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常规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常规的意义

篇1

关键词:数学课堂内容;课题环节;讲解程序;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186-01

根据本人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归纳、总结了数学常规教学的一些看法,仅供同行参考,具体内容如下,主要以数学教学过程为线索。

一、数学课堂导入是教师通过一种形式将所要讲授的课题引出,具有暗示主题的作用

导入对不同的课题应具有不同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条:

1.直接法(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旧知识导入(考虑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实例导入(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所揭示的规律)

4.直观演示导入(通过具体模型的演示引出一般规律)

5.趣味导入(讲新课之前,先讲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新闻、故事)

6.问题导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设置一些学习了新知识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

课堂导入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首先是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情景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进入本节课内容学习;课堂导入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需要做到要有的放矢;导入还要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是引导学生走向知识海洋的磁石,这是关系到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另外,课堂导入要具有启发性,要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的热情,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学会根据已有知识会探索新知,会品味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二、课堂讲解是教师通过使用语言、各种媒体,引导学生分析、综合、理解概念、形成概念、定理法则等,教师通过剖析内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规律

讲解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维),这是讲解的首要环节,也是讲解的基本任务。其次通过讲解可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趣味性的讲话影响学生的思维),这是讲解是否到位的关键,一节课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恐怕教师也觉得索然无味。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高思维水平这是讲解的目的,也是讲解的灵魂之所在,这是多媒体教学设备无法替代的。

数学课讲解的类型(根据讲解方法)也是因课而异,因内容而变。比如解释型:解释概念、题目条件、符号含义,要求学生明白“是什么”,掌握哪些知识要点;再比如描述型:主要用于一些抽象概念或结果的描述;还有归纳型:用于命题、定理、法则和公式的获得(一般从提供的例子入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一般的规律);课堂讲解形式多样,也没有固定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学生的作业水平的高低,考试成绩的好坏是课堂讲解的真实反映,也就是说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三、提问是教师通过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促进教和学的一种方式

通过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保障,同时通过教师提问也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掌握,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由此可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调整,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课堂提问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确课堂问题的好处很多,收益匪浅。

课堂提问根据意义分为检测知识和创造知识两种提问,根据认知能力分为低级认知提问(发现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

提问要有总体设计,使问题范围确定,学生有心理上的准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时教师表述要简明,否则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会出现搁浅,从而使时间浪费,也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问的难度要适中,问题不易太难,太难是学生不知所措,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数学教学;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有利于督促全体学生学习,有利于班级平均成绩的提高;提问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才有思考的机会,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条件;提问时教师要有充分的应变准备,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应考虑进来,做到应接各种可能的挑战准备;另外,提问时应注意方式和方法,方式方法要因问题而设置,恰当的方式方法对于数学教学的提问犹如画龙点睛。

四、完美的课堂小结是教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教师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纳入知识系统的一种行为方式,主要用于课堂结束

数学课堂小结往往是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重要性,概括本节课或本单元知识结构,强调概念、定理、公式,以及解题的关键,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题中体现的思维方法。

常见的课堂小结不外乎这几种:概括式(最常用的方式),通过几分钟概括出这一节课所上的内容;悬念式,比如给出一道练习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反映出所学新知识;点破迷团式,比如上课前情景引入时选用的问题,结束时给予点破,这样做效果很好。,

篇2

【关键词】教学常规;电子白板;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2-0057-02

【作者简介】姜宁兵,江苏省薏韪呒吨醒В江苏如东,226400)校长。

我们科学地应用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研究后,课堂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教学手段有了明显的优化,教学生态有了良好的改观。但是,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将“新技术”与“好传统”对立甚至割裂。少数教师由于对“新技术”比较陌生,导致操作生疏、生硬,加上课前对新技术课堂缺少周密的设计,往往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脱节,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达成度偏低,课堂出现了“五个脱节”的现象,即新技术与导学案、文本钻研、教师板书、学生思维、学生笔记脱节;产生了“五个偏差”,即技术偏生、节奏偏慢、结构偏散、局面偏乱、基础偏差等。

1.看重新技术的制作,轻视导学案的规范。不少教师将备课的重点、中心、兴奋点、精力放在资料的搜集、图片的挑选、课件的整合、文本的编辑等方面,弱化了导学案的功能,漠视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批阅反馈、对学生问题的提炼整合以及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调适和破解,导致课堂没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2.滥用华而不实的新技术,淡化因人而异的文本钻研。少数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生动课堂,用声、光、影等多媒体效应代替文本的研读、涵咏、品味。课堂上本可一句带过的环节却浓墨重彩地用多媒体进行渲染,本应细细品读、慢慢鉴赏、深入体察处却浮光掠影、轻描淡写、蜻蜓点水。不少教师懒于钻研文本和二次备课,惯于移植各类备课资源,教学无重点、难点。教师教得乏力无味、虚弱迷茫,学生学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从而导致教学节奏偏慢,课堂结构松散,课堂效益偏低。

3.放大电子板书,虚化手写板书。有存储、定式的电子屏幕,却无即时、灵动的手写板书;有事先预备的电子文本,却无课堂师生双边活动的生成板书;有刻板、单向的电子输出,却无鲜活、亲切的思维互动。课堂氛围沉闷呆板,学生思维凝滞压抑。

4.热衷教学内容的完成,弱化学生思维的达成。部分教师曲解新技术的教学内涵,认为只要使用了电子白板就是进行了新技术教学。少数教师过于依赖新媒体技术,不重视自己的激励引导,将自身沦为新媒体图文的放映员、讲解员,学生成为毫无活力的观众。教师的讲解与启迪被电子图文牵着走,在强化教学容量、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忽视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漠视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生成以及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基础偏差,教学达成度偏低。

