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 存在问题 加强策略

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水平普遍有所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为国内中小学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1.当前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虽然当前国内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简言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很多中小学领导和教师,依然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没有将实验室管理工作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实验室还发生了一些意外,比如,温度计或玻璃管要塞入橡皮塞时,没有垫抹布或未戴手套,用力不当导致温度计或玻璃管破裂,伤及虎口;添加酒精灯时,酒精不慎沾到外缘,点火时烫伤;做碱金属与水反应的实验,在水中放入小粒钠时,溅起的液体从眼镜框旁喷入眼内。这些典型的案例,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疏忽具有直接的关系。

(2)缺乏固定的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

实践可知,当前国内部分中小学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频繁变动,加之人员匮乏,管理队伍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中小学校因专职人员非常匮乏,多由代课老师轮流兼管,不仅难以有效管理实验室,而且可能对实验教学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学校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滞后。国内很多中小学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学校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实验室管理与实际教学之间、管理人员与代课老师之间,以及教务处与实验室管理部门之间,都存在“分家”现象,各司其职的现象导致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步履维艰,各种矛盾突出问题屡见不鲜,管理效率和质量明显受到影响,甚至很多实验仪器设备长期闲置。

(3)缺乏科学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具体管理标准和规范不健全。

通过对中小学实验室管理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在不断加大教学力度和增加教育投资的今天,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配备不断健全,但相应的管理机制却始终跟不上速度。虽然部分学校对此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依然难见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实验室管理人员管不了,而学校又不管的真空地带,由于分工不清,权责不明,因此管理工作难见成效。比如,一些代课教师为了避免管理实验室方面的麻烦和问题发生,宁可省略做实验的环节,或者即便做了实验,也不照实写通知单、不及时做记录,长此以往,实验仪器和相关设备缺乏保养、维修,加速了损害。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实验室形同虚设,既浪费教育教学资源,又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中小学实验室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加强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真正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重视,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

针对当前国内中小学校对实验室管理工作重要性的片面认识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将实验室管理工作与实验教学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实践中应当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将其有效地落到实处。在笔者认为,一项制度能够有效落实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制定和存在的价值,因此有效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应成为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的重要基础的保障。同时,只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才能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既要科学管理实验室,充分发挥其作用,又要对实验室中的师生加强保护。

(2)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在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日常管理,对相关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和保养,以确保其作用的正常发挥。这对于有效提高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日常的维护和保养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此过程中应当做细工作,根据不同仪器设备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日常保养与维修,不仅可以有效减轻仪器设备的损耗度、延长仪器设备的应用期限,而且可以有效提高仪器的实际利用率。同时,还要注意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和理论探讨,提高教研理论水平。

(3)强化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对于中小学而言,实验室属于学校财产中的固定资产,同时也是学校开展各项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因此实验室管理工作属于学校财产管理工作的范畴。对于小学校而言,规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自喻的,如果固定财产管理不善,即使配备再多的设备仪器,也只能产生更大的损失。基于此,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管好实验室中的仪器和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损失的产生,成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责任。强化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3.结语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非常复杂,涉及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管理质量,才能为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篇2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 质量管理 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日益改善,产品质量问题已摆在一个空前突出的位置。检测实验室必须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和把关作用,才能有效地保证市场经济质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安全生产和消费,实现实验室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目前有些实验室还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实验室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个别实验室法制意识差、主观性强、为完成检测而检测;保证检测公正性的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不落实、或落实的不到位;走形式,或为应付监管需要随时应付,更有极个别实验室在利益的驱动下存在违规检验的行为。

二、人员覆职不到位。近年来,由于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工作的强化,促进了各单位提高对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认识,并主动维护资质认定工作的严肃性,建立了适合自身实际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可是在工作运行中,各部门负责人、各关键支持岗位的人员工作职责意识不强,态度不积极,推脱责任避重就轻的现象时有存在,相互间不能搞好密切沟通和通力协作,造成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不佳。

三、内审质量不高。少数实验室的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未按要求开展内审工作,内审无计划,内容不全面。不能覆盖实验室的所有部门和工作场所,不能包括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内审记录无签字,对发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分析原因,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跟踪验证,编制的内审资料只是应付各项评审或监督检查。

