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心理学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篇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幼儿园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是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者,而目前这一专业的教学还没有贯彻和实施新课程理念。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学前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的的外在性’‘教育中学生的被动性’‘教育的重复性和封闭性’以及‘教育中情景体验的虚假性’”等问题,这就必然影响对优秀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更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学前教育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幼师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把他们放到教学活动的主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开发幼师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会学、会实践、会教,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

二、改革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发展

《方案》指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幼儿园教师”。我们必须要理解“德、智、体”等的内在关系,否则在学前教育学的教学中就会出现以知识教学代“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情况,就会把“教育目的的外在性”过分强化,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就会影响到学前教育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影响教学工作体系、学生训练实践体系;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更影响学生工作能力的发展以及职业素养的形成。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学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过去知识本位的教学方式转变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挥潜能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建构学习环境

《方案》指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真实的、开放的情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必须放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建立幼儿园――学院的合作机制,帮助幼师学生获得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环境。按照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训室、实验模拟室以及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舞台,学生在这种开放的生态环境里,模拟幼儿园教学,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中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发展教学能力、养成敬业精神。

四、改革课程内容,生成职业目标

《方案》指出学前专业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生成学习成果,即让他们掌握学科知识,全面完成学习目标,确实感受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产生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但是学前专业各学科课程之间内容复杂、交叉、陈旧。如《幼儿游戏》《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社会化及教育活动设计》与学前教育学重复、交叉,不能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影响学生生成目标的完成。因而,我对高专学前专业学前教育学的体系进行改革,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见下图)

五、创新教学设计,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传统教学设计是围绕人的知识本位设计的,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方案》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创新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时,把教学内容生成学生的具有驱动作用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指导把其与学生学习方式整合起来,系统设计教学活动,来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见下图)

六、创新教学结构,构建学习模式

《方案》指出,学前专业的教学存在着模式陈旧、僵化的倾向,表现出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等弊端,阻碍着学科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科教学改革。本人认为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决定着教学的程序、步骤,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及组合形式。现行学前教育学的学科课程主要包含教育概要、教育实践和评估三部分,对这三部分内容实施既要考虑它的针对性,还要考虑它的长期性,更要考虑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特点,才能实现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既要建构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还要满足不同课程的目标、特点、难度、内容等不同的多种教学结构模式。(见图一)

“多级”理论教学模式针对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基本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经验,难以理解。因此我们按照其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并对学习过程不断地评价,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模块”式实践教学模式(见图二)的目的是培养幼师学生具有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教育教学的技能,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最终使学生生成职业素质。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形成分四步走:第一个环节是“校内实训”,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第二个环节是“教育理论应用于训练”,是专项训练过程,是学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能力同时内化的过程;第三个环节是“教育见习、实习”,是学生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这一活动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与幼师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提升的过程;第四个环节是“学生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整合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学生获得综合能力和素养并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宏宇.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Z].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17.

[2]春霞.面向新世纪的课程理论:美国PatrickSlattery的后现代课程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7(6).

[3]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06-01.

[4]庞维国.现代心理学的自主学习观[J].山东教育科研,2000(7/8).

[5]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作者简介:

张全学,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院级学前教育学精品课负责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团队负责人之一。

篇2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英语,启发

【中图分类号】G623.3

课程改革要求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一.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教师在情景中教、学生在情景中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真实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做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用实物创设情景

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反复单调地操练,会使英语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降低学习效率。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还不能脱离对直观物品的依赖,进行抽象思维,这时,利用实物教学能使课堂更形象化、趣味化。在教学PEP版英语教材3A Unit1时,教师课上把学生们的物品收集好,在教授句型show me… 时,将实物举起回答,学生们积极参与老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说和做的欲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巧用图片创设情景

图片教学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借助图片、教学卡片,我们可以将一些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明确,形式多样的图片能以静态的美吸引学生的眼睛,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好帮手。例如在教英语单词时,学生眼看图片和词形,耳听其音,口读单词,这时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了学习活动,加深了对所学单词的理解和记忆。但教学卡片不是万能的,为此笔者拍下学生们课间画画,看书,交谈等动作的照片,并将这些照片放进自己的课件中,并提出相应问题:他/她可以做什么?孩子们看见自己或身边同学的照片,很是兴奋,都努力尝试说出句子,而不仅是只蹦单词了。

