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育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验式教育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最早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是国外学者乔依斯?穴B.joyce?雪和韦尔?穴M.welly?雪,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试图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以设法考察一系列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模型。”国内教育理论界对于教学模式的界定有十多种,其中《教育大辞典》定义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的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教学论新编》则曰“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相对系统而稳定的一组策略和方法。”曲宗湖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理论体系指导下,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为目的的一种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法组合。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教学模式都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②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③教学模式都有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或过程。④教学模式都具备相应的教学方法或策略。⑤教学模式是可以借鉴以供选择的一种范型或模型。为此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及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组合的一种可供借鉴的范型或模型。
国内学者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也有许多,大多从教学模式的概念演绎而来。主要有:①毛振明在《体育教学论》中将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②曲宗湖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一教学理论指导下,以完成主要体育教学任务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型或特定的教学策略组合。③张婷将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按着一定的体育教学原理和指导思想而设计的一种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活动系统工程模式,包含以下要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师生组合。从概念的引用情况来看,毛振明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的界定,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笔者本人也比较赞同这一观点,但认为加了“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这句话的限制,使教学模式本身的发展受到限制,,似乎将一些教学模式排除在外,如目前被许多高校学者所认同的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分段型体育教学模式、超市型体育教学模式、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等。所以,笔者运用演绎法将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在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特定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及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组合的一种可供借鉴的范型或模型。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乔依斯和韦尔为代表的学者研究了八十多种理论、学派和研究计划,抽出了15个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他们将教学模式按可实现的目标和可取得的效果分为四大类:①信息处理教学模式②人际关系教学模式;③社会互动教学模式;④行为控制教学模式。在我国,曲宗湖根据不同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目标,依据不同的教学原理,进行分类:①依据儿童的认识发展规律,以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为目的?熏可以将教学模式分为:发现式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累积学习模式和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模式等。②依据社会学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发展学生社会适应性为目的,可以将教学模式分为?押小组研究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和社会调查教学模式。③依据心理学的人格发展理论,以发展学生个性。
篇2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教育游戏;教学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2-0076-03
一、体验式学习和游戏的比较分析
1.从体验式学习以及游戏的概念和本质来看
虽然体验式学习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定义,但一般认为体验式学习是指“在一个贯穿的背景中、一个情境或一个社会结构中发生的学习”[1],是基于情境的、伴随着体验主体的经验与情感参与,并经过对体验过程的反思达到情感和认识的升华,其核心成分是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
游戏的研究先驱胡伊青加认为:“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2]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教育游戏软件正是以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了游戏的情境,模拟一个社会结构,构建了游戏的规则,并力图使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深化认知、完善情感的目的。
虽然对体验式学习和游戏的概念描述存在差异,但不难看出其本质上的一致性。其一,二者均基于一定的“时空”和“情境”,是再现或模拟一定的社会结构。其二,二者均强调主体的参与,且是自主自愿的行为与情感的双重参与。其三,二者均极为关注主体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唤醒。从本质上来讲,游戏即体验,而体验天然含有游戏性。
2.从体验过程和游戏过程来看
从体验生成的心理层面来看,“体验的过程是对事物进行感受,并产生理解的过程,体验的结果是对事物产生情感且生成领悟或意义,并由此促使人的心理获得调整、丰富和发展”。[3]体验的生成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首先是体验的启动阶段,我们可以理解为学习动机的激发阶段;之后是学习者经过亲历探究,实践感受,即进入自主体验阶段;在自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个体反思、同化或顺应生成领悟和意义,这是体验的内化阶段;领悟和意义的生成会使体验主体对客体产生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心体验,并借助于分享和一定的评价反馈得到加强,这就进入了体验的强化阶段。所以,体验学习就其心理层面来说是动机——体验——顿悟——强化这么一个心理过程。
从体验式学习的外部形式上来看是体验主体在特定的环境中利用特定的支持工具和学习资源,同时,借助于一定的帮助和引导以独立探究、自主或协作的方式与学习环境进行互动,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或解决特定问题的过程。
而游戏的过程也正是游戏者在特定的场景中,借助游戏所提供的帮助和工具,遵守并利用游戏规则,独立或与其他游戏伙伴协作,自主决策,完成特定的游戏任务并获得奖励或晋级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同样也伴随着游戏主体深刻丰富的心理体验。
可见,游戏过程,从心理层面来看,其实就是一种自主、自愿且以游戏本身为目的的体验过程,而体验式学习过程也可视作目的更为明确的指向学习的游戏过程。
3.从体验式学习设计和游戏设计要素来看
通过对体验式学习概念、体验过程、体验的心理机制的分析,不难得出,要构成一个完整的体验学习过程,从外部形式来看至少应包括学习者、引导者、学习环境、支持工具、学习资源几个要素。从体验式学习的心理机制来看,完整的体验学习过程还应该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活动、评价反馈。而通过对游戏概念及游戏过程的分析,也可初步得出,一个完整的游戏设计至少应包括角色、场景、任务、规则等要素。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借鉴祝智庭等学者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体验式学习的设计要素和游戏设计要素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体验式学习设计和游戏设计要素能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对应关系。
二、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教育游戏软件设计模式
1.用体验式学习设计理念来组织游戏的设计元素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体验式学习和游戏在其本质和理念上是趋于一致的,体验式学习过程和游戏的过程也是极为契合的,二者的设计要素也显示出较为清晰的对应关系。为此,以祝智庭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曾提出“用游戏语言表达体验学习的学习设计”。我们将其理解为,用游戏的方式实施体验式学习,将体验学习放到游戏中进行。那么,反之,用体验式学习设计理念来组织游戏的设计元素,即用相对成熟的体验式学习设计指导尚处于摸索阶段的教育游戏软件设计是科学且可行的。
2.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教育游戏软件设计模式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教育游戏软件设计模式即以体验式学习设计思想、设计模式、设计流程、设计方法为依据,对游戏的构成要素进行科学的选择、设计、组合,及对各要素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以达到对体验式教学设计思想形象直观的表达与呈现,同时也能较好地体现和保留游戏对教育的积极要素,从而在教育游戏软件的设计中实现教育性和游戏性的统一和融合。为此,首先需要抽象、提炼体验式学习的设计模式。
篇3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合作互动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2009年院级教科研立项项目《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gfyy03)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一、体验式教育理念的形成及现实解释
体验式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理念和实践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体验教育的生成与发展建立在构建主义基础上,是在哲学、类学以及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理论。体验式教育的学根源可以追溯到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争论:理性主义者认为建立在个人经验之上的知识是不可信的,人类真正的知识应该通过严密的推理过程获得;而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知识或概念来源于具体的可知经验,任何抽象的知识或概念是不能被人类接受和获得的。1787年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提出在人类知识的构建中,理性和经验各占一席之地,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体验式教育真正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和学习方法是从1938年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出版的《经历与学历》一书中提出了“做中学”开始,此后体验式教育的概念便被引入到教育的各个领域,至今仍发挥着巨大影响。现在美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将体验式教育作为专门的学科纳入课程计划当中,并将体验式教育的理念深入到了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实践能力培养。它通过受教育者对所处环境的感知理解,产生与环境相关联的情感反应,并由此生成丰富的联想和领悟,在心理上、情感上、思想上逐步形成认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更深层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成长中的价值;体现了人才的成长与经历的辩证关系,为学生的成长实践,拓展了广阔的行为空间。组织学生实训、实习、工学结合都是很好的教育。
二、体验式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互动式教育
体验式教育的意义在于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强调的是“先行后知”,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的体验,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交流,互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及在体验中完成自我构建,最终实现主体主动发展的教育模式。因此,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受教育者(学生)为中心。在整个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和问题的提出及解决都要围绕着学生而进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智活动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造一定的环境让学生体验,启发和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流程和逻辑去讨论和思考课程中涉及的相关问题。
体验式教育强调合作互助,而合作互动的本质是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合作、健康的人际关系。合作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自我负责的态度、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批判能力,创造具有真诚、接受、理解三要素的师生人际关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中,逐步达到自我实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强调在学习中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合作互动思想是把发挥人的潜能,重视发展学员的个性放在重要地位。
