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

篇1

实验室管理的大忌就是脏和乱,尤其是仪器、物品的放置杂乱无序,会给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影响工作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电器和压力容器无序地乱放,会有安全隐患。更为重要的是,实验室的脏和乱,对学生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会影响树立整洁、有序、勤奋、严谨的科学作风,甚至影响综合素质的培养。多年来,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能够常年保持整洁、干净的良好状态,究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管理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具有严格得力的管理措施:第一,每个学期的开始和结束,都要全面、彻底地进行室内卫生大清扫,包括门窗玻璃、桌面、台面、地面、仪器、器皿和物品等;第二,每次实验课结束后,留下4~8名同学进行清扫和归弄整理工作,做到桌面上的染料不留任何痕迹,用过的所有玻璃器皿全部洗刷干净沥干在筐里,所有物品摆放整齐,格局统一。这样一来,其每一次实验课都以干净、整洁的崭新面貌迎接教师与学生们。

2实验教学准备工作几项准则

2.1严格进行每个实验项目的预实验

预备实验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其目的是:检验实验技术方法及操作规程是否准确无误,所用溶液、试剂和药品是否合格;进一步确定实验所需时间,探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实验难易程度确定评分标准等[6]。另外,制片及染色技术实验,特别是微生物的生长与培养实验,常常出现许多意外现象或不理想的实验结果。诸如,某种溶液和试剂失效,或某种微生物生长不好等等。因此,每个实验项目都应当提前预做一次,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无误,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2.2认真做好实验教学前期准备工作

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除严格进行预实验外,尚需认真检查显微镜和仪器设备、玻璃器皿及溶液、试剂等,以及实验桌凳的完好状态。2.2.1显微镜的检查要点实验课前认真检查:普通光学显微镜机械部分的镜臂、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标本夹、粗细调节器,以及光学系统的目镜、物镜和聚光镜的完好情况,尤其是要仔细检查调节器的灵敏度和油镜的清晰度。2.2.2实验用仪器设备完整性的检查实验课前应当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完整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最忌讳出现缺东少西,以及仪器设备和物品质量不合要求的现象[7]。每堂实验课所需的所有物品,都应当备足有余,所用仪器设备都要保持运转良好。实验用仪器及物品完整性检查工作是相当繁琐的,工作量也很大。举例说明,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前3个实验项目,即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革兰氏染色法、细菌运动性及其荚膜观察、酵母菌的死活鉴别,以及放线菌、霉菌制片与细菌计数,所用的滴瓶总计200多个,需要逐个地进行严格检查:胶头是否漏气,瓶中的试剂是否失效、够用,滴芯是否能顺利地取出(发现沉淀和结晶应及时清洗),标签变色严重的还要及时更换。其他仪器设备及实验桌凳的完好状态也都应当进行认真检查,如逐一检查每个实验凳脚是否松动,并及时拧紧等。2.2.3玻璃器皿一定要洗刷干净微生物实验教学所用的玻璃器皿数量很大,如试管、培养皿和三角烧瓶及载玻片等数以千计。用来盛装微生物培养基的大量试管、培养皿和三角烧瓶,有一丁点不干净就会生长霉菌;有的如载玻片上黏附了香柏油,洗刷难度很大。所以,玻璃器皿的洗刷工作是十分重要而艰巨的。玻璃器皿的全部洗刷工作都是教师与同学们共同完成的。洗刷后的检查工作采用对着阳光以流水冲洗的方式进行,确保每一个玻璃器皿干净明亮。其具体安排程序如下:玻璃器皿经学生洗刷后,再由同学进行检查,最后由教师抽样检查。这样,不仅保证了玻璃器皿的干净度,还培养了学生掌握高精度清洗器皿的基本技能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3重视并完善解决实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对于在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想办法解决。在出现的问题中,有些是属于实验内容及其技术方法问题,但常常碰到的是一些由于学生缺少应有的素质或经验所造成的,都应该及时分析并适当解决之。诸如,有的显微镜粗锣旋缝隙里有许多油渍,究其原因是由于同学们的手不够清洁所造成的;为此,便要求学生在使用显微镜之前,一定要洗手。再如,个别同学有时将实验用的标本片丢落在载物台上,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便要求学生每次实验结束后一定要清点一下标本片的数量。第三,当发现个别学生把台微尺扔到放有载玻片的锅里,为此便不再将其摆放到学生的座位上,而是现场把台微尺发放给每一组同学,并讲明其价格昂贵,应当细心使用,轻拿轻放,课后由课代表统一交给老师核查。第四,有的学生把双层瓶(重层瓶)的玻璃帽和装有结晶紫的滴蕊拧碎,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出现,每次上课前都要把其逐一擦拭,并检查每一个滴瓶的滴蕊是否松动。

4实验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需树立为教学服务的理念

篇2

关键词: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及相关病患的预防、诊断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开展质量控制,包括室间质量控制和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控制是各实验室之间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方式,也是上级实验室对各实验室进行质量管理的手段。室间质控是建立在一个较好的室内质控基础上的,做好室内质控直接关系到日常检验工作的质量。室内质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标本的质量控制、常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1  室内质量控制

    1.1  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  要求参加检验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分析判断能力。应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检验水平和处理各种样品的能力。实验室应统一检验方法,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对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

    1.2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配置培养基一般质量要求:  (1)培养基应有明确标记与配制日期。液体培养基应清澈。含倒管者,倒管内应液体充盈,无气泡;固体培养基应保持适当的硬度,接种前无菌落。  (2)不定期检查pH值,要求在规定的pH值±0.2内。有指示剂的培养基要保持应出现的颜色。  (3)倾注琼脂平板的体积一般为15ml,斜面不超过试管的2/3。  (4)无菌分装的培养基应在培养箱(36℃)过夜,无菌生长才能使用,高压灭菌培养基应随机抽样5%~10%作无菌试验。  (5)培养基应放在适当  温度下保存。  (6)需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时观察培养基是否变质。

