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

篇1

关键词:温室春季;栽植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83

蔬菜是人们每天必需的食材,对人们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春季是蔬菜病虫害多发的季节,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进行防治,提高产量。温室番茄栽植也不例外,可以分析常见的病种,利用针对性的方法,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从而保证蔬菜供应。

1 春季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1.1 病害类型

晚疫病。在其他蔬菜栽植中也会出现。它主要症状是在叶子上出现不规则的斑点,呈现出绿色,主要损害的是植物的根茎叶,叶子和果实受灾最严重,直接影响着最终的产量。当空气比较潮湿时,病斑附近还会出现白霉,比较明显。出现病症的条件:温度比较低,多雾天气、潮湿多雨,露水比较严重,与春天的天气气候比较吻合,所以在春季多发;灰霉病。灰霉病不仅在番茄栽植中出现,在其他的温室蔬菜中也比较常见。发病时,最主要危害到番茄的果实,从刚开始结果到最后的大果,一直受到威胁。果面上会出现黄色的病斑,没有明显的形状和界限,随着病害程度的加深,病斑逐渐蔓延扩散,最后果实烂掉脱落。脱落之后在果实表面会形成一层灰色的霉变,俗称灰霉病,在栽植中比较常见。当发病越来越严重,病斑会逐渐蔓延到叶子,叶子的颜色发生变化,最后枯干,发生灰色霉变,危及到植物的其他部位。出现病症的条件:温度20℃左右,通风不畅,光照不佳,容易发生且蔓延;叶霉病。叶霉病是温室番茄的主要病虫害。主要危害番茄的叶子,也会危及到其他部分,只是比较轻,会导致叶子干黄脱落,影响番茄的产量。在发病初期,出现一些没有形状的病斑在叶子上,主要是黄绿色,潮湿的条件下,和晚疫病类似,会出现一定的白色霉变,只是先出现在叶子的背面,严重时逐渐蔓延在叶子上。之后病斑开始沿着叶脉扩大分散,导致整片叶子开始枯黄蜷缩,随后脱落。如果不及时防治,病斑开始向其他部位进行转移,危害到根茎、果实,幼果容易脱落,影响产量。果实掉落后,会形成圆形的黑色病斑,变硬变凹。发生病症的条件:温度在20~25℃,空气比较潮湿,病菌容易蔓延扩散[1]。

1.2 主要的虫害

主要的虫害有桃蚜、温室白粉虱、斑潜蝇等,他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番茄的根茎叶,导致叶子变黄,出现病斑,脱落,影响果实的正常生长和口感,导致果实的使用价值降低,影响产量。

2 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病害防治

晚疫病。选择抗病性能较好的品种,例如桃星等品种,可以很好的抗晚疫病。然后就是需要做好温室的管理,保持通风,空气干燥程度;幼苗温室和正常生产的温室进行分离,根据各自的条件进行温室内各种因素的调节;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进出入温室可以带手套等,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减少传播病菌的机会。技术人员要加强病情的检测,对不同程度受灾的番茄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在处理中可以发现湿度对病菌传播速度的影响较大,在湿度较高时,要进行全面防止,出现空气干燥可以适当减少药量。喷药时,要及时,对定植前后所选择的药量是不同的,幼苗跟成株的用量也是不同的,要科学的确定剂量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重点防治早熟番茄,它们大部分搭建的架子比较低,种植的密度大,一旦发病,传播速度比较快。接下来进行防治露地的番茄,7~8d1次,坚持喷药,可以适当结合天气预报进行药物的喷洒,在雨天之前进行洒药,喷药要均匀,照顾到细节,减少露喷情况的发生。

灰霉病。进行苗床的消毒,可以采用福尔马林药液,严重时要进行换床。再者需要处理土壤,进行翻地,翻地要深入,清除杂质,保证土质的疏松。接着对温室内的各因素进行调整,保持空气流通,控制番茄成株之间的间隔,将发病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剔除,防止传染。浇水要适量,采用药剂进行治疗,选用合适的药剂品种跟剂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保证药物起到良好的效果。也可以配合熏烟的方式,双向作用,取得的效果比较好。

叶霉病。选择抗叶霉病的番茄品种,例如江蔬番茄2号。对叶霉病的防治,主要是做好栽培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通风,降低空气的湿度,控制成株的间隔密度,浇水要适度,施肥要适量,需要含磷钾元素的肥料,增加土壤的养分,从根本上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发病时,主要采用喷洒药剂的方法进行防治,7~8d喷洒2~3次。进行熏烟消毒,每隔一定的距离,利用硫磺、锯末混合搅拌,分散放置,点燃进行熏烟,消毒之后在进行种植,保证了番茄种植环境的质量。

2.2 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和病害防治采取的方法基本类似,需要选择抗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注意田里的卫生和管理,注意温度湿度、浇水施肥,采用针对性的药剂进行防治,注意剂量和使用方式。

篇2

关键词:温室蔬菜; 病虫害; 防治

中国是一个温室蔬菜生产大国,也是温室蔬菜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为此,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是温室蔬菜种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河北省唐山市当地气候特点等因素,日光温室蔬菜主要有黄瓜、甜瓜、番茄、辣椒4类品种适宜种植。其种植模式主要是黄瓜、番茄、辣椒秋冬一大茬;上茬甜瓜,下茬番茄、辣椒;黄瓜套种油菜等。

1 温室蔬菜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1.1 农药防治使害虫和病菌产生了免疫力 随着温室种植面积的增大,一些害虫与细菌就丧失了其越冬的特性,使其周年繁殖,让病虫害难以根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温室蔬菜的产量。而生物防治见效相对慢一些,且代价较大,大部分农户还是主要依赖药物防治。

1.2 土壤因素 土壤是植物根系生长的环境,由于日照机会较少,温暖和湿度相对较高,病原菌很容易繁殖,而抗病品质又没有被开发出来,使得土壤病害逐年严重,如温室瓜类枯萎病发生之后,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则在4 a的时间里,病株率就能够高达100%,使植物严重减产。

1.3 空气湿度原因 在寒冷的季节,温室夜间空气相对湿度高达90%以上,温室屋面和四壁结露后直接散落在作物上。对于番茄、黄瓜等来说,其热容量较大,果实以及叶面形成水膜之后,使蔬菜抗病能力大打折扣,这种环境下,很多细菌却繁殖旺盛。

