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

篇1

1.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在小学体育的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是其中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在许多学校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够高、对课程的认知程度不够。这种情况使得他们无法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之中,并用自身的活动方式去感染他们。通常情况下,一节体育课的模式都是基本固定的,除了及时列队行外,教师还会带领学生做一些短跑运动。当学生熟悉后,就完全没有新鲜感可言。他们甚至能够猜测到教师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因此,一些学生对体育的投入性并不高。2.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更加看重数语外等“主科”,对体育课的兴趣并不浓厚。甚至少数学生为了能够逃避体育课程,会选择在室内上自习。当然,由于小学生的天性是比较好动的,大部分人对体育课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但根据调查表明,低年级学生中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女生都害怕会在体育训练中受伤,从而没有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另外,在体育课程中,大部分情况下是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体现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产生了厌烦的心理。3.体育场地和器材问题。一些小学校园中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为学生去购买运动器材,使教学实践只能够限制在长跑、短跑、篮球等活动中。教师在上课时没有齐全的辅助工具,无法发挥课程的有效性。另外,在场地方面。少数的学校仍然采用的是水泥地板,如果学生在跑步中发生了磕碰现象,很可能会使伤势加重。一般情况下,学校应该打造完善化的体育锻炼场地,用塑料绿地来取代水泥地。这样就算学生摔倒也不会感到太过疼痛。

二、小学体育实践的有效探索

1.教材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兴趣。首先,若想使小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就要将教材与实践内容充分的结合起来,促进课程的完善。由于小学生十分好动,对一些集体游戏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配的方式将“教”与“玩”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以男女搭配的形式进行运动比拼,开展短跑竞猜。教师令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以列队的方式将他们分成两排。组内成员可以根据他们的特征定好前后顺序,将冲刺性较强的人员放在首位和末尾的位置。其次,教师发号示令,并为两组学生分别计时,用时最短的一方为获胜者。这样能够在紧张的氛围中为学生营造比赛的气氛,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并感受到乐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捕鱼”游戏,令学生围成一个圈,教师作为捕捉者开展体能锻炼活动。每位学生都是一条小鱼,牵手连成一张渔网。如果渔网被冲开了,教师捉到了某位同学,这名学生就要为其他人表演一个节目,可以唱歌、跳舞,也可以进行诗朗诵,在体育课程中锻炼综合能力,塑造舞台效果。开展游戏活动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到乐趣,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其中。同时,也使得教师与学生能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令课堂的融入性更高,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2.培养学生特长,使学生热爱体育。体育课也是特长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观察每位学生的运动特点,挖掘活动能力,提升他们的整体参与性和融合性。例如:教师可以增加象棋活动,看哪位学生的沉着性更强、稳定性更加;可以组织足球运动,令跑步速度较快的学生充当先锋,集中力高、思维敏捷的学生充当后卫,使他们的长处能够得到扩展。第二,教师也可以在每节课中组织不同的体育活动或者游戏,使课程受到更多人的热爱。例如:以场地转换的形式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新鲜感,锻炼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可以组织一场“野外活动”,带领学生们登山、外部聚餐、搭建帐篷等等,并将每五个人分为一组,选出一名组长进行活动组织和任务安排,以此来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也令其懂得生活之不易。另外,教师在每次活动完成后都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课堂的参与性、游戏组织能力、特征特长等方面进行一一点评,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使每个人都更愿意加入进来。3.体育教学模式的设定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的设定以及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可以对教学场景进行规划,将学生带入到特有的意境当中,给予他们不一样的课程感受。例如:教师可以将音乐与队形队列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跳跃练习来使身心得到放松。具体措施如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并队和列队。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同学负责跟着音乐的节奏打节拍,每通过一个音符,一位同学就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站好。两组以互换的方式进行比拼。而教师可以在一旁计时,看哪一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列出最整齐的队伍,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激发起学生的奋进心。第二,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首先,以“蛙跳”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同学们准备好青蛙的服装和相关道具,给学生们一个惊喜。其次,规划好起点和终点,以交接棒传递的形式来完成一段距离内的比拼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也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有的放矢的作用

1.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通过体育实践活动的优化,教师的教学目的能够以更加明确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令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模式更具有灵活性。对于学生而言,体育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性使得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完全消化,而不再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同时,教师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从每位学生的特点出发,使活动方式更加完善,课程结构更加紧密。2.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活动中,更加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辅助者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有了一定的增加,而不是传统的“指令发挥、学生执行”的方法。同时,游戏的增添也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将其当做是自己的朋友。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活动的开展,体现课程的完善化与多样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三方面入手,主要分析了小学体育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从而得出:为了能够造就综合性人才,学校应该增添体育课程中的器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教师则要改进教学方式,将实践与理论融合在一起,令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使兴趣更加多样化。

作者:秦海燕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依果觉乡小学校

参考文献:

[1]秦雷宝.上海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褚敏明.上海郊区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明瑞祥.探究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长江大学,2015.

