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观念;特点;鉴赏方法;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7—0074—01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不会鉴赏美术作品,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美术作品,很多学生表示难以理解。那么,美术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抽象美术作品呢?
一、讲清抽象艺术概念,转变学生审美观念
1.抽象艺术的概念。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偏离表现对象外观的艺术。其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的结果。
2.转变学生审美观念。学生在鉴赏抽象美术作品时,往往以像与不像为标准进行评判,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影响了他们的审美体验。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转变学生的审美观念,要让他们认识到传统美术作品与抽象美术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不同,并引导他们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上去看待抽象美术作品,以使其对这些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阐释抽象艺术特点,指明作品鉴赏方法
1.对物象外观的抽象。抽象美术作品是美术家对生活中某种物象予以抽象表现的结果。其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内容含蓄,表现形象模糊。如,张旭的《古诗四帖》、康定斯基的《即兴之三》等作品都是对物象外观抽象表现的结果。在鉴赏这类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不要去刻意辨认艺术家究竟画的或写的是什么,而是要转变审美习惯,尽量运用主观感受去品味其意蕴。
2.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抽象美术作品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如,康定斯基的作品《即兴之三》,会使人产生冲动、不安等情绪体验。在鉴赏这幅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点、线、面、形,让他们体会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时的情绪,使他们获得狂躁、跳跃等视觉感受,这样才算看懂了这幅作品。
3.色彩趋向于音乐性。抽象美术作品的色彩趋向于音乐性,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形成的色听联觉现象,将点、线、形、色构成了无标题的音乐。欣赏者在观看这些作品时,内心往往会产生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其画面用直线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线进行分割,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变化,就如同一首音节长短不一但却有主旋律的乐曲。在鉴赏这幅作品时,教师应着力让学生感受其音乐性特点。
4.内涵具有模糊性。抽象美术作品以点、线、面等美术元素表现了不明确的物象,其内涵具有模糊性,欣赏者从中获得的感受千差万别。由于抽象美术作品不可能像具象作品那样明确地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事物的认识、态度等,为此,在鉴赏这类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其抽象表现手法,应重视学生主观感受的表达。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鉴赏教学方式
1.特殊肌理制作法。在鉴赏抽象美术作品时,教师可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动手制作抽象画,以使其感受创作的乐趣,进而把握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如,先让学生用水粉、油墨等在塑料板上随意涂画,以通过饱满的色彩,淋漓的渲染来形成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据画面效果命题。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出色彩丰富的表现力,不应太在意所表现事物的真实性。
篇2
1.审美观念的转变
要了解和认识抽象美术,首先就应转变审美观念。因为作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画和西方的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艺术家从以前的表现客观现实世界走向主观精神;②放弃了传统的统一的美的标准;③传统的艺术十分注重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而现代艺术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④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继承传统的内容和技巧。抽象艺术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和创造的结果。
2.抽象美术的特点
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除了要抛弃传统的艺术观念外,还要让学生注意把握其主要特点。
2.1 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的视觉经验的某种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种表现。它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内容含蓄,形象抽象,给欣赏者的感受是一种朦胧的印象。所以学生在欣赏抽象艺术时不要以像与不像来评价,要尽量根据作品运用主观感受来调动自己的情绪,而不要刻意去辨认画家究竟画的是什么。
2.2 画面有强烈的动感。
许多抽象的绘画,以强烈的笔触,奔放的色彩来刺激人的视觉,动感强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点、线、形、色依情绪随意作画,挥洒自如,使人产生运动、奔放、热烈不安等情绪感受。如产生某种情绪,获得某种狂热、高亢等视觉感受就是看懂了这类绘画,也称为热抽象绘画。属于冷抽象的欧普艺术以形的有规律的变化产生出奇异的流动、变幻的感觉。这些动感很强的抽象艺术是传统的具象绘画无法比拟的。
2.3 趋向音乐性。
