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篇1

第一,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实施探究。

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对人有导向作用,正所谓“时境之移人”。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能够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可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每个达成目标,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如教学“方程”引入新知时,可设置如下问题:①怎样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②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③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天平左边和右边质量的关系吗?④式子中能不能含有未知数?⑤如果含有未知数,那么这种式子又称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天平、讨论并解决以上问题。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问。教学中,可以就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观察、操作、猜想,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从而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二,让学生在主体地位中实施探究。

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全身心投入来实现。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教学“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时,在讲台转盘上摆放学生熟悉的各种物品,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引发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不同结果”的讨论,进而得出“三视图法”。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后,再让学生围绕六种几何体分组进行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其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首先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础以及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 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需要热心鼓励。其次要教给方法,使学生能说。要形成能力,需要经常性的培养,日积月累。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关键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第三,让学生在开放的思维中实施探究。

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有一定的载体,而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因为数学开放题的条件可以是多余的,答案也可以是不惟一的,所以解题的方法也比较灵活多样,这就是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在对这种开放题的探究中,往往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出各自的想象力,展开数学思维方法、进行交流,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都乐于参与,于是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也就得到了保证,从而也就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宗旨。

篇2

德国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Friedrich Wilhelm Christian Carl Ferdnant von Humboldt)最早提出大学教学之“教学与研究相统一” 原则。他把科学和学问设想成为一个无穷无尽的任务,并认为这是大学里亟须完成的历史使命,教师和学生为此需要不停地探究。这种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的做法,导致了整个大学教学形式的变革。实验室教学、Seminar研讨班等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大学广泛应用。欧洲的大学最早实践了科学研究与本科教育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把本科生教育作为大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于研究活动之外。他们同时也开展了一些新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比如:英国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把跨学科与合作办学模式作为教学特色,不断优化经验性学习、课题设计与问题求解的教学过程;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则非常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此外,还有丹麦罗斯基尔德大学(Roskilde University)的项目学习,奥尔堡大学(University of Aalborg)的面向问题的学习等。 美国大学创造性地继承了欧洲大学的做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是美国拥有的历史上第一所以研究为主导型的大学,它使研究在大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长期以来教师的研究工作被大学过分强调,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原因使教学与研究从相互结合走向彼此分离,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知名教授几乎不给本科生上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为此,美国于1995年创立了旨在全面提升与改进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大学本科教育全国委员会”,专门研究应对这些问题的具体政策与实施措施。 美国于1998年成立的博耶委员会(The Boyer Commission on Educating Undergraduates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首次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蓝图》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了“共同分享学校目标,以建立良好的大学研究生态”的教育理念,要求大学管理者从制度和政策方面重视本科教学,而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构建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教学体系,并且把本科生纳入大学的研究和发现体系之中。博耶报告的发表在美国拉开了重构大学本科教育的序幕,各个大学纷纷以多样的形式创设或者扩展了原有的本科教学计划。比如:大学生研究计划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大学生研究计划(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y Program,UROP)、工程实习项目((Engineering Internship Program,EiP)、综合研究项目(Integrated Studies Program,ISP)以及回归工程计划(Reengineering Projects,RP)等;此外,还开设了形式多样的研讨课程,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斯坦福导读”课程,它是以小班Seminar课程为单元的一系列年级课程创新项目的集合;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高级顶点课程(Culminating experiences),它是为毕业班开设的回顾与巩固四年所学知识与所具备能力的课程;还有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设置的独立学习研究课程。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实践了本科研究性教学活动。但从总体上来看,还处于摸索阶段,而且有些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对国外大学的模仿,需要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在化工学科教学中,如何发挥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与实践:

(1)探索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规律。展开大化工学科学生学习现状与特色分析,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层面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方法、能力和效果,探索适合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把握化工学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特点,充分利用化工学科的实践性教育环节,研究如何在实习基地的教育实践中变学科壁垒为优势互补,建设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交流和发展机会的大学科平台;打好本科教育科研训练规划基础,充分发挥化工学科教、学、研三位一体的传统优势,研究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通过层次递进的实习、科研实践,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思维的熏陶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培育精英型化工人才的成长环境,依托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扬化工企业的人文精神,研究化工人才的学习特点,探索个性化的教育规律,为化工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

(2)建立由层次平台与社会平台组成的资源共享学科开放平台。构筑从认识,到实践,再到创新的层次递进的实践教育基地平台建设。针对低年纪学生开设学科概述和研究方法等研讨课程,并采用引导型训练模式,利用科研过程动态模拟软件,建立科研实践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走进化工企业、将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请进来等系列活动,采用研究型训练模式,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研发化工工艺流程,提高学生自主研究和开发的能力;依托化工类大型企业,让教师和学生直接进入教育、科研与成果转化一体化发展的事业环境中去,实现教、科、产的有机结合,使教育和科技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激发创新激情,并依托大化工学科横向科研合作优势,充分聚集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研究与实践空间。

