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篇1

【关键词】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26-02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是当前医疗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能够使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还能够使检验科质量管理、技术、能力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是建立现代化医疗发展的重要组成,所以加强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 加强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对医疗事业的逐渐重视,我们国家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以农村为主,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以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医学实验室是由最新、最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和高技术水平的检验医师组成,紧紧依靠人类智慧结晶的高科技,加强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是符合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因此医学实验室管理中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是检验质量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医疗实验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例如:严格检验时间和程序,并且应该对标本采取、送检以及收取等等实行量化管理,对于相关的检验仪器进行定时维护和保养,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应该采用有效方式进行及时处理,必须要进行严格记录等等;另外,还应该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地组织专业人员进修学习,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让其为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贡献其聪明才智,提升医学实验室管理水平,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做贡献。

2 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分析

想要解决实验室管理标准化问题,主要就是对其管理模式进行了解,管理标准化是制度化管理的最高形式,可以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以及管理等方面,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是由最先进、最现代化仪器组成的实验室、高水平的检验医师队伍和比较统一的操作规程等组成,通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能够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达到统一、简化、协调以及最优化。统一是相对来说的,我国地域辽阔,由于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建立全国统一的绝对规范是有一定困难的,根据地域特点分区域的进行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比较统一的操作规程还是可行的,并且能够达到很好的管理效果。

3 加强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如果要医学实验室的管理得到有效提升,首先就需要加强对于医学实验室在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中作用的认识,其在医疗行业的发展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医学实验在很大的程度上简化了临床决断的程序,明确了临床诊断,是成为临床医师不可缺少的第一手的资料,在现代医学管理理论中,以前称为医院的辅助科室的医学实验室也逐渐被称为临床诊断科室;此外,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临床实验的创收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所以应该正确地认识医学实验室在医院综合经营中的地位以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医学实验室和临床医疗以及临床护理一样是具有同等重要的部门,只有转变观念,这样才能够切实地加强医学实验室的管理。

3.2 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医学实验室主要还是沿袭旧制度,主要还是针对一些传统项目进行常规分析,很少涉及到当前能够代表医学实验室高、新、尖端技术发展趋势的领域,这不利于医疗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会导致不良现象的发生,所以应该对于现有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并且保障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统一管理,将相对分散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的管理,选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来进行管理。管理者要对医学实验室的发展具有深刻的认识,在对于项目的设置、设备的使用以及相应工作人员的管理上面都应该起到督促的作用,合理地进行项目的编排,保障医学实验室团队的优势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以此来提升医学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和工作的效能。

3.3 推行医学实验室的标准化操作 医学实验室主要的对象是临床标本,标本的本身是没有个体差异的,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因此推行标准化的操作是具有可行性的。主要应该从实验标本的采集、运送、接受、处理以及分析等环节,建立科学的流程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对于相应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校准及技术更新。相关的管理部门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比和研究,对于相应的旧的标准进行提升,保障其能够适应当前时展的要求,相应的标准应该随着技术的提升而提升,这样才能够保障医学实验室结果的可靠性。

3.4 加强实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监督管理 医学实验室得到相关的实验结果,并不代表着相关实验任务的完成,因为实验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要有责任意识,对于自己所检验的报告负责,对于具有可疑的结果进行复查,只有这样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和临床医师之间的联系,建立实验室和临床科室的风险共担意识,使医学实验工作人员真正地融入为患者服务的医疗过程当中。此外还应该加强临床试验过程中的监督,能够保障相关试验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其在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 总 结

医学实验室的标准化的管理是医学科研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预防、治疗、科研等活动当中基础性的工作,并且能够保障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科研工作能够顺利有效进行,此外,还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水平,促使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曦晖,方玲,周琼仙.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5(08):154-158.

[2] 崔鲂,张莉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医学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0,14(12):314-317.

篇2

关键词 环境监测 质量认证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20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 with Process Method Derived from Management Quality Cer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b

LIU Xia

(Shougang Technician College, Beijing 100041)

Abstract The paper elaborated the outcomes brought from practicalness teaching method drawn on the experience of quality management certification proces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b. By such a practical method the exam passing rates on technical course and the student graduation rates have been largely increased, and the areas for student's employee were further extended from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testing into testing of food products, geological mineral gauging, metallurgical material examination, and the sale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quipment etc. and additionally 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the practicing of environment tests and using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 in lab should be enhanced to increase the benefits and interests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therefore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Key words environments monitor; quality certification, teaching in practice

在技术院校的专业实验室管理和教学领域依据质量管理标准开展实验过程规范化和实验室管理标准化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举措,不仅仅是使实验室实现管理质量认证,而是引入新的管理和教学实践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检测结果的科学准确,并具有可比性与可信性。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是依据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和文件及相关的人力、物力来实现的。所谓“标准”实际就是管理准则以及由此确立的具体要求,从而形成有目的、有意义和有效益的管控机制。我校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质量认证目的是使教师、工作人员达到分析检测过程规范化为主要目的,并辅以获得对环境监测的职业培训市场化能力。

然而,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认证工作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效果――学生就业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其结果应是由于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过程中,教师在规范化管理模式中建立了习惯,并在教学过程中传递到学生的规范化,使得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那么学校在实验室管理质量认证过程中具体教学工作的开展就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1 教学模式

1.1 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校环境检测专业2009年建立以来,对初中生起点层次而言,教学方法由传统教育模式逐渐确立为现在的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三年制学生实验和实训教学实施步骤

从上述模式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三年中参与实训和实践的过程充沛,实践学时与理论课学时达到了3:2的比例,具体教学方式还可更加细化。

1.1.1 对环境专业新生进行职业道德规范化教育

对环境监测专业入校新生除完成应有的课程外,将班级学生每三至四人为一组,每组每周两天在一个实验室中帮助实验教师进行洗涤、整理容器具,每个学生一学期基本可以将环境监测15个实验室轮流完毕,这样安排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基础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接近于环境监测职业素养的规范化教育。

1.1.2 高年级学生进行岗位零距离实训培养

在高年级学生实践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实验的每一步骤都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认证标准作指导,以实验室管理质量认证中的受控文件为核心,确保实验过程的重现性来强调学生实训过程的规范化控制,其过程方式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

该框架方式也是与市场运作的检测单位无缝接轨形式,使学生适应这种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环境。进一步成长为知安全、懂原理、会维护、精操作的人才,提高其动手能力的熟练度和精准检测能力,并达到与用人企业的入职要求相匹配,特别是在企业中进行岗位适应性实训,基本满足了用人单位岗位零距离需求。

1.1.3 提高环境监测能力,获得职业技能证书

通过两至三年的在校学习,学生检测动手能力提高而获得化学检验工证书。对于初中起点的学生在毕业时可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同时还获得化学检验中级工职业技能证书;对于中级工起点层次的学生通过两年获得化学检验高级工证书,并且获得大专毕业证书。这两种学生在毕业时实验与实训能力方面主要差别在于样品采集、污染物治理和日常设备维护。并且中、高级工在如图2的步骤框架下用标准化的受控文件指导下进行分析教学细则、指导中、高级工的实训和实验。

1.2 校企合作

我校环境检测专业目前拥有15个校企合作单位,每学期学生实训均可以分布在上述单位,同时在学校实验室或实训室可以开展的实训项目不比上述单位少,但是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通常优先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训,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选择提供了保证。

2 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提高师生专业能力

2.1 学生参与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过程,提高职业能力

学生通常是尽快地完成实验或实训任务后离开实训地,因此一般只是按基本要求进行方法训练,教师要求其按规范化操作通常不能完全被执行,所以实验教学或实训效果通常事倍功半。为了让学生了解实验室管理质量评价――可能间接影响学生今后就业可能性与方向性,我校让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室质量标准化管理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实验过程的规范与否的重要性,了解到它可以决定实验室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可以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就业或就业方向,由此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或实训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了整个实训效果。

2.2 实验室质量认证制度贯穿学生实训全过程,提升职业技能

在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化认证过程中,当学生集中在实验室实验或集中实训时,有意识地开展监测数据精准度、精密度等指标的评价,由此学生无形中自觉地提高了每一步骤的规范性,从而学生的监测能力不仅提高,而且养成了监测与检测全过程的规范性操作。为此参与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化认证过程的学生在参加中级工或高级工的实操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100%,改变了每一届学生均有考不及格的历史现象。