四、文件控制做的不好,尤其是标准资料不能全部保证现行有效,不能及时更新,标识不规范,受控不严谨,部分实验室未建立对在用标准不间断跟踪和定期查新的制度。有的实验室有制度不执行,对检测中偏离标准或规范的行为不能有效控制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

五、样品管理环节欠缺。样品交接登记不签字,核对不仔细,记录不完整,缺少样品状态描述,接收后的样品不及时全面规范标识,缺少样品流转过程记录,样品的存放处理存在随意性,给管理带来不利。

六、人员配备不能满足要求。专业领域人员配备不足,业务量与检测人员不匹配,或不能完全胜任该领域的工作。人员培训不到位,或虽经过培训,但没有经过资格确认,难以保证是否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否具备上岗资格。有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一人多职或更换频繁。

七、仪器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实验室设备老化,仪器设备达不到标准要求。少数实验室设备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有的超过检定周期使用,设备得不到严格管理和控制,使用维护不随时规范记录或不记录。

针对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员工法制意识,加强思想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计量法》《产品质量法》《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执行力度,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保证检测的法制性、公正性,同时要通过开展坚强有力的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引导职工更新理念,增强爱岗敬业为民服务的意识,为提高工作质量打牢思想基础。

二、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要严格奖惩,狠抓落实,对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保证检测优质高效,提高实验室员工的战斗力。

篇3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国家和地方对高等教育投资力度日益加大,各种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陆续进入高校实验室。如何科学管理这些仪器设备,成为各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中。

一、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仪器设备重置闲置严重,实际利用率低

大多数高校实验室在采购仪器设备时都普遍存在着过分求全求精的通病,无论当前是否能够用到,先把经费申请下来、把设备采购回来再说,而且往往是越全越好、越精越好,从而直接导致大量仪器设备重置或闲置,实际利用率较低。根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闲置率高达20%,其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闲置率更是高达85%。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全没有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缺少必要的规范和约束;二是虽然建立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但是却不能及时地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更新,成了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死制度;三是虽然能够及时更新,但是却得不到有效地落实,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的摆设。

(三)管理人员不稳定,技术水平低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处于“辅助教学”的尴尬位置,无论是职称、薪酬还是福利待遇,都与教学岗位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使得很多人员产生强烈的抵触和倦怠情绪,流动较为频繁。此外,由于重视度不足,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外出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机会,致使其技术水平得不到更新和提高,无法对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

(四)日常保养不到位,维修不及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对实验教学越来越为重视,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也随之越来越高,很多仪器设备都在高负荷使用,空出的时间极为有限,从而缺乏必要的日常保养。此外,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厂家售后服务不善等因素,有些仪器设备在损坏后,得不到及时的维修,被长期搁置,久而久之,昂贵的仪器设备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五)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

虽然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基本都配备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但是,由于计算机操作技术和长期习惯等因素,仍然有少数高校实验室还在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对于计算机管理手段使用率并不是很高,管理模式较为陈旧、手段较为落后,从而直接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二、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一)购置仪器设备前充分论证,做到物尽所用

在购置仪器设备前,由仪器设备主管部门组织校内相关专家、教授或聘请校外专业人士成立论证组,对仪器设备的总体分布、各实验室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效益等进行全面、充分地调研和论证,并制订科学合理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以确保所购置的仪器设备能够得以充分利用。

(二)健全管理制度,落实执行到位

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视度,积极根据各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并及时地随着仪器设备的更新而不断更新。同时,仪器设备主管部门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管理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执行到位。

(三)建设一支稳定且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队伍

拥有一支稳定且技术过硬的管理人员队伍是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根本前提和基础条件,所以,必须要给予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以充分的重视,积极地在职称、薪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其和教学岗位相同或相近的政策,增强其“平等感”,同时,还要多为其提供升一些外出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机会,从而以降低其流动频率,提高其技术水平。

(四)加强日常保养,及时进行维修

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日常保养制度,坚决落实执行到位,对于日常保养到位的实验室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对于日常保养不到位的实验室和管理人员给予处罚,以激励其积极主动地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同时,要积极地与各仪器设备厂家建立合作关系,让厂家派遣技术维修人员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维修培训,以促使其在仪器设备损坏时可以独立完成维修工作。此外,在购买仪器设备时,也要多注重厂家的售后服务效率,选择售后服务好的厂家。

(五)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充分认识仪器设备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性和优势,提高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使用率,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科学高效、方便快捷的电子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三、结论及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各高校对实验教学必然将越来越为重视,各种精密、高端的仪器设备也将越来越多的进入高校。为此,积极探索和解决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莹.谈如何搞好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9(5).

