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大概念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大概念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很多年前已经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但部分初中化学课堂上依然没有实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化学综合能力;化学课堂上依然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时候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单纯的进行知识的灌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长时间下来会对化学课程产生厌倦情绪。这种教学模式也会造成课堂氛围压抑,对教学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初中生对化学课程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长时间下来直接造成课堂教学效率降低。
2.激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措施
部分学生对化学课程失去兴趣,原因在于抽象的理论与繁琐的实验消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需要针对性的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2.1联系生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来自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民间谚语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教学中可以通过模型表达事物最主要特征及功能,通过简化原型各种复杂结构及功能,如此下来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化学现象形式多变,比如水在不同时刻其形态特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区别。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现象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培养化学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2.2创新教学,引入情景化教学法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最好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引入到我要学的良好循环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够获得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进而获得能力上的提升。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引入情景化教学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该方法主要营造与教学内容相似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氧气性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实验营造相应氛围。实现准备好两个封闭的烧杯,都放入一根蜡烛,同时点燃后封闭烧杯口,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其中一个烧杯通入氧气,另一个烧杯不做处理,再次观察火焰颜色。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氧气本身不燃烧,但却有助燃性能。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甚至可以在课堂中引入音乐,让学生在优美音乐声中学到知识;情景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想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学生不但可以听教师讲解,还可以利用情景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3做好互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时,教师的问题应该具备针对性,不能进行随意提问。也就是教师设置问题的基础应该是实际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是否合理、实用以及创新。实际授课中教师应该提前对下堂课讲解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将其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这些重难点问题进行提问,通常情况下一堂课需要7个左右的问题,如此才能保证对学生正确引导。教师在设置可养问题的时候,需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简单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下去,而问题难度过大又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教学目标不宜达到。因此实际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设置问题,难度维持在比学生实际能力高一点的层次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讨论时间、主题和空间,活跃课堂的氛围,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提问,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进行强制性学生提问,以此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进行资料的查询,自我的思考以及自我的学习。
2.4多媒体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化学概念大多抽象难懂,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因此教师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进而实现抽象概念生动具体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画面、声音等可视形式将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概念涉及内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概念本质。比如课程中讲述概念时,就可以通过动画展现,整个教学过程中放映两遍,第一遍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概框架,第二遍播放过程中需要教师同时进行讲解,让学生彻底理解这一过程,最终达成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于初中生这个思维活跃的群体,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有效激发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实际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张静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玉萍.强化实验环节,推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5(74):45
[2]常伍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4(26):101
篇2
关键字:初高中化学衔接 学习障碍 解决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学生反映他们在初中化学成绩很理想,可是步入高中,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了相当大的学习困难,而且近几年的学情调查也反映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畏难情绪。目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研究有很多,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及文献调查发现,学生主要的学习障碍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生初中掌握的知识不牢固,只是应付考试。为了在一年以内(实际时间更少)让学生认识化学,掌握基础,应对中考,大部分初中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会或多或少的省略一些知识,甚至是很重要但中考要求较低的内容,比如实验,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内容,课本所安排的典型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思维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但中考大纲中对实验的要求很低,甚至规定了考试范围,致使很多初中老师都是在临近中考时采取恶补的方式进行"灌输",完全违背了课本的本意。另外,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分散,还没有建立起来化学学习的基本框架,对于掌握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模棱两可的,只能说出来个大概,这就成为学习新知识中的障碍。
