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篇1

关键字:后勤分队课程 研究 学习方法

一、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内涵

就军校教育而言,由于军校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确定性、严格的规范性、近似实战性和教学科研统一性的特点,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将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和学员自学四种方法构成(引自《现代军校教学论》)。在上述四种教学方法中,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实践去掌握或验证知识,其中隐含着对问题的研究;科研训练方法本身就要求我们要研究问题;理论教学方法则需要我们要努力改革以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员的主体作用,给学员留有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即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理论教学方法有讲授式、学导式、讨论式和研究式四种模式,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即要压缩讲授时间,灵活运用学导式和讨论式,深化和升华研究式,也就是说,用以研究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理论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变教与学的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乃至于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网络交流。鉴于后勤分队勤务课程内容的特点,是比较适宜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

(一)教学准备。通过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征求专家意见和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感到要在课堂教学上顺利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1.总体调整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实施计划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其作用是规范教员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控制授课进度,把握授课重点和内容难点,系统、全面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当前我们所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其不足之处是时间进度与教材内容过于均衡,留给教员的机动时间少,教员能够留给学员主动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时间更少。要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方法,必须在不突破教学大纲时间和教学内容规定的前提下对教学实施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的方法一是应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分化归类,进而将其区分为几个内容阶段,以便于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二是在教学实施方法上,对于一般性教学内容,采取学员自行理解与集中答疑结合的方法。对于重点内容,采取提示性讲解方法。对于难点内容,采取重点讲解的方法。对于有研究空间的内容,引导学员自我研究;三是调整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时间的调整,主要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安排而定,其问题是如何在不增加教学总课时的前提下,挤出研究性学习时间。如果教员能够努力克服传统的“讲”课习惯,当前的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时间还是有较大的压缩空间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努力优化教学实施方法,挤出研究性学习时间是可以作到的。

2.优选有研究空间的研究性学习内容。院校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其内容一般有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特点,且受教材容量限制,对内容的阐述一般比较原则和带有普遍性,而对于现实性问题、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实际操作性较强的问题,不一定写的到位。针对这样的问题,当前一般是采取硬性灌输的方法,往往是教员累得满身汗,学员听的直泛困,难以引起学习兴趣 。如果能采取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员广泛参与,教员与学员互动,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后勤分队勤务教材中关于车队正规化出车问题,教材上仅有三行文字,而这项工作的实际组织是十分复杂的,如果在教员的提示下,通过挖潜学员的智力潜能和学习兴趣,让学员动脑筋思考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而且教学效果好,因此这个内容就可作为一个研究性学习内容。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也不可过多,考虑教员的精力和学员学习的时间,一般每2周安排一次为宜。

3.确定合适的研究形式。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个人撰写小论文、分组讨论和解决某一问题、模拟演练某一课目、实地调研和网上调查某一问题、制作某种实物、制订某项工作的完成方案等形式体现。实施时应根据不同研究内容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以提高课堂研究性学习方法组织的技术含量和效率。

4.资料和器材准备。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需要教员给学员提供大量的辅导资料,进行模拟演练和制作实物需要各种器材,同时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工具,这些在课前准备时都应准备到位。

5.整体备课。在教学计划完善和各项教学条件满足后,应组织任课教员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特点进行备课,使教员熟练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组织实施

以上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应将详细的教学实施方案上报教学主管部门审查,待批准后方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二)实施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可按宣布课题、跟踪辅导、成果鉴定和成果推荐的步骤进行。

1.宣布课题。当某一阶段的理论教学内容已经讲解完毕,需要对其中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时,教员可根据教学计划宣布研究课题,规定作业形式,提出作业要求,并相应地提供保障条件。也可由学员自选课题,或者是在教员的课题下选择子课题。

2.跟踪辅导。为了使学员的研究工作能够正确、及时的完成,教员应在课堂上或者自习时间及时辅导学员研究问题,纠正错误,并提供其他各项帮助。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类似于科研,又不同于科研的特点,学习要求高,所以教员要正确引导,防止学员望而生畏。同时要求教员要放下架子,变权威者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辅导过程中,教员要教会学员写报告、处理资料、收集管理信息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和获得体会的能力,从而提高学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

篇2

现代医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健康取决于人的遗传结构及其与周围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平衡。当这种作用达到平衡时,人类处于健康状态,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人类就出现疾病[1]。将人类疾病按照环境与遗传因素作用的大小来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完全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如外伤、食物中毒和非正常死亡等;第二类完全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如白化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第三类即由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的疾病,即通常称为复杂疾病。现代医学认为除第一类疾病之外,人类所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与遗传物质(DNA)的直接或间接变化相关。全球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总负责人、美国著名学者Fran-cisCollins认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进入基因组医学时代(theeraofgenomicmedicine),遗传医学正逐步融入医学科学的主流(mainstream)[2]。一般而言,某一致病基因被发现后,几个月内即可用于临床诊断疾病,而疾病相关基因也只需要2-3年就可用于评估患病风险。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常见疾病如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的诊断,已成为国外医疗机构的常规项目,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和地区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现代医学的教育体系中,医学遗传学渗透到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胚胎学、生理学、肿瘤遗传学、药物遗传学、遗传毒理学、细胞遗传学、行为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许多相关学科,在基础与临床之间起着一座桥梁的作用,是一门桥梁学科[3]。基于科学技术与医学遗传学迅猛发展的今天,怎样在医学生中开展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值得深思。

1合适的教材是教学之根合适的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国内有许多遗传学专家,其各自编写了不同层次的教材,各有优势,各具特色。例如夏家辉主编的研究生用教材(人卫版)、李璞主编的面向21世纪医学遗传学教材(协和医大版)、陈竺主编的7年制规划教材(人卫版)、傅松滨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左及主编的5年制统编教材(人卫版)、孙开来主译的由Collins等人撰著的医学遗传学原理(科学版)等,对我国的医学遗传学教育都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多年来采用傅松滨主编的教材。该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清晰流畅,较受师生欢迎。但上述教科书也存在一定的缺憾。例如,它们均病例病案少,基本以分子遗传与细胞遗传学基础、药物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免疫遗传学等主题为切入点的编写方式,使师生感到医学遗传学是将上述各学科硬拉在一起形成的学科,与临床距离远,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另外,现在的教材中研究前沿成果比较少,特别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非常欠缺,医学遗传学作为基础学科,学生却误认为在临床基本上用不到,很难碰到遗传病,即缺乏实用性的内容。因此传统的教材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抹杀了医学遗传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急需一本以问题为先导、增加临床病例并附有病案分析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遗传学教材的问世。

