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最新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最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最新

篇1

[关键词]保险资金;投资风险;定位矩阵

一、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的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逐渐扩宽,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截至目前,保险公司主要的资金运用渠道可以分为: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基金、股票、基础设施。

1.银行存款

保险资金投资配置中银行存款所占的比例最大,中国保监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银行存款为5667.3亿元,占比为35.85%。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保险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投资银行存款,意味着保险业从居民储蓄中分流出来的资金一半以上又回到了银行,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2.国债

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保证,政府为满足其实现职能需要,平衡财政收支,实现货币政策功能,按市场机制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国债作为有相对可预测的固定收益的工具,种类繁多,收益率、期限各有不同,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要求,特别是在安全性上优于其他各类资产,是保险公司大规模资金投资的首选对象,始终在保险资金的投资组合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截至2004年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国债为2651.7亿元,占比为23.6%。

3.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为了募集长期资金,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申请、发行并约定按期还本付息的金融性公司债券,是商业银行广为采用的金融筹资工具。作为特殊的一类企业债券,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虽然带有一定的信用风险,但我国金融债券的发行带有较大程度的行政色彩,其信用基础更偏向于国债。与此同时,与银行协议存款相比,金融债券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长期来看,对银行协议存款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截至2004年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金融债为1156.8亿元,占比为10.3%,为仅次于协议存款、国债的资产类别。

4.企业债券

企业债是国外保险公司的重要投资品种,由于对发行的严格控制,中国企业债的规模较小,而且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受到很大的限制。虽然企业债占保险总资产的比例还很小,但从需求来看,国内的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债的需求量很大。2003年6月3日,保监会公布了新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将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比例由不超过总资产的10%提高到20%。该《办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困扰保险公司的可投资企业债券范围狭窄、比例过低等问题。

5.证券基金

1999年10月,中国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间接人市,2000年中国保监会批准多家保险公司将投资基金占总资产的比例由5%提高至10%。基金的优势在于专家理财以及可以充分地分散化投资,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或地区,这对于一些中小规模的保险公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特定时期,对保险资金间接进入股票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保险资金直接人市的放宽,一些具有较强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公司,逐步调整投资基金的比例。保监会最新披露信息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保险公司投资基金余额为782.68亿元,占比为4.95%。

6.股票

股票市场是国外保险公司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美国2000年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中,股票为30%,欧洲部分国家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比例甚至占到37.1%。而我国保险资金的股票直接投资与国外差别很大。2004年10月24日,中国保监会与证监会联合并实施《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保险资金首次获准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截至2006年6月底,保险公司股票直接投资为434.73亿元,占比为2.75%,较年初增加了1.62个百分点,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7.基础设施投资

2006年,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宣布,《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即将出台,意味着保险业投资不动产的渠道将被打开。保险资金投资风险基础设施,优势在于长期性。具体而言,基础设施项目一般投资资金规模大、投资周期长,与保险负债特别是寿险负债能够有效匹配,而且往往具有自然垄断性,回报相对稳定、风险较低。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投资基础设施的解禁,可以减轻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压力,减少其对利率性产品的过度依赖,同时以较低的投资成本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的动因分析

(一)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由政治、经济等全局性因素引起的风险,将对整个市场的所有投资品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是一般性社会环境变动对投资活动带来的直接或间接风险。如战争、及其他政治动荡的影响,以及社会风俗变动、社会消费观念变化、社会不安定因素带来的影响。这类风险因素对投资活动的影响范围广泛,影响效果复杂并具有长期性。例如,“9.11”事件后,美国一些民众减少或暂停长期性理财活动,使一些长期产品需求量下降,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的绩效也由于变现压力增大及资本市场低迷而受到牵连。

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资金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无论上升还是下降,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对任何利率的异常变动都十分敏感。当利率上升时,一方面保险公司的固定利息债券价值下跌,长期资产大幅缩水;另一方面行业间替代效应导致保险业务量萎缩,可运用资金减少,而退保与保单贷款业务增长,现金流出加快,保险公司甚至不得不折价销售部分资产,使财务稳定性和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当利率下降时,虽然部分固定利息资产价值上升,但大量保单所有人会通过各种保单选择权增加资金流入,保险公司不得不购人价格较高的资产,再加上到期资产和新增业务资金,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再投资压力;与此同时,原有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如果过高,还有可能造成巨额的利差损。

