力,而主要都是想着和自己的体育成绩以及自己的荣誉,这种把运动与考试向联系及以荣誉为目的比赛,并没有达到运动所传扬的精神面上。所以在笔者看来,让体育运动在大学里面能够更快的发展和活跃起来。由主动教学变为被动教学,笔者在这里就谈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1、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的认识
在学生的眼里,体育与健康并不存在说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他们眼中,体育项目的进行,如果不必要就无需多参加,而在他们眼中,健康的定义就是身体健康无疾病,所以,在当代的大学生中,大多都缺乏体育锻炼,其二,大学里举行的体育类项目笔记贫乏,无非只是一些球类比赛,而多数人并不是擅长球类,以至于让学生那些爱好的体育项目也因为不支持而放弃,还有事是自己本身时间上不允许,这些因素都是影响体育健康的因素,所以,笔者看来,体育是健康是一个久远但是是很现实的问题,只有把体育锻炼了,自己的身体才会得到锻炼,才会健康。
在我们调查中发现,体育与健康的理念在学生中国还存在很大的质疑,他们认为,健康并不是仅仅与锻炼相关的,从学生的这种观点中,我们需要去了解和分析问题的所在,多多去寻访在这个方面有所研究的专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大多都市只是为了通过合格成绩,有部分同学合格成绩通过还是一个难题,所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体育的锻炼并不多,这样的身体素质也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影响。所以,大学生这种把体育仅仅只是当做达到自己成绩的唯一木匾,这样在体育运动中,是并不快乐的,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自己的体育成绩,又怎会去体会在运动中所带来的那种舒适感以及荣誉感。
2、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关注往往停留在体育考试层次
在现在的大学生活中,学生大多都市过的比较安逸的生活,上课的任务没有高中重,考试成绩也不是很难,所以他们的大多生活上都是比较有时间的,而对于体育锻炼来说,如非十分喜欢运动的人来说,是不会常去运动场运动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把参加体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作为自己通过考试的唯一目标,这不仅就有违体育教学的初衷,而且也不能达到自己锻炼的目标。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是留给自己休息的时间,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了学生并不重视体育锻炼,也就不重视自己的锻炼。
3、学生对体质健康及其测试的不重视
在传统的教学中,每一个高校都会设立体育课,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锻炼,同时也会进行相应的测试与标准来检测他们的效果,以此来约束他们。但是这个举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并不重视这两项考核,而且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体育测试并不会对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不会有什么影响,这就是我自己的事情,而且一些家长也会认为,自己的孩子身体素质已经不错了,何必去锻炼浪费时间,也觉得对以后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也不会给社会造成什么负担,所以,在家长,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之间,这种观念的影响特别根生帝固,而现在,在国家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了学生的体侧与高校的毕业证挂钩后,才有一些学校与学生就开始重视了这个学生锻炼的问题,并且开始要求老师以及学生都能够配合教育部完成这项工作,这说明,国家对高校学生的体育健康加大的重视,所以从这个举措就可以看到,第一步相对来说是成功的,所以这是一个好好的开始。
4、学生对体育的理解较片面
说到体育,很多学生片面的认为体育就是体育锻炼,就对很多人来说,参加体育活动,参加比赛,跑几步,跳几步是很简单的事情,并不需要有专业的老师来教导,我们作为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体育方面,但是,一个授教多年的指导老师,肯定在体育方面比你更有领悟,所以有老师指导,你才能去理解体育更深层次面,更加热爱体育以及尊重体育,以及自己也会全方面的把自己的内心投身体育建设当中,所以在一点方面,学校以及学生方面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让学生这种片面的理解认清其误点,也认识到体育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5、策略研究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专家深入交流之后,我们在实践教学中,紧紧的把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体育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只有学生的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和体育课的考核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包括:①从意识上让学生知道,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在心理方面的疏导及感情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懂得他们的需求。在这一点上面,学生普遍都市大众心理,看着别人积极参加各种体育竞技竞赛,自己也都会去尝试一下,所以从心理上面疏导是很重要的,作为教练,排解万难,所以要时刻了解学员们的心理变化,不要让他们有什么忧虑,这样会影响到他们的比赛。②适当的考核也是对他们的一个鞭策,但是不可以以此来打击他们,多多鼓励,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去参加体育项目。体育比赛也和心理以及自己的认知态度有关,学员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在这个项目上面不擅长,不会有什么成就,那就算教练天天逼着也不会有所进步,所以从鼓励到考核,这个层次面上来为学员做疏导作用,适当的鼓励是大有激励作用的。③弱化考试内容,强调体育态度。考核的木的是检测学员们近期的情况,所以考核的内容不能够太空洞,前文提及到了心理上的疏导,所以考核也可以适时的了解学员们的心理,比如说写一写文章等等,其二,在态度上一定要端正,树立一个他们心目中的目标,让他们朝着这个目标更加努力,不断加强自身的锻炼,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有动力。增强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跃进.高校体育在实施健康教育中面临的困惑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