2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之本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基础教学的重要学科,是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桥梁学科。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是好的教学效果之本,因此,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①应具有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精神;②应该继续教育与培训,与时俱进,抢占信息技术的制高点;③应该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包括有渊博的知识,有很好的表达水平,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作为教师应具有很强的优化教学内容能力,因为医学遗传学的课程课时比较少,内容多,因此要精简浓缩内容。合理利用网络搜索出最近的一些医学遗传学临床病例,及时更新多媒体课件,增加动画、病例图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医学遗传学的发展非常迅速,人类基因组计划,遗传病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新的研究进展不断被纳入教学范围,因此及时掌握医学遗传学的最新动态非常重要。而网络资源具备的信息量大,因此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知识量大。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设计是关键,因此,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制作课件的能力,要通过分析课件的用途,选择合适的软件,确定页面的大小等内容,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3教学手段方法是教学之源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要素组成的面授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大。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的不断普及及素质教育的推广,除了传统的教学以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地推进到课堂教学当中。首先,应该采用传统的教学与PBL法相结合。由于学生能力在不断地培养之中,医学遗传学课程一般设置在第一、三学期,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独立学习的能力还欠缺,所以应该在传统教学渗透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第二,应该采用病案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医学遗传学是中学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继续与加深,特别是理科生有一定基础,如果在高等学校学习时只是简单加深,使其误以为医学遗传学知识与中学阶段的生物学知识一样,感觉在“炒现饭”,这样会磨灭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在现代遗传学认为“所有疾病都与遗传有关”,典型病例比较多,在讲授知识时引入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病例教学作为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模式,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启发诱导式的转化,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4]。医学遗传学的研究对象为人类的遗传病,研究遗传因素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讲授各类遗传病时,应引入临床真实病例,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培养医学思维。例如,在讲授多基因遗传时,首先给出唇裂腭裂的患者照片,使学生直观感觉认识唇裂腭裂是遗传病,而且是多基因遗传病,同时选取真实病例,譬如王菲的女儿也是其中的患者,以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多个家系系谱,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特点等讲授重点和难点。第三,学生参与的互动教学模式。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属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可试行学生讲课的方法,选择一章难度较小的章节留给学生讲授,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准备课件。例如染色体一章第一节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与种类内容简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准备课件,应该可以更好的理解这堂课的内容。由于平时的教学都是教师教,学生学,因此这种教学形式的偶尔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参加讲课的学生也是很好的锻炼。最后,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应用。现在信息技术深入到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势在必行,这也是近几年来教育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未来高校课程必将向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也应该顺应网络化的趋势。医学遗传学已经建设成为校优秀课程,我们现在着手进行了网络平台建设,该平台将为师生搭建一个医学遗传学探究式的教与学互动的网络空间,使师生在此平台上互通信息。

4科研是教学之生力军

科研工作是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及学术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科研能使学生学术思想活跃,课程内容理解深透,授课生动,讲解自如,能使学生真正弄懂教材内容,从而启发其学习兴趣,培养科研思维和启迪创新精神。认真钻研的教学态度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有益于科研思路的确立和开拓科研新领域[5]。我们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团队,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分子生物学方面均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这对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信在教学团队的一致努力下,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与科研将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3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学科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Medical Genetics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CAI Xiaoming, LIANG Suhua, LIU Yun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7)

Abstract Medical genetics is a set of teaching, research, health care as one of the disciplines, theory and technology platform to support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the impact on human health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Medical Genetics disciplines strategy must reflect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Medical Genetics disciplines need: Refining discipline direction, creating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training discipline talent, improve academic prowess; build discipline platform to enhance research capacity; coordin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cultivate discipline results.

Key words medical genetic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因素在人类疾病的发生、流行、诊断、治疗、预防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是医学与遗传学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也是医学科学领域中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以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为龙头,发挥学科建设引领作用,整合医学遗传学相关教学科研各方面的资源,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科学研究,推行产学研相互融合,提升医学遗传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提高整体办学实力,从遗传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人类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传递规律、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为遗传病患者提供临床服务,包括遗传检测、遗传咨询、遗传筛查、产前诊断及基因治疗等,从而为改善人类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质作出贡献。①②③

1 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现有问题

学科建设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力量之源,是高校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但目前很多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和引领作用,在学科方向的凝练上无法兼顾学科的特色和稳定性,不注重培养医学遗传学学科带头人,忽视培养学术后备人才梯队,学科建设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合理的学科建设发展机制。④⑤

(1)学科基础薄弱。医学遗传学在医学院校是基础学科,结构单一,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教学方式都服务于临床,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科研重视程度不够,相互之间缺乏交流,没有相同方向的研究梯队,没有高水平的实验室、研究基地、教学实验基地等基础设施,更谈不上形成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2)学科层次不高。与医学院校其它学科相比,医学遗传学学术队伍、科研成果和学科基础条件方面相对较弱,学科带头人、学科人才相对短缺,存在学科梯队结构不合理,科研成果不集中、不系统,学术论文质量偏低,学术活动层次不高等现象。(3)学科经费不足。由于大家对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认识不足,医学遗传学经费较少是学科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包括教材、教学、人才、科研等诸多方面,有的也存在经费利用不合理等现象。(4)学科沉淀不够。在医学院校,医学遗传学相应的学科建设保障政策和措施不够系统,重视、认识不够,加上学科起步晚、底子薄,资源有限且过于分散,没有主攻方向,无法突出学科优势,在学科内部相应的管理制度也缺失,没有统一规划,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学科建设缺乏历史沉淀,缺乏学科文化氛围,没有形成自身的学科文化和特色。