2 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高温闷棚 温室建成后,晴天盖上温棚,使其处于密闭环境7 d,让温室内的温度达到60℃以上,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孢子及虫卵,降低蔬菜在生长期的病虫害隐患概率。

2.2 土壤消毒 开始种植之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杀死土壤中潜藏的虫卵或者病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黄瓜、青椒等线虫病的发生概率。根据土壤常年病虫害的发生具体情况,选择5%辛硫磷颗粒剂1.5 kg/667 m2,或者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 kg/667 m2。在土传病虫害发作期间,以杀虫剂和杀菌剂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将药剂和细土在一起混合均匀,撒在地表上,再耕翻到土中。

2.3 栽培措施 栽培温室蔬菜之前,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整体管理,促使各因素相互促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既有利于蔬菜生产,又将病虫害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1)选择抗病虫品种。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从根源上提高温室蔬菜预防病虫害的能力。2)加强肥水管理。大力推广滴灌技术、暗灌技术,减小大水漫灌的概率,从而降低土壤湿度、空气湿度。3)轮作换茬。温室蔬菜种植时实行2~4 a轮作换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且不同蔬菜对土壤、肥力等要求不同,更换轮作可以除去积累在土壤中的害虫的食物来源,且可以提高产量。4)严格控制温度。根据温室里种植蔬菜的具体情况,严格控制温室内的温度,及时通风排湿,使温室内温度保持最佳状态,且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2.4 生态防治 这种方法要求对病虫、细菌以及蔬菜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具体而准确的了解,利用它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来选择适当的生态方法,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如喜温蔬菜最佳的光合温度为18~28℃,而且主要光合量是在中午12:00之前完成的,可以提前揭去覆盖物,延长这些蔬菜的光照时间,适当通风,保持最佳温度。而午后,温室内温度可达33℃,这个温度下,白粉病、灰霉病的发生受到抑制。下午高温后排湿,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减轻结露的影响,防治病菌传播。

篇3

关键词: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前言

当前的蔬菜生产中,由于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类的农药,造成农产品和生态环境严重的污染,蔬菜农药残留量增加,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并出现许多变异虫体以及新的病菌和病毒,使病虫产生强烈的抗药性,对此很多菜农无药可施[1]。因此,以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控制病虫危害和降低农药残留为目标,科学综合的运用农业、生态、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从而提高施药技术,降低蔬菜农药残留量,保护田间植保,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1 大棚蔬菜的常见病害

(1)灰霉病、菌核病 主要危害番茄、茄子、青椒、黄瓜等瓜果类蔬菜,造成烂果、烂花、烂茎。湿度大时,病部生灰霉。防治方法:1)摘除烂果及青果表面枯花瓣,带出田外集中处理;2)浇水在晴天进行,浇后通风散湿,避免棚内湿度过大;3)晴天用50%速克灵或70%甲基托布津喷幼果防病;4)阴天用15%腐霉利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或一熏灵烟剂于傍晚闭棚熏蒸,每亩用量250~300克。

(2)叶霉病 主要危害番茄叶片,植株由下向上发病,叶片正面生黄斑,背面病部生白斑;后期叶背变黑,叶面严重黄化。防治方法:1)注意通风散湿,摘除下部老叶、病叶;2)选用70%百菌清30克兑水15公斤喷雾防治。

(3)白粉病主要危害瓜类、紫茄、青椒、香葱、白菜等,叶面生白色粉状物。每亩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60千克。

(4)烟粉虱主要危害青椒、紫茄、番茄、豆类、黄瓜等阔叶蔬菜,成虫体长1毫米,白色,晴好天气在田间摇动植株,可见成虫似小白蛾乱飞。成、若虫刺吸叶汁,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造成落花落果;此外成虫作为传播病毒的媒介,造成病毒病流行。防治方法:1)每亩用10%吡虫啉8克加0.5%虫螨立克10毫升,加水10公斤喷雾;2)亩用20%的扑虱灵可湿性 粉剂1500倍液喷雾。

2 其他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由于大棚长期栽种某种蔬菜,病虫的累积量比大田要严重的多,因此,在农业防治上,要注意实行病地轮作、选用抗病的丰产良种、加强管育和清洁田地。

2.2 生态防治 蔬菜大棚内通风不良、温度高、湿度大、棚顶滴水、叶面结露,各种病虫害发生率非常高。大部分病原真菌喜欢酸性环境,通过生态调控,在叶面喷施碱性物质,可有效地防治霜霉病以及黑星病的产生,选择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棚温上升到 45℃,持续 2 h 后放风,便可杀死病菌[2]。

2.3 物理防治 科学合理地运用物理防治措施也可有效地防治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物理防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色板、色纸等诱杀,设置一定大小的蓝板便可诱杀瓜蓟马,利用害虫趋黄的习性采用黄板、黄盆、黄杀粘纸诱杀;铺银灰膜或挂条,忌避蚜虫的迁飞传毒,减轻蔬菜病毒病;用防虫网覆盖住温室大棚的通风口,便可有效得阻隔小菜蛾、菜青虫、夜蛾科昆虫的进入;利用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双波灯、紫光灯)诱杀夜蛾等害虫;针对防治对象,采用高温闷棚,杀死病菌病毒;利用太阳能对温室设施及土壤进行消毒,防治土传病害;选用地膜和无滴膜以降低棚内温湿度,阻止土壤中的病菌向植株的传播和生长,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利用高温、硫酸铜或甲醛进行种子消毒,洗净后播种;采用微波杀虫与臭氧结合的方式,利用电子病虫害防治仪快速杀灭棚内各种蔬菜病菌和虫害。

2.4 生物防治

常用的生物农药杀虫方法有:

1)利用生物制剂防治蔬菜病虫害。如用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美洲斑潜蝇、菜青虫及螨类等;用宁南霉素、蜜肽霉素、83-1 增抗剂、弱毒疫苗 N14 等防治各种蔬菜病毒病。

2)利用植物

源杀虫剂防治害虫。生物防治技术成本低,效益高,应用前景广泛。

3 化学药剂防治

应用化学药剂防治,首先要提高农药使用技术。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使用合适的农药类型,做到对症下药,解决农药残留的问题。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体、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农药,如氧化乐果、涕灭威、甲胺磷、DDT、六六六等;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常用的农药有小苏打、硫黄胶悬剂、粉锈宁、百菌清烟剂、敌克松可湿性粉剂等。施药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间施药,并根据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来确定植株的受药靶点,进行针对性施药,合理混配农药,准确掌握农药用量,避免过量用药,降低农药残留,积极推广使用低容量、超低容量的喷雾技术,以及烟雾剂、粉尘剂等高效剂型。