    1.3  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  标本的合格与否是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所以标本的正确采集、保存、运送和处理至关主要。

    1.3.1  标本的采集  (1)注意选择采样的时间,一般选择疾病的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或用药前采集,食物中毒的标本应及时采集可疑食物等;  (2)注意采集方法,根据待测微生物种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如需氧菌、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真菌、L-型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检验均须用不同的方法采样;  (3)盛装标本的容器,除大便、肛拭子、咽拭子和痰等标本外,其他标本均应无菌操作采集,并以无菌容器盛装;  (4)标本量,所采集的标本应具有合理的布点;  (5)注意安全,标本采集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污染、传播和自身感染。 1.3.2  标本保存和运送  一般样本应就地采集并及时送检,若现场离实验室远,则所采集的样本必须妥为保存,往往采用适当的保存液和保存条件(如保温、冷藏、厌氧或接种人培养基),以避免标本腐败变质;标本运送应有专人负责,特别是烈性传染病样本应密封,并保证由两人以最快的交通工具运送,还应确保安全。

    1.4  常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1)恒温培养箱要求36±1℃,恒温水浴箱可调至56℃±1℃ 或44℃±1℃、霉菌培养箱25℃±1℃、电冰箱4℃±2℃,低温冰箱-20℃±5℃,所用仪器应恒温准确,要每天观察和记录温度的变化。  (2)高压蒸气消毒器的质量控制主要有生物学方法及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是利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对热的耐受性,把纸片放入高压蒸气消毒器内,灭菌后取出置于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化学方法是化学指示卡检测方法,将既能指示蒸气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卡放人物品中央,经过灭菌后取出指示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  室间质量控制

    由国家级省级市级检验指控中心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发给未知样品,考核实验室真实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总结分析检测结果,促进提高检验人员理论和检验技术水平。

    总之,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尤其室内质量控制要做好,主要在于坚持,持之以恒。实验室制订了自己的实验室操作手册后,就要在日常工作中执行,不要松懈,才能充分发挥出质量控制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传新,王国礼.现代检验医学技术及质量控制.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9.

篇3

【关键词】水质检测 微生物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用水质量决定生活质量,对水质控制与监测就显得很有必要。水质检测是一种保证水质安全可靠的方式,检测过程必须注意对质量做好管理。作为水质微生物进行检验的实验室,做好质量管理就是保证了检验结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建立实验室内的质量管理体系

1.编制质量体系文件

实验室要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首先应使之文件化,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在充足的资料和大量、有效的培训基础上,实验室就可以组织人员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工作,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通常考虑:

(一)质量手册的编写

质量手册是一份说明实验室质量方针以及实验室为保证实施该方针而采用有效的制度和措施的文件,是质量体系的一级文件。以书面形式制定的手册,不仅是实验室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实验室实现其质量承诺的基本保证。制定质量手册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一系列有效的运作制度,而非纸上谈兵。编制手册时应使实验室全体人员参加。

(二)程序文件的编写

程序文件又称为书面程序或文件化的体系程序,属于质量体系的二级文件。体系程序的文件化程度,取决于执行该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所需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有关人员所接受的培训情况。它应能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活动进行恰当而连续的控制,并应重视避免问题发生的预防措施。

(三)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作业指导书为管理体系的三级文件,主要是指检验方法、仪器设备操作和维护、玻璃器皿洗涤与保存、标准物质以及试剂的配制与保存、实验室用水、实验室安全、废液处理、原始记录表格、质量记录和其他不宜放入第一、二级文件但又是体系必不可少的管理文件。

2.质量体系试运行与修改完善

在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完成批准后,需要试运行质量体系,试运行期间一方面广泛征求实验室全体人员的意见,进一步查找质量体系文件中的不符合指导手册或不合理之处,以及在编写时考虑不到或考虑不周的问题,在运行期间也会一一暴露出来,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使之趋于完美;另一方面可以形成质量体系运行的有关记录,如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人员培训、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质量保证等记录,在以后的认可评审时可以作为质量体系运行状况的证据。

三、实验室水质微生物的检测的几个注意事项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质检测是我国进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和手段,水质检测提供的水质信息十分重要。微生物检测是水质检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对于微生物检测的精确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提高微生物检测准确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严格用具的清洗消毒

保证检测用具的真正清洁、无菌是保证检测精度的第一步。因此必须保证用具包括采样瓶、平皿、吸管等消毒符合要求,及时更换消毒液,使之达到一定浓度,用具清洗必须彻底无残留,湿法干法灭菌必须确保温度、压力及消毒时间达到规定要求。消毒后物品必须按规定要求存放防止二次污染。

2.加强实验室无菌环境的控制

大量细菌能够附着在空气中的粉尘中,因此必须保持检测室、尤其是无菌室四壁及地面光洁,空气清洁,无菌室内还要尽量少放置物品,便于消毒杀菌。无菌室湿度要达到要求,潮湿也是细菌滋生的一大因素。

3.合理存放及使用培养基

大家使用的合成培养基,一般为粉末状,避光、干燥保存,并在保质期内使用。若培养基粉末变黄、变粘,则很可能变质。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在冰箱保存,并尽快使用。使用时,应将培养基均匀加热,使之熔化。若使用电炉加热,应避免热糊。待其冷却后,方可进行接种。培养基以其基体均一,色泽光亮、透明为优质培养基。

4.定期杀菌、标准接种

每次接种前,需将无菌室紫外灯打开消毒30分钟,关闭紫外灯需要等待30分钟后才能进入无菌室。进入无菌室后打开超净工作台方可工作。工作完毕后,再将紫外灯打开杀菌。经常用酒精或来苏尔进行器具灭菌。另外,微生物检测室尽量避免外来人员出入,减少空气流动,避免不洁空气的带入。在样品移至无菌室前,先将采样瓶体外壁连同盛装样品的容器一同用酒精棉擦拭,然后换上无菌工作服、拖鞋、手套、口罩等,再将其移至无菌室内。接种时,动作准确,迅速,不要让样品洒落,造成交叉污染。