(3)因材施教,张扬个性,制订柔性培养方案。建立有利于学科融合的化工学科特色课程体系,借鉴发展以学群、研究小组、设计小组为单位的学生兴趣小分队进行综合知识教学和个人兴趣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体系,建立文理相互渗透、学科交叉融合、思维多向发展、强调实践环节、突出科研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探索适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推进交流式、体验式、逆向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启发式、与专家现场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合作学习、对话学习等交往性学习实践,探索分工协作的接力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建立网上学习园地和仿真实验室,通过网络进行模拟实验,开设网上讨论室,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论文 http:/(4)整合师资资源,提升研究性教学能力。实施化工学科领域名师工程,大力发挥企业工程师的作用,培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设立化工学科领域教学基金,一方面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研究性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支持教师与合作企业进行支持地方企业的科学研究,带领、指导学生进行应用型研究的科研活动;此外,依托多方位的科研项目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并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提高教师自我完善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结合岳阳本土化工优势,注重优化整合校外企业优秀工程师资源,形成化工学科人才培养的合力。

篇3

关键词:创新人才;本科教育;研究性学习;校社企联合;产学研一体

一、研究背景

国外现代教育实践表明,学生成才重要因素不一定在于学校教师所教,而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年龄相近的年轻人自己结队自主地、探索性地学习,去批判性地学知识和创造知识([瑞士]M.L.古茨克米德,未来大学应有新的教育模式,2000;杨颉,我看日本大学的教学制度和教育方法,2000),这是国外学者的一般共识。一方面,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性地学习,学生不仅培养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和研究人员与学生共同规划开发,可以在那些朝气蓬勃、富于想象、热情洋溢的本科生的交流中获取新的刺激和新的创造力(史朝,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八、九十年代本科生教育的经验及启示,2000)。

国外研究成果还集中于研究性学习引导的规范即制度的作用方面。美国等国家的教育学者强调要尽早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应保证在大学一年级有实习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客观地评估自己适应未来就业市场所需能力和水平,找出不足,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丁彦华,加拿大教育实习的特点及启示,2009;顾维勇,英、法、德、美教师教育中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及启示,2007)。另外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没有直接以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为内容的研究成果。许多西方国家职业教育中的职业实践基地大体类似于我国大学生实践基地,不同的是除了直接以职业为目标的大学教育如师范教育等极少数外,西方国家的职业实践教育主要针对职教生而非以研究为目的本科生(罗朝猛,立法: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基石,2007;曹丽萍,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2009;高月春,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教育实习模式的特点及启示,2007)国内教育界对“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成果不少,研究成果呈现出如下特点:

1.1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性成果较少,但有了一定的学理深度(李雯,教育的四根支柱,1998;方静雨,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2007;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200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究,2001;庞维国:论研究性学习,2002)。

1.2研究性学习及其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应用性成果丰富,既涉及到不同的专业,也涉及到实践基地建设的组织、原则、目的等方面(王中琪等,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2004;陈爱民,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载体―以梧州学院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为例,2009;徐礼超,基于制的高校专业实习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淮阴工学院为例,2009)。

1.3不足的是从学理角度探讨校社企合作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平台的成果较少,张楚文等,对项目实践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互动的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2004);张中对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模式进行探索研究(2009);姜生元等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2007)。根据我们的检索,目前国内几乎没有专门研究产学研一体化目标下校社企共建研究性学习实践平台的文献和著作,运用研究性学习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尽早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也不多。 而产学研一体化目标下校社(政)企共建研究性学习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实践在象我国当前创新型国家和教育改革战略背景下,其意义十分深远。

二、优化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通过尽早使学生成为研究性学习和互动式教学的主体,充分实现教与学的互动,避免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割裂现象。高校普遍按国家统一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割裂,最终培养的人才创新素质不高,协调沟通能力不足,不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求。许多学生在毕业时都修过了所要求的一系列课程,但仍然缺乏一种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或者是对一类信息与其他信息的联系一知半解。他们直至毕业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有逻辑地思考、清楚地写作、严谨地演讲和高效地合作。大学能给他们超出一个文凭之上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太少了。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同龄人手中有了和他们一样的文凭,文凭本身也在贬值,直接他们面临的就是失业的困窘和就业的不适应。而在社区信息化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社区、企业、教师、学生共同规划研发,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社区、企业、教师、学生的知识能力融合并得以提升。

