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8 02:0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网络 网络教育 青少年 学校教育
论文摘要: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本文试从网络教育产生的基础、网络教育的特点出发,把网络教育与青少年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作一个谈讨,并提出在青少年层面过多地开展网络教育是不适宜的。
网络教育,英文名称是:“E-Learning”就是在线学习和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们通过PC机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的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一种高度综合的数据库,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生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的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资料加入到网络资源中,供大家共享。
一、网络教育产生的基础
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自从它诞生以来,就以极快的速度得到普及和发展,并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从来没有哪一项科学发明像计算机这样发展迅速和普及之快。而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计算机的微型化、多媒体化让计算机的家庭化成为了可能,更为计算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进入了80年代以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面诞生的互联网,更加令我们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无限量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交互式和定制化的特点迅速地渗透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从信息的浏览到即时通信;从网络社区到电子商务,互联网在自身不断发展之中也和千百年来一直沿用的传统教育快速而强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事物——网络教育。
计算机的发展,互联网的存在确为网络教育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而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发展和人类终身教育的兴起,无不为网络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教育意味着中化民族的未来。所有的人都渴望受到高等教育,可惜是18~24岁年龄段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受到传统的高等教育,而普及远程教育,特别是网络教育,恰恰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网络教育发展乃至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网络教育的特点和优点
网络从它产生的那一天就是一种新型的传播工具,它和任何工具一样供人利用,来为人类服务。我们说的网络教育和网上银行、网上销售、网上购物等具有共同的性质、共同的特征--传递信息,因而我们说:网络教育的第一目的是为学习者服务,为学习者构建学习的环境。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规模相对于庞大的适龄求学都来说是十分有限的,传统的校园数量和规模受到经济条件、教师资源等限制不可能无限制扩大,因此有必要通过网络教育将已有的师资、教材、设备等充分共享,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在当前社会中,教育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教育门类不齐全。网络教育不受限于地域并能够集中最优秀教师资源,使最优秀的教育传达到全国各地,对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的学校,也是有益的补充。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自主学习正成为目前社会的一种时尚,已经工作的人也纷纷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培训班或者是再培训,摄取知识或追求更高的学历,而网络教育恰恰给这些渴望学习的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习者可以在时间上和内容上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三、也谈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教育
在互联网迅速普及之中,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事物迅速被人们熟悉,在青少年学习的网络教育中,网校是常见的一种方式。“网校”就是网络学校的简称,只需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和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网校打破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限定,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一部电话就能上网校,让学生享受到多媒体教学的独特效果,的确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学生以及学家长的目光。 转贴于
但在一个教育本已发达城市,在青少年学生层面有没有必要广泛开展和普及网络教育,让学生交费来重复学习同步的课本知识,值得我们沉思。
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任何形式的学习不可能游离于教育改革的大潮之外,作为新兴的网络教育也不能例外。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对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在教育界及至全社会的达成了共识。也只有素质教育,才可以从根本上革除应试教育的弊病,实现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目前的网校,不管是从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
让我们首先看青少年学生如何通过网络学习:先拨号上网,上网后就能直接到达你所申请的网校主页,选择和自己相符的知识层次;然后再选择具体的科目,选好科目后你就可以一一下载或进行在线学习,每一学科都配有大量的习题、名师指导、疑难问题的解等等。而这些大多都是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和都多习题的强化训练。
因此青少年学生层面过多地开展和普及网络教育只能本末倒置,和当前的素质教育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教学要求是不相符的。如果将网络教育主要体现在让青少年学生掌握一些课外的知识、了解网络知识、开拓他们的眼界、增长见识,则是十分恰当和合适的。
就青少年学生而言,网上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方面。就其教学教程本身来讲,面授教育有其优越性,虽网络教育有“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内容”的特点,在目前环境下还未发挥出来,由于受到网络带宽和费用的限制,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网校来说,网络教育的交互性功能发挥的不尽人意。不管是交互的传输,还是向的老师授课,就像是“教室搬家”。对于非实时的交互,如何对学生发来的E-mail和作业,也是显然估计不足。
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来看,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是从生理成熟、社会发展和个性形成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但所有的一切都未定型。青少年学生渴望知识、求知欲强烈、旺盛,无论社会生活领域或自然环境中的一切,他们都感到新奇,都想了解和知道究竟,他们的思想已经加入了社会,他们像海绵那样,吸收社会上各种新鲜的东西,但青少年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如成人,有时良莠不分,瑕瑜不辨,把错误的含有毒素的东西也接受下来。
网上学习需要学习者具有熟练应用多媒体及网络能力;具有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借助网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等这些特殊的网上学习技能;具有较强的自控力和自制力。而所有这些对青少年学生来说都是不大现实的,因为接受网络教育的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面授教育,特别是传统的课堂教育中,老师都需从课堂教学艺术、教学内容的把握,学生情况的了解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等作为出发点。网络教育中充当老师角色的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方面的经验可以较好的体现之外,其它方面的优势就难以像课堂教学那样游忍有余。网上的教师能像学校的教师那样了解学生吗?能对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辅导吗?这些网上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从学生的一道题、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瞬间的表情都能看出丰富的内涵,并依次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及时予以指导和改变教学方法,这种及时的相互的调控是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这也是网上教师无法做到的。
从国外以往经验和成果来看,网络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在大学和成人再继续教育方面有市场,在青少年学生层面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需要远距教育资源,需要远距教育资源的是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但是对他们实现网络教育的基本条件可能也达不到。
信息时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当然也有我们的教育方式。网络教育是属于未来的教育方式,其生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应坚持发展以网上教育服务为中心,以终生教育为原则导,搞好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但在青少年学生层面,不宜过多地提倡和普及网络教育。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教程》 史济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2
【关键词】网络;网络教育;适应;适应性;学习适应性;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学习都存在着学习适应性问题,如沿用了近400年的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并不适应于所有的学习者,即使是专为适应学习者特性而设计的“适应性教学系统”或“适应性学习系统”也不是所有学习者都能适应,网络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更不例外。当网络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大学采用后,出现了学习者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其表现为有些人对其满意度评价很低;学业成绩评定多数人很差,差到考试只有25%左右的通过率;一份调查显示“复旦大学超过半数的网络生至今仍无法适应这种教学形式”;1浙江大学首批网上学生308人,至2001年9月仅有70人获得学士学位,只占23%。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网络教学形式本身的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为了能深入研究并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仅就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研究做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综述