实验室水质检测结果的质量决定于检测过程完成的质量,过程存在质量缺陷,将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不正确和不合理,因此,实验室操作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尽量避免误差。

四、水质监测微生物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

作为一名微生物检验技术人员,一方面要不断总结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1. 微生物的识别

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微生物的识别和判断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点、表型、生化反应、及特殊试验,综合分析、判定。操作过程标准、规范、思路清晰,根据微生物表象特点,选择相应检查程序,以迅速准确判定微生物的品种。同行之间应广泛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2.方法的选择

化验室技术人员,可视检测物的需要而选择方法,认真仔细,以免判断错误。只有标准化、规范化,才能提高微生物鉴定的工作效率。在选取适当方法的同时,还需要做平行和空白对照组,用阴性、阳性标准菌株做确证试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防止污染引起的结果不准确。

3.鉴定的程序

为了迅速诊断,我们要判定微生物所属类别,然后进行生化细分。对于球菌的判定较为方便,可以通过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的方法作出初步判定,然后送生化检验。对于杆菌的判定,用于区大肠杆菌、非发酵菌和弧菌科细菌,可选用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和氧化酶试验。分科后,选用生化试验分类、分属。

总之,微生物检验要密切联系实际,平时工作要仔细认真,善于归纳总结,积累经验,提高工作熟练度和技术水平。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督察、指导下,检验科室质量管理工作会进一步完善。加强环节质量控制,保证检测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这是水质化验室管理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

五、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

1.实验室环境控制

(一)实验室要求有良好的通风而且能够避免灰尘、通堂风和温度和变化,最终好能要用集中式空调,这样一来即能减少杂菌污染,又能保证培养箱的稳定操作和减轻培养基、分析天平的受潮问题。

(二)设计实验室,以要工作时使往来通行和访客的影响能减少到最小程序为原则,并要具专门的区域供配制培养基和无菌操作用。

(三)用光滑的最后一道漆覆盖墙壁,使之易于清洗和消毒,地面要求使指定的材料,做到放渗水、光滑、易于清洁;工作台高宽适当、台面要做到防止透水、抗腐蚀、光滑无逢。

2.主要实验设备控制

(一)温度计或七其它温度计量一起每半年校对一次,以保证培养箱、冰箱、冷冻箱和干燥箱都能连续准确的反映操作温度。

(二)天平的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进行检定。

(三)使用PH计,至少要配制两种标准缓冲液(PH4.0,PH7.0或PH10)来校准PH计。

(四)分析用水最好采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反对使用渗透水。

(五)电热灭菌箱应定期(三个月)采用孢子试条或孢子悬浮液来测试其性能,确保操作准确显在160~C~18O℃之间,己灭菌的器皿应有标志区分。

3.对制成的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每次配制好的培养基应记录有配制人,配制日期,培养基名称和配制批次、数量、灭菌温度和所使用时问、PH值以及培养基中是否配有不稳定成分等。并进行无菌检验及阳性的阴性对照培养检查。

结果评价系统的质量控制:

每做一次试验,就必须用灭菌水为水样,检查培养基、滤膜、稀释水、冲洗用水、玻璃器皿和器具的无菌性,如果有杂菌侵染,则用该材料做试验所得的数据应该否定。

每次试验至少要对一个水样做重复分析,原则上要对10%的水样做出重复分析。

培养基配置要按使用量控制配置数量,防止长期存放。

4.操作方法的精密度的度量

(一)从某一特种型式的一批水样中,选出最先l5个阳性水样,做双样分析。

(二)计算每个数据的对数,如果在任何一双样结果中有任一者为零,则都加1然后算对数值。

(三)计算每个一双对数的差城(用R表示),并且计算出这些差城的平均值(R)。

六、结束语

对于水质检测微生物实验室内的质量管理,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作。做好控制工作可以保证检测部门检测结果准确,为将要开展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孙东卫 水质监测微生物实验室样品的检测与管理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8期23页

[2]于春霞 水质检测微生物实验室内的质量管理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9期58页

篇4

“观微融合”体系,是指运用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与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相融合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在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良的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并同时进行工艺学记录,全方位的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及其产生的教学效果,在专家和教师共同帮助下,对教师的教育素养、教学技能固强补弱,逐步提高其教学技能,实现高效课堂,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蒸腾作用”这节课前及课中,生物组利用“观微融合”对上课教师进行实验组织技能训练。在教研室徐主任的指导下,我们采用片段式教学方式,即分片段进行技能训练。现将具体实施过程介绍如下:

一、教学片段一:观察“蒸腾作用”

片段准备

1.每组:锥形瓶两个、两棵相似的菠菜、两个保鲜袋、清水、食用油、剪刀。

2.学生小组成员课前将上述实验材料进行组合:两个锥形瓶内放等量清水上面滴上一层食用油,分别插上带叶菠菜和去叶菠菜,菠菜根基部扎上保鲜袋。将此装置移至阳光下3~4小时后课堂使用。

片段观察

1.目的:提高执教教师对“观察实验”的组织能力。

2.过程:⑴这个片段以8个学生为教学对象,4人一组进行实验观察学习。⑵课堂观察的观察员分为:1)教态观察组2)板书观察组3)实验引导组4)问题解决组。⑶微格教学部分是用微格教室将教学片段记录下来,以备课堂观察的观察员使用。

