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篇1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内容的要求有“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两条。第一条标准重在“演示”,意在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通过演示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第二条标准意在让学生用熟悉的昼夜交替、四季更替、不同纬度地区的热量差异等自然现象来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落实生活地理的理念。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利用地球仪或其它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夜更替及时差的变化,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及时差的产生原因;利用图并结合生活体验说明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其基本的运动规律,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材分析

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与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后续各章节的基础。本节教材分为“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两目,两部分内容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可细分成七个知识块:地球运动的特点(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绕转中心、周期等)、昼与夜的形成、昼夜更替、时差、地球公转与“二分二至日”、四季的变化、地球上的五带。教材力求通过图释、简述、实验及生活体验来认识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突出“人地关系”,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第一目“地球的自转”:由两段正文、一幅图、一个阅读材料和三个“活动”组成,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第一段正文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特征,第二段正文辅以“昼与夜”图(图1.15)点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等地理现象。“活动1”引导学生实验演示地球的自转,进一步理解地球的自转;“活动2”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昼与夜的形成,理解昼夜更替现象;“活动3”通过虚拟的生活情境来理解时差的存在及形成原因。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介绍人类认识地球自转的艰辛历程和付出的巨大牺牲,是很好的情感教育内容。

第二目“地球的公转”:由三段正文、两幅图和三个“活动”组成,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与第一目的结构一样,第一段正文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及其特点;第二段正文辅以“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19)介绍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其中图1.19是一幅理解四季变化的重要模式图,提供了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态、与太阳相对位置等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及二分二至时地球所处的位置信息,同时以文字框的方式说明二分二至的时间、太阳直射的纬度及北半球相应的季节;第三段正文辅以“地球上的五带”图(图1.20)介绍地球公转产生的五个温度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提供了五带的位置范围及各带的天文特征和气候特征,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具体地认识地球的五带。“活动1”通过学生演示地球的公转,正确认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活动2”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进一步认识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落实生活地理的理念,感悟地理的乐趣;“活动3”引导学生读图认识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两种运动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于这些知识,学生从生活中有所了解,但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解释就不太容易,尤其是四季产生的原因。因此,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帮助学生将零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需要教师借助适当的媒体或实物,如实况录像、计算机课件、手电筒、台灯、地球仪等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进行观察、模拟实验,建立起立体、动态的概念。为了学生便于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异同,在教学中可将教材内容整合成地球运动的特点(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绕转中心、周期等)、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和地球上的五带)三个模块组织教学。

1.利用仪器认识地球运动特点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第一段和P11第一段,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特点,归纳填写表1。然后利用“地球运动演示仪”进行演示,结合表1,总结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与联系。第二,引导学生阅读“是天转还是地转?”,对学生进行勇于探索真理的情感教育。第三,结合P10“活动”1和P12“活动”1,指导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学生对地球运动基本特点的掌握情况。

2.结合图片明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等。对于这些地理现象,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因此对于本部分知识的教学,需精心设计相应的情景,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生活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首先,利用图1.15或利用地球仪演示,让学生明确昼夜形成与地球运动是否有关,认识形成昼夜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地球为不透明的实体和受太阳平行光的照射,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半球为白昼,未被太阳光照亮的半球为黑夜。第二,结合P10“活动”2,利用手电筒和地球仪进行昼夜更替演示,明确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更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第三,结合“活动”3,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时间差异现象,让学生明白时差的形成原因及对人类的影响。

3.动态演示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