结束语

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庞大工程,农业部门应重视对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广大的菜农应充分认识和了解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减少盲目性和农药浪费,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病虫危害程度,取得满意的效果。

篇4

【关键词】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对策研究

现阶段植物保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植物保护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近几年,植物保护科学已逐渐发展成综合学科,笔者将分别从:植物保护意义及内容、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植物自然病状治理对策,三个方面来阐述。

1植物保护意义及内容

植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是对人们生存环境的保护,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植物保护科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植物学、农业资源利用、自然科学等等。由此不难看出,植物保护科学尽管属于单独的自然学科,但与其他科学存在着相互促进关系,因此我们在开展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还应对其他学科进行研究,能实现各学科间的有效融合。植物保护发展应充分利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在整个过程中应加强对人类社会的保护力度,避免各种负面问题的出现,相关人员应对植物保护实施全面控制。此外,植物保护具备生命科学属性,在植物基因改造过程中应确保植物稳定性,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加以重视,这也是植物保护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植物保护中,病虫害的防治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植物保护奠定良好基础。

2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在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中,主要分为四大类,即: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蔬菜病虫害防治、果树病虫害防治、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针对不同植物应合理选择,从而确保防治效果的实现。

2.1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

粮食作物又可分为:水稻、小麦、玉米、蚕豆、甘薯、绿豆、豌豆等,加强对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相关人员应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确保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对于变异的粮食作物,则应经过多次实验,将其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总而言之,在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应尽量遵循“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相关原则,尽可能地确保粮食作物质量。

2.2蔬菜病虫害防治

蔬菜作物可分为:茄子、番茄、辣椒、黄瓜、椰菜、莴苣、洋葱、韭菜等等,这些蔬菜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失的,如若在食用抗虫基因产品前,人们应对其进行检定,看是否存在致病因子,切忌盲目食用。

2.3果树病虫害防治

果树病虫害可细分为:西瓜、草莓、琵琶、山楂、板栗、核桃、芒果、葡萄、龙眼、樱桃、杨梅、椰子、杨桃。针对这些水果的病虫防治工作通常是以喷洒农药为主,一方面能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2.4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

经济作物包括:棉花、大豆、花生、大蒜、大葱等,除棉花以外均不能加入抗虫基因,经笔者研究,我国早些年便研制出了抗虫棉,不仅降低了劳动力,同时提高了棉花产量。

3植物自然病状治理对策

3.1做好虫害防治工作

针对植物病虫害的防范,应该使用相应的调查方法将各种病虫的活跃高发期调查清楚,并据此来实施比较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在开展虫害预防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来判断受虫害的严重情况,就目前情况而言,苏北地区使用的虫蛀指标分布如下:①比较轻微的虫蛀:经过仔细的核查发现差不多在50cm程度的枝干上就能清楚的看见1~2条害虫;②中度虫蛀:在差不多每50cm程度的枝干上就能看到3~4条害虫;③重度虫蛀:在差不多50cm程度的枝干上就能清楚的发现5条以上的害虫。应该按照虫害的严重情况和害虫们的生活习惯,有效的选择相关预防虫害的措施。可以使用生存在此种树干上害虫的天敌来制衡此种害虫的发展,这样既不会因为喷洒农药而害怕污染环境,还能较大程度保护好生态平衡。当然,若是有需要也可以采用相应的化学防治手段,适量喷洒农药。

3.2选择优良品种

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在每年的十一月份对茄子进行播种,而在二月上旬定植。当然,由于地域的差异,各地真正播种时间难免存在差异,所以需同当地天气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恰当时间进行选择,而后播种。正式播种前,需消毒处理好种子,一般浸泡时应选择50~60℃左右的温水。播种育苗不能轻视的一个点就是消毒。在进行消毒时,需要浸泡种子15~20min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时,消毒浸泡时,为了确保种子均匀的受热,确保消毒处理的彻底,需实行搅拌。当消毒好了后,再浸泡一天一夜种子,并对种子进行清洗。完成清洗之后,使用纱布包裹放置于一定温度条件下,实行催芽处理。正常情况下,一星期左右便可出芽。此外,播种前,需准备好育苗的营养土,浇灌底水。当播种之后,再覆盖营养土。营养土的配方为,一份堆肥,三份填土,一份陈炉灰,五份腐熟马粪。在正式播种前,需得消毒营养土,一般情况下消毒需使用到50%的多菌灵,并将1kg的磷酸二胺添加于其中。播种一个星期之后,当幼苗有2/3时,应采用降温通风的处理措施,而当茄子出现真叶时,要把控好夜间以及白天的温度。同时当幼苗有两片真叶出现,需实行分苗的处理,往营养土当中移植幼苗。需注意的是,正式分苗前,应给苗盘进行浇水,这样可防止给苗根造成伤害。茄子本身极其害怕低温,一旦土温低,会给其造成极大影响,因此进行浇水时,应以少浇及勤浇为原则,保证营养土可湿可干。此外,茄子偏爱肥料,当其处在中后期时,针对茄子叶面,可选用0.2%的尿素水溶液实行追肥处理。

3.3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力度

(1)重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投入,着力于追求优质蔬菜。由于当前蔬菜种植技术现状,后期发展中,除了要组建起一支专业的研发队伍外,还要积极研发及引进新型栽培技术、种植技术,于农户中大力宣传科学种植理念、理性种植理念,同时普及绿色种植技术,在鼓励农户引入新品种蔬菜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新品种蔬菜的培育方法,以实现蔬菜类别的更新换代。同时,对于优良品种类型的蔬菜,要酌情增加其种植面积,再创建起专业的质检体系,通过对蔬菜质量合理把握,对于劣质蔬菜产品,予以禁止上市,从而规范行业内经营市场,以确保蔬菜业整体种植质量的提升。(2)重视品牌意识的进一步加强,致力于增加市场份额。品牌力量往往会直接决定蔬菜产品销售份额,所以大棚蔬菜业后续发展中,除了要重视蔬菜质量外,还要重视蔬菜品牌的创建,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参与农产品交流会、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及农业博览会等,并以广告宣传、电视宣传、网络宣传以及报纸宣传为具体途径,通过对创建起来的蔬菜新品牌进行大范围推广,除了能够增加其市场份额外,同时还有助于其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

4结束语

就目前来看,笔者对植物保护意义及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病虫害防治措作了研究,为更好地防治植物病虫害,应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做好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土壤条件、对栽种技术不断优化、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力度,对植物病虫害发生加以控制,促进粮食产量的有效提升,为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孔繁纯.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J].中国农业信息,2016(21):72~73.