3.内容

根据观察员的观察,与上课人进行当面交流,进一步根据微格教学中记录下来的场面回放、定格,将他们的体会与感触反馈给上课人,上课人从记录下来的场面中的针对观察人提出的不足,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将改进方案准备好,再次上课进行再观察,进行多次观察后,总结对“观察实验”的具体组织方案,从而扩展到其他的观察实验,达到提高上课人对“观察实验”的组织能力。

二、教学片段二:小组合作,揭示“蒸腾作用”实质

片段准备

1.每组:长条气球两个、充气筒一个、白胶布两条

片段观察

1.目的:提高上课人对“分组合作实验的组织能力。

2.过程:⑴这个片段以8个学生为教学对象,4人一组进行实验观察学习。⑵课堂观察的观察员分为:1)实验顺序观察组2)实验要求观察组3)实验过程协调组织观察组4)实验分析观察组5)问题解决观察组⑶微格教学部分是用微格教室将教学片段记录下来,以备课堂观察的观察员使用。

3.内容

初中生天性好动,很多教师怕课堂纪律受到影响,常常采取放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改为教师演示实验,殊不知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学习才是真实的,学习效果才是永久有效的。学生操作过程:实验前小组4个学生进行分工,然后快速进入实验操作⑴小组两个同学分别将两长条气球吹至同样长度,漏气的一端分别用左右手捏住,并将两气球相对一侧的内壁用白胶布粘上,使气球内壁较厚,易向中间弯曲。⑵三个同学合作,将气球平放在桌面上,形成气孔(两个捏气球的同学将手放在一起,第三个同学两手将两只气球的另一端贴在一起,三人将气球固定位置)。⑶第4个同学用直尺测量气孔的直径(两气球间横向距离),并记录。⑷第三个同学仍然固定两气球的另一端,捏气球的两个同学同时缓慢放气,再同时停止放气。⑸第4个同学再用直尺测量气孔的直径,并记录⑹重复第4步过程3~4次,直至最后两个气球被拉直,气孔关闭。

学生分析过程:⑴气球代表什么?⑵实验中气球充气、放气代表什么?⑶什么时候保卫细胞会吸水?⑷气孔的大小受什么控制?⑸蒸腾作用的实质是通过什么完成?

4.教学观察

针对上述内容,观察员进行观察记录。

⑴实验顺序观察组:实验顺序设计是否合理。

⑵实验要求观察组:根据实验每一步要求,是否能顺利完成实验。

⑶实验过程协调组织观察组:实验过程中,上课人协调组织的细节如何改进,效果更好。

⑷实验分析观察组:分析题设计是否紧扣实验内容,能否起到突破重点的作用。

⑸问题解决观察组:引导是否到位,问题解决是否透彻。

篇5

【关键词】:酒店管理;顶岗实习;实习生职业生涯;发展策略

一、制约酒店管理服务中实习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问题

(一)实习工资相对低,实习学生对其工作满意度较低

从现阶段酒店行业对于酒店管理服务实习生的利用方面来看,绝大部分在酒店内部进行顶岗实习的酒店管理服务学生对其实习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低。从实践中的调查表可以得知,这些实习生对于酒店管理服务的工作内容、薪酬待遇、个人价值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满意度普遍较低,然而这类评价指标均是涉及到实习生对自身工作的职业发展认知,所以实习生普遍关注较多。

(二)角色很难转变,不能较快适应酒店管理服务

酒店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很强,那么这就要求酒店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一定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热情周到地为来宾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多以学习为主要内容,较少从事任何体力劳动,再加之学校比较宽松的环境,因此使得一些学生逐渐养成了懒散的生活习惯,欠缺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初出校门之时的实习生面对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尚未能及时、有效地摆脱学校的自由氛围以及相对松散的管理模式,在其实习初期经常还会出现迟到、早退、外出并不请假、仪容仪表并不规范等问题。因此酒店管理制度以及高劳动强度的服务工作对于这些刚进入到社会、接触酒店管理服务工作的学生而言通常转变角色很是困难,比较多的学生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够将酒店管理服务实习工作坚持到底。 (三)酒店管理服务工作单调乏味,实习生感觉前途茫然

学生在酒店将进行顶岗实习时,酒店通常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些相对固定的服务管理岗位,并且大多数学生自始至终也都是从事这一个岗位,有一些会安排在餐饮部,有一些会安排在客房部,这些学生每天的工作都基本类似,并且基层的管理服务工作单调而乏味,这就使得有一些学生会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茫然,在毕业之后并不愿再次从事酒店服务和管理的相关工作。与此同时,实习生于上班时相对缺少与顾客很好交流的机会,即使是实习生非常乐意和顾客交流,但是因为酒店并不允许服务员和顾客有过多工作以外的接触,或者是顾客对于服务员自身的一种远离心理而致使实习生对于酒店内部各个工作岗位的认识较差。 二、改善酒店管理服务中实习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开好顶岗实习动员会,并且做好安排部署

当前的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室需要首先制定出酒店顶岗实习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具体要求,并且需要做好酒店管理服务的实习动员工作,适当召开学生的顶岗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在实习期间的首要学习任务。在其实习动员会上,首先一方面需要详细介绍和阐述实习单位的相关情况,而另一方面就需要安排好学生代表实地到实习酒店去考察和学习,让这些学生能够了解实习酒店的相关情况,并且另一方面还需要指导教师要重点强调酒店管理服务实习的关键意义,使学生认可到酒店管理服务实习的重要性,并且最终做好酒店管理服务实习工作,这些对于学生的个人未来就业以及可持续化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酒店管理服务的实习动员会上,相关指导教师还需要告诫学生,酒店管理服务实习过程中始终需要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心态,并且尽量做好角色的转变,尽快适应到酒店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去。 (二)加强在校外实习酒店的交流,提高酒店管理服务的酒店实习质量

