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实验室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实验室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产学研 实验教学中心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70-02

民办高校实验教学中心是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加强统筹建设和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率,是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新形势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

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倡导和社会企业热心支持下,许多民办高校开始实行实践教学改革,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比较完善的实验室硬件和软件设施,初步形成了实验教学与服务社会、与勤工助学、与专业学习、与择业就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良好局面。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由实践教学功能转化为生产、教学、科研为一体综合机构,实验教学中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是学校提升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设服务能力的关键。但是实践教学目前依然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很多民办高校从文件和精神上加大实践教学,但是具体怎样能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和方法还不是很多,所以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 民办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现状

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结构不断地向精细化、多元化发展,这一方面促进了高校实践教学、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使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在民办高等教育教学实践改革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制定出适用有效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办法是实验室中心管理需探讨的主要内容。

目前民办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 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工作职能过于分散,产学研没能实现一体化管理,不能有效的整合资源,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并且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出台具体的管理文件。

1.2 实践教学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

因为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有限,导致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不明确、有些实验室硬件资源闲置率高,而有些教学科研的需要的配套软硬件设施却跟不上实际需要。

1.3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实验教学中心专职师资力量的建设严重滞后于科研、教学管理上的要求。在民办高校校中,实验室教师往往被统称为实验员,无论是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评选优秀教师等各个方面都和理论教师区别对待,却忽视其在人才培养中和实验室教学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往的办学思路、教育理念和现行的制度影响了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的建设,造成了有管理创新能的教师不愿意加入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中来。

1.4 产学研各自为政,没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管理

现在民办高校实验室产学研的管理大都是比较分散的,因为产、学、研三个方面都是自成体系的,一般也都是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创建和管理的,这样就导致产学研各自为政,不能很好的相互借鉴和有效的利用资源,没有实现一体化管理。

2 民办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研究具体措施

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办学特色,充分考虑现有教师、实验室资源、学科分布及未来学科、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发现当前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与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统筹规划好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管理和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资源,积极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管理体制,制订实验教学中心教学管理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中心产学研管理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为了更好的加强民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服务职能,加强各个实验室的资源共享,提高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提出以下方法措施。

2.1 将实验中心管理目标进行分解

实验教学中心的包括人员、设备、成果、资金等的管理,并对其中关键的实践教学体系、科研体系、生产体系、保障体系逐一分析,制定管理方案,统筹规划好实验中心实践教学,管理和充分利用实验中心的实践教学设备。例如人员的管理,根据现有实验中心的教师和实验室情况,进行分配,每个教师负责具体的几个实验室,包括设备的维护、实验室卫生、实验课前准备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到有专人负责。另外民办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及专业发展和实践教学需要,科学设置实验室,合理配置相应岗位和人员。加强实验室主任及实践教学人员的聘任工作,通过政策导向,如实验教师享有专任教师待遇,参照教师系列评审专业技术职称,按相应教师系列考核。实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具备承担理论课程教学能力的教师,可适当承担理论课程的讲授。吸引一批双师型、高水平的教师和实验技术骨干到实验室工作,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管理素质的提高。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2.2 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高校;仪器设备;规范管理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科研设备的总值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发挥最佳效益,成为高校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实验中心正式成立于2000年,是我校最早成立的学院级实验中心。截止2005年仪器数量为1240多台,总价值约1061多万元;到了2013年1月1日,共有仪器3865台件,约合人民币4039多万元,是2005年仪器数量3倍之多。随着仪器数量增多,教学、科研及创新活动也在增多,仪器管理上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实验室仪器设备效用的发挥。

一、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领导对实验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经费投入、实验员工作的激励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仪器设备的管理及运行。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积极性决定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我院实验中心早在1995年就建立了基础实验室,实验技术员部分老龄化,对于购置的较先进的仪器无法很好掌握使用方法,难以进行正常的维护和保养;部分仪器购置时仅为满足当前科研需要,项目结题后,仪器设备便长期闲置;大型仪器测试收费制度及费用的分配制度不合理,这些现象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制约着实验室发展。

二、高效化管理模式的建立

1.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考核制度。近几年实验中心从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等方面的对实验员进行合理构建,积极引进硕士、博士及以上专业对口人员,实行责任分明制,量化了实验员的工作量,制定了详细的绩效考核方案,极大地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截止目前我中心共有实验员14名,高级职称7名(教授2名,博士后1名),中级7名,负责实验中心及各自所在系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实验中心每学期通过参观、交流、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补充和更新业务知识。学院的许多国家、省部级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从申报到完成都有实验员参与主持。上述举措使得仪器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有了大大提高。

2.仪器设备购置。仪器设备的购置是复杂的工程,设备管理及采购部门在采购仪器时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容易导致盲目购置、重复购置。为了避免资源浪费,由学院负责教学、科研、实验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依据购置申请,对该实验室功能和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实验教学等因素进行审核。初审合格后上报学校专家组,学校专家组在调查了解校内外同类设备的分布和使用效益情况后,提出评审意见,也为日后仪器设备发挥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仪器管理与维护。我中心根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和《华南农业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特制定了《园艺学院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实施细则》。实验中心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对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公布设备使用状况。存放地点应相对固定,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做到“制度落实、责任到人”。实验室设备的操作、运行、损坏、维修等状况须在《华南农业大学仪器使用登记本》或《华南农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记录本》上详细记录。我中心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校验和检修。对于长期闲置仪器进行内部调配,或交由学校重新安排使用。

