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生物 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自然界中各种有益生物(天敌、鸟类、虫、病菌、线虫、蜘蛛等)来控制病虫害的种群数量以压低或消除其危害的方法,包括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两方面,其形式有种间竞争、招引、忌避和不育等。生物防治对人畜、植物和有益生物无害,没有发现任何残毒和其他不良影响,依靠种间斗争,在天敌害虫间建立了相对平衡,故而对害虫能起较长期的制约作用,利于促进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一、我国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现状
1.资源研究
我国生物天敌资源丰富,已研究证明有价值的包括昆虫类33个目200多个科,主要有蟑螂目、蜻蜓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脉翅目、双翅目食蚜蝇科的一些种类,蜘蛛类以及捕食螨类,有益菌有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MLO、线虫、鸟类等。
2.生产应用
研究并应用于生产的有赤眼蜂、松毛虫黑卵蜂、平腹小蜂、天牛肿腿蜂、草蛉类、瓢虫类、蜘蛛、蠋敌、白僵菌。已能批量生产的苏云金杆菌(Bt)杀虫剂粉剂16种,液剂12种,用于防治粮、棉、果、疏、林等作物上20多种害虫。斜纹夜蛾NPV杀虫剂一明瘟一号,黄地老虎GV杀虫剂及菜青虫杀虫剂等9种昆虫病毒杀虫剂均已注册使用,在南方每年应用白僵菌大面积防治林区松毛虫和东北地区玉米螟。中试阶段的有绿僵菌(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天牛、蝗虫等),淡紫拟毒霉(主要用于防治大豆孢囊线虫和烟草根节线虫)、虫霉和蜡蚧轮枝霉等。新的生物资源农药的研究日益深入,生物源农药是利用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对害虫或病原菌具杀伤作用。生物源农药包括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目前已研究并能人工完成的植物源农药有除虫菊素、鱼藤酮、烟碱、胡椒碱、墙草碱、千日菊酰胺等胡椒酰胺类化合物,三噻吩、软骨藻酸、红藻氨酸等谷氨酸类似物,动物源杀虫剂如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蠹蛾、二化螟、棉红铃虫、舞毒蛾等20多种,昆虫性信息素已研制成功。这些研究与应用成果从总量上不算多,仅个别品种应用相对丰富,在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中,生物防治所占的比例较低,而化防占有举足轻重的比例。
二、生物防治意义及发展趋势
1.生物防治意义
在病虫害防治中,我国倡导”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综合防治的方法有检疫、农林业技术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规防止新的危险性病虫害和杂草输入或输出。
农林业技术防治是根据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影响数量消长的因子,通过栽培管理、抚育间伐和株伐等一系列措施来改变病虫害的适生条件,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发育,达到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物理机械防治是根据害虫的某些习性,利用多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防治害虫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用农药控制植物病虫害的方法。
在几种防治方法中,往往过度依赖化学防治,其他几种方法基本不用,因此造成了病虫害的抗药性大大提高和环境受到污染,为杀灭病虫施药浓度加大,污染再加剧,陷入恶性循环。
在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中,生物防治以其对人蓄安全、不留残毒,无副作用,不污染环境、天敌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的特点,十分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理念。专家学者研究指出,综合防治五种方法措施是要分先后的,必须改变目前偏重依赖化学防治的局面。林农业技术防治是第一道防线,主要是预防性的,生物防治是第二道防线,利用天敌调节有害生物,使其在某段时间内保持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化学防治是第三道防线,是在保护和利用天敌的基础上,应急控制病虫害的措施。
2.生物防治发展趋势
在过去五年间,世界生物杀虫剂的需求量以每年9.9%的速度强劲增长,由2005年的6.7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10亿美元,而同期传统化学合成剂需求则以年均1.5%速度递减,从260亿美元降至2010年的242亿美元。2010年亚洲生物杀虫剂需求将达到1.2亿美元,平均增速为12%,生物防治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三、生物防治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生物防治的群众认知度
新闻媒体、农林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大规模宣传推广生物农药,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和掌握生物农药的杀虫机理和施用技能,转变传统的病虫害防治观念。
2.加强技术监督,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
继续强化农药残留监控措施,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部门监督检查,全面禁止甲胺磷、甲基1605、久效磷等高毒农药在生产上使用,开展相应的专项检查活动,确保常规农药质量不下滑,力争高毒有机磷农药在市场上不出现。
篇2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生物农药;适期防治;研究
生物农药在现代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治各种水稻病虫害,而且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确保农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水稻病虫害适期防治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水稻病虫害生物农药适期防冶分析
1.1 水稻病害适期防治 (1)水稻纹枯病。当水稻大田爆发纹枯病以后,选择几块有代表性的田地,复水后隔十天调查一次,直到乳熟期。水稻分蘖期至灌浆期之间,病发率超过30%时,开始第一次对其进行用药;隔10至15天的时间,喷药2至3次。一般而言,其病发率在30%时,时间大约处在7月20日至25日之间。(2)水稻稻瘟病。对于水稻稻瘟病而言,苗瘟防治最佳时间是秧苗生长至3叶期至前。就叶瘟防治而言,其在秧田后期到分蘖盛期之间,当大田中不断爆发急性病斑时,开始用药。对于穗瘟而言,其在破口到齐穗期之间均可施药防治;通常情况下,结合三代三化螟对其进行具体防治。同时,在破口之前大约l至2天的时间内,进行首次施药;对于重发年份而言,一般每隔大约5至7天的时间,进行第二次用药。(3)恶苗病与条纹叶枯病。对于该种水稻疾病而言,其通常以种传方式表现出来,在播种之前需对种子进行适当的生物药剂处理。对于条纹叶枯病而言,通常以治虫防病为主,做好灰飞虱的有效防治。实践中,对水稻构成威胁的灰飞虱代别虫态主要有三种。即一代成虫通常在每年的5月份下旬到本年度的6月上旬时间段羽化;对于二代若虫而言,其主要是在每年的6月上中旬时间内孵化,到本月的下旬以及7月份的上旬时间段,会羽化为成虫;对于三代成、若虫而言,若虫通常在7月份的上中旬开始孵化,而到了7月份的下旬到同年8月份的上旬,上述若虫就会羽化成成虫。因此,对于一代成虫生物用药防治,即可实现对条纹叶桔病的有效防治。
1.2 水稻虫害适期防治 (1)白背飞虱、褐飞虱。对于这两种水稻虫害的防治适期通常在2至3龄期,即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份的上旬,多为白背飞虱;而到了8月份的下旬、9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则以褐飞虱为主。对于各代低龄若虫爆发期而言,二代白背飞虱在7月下旬初,二三代白背飞虱出现在8月份的上旬;四代褐飞虱发生在8月份的下旬时间段,四代褐飞虱发生在9月份的上旬时间段。(2)水稻螟虫。对于水稻螟虫而言,其主要包括大、二化以及三化等类型的螟虫,其中以二化、三化螟的危害最大。一代二化螟的最佳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之后的三天时间内;对于二代二化螟而言,其最佳防治适期一般在卵孵高峰之后的大约5天时间内;对于三化螟而言,其最佳防治适期为卵孵始盛期到高峰期这一时间段。防治白穗的最佳适期一般在卵孵盛期时间内,掌握破口之前的l至2天用药。对于一代螟虫而言,其主要以二化螟为主,在整个防治适期时间内,通常5月末至6月初为最佳时间段。对于二代三化螟而言,其卵孵始盛到高峰,一般在7月份的下旬初时间段;而三代三化螟卵孵盛期处于8月末到9月上旬这一时间段。