到目前为止,以“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为主题的研究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中尚未发现。证据是以“networkingeducationalearningadaptability”为关键词在ebscodatabase、ericdatabase、globaldissertations数据库上检索和以“网络教育and学习适应性”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检索到的文献篇数皆为0。
但当把“网络教育”搜索关键词扩展到distancelearning、openlearning、on-lineeducation,把“适应性”搜索关键词扩充到adapt、adaptive、adaptation、adaptable、fit、fitting、suit、suitable、adjustment、adjustability、flexible、flexibility时,则在上述数据库和其他期刊中可找到与此主题相关的文献。如“adaptationindistanceeducation”、“adaptingdistanceeducationforindonesians”、“网上人大开展学员满意度调查”、“学习适应性的因素分析”等。另外,在的“网上大学”网页下也可查到关于学习适应状况的调查结果。下面我从3个方面进行综述。
1.关于网络教育是什么和学习适应性是什么的研究
由于网络教育与网络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先来归纳关于网络是什么的观点。
网络是一种手段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老师可将教案、作业或补充资料放在网上,但那决不是说学生从网上得到这些就可以不来课堂上课。虽然也有人提出,应将网络从辅助手段跃升到基础手段,从而把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从一种辅助地位提升到基础地位,并依据网络所能提供的条件来设计教育。2但实质上仍将其定位在手段上。
网络是一种环境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网络可营造一种虚拟的、信息快速更新的环境。正像李力所述:“人们面临着的将是不断变化的全新的学习环境,而这种变化的本质特征就表现在由实到虚的逐步演变过程中。”3以及卢锋的观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完善和更新,学习环境正经历着由场所向氛围、由物理向非物理、由实到虚的转变。4
网络是一种文化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网络就是生活,网络就是交流。网络的根本性质来自于人类的信息交往的要求,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5网络已以一种文化的角色在影响着师生的交互方式、思维和观念。
关于网络教育是什么,有下述观点:
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
从网络是一种手段演绎出网络教育是基于网络支持的教育手段。如张有声认为:“网络教育不是一种模式……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6持这一观点的人强调:任何人都可通过网络学到东西,对于在校生,他们除了以课堂面对面的学习外,也可借助于网上提供的学习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
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
从网络是一种环境演绎出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有人认为:“网络教育是以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为主体,以学员个人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7
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
从网络是一种文化演绎出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人类教育自由的崇尚与人性自然的顺应,即为人类的教育消除各种限制与障碍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网络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而是一种观念。是将教育融会于受教育者的自然生活之中,按需求教育者的生存方式、生存需要、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生活状态、生活喜好,来设计提供多种教育的形式,指导需求教育者主动地发自内心地积极地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形式来寻求教育”。8
还有学者认为网络教育是一种后现代教育。网络教育会促使国家由“大众学校教育的潜在垄断提供者变为通过市场使消费者有权选择教育,而构建一种允许多样、选择、自由的消费者的制度理性”。9
我认为在研究成年学生通过网络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时,应将网络教育界定为既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还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网络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工具所特有的易于跨时空沟通、互动、共享信息的开放、平等的无中心网状环境来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个体为本的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在网上学习过程中,网络无时无刻不在以工具、环境、文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网络教育也无形中在以手段、方式、理念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正像吴刚所述:“在今天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信息技术中早已蕴涵着我们需要去领悟的教育新理念,是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并激发我们的教育想象力……”10
关于适应和学习适应性有如下观点:
适应(adaptation)是指个体与环境达到和谐关系的动态过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是指个体与环境在适应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能力。
学习适应性(learningadaptability)是个体“超越学习情境中的障碍的倾向”11或“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也即学习的适应能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好,能提高学业成绩;相反,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则会导致学业不良。”12我认为,学习适应性应包括学习观念的适应、学习环境的适应、学习方式的适应等三个层面。
2.为什么要研究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的问题
现实中存在学习不适应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适应不良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国外研究显示,约有22%的学生具有中等的或严重的情绪缺陷”。13
网上大学凭借跨越时空的特质,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但是网络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与其他教学形式一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适应所有的人。北京蓝色调查公司于2000年2月首次开展的以“为什么选择网络教育”为主题的包括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的群体构成、就读动机、学习目的、疑点困惑等项目的市场调研结果也可说明这一问题。14
很少关于网络教育中学习适应性的实证研究
网络教育虽然在西方已有近10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很少关于学生对网上学习体验的调查和从学生视角对网上学习进行评估的研究。虽然有些,如“尽管学生也指出这种远程课程强化了分离和被动学习的感觉;但学生也同时指出,最大的益处是一种控制学习环境的感觉,如什么时候观看、什么时候中断、一个特定时间段收看多少内容等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中。”15但为数太少。
使人们增强适应快速变化的不稳定环境的灵敏性
人类资源开发的实践者们持此观点,认为:可依据学习效果,将学生引向采用适合特定学习环境的学习风格,从而创立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条件。
我认为,通过研究可较准确地了解目前中国网上学生的学习适应程度,并通过分析找到导致不适应问题的因素,给出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对策。
3.怎样研究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的问题
适应性属心理学术语,学习适应性属学习心理学术语。所以人们在研究学习适应性问题时较多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用现成的心理学测试量表去研究
如研究中小学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人常采用aat-学习适应性测试量表。该方法的缺欠是不适合成年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测量。
用访谈加经验分析方法去研究
有研究者采用访谈加经验分析的做法,了解学生对下述4个方面的体验。(1)在远程课程中使用技术的体验;(2)对指导者的教学技能的评价;(3)学习资源的可获性;(4)对学习环境的感觉等。该研究所获得的最有意义的结论是:绝大多数的被测学生(一组为100%,另一组为75%)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再次选用远程学习这种形式来学习。16但这一研究的局限是,它只是针对利用交互电视和事先录制的录像带两种技术支持下的远程学生的学习体验的调查,并未涉及网络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
也有学者从远程教师对远程课程的评价来研究远程教育更适应于哪一类群的学生。经对40位教师、29位网站管理者、2个国际公共广播用户和1个学习中心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经优化设计和组织的远程课件,其有效性与传统面对面课程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样的影响并获得同样的满意度;(2)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便利性课程,使它们特别适合成年在职人员和要求更新、再训或再获认证的专业人士;(3)远程课程的有效性与个体学生的动机和个性特征有关,它更适合于成熟的、有内在学习动机和更自律(可自学或自我调整)的学习者;(4)远程课程不适合没有经验的学生或新生及不能自导、阅读能力差或没有先前的远程课程经历的学习者;(5)通过因特网交互多媒体技术传递的远程课程其最大优势就是课程以24小时/天,7天/周向学生全方位开放。17该研究的缺憾是:(1)没有从学生的经历去了解远程课程的适应性;(2)远程课件是以videotape手段为主,而不是以internet为主;(3)调查对象多为西方老师,不包含任何亚洲或中国的老师或网络教育的辅助人员。
还有学者从学生的视角对影响远程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环境是学生是否适应远程学习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数据来自对两所澳大利亚大学远程学生的调查)。其中独立性受来自社会环境(学生的经济状况和得到的社会支持)、动机(学生出于就业需要、个人内在需要、对学术追求、对经济的考虑)、时间(学生可用于学习的时间总量、可用来一次持续学习的时间、是否有规律地安排学习时间)、分离(地理距离造成的师生分离、缺少支持的感觉、学生自我选择的分离)等因素的影响;学习环境受来自物理环境(学生学习时可用的空间、学生所需要的独处的不受干扰的学习条件、学生所需要的学习设施、学生的经济限制)、学习准备(查阅学习指导手册、收集参考材料、制定学习时间表)、学习模式等因素的影响。18
另外,还有从下面几个角度来研究学习适应性的。
用可测的稳定性来说明抽象的适应性的程度
艾什比认为:“一种行为方式是适应的,它就能使基本变量保持在生理学的限制之内。”19他试图将抽象的适应性转化成可测的稳定性来说明适应性的程度。这一点对通过学生学业的稳定性作为测量其学习适应性的一个子项是有理论上的支持的。
通过学习风格来研究学习适应性