4.大型仪器开放管理平台的建立。为加强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华南农业大学于2011年4月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于11月1日正式运行,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华南农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学院配合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学科发展要求,组织各学科专家及科研、教学、设备管理等职能部门对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进行统一论证,综合整理出学校具有前瞻性的、高水平的大型仪器设备,并于网上公布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包括种类型号、应用范围、存放地点、收费标准等)及实时的动态运行状况。截止目前为止,园艺学院纳入平台管理的仪器共有8台。

5.开放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模式建立。现园艺学院实验室开放条件成熟,制定了《园艺学院实验中心开放管理办法》,全部实验室包括14个分室可供开放使用,开放情况包括开始实验室的所在地点、主要仪器设备、可开放的内容、开放时间、开放对象、开放办法和联系方式等在网上公布。实验中心制定一套严格、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并上墙公示。公用仪器使用登记制度,以便责任明确,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维护和保养。

园艺学院实验中心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实验员用心经营,更需要领导的关心、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学生的自觉配合,缺一不可。2012年我院教学、科研及创新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完成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攻关项目多项。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在仪器设备管理上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闻星火,郭英姿,魏婧,等.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建设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5.

[2]项晓慧.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96-199.

[3]毕立祥,杜守旭.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5):124-126.

[4]黄雪梅,李军,李晋文,等.学院级实验中心的建设和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5):669-671.

[5]黄云,马洪雨.加强管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14(4):81-83.

[6]杨威.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8-19.

[7]夏平,刘世峰.我院化学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及工作量计算办法的设计[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137-140.

[8]龚婕,吕卫兵.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的探索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93-395.

篇3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教学也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对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利用实验室教学培养具有高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要探讨。

一、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对实验室的科学建设与管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很强科研实力和科技含量的实验室,其中一些甚至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步提高,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高校的实验室面临着实验仪器落后,实验用房与配套器材滞后的现状。尤其在实验室的科学建设与科学管理上,没能做到与时俱进。这就导致高校实验室教学不能达到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中学以致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严重影响了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第二,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综合性、创新性人才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目标,实验室教学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在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教学当中,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还是占多数,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制定的框架中,只能按照设计好的模式步骤去实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现在的大多数实验室教学体现了专业性、实践性,但是缺少综合性与创新性。往往某一实验室只针对单一的课程或专业开放,而各个实验室之间也缺乏联系,这就导致了综合性教学难以实现;实验课程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第三,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随着高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师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高校对实验室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却没能受到足够的关注,实验室管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这就导致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缺乏专业的或是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和设备维护。其最主要的原因高校对实验室管得的重视程度不够所导致的。许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都仅仅是靠着普通的安保人员来兼顾的,但是许多仪器的定期维护和检查却是这些人员无法提供的,这就导致了实验室器材与设备的维护效率低下、损耗过快,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监管意识的缺乏,往往也会使得实验器材(尤其是一些小型仪器或易耗品)的遗失。

第四,管理方法落后,与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机结合。高校实验室设备维护率低下,实验物品保管不到位的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也是实验室管理办法落后的后果之一。首先,《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方法》、《实验室安全制度》、《事故责任与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其次,高校实验室信息(包括仪器设备、教学实验、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等信息)具有数量大、分布广、变化较为频繁、交流需求迫切等特点,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办法一不能满足现代化实验室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实验室管理未能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未能实现计算机管理,实验设备也未能进行数字化备案。这就导致实验室管理的总体效率低下,离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第五,实验室管理监督工作开展不到位。实验室的管理监督工作,是确保实验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实验室质量满足教学、科研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面临着缺乏健全的实验室监管制度、监管工作不到位的现状。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许多实验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实验设备的维护与保管也不到位。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改革的建议

第一,提高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要明确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具体而言,应到做到:一是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首先从硬件设施上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性,为具有综合性与创新性的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的目标;三是建立实验室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明确实验教学任务;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与综合性。

第二,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高素质实验室管理人才的引进,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与学历要求;完善实验师资队伍的人才结构,强调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能力与技术化管理能力,提高高学历人才所占的比重。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实验室人员绩效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通过考核评估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带来的高校校园网的建成,无疑为复杂化的实验室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网络化与计算机化管理可以大大的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而实现实验室的网络化也同样是现代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目标之一。同时,通过网络化管理手段建立的数字平台可以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教学数据交换频繁,信息量大的特点进行实验设计与课程辅导,有利于现代化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常薇,肖媚燕.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与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

2、蒋爱凤,胡喜.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

3、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2).