2.2解决大学生特别是商科院校学生较强的研究性学习的欲望与研究性学习实践教育基地缺乏之间的矛盾,尽早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第一,高校特别是商科院校专业复合性的居多,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边缘性、综合性更强,按教育部专业目录,跨管理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的主要困惑有:⑴专业学科范围宽泛,我所学各门专业课程知识如何融合?⑵就业面宽泛,我毕业后从事什么岗位工作?学生既可从事IT技术开发,又可从事技术管理;既可继续深造,又可直接进入就业市场,或作为经营者从事商业活动。本科教育普遍采用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职业技能相脱离的传统模式,没有将实践教学尽早地和理论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即学生首先在大学里学量的理论课程,在毕业前才有机会接触实际,即所谓“实习”。第二,广大社区可为入校后的大学生提供大型研究性学习实习基地。企业能为大学生提供的实习基地有限,社区信息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平台。

2.3最大限度地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以形成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合力机制,解决校政企合作共赢问题。到广大进行社区信息化实践及服务型社区建设,既可最大限度地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以形成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合力机制,使学生通过实践整合所学专业知识,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资源“聚焦”,提高学生的社会商、德育商,又能帮助社区打造和谐社区,提高社区公众的幸福指数。

三、产学研一体的校社企联合的研究性学习平台建设目标和实践形式

3.1通过产学研结合经济和高效地建立研究性学习平台,尽早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项目组与政府及社区信息化承建商合作共建“‘两型’社区信息化建设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基地”,解决学生尽早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基地缺乏问题。学生通过基地参与研究性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途径如下。第一,校政企合作研发和推广社区信息化项目。项目组通过参与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开发,根据一至四年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实践不同层次需要,组织学生对此平台进行维护,并深入广大社区帮助各社区利用此平台提供的网站创建系统,便捷地申请二级域名,进行即建、即见、即得式的网站部署、架构调整、栏目管理、内容、文件管理、状态监测等,选配自行建设相应模块并入整个体系等,还可组织学生进行社区信息资源的调研挖掘,为社区管理、服务及商务提供支持信息;培训社区工作人员使用和管理社区信息系统后台;为社区辖区内商家作宣传推广、开发社区商家网上黄页及其实体电子商务运作等。第二,进行社区服务人员的双向培训。企业和政府、社区先对学生进行社区信息化建设、社区网格管理理念、社区服务等系列内容培训,学生再深入广大社区对每个社区信息员、社区网格管理员及其他社区服务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社区网格管理,以及“服务型”社区创新等培训。第三,直接参与社区信息化服务或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

3.2产学研相结合、校社企联合创新共建研究性学习平台,实现校社企多赢,建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如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大多是采取的“政府主导、社区主体、企业运作”市场运作模式,特别是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先导区、全国社区信息化试点区的长沙市岳麓区,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业务指导和监督,基层社区居委会、省市民政、计生等部门的全力支持,保证了资料取得和社区信息化建设资金到位。社区信息化主要由企业投资进行商业化运作,而企业缺乏大量人力资源,高校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社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推广所需的大量人力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此平台并进行维护,因此企业政府与我项目组拥有长期合作动机。

3.3利用研究性学习平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即通过组织大学生挖掘社区潜在差异需求,为其寻找创业商机。如我国“两型社区”先导实验区长株潭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与推广将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并对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社区服务市场巨大,例如据我们调查,长株潭地区约有1000多家社区,1300万人口,岳麓区就有10个街道办事处、1个管委会,共104个社区(村),社区服务项目需求可分为16大类100小类286项具体业务,包括社区居民、商户、服务商及服务和管理者等,其中居民就有243项服务需求,还有大量的差异服务需求还潜在社区内部,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实现。

四、产学研一体的校社企联合的研究性学习平台建设与实践的要点

产学研一体的校社企联合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应注意如下几点。

4.1将系统科学研究方法引入尽早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机制建立。运用“超循环”等自组织理论,形成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共同提高的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4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福建全面铺开,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和信息资料中心,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试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优化图书馆工作的问题略作探讨。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图书馆的作用

(一)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行新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水平,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度。而图书馆可以利用图书、网络等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学科课程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资源,为新课程的实施保驾护航。

(二)图书馆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信息保障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强调学习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而学校学校图书馆即时性的报刊信息、网络资源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巨大的在帮助力量。

(三)图书馆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实践场所

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素养。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使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图书馆所具有的丰富信息正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

如上所言,图书馆在学校的新课程实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充分认识自身的责任,发挥自身的信息优势,努力创设条件,积极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主动走向教师,走向学生,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的“信息中枢”。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图书馆的应对实践

(一)参与课程资源开发

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规定,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把中小学图书馆纳入课程体系的视野来认识,定位于课程资源,这是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地位认识的一次突破。在一般意义上,图书馆被认为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读的机构”,而课程资源的观点则突破了这种认识,赋予了图书馆新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中,图书馆由过去的间接教育作用上升为直接教育作用。如何才能筛选、开发、整合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目前我们面对的难题,它给图书馆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图书馆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良好的契机。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主要有一是开设图书馆课程,二是加强图书馆与学科教师的有效合作,配合学科教学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1.开设图书馆课程

