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热点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育热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教育热点

篇1

关键词:学校体育;热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2-0033-02

学校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和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而小学体育是学校体育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所以,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校体育本身就存在着问题,而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因为各种原因同样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因此,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势在必行。

一、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从社会上来看,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学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这种观念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与困惑。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极大地阻碍了小学体育的发展。

3.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一些乡镇小学之中,具体表现在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建设、体育教学等要求仍然目标模糊,管理方式仍为“放羊式”。

二、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体育教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强调技术教学,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九十年代初开始体育教学改革,用“汗、会、乐”评价体育教学水平,紧接着又用“科学性、可行性、导向性”看一个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当前又用“五实”,即“扎实、平实、充实、真实、丰实”来评价体育课。

1.教学目标不明确。学校体育的一个致命伤是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体育,在他们走出校门后,就与体育再见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相关;与我们把体育理解为机械被动的教育有关;还与我们没有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偏重的是一个技术怎么教、一个动作怎么做,忽略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无所适从,无所收获。

2.讲解与示范过多。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多的给学生讲解、示范,甚至有些教师的示范比学生的练习还多,有些简单的技术动作只需教师一个示范动作就可以了,然而教师的边讲解边示范,既耽误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又花费了不少精力。

3.由于盲目教改,改掉了先进的传统体育手段。

(1)忽视了技术教学。

(2)随便调动队形,花架子多,课堂失去了真实性、平实性。

4.器材利用率不高、安全意识不强。有些教师在一堂体育课中,选择了三个游戏,利用了三种不同的器材,使人感觉复杂。同时,对于器材和场地的选择,安全意识不强。

5.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1)具体表现在示范不准,一个标准、优美的示范动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体育术语不准确,还有“向前、向后出现两步及四步走”的现象。

6.体育教学改革不新颖。

还有许多体育教师停留在传统式体育教学之中,典型的“师傅带徒弟”模式。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变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知识的系统化的现状。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应改变以“增强体质”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三基”教育的传统目标,突破以传授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观念。这些就需要充分发挥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2.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当前要注意的问题是,必须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过去,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许多精力放到对某个动作的精雕细刻上,考核学生的体育能力也往往用技评或跑表、米尺去丈量,这种做法脱离了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背离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得不偿失。对此,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体育有基本认识和积极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

3.遴选教学内容。运动是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素材,对它的加工就是所谓的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化,这是体育教师准备教材的重点、难点。体育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素材的竞技运动进行加工改制: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渗透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如小学的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空中技术就应简化;球类教材也可以简化,篮球的“三人制比赛”,足球的“三人或五人比赛”等内容,简化了规则,简化了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很好。

4.学校应加强自身责任。

(1)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文化素质,关心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教师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2)加强体育场地、器材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参考文献:

[1]胡余兆.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05,(1).

篇2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生命力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相信这样的无奈感叹,几乎每一位在一线教学的教师都或多或少地有过,为什么越来越难教呢?是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加顽劣吗?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恰恰相反,现在的孩子更加聪慧,也更加有个性,他们不再是一张白纸,任老师涂抹,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方式,早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学生了,他们通过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甚至是耳闻目睹,接收到了大量的信息,正处在青春期的他们有着一颗颗热情的、躁动的甚至是叛逆的心,教材中枯燥的知识点很难吸引他们,简单的说教与灌输也难以让他们真正地信服,这也为现代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作为老师,我们不得不变、不能不变。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生命力,更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呢?这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很多种方法,其中将社会热点问题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下面就将我在这方面的尝试和大家分享。

一、社会热点问题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实例分析

比如,在《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中,我利用“非典”事件,通过与学生一起回忆和分析发生在“非典”中的点点滴滴,逐步了解了什么是病原体、传染源、传染病的传播环节以及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将这些看似琐碎的一个个知识点融于一个事件中,使学生感到它们不再是一个个生硬的名词,而是就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是他们应该知道和了解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分裂”和“分化”两个名词很容易混淆,于是我在教学中引入了癌症这一现代社会耳熟能详的疾病。癌症已经是现代社会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波及社会的各个阶层,令全世界恐怖,发病率呈上升势头,趋于年轻化,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癌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危害原理,使学生对“分裂”和“分化”这两个生物学名词有了更深的了解。

汶川地震中,全国人民踊跃地为伤员献血,提供救助,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人的血型以及输血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分析了人因为意外伤害出血受伤时,应该如何急救等。当学生置身于救助地震伤员的情境中时,他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对输血和急救的意义,也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

一个个社会热点问题,使生物课堂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了,学习生物学知识不再仅仅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一种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同时,这种结合,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自信心,感受到一种社会责任感,因为很多社会现实问题距离他们不再遥远,他们会意识到,现在的学习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或者在未来将要具备参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上来了,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社会热点问题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将社会热点问题运用于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发现了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非典”事件在《传染病及其预防》这节课中的运用,在2003年至2004年的时候,这个事件,在课堂中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共鸣,由此引起的课堂讨论十分热烈,学生参与度很高。但是最近几年这个案例如果再运用于这节课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反应很平淡,没有几个学生给出回应,因为现在的这批学生经历“非典”的时候,还在上幼儿园,又隔了这么长的时间,这件事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只剩下了一个模糊的记忆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热点”是有时限的,是因时而异的。还是这节课,在这两年的教学中,我曾经将“甲流”事件运用到了课堂中,但是学生依旧反应平平,通过课下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很多学生对甲流并不关注,也没什么感性认识,因为甲流虽然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但是它的主要爆发区域在美国等国家,还没有蔓延到我国,更没有到大连。可见“热点”也有地域性,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来说,他们所关注的“热点”是不同的,就拿我这个例子来说,对于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起“非典”和“甲流”,他们可能更关心“麻疹”和“流感”。因此,在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恰当地选材,才能事半功倍。

篇3

关键词:禁烟;公共;发展;烟草

根据新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上海的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均禁止吸烟,其中,机场、铁路客运站、港口客运站等将取消吸烟室,作为进出上海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项条例在人群中的反响如何呢?

修订后的条例规定,禁止吸烟场所的所在单位,除了落实劝阻吸烟人员或者组织劝阻吸烟的志愿者,做好禁烟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对吸烟者进行劝阻,对不听劝阻也不愿离开禁止吸烟场所的吸烟者,向监管部门举报。

而在不少旅客看来,除了需要有力有效的监管机制,也要唤醒每个人的自觉意识与公德心。二手烟会危害健康,这确实也是常识。而对于火车站的吸烟室,排气扇也很难迅速排尽弥漫屋内的浓烟,从这个角度看,取消室内吸烟室规定合情合理。

1、烟草对于人身心健康的毒害

烟,首先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据分析,煙草中含有大约1200种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有害!中国控烟工作不是很突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还不够。

(1)烟草的毒性成分

其中毒性最大的是烟碱,又叫尼古丁。一支香烟的尼古丁为6-8毫克,足以毒死一只老鼠;二十支香烟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头牛。使人致死的尼古丁剂量为50-75毫克,一个人每天吸二十至二十五支烟,就可以达到这个剂量。只是由于尼古丁是逐渐进入人体并逐渐解毒的,才不会至死。当然,人体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2)烟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己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烟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己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有3亿吸烟者,7.4亿人受到二手烟危害,每年有12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吸烟者不但损害自身的健康,他们吸烟时产生的二手烟,也会给不吸烟者造成危害,引起肺癌等恶性肿瘤、慢阻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严重疾病,尤其可危害孕妇、婴儿和儿童的健康。

