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37-02
一、前言
近些年,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头等大事。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对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致力于人才的终身教育和全面培养。幼儿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儿童的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抓好幼儿的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社会中对两种教育方式仍存在很大的争议。笔者认为,作为幼儿的两种基本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已家庭教育两者各有所长,不可偏废其一,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家”“园”合作新模式的优势,才是我国开展幼儿教育的正确道路。
二、幼儿园教育及其重要性
(一)幼儿园教育概述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部分,以幼儿园为教育场所对幼儿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肩负着幼儿的知识启蒙和健康成长等重任。幼儿园教育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和社会需求的产物,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幼儿身心和和谐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基本上采取“保”“教”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注重幼儿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此外,幼儿园教育还要求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保证幼儿在社会中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人类是社会的产物,人在社会中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幼儿园教育为人才的早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人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指定的,引导幼儿直接感知自然环境,在对空气、花鸟等的欣赏中幼儿对人类的自然环境产生热爱,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的社会责任感。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幼儿园主要采用合作、分享等教学模式,通过幼儿之间的情感与话语交流,促进幼儿帮助、合作、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加快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三、幼儿家庭教育及其重要性
(一)幼儿家庭教育概述
家庭教育伴随人的终身发展,对人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广义的家庭教育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教育,另一方面指父母对子女单方面的教育。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属于后者,主要指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具有灵活性和连续性。幼儿家庭教育的灵活性格体现在教育的内容和时间上,幼儿和家长接触的时间较长,家长可以随时对幼儿进行教育,尤其是在幼儿出现错误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及时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此外,幼儿的家庭教育不会出现中断,稳定的亲子关系使幼儿的家庭教育具有连续性。
(二)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首先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幼儿营造了爱的摇篮,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安全感,有利于幼儿形成稳定、活泼的性格,反之,不和谐的家庭会带给幼儿心理阴影,从而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以平等的态度与幼儿进行交流,在教育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最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把握对幼儿“爱”的尺度,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行为的素质,做到言传身教,不要对幼儿过分溺爱,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属于我国教育体系,是在国家教育部统一规定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而家庭教育局限于家庭之内,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对幼儿的教学比较随意。再加上家长的工作比较繁忙,家长本身缺乏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教育掌握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即使在幼儿园放假期间幼儿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此外,幼儿的家庭教育要以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为标准,促进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之中都能健康成长。
(二)幼儿家庭教育反作用于幼儿园教育
幼儿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科学、规范的幼儿园教育可以为幼儿家庭教育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良好的家庭教育也为幼儿园教育奠定了基础。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保持一致,如果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保持连贯性,幼儿园教育就会事半功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能够显著提升;反之,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左,幼儿园教育的难度会相应加大,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随之下降,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具有一致性
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一方面,两种教育方式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结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进行科学有序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幼儿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另一方面,两种教育方式的教学内容具有同步性,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的基本认知能力和科学逻辑能力的提升,家庭教育则侧重与对幼儿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实现了幼儿的智力、能力、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
五、幼儿教育新道路——“家”“园”合作
(一)“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两翼”,两者各具优势、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我国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幼儿教育的改革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家”“园”合作的幼儿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家”“园”合作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要注重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势互补:一方面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幼儿园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幼儿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定期进行家访,增加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另一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长通过家庭教育在幼儿心中树立教师的威信,言传身教,做到尊重教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严格要求,确保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二)“家”“园”合作的有效途径
1、加大对教师和家长的宣传,增强“家”“园”合作意识
目前,大多数孩子的家长工作比较繁忙,对幼儿的教育有所疏忽也在所难免,“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要增强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进行“家”“园”合作的宣传,比如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共同致力于幼儿的教育工作。
2、开展“家”“园”合作活动,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
幼儿园应该积极的开展亲子活动,引导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亲子运动会、家园主体活动、亲子音乐游戏等亲子活动中,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都进行了深入的情感交流,为幼儿提供知识信息的同时也拓宽了幼儿教育的视野,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要相互信任的关系,在相互信任、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合作。
3、定期进行家访活动,深化“家”“园”合作层次
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兴趣和机会,但是“家”“园”合作不能流于这些表面的文体形式,“家”“园”合作需要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和交流。家访是增加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联系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在园期间的表现定期进行家访。幼儿园要十分重视家访工作,制定明确的家访目标和家访内容,在家访中深入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素质,结合家访的结果,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提升教师和家长的素质,提高“家”“园”合作的教育水平
提升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素质是提高“家”“园”合作教育水平的基础。幼儿园要十分重视幼师的选拔工作,聘用热爱孩子、有亲和力、专业素养高的综合人才,提高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素养。幼儿园定期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和教育,邀请幼教专家举办讲座,不断提升教师和家长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另外,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幼儿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工作中,切实提高“家”“园”合作教育模式的效率和质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幼儿的终身教育中同等重要,两者各具优势、相辅相成,在具体的幼儿教育活动中,两者不可偏废其一。“家”“园”合作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亲子活动等教育平台,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正宏,钟锐锋.关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0):239-240.
[2]黄绪云.重视家庭教育 突出育人地位——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1,(2):67-68.
[3]廖贻.幼儿园社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目标与内容[J].学前教育研究2010,(1):57-60.