2 生物农药在水稻病虫害适期防治中的应用
实践中,可利用种子药剂对水稻恶苗病以及稻瘟病等进行种传病害防治。其中,所用到的药物是浸种灵以及咪鲜胺等。同时,还要适当地推迟播种期,一般以15日为宜,以此来有效避开灰飞虱一代成虫高峰爆发、一代螟虫出现发蛾高峰。对于秧田期的病虫害防治而言,其主要是针对灰飞虱、一代螟虫进行防治。在此过程中,所采用的药剂主要包括吡虫啉类、杀虫双以及锐劲特和杀虫单等生物药剂。
大田水稻栽种5至8天以后,主要是对条纹叶枯病进行防治,同时还要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此过程中,所用到的生物药剂有吡虫啉、伊利特以及锐劲特和宁南霉素等。在每年的7月下旬时间段,应针对二代、三代螟以及二代纵卷叶螟等进行防治,同时还要对水稻纹枯痫、稻飞虱以及稻叶瘟等病好进行防治。其中所用到的生物药剂主要包括有亲态保、啉虫啉、杀虫双以及伊利特和井冈霉素等。7月底至8月初这段时间内,主要针对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同时还要对稻飞虱进行有效控制。其中用到的主要生物药剂包括阿棣、杀虫双以及棣哇和伊利特等。在每年的8月份上中旬时间段,针对二代二化螟、纹枯病以及稻飞虱等进行防治,主要用药包括亲态保、橡哇、杀虫双以及吡虫啉和唆嗓酮等。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主要防治的是水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以及纹特病和稻飞虱等,主要用药有亲态保、吡虫啉以及杀虫双等。
结语: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仅讲究适时,而且还要利用最先进的针对性药剂对其进行防治,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
篇3
关键字:园林病虫害;防治误区;对策
园林病虫害防治介绍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门主要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科学,它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判断、辨别、发生规律、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调查测报,其理论依据是植物病理学和普通昆虫学。经济增长带动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园林绿化也逐渐吸引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有害生物和病虫的侵害常常使植物遭受严重的迫害,导致园林大范围死亡或枯败。治理重植这些绿化植物需要投入高额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被侵害的植物当中有些是极其稀有的生物种类,这是生物学上一重大损失。
园林病虫害防治意义
园林绿化在生态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美化改善环境的同时还能够为城市建设创造经济价值。但是,病虫侵害这些园林植物的现象时有发生。通常,植物受到侵害后其花果茎叶会出现形态变异,凋零,枯烂,长斑等各种症状。这些问题的发生使植物不再美观,也起不到本身改善环境的作用,还会导致植物彻底死亡,降低了植物的生物价值。一些花品种渐渐减少甚至完全灭绝就是因为病虫的侵害。病虫侵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远远不仅于此,很多树种、大面积的树林都受其影响大范围地枯败甚至消失,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发展使植物的观赏价值迅速提高。而且目前森林面积逐年减小,花卉树木种类越来越少,现有的森林资源已不足以满足人们绿化环境的需求。因此,重视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准确理解并落实防治病虫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对于维持与增加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至关重要。同时,在生物学角度上,防治病虫侵害也是维护植物多样性必要的举措。
园林病虫害防治误区
(一)过于依赖化学手段
由于化学方法收效迅速,当前园林病虫害防治常常只采用化学方法。然而,化学防治也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不合理的应用化学物质导致人或动物中毒,破坏环境,导致药害等等。另外,长久地使用某种特定的农药,病虫会对该种化学物质产生抗性,导致防治工作愈发难以进行。
(二)“预防为主”的防治理念不够
目前多数园林防治重在“治”而不是“防”,采用的是“有病治病”、“有虫杀虫”的方法。病虫防治工作不仅仅是虫害发生后的整治修复,还要做好园林病虫的预防工作。目前,园林植物的检测防疫,预报等都没有得到深入开展,甚至仍没有出现专业领域来检查及预测植物病虫害的整体发生趋势。
(三)没有确定的防治责任,防治不充分
园林病虫害没有明确的分责,一旦病虫害发生时,没有确定的负责主体,防治责任人无处可寻,耽误了应对及处理病虫害的最佳时机,使病虫害形势蔓延。防治措施无法有效起作用,病虫害也就无法彻底杜绝。
园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园林保护管理体系
强化园林保护的管理督促,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使园林保护有章可循。组织培训,使员工充分认识园林病虫防治的必要性以及准确防治的相关知识,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二)创建应对病虫的报警体系
建立一套成熟的报警体系,强化对病虫的预测,强化对植物的检查,
预防病虫害虫的侵入。
(三)计划种植,合理种植
合理搭配不同植物品种,确保园林植物多样性的同时创建兼容的、和谐的生态园林。通过调查整理相关数据,分析当地较多的病虫类别,然后减少这些病虫食用的植物种类。园林植物的种植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包括土壤状况,气候条件,水质特点等。栽种适合本地,抗虫、抗病能力强的植物。
(四)针对病虫的独有特性
根据生物不同的习性,采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虫,比如光、电等。
(五)适时、适量施用化肥
滥用农药虽可以快速杀死病虫,但也同时杀死了很多有益的微生物以及天敌,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失衡,也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所以应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农药的选择应考虑环保因素,尽量使用毒性小,残留少的农药,最高效防治病虫的同时尽量不污染环境或减小污染程度。同时应时常更换农药种类,避免病虫对其产生抗性。
(六)强化维护,增强植物抵抗力
很多时候,虫害的发生是因为园林植物自身长势变差,抵抗力变弱导致的。应及时给长得较差的植物浇水、松土、施肥,清除周围的杂草,使植物本身情况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植物自身的抵抗力。有时病虫只侵害了植物的一部分,应及时修剪处理被侵害的枝条,这样不仅利于植物营养的调节,还可以防治病虫害。保持园林植物良好的生活环境,利于植物自身成长的同时创建病虫难以生存繁殖的园林环境。
结语
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全面认识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意义以及其防治误区,综合采用各种有效对策,从根源上控制并防治病虫的侵害,维护美好健康的生态环境。当然,病虫害的防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它是一项长久且困难的工作。植保工作者应带着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把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技术手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强化病虫害的防治,保护园林,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秀玲.浅谈城市生活小区园林绿化的病虫害综合治理[J].新农村(黑龙江) ,2013,(16)
[2]陈仲如.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17)
[3]杨智超.从园林病虫害发生特点谈防治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8)
[4]尹琴娟.园林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治对策[J].现代园艺,2013,(9)