还有人从学习风格和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学习环境中的学习风格性向(thelearningstyleorientationofthelearningenvironmentonlearningoutcomes)间的互动效果来研究学习适应性问题。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学习风格匹配研究,得出当学生的学习风格与老师的不相匹配时则可帮助学习者开发适合环境要求的学习能力,并可通过培训增强学习适应性。20
生物进化与学习适应性
还有学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研究学习适应性问题,提出根本的适应过程就是进化过程。而“进化的网络包含遗传的学习性向,可描述为(1)最初的条件引导学习在正确的方向上。(2)行为的趋势是加强意识到的不同环境间的差异,从而决定改变输入刺激物以促使适应变化的学习。(3)达到所希望的稳态的能力。”21这一观点从理论上支持了上述的从可测的稳定性来说明适应性程度及通过学习环境中的学习风格性向来研究学习适应性的可行性。
组织管理与学习适应性
阿尔文·托夫勒从组织的角度研究适应性问题并指出:“为临时目的组建的组织将大大地增加。从永久性的形式变成临时性的形式,这一变化实际上是社会组织对社会高速变革的现实做出的广泛而根本性的适应。”他认为:分散的为各种需要服务的小组织,它们提供服务的前提不是为了造就一个静态的能从事生产的工人,而是为了使个人能够适应经常发生的变化。22
篇3
【关键词】网络教育,电子商务
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学生提供一种网络教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的非面授教育活动。本文就如何利用网络教育,促进中小学教育、特别是教育资源较薄弱的地区的中小学教育,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看法。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内部的特有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和社会阶层间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是自然条件、历史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特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所导致。譬如,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域,普通中小学可按人口密度和所跨地区半径来设置学校网点,容易形成教育规模,而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域就难以做到这一点;许多历史发展悠久的地区具有重视教育的良好传统和浓厚氛围;不同的民族由于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其教育就凸现出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任何外域的、形式上的教育输入都难以改变这一民族特质;文化水平发达的区域比文化水平落后的区域,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要高一些,教育的整体质量也好一些,等等。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教学质量直接、间接地决定着受教育者的前途、命运。而基础教育的不公平可能导致部分农村少年儿童丧失受教育的机会、缺少较高质量教育的可能。而在他们中本可能出现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成千上万合格的劳动者。
在目前,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基础教育适当公平一些,那么网络教育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网络教育打破了时间、地域、教学方式的限制。网络教育除了弥补传统基础教育形式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个性化学习和教学流程的变革。本次展览上的一些在线学习产品通过记录在线练习、作业、测验和考试,可以形成知识点、章节、学科、学期等多维度的学习测评报告和分析图谱,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此外,在线学习产品极大地解放了教师,从布置作业、检查作业、批改作业、了解每个人和班级知识点掌握情况,只要点击鼠标即可。这让老师有精力和条件进行个性化教学。而“大数据”支撑的测评报告,也让教师能迅速找到学生普遍未掌握的知识点,重点讲解和练习。
首先切实搞好教育平台建设。不论是政府搭建的网络平台,还是企业公司开发的网络平台,都要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平台,发挥互联网及卫星宽带多媒体网络的优势,突出网络、远程服务的及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性。
搞好用户信息库的建设。对各类学习用户要分门别类的建立用户信息库,在信息库中为每一位用户建立基本信息表,记录用户的年龄,年级,学习内容侧重,在线学习的时长等信息。这些信息会为将来管理用户提供很大的帮助。例如可以根据用户信息在寒暑假给原来的老用户发送下学期课程预告,对点击率高的课程资源再进行建设,对在线学习时间长的用户提供新课程费用的折扣。这些措施可以加强对用户的管理,提高用户忠诚度。
引入新型营销模式,加快网络教育发展。大部分网校在营销时仅仅采用广告和销售学习卡的形式,或者直接在学生入学时录入用户信息,直接从学费中扣除上网学习的费用。可以突破这一传统的营销模式,引入新型的营销理念,提高电子商务在网络教育中的发展速度。例如,可以在营销时引入体验式营销的理念。体验式营销是指企业通过采用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网校可以在不同的用户群发展一部分潜在的消费者,赠予一定的在线学习时间,体验网上学习的快捷方便等优点。这部分体验后的用户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消费者和网校免费的宣传员。
安全问题也是应当关注的总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网校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二是网上电子支付带来的安全性问题。网校应该采用各种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防止泄露。这样做得好处是使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都受到保护。网上电子支付也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最普遍的做法是先期出售学习卡,但是很多用户不满意这种前期投入过多的消费方式,随用随消费的方式成为了电子商务在网络教育的消费方式发展方向。这种无形的教育商品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在网上支付费用时往往无法对消费者进行有效的保护,比如对课程质量不满意,如何退货也是电子商务在网络教育应用时要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能够通过综合运用各类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的安全机制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改进和完善的。
加强人员培训、充分用好网络资源。人才一直是制约网络教育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各类网校往往不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也不缺乏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但是,既在专业课程有所建树又非常精通计算机技术,通晓电子商务流程的人才却很少,所以要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点加强对专业教师在网络技术上的培训和营销管理人员在教育方面的培训,让复合型人才去开拓网络教育巨大的市场空间。电子商务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将网络教育和电子商务结合起来,更新网络教育的营销方式,加强网络教育的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拓展教育消费市场,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在我国的普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才能真正发挥好网络教育的作用,提高全民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水平。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评估体系,整个社会就会无章可循,人们在这样的社会中就会无法生存下去。网络教育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评估和监督体系,网络教育的质量就无从谈起,而没有质量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是缺乏竞争力的,是终究要失败的。既然倡导网络教育,要使网络教育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要对网络教育进行必要的规范,就应当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评估与监督的体系,形成评估与监督机制,制定评估条例和监督法规,随时纠正网络教育出现的问题与偏差,使得网络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我们基础教育就可以初步实现公平。所有孩子都能分享较好教学资源。
篇4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3)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网络教育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提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表现形式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如何强化网络安全管理等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网络安全;网络教育;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020-02
随着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网络教育学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可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却由于病毒的破坏、黑客的侵扰而成为网络教育不得不面对的新难题,例如,学生在观看远程教育视频时,在视频文件里就有可能会隐藏木马,这主要是通过向RMVB影片中添加剪辑信息,使视频播放时打开指定的木马网页.要防范这类夹带了网页木马的RMVB文件,只要清除视频剪辑信息中的网页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以远程教学中的计算机网络为主题,探讨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技术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1 计算机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确保系统能连续可靠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保密性.(2)完整性.(3)可用性.(4)可控性.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2.1 不良信息的传播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应用水平的不断加深,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了Internet这个大家庭,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教育.网络中有些不良信息违反人类的道德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如果不采取安全措施,会导致这些信息在网络上传播,侵蚀年轻人的心灵.
2.2 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它不仅能破坏计算机系统,而且还能够传播,即能通过网页传播,又能通过闪存传播.通过传播感染到其他系统.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1)文件病毒.(2)引导扇病毒.(3)多裂变病毒.(4)秘密病毒.(5)异形病毒.(6)宏病毒.远程教育的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其主要特点是教育资源共享,如果共享的教育资源感染了病毒,网络各结点间信息的频繁传输会把病毒传染到所共享的计算机上,从而形成多种共享教育资源的交叉感染.而一旦感染病毒,系统就会变慢了,网页打不开了,注册表不能用,出现陌生进程等现象,甚至有可能造成主机系统的瘫痪或者崩溃.