三、体验式教育的核心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所谓“体验式教育”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体验式教育本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设计教学环节与内容,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意义学习,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个性及未来选择行动力得以形成,将知识与学生的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实践活动、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进步。
大量实践也证明,开展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教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发现,在实践体验中内化,在交流体验中升华,在实践体验中创新。体验让学生的认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得,实现由经验到理解的提升,由感悟到行为的内化,有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体验式教育理念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一)树立体验式教育理念,形成合理的职业生涯成功目标。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应当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专职人员,主要为专职的就业工作人员和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第二部分为兼职人员,由普通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以及学生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三部分为外请专家,负责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强调: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职业规划指导人员应当专业化、专家化,指导人员必须既要具备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指示,又要是就业服务领域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科学规范地进行,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感受到职业的意义。高职院校应当加大投入,培养一批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强化这支队伍的学习与培训,特别是体验式培训,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以及让学生接受体验式的教育。同时,能在体验式教育的指导过程中总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学校的决策机关提供有效的、专业的建议,促进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改革。
(二)建立以体验为主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有层次地开展贯穿大学教育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以体验为主的评估与反馈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是有阶段性的,在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并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和途径,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职场,在体验中使其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以增强学生正确规划人生的能力。因此,需要根据高职学校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相关体验教育内容,使职业生涯规划有层次地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
(三)建立以体验为主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体验教育或者“实习”、“实践”没有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体系,也没有相关的教师去指导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每年下发的实践表格也是一贯制的,很少有改进和革新。这一点美国高校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他们在学校中建立起体验教育中心,专职负责体验教育的各种工作,同时对学生的体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理论,根据理论结果更新下一年的体验教育作业模板。
从高职院校的实际看,课堂教学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渠道。依据体验式教育理念安排好教学内容是实现体验式教育的关键。教学组织形式既可以是班级授课制,也可以是小组授课制,教学方法既可以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可以是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法。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思考和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好地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成才。总之,要为高职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有利于锻炼其实践能力,并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自我认识,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高职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需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磨炼意志、锻炼能力、了解社会的同时,也可以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
(四)开展以体验为主的创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首先,在高校开展以体验创业教育,培养高职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如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创业理论、创业案例教学;同时,开展创业实训,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给大学生多提供模拟演练的机会,高校开展科研竞赛、创业交流时,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营造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其次,建立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资金融通体系,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三,要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走校企联合的模式,高校可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总之,所有服务措施都是为了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
(作者单位: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田辉鹏,阎世平,吴丽玲.体验式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6.
[2]李鸣,李富.体验式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路径[J].高教论坛,2008.6.
[3]刘圆圆.以人为本视角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9.5.
[4]韩金明.对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与教育,2008.9.
[5]胡媛媛,邓宏宝.高职院校全程职业生涯辅导课程的开发构想[J].文教资料,2008.12.
[6]颜莉冰.开展全程式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7.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是满足学生知识与实践能力同发展的需要,将体验式教学融入英语课堂,使得传统的英语课堂更显活泼、生动,将知识化作形象的描述更易于学生掌握。体验式教学下课程的图文并茂、资源丰富、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更能改进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和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英语知识在生活中能够融会贯通,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述
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提出结合了皮亚杰的成人连续性发展思维,将教学中的体验、观念、反思与行动四个方面进行强调,既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也重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发展,在英语的教学中将教学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直观体验、第一时间的语感感知,对英语语法的认知和实际的学习行为整合,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转换而创造自己掌握的知识的过程。尤其在英语的教学中,对于学习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与应用是学习效果的保障。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而形成的教学环境。
二、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意义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大学英语教师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将体验式教学与英语课程相融合,增强了教师讲解的表现力,突出了现象展示的直观性,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真正做到爱学、好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采取体验式教学整合的方法教学,成为英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不断探讨的问题。
2.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体验式教学可以将无形的语感与语法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也起到了主动参与的积极作用。此外,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体验式教学,可以将以往只能用语言进行的教学反映出来。利用体验式教学教师可以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体验式思路丰富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解决变式问题,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体验式的应用,做到由表及里。英语课堂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探究的应用,理解其概念中的潜在含义和规律,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三、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1. 利用体验式教学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大学生来说,激发学生的兴趣,解放其就业思想包袱是最重要的,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更容易被记住。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课件,培养心理上的语言氛围,启发学生对建立语言的认同,这样就容易摆脱枯燥的说教模式,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习英语理论知识变得更容易。
2. 利用体验式教学扩大教学容量 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授《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Unit One 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课文时,教师问:How did you arrange your leisure time? Who could tell us your schedule? 将学生进行自由编组,进行Pair work,请学生将想法画出来,请一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请其他同学进行自由讨论,分析此同学看法的可取性以及可改进之处。这种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紧贴学生生活的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 引导学生参与 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更乐于接受生动活泼的形式,对于英语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显得非常被动。教师如果找不到好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对英语知识既不理解,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利用体验式教学措施优化课堂教学,把英语知识寓于互动学习之中,就能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结语
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不但学习了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理论,而且还必须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体验式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素养的有效途径。体验式学习成为学生学习英语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利用体验式教学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英语活动中去,以达到全面提高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研究体验式教学的意义深远,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佳,包兰宇,王晓娟等.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2) .