其次是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不同,学生一时还难以改变。初中化学学习主要以记忆为主,一个概念只要记住基本上就能解决相关题目,理解部分相对较少。大部分的初中生认为"听"、"记"、"练"是化学学习的"三部曲",只是将简单的知识一再重复,但学生在这种简单、死板的方法学习下,逐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会死记硬背,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对化学的兴趣逐渐减弱甚至失去。而到了高中,由于高中化学内容多、难度大、理论性强,简简单单的死记硬背已经难以适应本学科的特点,比如电解质的概念就不是靠耍耍小聪明或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
再次是化学用语的抽象程度突然增加。一方面是高中化学中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化学平衡等概念不容易理解,学生觉得离生活太远,与初中的化学用语也存在很显著的差异,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初中化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并且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作为基础。而高中化学一下子就接触到物质的量、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等抽象性语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下子还不能达到要求。另一方面还与初中的化学老师的教学习惯有关系,大部分老师都不太强调平时的化学用语的规范性,所以,一到高中学生就特别不能适应规范的化学用语,他们甚至区别不了化学式、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等基本的化学用语。
最后是高中化学的课容量大,知识点多,课时安排紧。一方面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但初高中教材部分知识点却未对接,致使初中老师认为没用,高中老师认为学生已经会了,但真正的学习主体却根本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是课程难度徒然上升,学生理性思维的程度跟不上。在单位时间内要求接受的知识量增加了许多,相对而言辅导练习消化的课时较少,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比如必修一(人教版)第三、四单元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有近两百个,按照课时安排需要学生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完全掌握,而整个初三一年学生接触的化学方程式才四十个左右,如此之大的变化确实是给学生和高中老师出了个不小的难题。
针对这几点学习障碍,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
第一、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在授课时,不要总想着将课本上知识点赶紧教给学生,而应多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授课方式,教会学生自主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的总结可以在开始阶段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进行。高中化学的知识相对于初中,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一切知识更加系统富有深度。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归纳能力。像各种官能团的典型反应:双键的加成反应,醛基的银镜反应,羧基的酯化反应等等。总之要指导学生利用各种线索构建网络,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越俎代庖的给学生什么都弄好,尽管这样做在短期内会见成绩,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没有什么好处。
第二、适时复习旧知识。紧扣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采用"集中复习"、"穿插复习"和"专题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如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金属活动顺序、元素化合价、酸碱盐相关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等进行系统复习。其他内容穿插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补充,使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新知识框架之中,将旧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息密切相关。1..运用化学史比如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化学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摈弃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犯错;4.加大情感投入,培养学生质疑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比语言更为形象直接的图画或动画来帮助学生认知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6.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水平(平易近人、博学多才、教法灵活、语言幽默风趣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在课本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中多找实例,比如盐类水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就很有乐趣,多用这样的实例肯定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拙见,如有不同见解敬请指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概念;化学变化;反应原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34-01
在初中化学的教材之中,存在很多的精炼的化学概念,这些概念是经过简练的语言高度的概括而形成的,常用的化学概念有定义,定理,原理,反应规律,还有很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些原理或是概念等都是经过高度概括而形成的,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阅读,仔细揣摩这些定理或是原理之中的关键字眼,做到理解记忆,这样才不容易忘记其中的重要内容,而且理解记忆的知识就算是同学们不能够完完全全的记住,也能够写出一个大概来,这样对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是很有帮助。
但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待提高,所以在课堂之中认真听讲,听懂老师所讲授的意思,理解概念等,对于同学们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学习的时候,同学们要力求准确,一定要准确的把握课堂之中的内容,而且化学这一个科目对于同学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生活都很有帮助,笔者在经过研究和探讨之后,为同学们总结出以下的化学概念等理解方法。
一、联系生活理解,从实际之中出发了解概念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之中,要求同学们能够了解化学与实际生活之中的联系,培养同学们学习化学用品的意识。而同学们在理解化学之中的概念内容的时候,也要结合生活之中的实际,同学们可以试着想一下,日常生活之中食物的腐败到底是什么变化呢?如果是化学变化其中的原理又是什么?同学们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不妨就结合生活之中的实际,就食物腐败的问题而言,同学们在了解食物腐败的原理之后,在生活之中就会运用到所学过的理论。
学习是需要兴趣的,而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顾及自己的考试成绩,所以很多时候学习都是缺少动力,但是化学这个科目就非常的具有实际意义,对于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有用的一个科目,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生活之中的实际,好好的了解教学内容,无论是对于同学们日后的生活还是学习都是好事一桩。
二、认真做实验,通过现象看本质
上文我已经提到化学是一门与生活之中实际有较强的接触的科目,而且化学也是一门动手能力较强的科目,需要同学们做一些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来了解化学之中的原理或是反应等等。在老师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的看,仔细的理解,集中注意力听讲,尤其是一些有危险的实验,同学们千万要认真的听讲或是观看,以防意外的发生。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是源自于对实验的观察,通过实验理解概念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而且在实验之中同学们也可以增强动手能力,所以同学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并且不断的思考其中的原理,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和得出反应原理或是反应方程式等。