5.盲从新技术的运用,忽视学生笔记的引导。课堂使用多媒体的根本目的,是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动嘴、动脑、动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备课时没有对新技术课堂进行缜密地设计,只是片面、盲目地运用新技术辅助教学,机械地播放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对施教对象特点的研究,无视教学内容的达成度,没有凸显教学重点难点,导致学生无笔记可做,来不及做笔记,不会做笔记。

理解、恪守教学常规,是保持教育本真的基本追求,是回归教育本色的基本准则,是守护教育精神的底线。

1.备好课。我们的做法是“一规四抓”。“一规”就是规范备课要求,力求达到全、深、精、细、简、准。要全面研读考纲、课标、教学要求、教材,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新技术的操作程序;要深入研读文本与学情,形成个性化的备课文本;要精细编制导学案,衔接好新技术与导学案的关系,注重问题设计的质量和重点难点的把控;要准确把握教学设计和教学重点难点,注重问题预设与现场生成。抓实集体备课,所有教师先纸质备课后电子备课,先集体备课后二次备课。定期随机抽考青年教师,培养他们审题、解题的能力和高考策应的能力。抓教学流程的完整性与科学性,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到课件操作流程安排,从板书到作业,从课堂提问到过渡语设计,从导入到课堂小结,一应俱全。抓教学比武活动,各学科在备课组、教研组、学校、校际等不同层面定期组织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展示活动,定期开展课改设计、电子白板制作、演讲比赛等比武活动,敦促教师娴熟掌握并恰如其分地应用新技术。重点抓实备课笔记督查:一查教学重点难点的剖析与突破解决方式,二查教学流程是否完整科学,三查导学案设计的质量,尤其是问题导思的启发性和例题导练的针对性。总之,重点督查学情的针对性,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提升学生思维的有效度。

2.好板书。板书是教师对文本重难点、易混点的简化梳理、友情提醒,是对学生做笔记的提示引领,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智慧结晶。为了将传统板书和电子板书有机融合,我们通过“一缩二专”的举措落实手写板书的回归。“一缩”就是压缩课件的容量,要求教师给手写板书腾出足够的时空。通过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项重点督查,查一查黑板上、教案里有没有规范而科学的板书。开展专项培训,从板书态度、板书字形字迹、演算步骤、解题方法、制图技巧、板书布局美化等方面对教师板书进行规范。定期请各学科专家重点培训概念性板书、线索性板书、表格性板书、提纲式板书、留白式板书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让板书真正成为学生认知的“脚手架”、教师教学的“导游图”、师生互动的“心电图”,从深刻细微处规范教学。

3.好笔记。笔记是课堂学习的终端依据,是学生再次温习的延续蓝本。课堂笔记弥补了记忆储存的不足。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锤炼思维、提升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整合信息的加工能力。为了让传统笔记与新技术契合得更紧密,我们的做法是“一导二评三查”。所谓“一导”,就是教师要从笔记本选用、内容、格式、板块切分、标志等方面,展开对学生系统而科学地指导。上课时碰到的重难点,教师要通过放缓节奏、语气语调缓重、肢体语言等方式提醒学生,留足记笔记和整理笔记的时空,指导学生不仅要记录学习的重难点,还应及时写自己的理解以及产生的新问题。“二评”就是定期开展笔记展示学习和评比观摩活动,以评促学,以学促改,让板书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成为学生课堂思维生成的重要载体。“三查”就是专项督查,通过班级小组互查、教师检查、年级督查、学校抽查等方式,发现亮点,反馈问题,跟踪督查,让记笔记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与自觉要求。

篇3

关键词:双轨教学法;市场营销;医药市场营销学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和医药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也是医药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应用型学科,医药市场营销学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要求学生具备较为扎实而广泛的知识体系。而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基于授课的学习)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内容和形式都偏于枯燥,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是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的一种授课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被动学习方式,因此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双轨教学法的运用模式

1.双轨教学法应用对象选择

选择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9年入学的医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班级人数64人。

2.双轨教学法应用内容选择

我们将双轨教学法应用于医药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该课程是此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课程。任课教师首先以传统的LBL授课方式讲授导论、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医药市场调研与预测、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医药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以及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将PBL授课方式应用于4P(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理论的教学中。

3.双轨教学法应用实践

(1)建立学习小组。2009级医药市场营销班共有学生64人,鉴于课程学时限制,将该班学生分为4组,由16名学生组成一个营销学习小组,小组名称由学生自拟。

(2)设计基于PBL模式的“问题”。在应用PBL教学模式之前,任课教师已采用LBL教学模式向学生讲述了医药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医药市场调研与预测、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医药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以及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等内容,学生对4P理论的引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在4P理论的基本原理课程中,我们采用了PBL教学模式,提出了“经历4P到4C到4R到4V的营销思想变革,4P理论是否过时”作为PBL教学模式研讨的主要内容。

(3)“问题”的分析。学习小组以团队协作的模式,通过查阅文献,对问题进行分析后,最后给出小组对于该问题的最终结论。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①小组讨论。小组每一位成员在查阅相关文献后,经过汇总,然后在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形成对于问题的最终结论。

②课堂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制作讲稿和演示PPT,然后自选2~4名同学,模拟教师的身份,将该小组对于问题的见解在全班进行讲述。由于课时限制,我们规定讲述时间在25~30分钟。讲解结束后,任课教师和其他组同学对其讲述内容进行提问和质疑,由该组任意同学进行回答。