[2]魏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现存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0(11).

[3]刘晓波.加强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途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

篇4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高等学校;管理

1、引言

实验室通过资源整合有效的减少了仪器的重复购置率,通过对所有人员开放最大化的发挥仪器的使用效率,这就是所谓的开放式实验管理。早在1985年我校就率先实行了这一机制。历经二十多年的整合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探索改革,我们以“立足现状,稳步发展,保证教学,服务科研”为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一套明晰的教学、科研相结合实验管理模式。在服务上利用现有条件面向全院本科生、研究生和教职工开放,使得其管理模式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但是,这种整合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在运行和管理上仍存在许多问题。

2、开放实验室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验室对所有人员教工及学生开放,在进入实验室前,先向实验室管理中心提交申请表,注明实验目的、使用的相关仪器及实验安排等情况。然后,实验室对申请人员进行分类培训,最后进行技术及制度考核,考核合格者将给予办理实验室出入证。开放实验室仪器分为公共仪器和大型精密专用仪器两类,对于共用仪器,凡具有出入证者均可使用,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有专人管理及操作。实验室设有实验方法资料库及仪器功能使用说明数据库,面向全体人员开放。仪器购置来源于学校及学院专项实验建设经费,由国资处同意购置。仪器维修由实验管理处负责,对于仪器损坏,由学院将上报到实验管理处,经专人检查提出鉴定报告,根据学校赔偿及维修办法执行。

一般来说,学校实验室旨在服务教学,一经开放,其仪器数量及配备必然受到严峻考验。首先是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过多但仪器提供有限而导致仪器的损坏。再者,科研对仪器的要求过高,超出了实验室的教学配置要求,导致一些科研工作不能实现。另外,现在实验室仍旧遵从8小时工作制,而许多实验设计本身的要求往往大于这个时间,导致实验管理与科研实验开展间存在极大的矛盾。此外,开放实验人员中许多实验类同,重复操作过多,资源浪费较大。

3、解决途径

实验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因此这种模式是值得认可及探索的。根据以上提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因为仪器资源利用目的增强和群体扩大,而引起的仪器资金配置问题;二是因为服务的内容过多及资源的有限,而出现的实验管理问题;三是因为一些制度与现实不符,而出现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地探索一些解决办法。

首先,对于仪器维修及购置资金方面,可以通过收费及科研投入解决这一问题。现在仪器的添置任务主要由学校及学院的教学经费完成,但这些资金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对于科研课题组而言,其课题经费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仪器购置上。因此可以学校实验室开放的同时,鼓励这些队伍去加入其中,购买一些使用率高的仪器或具有特殊用途的仪器。另外,可以对使用率较高的仪器进行合理收费激发其个人购买。

再者,从实验管理上来看,开放人员过多,其数量庞大,而管理人员的有限,不可能对其实行完全开放。可以通过“总体开放,总量控制”的原则,即进入实验室数量额定,超过其数量,将进行限制,以确保进入实验室人员的质量。另外,可把仪器技能操作课程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修课程,以便仪器培训工作顺利进行。要求做实验的每个人都能做到规范化使用仪器,对于仪器出现异常时立刻停止使用,严格执行仪器登记制度[1],定期开展仪器维护。通过一些奖励制度激励的做实验的人员及实验人员爱惜仪器。如对仪器维修费用进行估算,对于节省开支的实验人员予以奖励,开展仪器知识竞赛,技能比拼等活动,提高大家爱护仪器的意识。