3、用表演创设情景

每单元的故事教学结束后,我都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也会准备相关角色头饰,学生们带上这些可爱的头饰,自然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几个同学一个小组进入到故事中的情境中,模仿人物的语言、动作及表情。在表演的过程中,台上的学生表演的忘我,台下的学生观看的仔细,课堂里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故事内容掌握的很好,有些学生更是能将所学的故事复述下来。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归纳出规则进而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小组活动是必要的。可以包括如下几个内容:

1.开展小组演示,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

教材中安排了很多交际性的活动。运用小组演示法,设置情景,让组员按角色扮演书中的人物。在小组共同讨论作出完整的演示方案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2.开展小组探索与创造,变被动学习为创造性的主动学习。

小组探索与创造在课堂上的体现是,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总结出语法规则以达到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探索和创造,可以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和归纳,独立追求问题的答案。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

3.开展小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交际性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历来就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训练就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与吸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阅读训练是让小组成员在一起共同钻研书本及有关阅读材料,强化巩固知识和阅读技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源,小组阅读后,通过笔答、口答、讨论、信息转换、测验、应用等渠道,把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的信息不断传递给教师和学生。采用小组阅读训练,可以增强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使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馈变得更及时,且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课本和练习册里的阅读材料极为丰富。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在形式上可以采取小组成员集体阅读、轮流阅读、集体讨论、集体答卷,集体研究后独立答卷、互相检 测等。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量大、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通过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驱使下,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有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小学英语课堂。由于采用了多元的评价手段,每个学生在英语课上都是主角,他们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都觉得英语课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享受。总之通过教学中的这些尝试,我的英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作为教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切身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

篇3

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密切联系生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1、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以教学《坐井观天》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2、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仍以教学《坐井观天》为例,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3、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还是以教学《坐井观天》为例,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二、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当中教师自始至终不要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而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只有让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篇4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形式。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课堂教学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实际收效甚微。这种情况的出现,要归咎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片面认识,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效率呈现低下状态。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笔者做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合实践经验,谈谈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也是传统的灌输式,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只是一味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完全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辅导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自觉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有意识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自觉将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师生角色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自身和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讨论,真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教师辅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习,给予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时间,让学生尝试和探索,并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成为阻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最大障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学习,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新课改提倡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认真学习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和手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对相同的问题,通过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并通过讨论形成最恰当的结论。在此过程中,不仅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还使学生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一课文时,笔者讲完课文,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小村庄变得什么都没有了?笔者借此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谈论,并总结出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学生纷纷在小组内发表看法,并通过谈论形成了统一的结论,有组长在课堂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不仅参与了课堂,在小组合作中对课文进行了自主的思考,而且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粉笔加黑板”的落后局面,使课堂教学融入了现代化元素,使课堂教学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媒体以趣味化和形象化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詹天佑》这一课文时,学生不能完全理解铁路设计的巧妙之处,这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将铁路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并结合课文讲解设计的精妙。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使学生轻松理解了课文,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5

新课改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对教师本身的重新定义,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住性学习,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教师概念需要重新定义,倡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同时教师还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二、创新教学手段,精心安排课堂教学活动

传统的物理教学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因此,教师大多采取单纯的教材内容的传授方式,将物理知识作为书面化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当代物理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学”的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探索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获取知识,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或者进行探究性试验的方式。物理学习的探究活动作为新课程改的一项新的教学理念,要充分体现出新教材基础上物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价值,物理教师应当以探究为教学出发点,以实验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从实验活动过程当中体验物理的基础原理和规律性,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的具体产生过程,进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探究性试验学习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物理进行动态性的构建,以便使学生在探究实验当中完善对于物理知识的构建和真正掌握。

三、增加在教学实践当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我动手的能力

物理实验室人类获取知识且开始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是科学探究工作的基础。探究实验教学活动是新课标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探究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以新课标物理教学的理念为理论依据,以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兴趣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实验和知识获取的严谨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在探究实验的具体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物理科学的核心指导思想。因此,对于实验本身的有效性的传达和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和动手实验的的良好物理学习的习惯。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新课改过程中对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得教师由班级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方向的引导者。但是,无论教师角色怎样的进行转变,学科教学对于每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要求都是没有放松的,这也凸显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的必要性。(1)增加对物理学科的专业书籍的阅读量。教师在选取书籍时,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学习交流,对教学当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谈论和研究,这样可以充分的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专业书籍的不断阅读和学习不仅教师自身可以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升教师个人的职业素养。(2)课后进行教学内容的梳理和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评估。新课改在改革过程中提出教师在课后要多进行教学反思,多记录课堂教学当中的遗漏和灵感或者学生提出的代表性的创新意见,这些都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请款,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是为教师日后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3)加强对探究实验的操作与演示能力的学习。在实际探究实验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总是存在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在试验开始之前设立引入环节,以便增强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印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学生体验探究实验的直观感受,以便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篇6