[2]毛振明.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成果和建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篇7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校,必然把重心放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上,因而有时忽略了人文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大高校逐渐掀起了一股改革之风。与全日制高校的教学目标和存在的意义不同,高职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语文课程教学应该跟职业特点关联起来,除了注重强化基础知识和学生的人文修养,还要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技能相结合,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一、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教学,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本应该受到充分重视。但随着社会对职业技能重视的逐步增加,以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一些高校忽视语文课程教学,部分教师和学生也认为语文课程可有可无。还有些高校认为,从小学到中学都在不断学习语文,到了高职阶段,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一定的语文能力,学校不用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开设语文课程。殊不知,学生因为没有好好学习语文课,文学素养和理解能力没有得到更好的培养,学习专业课时难以理解专业课的内涵,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学生的个人发展。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很难应对一些工作报告及公文类的写作,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高职院校更应重视语文这一公共基础学科的教学工作。
二、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1)教材陈旧,教师素质不高。高职是五年制教学,由于受到编写水平和编写力量的限制,目前高职语文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高中语文教材。但高职本身的教学目的和课程设置都与高中有着很大的差别,高中语文教材并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语文教学的需要。例如,大部分学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其中,“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基本与高中一致,主要以古文、诗歌等为主,突出了思想教化、忽视能力训练,并不适用于高职学生。现在,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也需要提高。部分高职院校招收教师的门槛较低,这就导致高职教师素质较低,师资力量薄弱。高职学生年龄不大,有一定的盲从心理,教师也容易在课堂上产生唯我独尊的态度,再加上自身综合素质较低,很难将语文学科的精髓传授给学生。
(2)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停留在中学模式,一张嘴,一支笔,讲解写作特点与思想意义等。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老师讲得口舌发干,学生也听得发腻,往往会导致事倍功半。这样的灌输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只能接受,在课堂上没有发言权,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高职学生的入学成绩一般都较低,曾经调查几所高职学校,结果显示,学生入学时的语文高考成绩平均分是73分,还没有达到及格水平,而且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相差甚大。高职学生的语文底子本身就差,再加上学校落后的教学方法,更不利于语文课程的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对其他功课的学习。
三、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选择合适教材,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现如今,针对高职语文教学的专属教材还太少,为了满足高职语文教学的需要,应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教学要求的教材。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在引进全新的教学内容时,也要有相对新的教学方法配合。例如,在《师说》一文中,教师讲解“教与学”的关系的同时,应当结合作者韩愈在古代文学史中的地位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应由浅入深,对语文课程进行生动的讲解。另外,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职的教学对象不是高中生,他们不再有升学压力,他们学习的目的也不再是为了高考。没有升学压力,部分高职学生就觉得没有学习的动力。因此,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心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串讲法、实验教学法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很多高职学生的观念中,语文是一门枯燥且严肃的学科。其实不然,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知识,报刊、网络、影视等都能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材料。此时的语文教学不再是为了升学,因而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不仅如此,采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8
关键词:单片机;应用型;教学改革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该课程是电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涵盖了“电子线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等课程,其中根据教学目的我们开设的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以单片机内容为主。
但是,单片机教学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应用需求、甚至实验设备跟不上科技发展步伐的问题,导致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受限等。因此改革单片机教学,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课程内容与教学现状
目前,开设单片机课程的院校主要以51单片机为主,但是51单片机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基于增强型内置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的单片机如AVR系列单片机等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同时德州仪器(TI)的MSP430系列单片机在仪器仪表行业也发展迅速。在32位嵌入式领域基于ARM架构以及以数字信号处理的为基础的DSP型也已经在我国有了广泛的应用。综上考虑,我们学校也专门开设了针对ARM的嵌入式课程,我们在单片机的选型上从51改为了MSP430。MSP430片上资源相当丰富,除了基本的片上资源外,还具有硬件乘法器、温度鞲衅鳌SPI总线以及LCD液晶驱动模块等片上资源,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平台。
单片机课程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硬件、软件及相关接口设计的基本概念上,根据应用需求,设计出相关的系统。但是不少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仍然不了解单片机开发的流程,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甚至搞不清楚编程器和仿真器。因此,必须通过完善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学习趣味