篇4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精细化;管理

作者简介:孙明涛(1983-),男,山东招远人,华北电力大学后勤管理处,工程师;何旸(1980-),女,黑龙江双城人,华北电力大学资产管理处,助理工程师。(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84-01

随着国内高校发展高峰期的到来,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也急剧扩张,实验室安全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但基本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建立精细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成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课题。本文在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管理方面,提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理顺机构人事设置,加强监督检查等,从而提升学校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能,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精细化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安全生产素养,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1.粗放式管理现状

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缺失,管理及科研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安全职责划分不明确等。目前,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只是按照学校层面的规定执行,并没有针对实验室特殊情况的安全管理机制,这使得实验室安全的相关人员一方面要兼顾教学及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又要行使专职的管理职能。

2.精细化管理现状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从思想概念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理念,形成了企业管理的一种“精细”境界,从而指明了企业管理的方向;从实践活动看,它又是企业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表明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过程性、渐进性。[2]部分高校为了解决实验室安全的粗放式管理,已经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从人员配置及财务管理方面进行精细化,体现在两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坚持预案与监管结合的体制。但是在定岗定薪的情况下,很难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分配更多的任务,这就造成了机构空洞、人员积极性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可行的、精细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关系到实验室能否快速健康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

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层有必要认真分析,探索适合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方案。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1.规章制度的精细化

在学习和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学校层面的规章制度(例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等),各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实验室安全条例(如实验室安全守则等),从而细化管理的制度依据。

如何将制度细化成操作性强的办公流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应坚持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监管实验室安全运行的过程为制度建立的基础,要求各实验室针对本身情况细化实验操作流程,以标准化的操作严格要求自己,并在日常管理中加以贯彻和执行,同时标准化的流程操作明确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在精细化管理中,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还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定期进行演练,检验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可用性,同时根据演练的情况及时修订预案,避免预案停留在纸面上,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2.实验室安全的机构设置及人事管理的精细化

根据学校机构的设置情况,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可以建立校、院(系、部、处)、实验室的三级管理机构,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各院(系)院长(主任)是本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院(系)的安全管理,各实验室主任是本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这样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分解并落实到各级部门,有效做到层层的监督管理,避免部分实验室各自为战的情况。对于实验室安全的重点部位和重点设备,必须要求群众监督,专人负责,实行出入时间登记制以及详细的使用记录等,例如院长负领导责任,实验室主任负管理责任,实验人员负有直接责任,以此来保证重点部位的日常管理精细化、长效化。

人事管理要明确岗位职责,以安全责任书约束自身的行为,要求从学校层面到实验室使用人员逐级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明确界定安全责任范围和职责,从而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机构体系,并实现自下而上责任分解(如图2),建立有效的安全责任机制。在建立安全责任制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追究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另外,要求所有的实验人员均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在取得合格证后由学院或导师签订责任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对于未参加考试或者不及格者,严禁参加实验过程。

3.落实检查的精细化

采取监督检查的方式是督促制度落实情况的手段之一,因此加强监督检查的精细化操作,不但能够规范实验的操作流程,而且能够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根据高校实验室的特殊性,适当将学校的实验室划分为安全等级,按照安全等级的高低,规定校领导、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每学期进行大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予以全校范围的通报,院(系、部、处)每个月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期间学校层面上还要不定期进行抽查,每次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纠正,或者给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发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治理完成后须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每次安全检查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检查记录,由参加检查的工作人员签字后写出书面报告,并交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存档。

三、结论语

建设精细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正确实施安全实用的技术手段。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使用人员相对集中,存有大量贵重仪器、易燃易爆、剧毒及易制毒物质,因此,做好精细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健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职责,加强安全检查整改和基础性工作,在落实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标准化的流程。

参考文献:

[1]由继红.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浅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3).

[2]吴翔江.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4,(7).

篇5

[关键词]处置 管理 实验危险废弃物 高校

一、高校常见实验危险废弃物的种类

危险废弃物,即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收入49类危险废物,498种危险化学品。其中包含医疗废物和剧毒废物,危险废弃物中大部分是危险化学品类废弃物。高校教学科研中常见的实验危险废弃物种类有:

1.危险化学废弃物

危险化学品系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废弃的危险化学品即为危险化学品废弃物。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和腐蚀品等7类。

高校教学科研中实验室产生大量危险化学废弃物,其潜在的危险性也最大,是高校实验废弃物处置管理中的重点。

2.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是由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如:氰化合物、生化合物、硒化合物、汞、锇、铊、磷等。剧毒化学品废弃物在高校实验室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实验危险废弃物。

3.放射性废物

这类废弃物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因其有自身衰变、放射等特性,单独列为一类,高校实验室中一些仪器设备以及专门从事放射性实验中常常会产生放射性废弃物。

4.高校附属医院产生的医疗危险废弃物

这类危险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分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弃物、损伤性废弃物、药物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五类。

二、高校实验危险废弃物的常见处置方法

1.废弃物处置的方法

处置废弃物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安全合理利用废弃物和无害化处置。处置方法按处置的的原理,分为物理、化学、生化三种。

物理方法:利用废弃物的物理特性,通过改变其外形如压实、破碎、分选分类、脱水与干燥、固化,或将有害物质分离、隔离如蒸馏与溶剂萃取、吸附、膜分离、离子交换、电渗析、包装,以方便下一步处置、减少处置量。

化学方法:利用废弃物的化学特性,通过化学反应如沉淀、中和、氧化、还原、焚烧、热解等,消除或降低其危害性。

生物方法:利用废弃物能被微生物降解特性,利用微生物如菌类将其分解,消除或降低其危害性。

三种处置方法各有优劣,对不同的废弃物,在不同的处置条件和要求下,可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法,有时同时或交替综合采用。

放射性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都不能将其消灭或破坏,只有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变才能使放射性衰减到一定的水平。而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长,并且衰变的产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置较为独特。