在学校教学计划中,每月安排一课时。课程内容包括介绍图书馆的概况、藏书布局、图书的标识、馆藏目录的使用方法、各项规章制度及借阅手续等,使学生掌握选择图书和借阅图书的方法;同时在新生的入学教育阶段,组织了新生参观图书馆,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情况,让学生了解图书馆是课堂以外增长知识的重要场所,使他们一入校门就对图书馆产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把学生吸引到图书馆中来。课程另一内容为文献知识的一些基础教育,包括文献的类型、图书的分类与排架、图书目录的认识和利用、利用工具书检索文献、利用计算机查找资料、阅读方法、阅读卫生、怎样作读书笔记等,使学生学会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中进行分析、比较、筛选,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中学的课程属于三大范畴:思想品德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果说指导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哲学,那么,图书馆课程是指导中学各门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它是教会学生掌握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作为辅导、深化、拓展、学习各门课程和超越课程、发展个性、自我教育的工具学科,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这是一门“授人以渔”的课程,通过实践,新生对利用图书馆资源已获得初步经验,能较好地科学地利用图书馆,较快捷准确找到或借到自己所需要的书刊。

2.加强图书馆与学科教师的有效合作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没有与学科教师的有效合作,图书馆工作将根基不牢。当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都要求教师和学生开发教学资源,。在配合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及开展校本课题研究活动中,图书馆与科任教师及时沟通,了解相关研究课题,搜集并提供图书资料。

学生的创新需要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搜集、整理、传播的重要部门,应该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各种信息,这是基础课程改革的条件性资源开发和利用,也是培养学生知识创新折前提条件。例如:在开展校本课程阅读活动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学习鲁迅作品《阿Q正传》,图书馆找来鲁迅的作品,为学生阅读提供方便,了解《阿Q正传》当时的社会背景,思索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作品所要达到的目的。这种老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发现学生学习后能积极发言,谈读后感。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起始问题会在问题研讨过程中引发对话,从而引起对文本中思想欢更深广的理解;学生有创新学习的方法,大家受益非浅,纷纷要求继续借阅鲁迅折作品。这种蔚然成风的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W生的读书兴趣,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创新。(二)开展课外阅读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学生学业负担减轻,自主学习时间增多,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会无所适从。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他们有效地更好地读书,也成了图书馆的一项工作。

图书馆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指导,对阅读进行指导帮助。

1.开设阅读指导讲座

没有导航的船将毫无目标。针对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增多,图书馆主动与学科教师,与学生的学科学习相结合,开设读书讲座,针对学生读书的问题,指导学生有效读书,引导学生走进多样的文化艺术世界。如:向学生推荐《怎样读书》、《学会应变》等指导阅读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不断更新新书介绍

开辟新书宣传栏,介绍新书,使图书馆最新的书刊信息以最快速度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图书信息。

3.收集专题信息

新课程对专题式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应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专题收集信息,如科技新发明、文学创作、时事热点等等。

学校可以每学期举办“读书节”活动,图书馆在读书活动中,应对活动进行读书“热点”指导。比如纪念、抗战胜利等活动,分析,因势利导地开展有关书籍推荐;配合教研组开展读书研讨、读书演讲、知识竞赛、书评征文等活动,从而使读书活动开展的更为丰富多彩,同进与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

三、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

毋庸置疑,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经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在这之下,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配合教育教学需要、及时调整改善藏书结构

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第8条规定了“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配备。”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中学图书馆要为新课程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以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藏书建设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购买经济常识、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学习方法、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书籍,有关时事热点问题的新书,表现形式生动、思想性和艺术性较强的科幻小说、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文史哲代表作等。同进,还要具备一批优秀的教育理论书籍、教辅资料。

(二)转变图书馆管理者的角色、加强自身学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图书馆管理者不仅仅是图书管理者,同时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认清自身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有效转变自身的的管理角色,主动展示自身特有的资源价值,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同时加强自身学习,以便更好地进行现代化科学管理。

(三)积极让学生参与管理和建设

这能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共同参与中分享成功,分享所感兴趣的信息,增强学生的信息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图书馆信息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为信息走向学生提供条件。

四、有关的几点思考

图书馆为应对新课程改革,在参与课程资源开发、指导阅读、自身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仍有许多挑战需要面对。

(一)在新课程改革中,图书馆由过去的间接教育作用上升为直接教育作用。如何才能筛选、开发、整全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还是目前我们面对的难题。