篇5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传统教学;师生定位
新世纪以来,体验式教学理论成为中国英语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教学理念,体验式教学理论,在现阶段中国英语教学中,经过几年的实践,渐渐获得了社会的欢迎与认可。其针对某一特定语言的不同技能训练,有其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从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基础入手,探索传统模式下和体验式教学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课堂师生定位的转变。
一、体验式教学的教育原理
体验式教学理论专注真实的学习环境,相信学习等同于创造。此教学理论来源于西方教育学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原理。建构主义始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这一主义,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地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此理论认为知识是由个人建构,而不是他人传递;教师的价值在于帮助和促进学习者的进步;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应重视学习的过程,反对简单灌输现成知识,推崇有意义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
美国教育学家Kolb完整论述了体验式教学理论。他强调,体验学习的核心在于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他了解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验知识,通过帮助学生发现这些知识与相关知识的紧密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基于此理论,他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包含四个阶段,即具体体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括和主动实践。这四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分别是:体验不同情境;对已有的体验进行逻辑思维,推论、并辩证思考;达到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对其进行抽象概括并转换为合乎逻辑的概念;验证形成的概念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
二、传统模式下和体验式理论下的师生定位的转化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倾向以教师为中心,利用讲解为主要教学手段向学生教授知识,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以被动的填鸭方式地获取信息,外语教学已退化为简单的记忆灌输训练。课堂上教学缺少交互性,学生相互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贫乏,课堂陷入一种僵硬、无生气的状态。同时由于中国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新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于进入课堂,中国语境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工作进程缓慢,举步维艰,既缺乏宏观引导的对策,又缺少微观具体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多维的教学理念和多元的观察视角,来了解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探寻有所针对的解决方法。体验式教学理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主动去加工信息并建构知识的意义,建立自己的理解,同时加强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
体验式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应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外部信息,从而获得知识的新意义。教师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刺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而不是直接灌输知识。根据体验式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其学习目的、要求和难点,考虑其情感需求,设计教学活动及运用教学方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退居于辅助,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详细的学习任务以引导学习,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 开展多样化互动,丰富学习活动,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该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课堂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认知主体,起主体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起主导作用;教材上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而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联想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场所,促进其潜能的发挥。
三、体验式教学课堂的教学原则
体验式教学理论主张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学活动的首位是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其理论支持下,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需遵循着以下原则:第一,学习任务的实在性,即教学的目的为将全部学习任务都归置于真实语境中,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布置真实的学习任务,体验实践各种内容或技能;第二,学习过程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体验式教学理论强调,在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自,刺激学生的思维,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体验式教学课堂中,师生角色有别于传统教学课堂中的师生定位, 教师不再是进行独立教学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任务教学,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体验式教学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 Kolb, D. A.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1984.
[2]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Heinle & Heinele/Thomson LearningAsia,2001.
篇6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
教育部于2008年12月颁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指出“课堂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校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在《职业生涯设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思考、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成自我探索、行业探索和职业探索,树立职业理想,并最终学会职业决策,完成自我职业生涯设计。
1体验式教学的理论
1.1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组织或瓦解作用,即中等强度的、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的组织和进行。体验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活泼快乐的课堂氛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时就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2)认识的直观原理。从方法论看,体验式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青少年主观意识的作用进行的。而世界正是通过形象进入青少年的意识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体验式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青少年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青少年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青少年本身的自我运动。
1.2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1)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无意识调节和补充有意识,情感因素调节和补充理智因素。人的这种认知规律要求在教学中既要考虑如何使学生集中思维,培养其刻苦和钻研精神,又要考虑如何调动其情感、兴趣、愿望、动机、无意识潜能等对智力活动的促进作用。(2)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根据认知活动带有体验性和人的行为效率与心理激奋水平有关而提出。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或氛围中引导学生产生各种问题意识,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寻求答案,分辨正误,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教学,思维的“过程”同“结果”一样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3)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一是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是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验式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学本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体验式教学更强调这一点。只有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教师对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两条信息回路才有畅通的可能。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也必须充分了解教师,彼此形成一种默契。
1.3体验式教学的核心
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它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而使教学过程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课程体验式教学的策略探索
2.1在丰富的情境体验中开展教学,激感,获得认同
学生的体验往往不是自发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营造一种愉悦的情境,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召唤他们主动而乐意的接受知识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生活实例、设置悬念式问题情境,回忆生活,对美的感悟等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学习《职业生涯设计》第一课导论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学生对整个教材有个大体的认识,从最简单的教材题目———“职业生涯设计”,总共六个字,三个词开始认识,从中国字的字面意思上进行解剖和理解,中国字人人都会写,从字面上就能读出的意思,学生们也能更好的理解、记忆和掌握。首先从“职业”两个字入手,我们发问:“什么是‘职’?什么是‘业’?”鼓励学生思考并作答,学生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说:‘职’是职位、工作等,‘业’是事业、行业等。我们要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慢慢的引导出职业的引申意义。‘职’指的是职位、岗位,谁的岗位?我的岗位,是与自己有关的,要充分的认识自己,才能知道与自己匹配的岗位是什么;‘业’指的是产业、行业,是社会的,与社会环境有关的,要充分的认识社会环境,才能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岗位。两者结合,才能找到自己最应该从事的岗位,进而总结出本门课程的两大学习任务———认识自己和认识社会。其次,理解“生涯”两个字,‘涯’是指有界限的,说明我们的职业生命是有时间跨度的,它是有限的,而非无限的,所以职业生涯是珍贵的,不允许浪费,需要我们做精心的设想和计划,进而引申出设计的含义———设想和计划,即画龙点睛的指出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制定正确完整的计划,用以指导在校学习。这样,在我们还没有仔细阅读本教材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单从教材题目的六个字中,读出了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也间接的点出了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那么学生在一提到《职业生涯设计》这门课时,他脑海中出现的这六个字就能帮助他去回忆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及任务。
2.2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更好的认识自己
在游戏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与课题相关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体验探究中策略的形成,方法的形成和问题解决的得与失,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第二篇“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四个维度来认识自己,怎么样正确的认识并评价自己身上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很多同学都说不清楚,四个概念之间相互交叉,既联系又区别)比如说:兴趣和性格都是指一种心理状态,但不同的是兴趣是指因为喜欢而产生积极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不具备稳定性,所以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但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及特征,性格是稳定的。很多同学在对以上两个概念的理解过程中,不够准确和深入,常常搞混,弄不清楚,直接影响对自己兴趣和性格的判断。怎么样帮助学生解除这样的困惑,我们尝试的引入了很多的课堂游戏,比如:撕纸游戏、捏手指游戏、霍兰德人格测试等,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一种体验式经验,这种经验会激发学生去认识自己的冲动,进而我们结合相关定义,从概念本身出发,结合体验式经验,引导学生用适当准确的语言来评价自己的主观条件。
2.3创设情境,引入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个案,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交流中,不仅可以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加以深化,让情感得以升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面向未来———职业生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产业、行业、专业、职业的定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教学难点。因为,中职学生之前所接受的初等义务教育都是以基础学科为主,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非常少。这些专业知识讲深了,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达不到专业的要求,理解不透。怎么办?我们尝试引入案例教学,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置于一种我们设计好的情境当中,给予感官的刺激,再从故事中引出我们要讲述的概念,让生涩难懂的概念依托在一个情境中,学生就能较好的去消化理解。比如:在讲述“产业”概念的时候,我们事先设计了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故事,取名叫“社会哪里来?”伴随着一段舒缓悠扬的背景音乐,我们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述“社会哪里来”的故事,从类人猿———群居生活———母系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从直接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自己耕作,获得粮食(农产品)———自己生产,获得所需产品(工业产品)———享受服务(服务产品),同学们沉静在优美的故事里,体会到一种。故事一完,有些学生发出惊叹:老师,好神奇,我们人类太伟大了,产品从有形的商品到现在无形的服务品了。我们抓住这个讨论,顺势给学生引出了产业的概念———产业是对各类行业在社会生产力布局中发挥不同作用的部门的称谓,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学生们接受起来,就显得容易多了,理解的也更深入了。总之,“体验式教学”注重在实践中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切合了中职学生爱表现、好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等年龄和心理特征,教学实践证明了课堂气氛和谐浓厚,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学习的学习动机和情感。
【参考文献】
[1]廖利华,刘新梅,冉茂银.职业生涯设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7:23-27.