对于酒店管理服务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当和多家酒店建立起合作关系,并且双方需要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严格确保学生实习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实习酒店的实际规模与档次要有保障,高星级酒店的硬件设施比较好,服务管理思路先进,在酒店经营以及服务操作流程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合理的制度,因此学生能够学到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在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方面,这些高星级酒店也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并且会安排好酒店管理服务实习学生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使这些实习生能够感受到酒店内部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以及每一个学生未来的个人前途发展和职业规划也充满希望,从而将更加努力地投入至酒店管理服务工作。

(三)酒店需要做好相应的培训,保证酒店管理服务实习的质量

酒店管理服务实习学生进入到酒店后,酒店应当对这些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培训。酒店管理服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岗前培训以及在岗培训两大核心内容。岗前培训通常由酒店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职业道德、酒店规章制度等方面内容。仅有酒店对实习学生首先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培训,这些实习生才能够对其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加具有了解,从而确保学生酒店管理服务的实习质量。

(四)加强学生酒店管理服务实习期间日常管理工作力度

针对当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外酒店管理服务实习中可能出现的每一类问题,设计一个酒店管理服务实习指导以及质量监控网络系统,该系统把实践中的实习指导教师以及辅导员通过走访交流、电话沟通、电子邮件等方式了解到一些宏观方面的情况加以系统性的整合,使地管理人员能够非常清晰的了解到当前亟待协调解决的问题,更好地解决了学生酒店管理服务实习比较分散的问题。这样一来,就能够通过有效加强酒店管理服务实习的管理力度,确保实习生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

(五)完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与此同时,需要加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酒店管理服务实习的评价内容,这其中的评价内容需要包括学生的实习周记撰写、工作实习报告撰写以及酒店管理服务实习表现撰写。需要由酒店的兼职指导教师以及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进行实习生的酒店管理服务实习评价,这是因为酒店的兼职指导教师对于实习生的酒店管理服务实习情况更为了解,那么他们依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写出实习鉴定并且进行打分评价,而校内指导教师在查阅了学生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并且依照评价标准进行打分,这样全面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使得最终的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与公正,同时也可以更加认可了实习生的酒店管理服务质量,提高了他们对于自身未来酒店管理服务的长期职业期待。

三、结束语

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酒店管理服务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切实改善酒店管理服务实习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切实地开展好酒店实习工作,那么酒店、学校以及实习生这三方都需要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并且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从而使实习生真正地从“象牙塔”中走到社会、适应这个社会,使实习生可以在酒店实习、社会交往、学习技能、承受压力等几个方面获得更好的锻炼和提高,从而能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坚定好他们未来从事酒店管理服务行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关于星级酒店实习生管理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1.7

篇6

论文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增长,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

一、引言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保持金融生态的动态平衡和结构优化,并且关系到一国或地区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近年来,义乌市依托于建立国际小商品城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业,这使得其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有所增强,资金的吸纳能力也在增强。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义乌市的金融业务量仍能位列浙江省县市第一位,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县市之一。

从2009年中国社科院研究报告中公布的国内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结果来看,义乌所属的金华市位列第十三位。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作为区域金融发展的一种特有现象,与地区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和制度文化有很大的相关性。但同时要注意到,义乌市的金融生态环境改善,还远未达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特别是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相比还有差距。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契机,但其不完善之处又制约着经济发展,因而如何同时带动金融生态环境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对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义乌市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设想

本文采用了数量分析的方法对义乌市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做出实证分析,以检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主要利用1998~2009年义乌市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等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银行存贷款数据等,利用回归分析和VAR模型实证检验义乌市金融生态环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金融生态理论为我们研究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从这一角度出发来系统考察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根据金融生态的特征,运用VAR模型来研究金融生态系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基本思想是:首先,利用OLS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其次,利用ADF检验经济变量的单位根是否同阶,若同阶,可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平稳,则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这种均衡是统计学上的一种动态均衡。目前关于协整关系的检验估计,常用EG(Engle—Granger)两步法和Johansen迹统计量法,本文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得到各变量的结构冲击引起GDP波动的响应函数,进而得到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为金融发展政策提供经验证据。如果金融生态的确促进了经济增长,那么,改善金融生态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模型设计

(一)数据分析

1、指标选取:

数据主要来自于《义乌市统计年鉴》、《义乌金融统计年报》(1999~2010)和《金华市统计年鉴》(1999~2010)等。为了防止各时间序列数据产生异方差,并考虑到对时间序列取自然对数后不会改变原序列的性质及关系,且所得到的数据容易成为平稳序列,故对这些时间序列数据作对数处理,采用的软件是Eviews6.0。

(1)解释变量

有关金融生态指标的选取,现有的文献几乎没有正式提出。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不能得到所有的代表金融生态的各个子系统的变量数据,需要对变量进行选取。本文选取了代表金融生态状态的以下变量:

IDU-第三产业产值占GDP之比,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所占的地位,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金融业是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因而该指标也能说明金融业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例。

FIR-金融相关率,一般将货币总量(通常为M2)与GDP的比值作为衡量金融发展“广度”的指标。由于中国没有各地区货币供给数量,可以用金融部门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之和来代替。我们用金融相关率这一变量来衡量金融深化和货币化程度。计算公式为:

(1)

式中表示金融相关比率,D表示全部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L表示全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GDP为地区生产总值。

EFF-存贷比(贷款/存款),代表金融生态效率,这里选用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之比来反映金融生态系统配置资金资源的效率。

DEP-金融存贷差(存款-贷款),这一指标反映了金融存款与贷款的差额。

(2)被解释变量

本文对经济增长的含义界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在经济增长的指标选取方面,选择义乌市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变量。

2.选取的模型

我们将要估计的基本回归模型如下:

(2)

其中是因变量,反映地区生产总值,即经济增长指标;是一组向量,代表要考察的影响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一组变量;是误差项。最小二乘法主要作为一个对比的结果,检验后面的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结果。

对lnGDP,lnIDU,lnFIR,lnEFF和lnDEP做线性回归得到以下结果:

表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lnIDU

0.031578

0.142969

0.220876

0.8315

lnFIR

-1.030719

0.095630

-10.77820

0.0000

lnEFF

1.932979

0.158763

12.17522

0.0000

lnDEP

1.001498

0.045841

21.84721

0.0000

C

11.64389

0.692381

16.81717

0.0000

R-squared

0.999125

Mean dependent var

23.83398

Adjusted R-squared

0.998626

S.D. dependent var

0.609459

S.E. of regression

0.022594

Akaike info criterion

-4.447932

Sum squared resid

0.003573

Schwarz criterion

-4.245888

Log likelihood

31.68759

Hannan-Quinn criter.

