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职责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职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现状;改革;建议;云南瑞丽;畹町经济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F323;S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85-02
畹町为国家一类口岸,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缅甸邻邦九谷市一河相隔。1999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畹町市,并入瑞丽市,设立畹町经济开发区,实行“政经合一”的管理体制,行使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职能,计划单列、财政自收自支。畹町经济开发区辖1个乡镇、1个农场、3个社区,总人口14 056人,其中农业人口6 608人,国土面积103 km2,耕地面积858 hm2。行政区划调整后,畹町没有省级财政户头,很难申请到中央、省级农业项目资金支持,本级财政困难,农业项目很难获得资金支持,以上原因构成了畹町经济开发区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面积小、人口少、资金少、项目立项困难的现状。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1-2]。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技推广工作的一支生力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3]。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认清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今后发展的思路,对于提高当地农民科学技术水平、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4]。现将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改革情况作一概述。
1 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1.1 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现状
2011年10月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机构进行改革,德宏州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撤销原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技推广中心、农机股、甘蔗技术推广站、经作站,合并组建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30名。
畹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现有编制职工28人。其中:技术人员身份构成情况,专业技术人员19人,工勤人员9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67.9%;职称构成情况,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7名,工程师6名,中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50%;学历构成情况,研究生2人,本科9人,大专9人,中专3人,高中3人,初中及以下2人;年龄结构情况,50岁以上9人,40~50岁8人,30~40岁9人,20~30岁2人;推广专业分布情况,借用到其他部门工作的有7人,从事农机工作的有9人,从事甘蔗工作的有6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有6人,其中农技推广专业2人、热作栽培专业1人、植保专业1人、土肥专业1人、技工1人,主要负责全区粮作、经作、植保、土肥、农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技术推广及服务工作。
1.2 畹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现状
2011年10月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机构进行改革,德宏州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畹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下划畹町镇管理,畹町经济开发区农牧局为业务主管部门。畹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核定编制16人,其中3人是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其余13人是非农业专业工作人员,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是以镇政府中心工作为主,基本上脱离了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的工作职责。
2 改革取得的成效
2.1 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合并组建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专业配置趋于合理,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工作效率大幅提高。2012年畹町经济开发区完成作物推广种植的面积为2 726.4 hm2,比2011年的面积2 536.1 hm2,增加了190.3 hm2,增长率为7.5%;总产量为39 893.5 t,比2011年的27 533.5 t,增产12 360 t,增产率44.9%;总产值5 571.6万元,比2011年的5 204.3万元,增加367.3万元,增值率7.1%。
2.2 农业机械现代化稳步推进
农机技术人员与农技人员工作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协调,农机技术与农艺措施相结合,水稻机插秧技术引进示范获得成功。2012年4月畹町经济开发区引进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面积3.33 hm2。通过软盘育秧,机耕机耙、插秧机规范化栽插、科学管水、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收等措施的实施,示范区水稻平均产量9 195 kg/hm2,比2011年常规栽培的7 650 kg/hm2增产1 545 kg/hm2;2013年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面积扩大到33.5 hm2。
2.3 经济作物推广成果显著
2012年经济作物推广种植面积达1 346.6 hm2,产值1 445.5万元,其中,青枣面积33.3 hm2,通过嫁接、配方施肥、疏花疏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指导,提高了果品质量,平均产值超过15万元/hm2;天然橡胶新品系云研77-4引进示范推广844.4 hm2,获得德宏州农业局科技进一等奖;随着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推进,畹町经济开发区经济作物逐步由传统的常规栽培转变为设施栽培、集约化经营,蔬菜、水果大棚避雨栽培,滴灌、喷灌系统的应用从无到有,并不断扩大示范推广面积。
2.4 植保工作顺利开展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每月开展4次定点系统调查,按时上报病虫害发生防治信息,及时下发各村小组农作物病情通知,指导农民科学用药,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2012年全区农作物推广种植面积2 726.4 hm2,完成防治面积3 780 hm2次,为大面积农作物增产提供了保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薇甘菊防除面积248.1 hm2,完成省级下达任务的109.4%,有效控制、减少了蔓延危害面积;2013年获得中央水稻病虫害防治项目支持。
2.5 土肥、农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制定了《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意见》,安排测土配方施肥省级监测点3个、国家级监测点1个,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为农作物获得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持;根据《2012年度云南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方案》要求,完成辖区内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根据《云南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要求,调查采集土壤样品16份;2012年共计检测蔬菜样品1 000份,发现6份蔬菜样品农残超标,超标率0.6%,通过检测,实行系统跟踪调查,严禁超标蔬菜进入市场流通,以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消费安全。
2.6 农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成立了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机合作社,全区80%的耕地实现了机械化耕作,水稻机收全覆盖,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33.5 hm2;成立了畹町民兴蔬菜合作社,社员达到400人以上,蔬菜种植面积每年266.7 hm2。
3 存在的问题
3.1 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担的农业服务职能被普遍弱化、淡化、行政化
畹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下划到乡镇管理后,非农业专业工作人员占了大量编制,镇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成为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基本脱离了参与制订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对确定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指导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主要工作职责。
3.2 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分配不合理
目前,有21人从事农机、甘蔗等推广工作,仅有6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负责全区粮作、经作、植保、土肥、农环、农产品质量安全、委托农业执法及数据整理、总结、材料编报等技术指导服务和日常工作,农技推广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3.3 农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老化
农技人员整体专业技术知识老化,工作方式传统落后,外出培训和受教育的机会较少,专业知识更新慢,如不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充实农技推广队伍,几年之后就可能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5],难以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3.4 经费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
地方财政有限,对农技推广的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上级主管部门对畹町经济开发区农业项目扶持资金较少,导致畹町农技推广体系形成“有钱养兵、没钱打仗”的局面。主要表现:一是缺乏必备的科技服务培训设备、检测仪器、交通工具;二是缺乏农技推广经费。
4 畹町经济开发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议
4.1 强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业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现代农技推广体系
畹町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不论是农业局管还是镇政府管,都应以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为中心工作,制订符合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指导农民应用科技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建立健全以县级农技推广单位为依托,乡镇农技服务站为单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介的现代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核心,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种植大户等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
4.2 农机技术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农业项目
农机技术人员与农技人员应按当地推广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分工安排;加强农技人员管理,并根据专业合理配置,明确农技人员的岗位职责、任务量,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地方财政应确保农技推广工作经费,涉农部门应积极争取省、州级农业项目扶持资金,不断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7]。
4.3 加大农技人员培训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科技人员进行分层次的继续再教育,积极争取年轻技术人员外出培训机会,逐步提高科技人员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以尽快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5 结语
畹町经济开发区从人口、面积上来讲,相当于其他县市的较小乡镇,畹町农业农机综合服务中心以较少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了全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及服务工作,实现了农机技术与农业技术的集合,农技推广实现了机耕机耙、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残检测、机收等技术集成服务。只有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年轻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农机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才能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畹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6 参考文献
[1] 郑琼,董金梅.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路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32-33.
[2] 李建霞,何文廷.关于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新农村,2011(3):161-162.
[3] 胡栋礼.关于太湖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48.
[4] 马林仙.昭阳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60.
[5] 杨任宽,陈本贵,徐文荣.淳安县农技人员现状分析及加强农技推广能力建设的建议[J].杭州农业科技,2008(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