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国家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后就提出了“生态体育课堂”的理念。何为生态的体育课堂?生态体育课堂模式的最终归宿又是怎样?都是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何谓生态课堂
生态体育课堂是指突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新颖、丰富化,教学目标开放化的特点。
生态体育课堂的最终归宿又是新课程目标的指向。新课程目标指向于“从原来阶段体育转变为终身体育,从注重运动技能转变为重视健康,从学科主义转变为人本主义”,实为趋向以“人”为本的生态教学的转变,这首先要有教育者理念的更新,然后构建出与之相应的具体教学方法,从而还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呼吸和翱翔的“自然课堂”。
二、生态体育课堂的意义
体育与健康并不是体育课与健康课合并在一起的一门课程。而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从而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它关注的是学生怎样通过各种身体运动去促进身体健康,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基本的体育知识,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以及增强体能,回归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回归生态体育的本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生态体育的活动形式为实现的手段
体育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它是对过去课程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过去的课程指导思想侧重强调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三维健康观”丰富了对人的全面健康的理解,这是对过去课程的新发展。体育课程标准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体育新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都要渗透“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第二,体育课程标准重视整体健康观的确立,力图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地健康发展;第三,体育课程标准重视将身体练习和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不但包括每周体育课的学习,而且保证健康教育专题内容的教学,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体现了新课标标准的理念。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从以课程为中心或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的中心的转变,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从课程实验区的情况来看,实施体育新课程以后,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掌握技术技能,而且提高了运动兴趣;不仅体育课上努力了,而且课外体育活动积极了,也形成了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这有利于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也反映出了“改革的关键在课堂,效果在课内外”的改革初衷。所以,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课程层面强调了健康整体观,体现了体育新课程的育人功能,丰富了体育新课程的内涵,也揭示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在体育课堂的五个领域目标中的运动参与目标来说,生态体育课堂实际上是更多地通过竞争性、游戏性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使他们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享受乐趣。体育本事来源于游戏,而学校体育就应该回归到游戏中去,让学生接受既具有游戏规则有赋有生命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应该以游戏为主,将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去,这比单纯灌输动作知识、技能更实际、更直接。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被动地进行练习,从而掌握运动技能。而体育与健康课程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强调课程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亲身的体验。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而生态体育教学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就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所有学生,关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关注学生对于体育基本知识的了解、竞技体育精神的认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在整个的教学中,把客观环境、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师、学生五个因素融合起来,使学生得到自然的发展,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身心健康。
篇2
一、“健康第一”理念的认知变迁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体育占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位,学生的健康最重要,提出了“三育并重”。1917年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2007年国家相关意见的出台使“健康第一”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才能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促进学校教学高效发展,才能使我国教育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意义
1.为控制学生体质下降提供指导
学生体质下降是目前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在体育课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被学校提到日常体育教学日程。足球作为体育项目的一种,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在足球课程学习中,学生的耐力、协调性、灵活性及协作力都得到加强,它给学生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不断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明白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指导教学内容的设定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或者对学习有什么意见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老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老师制定的教学计划更加人性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健康放在首位,使学生注重健康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三、“健康第一”与美丽足球的融合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时期足球课程改革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足球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比赛,倡导“友谊第一,健康更重”,让学生在实地比赛中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增进友谊、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对足球的热爱;还可以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在教学中明白不足,吸取经验,从而增进其学习足球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是“健康第一”思想对教学活动的指导方向,也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充分体现。
2.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以“健康第一”为基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应随着教学的时代背景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按照“健康第一”的基本要求,在足球教学中教授学生健康运动的方式,教学内容应选择最能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为了实现“美丽足球”,这就要求老师选择的足球教学内容必须精益求精。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把学生发展需要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并对二者加以整理,确定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计划顺利实施。