2.3 培养具有强理论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

我校环境专业所有教师在近年陆续参加了各种实践锻炼与培训,并成为实践性专家,如挂职锻炼、参加技师培训、参加高级技师培训、参加环境监理工程师等培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而且获得大量证书或资历。特别是在实验室管理质量标准化认证过程中,全体教师参与其中,使得所有教师在原有的实践锻炼之后,又强调了规范性或标准化要求,在实验和实训工作中再按规范化考核指标要求衡量与考核,使得技能和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3 硬件投入为监测和检测实验与实训服务

过去我校实验设备以分析化学设备为主,为满足环境监测专业或环境检测更宽泛的需求,学校在满足原有环境监测与检测设备(同室二十人共享十套设备)外,进行了设备的添加与更新,保证同室二十人可每人享一套设备,并更换了气相色谱、原子吸收设备,同时设备数量翻倍增加(2台气相色谱仪、2台原子吸收仪),还新增液相色谱仪大型高精密度设备,所有设备均向学生全面开放,保证学生实训和实验。另外,将淘汰气相色谱和原子吸收设备,作为学生对设备检测、参数精确度调整、设备维护保养、检测参数的影响和控制的训练设备。由此又可以为环境监测或检测的相关专业进行训练学生,为将来学生更宽泛的就业方向作了铺垫。

4 教学成效

4.1 学生获得双证书率提高

过去初中起点的学生在三年毕业前学生流失率不小于20%,但自开展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认证过程方式教学至今无学生流失,并且获得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证书学生达99%,并获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证书;而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起点学生获得化学检验工高级工证书和大专毕业证书,近三年毕业生获得证书率在95%以上,但今年该系列学生获得证书率99%,由此看到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认证过程方式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至今该系列学生在企业顶岗实训者均已与企业签订合约,企业对学生的订单增加完全证明我校学生完全胜任环境检测单位的职业需求,该状况从侧面也反映了今年在用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认证过程方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4.2 学生就业范围广泛增加

篇3

1 农化行业知识产权的内涵

1.1 专利

专利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这种权利具有独占的排他性。非专利权人要想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必须依法征得专利权人的同意或许可。一个国家依照其专利法授予的专利权,仅在该国法律管辖的范围内有效,对其他国家没有任何约束力,外国对其专利权不承担保护的义务,如果一项发明创造只在我国取得专利权,那么专利权人只在我国享有独占权或专有权。专利权的法律保护具有时间性,中国的三种专利权期限为:发明专利权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均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patent)一词来源于拉丁语Litterae patentes,意为公开的信件或公共文献,是中世纪的君主用来颁布某种特权的证明。对“专利”这一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其中较为人们接受并被我国专利教科书所普遍采用的一种说法是: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它是由专利机构依据发明申请所颁发的一种文件。这种文件叙述了发明的内容,并且产生一种法律状态,即该获得专利的发明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得到专利所有人的许可才能利用(包括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等),专利的保护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我国专利法将专利分为三种,即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1.2 商标

商标(英文Trademark简称logo),是指生产者、经营者为使自已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而使用在商品及其包装上或服务标记上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可视性标志。全世界已知最早的商标是距今近千年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以一只白兔图案为标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简称WIPO)对商标的定义为:商标是用来区别某一工业或商业企业或这种企业集团的商品的标志。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AIPPI)在柏林大会上曾对商标作出的定义:“商标是用以区别个人或集体所提供的商品及服务的标记”。法国政府在其《商标法》中则表述为:“一切用以识别任何企业的产品、物品或服务的有形标记均可视为商标”。

1.3 农药产品登记证书

因为农药是一种特殊商品,为有效控制无效或低效甚至有害的农药产品进入市场而实行农药登记制度。即,农药进入市场前须在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登记,获取批准(登记证或其他证明),取得农药登记证这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分为国内登记与国外登记两块。申请农药登记需提品资料及样品。需要的资料如下:(1)资料真实性和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声明; (2)省级农药检定机构的初审意见(境外申请人可以不提供);(3)申请表(按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设计的相应申请表填写);(4)产品摘要资料;(5)产品化学资料;(6)毒理学资料(制剂要求急性毒性,原药要求全套资料,但相同原药或过保护期原药除外);(7)药效资料(原药不要求);(8)残留资料(原药不要求);(9)环境影响资料(制剂、原药一般均要求);(10)相同农药产品证明材料(对相同农药产品);(11)技术鉴定资料和有关证明材料(必要时);(12)标签或者所附具的说明书;(13)制剂所用的原药来源和登记情况证明(对制剂产品);(14)其他,包括企业简介、工商营业执照、产品专利、商标说明等。

1.4 生产批准证书和生产许可证书

企标产品办理的是生产批准证书,国标和行标的产品需要办理的是生产许可证。生产尚未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农药产品的,应当经省级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工信部批准,发给农药生产批准证书。企业获得生产批准证书后,方可生产所批准的产品。

1.5 标准

标准的类型: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中国标准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信息化文件(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以及经过验证正确的信息数据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国际标准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化原理委员会(STACO)一直致力于标准化概念的研究,先后以“指南”的形式给“标准”的定义作出统一规定: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

2 实现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的背景与基本原则

2.1背景

技术标准的背后往往以大量的专利作支撑。专利技术以“技术标准”的形式存在,可以为标准的拥有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专利技术常常被作为发达国家一些大公司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制定出标准的大公司,一般都具有大量的核心技术专利,它们谋求在专利技术作为标准后,通过控制标准、引导标准的发展方向,达到最终控制市场的目的。可以说,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就能成为标准,谁就控制了相关市场的主动权。在国家层面上,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足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在国际上称雄的资本。在企业层面上,企业通过技术标准实施对市场的垄断,实质是凭借专利技术的法定垄断性。这就使得技术标准战略在企业市场竞争中具有战略意义。在国际技术标准体系中,发达国家多唱主角,主要在于技术领先。将专利与标准捆绑,是一些跨国公司无比娴熟的商战策略,实质是借标准推广掌控市场主动权。

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从资金、政策、服务、保护等各方面,鼓励和支持辖区重点企业,引导农业、工业、电子、医药等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以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专利技术的标准化,提高标准中自主知识产权的话语权。

2.2基本原则

2.2.1客观公正原则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农化企业工作实际情况,依照流程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2.2可操作性原则

在辅导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现实条件,坚持辅导导入时间短、企业投入少、涉及面小、条件准备容易的原则, 不额外增加企业的负担。

2.2.3与企业实际工作效果相结合原则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成效必须由实践进行检验,要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的拥有数量与质量、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促进自主创新和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来衡量。

3 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3.1 重视标准化管理是维护企业利益的需要

标准是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扬己之长、克己之短的有效技术手段,是国际贸易中激烈竞争的“技术壁垒”。没有标准,或标准出现偏差,或有标准但不严格执行,不仅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影响到我国产品的声誉、影响到国家的国际形象。

3.2 重视标准化管理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需要

保障产品质量实质上就是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现在消费者更为关注产品的安全、卫生、环保指标是否“达标”。

3.3 重视标准化管理是支撑技术创新的需要

要想技术创新真正取得实效,离不开标准和标准化工作。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在此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标准并保证标准的贯彻与落实是必要条件之一。否则,创新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就会变形、走样,就无法实现产业化。

3.4 重视标准化管理是农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要想了解、掌握农化行业的生产、营销情况以及基本运行态势和发展趋势,及时、有效地实施调控,首要问题就是要统一农化行业所有在用信息代码的编制标准,形成全行业一体化的信息网络;随着农化企业自主创新步伐的加快,农化产品整合的力度不断加大,大企业、大品牌的格局将逐步形成,而企业和品牌要做大、做强,就要统一相关生产标准,并切实执行到位。在未来几年里,标准化工作必将在农化企业战略目标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4 实现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4.1 发展思路

北京绿色农华植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绿色农华”)作为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海淀区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企业,为了更好地开展专利标准化[]工作,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发展思路。

4.2 目标

该公司实行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推进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的深度融合创造了契机。2010年11月,知识产权、标准化两个领域的发展规划被整合成《绿色农华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了5年内“把绿色农华建设成为创新能力突出、运用保护有力、体制机制完善、专业人才集聚、辐射效应明显的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强企,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结合的示范农药企业”的目标。