2 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策略

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因学校特点、资源特点、时间性特点、人才特点等不同而有差异,学科建设策略不是约定俗成、一成不变的,需要认清学校自身发展特点,深入研究社会发展需求,采取重点发展、率先突破、以点带面、形成特色的发展战略,体现学科的创新性、特色性、系统性、综合性。

(1)创新性策略。一是人才创新。充分融合临床妇产、检验、肿瘤等方面人才,拓展医学遗传学团队视野。二是内容创新。医学遗传学学科内容复杂,内容覆盖面广、跨度大、发展快、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广泛,因此,在学科内容上要相互参透。三是教学创新。主要是医学遗传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紧跟时代步伐。四是科研创新。科学研究是学科的立足点,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

(2)特色性策略。医学遗传学学科特色以人才为根本,不同院校有所差异。一是教材建设特色,如编写各种规划教材等;二是教学改革特色,如医学遗传学精品课程等;三是科研特色,如临床疾病遗传机制、肿瘤遗传控制研究等。

(3)系统性策略。一是医学遗传学学科定位,主要是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二是学科规划,根据现有资源条件,认清自身特色,重点突出优势。三是组织实施,采取合理有效措施,保障学科顺利、健康发展。四是学科评估,构建学科反馈和评估机制,塑造学科文化,为学科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4)综合性策略。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最终是满足社会需要。一是人才培养,主要是为医学生打下坚实的遗传学基础,同时,培养高层次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二是科学研究,主要是针对医学遗传学相关未知领域进行攻关,研究遗传因素在人类疾病的发生、流行、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三是服务社会,利用遗传学学科研究成果,从遗传的角度为遗传病患者提供临床服务,包括遗传咨询、遗传筛查、产前诊断及基因治疗等,从而为改善人类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质作出贡献。

3 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措施

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推进创新,树立正确的学科发展观,培养学科带头人,培育学科团队,创造优良的学科环境,主要体现在政策轻松、生活宽裕、学术宽松,为学科团队营造和谐的学科氛围。

(1)凝炼学科方向,打造学科特色。一是学科方向,紧紧围绕医学遗传学基础理论、遗传学临床理论、人类遗传病、遗传学知识运用等方面,集中优势,靠团队自身的努力,塑造学科品牌方向。比如,在痛风遗传机制、骨髓瘤遗传控制等等方面突出优势。二是打造学科特色,主要依赖于学科群体,扩大学科群体的影响力,丰富学科内容,提升学科质量。比如医学遗传学国家级教材主编,省级重点学科、医学遗传学硕士授权点建设等。

(2)培养学科人才,提升学术实力。一是对医学遗传学青年人才进行培养,努力打造创新和进取型的学术队伍,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激发团队创造才能和教学研究热情,增加研究成果。二是重视拔尖人才,用以支撑学术梯队,形成学科优势,创建学科品牌。比如,培养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国家级学术带头人等。三是加强学术管理,经常性进行人员及学术交流,开阔团队视野,利于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四是增强学术团队意识,促进合作共同攻关,提升学术实力和影响力。

(3)构筑学科平台,增强科研能力。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强资金来源多样性,为科研发展提供经费保障,比如,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等。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布局研究方向。比如,各种重点实验室、各类研究所等联合开放共享。三是发扬学术精神,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建立良好的、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四是研究信息公开,科技资源共享,减少重复研究,支持特色性、地域性相关研究。实现科研数据和资料的共享,增强科研能力。

(4)协调教学科研,培育学科成果。一是理顺教学、科研侧重点,协调发展,由于评定职称等切身利益,学科团队人员都有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甚至有上课时数、数量规定,为了完成任务,部分学科人员背离了学科目标、研究方向,脱离了社会和市场需求。因此,必须转变观念,以服务学科、服务社会为导向,进行机制创新,改变科研评价标准。二是鼓励产出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让学科团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潜能,研究出适合学科和社会需求的科技成果、教学成果,服务社会,促进知识、能力和技术的融合,完成成果转化。

4 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注意事项

近年,我校医学遗传学被评审为省重点建设学科,医学遗传学被评定为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医学遗传学是我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我校也是中国遗传学会理事单位,连续主编医学遗传学本科教材(现已第三版),因此,体会医学遗传学学科建设注意事项如下:

一是保证学术自由、学术创新、学术争鸣。协调好学术队伍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学科带头人和其他普通成员之间、普通成员与普通成员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都需要彼此尊重、相互支持、真诚沟通、宽容共进,建立一个富有凝聚力的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应避免学霸思想,鼓励每个人积极思考,充分表达个人的学术见解,对于学术分歧不打压、不歧视,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做出更大的学术贡献。⑥

二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管理主体作用。学科带头人在学术上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渊博的知识、高度的思维水平,在人格上心胸开阔、自由民主、勇于创新;学科带头人要开拓视野,制定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引进、培养和储备人才,使学科建设工作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⑦

三是优化学科队伍结构。学科队伍的总体数量、高级职称比例、博士学位比例、年龄分布、知识结构等要合理。多数正高职人员年龄应在50岁左右,同时还应有一定数量的高学历或副高级职务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上均无断层现象。⑧

四是完善学科各项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淘汰和监控,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激励机制。经费使用建立预算、拨付、使用、监督机制,保证学科专项经费能够充分发挥作用。⑨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20131230)

注释

① 蔡晓明,梁素华,刘云,杨俊宝.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12-214.

② 蔡晓明,梁素华,刘云,母波.《医学遗传学》趣味教学法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2012.129(7):166-167.

③ 蔡晓明,梁素华,刘云.医学遗传学PPT制作研究[J].科教导刊,2013.130(9):72-73.

④ 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1):16-20.

⑤ 王晓华.阻碍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江苏高教,2010(4):75-76.

⑥ 郭贵养.论大学学科建设的十个转向[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17-19.

⑦ 关少化.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J].江苏高教,2011(5):36-38.

