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和制药工程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制药和制药工程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制药和制药工程区别

篇1

关键词 高职 生物制药工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09-02

生物制药工艺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医学、生物技术、化学、工程学和药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应掌握各类生物药物制造的工艺技术基础理论、原理、工艺过程和制剂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各类生物药物的来源、结构、性质与临床用途。因此,生物制药工艺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并在生物制药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覆盖内容颇广,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笔者通过二轮的教学实践,深感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突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色,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有许多要改革和探索的地方,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讨论。

一、准确定位课程,明确课程目标

生物制药工艺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讨论的重点是各类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及其生物学特性、活性物质的结构、性质、制备原理、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药物生产的中下游技能。因此,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生物药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产品性能特征,完成在药物制备过程中的生物转化任务,或能分析工艺技术文件,正确使用相关仪器设备,对制备产品的质量进行初步控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为发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根据此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要与本科院校的大纲有区别,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突出职业特色。

二、针对职业岗位,协调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制药工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和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第二部分为抗生素药物;第三部分为生化药品;第四部分为生物制品。考虑到各部分的难度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及工作出路,同时兼顾其他课程知识点的重复,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同时避免与其他课程的重复。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是针对职业岗位,适应生物制药行业企业发展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打破传统的以理论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生物制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课程的衔接、技术领域或岗位(群)任职的要求,并结合相关的生物制药生产企业用人标准来选取内容,兼顾理论和技能,既要注重支撑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的理论教学内容,更要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同时注意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教学内容上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例如:第二部分抗生素重点讲解青霉素,包括其结构性质、生产工艺及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而其他三类抗生素采取课堂提问与讨论、课堂练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交替进行,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学习效果不错。对于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采取学生课后自学的方式,不占用课堂时间,因为本章内容是一些较前沿的知识,对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本科院校需要大力关注,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高深的前沿知识只需了解即可,所以在本章节的处理上采用了课后自学的方式,有兴趣的基础好一些的同学可以去学习。整本教材涉及发酵方面的知识尽量少讲,侧重在下游技术与工艺,因为同时开设了一门发酵工程的课程,在发酵工艺方面有很多相同的知识点,所以为避免重复,本课程讲授的重点放在下游生物制药技术。

三、选用合适的教材,加强教材建设

我们曾使用过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齐香君主编的《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材。该教材为使学生对生物药物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第一次尝试将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放在一个系统中介绍,这是跟其他版教材不同的地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也注重反映现代生物制药工艺的新成果和新进展。教材的编排结构清晰,工艺典型,每一类药物举出代表性的例子,重点较突出。应该说作为一本本科生的教材使用是不错的。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制药专业使用此本教材,并不是最合适的。首先,教材内容偏多。我们的理论课时是48学时,在此学时内要讲完全书的内容,并让学生理解透彻是有难度的。其次,教材部分内容偏深,学生难以理解。比如,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第十九章单克隆抗体等章节,理论较深奥,知识比较前沿,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说也没有必要。再次,典型工艺中,关键工序的基本原理没有讲解,对于本科院校学生来说理论基本功扎实,自学能力强,理解起来没有太大问题;但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讲,由于他们的培养定位不同,一些基础课程的理论学得不深不扎实,有的甚至没有学过,因此很多工艺原理理解不透,实践时出了问题也没办法分析和解决,同时由于不懂,学习兴趣和热情锐减,极不利于教学。如果每一步都进行详细地讲解,课时又不够,影响整个教学进度。

鉴于以上原因,迫切需要一本适合高职高专教学目标和特色的生物制药工艺教材。教材要求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够用为度,注重实践知识,紧密结合现代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侧重典型药物的工艺流程和关键工序、生产中的影响因素的探讨,不涉及高深的理论知识和上游技术。目前,我们课程组已经组织老师自编了教材,将作为校内教材试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修订完善。

四、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生物制药工艺》属于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紧紧围绕典型生物药物的制备过程。因此,在教学模式设计上,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针对生物药物实际工作岗位群进行设计,根据工作任务的难易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较简单的任务如“MS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于比较复杂的任务如“谷氨酸的制备”,设计“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后续的专周实训中,适当穿插“岗位模拟”形式授课。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为了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不断摸索、改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演示教学、师生角色互换、教师现场点评等,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适当引进生物制药教学仿真软件,结合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地将工艺原理以及设备内容结构特点动态展现出来,利用教学仿真软件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工艺教学过程中形成理论知识与形象感受交叉互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善教学硬件条件,保证教学质量,应加大对其实验环节的设备投入。要加强校内实训设备与环境的建设,大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实践课的教学与设置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体现生物制药工艺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现有的实验教材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验选择上没有体现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特色,有些甚至不属于本课程的实验,比如碘值的测定,酸价的测定等应是药物分析课程的实验更为恰当;二是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生物制药工艺是一门与大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学好本门课程是非常必须而且实用的。因此实验课应尽量与工业大生产结合,模拟工厂大环境,做一些对将来工作有指导作用的实验。

要教好生物制药工艺这门课程,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师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生物制药工艺涉及的内容多,知识更新快,要上好这门课程就要求教师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泛的知识体系,对教师要求较高,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建议学校成立课程小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多,知识面涉及广泛,每个教师不可能把全部内容都掌握得很好,一人承担这门课程有相当的难度,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成立课程小组,其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不少学校已经实行了课程小组的教学形式。实践证明,学生反馈回来的效果很好,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此外,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议学校有计划地安排老师下企业学习,利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给学生讲有用的知识,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

以上仅是笔者在二轮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想法,具体实施及成效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和检验。总之,2l世纪是生物技术产业的大发展时期,并由此而拉动该领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及就业的需要,都促使我们对现行的《生物制药工艺》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必须适时进行改革,才能满足生物制药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邹祥,胡昌华,刘雪梅.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N].微生物学报,2006,33(1):166~168.

篇2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方法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是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理论课,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医学、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生物药物的来源及其原料药物生产的重要途径和工艺过程,掌握生物制药的一般提取、分离纯化原理与方法,了解各类生物药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和产生方法、生产工艺原理与过程。通过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学生应具备生产药物研究、生产、开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且应具有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生物药物的初步能力。

一、教学内容改进

(一)突出学科特色,调动学生积极性

《生物技术制药》是药学学生的主干课程,对生物制药方向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但学生初步接触这门学科时则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因此,需针对《生物技术制药》这门学科实践性的特色,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弊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在教学初期就提高学生对《生物技术制药》的实践价值的认识。

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分离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关生物技术制药的新理论、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由于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物药物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该领域的知识更新加快,教学中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和新内容。同时,学生仅仅掌握书本上和教师讲授的内容,远不能满足将来工作中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生物技术制药》这门课程,为今后的生产实践服务,为科研服务,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广泛开展实验课。例如进行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发酵等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真正展现《生物技术制药》的学科特色与魅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加强和药学相关学科的联系。生物技术制药的目的是最终获得用于疾病治疗和预防的药物,这就需要药学相关学科的支持,如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通过生物技术获得医药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学科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解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考察时,联系药剂学中药物常用的稳定性考察方法,通过对比基因工程药物和化学药物结构特点,引出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需从其纯度、生物活性等多方面综合考察,而不能简单采用药剂学中介绍的Arrhenius动力学方程测定。