2.3 黑客
黑客是英文hacker的音译,原意为热衷于电脑程序的设计者,指对于任何计算机操作系统都有强烈兴趣的人.黑客们通过猜测程序对截获的用户账号和口令进行破译,以便进入系统后做更进一步的操作;或者利用服务器对外提供的某些服务进程的漏洞来获取有用的信息以便进入操作系统,进而获取进一步的有用信息;或者通过系统应用程序的漏洞来获取用户口令,侵入系统.常用的有以下4种威胁:(1)截获:攻击者从网络上窃听他人的通信内容.(2)中断:攻击者有意中断他人的网络通信.(3)篡改:攻击者故意篡改网络上传送的信息.(4)伪造:攻击者伪造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对这些行为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就有可能造成主机系统的瘫痪或者崩溃,给学生在学习中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及损失.
3 网络教育中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主要技术
3.1 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就是把原本能够读懂、理解和识别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语音、文字、图像和符号等)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使之成为一些难懂的、不能很轻易明白其真正含义的或者是偏离信息原意的信息,从而保障信息的安全.通过对运行的程序实行加密保护,可以防止软件的安全机制被破坏.
3.2 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是可靠准确的,用来泛指与损坏和丢失相对的数据状态.鉴别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信息正确、有效和一致的要求.包括口令、密钥、身份、数据等项的鉴别,系统通过对比验证输入的数据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
3.3 网络防毒技术
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因此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是网络安全技术中重要的一环.我们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监测以及对工作站上的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方法达到防病毒目的.还可以用杀毒能力较强的杀毒软件.如瑞星,360,卡尔巴斯基等杀毒软件.还可以通过云杀毒(就是将部分杀毒任务交与云端服务器完成),发现那些可疑的病毒程序,让病毒查杀的效率大大提高.例如,木马病毒最常攻击的系统漏洞、挂马网站利用的脚本编写方式等数据,都会被自动上传到瑞星“云安全”服务器,并加以分析.如根据“云安全”系统获取的木马常用加壳技术、木马的常见危险行为等数据,瑞星开发了全新的木马查杀引擎,在“云安全”系统的支撑下,瑞星可以对用户电脑上的病毒、木马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极速响应”.
3.4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Fire wall)是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计算机或路由器等),可用来在两个或多个网络间加强相互间的访问控制.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访问控制机制,能够限制用户进入一个被严格控制的点.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信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标准,它能允许网络管理员“同意”的用户或数据进入网络,同时将“不同意”的用户或数据拒之门外,阻止来自外部网络的未授权访问,防止黑客对内部网络中的电子信息和网络实体的攻击和破坏.防火墙技术作为目前用来实现网络安全的一种手段,主要是用来拒绝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网络、存取敏感数据,同时允许合法用户不受妨碍地访问网络,充分地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3.5 对付黑客入侵
它是通过对已知攻击的检测,通过分析攻击的原理提取攻击特征,建立攻击特征库,使用模式匹配的方法来识别攻击,对未知攻击和可疑活动的检测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和智能分析模块来发现新的攻击和可疑活动从而达到防患目的.
4 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但除了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体制外,还必须培养一支具有高度的安全管理意识的网络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通过对所有用户设置资源使用权限与口令,对用户名和口令进行加密存储、传输,提供完整的用户使用记录和分析等方式能有效地保证系统的安全.
4.1 重视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重视网络安全管理,重视对网络安全的资金投入,及时实现网络操作系统更新换代和升级,设立网络操作分级权限,根据权限等级,限制学生的网络操作行为.对不同的机密性的数据,根据其重要性,进行分级管理.对本网内的IP地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对于盗用IP资源的用户必须依据管理制度严肃处理.
4.2 加强学校网络入侵防范管理
实行学校内外网隔离,通过物理隔离层设置,隔离学校内部办公网络与外部互联网连接,设置路由器,屏蔽学校内部存储重要数据资源的计算机的IP地址,使攻击失去目标,实现学校网络第一层隔离,设置网络防火墙,通过防火墙的认证机制,对访问网络数据进行过滤,设置访问权限,控制外部访问行为,并对外部访问行为进行记录,对攻击性的网络行为进行报警,从而提高学校的网络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
4.3 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落实学校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并依据制度对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对造成安全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要追究其责任,对于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方面做得较好的部门人个人应给予表扬.
5 介绍几种电脑安全保护神
5.1 生物技术
所谓生物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对人不对事”的加密技术,其中指纹识别是最经典的生物识别技术,新一代的滑动式传感指纹系统采用了电容传感器的技术,并采用了小信号来创建山脉状指纹图像的半导体设备.
5.2 安全芯片
相对于生物技术来说,安全芯片技术可以理解为一个储藏密码的“保险柜,偶尔也会与指纹识别技术模块一起使用.普通的指纹识别技术一般是把指纹验证信息储存在硬盘中,而安全芯片技术是直接将指纹识别信息置放在安全芯片中,一旦遭到破解,安全芯片就启动自毁功能.这样信息资料也不会泄漏了.安全芯片通过LPC总线下的系统管理总线来与处理器进行通信,根据这个原理,安全密码数据只能输入而不能输出,即关健的密码加密解密的运算将在安全芯片内完成,而只将结果输出到上层.可以说安全芯片和指纹识别配合能达到最高的安全级别.并且安全芯片还可单独使用,但只是需要学生必须牢记密码才行,否则一旦密码遗忘,安全芯片将拒绝学生登录.
5.3 安全密钥
安全密钥从外观来看就如同一枚U盘,但却能完美的保护学生学习的数据.当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时,将密钥插入电脑时,就可以安全快速地进行登录,或者快速切换到安全界面上.在网络教育中,经常处在一个相对开放,一台电脑有多人学习使用的环境,安全密钥即可以避免学生使用的短密码泄漏,又可以成为习惯使用长密码学生的得力助手.在操作时,不但可以免去复杂的操作过程,而且能够快速切换到安全界面.由于安全密钥具备128位以上加密特性,所以其不可复制性更为明显.安全密钥还可以提供等同于U盘的存储功能,比如说可以在安全密钥中设置学生的私密空间,这样即使是电脑主机本身遭遇黑客破解,但却仍然无法威胁到安全密钥中的学习数据.USB安全密钥还可以与安全芯片相配合,只要把USB安全密钥的登录信息存储在TPM安全芯片当中,硬性破解的几率也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5.4 双网隔离
双网隔离是逐步兴起的技术,其技术原理就是一台普通计算机分成两台虚拟计算机,并可以连接内部网络或外部网络.这样一来,即使是外部网络遭遇到病毒或黑客的袭击,内部网虚拟计算机的数据仍然安全,同时还可以在内部网虚拟机的无毒环境下查杀病毒和木马.