3.创新教学方法
具有新意的教学方法能增加或延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枷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创新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的趣味性,使“让我学”变成“我要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锻炼的源动力。提倡健康运动,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篇3
论文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健康状况以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如何更好地在高等学校开展体育工作,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中来并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巫需解决的问题。但纵观近几年国内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宏观层面,而对于具体的课程实施则甚少涉及。针对现状,本文作者从高校传统体育课程入手,运用调查法,文缺法,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对山东省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了这些高校实施公共体育教学的现实情况。最后本文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0.前言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了学生未来健康状况以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如何更好地在高校开展体育工作,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体育中来并形成终身体育观念以适应未来生活、学习、工作的挑战,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函需解决的问题。但纵观近几年国内的健康教育研究,大多停留在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宏观层面,而对于具体的课程实施甚少涉及。研究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对于改变现实的学校体育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策略。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主要对象为山东省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
1.2.1.1问卷调查法,随机发放142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07份,(男生721人,女生686人)回收率为98%。
1.2.1.2访谈法。分别对各所被调查学校的分管校长,体育教师。
1.2.2文献法。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关于中学学校体育的资料,以及在各学校查阅了在校生的体育课成绩以及素质达标成绩。
1.2.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结果。本研究利用Microsoft Excel以及SPSS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已经成为各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的差异与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这一指导思想的理念显示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提高为目标,强调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从事体育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2.2教学模式现阶段,社会各界对高校的改革有着极高的期望,山东省各所高校也有不同形式的探索,有些学校已经逐步地改变了传统的上课方式。如有些学校在2006新学年将实行一种全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即从新生人学即开始上选项体育课,打开行政班的界限,实行一、二年级必修公共体育课选项的方式,三、四年级开设选修体育课的方式(原则上一年选择一项课程,个别素质全面的学生可以一年选择两项)。一年级选项课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等实际状况,在进行分班,摸底,体能测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选项需求进行分班分项教学。二年级选修课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体现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三年级开设选修课,主要以提高能力、培养体育兴趣、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健身习惯为主。部分学校也开设了保健与康复体育课。该课程主要针对伤、病、残、体弱、特殊体型(过胖过瘦)等学生开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康复、保健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太极拳、太极剑、基本素质、球类运动、康复保健知识以及物理康复治疗等内容为主。这一系列的尝试,使得体育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 2.3教学项目选择在体育课的选择项目上,各所高校都呈现了项目多样化、娱乐性的现状,学生更关注一些娱乐性强,易于开展的项目。如体育舞蹈、武术搏击、球类项目等。这就要求学校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应注意以人为本,淡化竞技体育,注重健身性的体育健康项目和竞技项目的搭配,选择那些难度不大、易于开展,能延续到成年期进行的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教材,避免竟技体育教学内容的低层次重复,降低难度,改变规则,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感兴趣的、有特长的终身体育项目。
2.4考核考核是课程建设的向导,考试的内容、方法、形式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作用。通过访谈了解到,各高校对于学生的体育课考核,逐步步人综合的轨道,一般考试内容包括各专项综合技术、战术、专项身体素质,占总成绩80%;理论知识,占总成绩10%;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参与意识、学习态度、人际关系、进取精神、提高幅度、考勤),占总成绩10%。但是这种考试的内容、形式不能够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过程评价纳人最后的成绩,并且在占总成绩80%的专项综合技术、战术、专项身体素质的考核内容忽略了个体的差异。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山东省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为目标。
3.1.2教学模式实施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组织形式。从而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健康需求,促进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增强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3.1.3山东省高校在教学内容上,选择学生喜爱,易于掌握的项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
3.1.4体育健康课程评价标准和方法较科学客观,且易于操作,能对学生的三维健康观进行较全面的评价。
3.2建议
3.2.1体育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定位摒弃注重技术的教学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模式。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的健康发展自始至终贯穿于体育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增进健康,以应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3.2.2以学生为本,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强调一个“活”字,让学生广泛参与,在参与中增长智慧和创新能力。
篇4
由于受传统的、陈旧的体育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具体表现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突出“育体”,忽视“育人”;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三基”(即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和技术)教学,忽视对学生实施“全面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仍以竞技体育、技术教学为中心,忽视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及体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教”,而轻视“学”,只强调“教会学生”而忽视“会教学生”;在教学的组织形态上,强调班级分组的统一模式,忽视学生按能力、自主活动的分组形式;在教学的评价上只注重“效果”评价,忽视“教学的过程”评价、教学整体评价等。