篇4
一、当前我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切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预测2001年全县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将达到3500亩。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二)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0多种增加到50多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局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县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400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0万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局,由于我局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
二、制约我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73%),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三、主要对策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r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三)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我局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环境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和青杨天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利用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控制落叶松尺蛾,人工招引啄木鸟控制天牛以及利用BT、病毒和仿生农药灭幼脲等防治美国白蛾、松毛虫等都有广阔的前景,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
篇5
一、当前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1970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79万亩,1981年上升到675万亩,1991年高达1165万亩。面对这一严重态势,1992年我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1997年降低到453万亩。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预测2001年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将达到530万亩。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二)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我省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日本松干蚧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别是松材线虫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
(四)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二、制约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四是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五是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73%),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三、主要对策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从保护我国及我省的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加入wto在即,为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和检疫工作,以保护我国及我省的生态安全。需要强调的是,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二)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省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省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进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为我省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当前,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省市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三)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我省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农药(bt乳剂和病毒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我省位于京津周围,环境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和青杨天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利用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控制落叶松尺蛾,人工招引啄木鸟控制天牛以及利用bt、病毒和仿生农药灭幼脲等防治美国白蛾、松毛虫等都有广阔的前景,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3wf—3s喷雾喷粉机、6hz—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及引诱剂、诱虫灯、遥感对松毛虫、美国白蛾、小蠹虫类等监测技术。
篇6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
引言
园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调节改善园林生态系统,使系统内的生物群落结构持续稳定,采取适宜的防治措施,将园林病虫害控制在观赏允许的水平以下。作者不揣浅陋,现就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一、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栽轻管,病虫害种类多,外来物种危害大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镇在园林绿化建设上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是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园林绿化建设重栽种、轻管理。一些城镇为了应付上级完成栽植指标,不顾植物种类、栽植技术和栽种质量,盲目栽种,结果栽得多死得也多。同时,由于盲目追求园林树种的丰富,缺乏合理地种植规划,导致多种并不适合植物混合种植,而引发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给病虫害的防治增加了一定难度。同时,一些城镇园林从外地购买或者移栽本地区没有的植物,但由于缺乏监管,并没有对从外地引进的品种进行相关检疫,导致诱发跨地区物种人侵的可能。由于受侵之地没有相应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可能会给当地园林植物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药剂使用上存在严重问题
在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应以高效、低毒、对环境无污染的无公害药剂为主。但每年仅对两代美国白蛾的防治喷洒化学药剂竟达 10余 t。另外,农药种类选用不当,导致环境污染及植物产生药害,目前有很多园林单位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如久效磷、 甲基1605、磷胺、氧化乐果等有机磷农药,这些农药以喷雾为主,不但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对敏感植物也产生药害,而且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