5 实现专利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5.1 实现专利标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是将本企业的技术标准转化为法定的正式标准,通过正式的途径推广使用;二是通过不断的市场开拓,扩大自己的农药产品和相关技术的市场容量,直至占领主要市场,从而使自己的技术标准成为事实标准。这两种标准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的技术标准在市场中取得支配地位,让别人去跟随和实施。企业通过技术标准实施对市场的垄断,实质是凭借专利技术的法定垄断性。

5.2 实现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5.2.1 组建“三组一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地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绿色农华”于2009年1月3日研究决定组建“三组一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即北京达世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世丰分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绩溪分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北京绿色农华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进出口公司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和北京绿色农华植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知识产权部。其组织架构如下图:

5.2.2 坚持“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即专利、商标、标准、登记、许可(生产批准或许可)“五位一体”。实践证明,“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具有“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推进专利、商标、标准、登记、许可的高层次融合;二是有利于实现专利技术与标准的捆绑,从而增强农化企业的技术在未来国际产业标准中的发言权;三是有利于统筹利用行政资源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

5.2.3 健全“十管一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为了激励农企业科技创新、切实保护创新成果、努力维护知识产权、积极支撑产业稳步健康发展。近几年来,“绿色农华”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健全了“十管一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即 “绿色农华”标准化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信息保密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系统管理方案、产品研发管理制度、公司商标管理制度、专利申请跟踪制度、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制度和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救助制度。

5.2.4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1)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指导思想。以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战略方针,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五大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舆论环境),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主要目的。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目的,概括起来就是逐步实现“五化”:一是对农药企业现有知识产权(专利)的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二是商标从决定申请到授权后的维护流程化;三是专利权、产品权从开始立项到申请、授权后的维护流程化;四是逐步实现同行业公司知识产权申请跟踪制度化;五是逐步实现公司侵权预警制度化。开展“农药相关专利及其自主创新产品战略研究”就是为了农药企业对自主创新的产品进行维权和保护。

(3)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主要措施。该公司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主要措施是“三动”、“三建”、“三专”。

“三动”:一是推动。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高度重视绿色农华的知识产权工作,大力支持绿色农华,从而推动了本公司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二是拉动。近两年来,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关政策,从而拉动了绿色农华知识产权工作的快速发展;三是主动。从2007年开始,绿色农华积极主动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三建”:一是组建知识产权部。绿色农华于2008年初组建了知识产权部,并对12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强细分工,明确了工作职责。二是建立了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公司在制订专利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制订了八项规章制度,即专利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信息保密管理制度、专利档案管理制度、专利系统管理方案、产品研发管理制度、发明专利奖励办法、商标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了专题专利数据库。该数据库能为公司提供一种针对性强、使用率高、速度快、且方便的专利信息利用方式,将为提高企业的专利信息应用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以竞争战略分析和专利信息分析为基础的专利战略分析。

“三专”:就是将相关的产品研发技术资料、专利信息、专利文件等实行专人、专室、专柜管理,并将相关专利资料存入计算机中,以便公司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查阅和应用。

公司每季度都组织一次大型的培训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知识产权专家,对我公司员工进行知识产权知识培训;每月进行小规模培训活动,由公司知识产权部技术经理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每半月知识产权部员工进行内部交流和沟通,起到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作用;公司知识产权部,随时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协会等组织的培训会,派送公司员工参与培训活动,了解国内知识产权政策及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情况。

5.2.5 坚持“三标一护”的商标维权工作

截止目前,“绿色农华”共计申请注册商标124枚,其中授权62枚。近两年来,该公司对已拥有的国标、行标、企标进行了维护。其中申请驳回复审7项,均已胜诉。放弃或无效商标21枚。在商标的申请及相关商标权的维护上,这个公司与北京中理通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开展相关工作的战略合作,公司已投入54万元商标申请工作,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开展商标的维权工作,公司2008年与拜耳股份有限公司就“银发利”商标、2007年与天津人农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就“金功”商标、2010年与美国思科技术公司就“思科”商标等10余公司开展商标维权工作。

6 实现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成效

“绿色农华”作为世界第一村——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三高”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实施单位、北京市火炬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国家级农业应用化学开放实验室的民营企业、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生产企业、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009中国农药企业最具成长性100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北京科技研究开发机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百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海淀区创新企业、中关村科技担保信用良好A级企业、中关村科技园区瞪羚企业(一星级)、农资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会员单位、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会员单位、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会员单位为了拓展创新空间,促进农药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诚信企业。近两年来,本公司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产品研发力度,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加速企业发展,在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公司自主研发的24个农药新产品入选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同年获得“中国农民最喜爱农药品牌”荣誉称号。

篇4

为了健全实验室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该文研究了7S管理理念及其在新闻传播学实验室中的应用。针对目前高校新闻传播学实验室的特点、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成功地在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室中运用了7S管理理念。通过应用7S管理,新闻传播学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设备管理不合理、实验室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得到了解决,实验室的管理更科学、使用更高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和实验师生的职业素养,也达到了健全实验室管理体系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7S管理;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

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对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1]。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理工农医学科上,对于文科也同样重要[2]。随着观念的转变,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3]。新闻传播学实验室是新闻、广告、广播电视等专业的实验实习基地,为了进一步健全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本文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研究7S管理方法在新闻传播学实验室中的应用。

17S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7S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企业现场管理方法,是指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7S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这7个词的日语罗马拼音的缩写[4]。

1.1整理的含义将现场的物品按照需要和不需要进行区分,将不需要的物品移出现场处理,将需要的物品按照使用频率进行区分保存。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规定现场允许存有的该物品的最大数量。整理可以使现场没有杂物,规划出更多的空间。

1.2整顿的含义将现场需要的物品按照使用类别、使用频率进行分类,并科学、合理地放置在一定的位置,必要时进行标示,以便快速的寻找和使用。整顿可以减少寻找物品所花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3清扫的含义将现场的环境和物品等打扫干净,使现场处于整洁的状态。清扫可以发现异常、隐患,使现场的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

1.4清洁的含义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工作继续进行下去,使现场始终保持此种状态。并将这3个S的工作形成标准和制度。清洁可以维持、巩固前3S的效果,使之成为现场的工作文化[5]。

1.5素养的含义现场的人员严格遵守前面形成的标准和制度,持续的完成前面的4个S,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职业素养,提升工作人员的形象和素养。

1.6安全的含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前面4S的工作,查找、消除安全隐患,预防意外事故发生,保护现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1.7节约的含义对时间和现场的空间、资源等合理的利用。节约是对整顿工作的补充,在现场进行活动时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7S管理通过推行整理、整顿、清扫来强化管理。再用清洁来巩固效果,通过这4个S来规范行为,通过规范行为来改变工作态度,而使之成为习惯,提高素养,逐步实现现场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最后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6]。7S管理不仅适用于企业,借鉴此理念并应用于高校的实验室,对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7]。

2新闻传播学实验室的管理现状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对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注重实习实践环节。新闻传播学实验室为相关专业提供了实验实习基地。随着国家和学校的重视,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对新闻传播学实验室的重视程度和人员配备的支持力度还有所欠缺。实验室在管理过程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实验设备管理问题由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特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实验室内设备种类和数量多,实验室管理人员所管理、负责的设备可多达数百台。学校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无法对设备的新旧程度、使用频率、使用目的等特点进行区别和分类。不同特点的实验设备如何进行存放,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管理方法,设备存放、摆放的位置相对随意。这增加了寻找、使用设备所花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设备的存放不够合理、科学,也会浪费实验室有限的空间,且增加了实验设备损坏的风险。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在为实验课程安排设备时,也可能会出现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实验设备,对于提高实验室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利用设备和维护设备的完好具有重要的意义[8]。

2.2实验软件管理及维护问题新闻传播学实验室有很多实验项目需要使用到软件,包括平面设计类软件、三维设计软件、编辑出版类软件、视音频采集编辑软件、统计分析软件等等。对于同一种类型的软件,每位老师习惯使用的具体软件种类和软件版本都不尽相同。为了方便师生使用软件,实验室决定由师生自己选择并安装软件。然而这导致实验室的计算机上安装了大量的软件、存储了大量的文件,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并且有很多软件是同一种软件的不同版本或实验不需要的、学生私自安装的;很多文件也是重复的实验教学资源或实验教学所不需要的、学生私自存储的。同时实验室计算机的设置也可能被修改,这会影响到整个实验室的局域网连接、电子教室的使用甚至整个实验室系统。实验室管理人员对这些软件和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合理地进行实验室软件管理及维护对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3实验室使用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辅助实验课教师和学生,来共同使用实验室[9]。但是由于人员配备的原因,我院的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做不到对每一门实验课程、每一节实验课程都安排专人辅助教学。只能对设备多且操作复杂的重点实验室实行专人协助使用。对于设备操作相对简单的实验室,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课教师或助教、课代表进行培训,讲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其自行使用实验室。但是由于新闻传播学相关的实验室软件、设施设备更新换代较快,技术先进,实验教师和学生可能并不够熟悉相关实验设备的操作和原理,在使用中可能出现错误操作,直接影响实验课程的进行,并且增加维护实验室的工作量和难度。如何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保证实验室及相关设备正常使用和运行,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以上这些问题,研究了7S管理在新闻传播学实验室的具体运用。