本文试图从现代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要求,从体育教学的科学管理为出发点,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这两方面的问题,以达到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提高质量之目的。
一、关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认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以“体质”为本,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但我认为,“增强学生体质”绝不是体育教学的全部,或者说是“唯一目标”,那种以“增强体质”为目的而脱离学生实际的,加大课的强度、密度,增加学生生理负荷量的做法未必可行。须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仅仅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是不够的。应具备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体育能力和现代意识(如,风险意识、拼搏意识、竞争意识等),以适应现代社会劳动和生活的需要。
过去,我们在确定体育教学目标时,只强调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技术的学习,即“三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和掌握“三基”的最终目的是用会“三基”,而不是学会“三基”。用会“三基”是目的,而学会“三基”则是手段。学生通过教师的“三基”教学,运用到日常的体育锻炼中,学会科学健身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使其为今后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服务,也就是我们探讨的“终身体育”教学思想。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常常可以看到,同样一个教材,几乎一样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但不同的教师上课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方法问题吗?我以为不全是方法问题,仍然是指导思想问题,是“叫什么?为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近几年来,有学者提出“个性教学”“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比传统的“共性教学”“僵化体育”或者说是“沉闷体育教学”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回顾一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上课,使用同一个教材,安排同样的练习量,采用单一的教学组织形态,就其运动量而言,“吃不饱”和“受不了”较为普遍存在。而这种教学束缚和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客观上是把学生放在一个笼子里上课,教师要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是教师要学生“玩”,而不是学生自己主动地“玩”。应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学生之间,男、女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无论是先天的(如,发育、体格、智力),还是后天的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能用一个模式、一样要求、一种方法进行教学。国外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认为,特别聪明能干和特别弱智、怠慢的学生是极少数的,而90%以上的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学习好的,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
二、关于体育教学目标的思考
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和标准。目标教学时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指标,是客观形成的,不可量化的。制订体育教学目标,关系到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形态、叫法和手段运用、教学评估等。一句话,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体育教学目的是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个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目的比较抽象,不具体、不以量化和评估。
1.确定教学目标应根据以下几点:
(1)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学科类和活动类课程)确定教学目标
(2)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及现代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制订目标
(3)根据学校体育综合功能和学生成长需要确定目标教学
(4)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出发制订目标
2.学校体育目标教学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现实与未来的教学目标
(2)教与学的目标
(3)单元教学目标
(4)“三基”教学目标
(5)体质教学目标
(6)生理、心理素质教学目标
(7)个性发展、体育能力教学目标
多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始终围绕着“为什么而教、为什么而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如何教”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教学内容的传统模式,冲击着那种“唯书唯上不唯实”的脱离学生实际的思想观念和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篇5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体育的要求也在无形中提高,而在体育中对于人民影响很大的学校体育也在跟着时代不同的要求更换着不同的指导思想,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又呈现着不同学校体育教学。但是这样的体育教学是否是进步,是否有利于体育的发展,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不应在不同的指导思想让我们感到混乱,盲目。学生体质的逐步下降应该要引起我们的足够的重视,如何正视我们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提出有效的对策,值得我们一起探讨。
关键词 学校体育改革 指导思想 课程 改革 原因 措施
一、不同的指导思想呈现不同的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在不同的指导思想又会出现不同的学校体育,在不同的学校体育中和在不同的学校体育指导下,又会诞生至少书面或形式上不同的学校体育教学。
(一)军国民体育思想
“军国民思想”是流传于清末民初的一种通过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的训练,使其具备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抵御外辱,寓兵于民的教育思想。
1902年清朝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从蒙学(幼稚园)到高等学堂均开设“体操”课。在军国民体育思想指导下,学校体育的教学方法是以强制性的灌输及教师的教为中心,从而唤醒国民重视体育,促进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和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但是过分的“偏爱”兵式体操,使体育课普遍出现枯燥、乏味和机械的课堂状况[1]。
(二)自然主义(实用主义)体育思想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体育,体育课程目标多样化,反映发展学生身心;在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由兵士体操为主改为以田径、游戏、球类等自然体育活动为主的体育教材,采用跳跃、爬树、游泳、跑步等方式进行锻炼,使学校体育内容由原来的单调、枯燥和较为局限的状态向丰富、活跃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因“儿童中心论”衍生了“放羊式”教学,抹杀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过分的强调体育的教育功能,从而忽视了体育的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
(三)运动技术教育思想
运动技术教育思想是指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强调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主的观点和认识。在运动技术教育思想下的学校体育,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纪律与集体行动为约束、机械模仿为特点的“传习式”教学模式。有利于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传承和发展体育文化,但是,由于过分偏重运动技术教学,忽视了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效果及学生个性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终身体育思想