篇2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好情感教育基础

作为现代教学实施者,小学体育教师必须依托于情感,走好成功教育第一步: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应当具备体育教学的稳定情感品质,使得学生喜欢体育教师,由“亲其师”到“信其道”,最后达到“学其道”的目标。首先,热爱体育教育职业。教师应当用亲和热情的言行举止彰显自身体育道德水平,用自己对体育锻炼的热爱来熏陶学生,以体育运动的魅力来引领学生。其次,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天赋参差不齐,教师要细心观察,通过发现学生在体育运动上的不同亮点,及时肯定和激励,来鼓励每一个学生投入体育活动中,享受运动锻炼的乐趣。当然,通过谈心、示范等方法配合,更有助于体育教师以良好的师生情感作为突破口,让学生爱上体育课,督促学生自觉进行锻炼,参加体育活动,拥有良好运动习惯。

2设置恰当的教学内容,帮助实现情感教育

小学生对运动和相关事务尚处于新颖好奇的元认知状态,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合理。特别是要注重以学生为体育教学基点,研究体育教学艺术和情感教育的联系。通过实施教学内容,发挥学生自身创造性,使学生享受运动的魅力。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因年龄、年级等而异,考虑学生情感教育目标,不仅有利于小学生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习内容与运动情感达成一致。比如:学生对球类课的需求和参与兴趣远远超过其他各项体育运动,教师可根据这一点将球类运动内容与跳跃、投掷等教学内容巧妙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内容设置,既避免竞技型体育教学单一训练的枯燥乏味,又灵活运用教材,发展小学生灵敏度、协调度、弹跳度、速度和力量等多项综合体育素质。实践证明:这种打破教材固有格局,灵活整合教学内容和情感教育的方法,还能够对学生勇于经历挫折、形成团队意识等方面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根据新课改要求和体育教学情感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能够避免成人式运动的教学弊端,符合小学生现有运动水平和生理状况。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完成力所能及的教学内容,会体会到任务达成的快乐,产生体育学习的动机。自然而然,就能够教会学生享受运动乐趣、养成运动习惯,为将来拥有健康运动的未来人生做好精彩地铺垫。

3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小学生而言,玩耍就是生活。台湾学者龙应台认为:“会玩,才是所有学问的起点。”作为体育教师,要将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使课堂成为寓教于乐的空间。新课改体育情感教育目标,本质在于通过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学,引导学生将体育精神的光辉植入品性中,不断经受挫折,不断磨练自己,追寻自我目标。小学生对于呆板体育教学目标兴趣极低,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性格、爱好、性别、年龄等特点,设计多种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运动方式,对于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起到极大作用。对低段小学生,采用“狼来了”、“红绿灯”、“竹竿舞”等方式,锻炼奔跑和合作能力;对于中段小学生,进行“”“蓝军”对战方式,锻炼奔跑、跳跃、攀爬能力;对于高段学生,通过足球、乒乓球、篮球等系统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教会学生在锻炼中体会人生规则。不难看出,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可以将玩耍化为一种重要学习方法,拓展小学生关于体育学科的认知,对未来心智拥有极大地开发作用。在运动方式中玩耍,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体验,领悟到体育知识。在体育课堂中锻炼,学生还能够不断地尝试与思考,将抽象知识和体育观念与自我思考判断加以结合,生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可贵观念。

4精心进行场地布置,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

小学体育情感教育当中,特别重要的环节是运动场地的布置。在体育教学中,切忌因为随意性而导致学生情感麻木,失去学科兴趣,甚至讨厌体育课。体育教师须根据教材要求,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精心布置场地,合理运用器材。这对于提高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实现情感教育目标均有实际价值。例如:“往返跑”课程教学当中,教师事先组织学生,通过动手设置标志筒、五色目标线、彩球传递等办法渲染运动氛围,增强学生情感,活化课堂教学;而“队列操练”教学中,通过模仿军队方阵练习,设置矩阵空间,绘制彩色队形变化提示线等办法,增强场地和器材对学生的吸引力;“投掷项目”教学中,设立不同标准的卡通环形靶等,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教学实践证明:各类器材和场地布置结合使用,一方面促使学生主动接受运动知识和体育教学,化解小学体育传统教学“讲解———示范———练习”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形成新时代富于特色的体育教学策略,适应新时代要求,将体育教学艺术化、情感化。场地布置的创新举措,也使体育教学和情感教育拥有更鲜活的发挥空间。不但使小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求知欲望、体验运动乐趣,还能逐渐积累运动情感、经过长久延续,为学生终身锻炼、热爱运动奠定良好基础。