(3)二手烟的严重危害

远离二手烟,研究表明,二手烟对身体的危害比一手烟有过之而无不及。除肺癌,吸烟还易导致鼻咽癌、食道癌,以及肾癌和胃癌等,可谓”一支烟在手,周围人也遭殃”。对于吸烟者的家人来说,”二手烟”甚至”三手烟”都是他们健康的威胁。支修益说:”很多人来就诊,都说’我从来不吸烟,为什么会患肺癌?’,特别令人痛心,大多数人不知道,就算不吸烟,’二手烟’’三手烟’也会诱发肺癌。”

有数据显示,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人,患肺癌的几率比常人多出6倍。”丈夫吸烟,妻子患肺癌的危险会增加30%;儿童吸入’二手烟’,不但会影响发育,还容易诱发气管炎、肺炎,甚至肿瘤等一系列疾病。

2、取消吸烟室条例的现状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对全国已立法城市进行了评估,城市控烟法律规定室内场所全面禁烟会使执法工作更简单、更公平,投入成本更少,执法更容易,减少了执法难度;允许设置吸烟区或吸烟室增加了执法的难度,且不能有效避免烟草烟雾;随着法律的实施,公众对于全面无烟环境立法的支持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无烟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在已经立法的城市中,已有7个城市的法规规定室内工作场所、室内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截止到目前,已有包括北京、深圳、哈尔滨、西宁等11个城市的机场取消了吸烟室,实现了全面无烟机场的目标。

(1)我对于价格杠杆对烟草消费的实质性影响评价

2009年、2015年,我国烟草两次大幅提高税收,卷烟价格随之上涨。然而价格杠杆似乎并未对烟草消费产生实质性影响。2001年到2016年,我国成为卷烟支付能力增速最快的国家。

无论是加税还是涨价,都是希望借助价格杠杆抑制消费,但价格杠杆要想成立,首先需求要对价格相对敏感,其次是缺乏可替代品,烟草质量有别价格高低不一,对于烟民而言,价格上涨,顶多是从高价烟转移到低价烟,吸烟的整体形势并没有实质变化。

(2)一刀切的禁令真的合适吗?

第一:不让设立吸烟室主要是尊重了一些所谓的控烟专家的意见。然而却没有考虑不设吸烟室带来的负面效应,即有人偷偷躲在自己办公室里抽,躲在厕所里抽等等,这些地方都属于监管盲区,在不可能有强力监管的情况下,其实合理设立吸烟室,才能避免以上情况的泛滥。

第二:吸烟所产生的二手烟的危害的严重性,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防止二手烟危害,比起让那些瘾君子“瘾君子”在夹缝中找机会抽烟,那些意想不到的意外造成的社会危害,其实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更安全可靠。

第三:现在雾霾问题,健康问题,就开始坚决的公共场所禁烟,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一刀切的禁烟方式是对一部分人的权利的一种侵权和剥夺。

第四:身边有抽烟的烟民,我们或许可以知道,染上烟瘾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同样的,戒掉烟瘾也绝非一时一块,给他们时间,在一些软性设施上引导或许更科学。

3、工业设计中产品设计对于问题的改进措施

降低烟草对于人体的危害是科学家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学设计的学生,我的设计构想是降低二手烟的危害,以一种舆论的方式把这些烟民曝光在公众的目光之下。

篇4

张军老师是北京市第八中学信息技术特级教师,从事中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教学工作。

张老师从小酷爱无线电制作活动,从制作电视机,到自行设计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他总能够找到乐趣,乐此不疲。这些一方面锻炼了动手能力,为张军老师从事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从这些制作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他受益终身。除此之外,张老师兴趣广泛,参加过北京的环城长跑和冬泳表演,至今还坚持锻炼,看书和上网学习更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

张老师为人谦逊,热心指导青年教师,深受教师喜爱。在培训过程中,张老师侃侃而谈、深入浅出,从教学案例入手,深入探讨、分析学科教学基本问题:从分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到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从指导教师如何说课到如何写教学论文,从指导教师做公开课到为教师讲解评课的艺术。此外,张军老师被北京师范大学聘请为免费师范生的兼职导师,被首都师范大学聘请为特级教师指导中心成员。张老师还多次在中央电教馆、中国教师研修网、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高中新课程的讲座和现场直播答疑工作。张老师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青年教师。

张老师在教学岗位上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已经成功地创建了一套适用于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计算机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他创新性地提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进行角色转换、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互动、培养自学能力,这四个方面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张老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张军老师重视知识更新,不断自我完善,时刻关注前沿的知识、课题,并与学校教学相结合。1999年将单片微型计算机引入中学课堂;2000年策划创建了机器人实验室和八中业余电台;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教育节目部聘为科技讲座的主讲教师,讲座的内容已在全国播放三次;多次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计算机》、《计算机教程》、《高中信息技术》等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写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中望3D轻松入门》、《乐智机器人简明教程》、《走进电子世界》等著作。

此外,张老师分别被市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门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优秀园丁、优秀科技园丁、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所谓的技术学习领域是高中新课程的一种提法,它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门课程。在此,我们将分别对大家在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比较困惑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课堂教学,是当前每位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近些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很多理念已悄然进入我们的课堂,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模式。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角色转换

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师是当然的主讲教师,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听教师讲课,教师让干啥就干啥,教师教、学生学是必然的。

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主讲教师,而是引导者,学习的指路人,带领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经过努力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加以适时指导和讲解;对学生经过努力获取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地提问和安排相关任务,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而这种设计绝不是第一步讲什么,第二步讲什么,怎样讲。这种课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在确定好教学目标后,应考虑如何导入,展示问题,凸显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了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可以有多种方法,为学生自学创设一些有益的环境和资料。整堂课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安排,为此教师为这一节课的安排(教学设计)要付出比以往多几倍的艰辛。正是如此,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的实验,表现出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学校对教师工作量的考评与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不匹配。但是也有很多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已经设计了很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例。大家的感受是:这样设计一节课,好比写一个小剧本,进入课堂时,教师相当于一名“导演”,整个课堂教学完全是围绕怎样安排和带领学生去完成学习目标。

案例一:北京44中杨翠英老师在讲授《体验、发现、思考——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一课中关于人工智能的魅力的片断,就是按照以上思路设计的。杨翠英老师备课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下载了一些体验人工智能的软件,亲自实践后筛选出其中的三个,并为每款软件设计了体验报告,以引导学生操作。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各组体验不同内容,然后进行交流。四组分别体验了五子棋博弈(人机大战)、手写识别、 机器翻译(中英文互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试验,兴趣浓厚。随后各组推选代表发言,阐述学习感受及体会,各组发言后教师针对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问题给予了指导,起到了总结的作用。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个 “学习共同体”。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探索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学中收获了知识,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增强了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教学真正成为了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案例二:北京31中牛英会老师在Excel应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家庭拥有电脑、汽车、宠物等情况,在各班小组范围内开展调查,然后各班将小组调查结果用Excel建立数据表并进行统计,再将统计结果数据表上传到教师机。教师再将各班统计结果数据表发送给学生,学生应用Excel建立年级数据表(注:年级数据表中的数据引用的是各班统计数据),并进行统计。最后,学生根据年级统计表创建图表进行分析,学生们在分析中感受到:“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数量的增多,不仅会造成地面环境的污染,还会浪费资源。如果每一个人有一只宠物,那么全世界就会有N多只宠物,每天将会为这些宠物花多少精力、时间和金钱呀!” “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排出的尾气会污染空气,伤害人的身体,能源会不断地减少,堵车的‘长龙’也会越来越长。” “电脑这一类高科技产品所占比例较大,消耗电能较多,淘汰的废旧电脑无法处理,将成为电子垃圾。”本节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扮演好学生学习引导者这一角色。一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二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四是创建一种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互助的课堂气氛,采取各种适当有效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五是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六是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七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育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我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首先应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促进者。