③总结归纳。4个小组都完成讲述后,为巩固学生通过讨论后所获得的知识,任课教师将对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和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4)考核方法。为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到PBL教学模式中去,我们将此次问题讨论课成绩以20%的比例计入期末成绩。在评分过程中,打破原来只由教师评定的“一言堂”,由每组同学各自推选一名学生作为评委,每组的最终得分取任课教师和4名学生评委的评分均值。为确保评分的公正性,我们制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包括讲解人表现、讲解时间、PPT制作、阐述是否清晰、问题回答情况等。

二、双轨教学法的运用效果

1.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局限于“填鸭式”教学,学生缺乏参与感和学习主动性。而双轨教学法将学生和教师角色互换,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知识,让学生有较高的参与感,对未知求解的驱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我们要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帮助,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及数据库等工具搜索相关文献资料。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指导学生把握问题的关键。

2.加强学生团队精神

该班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个性独立,协作精神较差。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需和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讨论交流,并协作完成讲稿和PPT。因此,PBL教学法的运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促进任课教师提高自身业务及教学水平

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平台的设计者,由学习的监督者转变为学习的引路者。要高质量完成基于双轨法的教学,任课教师除了需具备LBL教学模式所需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外,还需具备PBL教学模式所需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所以,为满足双轨教学法的需要,任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

三、双轨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双轨教学法的应用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但是我们在双轨教学法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队管理经验有限

小组活动是双轨教学法所必需的,有效的小组活动包含懂得组织活动、分配职责、分解复杂任务,以及提供有用的活动反馈。但是,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如何最佳地利用时间和资源,教师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小组活动的价值,目前还缺乏经验。

2.双轨教学法需要的教学条件受到限制

PBL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式学习,合理的分组人数对学习效果影响较大。目前我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数多是60多人的大班,加之课时的限制,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都较多,致使教师无法检验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效果。

3.双轨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由于PBL教学模式打破了知识的系统性,双轨教学法的适用对象应选取较高年级的学生,同时它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否则收效甚微。在应用中我们发现,具有主动学习精神的学生对双轨教学模式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效果也好;而对于长期以来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的同学而言,在双轨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常感觉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4.学生对PBL教学法仍需要适应过程

长期以来,学生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学习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而PBL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施PBL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他们常常发现很难识别问题的关键和形成连贯的思路,也常常不清楚怎样把现在的问题和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导致效果不很理想。

四、结语

LBL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可系统地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传授信息量大,进展速度易于掌握,系统性强等特点。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大都能较好地掌握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内容,这对尚未建立营销基础知识系统的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但使用该方式教学时,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而PBL教学法中,学生必须主动思考寻找知识点,思维更为开阔、活跃,还能锻炼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对深刻记忆及理论联系实际有很大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的LBL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因此对于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采用双轨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LBL教学模式保证学生掌握基础营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PBL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彩侠等.LBL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J].实验室研

究与探索,2012,(07).

[2]张毅强,师帅帅,苏娇.PBL与LBL教学模式在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

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

[3]王燕,谢婷玉,张萃丽等.PBL与LBL在眼科教学中的对比应用[J].中

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3).

篇4

金属工艺课程是部分高职院校专研机械行业的必修课程,是这些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该课程主要是从机械零部件的选取、零部件加工和毛坯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经过对这门课程深入地学习,使得学生在机械零部件加工和分析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工程的综合性素质。金属工艺学涉猎范围广,知识全面,并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随着学生知识需求的不断变化,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被迫要求应运而变。本文就是对高职院校的金属工艺课程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前提下,从教师素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查方式和最后的实验实习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做出分析。

1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中的教师素养问题

在金属工艺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做一体化”。这就要求老师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进而可以主导这门课程的进程,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组织学生对该科的疑问进行讨论,凭借授课老师的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虑。然而,在为学生传授理论的同时,又可以进行现场实践教学的老师少之又少,这无疑是金属工艺学教学当下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教学课本的选择问题

现今的金属工艺学教程的内容上还是有很大的滞后性,不能及时有效地把最新的、最先进的机械部件的加工技术、粉末的锻造技术和纳米的加工等内容写进教程。这样就使得学生很难全面地对金属工艺学进行了解及掌握。对于不同的专业,该课程的课程标准也是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使得金属工艺课程在教材选择时面临问题。

1.3 教学过程问题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是教学的主角,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简明扼要的幻灯片教学,时间短,信息量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金属工艺的一些原理性问题深入了解,这样的教学在效果上会大打折扣。

1.4 考查方式的问题

依据金属工艺学这门课的特点,对学生该科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查,而考查的方式仅仅是一张试卷,这样的方式是片面的。更有一些是将一次大的机械金属工艺的考核分解为很多小的考核,这样的效果也很不好,并且还加重了学生和老师双方面的压力。

1.5 实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金属工艺学的实验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实验的时间安排方面往往不太合理,很多高职院校都把实验放在理论课的前面,在学生都还不了解金属工艺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该课程的实验,往往会使学生对实习内容似懂非懂,使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2 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规避措施

2.1 选择机械经验丰富的老师

在金属工艺学教学的任课老师选择时,应该首先考虑那些机械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师,这样,就可以在课堂教授理论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金属工艺学这门课程。老师要跟随科学变换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更好地教学生新的内容。

2.2 选取内容全面的课本

在选取专业课本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内容涵盖知识面较广、理论分析层次较高的书籍。但是由于每个学期课时是有限的,老师就要从这些课本中选择较为优秀和重要的章节进行讲解,而对其他内容则选择性略讲即可。金属工艺课程也要考虑到不同高职专业的特点,对不同的课程标准,制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并选取合适的教材。