[2]林雪,蒋杰.环球市场[J].2015,2月中旬刊,151.
[3]喻平.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篇7
“生态体验教育”的课题是一个比较前沿且有丰富内涵的课题。杜威说教育就是生长,意即促进学生成长。生态问题是当下全球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多层次展开的问题。国际社会谈生态,主要着眼解决人类和自然的矛盾;国家视野谈生态文明,主要着眼解决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个人角度的生态主要是解决个人与群体的矛盾;教育意义上的生态则跟儿童的生命成长紧密相连。杜威所说教育就是生长,这儿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儿童并不是孤零的个体,他置身于同学、老师的群体里,每个人都是群体中的一员,受别人影响,也影响别人。生态即意味生命性、生长性、生长中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以及个体的差异性。教育说到底便是对生命个体施加影响,帮助和促使他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影响表现为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情境,表现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张校长将教育分为三个文化要素,即生态、生动、生长。这“生动”是一种教育管理的能动和期待,意味着在学校或班级这个生态环境里,学生的生长是活泼的、主动的、和谐的、心情舒畅的。这就使得生态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生成长有了个性化的内涵,也有了一个检测生态体验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它同时是广大教师要努力实现的教育目标。
生态教育在翠屏山小学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体验式教育强调学生的亲历性、内发性和直接感受的实践性,以及学生个人成长的独特性。体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老庄首倡“体导”,王弼提出“体无”,朱熹关注“体认”,这奠定了中国人以生命体验的方式而不是以概念分析的方式理解世界的特色。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体验不是一般的经验,而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那种真正进入自家生活中的经历,伴随喜怒哀乐的情感,并从感性到达理性的经历才配称之为体验。西方最早提出“体验”概念的是狄尔泰,它以此区别科学与人文,一切人文学科,所有人的精神成长都必须诉诸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张校长的确有一种理论的敏感,有一种很好的学术素养。他紧紧抓住教育的要旨即人的精神成长这一核心。
体验式教育在翠屏山小学表达为让学生心智发展建立在内心体悟基础上,这使生命充满灵动。生态体验也是一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儿童时空身心的完全解放。生态体验教育体现教育对生活的回归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它使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生态体验教育在翠屏山小学成为所有教师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在各科教学中得到贯彻和呈现,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教师课改的热情极大激发,教学与科研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成绩卓著,乐学善良蔚然成风。翠屏山小学的生态体验教育有一个完整体系,在学校管理和各科教学中均有许多创新,数学教学中“体验卡”的应用,语文、外语教学中的体验情境创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生态体验教育真正让学生进入生命成长的状态。
翠屏山小学充满蓬勃的生机。江苏许多资深教育专家和教授学者对翠屏山小学生态体验教育的指导,使张继安和学校老师能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对翠屏山小学和张继安校长有更多的期待,更高的期盼。
张光鉴(钱学森思维科学课题组核心成员、教育部思维科学筹备组首席专家):我主要想讲讲“体验”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到底有什么作用。首先,这种体验的提法是符合自然的道理的。我们人原先是四个脚在地上爬的。那为什么会变成直立的人呢?因为生长环境的变化,必须使类人猿变到平立,平立再变成直立。直立就提高了我们视觉的能力。现在的信息输入百分之八十都是靠视觉。为什么呢?我们大脑分为很多中枢,通过视觉、听觉等的整合才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这是因为人是人类社会的人,必须相互交流,如果不交流,那就什么也学不会、教不成。
体验式的教学完全符合人大脑直至生命的规律。自然创造的规律就是在环境中进化,适应环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把中国古代的陋习完全地打倒,好在孔子打而不倒。为什么?因为孔子的思想适合人性的建构。我们的人本身是人类发展的结果,不是人战胜自然的结果。我们要怎样把生态环境体验变成教法、学法这样一个组合体,就要具体到像翠屏山小学这样的一块实验地上。体验是在一个目标下的体验,翠屏山小学把这种体验落实到了实处。人从母亲那里生出来,不是一下子生出来的,而是由一颗一颗卵子构建起来的。我相信上帝,但是上帝不是人而是规律,自然规律创造了类,否则就是人生马,马生狗了。适应自然规律这一点在翠屏山小学体现得很明显,不是乱体验。
今天我深刻感受到这生态体验式教学注重怎么教、怎么学,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让孩子情绪中枢积极处理激发学习的动力。我认为生态教学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地教”和“科学地学”,然后推广出去。
刘云章(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体验这个词,是江宁区的老师依据国家教学大纲,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来的。体验直接影响人的感觉。我们常说“身在福中不知福”,是因为人没有体验过那种苦日子。数学是生动活泼、有趣味的,这不能光老师说,必须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如果自己认为数学是很难、很枯燥的,就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传达给学生。其实数学是很有趣的,这从历史上很多数学家的身上可以得到验证。数学史上排名第一的是阿基米德,他被称为“数学之神”。在士兵冲过来要杀他的时候,他还在演算,只说了一句:“等我算完这道题。”数学家是这样对待数学的,他在数学中感到快乐。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这种快乐。
在体验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体验数学,这很好。数学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数学的公式是如何形成的?数学有什么用?这些都需要学生去体验,靠灌输是没有用的。灌输教学的第一把杀手锏就是“题海战术”,在高中比较明显,不过现在小学中也有。“题海战术”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它培养的是复制能力,看到题目就能想到用什么方法去解题;不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反而扼杀人的创造能力。“高分低能”就是“题海战术”的结果。生态体验式教学是对“题海战术”明显的“背叛”。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数学的角度,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生态体验式教学是真正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生态体验式教学正在向全国慢慢推广,因为这种教学是历史的产物,是时势的产物,是近些年教师们“探索―失败―探索”慢慢形成的,是必然的结果。
詹明道(著名特级教师、区“特带优”名师工作室顾问):刚才听了生态体验课,也跟不少到会的老师们交流了一下,都认为翠屏山小学的生态体验式课堂很不错,很好贯彻了张校长在讲话中的一些理念。
“体验”这个词,在中国很早就有阐述。在《华南子》中就讲到,“君子以身体之。”荀子也说:“合而后行也,思也;不合而行,以身体之,君子也。”所以说从中国古代开始对“体验”就是很有研究的,而且阐述是很深刻的。“以身体之,君子也”,就是你通过亲身的经历来获取知识,这样的人,是君子。德国一位著名作家说:“体验实际上就是一个过程、一个动作、一个行为。”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说:“体验是一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这样的生态体验课,我认为真正实现了生态体验的理念。
我看了很多课,都不能打动我,但这节课可以,为什么呢?有三个原因:1.对教材吃得很透,这个教材就是要让学生参与;2.老师让学生深入体验;3.翠屏山小学的学生基础比较差,都是农民的孩子,但是通过老师们的努力,学生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在这节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欣赏,在欣赏中初步体验圆的美;然后,让学生画圆,这里有四种画法,我就看到有个小朋友用两支笔夹起来画,一支不动,当轴心,另一支画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创新思维。还有个学生两支笔不动,转纸,画成一个圆,这也是一种创新思维。所以,只要你能够让学生动手,他们就会给你惊喜;你给学生一个空间,学生就会给你一个精彩的画面。接着又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四种画法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找出了三个共同点。实际上,这个时候,学生对圆的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紧接着,学生通过圆规画图,得出了画圆的方法。今天有一个小组上台来表达交流,我觉得很好,每个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体验了就必须表达,在表达的时候,思维必须通过大脑的加工。实际上,这是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一次锻炼。后来,教师就放开手,让学生去探究、发现圆的特征,提出四个问题让小组任意选择一个合作解决,这又是一次深度体验。