[2]马坤明.浅谈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9):266.

篇5

关键词: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 

蔬菜种类多,栽培制度复杂,作物营养条件好,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危害猖獗,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据调查,黄山区10种主栽蔬菜中有40余种主要病虫害,绝大多数病虫害为害造成蔬菜减产5%以上,一般年份损失10%~30%,流行年份减产50%~70%。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把化学农药使用量压低到最低限度,把蔬菜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1农业防治 

 

1.1选用抗病、专用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不同的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差异很大,根据不同的气候重点防治对象,有针对性地引进良种。由于抗性品种的表现因地而异,应用时需对其抗性和丰产性能综合评价,因地制宜选用品种;同时掌握新品种的栽培特性,充分发挥其抗性和丰产的综合性能。并注意品种的抗性变化,一旦抗性丧失,要及时更新品种。 

1.2应用“三新”技术培育无病虫壮苗 

一是苗棚内应避免混栽,防止原有病虫侵染幼苗。二是更新传统育苗方法。应用育苗盘育苗,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秧苗素质。三是做好种子消毒。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种子消毒方式。温汤浸种有消毒、增加种皮透性和加速种子吸胀的作用,早春茄果类和瓜类育苗采用此方法较好。化学消毒:用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15 min,捞出洗净,有钝化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在反季节辣椒、茄子、番茄和迟熟辣椒上使用,能明显抑制病毒病发生;白菜类育苗常用多菌灵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0.3%。四是苗床消毒。在育苗床土上用敌克松或苗菌敌等消毒以防止立枯病的发生。五是加强苗期管理,注意增光、保温和通风降湿,及时间苗定位,保证幼苗齐、匀、壮。六是发现病虫,及时拔除病苗并进行处理。 

1.3针对栽培特点,配套良好的耕作制度 

定植前铲除田边杂草,在蔬菜生长季节要结合整枝及时拔除病株,摘掉病叶;蔬菜收获后,清理田间残株、败叶和杂草,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不给病虫生活的寄主,这些都是防止病虫害传播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病原菌和昆虫在土壤中的残留与寄居,使得蔬菜作物在连作条件下的病虫害发生更加严重。因此,可根据不同病原菌和昆虫对寄主作物种类的选择性,通过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有效控制病虫害,如在不同科、属作物之间进行轮作。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不仅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且可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害虫的食料条件,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或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同时利用作物之间的化学他感作用原理,进行间作和套作,对于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可改善蔬菜生态条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4强根固本,增强蔬菜机体抗性 

根是作物之本,只有根生长健康,才能吸收更多更全面的营养,使植株生长强壮,整个蔬菜机体抗性增强。要想根生长健康,必须创造适合蔬菜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一是消灭土壤病原菌和虫卵。菜地大田土壤和苗床床土,常常会因病原菌和虫卵的残留而成为病虫害潜伏的场所,特别是对于土壤传播性病害更是如此。对土壤进行处理,杀死部分病原菌和虫卵是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方法为深翻与晒土,可促进病残株、虫原物如菌核、卵蛹、落叶在土下腐烂,并能使潜伏在病残体或土中的病虫原物加速死亡,减少田间病源和虫口基数。二是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蔬菜根系对水分要求较严,特别是大棚蔬菜生产,高的地下水位,不仅土壤湿度大,而且影响大棚湿度的控制,冬天还影响大棚内的温度,极易引发各种病害。三是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土壤耕作层不能少于30cm,否则不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要增施有机肥,如马来大壮有机无机肥、农丰田有机肥,这2种肥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有多种微生物菌,对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非常有利,最终使植株生长快、长势强、病虫害少、产量高、不易早衰。但农家肥和有机肥必须腐熟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病菌带入农田。

1.5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的田间管理能创造一种适合于作物生长发育且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是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改善菜田内小气候,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如控制温度、湿度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期、改善田间小气候和设施内的环境调节措施,创造一种既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又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繁衍的环境。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调整播种期可以使作物的发病盛期与病虫原物侵染的高发期错开,达到避开病虫为害的目的。如为控制病毒病的发生,秋延茄果类蔬菜育苗不能早于7月15日;又如白菜苔软腐病的危害程度与播种期有显著关系,适当迟播可减轻危害程度。茄子、番茄适当的稀植,可以使植株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还能提高品质。田间管理得当不仅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而且还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及受害后的补偿能力。推广深沟窄畦、高畦,雨停畦干,避免田间积水,可减轻病害发生。合理密植辣椒,在高温季节到来前封行,避免土壤曝晒,利于根系发育,病毒病明显减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提早定植适龄番茄,可提前番茄生育期,减轻病毒病、青枯病为害。通过以上农业措施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物理因子和机械作用对病虫的生长发育等进行干扰,减轻或避免其对作物的危害。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一是高温闷棚。夏季高温,利用7~8月的高温对土壤深翻闷棚,每隔10~15d翻耕1次,可有效地杀灭病原菌和虫卵。每年在越山蔬菜基地大力推广春菜结束后,进行高温闷棚。二是利用银灰膜防治蚜虫和病毒病。三是机械阻隔。大棚覆盖不仅用于高效的蔬菜生产,还可用于5~8月的小白菜生产,可减少雨水的冲刷,减轻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发生,有效解决伏缺问题。 

 

3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之间的相克性进行防治或应用天然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些化学成分,有效抑制病原菌和害虫的活动,如苦参碱防治菜青虫、豆野螟等,菜丰宁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等。 

 

4化学防治 

篇6

简代洪

(叙永县农业局 四川省叙永县 646400)

摘要:随着我国蔬菜作物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病虫防治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因为蔬菜作物在种植及食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开展病虫防治工作必须考虑到安全的原则。通过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确保蔬菜质量的安全,对蔬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