我国终生体育思想强调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让学生系统的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与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有机的结合,培养独立从事体育锻炼及健身的能力,强化终身体育观念,使其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正确方法。
(五)快乐体育思想
在快乐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体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强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
(六)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加关注学生在健身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情感转移、主动思考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目标体现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在学生成长过程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设计,师生共同活动。通过运用新颖、多样、有效的方法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课程问题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课程中,体育课是唯一连续开设的一门课程。我国学校体育课也应由原来的每周2节改为每周4节。特别是实习教学中更不应该停止体育课。同时每天保证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及课外活动总时间为一小时。
(二)教材问题
现在学校的教材一般都是各省劳动厅确定的材,这些教材没有按照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考虑的只是本省的特点和传统项目,单一的采用竞技运动项目来安排教材。
(三)考试评定问题
目前,学校都缺乏统一的考试评定标准,都是以当地普通学校的考试评分标准,这不公正、也不合理,因为学校招收的学生来自各个地区。而有的同学进校素质差,成绩低,他们经过体育锻炼,距要求还是不够。这样就会挫伤他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值得进一步探讨[2]。
(四)课的质量问题
当前,学校体育课程的质量评定都是以运动量大小、课堂密度紧凑、讲解示范水平、组织纪律性等,传统老办法来测评的。运动量越大密度越紧,它会使教师盲目的指挥学生乱动,没有留给学生学习技能的思考时间和适当的创新间歇;讲解也不是讲的高深细致就好,而是要精简易懂,有创新思考余地;示范要正确,但不要过于高超,难以模仿;组织教学不要以教师为主体,而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发展个性,使学生自主运动、创新。
(五)新课标出台所引发的问题
审视新课标,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谈了很多需要达成的目标,这些目标维度多、内容多。而且是一些非常理想化,甚至是至善至美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却较少提及。制定者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基层体育教师,要他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去研究和发掘。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受场地、师资的制约,根本无法开展这些运动项目,仅某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可以实现。事实也表明,新课改做得较好的也是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一些城市[3]。
(六)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缺乏问题
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的主要困难是学校体育的经费和场地、器材不足。不少地方和学校,要钱没钱,要物没物。连上体育课都没有一块场地,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广大体育教师改革的手脚。
三、措施
(一)构建新型的体育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体育的总体要求和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人的选择空间。实施分层、分流教学,普修与专修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获取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要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自学自练,不断激发学生从事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并逐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5]。
(二)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要采川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人文因素,像学生体育态度、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指标具有明显的定性特征,是难于量化的,如果忽视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教育评价则失去全面、准确,缺乏科学合理性。要使评价淡化甄别选拔功能,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使用,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强化激励、发展功能。
(三)加强学校、社会(社区)、家庭一体化建设
21世纪的学校体育,应从观念、措施上主动适应全民健身计划和培养人才的要求,把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计划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发展的战略思想,把幼儿体育、中小学体育、普通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统一起来,使之互相协调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学校体育要突破只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受教育的狭隘眼界,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隐性教育”融为一体,实施一种与社会进步和需要紧密连接的学校体育,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6]。
(四)学校体育改革必须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能力
学校体育工作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执行者、是体育知识的传授者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引导者,这对体育工作者的要求就更加高了,作为现代的体育工作者这除了掌握体育本身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加强文学、艺术、历史、科技、计算机等等。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才能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7]。
(五)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学校体育设施是学校体育开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的进行,也需要学校体育设施更新和完善跟上学校体育改革的步伐。
四、小结
我们面对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其发展的趋势,应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不能用静态的观点来看待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因为我们改革的总目标是为将来培养社会需求具有“竞争”力的可用人才。所以,我们应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全面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用现代的课程理论指导体育课程的改革实验,确立新的科学的课程观,从而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科学化进程。总之,学校体育的改革有利于学校体育向前发展,但同时我们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该谨记:
(一)加强课程研究者、决策者与教师之间的联系。
(二)让教师、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决策、审议。
(三)注意学科之间日益明显的融合态势。
(四)拓宽课程的来源,进一步扩展课程的内容。
(五)协调正规教育、非协调正规教育和协调正式教育的内容。
(六)进一步密切各阶段课程之间的联系。
(七)加强课程的世界性、现实性、开放性。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体育教育思想及嬗变[J].中国学校体育.1999(5):65.
[2] 张振华.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几个理论问题的看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0.
[3] 黄小平.浅析实施新课标教改中的误区与对策[J].体育教学.2005(07).
[4] 朱道喜.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
[5] 夏锋.学校体育改革中的不同声音[J].中国学校体育.2002(6):1.