还有一点我很欣赏。一般的老师上这节课都是由老师讲半径的定义,而在这节课中,关于半径的定义是由学生在体验中得出的。这样的深度体验让学生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直径、半径。然后用一个小游戏、小动画让学生体验到圆心。最后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圆心,学生说出了很真实的结论,老师又打出了墨子的一句话:“圆,一中同长也”。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就将圆最本质的特点概括得如此简洁。
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细节部分有待商榷。比如小动画看完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这样学生的体会会更深。老师的语言再精炼一些,情感再丰富一些,以情感人。
侯正海(苏教版教材编写组成员,《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我认为体验用詹明道老师的话来讲就是生态、自然、本真。我们在体验式的课堂里,通过数学教学能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体验式教学是落实生态课堂的抓手,我以为体验式教学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体验的内容,设计体验内容要考虑知识,也要考虑学习知识的方法;2.注意体验的方式选择、设计;3.体验要有层次,用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初步体验到深度体验;4.体验要有反思,教师可以用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体验进行引导。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相信翠屏山小学通过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学校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朱宇辉(南京市数学教研员):体验是把学生的经验、知识形成的表象以及定义结合在一起。那体验是谁的事?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也在体验。体验可以分为学前体验,学中体验和学后体验,特别是学中体验时环节要大而少,问题要提得好,如《圆的认识》中,老师就设计了两个大环节的体验内容,目标明确。而教师在体验的过程中要做到两点:1.要让知识成型;2.让学生的体验能继续延伸。今天的生态体验课让学生经历了体验的过程,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经历体验的过程中建构知识体系,并在体验中有新的生成、新的发展,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朱艳琴(国际启发潜能南京研究中心主任、市小班化示范学校南京白云园小学校长):今天参加了体验式教学的活动,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感受:1.张校长的理论功夫非常深厚;2.学校的发展定位非常准确;3.体验式教学非常符合小班的理念。小班的理念实际上就是三个字:每一个。由此我想到了南京市引进的启发潜能教育,它的五种态度在今天的课堂上都体现出来了:尊重、信任、关爱、乐观、刻意安排。我想,虽然翠屏山小学还没有加入“启发潜能”的队伍中来,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和课题研究中,已经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最后我想引用英语老师的一句话:听、看和做。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融入到“做”中去。
篇8
关键词:体验式英语教学 课堂实践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20-02
1 体验式英语教学的起源与基本理论
体验式英语教学是依据体验式学习理论发展出的满足学习者对英语应试和应用双重需求的教学模式。第一个提出完整的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人当属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他将体验式学习定义为由四个阶段(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构成的环形结构。在体验式学习理论基础上诞生的体验式英语教学是由教师来提供具体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模拟英语应用的互动交流中,而后的课堂教学便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观察”和“概念化抽象”,并指导学生将学习的成果主动应用到实践中,获得新的经验,完成整个循环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 体验式英语教学实践模式
体验式英语教学在教育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师多采取体验式英语教学增强课堂互动,加强学生对知识吸收的主动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体验式英语教学在课堂中得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组织课堂活动
多年来,应试英语教育中重“听”、“读”而轻“说”、“写”。为弥补学生“说”的不足,并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教师大多在课堂上抽出一段时间进行课堂情景会话训练,即教师提供模拟情景,请多名学生上台即兴会话,并在点评中提出问题、引出课堂内容、讲解知识。也有的教师会抽出课堂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英语展示活动,如英语小短剧,配音,小演讲等等。
2.2布置应用任务
课堂情景会话训练针对学生“说”的能力,而教师布置的应用性任务则面向学生“写”的水平。邀请函、求职信、招聘广告等应用文书写成为课堂任务的一部分,改变了以往应试性提纲议论文一枝独秀的状况。了解并掌握这类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应用文写作提醒着学生要真正地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去解决跨语种交流的问题。
2.3合作学习模式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满足每名学生口语训练量和体验式学习第一阶段所要求的具体经验的量,因此合作学习模式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四十人的班级为例,五名学生一组,则八组学生可同时进行会话练习,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并且小组模式可以降低学生当众说英语的紧张感,更加自如地进行体验学习。
3 体验式英语教学在课堂实践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体验式学习理论使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找到了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途径,因此从简单的教育理论升华为被广泛应用的体验式英语教学课堂实践方法。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式英语教学常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3.1体验流于形式
一方面,受到多年应试英语的教育,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参差不齐,通常听力和阅读能力远高于口语和写作,能看懂听懂英文却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英语这种语言工具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成为学生的普遍问题。因此,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利用学生的会话练习作为引子的愿望常常会因为学生口语水平达不到课堂内容的难度而作罢,教师为此大多将课堂活动与课堂主体内容割裂开,破坏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中体验与反思、概括、实践的连贯性,使体验流于形式亦或退化为单纯的课前活动,而无法达到体验式学习真正的目的。
另一方面,体验作为传统英语教学缺乏一个步骤,在体验式英语教学实践中颇受教师重视,这本是正确的,但是有些教师却因此轻视了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其他步骤,急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轻视对学生体验成果的引导。比如,在布置应用任务后,教师一般都会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但部分教师的引导仅止于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而忽略了在学生完成体验这一步骤后需要教师的指导,需要了解自己完成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以及再次实践完善的机会,从而使体验式英语教学流于形式。学生体验后进行的反思观察、抽象化概括和主动实践不够深入,因而减弱了体验式学习的效果。
3.2课堂效率降低