关键词: 物理概念 死记硬背 教学手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任何一个学科的基本单位,任何学科都是以各种概念为基础所形成的,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概念教学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初中阶段是我们进行系统物理教学工作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所学习的物理概念可以说是整个物理学科中最为基础的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搞好物理概念教学将会对未来的物理教学起到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在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一个思想误区,那就是认为概念教学就是让学生记住各种物理概念的内容,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死记硬背就成为了概念教学的一个常规手段。然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量教学实践证明,一味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开展概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新课改理念的带动下,我们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模式,用更加开放、灵活的手段来开展物理概念教学。

一、重视学生的日常经验,从生活中引入概念教学。

物理学科的形成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发展而来的,因此,很多物理概念及其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够找到大量的实例。相较于高度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显然会更有亲切感,因此,我们在开展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善于发掘物理学科的这一优势,重视学生的日常经验,从生活中引入物理概念。例如,在讲到“简单机械运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一些杠杆、滑轮的运用实例;在讲到“升华”的概念时,我就给学生举了一些樟脑丸越变越小、冬天结冰的衣服依然能够晾干、用久的白炽灯泡钨丝变细等来引出升华的概念;在讲到“凝华”的概念时;就让学生回忆冬天下雪、降霜、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等现象,思考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再通过这些实例一步步地引入凝华的概念。通过常见的生活事物和现象来引入物理概念,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在头脑中会形成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从而加强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把物理概念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会看到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注意用实验的手段引入概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学科中,任何的概念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反复论证得来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时候,当然不能抛弃物理实验这个基本的学习手段。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压强”的概念时,就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首先,我拿出了一块木板,然后分别找了两个学生上来,先让第一个学生拿着一个细铁棍用锤子把细铁棍钉入木板中,结果这个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仅仅在木板上留下了一个痕迹,接着我又让第二个学生拿着一根铁钉,将它钉入木板中,结果这个学生轻松地就将铁钉钉入了木板中。这样的实验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并且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见到类似的现象,但是用实验的方式把这些常见的现象搬到课堂上一方面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会促使学生对这些常见的现象进行思考,思考其中的物理意义。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压强”这个物理概念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正确地理解压强的概念。

三、注意利用比较法加强物理概念教学。

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物理概念的相似性。由于对物理概念的这些相似性没有做认真对比,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概念的过程中总是容易混淆。为此,在开展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法是一个较为实用的方式。例如,在讲到“蒸腾”的概念时,很多学生总是容易把它同“蒸发”的概念混淆,这时,我们就要注意将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总结出它们的异同点:“蒸发”和“蒸腾”都是一种气化现象,并且无论蒸发还是蒸腾都有吸热的过程,这是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相同点,而至于不同点,我们就可以从发生蒸发和蒸腾的温度、形式、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对比分析,学生会对“蒸腾”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不会混淆。

四、注意对概念进行巩固应用。

说到物理概念,很多学生总是感觉要想记得很容易,但是一到应用就会错漏百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对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以外,还与缺乏练习有关。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对概念本身进行讲解论证外,还需要通过适当的练习题对概念进行巩固和应用,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概念。例如,在讲到电阻与电压、电流的概念及其关系时,如果单纯地把概念、规律背下来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但是要想真正地弄清楚电阻、电压、电流这几个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一定要通过适当的练习,如题:某段金属丝两端加6V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2A,若将它两端的电压变为2V,则它的电阻值是多少?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类似这种综合性的练习题,学生在多做了几次以后,自然会对相关地概念规律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总而言之,物理概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掌握的知识,那种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但效果不佳,反而枯燥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由此可见,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讲求一定的技巧。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科的基础,一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好了概念基础,就会为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采用灵活的概念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对概念进行讲解巩固,以便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冠峰.也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J].新课程(上),2011,(06).

篇7

一、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良好学习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布置明确具体的预习任务,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并给予奖惩,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分析问题,主动总结得失,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思想

由于英语学科难度大、语法烦琐、词汇多,让学生感兴趣很不容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领会、理解知识,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才能增强语言的使用效果。如在学习九年级英语Section B 3a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让各小组学生迅速阅读短文,找出作者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困难,如:

① To begin with, the teacher spoke too quickly. I couldn’t understand every word.

② I was afraid to speak in class.

③ I couldn’t always make complete sentences.

④ English grammar was difficult.

2.找出作者解决这些困难的办法,如:

① I started to watch Englishlanguage TV.