3、人为因素干扰
城市园林主要是为人们休闲活动提供场所,这就导致人们在进行活动时其行为常常干扰到城市绿地系统中生态功能的平衡和稳定造成园林植物的抗性下降从而导致病虫害的多发。同时街道、工厂、住宅等对城市的划分也削弱了城市生态的互补功能从而加剧了病虫害的多发。
二、现代园林病虫害防治举措
1、选择优良品种,做好种植规划,从源头预防
做好现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在防,而不在治。在园林建设规划初期,选好优良品种,做好种植规划是一项必须要重视的工作。前期要充分进行筛选,找出一批与当地环境适应性强、优良性状明显、抗逆性好的树种。同时,在种植规划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园林种植的美观性外,更要考虑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在充分调查本地区易发生病虫害病虫类型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引进害虫喜食的植物种类,从而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现代园林作为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同样遵循着生物共生、竟争的基本原则,因此,合理配置不同植物种类,利用生物群落的生物防治来进行防治,既可提高园林美观性,又可以利用不同植物的特点来进行病虫害防治,从而使得园林的整体经济性得以提升。
2、正确选用无公害农药
推广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和植物杀虫剂,目前应用较多的是 BT、灭幼脲、阿维菌素,应该作为无公害药剂之首选,但它们也存在效果显现慢的缺点,特别是 BT 的应用,施药 3―4 天后才得以显效,且对环境温度条件要求较高。 各喷户对农药的速效性要求通常是 1―2min 内害虫落地,这也为单独应用上述药剂带来了一定困难。应用拟除虫菊酯、新型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是拟除虫菊酯种药效最高的一种,在多种混剂中占有一定比例。为了达到高效、速效、低毒、无公害等要求,推荐使用拟虫菊酯与仿生农药、植物源杀虫剂的混剂,效果很好。应用自制石硫剂,在早春植物萌发前通喷一遍自制的石硫合剂,这对越冬蚧虫、螨虫、白粉病、锈病等全年的防治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植物配置应注意利用植物间相生相克等
生物学特性 植物的相生与相克是指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身或临近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的相生促进作用,消除或降低植物间相克抑制作用和自毒作用。利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原理,科学安排植物的配置,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是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的重要方法。
4、实施科学的绿化养护管理是做好植物保健的关键
养护管理应紧紧围绕提高植物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源和病虫害大发生前除虫灭病这个中心展开。每项养护管理措施都应该放在整个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中加以评价。一般来讲,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并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做好绿地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对草坪、草花等进行合理轮作;结合翻地消灭越冬虫害等。
5、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病虫害检疫
园林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效果。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与园林管理人员的工作密不可分,因此,加强园林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使其树立起“谁经营、谁负责”的责任意识,掌握专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园林管理人员除了要熟悉园林各种植物的属性,掌握基本的施肥、浇水、修枝、除草等技术外,还要做到多巡查、多记录、多反馈,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对于引进或输出的种苗,一定要做好植物病虫害的检疫工作,严格把好出人关,防止新的病虫传人,这是防治病虫害的根本之策。假如有危害的物种引人,对园林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都将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旦发现有病虫害的存在,要立即进行处理和销毁以防止其继续扩散。
6、合理使用化学药物,多推广生物防治
化学药物防治技术具有简单、快速、强效等特点,是目前园林病虫害防治最常用的方法。但化学药剂在杀死病虫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长期使用化学药物防治,还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因此,在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要使用毒性相对较小、剂量适中的化学药剂,同时要不断变换使用化学药剂以避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生物防治具有作用明显、安全无污染、效果持久等优点,因此,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要多采用“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一旦害虫天敌的种群得以建立,就会长久地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因此,人类要增强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只有这样害虫的天敌才能够为植物的病虫害防治长久地服务下去。
结束语
总之,结合不同的施药技术,选用不同作用方式的不同剂型,如粒剂、胶悬剂、乳油等,有针对性地防治园林病虫害,切实可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园林植保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实事求是精神去面对现实、着眼未来。 唯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也是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化学防治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可通过正确选择农药使用技术及剂而逐步得到解决,保证城市园林植保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林木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对策措施;江苏邳州
做好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新河镇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保护林木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河镇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
我镇林木主要病虫害是杨舟蛾。杨舟蛾属鳞翅舟蛾科,是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1年发生5代,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广,危害严重,在其他各镇常有暴发现象发生。目前,我镇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林技人员的大力宣传和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没有虫灾大面积的暴发现象发生,把病虫情况控制在最弱的状态;防治基础设备逐步得到完善落实,制定了目标管理责任制,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消灭虫灾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2当前新河镇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镇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2.1林木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增大