37S管理在新闻传播学实验室中的运用

3.1整理的运用

3.1.1硬件的整理新闻传播学实验室的硬件主要有照相机、摄像机、非线性编辑机、服务器、交换机、录播系统、摇臂、闪光灯、静物模具等等。按照“整理”的原则和要求,将无用或损坏至无法修复、使用的硬件进行报废等处理,移出实验室。对有用的硬件进行分类,根据硬件的新旧程度、使用频率、使用目的等特点进行区别。并且将这些细节和特点补充到台账中去,在台账中对设备进行分类。

3.1.2软件的整理新闻传播学实验室需要用到的软件主要有常用办公软件和专业软件,如平面设计类软件、编辑出版类软件、视音频采集编辑软件、统计分析软件等等。将实验不需要的软件和文件删除,需要的软件和文件由实验室统一进行科学的选择并安装和拷贝。除实验室统一购买和安装的软件外,其他软件先由实验教师提出需求,实验室负责购买并安装。随后计算机安装系统还原卡或系统还原软件,进行标准化管理[10]。无权限的人员对计算机的任何操作,在计算机重启后都会被还原到初始状态。任何软件的安装必须经由实验室,这增加了实验室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减轻了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量,并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更加合理的利用计算机的空间和资源,为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做了有力的支撑。

3.2整顿的运用

3.2.1硬件的整顿按照“整顿”的原则和要求,将实验室内硬件进行科学的分类。按使用目的可以分为教师演示、展示用设备和学生用设备。教师用设备一般配置较高、价格较高、数量较少,如高端单反相机和广播级摄像机等设备,此类设备应该单独存放并放置在安全系数较高的房间和柜体中。学生用设备与教师用设备相比较,配置稍低、价格稍低、数量较多,如中端、入门级单反相机和业务级摄像机等,此类设备应该存放在一起并按新旧程度和使用频率科学摆放,且遵循新设备和使用频率高的设备摆放在前的原则。各种设备、物品等硬件经过整理和整顿,确定并固定科学的存放位置,必要时进行标示,每次使用完要恢复原位。同时在设备台账中也要明确具体的存放位置。

3.2.2软件的整顿将实验软件和电子文件进行合理的分类。建立软件快捷方式并放置在桌面分类文件夹内。电子文件按照文件内容和课程等特性进行分类存储。

3.3清扫的运用按照“清扫”的原则和要求,定期对实验设备等硬件进行打扫和擦拭,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的问题。不同类型的设备要合理安排清扫的频率,并在设备台账中注明。对于实验室的软件和电子文件,也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更新软件。不同类型的软件要合理安排检查和更新的周期。在清扫的同时,也要检查并维护“整理”和“整顿”工作的成果。

3.4清洁的运用根据前面“整理”“整顿”“清扫”的工作,形成实验室硬件管理、软件管理的标准和制度,制定具体、细化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制度和工作流程要具有可操作性,这直接关系到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成效[11]。根据实验室的硬件、软件的技术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出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使用制度和使用手册。这一系列的制度和工作流程,使实验室管理工作和实验室使用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形成良好的工作文化。

3.5素养的运用要求使用实验室及其硬件、软件的师生都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照流程操作。对实验室及设备的使用中发现的违规行为,应该坚决制止,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以培养师生形成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实验室的精神面貌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12]。

3.6安全的运用在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将安全管理工作科学规划、合理落实在前面的具体工作中,并补充在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和工作流程中,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13]。同时也要注意计算机的信息安全,要定期对杀毒软件更新升级并进行病毒查杀。

3.7节约的运用“整顿”工作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等,发挥其最大效益。而前面的一系列工作,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实验室及设备的使用效率,达到节约人力和物力的结果。通过将7S管理应用于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培养了师生规范使用实验室及其软硬件的行为习惯,使得实验室更整洁,实验设备管理更合理,实验软件使用更规范,实验室的使用更高效和安全,显著地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4结束语

通过在新闻传播学实验室中应用7S管理理念,解决了当前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实验室管理更科学、实验室使用更高效,进一步提升了实验室的精神面貌,使实验室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市场竞争力。在实施7S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好师生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并严格进行检查和考核,使7S管理这项细致的工作能够长期坚持和推进,达到健全实验室管理体系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凤泰.关于实验教学改革的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4):6-10.

[2]陈实,潘铁京.应重视文科实验室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05):102-104.

[3]朱娴.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263-264.

[4]李艳梅,陈庆华.“7s”在高校电工电子实验室中的柔性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04):144-147.

[5]吴新良,曾海泉,刘建春.7S管理在工程训练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4):175-177,218.

[6]张沛东,张秀梅,温海深,等.5S管理理念在高校动物生理学实验室中的运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249-257.

[7]金爱咏.浅谈推行5S管理提高实验室检测现场管理水平[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2,(03):47-48.

[8]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4-95,106.

[9]郑晓东,赵月琴.新加坡大学实验室管理及实验队伍建设情况调研[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09):168-171.

[10]陈敏.多媒体教室实行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32-234.

[11]刘浴辉,向东,陈少才.从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看可操作性的重要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08):181-185.

[12]刘飞,代显华.基于产业视角的人才培养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23-27.

篇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172-04

1引言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环境监测实验机构更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坚持以精细、精准为导向,以提升绩效为本位,实行企业化的精细管理与监测实验相结合,为满足社会与企业的需求而造就合格标准的“环境监测实验室”[1]。

2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标准与监测

2.1分析性能测试(精密度准确度)

证明分析仪器和操作人员的能力。用可靠的性能评价标样分析测定7个平行样,计算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并与方法规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相比较,观看数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2.2最初校准(检出限)

(1)空白试验中检测出目标物质: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重复n(n≥7)次空白试验,将各测定结果换算为样品中的浓度或含量,计算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按公式MDL=t(n-1,0.99)×S计算方法检出限。任意测定值之间可允许的差异范围为“空白试验测定值的均值±估计检出限的1/2”以内。

(2)空白试验中未检测出目标物质:至少分析1个实验室试剂空白和7个实验室强化空白(加标空白),以证实操作者应用该方法的能力。确定方法的检测限。加标空白浓度为方法的检测限的2~5倍。最低定量限:一般是4倍的方法的检测限。

2.3校准曲线(工作曲线)

内标法[响应因子]或外标法[校准因子]。最少用校准标样的5个浓度点校准,最低点应选在最低定量限水平,最高浓度点应选在校准范围的上限。曲线范围因仪器设备性能和操作水平不同由试验确定。若用线性回归法,回归系数符合方法要求。如方法无明确要求,则常规项目回归系数一般应大于0.999,有机项目回归系数一般应大于0.995。

2.4校核校准(继续校准)

在分析开始、结束和每分析10个样品时(GC/MS每分析20个样校核1次或每12h校核1次),都要分析1个独立配制的可靠的性能评价标样。与方法规定的标准要求(校核值与最初校准值相比,相对误差应不大于20%)相比较,以证实仪器运行稳定,与最初校准相比没有显著变化。全部样品分析结束后,一般再分析1个实验室强化空白,以证明分析系统回到初始状态。

2.5试剂空白(实验空白)、代用标样(替代物)、实验室

强化样品

每批样品应分析1个试剂空白、1个代用标样和1个实验室强化样品,用来评价实验室性能、待测物的回收率和水样基体对目标化合物测定的干扰处于受控状态。

2.6实验室强化样品平行样或基体加标平行样

每批样至少分析1个实验室强化样品平行样或基体加标平行样,以评估分析过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证明它处于受控状态。

2.7现场空白、运输空白、现场平行样、现场加标样

每批样分析现场空白、运输空白、运输空白现场平行样、现场加标样各1个,考查采样、运输、保存过程样品粘污、样品的代表性和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的变化。