② Doing lots of listening practice.

③ Take lots of grammar notes in every class, and write my own original sentences using the grammar I was learning.

3.讨论并回答短文后方框内的问题。

4.小组讨论并写出各成员学习英语中的困难,并针对这些困难看文章作者的解决办法是否适合自己。没有解决办法的,全班共同讨论找出解决办法。

整节课,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在尝试、讨论中就能发现、领悟知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必须退出讲坛。有些问题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来看,无论他们如何合作与交流,也探究不出什么名堂来。且英语在中国是一门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所以语法也显得相当重要,如果教师不系统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的话,大部分学生会一头雾水,其系统性及全面性会大打折扣。当然,这只是针对某些内容来说,大部分情形下,我们特别强调教师的“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导疑上,还体现在导思上。我们要了解与预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在学案的设计上要巧设疑问,注意层次性与渐进性。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有思想含量及驱动力,点拨要点到要害处,拨到关键弦,要做到寥寥数语,以一当十,能让学生茅塞顿开。

四、营造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友爱情感的温床。教师首先要培训出几个自己的得力助手(可当每个小组的学)来带动其他同学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他们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五、用心施教,用情施教,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决策者;不再是学生学习上的“设圈套者”,而是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者;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支配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是激发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探索真理的最有效的途径。教学中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能力

高效的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给学生创设充分进行英语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以往教师在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支配和影响下,总以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喜欢把学生框在自己的主张、见解和意识之内,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没了个性,没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没了创新意识,他们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如果我们经常注意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能力,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工具作用,不仅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Mr Green’s Problem” 一文中,可请学生展开分角色扮演,可采用一些道具,把课桌当茶几,椅子当沙发,再准备几个茶杯,邀请学生表演对话,然后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让学生仿效课文,编制“Mr White’s Problem”等等。

篇8

新课改小学教育基础教育小学生处于思想教育启蒙阶段,小学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课标改革推行以来,冲击了传统的小学基础教育,小学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进行小学基础教育是当前小学教育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涵分析

要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了解新课改理念的内涵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关键。

1.新课改理念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上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贯穿整个新课程改革的始终。新课改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颠覆了教育思想的习惯性思维,代表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得我国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成为可能。

2.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地表述了本次课改的具体目标: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三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四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水平,在了解新课改理念的内涵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的基础上,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教学理念,引导自主学习

改变教学理念,引导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基础教育的关键。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灌输,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普遍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基础教育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个体能力的发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基础教育教师而言,应积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适时加以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实现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

2.注重教学过程,实施因材施教

注重教学过程,实施因材施教是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小学基础教育教师而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进行分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区别对待,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的现状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作业设计的坡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趣化教材,活用教材。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多样地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与此同时,在整合教材的过程中,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可以鼓励小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让抽象化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生活知识,更易于小学生理解。

3.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也至关重要。在小学基础教育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必然趋势。对小学基础教育而言,通过科学技术推进现代化教学是小学教育的有效举措,是教学手段更好地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的表现。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教育教学,小学基础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以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方式传达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无疑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教学内容。对小学教师而言,应结合小学基础教育的教材内容,制作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教学中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挥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优化教学评价,体现以人为本

优化教学评价,体现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理念下小学基础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基础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校评价改革,是学生发展的力量源泉。就目前而言,在小学基础教育中教学评价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片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评价方式还客观存在。为此,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优化教学评价,要把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从片面注重学习成绩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注重从学生的心理素质、自主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综合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工作,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到教学评价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小学基础教育应深入理解新课改理念的内涵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引导自主学习;注重教学过程,实施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评价,体现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基础教育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水平,促进小学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彩虹.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2\]李瑞芹.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3\]隋娟.浅谈小学课堂教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培养\[J\].商业文化,2010,(10).

篇9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教学 英语理念 改革

为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英语人才是当前的主要工作。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英语教学方面,要摒弃旧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理念和方法方面进行改革,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 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找准课程定位

(一)关于教学理念的研究对于教育理念的研究,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系统研究。教学理论是教育理念的一个下位概念,教育理念涵盖了教学理念。但不容忽视的是,即使处于最低层次的教学理念,也有很强的理论性、操作性和指导性,而且在很多情境下教学活动就是教育活动,很难将两者严格区分开来。因此,也有学者将两者统一为教育教学理念,依据教学理念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学科的不同,将教学理念分为理论层面、操作层面与学科层面的分法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理论层面上讲,教学理念是人们对知识、教学过程及学生心理、学习风格的综合性理解与解释。不从事具体教学实践的人同样可以讨论对教学的看法,也说明了教学理念的理论性特征。同时,这两大教育理念也从理论层面为当代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从操作层面上讲,教学理念是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运用某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把某种教学理念具体化、实践化,即如何将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操作层面的教学理论是一个中间层次的教学理念,对教育教学改革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从学科层面上看,教学理念是以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为方向,以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特定学科教学中对教学理念具体实施。学科层面的教学理念决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对学科教学改革起着具体的指导作用。