抽象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产生的联觉,将点、线、形、色构成无标题的音乐,直接作用于欣赏者,使观者在看抽象画时,在心理上引起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画面用直线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线将它们分开。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变化,如同一首音节长短起伏,但却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2.4 意蕴的含混性。
抽象绘画以点、线、面等符号元素组成不明确的物象,其含义也是不明确的,欣赏者从中获得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它排除了具体的物象,其内涵不可能像具象绘画那样表现艺术家对所描绘的事物的认识、态度和评价,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现艺术家的某种情感或追求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绝对抽象”。
3、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抽象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加深对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理解,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如下一些方法:
3.1 图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强,再加上不需要写实绘画那样有严格的技艺,因而,可让他们动手制作抽象画。在制作中去体会抽象画所带来的乐趣。如:让学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纸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颜料随意涂画,色彩要饱满,水色要淋漓,以此构成丰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据画面效果命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充分发挥色彩的丰富性、表现性,而不是具体事物的真实性。这种让学生动手创作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画的理解,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对比欣赏法。
在欣赏国外现代的抽象画时,许多学生会说看不懂,如果把中国的草书拿出来与之对比欣赏,就会发现部分学生虽然不认识其中的字,却能欣赏它的形式意味。中国的草书,特别是狂草,由于其语义的可识性程度降低,欣赏者更注重它的节奏变化及虚实浓淡的笔墨效果。实质上,抽象美术作品中夸张的线条和刺激的色彩与变幻莫测的中国草书是一致的,都是一种平面的抽象艺术,能给观者在视觉上引起某种情绪感受。抽象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把两者对比起来欣赏,能起到解惑的作用。
3.3 打散组合法。
篇3
关键词:高中美术;抽象美术;美术教学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抽象美术作品。学生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总是以像与不像来评判,或者说看不懂,难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术一直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问题,也是大家争议较大的课程内容。下面谈一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画教学。
一、审美观念的转变
要了解和认识抽象美术,首先就应转变审美观念。因为作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画和西方的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艺术家从以前的表现客观现实世界走向主观精神;②放弃了传统的统一的美的标准;③传统的艺术十分注重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而现代艺术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④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继承传统的内容和技巧。抽象艺术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它是以纯抽象的语言表现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术,而这种纯抽象的美术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为传统的艺术观念再加上长久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仍然用是否同客观对象相似及作品是否优美为标准加以判断,所以会有疑惑不解之感。对于抽象美术作品,学生要了解传统艺术与现代抽象艺术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使自己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也转变自己固有的传统审美观,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和标准上来看抽象的艺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抽象美术。
二、抽象美术的特点
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除了要抛弃传统的艺术观念外,还要让学生注意把握其主要特点。
(一)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的视觉经验的某种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种表现。它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内容含蓄,形象抽象,给欣赏者的感受是一种朦胧的印象。所以学生在欣赏抽象艺术时不要以像与不像来评价,要尽量根据作品运用主观感受来调动自己的情绪,而不要刻意去辨认画家究竟画的是什么。
(二)画面有强烈的动感。
许多抽象的绘画,以强烈的笔触,奔放的色彩来刺激人的视觉,动感强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点、线、形、色依情绪随意作画,挥洒自如,使人产生运动、奔放、热烈不安等情绪感受。如产生某种情绪,获得某种狂热、高亢等视觉感受就是看懂了这类绘画,也称为热抽象绘画。属于冷抽象的欧普艺术以形的有规律的变化产生出奇异的流动、变幻的感觉。这些动感很强的抽象艺术是传统的具象绘画无法比拟的。
(三)趋向音乐性。
抽象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产生的联觉,将点、线、形、色构成无标题的音乐,直接作用于欣赏者,使观者在看抽象画时,在心理上引起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画面用直线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线将它们分开。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变化,如同一首音节长短起伏,但却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四)意蕴的含混性。