体验式英语教学原本具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却可能因为教师和学生的执行不当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例如,在课堂即兴会话阶段,有时会因为教师选材与学生的口语能力和理解力不符而无法顺利进行,教师引导帮助后会使活动超时比较严重,进而影响之后的课堂教学安排;在课堂活动阶段,由于小短剧、配音、小演讲等活动的内容多样,经常会转移学生的关注点,学生往往被情节吸引却忘记其中的英语表达,或是参与表演的学生准备的活动内容难度过高致使作为观众的大部分学生无法领会而使整个活动成为少数学生的体验过程;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的管理不当和学生的自制能力有限又会导致小组内讨论和会话练习的效率低,成为课堂内自由活动的时间。诸如此类各种环节的执行不当都有可能导致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降低,成为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弊端。
4 对体验式英语教学实践的建议
如同其他任何一种付诸实践的理论一样,体验式学习理论在实践和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体验式学习理论本身存在的弊端,而是教育工作者在体验式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力和教学任务限制等客观原因,以及急于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和操作执行不当等主观原因导致的。笔者从事英语教育工作多年,深入观察并研究体验式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分析英语教学趋势和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发展后,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深入理解体验式学习理论并恰当执行
正如上文所述,体验确实是体验式环形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作为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的部分,体验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环形结构的其他部分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反思观察、抽象化概括和主动实践的存在,才使体验在体验式学习中能发挥出更深层次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兼顾体验与其他三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完整地执行整个环形结构,使体验式英语教学更有实效,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
4.2恰当选取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内容
第一, 体验式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参与,那么教师选取的教学材料就应当适合学生的水平,使学生在比较流畅的体验过程中又能发现问题学到知识。第二,体验式教学内容应与课堂教学任务相符,教师最好根据课堂主要任务设置体验式教学的内容,形成课堂任务与体验式学习的有机结合,使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真正为当下英语课堂教学服务。第三,体验式教学内容应与现实相结合,让教学内容在现实中有用武之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体验式教学对自身英语实践能力的提高。
4.3加强学生对体验式学习理论的理解
教师宜在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时,向学生讲解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使学生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合作等活动的意图。当学生了解了体验式英语教学的方法,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益处后,会更加有目的地参与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实践中,与积极教师配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体验式学习中四个步骤的环形结构,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创造高效的有生命力的体验式英语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David A. Kolb.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 Prentice Hall,1983.
[2]吕丹.体验式英语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上),2013,(8).
篇9
关键词:德育课 有效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
课 题:本文是2011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一级立项课题《中职德育课“法律诊所式”教学模式探究》的阶段性成果。
笔者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探索、实践活动,并发现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去做、去实践,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比如英语单词记忆中的“看不如听、听不如读、读不如写”,又如“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胡绳《想和做》)。这种体验式教学能够真正地将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出来,改变原有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变苦学为乐学,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用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型来描述体验式学习包括四个步骤,如下图和下表所示。
图
表
步骤 体验式学习、教学策略实例
实际体验 模拟、演示、案例学习、实地考察、亲身体验、
观察和思考 小组活动、讨论、集体讨论、指定的观察者
抽象与归纳 内容的分享和传递
积极的试验 试验室实验、实习、工作体验、实际应用
第一步:实际经历和体验——完全投入到当时当地的实际体验活动中。
第二步:观察和反思——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实际体验活动和经历。
第三步:抽象概念和归纳的形成——通过观察与思考,抽象出合乎逻辑的概念和理论。
第四步:在新环境中测试新概念的含义——运用这些理论去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验证自己新形成的概念和理论。
二、德育课教学的三个主要问题
1.重技能学习,轻文化素质养成
不论从重视角度还是喜爱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把专业课、技能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其次是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中,又把德育课排在后面。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德育课永远是考查课,而非考试课。
我们在教学调查中注意到,有部分学生觉得德育课可有可无;有部分学生觉得不适应现行德育课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偏离他们的生活实际、知识水平和对世界的认知,德育课教学对他们而言没有带来多少实际收益。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混”,有的上课走神,有的睡觉,有的上课讲小话,有的玩游戏、玩手机、听歌看电影,有的无故旷课、迟到早退,漠视教师教育干涉,甚至有极端的表现,如顶撞教师、制造课堂冲突等。
2.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倒挂
教育学认为,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关系的活动,又是受教育者主观世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作用与反作用性。德育课要走进学生生活,触及学生心灵世界,其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思想碰撞传递的过程。德育课课堂内师生互动状况如何,直接反映出德育课的教学实效。但是在中职德育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地念书、板书,授课内容空洞浮夸,与社会实际脱离,学生被动地接受,不爱听、不愿学。教学中,主要还是教师说教为主,忽视情感交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主动参与意识被忽视。
3.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德育课教学效果好坏与教师使用的教学、考核方法有着密切联系。中职教师一般从应试教育中通过种种考试层层选,而中职生普遍是在应试教育中被淘汰出来的,二者站在接受新知识的不同认知层面上。很多教师仍从自己学习经历出发,没有从学生角度去考量中职学生的年龄因素、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把讲授法作为最常用教学方法(即使是多媒体教学,也仅仅是把书本编成PPT课件而已),按照教学计划照本宣科;更有教师认为中职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接受、理解知识能力低,于是在教学中不进行知识点的组织梳理,仅偏重于划重点给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是让学生理解、吃透知识点,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结果来看,教学计划是完成了,但是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忽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即使背下了整本书,也没有实现德育课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德育课的有效目标不是学生记忆课本知识点的多少,而是经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是否有进步、有发展、有改变。围绕实现德育课有效教学的目的,通过教学调查、班主任任课教师研讨、学生座谈和对比各学科课堂现状,我们认为,德育课只有帮助学生完成从知到信、从信到行的转化,才算见到了效果,其途径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只有这样,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最终达到促使学生进步与发展的有效教学目标。