(二)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我们英语教师唯有更新观念,建构新的英语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与实施教学。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新的文件精神,掌握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作为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思路去教学。

在新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被取代,课程会变成一种动态、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师生相互学习和进步,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的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渠道来完善自己。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和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人性化”教学理念的推广

传统的教学观念最大的弊端是重认知、轻感情,不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新课改倡导情感教学,提倡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生活和体验。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让学生走上主体地位。传统教育观念中,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讲究师道尊严,教和学在本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从属的地位。英语教学中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课堂教学自不待言,即便是实践环节,学生也是在老师确定的框架中进行,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将教学的核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既应“尊师”,更要“爱生”;既重视“授业”,更注重“学业”;既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更致力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走上教学的主体地位。此外,在上课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还要关注学生道德的生活和人格养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由“独舞”向“共舞”转变。给学生搭建互动平台。传统英语教学中,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成了主旋律,老师像一个独舞者,学生成了旁观者,使得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缺乏,“聋哑”英语现象普遍存在。而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的特点在于循环往复、日积月累、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这就要求为学生搭建互动平台,使学生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由看舞者变为共舞者。通过设置主题、布置场景、组织讨论和辩论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使语言教学体现鲜活的生活本质,人得了耳,出得了口,进得了心。

改变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学习状态,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这就更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篇10

一、倡导语篇整体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传统逐字逐句分析课文、死扣语法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出现这些情况:①过分依赖词典;②能够理解句子里的每一个词,却不能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③把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割裂开了,无法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④对文章中的一些复杂句子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阅读整篇阅读模式,力求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换句话说,阅读理解的过程实际上让学生尽可能地关联,进行最大限度地逻辑推理,从而理解作者意图的心理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篇章的连贯和衔接方式来进行篇章层次的阅读,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宏观层次的线索去理解语篇。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句子的教学,又要进行语篇层次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语篇层次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语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认识到作者是如何把逻辑上意思相联系的句子组织在一起的,这对正确理解篇章也很重要。

二、了解英语背景知识,重视文化意识的渗透

英语新课程的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风情等方面,话题全面且富有时代性。另外,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虽然你在阅读有些文章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一个生词,没有语法障碍,但是若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影响到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有关的文化背景介绍相当重要,既要为文章理解“蓄势”,又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是很难讲清楚教材内容的,学生也很难把握内容的思想内涵。

阅读为学生开启了一个知识的窗口,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面向世界。理解不仅是语言本身,而且包括许多非语言知识,对英语高层次的学习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语言形式上,而是要上升到更高的文化层面,使英语课真正成为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窗口。

三、多种阅读方式结合

阅读教学是高中课程教学的中心,是对所学语言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所读材料进行理解、分析和综合,掌握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整个高中阅读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略读、查读、细读、研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

1 略读(Scanning):略读是为了了解文章大意而进行的快速阅读。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我们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及段落,如首尾段、各段的首尾句及多次出现的词等。

2 查读(Skimming):查读是在快速阅读中,有预定目的地寻找特定的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学生根据获得的问题预计信息所在的位置,查找后经过筛选给出合理的答案。

3 细读(Careful reading):细读即详细、逐行地阅读,主要目的是为了领会文章细节,做出合乎逻辑推理的判断。特别要指出的是,细读过程中生词词义的获得要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千万不可一味地依靠词典和生词表。

4 研读(Further reading):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活跃思想,鼓励创新,提升理解层次。

四、重视读后活动

新课程提倡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我们的英语阅读课也应重视读后活动,摆脱“为阅读而阅读”的倾向。在学生阅读文章后,通过一些理解性的联系活动,引导学生克服词汇障碍,学习并操练有关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检查学生阅读理解的效果,包括理解词汇意义,捕捉有关信息,理解篇章结构和有关深层含义等。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并对阅读效果进行初步检查后,教师可组织安排一些运用性练习活动来引导学生就有关内容通过口头形式进行巩固操练、交际运用,这是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进行语言运用的阶段,也是阅读教学和阅读训练的最终目的。问题讨论、课文线索梳理、复述都是可以选择的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