抽象绘画以点、线、面等符号元素组成不明确的物象,其含义也是不明确的,欣赏者从中获得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它排除了具体的物象,其内涵不可能像具象绘画那样表现艺术家对所描绘的事物的认识、态度和评价,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现艺术家的某种情感或追求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绝对抽象”。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抽象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加深对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理解,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如下一些方法:
(一)图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强,再加上不需要写实绘画那样有严格的技艺,因而,可让他们动手制作抽象画。在制作中去体会抽象画所带来的乐趣。如:让学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纸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颜料随意涂画,色彩要饱满,水色要淋漓,以此构成丰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据画面效果命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充分发挥色彩的丰富性、表现性,而不是具体事物的真实性。这种让学生动手创作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画的理解,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比欣赏法。
在欣赏国外现代的抽象画时,许多学生会说看不懂,如果把中国的草书拿出来与之对比欣赏,就会发现部分学生虽然不认识其中的字,却能欣赏它的形式意味。中国的草书,特别是狂草,由于其语义的可识性程度降低,欣赏者更注重它的节奏变化及虚实浓淡的笔墨效果。实质上,抽象美术作品中夸张的线条和刺激的色彩与变幻莫测的中国草书是一致的,都是一种平面的抽象艺术,能给观者在视觉上引起某种情绪感受。抽象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把两者对比起来欣赏,能起到解惑的作用。此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形式意味。
(三)打散组合法。
篇4
摘要:抽象美术是教学中的难点。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认识和欣赏抽象美术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抽象美术;艺术观念;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28-01
美术欣赏课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抽象美术作品。学生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总是以像与不像来评判,或者说看不懂,难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术一直是美术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问题,也是大家争议较大的课程内容。下面谈一谈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画教学。
一、审美观念的转变
要了解和认识抽象美术,首先就应转变审美观念。因为作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画和西方的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l、艺术家从以前的表现客观现实世界走向主观精神;2、放弃了传统的统一的美的标准;3、传统的艺术十分注重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而现代艺术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4、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继承传统的内容和技巧。抽象艺术是以纯抽象的语言表现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术,而这种纯抽象的美术对于学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会有疑惑不解之感。对于抽象美术作品,学生要了解传统艺术与现代抽象艺术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使自己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也转变自己固有的传统审美观,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和标准上来看抽象的艺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抽象美术。
二、抽象美术的特点
(一)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的视觉经验的某种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种表现。它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内容含蓄,形象抽象,给欣赏者的感受是一种朦胧的印象。所以学生在欣赏抽象艺术时不要以像与不像来评价,要尽量根据作品运用主观感受来调动自己的情绪,而不要刻意去辨认画家究竟画的是什么。
(二)画面有强烈的动感
许多抽象的绘画,以强烈的笔触,奔放的色彩来刺激人的视觉,动感强烈。这些动感很强的抽象艺术是传统的具象绘画无法比拟的。
(三)趋向音乐性
抽象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产生的联觉,将点、线、形、色构成无标题的音乐,直接作用于欣赏者,使观者在看抽象画时,在心理上引起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
(四)意蕴的含混性
抽象绘画以点、线、面等符号元素组成不明确的物象,其含义也是不明确的,欣赏者从中获得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它排除了具体的物象,其内涵不可能像具象绘画那样表现艺术家对所描绘的事物的认识、态度和评价,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现艺术家的某种情感或追求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绝对抽象”。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图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学生理解能力强,再加上不需要写实绘画那样有严格的技艺,因而,可让他们动手制作抽象画。在制作中去体会抽象画所带来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充分发挥色彩的丰富性、表现性,而不是具体事物的真实性。这种让学生动手创作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画的理解,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比欣赏法