2. 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更好地承载教学任务

好的课堂导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思维量充分发挥到最大值,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情境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就应成为学生感知的刺激物。呆板的、常见的、多次重复的事物,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学生的学习意愿几乎为零,这种抑制的状态是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当刺激物发生了变化,具备了新异的特点时,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容易被课堂上新奇情境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

案例三:北京八中李宁宁老师在讲授《图像合成》一节课时采用如下方法创设情境:教师采用TOP2000进行广播教学,展示一张本人在背景中的照片。教师问:“大家看老师展示的这张照片,是什么地方呢?”学生集体回答:“布达拉宫。”很多学生齐声说:“啊!老师什么时候去的呀?”教师说:“老师没去过,那照片中怎么会出现我呢?”学生答:“修改过了。”教师说:“怎么修改过了?通过什么软件修改的呢?我们在网上能看到很多这样的照片,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成照片。刚才大家看到的照片就是老师合成的。”通过一张照片,创设了一个小的教学情境,几句对话引出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感受是自然、明了。

案例四:北师大实验中学的马静老师在讲授 《电子表格的应用》一节课时 ,为了让学生对电子表格的一些常用功能留下深刻印象,创设了一个警察抓小偷的破案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师扮演警察,某学生扮演报案人。一上课报案人向警察报案,家里被盗,警察(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报案人的描述,提取出作案人的许多特征,然后给出一个有若干犯罪记录的人的电子档案,该档案包含这些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态、发色等特征,接下来让学生对照已提取作案人的特征,利用电子表格的筛选、查找等功能,找出最有可能的犯罪嫌疑人。在这一破案情境中,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电子表格的一些常用功能的应用,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教学情境很好地承载了教学任务。

引发思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使学生处于提问的状态,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结果事先展示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会在心里想:“老师是怎么做到这种效果的呢? 我应该怎么做呢?”恰到好处的设疑,可造成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尤其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层层推进式设疑,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在教学生利用Flash 制作雨滴效果时,可以先把自己做好的效果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分析是如何一步步制作的,层层递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设计还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出适当的情境,做到师生同步、互动,就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3. 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空间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积极实践与探索,把学习间接知识的活动变为学习直接知识的过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归纳结论,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积极引导,及时地“推波助澜”。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发挥想象力,对学生出现的明显错误,正确对待,在分组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鉴别,总结规律与思想方法,既要鼓励学生“爱讲”,还要引导学生“会听、会讲”。实施以“活动——探究——发现——交流——反思”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进一步完善在反思中创新的教学理念。

案例五:北师大实验中学董玥老师在讲授 《视频剪辑——蒙太奇剪辑手法》 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让学生提高视频剪辑的艺术性。为了能把通过观看就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本课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知识讲义,同时让学生观看视频素材,并布置任务,让其找出每一个视频例子所对应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平行式组接、平行交叉式组接、积累式组接、比喻式组接)等,然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选择理由和各种蒙太奇剪辑手法的特点。由于自学材料对概念和特点的叙述简单明了,学生是在带着任务的情况下学习,因此课堂气氛紧张有序,每一位学生都全神贯注地看视频素材,而后又非常认真地在自学材料上找对应于视频短片中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案例六:北京八中李宁宁老师在讲授《数字化图像加工及简单合成》一课时,采用贯穿任务驱动与评价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教学流程依次是:看图分析——抠图——合成——评价——提出创意——引起兴趣——自主学习——思考实践——互相观摩、增长知识——激发灵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现成作品的问题、让优秀作品的作者介绍自己的做法、让学生互评作品成为当堂课的亮点。

当然,我们也发现学生对于明显的问题比较敏感,对于复杂的问题还难以发现,拿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还不多。还有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不够全面、易受其他同学影响。这说明什么呢?不是教学模式有问题,而是学生的适应性不强。长期以来受“师讲生听”模式的影响,不爱思考,懒于发现,被动接受成为这一代学生的通病,尤其在学习比较复杂的信息技术课时,学生的畏惧心理更为明显。因此,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围绕信息技术的主干知识,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特别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得出结论,并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是学生“习得”的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1.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没有课标怎么办

信息技术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目前从全国看,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也有信息技术教师。但由于信息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的位置始终没有确定。因此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还没有颁布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这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据悉,有关专家正在努力做这方面的工作,有望近期得到解决。

在此我建议,在没有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各地区教研部门应建立本地区的临时性的课程标准。这个标准的建立可参考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指导纲要》和2004年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同时参考众多版本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课本和参考书,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定一个临时课程标准。如果当地没有人做这事,教师还可根据本校情况自己确立一个临时性的课程标准。总之,这是有利于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大事。

案例七:北京西城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朱慧老师经过多方调查,组织了部分小学兼职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经过学习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指导纲要》和2004年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编写了《西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标准参考》。经过三年的使用,大大方便了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和教研工作。

2.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之间计算机知识差异不断扩大,怎样解决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之间计算机知识差异不断扩大是一个普遍问题。曾经有人提议分班教学,但在实际操作时学校管理部门很难实现。为此,我们也做过多种实验。新课程倡导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经实验,我觉得只能在教学设计上想办法,应采取任务分层的方法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这样做同样加重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教师要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很多不同水平的任务,来满足全体学生。对于有显著专长的学生,还可以请他做专题讲座。

案例八:北京八中××同学,对计算机病毒特别感兴趣,见我面经常问:“张老师,最近有什么新病毒吗?”他到处收集病毒,有些痴迷。这位学生上课听课不够全神贯注,因此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在班里也不受关注。通过聊天我感觉他对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懂得很多,有一次我和他商量,请他为全班做一次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讲座。他听了很振奋,在家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星期,甚至家长都找来问我:留的是什么作业,孩子天天在看计算机的书。讲座那天,他从容地给全班同学介绍了病毒的形成、发展趋势、如何判断和防治等,全班同学听得非常认真,结束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每一位同学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掌声。事后很多同学很感慨:××同学是怎么学的,懂那么多病毒知识。同学们有紧迫感,觉得一定要认真上信息技术课,比起××同学,感到自己太无知了。××同学对我说:“老师,我这次可感受到当好学生的滋味了。”我鼓励他说:“如果你认真学习各门功课,同学们对你会更佩服。”××同学由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内动力被调动出来,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反过来又得到同学、家长和教师的认可形成了良性循环。毕业时,他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军校。

通用技术课的热点问题

1. 什么叫通用技术?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是怎样的关系

媒体上经常这样报道:开设通用技术课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难点”。亮在什么地方呢?这门课的开设引人瞩目,体现了我国教育的一大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国民的科技素养和技术素养。现在自动购票系统和自动取票系统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智能手机也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是现代人生活所必须的。那么什么叫“通用技术”呢?它与“信息技术”是什么关系呢?