在开始讲授单片机课程时,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知识点的抽象性、复杂性等,这样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产生放弃的念想。因此,在讲述之前,可以先将简易实验设备带到课堂,譬如为了突出介绍MSP430单片机的低功耗,可以在课堂上演示水果电池供电的MSP430液晶显示系统,通过鲜明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对MSP430的低功耗留下深刻印象,并对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另外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介绍IO口时可以先给学生演示五颜六色变化的LED彩灯;介绍PWM波时可以演示呼吸灯,等等,通过这些演示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和听到,使学生对单片机有立体的认识,使其了解学习对象,从而对单片机的开发和应用产生浓厚兴趣。
三、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重视编译软件
在实践教学中,选用CCS编译器调试单片机程序。由于MSP430支持在线调试,所以在课堂讲授时可引入,每讲授一条语句就在CCS编译器中直接运行,注意讲授调试模式下单步、断点等调试技巧,通过Memory Windows窗口的1(内部RAM)、X(外RAM)和C(ROM)观察存储器内容。
2.利用基础开发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单片机课程是门对实践和动手能力要求都很强的课程,以往所有的实验都是在已经搭建好的实验箱上运行的。即使原理电路在实验课之前已经讲解过,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实验箱上每部分电路是如何构成一个大的电路板,甚至连经过讲解的功能电路都不能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将硬件电路开发和软件编程结合起来一起思考,为此我们在TI的支持下,给每组学生分发了基础的开发板,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将开发板带回宿舍进行研究和集体讨论。当课程结束后,学生再把开发板上交。这样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引入网络资源,并加以利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仅靠有限的书面知识已显得力不从心。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上有大量的单片机学习资料,有很多经典的设计案例。因此,教师要把网络资源和课本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培养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习惯,如布置一定的课后大作业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并学会在网上查找芯片资料和单片机资源来学习,从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篇9
【关 键 词】高校英语 教学改革 策略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在英语教学繁荣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是一些老生常谈但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有的则是由于在理论认识上缺乏共识而导致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英语教学恐怕很难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性进展。
一、英语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都开设有英语教学,英语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从小学到大学,中国教育大势普及英语学习。通过三年的高中英语学习,迈入大学的学生有一定的底子,作为高校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成为高校教育当中重要的一环,摆在高校英语教师面前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并运用与其专业相适应的高校英语。从终身教育理念和人才长远发展考虑,大学生应该在外语方面打好基础。
新形势下我国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提高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一方面,在进行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在高校英语教学方法上,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条件有利于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效果。在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时候,不仅注重的是英语的学习,更要注重英语的应用。因此,好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能确保高校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整个教学水平。
二、中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问题依然存在
1.陈旧的教学方式。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授为主,老师讲授,学生听讲。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一种语言的教学,有致命的害处。语言教学应是很生动的,死气沉沉的课堂难以提高学生兴趣。人类语言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无法想象如果世界上没有语言会变成什么样子。然而现在的教学方式的确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让英语学习成为一个极其痛苦的历程。
2.知识陈旧,教学内容单一。知识陈旧主要表现为教材的老化,教材是传播知识的媒介,也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和建设的重要环节。通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接触的是教材,学生在了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接触的也是教材。而从现有的教材来看,许多内容已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但由于教材的编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而许多教材在定型后内容已显得过时,词汇陈旧,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
3.师资力量薄弱。随着全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英语的师资力量呈现不足。师资力量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老师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出来,更应该注重如何让学生把知识消化,所以方式方法的问题,需要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够胜任。
(二)新问题不断涌现
1.英语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大纲与考试要求混淆。2007年的教学要求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是何谓“综合应用能力”,大纲却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教学要求是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应达到的语言能力的规定。考试要求是从命题的角度对考试形式、内容和考试反映的水平的描述。由于考试是根据抽样的数据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判断,所以考试要求往往不是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应该发展技能的全面描述。以考试要求代替教学要求不能为外语教学提供正确的内容支持和有效的评价方式,其结果只能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助长应试教育的风气。