篇2
摘要 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开始和基础,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通过剖析体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意义,提出了体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五大功效:德育功效、智育功效、美育功效、劳动教育功效和塑造个性特点的功效。期望通过该理念的灌输,使体育能够更加广泛的进入每个家庭,使得家长能够有意识的利用体育来教育和培养孩子,促使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长;并以期对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体育 家庭教育 功效
2010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16届广州亚运会,“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亚运口号日益深入人心,崇尚体育运动、体育精神的呼声,继北京奥运会后在我国又掀起了一个。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广州、广东乃至全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亚运会为契机,在体育精神饱满人心的时刻,深入研究体育盛会洗礼下的家庭教育,笔者关注到亚运期间许多体育竞技中的感人故事,以及比赛中运动员表现出的竞技体育精神都是全人类的一笔精神财富,而这更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
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社会组织,是孩子成长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古往今来,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及文献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我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家庭教育文明古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系列的子女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诸如:家庭教育普遍缺乏现代科学理性的指导;家长期望值偏高而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不当的现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失调现象等,因此如何减少或避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影响,正确而科学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它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中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后天的习性是跟父母的言传身教密切相关的。近些年来,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层出不穷,但还比较缺乏专门结合体育来培养孩子的家教丛书和文献,笔者尝试以体育为媒介来教育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领受到快乐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各种优良品质,为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家庭教育释义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用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一般指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作用。其中,教育者是家庭中的长者,受教育者是家庭成员中的年幼者[1]。家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一般指“学龄前家庭教育”,即指子女从出生到入学前(0—7岁)这一段时间的家长对子女实施的影响教育;广义上是指子女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家长全程陪伴的全部教育和影响,它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的影响,又称“终身家庭教育”。而本文所要诠释的正是这样一种终身家庭教育的理念,旨在以体育为教育手段,全程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品质和能力的教育理念。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塑造灵魂和品质的发源地。孩子在未来和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各种品质和能力,都是首先在家庭中得到培养和训练的[2]。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种渠道相互交叉来培养的,而家庭教育占据着基础地位,夯实家庭教育在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则显得尤为重要。
三、体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功效
(一)体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体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同志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即指强健的身体是实施德育、智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基本条件。据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应主要侧重于孩子身体协调能力以及智力的开发与培养。而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但有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还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及道德情操的培养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长期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心血管功能;有助于骨骼肌的生长,促进长高;有助于全身动作协调,反应灵活敏捷;有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有助于形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及组织纪律观念等。
(二)体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劳动教育功效
在人的各种品质中,“德”是重中之重的必须品质,一个人德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其成就与贡献的大小。好的德行不但有助于学习和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也有所益处;而坏的德行不仅有损自我更有损他人及社会。正确的德育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从“有才无德,其行不远”这句话中就可看出道德在一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孩子的道德品质是在后天形成的,这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受教育过程,它是受社会制约的比较稳定的思想素质和行为模式的反映和表现。对于德育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结合体育来对孩子施加影响,例如:通过开展体育竞赛小游戏,教导取得胜利的孩子要主动拥抱比赛失败的孩子,从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尊重对手及他人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道德品质;通过设置专门的体育劳动小游戏,来教育孩子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道德品质,这也正是我们倡导的劳动教育;合理而恰当的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孩子助人为乐、待人诚恳、正直的道德品质。这样一来,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严格要求孩子,长此以往使孩子逐渐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和劳动品质。
(三)体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智育功效
中外许多教育家认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孩子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动手操作物体、材料得以实现的,手“巧”会使心“灵”[3]。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良好的作用。早期的智力发展对孩子以后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一些有助于孩子智力发展的体育小游戏,如:一些抓、拿、爬、拖、走、滚、转的小游戏来促进孩子运动智力的发展,从而为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体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美育功效
美有具体的、外在的,又有抽象的、内在的。如: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手摸到的美,即是具体的美又是外在的美;如:心灵之美、精神之美,即是抽象的美也是内在的美。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孩子欣赏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在亚运会上通过回顾体操运动员的精彩视频,可以让孩子领受体操运动员的肢体美、动作美;还可带领孩子参观体育建筑、雕塑来增强孩子感受美的能力;通过观看残运会及给孩子讲述残运会上的感人故事,让孩子感受坚强的生命之美、心灵之美。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宽泛的理解美的内涵,并注意增强孩子在“美与丑”面前的判断力,使其能够正确的判断美与丑,从而远离丑、摒弃丑,去积极的接近美、创造美。
(五)体育在家庭教育中塑造个性特点的功效
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不变的经常反复表现出来的性格、风格即谓个性特点。个性特点与道德有差异也有联系之处,区别在于道德品质要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而个性特点不受其制约;相通之处为两者都是在社会生活和长期受教育过程中形成并反复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如:刚毅、爽朗、乐观、吃苦耐劳、善于交际、待人诚恳、能言善辩、足智多谋、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等,一旦形成则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发展;而消极的个性特点,如:沉默寡言、悲观忧郁、孤僻、谨小慎微、斤斤计较、不合群等,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在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前提下,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使孩子在体育运动中快乐的成长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能够做到坚持锻炼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形成积极的个性特点,并且坚持体育锻炼还有助于孩子摆脱忧郁、孤僻、懦弱等消极的性格,从而形成乐观、开朗、坚强、自信等积极的个性特点。由此可见体育对孩子个性特点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建议与声明
(一)结论
21世纪的家庭教育要紧密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使其不断发展和健全,才能使孩子健康全面的成长,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系统阐述体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五大功效:德育功效、智育功效、美育功效、劳动教育功效、塑造个性特点的功效,即: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个性特点的协调发展,给人们灌输了一种以体育为切入点,协同其他教育手段,来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理念。在科学设计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促使孩子各种品质及能力的培养,以体育来为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动力因子。
(二)建议
该理念要求家长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自我培训工作,能够确保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以及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并建立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品质或能力,以达到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声明
值得声明的是:本文只是一种以体育来协助家庭教育的理念,旨在能够引起家长和家庭教育研究者的注意,使家长有意识的利用体育来教育和培养孩子,而不是一种培养孩子的方法和模式,它是家庭教育理论的话语拓展,是对该领域的丰富和发展。另外,体育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的功效并不是全面的,它不是对其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抵触和忽视。我们期望广大家庭教育研究者,在本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使得体育和家庭教育能够有效而深入的结合,以期能够有力的推动家庭教育更加科学、完善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雁.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154.