2.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危险废弃物的常见处置途径

(1)危险化学废弃物的处置

危险化学废弃物的处置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规、制度规定进行。

目前大部分高校处置危险化学废弃物,专门委托经公安、环保等批准的、具有危险化学品处置许可资质的部门进行,实行定期集中统一处置的办法。学校实验室和保卫部门作为职能部门负责处置的管理。

有条件和资质的实验室,也进行危险化学废弃物的处置,如酸碱中和、沉淀、蒸馏、焚烧等,有效减少了废弃物的危害数量、强度和处置成本。

(2)剧毒化学品和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置

剧毒化学品和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置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进行。目前高校基本是委托具有剧毒化学品处置许可资质的部门进行。学校实验室和保卫部门作为职能部门负责处置的管理。

(3)医疗废弃物的处置

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必须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目前基本委托环保部门认定的具有医疗废弃物处置许可资质的单位开展。处置的管理主要由医院的保卫等相关部门负责。

三、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够健全

高校尚未完全制定健全废弃物处置及配套的管理办法,缺少或未能严格执行化学品采购、保管、使用及其废弃物的收集、贮存、处置的一整套管理制度,使得废弃物产生、处置的各环节互不相干,各行其是,废弃物处置源头、过程和结果同时抓无法落实,废弃物处置管理职责不明,责任无法得到完全落实,遇事推诿,怕担责任,废弃物危害隐患严重,废弃物处置管理的效果欠佳。

2.设施亏乏、投入不足

废弃物的处置需要复杂的工艺和必要的投入。从各实验室到废弃物贮存仓库,由于缺少相应的废弃物处置完善的设施和足额的经费,使得废弃物产生和收集过程中,无法完全进行有效的预处置,达到以减少废弃物量、危害强度和提高回收利用率目的。而实验室是废弃物产生的源头,实验员对废弃物的成分、含量、特性最为清楚,预处理的效益最高,废弃物贮存仓库废弃物质结集地,是批量化、高效处置的场所,一旦错过将永久失去这两个废弃物预处理最佳时机。

3.安全、环保意识淡薄

随着高校环境保护宣传和法制教育的不断加强,合理合法地处置废弃物已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但仍不难发现危险化学废弃物倒入生活垃圾、下水道等随意处置现象,废弃物收集点常常会见到无来源、无品名、无成分、无含量现象,大大增加了废弃物的危害和处置成本。

4.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低

一些高校对化学废弃物未实行集中存放、统一处置办法,使这些化学废弃物散存于各实验室,由于贮存条件不一、管理人员责任性不同,容易产生危害,存在事故隐患;一些高校的危险废弃物收集、保管、处置管理职能部门,未配备足够的危险品处置管理专业管理,存在外行管理内行现象,安全可靠难以保证。北京大学委托化学学院统一负责联系处理实验室危险化学废物,从专业的角度,大大提高了危险化学废物的安全可靠性,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四、高校实验废弃物处置管理途径探讨

1.制定并严格执行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使废弃物处置管理合法化制度化

高校教学、科研及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其种类、危害性、产生单位各不相同,因此其主管部门、处置权限、处置方法各不相同,同时产生废弃物过程中的各环节又会对合理有效处置废弃物产生影响,因此各高校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定并严格符合本校实际的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明确各方权利、职责和义务,形成多部门合作势态、齐抓共管、依法治废的良好氛围。

2.加强宣传,提高废弃物处置全民意识

学校不但要加强对本校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还必须大力宣传国家环境保护、污染环境防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法规、制度,使合理合法地处置废弃物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时时参与环境保护成为自然习惯,使废弃物产生环节中的每个人,都提前加入到处置的行列中来,有效减少废弃物和数量、危害,提高废弃物处置的效率和效益。

3.实行废弃物集约化、专业化处置管理,提高效率和效果

集中收集存放、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统一处置废弃物,可使废弃物处置管理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可减少废弃物危害机会,提高废弃物管理效果,还可提高废弃物处置效率。有条件的高校如再配套以收集过程中的预处置,更会提高废弃物处置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废弃物集约化、专业化处置管理,还可以扩展到整个废弃物产生过程,如对危险化学品进行集中采购,专业管理人员对使用跟踪监督,加之以废弃物实验室预处理,同样可以有效减少废弃物产生量和危害强度。

4.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置的研究

高校应利用科研技术人员力量强、设备先进的优势,进行废弃物处置先进技术的研究,研究出废弃物减少多、危害程度小、废弃物回收利用率高、成本低的处置新技术,履行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责,为本校本单位同时也为人类社会环境保护事业作贡献。

5.加强物质、经费支撑和管理

一是利用高校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加强处置废弃物设施、设备、化学品的投入,鼓励人们全程对废弃物的处置。

二是加强废弃物存放场所的建设和设施、容器配备,确保规范、安全。

三是实行废弃物处置费用分担制度,实行谁产生,谁处置的办法,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处置率;对无品名、成分、含量的化学废弃物收取检测费等。

四是实行奖惩措施。制订奖惩制度,对在废弃物处置管理中表现突出、贡献大的师生员工给予奖励;同时对环保意识差、随意处置废弃物甚至造成废弃物危害事故者进行处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号令.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

