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8 16:4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素质 素质教育 推进
素质教育问题,是当今我国社会和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教育学术界近年来颇有争议。有人认为“素质的概念早就有了,而素质教育则国外没人提。国内的辞典也罕见。”有人认为:“提素质教育就是不科学。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的某些特点。既然是先天形成的,就谈不上教育问题。”有人则说:“现在提的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教育,没有什么新意。”还有人认为:“现在有些人把素质教育搞得很神秘、很玄,其实很简单,凡教育都可说是素质教育。”确实,对于素质教育,至今仍有不少人感到惶惑不解。要搞清素质教育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素质?
一、素质的涵义
1.狭义的素质
即生理学、心理学上所指的。生理学上的素质是指人得机体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相应的体能方面的特性;心理学上的素质,则指人得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脑、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结构形态和生理特点。它是人得心理活动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了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上心理得发展。
2.广义的素质
即国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
二、素质教育的涵义
1.素质教育的概念
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身心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挥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征
(1)根本性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身心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挥为根本任务,从而逐步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远大目标。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活动,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对人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培养提高和发展人的素质,不断开发人的潜能,发展完善人的基本品质,使教育在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素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素质教育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根本性。
(2)全面性(即整体性)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和发展,而不是单就其一方面或片面的提高发展;在教育对象上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只重视少数几个尖子生或“精英”;在教育内容上力求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促进、和谐发展,就这些方面来看,素质教育又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发展。
(3)基础性
素质教育着重于给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健康等全面素质打好基础,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好准备,为逐步提高国民素质打好基础。因此,该项任务从教育的层次上,通常是落实到基础教育的。
(4)主体性
素质教育是有充分弘扬人的主体的特征。它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自始至终都必须把教育的起点和终点落实到学生主体身上,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效。
三、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取得了持续高速发展,尤其是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导致一系列高新技术革命,如信息革命、新材料革命、生物技术革命,并深刻地改变了物质和精神生产。不仅使许多生产工艺急速变革,而且促使产业结构、行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同时又引发了社会劳动力的大范围流动。此外,我国实现宏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它呼唤着我国教育的加速改革,并要求教育界最大限度地拓宽视野,扩充新观念,建立起一个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21世纪时展需要的新的素质教育的崭新体系。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如教育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办学条件较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不同程度地脱离实际,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后。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久治不愈,其根源就是“应试教育”的陈腐教育思想在作祟。因此,一方面必须彻底批判“应试教育”,清除这一严重障碍;另一方面又急需提倡素质教育,以科学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来指导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当然,我们现在提倡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并不是说我们原先的整个中小学教育都是应试教育,都搞错了,或需要彻底改造,甚至连必要的条件也不要了。事实上,单纯的“应试教育”是不存在的,也不能把现行的学校教育笼统地称之为“应试教育”。我们只是把现行中小学中,仅仅以应试要求、为选拔的需要、以训练培养少数几个“尖子生”为目的的选拔式教育的这种不正确教育思想和行为概括为“应试教育”。
为了彻底抛弃“应试教育”的陈腐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我们必须分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在教育目的上,素质教育是为了发展人的素质和潜能,培养提高和优化全体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而“应试教育”只是为适应高一级学校的选拔需要和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前者主张面向全体学生,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后者则主张面向少数几个“尖子生”、“英才”,而忽视多数学生的淘汰式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前者主张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挥,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身体心理和劳动技术等多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并依此全面检验学生的质量;后者则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就不学或少学,并以分数量人、以升学率论质量;在教育方法上,前者根据学生的差异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后者同按划一的模式,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或以分数为唯一的尺度,使教学方法僵化。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目标。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深入搞好教学研究,抓住教育这个主渠道,才能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国家新进行新的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素质教育离开了教师,那也谈不上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如果教师改变不了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只能是空谈。脱离实际的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在当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就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
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因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在这里面,学生需要的知识和达到的技能,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的。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探究知识不再是教师单纯的传授和学生机械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原由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要做到这一点,我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而不是在课堂上控制学生。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要为人师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继承知识,而应使学生学会创造;要诚实正直、平等待人,善于与学生沟通。