篇3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不仅需要高智商的人才,同时,还需要高情商的人才。又因为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情商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家庭中家长的个人观念以及家庭的社会地位也会影响到儿童情商。然而,家庭教育关系着儿童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儿童今后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从小培养儿童的个人家庭修养,从而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且通过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这为完善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家庭教育;儿童情商;影响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有些家庭的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其家庭教育无法跟上现在时展的步伐以及时展的要求,这也给儿童情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会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对于儿童自身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不足,这就严重阻碍了儿童自身的发展,也无法更好的培养情商。这就需要家长能够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通过创新家庭教育方法来促进对儿童带来的影响,这也是家庭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就要与儿童进行多多交流,以此来增多儿童接受家庭教育的机会,并且开发他们的情商,让他们不断培养情商,从而获得竞争力。同时,也要让儿童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从潜意识里重视情商的培养,这样也可以让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家庭给予自己的情商培养机会。而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然而这种问题学校并不能够解决,这就需要家长爱的教育来为孩子解决难题。所以,本文的研究对于儿童情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教育落后
因为有些家庭经济比较落后,这也使得家庭教育落后,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人员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在这方面没有给予重视,直接造成了儿童情商的发展。而且,由于儿童的家庭教育素养较低,在日后的成长与发展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不利于情商的培养,也会让他们因为情商不够而无法在社会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家庭教育可以更好的让儿童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些家庭教育落后的地区,儿童情商的发展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并且会影响到儿童长大后的发展。总之,家庭教育落后是现在儿童情商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影响的现状。
(二)家庭教育观念不足
而且,家庭教育观念不足也是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造成不良影响的原因。家庭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影响了儿童情商的培养。就是由于家人教育观念不足,家庭很多家庭都认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也不会重视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缺乏家庭教育观念,那么就会在实际行动上落后,这样就会使得家庭教育无法得到重视,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只有具备了家庭教育观念,家长才能更加重视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且置办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以此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从而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同时,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观念,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有利于儿童情商发展。
三、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
(一)家长自身的素质带来的影响
儿童善于模仿自己的家长,如果家长自身素质不好,容易引导孩子形成一系列的不良习惯,这样也不能给儿童情商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如果家长自身的素质较低,那么也不会有更好的文化素养以及家庭素质来教导儿童,让儿童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如此一来,就会使得儿童从小就会养成一些坏毛病,严重影响了儿童情商的培养。所以,家长自身缺乏素质会使得儿童严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儿童情商的发展。
(二)家庭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
当然,家庭生活环境也是儿童情商发展的影响因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儿童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中,这样就会从小给孩子心中留下一个阴影,并且让孩子从小都接受一些不良的习惯以及生活,这样会给孩子提供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从而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优越而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那么从小就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让孩子从小就会接触到良好的东西,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可以让还是更好地培养情商,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家庭生活环境也会给儿童情商带来很大的影响。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还需要不断的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情商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在当今社会中,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智商,同时还有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当然,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以及家长对于儿童情商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并且家长自身的素质以及观念也是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所以,这就启示家庭能够培养家庭教育观,这样才能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作者:王瑜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渝江.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2]庞国斌.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唐维国.家庭教育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1(2)79-83.
[4]徐福荫.家庭教育方式创新与多元发展[J].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5]董亚芬.家庭教育的影响[J].外语界,2003(1).
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思想;现代意义;学习;借鉴
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方面,但是同时也囊括了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深刻内涵。家庭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就是博大精深的儒家传统文化,孝悌仁爱、勤奋节俭、谦虚谨慎、读书明理等重要教育思想。
一、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孝悌仁爱是为人处世的核心
百善孝为先,千百年来遵守孝道就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孝敬父母更是儒家思想所一贯推崇的道德品质。孟子又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自幼便饱读儒家经典,并深受这些书中内容的影响,尤其受到较高的朱理学思想的影响。通过对其家训资料的研究我们发现认为孝义的地位非常重要,即对长辈要尊敬,对亲友邻居要和善,兄弟之间要互助。他从政的时候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骄狂自傲,并经常告诫族中子弟在实现人生理想抱负的同时不能忘记孝道,在事业与孝义难选择时,应当以孝义为先。深受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他的家人以及后代都对仕途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将家庭的安定团结看作是自身奋斗的良好基础,没有和谐的家庭环境也就无从说起稳定的工作状态了。
2.勤奋节俭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
自幼便熟读传统经典,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直把努力奋斗作为自己的基本品德,把节俭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品质,认为只有勤俭节约努力奋斗才能把自己的生活过的越来越好。并非是一个天才型的人才,自幼虽然热爱读书但是并不聪明,简单的问题需要父亲不断重复地解释,仍不得解,因此自己拼命地死记硬背、日夜苦读。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勤能补拙,最终功成名就。担任重要职务时,白天忙于军政事务,夜里仍挑灯夜战,每天坚持写日记,数十年如一日。从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清官,他要求自己的家人不许滥用下人,不许使用奢侈品,因而培养了孩子及族中子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良好品质。
3.谦虚谨慎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自古就有“满招损,谦受益”这一说法。谦虚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人们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在北京求仕途的期间,经常骄傲轻狂,没有把祖父的话放在心上。所以在取得功名的道路上,屡屡受挫,时常受到其他达官贵族的排挤厌烦。后来,他才慢慢改变自己的处世态度,最后他在仕途道路上左右逢源,步步高升。在他功名成就的时候,也没有居功自傲,妄自尊大。认为,骄傲容易使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最终穷困潦倒,一败涂地。
4.读书明理是开拓视野的途径
读书的讲究“修德、修业、修身”,最终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和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读书明理”同样也是为学之道的关键。他的子孙后代严格遵守家规家训,要求他们谨记读书的重要性,从书中明白做人的道理。读一本好书,能够丰富想象,提升精神境界,帮助我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曾经说:“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功成名就,但是我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读书明理。”由此可见,他对读书情有独钟,同时读书明理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二、的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曾圉藩坚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指路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我们从中能够借鉴经验,得到一些启示。
1.推崇仁义仁爱,继承儒家优秀传统文化
自小便学习儒家传统文化的充分的认可儒家所倡导的“仁”,非常的重视由“仁”所延伸出来的仁爱、仁孝之道。儒家思想传承了几千年,在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适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家长应加强对孩子进行孝悌仁爱思想教导,让孩子意识到尊师敬道的重要性。如果人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家庭将变得更加和睦,社会将会变得和谐美好。第一,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传统孝道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对自己父母都不孝的人,怎么可能会爱他人。第二,同胞之情,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无法割断的。
2.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在经济条件日益改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勤俭节约仍是我们坚持不变的优秀品质。在不可再生资源匮乏的当今社会,父母应当以身作则,注意自身平时的一举一动,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榜样,让孩子从小便树立起努力向上的奋斗精神,以及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培养谦虚谨慎的处世态度
在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容易盲目妄自尊大,不能自我剖析和自我完善,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处境,不会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也不懂得谦逊做人低调做事。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谦虚使人进步,同时谦虚的人能够获得人们更多的尊重。另外家长要明确谦虚与自卑的区别,谦虚是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收敛,谦虚谨慎但又自信自立。
4.培养读书的习惯,明白事理
许多家长不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单纯地关心考试成绩和学校排名,而没有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导致孩子机械式的学习,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过于看重考试成绩,要帮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多看书、看好书,并且从中明白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三、结语
的家庭教育思想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今我们仍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借鉴一些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这对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鉴的处世之道,如言传身教、因材施教、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和教育环境下赋予新的内容,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标。
参考文献:
[1] 许丽英,李映泉.人格教育思想及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04)
[2] 刘日升.之成功家教探秘[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04)