此外,对于实验是值班时间问题,实验室可根据做实验计划制定合理时间安排。另外可以申请实行工作轮班制,延长开放时间。也可探索实行学生与实验室共管制度,即实验室把一小部分日常管理事务,交给经常在实验室做实验的人员。这些人员需经过实验室专门培训,对于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值班人员汇报,实验室将给予一些相应的酬劳。

最后,把信息管理体系引入实验室建设。通过实验室互联网[5],可及时有效地了解实验的各种资源及使用情况,使得实验室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网站可以收集各种实验的方法,对于各种实验方法进行总结,共享给大家,避免其少走弯路,减少资源浪费。

4、结语

开放实验有效提高了仪器设备利用率,避免了仪器的重复购置,成为近几年来推广的新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开放实验教学模式高效率运行机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实验室开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学校的管理部门、教师、实验室、学生多方努力,共同采取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6]。

【参考文献】

[1]贺祯 刘新年 谈实验室管理工作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6,87(1):48-49

[2]张锐.刘莉 开放实验室的初步探讨 中国医学装备 2007,14(3):44-45

[3]高 叶晖 新形势下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与改革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2006,19(4)

[4]由继红.对开放实验室的研究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11(45):5-6

[5]樊世科 张理平 一种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设计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80-82

[6] 孙小权 邹丽英.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24(4)107-109

篇5

关键词:师范院校;化学实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02-01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大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上,大学生们需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实验,来掌握并提高学生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化学实验的操作需要一系列的规章流程,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进行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必须要具有严谨的态度和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因此,提升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十分必要。然而目前,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思考对策,深入探索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与时俱进地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并对当前陈旧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改革,改进和加强大学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化学人才的目的。

1.当前师范院校化学实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当前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一般来说,化学实验的教学是与化学理论的教学同步,或者是稍微滞后于理论教学,这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内容之余,通过化学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但是这也造成了化学实验的教学严重依赖于化学理论教学的问题。五大化学理论课程为了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与其他相关的学科牵涉不多或很少,这就使得不同学科的化学实验内容产生不必要的交叉重叠,甚至是产生部分实验项目目的不明确乃至于遗漏的现象,导致目前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产生一定程度的混乱。另一方面,由于各个理论基础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理论课程中的要点内容,从而使得大学化学的实验划分过细,导致知识分割过窄,实验内容存在低水平、同一水平的重复,缺乏高层次的循环,使得学生不能有效地通过化学实验对理论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同时使学生不能掌握娴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当前师范院校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跟不上时展要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绝大部分的实验项目是很多年前的经典实验,这些实验能够非常好地反映出理论内容的一些经典理论,而且实验的设计非常完美巧妙,但是这些实验往往使用的是传统的研究方法,不能反映当今化学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让学生们以为化学就是"瓶瓶罐罐"的学科,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学好化学的兴趣。因此,有必要结合当今科技发展以及化学学科的发展,拓展新的化学实验,在跟进时展步伐的同时,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进步。

1.3 当前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手段比较陈旧。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仅仅依赖于教师在实验课上的讲解,将实验内容以及操作步骤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直接按照黑板或者课本上的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一手包办制定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同时老师组织和设计实验中所需要的仪器、药品,而学生不需要动脑思考,它们仅仅充当操作工,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即可。这种教学手段不能使学生积极进行实验,因此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当前师范院校化学实验管理需改进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实验室的规范管理离不开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等加强管理,保证各项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首先,应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还要对仪器的维护及报损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化。尤其对于一些精密仪器的使用,应做出特别规定,如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由于这些设备的价格比较昂贵,应对其使用和操作程序严加规范,尽量防止损坏。其次,制定针对药品的规章制度。对于药品的使用也应予以规范,尤其对于一些有毒、易腐蚀等危险物品的使用,应作出严格说明,以保证实验的健康环保进行。再次,应对废液、废气以及废渣等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做出详细规定,以防违规处理破坏实验室环境,并造成空气污染。最后,对参与实验的师生的行为应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