想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动力。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人类一旦失去想象力,创造力便随之枯竭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教学情景, 经常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灵活点拨、拓展,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想象思维。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个没有目的的学习。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生命是怎样诞生的? 为什么美国的生物圈二号没有成功?人类能在火星上能生活么等等。通过一些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探究问题的热情。
篇3
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 高校素质教育 美育
高校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涉及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成功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对促进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情趣、思维能力等全面提高,对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新世纪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和主体
前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和主体应该是每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乐艺术的熏陶、审美情趣的提升,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部分高校表面上以开展音乐素质教育为名,招收音乐特长生,组建音乐团体,举办各种音乐演出,甚至斥资参加国内外各种音乐大赛。而大多数学生却因资金和资源被占用成为旁观者,缺少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的条件和环境,这完全背离了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宗旨和方向。归根结底,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以普及性为基础、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教育。
二、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发挥的作用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由于缺乏连贯的、系统的音乐教育,音乐素质较为薄弱,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素质补课。首先学生应系统了解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其中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审美培养。
(一)巩固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乐理、识谱、和声与曲式、乐器与乐团、音乐体裁等。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设音乐基础知识、普及性的基础乐理、识谱方法(包括简谱、五线谱)等基础理论课程;二是音乐发展史知识,主要包括西方音乐简史和中国音乐简史。主要是以介绍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及代表性音乐大师为主,通过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知识的介绍,使大学生学会领悟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把握音乐形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强化音乐基本技能训练。
音乐基本技能包括歌唱和演奏,通过专业老师的授课,主要针对演唱和乐器演奏的方法、技巧等基本内容设置课程,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表现来不断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
(三)突出音乐审美教育功能。
“一切音乐归根结底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音乐审美的准则和原则,音乐教育就可能沦为机械、僵化和纯技的境地”。审美教育是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的语言,下一步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最为重要。近几年流行音乐好似“音乐快餐”,虽然容易让人们熟悉和喜爱,但其生命力不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部分作品甚至夹杂着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审美趣味产生很大的冲击。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学生的不良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抵制低级庸俗的音乐现象。音乐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音乐素质要通过长期的培养逐步形成,要由专业的教师来正确引导、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支撑、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来保障,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提出以下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健全音乐素质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
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除了提高认识以外,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是音乐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课题。
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要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对教学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一是把音乐教学真正纳入教学大纲计划之内,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水平,使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制定科学、完善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二是音乐的必修课与选修课要结合。音乐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突出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音乐选修课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欣赏课的单一模式,采取听、唱、记、实践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模式。通过课内外对音乐的实践、体验和表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并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三是研究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重点以研究音乐课程体系、范围、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主,使音乐课成为非专业学生学习的常规课程之一,让音乐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二)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和教材选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教育具有强大后劲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根据高校的教学需要,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高校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敬业精神、有一定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音乐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有具备这样高素质、高修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把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育人”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高校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建立教师的教育科研机制,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推动高校艺术教育跨上新台阶。
音乐教材的选择、创作、编订对高校音乐教学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音乐教学的水平。在高校进行音乐素质教育首先要选择优秀并且适合大学生的教材,不仅要选用国外具有成熟音乐教育理论和成功音乐教学经验的教材,而且要选用具有中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教材,并使优秀的传统音乐、乡土音乐、原生态音乐一同走进课堂,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大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总之,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璇.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刘瑞江.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弊端和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10,(09).