在欣赏国外现代的抽象画时,许多学生会说看不懂,如果把中国的草书拿出来与之对比欣赏,就会发现部分学生虽然不认识其中的字,却能欣赏它的形式意味。中国的草书,特别是狂草,由于其语义的可识性程度降低,欣赏者更注重它的节奏变化及虚实浓淡的笔墨效果。实质上,抽象美术作品中夸张的线条和刺激的色彩与变幻莫测的中国草书是一致的,都是一种平面的抽象艺术,能给观者在视觉上引起某种情绪感受。抽象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把两者对比起来欣赏,能起到解惑的作用。此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形式意味。
(三)打散组合法
篇5
美术欣赏 抽象作品 教学难点
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及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外抽象美术作品。职高学生面对写实风格的作品,容易产生认同感,或迷恋于写实的技巧,或忘情于逼真的形象,或希望了解画中的内容、情节,从而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而面对抽象的艺术作品,因它们与自身的审美经验就有一定的距离,与原审美心理有抵触的矛盾状态。现代抽象艺术作品这些变形怪异的造型、强而冲突的色彩、大刀阔斧的笔触等都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审美反应,有时学生会因看不到任何与原有经验相联系的形象而产生茫然排斥之感。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欣赏的方法和经验,学生面对抽象艺术作品时,常用世俗的“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等审美标准来评价,完全不能按照我们所教的方式来实现有效的学习。
因此,如果学生不能按照我们所教的方式学的话,就让我们以他们学习的方式来教,实施“以学定教”,切实提高美术欣赏教学实效。这就要求我们坚定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定教学思路,对职高学生进行欣赏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基础的启蒙教育。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借用其中的合理因素,发挥抽象艺术中的多种价值,增进学生对抽象美术的基本原理和法则的理解,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的理解,进而唤起人的审美欲望,培养并促进当代职高学生适应新时代审美观念的形成。
一、探究感知,自主学习
客观地讲,教师机械死板地讲解部分美术知识、画家生平及历史史实,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提出了富有想象性和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创造表现和自由发挥的机会时,学生对欣赏课就会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甚至下课还要和教师争论。因此,我对比列举了毕加索等抽象画家与著名具象画家的作品在拍卖价格上的悬殊,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我们看不懂的“坏作品”为何拍卖价格远远高于其他著名具象画家的作品?抽象艺术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是我们的审美观念落后了,还是抽象艺术超前?然后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自主探究解决。
经过查找讨论,让学生自己明确:在美术领域里,以绘画作品与自然对象相似程度上来划分风格,可以分为具象美术作品与抽象美术作品;抽象美术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是更主要的是艺术家把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形象进行了主观化的、情感化的处理,创造出一些只有在艺术世界中才能存在的图像。并进一步了解到:抽象绘画形式是20世纪初叶出现的新的艺术视觉样式,艺术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经常运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突出结构特点、改变客观物象的比例以及打破经验性的时空概念等,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与日常生活逻辑相去甚远――它是情绪或感觉的映现,它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而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是超越个人日常生活经验的。再进而认识到:“抽象主义”在现代主义绘画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并非是“腐朽、颓废和堕落的艺术”,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一朵奇葩,是全人类所共有的宝贵财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己辨证地认识了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价值,不但具备了一定欣赏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欣赏兴趣,这比教师单纯灌输和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自主体验,尝试表达
习惯思维上的美术课使学生偏轻于美术欣赏学习而将美术课等同于绘画课,教师的机械讲解和欣赏的资料的匮乏也使学生对欣赏学习索然寡味。相反,充分发挥学生的生活经验、气质、个性等方面的优势,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对艺术作品本身进行再评价和再创造,尝试从某种角度去否定美术理论家已经形成的观点,创造艺术作品的新评价和新形象。例如学习“奇妙的抽象艺术”一课,鉴于学生的视觉感受力长期受具象思维的影响,他们虽然能理解抽象艺术是艺术家表达生活体验的独特方式,但让学生真正建立起抽象艺术的认同感,尤其是对形式美的体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面对米罗、康定斯基及中国画家吴冠中的抽象绘画时,可先引导学生浮想天空中变化莫测的浮云,土墙面斑斑的痕迹,生活中一块漂亮的色彩,一个有趣的但可能什么也不像的自然形态等;面对蒙德里安的《开花的苹果树》,可先比较抽象与具象画面中具有共同的造型特征,加深学生对画面律动多变的线条之美、和谐统一的色调之美的感受,进而让学生通过视觉感悟到现代抽象绘画虽然不像具象绘画那样有具体可辨的形象,但其画面的构成与色彩搭配的形式美同样令人赏心悦目,从而增强学生对抽象绘画的形式与意蕴的理解。