篇6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职业高中 体育教学策略
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以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职业高中体育教育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实施建议等,去创建与之相应的体育教学模式,以顺利完成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目标。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和实施建议
要想使新课程标得以实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和实施建议。
在新课程标准下,一是体育教学内容有所转变,即体育教学内容不再是单纯地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竞技能力,而是将体育教学的内容覆盖到学生的体质、学生的生理、学生的道德,以及人口、健康、美学等学科。二是技术技能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原先的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与技能的内容只是以三大球、体操和田径为主,学习过程中忽视各个学生的特点。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应根据各个学生的性别、体质、年龄与兴趣等进行“因人制宜”的教学。三是体育理论的教学内容有所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忽视理论课的教学,只重视体育的实践性,而现代的体育教学增加了理论课在教学中的份量,更加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并加入了营养与健康、保健与养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四是体育教学组织方式有所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要求全班学生整齐划一地做“三步曲”,即首先做“准备部分”,然后一起做“基本部分”,最后全班同学再一起做“结束部分”。而现代体育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重视营造生动、活泼、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五是师生角色理念的转变。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处于“至高无上”地位,可以严厉地批评和体罚学生,可以不顾及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学习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创设和谐的、民主的、活跃的体育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积极改革职业高中体育教学策略
新的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有机结合,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体育的教学要求。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关注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学生选择或爱好哪一种运动项目,但是一定要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得到落实。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喜欢田径运动,有的学生喜欢健美操,有的学生喜欢球类运动,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行合理安排,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活泼、快乐的氛围中,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始终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
2.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形势下,职业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现代体育课程的优越性,在继承与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和开拓创新。比如,在体育课程内容上,一方面要重视改造那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使之适应新时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大胆引入新兴的运动项目,尤其要精选那些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有利于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体育项目及体育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充实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基础知识,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要坚决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下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再单纯地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过程,而是讲求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并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勇于投入到体育实践之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教育中心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教育中心的教学理念,使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切实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使得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方法,而且要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与专长
篇7
[Abstract] the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health first"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new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ecurity "health first", the duty and the responsibility also is each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do. To prevent injury accidents in physical and health teaching, ensure the safety of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ourse unique teaching tasks, but also strengthens the student physique, promote health, an important guarantee system for teaching work. As a physical teacher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actively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s, careful preparation, take the class seriously, careful design, strict management, to create a safe and harmonious sports classroom atmosphere.
[keyword] sports and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afety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素质教育是体育与健康的改革方向,“健康第一”是新课程体育的指导思想,而体育与健康教学安全是“健康第一”的基础,也是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成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主导潮流。
学校体育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的体育参与和体育能力。现代社会的学生不但要学会社会适应,更应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练习的安全,是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是体育与健康课特有的教学任务之一,也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健康,系统地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安全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仔细分析教材,认真的备课,认真上课,精心设计,严谨管理,营造和谐安全的体育课堂氛围。
为了能高效安全地上好一堂体育与健康课,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科学、合理安排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课程,体育学科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校方和体育老师对此要有清醒、明确的认识。我们要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要对国家教育方针负责,切实安排好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严格执行相关教学规定,开足课程,要从面上认真落实工作要求,使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应有地位得到体现,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应有落实。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供选择,我们应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情况,还有季节、气候等因素去安排教学内容,在综合上述因素中,不能脱离实际,凭空想象,要周密考虑,合理安排,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充分了解学生。学期前,上课前,我们都要先了解自己所任教的学生情况,尽可能熟知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守纪情况等,这样,可以为我们备课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我们上课打基础。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体育教师应针对上课内容及学生情况,去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步骤。要加强预见性,预见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的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早做准备,这样,我们可以较好地去组织、驾驭课堂,有效地实施教学,有效地防范伤害事故发生。同时,要求学生要主动向老师报告自己的既往病史;另外,锻炼是为了健康,当身体不舒服时不提倡坚持锻炼,要主动请假。3、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好课堂常规。学生参加体育课,都是在一种比较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他们生性好动,因此,在课堂上容易张扬个性。