鉴于我镇的地理情况和土质的问题,我镇绝大部分地块只能适合种植杨树,这种单一树种纯林促使病虫加剧,1999年至今,食叶害虫杨舟蛾在我市蔓延、暴发,有几个乡镇杨树树叶几乎全部被吃光,形成灾害。由于我镇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防治及时,所以虫害面积比较小。近两年,又有杨尺蠖和草履蚧在我镇发生。目前还不能充分认识这些害虫特性和危害性,防治起来较为被动。由于近几年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虫口密度大,导致发生面积有所上升,预计今年病虫害发生面积将大大增加,在当前各个方面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
2.2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能够成灾的病虫害种类大大增加,有些是由于林木调运从外地陆续传入的,检疫出现漏洞,不太好控制,杨树溃疡病在我镇时有发生。由于我市是板材生产基地,我镇可供大量的板材原料,如不能严格控制病虫发生,会给我镇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3危险性病虫害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有一些容易暴发的虫害侵入我市并蔓延各镇区,由于我镇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区不容忽视。有的虫情几乎年年在局部地区暴发,如检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经造成了危害,相当难防。
3制约我镇林木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技术力量不够,人力缺乏,有些地块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指导防治。二是科学技术、防治手段落后。三是林业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造林的环节和管理出现漏洞。还有就是规划部门设计也不考虑病虫害问题。由于我镇经费短缺,条件不好,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和一些防治工具等,整体抗灾能力低下,病虫害防治率低,先进适用的防治技术与推广用不上。
4主要对策措施
林木病虫害直接影响我镇林木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林木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制约着林木资源的发展,抓好防治工作,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林木生长,而且能促进全镇经济和农村工作的协调发展。林木病虫害不仅具有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和在防治上的艰巨性、长期性。为此,我镇领导和广大干群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制定林木生产计划、减灾计划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4.2加强林木病虫害预防预测工作
预防测报是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对镇区内的林木地块进行病虫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木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汇报、适时防控、时刻做好防治工作。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同时,要把平时调查的情况和数据记录下来,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档案,以便提高技术手段和健全管理制度,逐渐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4.3坚持生态林业,改进防治手段
一是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提倡营造混交林,加强杨树的抚育管理工作,增强杨树的抗病虫能力;把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二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具体有:以鸟治虫,利用益鸟来杀灭害虫;以虫治虫,在害虫发生期于林间释放天敌昆虫来杀灭杨舟蛾等;以菌治虫,在害虫发生期于林间喷洒僵菌、苏云金杆菌等使虫发病而死。三是人工防治。组织人力采取摘除杨舟蛾等害虫的卵块、虫苞和地面灭蛹等方法,降低虫口密度。四是化学防治。要认真遵守国家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实行大树注杆,小树喷雾,要选择适时防治时间,达到最佳效果。在防治技术改进中,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久效磷、氧化乐果、对硫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矿物性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积极推广利用6H2_―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及引诱剂、诱虫灯等。
4.4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当前重点做好林木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广大干群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加强源头管理,产地检疫,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各地森检部门都要认真检查和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篇8
关键字:林业无公害防治 措施 病虫
前言: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林业资源的开发,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稳定中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依赖于化学制剂的喷洒,虽然一时效果显著,但是却给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遗留下一系列不良隐患,病虫害正以每年直线上升的趋势,严重遏制着我国林业的良好发展。因此,建立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平衡,必然成为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1.林业病虫无公害防治的概述
无公害防治是指,以林业的培育技术为基础措施,以生物平衡控制为核心,以经济利益为保障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以此科学的方法,达到对有效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维护了生态平衡发展。无公害防治方法的主要的特点变现为: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自己投入少、成本低;同时可以降低化学药剂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对病虫害的天敌物无伤害,可以得到长期抑制病虫害发展的作用。
同时大力开始无公害病虫防治工作,对林业部门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开展无公害防治工作,可以加钱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开展无公害病虫防治工作,不仅仅可以提高林业收入,同时还能促进绿色食品的生产、增加林业作物的收入。
2.我国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林业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越来越多的病虫灾害,严重遏制了林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病虫害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2.1 人工栽培树林增多,生态系统脆弱