(二)优化教学体系,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在讲解《生物技术制药》过程中,发现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学习了基因工程制药、微生物制药、酶工程制药、发酵工程制药等药上游工程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已对生物制药这些上游技术有所了解。为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在考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上,生物制药工艺学应从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出发,保持与已授课课程紧密联系,且不发生重复,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应重点讲授下游部分,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框架,并选编部分药品生产理论为辅的新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引用生物技术的新成果、新应用和新发展。因此,在生物药物的种类发展速度上、在生物药物占制药工业生产的产值上等方面向学生介绍最近研究数据和研究成果是合适的。如介绍最近获奖的顶尖技术――核酸干扰技术,用于抗击甲流H1N1流感及其他疾病治疗药物的发展前景等,这样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注意该学科的最新发展,用现实的、发展的眼光理解书本知识的习惯。

(三)突出教学重点,丰富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涉及内容很多,而细胞破碎浓缩、产物提取、分离层析、产物结晶干燥等是生物技术制药的主要流程,因此,所有章节的介绍均要围绕这一主线作为授课内容安排的依据,形成以预处理固液分离、细胞破碎、沉淀、蒸发浓缩、膜过滤、萃取及双水相分配、吸附层析技术、结晶干燥、废液处理为主要构成的共性工艺单元体系。讲授每一章的同时,要考虑不同生物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性,有重点地加以补充。例如在层析技术章节中增加微生物药物抗生素分离常用离子交换技术及离子交换剂选择使用,同时有针对性地将一些具体的实例分析其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单元的优缺点,以“工艺案例带动教学”及“科研带动教学”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将抽象的工艺理论具体化。在所有工艺单元学习完后,再选择微生物药物链霉素生产工艺及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工艺两个典型的工艺实例,将前面所学的单元知识按照工艺学路线整合起来,从而在整体工艺流程上加深对工艺知识的理解,这种有层次感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对于大多在校本科生来说,由于缺乏在制药企业实践接触的机会,在学习生物技术制药学课程各章内容时,显得较为抽象,而且直接书面讲授,学生很容易对教学单元操作基本原理一知半解,兴趣不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走入生活,其以计算机和教学投影仪等先进设备为主要手段,运用集图、文、声于一体的现代信息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离子交换章节的讲解时,学生对离子交换的原理能理解,但对离子交换剂的实物形态、树脂交换罐的具体结构认识较模糊。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地将技术原理以及设备内容结构特点动态展现出来,在工艺学教学过程中形成理论指数与形象感受交叉互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但有的课件只是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有的只是“绣花枕头稻草芯”;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了“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学生成了所谓的观赏者,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甚至形成了课下学生借来教师课件抄誊课件的情况,教师自身的“媒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应尽快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技术,或研制适合针对给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授课应用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势在必行。

(二)开展合作研讨性教学活动

为了加强《生物技术制药》的教学力度,可结合演示和提问的方法,克服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的弊病。课堂上有问有答,课下积极讨论,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使教学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问时用有启发性的问题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予以阐述,设计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如讲到结晶的方法时,比较饱和溶液的形成,有盐析结晶法、微量扩散法、化学反应结晶法、共沸蒸馏结晶法等在结晶形成状态上与晶体质量影响上的区别等,使学生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清晰、深刻的印象和牢固的掌握,引导学生自觉对书本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筑荣,杲修杰,吴守振,等.提高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效果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04).

[2]徐广宇,白羽,杜培革,等.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0).

篇3

在2003年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准备,华立浦东项目终于在华立创业33周年的纪念日奠基了,标志着华立集团将面对入世挑战,进军上海、实施国际化战略、缩短与国际名企距离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它的建成,将成为华立高科技产业对接海外的重要阵地。同时,在“省城诚信房产联盟” 成立一周年大会上,华立地产又被评为优秀成员企业。

2002年是华立集团的调整和战略转变年,重点实现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的转变,现在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已基本完成。另外,华立努力突破本土企业的概念,使华立向国际化企业转型,对飞利浦CDMA手机核心技术的成功收购,标志着华立在这方面走出了标志性的一步。这两方面的战略转变,都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础。

回首2001年9月,华立集团收购了飞利浦CDMA手机芯片设计及整体解决方案设计部门,从而率先成为中国信息产业中完整掌握最核心技术的企业。2002年初,当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对外宣布“华立将使CDMA手机降至1000――1500元”时,一直独步世界手机芯片市场的高通公司,也感到了它在中国CDMA手机芯片核心技术垄断的铁幕被划开了一条缝。

华立如果正面与高通对决CDMA芯片,结果将无疑是一条不归路――毕竟华立的经营规模远远小于高通。然而大自然的法则不全是大胜小,以智慧取胜的例子也是俯拾皆是。所以汪里程很谨慎地对高通表示了敬意:华立与高通的关系是竟合,当然首先是竞争,但根本不是比拼,这是一种另一层面的“合作。”因为全球CDMA大部分的技术和专利毕竟掌握在高通手里,对高通而言,市场越大,收益也会越大。华立对CDMA芯片的参与,实际上给使用者和厂家都降低了进入的门槛。

高通对汪力成这些太极推手似的言论找不到着力点,公开场合基本三缄其口,实际上他们对中国手机制造厂可能的集体哗变心有所虑。据传业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一旦国内手机厂商弃高通而就华立,高通对“叛者”将收取高达6.5%的专利使用费。即使这样,买华立的芯片还是划算。中兴通信的一位工程师说:华立只要有一个点的利润就干。这就是华立放给国内手机厂商的底线,同时也是CDMA厂商对高通的豫警。这一点上华立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食肉动物,高通的对手已经迅速地窜上来了。华立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从全球发展趋势看,基于CDMA技术向3G演进的速度将大大提前。预计到2006年,全球CDMA的世纪迷局中胜出也是有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华立挥师CDMA并不是为了打败高通,华立只是为了给市场创造一个成功替代品,阻止绝对垄断的出现。

也许高通更愿意把飞利浦作为对手而不是中途冒出来的华立,但华立已经迫使高通放下了对飞利浦的“单相思”,不得不正眼看看华立究竟是从哪个石缝里跳出来的孙猴子。

华立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华立像个外星人似的突然令世人眼前一亮:2001年9月收购飞利浦CDMA部门;2002年初其掌门人汪力成一举坐在《财富》首次评选出的中国商人榜首;9月3日,兵不血刃拿下昆明制药29%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近两年来,华立在反复印证一句古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实认真说起来,在2004年华立已然度过了34个不同寻常的风雨春秋。

日历回翻34年,华立王国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1970年,华立的前身余杭电子仪表诞生。1979年,华立自己的品牌“华立电能表”下线。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华立的主导产业已经从电工仪表深入到铜箔板、精细化工、房地产业。经过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到2000年,华立确立了以电子仪表等五大产业为主导业务的产业发展计划。

华立集团是以华立集团有限公司为投资母体跨地区、多元化、外向型民营股份制企业。在全国拥有17家生产制造型企业,并控制上市公司4家(国内3家,纳斯达克1家)、产业集团6家。产业涉及计量仪表、电力自动化、信息电子、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总资产达60亿元,员工8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25%。生产基地分布在杭州、重庆、广州、北京、沈阳、海南等地,在泰国、美国和加拿大设有制造工厂研究机构。华立集团核心产业电能表的综合经济指标已连续12年名列国内同行首位。2003年,华立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67.5亿元。这就是数字概念下的华立集团。