5结语

篇3

教学思维方式指的是我们从什么样的角度和方式来看待教学,对此的讨论要先于“教学是什么”的命题,因为我们所秉持的思维方式不同,教学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现象。所以思维方式的转换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小学生成性体育教学至关重要。

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生成性教学是对预成性思维下的预成性教学的批判和超越,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反思和超越,其认为知识、技能的获取,精神的传承都应该是在主体的参与中生成的。长期以来,小学体育教学为理性主义下的简单性思维、预成性思维所桎梏,要取得教学改革的成功,关键是教师要形成一种复杂性思维和生成性思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1.从简单性思维到复杂性思维

复杂性思维下的教学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目的,以满足学生对知识技能、情感、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需要为价值取向,秉承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和“以生为本”的师生观,提倡过程性评价和情境性评价。复杂性思维方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充满了灵活性与开放性,为小学生成性体育教学的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做到首先利用复杂多元的视角去看待教学、看待学生、看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杜绝用非此即彼的确定性思维教学,不能用简单的因果关系看待学生成绩;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到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并为学生的实践锻炼留足时间。

2.从预成性思维到生成性思维

预成性思维并非是错的,而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在现代的教学大环境下相对滞后。而生成性思维符合时代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以及全面发展,所以从预成性思维转变到生成性思维是必然的。小学体育教师想要转变到生成性思维,就要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将学生的学习看作自主建构、体验生成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还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利;加强教学中师生间的交往互动意识,在互动中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性事件看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运用自身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知识体系的生成。

二、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主观与客观认识的集合体,影响甚至是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思维方式的转变到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种顺承,不同的思维方式生发教师对教育不同的观念。生成性思维方式下的教学观、师生观都呈现出特有的意蕴,关系着生成性教学实践的成败。

1.教学观的转变

为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教师不能谈“生成”而色变,要主动树立创新意识。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对生成性资源要进行价值判断,对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情况,教师要断然摒弃,将这种生成扼杀在摇篮里;对于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资源,教师要积极利用,鼓励学生有效地生成。

2.师生观的转变

小学体育生成性教学理念引领下的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教学的设计者、情感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小学体育生成性教学理念引领下的教学内容不是固定呆板的教材知识,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改编和选择教材的权力,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地执行教案,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师要对枯燥的教材进行二次创编,在教学中创设具有生成性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体育教学中穿插故事情节、提出问题等,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活动锻炼身体,还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激情、友谊、团结等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小学体育生成性教学中,教师应放下所谓的“权威”,通过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的权威应该是通过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智慧树立的。

3.教学关系的革新

新课改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师生双向的交流互动,呼吁教师关系从主客体关系向更注重交流合作的双主体关系转变。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赋予学生自我学习的权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在组织和安排小学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或偶发性事件要平等交流、积极引导。双主体师生关系是小学生成性体育教学实施的基础条件,只有在平等的交往中,教师与学生才能达成对问题的共识,才能实现对小学体育技能和知识的“融合”。只有在平等的交往中,师生才能体会到自由和幸福,才能实现个体生命在教育中诗意栖居。

三、教学行为的调整与变革

无论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转换、教育观念的转变,还是基本条件的保障,其目的都是为了转变教学行为,让小学生成性体育教学落实到实践中。

1.追求弹性化的教学设计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具有变通性。例如,学生对预设的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教师便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设计,以便促进生成性教学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技能掌握的需要、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体验教学,或者个别化教学;小学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具有弹性,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情境的变化以及生成的问题,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逐渐引导教学迈向纵深。

篇4

摘 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要求,不仅仅要做好体育教学的实践教学,还要做好体育教学的理论教学。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重视起来,对理论教学与体育教学形成正确的认识,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有效的开展,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理论与实践 有效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体育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对小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与理论同时引起重视。对小学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同时的重视,有利于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合理的分配理论教学的时间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在时间上分配不够合理,大多数的时间都分配给了实践教学。虽然体育实践教学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比较有作用,但是理论知识也比较重要,因此,需要合理的分配时间,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体育教学的原则,对体育理论教学给与高度的重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有利于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因此,需要对理论知识的传授给与高度的重视,保证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制定合理的体育理论教学的计划

在对体育理论教学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之后,要合理的安排体育理论教学的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的计划,在这些计划的指导下,保证体育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全面的落实,保证在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以计划为指导,以内容为核心,满足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将体育教学的时间倾向于理论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重视实践教学,轻视理论教学。根据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体育教学的现实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实践教学实践过长的现状,将教学时间倾向于理论教学,对提高小学体育理论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小学体育实践中教学渗透理论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十分重要,实践教学同样重要。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理年龄较小,对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入,若想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效果,需要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理论教学的指导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自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不仅仅要认识到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还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发挥理论教学的指导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促进体育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保证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达到新的水平。