6 结束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在远程教育中,要认清木马病毒攻击、手机入侵破解、个人信息窈取等常见网络安全风险,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需要每天更新杀毒软件,安装带网页木马拦截功能的安全辅助工具,培养良好的安全上网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袁津生,吴砚农.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赵立群.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5
在网络教育中推行学分制不是随便决定的,首先相关教育领域有推行学分制的先例,其次是专家学者通过分析网络教育本身属性和学分制相关特点才最终决定在网络教育中推行学分制。
1.1学分制的特点
我国推行的学分制属于“舶来品”,最早要追溯到美国的艾略特,他所主张的教学理念就是学分制的雏形。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和素质都有很大差别,我们不能将其固定在一个统一僵硬的教学模式中。学分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较大的弹性,这些特点决定学分制优于学年制。首先学分制下的学生拥有较大的选课自由,在网络教育中学生掌握基本网络知识后可以自愿选择自己感兴趣又有必要学的内容,而不用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的学习科目学习。比如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可以选择C语言二级考试,也可以选择VF二级考试,学生对哪项内容感兴趣就可以选择修哪个课程,只要最后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并且学分达到毕业学分的要求就可以。其次学分制下学生学习的时间比较灵活,推行学分制后每一阶段学历教育规定的毕业年限只能是参考,而不再具有强制性。在网络教育教学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多选择学习内容,提前修完网络课程总学分,提前申请毕业;而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可以不再受规定年限的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推迟毕业时间。正如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网络教育中推行学分制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有效的分配学生的学习时间,既能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又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分制在网络教育中推行,与学年制相比能给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并提高学习网络知识的自由度,从而达到网络教育教学目标。
1.2网络教育的特点
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科学也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关于网络教学,我们更应顺应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在网络教育中不断改革创新,选择最佳的教学制度。上文已经简单介绍了学分制的相关特点,我们需要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进一步分析网络教育推行学分制的必要性。首先网络教育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网络知识的对象具有开放性,另一方面是学习网络的时间具有开放性。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在各个领域中,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普及,这就要求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网络教育对象由之前针对在校学生发展到到了现在各个阶层人员,这一变化正是体现了网络教育对象的开放性。网络教育对象的开放性也进一步决定网络学习时间的开放性,在职人员学习网络知识不可能像在校学生一样遵循学年制规定的学习年限,所以学分制的推行是势在必行。网络学习者可以不受学年制年限的约束,在工作期间也可以适当选择网络课程修学分。所以网络教育的开放性适合学分制的推行。
2、网络教育推行学分制的相关对策
2.1制定充足的网络课件,开设足够的网络课程
在网络教育中推行学分制,首先要制定充足的网络课件,开设足够的网络课程。因为学分制灵活性的关键就是学习内容选择上的灵活性,只有给学习者提供充足的选择余地才能保证学分制在网络教育中推行下去。同时我们必须注意网络资源的质量,不能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高质量的网络课件是实行学分制的强大后盾,否则,学分制只能是“空中楼阁”。除此之外,有充足的网络教学资源还能有效地使学生知识面得到拓展,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进一步证明网络资源是推行学分制的基本条件。
2.2加强网络学习者的管理,增强对学分制的认识
篇6
[关键词]网络教育;生态危机;生态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网络教育成为一种全新教育方式。网络教育给人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出现了各种危机,影响其健康发展。在系统分析危机的基础上,从生态角度探讨如何加强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网络教育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管理视角下的网络教育
近年来,网络教育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6720万人,同比增长13.8%。其中,高等学历在线教育占比为50%,职业在线教育为21.1%,在线语言培训为18.7%,中小学在线教育为7.4%,学前在线教育为0.2%,其余为企业E-Learning等在线教育。分析2008年以来的市场走势,尽管高等学历在线教育逐年略有下降,但职业在线教育和在线语言培训保持平稳增长。随着互联网普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形成、企业的市场推广等原因,预测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保持15%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17年预计达到1.2亿人。从生态管理的角度分析,作为社会子系统的网络教育所依赖的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必然受到自然和社会等环境的影响。网络教育需要有机融入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寻找、调节,不断发展壮大。其发展目标是,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影响和作用不断扩大,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教育生态危机分析
网络教育是在虚拟环境中的教育活动,由于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缺乏生态文明意识,导致网络教育危机凸显。从网络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客体和生存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主要存在的危机情况如下。
1.网络教育主体危机。网络教育是“一个以人为主体而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人是网络教育生态主体。由于主体行为不规范,在网络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关于“人”的生态问题。(1)网络教育主体情感缺失危机。在网络教育环境里,学习共同体成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分离,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个性魅力,感受不到他们丰富的肢体语言,没有彼此情感的交融,导致缺乏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致使网络教育中的学习个体间联系脆弱、整个环境缺乏生机。(2)网络教育主体自控能力欠缺危机。由于网络教育环境具有开放性,使得老师和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在实际的网络教育过程中,主体的自主性向自由性发展,出现了环境秩序的混乱,影响了网络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例如,学生没有学习任务,经常会出现在线时间中娱乐成了主题,学习成了“副业”,处于完全自由状态。(3)网络伦理道德缺失危机。在网络空间里,人的网上身份和角色的多样性,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规范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网络学习者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受到网络外界环境中各种恶意、等不良信息的亵渎,原有的伦理道德教育受到严重挑战。
2.网络教育客体危机。网络教育生态客体是教育信息资源。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当前网络教育客体也出现一些问题。(1)教育信息资源分布严重失衡。由于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信息资源的分布,因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导致了教育信息资源分布失衡,我国东部地区信息分布高于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分布失衡的状况,直接决定了网络学习者学习资源的不平等。(2)教育信息资源时效性与适用性危机。最主要的表现是信息资源陈旧,更新缓慢,冗余资源过多。由于网络教育资源的易传递和时效性强等特点,使用者在查询所需信息资源时,经常会发现大多信息已经过时,失去了使用价值。(3)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危机。随着网络信息的爆发性增长,互联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无用、无序的信息资源,造成了知识信息的污染,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劣无法得到保证,直接影响了网络教育学习效率。
3.网络教育环境危机。网络教育环境是与网络学习活动相关的、影响网络学习开展的各种条件的总和。网络教育的生存环境十分复杂,存在着各种威胁或者潜在威胁。(1)信息网络安全危机。网络教育系统同样面临着病毒、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教育中有很多未成年人,一旦遭遇网络犯罪的侵害,就会造成财产损失、身心伤害,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危害其健康成长。(2)网络教育系统评价与反馈机制缺乏危机。目前网络教育的学习评价以客观性测验居多,评价主体单一,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关注甚少,缺失学习历程记录、学习进度分析、学习信息统计等评价方式,无法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学习绩效,也难以对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使网络教育的学习质量大打折扣。(3)网络法律法规缺失危机。在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和约束网络教育共同体的行为,实现网络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面对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法律法规严重缺失和滞后。
三、网络教育生态危机的危害
网络教育生态危机的存在会导致网络教育系统的退化、停止乃至崩溃。因此,我们要不断认识生态危机可能导致的破坏性后果,从而实施积极的调控,维持其健康、持续地发展。
1.打破系统稳定,影响网络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网络教育生态危机容易导致网络教育信息服务的中断或失去控制,系统稳定的破坏不利于人类对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因此,网络教育生态危机,造成网络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网络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2.产生信息疾病,影响网络教育健康发展。信息疾病是网络生态危机的表现,如信息垃圾、信息鸿沟、信息侵权等。作为网络生态系统之一,网络教育生态系统或因网络系统的干预,或因自身的失衡,会不可避免地患上信息疾病。信息疾病会影响网络教育的健康运行,进一步加剧生态的失衡。3.阻碍系统交流,影响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网络教育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意味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和水平。网络教育生态危机,会阻碍网络教育系统内外物质、能量、信息、价值有效交流,社会对网络教育信息服务的需求难以及时得到满足,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得不到充分应用,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在网络教育生态系统得不到有效实施。总之,网络教育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也便难以实现有序和持续地发展。四、网络教育生态管理思考1.培养网络教育主体生态意识。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要引导自我管理。在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尊重学习规律,约束个人行为,实现网络教育主体与网络教育环境共生、共发展。一方面,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同时,通过树立道德规范,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其自我管理。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管理者,应该从自我做起,制定教师规范,加强对自身的管理,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维护网络教育健康环境。
2.搭建网络学习成员间情感交流平台。着力在网络教育共同体成员之间搭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切实有效地加强情感交流,应对情感交流缺失现象。首先,网络教育机构和开发者,在设计和提供网络教育内容时,要将情感交流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其次,教师要在网络教育中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通过视频通话等多种形式,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人文关怀。再次,学生作为学习共同体成员,要积极参加各种网络交流群体,坚持线下的真实姿态,塑造自己健康的网上情感个体角色,在情感交流中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3.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生态化建设。网络教育资源不是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出多样性、再生性和演化性等生命性特征,是一种过程的、发展的和自组织的整体。在与其他生态因子的交互中,学习资源内容不断更新和重组。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动态设计,形成“前期准备”“动态生成”和“后期完善”的生态模式。
4.采用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网络教育学习主体在知识经验、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困难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而网络课程应采用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可通过测试、问题积分、会话、自我反思等途径,实现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等作出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共生的虚拟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有所进步,实现个性化学习,促进和谐全面发展。
5.净化网络教育环境。网络安全隐患,必将危及到网络教育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网络监管部门要在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对网络安全进行有效监管,对个人在网络中的行为进行规范,维护和谐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肖月宁,马秀锋.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及实现方式[J].开放教育研究,2004,(3).