然而,随着对华立的了解的深入,我们对华立最近展现的华美轨迹感到有些不可理解。其一,华立到底实施的是什么样的多元化?上世纪90年代初,华立随着经济大环境进入了大扩张,迅速地介入12个产业,结果陷入了多元化陷阱,资金链断裂,企业陷入危机。这时汪力成站出来否定了自己:收缩战线!通过一系列的关停并转,12大产业23家公司收缩到3大产业4家公司。随后,汪力成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在1998年,以其超前的预见能力和抓住机遇的能力使华立成为了中国电能表行业龙头企业。但接下来的几年华立让人又有点儿看不懂了:积极地介入生物制药、房地产和IT行业。这不免让人质疑华立的前景,毕竟多元化对华立来说,殷鉴不远。其实,汪力成对1996年的大收缩比谁都更有刻骨铭心的痛感。

华立上次盲目多元化是随大流,粗放经营,全凭运气当家。不过运气确实不好。华立今天在战略上的多元化,用汪力成的话来说,走的是“归核”立体多元化,即基于确定核心产业和优势竞争地位的“波特竞争战略”,力求打造的是产业链良性发展的企业生态圈:房地产提供现金流,成为华立资金的“蓄水池;电能表是基业,为华立的“根据地”;以此为基础的产业延伸便是华立相关多元化的电力自动化产品。由于掌握了生产抗病毒类药青蒿素的大量资源,生物制药将成为华立多元化的支柱。在IT行业中,华立有三个核心项目:宽带网络,光电存储,通信业。得到飞利浦CDMA的核心技术后,华立芯片已在这个产业中有了较大的发展――由此,生物制药和IT必将成为华立的明珠产业,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必将为华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固的基础。

其二,让人产生疑问的是:尽管华立产业链生态圈的设想不错,但华立为何从一个竞争并不特别激烈的领域进入群雄纷争的领域?在这些领域,华立的优势在哪里?汪力成认为,切入竞争性强的领域是基于“大市场才能造就大企业”的理念。电能表行业的竞争不强,但其本身的市场容量有一定局限;而房地产、生物制药和信息电子等行业尽管竞争激烈,但市场的容量大得无边无际,这里面的众多细分市场足以让任何一家再强大的企业也无法保证门门精、样样强。汪力成坚信市场的空白就是华立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华立选择通信业和生物制药实属偶然中的必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多元化不是不可以,但要注意几个关键问题:首先,多元化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能兼顾利润与发展的产业结构。一味的保守或激进都不是明智之举;其次,应该把握好多元化发展、避免陷阱和不丧失机会这三方面的辩证关系,有些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像CDMA和生物制药领域,就不能完全等到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做;第三,要特别注重对各产业的风险分析,走一步看一步。华立每5年就会进行一次结构性产业调整。第四,各产业必须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汪力成说,华立原来的多元化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扩张,而现在的多元化是有目标的、代表产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 多元化。因此,尽管华立现在的表象是从专业化又走上了多元化的老路,但这与以往有本质的区别,此时的华立已是凤凰涅磐了。

如果我们将目光超越“华立旋风”的表层,就会发现华立集团和汪力成多元化战略新大陆的深层内核:华立管理层收购成功,健全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进去之前,先想好出路”和“华立每天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的企业纠偏和忧患意识,为华立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垒起了再保险天平。为打破传统制造型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间接融资成本过高和现金流短缺这一发展瓶颈,华立着手从资本市场上寻找直接融资的渠道:从1999年开始,华立先后收购了重庆川仪、恒泰芒果,经过资产业务重组后分别更名为“华立控股”和“华立科技”;2001年收购重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太平洋系统控制技术公司;2002年拿下昆明制药,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华立的资本经营战略,有效利用了资本的杠杆放大原理,使企业实现了“高效益运作、低成本扩张”,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相结合,大大增加了华立的资金实力,改善了资本结构,从而形成了独具华立特色的“把壳洗干净”的安全稳健的资本运营战略。“用美国的钱去美国发展”的国际化战略;“适用的科技创新”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华立世纪育英工程”的人才战略;“增进社会福祉,实现人生价值”的企业理念;“创世界名牌,树百年华立”的经营方针……此时此刻的华立集团,“多元化轮回”已然是旧貌换新颜,它一则为华立集团培育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和 竞争优势;二则为华立集团的发展构筑了一道稳健有序的动力保障系统;三则更为多元化产业链资源要素配置构件了良性互动的企业生态圈;四则为华立集团高远腾飞提供了绵绵不绝的物质和精神的营养。因此,汪力成有理由自信,他有能力挥舞曾经给他带来的伤痛的这把经营多元化双刃剑。

篇4

1.1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轻工生物工程涉及的技术范畴属于生物工程技术与化学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轻工、食品、化工等领域,生物工程专业是理工管结合的工科专业[3].生物工程主要是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生物工程师不仅需要懂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及其相关的数理化基础知识,还要精通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例如工程数学、电工学、工程制图与CAD、化工原理,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工厂工艺设计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发挥以前办学的优势条件,课程设置偏向理科,生物学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多,工程课程相对较少.

1.2实践环节过程控制薄弱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大多充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岗位,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在本科教学阶段要注意适度拓宽专业面,强调工程实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见习、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其中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设备维护保养等基本技能,化工原理实验、发酵工程实验、课程设计等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见习、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等主要是加深学生对社会、企业的认知,掌握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及检测等知识.但目前偏远省份生物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业较少,生产见习、毕业实习成了走马观花,见习中见到的重要环节、核心生产车间很少,实习中真正参与生产的时间短、动手机会少,收效甚微.

1.3基础理论教学求全求深且重复交叉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基础理论知识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但长期以来各门课程都追求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了大而全的课程格局,课本越写越厚、内容越写越多,这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4].而且许多课程之间有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如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微生物与遗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就有很多知识点重复,很多知识点在几门课程里都要讲授.而为了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授课教师把其它课程涉及到的一些内容省略不讲了,结果可能几门课程都没有讲解同一内容,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有了重复或者欠缺.

2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力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5].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方向为依据,优化课程体系,重视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强调个性教育,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实现学生由学校到社会的无缝链接.

2.1夯实专业基础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思路,课程体系要保证专业课程的学分比重,适当增加工程类课程的比例[6],加强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使学生具有牢固的工程学基础知识,以适应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中的工程设计、参数检测、过程控制、产品的下游处理等工作,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协调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妥善解决交叉重复内容的授课问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用、合理够用.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可将专业教育和应用能力及开发研究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短板,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按由易到难、从校内走向校外的步骤组织实践教学,构建由实验课程、专业见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有关实验内容分散到各阶段的教学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7].

2.3凸显自身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有各自的发展轨迹,其专业设置经过长期的发展;学校在所地区经济结构、发展水平、产业特色也各不相同,因此,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既要发挥学校师资力量、实验条件、学科发展的综合优势,又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市场的需求,使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制订课程体系时,专业方向课开设应凸现个性化教育,这是提升专业内涵的主要手段.比如开设生化生产工艺学、代谢工程、环境生物技术、计算机辅助生物过程设计、生物制药工艺学、药剂学、食品发酵工程、酶工程、企业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分别涉及环境、制药、轻工、食品、管理、生物等多个方向,对专业知识范围进行拓宽,也增强学生的兴趣和适应就业的需求.

3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生物工程专业是建立在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基础上的复合型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总揽,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协调发展的原则,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应用,强调学生的人文素质、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构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的课程体系.

3.1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需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按照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模块对生物工程专业进行课程构建,每个模块又由几部分组成,具体的课程体系可设置为:

3.1.1公共能力培养课程公共能力包括价值判断、交流沟通、身心调适和信息处理等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培养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等;交流沟通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身心调适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基础体育、健康运动项目训练、职业生涯设计与创业就业指导、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劳动技能训练等;信息处理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计算机操作训练等.各个模块还要开设相应的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和选修课程.