(二)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

在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科学的、合理的运用理论知识,为体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有效的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

(三)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分散其中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与认知水平,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单纯的进行理论教学基本上是不实际的,使体育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小学体育教学,应该将理论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有效指导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地位与作用是同等的。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践教学,要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某一程度上达到高度的统一,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理论教学成为实践教学的有效指导,实践教学成为检验理论教学的有力依据,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把握好教学的原则,在实践教学中检验理论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检测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检测,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发挥理论教学的有效性,确认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发挥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良好的作用,全面的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其次,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理论教学计划与实践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实际效果,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相适应的时候,对计划中的一些因素进行调整,以便改变教学中的消极因素,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理论教学是基础,是指导,是方向。实践教学是升华,是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并重,为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一线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体育理论教学有效实施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将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将实践活动作为检验,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1—0050—01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由于受场地、体育器材及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流于形式。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已有场地、器材的最大作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作为农村体育教师应当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

一、打破常规,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教学条件的限制,部分农村小学的体育课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带的。这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课存在误解,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玩,又因其带着语文课或数学课等,精力分散,对体育教学内容钻研不透,加之学校体育器材匮乏,他们感到没有可讲的内容,导致体育课成了“放羊”课,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认识到体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应打破常规,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想方设法地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热爱学生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不能歧视后进生,这样才能密切师生关系,唤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生性好动,对任何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不喜欢墨守成规。“放羊式”的体育教学,虽然暂时会让学生感到轻松快乐,但难以有效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笔者认为,只有保证按课时计划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错误认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首先,体育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的要求范围内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方式进行讲授,这可以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通过和风细雨般的耐心说教,以及悦耳动听的音乐等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和“快乐体育”的内涵。如,在做准备活动时,打破以跑步为主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做一些简单的韵律操。这样既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到热身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讲授新课时,教师没有必要强调队伍要站得如何整齐,只要学生能听到教师的讲话,在教师的视野之内即可。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学习助手和伙伴。这样会使体育课堂充满生机。

最后,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应设法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授课内容设计成趣味无穷的情境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喜欢上体育课。

篇6

关键词:体育教师 实施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生健康体魄的最重要途径,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又直接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关系到青少年的身体状况,以及祖国的未来重任的担当,因此,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了解,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

(一)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在走访了解中小学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基层还有部分体育教师从学历是中专、大专水平,这部分教师的学历还有待提高。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从年龄和性别上看,体育教师队伍整体还需年轻化、男性化,才能有朝气、有精力,适合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体育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

在走访了解中小学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还是喜欢教学工作的,只不过少数人受眼前利益的驱使,对教师职业不喜欢和无所谓。

(三)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及解读的掌握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中小学体育教师还有一小部分没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还有部分教师还不太了解课程标准,可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建议

(一)教师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在体育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教师具有创新教学设计能力

创新教学设计突破传统灌输接受式的单一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增进学生体能、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提供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和活动时间,改变过去只重视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提供通过运动、知识、技能的教学,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维目标。

创新教学设计还要求改变教师的绝对权威的角色,强调师生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重视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将成为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三)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教学研究,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个人成绩的取得和集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教育科学研究,依赖于同事间学术上的虚心好学,博采众家之长,学术争论有理有节,强调学术相容,同事相处要真诚相待,宽容大度,切忌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同事间互帮互助,共谋发展,真正地把教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改革既给我们体育教师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存在着本领危机问题,新课程理念不是教师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所熟悉和运用的,而学生是面向未来的,我们不要用昨天的知识去教今天的学生。课程改革依赖于教师提高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化发展能力,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教师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观念方法,以及技能知识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 实际效果 影响因素 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154-01

一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体育老师一般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的体育教材没有给体育老师规定每一个课时的具体教学内容,给广大体育老师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如何合理有效地选择和搭配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那么,怎样选择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选择教学内容要具有合理性和实效性。例如,在上“前滚翻”一课时,有位体育老师在开始教学时,先让学生做“胯下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等辅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就学会了前滚翻技术的低头和团身动作,为后面主教材前滚翻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大部分体育老师都喜欢在课的开始部分选择游戏作为准备活动,但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单纯地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的内容应是后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是为主教材的教学起辅助作用的,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做无用功。