(二)与此相关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还是一个空白。电子文献体积小、存贮量大、传播面广、传递速度快、可多次复制,还可满足多个读者同时阅读的需要,从而减少复本数,节省经费,并且电子文献检索途径众多,速度极快,可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充分发挥计算机检索的优势。因而数字化建源建设工作,还有待于努力。

(三)中学图书馆如何应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挑战,观念改变是一切改革措施实施的先导。新课改后,中学图书馆从业人员必须以先M的管理理念与服务理念来引导工作。在馆藏管理方式上,要切实做好馆藏的深加工,对原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得图书馆原来的知识更加系统化、综合化,进而形成独特的图书馆知识库、图书馆文化;在服务内容上,要加大对知识的开发力度,开展各种参考咨询服务。当然,理念的变革必将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信息素质、文化素质等。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与学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配合,如果教师与学生配合默契,教学互动就能顺利展开,提高教学效率,反之,师生之间有抵触心理,不能达成合作意识,则很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互动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如何进行教学互动?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岗位上,笔者对此深有感触,总结了如下几点建议。

一、注入爱心,营造情感融洽的教学氛围是教学互动的基础

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爱是教育的实质,是教师对教育工作、对学生的一种情感流露。它有着独特的魅力,犹如一座桥梁,把教师和学生紧紧联系起来,让教学充满人性化的味道。学生学习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这样才能取得高效的学习效率。教师要用爱的情感去营造一个师生情感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境,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听教师的课,从心理上配合默契,从而为课堂教学互动打下基础。

教师如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爱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①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前提。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教师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要尊重他们对书本、教师的不同思想,尊重他们的说法,让他们大胆去说。②和学生做朋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权威,得放下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学生做朋友,走入学生的世界,关心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能用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觉高不可攀,与教师在心理上有距离感。③关注后进生。后进生的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得不到关爱,导致他们放任自流,产生自卑心理、畏难情绪。教师要多关心他们,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并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在思想上鼓励他们,让他们不要气馁。当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时,内心就会充满感动,自然有了不让教师失望的决心,从而在学习上迎难而上,努力取得好成绩。

二、教学反馈,有利调控教学策略是教学互动的形式

著名学者比鲁迪说过:“信息反馈是一个最有效率、最重要的控制学习水平和练习的途径。” 课堂教学反馈的信息可通过课堂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定获得。对课堂教学计划实施情况的检查评定,包括对教学过程几个重要环节的教学状况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对其中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部分,妨碍学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因素及时加以修正和调节。总之,就是将学生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差距,从而获得反馈信息。因此,教学反馈是教学互动的形式,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个磨合过程,师生之间必须经过反馈和再反馈才能得以形成教学互动。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取信息的途径:①课堂观察。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而一味去讲,不去顾及学生有没有在听,是否听进去了。②检查练习和作业。通过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授课内容掌握的程度。对于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当即讲清楚,这就是再反馈;对于课外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除了认真批改外,还应把有代表性的问题再反馈给学生。另外,在纠正时机上也要掌握好,有些错误一定要立即纠正,有些则不必立即纠正,可以先把它记下来,以后再适时加以纠正。③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教师要发扬民主的作风,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教师在教学上不可能十全十美,从学生的意见中,我们才能知道学生喜欢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策略,才能使教学能力不断提升。④与学生交谈沟通。教师要多与学生交谈,从中获取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如小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⑤考试测验。考试是教学反馈的最有力展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单元理想目标为依据,紧靠教材组织专门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状况,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2)反馈方式。反馈方式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指教师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肯定后再回输给学生,以强化知识。比如,当学生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考试成绩提高、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会反馈说:“回答得非常正确”“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能提出问题说明进行了思考,值得大家学习”等鼓励性的话语。负反馈指教师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否定后再回输给学生,以弱化其错误的思想,改正其错误的倾向。

三、课前备课是教学互动的前提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学改革让教师面临挑战,教师、学生迫切希望打破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建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的新模式。所以,备课质量的高低,成为保证课堂教学互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创造性地展开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让教学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喜欢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多样化课堂是教学互动的方法

(1)巧设操作性活动,激发兴趣。小学儿童正处于以直观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都还不成熟,仍然需要大量直观感性材料的支撑。因此,要把一个数学知识真正理解掌握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操作活动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操作,学生手脑并用,学习也不再是一种负担了。

(2)课堂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课堂上学生用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全身心投入课堂中去。教师只需做好引导,学生也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一举两得。

(3)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时代在发展,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声情并茂,既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协助学生释疑解难,又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乐于参与,喜与创新,因此,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不是谁教谁、谁跟谁学的过程,而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中,组成教学的共同体。教学过程“互动”的基本分析单位不是“教”,也不是“学”,而是“教学”如何“互动”。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要提高自身素质,从学生角度去研究教学策略,这样师生才能相互配合,有效达成教学互动。