关键字:蔬菜作物;病虫防治;方法策略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各地加强了对蔬菜作物结构的调整,并且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中蔬菜作物占据着重要位置,并且为了丰富我国的蔬菜作物品种还从国外引进了新的品种。我国从国外引进品种丰富我国的蔬菜作物品种但是也为蔬菜作物的病虫害的产生与交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因此对蔬菜作物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蔬菜作物存在的各种病虫害问题工作人员如何采取有效的策划成为各地面临的重要的问题之一。

一、蔬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

相比麦子、水稻等大宗农作物,蔬菜作物在栽培的方式、品种方面都与其不同。蔬菜作物的播种期、生育期都不同,再加上蔬菜在反季种植时大棚的温度、湿度不一样,因此在病虫害很容易发生并且发生的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蔬菜作物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病虫害现象,而且一种病虫都有可能对多种蔬菜作物产生危害性,蔬菜作物可能同时发生多种病虫害的现象。目前我国的蔬菜作物品种种类繁多,常年发生的蔬菜的病虫害有一百多种,因此需要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病虫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同时提高蔬菜作物的产量。

二、 蔬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临的问题

(一)防治水平、专业技术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在蔬菜作物实际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由于受到农业技术人员较为短缺、机构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的限制也影响病虫害工作的进展。一般在农村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可以安排的工作人员很少,并且还负担着除了防治工作的其他工作,监测、报告都需要工作人员完成。虽然我国目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广大的农村还需要进行病虫害工作的继续推广及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从事蔬菜作物病虫害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从麦子、水稻等大宗农作物病虫害识别调过来,对蔬菜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治、发生的具体规律知识了解很少,这些人员由于缺少专业的蔬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经验也就延误了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的研究,因此针对工作人员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

(二)蔬菜作物的防治工作开展较晚

我国的蔬菜作物的防治工作相对较晚,工作人员对蔬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及发生的时间、规律都还不清楚,一是缺乏有经验的教授或者前辈带领因此在具体的蔬菜作物的防治工作中也是慢慢探索慢慢总结规律;未形成完整且有效的病虫调查与测报体系,收集的数据缺乏必要的可比性及科学性。而且未对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制定一定的等级划分标准,仅根据有限年份的调查资料来确定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未采取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于蔬菜作物的病虫防治要求的技术含量高,尤其在选用农药方面,一旦使用不当,便极有可能使得残留的农药含量过高,进而发生食物中毒现象。当前,工作人员大多采用外地或书本中的经验和技术,缺乏亲自实践,还未能充分了解一些蔬菜病虫药剂的作用与特性。

三、防治蔬菜作物病虫的方法策略

(一)加强植物检疫力度

目前我国蔬菜的生产已经查明的黄瓜黑星病、南美斑潜蝇、瓜实蝇、番茄溃疡病等对蔬菜作为危害性极大的有害生物,通过在蔬菜种苗的引进过程中,检疫相关部门要严把质量关,确保引进的蔬菜质量不会发生重要危害性问题。通过加强蔬菜的检疫还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危险性生物的蔓延,确保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农业的生态安全。

(二)严格检查遵循蔬菜质量安全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着紧密联系,而蔬菜作物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人们通常是食用新鲜的蔬菜,未对其进行加工,而蔬菜也不具备储存期与降解农药的过程,因而对农药的使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必须围绕产品安全来开展蔬菜作物的病虫防治工作,切不可马虎行事。

(三)保证施用农药的时间在安全间隔期

蔬菜收获之后应该及时送到消费市场,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一般是一两天之内,最长也不会超过十天。为了确保消费者安全食用蔬菜,蔬菜病虫害管理者在使用农药时一定避开安全间隔期。为了减少食物中毒的情况,在进行农药喷洒时部不要在安全间隔期内减少较大浓度农药的残留。通过在蔬菜的安全间隔期内进行用药,当然还需要考虑到农药的功能、特性和品种,注意用药时的温度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安全。

(四)使用低残留、低毒的农药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药研究及发展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更多的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为蔬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利的支持。除了坚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还需要加大安全使用农药的力度,让更多的菜农意识到正确、安全使用农药的重要性,向广大的农民号召使用更加科学的低残留、低毒性的生物型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能确保人们食用蔬菜作物是安全的。

结语:在经济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蔬菜作物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食用的基本要求,各个部门都要加强蔬菜作物的质量安全可靠性,通过不断的研制出新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降低蔬菜作物的农药残留度,通过采用生物、物理等多种综合的有效方法解决蔬菜的病虫害问题,提高蔬菜作物的产量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科学用药技术

一、按植株生长发育规律用药

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才能顺利完成。全天光合产物的70%是上午合成的,须配合较高温度,下午光合作用速度下降,养分输送运转,温度以低为宜,需比上午低5~20℃左右,夜间生理代谢也不是全停止,前半夜光合产物需配合适当的温度(18℃左右),如果运输不顺利,光合产物停留在叶子上,叶子便会过于肥厚,果实产量下降。植物后半夜休息,生理活动是呼吸,这是一个消耗养分的过程,温度宜低些,使养分消耗减少,以利于提高产量。如黄瓜为12℃即可。药物对作物的劳作(光合作用及营养正常运转)有抑制和破坏作用,所以在晴天中午光合作用旺盛期和前半夜营养运转旺盛期尽可能少用药或不用药,特别对瓜果类作物尤其不要用药。

种子均为植株衰老采收,多系菌源,下种时宜用热水浸泡或拌药消毒。幼苗期高湿低温系染病环境,加之保护地设施内连年种菜,土壤杂菌多,播种前必须进行消毒。早春定植后多湿高温低,以防细菌性病害为主;高杆蔓生作物中后期通风不良,高湿高温,此时应以防治真菌性病害为主;立夏育苗或延秋栽培多高温干旱,以防治病毒病为先。目前保护地生产上,黄瓜以防治霜霉病,西葫芦、番茄以防治病毒病,茄子、辣椒以防治黄萎病、疫病(死秧),韭菜以防治灰霉病,芹菜以防治叶斑病为主[1]。