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通用技术有一个说法:除了信息技术以外的,所有技术都叫“通用技术”,在课标解读中同时有这样两句话:通用技术不是专业技术教育,也不是职业技术教育。而通用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根据以上这些要点,我认为,开设这门课,不是必须让学生学会某种专业技术,而是将尽可能多的技术介绍给学生,对重点的技术加以体验,从而达到提升技术素养的目的。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大的通用技术,由于内容很多,又很重要,因此被单独分出来,成为技术领域的一个分支。

2. 通用技术课和劳动技术课的关系

高中新课程中,将原有的劳动技术课取消,随之而来的是通用技术课。由于劳动技术课的取消,很多学校都安排原有的劳技教师教通用技术课,这些教师有很好的优势,他们动手能力很强。但通用技术课与劳技课有本质的不同,劳动技术课以劳动技能的培养为主,而通用技术课是理论和实践并重,不但对重点的技术要加以体验进行实际操作,而且要明白很多科学原理,并学会设计方法。因此通用技术课对教师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对重点技术有较好的操作水平,又应有比较宽泛的、多学科的知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研部门的努力,相信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也会逐渐成熟。

3. 很多教师感觉,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教材内容空泛,缺乏教学载体

通用技术教材和教师一样年轻,由于是一门新开创的课,编写这样的教材是一件很难的事,是创造性的工作。技术与设计1和2教材中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处理不好就会变成纯理论课的讲解,因此在讲解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进行教学。

案例九:月饼盒做外壳(废弃物)制作的电容充放电学具。

我校使用的是地质版的教材,我们将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第五章《再创设计新意》三章内容选择了一个作品为载体,即“电容充放电实验学具”的制作。

图1为电容器充放电的原理图。电路接通后,先按下K1,VD1红色发光管亮,表示充电的过程。松开K1后,电源断开,此时按下K2,VD2绿色发光管亮,表示放电的过程。

制作内容:自行布元件、布线;焊接元器件;设计外壳(包括选材料);选写使用说明书。

教学目的:学会根据原理图安装实物(巩固设计的“表达与交流”这部分内容);通过实验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现象(很好地配合了高二物理教学,同时认识了发光二极管等元器件);学会布元件、布线(体验设计实践);学会焊接、安装元器件(练习焊接技术、学会使用工具、体验工艺的一般过程);学会设计外壳(体验设计实践、画草图等、学会使用工具打孔等、选择材料并学会加工、体验工艺过程)和撰写使用说明书。

在制作选材时我们提倡废物利用,下面展示的两个作品分别是选用月饼盒(图2)和坏鼠标壳(图3)制作的“电容充放电实验学具”。

图2 用月饼盒制作的电容充放电学具

图3 用鼠标壳制作的电容充放电学具

篇5

关键词:中药;电热真空干燥箱;温度较准;PID控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lectric vacuum drying oven temperature calibr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established the Chinese medicine electric vacuum drying ove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Methods: this paper first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ain drying properties, electric vacuum drying oven to the properties, put forward the PID control technology is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ry, its feasibility is discussed and validation. The design can be applied directly to the production of PID control drying experiment device.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electric vacuum drying oven temperature PID control is able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the dry drugs, color and appearance shape and effective component etc., and energy saving fully.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electric vacuum drying oven temperature PID control can realize the automatic control machining process of dry, reduce operating costs and dry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hance the drug quality, thus make up for our country in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rying.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Electric vacuum drying oven; Temperature calibration; PI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中医中药是我国几千年来的宝贵遗产。随着化学药品开发难度的加大及人们对其毒副作用的认识,国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逐渐加大。但是我国每年中药出口约5亿美元,所占市场份额很低。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我国中药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导致中药产品质量状况相对不好。无论对于新鲜的中药材处理保存,还是中成药加工过程,干燥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电热真空箱是一种能够从低温热源吸取热量,并使其在较高温度下作为有用热能加以利用的设备。不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一年四季均在同一条件下平稳运行,无环境污染问题。其能量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电热真空干燥箱能够很好地保障干燥产品的品质,中药的颜色、外观形态和有效成分等在电热真空干燥箱中都能得到妥善的保护。电热真空箱与常规的干燥设备一起组成的“电热真空干燥箱”具有能耗低、干燥产品质量高等特点。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中药电热真空干燥箱温度较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报告如下。

1 电热真空干燥箱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1.1 电热真空干燥箱的工作原理

电热真空干燥箱主要由电热真空箱和干燥两大系统组成, 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膨胀阀等组成的闭路循环系统。电热真空箱的工作介质在蒸发器中吸收来自干燥系统排出的废气中热量后,由液体蒸发为蒸汽;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到冷凝器中;在高压下电热真空箱工质冷凝液化,放出的高温冷凝热去加热来自蒸发器的降温除湿的低温干空气,把低温干空气加热到要求的温度后进入干燥室内作为干燥介质循环使用:液化后的电热真空箱工质经膨胀阀再次返回到蒸发器内,如此循环下去。废气中的大部分水蒸汽在蒸发器中被冷凝下来直接排掉。干燥系统排出的废气在低温湿空气状态下,进入电热真空箱蒸发器内,先降温达到饱和状态,在变化过程中,空气的绝对湿度不变,而相对湿度不断增大,直到饱和状态;在蒸发器内,空气继续降温,其中的水蒸汽不断被冷凝下来,这时除湿降温后的干空气离开蒸发器进入冷凝器被加热升温。这就是空气在电热真空干燥箱内经历的一个循环过程,因此,常把这样的一个系统称为电热真空箱除湿干燥器。

1.2 电热真空干燥箱的特点

与常规干燥相比,电热真空干燥箱具有下列特点:电热真空干燥箱的能量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电热真空干燥箱一般为低温干燥,因此不会产生氧化及化学分解等现象,利于保持药材、药品的药效,色、味及外观好,干燥质量高。对于干燥介质进行闭路循环的电热真空干燥箱,不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一年四季均在同一条件下平稳运行,无环境污染问题。电热真空干燥箱一般在低温下运行,设备的使用寿命长。

2 电热真空干燥箱的能量消耗分析与试验过程

篇6

关键词 社会热点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错综复杂的矛盾,新旧体制的摩擦,不同思想观念的冲撞,利益格局的失衡,往往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所谓社会热点,是特定时期内备受人们关注、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和问题,它可以是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突发性个体或通过不同途径广泛传播后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大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而大学生作为新兴媒体的重要受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尤其高。但由于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于事物的认识、判断、分析能力还有所欠缺,再加上部分媒体的误导,致使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影响着大学生对国情的认识与理解,影响着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与理解,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必要性

1.1 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是紧密相关的。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看,社会热点问题几乎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所有教学内容。每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找到它的理论根源。例如:每年的社会热点“两会”,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相关;是紧扣“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反腐败问题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相联系;等等。但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而且学生在中学时期由于高考的原因,死记硬背了大部分理论,导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理论与实际脱离,照本宣科地一味强调正面教育,对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难以提供有力的说明,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解决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困惑。久而久之,大学生们就会觉得课堂上讲的内容与现实完全是两码事,觉得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用处。这样的纯粹理论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因此,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