-4.522736

F-statistic

1999.205

Durbin-Watson stat

1.236194

篇7

1.1财产损失严重近十年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实验室从数量和装备质量上都得到发展。据调查,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共有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358套[8],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拥有的不同仪器设备,有些仪器复杂先进,耗资巨大,如高通测序仪、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等。

1.2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及科研成果损失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保存有不同类型的菌毒种及样本资源。而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是我国传染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和基本信息来源,是评价病原微生物疾病防治措施效果的基础和前提。这类实验室出现火灾势必造成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的破坏,阻碍科研工作的展开,而且可能破坏前期的科研进展,破坏实验的连贯。1988年5月,美国的杰克逊实验室发生大火,50万只实验用白鼠(用于遗传学等研究)被烧死,而这次意外大火,大大降低了全球遗传学研究的速度[9]。

1.3病原微生物暴露的风险病原微生物是指引起感染症或传染病的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因火灾等事故出现暴露,尤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暴露极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可致人员死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了第一类和第二类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可致疾病暴发流行和死亡,如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禽流感[10]。此类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尤其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时,火场形势的紧迫、场面的复杂混乱,火灾处置过程中使用液态喷淋设备,或出现爆炸等,会引起实验室病原泄漏事件的发生。

1.4引起社会恐慌由于人们对病原微生物的了解不够,加之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异常复杂,对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火灾对实验室产生破坏性影响过后,极易对周边民众造成心理恐慌,尤其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如2003年SARS疫情[11]、2010年甲流疫情[12]等事件,就是很惨痛的例证。

2加强实验室消防管理措施建议

2.1健全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体制

2.1.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员责任制度,明确第一责任人为了全力应对火灾突发事故,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效的、职责明确的火灾应对处置机构,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按照职责要求,响应应急反应机制。每一个实验室为单元,确立1名生物安全员和消防安全员。消防安全员在火灾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机构框架内,协助本单位管理部门和本实验机构负责人,完成消防安全保障工作。其工作职责应该包括长效的火灾预防和火灾突发事故应对。定期排查火灾隐患,检查消防设施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2.1.2建立健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为保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已制定一系列法规和相关要求,实验室管理部门和消防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细化可操作的生物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管理规章和制度。同时,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执行机制。

2.1.3营造实验室消防安全氛围,突出全员消防意识营造消防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消防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新实验室投入运行前和新实验项目开始前要有重点地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新员工、新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教育与培训。实验室消防安全文化不仅加强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也让研究生、学生、进修人员在实验室消防安全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以提高消防安全素质,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2.2规范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放和使用病原生物实验室首先应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中规定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明细,做好本实验室所使用的易燃易爆物品的分类。其次,对已确定的易燃易爆物品设置专门、固定的场所存放,这些场所要杜绝火源、通风荫凉,设有充足和运行良好的消防设施、设备。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远离火源、轻拿轻放,防止泄漏。

2.3做好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消防安全制度,做好病原生物实验室消防安全的定期检查,包括火种管理、供电和用电设施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和使用、消防设备设施状态、消防应急演练效果等,对检查中发现的消防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在病原生物实验室的改、扩建工程项目,其消防设计应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审核,竣工后应申报消防验收,从源头消除消防隐患。

2.4制定行之有效的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4.1制定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切实可行,能够迅速、有效开展施救行动和疏散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预案中应涉及到具体灭火行动、通讯联络、疏散保障、医疗救护、现场情况汇总等相关内容。在预案中,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头,明确职责分工。

篇8

关键词:药品生产;微生物检查室;质量管理;无菌检查室;交叉污染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5-0148-0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和无菌检查法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一些口服、外用等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都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等检查,无菌检查法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如注射剂、眼用制剂等。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和无菌检查室应按照中国药典及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配置和维护。本文从检验室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设施设备配置、使用、操作、维护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强化对微生物检测室和无菌检查室的规范管理。

为保证检验质量,微生物实验室应按微生物检验的项目和需要,合理设置。

1 无菌检查室的环境条件

无菌检查室是用来检查注射剂、用于无菌制剂中的原料、辅料的检验场所。以无菌保证水平(SAL)表述,接受标准为SAL

《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规定无菌检查室的洁净度要求,局部100级的单向层流空气区域内,背景环境洁净度10,000级。

2 微生物检查室的环境条件

微生物检查室是用来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场所。微生物检查指物品中允许含规定合格范围内的活的微生物。

《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规定微生物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以下,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层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3 阳性对照室的环境条件

阳性对照室是制备阳性对照菌种及转接种等场所。

阳性对照室应为洁净度局部100级的单向层流空气区域内,背景环境洁净度10,000级,室内空气经过滤装置处理后直排室外,一般都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4 无菌室、微生物限度实验室和阳性对照室的设置管理