二、按发病规律用药

施药前要正确诊断发生的病害或可能发生的病害,勿将非侵染性病害认定为侵染性病害。如温室黄瓜、早春甘蓝等蔬菜,因前半夜温度低,在中下部光合作用旺盛的叶片上,因“仓库”爆满,营养不能运走,致使叶片增厚老化,出现生理障碍,叶片上出现圆形点,如同疥蛤蟆身上的点子。对这类生理病害,打药无济于事。再如黄瓜生长点萎缩、中部叶缘发黄是缺水引起的非侵染性生理病症,与细菌、真菌、病毒无关,自然打药也不起作用。治虫时需先确定危害蔬菜的主要昆虫,然后选择专一性配广谱性的杀虫剂,进行有目的的综合防治,切勿图省事、省时,将不能混用的农药胡乱配合防治病虫害。勿用杀虫剂治病,勿用杀菌剂灭虫[2]。

细菌性病害发病的环境多系高湿低温有病原菌;真菌性病虫害发病环境是高温中湿(15~22℃)有病原菌;病毒性病害是在高温干旱环境、作物上有虫伤或机械损伤伤口时才发病,人为地控制一两个发病条件均可减轻和防止病虫害发生,无发病条件作物有类似症状者,应考虑其他因素。所以,喷药前必须辨清病虫害的特征、发生活动特性和农药的防治对象、性质,做到对症下药。

三、按药效适时用药

防治农药多是保护性药剂,要提前施用,以防为主,要在病害发生前或刚发生时喷药[3]。灭虫农药在扣棚后定植前或沤制粪肥期施用,消灭地下害虫,蔬菜生长期用毒性较大的杀虫剂易造成药害,毒性小、用量少则效果差;地上部害虫在羽化期或着果前施用,成龄害虫抗药性强,也有一定的回避能力,防效差。又如对番茄钻心虫施药过晚,虫已钻入果实内,很难消灭。

配药前先看准农药有效期,新出厂的农药,浓度以最大限度对水,临近失效期的农药以最低限度对水,浓度不要过大,如普力克、乙磷铝,否则效果反而差,且浪费药剂,易烧伤植株。另外,需认准农药的有效成分,勿把含有效成分80%的农药,按40%浓度配制喷洒,也不要把含量5%的农药当做50%对水施用。农药以单一品种施用较为适宜,也可将2种农药混用,如作用对象相同则用量减半,如作用对象不相同则按最低浓度喷施,且以内吸收性和融杀性混用为好。

四、按温湿度大小适时适法喷药

保护地内温度高低悬殊大,湿度大,喷药时掌握温度在20℃左右、叶片无露水时进行,药液易着叶面,水分迅速蒸腾后,药液形成药膜,防病效果好,维持时间长[4]。梅雨连阴天或刚浇水后勿在下午至傍晚喷药,因此时作物叶子大量吐水,易冲洗药液而失效(保护地内露水70%以上系叶片通过气孔吐水所致),高温季节(温度超过30℃)不用药,否则叶片易受害老化。温高、干燥、苗弱,用药要少。一般感病或发生虫害应连喷2次,间隔5~7d,阴雨天只要温度在20℃以上就可喷药,以叶背面喷药为重,钙化老叶少喷,以保护中小新叶为主。喷雾量以叶面着药为准,勿过量而使叶上流液,否则叶面着药少,浪费药剂,效果差。个别植株感病,以涂抹病处为宜;病害严重时,以喷、熏结合为适,防病管理中以降湿为主,尽量减少喷药量和次数,既可达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又能节约药剂,生产无公害蔬菜,创造蔬菜最佳的生长发育环境,获得高产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毛荣姿,夏建平.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78,181.

[2]张霞.温室蔬菜病虫为害的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27-28,31.

篇8

[关键词] 泸西县农药减量控害 做法 成效

[中图分类号] S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052-02

近年来,泸西县农业生产发展迅速,蔬菜面积已达十三万亩,水果面积已达十九万亩,其它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农产品品种越来越丰富,极大的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但是随着泸西县农业高速发展,病虫害种类也不断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滥用,乱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短短几年时间泸西县一年的农药使用量已从过去的一千万增长到现在的五千多万。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种农药,已成为泸西县发展无公害农业产业的关键问题,泸西县针对本县农药使用现状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控制农药使用量一系列措施,收到良好成效。

1 农药使用现状

我们技术人员对近几年我县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

1.1 杀虫剂使用总量有所减少,尤其是有机磷农药使用量减少明显。据我们分析,近年来,国家对有机磷农药管控力度加大,减少了有机磷农药的登记和使用。另外有些有机磷农药使用时间长,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如玉米地使用苗后除草剂前后7d内不能使用有机磷农药及蚜虫对氧乐果,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农药产生了抗药性。

1.2 杀菌剂使用总量有所增长。目前我县土地流转面积大,打破了水稻、小麦、玉米的常规种植模式,流转土地大多转向为瓜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增加了杀菌剂的使用量;另一方面,近年我县农作物病害发生严重,农民的防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增加了杀菌剂的使用量。

1.3 玉米、烤烟除草复合制剂使用量增加。由于苯磺隆、2.4-D丁酯乳油等药剂防治杂草范围笮,为扩大杂草防治范围,农民越来越乐意接受一些复合制剂。

2 存在问题

2.1 药剂选用、使用不当,乱施、滥用现象严重。

据我们技术人员调查了解,我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水平都较低,病虫害防治知识不足,再加上农药复配剂较多,大部分农民不会合理科W使用农药造成农药浪费、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超标。据调查70%的农民在施药时都会加大浓度,30%农民不会轮换使用和正确混配农药。

2.2 施药方法不科学,操作不规范,施药水平不高,严重乱费农药。

由于文化水平限制,农民施药方法不科学,只图简便,对气温、风向、日光对农药安全使用的影响不清楚,特别是除草剂使用不当,经常造成药害。

2.3 农药安全意识薄弱。

使用农药时只注重效果,不考虑农药毒性。使用农药随意性大,见虫即施,见病就用,次数泛滥,加快了靶标群体的抗药性这样做固然杀死了大量病虫,但对非靶标群体甚至天敌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伤害,破坏了我县的生物多样性。此外,任意抛撒废弃农药及其包装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2.4 施用器械落后。

目前广泛使用手动喷雾器,品种少,性能落后,喷雾部件品种单一,喷雾技术粗放,这种施药方法几乎有30%以上的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农药使用器械落后,且使用者安全用药意识差,不注重器械更新、维护,“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容易造成使用者中毒、农药流失以及环境污染。