三、德育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形式
1.观看影像资料
让学生观看资料片,运用声音、图像、音乐等刺激引起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兴趣和关注。
2.实验体验法
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体验理论知识,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因为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采用说教的方法难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对德育课失去兴趣。如果采用实验的方法,则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理论的真理性(如温水煮青蛙实验)。
3.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就是指鼓励学生针对某一特殊问题,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提出所有能想象到的意见(类似世界咖啡)。
4.实践体验法
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事物,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实践体验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体验法包括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
5.角色扮演法
即同学们在同伴面前,在没有经过预先排练,且没有预定的对话剧本的情况下,表演实际遭遇的情况,并讨论在类似情况下的各种反应与行为。
6.情景体验法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心理体验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人的体验是有限的,有些事情是学生没有体验过的,有些是学生正常生活中永远无法体验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出必要的情景,丰富学生的体验。
7.阅读体验法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材料,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鸣,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
8.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就是指借由口头、书面和影片等辅助资料,再经过讨论程序,以求得对特殊议题的确认与了解。
四、实施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在有效教学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也有很强的可行性,但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体验式教学目标设计要适当
体验式教学目标不可偏高或偏低,要符合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实际,教学内容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形式设计要贴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
2.教师要有充分准备
在体验活动前,教师要对即将进行的体验活动的认识、经验、感受、活动内容、进行方式等有所了解,以及预拟讨论或分享的题项,并为可能无法达成目标的学生预拟配套的补救活动。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对于知识点较多、情景比较复杂的内容就不适合运用此教学方法,应进行分解或综合其他教学方法。
4.注重积累
准备一个适用体验式教学的材料,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教师应熟悉教学目标,平时做个有心人,有意识地积累各种有用的资料、道具,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如若不然,准备一个典型的、纯粹的“思想实验”,会让教师感觉无从下手。
5.加强控制和引导
德育课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价值取向的确定性,这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刚性。在体验活动中,营造一种自由、开放、民主、人性化的气氛是必要的,但需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坚持正确的导向,不能为活动而活动,避免课堂形式活泼而内容偏离教育主题,不能让学生当时感到热热闹闹,课后却若有所失,仅留下“做活动”“玩游戏”“很好玩”的感觉而已。
组织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不能流于表面,要抓住主要目标,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教师要及时应变,适时控场引导,避免课堂陷入混乱;在体验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还要注意及时把握课堂上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巧妙点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反思所感,领悟归纳所得。
6.借助现代教学技术
进行体验活动的场所可以不限于教室里或校园,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才能使课堂的容量增大到体验教学法所要求的容量。而常用的投影、幻灯、挂图、卡片等简单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所要求的条件的。
7.因材施教
在开展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观察者,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要兼顾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分类、分层体验,按学生的兴趣特长,使其参加不同的体验活动,并控制好整体活动节奏,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深刻体验。
8.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
教师要采取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新的评价方式重在学生个体评价,可以要求教师、家长、学生参与评价;重结果也重过程,要注意学生的态度、能力、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可以采取谈话、记录成果、写评语等过程性评价方式(此项工作量会很大,但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9.加强后续教学
活动本身不是教育的全部,体验活动后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最重要的分享与讨论。可以让学生静下来—想一想一写出或绘出个人心得与感想,也可以小组分享一上台报告一自由发言,还可以由教师在黑板上总结学生的意见或感想。
10.预测特殊问题,主导学生思想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思想处于开放状态,更容易提出尖锐敏感的问题,暴露其真实的思想认识。有时候学生不会完全按照老师设计的思路、话题与老师配合,他们会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正向积极或负向消极,甚至怪诞莫名的看法与意见,老师都要尊重与接纳,对于没有感受、意见、心得的学生,也要先接纳,再慢慢引导。对于全班学生偏向负向或单一的看法,老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生活经验,提出不同的看法挑战全体学生;或者是改换不同的设计,让学生在虚拟或实际情境中再次体验,提出不同的看法与意见。
德育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思想上的健康成长,而有些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的,是需要学生亲身实践、用心体验的。体验式教学在德育课中的应用,有利于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引导学生的道德情感良性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相长意识;有利于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德、能两方面和谐发展,知情意行合一。
参考文献:
[1]龙小兰.中职德育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初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2009.
[2]詹敏玲,龙欢.“活动—发展”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09(13).