2.3 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

学生能从简单的PPT上掌握80%左右的内容,并且能够引起100%继续学习的兴趣是最好的。对于金属工艺学这门课的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其理论的深度又不够。老师能够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课堂做笔记的习惯。课堂教学结束后,要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重新思考。将金属工艺学凝练成这样一句话――怎样生产毛坯,然后加工为零部件。在教学的第一课,老师就要将学生最感兴趣的轮船、汽车等的零部件分离开,然后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目标,总体上为学生学习该课程指明方向,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4 考查方式要合理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要对不同的章节内容进行不同的考查,例如通过报告、笔试、答辩等的方式进行,而对于新工艺的了解和学习,就可以采用调研的方式收集信息,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考查的效率。当然,笔试考查的内容也是不能轻视的,一些理论性知识掌握的情况还是可以通过笔试反应出来。老师对每一部分考查的严格要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对理论方面知识的忽视。

2.5 注重实习和实验教学

大多高职院校是将金属工艺的理论教学和实习分开的,这样知识的分散学习导致学生对理论和实践很难结合起来。条件允许的话,一些高职院校可以实习和理论同步进行,甚至可以在实习的车间里讲授相应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更加贴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当然,实习教学和理论教学一定要做到高效高质。然而很多院校很难达到这种条件,所以就要求学生遵从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则,根据金属工艺学的特点,把实习分为两大部分进行,例如,将4周的实习期分为前1周和后3周,第1周只是进行实地观察,然后就开设理论课的学习,最后进行3周的实习。这样有了第1周的深入观察,后期理论课程的学习就变得有趣多了,也更好地为最后的实习奠定了基础。

篇5

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呼和浩特市 010059

【摘 要】目的:探讨团队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两个班级分别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在系统解剖学中采用团队教学模式,常规组在系统解剖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等到一次考试结束后对系统解剖学的分数进行评分比较和发放课程调查表。结果:实验组对课程的满意程度高达91.6%,实验组的学生的各项成绩分均高于常规组的各项成绩,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 团队教学模式;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

团队教学模式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团队小组学习中互相合作,互帮互助,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在改善教育方式的时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团队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近来才出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系统解剖学中[1]。本文探究团队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效果,具体流程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选择2014 年于我院学习的学生,所学专业为临床系统解剖学专业,随机指定一个班为实验组,一个班为常规组,实验组和常规组的课程设置、授课学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空余时间均相同,班级男女人数接近,且均为初次接受解剖学课程,两组学生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常规组教学方法

常规组采用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先由老师讲课,老师操作实验,学生在一旁观察,最后小结。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模型、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1.3 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团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3.1 建立团队

在实验组的班级里按照性别、学习情况、自身能力等进行优势互补的办法分配团队队员,保证每组人数在5 人左右,并确定综合能力强的人为团队组长,小组之间能偶做到团结一致,做到合理分工完成任务。

1.3.2 学习过程

根据课本上的内容由教师先进行讲解,然后由小组来独立操作,让学生在小组里面互相交流沟通,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最后进行组间比赛,提出问题从任意小组中随机抽取一人回答。

1.4 评价方法

通过教学结束之后的统一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实践平均考试成绩来决定教学效果,以及发放课程调查表来调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处理数据,成绩分析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经过对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以及学生对课堂的满意程度统计得出表1。

2.1 两组学生的成绩比较

学生的成绩主要有三部分,平时成绩为平时上课现象以及课堂表现情况,实践成绩为学生实验考试的成绩,理论成绩为学生理论考试的成绩。由表1 可知实验组的各项平均成绩均高于常规组的各项平均成绩,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学生的课程调查表比较

学生的课堂满意程度由发放给学生的课堂调查表决定。由表1 可知,实验组的课堂满意程度为91.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课堂满意程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虽然说是实验教学,但是基本上是教师给学生们演示实验的流程以及具体操作,完全是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上课的时候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强,上课没有积极性。而团队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团队意识。从实验教学的效果来看,团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当然,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学生要明确自身的目标与责任,使团队学习有序的进行;学校应该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的比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各项平均成绩均高于常规组的各项平均成绩,这说明,团队教学模式可以很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组的课堂满意程度高于常规组的课堂满意程度,这说明团队教学模式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团队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方面的优越性非常明显,不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加强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系统解剖学中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医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坦. 合作学历理论基础简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14,25(1):30-35.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8名学生均为2015年1—12月期间于我校接受消化内科临床学习的2年级在校生,98名学生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其中男55例、女43例,年龄17~23岁、平均(21.14±12.10)岁,按照学号将98名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单)、对照组(双),每组49例,两组上述资料如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两组学生均接受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其学习内容及课时均相同,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在职老师完成两组相应教学任务。对照组以常规模式完成本次教学工作,如即课前引导学生大致掌握本课时重点内容,课中利用语言、板书、教材等方式完成授课,课后适当留取作业等;研究组经CBL联合PBL模式实施该次教学。

1.2.2 CBL、PBL联合教学模式   即提出学习问题、引导建立假设、查阅资料、论证假设、归纳总结等五个阶段。教师应根据本阶段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病历资料,于课堂中指导学生自由结合分组,之后老师需根据该次教学内容提供相应资料便于学生独立查阅并验证上述讨论结果是否准确;待资料查阅阶段结束后各组学生需对该病例给予最终诊断;老师利用问答形式总结此类消化内科疾病的相关特征;待结束后老师需对本次教学给予总结性发言。