篇7
【关键词】网络教育;评价体系
一网络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起到了重要的反馈作用。作为教育评价之父的Tyler对于教育评价,着眼于实施的效果,他用学生的成绩来表示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把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否作为判定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这是以Tyler为代表的目标评价模式的体现。华东师范大学的陈玉琨教授则强调教育评价的价值观,认为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行的方法,对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教育评判的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有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上的教育现象也不断涌现,因此,网络教育评价现已成为教育评价中的另一个研究领域,并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所谓网络教育评价,指的是对网络大学或网络中的一些教育或学习现象进行评估,它是网络在教育评价领域内的特殊应用。
二网络教育评价体系的分析
维基百科认为,网络课程也称在线课程,是指通过在线学习的课程,是现时学习的新趋势。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开设不同的网络课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进行课程学习。网络资源既是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应用,也是一种以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创新。面对众多的网络课程,学生进行相关学习后效果的评价也日渐受到关注。一个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目标、指标、评价对象、评价人员和评价方法。这些方面在整个评价系统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网络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也可以借鉴以上的五点对其进行分析。
三网络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面对已经到来的信息化时代,面对不断完善的网络课程,目前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对网络教育的评价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与网络课程评价两个方面。当前,网络课程的学习者数量呈显著性的增长,那么其评价则显得愈来愈重要。与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相比,网络教育评价可谓称得上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虽然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评价对象不明确,目的不清楚。这主要体现在张冠李戴的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评价中。一些对网络教学的评价标准却用来衡量网络课程。网络教学是网络课程下的一个体现,除此之外,网络课程还包括了课程的技术水平、网络的互动性等方面。其次,网络教育评价人员专家化。不可否认的是,依托网络的教育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工程技术和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来自那些接受网络教育实践的学生的评价就可以忽略。他们的许多反馈信息对于网络教育课程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最后,网络教育评价的范围过于泛化,想面面俱到地进行评论,实地个案研究较少。对于这些范围,我们应该分清楚哪些是重点,将其进行重点评价。同时,评价的结果缺乏针对性,不能起到改进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作用。
四完善网络教育评价体系的策略
第一,提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对网络教育评价进行修改和制定时,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教育评价的经验。当前的传统教育评价基本上采用总结性评价,但是对于网络教育而言,仅以学期结束时的一次考试作为评价结论是不够的,因为网络教育相比课堂教学来说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应该以长期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并结合总结性评价。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不断地给被评价者以指导,从而帮助他们达到目标。这样的评价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和时间,而且还要持续地跟踪观察来收集、统计相关信息,然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痕迹来观察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对其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对信息教育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相关研究者应努力提升各方面的数据挖掘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引进新的技术手段,做到评价的合理性。第二,充分考虑多方评价人员,重视学习者的评价。互联网的用户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同时,网络课程的学习者不仅有学生,还有教师和管理者等。充分考虑多方的评价人员并不意味着削弱专家的评价意见,有关专家的评价是主要的,应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去考虑教师、学习者和管理者的想法,做到权重的侧重和平衡。学习者作为网络课程的主要实践者,经历了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虚拟课堂的互动、问题的及时反馈情况等最了解不过了。因此,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于网络课程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对评价对象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提高评价说服力。传统教学评价的参照标准比较单一,往往只依据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低、操作方面的熟练程度,却忽视了不同学生的情感和学习风格,这样,无形之中就等于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网络教育现象的出现则弥补了传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评价的缺失,为其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网络教育评价中,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科学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评估每一名学生。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课程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网络教育评价可以根据学习者实际学习的情况收集各阶段的信息,从而达到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以及诊断性评价的统一结合,它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可以突破传统教育评价领域的局限,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慧.Web2.0及其典型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陈玉琨.关于中国高等教育评价本质问题的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1(8)
[3]任儆,张秀梅.对网络远程教育评价体系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2(8)
[4]胡苏皓.适用于远程教育评价的三种评价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8(2)
[5]李葆萍.网络教育评价系统及其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1(9)
[6]黄晨,聂竹明.Web2.0时代完善网络教育评价的思考——来自“豆瓣网”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4)
篇8
英国开放大学自2005年至2009年连续5年在全国学生调查中(NationalStudentSurveys),学生满意度在全英主流大学中排名第一;教学质量排名第五。2010年英国开放大学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大学(在校生25万),拥有全欧洲最大的商学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马歇尔大学是美国一所州立大学,其网络教育走在传统大学前列,所有学院都开设了网络课程。下面将从课程、师资、质量保障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对这两所学校的网络教育进行对比分析。课程开发与管理机制灵活,流程规范课程是教学的核心因素,完善的课程管理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开放大学的课程质量水平之高被广为称道,其课程开发与建设主要在于规范的课程制作流程。课程制作分为策划、编写和制作三个阶段。策划阶段由各学科小组提出详细的课程报告,送到系学术委员会初审后,报校学术委员会审批。课程获得批准设立,就送交课程组,由课程组认真讨论课程教材的编写、媒体的运用等问题。教材初稿写完后,要进行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并认真修改,教材才能完稿。一般一门课程的建设要持续2~5年,课程教材建设好后,5年还需更新一次。马歇尔大学的课程开发与管理有其独到之处,其课程开发由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进行,并对课程实施评估管理。课程开发配设专业技术人员。课程设计师和授课教师商谈如何将传统课程转化为网络课程。课程开发员接受课程设计师的领导,负责实现网络教学内容。例如设计并上传课程内容的网页、制作在线作业、制作在线测试内容、页面设计的优化方案。课程开发员在工作关系上对课程设计师负责,在具体工作中与教师协作。课程系统管理员帮助教师设置课程模板,并将这些模板运用于实际的网络教学中。课程评估管理上必须依据美国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确保其设计的课程可以遵循教育规范与教学评估原则。师资队伍建设专兼结合,要求严格专、兼职教师是大学教学实施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是链接教与学的纽带。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关系到网络教学的成效与质量。英国开放大学的教师聘任有严格标准和程序,并且重视教师的培训与管理。教师分为校本部教师和地区学习中心教师。专职教师要经过严格的公开招聘选拔,在专业知识、教学经验、教学组织能力、责任心、奉献精神及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等方面有明确具体要求,还要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造诣;选聘的教师必须经过培训并有2年的试用期,实行优胜劣汰的教师选聘原则。兼职教师都是从英国的各所高校选聘的,其中不乏剑桥和牛津的名师。马歇尔大学网络教育的教师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1.分类管理,种子计划在教师分为不同类型技术支持人员和教学人员的基础上,还采取了优秀网络课程教师带动计划。通过优秀网络课程展示、用户组社区、同行辅导等多种方式,让出色的网络课程教师成为“种子”,影响更多教师使用网络教育手段,促进网络教育课程质量的提升。2.课程开发基金制度引导教师开展网络教学马歇尔大学的网络课程开发采用基金制度,借助于开发基金的支持,大部分教师愿意将自己的课程搬到网络上来。起初教师对于技术支持部门产生依赖,有些教师只关注基金的获得,而往往将所有“技术性”的问题交给课程支持部门,误以为其主要职责是提供教学内容和与学员互动。