自1950年起,我国开展大面积的人工林栽培,每年以50%的直线增长趋势,大幅度提高。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森林面积大约13370万公顷,其中天然树占65%左右,大概有8725万公顷,而人工数量大概有4645万公顷,约占总森林面积的35%。但是,我国森林病虫害面积也随着人工树林的增多,增加了将近40%的面积,而两者正以同等直线增长趋势同步上扬,给我们林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通常属于单一的存树木结构,并不具备整体的森林系统,因此造成人工树林的生态系统非常的脆弱,一旦有害生物出入。必然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灾害,局面势必变的不可控制。
2.2 对天然树木的大量砍伐,破坏了林业的生态系统
由于我国具有大量的以木材为生产原料的经济发展产业,造成了我国常年以来对天然森林的超负荷砍伐,严重导致了天然林木的数量剧减,严重破坏了森林生物云游的多样性,和森林的原始生态系统,从而导致林业病虫害的发生。
2.3 人为活动,破坏生态系统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日期频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接洽日益增多。我国曾多次引进国外树木品总。但是多次造成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进中国林业,由于没有天敌,病虫害得到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变开始肆意疯长,迅速夸大了病虫灾害区域,给我国个别林业地区带来灭顶之灾。
2.4 长期以来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带来了生态破坏我国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长久以来一味的依赖化学药剂,虽然一时间灭虫显著,但是长期使用,致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后,一旦发生病虫害,必然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
3.利用无公害病虫防治方法,改进林业病虫害现状
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爆发,给我国林业系统、国民经济都带来的巨大的损失。同时由于依赖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导致我国目前林业系统的高位破坏,生态系统严重失去平衡,而导致大规模病虫害的发生。因此,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
3.1 在林业工作中,做好因地制宜封山育林措施
想要达到控制林业病虫害的目标,必须从新恢复林业的生态系统。在林业工作中,因该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树木进行培育工作,同时对树林的培育,应该进行必要性的混交,以达到建立一个生态群落的目的,适应跟多生物得生活,加大病虫害天敌的生存环境,生活数量,以提高对林业系统的保护。同时,对个别地方进行封山育林的工作,建设人。畜对林业系统的破坏。
3.2 利用天然的生物防治工作,防治林业病虫害
由于林业长期依赖化学药剂造成林业生态系统的高度破坏,病虫害的泛滥。因此,要改善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必须利用科学的生物防治工作,进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首先,利用微生物防治林业病虫。使用常见的真菌、细菌、病毒等能分泌初看生物质的抗生菌,对付有害昆虫,从而防治林业害虫;其次,引进病虫害天敌,健全生态食物链。在森林中通过引进天敌的手段,以达到对病虫密度的控制,以维护生态平衡。同时,引进天敌,健全生态食物链系统,对林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性;最后,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的使用。在林业农用使用上,要加大把关力度,杜绝使用化学药剂,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的使用,以确保生态不受破坏,天敌不受影响的同时,有效的灭绝病虫害。
3.3 加强国际见植物引进的检疫工作,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我国对外来树木的引进也经常发生,但是曾经传入国大规模的病虫灾害,给我国林业部门带来的巨大的损失。因此在以后的树木引进工作中,我国应该提高树木进口的检疫检查技术,把检疫工作放在进口贸易的首位。同时,也要注意国内植物的检疫工作,以此有效的预防病虫蔓延。
结束语:
无公害病虫防治工作,作为我国林业病虫害新兴防治工作,具有提高林业自身抗虫性,保持生态平衡等多方位的优点,势必成为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该充分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大力推广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手段,减少或者不使用化学农药制剂,保护病虫害天敌,以提高林业系统自身抗虫能力为目标。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考虑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为我国林业的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1] 王晓波.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1)
篇9
关键词: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
0.引言
烟草病虫害对我国烟叶生产的影响和破坏力是很大的,不仅影响了我国烟叶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烟农的经济收入。我国的烟草病虫害种类繁多,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经全国烟草侵染性病害调查研究和全国烟草昆虫调查发现,我国烟草上侵染性病害达68种之多,有害生物有600余种,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主要害虫种类的变化,区域性害虫发生范围的扩大,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特别是病害往往没有治疗药剂,一旦大发生往往损失非常惨重,仅病害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0%-15%。因此,加强我国烟草病虫害的防治是亟待结局的问题。传统的烟草病虫害防治是以农药防治为基础的,由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有效的防控农药污染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加强烟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既可以防治环境污染,又可以提高烟草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是未来烟草病虫害防治的趋势。本文介绍了几种综合防治烟草病虫害的策略与建议。
1.烟草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
烟草的种植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防止许多病虫害的发生。烟田进行轮作调茬,搞好田间卫生,深冬耕晒垡,这是病虫害防治最基本的有效措施。但是针对集约化程度不高的种植形式,小区域、小范围的调茬意义不大,而应该倾向于相应规模的整体调茬,但是搞好田间卫生,实施冬耕晒垡,则是普遍适用的耕作措施。在搞好田间卫生方面不但是烟杆残叶要及早清除、远离地块,还要注意在烟田灭茬时要清除烟根,若遗留根系烂于土壤中,更易带病传病。冬耕晒垡也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有效方法,这就不可避免的与某些地区要求的冬耕起垄措施相冲突,这就要求当地技术人员准确把握来年的气候变化趋势情况,以便更好的做出相应正确的决策。烟叶育苗中确保烟苗健壮、无毒、无病至关重要,俗语说:“苗壮三分收”就是这个道理。首先要确保种子无毒无病,要使用公司统一提供的经过严格处理的包衣种子,不可使用无保证的自留种。其次是采用先进的大棚漂浮育苗措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病虫害防治等,充分利用大棚漂浮育苗易于严格操作管理,各种感病预防措施易于落实到位的优势。通过近几年漂浮育苗和非漂浮育苗烟叶调查对比,育苗技术落实到位的大棚漂浮育苗,田间表现病虫害显著减轻。烟叶幼苗受到低温影响,生长缓慢,也是诱发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各个地区的烟叶移栽期要按照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来决定,不易过早,应选择气温稳定温度较高时移栽,对贵州大部分地区而言以4月下旬至5月初最好,这一时间还能有效避过蚜虫的第一次迁徙危害。。此外,地膜覆盖烟田,烟苗能早发快长,亦能有效的预防、减轻病虫害发生。通过调查对比覆盖与不覆盖烟田,发病率低70%以上。部分地区在烟叶移栽后(团棵前)进行豆浆灌根,可以明显增强烟叶的抵抗能力,提高烟叶的产量、质量,烟田病虫害发生率也明显减少。具体方法是每亩10-15斤干豆粉,配硝酸钾3-5公斤,兑水后充分发酵,营养协调,既增加了烟叶营养、抗性,又有利于烟苗吸收,能促使根系早发快长。以上方法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减轻烟草病虫害的防治。