1.2.3 效果判断标准   ①学习依从性:利用自拟学习依从性量表,于该次教学工作结束后由教学老师评价学生学习依从性,该量表共涉及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完全不依从3个等级;②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组织本校消化内科临床教学老师共同制定自拟消化内科理论知识问卷,指导学生于该次教学结束后独立填写该问卷从而掌握其对该次教学内容学习情况,该问卷得分范围0~100分,涉及内容包括常见消化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等,分数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呈正相关,即分数越高则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越好;③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指定1~2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专业技能教师对两组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准确评价,该次研究统一选择消化内科临床教学相关操作,该评价项目得分范围0~100分;④职业态度:采用自拟职业态度量表评价两组学生职业态度,评价时间包括该次教学前、教学完成后,评价形式为不记名发放量表,待学生填写完成后经专业人员统一回收并统计量表得分,该量表满分为100分,分数与学生职业态度呈正相关,即分数越高则学生职业态度越好;⑤教学满意度: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实施不记名调查,掌握两组学生对该次消化内科临床教学过程满意情况,内容包括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满分为100分,其中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分为一般、80分以上为满意。

1.3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MicrosoftOfficeExcel2003软件的Excel表中,经SPSS.19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实施相应分析,其中两组学生对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属于计量资料(经x±s表示,t检验),两组学生学习依从性、对该次教学工作满意率属于计数资料,当两组数据对比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学习依从性

研究组的学生经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完成本次学习后,其学习完全依从率(73.47%)显著优于实施常规教学的对照组学生(学习完全依从率24.49%),研究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学生的学习依从性比较[n(%)]

组别              完全依从     不完全依从     完全不依从

研究组(n=49)    36(73.47)  13(26.53)    0(0.00)

对照组(n=49)    12(24.49)  29(59.18)    8(16.33)

2.2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两组学生经不同教学模式完成该次学习后,研究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组别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研究组(n=49)               (92.36±3.41)

对照组(n=49)               (83.39±3.52)

2.3 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两组学生经不同教学模式完成该次学习后,研究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对比分

组别                  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研究组(n=49)         (89.24±1.17)

对照组(n=49)         (71.59±6.38)

2.4 职业态度两组学生于该次学习前职业态度对比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该次教学研究后对照组职业态度未发生较大变化,研究组职业态度较之前及对照组均显著改善,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4所示。

组别                 教学前教学后

研究组(n=49)        (96.45±1.08)

对照组(n=49)        (87.98±2.71)

2.5 教学满意率

研究组的学生经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完成该次学习后,其对该次教学工作满意率高达71.43%,对照组学生实施常规教学后对该次教学工作满意率仅为38.78%,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消化内科的疾病应变能力,该文对学生采用CBL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在进行CBL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病案的讲解,即以问题为基础,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资料和讨论使问题逐渐明了,并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但须注意病案的选取中要选取临床表现较为典型的和不典型的,其中不典型的占比较大。

该研究可知,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后,该组学生对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较差,学生学习完全依从率仅为24.49%、对该次教学满意率仅为38.78%,其职业态度较教学前未得到较好改善,提示以往常规教学并无法获得较为理想的消化内科临床教学效果;对研究组学生采用CBL、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后,该组学生对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学习完全依从率高达73.47%、对该次教学满意率高达71.43%,其职业态度较教学前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这说明对学生采用CBL联合PBL模式进行消化内科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依从性,并且能够较为自主地进行学习,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均有较好的帮助;而对学生进行相关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本身的满意率也明显提高。提示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采用CBL、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7

一、 现今初中牛津英语词汇教学的内容

现阶段,针对于初中牛津英语,教师主要从以下三个内容来进行相关的英语词汇教学活动。

1. 常规词汇的传授

在初中牛津英语词汇教学中,牛津英语常规词汇的传授是英语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在初中的牛津英语教学中,练习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主题中涉及的常规词汇的发音练习,可以采用跟读的初级方法。

2. 词汇意义的解析

初中牛津英语词汇意义的解析是初中牛津英语教程的第二个步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会对相关词汇的集体意义进行解释和分析。词汇的性质,时态,固定词汇搭配以及词汇常出现的短语和句型是重点分析的内容。

3. 词汇的具体应用

词汇的具体应用是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初中牛津英语词汇的应用要求中明确规定了针对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词汇应用情况,词汇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具体分析的过程中,词汇在所出现的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二、 现今初中牛津英语词汇教学的不足

1. 教学方式单一

现今的初中牛津英语词汇教学形式,实属填鸭式的教学,像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词汇和语言的学习,也影响了学生对于外语学习的兴趣。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得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厌恶和乏味的情绪。

2. 教师本人影响

教师本人影响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体现在词汇的解析上。在进行词汇意义解析的过程中,教师对于词汇的掌握和词汇意义的解释,往往会参杂着个人对于词汇的理解和看法。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接受词汇知识的片面化。因此,我们说教师的因素使英语词汇教学也受到影响。

2. 词汇应用教程片面化

词汇应用教程的片面化问题,主要是指词汇应用说明分析不全面。它不但会造成学生英语词汇知识的单一、不丰富,还会造成学生对词汇理解深度不够。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和应用中的不同用法的掌握和学习,造成学生对词汇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的掌握。

三、 提升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1. 要丰富教学道具

英语教学道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物道具的应用能够使得英语词汇的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增添英语词汇教学课的灵活性,使得词汇课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对教学道具进行系统的采购,也可以亲手制作。