篇5
[关键词]学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289-01
前言:要推进时代的发展,满足人才的需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就必须重视一切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是一件较复杂的事情,单靠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教育是无法胜任的,它的完成要通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教育成果。成功的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沟通配合。学前儿童保健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免疫力,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使儿童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得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十分有利。
1.学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 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基础
语言帮助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是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而语言存在于人类的言语活动中,言语的发生和发展大大丰富了儿童心理反映的内容,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即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如果父母对孩子从小就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不溺爱孩子,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教导养成热爱劳动、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成为倍受欢迎的人。而在学前儿童语言及言语发展过程中,家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场所,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是儿童模范的对象。
1.2 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净化心灵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天性是无法分割的,父母的喜怒哀乐都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父母对待事物的处理方式也是孩子效仿的重要模板。如果家长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容易感情用事,脾气暴躁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就会盲目地吸收这些缺点。如果家长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稳淡定、处变不惊,则会逐渐感染子女的处理方式,让孩子字处理事情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真善美的积极阳光,假丑恶的阴暗卑鄙,引导孩子发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优化孩子的心灵建设。
1.3 家庭学前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一个人出生后感知世界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时期是人生熏陶和染化的开端,许多基本能力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和生活习惯等。家庭教育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因为子女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和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对父母长辈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要看家长树立权威的强弱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不能是对孩子一味地限制,而是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慈爱而威严的高大形象。
2.学前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2.1 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科学进行智力开发
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幼河氤扇耸橇礁霾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很大,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学习上,要适当地对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监督和辅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起点。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对于平常人来说,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
2.2 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艺术启蒙教育,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在现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形势下,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在语言、才艺、体能上共同发展,加强孩子各方面的应用能力,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人。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教学中,应多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日常的琐事,帮助孩子辨别社会中的是非。
2.3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种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强化巩固,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
结语
构建好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必须从小确立,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是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不难知道学前教育对于人的一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要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作用,重视学前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就能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这对个人终身教育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必须立足本职、与时俱进,重视学前教育、狠抓学前教育,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篇6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 家庭教育 影响
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品行、习惯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着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思想品德具有多样化特点,是人们在相关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品德行为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等,具有稳定性。针对小学生而言,其正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外部力量给予正确的引导。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息息相关,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中坚力量,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
首先,基础性作用。小学生成长环境相对单一,主要包括家庭与学校。在此情况下,家庭环境俨然成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若家庭环境处于和谐、温馨的状态下,将有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完善的个性,同时促使小学生理解、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反之,若家庭环境处于复杂、动荡状态下,易导致小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阻碍小学生思想品德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其次,延伸性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生接受系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媒介。然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涉及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方法,缺乏实践性。因此,需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迫使思想品德得以延伸。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将学习到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在模仿与分析家庭行为的基础上,致使相关理论得到印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最后,补充性作用。小学思想品德均以“一对多”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导致老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家庭成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补充。家长采用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家庭式思想品德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学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增加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更利于学生接受,进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二、探究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1.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家长忽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已成为普遍现象。诸多家长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属于学校的责任,家庭在于提供生活物质条件,并非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影响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因此,学校应以组织家长会的方式,引导家长正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问题,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做到及时与学校沟通、联系,共同促进学生发展,致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此同时,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弃落后的教育思想,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物质基础放置同等位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与价值,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提供保障。
2.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密切相关。因此,家长应以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为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方面,以家庭实际情况为依据,为子女创造相应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诸多时候,家长已成为子女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必须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楷模。在此背景下,家长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使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彰显家庭教育的作用。
3.优化家庭教育方法
目前,诸多家庭存在思想品德教育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导致家庭教育作用难以发挥,阻碍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例如,部分家长教育方式属于简单粗暴式,部分家长采用体罚的方式,此类教育方法均属于极端教育方式,易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伤害,阻碍学生发展。由此可见,优化家庭教育方法的必要性。因此,必须引导家长采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保证家庭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首先,以平等沟通为基础,正确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与子女构建可信任、可理解的朋友式关系。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促使子女接受家长的教育理念。其次,避免采用极端教育方式,例如,打骂、恐吓等。此类极端教育方式,一方面,易导致子女与家长间的关系不断疏远;另一方面,达不到家庭教育目的,甚至适得其反。最后,以子女性格特征为依据,进行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学生呈现的性格特征以及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家长应以自家子女特点为依据,采用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
三、小结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作为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开端,在学生成长环节中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因此,在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学校与家庭应加强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家庭作用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家长在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作用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采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手段,显示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优势,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保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初子墨.试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J].时代教育,2014,(21):124.