篇4
一、索质与警察素质的含义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就警察的素质发表各种各样的观点,有好的、表扬的,更多的是批评的、提意见的或无奈的。类似的意见一般是从个案出发提出来的,这种意见很大的成分是情绪。所以要研究警察素质问题,就必须定义这个概念。我们认为,界定复合词的警察素质,首先要清楚警察和素质这两个概念。事实上,警察素质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的教育领域或警察学界”还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在所有的论述主要是一些提高素质的方法建议。由于这些方法建议是在没有科学界定概念的前提下提出的,只是纯实践性、经验性的对策。这就是一种理论研究的缺陷。在此,我们试图去克服这种缺陷。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警察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警察素质。而警察素质的基础范畴是素质一定要定义素质。
关于素质概念的定义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说法从基础心理学的角度看,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包括心理学教科书在内的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人的素质一般是指人类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种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显然,素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易改变性但是,素质概念与教育相结合,其含义就广泛得多如果从教育学角度定义素质就是以人的先天生理特点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稳定而巩固的属性即一个人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之后在思想品德上、人文知识修养上、心理上及体质上听达到的水平的总和因此,人的素质,除了身体素质之外,还应包括文化素质、思想品行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三个方面二再从字面上来看,“素”有“浅”、“白”、“本(原本)”之意,如“素色”素、’等;“素”也有“经常”、“一向”之意,如“素来如此”等因此,素质既有“本质”之意,也有“恒定”之意人的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本质特征。从分类学和生物学角度来看,久属灵长目人科动物二人既然是一种动物,就应具有生物属性遵循遗传规律人作为生物体也必然遵循自然法则除了生物属性决定于遗传外,有些心理行为属性也极大地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的物质基础也决定了我们人类具有人类的行为特胜对于遗传的生物属性,人们往往很容易理解同时,生物的遗传性应该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说是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于是从长远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尊重人的遗传特性,增强人的体质这包括少、日遗传基因质量的提高,减少遗传性疾病,提高医疗保健的水平和质量要为包括警察在内的全民广泛提供体育运动场听和设施等同时,人之听以被称为万物之灵而不同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具有高级的心理活动。作为具有心理的个人.久的意识水平、精神状态、心理能力应该是人的另一个基本属性,称之为心理属性二人的心理素质应包括:感觉、知觉、意识、注意、记忆、思维和情感等二心理素质一般划分为听谓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因此,人的素质即人的本质属性l可以分为生物、心理两个基本属性。每个属性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生物属性与心理属性的联系靠神经系统来完成。神经系统本身是生物体的一部分,但其活动的结果产生心理活动,即其功能具有心理属性。总之,警察的素质是在警察先大生理基础上,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不光是职业活动)、知识(不光是警察职业知识)的内化和身心潜能的发展,形成内在的品质和素养。
篇5
一、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教师职业是由许许多多教师个体所组成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党和国家规定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指教师个体所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具体表现在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对同事、对家长和对学问、教研的态度上。教师的道德素质与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越短,教师的道德素质就越高,反之就越低。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书面上规定的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教师道德规范、准则全部内化。例如,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95%的老师都回答自己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罚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具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说明这些教师并没有把道德准则完全内化。而教师所从事的却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道德素质势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二、教师的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
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选择一个目标。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有怎样的氛围就能塑造怎样的学生,而氛围是由教师来带动的,不同的教师特别是不同的班主任就会形成不同的班级氛围。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好坏则取决于教师道德素质高低。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尊严放在第一位。在“尊师爱生”问题上,首先考虑的是“爱生”,眼中没有“好生”“差生”,课堂抽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都一视同仁,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有害健康和不安全的情况。不会故意造谣和中伤学生,特别是不会拿刺耳的话语来挖苦、讽刺“差生”,即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不会公开学生个人的隐私。总有办法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对课堂出现的混乱状态能有效的制止。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等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时,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不会轻易地发大火,乱骂人。进入教室时总是衣着整洁、体态端庄、面带笑容面向所有学生。始终把自己摆在教育者的位置,做学生的好榜样。如许多特级教师在治理“乱班”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道德素质高的体现。