篇6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3日

艺术设计实验室是以“实训主导、技术中心”为依托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现代高校实验系统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全体教师和学生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创作设计服务,是培养学生将艺术创作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操作技术和锻炼动手能力的初级战场。但是,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不同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实验室,其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主要围绕“实习、实训、实操、实验”这四个方面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及展示能力,从而引发他们自觉尝试并完成对课程方案的“无形”构建与“有形”塑造,所以这些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艺术人才的质量。同时,高校艺术类学生数量不断增大,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的不断扩展和更新也给艺术设计实训室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对实验室的设备技术、维护、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模式;统筹兼顾、科学配置创建规范化的实验室;强化实验室人员队伍配备,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对高校培养人才和提高自身竞争力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管理有章可循

如何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使用率与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想管理好艺术设计实验室,首先必须建立相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艺术设计实验室的管理要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才能为教学科研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为了规范管理,应建立一套严密完整的规章制度,如《学生上机守则》、《艺术设计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自由上机管理办法》、《艺术设计实验室专职人员岗位职责》、《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消防工作制度》、《贵重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物品借用管理规定》等;其次要做好制度的贯彻实施“严”字当头。除了要求实验教师、机房管理员、学生清楚了解这些制度规则以外,还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实验室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验教师管好学生的上课纪律,实验室管理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机房管理中来,让学生管理学生,负责机房的卫生工作等。在实验室投入使用以后,一开始就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坚持将从严思想贯彻落实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二、统筹兼顾、科学配置实验室资源

由于艺术设计实验室较多,往往存在着各实验室重复建设的情况,各实验室之间缺乏沟通,出现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教学资源和建设经费的浪费。而且,大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建设经费使用分散,场地设施浪费大,许多仪器设备都长期闲置,造成实验室的效益低下。因此,实验室设备的配置要做好艺术设计实验室成立的前期调研工作,根据本校实际需要,多学习外校有益的经验,设计出最佳实施方案,灵活配置,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金,提高设备的性价比,缩短实验室的建设周期。应该在广泛搜集资料后,再采购设备,设备到货后,应立即组织老师调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于旧有的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条件进行技术改造,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实用性及性能,提高实验的效率。

三、强化实验室人员队伍配备,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工作繁杂,处在计算机实验的第一线,担负着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又承担着指导学生上机的任务。他们的思想素质及业务素质对学生上机的质量关系极大,他们不但要热爱实验室管理工作,还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和指导学生上机的能力。为此,必须加强人员队伍配备和建设,充分认识他们在机房管理及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比如:(1)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管理人员学习掌握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性能参数和故障处理办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管理和维护修理水平;(2)有计划地分批组织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或跟班听课;(3)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多参加科研课题,在实践中使他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4)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注意协调专业结构和人才分布的合理性、稳定性,建设一支能力强、技术硬、素质优的管理人员队伍。

教师和实验室是实验的载体,实验教学和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际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实验室是水,学生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高校要加快实验师资队伍建设,要逐步淡化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界限,提倡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人员之间的流动,业务上的交流和互补。要鼓励教学、科研人员的骨干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努力构建一支由专任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验工作队伍。同时,重视管理人员专业的提升,有计划地派出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学习、考察、调研,让他们熟悉设备的性能,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四、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以及对不同应用软件的要求,一个操作系统无法满足教学上的需要。利用多操作系统平台,即多引导分区技术(硬盘保护卡自带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软件环境的需求,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一般保护卡提供支持几个到几十个引导分区,可以根据硬盘大小和计算机性能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分区并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每个分区可以共用一个共享区,对还没有分配完的硬盘空间,需要的话还可设置一个不受保护的引导区,供学生自己练习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受保护卡保护,每次重启后都能自动修复。共享区不受保护限制,供用户存储数据。

计算机房的操作系统,由于长时间的使用、非正常操作、病毒的侵袭、黑客入侵或者人为的破坏都可能会崩溃。一旦崩溃,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对机房管理员来说,安装一台电脑不是难事,但是一个机房少则几十台、多则上百台,工作量很大。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软件和硬件来轻松管理电脑。克隆技术是现代机房维护的得力工具,网络克隆就是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微机系统软件的复制,利用Ghost软件的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先利用某一个标准配置的工作站的系统分区制作一个分区映像文件。将大批量的微机软件安装次数减少到最小化,既节省安装的工作量,又可以快速无误地安装好上机环境。

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外带的存储介质传染;一种是网络传染。对于上课的机房,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学生使用U盘,也就是不安装USB驱动,上课如果确有必要使用U盘的,可通过批处理程序在开机时把驱动加进去,然后关机时恢复原来设置;二是由于网络的互联性和开放性,使之成为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硬件通过安装保护卡,再加上安装病毒预防软件,并使软件常驻内存,当病毒入侵时及时报警并处理,不让病毒进一步感染。我们应采取以防为主,以杀为辅的方针。

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是学校进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不断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理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与学校其他学院实验室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确保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科学、规范、高效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白汉灵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

篇7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规划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6月7日

一、前言

在实验教学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高校实验室是主要的场所。高校要提高其相应的综合能力,一定要做好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工作。高等院校要保证设立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位,能够从教学、科研的角度发展实验室,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建设。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实验和实践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加强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要对实验室的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充分提高教学质量。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建设方案进行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要采取和谐发展、适度超前、兼顾学科的指导思想。