[2]金爱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J].才智,2012,(19):85.
篇7
关键词 颜氏家训 士大夫教育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Yan Zhitui
GUO Jingj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Yan Zhitui's literati thinking about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was the reflection of social reality, though his thoughts revolve around how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scholar and expanded children's education, both the meaning and content of education with a strong class nature, but he many educational scholarship statesman's thoughts are their own experience, worthy of study and lessons, plus he was involved in a widespread problem at all times, including certain reasonable factors, it still has its value.
Key words Yan's family instructions; literati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中国在公元3至6世纪正处于一个王朝更替频繁、割据政权林立的阶段,后世称之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的不安定,江南经济的大发展,各民族的大融合,思想文化的异常活跃,学校教育的时兴时废,以及学校体制的多样化,都成为了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思想和教育等方面的特点。由于朝代频繁更替官学的时兴时废,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依靠私学、家学来发展的,尤其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颜之推(531~约595年),字介,梁朝金陵人,祖籍琅邪临沂。他出身于士族家庭,少时即传家业,由于家庭良好的家传教育奠定了他整个学术思想的基础。
颜之推20岁进仕途,经历了三次亡国,历时四个朝代。凭借自己的学识在仕途上艰难行进。由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亲眼目睹了很多士大夫家破人亡的现实,同时也看到了社会的险恶以及士族统治的危机,因此,从士族地主的立场出发,为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和地位,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后世子孙。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被后世称为“家教规范”,同时也是我们了解颜之推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两个部分构成的,即士大夫教育和家庭教育。
1 关于士大夫教育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被特权阶级所垄断,成为士族地主独享的特权,但他们又不重视教育。他们的子弟昏晕无能,不学无术,整个阶级蔓延着享乐主义的思想,为此,颜之推提出应当重视士族教育。
首先,他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论述教育的作用,即:“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①他认为绝多数的士族子弟都是中庸之人,他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获得知识,否则,终为懵懂之人。
其次,他从个人前途的厉害关系出发,强调士大夫受教育的必要性,即:“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②他认为一个人有无知识,决定了它社会地位的高低。如果一个人掌握了知识,通读诗书,虽百世小人,也可为人师,相反,如不读书,既为富贵,也将沦为从事体力劳动的小人。
最后,他从“利”的角度,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等方面论述知识教育的重要性。颜之推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总结出在社会战乱和朝代更易频繁的时期,他总是依靠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在曲折前进,并得到历朝君王的厚待,因此他认为就当时的社会现实,知识也是一种资本,也是种谋生的手段,为求立身、处事也应该重视士族教育。
颜之推在论述士族教育的重要性时更多的是从自身出发,从“利”的角度来谈,这与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传统思想不同,这既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同时也是颜之推思想的闪光点。值得一提的是,在士大夫教育中,颜之推提出重视农业生产知识,做到“知稼之艰难。他从自己的阅历中体会到农业生产的重要,认为农业是人民生活的根本,这与一般士大夫轻视农业,认为那只是小人之事,士大夫不用问津的观点不同。当然,他并非提倡士大夫子弟躬耕,他所要求的仅限于认识上的重视,以及对农事活动的了解,以便齐家治民等。
2 家庭教育
颜之推在少年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使得他在一生当中都受益匪浅,因此,在他的教育观点里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他认为“少成若天(下转第14页)(上接第11页)性,习惯成自然”,即在人一生的发展中,幼年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都会在儿童的心灵上打下很深的烙印,长大后很难改变。因此,家长应该利用这个最好的教育时机,及早对幼儿进行教育,而且是越早越好,有条件的帝王将相之家的早期教育可以从胎教开始,一般家庭纵使不能很好地实施胎教,也应当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实施教育。总之,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对儿童的教育应当自幼儿能感知外界事物时便可以开始,即“当即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③当然,颜之推并不认为如失去早期教育,晚年时便可自暴自弃了,他强调虽然晚学步入幼学好,但总强于不学。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强调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他也十分看重家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对子女的慈爱和严格要求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很多家庭里,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往往容易走向极端,或偏于严而少爱,或偏于关怀爱护而失于管教,而实践证明这两种教育方式所取得的效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颜之推认为,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教育,应当遵循严与慈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威严有慈。他批评当时许多家庭对子女“无教而有爱”,一味放纵,“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④这样等到孩子逐渐长大,不良行为愈加明显的时候,才开始管教就很难奏效了,反而导致了子女的抵触对抗,“捶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⑤
颜之推主张父母对孩子从小应该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父母在子女面前要庄重严肃,但不能过于严厉,要严慈有度,最终达到“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同时,颜之推认为,一般家庭不能很好地教育儿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不得法。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着重停留在口头的训斥,却舍不得施以肉体的惩罚,以使其反省悔过。他认为父母应当严肃地教育儿童,树立威严,严加督训,为了达到教育目的,不论是怒责还是鞭笞都可以采用。
颜之推要求父母对子女威严有慈,慈严结合,不能无教而有爱,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他对棍棒教育的推崇,是现代教育思想里所批判的。
