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的区别

篇1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辛勤努力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多种体育选修课形式的探索、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体育俱乐部形式的出现都为改革注人了新的活力,推动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和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在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体育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和困惑:如体育学科地位低下,工作不受重视;体育课没有得到学生的热爱甚至受到轻视;学生体质待增强,但体育教学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教材内容结构没有根本变化,与其他学科相比形成较大的反差;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一个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模式尚未形成等等。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主要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和高职院校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程的态度两方面人手,做较深人的分析研究,从而对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

2006至2007年,笔者对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共8所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大纲和相关教学文件进行了认真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1. 1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与中小学区别不明显

在对比了高中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后,明显地感觉到两者之间缺乏实质性的区别和递进关系。高职院校的目标个性不突出,语言上的表述虽略有变化,如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提出等,但还是比较空泛,目标内容也有繁琐之感,追求全面,但缺乏重点,目标罗列很大,但层次不明。

1.2教学内容与中小学雷同

本文将在京的几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与高中体育内容进行对比之后发现,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中除了中小学没有的羽毛球、健美操、网球等项目外,在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和身体素质的项目中,平均有70% 90%的内容是中小学教学中出现过的,其中田径、体操、篮球中更是几乎全部是中小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教材的排列上也没有根本的改变。都是简单单个技术的累加式教材组成,教材的设计思考与中小学无本质区别。

1.3教学形式和组织虽有突破,但在整体上依旧是以大班上课形式为主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本文认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形式虽然有一些变化,出现了诸如素质提高课、保健课、加强课、专项课和俱乐部形式课等,但从大多数学校来看,按行政班级上大课依然是教学形式的主体,而且据了解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这种课的教学中一般要进行多个项目的教学,教学形式和教师任课状况在本质上与中小学教学形式相同。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院校体育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重复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

2高职院校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认识

2. 1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课认识的调查

为进一步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笔者针对“职院校学生对体育课究竟怎么看?”这一问题对上面提到的8所高职院校640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较具体的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从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表640份(每所院校80份),回收后筛选出有效问卷552份,回收有效率86%。下面表1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

2. 2分析

(1)从高职院校学生希望开设的体育项目来看,对一些比较时尚的运动目如网球(98 % )、体育舞蹈( 66% )、健美(54% ),以及一些在中小学很少的项目,如乒乓球(87% )、羽毛球(91% )、游泳( 89%)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一些在中小学已经学过,但实用性、趣味性、文化性相对强的项目也表现出一定的热情,如篮球(65% )、排球(40% )、足球(42% )、健美操(62% )。而对体能类型的比较单调的项目表现冷漠,如中长跑(只有24% )、铅球(只有4% )。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是在追求一种与中小学不同内容的体育课,这与本文前面的现状分析是吻合的。

(2)当被问及“现在的高职院校体育与中小学有区别吗”时,61%的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区别,体现出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印象中高职院校体育课缺乏特点,这一点也与我们前面的分析相一致。

(3)当调查高职院校学生是否对现在的体育课满意时,超过1/3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太满意”。而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态度好”(82%),“能锻炼身体”( 70%)这种非纯课程因素,而反映课程特点的文化性、实用性及娱乐性却不是重要的原因。相反,当问及为什么不满意时,学生则归因于与课程性质有密切关系的教材内容、形式和手段上,可见学生对体育课程还是不满意的。

(4)学生认为首先应该进行改革的是教学内容(98%),其次是场地器材、教学方法和形式,可见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5)当问及学生喜欢上哪一类体育课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上专项体育课(89%),这一点既与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形式向选修课方向改进的趋势相吻合,也与本文前面的分析相一致。

(6)当问及学生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时数是否应该增加时,几乎所有的学生(98 %)认为应该增加体育课时,从这一点上我们即可以看出,虽然高职院校生对现在的体育课程还不甚满意,但他们对体育是喜欢、重视和期待的,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改革体育课程教学的使命。

3对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建议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思索的方向。本文在考察和综合了以往许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3. 1关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任务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必须在教学任务上突出其学科教育的特殊性,提出清晰的重点目标,避免面面俱到。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体育应注重高职院校学习的理性,注重学习内容中的文化性,注重体育运动的娱乐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教学目标定位方面应同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面打基础”式的目标体系相区别,这样既不脱离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与功能,又使高职院校的体育学习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要更贴近,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更具有个性,也更容易实现。

3. 2关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目标

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应摆脱现在体育教学目标长期争论“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还是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狭隘的目标定位,建立一种综合体育能力培养的目标体系。这种能力应包括理解、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而“体育实践能力”应包括:从事运动的能力、体育锻炼能力、体育娱乐能力和体育观察能力。

3. 3关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不追求面面俱到但很浅显的多项技术学习,重新认识“打基础”的含义,进行有专项性的和有深度的学习。