二 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

教学目标是体育课整个教学活动的指南和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得越具体、越精确,就越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不能定得太高,让学生有望而生畏的感觉,从而失去了挑战的勇气;也不能定得太低,不经过努力就能实现,那样就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般应是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最好。准确的目标可以很明确地指导老师和学生朝目标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反,体育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模糊不清,用词抽象,具体要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没有说清楚,教学就会失去方向,课堂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如某教师制定的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基本技术。”这样的教学目标,小学、初中、高中的任何一节跳高课都可以用,是套话、空话。目标非常笼统,不具有操作性,因此也起不到目标的指令作用,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把上面的目标修改为:“通过练习,使85%的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过竿的基本技术动作,并能跳过60厘米的高度。”这样,目标就非常清晰明了,既指明了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是过竿技术,也对学生群体提出了具体的高度要求,便于指导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也便于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还有一些体育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喜欢面面俱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的长期目标,想在一节体育课中均得以实现,这样的目标定位范围过大,是“装饰品”,不切合实际。

三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将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若教法得当,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法不当,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一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教学对象的年龄、身体素质和能力,教学场地和设施等基本因素。如对动作结构比较复杂的体育技能采用分解演示教学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技能;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小群体分组轮换教学的方法,综合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对于武术和广播操等项目的教学,宜采用正面、反面和镜面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 课堂教学设计是否优化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过程进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科学的教学设计应安排好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的内容、方法、练习形式等),以配合学生的内在认知需要,从而经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体育课堂教学的流程要简明、清晰,要预先设计好队伍调动的最佳路线,调动次数尽量要少,距离不应太大,怎么走,走到哪里?体育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不能随意调动队伍。课前体育老师要亲自在场地上实践,采用高效合理的调队路线,尽量做到不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老师要有预设和处理策略。

五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

体育课堂教学以教材为直接依据,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决定教学的有效程度。对教材理解透彻,就能合理地对体育运动技术进行分解和解析,教学步骤也就清晰,就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技能的力学结构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特别是在技能的教学中能使用高效率的辅助练习和保护措施,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技能。

六 课堂教学评价是否具有激励性

“煽动别人是本事,煽动自己更是能力。”煽情是体育老师应具备的一项教学艺术能力。体育老师及时的鼓励性语言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剂良药。当学生面对跳马而畏惧时,老师的激励可以让学生充满自信,最终勇往直前,战胜困难;当进行长距离跑锻炼时,学生无法忍受缺氧和大量乳酸造成的痛苦而无法坚持时,同样需要体育老师不断的激励和肯定。鼓励性的教学评价是学生潜力的催化剂,体育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应适时地对学生的进步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的评价,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然,鼓励的评价也不能凭空捏造,不切合实际,让人感觉是在作秀,应实事求是,恰到好处。

篇8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体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发展,以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姿态面对当代大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反差,这直接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要在体育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效果,还需要广大教育者的不懈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误区 理论 实践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高校的体育课程作为一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必修课,体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学生对于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有了相当的提高,课堂的时效性也大大地提升了.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仍然对体育教学存在着影响,因此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这有待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懈努力,从理论和实践下手,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科学发展。笔者总结自身教学经验,总结了理论和实践,得出一些教学改革上的观点以供大家参考。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误区

(一)教学理念的误区

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它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教学体系,维护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高校的体育教学在这一方面存在着误区。

1.理论误区。传统的教育思想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很大,在很大程度上仍在左右着教学者的思维方式,这导致了素质教育理念的混乱,使新理论框架构建的过程中出现缺失,显得较为肤浅和幼稚。如此一来,教学观念就无法达到科学引导教学进行的作用。

2.操作误区。由于科学理论观念的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也就失去正确的导向,在教学中的理念构建就缺乏了时效性,教学操作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盲目性。

3.学科误区。体育学科一直以来都属于副科,与主科相比起来容易遭到忽视,即使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其被重视程度仍然未达到理想状态。这就导致了体育教学中出现的“自卑”心理,使得教学敷衍现象的出现,无利于体育教学理念的价值发挥。

(二)教学模式的误区

教学模式以教学理论观念为导向,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轨道和程序。素质教育要求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在改革过程中,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弊端,在构建教学模式的内容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存在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创新,对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升级起了阻碍作用,对教学效率造成消极影响。

(三)教学内容的误区

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庞杂,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于是“全面发展”变成了“全不发展”,学生疲于学习,无法在体育上形成特长。另外,在当下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的设置并没有体现出大学体育应有的水平,在总体上仍然没有脱离中小学的教学模式,这就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学生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学习兴趣也怏怏消极,不利于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二、修正体育教学改革误区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与育人观

1.健康观。在体育教学中,增强体质作为一个核心目标一直都受到重视,然而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改观,往常的单纯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生理机能正常得到补充,健康应当包括身心将抗、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地位不可动摇,这也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核心。要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就应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

2.育人观。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并不是教学目的的唯一,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学生也是重点之一,全方位地落实体质、健康、娱乐、生活等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基于全面发展这一点,高校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方面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体育教学。