颜之推关于士大夫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思想是当时现实社会的反映,虽然他的教育思想都是围绕如何加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而展开的,教育的意义和内容都带有强烈的阶级性,但他很多的教育思想都是自己治学治家的经验总结,值得我们研究和吸取,加之他涉及了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问题,包含一定的合理因素,至今仍不失其价值。
现代社会虽然物质丰富,社会文化发达,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学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以及家庭教育处于被遗弃的状态,又导致很多家长不懂教育,家庭教育不得法,家庭教育效果不佳。这种状态下,深入学习研究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法更有其现实意义。在吸收、利用颜之推家庭教育原则、方法的精华的同时,必须明确摒弃其相反的一面。现代家庭教育已是在现代文明启示下的家庭教育,它提倡民主平等、尊重个性,棍棒体罚不仅违背儿童健康成长的规律,不利于儿童形成自主的健全的人格,更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不容。研究家庭教养方式,构建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体系,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家庭教育的又一项使命。
注释
①③④⑤颜氏家训・教子.
② 颜氏家训・勉学.
参考文献
[1] 颜氏家训[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篇8
一、教育现状:
对教师和家长作了问卷调查,为了弄清幼儿发展现状和教师、家长的认识和态度。通过我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方面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幼儿在园遵守日常生活中行为规范的规则较差,而家园发展差异更大,幼儿园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水平大大高于在家庭中的发展水平。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家长对社会性教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深入。但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追求高学历与升学,择校等,又使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偏差。注重知识传授,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入学准备过程中期望过高,急于将孩子从"游戏人"变为"学习人"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方面显示矛盾。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特别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上不足,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投入精力少,培养不重视,要求不严格,而且部份家长自身忽视社会规则的不良行为,大大影响了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1、多数幼儿家庭属核心家庭,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为良好性格形成和情感发展提供一定条件。但容易造成交往少,以自我为中心,谦让和协作能力差,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受到影响。家长文化程度比较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文化基础和文化素质影响的有利条件。三代家庭能给孩子传统的积极情感形成提供条件。但过分娇宠溺爱孩子。旧的成才观、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现代教育观念的冲突在所难免。
2、家长在工作之余,用于与孩子玩耍或教育孩子学习的比例高于家长自我学习、工作、或娱乐。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重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多数家长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认识上,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忽视规则意识及遵守规则能力发展、以及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能力发展的问题。
4、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上显示矛盾。信任、民主、宽容与严厉、专制、放纵迁就交替运用,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教育方式因时、因地、因人、因情绪、因事而发生变化,负影响抵消正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
5、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因而不能了解游戏活动、操作活动、探索活动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学习,是生活,是工作,是社会化实践的场所,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源泉;是发展自主性、创造性、责任感、义务感的起跑线。对知识学习要求过高过急,忽视依靠孩子通过自主的活动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和经验。从而影响教育效果,使家庭教育环境不能发挥良好作用。
6、2至6岁幼儿家长年龄在26岁至36岁之间,用在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一方面要照顾自己的子女,又要忙自己的事业。31.82%的家长还要照顾老人,精力分配不当势必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二)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教育方法贫乏。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教师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有一些转变,开始重视对孩子社会性适应的培养,但没有深刻认识到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对幼儿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方法上流于说教,脱离幼儿生活,忽视幼儿"生活就是学习"不够重视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规则教育,不重视与家长在统一目标,统一方向,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同步教育。教育改革形势推动下,社会化大教育观逐步得到深化。教师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意义有所明确,但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没有较好地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欠缺,经验少以及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组织管理不够到位,直接影响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
二、思考及策略:
(一)、转变教师、家长教育观、儿童观,正确认识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在社会性适应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加强教师对家园同步教育实质的认识,使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及自觉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二)、探索家园同步促进幼儿规则意识执行能力的具体目标、教育途径、方法、措施。指导家长了解、掌握儿童年龄特点。重视家庭教育环境的利用;重视游戏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家长重视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别是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发展。家园一致培养儿童遵守规则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引导家长调整时间、情绪、心态,育方法;育认识与教育行为。重视儿童全面发展,不片面追求认知学习。