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体育学习影响较大的“基础”实际上主要是指身体素质,然后才是技能方面。因此以身体素质为主的“基础差”完全可以在某一专项运动学习中得到完善,而无须重复中学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不应该面面俱到的,因为学生多方面的追求和有限课时都是不允许我们这样做的。笔者建议:高校的体育内容应在总体上丰富多彩,但对每个学生个体来讲应少而精,这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深入、追求内涵、追求文化的价值取向的独特要求,才能受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喜爱。

3. 4关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形式

篇2

关键词:高校体育; 学习动机; 动机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55-001

2013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约为2300多万,相当于澳大利亚的全国人口。基数巨大的大学生群体具有活力、朝气,充满青春气息的特点,他们积极、主动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庞大的大学生群体还作为我1国各行各业潜在的生力军,承担着建设祖国,实现“中国梦”的重任。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对于大学生是十分必要的,这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大学生不仅仅要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强健的体魄,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及承担的责任。而大学体育课程则能够传授大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锻炼技巧,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受益终生。但目前高校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课程的顺利开展,因此亟须引入新的理论和教学方法来改善目前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1.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兴趣不高

体育课由于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因此在教学的内容讲授、教学班级的组织形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与以室内授课为主的工科、理科、文科等学科存在很大的区别与差异。但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甚至包括一些重点院校在体育教学模式方面没有新意,没有考虑“90后”学生的特点和21世纪新的时代性,对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而言,与高中的体育课程并无大的区别,所以导致大一新生对体育的兴趣不高,造成大学生“喜欢体育而对体育课程兴趣不高”的现象。

2.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类型较多。如果以被评价对象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教师教学评估、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等;若以评价者的角度去划分,可以分为学校评价、学院评价及督导组评价;以评价的阶段可以分为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采取的还是结果评价。因为过程评价涉及因素多,权重系数、考核方法等不容易建立,比较复杂。而结果考核只是通过最终的考试来衡量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对教师而言工作量较小,所以结果评价受到了教师的欢迎。但结果评价对学生而言只是考核了学生对某项体育项目的掌握程度,而在此过程中学生身体素质、意识反映、身体韧性、耐力、体力等方面的提高则无法体现,使得考核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受到影响。所以,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对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适应高校体育教学的新需求。

以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说明在当前背景下,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因此将动机激发策略理论引入体育教学中,可以为目前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二、基于动机激发策略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1.从教师视角实施的动机激发策略

1.1对体育课程中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进行分析,及时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正确策略。首先,体育课程授课班级与其他课程有所区别,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院。在授课过程中要针对学生专业特性与体育之间的联系进行讲解,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于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同学,要强化这部分学生的兴趣,使之学习动机能够保持。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苗头后,要及时找学生了解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当然,这需要体育教师付出爱心、耐心和细心,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的交流与沟通,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从需求分层理论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三,适度的表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可以对一些掌握程度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进行示范,可以让学生有尊重、自我实现的感觉,对强化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作用。

1.2体育教师在教学细节上要下足功夫。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指出,如果个体对能够成功性比较大的行为充满自信心。对学生而言,教师对其期望值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能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细节,如学生在进行体育练习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教师能够及时的给予耐心的指导和鼓励,而不是指责;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表扬,无论是语言上还是肢体上。这些都能够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浓浓关爱之情,并将之转化为自我期望,从而能够激发学习动机。

2.从学生视角要内化于心

2.1学生应将学习动机与长期职业规划相结合。学生在体育课程、体育锻炼中要将学习动机与自己的长远职业规划进行有机融合。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同时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自己的竞争优势。从此角度去考虑,学生应该能够激发自我学习欲望。

2.2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自我效能感作为主观的心理感受影响着个体的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持久性和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当教师将体育理论、技巧传授给学生后,自我效能感就决定着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发挥能力。如果学生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乐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遇到问题和障碍能够持之以恒,当他成功后,他将成功的因素归于自身,其将拥有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自我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程华.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浅谈[J]当代教育科学,2010(15):63-64

[2]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篇3

1 引言

“体育新课程、新标准”已渐入人们视角,被大多数体育教师所接受。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新课标最鲜明的特点是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弱化教师在课堂上的强制执行力。因此,“开放式”教学一词被大多数专家和学者所认可并加以推崇和提倡,而在具体体育教学过程中,则出现各类情形。在授课过程中,常常本末倒置,使“开放性”教学放大到极致。而在实际意义上,重新倒向传统意义上的,也是一直被批驳的“放羊式”教学。新课改前,传统意义上的“放羊式”教学充斥在部分省、市、地方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已成为体育教学界一块公认的难以医治的硬伤。其“放羊式”体育教学对高峰发育期的学生的身心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长期缺少运动的生活无疑是一种慢性自杀。大多数学生在“放羊式”体育课的规范下,基本处于无序运动的自我锻炼状态,学生表现散漫,部分学生甚至处于不动状态。体育课形同虚设,根本达不到最基本的教育目的,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和身体健康。校园里“豆芽型”、“桶型”和“超锥形”学生呈直线激增的趋势。尤其是针对高度脑力劳动的中学生,一定量的运动负荷,是极其必要的。