3.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也称购买力风险,主要体现于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引起的金融资产总购买力变动的可能性。通货膨胀风险对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投资的影响程度最为明显。具体而言,由于通货膨胀一般很少在短期内发生急剧变化,所以短期投资所面临的贬值风险低于长期投资;具有浮动利率的中长期债券由于加入了通货膨胀补偿,则降低了由通货膨胀而引起的贬值风险。由于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不同,购买力风险对不同股票的影响也会有差别。在某些行业,当通货膨胀严重时,上市公司的盈利可能会随其产品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并带动股价上涨,这有可能提高股票投资收益。

4.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指由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而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可能性。经营涉外业务的保险公司在接受国际运输保险、国际再保险等业务时,是以外币为收费币种,因而必然承担着汇率风险。影响汇率变动的一般因素有各国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国际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具体说来包括国家黄金与硬通货的储备数额、国际贸易的收支情况、利率水平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以及国家经济的运行状况等等。所以当投资者投资于外币形式发行的有价金融证券时,除承受与本币投资相同的风险外,还要考虑与另外一种货币兑换的额外风险。

5.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证券市场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引起的投资资产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对保险公司影响最直接的经济环境风险。如经济周期特征、行业结构调整、金融市场制度变化、投资者心理波动、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调控措施等都会带来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的显著特点是很难通过证券组合的策略来消除或者降低,风险预测的难度较大,尤其是股市价格变化莫测,而风险一旦形成往往带来严重损失,因此需要在投资过程中密切关注市场风险。

(二)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的经营过程,受具体的投资资产特性制约,与投资品种类别、资产选择方式、投资运作流程密切相关。

1.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保险公司因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不一致,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保险公司为了满足最低限度的赔偿和给付及财务稳定的需要,资产必须保证最低的变现力,否则将会导致流动性负债超过流动性资产,产生流动性不足。当现金不够支付时就产生了流动性风险,这时就要以低价变卖一部分资产,如未到期债券或到市场上临时筹集高成本的资金以应付给付之需,从而给企业的稳定经营产生严重影响。流动性风险大小主要取决于二级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投资工具的流动性。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合同签约者不能按事先约定履行其责任及义务的可能性。在投资活动方面,如果保险公司持有债券的发行人经营状况恶化,信用评级降低,则公司持有的相应资产价值将大幅下降;如果保险公司购买的债券不能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将引起一系列不利于其财务状况的恶性反应,非常严重时将导致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保险公司的破产。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管理者的投资政策不当或投资业务执行者因自身原因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管理层在投资决策上的偏差或失误所造成的风险,在市场信息缺乏、决策时间紧迫时,这一风险很可能发生,同时决策风险与决策者自身管理能力、管理经验、洞察力等的局限也有很大关系。其二是行为风险,是指投资业务执行者的能力、道德、品行等带来的风险,行为风险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专业判断不足、甚至经济犯罪,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建立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识别矩阵

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必须将投资渠道和风险动因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以便更准确地定位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下面通过三个步骤,建立起保险资金运用过程的风险识另U矩阵。

(一)在投资渠道的风险管理中细化动因

细化风险动因,是各投资渠道进行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对不同投资渠道而言,带来投资收益波动、造成潜在损失的风险动因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各个投资渠道必须重点关注与本渠道关系密切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等的变化,并对内部实施有效的风险监控措施。

(二)在风险动因的分析申明确渠道

在风险分析和量化过程中,明确某一特定风险动因对各个投资渠道的影响,是进行投资风险管理的实务要求。不同的资金运用渠道,对操作者的知识结构、交易技能提出了具体要求,风险控制的措施、方法也各有特点。保险公司投资部(或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组织构架通常也是按投资品种的不同来设置,以实现专业化的投资运作。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将资金运用渠道作为风险识别的重要标志,有利于明确风险控制的责任,落实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政策,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三)形成风险定位矩阵

在上面两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风险量化程度、现有风险控制制度等,综合得到保险资金运用中的风险定位矩阵(见表1)。

横向来看,表明了每一渠道可能引发损失的风险要素以及需要关注的程度,各投资业务部门依据此矩阵可以明确日常投资活动中需要留意的风险事件,加强风险的自我控制。纵向来看,当风险触发事件发生时,公司整体层面的风险管理部门可以迅速定位受到影响较大的资产类别,明确风险控制的范围和重点,及早采取风险规避措施。