除了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外,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构建通向这些作品的桥梁呢?只有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尝试表达,体会抽象美术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教学中我先画一条曲线,让学生谈感觉,学生说“像水”、“感觉流畅、优美”、“感觉柔软”、“像虫子”等,然后我又整齐的添了几条曲线,让学生感觉不同的排列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学生说“像头发”、“像水波”、“感觉整齐,有次序”,接着我让学生在纸张上随意做点、线的练习,表达剧烈、尖锐、跳动、杂乱、苦闷等情绪。通过这样的练习,同学们感受到抽象画的魅力,了解了抽象画的表达方式,学生就能顺利地欣赏米罗、达利、毕加索、康定思基等人的抽象作品们,学会了用颜色来表达自己情绪的变化,理解了抒情抽象绘画是以点线形式依据情绪随意性很强的挥洒而构成的色彩斑斓的图像,从而产生运动、奔放、躁动不安、低落、愉快、压抑等情绪感受。
三、加强指导,授之以法
毕竟学生欣赏抽象绘画难度很大,教师必须加强指导力度,授之以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离不开教师的合作与指导,只有把学生领进欣赏之“门”,学生才能在欣赏的“庭院”中大展“拳脚”,放飞个性和思维。
1.创设情境
简介创作背景,让学生在广泛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认识美术作品,激发主动探究的积极态度。李政道在文章中写道:“冠中教授学贯中西,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点,自由地奔走在东西方绘画的两个领域,寻找和创建了自己的生命家园。……冠中教授创作的《流光》这幅反映‘复杂与简单’的科学主题画则更具有现代西方绘画的抽象意味,但其审美境界却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2.鼓励探究
要求学生带着笔进行阅读教材内容,画出认为重要的地方。教材是学生主动探究性的学习资源。教材中以真实的故事呈现问题,以典型案例分析引路,提出相关问题引导思考、分析和讨论,提供可比性图片资料与名家经典论述资料,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信息,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通过阅读,自然而然地进入探究学习状态,走上正确的探究之路。
3.问题学习
先给出问题,再小组讨论,然后交流。一方面,将知识设计成学习情境中的问题,启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问题,在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内化知识、建构知识,使学习活化;另一方面,从艺术语言特征入手,理解美术作品,掌握美术欣赏的思维方法,并成为举一反三的典型,提高审美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机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4.实际体验
快速临摹《吴冠中抽象艺术作品―流光》,体验抽象艺术语言独特的造型方法。在此进行实际体验,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特征。
整个教学是根据课内外学习与综合探究活动的需要来组织教学,围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及相关能力而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美术学习的人文精神即多元化的审美观、正确的精神文化品格;通过体验多种方式、途径的探究,使学生习懂得“欣赏,评述”的综合技能。
四、多元评价,促进欣赏
尽管美术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定的视觉形象,但它绝不等同于现实,它是作者观念的意象化们,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把理想无限丰富的性质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这些“未定点”在美术欣赏的二次创造中可以称之为“模糊层面”。在实际的抽象艺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给美术作品以单一的确定性,认为作品内涵的理解应该趋于统一,认为不应该有争议。课堂中的欣赏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是师生之间的一次审美合作,是平等的参与和交流的过程。“费氏欣赏程序”虽然让学生学到了如何欣赏抽象艺术,也给学生限定了审美的框架,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感受力,因此对抽象艺术作品的“模糊层面”应该多作交流和探讨,在讨论和相互探讨的过程中真实地抒发他个人的见解和情感,学生才能摆脱其他先验的案臼。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广泛吸取相关领域的知识,从美学和哲学中寻找切合点,在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去影响和完善他们的审美素养。
对于学生随欣赏而来的鲜活的思维、独到的见解,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容纳。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我常把自己的判断以推测性的语言告诉给学生,及时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意识去感知作品。如:“我感到”、“我觉得”等非定型的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不是权威性和终结性的,让学生也能顺利地参与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架起学生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总之,对于抽象美术欣赏教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学识,才能理解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所具有的最普遍的审美意义;只有对教材中的抽象主义作品深入地研究与选择,对学生的状况也加以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找到适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抽象美术欣赏教学效果。以学定教,是美术教学的永恒追求。
参考文献:
[1]王大根.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出版社,2004.
[2]张道一.美术鉴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大根.从美术教学的“难度”与“深度”说开去[J].中国美术教育,2004,(2).