2 “开放式”变异“放羊式”教学原因之窥析

在新课改后的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和专家经过多年经验总结的一种课程优化模式。探讨新课改下“开放式”教学倒向“放羊式”教学一边的原因,大多学者归结为:缺少场地、设施不足、师资缺乏等等。可以说,认为硬性条件从根本上影响教学的较多。而软性条件相对于硬性条件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所说的软性条件主要是指师资质量、授课管理以及教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1 体育教师之失职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组织者,对于“放羊式”体育课教学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也是被动的接受者。只有体育教师在课前认真地研究教学大纲,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生动有趣、有目的、有组织地完成体育教学,才能达到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给予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体育教师是在课堂中起到核心的指导作用。如果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只负责发放器材、清点人数、喊号整队的话,“开放式”体育课变成“放羊式”体育课是难以避免的。

2.2 体育技能学习之缺失

学生对体育技能的认知能力是与参加体育锻炼年限相关的,对身体素质较好且技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稍加引导,学生便能独立完成动作,但对于学习技能能力较弱的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也不能掌握动作技能。因此,开放性教学不是“放羊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技能的传授和辅导,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所谓的开放式教学,无形之中严重挫伤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而在后期更加深入的系统性的教学过程中难以适应。

2.3 “误读”开放式教学内容

新课改下,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变动。体育教师有更大的自主性,甚至在大多有特色项目的地区可以开设本土性体育教学项目。在极大地方便了师生互动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技术标准不翔实、考核缺乏完善等问题。

3 杜绝“开放式”体育教学异化之对策

3.1 引起校方主管体育的重视

体育课的开设和执行情况,与学校主管体育的领导思想有直接关系,主管体育方面的领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纵使针对于体育教学的各方面条件都具备,如果主管体育的领导不能有积极的作用,也会给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造成较大影响。一所学校如果有主管体育的领导或者其他领导对体育课加以重视的话,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反之,则会出现种种忽视体育课教学的现象。因此,通过学生整体体育课成绩优劣来作为考核学校办学的一个方面,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3.2 严格把握培养“门槛”

在高等院校对体育教师的培养中,应注重技术和理论型并重。体育教师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任务是通过身体动作和一些辅手段,达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丰富学生业余生活、陶冶情操的目的。其技能的要求不是很高,达到能够懂得健身原理和应用锻炼原理与方法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即可。因此,技术和理论居于同等重要地位,而与专业类体育院校的竞技体育课有本质的区别。所以,高等院校在培养体育师资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应注重理论和技术兼顾。

3.3 健全教师监督机制

教师队伍也非常迫切需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尤其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室内各类学科,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在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教授有极强的伸缩性,部分教师由于心理倦怠、情绪不佳、身体不适等各方面原因,不认真组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监督是一个重要原因,仅依靠学校组织听课是不够的,对于体育课教学的监督,要有随机性、突击性,管理要严格,处理要严肃,最大效应地发挥其督促作用。

3.4 运动技能教学是“立课之本”

体育技能的教授是体育课的核心部分,是体育教师职责所在。如果说体育课上体育技能的教授成为一片空白的话,那么体育课与学生参加业余体育活动有何区别,又何谈什么体育教学,那么体育课的存在有多大意义。把“放羊式”体育教学说成“开放式”体育教学,是一种完成不负责任的说法,其根本原因在于体育教师对工作的态度,至于体育器材、场地等问题对体育教学是有影响的。但体育教学条件是可以克服的,是需要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的,而不能仅仅因为器材和场地不足,而放弃体育课教学,或者体育技能的传授。

不同学生体质不同,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有差异的,最终以同一标准来衡量学生训练结果是不科学的。在体育课教学中,以学习体能为手段,达到以体育课培养人才的目的。掌握体育技能只是体育课教学的一个方面,而不是终极目的。所以,评价标准也因此有所区别,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在开课之初与课程结束前后的差距,来人性化衡量体育课的课堂效果。

开放式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讲授完基本内容,提供几种学习方案,学生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选择性进行学习。

课改的目的是“升华”教学,而不是弱化教学,是在总的纲目规范下,适度地让学生的主体性在上课过程中得到加强,主体性的体现是需要引导和规范的。不能任由其自由,听之任之。“度”的把握是需要教师授课技巧的,否则便会倒向“放羊式”教学,让“放羊式”教学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文武双修;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针对高中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来进行。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这一点,因此,针对学生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尊重个性,因势利导

学生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由于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而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学生个性的体现。比如:有的学生协调能力好,有的学生逻辑能力强,有的学生生性活泼,有的则呈现出内向等。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体育教学应该摆脱过去那种只强调一味的全堂课训练的方式,而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有区别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尊重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信心,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能较好地促进体育改革的发展。