3.1.2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专业能力包括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基础、生物学知识、生物工程工艺研发、专业综合实践等能力.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基础知识培养课程包含高等数学、无机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电工学、工程制图与CAD、化工原理及实验、工程数学等;生物学知识培养课程包含生物化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实验、基因工程及实验、细胞生物学及实验等;生物工程工艺研发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及其他方向课程等;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专业技能测试、企业家讲座、社会实践调查、产品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3.1.3发展能力培养课程发展能力培养课程须根据学校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例如,发酵方向设置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工厂工艺设计概论、发酵工艺学及实验、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生物制品质量监控等.生物制药方向设置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物分离与检测技术等;食品方向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等.以上课程又分为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综合实践三种不同的课程类别.这些课程紧紧围绕工程素质的培养分层次、分年级循序渐进地开设.

3.2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和过程控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作用,构建由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专业见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组成的“分阶段、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第一层次:基本技能实验,包括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使用技能、维护保养,学会生物大分子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定量测定、性质鉴定等.重点是基本操作技能和规范化训练,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第二层次:专业综合实验,包括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发酵工艺学实验、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生物制品质量监控、药学综合实验、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等.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应该专门化,具有特性,以区别于生物技术和化学制药工程等邻近专业[8],但又要兼顾到不同专业方向的需要.通过这些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某种产品,掌握发酵原料的成分分析、原料制备、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成品处理等,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次:应用研究实践,包括创新性实验、见习、产品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通过见习使学生了解工厂的生产流程;通过产品设计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技术设计某种产品的生产工艺,并生产出产品,如“啤酒生产”、“抗生素生产”、“特色酸奶的生产”等;通过毕业论文使学生独立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参与各类生物制品的研制、生产和质控过程,掌握一般的生物工程产品的工艺设计、过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所有这些环节都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掌握各种专业技能是分不开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各个环节的考核,才能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篇5

关键词:中药学;综合性大学;教学方法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对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与引导下,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及中成药等中药制药企业发展迅速,已同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一起成为了我国制药行业三足鼎立态势。在制药行业新格局的形势下,我国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大多开设了中药制药方向。《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础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制药工程专业开设中药制药方向的基本课程。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都已经开设了《中药学》课程。综合性大学开设《中药学》课程有其先天不足,如中医药知识氛围薄弱,中医药基础教学薄弱,没有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中医中药基础课程,在此学术与教学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和效果一直是横亘在《中药学》教学者面前的一项艰巨挑战。笔者在综合性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从事《中药学》课程教学十余年,不断探索与实践具有综合性大学特色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理念和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总论内容讲深讲透

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了中药的采集炮制、性能、配伍、禁忌、剂量和用法等知识,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中药的理论基础。对于第一次开始学习中药学但又无任何中医药知识背景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老师能讲授好总论,将能使学生对《中药学》全书内容有初步的概括性了解,为余下部分的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使学生在以后的各章节学习中能更加事半功倍。该部分教学需要深入、全面的传达课本相关知识,既要多应用中医药的专业术语,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这些术语,还要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让学生正确认识中药在古今防治疾病中的作用,基本理解中医药的理论体系结构,了解和尊重中医药发展规律,树立科学发展中医药的理念。例如,针对四气五味,不仅要讲授清楚四气五味是所有中药的基础特性,同时还可以将传统的四气五味理论与中药现代研究发现的物质基础表征形式相结合,阐明中药的功效是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机体的综合效应。同时也要向学生说明,虽然现代中药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对中药功效的物质基础的阐明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还不能全面指导临床用药,仍然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来认识中药的治疗法则。

二、教学内容有取有舍、有轻有重

由于综合性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中药学》课时往往较少,因此精选教学内容对《中药学》教学十分必要。综合性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往往偏重于化学和生物学,医药学课程不多,尤其是中医药课程就更少,课时数也很少。如果固执的要求在规定的课时内全面讲授课本内容,只能是粗略而浅显的介绍,学生将会感到内容繁多,容易混淆。所以,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对重点药味要重点讲解,而且力求讲深讲透。不是重点的药味则主要通过与重点药味进行对比学习,引出两者功效、应用的异同。通过上述教学既能突出重点药味,又做到了主次分明。同时,部分章节可适当略过,如当前临床应用价值较小的驱虫药章节,就以学生自学为主。总之,通过精讲中药药味与对比教学非重点药味,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内容的主干,显著提高学习效果。

三、引导归纳、对比学习中药的功效和应用

中药最终是用于治病救人,所以《中药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讲授中药的功效和临床应用。不同中药的功效、应用的共性和个性,功效类似中药的各自特点,是学习《中药学》的重点所在。药味比较应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如麻黄与桂枝均能发散风寒,用治风寒外感表证;但麻黄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发汗力强,尤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桂枝则尤擅温阳通气,发汗之力弱于麻黄,表虚、表实证均可使用。再比如黄芩、黄连、黄柏皆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治疗湿热或火毒之证。然黄芩偏于清上清湿热及肺火;黄连善清中焦湿热及心胃之火,为治湿热泻痢之要药;黄柏善清下焦湿热,且还可清退虚热,如此比较后三个药物的共性与个性就一目了然。另外,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的精髓所在,同一病症,证候不同则选药不同。如麻黄、葶苈子、射干、沉香、虫草均可治疗咳喘证,如何区别其功效特征将对掌握其临床应用帮助巨大。

四、紧密结合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

综合性大学现代科学学科门类多,学生接受到大量的现代科学信息,思想上难免会对传统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产生疑惑,失去学习《中药学》的兴趣和动力。为此笔者尤注意在教学中引入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对已经研究清楚的中药化学成分和药理机制可在课堂上介绍,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里得到启发,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了抗疟的有效成分-青蒿素,被认为是抗疟史上的一次突破。这一成果使她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天津天士力制药的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已经完成Ⅲ三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第一个成功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复方中成药。这些成果均体现了中药的有效性和巨大价值。通过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的介绍,架起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的桥梁,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随着《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颁布,表明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强大决心。在制药工程专业中药药剂方向人才的培养方面,中医药大学已具备比较完整的基础课程体系。但对综合性大学而言,由于学术氛围、课程体系及师资专业等差异,使其无法全盘照搬中医药大学的培养模式。如何在综合性大学建立科学的制药工程专业中药药剂方向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模式,培养化学、中医药学科交叉背景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是每个《中药学》专业教师的职责。积极探索与综合性大学学术与教学环境相适应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和理念,培养出名副其实的制药工程专业中药药剂方向人才,仍需全体《中药学》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叶波,唐建民.国内制药行业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2012,10(11):133-134.

[2]姜楠,张文顺.《中药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7):249-250.

[3]张振.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J].药学教育,2006,22(4):11-13.

[4]任艳玲,李杨.比较记忆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3):141-142.

[5]袁颖,何世民,金素安,等.导入与启发相结合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医教育,2011,30(5):43-44.

[6]毛竹君,袁文俊.从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论如何科学发展中医药事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31(1):13-16.