(三)、形成情感共鸣: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热爱每一位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体能和智能的幼儿,以高质量的保育教育工作和优质服务赢得家长的信赖,使家长乐意遵从和接受教师的家教指导,愿意与幼儿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2、信任家长,注意尊重家长的教养方式。用个别交谈、个别约谈、家访等形式了解并理解家长的教养心态,教育行为,注意尊重家长的人格,以平等、友善、建议式的口吻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增强之间的感情和吸引力。
4、教师、家长采用积极、友善、关爱的态度,将情感变为动力,使须强制性遵守的规则和规范内化为幼儿自主、自觉行为和终生受益的习惯。
(四)、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1、环境创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关爱、接纳、激励的集体生活氛围和家庭生活氛围,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家园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生活环境。
2、家园合作法: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下,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探索制定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目标,研究教育内容,参与班级管理。
3、运用榜样,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让幼儿理解遵守规则给自己,给他人,给家庭,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建立初步的社会角色意识。
篇9
关键词:卢梭;家庭教育;自然教育
一、引言
卢梭是18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他虽然没有系统地提出家庭教育的思想理论,但是《爱弥儿》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成的一部教育著作,本文主要是以《爱弥儿》中的家庭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系统的阐述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
二、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卢梭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自幼酷爱读书就是效仿他父亲的行为,而在《爱弥儿》一文中卢梭也多次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最好的老师是父亲,最好的保姆是母亲,所以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父母责任重大。父亲除了生育孩子这个职责外,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教育孩子,将孩子培育成一个合乎社会道德的人。母亲首先的职责就是亲自哺育孩子,而且在六七岁之前最好是由母亲照看,可见卢梭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1.以自然教育为主
(1)教育目标――自然人。卢梭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由、平等、独立的自然人。因此他认为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要充分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角度考虑和思考问题,应该按照儿童特定的年龄阶段教育儿童,反对本末倒置的教育方法,在社会上经常会看到一些没有判断能力的儿童,他们的行为却表现的如同一个大人一样,这样的儿童他们是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去生活,毫无人生自由和乐趣。卢梭希望父母让儿童在自由、健康的环境下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2)自然惩戒。卢梭认为在面对儿童的失当行为应采用自然惩戒的一种教育方法。例如,家长面对孩子们的撒谎行为不要急于惩罚,因为孩子们为了逃避惩罚有可能再次撒谎,要让孩子们自己明白撒谎的后果会降临到自己身上。而且,如果因为孩子的骄纵行为打坏某样东西,父母不要下意识的给他修补,应该让孩子们自己感觉到不适应。
2.家庭教育的方法
(1)家庭和睦。卢梭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深远,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孩子们抵抗不良风俗的侵蚀,家庭和谐则父母感情和谐,母亲更乐意履行自己的职责,父亲也乐意担负自己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兄没之间更加亲密,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善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孩子们外在的人际交往。
(2)爱教有度,一视同仁。卢梭认为做父母的不能溺爱更不能偏爱孩子,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当一个母亲过于关爱自己的孩子时,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母亲的过于溺爱不是在帮孩子清除障碍,而是给他创造更多磨难,在将来有更多的苦痛等着他。而且作为父亲更不能偏爱某一个子女,对孩子应该给予一样的关心。卢梭指出父母不要偏爱和溺爱子女的教育方式,至今仍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3)循序渐进。卢梭认为儿童的成长是由特定的年龄特征的,父母应该按照儿童特定的阶段进行教育。幼儿跟儿童期的孩子们,对事物缺乏清晰的判断,没有自己的概念,这时候主要以身体养护为主。进入少年阶段以后,身体已经发展完备,主要以智力教育为主,当成年以后,身体和智力已经完善,这时候开始进行情感教育和劳动教育,循序渐进的开展教育。
三、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自然教育
儿童的成长有着自然发展规律,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进行家庭教育,让尚处在让儿童期的孩子们有个快乐童年,代替各种学业负担,还孩子快乐的童年。在儿童长到十二岁左右的时候,开始智力的开发,同时伴有磨难教育培养他们坚强勇敢的性格,同样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培养儿童必须的生活技能,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在这样慢慢由松弛到严格的管理方式上,让儿童成长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独立自主的新人。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和睦是家庭生活的核心,父慈子孝,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友爱,夫妻之间相亲相爱,家庭成员之间才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孩子们才能感受家庭的温暖,这是抵抗一切不良习惯最好的武器。同时作为父母要重视加强自己道德修养,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潜移默化的模仿自己的父母,父母的高尚的道德修养对孩子自身素质的提高能产生积极效果,所以,作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身涵养,树立良好榜样,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转变教育方式
中国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过分溺爱偏爱子女,同时在对孩子的管理上过于专制。而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家庭教育教育方式是值得中国父母学习借鉴的,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榜样示范、磨难教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环境陶冶以及实践教育等方法,希望通过对卢梭家庭教育方式的学校,从而促进中国家庭传统的教育方式的转变。
⒖嘉南祝
篇10
[关键词]家庭教育;道德教育;欲望克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2-0111-02