二、德体齐下,全面发展

高中开展体育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还要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一些竞技类的体育项目,还能使学生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发展,在体育竞技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培养他们的荣誉感,使他们学会感恩,学会自我调节。由于体育课教学独特的特点,使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只要体育教师掌握体育教学的技巧,积极探寻体育课独特的教学规律,然后德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双管齐下,就能够把体育课教好,就能够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中外结合,文武双修

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上,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球类和田径类的体育训练外,还应该积极普及一些体育项目发展的历史知识。在学习国外的篮球、足球等项目的同时,还应该普及一下国家级体育项目,如武术、剑术等,在进行一些体育训练的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一些理论总结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地总结和进步,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21世纪发展要求的新世纪

人才。

参考文献:

[1]辛增芬.探索高中体育教学新模式[J].体育教学,2004(6).

篇5

关键词: 中职体育教学 拓展游戏 可行性

一、引言

1995年,由中央组织部刘力先生引入中国,区别于香港外展训练而命名的拓展运动,在17年后的今天,“拓展训练”四个字,已经泛化为行业的代名词。中职技术学校学生(中职学生)是介于中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特殊的年龄段及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有着有别于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角色状态。拓展游戏是拓展训练的内涵之一,将拓展游戏引入体育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不足,缩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距离,对社会的需求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为中职体育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也为中职体育教学多元化提供可操作性参考。

二、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游戏的意义

1.学生主体的参与性的体现及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包括操作过程和事后的回顾,教师只负责指导和讲解,这就明显区别于以老师传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形式。过程中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树立体育课上人人平等的思想,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真正实现育体与育心相结合。

2.综合体验身心。

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进行拓展活动时,不只是简单的身体活动。学生需要与同伴交流,需要克服自身的胆怯,需要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体验在拓展运动游戏中发生的身心的变化。

3.做到团队精神与个性发展的同步。

拓展游戏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地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需要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集体克服困难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既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又表现了队员自身的个性特点。

三、中职体育课引入拓展游戏的可行性初探

1.符合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拓展运动游戏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勇于实践,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给予及时的启发和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且拓展训练新颖独特,内容丰富,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符合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

处在中职阶段的学生在个性上已经趋向自主和独立,不过于依赖教师,主观愿望、抽象思维能力比以前有较大提高,在体育活动中不仅仅满足于掌握教师传授的一般和简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勇于挑战自我,思维活跃。拓展游戏的融入,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很好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学到知识。

3.拓展游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体育教学中,拓展游戏应把安全保障作为开展的首要责任。在游戏期间,安全保障是首要工作,所有活动均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检验。虽然学校没有进行拓展游戏所需要的专门器材,但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器材,进行一些类似的活动,或适当降低某些项目的难度和要求,指导和监控教学的全过程,同样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例如在做“信任背摔”的游戏中,可以在草地上铺上垫子,这样就可最大限度地保证游戏的安全。因此,在校园中开展拓展游戏安全性是可以得到充分保证的。

4.拓展游戏操作简便,训练方式灵活多样。

通过分析拓展游戏的项目可知,拓展游戏所需的场地很容易找到,任何一所学校都能满足,它不需要标准的田径场,甚至只要有一片空地就可以开展拓展训练。同时,拓展游戏所需的器材大致有绳子、体操棒、呼啦圈、眼罩等比较简单的器材,而且器材的摆放相对集中,节省场地,便于指导。另外,器材成本也较低,有些项目所需器材完全可以自制,不需要购买专业训练器材。例如用两根平行的拔河大绳,请全体师生用背对拉,保持平衡,中间留出距离,地上放置四张垫子代表“小河”,要求所有人在一定的时间内轮流“过河”。这样就可以进行《爬过河》的游戏,让学生知道只有依靠集体的努力、团结合作,才可能解决困难。

5.中职体育教师完全能胜任拓展游戏的教学。

拓展游戏中有些项目看起来非常惊险,但只要合理进行正确的保护是绝对可以保证学生安全的。拓展训练进入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很容易掌握拓展游戏项目的布置、要点和规则,顺利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只要组织合理,按要求操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不安全行为,控制不安全因素,就一定能使项目顺利开展,并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四、结语

现代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张扬个性的教育,社会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由个体多样性组成的,没有个人的个性魅力,社会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拓展游戏进入体育课堂将是对中职学校传统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的内容,增强了体育课的实用性、趣味性,而且拓宽了体育课的功能。体育教师在设计拓展游戏时要顺应时展的要求,考虑场地设施的状况,把安全放在首位,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关注各专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体育课的内容和任务有的放矢地进行,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真正得到实惠。所以将拓展游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重在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进行自我评判,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对自己的人格进行准确定位。学生可以在拓展游戏中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或想要培养的性格特征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拓展训练项目。将拓展游戏引入到体育课教学中,其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学生人力资源为中心思想,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运动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六个方面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培养。

参考文献:

[1]郭建平.体育拓展运动的内容与分类[J].湘南学院学报,2005.10.