1.2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但其主要教学目标并不是对大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的观点和条文,而是要培养大学生以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领域不断扩大,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多,他们现在已不仅仅满足课本上有限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加关注课本之外的现实世界。但是,由于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对现实世界存在模糊或错误的认识,缺少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思维方法,囿于实践中观察条件的制约和分析问题思辨程度的限制,因而有时他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候欠缺科学和不全面,再加上某些传媒的误导,致使不少学生陷入欲求甚解而不得的盲目和苦恼中。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能帮助大学生培养意识、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2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

2.1 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中心的专题化教学

篇7

关键词:响应面法;斑点叉尾t(Ietalurus punetaus);鱼皮;胶原蛋白;热水提取法

中图分类号:TS2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1-0157-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1.042

Optimization of Collagen Extraction of Ietalurus punetaus Skin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HUANG Wen1,ZHOU Qiu-shu2,YUAN Chun-hong3,XU Meng1,ZHAO Qi-meng1,XU Cheng1,BAO Jian-qiang1

(1.College of Food,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Aquatic Animal Breeding Center, Shanghai 201306, China;

2.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 Shandong, China;3. Department of Aquatic Products,Kagoshima University, Kagoshima 8900056,Japan)

Abstract: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collagen by heating in water in fish skin of channel catfish (Ietalurus punetaus). 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tests,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was designed by Design-Expert and the effects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extraction 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 and extraction ratio of material to water on the yield of collagen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predicted value and measured value were also contra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as follows: th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was 100 ℃,extraction 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 was 6,extraction ratio of material to water was 1∶10(g∶mL). 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yield of collagen was 16.98%,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ed value. It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 was effective.

Key word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Ietalurus punetaus; fish skin; collagen; extraction by heating in water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在鱼类产品加工过程中大量鱼皮被作为下脚料废弃,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庞大。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一种生物性高分子物质,也是一种功能性蛋白,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妆品、生物医学等行业以及科学研究领域等[1]。胶原蛋白是一种丝状蛋白纤维,可以保持皮肤的弹性,存在于人体的皮肤、骨骼、牙齿、肌腱等部位,用于粘合结缔组织。在鱼类的骨骼和结缔组织中也含有胶原蛋白[2],在真皮、骨、腱、鳞中含量较多[3]。从鱼皮中提取胶原蛋白可以提高鱼产品加工的附加值,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渔业的长足发展[4]。

目前,胶原蛋白提取方法有四种:酶法、酸碱法、盐法、热水法[5]。马俪等[6]在优化酶提取鳕鱼皮的胶原蛋白得率的研究中,得出鳕鱼皮中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温度16.32 ℃下水解10.43 h,酶浓度0.054%,得率可达到27.53%。在酸法提取t鱼皮胶原蛋白试验中,陈丽丽等[7]从酸种类、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和时间方面对得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最佳提取条件是以0.5 mol/L的醋酸为浸提剂,固液比为1∶50,在15 ℃提取72 h,得率达到62.05%。在优化罗非鱼皮胶原蛋白提取条件的研究中,林家福等[8]考察了不同温度、pH、提取时间和液固比等方面对得率的影响,发现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90 ℃、pH 6.0,固液比1∶13,作用时间2 h,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的得率达到212 mg/g。由此可见,热水提取法的成本较其他方法低且简单,所获附加值较高。

斑点叉尾t(Ietalurus punetaus)是美国最重要的水产养殖鱼类之一[9]。自1984年引入中国已推广到20多个省市,成为中国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鱼类之一[10],其养殖范围大,产量高。因此,本试验选取斑点叉尾t为原料,借助响应面法探究热水法提取t鱼皮胶原蛋白的最优条件,并制成胶原蛋白冻,为商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新鲜冷冻斑点叉尾t鱼皮,由安徽富煌三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羟脯氨酸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品牌1果冻、品牌2果冻、品牌3果冻,购自上海农工商超市;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UV-18OO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TA-XT plus型质构仪(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公司);MINIFAST-04型真空冷冻干燥机(美国BOC EDWARDS公司)。

1.2 预处理

使用前将保存在-51 ℃的斑点叉尾t鱼皮置于流动的冷水中解冻,融化后用手术刀切成5 mm×5 mm大小的碎片,放入冰水中使用磁力搅拌器反复搅拌鱼皮直至冰水变为清澈。在4 ℃条件下,用0.1 mol/L的NaOH溶液浸泡20 min,去除脂肪和部分杂蛋白。之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鱼皮去除残留的污垢以及NaOH。在10 ℃以下使用2倍体积的正己烷浸泡鱼皮6 h使鱼皮脱脂。最后用冷水洗去有机溶剂,将处理好的鱼皮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干燥后放入-20 ℃冷冻保存备用[11]。

1.3 热水提取胶原蛋白制备工艺

将冻干的鱼皮称量后放入烧杯,加入一定比例的去离子水,将烧杯口用铝箔纸封住防止水分蒸发。在一定的温度、时间、pH和料液比的条件下,水浴加热提取鱼皮胶原蛋白溶液。用布氏漏斗抽滤装置进行真空抽滤,再用滤布滤掉残渣。最后将鱼皮胶液放入低温培养箱(15 ℃)中凝冻16 h[12]。

1.4 单因素试验

1.4.1 提取温度对斑点叉尾t鱼皮胶原蛋白得率和冻力的影响 提取时间固定为2 h,提取pH设定为7,料液比(干鱼皮∶去离子水=m∶V,g∶mL,下同)为1∶10。设定4个不同的温度条件,分别为70、80、90、100 ℃,测定鱼皮胶原蛋白得率和冻力。

1.4.2 提取时间对斑点叉尾t鱼皮胶原蛋白得率和冻力的影响 提取pH固定为7,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设定为90 ℃。设定4个不同的提取时间,分别为1、2、3、4 h,测定鱼皮胶原蛋白得率和冻力。

1.4.3 提取pH对斑点叉尾t鱼皮胶原蛋白得率和冻力的影响 提取料液比固定为1∶10,提取温度设定为90 ℃,提取时间设定2 h。配制4个不同的提取pH,分别为4、5、6、7,测定鱼皮胶原蛋白得率和冻力。

1.4.4 提取料液比对斑点叉尾t鱼皮胶原蛋白得率和冻力的影响 提取温度设定为90 ℃,提取时间设定为2 h,提取pH设定为7。配制5种不同的料液比,分别为1∶6、1∶8、1∶10、1∶12、1∶14,测定鱼皮胶原蛋白得率和冻力。

1.5 响应面试验设计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发现提取温度、提取pH和料液比对斑点叉尾t鱼皮胶原蛋白得率的影响较大。建立Box-Behnken模型[13],选取提取温度(A)、pH(B)和料液比(C)为自变量,以胶原蛋白得率Y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方程试验,拟合自变量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响应面试验因素和水平见表1。

1.6 测定方法

1.6.1 基本成分分析 水分测定按照GB 5009.3-2010中直接干燥法(105 ℃);灰分测定按照GB 5009.4-2010中灼烧恒重法(550 ℃);蛋白质测定按照GB 5009-2010中凯氏定氮法(转换系数取6.25);脂肪测定按照GB/T 14772-2008中索氏抽提法;总糖测定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

1.6.2 氨基酸组成测定 用盐酸水解后,按照GB/T 5009.124-2003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测定。

1.6.4 冻力测定 将制成的鱼皮胶液和水浴加热后的液体果冻取110 mL置入冻力瓶(内径59 mm,高度85 mm),放进15 ℃的低温培养箱中凝冻16 h,压缩变形4 mm所需的最大应力为冻力,单位为g。采用质构仪测定,测定条件为P/0.5探头,下压速度1 mm/s,下压高度4 mm[15]。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成分分析