2.过于强调英语的工具性。戴炜栋、王雪梅(2007)指出,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的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就是英语工具性的一种直接体现,其本质就是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被夹在其他专业知识中。工具性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相当部分的同学学习英语就是为了通过各种考试获得证书,今后能找个好工作。这种动机下的学习必然造成急功近利,而没有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
3.过于强调知识的教学,忽视能力的培养。戴炜栋、王雪梅(2007)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进行挖掘和利用课内外学习资源,“一言堂”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在教学重点的安排上,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讲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传统的外语教学强调机械式思维,注重重复、模仿、记忆,较少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
三、中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策略研究
(一)创新教学模式
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上的转变对比以往的高校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未被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这一弊端在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从而导致高校培养出的英语人才缺乏特色,缺乏竞争优势,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高校人才竞争优势。
1.加强自主型教学模式,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者自主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学习者能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身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及运用和发展学习技能。这种深层次转换将对教学改革的成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综合利用所学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英语精读教学为例,英语精读教学可以大大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参加课堂演讲和英语辩论,用英语讲故事,进行小组讨论和对话等。这样的形式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3.进行差异化教学,兼顾每个学生。在进行高校英语教学时,必须要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当然,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学习基础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注意实施差异化教学。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回答和解决。作为老师,要充分的和每一个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中所想。
(二)改进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来实现的。现行教材的每一单元包括对话、阅读材料、语言知识以及配套的练习等,如果无计划、无组织、机械地一一呈现教学内容,则会像散沙一盘。显然,围绕单元主题,优化教学内容是实现单元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用所学的语言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主要目标,而语言知识不等于语言运用能力。要根据教学需要,整合教材内容,并有针对性地筛选每课后的配套习题,大胆放弃那些偏简单,无助于能力培养的机械性习题,使教材这一教学载体真正服务于教学,而不制约教学。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改中的关键环节,高质量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条件。在教改中,除按科学合理的比例配备教师外,还要进一步提高教师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要吸收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具有较高学历的外语毕业生充实英语教师队伍。除了鼓励教师在职自修外,还要安排各种形式的出外进修,定期组织同行间的听课及学生评议教师教学效果的活动。对青年教师,除了指定有经验的老师传、帮、带外,可定期举行“讲课比赛”、“业务自修比赛”、“科研比赛”和学术报告等活动。淘汰既无德又无能的不称职者,加强师德教育,实行各种形式的表彰奖励,将表彰奖励作为评职晋升的条件之一。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因此,制定长期的、规范的英语教师在岗或后续培训计划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三)围绕教学目标,淡化英语的工具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目标应该结合英语教学实际,结合考试要求,从命题的角度对目标、考试形式、内容和考试反映的水平进行描述。编制出适合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大纲,并随形势的发展不断优化。
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帮助学习者从更高层次认识西方文化,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习方法和经验的积累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另外,有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不一定使用英语。如果单纯强调英语的工具性,那么对于那些学了英语但并不使用英语的人来说,其意义就很有限了。如果我们淡化英语的工具性认识,重视英语的本身学习,那么英语学习的意义就会超过“实用”的范围,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实践方面,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大多分成阅读(精读、泛读)和听说两部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就意味着要增加这一方面课程的强度,而自然削弱另一方面课程的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学生的听说能力不一定有较大的提高,而阅读能力也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和阅读广度不够,对语言的理解也不会深刻,其听说能力也自然无法显著提高。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将知识转化为综合应用能力才应该是高校英语教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就谈不上交际,也更谈不上专业领域内英语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成.关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张文霞,罗立胜.关于大学英语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4(3).