篇2

11月21日,央行宣布从11月22日起,存贷款利率分别下调0.25和0.4个百分点;11月27日,央行召开全国存款保险制度工作电话电视会议,研究部署于2015年1月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行业方面,上海针对保险新“国十条”的细化政策正式出炉,上海保险交易所、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等热点问题也涵盖其中,有望于2015年正式推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商业健康保险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政策方面,保监会《保险公司资本补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立足于健全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机制,鼓励和规范资本工具创新,提高公司资本管理水平;而保监会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号:偿付能力报告(征求意见稿)》表明偿二代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将产品、投资和资本结合起来,大大放开前端投资和产品定价的活性,给予保险公司在合理分配资产、组合产品和投资方面更加市场化的地位。

因此,从投资、业务增速、资本要求这三点分析,2015年都会对保险公司形成向上的推动作用。

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展

从经济基本面和宏观调控政策目标来看,2015年进一步降息降准并非天方夜谭,果真如此,降息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偏于利好,11月21日,央行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机构较为普遍的观点是:这次降息或是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起点,全面降息或是突破目前定向降准这一困局的重要手段,预测未来扩大银行信贷额度投放支持实体经济可期,进一步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较大。而此举会使保险公司净资产的浮盈进一步增厚,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有大量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当基准利率下降时,这部分债券的公允价值上升,其中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券价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其价格上升使利润表业绩上升;而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债券价格上升,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公积增多,从而使净资产增多。

这种双利好作用可以使用4家上市保险公司债券类资产在公司投资资产中的占比来衡量其影响大小。在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4家上市保险公司中,新华与太保的债券类占比较高,分别达到了56.4%和54.6%。同时,从4家保险公司2014年上半年对自身的利率风险分析中,也可以分析出降息的影响幅度。

由此,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如果基准利率下降25个基点,会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的利润分别增加0.7%、0.1%、0.8%、0.1%,会使净资产分别增多0.4%、0.5%、2.0%、0.8%,其中国寿、新华所受的影响高于太保和平安。

一般而言,在强市场中,保险公司投资资产中的权益类投资导致的贝塔属性势必重新被市场所关注,4家保险公司的权益类投资细分结构为基金、股票和一级市场投资这三类,其中基金投资基本是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占比非常小,因此,主要是基金和股票的投资对投资业绩形成较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对敏感性进行测试,在模拟2014年上半年至今沪深300涨幅为43%的情况下,那么,4家保险公司的净资产增加了20%至30%左右。

那么,贝塔属性对保险公司的业绩是如何推动的?

这里的业绩主要指的是净资产的增长,或者说是浮盈的增多,由于4家保险公司多把权益投资的大部分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此总体看对利润表的影响较小。我们整理出4家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会受股市上涨的影响程度,因为4家公司的权益类重仓股大多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这样的大盘蓝筹股,基于此,我们可以用沪深300指数的涨幅来表示股市涨幅,从年中至今,沪深300指数从2165点涨至3104点,涨幅达43.4%。

太保投资资产中基金与股票的总占比达到8.9%,如果股权投资按沪深300涨幅上涨43.4%,则净资产增厚27%;同样的条件下,国寿投资资产中基金与股票的总占比达到5.3%,则净资产增厚19%;国寿的优势在于其重仓股中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这样的券商股,其股票投资浮盈增幅应大于其他公司;新华投资资产中基金与股票的总占比达到5.1%,则净资产增厚31%;平安投资资产中基金与股票的总占比达到8.8%,则净资产增厚19%。

另一方面,非标资产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从4家上市保险公司的投资结构来看,非标类资产的占比呈上升态势,平安债权计划类投资占比年中为8.2%,理财产品占比为4.4%;太保债权计划占比为5.7%,理财产品为1.0%;国寿非标类占比为3.01%。保险投资监管政策对非标类的上限规定为25%,显然保险资金距离上限还有较大的空间。

从几类投资品种的收益情况来看,权益类投资的波动性较大,我们假设其投资收益率为10%,定存和债券的收益率基本在4%至5%左右,而非标类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在6%至7%左右,属于回报率较高的投资,因此,随着非标类资产配置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保险公司整体投资收益率的升高。

而最新的利好为中国保监会于近日印发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意味着险资投资范围再一次被拓宽,此举表明未来险资将借助创投基金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近2000亿元的增量资金。目前,相关保险机构通过股票、股权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已直接和间接投资中小微企业500多亿元。《通知》后,保险机构将进一步借助创业投资基金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增量融资资金。按2014年10月末保险业总资产来测算,可为小微企业间接提供近2000亿元的增量资金,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由于《通知》对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企业的定义明确,这将极大地拓展险资股权投资范围。明确创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创业企业普通股、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权益,创业企业应处于初创期至成长初期,或者所处产业已进入成长初期但尚不具备成熟发展模式,确保保险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通知》将保险资金可投资的股权,由成长期、成熟期企业,拓展至涵盖创业期企业在内的各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股权投资政策布局,增强资金运用灵活性。