以鱼皮湿重计,斑点叉尾t的基本成分为水分61.37%±0.32%、灰分0.48%±0.11%、粗蛋白27.48%±0.21%、粗脂肪10.21%±0.51%、总糖0.41%±0.12%,可见斑点叉尾t鱼皮的蛋白质含量丰富,含糖量低。

2.2 氨基酸组成分析

斑点叉尾t鱼皮水解溶液的氨基酸分析结果中,羟脯氨酸含量为(230.126 5±4.839 5) ng,脯氨酸含量为(1 152.63±39.23) ng、。羟脯氨酸和脯氨酸都是胶原蛋白的主要成分,其中羟脯氨酸是胶原蛋白的特异性氨基酸[16],在其他蛋白中十分少见,含量也较为稳定。斑点叉尾t鱼皮中胶原蛋白含量丰富,是良好的新型胶原蛋白资源。

2.3 单因素试验结果

以斑点叉尾t鱼皮的胶原蛋白得率为主要参考指标,胶原蛋白制成鱼皮冻的冻力为次要参考指标。鱼皮冻力的标准有别于胶原蛋白明胶制品在凝胶强度上的要求,在一定凝胶强度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是咀嚼口感[12]。鱼皮冻要求有良好的适口感,本试验中以市场中普通品牌的果冻作为参考指标,普通品牌果冻冻力品牌1为(39.8±0.51) g、品牌2为(39.02±0.53) g、品牌3为(41.42±0.47)g,平均值为(40.08±1.22) g。

2.3.1 提取温度对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的影响 由图1可见,在一定范围内,温度上升鱼皮胶原蛋白得率和冻力都在增加。当温度升至90 ℃时,胶原蛋白得率和冻力到达最大值。随着温度继续升高,胶原蛋白得率略微有下降,而冻力下降明显。温度越高胶原蛋白溶液越容易转变成明胶。90 ℃之后胶原蛋白得率略有下降可能是高温对蛋白质的破坏作用,所以胶原蛋白得率在温度达到100 ℃时略有下降。由于高温使得胶原溶液中α肽链增加且肽链之间相互交联度随之上升,形成了更密集的网状结构。随后温度继续升高造成肽链的次级降解增加,短肽链难以交联形成密集的网状结构,交联度下降,导致冻力在90 ℃升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所以,斑点叉尾t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的最佳提取温度为90 ℃。

2.3.2 提取时间对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的影响 由图2可见,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胶原蛋白得率持续增加。提取时间越长,鱼皮中溶出的胶原蛋白越多。冻力在提取2 h之后增加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这是由于提取时间的增加使得次级肽链的降解增加,导致冻力下降。当提取时间达2 h时胶液的冻力已符合本试验的参考指标,且胶原蛋白得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化不明显,综合考虑实际生产的能耗和效率,响应面试验设计中没有加入时间因素作为研究。

2.3.3 提取pH对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的影响 图3结果显示,在酸性条件下胶原蛋白得率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中性偏酸pH=6时得率最高,中性条件得率有所下降。在酸性溶液中,部分溶解的蛋白质被水解成氨基酸[8]。冻力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明胶分子的结构更加稳定使得凝胶特性增强。调制pH=6之后冻力开始下降,是因为胶原溶出量减少导致浓度降低,冻力随之减小。所以,斑点叉尾t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的最佳提取pH为6。

2.3.4 料液比对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的影响 由图4可见,当料液比为1∶6、1∶8、1∶10时,胶原蛋白得率随着加水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当加水量达到10倍体积时,胶原蛋白得率达到最大值,之后随加水量增加而减小。这可能是因为在单位时间内相同条件下鱼皮中胶原蛋白溶出的速率是一定的,溶液体积增加会降低其浓度,从而导致得率略微下降,实际生产中加水量过多会增加能耗。冻力则随着加水量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料液比直接影响了溶液中胶原蛋白的浓度。所以,斑点叉尾t鱼皮胶原蛋白提取最优料液比为1∶10,此条件下鱼皮冻冻力为38.54,达到适口感的参考指标。

2.4 响应面试验

2.4.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以提取温度、提取pH和料液比为试验因素,胶原蛋白得率为评价指标,按照二次项回归方程进行试验[11],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针对表2应用Design-Expert V8.0.6软件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出提取时间(A)、提取pH(B)、料液比(C)与响应值胶原蛋白得率(Y)的关系,其方程式为:

Y=17.14+1.10A+0.50B-0.48C-0.075AB-0.13AC-0.075BC-0.88A2-1.48B2-1.13C2。

由响应面试验结果进行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显示,试验模型的P值为0.000 20.05,表示试验数据和模型拟合良好。对P的检验可以得出,提取温度、提取pH和料液比以及各二次项对胶原蛋白得率的影响都是显著的。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2=0.967 0,调整后的R2=0.924 7。由此可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胶原蛋白得率与提取温度、提取pH和料液比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用来对胶原蛋白得率进行优化分析和预测。

2.4.2 提取条件的优化与验证 在提取料液比为1∶10的条件下提取2 h,提取温度与提取pH对胶原蛋白得率的影响如图5所示。通过对P检验得出,提取温度与提取pH的交互作用对胶原蛋白得率的影响不显著,当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96.20 ℃、pH为6.11时,胶原蛋白得率可达到17.52%。

在提取pH为6的条件下提取2 h,提取温度与料液比对鱼皮胶原蛋白得率的影响如图6所示。通过对P检验得出,提取温度与料液比的交互作用对胶原蛋白得率的影响不显著,当pH为6、提取温度为96.48 ℃、料液比为1∶10时,胶原蛋白得率可达到17.55%。

在提取温度为90 ℃的条件下提取2 h,提取pH与料液比对鱼皮胶原蛋白得率的影响如图7所示。通过对P值检验得出,提取pH与料液比的交互作用对胶原蛋白得率的影响不显著,当提取温度为90 ℃、pH为6.17、料液比为1∶10时,胶原蛋白得率可达到17.23%。

利用Design-Expert V8.0.6软件对热水法提取斑点叉尾t鱼皮胶原蛋白进行优化,以胶原蛋白最大得率为目标,得出最优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94.34 ℃,提取pH为6.16,料液比为1∶10,胶原蛋白得率最大值为17.59%。根据实际生产将最优提取条件调整为:提取温度为100 ℃,提取pH为6,料液比为1∶10,进行多次验证试验得到胶原蛋白得率均值为16.98%,相差为0.61%,表明Box-Behnken模型可用于热水法提取斑点叉尾t鱼皮胶原蛋白的工艺优化。

3 小结

利用Box-Behnken模型对热水法提取斑点叉尾t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最优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100 ℃,提取pH 6,料液比1∶10,通过提取条件优化,胶原蛋白得率提高到16.98%。结果表明,通过对提取温度、提取pH和料液比的响应面优化是成功有效的,对规模化提取胶原蛋白具有参考价值。

热水提取工艺的成本较其他方法低且简单,所获附加值高。本试验为规模化提取胶原蛋白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胶原蛋白的提取率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可与酸法提取和酶法提取稍作整合使效率最高化。

参考文献:

[1] NAGAI T,SUZUKI N. Isolation of collagen from fish waste material―skin,bone and fin[J]. Food Chemistry,2000,68(3):277-281.