目前,人们认识到技术手段的应用如果不整合到教学活动当中,将很难有效地开展网络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一些突发性需求。换言之,教师应该从寻求技术支持模式,积极转入技术整合模式,这是可持续开展网络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学质量保障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和生命线,英美大学在质量保障方面有着较为严密的体系和严格的标准,但是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大学,其保障教育质量的内部管理也各有特色。英国开放大学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的特色主要表现在:1.独立自主的质量标准作为一所独立的英国大学,开放大学能够决定自己的课程,并对课程、教学、评价和考试等有关质量标准负责,高标准的质量要求是保证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开放大学从校长、中心主任到普通工作人员都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每项工作及其每个环节都制定了明确的质量标准。2.有效的外部评估与反馈机制除了内部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系统,外部评估和反馈机制也有效推动了其教学质量的保证。英国远程教育质量认证机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委员会(QAA),平均每4年对英国所有公立大学进行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其结果在互联网等媒体公布,并接受大众监督,这种常规的外部评估对开放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保证起着有效的推动作用,开放大学在这种评估中始终走在前列。美国马歇尔大学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资格认证体系和教育信息服务支持系统:1.美国施行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网络形式的高等教育也不例外。高校对网络教育开展的决策权相对较大,关键在于是否通过认证。认证机构一般既可认证校园教育项目也可认证网络教育项目,无需分开单独进行。这些认证机构也可对独立型远程大学进行认证,此外还有专门针对远程教育项目和独立远程大学的认证机构。是否通过认证是美国学生选择网络教育时最基本的考察点。除了院校认证,美国还有专业认证制度,如法学专业认证。目前,美国法学专业认证机构对远程教育形式的限制是影响其法学专业网络教育项目的重要因素。2.依托美国强大的信息化背景,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中,不仅有专门技术人员协助教师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网络转化,而且还设有专门的学习支持服务技术机构解决学生在网络教育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此外,马歇尔大学网络教育有性能稳定、便捷有效、界面友好的教学平台。
立足于高质量的教学过程
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开放大学和马歇尔大学所取得的成就与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建设密不可分。这两所大学虽然课程建设的着力点不同,但是十分重视课程与教材的开发与管理是它们的共同点。精心设计和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程材料是英国开放大学对学生提供支持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通过独特的建设机制和合适的表现形式的课程设计,得到了国际远程教育界的认同和推荐,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被许多普通高校引进使用。马歇尔大学在网络教育的课程开发与管理上也是不断改进和突破,不仅组织专门的课程开发人员和专业教师的互相协作,而且有严密的机构审核、审批网络课程,并且根据一系列具体标准评估课程的质量。高标准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实施教学,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实践者,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开放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远程教育的成功模式与其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息息相关,马歇尔大学的网络教育广受欢迎,其优秀的教师队伍也是功不可没。英国开放选拔教师依据严格的标准。这一标准注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服务能力。通过多渠道和方式对教师实施监督和管理,以此保证师资的高水平。马歇尔大学以教学教师和技术人员相互协作的形式建立师资队伍,教师之间可以互借所长,进一步增强提供教学服务教师的水平。以基金引导、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以典型的优秀“种子教师”影响其他教师的策略。严格的质量管理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英国开放大学几十年来的成就离不开其严格的质量管理,美国马歇尔大学也不断加强其网络教育质量管理。认证制度也是英美网络教育的质量保障的重要方面。作为保证教学标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英国开放大学建校40年来始终坚持美国马歇尔大学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资格认证体系和教育信息服务支持系统。资源与应用教育技术英国传统大学严谨的校外专家检查制度,执行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机制。这种常规的外部评估对开放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保证起着有效的推动作用,开放大学在这种评估中始终走在前列。美国高等教育的认证制度相对完善,而且覆盖较广,网络教育也不例外,针对院系和网络教育的专门认证机构也比较发达。可以说,认证体制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客观条件。相对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信息化社会促进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英国开放大学拥有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马歇尔大学身处信息化程度和高等教育水平最高的美国,方便、快捷、完善、细致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英美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英国开放大学总部、地区中心和学习中心是一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他们共同负责学习支持服务。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非常重视帮助学习者基于自身的需求和环境,更好更快地培养职业能力。而在企业方面,他们提供的培训资格证书受到企业主及超过5万个机构的高度推崇与肯定。学校专门开设的职业咨询服务也是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之一。英国开放大学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全方位的,既有机构、人员的保证,也有制度、方法和内容的保证,从而使其服务质量能保持较高的水准。
借鉴价值
篇9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网络技术;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技术的发展受益于教育科研领域的研究,而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又不断促进着教育的改革,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二者相辅相成。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诞生开始,网络技术共经历了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式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网络和因特网4个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可根据这4个阶段进行分析。
1网络萌芽时代———柏拉图系统
萌芽时代的网络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通常也被认为是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此时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主要围绕高校进行,随后终端系统和分时技术的出现促成了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的首次结合。1960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研制出了第一代PLATO(ProgrammedLearningandTeachingOperation)系统,也称为柏拉图系统,当时只能供一个学习者使用。到1966年的第三代柏拉图系统,已经可以同时处理20个电脑终端,并配有一个被称为“辅导者”(Tutor)的课程编辑系统,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基于计算机的在线学习社区。该系统是典型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由一台大型机连接多个教学终端,并能提供诸如模拟和游戏的多样化教学方式。除了PLATO系统,具有首创意义的教学系统还有IBM1500。IBM1500使用“课程开发器”编制课程,所编课程即为现在的课件或者教学软件。这些课件不仅供普通学习者使用,还有一部分专门为聋哑人等特殊学习群体设计。在1972年,出现了包含计算机和配有键盘的彩色电视机的TICCIT系统,此系统中主机通过同轴电缆与彩色电视机终端相连,用在社区学院和英语教学中[1]。由于“网络”这一概念在当时还未出现,这些系统被归入CAI范畴,是典型的计算机辅助教育应用系统,为之后网络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从理论和方法上奠定了基础。从线下教育的角度来讲,这一时期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并没有引起教学形式的变化,但改善了教学环境,彩色电视机的使用使教材的呈现变得生动形象,学生也有机会在课堂外接触到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计算机终端系统的这些应用反映了计算机网络除了能为常规学校教育提供帮助外,在社会化教育、特殊学生教育等方面均大有作为。
2阿帕网时代———柏拉图系统
IV阿帕网时期网络在教育中的典型应用仍是柏拉图系统,但这一时期的柏拉图系统结合了当时最先进技术,远非第一代系统可比。柏拉图系统IV以两台大型机为中心,通过数据通信网络连接了1000多台教学终端的大型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系统。系统还配置了高分辨率的的显示屏和触摸屏,可以支持图片、文本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教学,可以追踪、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提交的答案,是第一个“可提供广泛领域课程的个别化教学系统”。利用PLATO,学习者可以自定步调学习个别化的课程,及时得到针对所学课程的反馈,任何使用PLATO的用户相互之间都可以进行在线交流。柏拉图系统设计中的诸多理念,如为学习者提供宽松的自主化环境、方便的交流平台,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以方便教师分析等,不仅是当时技术的体现,更是一种有效跟踪、促进学习的方式,在当前的网络教育中仍被广泛使用。在阿帕网发展成为因特网并走向商用和民用之前,计算机网络可以说是专属于科研和教育领域的。这一时期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新颖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学习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这种应用是未来网络教育的源头,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理论基础。相比其它国家,美国的大学教育与网络在观念、技术、制度上都经历了更长的准备期和磨合期,因此当上世纪90年代因特网逐渐普及时,远程教育也率先在美国高校发展起来。
3国际标准化网络时代———虚拟课堂