所以,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警示,要把安全第一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对安全锻炼的重要意义有正确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伤害事故,如何进行预防和自我保护。另外,良好的课堂常规;也是保证体育课安全进行的前提之一。体育课上,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并努力要求学生做到,切不可忽视组织、纪律性的要求,更不能放纵学生,要及时发现、处理违反课堂常规的人和事。只有保证良好的课堂常规得以落实,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才能提高,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就能有效地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4、做好准备活动。做好准备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体育课上,老师非常注重准备活动,但学生往往不重视、不配合,这样在身体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我们的同学一定要对准备活动有新的更清晰的认识,让自己在充分活动好的情况下参加体育课的练习。 5、课堂运动负荷安排要合理性。体育课中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才能在不断适应中锻炼身体。但是,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将对体育课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负荷过小时,学生得不到锻炼,过大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作为专业体育教师,应能及时观察课上学生的状况,有张有弛,既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不能伤害学生身体,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切不可随意地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6、认真做好整理运动。
激烈运动后的整理运动必不可少。整理运动有助于血液返回心脏,促进运动中代谢物的排出,加速运动后的体力恢复。通过舒展肌群,还可以消除肌肉痉挛,缓解运动后的肌肉酸痛,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7、注意场地、器材安全使用及布置。场地、器材是上体育课的必备条件,能否保证这块安全,将直接影响课堂能否安全进行。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场地、器材,避免场地不整,有障碍物等隐患出现。布置场地器材时,首先要考虑合理的空间位置,防止相互拥挤相撞等情况的出现。同时,每次上课前,首先要对场地、器材本身做一次安全检查,要防止因器材本身安全隐患而发生伤害事故。 8、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实际工作中,伤害事故是难免要发生的。因此,我们就必须掌握一些急救方法,争取在第一时间给学生开展救治,阻止伤害事故进一步恶化,也消除一些负面影响。我们专业体育教师都应该掌握中暑,脱臼、骨折、抽筋、扭伤等情况的急救方法。如果遇到也不要惊慌,首先开展急救,同时应尽快通知校医、学校等,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
为了使体育与健康教学能更好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我们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和谐的氛围下有序地进行学习和锻炼。
参考资料
篇8
1956年国家颁布了6套教学大纲,由于大纲在教学内容、结构、功能上存在着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国家决定重建《大纲》,借此推动教学思想,向素质教育真正转移。随着大纲的退位,以及2000年底我国中学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标准》,开始在全国各个试验区进行试行,2002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制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这些文件与大纲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之相应的课堂教学也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众多专家学者也从各个角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来指导学校体育教学。上海是教改的前沿阵地,对教学历来非常重视,笔者以一线体育教师的立场,从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教材体系、教学手段、师生关系、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如何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推进教改,实现教学现代化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2.研究方法
2.1咨询法
向从事一线体育教师了解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切身体体会,履行新课程标准过程中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手段、措施等。
2.2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的文献报道,了解目前国内外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研究其发展趋势。
3.结果与分析
3.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生命和基础,在具体实施教学时应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把握学校体育发展方向,把握正确的指导思想。2002年9月,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国家体委,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新课标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又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相一致。
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另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还应将“两纲”教育(即“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渗透其中,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公民人格,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3.2了解学科性质,完善教材体系,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材的选择对实现教学目标有重大作用,它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制约作用,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尤为关键。《课程标准》主要强调课程目标的统领作用,把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主动权交给了教师,教师有了很大的自,但同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权利,很多教师却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去行使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下学科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我们可以理解为(1)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2)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不是以知识传授和智力游戏为主要手段;(3)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既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和方法也是《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一项重要目标;(4)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强调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但仍是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5)小学和初中的健康教育内容由体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物或科学等相关课程共同完成,体育课程主要学习与体育密切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在教材内容上,选择尽可能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要求,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另外也多考虑从育人的角度出发,挖掘体育教材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加强德育教育。
(2)在教材纲要体系上,合理安排基础教材与拓展内容课时比重,重视发展学生体能与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开发高质轻负的娱乐性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内容,建立起实效性强,符合实际的教材体系。
(3)在教材结构上,增加体育基础知识、基础运动技能的比重及授课时数,并使基础知识内容系统化。
(4)在教材建设上,各学校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根据各自特点,合理开发校本教材,以增加教材的多样性、适应性,从而加快教材建设的步伐和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功能,彰显学校特色。
另外,课本和学生也是教师的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协作性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教材体系,完善教材构建。
3.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是实施教育目的途径,也直接作用于教学的效果。在访谈中有一个高一女生耐力跑的教学案例:整个单元教学分别采用了加减跑、多点折返跑、越野跑、定时跑、定距跑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单元教学总结时发现,不同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对耐力素质训练的畏惧心理,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见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倡:
(1)将以往的“灌”转化为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主动“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2)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讲解、示范、激励性评价、师生互动、合作讨论等方法之外,教学手段应还应与时俱进向多样化、灵活化、实效化、人格化的方向转变,使之符合不同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体育价值观的培养。例如,现在常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学习