参考文献:

[1]王琳.浅谈互动式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4(21)

篇6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素质教育的阶段,学生对美术正逐步深入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数同学对美术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教强的创新力,学生的美术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1一、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小学美术学习的基本方法,知道了课堂授课的基本程序。对于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工具可以做到熟练运用,对于剪刀、绳子等手工工具也有一定的认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的提高,在接下来的四年级美术课堂上,应该继续坚持绘画和动手的结合教学,使得孩子在意识和动手方面继续提高。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

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变废为宝》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2一、班级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了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绘画的基本方法了解的不够深,学生普遍创造性不够,在本学期将加强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本册教材共13课,每一课即为一个单元。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造型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色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欣赏等,这些美术活动都十分接近生活,且可操作性强,很容易吸引学生,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加强美术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美术的空间,从而让学生明白美术无处不在。

四、教学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准备。

2、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价值。

3、在课堂上运用范画,手工范品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5、教师加强学习,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教研水平和业务能力。

6、推荐美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三、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五、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4一学生概况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3.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水粉、水彩颜料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5.能运用紫沙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并用水粉颜料加工、装饰。

四、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五全册教学进度(略)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5一、学生的情况分析

进入四年级后,同样是中级阶段。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作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绘画水平处在不稳定状态。因为这时期的儿童基本上能看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四年级人数较少,在管理方面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想法可以交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学生们平均分成两组,这样就可以,集体作业。同样在四年级这个时期,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指导,并实行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方式。(如走出课堂、多增加写生和速写的练习),这对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是很有帮助的。

二、教材内容分析

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知识、线条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1、强调趣味性的美术教学,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食物,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2、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个方面的需要,即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1、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

篇7

一、转变教师较角色,和谐师生关系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了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为:抢险、2008奥运等。均以情境的形式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创造条件,实行民主、开放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管理和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制定教学计划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而宜,更好地体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就是说充分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教材、学生等方面,把学习的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4、注重课堂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5、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例如课题:“播种”、“丰收的场面”等。使学生对劳动产生间接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6、实践出真知教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淡化了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以投远为目的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学生的实践中积极提取正确的投掷动作,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多次示范,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篇8

纵观本学期我们的工作情况,我们有理由骄傲地说:我们很好地完成了我们的工作任务。大的方面,这学期主要重点抓好了如下几项工作:

1 协助学校办好了一届“英语夏令营”;

2 在学校“科技节”中做好了我们该做的工作;

3 协助市教育局办好了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杯”东莞赛区英语演讲大赛,并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除了以上的几件大事,细细地说,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本学期,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东莞中学常规教学工作要求》、《教师法》等有关学习材料,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忠诚教育事业的信念,做到敬业爱生、严谨自律、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终身学习、锐意进取。

二:加强科组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组的管理工作。

“无规矩不成方圆。”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科组内部管理。继续实施“人人有职、有权、有责”的岗位管理制度,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科组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集体建设科组的智慧和力量。本学期开学伊始启动的科组形象工程(主要是加强对四个办公室的内部管理,各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使到四个办公室的卫生、安全、美化等内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合理化)营造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科组的奖励条例,设立了“贡献奖”。对热心为科组服务,积极参与科组建设工作,对科组的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师给予奖励,借此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科组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科组的资料,资源及科组教师个人资料的档案管理,写好科组日

誌,使科组的档案管理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们制定了有效的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岗位业务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文明礼貌和师德教育,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定期向青年教师推介学习材料:《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英语课程标准》、《新课程》等优秀教学教育理论书刊;组织观看优秀课例录像,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我们实行的“一帮一”或“二帮一”的帮教制度,主要组织青年教师互相听课。我们落实了“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教育论文撰写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认真指导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和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真正使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帮学,帮教“工作落到实处。充分信任青年教师,大胆使用,让他们挑重担:如担任毕业班备课组长、主持或负责课题的研究、辅导学科竞赛、担任科组的工会小组长及参与组织市、学校大型活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我们定期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或外户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丰富青年教师文化生活,使其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关心中年教师的身心健康,重视科组的可持续发展。

中年教师在英语科组中所占人数比例较大,他们大多是在教学的第一线工作,而且还要照顾家庭,有一些教师还长期超负荷工作,工作压力较大,所以本学期科组定期组织系列集体活动或体育活动,以提醒中年教师体育锻炼和减压;定期组织召开中年教师座谈会,了解其生活和工作情况,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关注中年教师的再学习和个人可持续发展,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完善教育观、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课堂管理,使他们做到与时俱进,并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

五、教学工作

我们狠抓常规教学工作不松懈,把学校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重点抓好教学中心的五个重点环节:备课、上课、命题、辅导、早读。抓好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并要求认真做好备课小组的活动记录,做到资源共享、创意共享。