篇6
关键词:线条;作用;审美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108-1
线是人的主观臆造,是从客观对象中抽象出来的。客观世界中并没有线。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
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呢,这是每一个学美术的人必经的重要环节。
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有感而又极富装饰性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的提高,要通过不断实践、认识、学习、鉴别的过程。
二、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
中国画的初始时期绘画就以线的形式出现了,虽然那时对线的运用还没有上升到艺术的领域;但人们在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中,受到线的启示,对线有天生的感受能力,用线表现物象是人的天性。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一个。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
三、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
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感,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20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因此,加强学生对线的运用和审美能力,不仅让学生懂得线艺术更着意于绘画性与个性化的追求,在营造着广袤的艺术空间的同时,不仅更注重构筑更单纯、强烈的艺术形象,而且认识到线艺术表现着更真诚、更生动、更多样化的审美感悟。从而领略到线艺术在当代达到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实的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一派齐头并进、多元化发展的勃勃生机。
四、“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美术 艺术形象 欣赏评述
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是比较难理解的,而中学美术课时间少,内容多,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简明扼要地让学生理解美术的艺术形象呢?我采用了“三性一体,讲练结合”的教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听课教师和学生反映良好。
一、知识性是进行欣赏教学的源泉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什么是美术的艺术形象呢?课本讲解的并不明确。在讲解时可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图片,包括人物、山水、花鸟、静物、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与文学形象、音乐形象的不同之处,是在空间上存着确定的、静态形成、是完全直观、明晰的,可以直接为欣赏者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心理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并具有“鲜明、具体、生动”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美术形象的真正含义,为后面讲解美术形象来源和多样性打基础。
其次是讲明美术艺术形象的来源和成为真正艺术形象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讲解时可着重在高于生活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上,在高于生活方面,可结合中国画中的“传神”和“气韵生动“理论,指出美术形象是美术家在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的基础上,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内部,并注于美术家的思想感情,深华为形与视,情与理,物与我高度和谐统一的形象。如欣赏国画作品《虾》(齐白石),实现美术作品的社会功能,延长美术形象的艺术生命。
再次,对比讲解美术形象的多样性,可从三方面讲解:1单个形象与整体形象。2再现性形象和表现性形象。3具体形象和抽象形象。在这部分教学中,重点是表现性形象,意象形象和抽象形象。因为这三者与现实生活相背离,不符合一般人的认识和审美规律,可结合图片详细讲解,对表现性形象和意象形象,要讲明二者的区分与联系:区别是表现性形象形象注重作者内在的心态表露,意象形象注重画面表面的直观形象,联系是二者都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观认识。抽象形象者着重讲其功能,在于激感和创作心态。
二、趣味性教学科激起学生学习的浪花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仅进行理论的讲解和一般的作品欣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呢?我主要采用两个方法:1趣味性语言教学;2趣味性故事教学。趣味性语言教学要做到语言正确、语调顿挫,不同地方采用不同的语气,避免方言、土话,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感到枯燥无味,这样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趣味性故事可参照作品形象的欣赏,趣味性地讲解作者生平;创作方法;作品所反映的故事内容等。
如我在教学生欣赏国画作品《虾》。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虾》的艺术处理: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三、娱乐性的练习室本课教学的补充
篇8
一、高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通过对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我认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是高中美术学科的基本素养的重要四个部分。
1.图像识读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我们高中学生认识事物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直观具体的图像传播内容使得图像识读成为人们在学习工作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图像识读的具体含义就是学生需要区分对比美术作品、图像以及影视作品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学生经过详细对比,正确的想法随之诞生。
2.美术表现
我可以从学生的美术作品中感知学生的观点。美术作品是一种沟通,是一种交流。我们需要通过传统的作品和现代的媒材,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技术以及美术话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创造更加优秀的作品。美术表现对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3.审美判断
当我将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从哪些方面判断作品?我认为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美得原理、感知方面分析比较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技巧和美得真正内涵。学生在分析判断作品时,自己会自觉领悟世界的思想,形成自己审美能力。“审美判断”可以帮助学生区分美丑,辨别是非,对今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4.创意实践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绘画作品。在绘制自己美术作品时,学生的想象力、变通能力和联想能力会有不同幅度的提高。我认为学生可以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中国美术作品可以得到很好的?鞒校?同时也具备了无限的潜力。