[2] DUAN R,ZHANG J J,DU X Q,et al. Properties of collagen from skin,scale and bone of carp(Cyprinus carpio)[J]. Food Chemistry,2009,112(3):702-706.

[3] 连喜军,鲁晓翔,刘勤生.鱼类胶原蛋白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2007(1):46-49.

[4] 傅燕凤,沈月新,杨承刚,等.淡水鱼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4,13(2):146-150.

[5] 刘朝霞,陈海光,黄东雨.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20):100-102.

[6] 马 俪,王晓丹,程 贺,等.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鳕鱼皮中胶原蛋白条件[J].中国酿造,2010(9):83-85.

[7] 陈丽丽,赵 利,刘 华,等.有机酸提取鲴鱼皮胶原蛋白的工艺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0,26(5):118-121.

[8] 林家福,谢福美,易美华,等.热水提取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8,8(8):1317-1319.

[9] 刘丽娜,付湘晋,许时婴.斑点叉尾t鱼皮明胶的风味成分及其脱腥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2):94-98.

[10] 夏宗祥.中国斑点叉尾t引进及其出口贸易浅析[J].对外经济贸易,2009(2):52-54.

[11] 刘海英.斑点叉尾t鱼皮胶原蛋白及胶原蛋白多肽的研究[D].江苏无锡:江南大学,2007.

[12] 顾阳娟,李 杰,李富威,等.鱼鳞冻水法制备工艺及性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8):312-345.

[13] DONG C H, XIE X Q, WANG X L, et al. Application of Box-Behnken design in optimisation for polysaccharides extraction from cultured mycelium of Cordyceps sinensis[J]. 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2009,87(2):139-144.

[14] 日本食品工业学会食品分析法编辑委员会.食品分析方法(下)[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篇8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210048)

高中英语语法涉及面广且内容枯燥,成为许多学生英语学习的“拦路虎”。如何将语法课教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不再畏难?2014年3月19日,南师大附属扬子中学的马世飞老师作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用热点话题创设语法教学情境。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4 Unit 1“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语法课上,他自始至终紧紧围绕2014年在南京市举办的青奥会这一热点话题,创设了一系列与青奥会紧密相关的语法教学情境,为语法教学任务的设置及学生的语法操练和运用,提供了真实生动的依托。现撷取部分精彩镜头进行赏析。

一、导入环节——以宣传青奥会的经历创设“对话”情境

【镜头1】

在导入环节,马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了多幅他在加拿大进修期间,手持青奥会会旗向各界人士宣传青奥会的照片;同时,简要介绍了自己的这段难忘经历,令学生感觉非常亲切生动,自然而然地对青奥会话题产生浓厚兴趣。师生对话如下:

师 One great thing happened on lst August

1986 in the world. What was it?

生 Sorry, I don´t know.

师 I was born on that day! Another bigevent will happen between 16th and 28thAugust in Nanjing. Do you know whatit is?

生 The 2nd Youth Olympic Games.Ji师 Yes. Now please look at the photos Itook to promote the YOG during mystay for further education in Canada. Itis really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forme, which I will cherish forever. Nowit´s time for you to read the followingtwo groups of direct speech related tothe 2nd YOG and do the exercises of fill-ing in the blanks of reported speech ac-cordingly. Please pay great attention tothe grammar rules of how direct speechis changed into reported speech.

然后,马老师提供了两组由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句型,要求学生填空:

第1组:People told the officials,“Citi-zens of Nanjing did wonderful preparations.” People told the officials that Citizens ofNanjing had done wonderful preparations.

第2组:Lele said,“The 2nd AsianYouth Games was held one year ago.”Lelesaid that the 2nd Asian Youth Games hadbeen held one year before jearlier.

【赏析】教师以青奥会这一热点话题作为导入环节的切入点,同时结合其本人积极宣传青奥会的经历,为这节“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语法课创设了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照片的形式,巧妙自然地利用青奥会话题创设师生对话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让学生阅读与“青奥会”相关的两组直接引语短句,并要求学生以填空形式将其改成间接引语,从而引导学生高效总结归纳陈述句由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语法规则,如时态、人称、时间和地点状语的变化等等。

二、操练环节——以青奥会准备工作的问答创设“转述”情境

【镜头2】

在操练环节,针对将疑问句由直接引语转变为间接引语这一教学目标,马老师提供了一段问答视频(视频中,一名外教提问“青奥会准备工作”相关问题,由马老师回答),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并根据视频中外教的提问进行转述,从而对疑问句由直接引语转变为间接引语进行了巧妙的操练。以下,为视频中的提问和课堂上学生的转述:

提问1: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the 2nd Youth Olympic Games?

转述:The foreign teacher asked Mr Mawhether/if he could tell her something aboutthe 2nd Youth Olympic Games.

提问2: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toprepare for the games?

转述:The foreign teacher asked Mr Mawhat he had been doing to prepare for thegames.

提问3: Can I possibly take part in somepreparations?

转述:The foreign teacher asked Mr Mawhether/if she could take part in some prep-arations.

另外,针对将祈使句由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这一教学目标,马老师设置了游戏环节——“悄悄话”: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由每组的第一位学生阅读一句关于“青奥会志愿者应如何做好青奥会接待工作”的祈使句,然后挨个向后传话,每组最后一位学生负责向全班转述本组的“悄悄话”。以下是每组的第一位学生分别阅读到的祈使句:

(1) Try to be well-prepared before theathletes arrive.

(2)Think about interesting topics for theconversations with the athletes.

(3) Don,t hesitate to turn to the teamleader for help when necessary.

(4)Accompany the athletes to visit sometourist attractions.

(5) Treat the athletes to delicious localfood.

(6) Show respect for the foreign athletes´cultures and customs.

(7)Present the athletes some gifts as re-minders.

(8)Don,t forget to keep in touch with theathletes.

每组的最后一位学生负责将这些祈使句转化为间接引语,句式为:The teacher askedjtoldjadvisedjencouragedjrecommended us(not)to…,并归纳出祈使句由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语法规则。

【赏析】教师通过让学生对“青奥准备工作”的提问进行转述的情境设置,既训练了学生的“听”的能力,又高效操练了学生“说”的能力。游戏环节“悄悄话”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将机械的语法演绎激活,使学生愉悦地参加活动,进而在操练中习得将祈使句由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语法规则,如肯定式用“to”连接,否定式用“not to”连接等。

三、巩固环节——以青奥会的记者采访材料创设“汇报”情境

【镜头3】

在巩固环节,马老师指导学生阅读一段青奥会的记者(简称“Reporter”)就青奥会的准备工作相关事宜采访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简称“Yang”)的英文材料,然后要求学生将材料中的对话内容转变成间接引语,并进行口头汇报。以下即材料的部分内容:

Reporter:How did people respond when yousucceeded in winning the bid for the 2nd YOG?

Yang:l am happy to be invited here.People in Nanjing were very excited at thegood news 4 years ago. Today,I still remem-ber the happy faces of people. That is theproudest thing we have experienced.

Reporter:What have you done after thisgood news?

Yang:We have come up with many goodideas, and many good programs have beencarried out. For example, we have builtseveral subway lines, and most of them willbe in use in four months.