二、高校实验室的建设

1、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建设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平台时,要结合校园网,对各个实验室、教师办公室、实验仪器设备仓库等进行一定程度的网络布线,不断构建一个信息畅通的网络环境。逐渐形成“自主式学习管理系统”、“开放实验室预约平台”、“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等实验室应用系统。在整个过程中,要进行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并结合信息化手段,构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平台。为了实现平台的稳定、安全运行,需要采用远程维护更新的方式。

2、多媒体实验室建设。在建设多媒体实验室的过程中,要对文本视频、投影实物视频展示、音频输出的要求进行充分考虑,并采取视频展示、图文讲解的方式将实验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声画效果、直观生动的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采取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不仅为教师的实验讲解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也保证学生能够在听课的过程中,随着老师的讲解进行主动操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并且保证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在教授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能够保证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现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便利性。将学生存在的疑点、问题,通过屏幕展示的方式进行解答、演示,使得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的实验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虚拟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建设。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一个方向是发展虚拟实验室和仿真实验室技术,这将会对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因为许多高校认为实践教学存在着成本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正在努力建设虚拟实验室或是仿真实验室。尽可能将其应用到教学科研中,采取“理论学习—仿真实践—实物训练”的方式,而且这种措施也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设备以及危险训练环境的仿真。采取虚拟实验室,高校能够节省大量的经费,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安全。

总的来说,虚拟实验室与仿真实验室存在着以下几点优点:一是能够为实验教学内容的扩展提供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使得他们想象力与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二是虚拟实验与实际操作实验有着互相补充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学校现代化的先进实验技术,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与科研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三是因为其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实验科学评价手段,能够对以前教学不方便考试的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四是虚拟实验室与仿真实验室能够提供一个观察实验的视频窗口,使得学生能够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了更清晰的掌握,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视频窗口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教学指导,使得实验室对实验操作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

因为实验室的每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其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要采取统一的资源管理、开发的指导方针。将这个方针应用到实验室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中,不断确立其管理方法,并协调各种管理工作之间关系。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实验室的高效、合理运行。因此,要重视科学化的实验室内部管理。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主要采取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奖惩办法、实验设备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安全保卫制度、消防制度、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等。除了这些制度,要根据实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改进实验室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各种账册登记,使管理工作有条不紊。首先要将账册及相应仪器试剂、领用登记制度进行完善,比如要在每学期中定期统计固定资产账本、卡片、材料明细账本等。要根据其实际的消耗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下学期实验教学中所需要物品的购置计划。此外,要制定借物登记本、试剂出库登记本。在领用试剂时,注意注明所领用试剂的规格、数量。这样能够在统计各种实际消耗数量以及使用去向时有更大的便利性。

3、建立健全实验室设备、实验项目、实验室人员的基本情况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巨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使数据的统计、修改即时、迅速,可以为上级部门、科研教学工作等提供全方位的信息。通过网络功能,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来达到合理调度与有效地利用。迅速准确地进行实验资源供需动态分析,适时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从而节省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时间资源,提高管理功效和管理决策水平,促使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与决策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做好开放实验室管理。在改革高校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室开放是重要的环节,要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便利性,并不断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在实现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多方便、实效的服务,并制定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在执行过程中要采取严格的态度,建立起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并执行开放实验室登记制度,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记录所在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实验仪器编号等信息。各实验室实行轮班制,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室的开放工作进行承担,并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解答。在仪器设备的准备、调整与维护的工作中,要进行严格执行,并认真做好开放情况的记录。

四、结束语

实验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只有拥有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一定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操作。因此,各高校在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有了更高的重视程度。高校要结合当前实验管理的现状,并学习一些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保证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以及规范化。而且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名扬,王麒麟.实验室系统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8.3.

篇8

摘 要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它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培养。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总结作者多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提出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工作人员 实验教学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何搞好实验室管理,使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实验教学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1]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管好、用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关键,也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管理水平高低,也反映出实验人员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以及业务水平、组织才能的高低。总接多年的实验室工作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素质,树立服务意识

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人员队伍是不行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何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已成为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切切实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的教学理念的逐步形成,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础。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素,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服务的质量、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平时应多看业务书籍、期刊和文献等,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最新的信息和方法、最新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2]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也要积极安排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比如假期培训、支持在岗轮训或脱产进修学习,使他们弄懂理论、精通教材,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掌握运用现代教育装备,学会现代管理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真正服务于教学,当好任课教师的参谋,认真准备好每个实验,协助任课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成为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另外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应树立较强的为教学、学生和科研服务的正确意识,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做好一切辅助工作,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一切为教学着想,一切从教学出发,才能真正完成好实验教学任务。[3]

二、完善管理,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服务实验教学

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一方面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而且也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就是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这样既有利于督促实验人员管理好实验室的财产,又对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服务于实验教学,确保实验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三、加强仪器设备、实验试剂和器材等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经费也明显提高,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实验条件,同时对更新仪器设备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的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责任也很重大。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使用记录,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同时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做好防尘、防锈、防蛀、防腐、防变形、防老化、防盗、防火等工作,发现有损坏的应及时维修,提高仪器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使教学仪器设备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益。对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分类摆放并经常进行清点,以便于管理和防止重复购买。对化学试剂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实验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目前教学技术和教育科研在不断发展,学校的规模在扩大,教学内容在更新,教学方法在变化发展,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仪器设备管理的任务,就是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中,能尽量为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