(二)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认知的层面上,教育者应当打破形式主义思想的舒服,重视教学模式构建的科学性,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社会实情和学生情况调整、优化完善教学模式。

(三)理论融入课堂,丰富课堂内容

大学生在认知上已经具备了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适当将体育理论融入到教学中,杜绝强制性地灌输运动技术。将理论融入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有所取舍,将对学生有益的知识技能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活跃课堂,增加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四)制定规划,强化师资,循序渐进

体育教学的改革离不开长久的规划,科学的规划能够确保体育改革的健康发展,对改革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教师的职业素质是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不可掉以轻心,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责任感,是体育改革取得创新和顺利进行的保障之一;体育教学改革切忌急于求成,也杜绝进攻尽力,应当遵循科学教学的规律,循序渐进,一步步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三、小结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来促进发展,改革应当时刻明确教学观念,立足实际,实事求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习得更多技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参考文献:

[1] 聂东风,林华,杭兰平,董林,苟定邦.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与趋向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篇9

摘 要 抢花炮运动的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具有教育性、健身性、休闲性和娱乐性等特征,是一项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融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实践与探索,符合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将在丰富学校教学内容、延续民族传统文化、构建校园多元文化环境、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以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抢花炮 云南高校 体育教学 实践与探索

就当前来说,云南高校体育教学往往是以西方传统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例如篮球、足球、田径和羽毛球等项目。不难看到,这些项目都是以掌握运动的技战术为最终目标或指向的教学模式,加之这些体育项目又是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需要参加的运动。无疑,当这些大学生到了高校以后进行体育课堂活动时面对的依然是以前反复学习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非易事。就此而言,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一些改革与创新工作,努力构建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充满地域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就显得尤其重要。

笔者在从事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试图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运动,对两者融合发展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工作。结果显示,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融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其运动充满了力量、速度、胆识,是勇敢者的游戏,并有突出的民族特色和娱乐观赏性特征,能够改变现有的竞技体育教学模式,给体育课注入新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与参与过程中享受乐趣,愉悦身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益。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融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使其满足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构建校园多元文化、特色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另外,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逐渐融入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主战场的高校奠定基础,实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目标。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玉溪师范学院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查阅及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和书籍,获取有关云南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运动发展以及学校教育与抢花炮教育传承等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全面有效的参考信息。

(二)专家访谈法

设计相关访谈问题,就研究的相关问题与专家学者或相关管理者、负责人进行探讨和咨询,从而获取相关的资料、信息及合理的研究建议,为顺利进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实践法

通过抢花炮融入昆明市、文山州、玉溪市等地区高校体育的实践教学来论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进入云南高校体育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抢花炮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现状

(一)体育课堂开展教学状况

抢花炮融入高校体育课堂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方式,将对两者的共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就此,云南不少高校为顺应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校园多元文化以及延续区域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需要,纷纷在体育教育活动中融入抢花炮项目,例如: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玉溪师范学院和文山学院等学校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了该传统文化。项目往往是以体育专业课程、大学公共体育选修课程以及抢花炮与其他体育项目融合的教学模式出现。教学实践证明,抢花炮项目融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促进了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体育练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体育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学生对抢花炮运动的兴趣程度

抢花炮运动是一项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和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从项目的运动特征及方式来看,其所具有的强烈对抗性、娱乐性和观赏性,是吸引群众参与的主要原因。就此而言,将具有游戏、娱乐、健身和教育成份的抢花炮项目融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可行的,这一结论也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相对于学生而言,长期面对的都是一些常规性的体育项目,当抢花炮运动出现在课堂活动中,他们总能表现出喜悦、兴奋之情,参与热情倍增。田野调研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对抢花炮运动持较大的兴趣,这从他们在场上奔跑、传递、掩护、躲避等个人技术的表现状态就能证明。

(三)学校抢花炮运动场地的状况

具备一定数量的抢花炮运动场地是实现项目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抢花炮技术技能水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性条件。从开设抢花炮运动的高校来看,专门建设有抢花炮场地的高校并不多见,一般是采用与足球场联用的方式居多。相对而言,抢花炮运动对场地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需一块平整宽畅的草地或土地即可。因此,抢花炮项目融入云南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时,其场地往往是在学校足球场或者其他的平整宽畅地上临时画线以进行教学活动。笔者以为,虽然抢花炮项目的场地较为落后,但这并不影响其教学效益的获得。

(四)抢花炮项目师资队伍状况

师资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抢花炮运动的教学质量,决定了项目能否在高校教学健康持续发展。目前,云南高校抢花炮运动的专职教师人数较少,特别是优秀的教师更加缺乏,现进行抢花炮运动教学与训练的教师大多是从事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师,大多是由于课程教学需要而抽取过来进行该项目的教学工作。这些临时被调配过来的教师,虽然也对其进行了学习,但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普遍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对抢花炮运动特征、教学方法等把握存在欠缺,甚至于出现偏差。无疑,这种状态对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融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理应给予关注。