篇6

Key words: 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lean production;Spaghetti map

中图分类号:TH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213-03

0 引言

近年来科技的发达与生活方式的恶化带来世界范围的健康危机,也为全球药品市场高速发展创造契机。但是随着竞争的逐步加剧,制药业的利润率呈下降趋势。药品的质量关乎人民生命的安全,世界各国均对药品的生产管理实行了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制药企业还具有一个特殊性,即法规对制药生产的严格要求。有时由于片面地强调法规要求,甚至由于法规没有明确的界定而阻碍了制药生产的改善和变革。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已经成为制药企业竞争力提升所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快速换模技术(SMED)在制造业实施的成功经验值得制药企业借鉴。

快速换模技术,在精益生产中又被称为单分钟换模(SMED, 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最初是由日本丰田汽车的工业工程师新乡重夫(Shigeo Shingo)博士于 1969 年提出,是丰田公司为缩短生产提前期而发明并采用的设备快速换型调整方法,它能有效地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灵活应对生产计划的变动,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我国许多学者也致力于快速换模技术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研究,把其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中。王卫刚等(2007)将快速换模技术应用于注塑模具快速产品换型的改进实践中,并取得了换模停机时间缩短45%的成效;李飞(2015)将SMED原理应用于钢厂大型设备在修时,从而优化时序,缩短停工时间。本文通过应用SMED优化某制药企业的工序,把其内部作业时间的工作压缩到外部时间来做,从而减少各种流程的切换时间,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以说明制药企业可以在法规范围内引用或借鉴其他行业成功的生产方式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1 A公司片剂生产概况及问题描述

1.1 A公司概况

A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是一家全球综合型生物制药企业,公司致力于6大重要疾病领域的处方药研发,生产及销售。该公司在中国江苏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供应基地,2001年正式投入运营,包括片剂生产、针剂生产和物流中心等几部分;其中,片剂生产的产量占整个生产基地总产出的90%。

1.2 A公司片剂制药生产线的现状

以片剂产品包装生产线为例。A公司目前有超过50个产品规格的药品,生产配置复杂,生产计划安排难度大;生产布局不合理和整体生产空间限制,导致物流同时在30几个生产房间之间产生过多交叉,转运不畅;生产线平衡率低、节拍匹配同步差,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生产工艺复杂,片剂产品一般需要经过8至9个工艺步骤,且每个工艺步骤的操控复杂,从而加大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难度;生产设备切换速度慢,平均单设备切换耗时16小时,严重拉长了生产周期。

A公司片剂制药生产线运用OEE(设备综合利用率)来衡量生产线的效率,其设备综合利用率分析如图1所示。从数据可以看出生产线的切换时间占了整个生产线可用时间的20%。

2 SMED在片剂生产换模中的应用

制药生产线切换是指在同一生产线或同一台设备上,生产前一批产品的最后一个合格品与生产下一批产品的首个合格品之间的产品切换活动和相应的间隔时间。片剂制药生产线的切换有两种情况:相同产品之间的切换和不同产品之间的切换。主要包括:生产设备、环境、文件等的清洁,模具的更换以及设备为下一批生产开始所进行的调整。减少换模时间可以减少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库存周转速度。

本文以片剂包装生产线为例阐述A公司片剂生产实施SMED改善换模速度的过程,步骤如下:

①列出并计量整个生产线切换时间,如图2所示。这个步骤,可以清楚地了解切换工作在生产线的分工情况以及每个作业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所需时间和劳动强度等,从而能够初步进行生产线切换工作内容安排的同步及优化,以缩短切换时间。原片剂包装生产线的切换总时间为160分钟(生产线清洁工作需100分钟,模具安装调整工作需60分钟)。

②区别内部与外部操作。外部操作由于不必在切换的作业过程中进行,可以通过人员的合理安排,由生产线的人员或线外支持人员在生产线运行的时候提前或延后进行,从而大大缩短切换时间。在实际改善工作中,还可以使用表1来帮助生产作业人员对内、外部操作进行区分,以及标准相关操作的内容和要求。

③将内部操作转化为外部操作,并将外部操作从生产切换中分离出来。

④缩短内部操作。

第一,停止使用手动工具,来减少不必要的动作。通过图3所示步骤,逐渐减少工具箱和工具柜的使用。

第二,改进人体工学设计,减少无用的动作。在工作安全的基础上,使得生产作业操作更加高效和容易。

第三,使用Spaghetti图分析操作人员需走动的距离及走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改善操作环境的布局和调整工具摆放,消除不必要的线内走动来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节省时间。片剂生产运用Spaghetti图,分析发现压片取样工具及清洁工具存放位置不合理,并进行了改善。如图4所示。

第四,通过改进生产切换时的协调工作,来缩短或消除等待时间。如增加生产线内、外的声光提示,评估备用设备和部件等。

第五,消除 “微调”等额外的工作。通过使用合适的工位装置,将移动装置转为固定装置,以减少或消除设备安装后的额外调整。如:使用止轮楔、间距测量器、V型定位器、中心轴等。

⑤改善外部操作。

首先,减少、消除外部运输的浪费,事实工具、部件和辅助设备在生产现场的就近存放原则;其次,提升必须物料的供应量和供应频次;再次,规范并且优化生产切换所需的工具,减少或消除额外的切换工作量;最终,全面提升外部操作的效率,运用非核心内容的外包方式。

⑥标准化生产线切换程序。

第一,为所有生产切换的过程制订目视标准并保持。实施已取得的生产切换成果,用目视标准解释如何实施改进;为生产切换期间所有必备物件配备目视工具架;设目视模具存放区;生产切换过程使用彩色目视标准 (如每块止轮楔用不同颜色醒目地标出);使机器上需要更换的部件突出醒目(如油漆需要更换的部件)。

第二,对所有同类机器实施标准化的改进措施:制订保证生产切换所需设备处于良好状态的标准(清洁、工装设施维护、检查等)。

3 片剂制药生产线推行SMED的成果

3.1 直接成果:生产切换时间的减少,产能的提高

A制药有限公司片剂生产线在SMED项目实施后,生产线的清洁时间由原来的100分钟减少至55分钟,生产线模具安装调试时间由原来的60分钟减少至45分钟,生产线切换的总时间由原来的160分钟减少至100分钟,整体切换时间缩短了38%;减少生产切换时间意味着在相同时间内能满足更多的生产需求,因为总时间是固定的,当生产切换时间减少时,可用于生产的时间相对增加,可以满足更多的需求。

3.2 间接成果:可相应提高生产切换频率以支持其他精益项目的推行(如图5所示)

有效应用SMED快速切换的方法,可大幅度降低产品切换与清场时间,提高生产能力;并可实现较频繁的换模,从而使生产更具有灵活性,以达到以下改善:①能够应对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将可进一步降低库存水平,提高工厂对客户需求的反映能力;②提高设备利用率,延缓投资,使生产企业竞争力获得提升;③从消除浪费、标准化作业和持续改善等方面实现了精益生产方式的推行。

4 结论与展望

篇7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需求;就业

我国中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后便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系统工程,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职教育要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在培养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的同时,一定要牢牢把握社会需求的命脉,按照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中职检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是中职检验教育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中职检验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中职检验教育毕业生是否能被社会接纳,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

一、社会对中职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中职检验专业学生的要求,我们在大连市进行了相关的社会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三十余家各级各类医院(三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以及社区医院、县镇医院等)和十余家各类生物制品、生物制药企业。汇总调查结果如下:

1.医院对中职检验专业学生就业的要求是:(1)必须持有国家医学检验人员的上岗资格证。wWW.lw881.com(2)具有独立完成相关的检验工作能力。(3)能够很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具有协作能力。

2.生物制品、生物制药企业对中职检验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1)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与较馒的专业技能。(2)能够很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具有协作能力。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要求中职检验专业毕业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熟练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较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也就是说要具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这是社会发展对中职检验教育的要求、是就业形势的要求,也是中职检验专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中职检验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都要紧紧地扣住这一主题。

二、检验专业学生技能培养与就业对策

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培养社会需要的检验人员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需要。要经过有效的中职检验的教育,将“普通人”打造成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并使其很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按照《检验专业资格考试大纲》调整教学大纲