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火车头”及“纽带”作用,我们定期召开备课组长会议,互相了解各年级的教学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计划,推动了科组的教学工作。

我们组织老师们外出学习听课,开展与兄弟学校教学交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了解教学的新动向。本学期我们的听课、评课活动开展得很有特色,我们组织各课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和跨年级进行听课、评课等交流活动,使科组上下形成互学并进的良好氛围,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们重点抓好了两个毕业年级的教学工作,力求把常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期初我们制定周密的教学工作计划,我们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师工作会议,检查及研究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及时了解获取信息,重新制定相关措施,调整教学的方向。组织新旧毕业班备课组进行经验交流活动,研究新一届毕业年级的教学工作。去年的毕业年级教学成绩突出,为新一届毕业年级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定期组织骨干教师检查、指导、研究毕业年级的教学工作,及时了解情况,调整教学措施,把握好教学方向。组织毕业年级教师认真研究高考、中考有关信息,密切与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联系,拓展教学交流的渠道,及时了解两考的信息动向,促使两考成绩更上新台阶。

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认真做好竞赛辅导。

高一级备课组组织成立“英语沙龙”,由十位老师分别组织不同的英语主题,如英语辩论会、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英文歌曲欣赏等英语活动,为学生开拓更广阔的展现和锻炼的空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英语的愿望和能力。

高二级组织成立“趣味英语小组”,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初二年级组织成立英语竞赛辅导小组,旨在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英语尖子。

七:认真学习新课标,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新途径,努力开展教改、教研工作。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影响已见端倪。面对深化教育改革为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育的思想、理念、途径与方法正面临重大的变革,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与教育教改相关的教育理念的学习、对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系统充分学习。新课程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因而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的有关材料和英语课例,使全体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教研活动,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和质量观,尽快走进新课程,了解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增强课程改革信心,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学习和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组织全科组教师认真探索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及互动学习的新途径,推动科组教改教研的氛围。

本学期做好了有关英语科研课题的研究,尤其是高一组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报刊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途径研究》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立项课题《网络英语课程促进英语教学跨越式发展的实证研究》

加强老师的学习进修,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到与时俱进。

附:本学期我们取得的荣誉

姓 名

比赛项目

奖 项

刘宇

“希望之星”高中组

第一名(一等奖)

包涵

“希望之星”高中组

第二名(二等奖)

郭婧

“希望之星”高中组

第五名(三等奖)

江蔚、谢煦茵

“希望之星”高中组

第七、八名(优胜奖)

方志操

“希望之星”初中组

第二名(二等奖)

宋瑞峰

“希望之星”初中组

篇9

闫家店中心校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1、2005年,中心校教研工作的 指导思想 是:依据教研室2005年工作思路和中心校2005年工作计划,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推进中小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使我乡的教育教学工作步入一个新台阶。 2、本学期的 工作目标 : ①课改方面 :以市局教研室“三个一”活动为有效载体,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每所小学培养1 — 2名“教育之星”; ②教师培训方面 :通过示范观摩、校本教研、教材辅导等形式,力争对全乡教师培训2次。同时重视非课改年级教师对新教材的熟悉、研修; ③学生素质培养: 重点强化对学生日常习惯的培养,特别是新课改年级的听课习惯、读书习惯的培养; ④课题研究方面 :着手组织“新课程下驾御发展趋向与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衔接”课题研究,为我乡教育“十一五”计划确立新的教育科研课题; ⑤教研员视导: 多下乡入校听课,力争每周下乡三天,每学期听课60节。 二、主要措施: ( 一 ) 、加强课题研究,以课题促课改。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生命线。在这方面我乡基本上是个空白,重视程度不高。针对目前新教材、新课程的形式,我乡确立了“新课程下驾御发展趋向与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衔接”研究课题,并作为我乡“十一五”计划的教育科研立项课题。本学期,我校将认真组织广大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的分析论证、资料搜集、初步试验性研究等活动,为课题的最后立项做准备。 ( 二)、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校本教研。 1、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拓展教育理念 根据自身实际状况,我乡确立了“巩固已有成绩,提高理论水平,创新教学模式,突破旧有观念”的工作思路。 面对新教材、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应该先行的,没有教育理念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提高就无从谈起。我乡将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研讨学习;聘请教研室、进校相关领导专家作新课程专题讲座,拓展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 2 、以课堂为主阵地,各项研训活动为辅导,实现教师素质和学生能力的“双提高”。 抓住课堂教育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突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广泛开展观摩研讨课、教学分析会、优质课评选、各科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等四项活动,以活动促提高,从而实现广大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 、认真落实、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并以此项活动为载体,在每所小学培养 1--2 名“教育之星”。 ( 三 )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 、从教学计划、备课、教学、作业、课外辅导、质量检测等多方面下手,稳抓教学常规管理,定期下乡组织常规检查。 2 、加强教学质量检测,提高教学质量。中心校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抽测,组织教学质量分析会,以保证中心校对各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从而提高我乡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 四 ) 、大力加强教研员自身建设。