5.文化理解
在高中美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很多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每一个阶段的文化作品有着其独有的内涵和含义。在学习湘教版教科书时,本人认为学生可以很好的体会中国的历史,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我的高中美术学生会对我们的祖国的历史更加的理解,学会尊重和热爱自己的国家。优秀的外国作品中蕴含着本国家的文化艺术特点,这对开拓学生的视野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1.让美术学科素养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就是在行动上确定了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全面的解决学生问题,同时针对性解决学生的个别问题。让美术知识可以被学的更扎实。核心素养不但在教学模块的设置上得到体现,而且在教材中也得到了展示。
比如,我们使用的湘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本,每个章节都不同程度上展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学案设计上要针对不同的章节的特点来构建合理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2.让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于课外美术特色活动中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外美术特色活动比课本的知识更加直观具体。因此我想在课外美术特色活动践行美术核心素养。在学校的支持下,我多次组织课外写生,让学生在课外感受美术课程中抽象的知识,成功的化抽象为具体。
比如,学生在学习湘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本中进入历史这一课时,我们可以深刻了解美术的发展历史,运用绘画技术。在游览历史古迹时,铭记历史,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创新。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文化更好的理解,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3.让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提高于学科竞赛活动中
学生参加美术学科竞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历练,能够获得课堂上不能获得的知识、经验,每一次学科竞赛都是对师生自身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历练,重要的并不在于竞赛的结果,而是我们在竞赛中收获了由能力到心智的成长,收获了核心素养。
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参见美术类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心理素质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在高压状态下学生的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可以被激发。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将来应对困难打下良好的基础。
4.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
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教学。用自己良好的美术素养吸引学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美术方面的训练和学习,来满足新课改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另外,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的热情对美术学习也很重要。
比如,当我在讲授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时,我会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和欣赏能力。在学生发表想法时,在尊重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更好的创造美术作品,为国家增添色彩。
篇9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心理健康;中学生
中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以镇江为例,2014年下半年教育局的4项重要工作中有3项是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展开的。每所有条件的学校都配备了1-2名心理老师,并配置了相关的心理疏导室。在各类班主任培训中,观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促进学生、尤其是90后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仅靠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课堂中都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美术教师,本文的重点就是通过案例来分析探讨美术欣赏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的可行性及途径。
一、美术欣赏课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养成
相信自己,才可能成功。一个连自信都没有的人,怎么会有他信呢。所以,自信心是一个人健康成长、成才的必备的心理素质。首先,美术欣赏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有分数的衡量、高考的压力,也没有对与错的尴尬。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注重的是感受美的过程,品味作品的意蕴,体会艺术家的情感。其次,审美是天生的,每个人都拥有审美的能力,对一幅美术作品的评价,可能会有理解深浅的差别,但美的就是美的,大家都可以辨别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来表达一番。另外,在欣赏作品时,艺术家不断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也可以促进学生信心的养成。因此,美术欣赏在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养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我曾任教过这样一个班级,整个班级的孩子都很乖巧。但都不自信,课堂上不敢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害怕自己的答案是错的,被老师批评或被同伴们嘲笑。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首先会讲一句话,“美术课上没有对与错,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所以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是你的感受就可以。”