而一个道德素质低的教师很强调自己的尊严,在“尊师爱生”的问题上首先考虑“尊师”,要求学生无条件地遵从自己,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师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主从关系,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至理名言”,作为学生必须“铭记在心”。有时会当着众多学生的面说出某学生的个人隐私,甚至取笑作乐。对“好生”百依百顺,而对“差生”任意挖苦讽刺。上课时经常没有好方法维持良好教学秩序,随意骂人,动不动气走不上课,或者随意叫学生站在讲台、门口,或者罚抄、罚写等。上课抽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方面只顾“好生”,不管“差生”,对待学生因人而异。进入教室时总是怒气冲冲,面露不悦。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对立面上,甚至憎恨学生没能弥补自己的无能。如近期报刊杂志上披露的许多校园恶性事件的肇事者-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道德素质低的体现。
道德素质高的教师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课堂氛围。而道德素质低的教师很容易与全班学生持对抗情绪,或者教师被貌视,班级乱哄哄。建立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紧张的或者乱哄哄的班级氛围和课堂氛围则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师的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对待家长的态度上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也是学生法律上的监护人。因此,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事关重大。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会认为家长如果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可能会更出色。把家长视为自己的伙伴和合作对象。为维护这种健康的伙伴关系,对家庭信息保密(对家庭隐私权的尊重),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听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经常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包括学科的学习成绩、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态度、品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定期向家长传达。不会利用职务关系向学生家长谋取私利。此外,还通过许多其它方式与家长沟通并争取他们的合作。
而一个道德素质低的教师,认为家长是教师对学生教育与管理权力的延伸,经常喜欢向家长告状,希望家长帮自己对付学生。对学生的批评常常转嫁到家长头上,指责家长没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不尊重学生的家庭隐私权,有意或无意向其他学生讲述某学生的不良家庭情况。有时会暗示地向家长索取某些好处,对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学生有意刁难。
四、教师的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与同事的相处上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与合作。紧密团结的教师团体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总是能心诚地对待领导和同事,力图避免侵犯同事的尊严、影响合作的种种行为。对同事取得的成绩由衷地表示祝贺,在业务上和修养上能取长补短。对于同事的表现和有关工作的批评在其当面而非私下进行。承认自己在教学、教研上的不足,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对自己取得一点成绩或受到一点批评都能坦然处之。能承担学校管理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与同事能和睦相处,乐意帮助同事,把同组的教师视作家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而一个道德素质低的教师总是面前一套,背后一套,领导面前一套,普通教师面前又是另一套。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搞得同事相互猜忌、心烦意乱。不能正确地对待同行的评价,爱听好话,烦听批评。对取得一点小成绩喜不自禁,对几句批评耿耿于怀。经常推卸教师应承担的责任,遇事总喜欢指责别人,不去反省自己。对同事取得成绩冷言冷语、不屑一顾,对同事遇到困难幸灾乐祸,麻木不仁。
道德素质高的教师能组成一个紧密的教师团体,产生高效益的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而道德素质低的教师只能组成离散的教师团体,不断地“窝里斗”内耗着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使教学质量下降,纪律涣散,教风、学风、校风变得较差。
五、教师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对待教研、教学的态度上
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不断总结和不断创新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只有不断创新和进取的教师才能永葆青春,与学生保持较近的距离。当年龄逐渐增大时,不会被学生所讨厌,被教育所淘汰。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奉献全部精力来提高自己的教研和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灵感,经常撰写论文总结教学经验,并在不断地撰写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善于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善于利用先进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有新鲜感。