“挺身式跳远”一节时,仅靠体育教师课堂上瞬间的几次示范,学生很难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如果制作课件演示技术特点或者通过VCD、录相机把优秀运动员比赛练习的动作慢放出来,可以让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然后把助跑踏跳、腾空滑翔、展腹挺胸、缓冲落地四个要点分别定格播放或回放。同时教师结合画面,恰到好处的分析讲述,从而突出了教学中空中展腹挺胸的重点;突破了助跑踏跳的难点,存在问题也迎刃而解;又如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景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情趣,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
(3)科学实行“拿来主义”,将其他学科与体育学科进行整合;吸取其他学科的先进教法;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3.4建立合理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主体,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在某些领域学生的知识面可能要远大于教师,正如杜威所说:“教师应该是一个集团的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教深的知识,教成熟的经验……”(杜威《思维与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因此笔者认为现今乃至今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主导者”,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伙伴,注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学生可以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质疑和讨论;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和谐的良好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前提之一,也是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准确把握“主导者”和“主体性”的尺度,不盲目抬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或者肆意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把教师“授业”与“解惑”降低为指导、帮助、关心、服务、参与、提供、策划、甚至是助手,两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要教师的主导性真正发挥得好,学生得主体性就必然得到充分的体现,反之,亦然。
3.5提供平台,不断学习,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能力
归根结底,现代化教育需要一批具有一定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教师来实现,因此人是关键。笔者认为,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能力的途径有几点:
(1)目前广大的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来源体育师范院校,因此加强现有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把培养目标确定在中等学校的体育教师上,加强中学实践教学与高校实施教学的紧密衔接,使得高校毕业生学习掌握知识能学以致用,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2)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级各类的体育教师培训计划,使其经常接触、接受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努力开拓视野,提高现有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
(3)积极倡导和切实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不同内容的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使体育教师能即使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方向。
3.6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体育教学后勤保障
教育设施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物质保证的要素,又是教育发展性的要素。近年来,上海地区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学校具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室内运动场馆等,但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均衡,可能在一些郊区学校教学设施还不够理想。在那些教学条件差的学校,一方面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装备;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要自己动手,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各种体育器材;而教学设施好的学校,体育教师也要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7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由于教材内容不同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学生的运动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即时、动态地了解学生,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客观地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运动能力,热爱体育运动,逐步形成终身锻炼的观念意识。
4.结论与建议
转变观念,倡导“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在思想观念、教学目标、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师专业化以及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彻底改革,上海的中学体育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5.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7.(2).36
[2]牟先涛.如何创设有价值的体育教学情境.中国学校体育.2007.(2).70
[3]毛振明,赖天德,陆颖.论体育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兼对“学生是上帝”等说法的质疑.中国学校体育.2007.(2).26
[4]杨小林.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现代的思考.广西师范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6).115
篇9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epening of ordinary univeristies' PE teaching reform,adopting study methods such as documentation,survey,logical reason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of ordinary college's aerobic cours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optimazation reform of the present aerobics course.
关键词:健美操;体育课程;普通高校;发展趋势
Key words: aerobics;PE course;ordinary colleges;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257-01
0引言
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人们健身需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现代健美操因其特有的活动形式和适度的锻炼强度,不断吸引人们积极从事这项体育项目的锻炼。在高校又因为它良好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备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现在,健美操课程已经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经过几年的发展,高校健美操课程吸引了不同性别、年级的爱好者踊跃参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锻炼群体。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变化,高校健美操课程的发展改革也进入了一个分化时期,目前探健美操课程的发展趋势,可以为该课程的优化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1健美操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将进一步明晰化
高校开设健美操课程核心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健美操的练习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运动的乐趣。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就成为高校健美操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但在大的时代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也是一脉相承的指导思想范畴。高校健美操课程发展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积极实践中努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要坚定不移的落实“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促进广大健美操练习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水平的提升,特别注重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最终形成终身体育。
2健美操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
健美操运动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通过有氧运动,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身心为目的的一项现代体育运动。自上世纪末被引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以来,备受广大学生青睐,特别是女同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健美操课程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被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健身操为核心,以体育舞蹈类、轻器械韵律操以及流行健身运动为辅的大健美操课程体系,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与师资力量建立自己学校的健美操课程体系。
健美操种类繁多,一般按照竞技性可以分为:竞技健美操和大众健身健美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选用的健美操属于大众健身健美操,健身娱乐性是其主要特点。大众健美操种类多种多样,内容十分丰富,最为常见的是普通健身操和健美操,国家颁布的两套大众健身操和以前推行的大学生健美操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目前,适合大学生参与的还有诸如:啦啦操、青年韵律、操搏击操、瑜伽、拉丁健身操、街舞等。健美操丰富的内涵,使得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十分全面。广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练习内容。健美操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有利于校园课外体育活动良好开展,对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也有重要推广价值。