2.植物源农药与烟草病虫害防治
植物源农药是利用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浸提或分离到的活性成分加工成的制剂,按其用途,可分为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和抗病毒剂等。植物源农药的利用可分为两方面图,一是直接利用,即对植物中的活性物质进行粗提取后,直接加工成可利用的制剂。这种利用方式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发挥粗提物中各种成分的协同作用,而且投资少,开发周期短。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较多,已开发出棣素乳油、苦皮藤乳油、鱼藤酮乳油、双素碱水剂、油酸烟碱等多种商品化制剂阁;二是间接利用,即研究活性物质的结构、作用机制、结构与活性间的关系,进而人工模拟合成筛选,从而开发出新型的农药制剂。间接利用是当前国外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的重点,也是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的方向。
与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以下特点:(l)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不仅有杀虫活性,还兼有杀菌和刺激植物生长的活性;(2)对人畜及非靶标生物毒性低,在环境中降解快,低残留,不污染环境;(3)害虫不易产生抗性;(4)原料较易得到,可就地取材,就地加工,使用成本较低。不足之处是一般无“快杀”作用,杀虫和杀菌作用不如化学药剂强、迅速,对光不稳定,活性成分易分解,持效期短。植物源农药源于自然,在环境中易降解,适应于目前环境保护和优质烟叶生产的要求。而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发展植物源农药的条件得天独厚,随着生物、信息、分离鉴定和仪器分析等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植物源药剂,必定会有广阔的前景。它的应用将会成为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肯定,植物源农药在促进烟叶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也将发挥极积作用。
3.烟草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
在我国16个主产烟区不同程度发生的烟草侵染性病害有70余种,其主要病害为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炭疽病、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病害每年给烟草所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烟草产量的8%左右,特别是近年来,烟草病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烟草上的一些病害如花叶病、马铃薯Y病毒、青枯病、黑茎病基本上没有有效的农药试剂供生产上应用,只能采取一些农业措施预防。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各种有益的生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它是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方法,在病虫害防治策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物防治是一种持久效应,通过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来控制病虫为害,其效果不可能象化学农药那么快速、有效,但它们的防效是持久的、稳定的。主要有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昆虫信息素与不育性的利用、烟草抗虫抗病性的诱导和利用、拮抗微生物和害虫致病微生物的利用、生物农药的应用等基本途径。可以有效地减少烟田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烟叶中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烟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烟草病虫害防治,必将更加重视以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技术在病虫害治理中的作用,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烟草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烟叶中的农药残留等,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卷烟的安全性,才能不断满足中式卷烟的需求。
生物防治的方法有:保护烟田自然天敌、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散放天敌、输引外地有效天敌等方法。通过保护烟田如烟蚜茧蜂、草岭、瓢虫、食蚜蝇等自然天敌,使烟田中这些天敌的种群数量能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种害虫发生危害。利用害虫的性引诱信息素进行诱捕、迷向或干扰防治,利用蚜虫的报警信息素来驱避蚜虫,利用不育雄虫进行使害虫后代不育等多种方法。采用弱致病力菌株对烟草进行保护、利用外源物质诱导烟草的抗病性或抗虫性增强、利用烟草的抗病抗虫品种减轻病虫的危害等方法。如通过接种弱病毒株系保护烟草不受病毒的侵染、栽培K326等品种减轻烟草黑胫病为害等。用各种有益微生物作为活的屏障用于排斥病害为害或阻止其侵染、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造成害虫形成疾病流行等方法。如利用烟草根际的有益根际细菌防止黑胫病菌的侵入、利用蚜虫疫霉等造成烟蚜形成疾病流行抑制烟蚜的发生。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提高烟草病虫害的防治。。
总之,烟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可以有效地减少烟田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烟叶中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烟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烟草病虫害防治,必将更加重视以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技术在病虫害治理中的作用,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烟草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烟叶中的农药残留等,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卷烟的安全性,才能不断满足中式卷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梁英,潘英明.新型环保农药——植物农药[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03).
[2] 范瑛阁,曹远银.微生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5,(07).
[3] 廖世纯,曾涛. 杀虫植物资源研究利用之我见[J]广西农业科学, 2003,(06).
[4] 徐冠军,周长河,梅东海.湖北省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及主要技术措施[J].湖北植保,1996,(05).
[5] 张宏健,甘发林,董贤春,等.烟草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湖北植保,2008,(01).
[6] 张建平,徐利敏,张建忠,等.综合防治的概念、由来及未来[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7,(06).