[2]李明.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文汇,2011.9.

[3]张荣清.拓展体育游戏在高职院校体育课中的意义初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11.

[4]陈永存.拓展训练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

[5]吴远军.拓展运动课程化研究现状与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6]尚明翠.小议中职体育中的素质拓展训练[J].职教新观察,2009.12.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大纲 教学质量 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98-01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授课形式不合理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仅需要体现出普通体育教学授课模式的基本要求,还需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体育课对高职学生的特殊作用和影响,要结合学生平时的日常作息习惯,加之体育教学本身带有的发展性理论,利用先进的科技仪器,设计多样化信息化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大力扩散高职院校对体育基础知识科学性的传授,发展性的看待问题,重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高度认识,延伸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自主性,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程度控制每个时间段或者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运动强度,不能一概而论的要求每一名学生的体育完成标准,适度增强每一名学生的体育素养,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是还是需要教师认真思索,努力完善教学计划,尽量达到最佳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

1.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锻炼强度和方式不科学

很多学生意识不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原本体育运动能力就比较薄弱,再加之同学们对体育课程的消极态度就更无法让体育课真正的全面有效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动作技能了,很多体育课应该锻炼的素质学生都被忽视掉了,这就是现在中学体育课程主要的不足之处,这种对中学体育课程根本上的忽视态度极为可怕,必须尽快扭转学生的态度,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中学体育发展的大潮中。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是一般教学无法比拟的,由于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一般都比较薄弱,在运动中爆发力和持久性都不够强,对一些自由的集体活动不太积极踊跃的参加,对体育锻炼的意义于身体的机能变化和运动的目的性尚且不够明确,应该区别年龄和季节气候等的前提下,在适当的场地,选取适合的运动器材,根据不同的身体条件和学习的体育教学空间,建立最恰当的体育教学环境,进行具体教学实施方案。

1.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课时达不到既定要求

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并不是刻板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可以大致上把教学大纲分成几个步骤进行,每一个步骤里都穿插一部分游戏,但是这种游戏需要同学们都乐于参加的,并且对中学田径课程有帮助的。

譬如,在短跑训练过程中,可以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段,再划分几个区域,让学生分成小段小段的进行接力赛跑,这种小段的接力既不会让同学们由于体力不支而对比赛失去兴趣,而且同时循序渐进的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赛的路程可以由老师每一次随机设定,按照时间的长短,参照学生能力的强弱随时设定赛跑路程,可以下意识的把路程一次次的递增,这样不仅可以有序的逐级锻炼学生的体质,还可以激起学生好强的斗志,本身接力赛就比自己单独练习来的有兴趣,还有合理的路程更可以让学生在努力赢得比赛的同时,挑战自己每一次跑过的极限,让短跑训练真正的体现出应有的意义。这种体育只是一种表面工程,实际上失去了锻炼学生体质,增强学生思想意识的作用。

2 改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举措和方法

2.1 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授课质量

体育教学有十分明确的集约性,对于体育的概念也有比较严密和准确的约束,所以,在体育课堂上,要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指示,对教学思路有一个初步但是全面的把握,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安排规划具体的课程排列,调整教学制度,完善教学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化并且准备组织和设计流程,对情境的展示也大致有固定的规划蓝图。

譬如,在体育教学中,课堂上大家都比较懒散,多数同学不喜欢积极踊跃的参加体育活动,在体育课上往往选择被动学习,老师的演示动作几乎没有几名学生按照规则练习,基本上都是应付了事,老师一步步的讲解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同学们也只是表面上随便听听,没有几个同学能真正记住并且根据正确的要领练习动作,还有的学生,尤其是男生,在体育课上只喜欢参加像篮球、游戏等项目,老师很难控制课堂纪律。这时候教师应当合理的对课程进行初步规划,把原本简单的体育锻炼项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演变成一种益智心情的小游戏,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爱好随时修正课堂计划,比如在练习原地高抬腿这一项基本动作的时候,可以组织同学分成小组,每一组都大致平均分配,尽量遵循自由结组的原则,给大家15分钟的练习时间,让大家先热热身,练习结束之后就可以小组之间有序的进行比赛,力争简单的物质奖励,这种小比赛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和积极参与的心态,还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努力,表现的动作更加规范,每一个动作要领都更加到位。

2.2 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方向重点计划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针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更加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就业方向,结合学生将来的择业期望来制定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案,在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兼顾到学生的从业特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不仅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还要涉及到学生未来职业对其体育素质的要求,综合这些问题强化锻炼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对身体的自我协调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增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掌握学生整体的体育素质,还需要在的方面把握,授课形式、训练强调、课时规划、授课技巧和学生未来从业方向等多角度分析思考,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制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秀,袁青,袁涛.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N].中国体育报,2011.