《检验人员资格考试大纲》根据医学检验实际的要求,规定了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检验人员的上岗的资格,因此中职检验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大纲中的各项条件,达到各项标准。这是专业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的主题。为了使教学密切结合《检验人员资格考试大纲》,要在认真研究分析上岗资格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各门专业课的实施性教学大纲,并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专业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始终贯穿《检验人员资格考试大纲》的主线。要切实做到教学与临床检验工作紧密结合,以利于学生检验能力的培养,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施项目教学,提升专业技术技能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小组的方法,为完成一项工作展开分析,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运用已经掌握了的技能,获得新的技能。通过实践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团队协作,在接近实际工作的环境下完成此项工作。教师是实践小组的一分子,起到引导、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索的作用。使学生运用过去已知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项目的分析、发掘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和训练,在完成上岗资格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增强技能。

医学检验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各个学科又有交叉。通过项目教学可以将不同的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完成,真正获得知识与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停留在被动的记忆过程中。

1.检验专业项目教学的实例。项目的选择是依据检验专业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和临床实际确定的。

项目: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

(1)设置情景:创设学生学习血液自细胞分类计数与现实工作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临床血细胞分类计数的工作情景,把学生引入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中。(2)教师示范:教师要对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实验的全部过程进行示范操作,并将结果一一展示给学生。(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消化示范教学项目中待解决要点,为练习完成教学项目打下基础。1)待学习的知识:各类自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的正常形态。2)待学习的技能:血涂片的制备、白细胞分类计数器的使用。3)运用过去的知识: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的形态等。4)运用过去掌握的技能:溶液(生理盐水)的配制;血红蛋白吸管、显微镜的使用;末梢采血技术等。(4)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5)项目完成标准:掌握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完成标本白细胞的计数、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项目。(6)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部分。教师要总结各种血细胞的特征及其各血细胞之间的区别和项目进行中的注意事项,并给予真实的评价。

2项目教学优于传统教学的具体体现。(1)完成一项工作,达到实际应用的教学目的。(2)运用已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并教学项目的实施中得到巩固、提升。(3)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并明确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所在。(4)积极地进行分析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增强学生的信心,通过项目的完成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6)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人际交流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融合了当前的三大教学法的特点,即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整合了相关专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旨在使学生融人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为最高成就目标。

(三)实行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实施全程职业教育

在检验专业的教学中,一提到专业技能的培养,人们就会想到专业课的教学。但仔细分析检验专业技术技能的构成,就会发现,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基础教学过程密不可分。医学检验的技术技能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基本技术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基本技术技能是医学检验人员工作的基础,专业技术技能是检验人员基本素养的体现,专业技术技能的建立依赖于基本技术技能的支持。因此,基础课教学过程在检验专业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生化检验的蛋白电泳分析中,试剂的配制、玻璃器材的使用、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分析、结果分析等等诸多方面都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基本技术技能为基础的。在教学实践中要以这些基础课的基本知识为指导,运用这些基础课程的基本技术技能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摩尔浓度的配制、常用仪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来完成检验工作。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支撑,学生很难独立圆满地完成蛋白电泳的分析。

1.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无缝对接。课程对接是根据临床检验工作对检验人员的要求(《检验人员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制定出专业课教学的理论重点和技术技能;根据专业课教学的理论重点和技术技能确定基础课教学的理论重点和技术技能。“知识、技能、共同生活知识和生存知识是同一个现实的四个密切相关的方面。”经过课程对接,使所有的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检验专业的工作实际来进行,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都紧扣职业的主题。

2_从整体上完成项目教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同样需要从整体上完成项目教学。例如,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所需的摩尔浓度,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检验所需的百分浓度,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所需的比例浓度,以及这些浓度的相关的实验技能包括移液管的使用、溶液的配制等都是无机化学课程关于浓度内容授课的重点,学生能熟练这些浓度的计算、熟练配制相关的溶液、熟练使用相关的容器与量器是专业课对该基础课的要求。具备这样技能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是应用这些技能,而不是重新复习和训练这些知识和技能。

篇8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抓住国家货币政策微调的机遇,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企业、中小企业及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落实好今年以来银企对接协议,强化对企业技术进步、“双百”行动、结构调整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各商业银行要全力保障开户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正常流动资金需求,防止资金链断裂。认真兑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落实到位。进一步增强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能力,扩大规模,下浮费率至最低限,分年度收取担保费用。对缓解企业融资成绩突出的银行及信用担保机构给予奖励或一定数额的风险补偿。鼓励有条件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信托、股权融资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三)加强生产要素保障。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继续保持我省相对低电价优势,根据目前电价水平和企业经营情况,择机实施相关政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采取差别化外购电配售政策。做好冬季运输组织,充分利用春运期间“南客北货”的有利时机,突出抢运积压产品,盘活资金,降低库存。对困难企业减免基本电费、铁路快运费等。进一步清理各种行政性收费,严禁向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四)加大社保支持力度。对生产经营确有困难、不能及时足额缴纳社保费用的重点企业,视企业运行情况可按规定情况缓缴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支持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职工岗位培训、技能培训,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对待岗培训人员,按培训人员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对部分企业关停后的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金,并积极落实再就业政策。

(五)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积极提供信息,组织开展银企之间、上下游产业之间、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的对接,支持企业间开展互帮互助,搭建产业链之间、供求之间相互支持的平台,促进产业关联度。抓住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商机,组织好生产企业与建设单位联合协作,提高省内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六)加快企业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改善装备、提升工艺、降低能耗、开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抓紧组织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链长、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技术改造项目,大力推进“123”科技支撑工程,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难题,大幅度提升我省重点骨干企业的工艺、装备、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有效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认真推进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对所有符合条件的高耗能企业进行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

(七)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新能源产业,在抓好单晶硅、多晶硅生产的同时,带动和构建光伏产业链,强化推广应用,尽快建成国家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加速发展新材料产业,以新型电子材料、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为主要方向,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支持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特色轻纺、节能环保和生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全面加快“双百”行动、稳步推进重点行业的兼并重组和产业链整合工作,引导和鼓励优势企业抓住机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快联合、兼并和重组,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整合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动力。与此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效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引导和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集聚。

篇9

新面貌:复原古迹,再造黔南明珠

旅游行业的发展对风景独好却又落后的地区来说意义非同寻常。独山县地处贵州南部,具有“夏季凉爽、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海拔适宜、生态环境优美”六大特色资源优势,深居西南内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独山一直披着未经开发的神秘面纱。如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求养生和观景圣地,独山作为西南要塞,借此机会狠抓机遇,大力推广旅游品牌,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建立起古香古色的度假旅游之都。

独山县的森林资源颇多,共有森林面积约1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3%,马尾松针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遍布山丘,空气质量极好;水文、地质景观层出不穷,其中独秀峰作为独山十二景之第一景,有“独山晓翠”之称,喀斯特地貌为独山的风景增添了风格迥异的色彩;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和风俗,更是把独山推向了人文历史的新高度,盐酸、臭酸、虾酸作为独山特有的饮食,带动了当地饮食业的发展。另外,独山新建了净心谷旅游景区、飞凤湖旅游度假景区,复原古国毋敛,打造“一镇一特”的乡村旅游,从多角度出发提升旅游软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独山确立了围绕“悠悠独山”这一核心品牌,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每个景区开通“悠悠独山云”APP,建设“独山文化旅游数据处理中心”,一步到位制定智慧旅游分类标准,将独山的交通美食、风土民情、旅游景点、住宿设施等一站式分类索检,实现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景区4G网络全覆盖,让信息化的佳音传遍大山。