四、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安全、实验人员健康、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在很多国家行业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室环境建设包括实验室面积、房间安排、照明、用电、温度、湿度、洁净度、通风、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处理、放射性物质和病菌污染处理、特殊实验室选址等诸多方面问题,要使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需要不断改善实验条件,使之与教学改革相适应;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相适应。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涉及许多方面,如用电、用水安全,仪器设备操作安全,危险化学品、致病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与贮存安全,科研成果的保密,财产物质的防火、防盗等等。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仪器及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管理还应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大实验室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辐射、防传染等安全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增加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感,降低心理压力,杜绝错误操作;同时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挤时间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强化安全意识,熟练掌握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具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顺利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过程督导和评估

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管理好学校实验室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年度的教育质量督导评估内容之一,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六、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做好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一切方便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方便、实效的服务。同时制订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开放实验室实行登记制,学生实验要在所在实验室登记实验项目、实验仪器编号等信息,各开放实验室实行轮班制,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解答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仪器设备的准备、调整与维护,并认真做好开放情况记录。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高校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而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4]实验室管理工作任务重,问题多,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引进先进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高校及发达国家高校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使高校实验室成为创造性教学的场所,充分发挥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泽明.卫生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2006.05

篇9

关键词: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科学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数量稳步增加。高校实验中心是教学的主战场和科研的基本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集教学、科研和技术转化为一体。大型仪器设备是推动高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同时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硬件支撑条件。大型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重视高等院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从仪器设备购置、设备安装、验收、调试使用、技术资料建档、维护保养、维修和报废等各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检验数据。因此,科学管理大型仪器设备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加强购置计划的审查与论证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论证。把好购置计划的审查论证关,根据学科发展建设规划,教学科研任务,经费来源,技术人员等条件,提出大型仪器购置计划。组织学科专家的论证会,论证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必要性,提出设备购置品牌、技术参数、价格等意见,提交学校会议审批。

2建立仪器设备档案

为了掌握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有必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并建立完整的档案。大型仪器设备建档内容主要包括:档案卡、使用说明书、保修卡、合格证、验收表、仪器检定、校验情况记录、使用记录、期间核查记录、仪器损坏、故障、修理记录、仪器维护保养记录、仪器设备存放位置变更记录和仪器设备报废情况记录等。

3建立使用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要坚持专管专用的基本原则。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要实行专业技术培训和高温高压仪器设备操作培训。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网站,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简介、功能介绍、用途情况、简单的操作规程、使用论坛、使用预约等。一是制定操作规程简表,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后,要结合大型仪器维护的相关资料,制定大型仪器制作操作规程。二是制定使用规章制度,学校层面制定的大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办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验中心实验技术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大型精密仪器使用规范和大型仪器实验记录本等操作性标准,以便提高大型仪器管理和使用的可操作性。

4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及维修

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操作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指导规程进行维护保养。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责任人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认真填写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使用人员在使用中或使用后发现仪器设备有异常时,立即停止工作,迅速查找故障。如果无法排除故障,应及时向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报告,安排工程师检修。维修后重新进行检定和校准,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核查仪器设备的异常是否对之前开展的分析测试造成影响,如果有影响,需要告知相关人员重新测试。

5仪器设备的报废

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无法修复、计量检定达不到要求无法使用时,根据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予以报废处理。仪器设备的报废由实验室提出,经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鉴定确认后,填写仪器设备报废表单,报实验室主管部门批准,并上交仪器设备给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在报废的仪器设备上做明显的标志,隔离存放。在仪器设备档案中做好报废仪器记录。

6结语

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各高校普遍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积极探索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的新机制,不断解决新问题,总结积累新经验,大力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学与科学研究,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S].国家认可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2]王陇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关丽萍,宋皓.探索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新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

[4]邹月利,徐雅琴.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科学管理体系的构建[J].广州化工,2011,39(15).

[5]何兰花,王瑞晓.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3.

[6]谢忠.构建平台吸纳精英—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

篇10

对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实验室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进行介绍,结合国外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及物流公司的管理经验对本中心的管理进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管理和资源共享等方面采取的一些做法进行了介绍。文中提到的一些共性问题和探索性对策,可供同行讨论与借鉴。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管理

“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一个由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成立,同时得到了重庆市政府、市教委和市科委大力支持的研究中心,与之并列的还有一块牌子:“时栅传感及先进检测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中心下设精密位移传感器实验室、纳米时栅微位移测量实验室、高端精密测控技术实验室以及精密机械加工车间。工程中心以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为宗旨,同时兼顾本科教学与研发工作,以及学科建设等高校任务。像这样一个机构复杂,体制交叉,功能多样,仪器、设备、工具、原材料繁多的综合性教学科研机构,其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有1-2人,可以想象在实验室管理中有多少不尽人意之处。这种情况在全国各高校实验室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高校实验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笔者曾在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和当地物流公司工作,回国后进入该中心任教,一直试图借助国外先进管理工作经验用于实验室管理。本文通过我们的一些具体思路与做法,与同行交流。