篇10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教育技术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009-03
体验式学习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通过学习者亲身体验来获得经验、感受,并在观察反思中深化认知、升华情感。目前,体验式学习已在教育、职业生涯以及终身学习等领域展示出了独特魅力。
“教育技术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入门基础课,旨在引领学生步入教育技术领域,了解本专业的核心思想、基本理论、发展历史和实践领域,对于学生专业价值理念的树立以及职业的规划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社会认知度不高,报考本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普遍缺乏认识甚至存在许多误解。因此,如何使学习者迅速而准确地认识该专业并形成一种整体性感知成为“导论”课的重要使命。已有一些学者开展了有益探索,如提出以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组织形式[1],还有从做好“导”与“论”着眼,将课程教学分解为“三导四论”[2]。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教学密切相关,即涉及“如何教”的问题,而学习者普遍缺乏教学经历,很难与教师在课堂上达成共同经验,也难以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如何弥补学习者教学经验的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将体验式学习理念渗透到“导论”课的学习活动中,实践表明,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1 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及其特点
“体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也译为“体验式学习”,发源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经验学习”,并在哈恩(Kurt Hahn)博士创办的外展训练学校中获得推崇,而对体验学习的开创性贡献则来自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20世纪80年代,库伯在整合了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完整地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架构,它挑战了“教学即传递”这种流行已久的观念,主张学习是一种基于精心设计的体验之上的社会化过程[3]。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体验”一词被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不同的学科及研究者对“体验”关注的角度不同,或着重强调情感作用,或注重活动,抑或关注结果等。心理学范畴的“体验”主要指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4]。在教育中,体验是一个过程,是个体亲历某一事件或情境的过程,是形成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产生新行动、新选择的过程。在体验中,主体主要通过想象、移情、深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5],产生新的认知并内化为自我的感悟,再使感悟转变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因此,概括而言,体验式学习即指学习者通过参加精心设计的活动,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不断地观察、交流和反思,从而产生情感、建构知识、生成意义和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体验式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情境性。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发生总是与各种情境相伴,而情境的创设应真实或接近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学习者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多种感官刺激,并在这种情境与知识学习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的共鸣,达到对事物的更好理解。
2)亲历性。学习者亲历某一事件或情境,参与其中的活动,亲身去感受和体悟。这里的亲历主要包括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主体在实践的意义上亲身经历某事;二是主体从心理的层面上对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进行体验。前者体现一种外显的活动,后者则为内隐的活动,具有回顾、反思与移情的性质。
3)反思性。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展示了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四阶段的循环过程,其中反思是体验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一个人心灵成长的原动力。学习者只有通过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才能真正获得经验的提升和知识的掌握并获得持久性的发展。
4)自主性。体验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自主验证周围事件,并对外界信息产生自主意识的过程。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不断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自我培养、自我体验、自我优化,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5)个体性。体验式学习以体验为基本方式,而体验又总是与每个具体体验者独有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价值取向、人生经历发生联系[6],即使面对同样的情境,也常常会得到不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结论。因此,体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形式开展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去领悟那些只能意会的知识。
2 “导论”课程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
体验式学习的情境、亲历、反思、自主和个体性等特点对于大学专业导论课教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的主要目标是要突出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引领地位,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对学科有一个整体性认识,能深刻领悟这门学科的核心实质及无穷魅力,能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较系统地建立起教育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框架。以体验学习理论统领“导论”课程,其基本思想是设计多种学习活动,并引导学习者发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反思,通过感悟来理解事物。
2.1 亲历专业实验室,初识教育技术
体验式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亲历性,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亲力亲为,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相应的经验和情感。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始于1984年,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其社会认知度仍显不足,初次进入专业的学习者普遍存在困惑甚至误解。通过设计开展参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活动,可使学习者从技术的视角了解所学专业的主要架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由光学媒体、音响技术、电视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技术、微格教学、现代远程教育等众多实验室构成,是集媒体教学、平面设计、广告开发、网络技术应用和影视节目制作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实验教学基地。学生通过亲历专业实验室现场参观,初步消除了与专业间的陌生感,也激发起学习热情。
2.2 创设多种情境,感知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型的交叉学科,在《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规范(讨论稿)》中规定其培养目标为:主要培养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并初步确定5个培养方向以及本科生应具备的六大专业能力。“导论”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从这些专业的培养取向、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方面使学习者逐步建立起对专业的整体性感知,而多种活动情境创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1)优秀作品赏析。教育技术学是建立在实践应用基础上的学科,实践能力是衡量本专业人才的重要指标,而能力的提升是个渐进过程。通过历年各种技能竞赛(如摄影比赛、平面作品比赛、DV大赛、课件大赛、网站设计大赛等活动)积累了许多优秀作品,成为引导低年级学生的示范资源。学习者在对往届学生作品的赏析中,拓宽个人视野,感受教育技术魅力,也增进其对本专业的思考。同时利于其及早了解国家、省市及行业协会的相关比赛,如全国科讯杯DV作品大赛、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等,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创作活力。
2)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感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环境的重大改变,从课堂逐渐发展到信息空间中,形成了信息化教育大环境。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悉多媒体综合教室、校园网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等典型教学环境,关注新的技术、新的工具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新气息,更要学会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践表明,教师的示范教学对于学习者具有重要引领意义。例如,教师采用概念图教学,既形象地呈现了知识点间的联系,帮助学习者梳理了知识结构,又可以使其领会基于概念图的教学方法。再如针对教学模式的小组学习形式,设计了基于Wiki知识共享与协作交流平台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就同一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和合作,不仅达到了对讨论内容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引导学生在方法的感知中悟出方法的应用,形成一种利用教育技术学习教育技术的理念。
3)职业生涯设计与现实关照。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结合课程中五大培养方向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调研本校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以了解专业的社会适应性。通过电视台、动画公司、音像出版社、高校网络中心、网络教育学院等单位部门,学生归纳出本专业的社会岗位分布图。统计表明,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企业培训、教育产品开发、专业研究等方面。学习者直面这些现实数据,明晰专业的社会需求,有利于及早开展个人职业规划,并从分布广泛的社会岗位中,体会到专业的综合性对学生专业素质、学业能力等方面的高要求,也充分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
2.3 反思个体学习,领悟学习的智慧
反思观察是体验式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是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实际上即使跨入大学校门,一部分人的学习仍带有很大盲目性,难以成为高效率的学习者。而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质量,因此,将专业所研究的问题与学习者个人学习能力提升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应成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契合点。为此,针对“学习理论”课程内容,设置“反思个体学习,领悟学习的智慧”互动主题,引导学习者总结和反思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经验与习惯,了解个人的学习类型与特点,并与同学分享个人成功的学习体验。实践表明,在教学中适宜地引入反思式的体验学习,学习主体通过现象、联想、记忆,将个人学习经历中最值得回味的成功、失败、快乐和苦恼的事件进行过滤和反思,有利于对学习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可以更好地领悟学习中的智慧,更新自身的学习观念,并学会运用科学的学习观指导自身的学习与发展。
2.4 参与教学实践,实现自我认知
体验学习中的“体验”包括主体在实践意义上亲历某事的“原体验”和主体从心理层面对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进行的体验。因此,一方面在教学中应适宜地引导学习者回味个人学习生涯中印象深刻的教师教学行为,引导其以教师的身份换位思考;另一方面要获得对事物的真正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参与教学实践,亲身授课。学生授课活动内容选择了“教学媒体”部分,它既是“导论”课的重要组成,也是现代教学要素之一。依照常规媒体、投影类、电声类、电视类和计算机类媒体的分类框架分组,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小组,个人先在组内讲授,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后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最后由学生互评各组成绩,教师进行综合点评。实践表明,通过资料查阅与内容组织、PPT课件制作与演播、课堂语言表达与交流互动等授课环节,学生亲身教学实践活动,从中获得直接的教学体验,并在小组同学的交流互动中使主体性得到尊重、个性得以表现、创造性获得解放。活动中也会发现个人潜质与不足,使学习者更坚定了专业信念并找到努力方向,是一次完成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
3 结束语
体验式学习作为国际教育界广泛推崇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5],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达到对事物本性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透察,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实践表明,基于体验学习理论指导“导论”课程设计,结合学习者特征开展多种体验式学习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弥补学习者教学经验的缺失,促使学习者从多个视角体悟教育技术学专业,更好地实现“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慧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7(2):23-26.
[2]李子运.“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导”与“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2(10):83-86.
[3]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刘艳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体验学习活动设计例谈[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24):61-63.
- 上一篇:安全教育的理解与认识
- 下一篇:课程改革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