根据上述材料,学生写出了内容并向全班进行了口头汇报:

The reporter asked Yang how people hadresponded when they had succeeded in win-ning the bid for the 2nd YOG. Yang told himthat he was happy to be invited there and peo-ple in Nanjing had been very excited at thegood news 4 years before. He said that day hestill remembered the happy faces of peopleand that was the proudest thing they had everexperienced. The reporter continued to askwhat they had done after that good news.Yang replied they had come up with manygood ideas and that many good programs hadbeen carried out. He added that for examplethey had built several subway lines and thatmost of them would be in use in the followingfour months.

篇9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幼儿体育 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2

一、研究目的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背景下,着力推动职工、农民、妇女、幼儿等重点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加大其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成为新时期实现全民健身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国务院关于《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文件的印发,幼儿体育作为整个体育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部分,势必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基于数据库中国知网所收录的幼儿体育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以1986―2016年为时间段,利用CitespaceⅢ可视化软件对我国幼儿体育632篇相关文献资料绘制知识图谱,宏观把握我国幼儿体育近30年研究动态和演变历程,微观分析其具体时间分布、核心作者及机构等科研现状,通过多视角探析幼儿体育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有待和完善的研究领域,以期为我国幼儿体育理论建设、实践等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为主的CitespaceⅢ可视化软件,将中国知网所收录的1986―2016年632篇幼儿体育主题文献数据导入运行后,在屏幕上显示的是大数据转换的图形或图像,借此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变过程等多个属性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与分析。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效避免主观意识与知识盲区障碍,进而客观揭示我国幼儿体育发展趋势。

三、研究结果

(一)时间分布

近30年被中国知网所录入的我国幼儿体育研究相关文献年发文量由1986年的个位数计跨越到如今上百位计,文献数量随时间推移呈波浪式上升,且逐渐加速,至2015年达最高峰,为104篇。总体上来看,可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986―1994年为第一阶段;1995―2008年为第二阶段;2009--2016年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该主题研究年文献量持续在低水平徘徊,说明此时期我国幼儿体育领域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第二阶段,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年)》的颁布及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通过,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的“全民健身计划”吸引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幼儿体育相关专家学者纷纷加大研发力度。第三阶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日的确立,随后《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相继出台,有关幼儿体育主题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相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发文量亦达到了本主题研究开创以来的至高点。

(二)核心作者

核心作者是幼儿体育理论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奠基石。从中国知网取得幼儿体育领域相关科研文献的作者,其中位于首位的是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董旭,载文量为6篇,主要围绕幼儿园体育活动、幼儿园体育师资、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等方面展开研究。再有海南省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梁冬,聚焦的领域为幼儿园体育、学前体育师资的现状研究,且主要是以海南省为例;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黄贵从教育思想的角度梳理蒙台梭利、陈鹤琴、张雪门、福禄培尔的幼儿体育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的启示,具有高度历史研究价值;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全海英基于外源风险、视觉文化,尤其是情境启动背景下来论述其对幼儿体育的影响及解决策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体育系罗筱主要关注幼儿体育活动负荷与密度适宜性、幼儿体育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体育舞蹈对幼儿发展的促进等方面的研究。猛、陈艳、陈捷、王岐富组成的团队在整个合作图谱中尤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该四人均来自于湖南省长沙师范学院,其一表明长沙师范学院是我国幼儿体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基地,为我国幼儿体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二说明校友、同事更加具备合作的条件和优势,成为从事幼儿体育研究合作机制的关键性因素。其他在合作网络中占据重要的节点有:苏永骏和黄贵均来自于南通大学;石慧和梁冬均来自于海南省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刘桂平和邱燕均来自于长沙师范等等,亦充分证实了以上两点。同时,我国幼儿体育研究也涌现出诸如冷小刚、姚建军、张健忠、韦凌云、庄粥、王晋明、肖波等专家学者,幼儿体育理论研究还需与更多跨学科学术人员进行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才能齐心协力共创幼儿体育发展之未来。

(三)前沿热点

为揭示我国近30年幼儿体育研究热点,本研究运用CitespaceⅢ软件对1986―2016年幼儿体育理论研究的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图谱中的年轮节点一一对应的是幼儿体育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其被引频次数和受关注程度与圆点大小呈正相关。其中排名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有:幼儿体育178次,体育活动109次,体育游戏69次,幼儿园61次,幼儿园体育38次,幼儿活动35次,体育教学33次,体育教育31次,幼儿教育22次,学前教育21次,幼儿身体21次,游戏活动18次,幼儿基本体操17次,幼儿教师17次,幼儿体育教育16次,幼儿体育活动16次,基本体操15次,幼儿身心发展14次,体育器械11次,身体素质10次。可见,我国专家学者以幼儿为中心从体育、心理、教育三个方向对我国幼儿体育进行了拓展性研究。其一,聚焦体育围绕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体育器械、游戏活动、体操等热点,论述幼儿体育在提高中华民族体质水平、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中的重大意义。其二,从心理角度针对幼儿身体、身体素质、智力开发、幼儿身心发展、生长发育等热点,探讨体育锻炼对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树立幼儿体育意识、提高幼儿身心素质的积极作用,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其三,以教育为出发点关注幼儿园、幼儿园体育、幼儿体育教学、学前教育等热点,阐述我国幼儿体育教育发展瓶颈及对策、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开展现状及改革、幼儿教师教学观念体育素养及培训,以便进一步做好我国幼儿体育教育工作,为实现全民健身的战略性发展迈出坚实有力的一步。

(四)演进态势

将632篇幼儿体育文献的题录信息导入CitespaceⅢ基于可视化分析以主题词形式演绎出我国幼儿体育研究主线:幼儿体育―幼儿园体育―体育游戏―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幼儿身心发展―幼儿体操―幼儿教师―幼儿园―幼儿体育教育―学前教育―幼儿发展。可见,幼儿体育主题结构的发展演变与我国幼教理念的转变和体育政策的推行息息相关。伴随着体育发展新时期的到来及新版《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实施,幼儿体育的前沿热点已由早期的体育游戏、游戏活动、幼儿基本体操、体育教育、幼儿身体等逐渐向户外体育活动、户外游戏、幼儿体操、学前教育、幼儿发展、智力开发、影响因素等过渡,研究内容趋于多样化,微宏观层面趋向深入发展。

篇10

前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当今体育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专业性,提高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研究者只有了解当前研究现状与问题,选择合适的、迫切的议题,才能推动整个学科的快速发展,进而推动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本文对中国知网收录的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期刊、会议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评述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不足,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05―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期刊、会议共7778篇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查阅与收集了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以及国内期刊的相关文献资料和专著,掌握近年来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数理统计结果。

比较分析法:对所采集的数据通过纵向、横向的对比,以期发现文献之间的异同和规律。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收集到的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论文、期刊、会议等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解了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议。

研究现状分析

1. 论文量的研究

从图表一中可以看出:2005该领域共334篇,2006年该研究领域共520篇, 2012年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为1178,从2005-2012年相关论文的发表量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同时也说明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未达到高峰。在未来几年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仍将得到研究者的持续关注和青睐。

2. 论文作者所属单位分布

论文作者所属单位的分布可以反映该刊论文所属研究机构分布的规律,同时反映不同机构的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1]。从图表二中可以看出:华东师范大学355篇,西南大学167篇,大多数是国家部级重点师范大学,说明我国高等院校是该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地方性大学研究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表二还可以看出该领域论文作者所属单位主要分布在师范院校,主要集中在师范院校可能的原因是:师范院校是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教师的光荣使命。师范院校的老师和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已经拥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同时也掌握了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

参考文献

[1] 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