而一个道德素质低的教师不思上进,经常在麻将桌上、扑克牌上、游戏机上消磨时光。对教研、教学不求甚解,一年复一年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不喜欢撰写论文,不愿意接受新观念、新方法,也不愿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上课马马虎虎,有时噜噜苏苏,学生越听越厌烦,还老是埋怨学生不肯好好学习,埋怨学生笨。
篇6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化,更是一种感悟。作为教师,也应该是被教育的对象。所以,教师的素质教育是影响学生素质的灵魂。
德育,是教育再生意义的基础。正如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中所言,学生的发展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我非常同意这一观点 。杨雄曾经说过:中国教育的最大特点是 ,不论以后造的是上海金茂大厦的88层大楼,还是平房,我们所打的都是金茂大厦的地基。但这种基础肯定会浪费的。平房和金茂大厦共有的部分是什么,这才是基础教育最应为关注的。这虽然是一个比喻,但确实是很能说明问题。我认为,德育才是对孩子具有再生意义的基础。诚然,我曾读过这样一则教育案例:2006年9月2日下午,某小学6年级2班的学生,13岁的李宏有要与同学出去玩。谁知孩子从那就再也没有回来。9月9日上午,李父报案。班主任在班问李宏有下落时。一个孩子说出震惊的话:听朱某说,李宏有已经淹死了。”班主任找来一直没有异样的学生。3个男孩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4天的秘密。结果令人震惊。李某溺水而亡,害怕挨打,3个小脑袋瓜不约而同想到要“保密”。于是河岸边,他们之间定下了永不泄密的“盟约”。在隐藏李宏有的衣物,自行车后。杨某、朱某,张某神情自若的回了家。父母没有从孩子们稚气的脸上看出任何异常。更令我心寒的是,张某、杨某、朱某这3个孩子年龄分别是12岁、12岁、13岁,他们是李宏有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爱心教育是我们现如今教育中最重要的人格素质教育。一个学习再好的学生,即使最后成为博士,却没有做人基本的道德责任心。这样的人当科学家我们敢要?像这样为国家,为人民谋福利的“科学家”值得信赖吗?所以,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是培养发展中人的重要场所,而素质教育更是培育人人格发展的灵魂之基。所以,要更加予以重视。
教育,是引导,而不是体罚。有这样一则案例:某校一名老师,因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而用“手板”进行严厉处罚,并要求学生每人带一根木板,在木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备体罚之用。50多名同学见到赵老师都非常害怕,家长为此而十分愤怒。但学校声称,因四(1)班不好教,要求每人带一教鞭,供老师使用。真是令人难以理解啊。爱,是一种情感,是不可以被强迫和勉强的,作为教师你不可以不爱你的孩子们,但尊重他们,是教育底线。尊重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学校的作为培养人发展的重要场所,学校的责任,声称学生不好管,就允许拿教鞭打,这规定,从何而来?是义务教育的“法规“吗?简直太荒谬!教育不是选择适合调教的学生,而是为不同的学生服务。
再而对捣蛋孩子时,“反弹瑟琶别有情”,那么诚挚的教育之美,就可以感化心灵 ,成为动力,学生良好的催助剂。正如素质教育中所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诚然,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起指导作用。那么,那些“恨铁不成钢”,所以打了他。指导人成了“罚判官“。老师恰恰将这种爱,引进弯路,真诚的爱心更多了专制的色彩。因而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有了教育不一定说就拥有了教育智慧。你说你爱学生,但你敢说你有孩子的亲生父母更爱他们的孩子吗?家长爱他们的孩子,他们接受过教育,但不等于他们就拥有教育智慧!正是因为父母们懂得这一点,所以将他们的信任与真诚寄予学校和老师。而教师有时却将爱引入学生学习发展的歧途。正是因如此,往往会引起学生反叛的心理,这灵魂的工程师因而就失却本有的效应。所以,作为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学会总结,学会反思,掌握教育智慧,有:“反弹琵琶别有情”的思想。如下:批评的话,赞扬的说;严肃的话,风趣的说;直白的话,委婉的说。人非草木,皆有真情,如果一味的在自己的头上加一顶专制的帽子,那么心灵的呼唤就永远得不到另一颗心灵的回应,这种爱之间永远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用教育智慧去拯救,唤醒一颗迷途的“小兔“吧,让爱在心灵间生长,萌芽,长成一颗长满绿荫的”参天大树”.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王哥庄边防派出所姜家村320号
联系人:姜婷婷
电话:13791805701
所在学校:山东省青岛师范学校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培养方法
素质教育是对人的素质进行的教育,是一种全体、全面、全程的教育。不仅体现在身体上,更体现在心理、知识结构、思想认知上。因此,提高素质教育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要求。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是教育的助推器。优秀的师资队伍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为提高素质教育,加强教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教育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发展;在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规律,大胆创新实践。
五、高尚的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听力、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力强。精神乐观向上能造成一种和谐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教师需具备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对待生活、工作和学生,要经常表现出风趣幽默的健康情绪。宽阔的胸怀和愉快的心境,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了解学生及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及教书育人所必需的。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一代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程景民现代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篇8
我觉得“素质教育和应试如何实现双赢”这个论题本身有问题:
1.这个论题把素质教育和应试看成了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体,非此即彼。要么应试,你就不是素质教育;要么素质教育,你就不能有应试。以我愚见,这个论题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提出的:目前的情况下,应试不对,但它是无可奈何无法改变的现实,素质教育对,但它没法适应现在的应试。素质教育和应试是让教师烦恼的一对矛盾。所以,无奈之下,请你找一条“既能实施素质教育,又能适应现在的考试”的最佳途径吧!