2.2 建立完善的实验程序体系。当前很多师范高校已将计算机用于实验各项程序管理,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学生和教师均可操作。对于各个具体的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流程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尤其是要保证学生能严格按照实验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因对实验不熟悉而损坏仪器和药品。应让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每次实验前做好认真预习,对实验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防止在实验中出现意外情况。另外,在实验中,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细心操作、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对实验结果做好分析,以提交较为详实的实验报告。最后,实验后,应对实验中使用的所有药品和仪器按照要求进行归位,归位前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仪器做好检查及清洗等工作,并按照原来的顺序贴上相应标签予以标注。另外,对于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应做好清理工作,防止出现意外问题。

2.3 建立完备的师资队伍。实验室师资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应提高实验教师的职业责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并具有强烈的安全实验意识。其次,应对实验教师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如实验报告批阅的分管教师应对每项实验报告做好详细记录和归类保管工作。再次,应对教师做好定期培训工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化学实验的实验器具不断得以优化,实验步骤逐渐进行简化,在此情况下,应对实验教师及时进行培训,以让他们的知识体系能随时跟上学科发展的新要求。最后,应做好考核工作。为调动实验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绩效考核,通过奖励或处罚措施,增强实验室教师的责任感,并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管理质量,保证各项实验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 2001(3).

[2] 江玉.在开放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高技能人才[ J],改革探索, 2,008.

[3] 曹小华,喻国贞.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 2009.

篇6

关键词: 建筑施工; 施工管理; 质量控制

1 确保安装脚手架的刚性

空间结构常采用满堂脚手架安装, 脚手架的刚性必须保证。因为安装过程荷载不断增加, 如若刚度不好, 支架会不断变形下沉, 先安装部分与后安装部分连接困难, 并造成附加应力, 严重时无法调整。某预应力网壳工程, 采用竹木结构脚手架安装, 事先没有试压, 材料以及搭设条件也差, 刚度没有保证, 随着网架安装的进度, 脚手架不断变形下沉, 结果刚拼完的网壳一夜间将支座一半的连接螺栓剪断。所以对于安装脚手架必须经过严格的设计计算并通过试压, 确认刚度保证, 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加固, 才可能保证安装质量和安全, 绝不能为了费用而忽略了脚手架的可靠性。

2 后期施工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后期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 后期施工管理面临着工期紧、工序多、工种多、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多、材料的规格品种多、各工种交叉多、配套工作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等问题。因此, 做好后期施工管理, 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 是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常遇到和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为此, 可以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 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设置, 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结构科学合理, 并层层分解目标, 落实责任, 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 都是实际中有力的组织措施。

在管理措施方面, 则是要求项目管理者统一思想, 并且各参与方的管理目标应该保持统一,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控制, 如做好工作面的安排和控制, 做好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供应, 及时检查工序质量, 搞好工序交接检查, 进行成品保护, 处理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以及文明施工问题等等都须统筹安排。此外, 在后期施工管理中, 还可以采取适当的经济措施促进管理工作, 如在施工班组内部采取适当的奖罚措施, 可以有效地激励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3 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上的应用

目标管理运用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上, 可以使其外延扩大,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 1) 有利于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公司中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主要是以施工质量目标管理为中心, 尤其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指导书、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采取的多项施工技术措施。防止质量问题发生, 对体系中各要素责任人的质量责任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对质量保证体系中存在的不完善管理接口和管理制度作相应修改, 直到完善为止。

( 2) 有利于科技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实施质量目标管理。控制质量状态对科技进步与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科技领先是质量目标实现的保证, 反过来说, 质量目标的要求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同样在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上也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象屋面的防水、外墙砌体材料、幕墙材料的使用等等都应有可靠的技术方案和措施, 否则质量目标的实施就难以实现, 品牌工程就无法创建。

( 3) 有利于质量成本的降低。质量管理目标的推行, 对工程质量目标的确定、项目班子的配备、管理人员的责任、工程质量的控制、各种材料管理等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尤其对工程质量的返工、返修均明显得到了控制, 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之中, 从而降低成本的支出, 这在一定程序上改变了原来工程竣工时, 为求形式上的质量等级, 而大量返修及加水分, 不讲效益的不正常局面。