在学习的时候,或是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都是需要不断的思考。化学之中的概念有很多让人误解的地方,同学们只有认真听讲,不断思考才不会产生疑惑或是误解的地方,而如果同学们在实验的时候存在什么问题的话,一定要和老师积极沟通和联系,老师是一定会为同学们进行解答的,而在和老师进行沟通之后,同学们对于概念的印象或是理解也就能够更加加深,这对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都是很有帮助的事情。
三、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记忆概念
化学之中的概念还是很多的,但是很多的概念都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有非常大的接触,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进行理解,但是结合实际的理解也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同学们不一定能够详细的介绍出你所知道的这个概念,所以同学们在记忆化学概念的时候最好是能够运用简要记忆方法,虽然化学概念是经过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而出的,但是这其中还是有很多对于同学们来说是没有用的语言,因此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省略其中无所谓的语言,而只要记住其中的关键词或是关键字等,在进行叙述的时候能够讲出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就可以了,这样考试的时候也就不容易丢分,而且化学的概念等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加了解化学,了解其中的反应或是原理,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加方便的学习化学,所以同学们在进行记忆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记忆能力,合理的删减非关键词语。
篇4
关键词:科学预习 实验观察 趣味记忆
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以为将课本看一遍就算是预习,常常不能抓住课本中的重点,进行思考,也就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科学指导预习。
化学学科有它独特的阅读重点和方法。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化学语言读懂课文。如初三化学第一课绪言,共有3500多字,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不会抓重点,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这是需要教师科学的引读,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
在学习预习前,应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实验观察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初中生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等特点, 教师应提前引导学生应注意的问题及步骤,如果仅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
(一)防止学生看热闹
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丢掉了“门道”,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弄清概念不混淆
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三)细心对比防马虎
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如硫既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氧气中燃烧,在观察这两个实验时,就应特别细心,否则便得不到“淡蓝色火焰”和“明亮的蓝紫色”之的区别,从而得不出硫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的结论。
(四)观察全面不遗漏
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如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只看到有“火星四射”,而看不到有“黑色固体产生”。另外,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例如,在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鼻闻,可了解产生的气味的气味;用手摸集气瓶壁,可感觉到反应有热量放出。这些都是用眼所观察不到的。可见,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
三、巧用记忆
(一)理解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在记忆元素符号、分子式、原子等概念,必须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
(二)趣味记忆
1.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
2.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编如下歌诀:“加热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热;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来”。
篇5
一、过好备课关
新教师首先要做到精心备课。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学生我们是这样要求的,对自己也要这样要求。在新教师的课堂上从不缺乏激情,一课堂下来讲了很多,却没有一条清晰的脉络。这也讲了那也讲了,让学生反而不知哪个是重点,哪个是要学会的。这就要求新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到三备,即备课本、备学生、备练习。在上课前弄清楚一节课的知识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力求做到不眉毛胡子一把抓。
例如:学习CO2的制取实验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CO2的性质,其中就有它的密度、水溶解性、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现象、没有可燃性、不支持燃烧等性质。那么学生有没有完全掌握上述性质呢?我们老师心中有数吗?备学生时,我们要大概知道哪些学生掌握了CO2的这些性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注重备学生。备练习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分层,题目的难度要设置得当,让学生即不望而生畏,也不会不屑一顾,正所谓“跳一跳,摘得到”。
当然,真正要做到备好一节课,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要求我们的新教师多向老教师学习,对《中考说明》多进行学习,对新课标进行学习,研究历年化学中考试卷,掌握考点,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考点进行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过好上课关
记得那是刚走上讲台不久,我经常用知识结果代替知识形成过程,课堂上一切由我安排好,课前我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嚼得很细,再灌送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实践、体验;在教材处理上,我几乎把所有的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新的空间,整个学习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的创新与发展的意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只是充当了一个“信息接收器”的角色。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我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过好巩固关
作业要做到有布置也要有检查。记得我们的校长说过一句话,“如今大部分学生只会做有检查的工作,没有检查的工作很少有人去完成了”。大多数新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很认真,把作业从第一本批到最后一本。其实我认为作业不一定要全批全改,对批完的作业进行质量分析也很重要,对有误作业的学生进行纠错就更重要了。
我们对学生作业的检查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监督学生完成作业。二是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课前5分钟的时间是检查作业的最佳时间,可以采用提前收取作业进行批改、当堂提问、板演、听写等方式进行。根据反馈情况,教师可以对学生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掌握知识不好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跟踪辅导。
篇6
【关键词】功效;方法;应用原则
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和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导入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进行灵活变通。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对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有了一定的体会。