为最大限度控制险资投资风险,《通知》对创投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的要求非常严格。根据规定,对基金管理机构的历史业绩、管理规模、管理团队、运行机制,以及对基金投资方向、募集规模、分散程度等提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确保保险资金投资市场公认的优质基金,控制总体投资风险。

例如要求基金管理机构具有5年以上创业投资管理经验,历史业绩优秀,累计管理创业投资资产规模不低于10亿元,且为创业投资基金配备专属且稳定的管理团队,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跟进投资机制、资产托管机制和风险隔离机制等。目前符合《通知》要求的这类基金管理机构不到30家。

考虑到创业投资基金所投创业企业的风险特征,《通知》采取强化分散投资的原则,要求保险公司在遵守现有权益投资监管比例的基础上,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余额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2%,投资单只基金余额不超过基金发行规模的20%,同时规定单只基金投资单一创业企业的余额不超过基金发行规模的10%,通过层层分散,充分化解单个创业企业投资失败的风险。

万能险和投连险卷土重来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降息不仅对投资端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会对保险产品的销售环境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保险公司目前分红险的客户收益情况在4%至4.3%附近,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在4%附近,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这样的收益率没有吸引力。以目前招商银行的半年至1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为例,普遍在5%附近,尽管随着保险产品收益率的上行,与理财产品的收益差距在缩小,但1至1.5个百分点的差距仍然存在,而且这是在不考虑保险产品的长期限的基础上的对比,降息会使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情况下行,但此次降息并不会使保险产品的销售有显著提升,但它代表了一种趋势,即保险产品的销售环境在逐渐改善。

最近两年,各保险公司在“回归价值、回归保障”的政策指引下,规模增速已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指标,重视个险、重视期缴的效应正在形成行业共识且将持续。

在普遍加大对个险渠道的重视和投入的基础上,寿险公司更重视期交产品,2015年将不会再出现依靠高现价产品冲量的情况,从保费增速来看,目前月寿险保费增速在15%左右,预期2015年增速将继续得到修复,并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而随着公司投资收益率的上升,存在一种可能,即保险公司可以给予客户更多的回报,万能险、投连险再一次被消费者所关注,从而形成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共同促进保费增长的局面,而不是目前仅靠分红险一木独撑的困境。

从2014年寿险保费增速的分析来看,一季度,由于保监会和银监会于2014年1月16日共同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新规于4月1日实施,因此,各保险公司银保渠道为了全年业务的完成,在开门红时使用高现价产品进行了冲量,整个一季度的行业寿险保费增速达到了44%,这一效应造成了2015年一季度寿险保费增速的基数较高,因此,预期银保渠道可能出现负增长,而寿险整体保费增速较低。但脱离一季度的扭曲效应之后,我们预期寿险保费增速仍会走在一个持续修复的趋势上。

从月度寿险保费增速来看,2013年和2014两年,月度寿险保费增速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修复状态,月度总保费增速都达到了15%左右,其中的个险新单保费增速更高于这一整体水平。回顾上一轮牛市初期的2006年和2007年时的情况,寿险月度保费增速也是在20%左右,所以,目前的寿险保费增速已经可以逐渐被市场所认可。

目前寿险行业的重点产品仍为分红险,占整体行业保费的70%左右,但随着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的提高, 2015年这一趋势可能会出现改变,即分红险一条腿走路的局面有可能扭转。由于投资收益率的上升,公司给客户的回报会提高,万能险、投连险又再次成为主力产品,改变目前分红险独撑大局的态势。

2006年和2007年,由于投资收益的积累,保险公司有了大量的浮盈,从而可以给客户提供较高的结算利率和账户价值,2007年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曾高达6%左右,当时万能险与分红险的市场份额相近,两种产品的同时销售促使当时的寿险保费处在一个较高的增速水平上,在2007年后半段至2008年,保费增速达到了50%以上,从而使市场对保险股的认可度大幅提升。

目前情形已具有上一次两种产品共同发力的前期基础,尤其是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在上升。未来趋势是先从小的寿险公司开始,重新在市场上推进万能险的销售,大公司再跟进,从而使分红险、万能险共同成为主力险种。

分红险和万能险保底利率的利率市场化尚没有进行,目前分红险的定价还是维持在2.5%,按5%的投资收益率计算,给客户的回报在4%至4.3%左右,公司的利差在1%左右,而万能险的利差通常在1%至1.5%左右,所以万能险的盈利性能至少目前不弱于分红险。