( 4) 有利于员工质量的意识的改变与积极性的发挥。传统的管理从责任上看比较明确, 但各部门的质量意识存在差异。如项目经理的考虑偏重于效益和进度, 而具体施工人员的考虑偏重技术的实施, 至于质量的好坏是质检人员的事, 在推行了质量目标管理和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之后, 各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能够明显的提高, 把原来的狭义的质量观念上升到了广义的质量观念来认识与理解, 有利于加强现场的质量控制, 再加上责、权、利的相互挂钩, 从而使员工的质量意识有一个质的飞跃。

4 改善国内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

增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财政支持力度, 通过实施企业退税补贴、提高财政科技投资支出比重、高度重视科研成果产业化及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等政策手段, 建立起高比例研发投入、高素质科技人才、高水平研究机构间相互促进的正反馈机制, 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

以我国企业的高技术水平和低成本优势迫使跨国公司发展本地供应网络而不是建独资企业, 在成为其价值链一部分的过程中获取其技术溢出。

同时, 通过严格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政策措施在外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提高竞争强度, 使跨国公司在高水平竞争压力下主动本土化, 增强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溢出。

5 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各因素的控制

( 1) 影响工程质量―――人为因素的控制。在工程施工中, 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就是―――人。为了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处于有利位置, 首先要了解人为因素在哪些方面会影响施工质量。首先, 会影响工程质量的人为因素就是, 施工企业人才技术力量及领导者的能力。较高领导能力的领导者会通过强有力的决策及工作, 将工程组织机构的健全、将管理制度完善、提高技术人才比例等等为工程施工质量做好前提保障。其次, 人为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还有建筑工人操作方面。违纪违章、不履行安全措施、安全检查不认真、任意使用规定外的机械装置、不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等等方面都将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人的控制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首要因素。

( 2) 影响工程质量―――施工材料的控制。材料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 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 工程质量不可能符合要求。因此, 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不仅在施工前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 保证材料质量, 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材料的控制, 首先要对材料供应常见进行必要的审核, 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厂家进行材料的供应。其次, 要对进场原料进行必要的检验, 包括: 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来保证进场原料的质量。

( 3) 影响工程质量―――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施工设备的控制是影响施工质量的第三的因素。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 首先,设备的选型要符合工程的要求。通过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型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 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 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从保证项目施工质量角度出发, 应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予以控制。另外对于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进行着重的检控, 通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 正确地进行操作, 来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 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管理的意义

1、能保证建筑的质量。质量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比如食品质量,服装质量等等。建筑质量更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设施,建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人身安全。

2、能有效的控制成本。一切行为都是在创造利益,建筑业更是如此。有效的管理不但能保证建筑的质量,还会在成本上有所节约。当然,并不是为了省钱而一味的节约,这里说的成本的目标控制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成本节约。

3、能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安全第一,不管做什么工作,安全是被大家视为第一重要的。有效的建筑施工管理,更能在安全问题上为大家提供保障。保证安全,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4、能保证工程的进度。保证工程按时完工,是施工方重要的信誉保证。如果工程的进度拖后,不但对企业的经济带来损失,还会失去最重要的信誉,更会影响以后的社会地位。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建筑项目的管理时间还比较短暂,相关的建筑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提高改善,从而达到健全的要求标准。健全的管理体制要求分为分工明细的管理机构和部门,由于工作的不同需求,指派相应的管理人员对各项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负责。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考虑节省成本,从而对各个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数量进行减少,降低成本,导致很多的管理人员身兼多职,影响到整个管理工作的落实。

2、施工人员整体水平比较低

建筑施工涉及的管理、技术、施工等工作人员比较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与整个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施工项目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工作人员具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而现在建筑行业中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缺乏一些高技术、懂管理、懂法律等复合型人才。而劳务队伍专业技术和文化素质水平比较低,无形中增加了管理工作的成本,管理难度大,管理效果不明显。

3、质量管理不到位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建筑企业为了在建筑行业中拥有竞争优势,过分地追求工程进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控制,导致工程不合格和不安全。在实际的建筑施工现场,由于工作人员的比较集中,所以管理人员很难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掌控,因此,会出现个别的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从而导致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出现了种种问题。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面广量大,很难对物料进行全面控制。