一、化学课堂导入的功效
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能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进行积极思考。所以我们每一位善导的老师在教学之始都应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明白所学化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注意力是人们心灵的唯一门户,课的开始教师要给学生强烈新颖的刺激,帮助学生收敛课前的其它各种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到教学程序之中。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技能作鼓动。揭示化学科学的重要性,降低化学学科的难度,展示化学科学的魅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就想知道为什么,就愿意学。因此利用巧妙的素材作“引子”教师就能轻松自如地导入新课题。
二、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1.直接导入法
在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时,上课开始就给学生猜测:空气看不到,摸不着,同学们知道我们这个教室里的空气质量大概有多少吗?很少学生能回答得出,此时老师可以话锋一转,我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就能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带着悬念自然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2.复习导入法
采取复习的方法导入新课复习的内容要和本节内容有联系,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例如,高一教材《硫》一节教学中可采取从氧原子结构入手、画出硫的原子结构,从氧和硫原子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得出结构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
3.以旧拓新导入法
教学中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导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例如,在讲物质的量浓度时可先复习溶液质量分数等有关概念,从而导入新课。
4.类比导入法
有些化学概念表面看来很相近,实际是有区别的。我们可采用类比导入法,便于把新旧概念区分开。例如,在讲电解时先让学生回忆电离的知识,然后指出电解与电离是否相同?如若不同有何区别与联系?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
5.实验导入法
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要求解惑的心情很急迫。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态、声、光等方面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问题,通过实验巧疑布阵、设置悬念。
6.化学魔术导入法
用化学魔术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把新课推向。例如,在讲氨的结构和性质时,可给学生做“空瓶生烟”的小魔术,然后指出氨气除了具有与氯化氢作用生成氯化铵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呢?从而引入新课。
7.激情导入法
教师用激情的语言讲述一点化学史料借此唤起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碱金属知识时可介绍英国化学家戴维的事迹。戴维用电解法电解苛性钾时,将分解的生成物倒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时,突然“轰”的一声,发生了猛烈的爆炸,戴维失去了一只眼睛,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戴维酷爱科学,勇攀高峰的精神。
8.故事导入法
化学的发展史中妙趣横生的典故很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讲些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课堂教学导入的平铺直叙之弊。例如,讲苯分子的结构时可以从介绍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的“南柯一梦”开始,突出凯库勒梦中还在思考还在工作。
其实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例如教具、挂图、幻灯、视频和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等生动具体的直观形象,都是课堂导入不可忽视的素材。通过导入诱导学生变枯燥抽象的原理学习为生动活泼的规律探索,促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启发学生尽快地理解其真谛。
三、化学课堂导入法的应用原则
1.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2.导入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师尽量要用生动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导入新知识以及预设时要尽量做到激其情引其疑,从而使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3.导入要起到揭示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作用,将学生引入真实、生动的求知情境,解决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克服畏难情绪。
总之,课堂导入是教师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虽占用几分钟甚至只有几句话却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犹如乐曲的“引子”。好的“导入”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引领学生驶向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不同的课题运用不同的激励性素材,精心设计“导入”语,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只有做到引人入胜、造成悬念才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庄清辉. 实验导入法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J].中学物理. 2010(10):20-21
[2]刘淑云,龙立平,胡拥军. 普通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导入法研究[J].化工时刊2009(7):73-75
篇7
论文摘要:中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基础人才。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迁,社会对中专人才的职业水平和道德素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到教学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去思考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作为中专的化学教师,我认为,要改革中专的化学教学现状,提高中专的化学教学质量,应该从文中几个方面入手。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职业中专学校,迎来了职教的重大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挑战。怎样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是职业中专学校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培养实用型人才首先从教育入手,现在的教育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为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对中专生进行素质教育应该结合专业的特点进行。
一、当前中专化学教学的困惑
1.学时数差异大
根据新大纲编写的教材,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两个部分组成,根据专业的不同,总学时数有所差异,但总学时数大概要求都在70学时左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现行的中专教学体制是无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求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一般都实行2+1的教学模式(两年的理论学习,一年的顶岗实训),要在两年内,开设并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所有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习内容,各学校一般都采取了各门课程都压缩了教学时间,其中作为基础课的化学课也不例外。正常情况下,能保证有50学时的教学课时就算不错的了。教学时间的不足,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及要求就不可能完成。新《大纲》及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是按正常完成初中化学学习任务的学生而编写的。但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招生体制的改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已经不需要门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来自初中毕业的“双差生”,即行为习惯差,学习差的学生。新《大纲》及新教材在对化学教学的要求及内容安排时,对此实际问题考虑不够。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按《大纲》的要求来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规定任务是不可能实现的。首先,《大纲》规定的内容是无法完成的,其次要达到《大纲》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更是不可能完成。