80年代的局域网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后,Apple、IBM等公司也开始不断推出性能更好、体积更小的PC机,网络的普及率相比以前大大提高。经过阿帕网时代,计算机不仅是计算工具,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工具和学习工具。80年代后期,希尔茨发明了虚拟课堂技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育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从1985年到1987年,新泽西技术学院(theNewJerseyInstituteofTechnol-ogy,简称NJIT)使用主要来自于Annen-berg/CPB计划的基金建立了最初的虚拟课堂的原型,提供多种完全或部分在线课程。学生和教师们使用他们的个人电脑通过一个巨大的中央计算机进行一对一交流,这台计算机运行着一种被称为EIES(r)(ElectronicsInformationExchangeSystem)的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系统[2]。”这套系统还包括一些能够传送教学资料、帮助教学者管理学生作业并对测验成绩划分等级的教学性支持软件。并且“这个计划中的所有课程都尽量包含合作学习的元素”。此外,出现了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授课方式[3]。这一时期网络对教育的影响不再只是依赖其媒介本质和资源共享的功能。有识之士开发出了一些简易的可用在教学过程中的软件,教师和学生不再只是利用网络查找或交流信息,他们开始将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辅和管理性工具。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师可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可以在教学软件的设计中融入协作性或者独立性等元素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因特网时代———网络教育
从90年代开始,在商业经济的推动下,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在全世界发展起来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多媒体技术、人性化的PC技术、万维网、局域网等技术的进步,开展网络教育(包括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的各方面条件都已经成熟,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扎根于教育领域并日渐壮大,从教育制度到具体的教学细节;从高等教育到整个教育阶段;从学校教学到整个教育产业链无一不受到冲击,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应运而生。“网络教育”成为人们在谈起“教育”时不可忽略的一支主力军和潜力股。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媒体视听技术、图形用户界面、各种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等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开发,计算机网络的易用性大大提升。多媒体技术和通信传输速率的提高使得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人们意识到网络可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网络教育的潜能得到广泛关注,电子化学习(或称数字化学习)时代到来。美国高校在对已有网络进行研究和运用的基础上,很快开始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E-Learning教学实验。进入21世纪,网络教育领域不再被学校垄断,商业机构在网络教育领域的投资增多,商业的竞争机制为网络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注入了活力。“远程教育”这个概念已经不能涵盖网络教育的全部形式和内容,更合适的概念是“在线教育”。Web2.0时期,各种在线教育机构和公司涌现,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
5因特网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5.1对线下教育的影响
线下教育主要指传统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就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增加信息技术课程,尤其是发达国家,“网盲”被看作是一种新文盲。因特网进入学校不止是增加了一门课程,它对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师作用、教学改革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教学内容上看,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成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音频、视频、图片等都被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阅读对象由传统的文字扩展为声音、图画、动画等多种媒体,这种“全息”的跨时空阅读方式全面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使阅读和学生的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4]。从学习方式上来说,网络技术的应用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比如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就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而网络技术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从师生关系上来说,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师为尊”,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而在网络教育时代,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习团队的协作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在“混合式学习”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此外,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我国自80年代开始的多项教育改革提供了途径。网络技术自身带有的个人主义色彩、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不断创新等文化属性与我国的素质教育、主体教育、教育公平等改革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契合的,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对推进我国教育改革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
5.2对线上教育的影响
线上教育指网络教育。从远程教育到在线教育再到泛在学习,网络教育提供的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和教学理念。首先,网络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因特网,用户可以访问到世界各国的图书馆、高等院校、博物馆等,名牌大学的优秀师资近在咫尺。多种多样的搜索引擎也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其次,网络教育促进了学习的终身化和社会化,为解决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提供了途径。由于规模效应,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是一种低成本、高机会、高质量的教育模式,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效地实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在信息时代,方便可得的教学资源、各种辅导班、培训班、网络学习平台的兴起使得每个人只要想学便可以随时随地地学。通过网络教育构建的无限开放的学习平台使得高等教育走下神坛,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最后,网络教育为教学提供了个性化平台,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成为现实。网络教育具有“非面授”特征,教师和学生处于分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往往进行的是个别学习,自主掌控学习进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没有了教师的时时约束,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可充分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对学生进行最有针对性的辅导。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的建成为自主化、个性化的理想学习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琴珠.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
[2]LINDAMHARASIM.Onlineeducation:perspectivesonanewenvironment[M].NewYork:PraegerPublishers,1990.
[3]马治国,徐兆东.网络教育起源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4):60-63.
篇10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大多数以教师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掌握知识的速度都有所不同,教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也就出现了一些同学上课溜号后就跟不上进度的现象。而在网络教育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从哪一章节开始学习,选择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和限制。
二、可重复性
可重复性具体表现为当学生没有听懂某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将网络教程重复播放,直到理解明白为止,这一点是传统教育不具备的。还有文字资源,一旦经过允许下载下来就变成了学生个人的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供学生学习。5.公平性传统教育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教育公平的一大难题,虽然现在许多城市进行教育改革,尽量达到教学及师资在一个地区内的均衡,但在不同地区间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而网络教育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优秀教师的讲课及优秀的教学辅导资源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传播到教育欠发达地区,以实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公平。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根据李克特量表,将社会群体对网络教育不同吸引力的态度按5-1分赋值,经过数据的统计与计算,可知网络教育吸引力由强至弱的排序为:①可重复性、②灵活性、③内容的丰富性、④自主性、⑤内容的科学性、⑥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⑦内容的新颖性、⑧交互性、⑨快速性、⑩公平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网络教育最强的吸引力为可重复性,最弱的吸引力为公平性。其它的吸引力在得分上来看比较集中,差别不大。因此,若想提高网络教育整体的吸引力,可以重点提升最弱吸引力,即公平性,切实发展欠发达地区的网络,使欠发达地区也能够实现电脑的普及,能够免费得到一些宝贵的教育资源,用网络的发展带动网络教育的发展。同时,保持最强吸引力,即可重复性健康发展。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力度,免费开放覆盖范围更广、涉及范围更全的教育资源,使更多的资源可以被免费下载,供社会群体反复学习、反复使用。
四、结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