4、安全意识不高,责任不明确

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是投资大、工期长、工作人员多。这就造成了安全生产管理成为了整个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难题。如果不会安全管理有强烈的防范意识话,很容易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因此,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安全控制必须要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已有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的规定,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落实到施工现场有逐渐减弱的现象,完善的制度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检于形式,施工人员未能形成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三、应对建筑施工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1、注重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建筑施工行业的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无论是项目投标还是在施工过程中,先进的施工技术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于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注重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以便满足不断建筑施工管理中更高的要求。在目前的施工管理流程中,很多建筑工程过于注重了经济效益,这就忽视了成本控制的手段,从而致使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采购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建筑施工行业应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以便实现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由此可见,注重建筑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是应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

2、加强质量监管。建筑的合格年限基本反映了建筑的质量

在中国,众所周知,建筑的基本年限是二十多年,最多超不过三十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当然,质量不过关,不是单方面的责任。这需要质量监管部门、开发企业以及施工企业统一目标。不要被巨大的利益收买,利益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是应该能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追逐利益的最大化。现在的社会,部分质量监管部门未尽其责任,更多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对后期的验收阶段并没有严格审理;其次开发企业和施工企业为了节省开销,将工程分解承包,或者转包,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质量的不合格,很有可能会影响人身安全,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不是应该把质量放在首位呢?答案是肯定的。

3、注重建筑施工管理观念的更新

随着建筑行业市场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传统的建筑管理观念已经无法满足施工管理的需要。因此,要想应对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单位都要注重建筑施工管理观念的更新,以便与建筑施工行业市场的发展相符合。在以往的施工管理观念中,由于只看到了管理中存在的客观因素,这就忽视了挖掘管理中的活跃因素,从而制约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更新。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应结合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传统的施工管理观念,以便提高施工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与预见性。同时,要想实现建筑施工管理观念的全面更新,应积极引入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由此可见,注重建筑施工管理观念的更新,是应对建筑施工管理中问题的有效途径。

4、注重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在建筑施工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不但关系着施工的质量,而且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因此,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性,应注重施工管理人员素质的建设。同时,针对于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应贯彻管理人员科学、严谨、公正的工作态度,并要严格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以便确保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由此可见,注重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是应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5、注重施工管理责任制的有效落实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要想实现项目管理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应从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出发,并加大对管理的力度。另外,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不仅包括授权范围内的双方,同时也包括相关的项目负责人,因此,要想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应注重施工管理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同时,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制定相关的奖罚以及考核制度,以便实现项目管理行为的规范性。由此可见,注重施工管理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是应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6、加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是衡量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建筑工地的人员、材料、机械等都处在不断的流动之中,因此安全管理的困难性很大。所以要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建立各项安全施工、操作和检查制度,这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必要保证。项目经理部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及分管副经理、安全部各成员和各专业工长工程师组成的安全领导小组,将各工种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工长(兼职安全员)、各班组长列为安全生产负责人,形成完善生产责任人及安全保证体系。

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施工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及培训活动。对于一线施工操作人员,应着重加强他们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而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和技术管理人员,应使他们加强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岗位培训。落实安全考核制度和资格认证制度,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人员不准其在相关岗位工作。

结束语: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 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 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 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 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刘苓.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化工矿物与加工, 2001,(12).

[2]邱创兴.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今日科苑,2010,(08).

篇8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管理

1、岩土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招投标管理不规范

招投标管理不规范是地区和行业保护主义仍比较严重,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承发包的价格不合理,有的是甲方评标办法的导向致使无序竞争,有的压价超过了工程结构的成本价,有的比概算降低多,导致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日后整体工程质量低劣。

1.2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如风化岩和软质岩地质条件下应用冲击成孔灌注桩的施工产生的夹层、断层、洞穴,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及处理,导致工程质量低下等。

1.3 合同管理不规范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不成熟,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即使制定的合同条件存在“不平等条款”,施工企业也会接受,而企业为了盈利,往往不按期依法组织施工,不按规范施工,从而造成质量问题的出现;甚至有些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待工程完工后,再补签合同,这样的合同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从而造成合同违约现象严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临时需要随意修改合同条款,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缺少合同的规范管理,致使合同缺少严密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影响索赔的难度,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