实验室布局设计应避免交叉污染,有利于清洁和日常维护。人和物是洁净区最大的污染源,实验室要分别设置人流和物流的通道,并有明确的标识。3个实验室要分别设置更衣通道,避免交叉污染,环境的着装要与药品生产相一致,无菌检查试验时的洁净衣需要穿无菌内衣、无菌外衣、无菌鞋和戴无菌手套,并且都经过高压灭菌。进入的物流要与人流分开,每个实验室要都单独的传递窗传递试验样品和器具,所有样品都要用75%乙醇擦拭消毒,无菌检测所用器具等皆需进过灭菌处理送入无菌检查室;灭菌的效果要进行验证确认,传递窗必须安装紫外灯,并定期对其消毒效果进行确认评价,及时更换紫外灯。阳性对照室中的操作多为有菌操作,其对操作人员及操作环境污染的可能性更大,建议用生物安全柜操作。由此认为,无菌室、微生物限度实验室本身都应当确保检测环境对实验样品不得产生污染,而影响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在无菌检查的同时要同步对检验环境进行检测,洁净程度仍然满足洁净要求。因此,3个实验室在检测结束后的清场、清洗等强度不同,但最终都是以满足10,000洁净要求及100级洁净要求为可接受的标准。

5 实验室的管理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菌种、设备、文件记录、结果的判断等。

5.1 人员

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并经过培训后才能上岗。在微生物实验的门口应当设置门禁装置,进入洁净区人员必须按规定的更衣流程进行洗手消毒更衣,方可进入洁净区。不准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包括:非检验人员、皮肤有外伤、炎症、骚痒症者,鼻涕排出物过多者;严重咳嗽、打喷嚏者;没有按规定除去化妆品和未穿洁净工作服者;剧烈运动而出汗者等。

5.2 培养基

培养基是微生物试验的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适宜的培养基制备方法、贮藏条件和质量控制试验是检测数据的前提保证。培养基应采用验证的灭菌程序灭菌,培养基灭菌方法和条件,应通过无菌性试验和促生长试验进行验证。培养基融化的程序也需要进行确认,因为过度加热会影响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5.3 设备

实验室应配备与检验能力和工作量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并需要定期校验如天平、砝码、pH计温度和压力表、灭菌用的消毒器等,操作使用的净化台要定期验证它的洁净度。这些设备的安装要便于操作易于维护、清洁。

5.4 菌种

实验室菌种的处理和保藏,要考虑选用的培养基,储存的温度,定期检查菌种管的外观级干燥状态,填写好菌种的相关资料,专人保管和发放,严格执行保管和发放制度,并建立进行废菌种的灭活销毁制度。

5.5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实验室对进出洁净区域的人和物建立控制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定期对洁净区进行验证,建立日常监测制度。实验室对所用的消毒剂种类应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性,进入洁净区的消毒液要经过除菌过滤。

5.6 文件、记录

文件有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实验记录内容要齐全,及时记录实验数据,避免事后写回忆录。

5.7 结果判断

结果判断及试验报告要准确、清晰,要包含所有的检测项目及判断依据、判断结论。

6 环境监测

定期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检测,以确保环境处于受控状态,包括尘埃粒子、微生物(浮游菌、沉降菌和表面微生物),高效过滤器的检漏等。制定出检测周期。

7 清洁消毒

实验室在每次试验结束后对实验场所进行清场,消毒,无菌区用的洁具应当灭菌处理,消毒液也要除菌过滤,有菌和无菌的洁具要分开,不能共用,在颜色上给以直观的区分。

8 问题的讨论

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和阳性对照室净化系统功用与分开的争论。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药品生产企业生物检定、微生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实验室应当分时进行。避免实验间的交叉污染,以不影响数据的测定。无菌检查、微生物室和阳性对照室分开固然能解决不同实验的交叉污染问题,若与无菌室等共用净化空调系统,一旦因操作失误或其他原因造成环境污染,则所有同一空调系统下的实验室都将被污染,所以其必须是独立的空调系统。但大部分企业考虑到成本的问题都共用一台空调机组进行控制3个环境,因此对3个室的要求就提高了,各个室分别设置了检测室洁净走廊手消毒更衣间一次更衣间(缓冲间)的梯度递减模式。阳性对照室且回风应直排,微生物检查室建议且回风应直排,只有无菌检查室可以利用回风,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环境不产生交叉污染。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篇9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课 安全意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以研究病原微生物和机体免疫功能为核心内容的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与临床医学结合紧密的基础学科。而微生物实验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作风的重要渠道。因此,安全是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保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要上好一节实验课,老师不仅要认真备课、准备充分、操作正确、结果精确,还要遵守微生物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强实验课中的各种安全意识。

 1.制定完善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只有建立健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才能做到管理有序,安全。因此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要求,要制定完善《实验教学人员工作职责》,《实验员工作职责》,《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物品及仪器管理制度》,《实验室细菌等标本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防火、防水、防电等制度》,以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

 2.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规范管理和安全意识

实验教学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安全意识是实验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实验教学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强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能力、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能力的同时,要将微生物实验室的各种安全意识自始自终贯穿于实验课中。

 3.实验前的安全教育

因为微生物实验课面对的一般是活的病原体,所以实验前的安全教育是必需的。首先教育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1、进入实验室要穿工作服;2、实验室禁止饮食、吸烟;3、实验室内保持肃静,禁止高声说话打闹;4、爱护公物,节约实验材料,未经允许不能随意走动,以免发生意外,如损害实验器材时应报告老师进行登记,酌情处理。5、实验室内任何物品不得携带出去。6、实验结束时,应整理好实验器材,需消毒灭菌的物品集中到指定的地方。7、值日生在实验老师指导下,消毒桌面,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 4.实验中的安全

 4.1 仪器的安全使用

实验仪器是实验课顺利进行的保证,微生物实验课指导老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规则和操作方法、了解一般仪器的保养、常见故障排除和注意事项等从而是学生获得充分的,规范的操作技术,为实验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注意保护各种仪器,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 4.2 动物的安全使用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验课使用的动物主要有家兔、小白鼠、豚鼠等,因此,要根据实验课内容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从而保证动物顺利完成实验过程。要做到(1)正确选择动物的种类、性别、体重大小、健康状况。(2)采取正确的手法抓取实验动物。(3)操作要熟练、迅速、精确、确保实验指标正常。