2.化学实验课程开设不够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中的定律和学说源于实验,又为实验所检验。中科院院士戴安邦教授提出:只重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而化学实验就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但在中等职业学校化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基本被排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原因,笔者个人认为,其一是教学学时的不足;其二是,化学实验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品和化学器材,开设化学实验会提高学校的办学成本,而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办学思路就是千方百计降低办学成本,这个矛盾是以牺牲化学实验来给以化解的。
二、改革中专化学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现代化不断发展,对各层次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类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环保等新兴领域受到热捧,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环境工程、环保等各类相关专业并逐年扩大招生,无疑造成化工、医药、环保、农林等相关行业的就业压力剧增。这样的新形势要求就业者对新知识和新技术有较强的学习和掌握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中专生教师和学生要调整中专生只仅有一技专长就可无忧的传统的教学和就业观念,应适应新情况,转变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培养有专业特长、实践能力强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适应当前创新型社会发展需要的毕业生,逐步增强中专毕业生在创新型人才中的竞争力,更好的为我国的工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中专化学改革教学策略
1.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是否得法对能否培养学生兴趣关系极大。许多化学家和化学工作者在确定化学专业志向时大都受了授课教师的影响。教师除了对概念、原理能用简明的语言和生动恰当的比喻表达外,还应该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更多地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而进一步掌握新知识,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二是在教学中应注意知识归类并训练学生掌握各类化学知识的归类方法。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有兴趣,后来化学概念、原理、计算、分子式(结构式)、方程式等内容多了,不少学生越学越糊涂,就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但效果不好,就失去了信心,兴趣迅速下降。这时巩固学生兴趣的关键一环就是教师要重视知识归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规律性,强调结合具体事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化学知识。教师还应逐步训练学生掌握各类化学知识的归类法。三是创造条件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教学、科教电影、化学实物和图片展览等。这些形象化教学手段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并获得深刻的印象。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对化学有了初步兴趣并积累了一定基础知识以后,就不满足于课本上的内容。课外化学读物对他们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引起他们的注意,开始阅读课外读物的尝试,在阅读中了解了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兴趣就更浓厚、更稳定。但如果选择读物不当或阅读中遇到一些疑难得不到解决,兴趣就会下降,对课外阅读失去信心以至中断。若经指点,疑难得到解决,兴趣就益发增强。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认真的指导,除推荐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化学读物,解决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外,还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做好课外读物中某些化学实验。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差异性是指学生个体素质层面的差异,主体性中除包含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其他要素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外,还包含积极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进取,自觉地动手动脑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基于上述基本特征,中专化学课教学应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等各方面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教学对象,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学生差异,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个性特点出发,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学的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鼓励、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如讲《氯化氢的性质、制取》这堂课,教学可以安排在实验室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从几十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然后自己动手实验,探讨两种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在实验的每个环节,同学们可以向老师或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可以请同学到讲台上谈当堂实验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整堂课充满师生互动和生生交互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专化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逐步探索和缓慢的过程,但贯穿其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即现代教育学推崇的兴趣教学法。不论是激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还是化学实践活动,都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一旦学生被注入了足够的学习动力,化学课程学习和化学实验探索就会成为越来越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无疑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此外,学校和教师应积极改革传统的单一纸笔测试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实验探究能力、实践活动环节等多方面的学习活动进行综合评价,以督促教师和学生在探究能力、科学素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方面积极探索和进步,从而逐步增强中专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和在人才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M].2009.
[2]刘斌,张龙.化学(通用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3]吴艳萍,王艳红.拓展中专数学课堂教学的有益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7):64.