[2] 代万雷,胡泯,关多红.目标成绩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3):105-107.

篇7

通过体育教学实践,分析高职学院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入差异教学理念到体育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运动能力的差异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教学格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获得终身的效益。

关键词:

差异教学;学生主体;教学格局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的形式中体育课教学是最基本的体育教学形式。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科学的、复杂的、多方面的教学过程。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各地区的体育基础教育和学生的身体机能不同,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也有所不同,学生的体育活动的能力就有较大的差异。传统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只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而忽视学生的体育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各方面的差异。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的重点由传授向发展转变,加强学生的体育态度,情感和习惯的养成。在体育教学中应当的引入差异教学理念,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体育教学的差异

差异就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学生的运动能力情况和对体育的认知等情况,加以分析和计划。另外,各地区的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在体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掌握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各个不同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采用更灵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

1.高职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

运动能力与体育活动是紧密联系的,个人的能力总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活动中得到表现。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求有所不同,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所进行的体育锻炼程度不同,致使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在体育教学中就要求体育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使广大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一些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体育运动的能力。

2.高职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但要增强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理论。在体育活动中,体育知识的掌握有助于体育技能形成,而体育知识的掌握和体育技能的形成又能推动和促进体育能力的发展。由于各地区各学校体育理论教学的程度不同,学生在体育理论的掌握上也有所不同。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差异较大

不同地区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要求有所不同,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理论的接受能力和对体育的了解有很大区别,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

2.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要善于在集体教学中兼顾个别学生。

3.为了总体进度降低教学要求

基于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差异大的现状,为照顾全体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有意降低课程要求和难度。这样保证了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另一方面又阻碍了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的发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体育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资源浪费,对学校体育教学不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

4.限制学生总体专业水平发展

在降低了体育教学要求条件下,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错误地领会为以学习基本知识和通过考试为目标,缺乏对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不重视对专业的理解,不关心专业的发展,导致学生体育专业水平受限。在体育教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和运动的积极性,推动学生主动、系统地学习和运用体育专业知识。在体育教学中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师应当引入和实施体育的差异教学。

三、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差异教学

1.立足长远,注重教学质量

全国高职学院应立足于学院长远的发展,注重教育教学质量,为高职学院的文化教育事业多作贡献。学院的体育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院体育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这对学院的体育教学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体质与运动的能力也反映出学院的体育教学的成果。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体育教学的新要求,在体育教学中适当提高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体育教学的任务、内容、组织教法和运动量与负荷的安排,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和学生的体质情况。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让成绩优异的同学去带动基础较差的同学,互帮互学,促进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运动能力。

2.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体育课内容,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体育锻炼对广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所以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不积极主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调动和激发学生在体育课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学生明确传达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动作的相关知识和要求,了解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的地位,了解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热情,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规划和建议,使学生更好的投身于体育锻炼中去,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3.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和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真诚相待,让学生积极配合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另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师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现象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帮助解决;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体育教学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善于发现和提倡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教师就是要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给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既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缩短教与学的距离,减少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体育活动,更好地掌握一些体育的基础知识、技能。

四、在体育教学中要遵循体育教学原则

1.从实际出发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运动的基础、身体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的任务、内容、组织教法和运动负荷。

2.因材施教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特点,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体育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循序渐进原则

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学应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顺序来进行,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

在体育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以教学目的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创建适应教育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体育教师必须兼顾每一位学生,而其所采用的方式则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要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合理组合,正确运用。处理好双边教学活动的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总之,体育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实践,认真分析高职学院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差异教学理念到体育教学中去,完善体育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运动能力的差异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在新的体育教学要求下,高职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去完成学习任务,还应使学生在毕业后能根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不间断地独立地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从而获得终身的效益,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所以,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作者:丛培林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景丽云.浅谈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思想的途径[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7).

[2]韩建树.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今日科苑,2009(22).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探讨思考

初中体育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兴趣,为其终身受益奠定体育基础,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关注学生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进行教学。根据这个理念,初中体育教师要把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用能力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健康知识及健康技能作为教学的目标来展开有效的教学,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初中体育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思考和探索,就目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应如何去按照新课程理念去实现三维目标?目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哪些因素制约着其良性发展?教师只有在深入了解和分析之后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破解之法。

就目前广大农村中学,其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的问题:

一、受社会现实的影响,人们的体育观念的滞后

在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人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普遍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人们的观念里,只有让自己的孩子把文化知识掌握并取得好成绩考取高一级学校,最终考取大学就是在学校学习的最终目标。他们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与否根本就不重视!如此滞后的思想观念与新课标要求的体育教学格格不入,它对学校体育工作新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背道而驰。

二、对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认识不清

在人们的思想里,似乎个人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效果好,分不清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的区别。殊不知,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和体育课堂掌握强健身体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为自己终身受益打好基础。竞技体育是体现个体在某一项目的超常人发挥,虽然它也同样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只有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才能真正重视体育教学,才能有利于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体育教学的管理方式和目标的不能与时俱进