三、抢花炮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运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它要求参赛人员必须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个人的技术,才能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而这就需要在体育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与训练予以实现,这恰恰与抢花炮运动教学与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素质、品质和创造能力等不谋而合。当然,就抢花炮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活动来说,掌握其运动技术技能知识,了解其教学的特征与方法,使学生能够进行项目的竞赛及其教育教学活动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具体而言,抢花炮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内容包括:抢花炮运动的持握花炮方法、抢夺花炮技术、传接花炮技术、抢断花炮技术及抱人技术、进花炮技术等;另外,抢花炮运动的战术也是项目教学与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难看出,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战术知识,可以有效地减少体力消耗和一些无效能的行动,从而可能获得比赛的胜利。但是,“战术是在一定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智能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战术的形成与运用又促进了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心理、智能的发展[4]。”

由此来看,抢花炮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既能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又能弘扬民族精神、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对策与建议

(一)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将抢花炮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在一起,改变了体育教学的基本架构,改变了单一模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迎合了大多数师生的要求与愿望,能够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能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也满足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际需要。由此,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适宜的教学活动,符合项目教学实践需求,对提高抢花炮运动在高校体育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其实现互补和整合的目标。具体而言,课内教学要侧重于抢花炮运动的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以及方法的学习与掌握;而在课外活动中则要侧重于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竞赛能力的提高为主。特别是抢花炮项目的课外竞赛活动,它是校园宣传、实践抢花炮运动的重要教育手段,对于扩展项目的参与人群,提高项目的校园影响力,构建校园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实现良好教学效益。

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融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其重要的一环是需要拥有一支掌握项目技术技能知识、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良好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就此而言,加强抢花炮运动的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造就一批相当数量的抢花炮教师队伍,使其树立良好的现代教育理念,了解抢花炮运动的起源、特征、发展现状、技术技能以及教学方法等知识,奠定坚实的项目文化基础,是当前学校抢花炮项目必须要做好的工作。例如可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一方面,派遣骨干教师到抢花炮项目传承较好的学校和地区参观学习;另一方面,聘请从事抢花炮教学训练的教师或者是长期于民间参与抢花炮运动的艺人到校指导项目的教学实践与传承方法和经验,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达成预定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运动融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使得学校现有体育教学内容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机的结合,丰富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使高校体育教学更加突出了民族性、地方性和多彩性特征,是提高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项目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发展,可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未来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探寻出一条科学而有效的途径,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从而形成了区域教育的特色。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站”在站研究成果;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Y424。

参考文献:

[1] 徐小荷,曾忠文.以“抢花炮”为例浅析民族体育进入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3(5):75-77.

[2] 任廷,安晓凤.对民族体育项目“抢花炮”引入贵州农村中学体育课堂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87-189.

[3] 贺泽江.抢花炮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3):124-125.

[4] 雷帮齐.抢花炮运动教学与训练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57-160.

[5] 刘世涛.抢花炮运动探源及引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意义[J].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2013(2):108-109.

[6] 李宗喜.侗族抢花炮流变及其现展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6.

篇10

关键词 小学 体育游戏 价值取向 游戏创编

游戏,对于每个人成长的过程有着积极作用。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被人们所共识,他不仅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和基本活动能力,同时也是运动技术教学不可以缺少的教学环节和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教学发展少年儿童的体育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智力与个性发展。大部分体育游戏蕴涵教育因素,从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作用、目标无不有丰富的教育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的同时又对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创编思路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什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游戏都那么相似,那么一成不变?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工作,游戏是竞技吗?我们太重视游戏的结果而忽略了它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养成正确的走、跑、跳、投、攀爬、滚翻等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体育教师需要创造更多更新的游戏,使游戏在孩子心中更美好,笑的更灿烂!

新课程标准在学习领域及其目标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体育教材的结构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也给我们的体育游戏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创编体育游戏的价值取向

(一)体育游戏内容价值

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习惯,选择活动的成功和欢乐,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创造。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的选用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A学生的满意度高(许多游戏幼儿喜欢的游戏而小学生不一定喜欢)。B有利于基本教材的教学(人体活动的部位,组织的要求等)。C效益性强(不需要特殊的器材与场地条件等)。体育游戏的创编和组合,构成一个游戏的基本要素是活动方式,竞赛的组织与判罚规则。活动方式可以依据课的教学内容的需要自由选择和设计,判罚的内容也可以较灵活,教学手段的采用亦可为具体内容改变而改变。