道具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心理上对于词汇理解形象化和实物化,增加学生对于词汇的印象,为进一步了解词汇的意义做好铺垫。这些教学道具,可以是实物的,也可以是精美的卡片和图文。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能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为图文的结合能够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在自己内心世界里对于词汇的猜想和独立的思考。

2. 要采用情景与语境结合法

情景教学和语境教学都是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同样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两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结合,是对词汇教学的创新与提升。

让学生在情景勾画的抽象思维里面,去体验具体词汇的应用。此外,还可以采用听音教程等形式,通过对词汇语境视频的观看,或者相关听力材料的展示,让学生对于词汇应用的场景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让学生自己来分辨出词汇具体应用的场景,培养学生对于词汇的真正学习和掌控能力。

3.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在初中牛津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的因素占据着重要位置。我们可以改进教学方法,然而教师个人自身的职业素养,是需要教师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的。这里我们所提及的教师素养包括英语知识、职业道德以及个人品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教师的英语知识。教师要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词汇教学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并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地做出改进。

此外,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可以通过学校举办培训和相关学习讲座来进行进一步的提高。

篇8

关键词: 听评课 教研活动 评课态度 评课方法

听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开展好听评课活动,对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评课活动中,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通过平等交流探讨和思维的碰撞,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今后教学实践指明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教学不断创新,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评课虽说是常规的教研活动,但长期以来存在着不注重效果的现象。如有的教师在评课时僵化硬套“标准”理论,脱离教学实际,缺乏实际意义;还有的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甚至有的专挑毛病,以致评课沦为意气之争,效果不理想。这样会有失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要改变这种状况,真正发挥评课活动的功能和作用,必须准确把握与之相关的问题,下面就三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一、明确评课活动目的

1.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评课是与上课、听课紧密连在一起的。上课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评课是为了把课上好,因此评课活动既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评课不仅要评议教师教的优点和改进的地方,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如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学习活动的创造性及学习效果情况。这样才有利于开阔评课活动的视野,激励教师加快知识更新,提高教学艺术,激发教师的参与兴趣,丰富评课的内涵。把教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探讨,能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通过参与评课活动,教师主动思考教学改革的具体问题,深化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改进课堂教学。借助于评课活动的有效合作平台,激发教师参与评课的积极性,调动教学研究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探究课堂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评课活动更有意义。

3.相互交流学习。

评课活动是一种多向信息的交流活动,参与者广泛,它以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为背景,以师生活动为凭借,从而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交流教学经验,发现、解决问题,是广泛真实的教学方法、智慧、情感的交流。如果认真参与评课讨论学习,在活动中会学到更直接、实在的教学知识、智慧和教学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更有意义的学习。

二、树立正确评课态度

1.要有一种健康的评课心态。

要充分发挥评课的作用,真正达到以教研促教学的目的,评课者必须克服不正确的心里倾向。一是要克服“好好先生”思想。评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活动,只有在真诚的讨论中,评课者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大家才能相互学习提高,不能怕“得罪”人而一味褒扬,充当老好人。二是要克服“人云亦云”心理。有些评课者在评课过程中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即使发表意见也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缺乏实际性,完全是敷衍的态度,没有发挥评课活动的真正作用。既然是评课,那么就要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说真话。三是要克服依赖权威心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没有哪位教师能自认为是权威,所以评课者不要总是瞻前顾后,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放下思理包袱,以健康的心态参与听评课活动。

2.提倡创新,关注学生学习个性。

正确的评价一堂课,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教学。个性教学是创新教学的需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摒弃功利做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设计教学,发挥自身的优势,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学生、学科及教学条件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这样使得课堂教学千变万化。评课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的评价,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的评价,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设计富有创造性的教学,以丰富的知识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评课中应该关注的重点。

3.用发展的眼光评价。

每一位教师都是发展的个体,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的。因此,评课者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每一堂课,相信教师是不断进步的,为教师提供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信息反馈,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在教育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探讨教学改进的措施,从而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掌握评课基本方略

1.评课要有科学性。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评课要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标准,既要看课堂教学整体优化情况,又要具体分析教师的个性特点。评无定法,无需用条条框框的标准量化评课活动。评课要把标准用活,把人激活,采用不同的形式。评课要以科学的态度,从宏观把握,从现实着眼,客观评价教师的个性优点,诚恳指出不足,实事求是地评价一堂课,这样既体现出对授课者的尊重和评课者的谦谨,又有利于不断改善教学工作。

2.评课要有针对性。

要使评课活动有效,需要深化评课内容、方式。要依据当前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评课活动计划,找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结合点,抓住主要矛盾,确定教师关注的问题。在评课活动中,教师带着问题主动参与,有针对性地结合课堂教学情境深入思考,感到评课活动能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才会乐于参与其中,以不断提高评课活动的质量。

3.评课需要平等合作。

评课是具有知识性、技术性和学术性的研究活动,需要平等交流与合作研究相结合。评课是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合作研究活动,是为了激励、督促或者说是帮助每位教师,主要行为是对话、分享。在评课过程中,需在认真倾听上课教师的说课自评后,平等对话。评课者之间也要平等交流,和谐互动,不要居高临下,以说教者的身份出现。评课要在平等合作、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参与者都能“真评”,畅所欲言,真正发挥评课的积极性,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篇9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校 系部发展 总体规划 框架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On Five-year Vocational School Department

Development Plan Framework

LU Dongming, LI Zhilian

(S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uzhou, Jiangsu 215009)

Abstract Five-yea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ive-year vocational school specializing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delegation supported the overall school career building. General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moral, conventional teach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kills competi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Five in One" is the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Development fundamentals, five aspects of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constitutes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the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five-year vocational college; department development; planning; framework thinking

总理强调,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中国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美国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副校长保罗・麦可维博士认为,职业教育是支撑一个国家产业、经济迅猛发展的秘密武器。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我国职教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近30年,专业系部组团式发展已然成为支撑学校整体事业发展大厦的柱石,基于系部发展经验教训的系统考量,系部发展顶层设计――系部发展总体规划的实践思考势在必行。

1 常规德育工作:五年制高职校系部发展的灵魂工程

经济富裕,道德贫困,这是最严重的危机!德育工作是学校和社会的首要工作。①没有德育的学校不称其为学校,没有德育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一个正常的、健康的、活力持久的专业系部,必须坚持德育首位,必须真正理解、接受、践行德育首位价值观,必须把常规德育工作作为系部发展的灵魂工程来抓、来做!