在广大农村初中学校,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在管理方式上没有形成体系,体育课堂教学基本没有目标、过程、评价等体系的构建,仍旧沿用的是“放牧式”的教学模式,认为体育不过就是让学生跳跳玩玩追追打打的游戏,尽管在课表上有安排,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名存实亡。由于缺乏统一的总体目标,教师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来进行。教学形式单一,对学生未能进行全面系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仅仅是打打篮球、练练短跑或是做一些简单的游戏。这种体育教学的管理方式不能与时展的需求相一致,严重影响新课标的实施。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以下方面着手考虑:

一、澄清体育价值本质,明确体育的真实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大舆论宣传,要让学生及其学生家长真正了解体育工作及其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学校是通过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来促进学生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帮助其智力的开发,为学生的体能锻炼奠定基础,养成良好习惯,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学校、家长、体育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要互相联系,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渠道宣传体育的各项功能及其社会价值,使人们真正认识体育的意义,从而为体育教学带来帮助,加速体育社会化进程。

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体育技能训练

初中学生正处青春发育期。此时学生身体成长迅速,肌体发育快,心血管、神经等系统都有很大发展,神经系统兴奋细胞占优势,其反应迅速可是容易情绪激动,而其心脏发育却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因此学生的运动持续能力差,而且容易疲劳。特别是性特征的发展,学生体态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就男生而言,体型纵向发展,第二性征突出,如声音变粗、喉结突出、并开始出现胡须;而女生呢,其身体开始横向发展,月经渐现,声音变得尖高,乳腺发育明显。学生的生理变化,必将引起他们的心理、行为的变化:首先,学生的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喜爱运动并喜欢自我表现;其二,因为身体发育不均衡,因此在进行体育技能训练时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不灵活,而且容易头晕和疲劳,做事不能善始善终。其三,学生性特征的日渐明显,其性意识开始觉醒,对异性有了明显的意识;其四,逐渐有了成人意识,而且能评价别人和进行自我评价。心理上出现既独立又依赖、自尊与自卑并存、反抗与屈从同在,理想与挫折同现的矛盾,因此他们的心理表现为偏激或逆反,体育教师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体能技巧的训练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在语言用语上要温和悦人,不可粗语辱骂,而要以鼓励为主。

三、体育教学要注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锻炼

体育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体育的技能、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自我锻炼的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适用社会和受益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把学习的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善于鼓励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堂中掌握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转化成自我需求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练习时相互帮忙、相互交流、相互纠正,在体验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表现和展示自己,从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总之,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体育教师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唯如此,体育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李威. 适合农村初中体育课堂的几种教学方法[J]. 考试周刊,2011,(18)

篇9

关键词:体育教学方法;体育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14

1 体育教学方法概述

过去的部分体育学者对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解释,基本上是移植一般教学论中有关教法的概念,缺乏对其结合体育学科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在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界定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第一线的体育教师们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理解和使用。毛振明教授在《体育教学论》中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1]。

目前的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内容极为丰富。毛振明教授根据体育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信息传递途径)和这种形态下的学生认识活动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五大类,即: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4、以比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5、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2 对目前存在的误解、误导的回应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十年来,实现了体育教学方法的巨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方法和与时俱进的新思想,绝大多数学校体育工作者都积极认可并投入到实践中,但是也有少数人由于在某些方面的认识不到位,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传统教学方法的认识误区

为了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积极倡导新的教学方法。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方法,有人就误解为不要传统的方法了,好像体育课就不再需要讲解法、示范法、纠正错误动作法等方法了,这种认识是严重错误的。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就明确指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讲解和示范,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实际上,虽然体育教学方法越来越多,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体育教学应该是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区别对待、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有效实现体育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需要明确的是,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从体育学习的角度进行,把教学方法设计的重心由教法转向学法,完成由教授向指导的转变;在具体实施教学方法时,要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的心理活动变化,善于从体育学习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自主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可见,课程改革以来,在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方面,正如高嵘,李书玲等人研究的那样:越来越注重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让学生在心理上、情感上获得学习成功和运动乐趣的体验,增强其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以落实体育教学的“以人为本”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理念,确保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2]。

上述情况足以说明,在使用新型体育教学方法时,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现在更多地应该是融合发展、组合运用。因此,在使用任何体育教学方法时,都必须要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内容为依据,以发挥作用为前提,以促进目标达成为目的。