篇4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教学效果; 探讨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它是遗传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它主要研究遗传病的发生机制、遗传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再发风险,尤其是预防措施,以降低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遗传病发病率的增加,医学遗传学已经成为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医学遗传学内容相对枯燥抽象,知识点繁杂,难以理解和记忆,加之中职卫校本门课学时数少,该课程又属于考查课,这就使原本文化基础很差的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失去了信心,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些困难。如何让学生掌握好医学遗传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于工作实际,并普及到社会大众,是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以下笔者就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中起重要作用[1]。教师的言行时刻感染和教育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认真钻研教学,平时注意多收集各类遗传病图片、影像资料、临床病例等,精心制作课件,认真设计好每一堂课;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及最新成果,了解在临床中遗传病的最新检查手段、治疗措施及预防工作开展情况等,并融入教学。这样,教师一定会把课讲得生动有趣,赢得学生的喜爱。

2 医学遗传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的灌输

在绪论课上要向同学们清楚地介绍医学遗传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随着科学的进步,对急性传染病、流行病的控制,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已变得越来越明显。据统计,在儿童医院,住院病儿约有1/4~1/3是患有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如果从人群中的患病率来估计,人群中约有20%~25%的人患某种遗传病,这些疾病可以采用医学遗传学的手段得到有效解决,运用医学遗传学的知识和技术,会降低新生儿遗传病发病率,从而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作为21世纪的医务工作者,学习并掌握好医学遗传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3 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3.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3.1.1 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信息丰富等特点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2]。比如,可以通过动画清楚地把减数分裂中遗传物质的复制、分离、染色体重组等一系列的发生过程一气呵成地演示给学生,这样学生会对减数分裂过程有一完整的认识和掌握。同时,把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二价体、二分体、四分体、姐妹染色体、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这一系列概念在幻灯片上以图显示并讲解,学生比较轻松的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用语言描述难以讲透彻的概念,而且还能透彻的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既减轻了教学负担,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1.2 多媒体教学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遗传学主要研究人类遗传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的关系。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动画向学生介绍各种遗传病。通过多媒体的影像资料、图片,学生看到了各种遗传病的临床特征,理解了不同遗传病的发病机制,这些遗传病给学生印象深刻,甚至牢记不忘,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1.3 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一并展示出来,有些内容还可以列表说明、比较,这样使大量的信息在有限的课堂内呈现给学生,增加了知识量,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医学遗传学教学时数少而内容多的矛盾。比如,笔者在讲到多基因遗传病中易患性阈值和平均值距离与发病率的关系、群体发病率与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的比较及阈值有性别差异的易患性分布这些较为复杂的内容时,把绘制好的图片展示出来一一说明,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图示意、深刻讲解,学生容易接受这一复杂的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利用,可以生动形象的演示出一些枯燥难懂的教学内容,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

3.2 合理利用病例分析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临床实际

3.2.1 病例的引入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认真的聆听、思考及发表见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对遗传病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老师平时注意多收集典型病例,并将这些典型病例做详细记录,制成幻灯片演示给学生。

比如,在讲到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一个家族性结肠息肉症患者的临床病例,其中包括病史过程、临床表现、家族史,根据这些资料让学生:绘制系谱,分析系谱特点,互相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特点,预算患者同胞、子女再发风险。

病例分析法让学生体会了遗传病的分析和诊断过程,为学生今后从事遗传咨询、优生优育等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同时又能驾驭好课堂,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

3.2.2 理论联系临床实际,能使医学遗传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比如,在讲到多基因遗传病时,笔者向学生列举了一些常见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精神分裂症、唇裂等即为多基因遗传病,请学生思考、回答这些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是否有家族聚集倾向、是否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病情,大家对这些疾病非常熟悉,可能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学生感觉不难回答并积极参与讨论,最后老师总结、概括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受遗传、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多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细节改善病情。这种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受学生喜爱。

3.3 注重实验课教学 实验课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我们除了安排染色体核型分析、人类皮纹分析等实验内容外,还安排了观看遗传病录像、系谱绘制和分析,让学生自己积极动手动口、互相讨论[6],对各种遗传病进行分析、诊断、进行再发风险估计等;还组织学生参观了儿童福利院,了解遗传病和先天畸形的调查程序,了解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让学生把学到的医学知识用于实际,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7]。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述式、启发式、讨论式、谈话式、对比式、实验式、引导式等传统的教学方法[8],以及与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9],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联系

目前,来本校就读的学生一多半来自农村,他们家乡的医疗水平和条件很有限,可以让学生回家做一些实践活动。收集典型遗传病家族发病情况,绘制系谱并进行系谱分析,进行再发风险估计,给家乡父老提出合理的咨询意见[10];宣传防治遗传病的科普知识;宣传遗传咨询、婚前检查、适龄生育、产前诊断等具体措施的实现对于优生的重要性,给孕妇解释为什么现在孕妇需要做唐氏综合症检查;帮助百姓解读新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等国家政策。通过实践,同学们的遗传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同学们也感到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医学遗传学知识的普及会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会使中华民族兴旺、国家富强。

5 开展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电教传媒,解决问题易懂高效,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把遗传病录像带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可以系统掌握遗传病种类,目睹各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详细特征,每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特点,各种染色体病的临床特征、细胞学特征,两性畸形的种类、原因及相应的矫形手术。通过遗传工程初探电影的播放,学生可以加深理解基因的转录翻译这个及其复杂的过程,这个内容恰恰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称之为中心法则,它是研究遗传学的基础,是教学的主线之一。这个内容的观看解决了教学难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树立了科学发展观。

总之,通过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将更好的方法和内容运用于教学实际,将更新的知识信息传播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好医学遗传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医学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涛.高职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9):16-17.

[2]刘莉洁,石丽娟,王莉.多媒体技术在生理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6):70-72.

[3]王美兰.多媒体在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1):62-63.

[4]苏绍祥,宋汶辉.病例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96.

[5]万小毛,王梅香,程辉龙.LBL结合PBL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53-54.

[6]孙艳,刘继鑫,姚淑娟,等.开展“问题式教学法”促进实验教学发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97-98.

[7]郑文香.高职检验专业寄生虫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74-75.

[8]马萍.生物化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6):53-54.

[9]张敏.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90-91.