2.以我之体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青少年一代整体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应试教育则是单纯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而毫不顾及其他的片面教育(其实这已经不能叫教育,只能叫着考试训练)。素质教育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和选拔教育;二是面向学生德智体美心(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而不是只训练学生怎样应试。素质教育也要而且应该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但它不单纯以此为目的。它要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追求更多学生升学的同时,更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法制纪律、心理人格、意志品质、健全体魄、生活技能、适应环境、交往共处等等素质的锻炼培养。其中,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未知世界(即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3.在全民声讨应试教育,仿佛我们当今中国的教育已经全部陷入应试教育的大海之中的时候,我想提出我个人的观点: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其实就是正在实施素质教育。不错,我们的确是想追求升学率,让更多的学生考上高中,升上大学,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深造的机会,也满足广大家长望子成材的迫切愿望。所以,我们教师尽职尽责地教,学生刻苦认真地学,甚至让老师和学生加班加点抓紧时间,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训练其应试能力。但我们更注意学生成人,成一个品行良好,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锻炼习惯的人,成为一个懂得纪律,畏惧法律,不怕困难,争取上进的人;成为一个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学习方法的人。我们没有追求人人都去考重高,升大学。对于很多没有升大学潜质的学生,我们并不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我们让他们多学到一些基础的知识,多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我相信,绝大多数学校都在这样做着。只是,有的地方做得不够,做得不好,必须不断地探索如何更好地更科学地更有效地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篇9
一、认清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素质的本义,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或指心理学上所说的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素质具体表现在一个人的觉悟、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良好素质无疑与先天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有的人记忆力特别好,有的人体育资质或艺术天赋特别好等。但良好素质更重要是靠后天培养出来的,如觉悟、意志力、体魄、能力、技能等。“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正要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扬长补短,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为目标的“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德育处于领先地位,是“智体美劳”的动力和支撑点,这是大家所公认了的:而良好心理素质、劳动技能和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德育。以常规德育为例证:
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纪律教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教育、军训、青年志愿者活动、革命传统教育、祖国的教育等去培养。
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可以通过学习目的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人才观教育、“创三好”、创文明集体活动、体育节、科技节活动等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上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以及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掌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去对学生实施教育,从而培养起来。良好的劳动技能素质、审美能力、多种综合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活动能力、组织能力、进取精神、表达能力、责任心等,更得通过多种的正面教育、社团活动而培养起来的:第二课堂、团队活动、艺术节、“手拉手”活动,对内对外各种交流、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德育工作一直培养着学生的良好素质。德育领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德育搞好了,良好素质的培养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之育,基础之育,综合之育。
但如果认为开展常规性的德育工作,就等于是进行素质教育了,那就错了。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更高的要求。虽然德育活动包含着对优良素质的培养,但是真正实现德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还要注意突出素质教育的目标棗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二、确立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培养目标
教育的本义就是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从孔老夫子的私塾到现代的高等学府,人类有“教育”这一行以来,教育的任务就一直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有知识,有技能、能动脑,能动手,得以改造自然,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这些人才有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得以融洽社会、完善自我、推动社会前进;这些人才才有健康的体魄足以承担工作,有健康的心理人格足以适应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可以说是教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德育追求的目标。而学会做人还应该包括会求知、会办事、会健体几个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我们设计、开展多方面的活动:
让学生学会做人。开办的前三年,我们一直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系列活动。把孝敬父母长辈、关心帮助他们、刻苦勤奋学习、忠于祖国人民归列为“孝、仁、勤、忠”四项传统美德的学习活动中去。去年,我们又提出以四个“学会”为德育活动的中心。针对学生中近来勒索事件增多的趋势,我们准备进行“自我保护十五个怎么办”的方案征集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在突发事件中保护自己,帮助别人。通过教师节让学生采访老师,让学生学习与人交往,学习老师的高尚精神和敬业精神。通过学代会、团代会,让学生就学校工作提意见和建议,培养自主意识、自立能力和协调方法。