篇8
一、化学课的听课方法
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形式,听课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化学课堂的听课属于聆听,听课的投入程度和效率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一般来讲,“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这三个环节对听课效率有直接影响。
(一)课前预习
化学学科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各块知识间衔接紧密,看似并列,实为递进关系,知识的上下位之间关系明确。通过预习,可以弥补基础知识的漏洞,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二是演示实验多。在初中的化学课本中,实验内容、实验步骤都是用小体字书写,每个实验平均有4~5行字,若不经过事先预习,往往对实验现象“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那么本来想要通过实验达到的“再现、揭示、发现、证明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就大打折扣。
(二)认真听讲
一节课只有45分钟,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用,学生要充分调动起听课的积极性,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课。具体地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紧跟教师的思路
不少学生上课时不是埋头自思,就是忙着做笔记,思路不能与教师保持一致。这是一种不好的听课方法。听讲时思想上必须与教师保持一致,听教师是如何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听教师是用什么方法、技巧去解题的;听教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解释。
2.善始善终,听好小结
临近下课,经历了紧张一节课的大脑往往感到疲惫倦怠,往往难以对小结部分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结尾的话虽然不多,却常常是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的提示,是点睛之笔。能否听好小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在本节课中的收获。所以,每个学生都要努力克服自己的急躁情绪,为一节课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做好笔记
做好课堂笔记不仅适合于文科,同样适合于化学这门学科。学生都知道,化学的知识点较多,即使再聪明仔细的学生,一堂课下来,也只能回忆课堂内容的大概结构,大部分细节内容特别是资料性较强的很快就会被遗忘。为了充分消化吸收和理解,做适当笔记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提高效率从认真听课开始,以上三个环节是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听课习惯。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听课习惯,从而取得优异的化学成绩。
二、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是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对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预习实验内容
做化学实验,首先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应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另外,还要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大型仪器的性能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二)认真观察实验
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其本质的,只有通过正确地观察,才能来验证和探索有关问题。观察一般应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②反应条件;③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④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三)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功,是实验成功的保证。某学生使用游码托盘天平称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托盘里,把砝码放在左托盘里,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5.5g,如果按正确的方法,食盐的质量应为14.5g。由此可见,正确的操作程序是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的前提。此外,由于化学实验中有易燃、 易爆、腐蚀、中毒的潜在危险,所以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懂得所用药品的性质,避免产生实验事故。
(四)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的总结,一般包括实验目的、仪器药品、操作步骤、观察现象、解释现象或结论。通过写实验报告,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且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上就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另外,学生还应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爱护仪器、节约水、电、气及实验易耗品,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等。
三、化学记忆方法探究
化学是一门文科性质很浓的理科,要求理解记忆的东西很多。例如,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化学实验现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基本规律等。因而寻找一种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一些化学学得好的学生将记忆的一般规律与化学特点相结合,总结归纳了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简化记忆
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在记忆时容易混淆,或者记不全面。克服它的有效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话,或分几个要点,或列表来简化记忆。
如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记作“查”;②“装药品”可记作“装”;③“将装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可记作“定”;④“收集气体”可记作“收”;⑤“检验气体是否集满”可记作“满”。整个实验操作步骤就可简单地概括为“查、装、定、收、满”。这样记忆,简单明了,并且对以后学习其他气体制取方法也有帮助。
(二)规律记忆
化学知识多而散,学生在记忆时,应该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其规律,这样既便于理解,又容易记忆。例如,对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沸点、密度等方面记忆,如果是金属还要考虑其延展性、传导性。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很容易记住各种物质的物理性质。
(三)理解记忆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很多,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些学生常常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以为背下来就是学会了,这是学习化学概念的一大弊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俗话说:“若要记得,必先懂得。”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记得牢固,才能灵活运用。
(四)对比记忆
对比是识记、掌握及应用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区分。对于易混淆的化学概念、理论、定义等,要进行科学比较,寻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抓住其内在属性。例如,元素和原子,原子和分子,原子和离子,混合物与化合物,点燃与燃烧,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鉴别和鉴定,分离和提纯,沉淀和结晶,盐酸和氯化氢,电离和电解,酸的挥发性和不稳定性,酸根和酸酐等等,都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
- 上一篇:农业农村工作基本常识
- 下一篇:法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