篇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入,各个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依存度日益紧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全球有机经济整体在由全球贸易自由化、全球化大生产、世界金融机构网络的链接下形成。在这种格局下,一国经济的变化往往会给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经济带来波动。
会计作为经济活动的通用语言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环境推动了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各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趋同降低了会计实务操作处理的差异给对不同国家财务报告的比较、分析和解读带来的困难,为全球的投融资商业活动进一步扫清障碍。
一、研究依据
经济全球化浪潮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自21世纪以来,中国加大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力度,在朝着充分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努力和发展过程中,中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海外并购的战略、国际投融资等方式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参与海外竞争、提高中国企业在全世界的竞争力,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大国崛起之势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中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也同样需要会计国际化的帮助。为了更好地在海外投资和国际化竞争中保护好本国企业的利益,维护好国家经济的安全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国际化资本市场中能够有效地辨别规避风险同时做出正确的投融资决策,中国必须解决会计国际化问题。在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日益趋同协调的同时,培养通晓国内外会计环境、会计制度和熟练运用国内外会计准则的新型国际会计人才已是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驾护航的重中之重。
新的经济环境对我国会计人才的素质和定位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也随之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会计国际执业资格教育成为快速培养新型国际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于会计教育国际化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栾甫贵教授认为,会计教育理念的国际化应该是多维度的,其本质是会计教育中哲学思维的国际化,还有在管理思维、道德教育、创新思维等方面也需要探索;会计教育的国际化更多的应是文化的融合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杜海鸥指出,实质而非形式接轨是会计与国际接轨的重点所在。
在我国会计教育理念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方面,刘永泽和池国华将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理念的问题归纳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会计教育缺乏终身教育的认识,素质教育的理念尚未得到普遍接受。刘永泽同时指出,在会计教育理念更新的过程中应树立通才教育观,培养新型会计人才;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间应形成双向互动和教学相长的关系;大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训练学生学习方法为主,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吴中春提出,大学本科会计教育要以能力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以及对复杂的环境能够进行独立判断、并应对处理不确定事项的能力;要进行综合制度改革,具体体现在维持建立立体的培养方案、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
对于会计教育国际化下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刘永泽认为,在会计国际化环境下,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完整性;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会计课程的设置在注重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应与财务和金融等相近学科进行知识整合。张敦力建议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重组。张新民提出,可以尝试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优化案例选择和加强教师在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素养三方面改革现有课程体系。
关于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刘永泽一阵见血地指出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在学历、职称和年龄方面结构合理的双语教师队伍,教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决定着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雄厚的双语师资人才支撑着会计国际化教学的成功。杨雪认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因素。提出要建立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会计教师需要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和会计实践经验。
从以上分析综合看出,对于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问题,我国学者已从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实质、会计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法、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多角度全方位给出了合理的分析和建议。
二、研究意义
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对会计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全球化竞争的深化使企业不可避免的加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来,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得到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广泛认可,尽管各国在会计国际趋同方面的选择模式不同,但会计国际化是无可选择的。
会计国际化并不仅限于会计准则的国际交流与趋同,还包括不同国家间会计思想的相互交流、会计实务的相互学习以及会计教育的彼此分享。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阔的国际视野、优秀的跨文化沟通意识和能力、对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快速适应能力的国际会计人才将是以后会计人才培养的主流。
国际会计人才不是仅仅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就能胜任的,会计国际交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计的社会性决定了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范畴,国际化背景下的会计人才需要有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理解、包容和鉴别的能力,要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光有熟练的语言交流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科学体系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不同文化中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同时要对本民族的文化、国情有深刻理解,能立足于本国利益与他国人民进行平等交流、友好合作。
国际经营环境、世界经济态势在日益变化中,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变化,对外部环境的迅速反应和适应也是当今会计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因此,会计国际化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更加多面、综合,会计人才培养需要在提高素质、拓宽视野、培养应变能力等方面加强。从一定意义上说,过去的专才型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会计国际化的要求了,夯实基础知识、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通才教育应该是一种适应形势变化的更好选择。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尽可能地完善其知识结构,提供“宽基础、多学科”的培养方案,以使学生能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长久以来,大家对国际型会计人才的理解停留在“懂外语、能够胜任外资企业的财务工作”这个肤浅的层面上,这当然和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引进来”为主有关。但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推广,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融资、建立分公司、积极参与到跨国并购中去,会计工作是这些经济活动的基础。一名合格的国际会计人才要能够立足于本国利益,保障会计信息在不同国别经济环境下的双向的有效沟通和协调,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会计国际化要求的国际会计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是以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特别是在全球多变各异的经济环境中,继续学习的能力对国际会计人才尤为重要。具体的说,国际会计人才的继续学习能力体现在:要具有全球性的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对不同国家的经济环境保持开放的态度,并能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倾向。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及各高校逐渐认识到了国际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有的高校在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就开设了“国际会计”专业。但是因为对“什么是国际会计人才”及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以简单的“使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为主,甚至简单认为“使用原版教材,用英语授课”就是与国际接轨了,还有的学校给学生使用的都是原版教材,学习的是西方财务会计和准则,对本国会计实践和准则较少涉及。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值得商榷的。这种简单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会了解掌握西方会计学,但对我国的会计准则知之甚少,有的同学甚至都不知道基本会计科目的中文术语,难以想象这样的学生怎样胜任在中国境内公司的财务会计岗位。更重要的是,这种教育方式造成了学生对国际会计及会计国际化的简单片面理解,并没有全面培养学生成为国际会计人才的能力。
对于继续保持高职院校教育的意义和本色、提高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质量、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提供合格的新型高素质国际会计人才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同时也希望能引起有关专家和教育学者对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对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