当前,由于家长忽视或教育方法不当等原因,家庭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不尽人意,使得很多孩子出现诸如自制力差、行为失常等问题。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德育见解虽是经验之谈,但很多观点都得到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印证,而且在论述上深入浅出,更容易被人理解、更易操作。其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针对家庭教育,对当前充满问题的家庭道德教育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一、洛克对儿童德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对道德品格教育予以极大关注。他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灵魂,一个人的各种品格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若一个人要被人看重,被人喜爱,要使自己也感到喜悦,德行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德行,这个人就不会得到幸福。洛克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明德行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们也清楚,人是社会中的人,一个人的德行只有符合社会利益、不危害他人利益,这个人才能生存、生活下去。同时,个人道德品行也关乎社会的维持与发展。德育的重要性在于它具有个人与社会双重价值。
洛克还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之所以有好有坏,9/10是由他们的教育(德育)决定的。一个人在小时候得到的印象,对他的一生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如果在对待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德育问题上出现了错误,那么就像是配错了药,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消除不掉的。儿童时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洛克说,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教育学中对教育有一个狭义的定义:教育即指道德教育,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个体的健康成长具有启蒙及奠基作用,此时的德育对儿童性格、人格的形成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在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及智力教育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洛克德育思想的解读
(一)欲望克制
洛克对儿童德育问题的认识是从对人望的分析入手的,对儿童道德教育也是围绕对欲望的克制与引导而展开的。这也是理解其德育思想的一个切入点。他说,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的指导,虽然欲望会指向另一方向。可见,他把对欲望的克制与引导看成是德育的基础。
人在各个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欲望,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使欲望接受理智的规范与约束,有没有管束欲望的能力。而所谓克制欲望并不是让人摒弃一切欲望,而只是放弃不合理的要求。洛克的这一思想与《管子》中的观点是一致的。《管子》认为:“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如果我们不能克服自己的嗜欲,一味去追去不合理的要求,或为自己所遇之恶而忧心忡忡,裹足不前。如此,对欲望不加克制、引导,不听从理智的指导,就会缺失德行的原则、方向,而流于一无所能的地步。因此,盲目按照个人意愿任性而为、任性生活的人是不会有好的德行的。在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今天,这一点值得特别注意。
(二)及早原则
洛克认为,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当然在于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及容易地、熟练地发挥则依靠及早的练习。他说,一般人教养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及时、充分地注意到这一点。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接受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如此,没有在最关键的时候及早地对儿童的欲望克制能力做出培养,此后,儿童的道德失范问题便会凸现出来。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规律。洛克所说的一段话对当前的家庭德育问题做出了准确、生动的描述。他说,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溺爱孩子,把孩子的本性弄坏了,他们自己先在泉水的源头下了毒药,日后亲身喝到苦水却又感到奇怪。当孩子长大时,才知道它们亲手养成的种种恶习是很麻烦的,那时它们才愿意拔掉自己手植的莠草,可是莠草的根已经很深了。他又认为,小的时候自己的意愿不服从他人的理智,待长大成人自己能够运用理智的时候,他也很少服从自己的理智。自制的脾气或克制欲望的能力与儿童不羁的本性是相反的,应当及早培养,这是儿童未来幸福的真正基础。
(三)奖罚问题
奖罚对儿童欲望的引导或克制有重要作用,是儿童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洛克对这一问题有独到见解,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对儿童要严加管教,但一定要适度。儿童还没有独立的能力去约束自己的欲望,往往受欲望的支配去行事,因此,需要大人对其思想与行为进行引导、管制。洛克认为,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对其进行严格管教,一旦施用适度便会获得很好的效果。严格管教是对儿童欲望的克制与引导,是德育的保证,是良好德行形成的基础。但若管教太严,儿童的精神就会过于沮丧,会失去活力与勤奋,那样他们就会态度懦弱、精神抑郁,而且不易振作,很难做出什么事业。这种度的把握则需要家长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认真揣摩。
洛克认为,严厉惩罚好处很少,但在教育上的害处很大。我们人类的本性有种倾向,就是追求快乐与避免痛苦。惩罚的方法不但不能克服这种倾向,反而给它以鼓励,增加它们在我们身上的力量,那是发生一切邪恶与罪过的根源。有一种传统的教育观是“不打不成才”,这种教育方式要么强化了儿童追求快乐的欲望;要么打击了其追求自由的个性,养成惯于服从的奴性;要么养成一种对家长的的叛逆,使家长的德育形象与能力受到挑战。
洛克还认为,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儿童努力应该小心避免。他说,凡是拿好吃的或别的儿童喜欢的东西驱使儿童的人,事实上就是认可了儿童对欲望的爱恋,是对儿童嗜好的纵容。对儿童的欲望一方面加以制裁,其他方面却给以满足,那么绝对没有希望教会儿童克制自己的嗜欲,那简直是牺牲了儿童的德行,颠倒了儿童的教育,等于教育他们去爱奢侈、贪婪,这样本应克制的欲望却得到了鼓励,儿童的德行是无法培养起来的。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用物质甚至是金钱的手段使孩子去努力学习,这一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此时,对欲望克制与正确引导的道德教育完全丧失了其最重要的内涵。
三、荣誉与羞辱对德育目的实现的意义
怎样才能让儿童真正地、自觉地去遵守纪律或遵从大人的教导,培养良好的德行,洛克认为需要让他懂得荣誉与羞辱的意义。爱好荣誉而惧怕羞辱,他便具备了一个原则,这个原则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走上正轨。其实这是一种有别于上面提到的对物质或身体的奖罚,而是对儿童精神、心理上的奖罚。用这种方法让儿童明白,凡是行为良好、受人尊重的人,他们必定为人所喜爱,结果也会自然得到他所喜欢的种种可爱东西;反之,若是有人行为不好,被人看不起或是不爱护自己的荣誉,他就不可避免地遭到别人的冷落,结果得不到他满足或喜欢的东西。如此,让儿童得到固定的经验,只有道德良好才能得到心爱的事物,儿童的欲望助长了他的德行。
洛克从对欲望克制、引导的认识角度来理解儿童的德育问题。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宗教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但他的观点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于宗教中的禁欲主义的。他强调人的价值,强调尊重人、重视人,要求通过个人努力及良好外界环境的营造来达到培养良好德行的目的。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通过对儿童欲望的引导,在儿童的心理上建立荣誉与羞辱的观念,把荣誉作为奖罚的手段来引导其思想及行为,无疑是儿童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洛克. 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黄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读《教育漫话》有感之二[J].中国商界,2008,(3).
[3]岳定权.试析洛克奖励机制中的认知心理[J]. 现代企业教育,2006,(2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