篇5

随着分子医学时代的到来,遗传咨询(genetic counseling)已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工作[1]。它利用现代遗传学与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以咨询、商谈的形式解答患者及亲属或其他相关人员提出的问题,并在权衡对个体、家庭、社会利弊的基础上,给与婚姻、生育、疾病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从而达到降低遗传病发生率,改善遗传病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目的。然而,实习医院既无遗传咨询门诊,又无遗传病病房,使广大医学生没有机会直接接触遗传病病人及其家属。学生只学书本知识而无实践机会,从而使新一代的临床医生缺乏对遗传病的认症能力,遗传病仍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严重影响了“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国策的落实。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尝试“模拟临床门诊”的方法,进行“遗传咨询”教学。将散在病例集中讨论,经过几年探讨,收到良好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4级临床本科生50人,2005级临床本科生50人,2006级检验本科40人,2007级检验本科40人,共计180人。每年级抽取的学生以班为单位,4人为一小组,每两个学生结成一个“医生—咨询对象”对子[2]。

1.2 病例提供 提供给学生的病例是我教研室老师经过多年积累的各种遗传病病例照片(包括来我室作染色体检查的患者,还有学生利用假期收集的遗传病患者家系);临床特征总结;家系图;传递方式和发病风险等。

1.3 病例及咨询内容的选择 依据遗传病的分类方法[3],有目的选择常见病例200例,这200例病例基本覆盖了本地区常见遗传病的80%(表1)。

1.4 方法 医学遗传学的任课教师就遗传咨询的目的、方法、意义作一详细讲解,然后,找一名学生作搭档进行示范。然后选出相应的病例,其中一名学生扮作遗传咨询门诊的医生,另一名学生扮作前来咨询就诊的患者或患者家属。准备一定时间后,每对学生依次走上讲台,就他们所遇到的病例进行咨询[2]。患者或患者家属就该类疾病的发病原因、遗传方式、诊断、治疗和预后以及患者同胞、子女复发风险等问题进行询问。而医生要一一作答,并对其婚姻和生育提出建议和指导,以供患者或其家属参考。在座的老师和全体学生作评委,经过学生详细讨论后教师总结,课后提交本次咨询的报告。表1 病例分类

2 结果

经过四届两个专业学生的实践发现,参加模拟临床门诊教学的学生,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的较牢固,并且大大提高了对遗传病的认症能力,对他们的实际临床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参加了假期收集遗传病家系的活动,收获颇大,其中有的家系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已经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对180 人曾参加模拟临床门诊法教学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三位学生考取了医学遗传学的研究生),有利于对理论课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并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2)。表2 问卷调查结果

3 讨论

医学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一门前沿学科,被誉为现代医学的五大支柱学科之一。它的研究对象是遗传病,研究的是遗传病的发病机制、传递方式、诊断、预后和再发风险等。而临床上所遇到的疾病大多遗传有关系,尤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先天畸形、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现在的临床医生绝大多数缺乏对遗传病的认症能力,教学和临床脱节,忽视了学生临床遗传咨询能力的培养。另外,医学生在学习和实习期间遇到遗传病的机会很少,绝大多数学生只是纸上谈兵,尤其是对于那些将来从事妇产科、泌尿外科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的学生,如果不能准确识别各种遗传病,贻误了遗传病的诊治和预防时机,将给病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开展模拟临床门诊形式的医学遗传学咨询课,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反映强烈,效果较好。此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并且提高了学生临床分析能力及掌握临床推理的步骤。通过这些病例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基本掌握了各种遗传病的咨询方法。例如:一对夫妇习惯性流产前来咨询,经染色体检查,女方核型为46,XX,男方核型为45,XY,t(14;21)(p11;q11),男方核型为罗氏易位,形成正常生殖细胞的可能性很小,后代有1/6为14/21易位先天愚;1/3易位携带者;1/3流产死胎,对于这种情况建议他们不要再妊娠,避免了先天畸形儿的出生,又解除了习惯流产造成的身心痛苦。

参考文献

1 左及主编.医学遗传学[M].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217218.

篇6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中职医学遗传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為学生创设出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且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有效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它属于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将它应用于中职院校医学遗传学课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临床思维和自学能力,属于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突显情境教学法在中职院校医学遗传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笔者进行了简要阐述。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以曲阜中医药学校2019级西医临床医学两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个班级36人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一个班级36人为观察组,实施情境教学,两个班级学生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个班级学生使用相同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教材,教师也相同,但对照组学生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即运用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模式;观察组学生使用情境教学法,教学措施如下:

(1)实践准备

在教师讲解基础理论和知识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医学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遗传病发病风险的评估能力。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随机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为医生组,另一个小组为患者组,两个小组自主进行角色分配,角色主要有医生助理、医生、家属和护士等。

(2)实践实施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医生组中的学生可以扮演门诊医生的角色,患者组学生以就诊的方式入场。通过这一方式展开情境模拟与体验,能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同时,患者组可以设计现症患者、症状前患者,以及是否存在遗传病加息的孕妇和备孕妇,而医生组学生可以分析患者家系遗传病系谱,对患者进行体征检查和实验室诊断,并提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3.考核评价

为了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考核,授课教师结合教学大纲来出题,试题内容相同,包含了记忆、应用、理解、分析、综合等层次的认知水平试题,目的是对比使用不同教学方式的效果。

4.统计学分析

笔者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

在中职院校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班级学生的平均分为64.24分,观察组班级学生的平均分为85.31分,对比两个班级学生,观察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发现,与使用传统教学对照组的学生相比,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观察组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这表明情境教学法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医学遗传学课程成绩,效果显著。

篇7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换位教学 案例分析法 情景模拟法

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是遗传学和医学结合的一门前沿学科,主要研究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措施。现今随着医学的发展,传染病基本得到控制,但遗传病的相对发病率却迅速增加,为此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好医学遗传学至关重要。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受到本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难度。主要表现在:首先,课程内容抽象,涉及知识面广,学科发展迅速,而开课时间先于专业课,临床医学专业安排的课时较少(32学时),学生临床知识薄弱,理解难度较大。且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授课都是超过100人的大班,学生的来源不一,中学生物学基础差异较大,学校缺少遗传病病例,教学易于纸上谈兵,把握教学进度因人施教难度较大。其次,临床医学生对于医师资格考试或研究生考试中占据较大分数比例的学科和专业课程很重视,对相关性较小的学科比较忽视,而本校医学遗传学又为考查科目,学生不重视。针对以上困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积极思考,积极改革,根据教学大纲灵活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克服众多难题,使教学有了新起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式教学