让学生学会求知。会求知包括有求知欲和会学习。我们邀请中科院的赵忠贤院士以及市科协的科技人员来校作报告,请市经委的同学来讲企业改革,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为了让学生“会学”,必须让学生“会学”。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高三学生别进行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的讲座,探讨科学利用时间、记忆、制定学习计划等问题,参加的同学非常踊跃。大家明确了“目标+计划+行动=成功”的道理,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每届新生都进行如何利用学校图书资料的辅导,班级还准备进行查阅工具书的比赛。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求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健体。要求学生每人都学会一项健身技能,制定锻炼计划。校医给学生上卫生知识课,教给学生预防疾病、伤痛和公共卫生知识。心理教师给高一、初一的同学上心理卫生课,指导毕业班的同学克服学习焦虑,调整心态,迎接考试。有两位因为厌学而离家出走的同学,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逐步纠正心理偏差,认真学习,其中一人还考上了大学。学生体质不断提高,在中学生运动会和体育工作综合评分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让学生学会办事。学校制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学会办事。如长期到启聪(聋哑)学校开展助学活动,开展社会调查,自主自立开展学生会、团委会工作,自编小报、校刊等。让学生接待来访的日本伊丹市、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师生等,增长与人交往的能力。开展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懂得礼貌待人的意义和方法。
四个“学会”的精神应该渗透到每项教育活动中,年年提出一些新的活动,新的要求,让学习逐步深入,让学生逐步提高。
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实现德育问题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要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调动起整个德育系统的力量(领导、专干、班主任、政治老师、团队干部、科任老师等),不光重视形式的多样,还要注意内容的深入,提高工作的实际效果。为此,要做好几个结合:
1、明理与导行结合。
无论搞什么活动,都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教育学生要有“孝心”,先要通过动员报告,或演讲、故事会、主题会等,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讲“孝”道,应该怎么做,让他们行动起来。事后要通过家长、社会反馈,让他们自己总结、体会。又如组织学生到启聪学校挂钩助学活动,一定要搞好交接,让上一届的同学总结,谈心得,明白“助人自助”的道理。
一定不能省略“明理”这一环。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明白事理,使学生能积极投入活动;投入活动,又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明白事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导行、实践,学生对我们设定的目标将会领会得更深刻。这有利于良好素质的形成。
2、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
虽然,各种德育活动都是由老师有目的、有步骤地提出来的,教师无疑在德育中起主导作用。但我们如果明确到这些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做人,我们的注意力,就会放在让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上。虽然这样,可能我们要多做一些工作,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不如意的事。要克服过去由老师包办代替、一厢情愿的状况,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上。放手让他们去想象,去实践,老师站在背后给他们出主意,帮他们总结。一个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强的人,必然是未来社会的积极力量。我校高一级英语接待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查单词,找资料,练口语,在接待外籍人员参观过程中,热情大方,表现出很好的应变能力,在参观路线、介绍内容、组织活动方面发挥个人才智。在即兴表演中,他们会唱那么多英语歌,令参加交流的师生们感到惊讶和兴奋。
3、遵循道德原则与遵循心理规律相结合
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性开展活动。我们在要求学生遵循道德原则的同时,要注意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要什么问题都拉到“道德”的高度去处理。有些学生内向,敌对,是否和他从小的经历有关?有的学生成绩不好,老算错数,老写错字,是否有认知障碍?有的同学偷女内衣裤,不能自控,是否有心理障碍?心理问题要遵循心理规律去解决。要通过个别谈话,疏导,暗示,训练等方法,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实事求事、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中的问题,将会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成效。
篇10
当前农村的教育并不等于以往的应试教育,也不等同于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完整的素质教育是理想社会的理想教育模式。当下的教育模式是处于过渡阶段的教育,应试教育是单纯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片面教育,而素质教育是全面的基础教育,即从德、智、体、美、劳动等方面去施以教育,把每一个环节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注重理论教育,更重要的是强调实践教育,强调快乐学习,师生平等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考试,不看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它的评价方式是全面的,不仅看考试成绩(即智育的检测)而且更注重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生理、心里和实践技能等方面进行考查。因而我个人认为,当前农村的素质教育应从这些方面去看、去做。
一、 传统教育中的智育不能忽视,要端正教师的态度,正确指导教师、学生、家长认识、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不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主义教育,而是坚持以智育为基础,拓宽教育的路径,应用新的、快捷的教学手段去引领、指导、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在重视智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德育、美育、科学实践等方面的教育。
二、 克服应试教育的表面性,片面性和句部性。
三、 开齐、开足各学科的课时,增加课外活动,开展课内外科技实践 活动。定期举行全校性或多校合作的科技活动竞赛,音乐、舞蹈表演比赛,体育项目全能竞赛,演讲口才比赛等活动,实现愉快教育,以乐促教,以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