2.8QC样(QC校准样)

至少每季度(或更换标准储备液时)分析1个外来的QC样(相当于一个实验室强化空白),以评价实验室的定性及定量标准和性能。

3实验室同步监测问题分析

监测数据需要两实验室同步监测,但数据经常会不一致,问题分析如表1所示。

4实验室对策分析

究其原因的根源所在,环境监测就是要求精准性。所以,“企业5S管理”这种现代企业管理的成熟理念,因其与环境监测实验规律内在的一致性、互补性,而日益成为实验室的最佳实现路径与方法。

4.1“5S”概述

5S管理源于日本二战后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指在企业,尤其是生产企业的现场对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一般称之为4M管理,是为其他管理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的重要方法。5S概括为整理(Seiri1)、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是这5个词的开头字母的组合。5S管理模式的引进和各国的本土化融合可促进各国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它在我国的实施,对各种类型的企业改善生产的环境、提高产品的品质、提升工作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树立企业品牌良好的形象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推行5S管理能够改善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使其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适应企业文化,吸引和培养一流的精英人才,提升企业的大品牌形象,将企业塑造成为更具活力的一流企业[2,3]。

4.2“5S”要领

在实验室里推行企业5S管理的直观效果就是布局的明朗化,仪器设备、药品、样品、化学试剂等都能整齐有序,隔离、放置、区分、警示等标识都能够清晰醒目,文件资料运用颜色管理,一目了然,确保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有效性。其具体的要领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4,5]。

4.2.1整理

就是要区别要和不要的东西,只保留有用的东西,去除掉不需要的东西。只要3个月以内不动的东西都要去除,这就是标准。其推行要领为以下方面。

(1)每个岗位员工对所在的工作场地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如电子档案、仪器设备、标准技术资料、作业标准书、工程管理图、SAMPLE样品等等。

(2)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别标准,一定要可操作。同时,反省不需要物品产生的根源,并作出分析报告。

(3)清除不需要的物品。将不需要的物品贴红牌标识,注明改善期限、责任人及处理方法和具体的实施细节,不要单纯简单地制作标示。

(4)调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频率以及日常用量,定好固定的存放场所。每天使用的物品要定量保管,放到不用移动,一眼就可以看见的,容易拿到的地方;使用频率低的物品可以放在附近处标示保管。

(5)制定不需要物品的处理方法。不要物品的回收、再生、报废、循环、转让等处理办法,作出规定的标准文书登记在品质管理部门。

(6)每日进行自我点检。检查岗位上是否存在乱放以及不需要的物品,样品、工具、器皿、试剂是否放置规范,做好标示,不要的物品是否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整理收集。

4.2.2整顿

把有用的东西按规定标准位置摆放整齐,做好标识管理。其要领为以下方面。

(1)落实前一步骤的整理工作,只留下必需的物品,做好标示。

(2)布置物品的操作流程,确定好放置场所。例如检测方法、设备操作的规程等作业指导书,工程管理图、工程异常管理标准等。用于作业现场,可放置在操作台上开放式文件架中,并保证是最新版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品质问题。

(3)规定放置的方法。用设备、工作、器具区分,分为随时使用、常用等几种情况,并分别存放在固定场所。

(4)划线定位定量定置定容。样品摆放设置区分为未检品、在检品、已检品、留样区域以及不合格品。

(5)标示场所物品标签。例如每间实验室里应该制作仪器设备的示意图,以及实验室物件摆放示意图,照明设备、安全设施也可以加进去。

4.2.3清扫

将不需要的东西彻底清除掉,保持工作现场及场地无任何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保持无尘作业。其要领为以下方面。

(1)建立清扫责任区,规定为室内与室外。利用各个实验室的平面标示图,标识各责任区及其负责担当人员,一定要责任到位。

(2)执行例行常规日常扫除,清理不必要的脏污,规定每日作业点检表。规定例行清除的内容,参照文件实施。

(3)调查污染源,作出品质分析报表,做好8D分析报告,详细记录分析,予以杜绝。

(4)建立清扫的基准,作为日常规范。制定每日、每周以及每月每个季度的清扫时间和具体内容。清扫过程中发现有不良之处要及时加以改善,并得到品质管理部门的认证。

4.2.4清洁

将整理、整顿、清扫执行进行到底,并且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持续不断地维持其取得成果。其要领为以下方面。

(1)落实前3S的具体工作。工作现场必须保持干净与整洁。

(2)制定严格的目视管理、颜色管理的标准,并形成文书化管理。

(3)制定检查方法。建立清洁稽核表,在表中详细表示出需要点检的具体点位,由主管人员作不定期的检查,进行抽查,以达到监控效果。

(4)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加强执行,才能取得完善的预期效果。

4.2.5素养

通过上述4S的活动,逐渐养成了人人依规定行事的良好习惯。其要领为以下方面。

(1)持续推动前4S一直到习惯化为止,不间断执行,使员工养成一种保持整洁的自主习惯。

(2)制定共同遵守的有关规则、规定,并形成文书化管理,无论是谁,都要严格执行,无一例外,并将它们进行目视化管理,使其一目了然。

(3)制定企业礼仪守则,包括早会制度、晚会制度等等。

(4)教育训练标准,尤其是对新入公司人员加强培训与管理,重点在入职3个月内。

(5)推动各种精神文化的提升活动,例如团队拓展训练、各种联谊活动等等。

4.3目视管理

提升员工生产效率的最好方法就是实施目视管理。组织行为学中说,人类对于颜色、图形、形状、符号的记忆要比文字的印象敏感得多。所以采用简捷的颜色与符号进行管理,让员工养成一种习惯化、便捷化,这样就不容易出现错误,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很多企业都在实施目视管理[6]。

4.3.1颜色管理

规定文书中严格规范,红色代表不合格,蓝色代表合格,黄色代表未进行检测产品与试剂,绿色代表可以再生使用,这样实验人员观测到红色就会马上警觉,防止品质问题发生,进而降低出错损失造成的成本及不合格品成本的产生。无论工作在哪个场所与部门,所有的标记都用颜色统一标识出来,不要出现多重标准,工作之间都可以采用统一的颜色语言来进行交流,这就是企业与实验室中的标准语言。

4.3.2固定管理

物品、试剂、工具等摆放要固定化,标准化,并用警戒颜色或者物品印记具体标记出来,这些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员工思考的时间,这就是成本管理与标准化管理。员工在工作中可以节省下时间,以最快的时间找到工具和相关物品。因为部门损失的成本,真正的问题就来源于一些微小的不被人察觉的浪费。一个员工在找工具以及器皿、试剂时候所花费的时间并不会给部门与企业本身创造任何价值,反之影响实验工作。

4.3.3警示管理

运行的设备都设置有停车红色警示灯装置,如果设备出现故障,红色警示灯就会闪烁,蜂鸣器也自动发出报警声,以此来警示员工此设备故障,应及时处理。这样,就不会造成设备故障时,由于工人疏忽未及时发现,而导致机器损伤的现象发生。而且,在工作间里有危险的地方,都要使用警戒颜色明显地警告工人此处危险,以防止发生意外。

4.3.4看板管理

员工在工作中,如何熟练地掌握作业要领呢,用看板方式,将标准的作业方式直观地显示在卡片或者作业标准上,让员工一目了然。这种管理方法称之为“傻子”管理,但没有歧视的意思,而是要求管理者应该能无差错地用最直观的方式传达指示给员工,员工不会出现误导及差错,这样也是为了防止问题点发生。

篇6

[关键词]当前状况;第三方检验机构;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123-01

引言

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使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担忧,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1]。环境、职业卫生和医疗等行业出现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于质量检测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凭借其公平公正、检测范畴大、收费低、时间短、服务品质优等特点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和认可。

一、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当前状况

由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应运而生,它一般不属于任何一个政府机构,只是自行选择或担任检测业务,其研究方式和结果不会受到任何机构的限制,因此它的检测结果相对公正公平,所以从一出现受到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是于2000年开始出现的,因为国内各个行业对第三方检测机构没有较大的需求。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的采购商需要国内的商家供应第三方检测报告,大多数企业才逐步与第三方检测机构有联系。由于形势的需要,国家和政府也针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制定了大量的有利制度。在有关制度的支撑下,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从最初的出现,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当前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有极好的发展前景[2]。近些年,我国多次出现的食品安全等相关事件为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会。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在短时期内得到快速的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已获取资质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已经大概有23000家,更有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成为上市公司。