作为灵魂工程,常规德育工作保证系部整体事业发展是“真正育人事业”的发展。系部常规德育工作根本任务是为系部常规运行提供最基本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纪律保证及环境卫生保证,常规德育工作的服务角色、服务地位、服务功能并不伤害德育首位,反而以此为恰当表现方式。系部常规德育工作的重点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及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树立科学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发展观及科学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展观,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与学生实际、系部专业发展实际及职教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使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不仅是管理和服务,更是职业锻炼。要积极融入系部其它各项工作,主动成为系部“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与系部常规教学密切配合,教育学生以端正的态度、饱满的精神、规范的行为参与常规教学的各个方面、环节;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发挥宣传动员、组织规范、沟通协调等作用,努力维护学生权益;要为技能大赛工作提供心理的、道德的、规范的乃至一般政治思想的辅导或指导。要加强制度化建设及工作机制创新,要在新制度建立、旧制度调整完善或废止中赋予制度建设较强生命力、较高实效性,要在人文关怀、制度约束、载体建设、活动开展、效果评估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寻求工作机制创新突破,要有优化系部德育生态、构建系部德育文化的胸襟和气度。

2 常规教学工作:五年制高职校系部发展的基础工程

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着严格组织性、严明纪律性的系统性、公益性、主流性的实体性教育行为。常规教学工作是学校事业实体性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专业系部成为实体性教育单位或场所的的基础性条件,是专业系部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

作为基础工程,常规教学工作保证系部整体事业发展以“学校事业样态”发展。专业系部常规教学工作首先意味着常态化的“备教改辅考”,要深入教师、学生、班级、年级及实习实训场所,实事求是,倡导师生喜闻乐见的符合职教事业发展规律的“备教改辅考”;要加强和改善系部师资队伍建设,要有较好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既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更保证师资队伍“职教素养”不断提升;要加强和改善日常管理工作,与招生部门及其它职能部门密切合作,保证生源及教学班比较稳定,保证毕业生就业、创业或升学、入伍等道路通畅;要努力倡导较强“职业倾向性”教学,积极引导全体教师在常规教学中面向职业、面向企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善于处理“职教事务”,处理好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班级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场所教学的关系,处理好常规教学与校企合作、技能大赛、短期技能培训乃至一般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处理好常规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管理与科任教师、外聘教师及企业相关人员对学生管理的关系,保证系部常规教学工作健康和谐。

3 校企合作:五年制高职校系部发展的特色工程

校企合作是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基本特征,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是世界发达国家关于五年制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最重要成功经验。②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教事业发展的特色工程。五年制高职校系部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并抓好校企合作。

作为特色工程,校企合作保证系部整体事业发展是“职教事业”的发展。对校企合作要加强宣传发动、教育引导,使学生(家长)、班主任、非班主任的科任教师甚至一些领导干部明确校企合作的本质含义、实际内容以及对职教事业发展的无可替代的价值意义。校企合作首先意味着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必然包含学生(家长)与学校、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应该是“三方合作、三方共赢”,要努力创建“三方合作共赢”机制,保证校企合作长效开展,保证职教事业特色化健康发展;系部校企合作要努力并善于利用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消化吸收其中最有利于系部合作项目开发的政策优惠,创造系部相对特色优势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系部校企合作要主动争取政策优惠,克服坐等心态,努力创造或改善主客观条件,抢抓发展机遇;系部校企合作要争取充分自,要敢于并善于摸着石头过河,在充分考虑系部事业发展、企业利益保障、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下,放开手脚,大胆创新,以“知错能改、知耻后勇”的精神推进工作;系部校企合作要成为系部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真心拥护的职教手段,要努力使校企合作效益惠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而不是少数人知道、少数人参与、少数人得益;系部校企合作要成为“学校生产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有效平台,要盘活存量资源、催生增量资源,不断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使校企合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4 技能大赛:五年制高职校系部发展的亮点工程

技能大赛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技术技能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贡献与魅力,是扭转社会对职教事业偏见的重要平台与载体,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乃至一所学校及其专业系部职教事业发达进步的亮点工程。

作为亮点工程,技能大赛保证系部整体事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内外美誉度”。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全面深刻的宣传教育,使系部师生员工认识到:技能大赛是世界各国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向技能化转变的一条教育通则,是促进中国劳动力由数量型向技能型转变的加速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所学校及其专业系部职教事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要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建立健全系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系部大赛研究培训中心,谋划“争取社会工商界支持”合理机制,创新师生均等参与、共建共享机制,使技能大赛不仅是参赛选手向技能型转变的加速器,也是大多数师生向技能型转变的孵化器;要注重学习研究,明确技能大赛的性质、地位、对系部事业发展及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价值,探索系部参加技能大赛、承办技能大赛、开发技能大赛项目、巩固技能大赛成果、扩大技能大赛影响的一般规律,保证系部技能大赛亮点工程建设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推进;要特别珍惜、发挥技能大赛的窗口效应、示范效应、加速器效应和孵化器效应,不断增强系部技能大赛工作的亲和性,持续赢得系部事业发展的较高“内外美誉度”。