(二)体育游戏组织构建价值

体育的规则都强调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它们其实都源于游戏。但是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不同,游戏中的公平不单是指参与比赛的机会均等,也指取胜的机会均等。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承认并消除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差异,这也是学生对它喜爱有加的真正原因,它让参加者对胜利充满信心与希望。主要体现为:1.实力差异的弥补,如强弱互换,要求不一等。2.多因素组合,即不会单凭借某项素质或技能(速度,力量等)就能取胜。它可以包括个体、团体、裁判等多方因素的影响。3.不确定性,如投准,猜拳、反常动作等,结果难以预料。体育游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由学生个性差异所带来的吃不饱与跟不上之间的矛盾。

(三)体育游戏文化价值

体育游戏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本身的娱乐性质对人体生命功能必要的调节作用。快乐性是游戏的第一特征,快乐性一般通过有趣的活动方式,输赢体验,违规判罚等途径获得。通过体育游戏的矫正,人的进攻本能被规则化,透明化,游戏化,它在个性发展,人际和谐,社会进步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公正与公平,利己与守则,分享又共承,在个体社会化活动中,让人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具有思想教育价值是创编游戏时必须考虑的一条重要原则。无论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规则、情节还有评价等方面都应该考虑目的性、教育性、避免丑化、庸俗化、肤浅化等不健康、不文明的做法。游戏是针对学生意志品质还是行为习惯,是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是学生个性,或者我们同时兼顾多个目标,总之教育的目的性应该明确。

(二)健身性原则。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不可以脱离体育学科的特点。它必须具备通过游戏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游戏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技术含量,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不重视其健身价值,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

(三)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又称娱乐性原则。如果游戏富有趣味性,会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同学们自始自终,全力以赴的参加活动,游戏越新颖,竞争性越强,情节越生动,趣味性越强。

(四)针对性原则。创编游戏必须明确游戏的对象,不同的对象对游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男生喜欢的游戏女生不一定喜欢,小学低段生喜欢的游戏小学高段学生未必感兴趣,适合少数人活动的游戏,不一定适合班级教学。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同学的生理,心理以及班级的特点,创编具有实效性的体育游戏。

(五)安全性原则。由于体育游戏大多借助器材,道具和障碍进行活动,就必须考虑安全因素。一是场地器材的安全。二是游戏动作本身的安全。三是组织教学的安全。因此在游戏动作的设计,规则的制定,组织方法的运用以及场地器材的选择上,保证游戏的安全。

(六)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创编的游戏简单易行,便于组织开展而有运用价值,不必花较多的讲解,示范和组织时间,不需要贵重或种类繁多的器材,凡身体正常的人都可以参加,学生很快就能投入运动之中。

三、体育游戏的创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不断变化和发展,体育有本身也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因此怎样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创编体育游戏,改编现成的体育游戏使之更有效,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游戏的创编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对原有体育教材中的游戏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新游戏,焕发新活力。

案例一 母鸡爱小鸡

操作过程:

甲乙两人分别为老鹰和母鸡。面对面站立,母鸡身后有一小鸡,老鹰可以用手和脚赶小鸡出窝即算抓住,母鸡努力保护。若抓住则互换角色。

规则:A球必须放在身后一米处。

B甲可以用假动作但不能推拉乙。

C甲四肢碰球并致使球移动,即获胜。

教学分析:

对《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强了游戏的对抗性,而且不受人数限制,同时也解决队伍容易断开,中间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新游戏可以让更多学生在游戏中祈祷主人翁作用,感受母爱的责任,体会成功失败的滋味。而且游戏简单易行,如实心球、篮球、排球都可以当作小鸡。

(二)从日常生活,劳动中挖掘游戏素材,创编出新颖,充满生活气息的体育游戏。

案例二 我们爱劳动

操作过程:

A清晨起床,去小河抬水,注意脚步平稳,保持正确的负重姿势。从低处抬至高处,距离30米左右(下肢运动)。

B两人一组协作锯柴,注意动作协调,拉送一致;劈锯好的柴(上肢,胸部运动)。

C两人一组开始打地桩,一人扶,一人击打;夯地基,两人共同用力夯打(腹背运动)。

D可以呼喊劳动号子,声音整齐响亮。

器材:两人一根体操棒

教学分析:

根据我们农村劳动工作的场景,对劳动的动作加以选择,提炼和虚化,进行模仿练习,感受父母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的情景。使学生在模仿农村劳动生活的练习中,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思想教育,代替了传统的肢体准备活动,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总结

体育游戏是一种较全面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它包括人的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运动技能教学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所以小学体育游戏创编一定要体现出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具有情节和目的性,趣味性,新颖活泼性等特点,能满足儿童少年的求新、求动、求趣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