但因为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始出现的时间比国外晚,所以在规模以及技术水平上还相对比较欠缺。此外,发展较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大量的吸引专业人才,使我国处于发展初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面对更大的挑战。所以,在这个机会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政府部门需要给予第三方检测机构更多的关注,增强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快速发展。

二、对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建议

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障碍,阻碍其快速发展,所以要加快制定相应的措施推动其快速可持续发展,使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水平逐步接近国际化水平。

1、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水平

第三方检测市场竞争逐步强烈,在检测规范逐步国际化、监测范畴多样化的新背景下,我国政府必须强化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程度,保障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够公平公正的开展检测工作,对于稳定社会的秩序有重要意义。第一、确认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严格落实政策标准,切实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不断完善实验室、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资质认证和监督管理体制。从实验室资质认证、实验室认定、检测人员从业资格、实验室能力检验、实验室行为标准、和实验室整体监管等角度进行标准化管理,以提升第三方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程度。第二、定时安排强制性技能检验[3]。能力检验是实验室技术水平认定、评估和提高的重要方式,该方式是通过外部因素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的强化,是评估第三方检测机构技术能力的手段之一,此外也能当做质量管理部门对第三方检测机构水平进行检查的一种客观方法,获得大众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的广泛认同。所以,政府监督机构应当定时强制性安排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技能验证,督促第三方检测机构不断提升技能程度和检测水平。

2、政府制定相关支持政策

为了推动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迅速进步,政府应制定有关支持政策,创造良性发展氛围。第一、增加资金投入。建设一个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除了要采购大量的前沿技术装备,还必须要有高品质、高水平的团队支持,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所以,政府应增加对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资金支持。第二、增加技术投入。最好的方式是成立一个专业的媒介,定时和更换国内外检测规范以及科技讯息等,保障第三方检测机构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最新资料;此外,政府应定时举办一些培训课程,辅助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职场新人获取职场准入资质[4]。第三、政府应该一些国家强制性检测业务,为我国第三方检测结构供应更多的发展条件。

3、成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团队

现阶段,我国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获得资质认证,但是基本都是规模较小的检测机构,缺乏规模较大检测机构,此外这些检测机构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交流与协作,导致资源不集中、缺少竞争力,造成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为推动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就一定要对市场的资源进行整合,重新分配,完成资源共享,使所有的检测机构都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5]。所以第三方检测团队的创建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形式,经过对检测机构的装备、工作人员和技术手段等资源实施整合,创建一个高效的公共技术、规范、协作、沟通和服务媒介,合理高效发挥各机构之间的特长,并提升机构工作效过、降低成本,提高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我国甚至是国际上的影响力。

结语 由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对产品质量观念的加强,因此我国政府也制定大量的有力政策,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充分使用政策条件的支持,明确自身在管理与技术水平方面的缺陷,从不同的方向考虑和计划发展趋势,提高整体水平,迅速和高效的为社会以及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庞颖.诚信与服务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的基石――访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帅军[J].质量与认证,2016,(08):20-23.

[2] 王贺珍,苏晶.广州市第三方检测机构现状及整合发展思路初探[J]. 中标准化,2016,(06):116-121.

[3] 胡晓琳.河北省公路工程等级试验检测机构现状与发展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篇7

Abstract: China′s coal resources are scarce. Due to various reasons, fake and shoddy products gradually appear in the coal market. In addition to the integrity of the coal suppliers, the defects in coal detection are also the causes. For example, they can't strictly implement national and industry standards, testing method is not unified; backward collection methods and poor equipment, low precision and artificial error rate is high; incomplete detection process, and so o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commercial coal detection, Datang Changchun Second Thermoelectric Co., Ltd.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status quo, not on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mmercial coal but also controlling the cost. The company has also set a good credibility as a supplier, and set up the social image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for the company.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uality management;program files;operation i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231-03

0 引言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大电力集团和煤炭供应商越来越关注煤炭产品质量。由于各种原因,市场上开始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煤炭市场上掺杂使假现象也时有发生。用煤单位在商品煤检测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不能严格执a行国家和行业标准、检测方法不统一,计量设备器具性能和精密度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对商品煤检测过程的监管不全面系统、不能持续进行。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商品煤检测和校准工作,本着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入手,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大胆创新燃料管理机制,突出重点,规范流程,把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商品煤质量检测的全过程,不断探索燃料质量检测科学化和制度化运作机制。从管理到技术等诸多方面如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人员、设施化境、检测校准方法、设备和标准物质、结果质量控制等方方面面并遵照大唐集团公司火电企业燃料标准化管理相关要求制定标准和方法,通过培训实施到自主化管理保证实现化验室检测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科学地构建了煤质检测管理体系,该体系目前运作良好,化验室出具的检测数据科学、准确、可靠,满足企业严把质量关目标,成功地解决了很多用煤单位在商品煤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供货商方面也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度,给企业树立了公平、公正的社会形象。同时实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控制成本的目的。在煤质检测领域保持省级先进。

1 商品煤检测现状分析

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处在贫煤地区,受资煤炭源匮乏限制,为保证发电和供热用煤需求,积极争取低成本煤源。由于百万电厂用煤量比较大,煤质复杂,商品煤检测工作也面临诸多问题和风险:如采制化方法和设备落后。首先是采样受气候影响一直是人工采样,采样误差占采制化总误差的80%,是商品煤检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人工采样相对于机械化采样代表性差,精密度低,人为因素也比较多,风险较大。其次制样设备类型不全面,性能也相对落后,当不同煤质需用不同种制样机才能制出符合标准,粒度均匀的煤样时,现有制样设备就不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也会给下一个工作环节――化验工作带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引起样品不能完全燃烧、水分在规定时间内不能烘干,达不到检测目的的现象发生。最后是化验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化验程序设计相对落后的设备既达不到国标要求的精密度又会在检测过程中带来人为数据造假的风险性。另外,在整个采制化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标准如采样的子样量和子样数不达标,制全水分样时水分损失较大、粒度不达标,化验环节设备热容量标定不准确,环境温度飘忽不定,对不同燃烧特性煤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处置样品,这些错误的做法都会造成检测的最终结果不准确,或高或低。商品煤化验结果偏高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时会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造成灭火,结焦事故发生。化验结果偏低会损害供煤方利益,引起供需双方矛盾,损害企业声誉。

2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综述

一套完善的化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应对其活动过程予以严格规范的控制。作为提供服务的商品煤检测的化验室,还应确保其建设和运作的质量体系符合商品煤化验室质量管理的国家标准。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借鉴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正在对探索商品煤化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一种有益尝试。

2.1 什么是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

2.2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商品煤检测的重要意义

全面质量管理既符合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要求,也是实现用煤单位和供煤方各自经济建设的需要。目前各大电力集团和煤炭供应商越来越关注煤炭产品质量。由于各种原因,市场上开始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煤炭市场上掺杂使假现象也时有发生。电力和煤炭系统各种检测校准试验室依靠仪器设备,提供准确数据,为各自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公正和科学的技术服务。科学地构建了煤质检测管理体系,该体系运作良好的化验室出具的检测数据科学、准确、可靠,既满足企业严把质量关目标,在供货商方面也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度,给企业树立了公平、公正的社会形象,产生了及其深远的社会影响。

3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商品煤检测中的应用策略

在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科学准确,精细严禁,求真务实,诚信守约”保证供煤客户满意,其次是不断标准化检测流程,提高检测准确度。为持续改进管理体系,人员培训要采用创新思维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如定期讲课、组织交流、岗位互查,既节约时间,空间和资金,效果也会更显著。最后是控制检测中心环节,即商品煤采样环节,确保采样无系统偏差,无人为因素干预。保证体系正常运作。

3.1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总体流程

3.2 具体措施

3.2.1 全员参与体系建设

筹建吉林发电用煤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站建立伊始,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向全体参与实验室管理、技术、现场操作、执行和核查化验室人员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宣传培训,旨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理解他们在建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理解他们在建立管理体系工作中的责任和作用,认识到建立健全化验室管理体系的工作中人人有责。使化验室全体人员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能做到积极响应和参与。培训分对象分层次逐步开展:公司决策层通过学习《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评审准则》、“管理体系要素”提高他们对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按国家标准建立管理体系的认识、明确决策领导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对于体系建设的骨干力量,重视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是重点培养对象。对于检测全过程参与的作业人员,使其熟悉本岗位活动有关内容,及在质量活动中应承担的任务、权限,以及造成质量过失应承担的责任。