如今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结合文本、图形、动画、视频,更形象生动,包含信息量很大。按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且在紧张的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记录、思考、记忆的时间较少,影响知识的接收。针对该问题,笔者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方法,即由老师根据知识点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归纳,解答问题。在每一章节授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布置的问题,问题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串联本章节主要知识点的系列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预习题;第二类是精心设计、筛选出能激起学习兴趣、启发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为保证学生能按要求完成课前习题,特制定了督促和考核制度,期末成绩由作业、课堂提问、考勤、考试、实验、课外实践研究等六部分组成,上课要随机抽查预习作业、进行课堂提问,作业情况记入考试成绩,对未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每次扣除5分。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能了解、熟悉课堂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巩固了学习基础,学习热情提高了。通过设计思考题老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对那些由于大学管理宽松抱着“60分万岁”心态、不刻苦的学生起到了极好的督促作用,也引导学生克服只重视考试科目、忽视考查科目的倾向,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换位教学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中选择部分章节让学生授课。如“疾病的单基因遗传”一章分段清晰,有中学生物的学习基础,适合学生上课。于是,就以自愿报名方式鼓励学生上台讲授。很多学生对当“老师”积极性很高,按小节分配给学生,要求制作PPT进行讲授。这样的形式对学生来说新鲜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过讲台的学生都反映为这几分钟的内容花费很多时间,体会到当老师的不易,而且通过精心准备又对相关内容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台下的学生因为是同学上讲台,注意力更集中,更积极地思考、提问。教师从学生的授课中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对知识的误解,还能体会到学生想要学什么,怎么学。为让换位教学不至流于形式,师生评议程序是关键环节,老师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导,及时更正学生讲授中出现的错误,解答问题,给予加分奖励,并让同学也参与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91%的学生表示喜欢“换位教学”的形式,52%的学生表示愿意扮演老师的角色。换位教学在激发主动性、培养基础素质、锻炼综合能力、构建和谐课堂等方面效果良好。

三、案例分析法

医学遗传学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由于是基础课,本校临床专业在第三学期开课,学生临床知识薄弱,接触遗传病病例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为让学生能将遗传的基础内容与临床联系起来,了解医学遗传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笔者在课堂中插入较多遗传病例,进行案例分析。

精选合理病例是案例分析法的核心,教师利用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等方式积累了较多病例家系。教学中选择合适病例家系,在病例中隐含适合的问题引出各知识点。如在单基因遗传一章中以一个慢性进行性舞蹈症家系为例:某一临床学生家族有多个舞蹈症患者,伯伯45岁发病,父亲42岁发病,2个堂姐20多岁发病。遗传病实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绘制家系图后结合病例提出问题,从发病年龄引出单基因病发病特点中延迟显性、不规则显性、遗传印迹等非孟德尔遗传特点。通过计算该学生的发病风险掌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计算方法。从临床的诊断过程,让学生熟悉遗传病的诊断方法,并拓展到基因诊断的知识。

案例分析法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医学遗传学基础知识的理解,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法则是创建情景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如讲授遗传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一章,创建一个实践病例情景:一名因感冒入院的2岁男童,儿科医生发现患儿反应较迟钝、通贯手、肌张力低下、隐睾,询问得知患儿免疫力较差,常感冒发烧。教师扮演患儿家长,学生分组模拟医生,讨论检查方案,进一步给出情景病人染色体检查结果为47,XY+21,从诊断过程中引出遗传病的诊断方法及特点。患者家庭要面临再生育问题,引出遗传咨询的概念、方法、意义。我们还以人类一些正常性状的调查模拟遗传病调查,学习运用hardy-weinberg定律,收到好的效果。

情景模拟教学能在课堂上始终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解决了理论与临床脱节的问题,深受学生好评。

总之,通过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了课堂形式,改善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改革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对课堂过程精心设计,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并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和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定职业信念,加强知识积累,锻炼教学技巧,注重交流与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去思考,增强课堂效果,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一直关注、思考并为之努力的。

参考文献:

[1]左伋.医学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第5版).

[2]宋朝霞,刘冰,朱玉琢,等.PBL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遗传咨询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98-99.

[3]罗庆华.本科课堂教学中“换位教学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0,9:26-2.

[4]许雪青,王燕,王艳,等.构建病案导入教学法的新型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8-10.

篇8

课程标准 医学遗传学 教学改革

2009年以来,我校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出来高素质实用型面向基层的医学人才,制定出了一套新的课程标准,医学遗传学是一门横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但由于其涵盖的范围较广泛,不仅涉及经典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还涉及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因此,如何针对当前医学生的特点,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使医学遗传学课程更贴近临床,使学生更具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医学遗传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课程标准的实施能够使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程标准下我们针对临床专业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

一、制定课程标准

针对临床专业教学特点,制定课程标准。在制定课程标准过程中根据不同章节合理设计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穿插素质目标,结合培养目标突出学科特点,注重与临床专业学生相关后续学科的衔接,邀请相关专业的同事对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给予指导,突出本学科的基础和桥梁作用。例如,在制定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部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时,邀请临床系一线教师前来指导,听取对该部分内容在相关课程衔接中的作用,选取教学重点。在制定肿瘤遗传内容课程标准时,邀请我校病理教研室的专家参加,这样就避免了过去教学过程中各科脱节的现象,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系统化的学习安排。

二、课程标准的讨论、认证

针对制定后的课程标准,课题组成员逐章逐节进行讨论、分析。在讨论分析过程中即要注重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又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分析,对于案例导入要做到合理合情。在熟知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进行章节说课活动,通过说课活动共同寻求每个章节最佳的教学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三、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

在2010级学生临床专业中针对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探索:

1.教学紧扣培养目标要求,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联系

本课程学习的目标除了使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了解常见遗传病的发病特征、病因,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为学生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直接服务于临床,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临床的实际需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医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堂讲授以反映常见遗传病例的病因及最新发展为重点,坚持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及幻灯等教学工具,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病例讨论,使学生会思考、会学习。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体现能力培养,整合基础实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临床学专业该课程总课时32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别为28和4学时。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点是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遗传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求学生按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认真学习,重点是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列入掌握和熟悉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考查的内容,了解和其他内容不在考查的范围。实验以学生操作为主,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并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要求学生能理解实验目的,自己动手,悉心观察,实事求是,勤于思考。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实用型人才。

3.结合专业特色,成立课外兴趣小组

结合老师科研课题,学生可以进入老师课题进行科学实验,接受从资料查询、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归纳总结及撰写等一系列训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校和医院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通过贴近临床的教学活动,采取医院学校结合、理论和病例结合,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4.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查评估方式,促进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以往的教学考查多采用期末结业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使大多数学生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目的,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考查方式上不局限于期末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各个章节的知识内容,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课堂上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出自己对该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对将来临床应用的指导,对于表现突出的记入平时考核成绩,期末按比例纳入结业成绩。课下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形式鼓励学生发表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对于精采的文章列入期末成绩一部分。利用休息日鼓励学生到街道、居委会、医院等进行本课程中常见遗传病,遗传现象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列入期末技能考评的一部分。定期开展本学科的知识竞赛活动,对于表现突出的,列入期末考核的鼓励成绩。加强实验技能操作的考核。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趣味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学习目的定位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观念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课程标准的完善及教学改革的评价

结合学生学习效果,对于教学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学生反馈,同行评议,专家指导客观评价该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改革探索的经验及不足。

通过在我校10级五个班级中进行课程标准中制定的任务的教学,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学习观念,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该课程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临床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养成勤思考、善动脑、有思路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景晓红.传统教学和PBL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医学教育探索,2010,(03):54-56.

篇9

>> 遗传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思考 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分析与建议 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关于遗传学教学的思考 动物遗传学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及其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 普通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探索 《遗传学》课程建设与优化初探 论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高校《遗传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面向成人教育的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 神奇的遗传学 遗传学的未来 医学遗传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探讨 遗传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遗传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安阳工学院省级重点学科《遗传学》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遗传学中的数学思想 遗传学的概率计算 高等院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从遗传学材料的变更管窥遗传学的发展史 地方高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校遗传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高校遗传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朱喜玲 常秋 孙翠英")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遗传学是生物学、农学、遗传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文从遗传学专业的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探索,对遗传学课程中教材的选定、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及其实验教学的改进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体会和思考,以期优化遗传学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遗传学 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考试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37-02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及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遗传学理论知识,了解其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遗传学内容的丰富和加深与学时不断压缩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教学难度不断增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下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成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学体系提出思考。

一 教材的选定

教材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其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学习效果,因此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的安排都有所差异,选择一套既符合培养学生的目标,又符合学生专业特点的教材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遗传学教材主要包括王亚馥主编的《遗传学》、刘祖洞主编的《遗传学》、朱军主编的《遗传学》、赵寿元主编的《现代遗传学》、方宗熙主著的《普通遗传学》。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又结合我院现阶段的特点,本教研室选择了王亚馥主编的《遗传学》,该教材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以及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进行了较为深入和集中的探讨,使学生在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不同层次上对遗传学有较为深入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遗传分析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理论课程(如动物育种、植物育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而教案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方案,遗传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知识交叉、渗透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遵循学生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前提下,并结合学生基础和学时数的具体条件,梳理好各章节的侧重点,编写合适的教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全面领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多与相关课程的教师交流,调整教学重、难点,避免重复教学。如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细胞生物学教学的重点,遗传的分子学基础、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是分子生物学教学的重点,核酸的结构、DNA复制及损伤修复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重点,这三部分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学。遗传学三大定律中,孟德尔遗传法则学生在高中阶段已有所掌握,在讲解时应注重对孟德尔定律的验证,而遗传连锁法尤其是两点测交和三点测交的作图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可增加教授学时,并结合经典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讲透。此外还应注重基础知识与前沿科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不但削减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如在讲遗传连锁分析时,提出“基因的连锁遗传必须用双隐性进行测交吗?”,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简单的接受型转变为自主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2.讨论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如在讲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时,提出骡子为什么只有极弱的生育能力,近亲繁殖都有哪些危害,并引出我国《婚姻法》禁止直系亲属三代内结婚的科学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看问题的全面性,做到学以致用。

3.探讨式教学

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拓展遗传学知识,在教学目标下,布置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完成,如在讲解染色体畸变时,让学生阅读全书或查阅其他参考资料,思考造成结构变异的原因有哪些,并通过分组讨论、集中发言、教师评价总结的方式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敢于创新的品质。

4.改进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高效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可在有限的时间和学时下,以图片、文字、动画等方式,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但扩大了信息量、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还能克服学生记笔记难等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在讲授遗传病时,可显示相关遗传病患者的照片,也可插入相关遗传病视频,在讲基因突变时,可以插入正常和突变后的变异体作物或动物的对比图片,激发学生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讲授染色体交换、染色体重组及染色体的畸变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动画模拟方式教学,更逼真地展示出基因的缺失、重复、融合,并让学生结合生活,思考哪些疾病与这些基因相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发现,及DNA双螺旋的发现,遗传密码、基因组测序计划,让学生观看纪录片《世界百大发现――遗传学》,从声情并茂的纪录片中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乐趣。

此外,教师可将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籍、教学辅助资料(如教案、课件、课后练习及其他教学资料)等上传至局域网上,并与国内遗传学精品课程网站链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教学网站与网络课程教学共享平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可克服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解决如课件信息量大、学生来不及记笔记、条理性不足等问题。