其次,在问题的设置上,也会经过仔细考量。比如,采用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逐一解决,最后总结的方式。在讲解具象艺术的典型性特点时,我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首先请学生欣赏关于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然后以《开国大典》为名进行主题创作。如果笼统的让学生构思,他可能就无法找到切入点。而我会提示学生“1、你要选择哪一个瞬间进行刻画?为什么?2、你要刻画哪些人物形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你要把人物形象放在什么位置?4、采用什么色彩?”通过这些提示,学生很快就畅所欲言了。有的学生能够很顺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有的学生则不能,但我都会肯定学生的想法,并给予很大的耐心,帮助他慢慢捋顺想法。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学生就理解了具象作品的典型性是什么,即你选择的瞬间就是典型的时间,你选择的地点、周围的布置等就是典型环境,而每个形象各异的人的塑造就是典型形象。然后,再来欣赏作品,学生们就知道了,我们在欣赏一幅具象绘画作品时,主要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入手来理解了。他也会感觉,美术鉴赏其实也不难,从而树立了信心,而这种信心又会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上。因此,经常性的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养成。
二、美术欣赏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客观看问题的态度
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需要从画家采用的材料、选取的主题、画家的创作意图等角度进行解读。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培养学生全面的、客观的看问题的态度。我们在鉴赏一幅美术作品的时候,既可以从图像学的角度分析作品的形式,也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还可以从女性的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更可以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能指、所指的分析。因此,美术欣赏是一个综合的感知过程,在欣赏的过程中,它注重对学生综合的、全面的、客观的看问题的态度的养成。这种态度更多的表现为对不同形式、不同题材美术作品的接受度上。在学习美术鉴赏之前,学生对美术作品好与坏的评价标准仅仅是像与不像,而学习之后,学生就知道,具象绘画仅仅是美术作品中的一类,还存在有意象、抽象美术作品。尤其是对抽象艺术的理解,也就没有那么抗拒。
对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的美术作品的理解也更客观了。我们在欣赏文森特梵高的作品时,大家就会疑惑,为什么他的作品会是这样的怪异,为什么他前期的作品与后期的作品的风格完全不同。《吃土地的人》色调灰暗,像是用泥巴创作的。画面刻画了一群农民围着餐桌正在吃土地,微弱的灯光将农民们瘦枯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画面的焦点落在了拿取土豆的手上,他们那虔诚的眼光,让人感觉他们在吃一顿圣餐。而后期的《星期一》《自画像》等都色调明亮,善用互补色。现在那么值钱的梵高作品,在当时为什么不受欢迎。当我们了解到梵高当时所处的环境,艺术之都巴黎流行的亮色调,而梵高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身边农民的处境的同情,认为只有靠劳动换来的成果才是最神圣的的观念,你对他前期的作品风格呈现出灰暗的色调就不感到奇怪了。而当梵高抵达法国,接受印象派的洗礼之后,他发现了色彩,从而痴迷上互补色的表现。我们就可以知道,梵高作品风格的改变是有原因的,我们对一个艺术家、一幅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最客观的评价。另外,美术欣赏的作品,贯穿古今中外,可以让学生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的不同风格。既可以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事物。培养积极的人格。因此,美术欣赏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客观的看问题的态度。
三、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
篇10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 艺术素养 必然选择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42-02
美术欣赏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单独的欣赏课程较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幼儿园进行了系列的美术欣赏教育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由此可见学前儿童开设美术欣赏课程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必然选择。
美术欣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美术欣赏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像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其突出。
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像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此外,在美术活动中讨论作品情感,透过作品猜测画家心境和个性特点,给作品起名字等,也有利于儿童想像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相互交织的。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例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他们能大胆发问并积极尝试解决回答;他们会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儿童们积极的情感态度。
美术欣赏课程实施指导的基本方法――对话法
(一)对话法的概念及特征
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
(二)对话法的实施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实施对话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教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平等的对话关系是对话能够进行的条件也是儿童乐于对话的前提。
2.教师自己首先要会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做好儿童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教师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教育之前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同时在引导儿童欣赏的过程中又不停地被修正着。因此,教师自身应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进行合理的解释,对艺术的形式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
3.要为儿童提供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其欣赏面。教师要给儿童提供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他们的眼界。这种欣赏除了美术作品的欣赏,也可以是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的欣赏,还要适当地教给学前儿童一定的美术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使他们在美术欣赏中首先能理解作者的用心,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4.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教师首先应给儿童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欣赏,要尽可能让他们用自己的以视觉器官为主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不要操之过急讲得太多,要让儿童畅所欲言,尽量不打断他们的陈述,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 上一篇:乡村振兴工作存在问题
- 下一篇:篮球基础训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