1 、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业务素质的提高。认真学习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报刊书籍、理论知识,多上网查阅相关课改资料,拓展视野,力争做一名新课改的“排头兵”。 2 、深入基层,多听课,多学习,多请教,掌握教师和学生的动态,从而准确把握全乡教育教学脉搏。本学期下乡听课视导不少于 60 节。 ( 五 )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促提高。 在认真落实市局教研室开展的各项活动、竞赛的同时,我乡计划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观摩研讨课、教学分析会、优质课评选、等四项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师生素质的提高。 2005 年上半年工作计划安排表 月份 主要工作 备注 3 月份 1 、开教研组长会,布置本学期教研工作 2 、下乡视导、熟悉情况 3 、组织一年的新教材培训 4 、各校选报各科优质课 4 月份 1 、组织中小学各科优质课评选活动,并将活动结果通报各校 2 、优质课观摩、研计分析 3 、各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4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计会 5 月份 1 、中心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2 、教师基本功大比武 3 、教学质量抽测 6 月份 1 、教学质量分析会 2 、下乡指导 3 、期末复习指导 7 月份 1 、组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工作 2 、半年工作总结

教研工作计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10

一、以学生的主动学习来挖掘

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这就像雏鹰的翅膀是在飞翔的活动中练硬的一样。“爱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生活与学习中,学生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试一试。我们的教学理当顺应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规律。因此,新课标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首先,要善于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在每堂课的开头若能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定能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泼愉快的学习。例如,学习一年级《比尾巴》这篇课文时,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动物尾巴的图片,告诉学生们:一些小动物昨天丢了尾巴,老师很想还给它们,可是不知道这些是谁的尾巴,你们能帮助我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立刻跃跃欲试,愉悦的课堂气氛马上就调动起来了。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尾巴的特点再贴尾巴,最后和小动物们交朋友并说一句话送给小动物。就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不仅认识到了动物尾巴的特点,相机学到了生字,而且得出“燕子的尾巴像剪刀,金鱼的尾巴像枫叶,狐狸的尾巴像大伞……”更让人惊喜的是,学生在课后编了一首《找尾巴》的儿歌,生动形象的叙述了找尾巴这个游戏。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创设的情境让课堂活了起来,孩子们乐在其中,自然不会觉得语文枯燥乏味了。

其次,要善于变化课堂教学模式。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每节课都是“朗读课文――生字讲解――课文分析――指导写字”这一模式,学生定会觉得厌倦腻烦的。作为语文教师,应敢于出新招、出奇招。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不必拘泥于一种或几种模式、套路,要大胆拿来和创新,让学生在活动中觉得语文有趣味,从而喜欢语文。例如,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抛开教学常规模式,带领孩子们展开联想:你现在就是一朵荷花,当你早上睡醒了,你还和哪些小动物们对话了?它们说什么了呢?你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你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呢?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孩子闭上了眼睛一幅陶醉的样子,有的还干脆带上了动作,张开手似乎在随风晃着身子,不禁也让我感受到了这是一池美丽的荷花呢!

二、以学生的能力培养来挖掘

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是让课堂充分“动”起来的前提,不仅仅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还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1.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为他们的发现和创造提供最大的开放性空间。学生发表见解的过程其实就是个性得到发展的摇篮,应鼓励他们发言,允许他们胡说八道。“对于灵机一动的想法,教师不要不屑一顾;对于出乎意料的想法,不要有先入之见;对于不恰当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有一次,笔者正在投入的讲《一个村庄的故事》一课,一个孩子突然举起手来。出于对学生的尊重,笔者停了下来听取她的意见。没想到这个学生认真的说:“老师,这些砍伐树木的人可不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自食其果’?”孩子的总结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她对课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是毋庸质疑的。借此机会,笔者惊喜的表扬了她。在之后的学习中,这个孩子乐在其中,又引用了许多成语来概括课文,常常让课堂充满了灵动。语文课就是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充分引导学生把各种想法都轻松自然的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2.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开展研究更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的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教师千万不要有意或无意的压制学生的好奇心。笔者在《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过程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李四光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他看到这块大石头就想,这块石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他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没有想到,学生并没有按笔者的预设回答这个问题,反而由讨论大石头的由来到冰川的形成和运动到外太空的陨石,虽然打破了教学计划,但笔者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和孩子们在相互提问回答中又一次调动了课堂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