据当地旅游局和发展改革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引入PPP模式的旅游项目很少,很多社会资本认为旅游行业的工程量大,但是见利慢,成本回收没有保障,但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对当地旅游景区没有信心的表现,独山的原生态景区的开发和古迹的复原一定会吸引国内外大量旅客来这里养生养老。

新局势:工业建市,筹谋新型大道

工业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独山是西南地区通往珠三角地区的“陆地港口”和“桥头堡”,是贵州南五县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黔桂铁路、贵新高速、210国道纵贯其境,便利的交通吸引了珠三角大客源市场,是发展和开放贵州的天然之窗,工业生产运输自然随之即来。

工业的发展虽是重中之重,但独山县发展工业的口号与打造生态的理念并不相悖。近几年来,积极引入PPP模式作为建设新途径,有选择性地挑选入驻企业,并不断壮大基地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层次,着力推进冶金建材、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及零配件、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药“四大基地”建设,快速推动低污染的工业化发展进程。

在县城两端建立经济发展园区也是独山县经济发展必须要提的事情,经济开发区围绕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生产服务等六大产业共同发力,想以此来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当地农民就业岗位,提升市民生活水平。在县城另一端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主要围绕制造业、新能源、现代物流业、轴承生产、水晶加工产业等带动经济发展。

独山县虽然地处西南腹地,但由于海拔偏高,水资源并不丰盛,这对工业的发展有着制约性的阻碍。为了破解独山长期以来的“缺水”问题,独山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甲摆大型水库和尧弄、洋蒙、绿阴滩等中小型水库工程,同时正在启动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目前,正在优先实施部分集镇供水局域管网,同时规划设计扩建甲摆水厂,由甲摆水厂向全县供水,供水范围覆盖全县“一城六区八镇”。

除此之外,为了推进PPP项目建设,独山县敞开大门迎接社会各类资本,截至今年9月底,列入省发改委PPP省级项目库的项目有65个,项目总投资605.05亿元。

新方向:狠抓城镇,百姓安居乐业

独山县住建部门相关人员在记者走访过程中不断地描绘新城镇化的设计蓝图,其中“一镇一特”的建设理念十分引人注目。据了解,为了避免“千城一面”,独山县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8个镇要有8种不同的地域风貌,要让当地百姓过上区别于其他镇的特色生活,达到“识景便识镇”的效果。

篇10

“选择一所好学校不如选择一个好专业”、“专业决定就业”……对于刚刚走出考场的高考生来说,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是一件丝毫不轻松的事情。选专业难固然有专业过多、对专业情况了解不够的问题,同时考生对于自身的不确定性,也让专业选择成了高考生的又一场“战斗”。

专业太多名称太怪

我国高校开设的专业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粗到细的发展过程,这在各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可以得到体现。但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学校的招生简章越印越厚,原因是专业不断增加。翻开近几年的招生简章,上面数量繁多的专业种类让人看得晕头转向。仅计算机专业下面就包括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等专业,而其中计算机应用等又可以划分成很多小类,总共可以划分出158个专业。据统计,我国现有249种专业目录,2400多个专业方向。

专业划分过多过细造成了考生对专业选择犹如“雾里看花”。同时,各高校还在不断地推出新专业,这无形中又加剧了考生选择专业的难度。北大方正教育心理研究院曾历时两年时间,对全国1万多名高中生进行了专业选择评估,结果显示,学生们对于249个专业目录,90%的专业要么没听过,要么听过不了解具体内容。

专家指出,有的高校在设置专业方面往往片面追求招生人数,将专业设置化整为零,并以原有专业为基础设置相关边缘专业。有的专业仅仅是把原来的专业改头换面而已,如原来的数学系,现在叫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有些专业改名前后的称谓,“不光是考生看不懂,就连大学老师也摸不着边际。”同时,有些大学什么专业热门就开什么专业,根本没考虑到专业的市场容量。这些都给考生和家长的选择造成了困难。

我国正处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过程中,遵守的还是以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培养模式,所以导致专业划分相对较细。同时社会浮躁的心态,让企业不愿意接收继续教育的接力棒,因此专业的划分不能太过于宽泛。

全家动员频繁更改

“选专业真累,比高考还累。”山东某大学大一新生小张回忆起一年前选择专业时的情形,仍然忍不住抱怨起来。“我们一家人对着招生简章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结果来。”小张表示,大部分专业都有个比较好听的名字,但是究竟这个专业学些什么,将来能从事什么工作,却不得而知。某高校对1400名大一新生做过一次调查,49.3%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对专业不了解,甚至近半数的学生进入高校立即就对自己选择的专业后悔。

“专业太多了,也不知道哪个才能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虽然学生还没进入考场,好多家长已经为选择专业的事情忙开了,老师、同事、亲戚、朋友、专家,凡是能打听到消息的一概不放过。对于重视“毕业出口”的家长来说,孩子四年后的就业是选择专业的关键。然而,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对专业的不了解,让家长们为孩子选专业的时候慎之又慎。就是怕选错了专业,把孩子耽误了。

全家动员为考生选专业并不一定对考生有好处,考生应当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来选择专业,否则即使你进了一个相当好的专业,也不见得以后就有个好工作。同时,由于考生对种类繁多的专业不了解,往往凭着感觉去填写志愿,有的甚至仅凭名字的好坏来决定专业,同样导致了学生们一进学校就要求转专业的现象发生。

高校在对待学生入学后调换专业的态度上,也有较大变化,以前学生想换个专业,不仅需要缴上一笔费用,还受严格的名额限制。而现在,一些学校更加注重学生意愿,对于的确不适应所选专业的学生,学校会主动帮助其进行专业调换。

承担学历教育的学校和承担职业教育的学校,专业设置的侧重点理应有所不同,但为了多招生,现在不少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趋同化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蕴藏着就业难的风险。对此,考生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做出必要的专业识别和选择。

理性对待量体裁衣

高校应该主动加大宣传介绍专业的力度,而不是等着家长和考生来咨询。针对考生对大多数专业熟识度不高的情况,高校对于专业的介绍不应当是流于表面的,而是要让考生们知道能从这个专业学习到什么。

同时,高校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相对比较被动。更多的考生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专业,盲目跟风去选择热门专业,导致自己对专业不感兴趣。

考生应当根据自身的个性去选择专业。在美国,人们会为90种职业中的优秀人才制作个性曲线,然后再同这些个性曲线作比对,看自己最适合哪个职业。通过个性曲线的比较,使考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对自己适合什么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

专业――就业――职业,虽然这三个环节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专业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前景。针对一些高校专业设置问题,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在积极进行干预,要求学校注意培养知识面宽的学生,对相近专业的学生多开设公共课程。另外据了解,教育部门还将根据有关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及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管理,一些就业前景较差的专业,将被要求停止招生或限制招生规模。

一个法学知识学得好的人,未必是个好律师,专业的选择就应当遵从自身的个性优势。在没有明确自己想选什么专业以前,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专家还提醒考生,理性看待所谓的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填报专业时不盲从、不追“新”、不赶“热”,多从自身的兴趣特点和知识结构来选择专业,从而减少自己面对专业时的困惑。