3 农药减量控害的做法

3.1 加大农药执法管理力度

针对目前泸西县农药市场部分产品质量不高和标签问题较多的情况, 我们农药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狠抓农药市场的管理,杜绝违禁的高毒农药在市场出现。净化农资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假冒伪劣农药的出现。

3.2 加强培训,使农民安全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

开展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充分利用培训班、技术咨询、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向农民和农药经营户进行安全用药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用药知识。

3.3 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在农业生产上曾今风光一时,并为农业生产的抗灾夺丰收立下功劳,农民也曾习惯使用它们。新形势下,作为植保部门,我们必须加大新农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减少高毒、高残留、高污染的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力争全县80%以上农户均能自觉遵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4 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使化学农药减少30%以上,粮食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0%以下,经济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农药残留控制在允许水平之内。同时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从而提高农产品品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3.5 积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系统调查和大面积普查工作,结合往年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做好本县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情况。并提供防治适期、防治方法、防治药剂。每年病虫情报50-60期,印发病虫害防治手册5000多份,为农民有效防治病虫草鼠害提供有力依据。

4 成效

4.1 农民施药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加强农药市场管理和农药使用技术培训等措施,改变了过去农民“见虫喷药”、“惜水不惜药”的错误用药习惯,大部分农民能够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适量用药和合理轮换使用农药。人们由过去被动防治变为主动防治,在病虫害最佳防治时期,用最少的农药剂量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杜绝了高、剧毒农药的使用,农民安全用药意识进一步增强,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了80%以上,病虫草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篇9

关键词:绿色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1 农业防治

1.1 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地区、种植季节、蔬菜种类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优质、丰产、抗病虫及抗逆性强的蔬菜品种。同时要兼顾本地的消费习惯即市场前景。

1.2 培育壮秧壮苗

首先,育苗床土要彻底消毒灭菌,育苗土要保证无病菌、无虫、无杂草籽。其次,育苗土要富含有机质及各种营养元素,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严格处理,包括筛选、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播种后,要严格控制苗床的温湿度及环境条件,同时要加强苗期病虫害的防冶,以培育壮秧壮苗。

1.3 其他科学栽培管理技术

综合运用良种良法配套,采取轮作、间作、套作等技术,调整种植茬口,实行轮作 可预防多种土传病害的发生。如瓜类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对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枯萎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番茄与茄科作物轮作对枯萎病、叶霉病有一定预防作用;青椒、辣椒与瓜类或豆类实行2~3年轮作,对炭疽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白菜与禾本科作物或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隔年轮作,可减轻菌核病、黑腐病、白斑病的危害。番茄和辣椒与高秆作物玉米间作,可以有效降低番茄和辣椒病毒病的发病株率。加强肥水管理,尽量采用有机肥进行施肥,重施基肥,如果需要追肥尽量在前期追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少用叶面喷肥,并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实行早播、晚播以避开病虫危害高峰。综合运用无滴膜、防虫网等覆盖大棚等管理技术,创造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的田间小气候。合理密植,高垄栽培,中耕除草,清洁田园,科学肥水,微灌、暗灌以及通风降温等,均能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 物理防治

2.1 清选种子

利用筛、清选机等器械,把混杂在健全种子中间的杂质除去,用水洗法或温水浸种法除去种子表面的病菌。

2.2 阻隔

用罩遮虫网、套袋等方法阻挡病虫为害。在早春和秋季进行蔬菜育苗时,在育苗畦上覆盖40目的白色或银灰色网纱,杜绝蚜虫的为害,减少病毒病的发生。

2.3 高温闷棚

利用夏季高温闲茬时期,在施肥翻地后盖严塑料薄膜,关好大棚门和放风口。闷棚 5~15天,使棚温尽可能高,可有效预防枯萎病、青枯病、软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同时高温也能杀死线虫及其他虫卵。

2.4 色板诱杀

有翅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有趋黄习性,用30cm×40cm的黄板涂上机油,挂在棚内,可以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利用蓟马等害虫的趋蓝习性,可用蓝色粘板进行诱杀。色板每隔7~10天涂 1次机油,以防油干而影响诱捕的效果。

2.5 诱虫灯诱杀

诱虫灯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设计的一种诱杀器。目前较广泛使用的是频振式诱虫灯、双光雷达自控害虫诱杀灯等。在使用时要注意根据防治对象调整好安放的高度。

3 化学防治

3.1 尽量避免选择化学防治

当没有达到化学防治病虫害的指标时,坚决不能使用化学农药,当达到的时候要及时用药,以提高药效。一定要慎重选择化学农药种类,严格用量,并适时喷药。

3.2 科学用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在蔬菜上使用农药,一定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同时要确保施药时间的准确,保证合适的间隔期及适合期。做好蔬菜病虫害防治的预测预报工作,做到有针对性的施药蔬菜上使用的化学农药要选择品种,以确保蔬菜的安全性,同时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用药时间及次数。了解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确定用药时间;根据蔬菜田病虫害的分布情况,选择适宜的用药剂量、方式和次数,坚决禁止随意加大农药的浓度和用量。

4 生物防治

4.1 人工释放天敌,利用天敌防治害虫

我国蔬菜园的天敌资源极其丰富,如青蛙、七星瓢虫、草岭、赤眼蜂、小花蝽、黄缘步甲、寄生蝇等,减少广谱性杀虫剂的用量,避开天敌活动期用药,保护和利用这些自然天敌,是蔬菜生物防治的关键。人工释放天敌,可以增加菜园天敌数量,以达到以虫防虫的目的。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鲜食玉米螟、番茄棉铃虫及辣椒烟青虫。

4.2 使用性诱剂防治害虫

目前在蔬菜上使用较多的有小菜蛾性诱剂、甜菜夜蛾性诱剂、棉铃虫性诱剂、烟青虫性诱剂等,使用时将含有性诱剂的诱芯安排在诱器上,加上洗衣粉水,放在田间即可。

篇10

关键词 蔬菜;无公害生产;园地选择与保护;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37-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对无公害蔬菜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这既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也对蔬菜的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公害蔬菜系指蔬菜中有害、有毒物质含量控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确保人体安全健康的蔬菜。无公害蔬菜生产是指蔬菜生产过程中,防止或避免有害、有毒物质污染的生产。