3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方法将进一步多样化
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教学方法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因此说,健美操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健美操影响深远。健美操课程教学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一个过程,由于教授的动作数量多、身体姿态多变、连接复杂、与音乐配合要求高,要在实践教学中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就必须多采用科学化的有效教学方法。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传统的讲解示范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人数相对较多的班级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选项班和提高班来说,应该多采用一些具有一定特色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如:线形渐进法、金字塔法、递加法等新颖的俱乐部式带操方式,加强学生的练习效果。
4健美操课程教学的环境将不断改善
健美操课程的教学环境状况是影响其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校园建设规模化程度的提升,目前,高校体育课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体育课“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情况已经不再多见,每个高校都拥有不同数量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各类体育项目的教学环境不同程度得到了改观,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只有为数不多的普通高校针对普通大学生开设的健美操课程是在室内场地进行的,多数的教学还是在室外进行。健美操是一项展现人体形体美、肢体动作美以及音乐律动美的项目,所以,在拥有充足光线、形体镜齐全、音乐效果良好、环境优雅的室内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标准的健美操课程教学场地是课程发展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快健美操教学场地设施的建设势在必行。
5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健美操运动因为健康、活泼、高雅的项目特点以及健康的娱乐功能在丰富校园文体活动的作用就更是不言而喻了。随着校园各类与健美操课程体系相关团体与队伍的成立,参与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们表演的欲望愈加强烈,活跃在校园文体活动舞台上的机会越来越多,健美操这类项目被更多的学生所认识和了解,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很多的良性累积。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探讨 体育 教学 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日益成为体育教育事业的工作重心。设立特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据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方面不断创新改革,创立一个符合中国学生国情的体育教学模式,实施一个稳定、长期的体育教学活动,是每一个体育教学工作者亟需完成的教育任务。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美国乔伊斯和威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能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并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范型或计划, 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体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与本学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方法相联系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策略体系。
二、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目前的政策方针和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可以做如下的预测:一、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体育能力的培养,着重体育教学模式“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文化建设;二、体育教学目标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向;三、教育机构开始重视对师生“平等”关系和生生“合作”关系的建立;四、体育教学的方法会更加的灵活,会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五、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实际化,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模式适用存在问题有:一、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不够规范,教师对体育理论的界定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体育教学理论指导存在偏差;二、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种类研究、创新研究不够规范、科学,国内目前存在的体育教学模式比较混乱,没有一个固定的发展方向和界定范围;三、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与选用策略研究不多,各种体育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的学者却比较的少,导致目前体育教学理念比较杂乱。
三、关于我国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有关探讨
通过对目前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会发现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受应式教育的影响,不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育,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程度也比较地。为了改善这些现状。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树立符合学生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指导思想之下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构架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时,应该加强与深化理论方面研究。进一步规范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设立符合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教学目标,加强对教学指导思想的实践研究,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完善我国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指导思想的建立。
(二)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方面的研究,激发学生上课兴趣
认真地研究保障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实现条件(教师、学生、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场地器材等)进行不同的教学组合,通过创新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教学情感投入方面的进行认真的研究。建立起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学习兴趣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最饱满的上课情绪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方面的培养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体育教学仅仅停留在学生对运动技能的初步掌握,体育教学部门并不重视对学生体育技能方面的培养,对每个技能都只是浅尝而止,并没有真正地熟练掌握体育技巧。在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时,不仅促进学生的体能训练水平,还可能激发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潜能。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本观念同样适用于体育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引用各种当下网络、电视上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或游戏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课程当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动教学的学习乐趣,能动、自主的对体育教学项目进行学习。
(五)注重体育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建立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调整和激励教学的作用。体育教学模式应该依据自身的体育教学目标来,摆脱单一的传统评价方式,从多方面技能培训去设计体育成绩评级标准和评价体系。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不能仅依靠教师一个人的评价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还可以综合其他同学的侧面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全方面的考核评估学生的体育教学成绩。
四、结论
我国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提高我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健康体魄。体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学校树立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本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规律和教学特色,不断改革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本文基于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对目前体育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阐述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研究意见,希望能对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雷继红,贾进社.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03:109-111+130.
- 上一篇:简述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 下一篇:多媒体互动形式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