[7] 吴自强,孙茂林,夏立群,等.滇中烟草病虫害考察简报[J]. 云南农业科技,1996,(01).
[8]马京民,程兰,胡军.烤烟豆浆灌根技术及其应用效果.江西农业学报[J]. 2009,21(10):52~53.
[9] 于宏伟,刘会茹,常永芳,等.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 (16):7550 -7551,7573.
篇10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63-1
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中,防治方法有很多,但往往需要考虑各种病虫害的特征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一般来讲,病虫害防治方案要坚持“安全、有效、经济、简单”的原则,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对人、畜、天敌、园林植物等无毒副作用,对环境无污染;另一方面,又要达到防治效果最大化,确保投入少、回报高,且简单易行。
通常,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包括植物检疫、园林技术措施、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措施。本文主要研究化学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措施。
1 农药的种类
化学防治是指用农药来防治害虫、病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化学防治措施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效率高等优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药剂普遍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有效防治的同时如果使用不慎或不按规定使用,则可能对人、畜、植物产生药害。
在生产中,使用的农药种类繁多,需要对其具有清楚的认识,以确保正确使用。一般来说,按防治对象来讲,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等。按照化学组成来讲,通常分为无机农药、有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常见的无机农药包括砷素剂、氟素剂等,因其部分产品药效低、易残留且对环境影响大而受到限用或禁用;常见的有机农药包括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氯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等,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杀虫剂。而微生物农药往往具有专门的杀灭效果而广泛用于某些病虫害的防治,如白僵菌、青虫菌、BT乳剂、杀蚜素等。
而从农药的生产方式来讲,从使用方便的角度一般会将农药加工成不同的剂型,一般为粉剂、可湿性粉剂、浮油、颗粒剂和烟剂等。每种不同剂型的农药都需要不同的使用方法,在防治时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粉剂一般不溶于水,所以通常用于喷粉、撒粉、拌种或用来制成毒饵。需要注意的是,粉剂不能用来喷雾,否则易产生药害。可湿性粉剂通常在用水稀释后作喷雾用。乳油如敌敌畏乳油、甲胺磷乳油等通常需要经过加水稀释后进行喷雾。使用乳油防治害虫的效果一般比其他剂型好,触杀效果高,残效期长。颗粒剂主要用于土壤处理,具有药效长的优点。烟剂可以燃烧,使原药受热在空气中结成飘浮状的微粒,适用于防治高大林木的害虫或温室中害虫。
2 农药的使用方法
农药的使用方法有很多种,在生产实践中需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和使用的药剂进行选择。
喷雾是化学防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喷雾是将乳油、水剂、可湿性粉剂,按所需的浓度加水稀释后,用喷雾器进行喷洒。喷雾时要尽量做到喷施均匀、周到,使植物表面充分湿润,但基本不滴水。喷雾时要顺风或垂直于风向操作,严禁逆风喷雾,以免引起人员中毒。拌种是种植前进行的防治措施,即将农药、细土和种子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的用药方法,常用于防治地下害虫。毒饵是将农药与饵料混合在一起的用药方法,常用来诱杀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熏蒸通常用于保护地种植这样的密闭空间,可以有效杀灭害虫和防治病害,通常也用于仓库杀虫。
此外,还有防治园林树木体内害虫如天牛等的注射法、地下根施农药、喷粉、毒笔、毒绳、毒签等方法。
3 化学防治的注意事项
由于农药使用不当会造成对园林植物的毒害作用也就是药害,加之许多园林植物比较娇嫩,如幼苗、花卉等极易产生药害,所以,用药时必须科学、合理施用,以确保生产安全。
一是要避免产生药害。药害的产生通常是由于使用农药的剂量过大或药物浓度过高引起的;施药时的天气也是产生药害的因素之一,一般在高温、潮湿等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用药,容易产生药害。此外,园林植物在细苗期、开花期等时期也更容易遭受药害。
要避免药害的产生,必须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书》用药,控制用药浓度,不得任意加大使用浓度,不得随意混合使用农药。同时,在施药时间上应选择在早上露水干后及11点前,或下午3点后用药,避免在中午前后高温或潮湿的恶劣天气下用药,以免产生药害。由于园林生产具有场地的固定性和生产的长期性,所以还要避免长期单一地使用一种农药进行防治,因为这样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而降低药效,应注意在不同的年份或季节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
二是正确选择农药。农药的选择应该经过综合的考量,如对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农药的性能等因素进行了解后,进一步选用正确的品种和用药量。还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已经广泛应用,应尽量选择此类药剂。
三是正确混合使用农药。混合使用农药可以同时防治多种病虫害,且可以减少农药喷施的次数,提高农药的使用率,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正确混合使用农药对于一般人员来说是个难题,需要进行学习以掌握科学的使用方法。在生产中,要避免将易产生化学反应的农药混合使用。如酸性农药不能与碱性化学物质混合使用,因为两者会产生分解从而导致农药失效。其次,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农药混合使用,不能将属于同一类型农药中的不同品种混合使用,以免导致交互抗性的产生。
总之,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广大园林生产者应当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以保障园林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英玲,韦春义.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广西林业,2004-01.
[2] 吴国新,姚方,张蕊,杨娟.园林植物生长的生物环境调控.经济研究导刊,2011-05.
- 上一篇:绿色食品报告
- 下一篇:餐饮行业品牌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