 4.3 学生的安全操作

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室各项规则,掌握操作规程,严格操作技术,注意实验室中水、电、气、火、动物的使用,正确使用玻璃器皿,确保学生平安,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

 4.4 环境的安全

要强化实验员和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对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药物和具有传染的病毒、细菌、实验标本、在实验课中应更加慎重,剩余的药品、染料不能随意倒掉,以免造成空气污染,凡是具有传染性的培养物、带菌材料、动物、器具等均按要求处理(经高压灭菌或焚烧),细菌污染实验台、地面、手、衣物要用高效消毒剂处理,不能随便乱放和用清水冲洗,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实验结束后要用消毒液泡手,再用清水冲洗,方可离开实验室。

篇10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检验;质控;检验方法

前言

药品中存在微生物,则会通过代谢产物或是微生物体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如过敏、感染及中毒等,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带来较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加强药品微生物检验,控制好药品的质量。在当前药品质量控制工作中,微生物检查作为一项常规性的检查项目,所以药品只有在接受安全性检查后才能在临床上进行使用。无抑菌性药物和抑菌性药物都必然进行微生物安全检查。当部分抑菌药物受到微生物污染后,虽然微生物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却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些时间,因此当人体用药后,有了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条件,其则会恢复过来并进行繁殖。而且细菌对抑菌药物产生适应性和耐药性,因此被微生物污染的抑菌药物则会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存在着安全隐患。

1 简析微生物检验质控

微生物检验质控即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来对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科学控制,有效的降低各种复杂因素对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的危害,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进行改进和完善。通常会通过两个方面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其一,即由实验室内部制定室内质量控制标准,并进行实施,从而有效的保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其二,实验室外部组织及专门机构进行的室间控制评价与比对,即对实验室进行的质量评价。通过这二个方面的有效控制,能够有效的保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2 试析微生物检验质量方法

2.1 分析室内质量控制

2.1.1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当前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实验室采用的都是干粉培养基和成品培养基。在对培养基进行质量控制时,需要选择著名微生物培养基生产公司的培养基,对所购买成品培养基的灵敏度、无菌性等技术指标进行评估,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合理进行保存,在其有效期内使用。对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应有明确标识:培养基名称、灭菌时间、有效期、配制人员等;如因检验工作需要需配制自备培养基时,应有详细记录,使用后的含菌培养基应高压灭菌后再行处理。

2.1.2 试剂、抗血清及染色液质量控制

需要对试剂及染色剂的配置日期、有效日期和保存条件进行注明,同时测试时采用阳性和阴性进行对照试验则会获得较好的质量控制效果。

在对抗血清进行质量控制时,需要确保其来源可靠,而且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使用和保存。对于冻干制器,需要对其配成水溶液的日期进行注明。抗血清要进行澄清,而且在第一次使用时,需要用已知菌效价与特异性对其进行测绘,只有测测验合格才能对其使用。

2.1.3 仪器控制

在微生物检验时,涉及温度和压力的仪器要进行外部校准和内部校准。同时定期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和维护保养以保证仪器性能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

2.1.4 菌种控制

实验室的菌种要溯源于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应有专人负责菌种的存贮、使用管理及记录,菌种的管理严格执行双人双锁管理。检验科室对所保存的菌种必须建立菌种的详细历史及有关试验资料。其存贮条件及传代复壮条件应符合菌种特性。在存贮中应对致病菌按其毒性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其安全性。

2.1.5 人员控制

从事微生物检验的人员应熟知和掌握生物安全防范有关规定,严格按规范操作。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当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对染菌废弃物应灭菌后处理。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

2.1.6 环境控制

药品微生物检验环境要符合2015年版药典对无菌检查环境洁净度以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环境洁净度规定。无菌检查:应在洁净度B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受控洁净环境下(不低于D级)的局部不低于B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2.1.7 结果控制

质控结果的真实、准确性涉及设备、环境以及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等多方面的因素,应加强各环节以及各要素的技术校核以及量O督,并建立健全实验室操作规范,加强质量评价,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确保检测工作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接收样时一定要谨慎对待,并认真阅读相关的实施方案及方案,及时出并解决疑问,以面接受样品后因信息不全或者样品不符合要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开展质控活动前,应做好人员分配,强技术要求以及责任意识,并全面提高检测人员的平板分离技术及高疑似菌落识别技术。应加强对常用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保器皿的清洁,并注意检查其性能以及运行情况。应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培养基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培养基以及各试剂均在保期限内,并具有适用性。分配培养基时应注意少量勤配,并做好菌标准之后避光保存。

2.2 简析室间质量控制

(1)熟练程度的考核。在进行熟练程度考核时,模拟标本和菌种都由质量控制管理机构来发放,对于接收的实验室要对菌株的来源、检验内容和检验时间进行明确。当实验室完成鉴定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及时将结果向质量控制管理机构进行反馈。并由质量管控制管理机构对其进行评价。

(2)可以通过对未知标本进行盲点质量控制来准确反映受控实验室日常处理标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具体模拟标本由质量控制管理机构将其送入实验室,以此来完成常规性测定。

(3)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对于每次质量控制的结果,质量控制机构都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每一个实验室的结果和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对鉴定正确率进行计算,并对每一个实验室的得分进行评定。

3 结束语

在对药品微生物检验进行质量控制时,其整个过程中十分繁琐,当前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质控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质控方法,这对质控的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设备和技术的探索力度,深入对提高微生物检验质控效能的措施进行挖掘,从而更好的发挥出我国微生物检验质控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建明,王秀梅,郭琳娜.2009年三门峡市卫生微生物检验质控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05:40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