5 教科研工作:五年制高职校系部发展的品位工程

“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没有科研作底子,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③教师只搞教学不搞科研,教学品位难以提高,学校系部科研薄弱,事业发展品位不好提升。科学发展的系部事业必须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真正把教科研工作当作系部发展的品位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作为品位工程,教科研工作保证系部整体事业发展具有较强“文化软实力”。要建立健全系部教科研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及具体工作任务,加强对系部教科研工作的计划、指导、督促、评估,使系部教科研工作脚踏实地向前进;要加强教科研工作的宣传、动员和组织,使系部教师明确教科研工作对于学校系部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对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现实意义,对于实现教育理想信念、提升自我品质素养的长远意义;④要结合系部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系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本教材建设研究,加强系部常规德育、常规教学、校企合作、技能大赛工作机制创新研究,加强系部职能部门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及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要宽领域、多层次地开展系部教科研工作,使教育的、教学的、专业的、校本的、实训的各个领域的科研成果极大丰富,使描述型的、经验型的、学术型的各个层次的科研成果竞相涌流。

总之,五年制高职教育近30年的实践发展,其专业系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共性中彰显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中。就总体规划而言,以上五个方面或是系部发展基本面,其它未提及工作或可归于这五个方面,或不是完全系部工作,需学校层面统筹兼顾。五个方面可以归结为“五位一体”,是“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发展不是齐头并进,是有先有后,有轻有重,一切依各自的现实可能性而定。

注释

① 孟迎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② 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52.

篇10

【关键词】技能大赛 常规教学 有机结合 计算机应用专业

一、背景

计算机应用专业目前对应的技能大赛项目主要有搭建企业网、网络安全、综合布线等主要赛事,目前诸多学校采用把优秀学生选,进行单独的训练,专用的实验设备,单独的教师,单独的培训时间,这就无形中形成了两套教学班子,造成了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为了保障技能大赛出成绩,往往要求常规教学要让路,给技能大赛的教学和实训提供保障,大多少数同学得不到应有的教学资源,学习成效就没法保证,其实这种做法也失去了组织技能大赛的初衷。怎样才能把技能大赛的意义发挥出来,怎样才能把常规教学与技能大赛有机结合起来,现把本人长期教学工作中的探究,作如下的阐述。

二、技能大赛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中职学校在长期的教学中没有一个衡量教学水平的标准,导致了中职学校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质量不高,社会的认可度比较低的现实,因此,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具有重要的意义。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教育部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出的要求。国家为了提高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组织了各级各类不同专业的技能大赛,其目的不言而喻;通过实践证明技能大赛确实在中职学校形成了竞争,促使学校改变了办学条件,提高了老师专业水平,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加速了课程的设置和改革。

参加技能大赛的同学是少数优秀的学生,这些优秀的学生明显在技能训练上得到了较大的收益,怎样把少数学生获得的良好的技能培训扩大到大多数同学的身上,这是要做的重点工作,方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成:在师资的培训上要加强,要让每位老师都有水平去培训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学生;在实验设备上要以专业为单位,配齐专业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实训的教学实验设备;要有一个合理的专业建设方案、专业教学计划。

三、计算机应用专业与技能竞赛项目之间的有机结合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与技能竞赛项目之间的关联性

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的技能大赛的项目有企业网搭建、网络安全、网络综合布线项目,这些项目在学习内容上不是独立的,他们互相关联,如企业网搭建项目,学生要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如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交换机与路由器,企业网搭建;网络安全需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W络基础,交换机与路由器,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综合布线项目需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

虽然竞赛项目不同,但他们学习的内容整体就构成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要学习内容的80%以上,这样就有利于整体安排,整体教学,参加技能竞赛的同学除了集训时要单独训练外,其余时间可以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上课内容,不需要过多单独训练。对实现技能大赛与中职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师资与技能竞赛项目培训的师资应用为一个整体

职业技术教育,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中职学生,中职学生的文化底子薄,学习能力差,教师很难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拿着一本教材是教到什么地方就算什么地方,学生在职业教学过程中,学的知识也不会系统完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知识的完成性也缺泛,时间一长,专业教师的自我知识体系也比较薄弱。自2007年,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以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完整性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专业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内容基本的一致性,不能把常规教学的老师与技能大赛的老师分离开来,应组成一个团队,分工不分家,组成一个团队完成常规教学与技能竞赛的双突破。

(三)实现技能大赛常规化教学

因此,如何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水平,实现职业技能大赛常规化教学,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在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技能大赛基本是以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来进行的,其本身就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很好体现。其次,技能大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得到师生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最后,在课程改革中,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已经开展得比较好了,技能大赛的辅导也是典型的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技能大赛的教学与现在课堂改革后的教学方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符合职中学生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技能大赛也检阅了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了学生的技能和职业态度。将技能竞赛引入课程实践项目教学活动,促进考核方式的改变。克服单纯的以比赛为目标的错误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先导,以课程教学改革为载体,来实现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效融合。

四、结束语

抓住技能大赛的契机,带动常规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广大提供一个条件优良的平台,全体师生广泛参与,共同提高实践能力,搭建平台实现大赛与教学的融合,这也是国家抓技能大赛的目的,以赛促教,带动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应的几个竞赛项目与专业的专业课程是融合,实现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