1 做好园地选择与保护

应选择大气、水质、土壤均无污染的地域,且适宜蔬菜生长,有一定面积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要求园地周围不得含有大气污染源,应远离工业区;水质不含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土壤要求重金属及有毒物质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环境监护,杜绝污染的产生,严禁污染物进入基地,确保基地在生产过程中环境质量不下降。

2 严把园地病虫害防治关

菜园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药剂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农药残留。

2.1 农业防治

选用高产抗病虫的蔬菜良种是减轻病虫危害、保证高产稳产、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要大力引进推广国内外最新的抗病虫良种,选择最适合本地区种植的良种。目前可供推广的蔬菜新品种有耐热大白菜夏阳、小林杂交,夏甘蓝有钻石耐暑、日本早秋,花菜有庆农系列、安南早生3号,中晚熟大白菜有中熟4号、中熟5号,黄瓜有津杂、津春系列,番茄有农友圣女、明珠、西安早丰、浙杂5号等,萝卜有短叶13、白沙、白玉春、夏抗40天等,甜椒有中椒4号、湘研19、湘研9号等品种(组合)。选用抗病虫品种,严把种子质量关,搞好种子消毒,用1%高锰酸液浸种15min,可有效消灭种子中的病菌源。狠抓田间管理,合理安排轮作制度及作物茬口,采用不同科、属作物品种之间的轮作、水旱轮作、建立科学的轮作制度。做好清洁田园和土壤消毒,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虫烂叶和田间及四周的杂草,深翻晒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如施生石灰1 500~2 250kg/hm2与耕作层混匀,可达到增加土壤钙质与中和土壤酸性的目的。黏性土壤适量掺砂,砂性土壤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农家肥。施用生物有机肥,既可提高蔬菜产量、质量,又可增加菜地土壤耕作层,改善菜地土壤粒结构,是目前生产无公害蔬菜比较理想的肥料。控制田间水分,可创造有利培育无病虫壮苗与蔬菜生长、不利病虫生存的田间小气候,提高蔬菜的抗病虫能力,亦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态环境,消灭病虫源,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2 生物防治

用8010、天霸、虫螨克、苏丹等防治鳞翅目害虫。如菜青虫等鳞翅目幼虫可先用Bt农药乳剂100亿孢子/g对水喷雾。用阿维菌素类药剂如虫螨克、爱福丁等防治叶螨、斑潜蝇等。细菌性病害如甘蓝、萝卜软腐病,辣椒青枯病等,可选农用链霉素200mg/L或20%叶枯宁2.25kg/hm2对水1 125 kg喷雾。真菌性病害如番茄晚疫病、辣椒炭疽病等,可选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用性诱剂、诱虫灯捕杀成虫,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2.3 物理防治

利用太阳能消毒土壤、高温闷棚、温汤浸种、干热处理种子等措施消灭土壤、种子中的寄生病菌;利用害虫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杀夜蛾类害虫,降低害虫产卵量及危害;利用害虫趋化性,采用糖液诱杀夜蛾类害虫;利用颜色趋性,采用悬挂20cm×20cm的黄板涂上机油或悬挂黄色粘虫胶纸诱杀蚜虫、美洲斑潜蝇等;悬挂蓝色粘胶板诱杀棕榈蓟马等;采用对短期绿叶菜类使用30目防虫网覆盖栽培,隔离害虫产卵,减少虫源;白菜类、甘蓝类、茄果类蔬菜育苗使用防虫网覆盖,可培育无虫壮苗,并可减少病毒病的侵染传播机会。

2.4 农药防治

2.4.1 安全用药。要交替使用农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严格掌握不同蔬菜种类施用不同农药后的安全间隔期。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洗衣粉防治害虫效果甚好,经济方便,对人、畜无害。据试验,对蚜虫、粉虱、红蜘蛛、菜青虫、尺蠖、刺蛾等施用洗衣粉900~1 000倍液喷叶背面、嫩枝,经1~2d死亡率可达95%以上;对介壳虫、桃蚜施用500~700倍液,3d喷1次,连喷3次,杀虫率可达到94%~99%。

2.4.2 对症下药。施药前要勤检查、早发现,诊准某种病或可能发生的病害,勿将非侵染性病害误诊为侵染病害;勿将生理性病害当作非生理性病害去防治。防治前先认定危害蔬菜的主要昆虫,然后选择专一性配广谱性的杀虫刹,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切勿随意混用农药。勿用杀虫剂治病,勿用防病药灭虫。特别是一些生理病害,是由于缺少某些元素或日照等不利的环境条件造成的,与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菌无关,喷药无济于事,所以喷药前必须辨清病虫的特征和药的防治对象、性质,做到对症下药,用药浓度要适当,用药量要充足,喷药要均匀并严防使用蔬菜禁用农药。

2.4.3 适时用药。防病农药多是保护性药剂,要提前施用,以防为主,把害虫灭在低龄阶段,病害贵在防或在始发期喷药。发病后喷药,效果差,且会影响蔬菜生长和产量,一定要在病害发生前或刚发生时喷药,尤其要注意拌种灭菌。一般灭虫农药毒性较大,应用在幼虫期阶段2~3龄期,老熟幼虫抗药性强,成虫期不取食。像番茄钻心虫、甘蓝菜青虫等会钻入果实(结球)内部,施药过晚,会影响产品质量。应以早用药、早灭虫为主,尤其重视下种、定植前的土壤施药灭虫。在喷药方法上一般感病或发生虫害,应连喷2次,间隔7d左右。雨前或雨后不喷药,喷后下雨,雨后补喷。防病以下午喷药为好,中午不要喷,重喷叶背面;防虫以早上喷药为适,夏季中午不喷药,最后一次喷药应留足安全间隔期,最少10~15d,冷凉季节安全间隔期长些,炎热天稍短些,使残留控制在安全极限。要严格掌握用药浓度,浓度过大,不但浪费药剂,且会烧伤植株。配药前应先看清农药的有效期,新出厂的农药,浓度要以最大限度对水,临近失效期的农药以最低限度对水。在蔬菜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掌握喷药次数,不可过频。生育期较长而又易发生病虫的季节和品种,喷药次数不超过5~7次;生育期短和可以生食的蔬菜,喷药次数应控制在3次以下。

2.4.4 注意蔬菜常用农药的混用。蔬菜常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有些呈化学酸性,有些呈化学碱性,混合不当会失去或降低药效。可混用农药在混用时应适当降低浓度,以免产生药害或浪费农药。常用农药的混用可参见表1。

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