小链接――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

金融专业

近年来金融专业在人才市场上反应平淡,与这几年金融专业过多过滥有很大关系。此外,传统的银行业务正在逐步收缩,随着金融业务科技化、电子化程度的提高,需要的人员越来越少。银行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大大下降。与传统银行业务收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银行业的蓬勃发展(投资银行是相对商业银行的)。中外金融界人士一致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投资银行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批专门人才。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会增加,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中国香港贸发局一项研究报告认为,现在内地营业的142家外资银行,大部分将在两年内获利或达到收支平衡。报告认为,内地未来经济发展带动的资金需求,将为外资银行带来庞大的业务机会。相应地,金融专业的人才将会得到重视,其市场价值将重新体现。金融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如熟悉各种金融、经济法规,熟练操作电脑和运用先进的通讯传输手段,思维敏捷,善于策划,富有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而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新型的金融专业人才十分缺乏,高校培养出来的金融、财经类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其竞争力不强,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从学历层次看,除传统金融业务的一些基层单位外,专科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所占份额会逐步缩小;硕士、博士生和MBA(工商管理硕士)备受用人单位青睐。

机械专业

尽管近几年机械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但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机械类大部分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仍属“热销”人才(原机械类16个专业调整后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四个专业)。人们预测,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铸造、热加工专业(现并入调整后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由于条件相对艰苦,一直是学生报考和择业的冷门。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虽然目前机械行业境况不佳,但经过国有企业的改革,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一旦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定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济效益也会回升。

3G工程师

据世界资讯的相关报告称,估计国内3G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由于目前3G人才比较少,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奇缺,预计4年之后3G工程师的基本年薪会在15万元至20万元。“从目前的一些趋势来看,在无线增值服务行业里的一些精通2.5G技术的人才年薪都在10万元左右,3G到来之后这些人才的收入应该会更高。”业内人士表示。

网络媒体人才

目前,网络媒体人才的收入比较可观,一个在搜狐网任编辑的工作人员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在8000元至10000元。“相信4年之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目前,不少网络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都颇有信心。

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员被称为“21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多和奥运会带来的“会务商机”的涌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同声传译员。“同传的薪金不是按照年薪和月薪来算的,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是每小时4000元到8000元。”相关人士如是说。“4年之后入驻中国和北京的外国大公司越来越多,这一行肯定更吃香。”

物流师

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许多物流部门的管理人员是半路出家,很少受过专业的培训。据相关人士透露,对此类人才有需求的某知名企业在国内招聘的应届大学生目前的薪金是每月6000元到8000元,在一年之后还会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现在一年就能挣个7万元至10万元,估计4年之后只会多不会少,因为能源越来越紧俏。”

系统集成工程师

据悉,一名刚刚毕业,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应聘系统集成工程师之后的薪金是年薪8万元。用户对系统集成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最初的网络建设到基于行业的应用,再到对业务流程和资源策略的咨询服务。未来系统集成工程师应该是一路走高的职业。

环境工程师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仅有13万余人,其中技术人员8万余人。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计算,我国在环境工程师方面的缺口在42万人左右。据悉,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国内园林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的月薪都在七八千元。据预测,年收入应在8万元至10万元。

精算师

我国被世界保险界认可的精算师不足10人,“准精算师”40多人,在当今的国内人才市场上,精算师可谓凤毛麟角。随着国际保险巨头在中国开拓市场以及国内企业的需要,精算师是几年后保险业最炙手可热的人才,目前在国外的平均年薪达10万美元,国内目前月薪也在1万元以上。4年以后,随着人们对于保险认识的加强,保险行业的兴起必然会需要更多的精算师。

报关员

“入世”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使得对报关员的需求增加。有资料显示,报关员目前的收入在每月5000元至8000元之间,目前在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报关员月薪都在七八千元。未来几年内,就业市场对报关员的需求将有数十倍的增长,报关员的工资涨幅一般在年10%~20%。

中西医师/医药销售

“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进入医院,急救医生、产科医生、妇科医生、眼科医生、儿科医生及牙医和理疗医师都将十分吃香;二是进入医药生产流通企业;三是继续深造。”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越老越值钱,目前的医药行业月薪水平在3000元到5000元,相信4年之后会有一个更好的薪金水平。

注册会计师

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至少急需35万名注册会计师,而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只有8万人左右,其中被国际认可的不足15%。每年包括德勤、毕博在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会在高校招收毕业生,专业涵盖统计、法律、数学等。而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届毕业生月薪大都在五六千元,再加上每年丰厚的奖金,收入会超过10万元。

医药专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和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科技开发为依托的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将始终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医药行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前景,可从药科与医科分别来看。

药科类(调整后共分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普遍看好,总体上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毕业生的大户。虽然我国在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以及大型医疗器械的开发、制造等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国际制药业的准入制度比较严格,受国际竞争的影响不会很大。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也会增加。

医科专业属于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的一个专业,因为现在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而且医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弹性也较差,但是从各个医院里病人为患的情景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医科专业的学生不用到人才市场上投简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会出现一些民办医院,这样会使医科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而且,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现有的医疗系统还不满足病人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医疗行业的卖方市场。所以,医科专业人才将会越来越吃香。据有关部门分析,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社会对医学类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稍有差别。其中,临床医学类(调整后的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专业)人才依然走俏;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类专业就业状况一般;法医学的社会需求量有限;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从理论上讲很有前途,但从近几年的实际就业状况看,不十分看好。

外语专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与年俱增,前景是乐观的。但由于前几年外语专业招生过热,这几年总的就业形势已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其中,师范类外语专业需求量相对较大,师范院校的外语毕业生的就业较为容易,甚至不少非师范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也愿去从教。这是因为传统的英语教育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现在英语教育的年龄不断往前移,从以前的中学移到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所以对于师范类英语人才的需求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从我们现有的师资来看,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教师还是非常缺乏的。现在,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早期的政府官员或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需要有专门的翻译来帮助,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翻译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中国的开放,英语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学英语的意识也在提高,学习英语的环境也在改善,很多企业家或管理者已经有这个技能,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英语人才来帮助他,这样对单纯学习英语的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同时,现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着许多强劲对手。所以,非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非师范类外语专业中,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的需求也较大。这些语种的毕业生就业较为容易,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而一些小语种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如欧州和亚非的一些语种,除韩(朝鲜)语、阿拉伯语基本持平外,就业都较为困难。目前,教育部对这些小语种的招生进行了控制。但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如果能掌握一门大语种,则非常受欢迎。

网络专业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高度电子化,网络已经发展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电子邮件将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网络的发展带来的是专门人才的大量需求。在美国现在最好的工作是与电脑和网络相关的职业。美国高技术行业中100位最富有的企业家中,从事与网络有关业务的人占三分之一。网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今世界最大的富翁制造厂。有资料表明,新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人才将是当今人才市场的宠儿。网络人才是指从事网络方面的专业人才,具备计算机网络专门知识和技能。每一位有志于网络技术的考生应该了解大学课程的设置不仅是为了像专科生和职高生那样培养一种或几种技能,而是培养一种方法和思想。以前我国许多程序员编写的国产软件与国外优秀软件区别不在于功能,而在于程序的思想。这些方法和思想对你以后的职业取向和发展是终生有益的。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成为全能的多面手,但只要能够精通一个方面就可以使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前途。计算机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它的母语是英语。因此要掌握计算机知识,特别是从国外获得最新的知识,则必须熟练地掌握英语,让英语成为一种能够熟练运用的工具,而不是仅仅是一张四级证书。

网络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包括:

①软件人才。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后几年,美国将有100多万个新职位需要软件人才。日本每年都从中国等国家招聘几万名软件工程师,有关网络技术的软件人才则更是短缺。

②游戏软件人才。在日本最热的职业是有关游戏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游戏的发展越来越趋向网络化,那些在游戏开发方面有特长,同时又有网络专业知识的人才将受到各大游戏开发公司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