1.人员管理

本中心在重庆理工大学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室,主要人员为教师、硕士生和博士生。由于人员众多,而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因此在日常的实验室管理中不能面面俱到,学生在实验时未按要求进行登记,实验完成后实验工具未按要求放回原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尽管多次强调实验登记和工具摆放问题,但效果仍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监控和合理的管理。虽然国内各个学校在总体方针中确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实验室各学科、功能和用途不同,使得这些宏观管理办法并不适合实验室的管理,因此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2]。国内大学通常都是由一位老师对多个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但由于各个实验室情况不同,使得管理有些混乱。而英国朴次茅斯大学许多个学生实验室都有一位专职教师进行管理,在实验室中有一个用玻璃窗分割出来的小房间作为实验室管理老师的办公室。朴次茅斯大学的实验室并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实验室的使用是通过学校课程管理系统进行预约的,由于有专职实验室老师进行监督管理,学生们都能够自觉按要求进行试验,并保持试验室的整洁。而国内实验室管理人员较少,学生对实验室保持整洁的意识也相对较差,所以给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国内许多实验室都是以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强制约束学生,但效果并不满意。本中心结合朴次茅斯大学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与国内的实际情况,采用“以人制人”,由学生管理学生的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按课题分组”而不是按年级分组或按实验室进行分组。按年级分组似乎便于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但是由于同一个试验可能由多个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实验室的使用管理来看并不合适,按实验室的使用进行分组也是存在同样的问题,同一个试验可能会使用多个实验室。本中心按课题进行分组(如图1),每个课题组都有专门的导师及各个年级的学生,在每个课题组中选出一名助管同学,配合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试验的准备和清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实验室卫生的保持及实验器材的整理。在这种机制下,较少的实验老师只需主要对助管同学进行管理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国内的现状,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培训[3],使其快速熟悉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赏罚制度可以提高大家的自觉性,长期监督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入信息化管理可以方便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统计。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实验室管理人员数量,进行更加细致的分工,肯定将更有助于实验室的管理及对学生的监督。

2.设备管理

随着本中心实验室不断发展,购置的设备越来越多,对设备的整理、摆放、登记、维护等问题也越发突出。没有对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人员习惯只有仪器设备的物和帐的原始记录,而忽视了人员变动后的帐和物的实时核对,甚至出现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的现象[4]。由于每个人的记录格式不尽相同,因此给数据统计和记录交接带来了诸多不便。实验室的设备是由各个老师申请,学校采购中心统一采购的,大部分设备信息都是由各个老师和采购中心掌握的,而实验室内部并没有做统一的整理和登记,这就导致在设备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联系到供应商进行售后维修或维护,从而耽误了实验工作进度。有时新设备到货后,出现无处可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仪器设备的摆放进行统一的规划,没有及时与实验室管理人员沟通,不但浪费时间,也影响实验室的整体美观。实验室有些大型设备使用率不高,闲置时间长[5],缺少定期的保养维护,而且能够熟练使用的人员也十分有限,在临时使用时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仪器设备是进行科学研究和验证实验的基础,管理好仪器设备是对实验安全、实验准确性和实验真实性的有效保障。仪器设备验收合格自投入使用之日起,设备管理就进入到了一个动态化的管理过程[6-7]。在实验室管理体制设计中,我们借鉴了市场上物流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引入SKU(stockkeepingunit),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对于放置仪器的柜子和仪器设备进行系统的编号成为库位编码,将仪器设备的SKU编码与库位编码相对应,这样做不但便于查找,也能够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建立格式统一的仪器设备电子档案,需记录仪器编号、库位号、名称、购置日期、售后电话等重要信息,利于今后查找。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借用参照图书馆的书籍借阅管理,都应该进行预约登记制度,不但便于管理,也能够责任落实到个人[8],保证个人在使用过程中对仪器设备的保护。贵重设备需要进行网上申请,登记使用日期、内容、人员等,通过审批后方能使用,也便于今后上级部门对仪器使用情况的检查。仪器设备的说明书也要进行统一管理[9],随用随借,并且进行电子备档,方便多人同时查阅,也能避免因说明书丢失带来的麻烦。

3.系统管理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能够提供实验室各种信息储存、交换和统计分析的网络化平台,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无纸化办公、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10-11],但是目前很多实验室都没有真正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今后的必然趋势,能够促进并带动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12-13]。以前本中心的实验室只有简单的指纹门禁系统,而且并未接入网络,只能进行简单的身份认证识别,不利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设备、工具、资料的使用、借用记录等都是通过纸质表格记录的,不利于查找和保存。缺少有效的电子监控,实验室乱拿乱放的现象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没有实验室预约系统,实验室的使用变得比较混乱,实验室的随意使用使得管理人员无法有效进行监管。因此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由摄像头,门禁系统,设备终端控制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等组成的立体化监控管理网络能够有效地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整洁及数据的统一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各个公司的ERP系统,高校的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政府部门管理系统等都是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体现,因此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应用也是实验室管理发展的方向。使用网络化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本实验室的下一步目标(如图2)。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图书借阅和实验室的设备借用,阅览室和实验室的预约,在系统中对于学生的分类管理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物流管理系统中,货物的采购和设备采购,货物中转和设备转移,货物出库和电子元器件的领用等也都有相似之处,因此还是有很多经验值得实验室管理系统借鉴的。网络摄像头及指纹门禁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实验室安全的管理,使用终端控制设备能管理和记录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14],借鉴企业的ERP系统也能够实现实验室日常办公的人员,设备记录管理。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配备相应的管理系统及硬件,并与学校一卡通系统联网,就能够更加容易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管理。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