3.2.2 制定体系建设计划 圈定重点 层层推进落实

化验室管理体系成立了一个精干的领导小组,确定建立化验室管理体系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为企业控制成本的目的,不断创新管理,提高管理标准。领导小组由总工程师挂帅,煤检中心主任主抓落实。领导小组任务包括: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按职能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化验室负责人员按照质量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实施、化验室专业技术人员明确管理体系要素的责任,制定工作计划。计划对质量体系完成时间细化到周工作,对质量体系建设主要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一一部署,对关键环节可能遇到的阻力制定对策和安排负责协调解决的责任人,确保整个工作表如期进行,顺利完成。

3.2.3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确定

质量方针是长二热化验室全体检验人员工作中遵循的准则,管理体系小组结合化验室工作内容:商品煤检测和校准工作,是为满足供煤客户对检验数据的质量基本要求,为电厂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公正和科学的技术服务。为此确定化验室质量方针“科学准确,精细严谨,求真务实,诚信守约。”质量方针的确定指引着化验室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同时确定的质量目标对检验的及时率、差错率和客户的满意度详细给出规定,并本着诚实守信的态度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持续改进管理体系,质量目标中对各部门专业人员持续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都制定出不同的阶段计划。化验室质量方针目标的确定指导者整个管理体系的设计、建设工作。

3.2.4 掌控质量环节 确定体系要素

长二热化验室管理体系领导小组选派出既熟悉化验室业务工作,又熟悉管理工作,能准确理解《评审准则》的工作人员对检验工作及将要实施的要素进行分析比较,能够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确保运作管理体系符合长二热化验室实际情况,与长二热自身的检测活动相适应。长二热化验室为了能使体系内工作人员明确管理要求,明白自己的职责和职责范围内的各项管理和技术活动,如何去实施,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和目的,质量活动过程中一些基准要求是什么等等、统一编写成可参考操作的书面文件。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格报告及质量记录等文件。保证体系有效持续运作,对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环实施控制,最终能够提供合格的检验报告为目标。

3.2.5 职责明确 管理畅通 资源合理配备

长二热化验室为了做好质量职责的落实工作,对组织机构精心筹划设计。根据电厂和化验室管理特殊性,确定出有利于化验室检验工作的组织机构主管工作的主任担任站长,分管副主任担任质量负责人,专工担任技术负责人,各级人员对质量体系要素职能分区负责,相关人员协办。组织机构确立和职能明确后,有利化验室各环节与管理工作的衔接,有利于质量职能的发挥和管理;同时有效避免职能重叠或职能空缺造成的无人管理的现象发生。在长二热质量体系活动开展过程中所涉及的硬件和软件通过合理计算工作任务、设备运行寿命和化验室发展趋势后分阶段进行充实和调配,以保证检测活动正常开展。

3.2.6 管理体系试运行

长二热化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通过试运行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纠正。质量负责人对体系运行和体系文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搜集,召集相关人员提出整改建议,采取纠正措施。对质量信息做到及时收集、分析、传递、反馈、处理归档。

3.2.7 管理体系正式运行

当管理体系通过评审合格后进入正式运行阶段,由于领导重视,经常关注体系活动效果,并采取激励措施对管理体系运行达到预期效果和提高工作效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电厂质检验收部门全员参与使体系运作各个过程达到受控状态,实现了预期目标。审核活动的开展、纠正措施的落实是促进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作为提供服务的商品煤检测化验室,也被日益发展的大燃料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所要求,确保其建设和运作的质量体系符合商品煤化验室质量管理的国家标准。通过借鉴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对探索商品煤化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一种有益尝试,在探讨和分析商品煤检测化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商品煤检测化验室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成立吉林发电用煤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站,商品煤质量检测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达到规范检测化验室检测行为,最终实现为客户公平公正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目的。

3.3 实施效果

4 结论

作为提供服务的商品煤检测化验室,也被日益发展的大燃料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所要求,确保其建设和运作的质量体系符合商品煤化验室质量管理的国家标准。通过借鉴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对探索商品煤化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一种有益尝试,在探讨和分析商品煤检测化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商品煤检测化验室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成立吉林发电用煤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站,商品煤质量检测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达到规范检测化验室检测行为,最终实现为客户公平公正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欢.我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移动终端手机国际认证

近些年来,为了有效的减少贸易双方在商品质量的评定技术上面所带来的贸易障碍,需要在行业组织、制造商以及政府等多方面对商品提出要求,于是手机国际认证制度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手机国际认证制度的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

一、手机国际认证制度的起源

所谓的认证,是指通过商品交换和贸易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制造商和最终买主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就无法保证双方通过实际交换商品来确保商品的质量,这时候就需要公证机构来做好相关的认证工作。这种认证制度能够有效的降低买卖双方在产品质量问题上面的纠纷,从而保证商品贸易的顺利进行。

在欧洲,随着欧共体1985年通过《关于技术协调和标准化的新方法》,约80%的工业品和消费品只要符合指令规定的基本要求,通过规定的合格评定程序并加贴CE标志后就可以在整个欧盟市场自由流通。在美国,FCC是美国通信产品唯一的认证机构,其管理的产品包括无线电、通讯和数字产品,包括电脑、无线电接收和传输设备、无线电遥控玩具、电话等。

二、手机国际认证制度的重要原则

由于手机国际认证制度是一项牵涉到生产、贸易、检验的多种部门的综合性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因此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且取得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

2.1手机国际认证的主旨

对于手机国际认证而言,其主要包括对手机产品的评价,相关制造商的生产条件以及生产管理,要参照相关标准查看产品符不符合要求,从而向买家有效的传达手机产品的合格信息。对于制造商而言,其可以通过国际认证来使自己的手机影响范围更大,获得更多的市场,从而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优势。使用国际认证能够使其得到更多的公信力,从而不断的扩大销路。

2.2手机国际认证的相关依据

由于手机国际认证需要在符合某个标准或者规定,以及相关技术条件的认证,因此对认证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设置是产品认证的根本前提。然而,由于对其认证牵涉到法律、贸易以及保护消费者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认证人员必须将认证执行标准化,并且在满足上述需要的基础上来符合其它方面的技术条件。

当确定了手机认证标准之后。可以进行相关检测和评定,从而保证产品认证符合标准。手机国际认证的根本意义是指各个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机构对于各自的检验与评定施行相互之间的确认。

三、手机产品认证的几种基本形式

对于一个好的认证形式而言,为了保证手机能够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产出来,需要根据当时的贸易、法律以及社会生产情况,来最大限度的降低消费者购买到次品的风险率。因此为了合理有效的适应各种情况,结合现实情况,制定了多种类型的认证制度。

具体而言,以手机出口到欧洲为例子,其有以下要求:

CE:也就是R&TTE指令强制性认证

(1)包括以下测试项目

Safety:EN60950

Spectrum:EN301511;EN301908;

Health:EN50360;EN50332

EMC:EN301489

(2)GCF认证,GCF是由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共同成立的一个组织,目的是通过独立的认证过程来确保移动终端的全球互操作。自从2001年欧洲委员会无线电与电信终端设备导则生效以来,GSM终端设备的认证制度和规程就发生了比较大的变革,其由强制性的第三方全面型号认证,转变成为由授权测试机构或生产厂商依据GCF所列标准和规则所进行的最终一致性测试,并且根据厂商作出一致性的测试合格声明,与此同时还对该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的负责。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手机国际认证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我国已经成立了相关的认证机构,并且加入了国际认证组织,这样有效的保证了出口的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的质量,与此同时,也为国内手机制造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前提和条件,为通信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固定资产 B/S ASP.NE SQL2000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169-01

1、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211工程”和各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国内高校仪器设备都有了成倍的增加。使得高校的教学、科研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学校的办学规模、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的改善。学校的设备购置量每年都在飞速增长。伴随着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不断成熟,如何管好、利用好这些仪器设备,充分发挥这些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实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进一步加快实现高校资产管理的“简易化、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的步伐。

2、系统需求分析

经过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领域的调研,针对目前资产管理实际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该系统研发急需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进一步规范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从管理流程上杜绝仪器设备资产流失的环节;实现仪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施行预防性、预测性维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全面满足各级用户操作简单便捷,准确统计查询各类数据,从根本上达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网络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应具备客户端简易快捷维护的特点,降低维护成本和周期。