5.改善实验教学

遗传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巩固和加深遗传学理论知识,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直接影响着实验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构建功能齐全、设备先进遗传学教学实验室,有利于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本教研室具备完善的遗传学实验设备,选用王金发主编的《遗传学实验教程》,将果蝇饲养及其杂交实验(唾腺染色体、单因子实验、二对因子的自由组合、三点试验和伴性遗传),设定为综合性试验,通过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对遗传学中的染色体和三大定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而对一些基础性实验如核酸的提取、扩增等实验,可结合采用多媒体动画的方式进行模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过程同步展示。此外还多开展自主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6.完善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检测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传统的遗传学考卷通常采用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本教研室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将遗传学理论知识考核方式分为三部分:(1)平时成绩占10%,主要包括学生的考勤和课堂表现;(2)平时作业占20%,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3)期末试卷成绩占70%,以分析题为主,概念题为辅,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实验课成绩不但包括笔试实验原理与方法考察,还将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纪律纳入考核范围,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

四 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PBL教学法;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81-03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是我校借鉴哈佛大学医学院课程改革经验,经过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建立的,由遗传学、胚胎学和生殖内分泌三部分组成的整合课程,开设于二年级下学期。该整合课程以遗传学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阐述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正常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发生以及异常畸形或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1]。因此,它是一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拓展知识的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多伦多McMaster University首创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用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有效地促进知识整合和能力提高[2,3]。它体现了现代医学教育“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宗旨,因此在我国国内医学教育上的运用日益广泛[4-7]。我们将PBL教学法应用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中国医科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大班250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24人,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126人,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由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入学时采用“蛇形”顺序分班,因此,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基础知识背景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教材均为我校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类发育与遗传学》。

(二)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学时数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系统讲授。实验组在学习基础理论后开展PBL教学。

1.PBL教学病例。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选择典型、简明的教学病例,这些病例多为来自临床医院的真实病例,经过教师与临床医生共同的“修整、加工”后成为教学病例。教学病例必须准确、严密、完整,并且具有代表性(突出疾病特点)和综合性(多学科交互影响)。例如,我们在PBL教学中选择了一个真实的Turner综合征临床病例,包括病史过程、体征特点、临床辅助检查等。学生首先能够根据这些资料,初步诊断为生殖系统和性别发育异常,并围绕胚胎发育(尤其是性别发育)展开讨论,归纳出该病胚胎发育异常的特点(这是第一层次问题);接着学生联想到性别发育异常引起的性激素改变,并进一步围绕性别发育的内分泌基础展开讨论,归纳出该病性激素水平的异常及其引起的相应临床表现(这是第二层次问题);随后学生根据性别发育的遗传学知识,围绕性染色体、X、Y染色质等展开讨论,归纳出该病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即少了一条X染色体)的特点,并提出需要补充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性染色质检测等(这是第三层次问题);最后学生会探讨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并围绕减数分裂、配子发生展开讨论,归纳出该病是由于减数分裂X染色体丢失/不分离造成的(这是第四层次问题)。当然,学生也会根据该病性激素水平异常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这是第五层次问题)。因此,通过PBL教学法,学生可以由浅入深,从胚胎学、生殖学和遗传学三方面对Turner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

2.PBL的实施过程。教师在课前2周布置病例,学生通过图书馆查阅、网上搜索等途径,发掘并提出病例相关问题,经课堂汇总后在课前1周确定讨论的问题提纲。随后学生自由组织为6~8人的讨论小组,围绕讨论的问题提纲,结合教师推荐的参考书籍或相关网址,获得问题的答案和解决办法,制作PPT。在课堂上,每个小组以小组长展示PPT,其他成员帮助补充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讲解,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扩展问题或质疑。教师及时围绕讨论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调整,并结合病例讲解最新研究进展和医学伦理问题,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后,教师对各组发言进行点评,并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巩固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梳理知识,培养能力。

3.PBL教学效果评价。对PBL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对认知领域的评估和对非认知领域的评估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通过期末考试的论述题或病例分析来评估;后者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综合素质,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估。

(三)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二、结果

(一)考试成绩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虽然在考试总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的病例分析试题(满分10分)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二)教学效果评价

调查问卷由实验组学生匿名填写,发放124份,回收124份,回收率100%。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PBL教学法评价比较高,认为经PBL教学后掌握知识更系统、更连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总体满意度达到90%以上,见表2。

三、讨论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也是能力的提高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应彻底摆脱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互动式”教学。PBL教学法正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把教学重点放在创设学习情境、提供相关信息和引导积极思维,具有互动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符合现代医学教育“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8-9]。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是我校借鉴哈佛大学医学院课程改革经验开设的整合课程。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这门课程是全程采用PBL教学法。由于我国医学院校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哈佛医学生(毕业于生物系)差别悬殊,所以我们没有照搬哈佛医学院全程PBL的教学模式,而是在部分教学重点章节开展PBL教学法。这也是在我们的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考试总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原因之一。但是,通过对考试试卷中病例分析题的比较,我们发现:(1)实验组学生得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PBL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2)实验组学生答题内容比对照组更广泛、更全面,提示PBL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点融合贯通,建立系统的分子医学理论。来自于问卷调查的结果也验证了PBL教学法在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作用。

当然,在PBL教学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个别学生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表现为不适应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面、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过程中角色的合理转变等提出了更高于传统教学的要求。上述问题的解决与完善将极大地促进PBL教学法的发展与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PBL教学法在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后通过PBL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邱广蓉,李晓明,陈芳杰,等.人类发育与遗传学整合课程教学体会[J].遗传,2010,32(4).

[2]Kingsbury MP,Lymn JS.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larger student groups:mutually exclusive or compatible concepts - a pilot study[J].BMC Med Educ,2008,(8).

[3]Schmidt HG,Rotgans JI,Yew EH. The proc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what works and why[J].Med Educ,2011,45(8).

[4]钱金泽,刘淑霞,王立轩,等.浅谈PBL教学法在病理教学中的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

[5]赖雁,曾俊,陈登榜.物理诊断学教学中PBL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

[6]方亮,陈丽华,金伯泉.医学免疫学引入PBL教学模式的机遇与困境[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

[7]景晓红,苟兴春.传统教学和PBL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

[8]Hartling L,Spooner C,Tjosvold L,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pre-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22 years of outcome research[J].Med Teach,2010,32(1).

[9]Mansur DI,Kayastha SR,Makaju R,et a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J].Kathmandu Univ Med J (KUMJ),2012,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