2.2 自主教学方法就是放羊式教学的误区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由于体育教师们积极运用自主教学法,提高了学生们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他们的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可见,新体育课程的教学确实“活”起来了,只有课堂教学“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主动、活泼地发展。但是,在自主教学的课堂里,由于组织形式相对比较松散,导致部分体育教师误认为那就是放羊式教学,这是没有正确理解体育自主学习和自主教学法的结果。因此,对它们的概念的界定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吴本连等人的研究,可以把“体育自主学习”界定为:在体育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老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自定学习目标、自选练习内容和方法,通过自我监控练习过程和及时评价练习结果等方式,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3]。可见,体育自主学习是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达到一定学习目标而采用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实践,它具有能动性、独立性、有效性和相对性等特征。体育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加强体育学习的合作性。

说到体育自主学习对应的自主教学法,应该是根据依学定教的原理去界定。潘绍伟教授从教学论的角度指出:自主教学法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步骤,以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4]。

但是,在实施新课程时,人们却往往会把自主教学法和“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同起来。所谓“放羊式教学”,正如毛振明和赖天德教授所说:是特指某些不负责任的体育教师,不认真备课,不写教案,上课集合后,或布置完某个练习后,让学生自己活动,教师撒手不管的那种“教学”现象[5]。而自主教学法如潘绍伟教授所述,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自主教学法和放羊式教学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放羊式教学是个贬义词,它的要害是“放”,而不是“教”,也不是“学”,它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指导,形成了无序、放任、涣散的“放羊”现象,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育教学行为,严格地说,不能算是教学。

十年改革证明,新体育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已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教授型转向引导型。但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不意味着是用一种方法代替另一种方法,实际上,每一种体育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长处,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并注重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在实践中,既要注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功能和价值,又要防止其绝对化、片面化。这正如季浏教授所总结的那样:“《课程标准》强调体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强调自主教学方法,不等于让学生随意练习,不等于教师不引导、不指导;并不意味着忽视和否定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依然重要和必要。但教师的指导作用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过去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支配、控制方面,而新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引导、帮助方面。[6]”

因此,自主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绝不是让学生自由活动,更不是“放羊”。自主教学法是建立在体育自主学习的学理基础上的,有其自身的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凡不具备这些要素和条件的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学法。广大体育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自主教学法,不能把它等同于“放羊式”教学。当前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放羊”现象,是值得警惕的,是需要纠偏的。

3 小结

课程改革十年来,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体育教学方法如自主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是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升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源于传统,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克服,并依托自己的优势不断完善。它不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而是在冲突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实现“依教定教”向“依学定教”的思路转变,由教授为主向引导为主的实践转变。需要说明的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可见,正确理解体育教学方法问题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高嵘,李书玲.试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1):51-53

[3] 吴本连,李建梅,季浏.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量表的研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07):79-82.

[4] 潘绍伟.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学方法的整合与运用.中国学校体育[J],2005;5:15.

[5] 毛振明,赖天德.如何正确理解与运用自主学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6(9):28-31.30

篇10

关键词:体育 兴趣 激发与培养

在过去的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中,由于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缺乏足够的认识,过于强调课程与教学价值取向的社会性、工具性和功利性,因而,对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不够,甚至遭到排斥。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就是要改革那些不适应时展与教育发展的陈旧理念、内容与方法。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应当受到尊重,学生的运动兴趣理应得到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学体育的兴趣,使体育成为其内心自发的需要,成为体育教师要考虑的课题,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加强观点的引导,提高学生体育的意识

加强教育、诱导,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课程的认识。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如广播、电影电视、黑板报等形式,教育学生真正了解健康的重要性,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目的等,从而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增进身心健康,既是保证自己精力充沛地完成当前学业的需要,更是未来学习、就业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引导学生把满足当前的运动兴趣需要和实现未来终身体育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精选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自己学习的空间

体育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运动兴趣,结合学校的实际可能,多选择一些健身效果好、教育价值大、多数学生都能感兴趣的内容,尽可能为学生扩大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但是,仅从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十分有限的,是难以全面解决问题的。在文化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是受限制的,而在体育教学中这种交流就显得方便自由,如果再通过体育教学组织方法的合理运用,有意识地加强和运用这种交流,就会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到合作与对话交流的乐趣,这既有利于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水平。

三、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活动产生兴趣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有些学生可能要学习一些自己原本缺乏兴趣的教材;而有些学生学习自己原本感兴趣的教材时,也可能由于组织教法呆板而逐渐失去原有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把关注学生运动兴趣的主要精力,放到体育教学的组织教法改革上来。因为组织教法改革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完全可以对部分学生原本缺乏兴趣的某些教材,通过组织教法的改革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这应当是我们关注学生运动兴趣的重点。

四、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为照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分层教学。如对多数学生提出学会某一动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提出改进与提高动作要求,但要特别关注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他们由于一方面怕自己的成绩差被别的同学看不起,怕被笑话,怕教师指责,另一方面他们同样希望与其他一向一样在体育方面有所进步,受人尊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对他们降低难度要求、耐心辅导和帮助鼓励之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选择好突破口,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不仅受到内容、教法等因素的影响,也受教师语言、行为、态度及情绪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而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的教育技巧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学生。

五、利用学生的成就感,保持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