3、系统分析与设计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设备主要包括:实验仪器、教学设备、办公设备等,鉴于设备种类较多,使用性质也不尽相同,管理责任落实办法并不一致,所以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严格设置各级管理人员权限,各级管理员只能对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编辑,无权限编辑其它数据,真正确保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各部门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会使用到数据库中很多关联信息来完成对数据的查询、统计等工作。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单据、报表的重复传递,各二级单位格式规格不统一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大量调研论证,采用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是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系统平台的研发过程中要认真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从数据库底层对管理员权限明确划分,数据使用者必须是合法管理,采用B/S 模式框架结构,杜绝无权限用户,在客户端非法编辑数据的现象。二是将管理过程使用到的单据,查询生成的报表格式使用标准化管理。三是删除不必要的管理冗余,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程序代码标准化,软件统一化,确保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实用性。四是实时更新性,管理员可随时根据新购设备,维修设备,报废设备等信息数据来重新生成数据库。五是系统平台界面设计应美观协调,便于操作,界面布局合理规范,更要从数据的安全性出发,将统计或查询得出的数据结果都可以到处进行存档。

4、功能模块设计

(1)资产登记模块。登录用户要填写资产编码、资产名称、单位、使用情况、单价、使用年限信息并且选择资产类别名称、资产来源名称,填写完信息之后,系统将填写的信息及自动绑定产生的资产类别编号、资产来源编号、及登录人员的编号作为管理员和系统自动产生的日期作为购买日期一起插入到数据库中,但要保证资产编码的惟一性,提交完成后,将出现添加附件按钮,若有附件需要添加,点击进入下一个页面添加附件,系统将动态生成所具有的附件类别,管理人员可根据情况填写设备的附件,系统将管理员填写的项更新到数据库中。在资产附件的管理中,在数据库中另外单独用一个数据表来存储设备的附件,应用了一对多的关系来实现的,即一个设备对应多个附件。

(2)资产验收模块。资产管理部门可通过本功能审核资产数据,打印资产验收单,对于合格的资产主管部门可在此给予“通过验收”,资产清单将转入在账资产数据库。

(3)资产变动模块。用户可通过本模块递交资产报废、丢失、调出、内部调拨及其他变动申请,此数据存入未审资产变动数据库。资产管理部门通过本功能模块审核用户的变动申请,也可直接对资产进行报废,注销丢失、调出、内部调拨等处理,还可直接恢复已审核处理了的变动项目,处理后数据存入资产变动数据库。

(4)数据查询模块。用户可以按设备类别、部门类别、岗位类别、管理人员、设备名称查询出设备的一些信息,然后也可以具体查询选中设备的各类具体信息:资产登记表中的各种信息、附件信息、资产维修信息。用户还可以在资产变动数据库中按条件查询资产信息等,并可将查询到的信息导出为excel文件。

(5)报表打印模块。用户通过此模块可打印资产卡片、可根据条件打印资产各类明细表(资产总账,设备分户明细账、变动分户账等)。

(6)系统维护模块。资产管理员在此删除数据库、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添加删除用户,设置用户权限,设置系统提示信息等。用户可在此修改密码等。

5、结语

本系统依托采用B/S模式框架结构实现了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各二级单位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的完成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同时将资产管理员从日常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利用Web技术的动态交互和SQL2000数据库技术,实现了用户与管理中心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利用本系统可以实现固定资产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校内外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对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简易化、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震,张曾科.一种新的WEB数据库系统结构[M].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1.5.

[2]岑玲.基于 Browser/Server结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M].计算机与现代化,2001.2.

[3]谢天保,李薇.基于WEB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M].湖南大学学报,2000.2.

[4]丁宝康,董健全.数据库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

篇10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 行政服务 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TP274+.3 文献标识码:TP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09201

引言:标准化是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基础工作标准化意味着以标准化来知道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各项工作,将标准化始终贯彻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行政服务窗口形象,发挥出行政职能,做好服务工作,以标准化的服务来拓展工作范围,提升工作质量,强加监督职责,这些都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展的基本条件。

技术机构的标准化研究应分两个阶段。

一、关于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的分析

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研究主要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省市标准化研究院承担。以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省级标准化技术机构为研究对象,笔者认为我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技术机构的标准化研究应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各省市标准化研究部门建立至更名为标准化研究院。当时称为研究所,这时的标准化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应该是从事标准化工作,研究甚少。当时省级标准化研究部门,从事的标准化研究只是收集标准文献,复印标准文献,要什么,给什么,拿来主义的咨询服务[1]。

第二阶段是由“所”更名为“院”以来,这时的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技术机构纷纷成立研究室,将工作中心逐步由拿来主义的咨询服务向标准化研究转移。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标准化技术机构均在标准化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可喜成果。

二、质量监督部门行政服务的标准化的意义

随着当前各种监督管理不严等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尤其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威胁,在制度上更应该随着国家技术监督管理运行的基本情况进行不断改革,创新监管机制,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机制完善的必由之路。加强技术监督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国家信息平台,以提高我国技术监督的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就是一种制度上的不断完善。

将行政监管由以往单一的命令强制方式向多元的柔性化方式转变,体现了服务和法治政府的理念,契合了当今文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倡导和优化社会的法制环境;其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行法律中的缺失和不足,是行政监管方式在实践中的创新、发展和完善,有助于提升质量监督部门的行政监管效能[2];第三,行政服务标准化制度强调沟通协商和宣传指导,注重发挥行政相对人的自我管理,有助于改善行政监管关系、提升相对人责任意识,促进行政目的的实现。

二、质量监督技术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构建策略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舆论宣传

首先,用宣传来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借助宣传工作加深社会群众对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标准化工作,让群众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标准化工作予以认可和支持,并且鼓励群众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标准化工作进行监督,督促我们更好的实现工作和服务的标准化。其次,加强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联系,确保标准化信息的通畅,保证期时效性,以强力的信息宣传为标准化工作扫清道路阻碍。最后,体现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能特性,以技术和法律为工具,以标准为依据,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特别是产品的源头,设法督促产品的质量总体水平提升,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2、构建完善的标准化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要多元化,成熟化,通过各种渠道来实现服务平台的完善。首先应该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审度,寻找不合理、不恰当的地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改善来完善现有制度,将制度标准化;其次,根据不同岗位工作的职责以及服务内容,进行细节标准化,让这些工作岗位和职责更加的清晰明确,个岗位之间的交流更加平顺,不要在工作中出现盲点。以程序简短、时间简短、效率最高位标准化的准则。

3、转变职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国外的发达国家是以市场经济作为标准的主导,各种非官方的职业协会和团体组织起来为自身行业进行质量监督和鉴定,承担着质检机构的责任,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除了在经营上要满足国际组织的要求,在管理制度和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上也应该要向国际标准看齐,不要仍然固步自封,需要对现有的职能进行转变,将标准化的定义扩展到国际范畴,将管理方向转移到政策运用这样的宏观方向上,从源头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3]。一方面要对国内企业进行改革,想办法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量和产品质量,让产品质量的标准向国际标准看齐,其次要强化标准管理的力度和频率,将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作为日常事务来进行,努力提高质检手段和技术,为产量质量监督提供辅助力量。

4、构建完善质量技术监测体系

对各种物品的监测管理,是完善监管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整合现有检验检测机构,将农业、食品、工商等部门形成专业性强、资源共享的融合性监测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一是加强质量体系文件学习。制定详细质量体系学习计划,按时进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学习;二是做好培训工作,除了一线岗位员工的训练,对于实验室间的能力比拼也很重要,以多样的途径来实现质检机构整体员工的素质提升[4]。一方面要注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检测工作,另一方面要督促企业实现自我检测的工作,以此来进行全方面的质量控制,对企业生产从原材料引入到最终的销售都要层层把关,每个环节的质量检测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这样才能够提升产品的质量标准,让安全产品流入社会,保证社会产品的安全性。引导群众安全消费的观念,规范化市场秩序,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能得以体现。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行政职能主要是体现在服务上,因此强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服务标准是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质量的提升,要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将日常的管理和服务都进行调整,使之更加标准化,管理和改革都要以人文本,公职职责应该透明化、公开化,让群众进行监督,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企业产品的整个流程进行监督,对产品质量进行把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质量则应该由群众来进行监督,这样才能够保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的高效性,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保持清廉。

参考文献

[1] 梁大辉,周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企业标准化监管的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42-43.

[2]张晓惠.完善全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几点思考[C].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