2009年至2012年,除2010年有短暂修复外,寿险行业保费增速呈现明显的弱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层反复提出“回归保障”的口号。2008年12月,时任保监会主席的吴定富在监管会议上提出,积极发展保障型产品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而新会计准则中也对保费中的投资型业务进行了剥离。2011年2月9日,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快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的指导意见》,引导寿险行业发展风险保障型、长期储蓄型的业务。

但之前提的“回归保障”的口号仅是寿险行业在资金投资回报率较低时的一种权益之计,当回报率上升,万能险的特点是每月公布结算利率,对市场较敏感,投连险每日公布账户价值,这两种产品对投资收益率非常敏感。在投资向好的市场里,由于可以拿结算利率和账户价值来做销售宣传的依据,因此,万能险和投连险的销售情况会好于分红险。

寿险产品对投资属性的依赖已久,而要从保险产品中剔除投资属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从现在向前看,投资属性有可能使万能险和投连险再度归来,从而促进保险行业整体保费的上升。

而最近保监会就《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办法》立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经营行为,指引保险机构与第三方网络平台有序合作,这对保险业网络销售渠道是一大利好。

《办法》从经营条件、区域、规则、信披要求以及监管对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约束,核心在于积极引导互联网保障类业务的发展,部分保障类险种互联网销售突破线下网点区域限制;同时严格界定保险公司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的责任和禁止类行为。目前可以突破线下网点限制的险种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和普通终身寿险、家庭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等,通过互联网保险支持简易类产品销售是大趋势。《办法》将规范互联网保险产品销售市场,引导产品向“碎片化”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互联网在促进保险产品规模和件均保费增长上有较大的空间。截至9月,互联网保费收入622亿元,占到总保费收入比重的3.9%。预期年内互联网保费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170%。从数据来看,互联网保费呈现三个特征:1.产险保费规模大于寿险,产险规模约为寿险的4倍;2.件均保费偏低;2013年互联网件均保费536元左右,寿险件(人)均128元,产险件均1989元;3.互联网保费格局与传统格局迥异,2013年互联网寿险排名前5位为国华、泰康、阳光、光大和弘康,产险排名前5位为人保、平安、太保、阳光和美亚。预期未来互联网保险领域会有更为激烈的竞争。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保险销售专业第三方网络平台将有大发展,互联网保险产品碎片化趋势明显。《办法》明确规定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承保、理赔、退保、投诉以及客户服务应该取得相关经营资格,保险公司自建网络平台或者专业化第三方网络平台会有大发展。

目前互联网保险业务主要注重合作的第三方网络平台是销售平台,产品偏重于短期理财业务,后期理赔和客户服务较弱。以淘宝为典范的第三方销售平台后期将提升理赔、退保、投诉以及客户服务能力。契合第三方平台的标准化和简易性,互联网保险产品将具有件均小、期限短、责任单一等特征,保险产品创新和第三方网络平台会共同推动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碎片化”趋势。

偿二代释放千亿资本

保费规模的增长离不开资本的支撑,数据显示,目前4家上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都比较充足,随着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制度(下称“偿二代”)的推进,由于大公司的产品设计更为稳健,投资策略也更为保守,偿二代下资本反而会得到释放,比偿一代下更为有利。

具体而言,在4家上市保险公司中,由于平安通过H股增发,获得29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资本补充,考虑到这一块资本补充后,平安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增加至200%以上;而太保和国寿的偿付能力较为充足,相比之下,新华偿付能力充足率略低。

根据计划,保监会将于2015年中《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至今已经对产险的第一支柱进行了3轮测试,寿险第一支柱进行了1轮测试,总的时间表是计划在2014年底之前,完成偿二代所有的技术标准方案,但目前来看,该时间表应会推迟。

偿二代的大框架如图所示,与偿一代最重视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一个指标不同,偿二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分成了资本要求、风险要求、信息披露要求这样三个支柱,其中第一支柱资本充足要求大致等同于目前的偿一代偿付能力,但在实际计算中,它引入了多项情景假设计算,基本的原则是,对于激进型的公司,其产品包含的保险风险、投资风险更高,其投资的风格更为激进,这样的公司在偿二代偿付能力计算的结果会比偿一代的充足率有所下降,而大公司由于其产品设计更为稳健,投资策略也更为保守,总的来说安全性更高,因此,在偿二代体系中,偿付能力充足率会有一定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