1.4 设计质量与责任挂钩不紧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对施工单位要求,Ⅲ类设计变更包死,不管设计如何变更都不可调整。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是地质钻勘不准,有的是地方要求增加的项目,等等。因此引起的设计变更和增加,本不是施工单位经营管理可以控制的,也要求施工单位事前预测列入包干,导致实施中拆东墙补西墙,为偷工减料留下隐患。

1.5 工程监理面窄,素质较低

工程监理应该是从项目可研、设计、施工、交付的全过程多方位的监理。我国目前的工程监理现状主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理和验工计价的数量核准、签认工作,工程监理人员素质较低,经验匮乏,合同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承包商往往将工程监理当作质检员,限制了工程监理在控制工程质量中的作用;工程监理的范围狭隘,监理应贯穿于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始终,并且根据其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但目前工程监理仅限于施工阶段;工程监理市场不规范,施工单位随意压价,工程监理为了能够得到项目而勉强接受,抑制了工程监理的积极性,不但难以起到工程监理应有的作用,也使监理市场十分混乱,限制了监理事业的发展,而且有的监理公司的监理工程师是东拼西凑而来的,有的则是有“证”而能力低,对“规范”“规则”知之甚少,且无实际经验,造成工程质量监理不严而出问题。

2、加强岩土工程管理措施

2.1 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和设计规范

(1)控制质量。工程项目正式实施后,工程人员需要对施工质量严格控制,保证各项操作流程能满足实际标准要求。在施工阶段需要控制的重点为工程质量,这直接影响了施工方案的变更调整。对于一些特殊阶段的施工,更应该掌握严格的控制方案,对重要过程需遵守IS09001标准加以控制:1)一些质量要求高的施工处理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完成,特别是施工质量问题更要认真对待。2)施工期间要做好不同参数指标的掌控,当参数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则应及时报告领导处理。3)各种机械设备的运用或操作都要进行记录,出现问题后可根据记录信息追究责任:4)各项岩土工程的施工都要把握好操作过程,负责人要对过程的控制手段和方法进行协调。

(2)设计要规范。从目前的施工作业情况看,岩土工程施工常会遇到不同的突发事件。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原先制定好的设计方案变动,对施工阶段的设计方案变更调整也是需要关注的焦点。一旦某个方案需要调整之后,工程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协调交流,保证制定的设计方案能够达到实际操作需要。设计方案控制的重点在于对之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进行修改,同时要综合考虑到材料、工艺、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协调,以让最后的施工质量达到客户要求。

2.2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安全的管理

(1)在工程投标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的编制工作,根据施工过程中对防雷、防雨等技术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施工场地大门合理设计、生活、生产设施布置、各种材料堆放位置、给排水设施、施工用电组织设计及电缆走向。重点防范危险源点,加强安全相关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监理公司批准,施工中严格按此执行。

(2)加强对现场民工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之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建筑企业应严格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对进入本企业施工的人员特别是外协队伍的农民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并严格考核,合格后建立档案、颁发内部培训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彻底消除职工“无知、无畏”这一最大安全事故隐患。民工的来源应通过有组织的劳务公司。改变目前由社会零散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劳务工的使用必须签订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劳动合同,明确安全生产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考试内容要包括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3 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1)控制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关键过程是指技术含量高,过程结果质量对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过程对整个工程具有制约作用。特殊过程是指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其后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按IS09001标准加以控制。

(2)及时做好设计变更和洽商工作。在岩土工程施工中,不可预见的事情经常发生。常常导致设计变更,这时就要做好设计变更和洽商工作。经四方代表签字认可后,加以实施。实施的关键是变更原有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等,在涉及设备,材料及施工工艺、人员等变更时,应重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重新进行技术交底,把设计变更的内容及时贯彻到施工作业层,保证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

2.4 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

施工设备的能力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IS0900l标准中要求对施工设备进行控制,因此,企业必须有一套施工设备维护、保养和管理规定。本文笔者就维护、保养分为三个步骤:(1)班维护保养:1、将钻机外表面擦拭干净,并注意钻机底座滑道,立轴等表面的清洁和良好;2、检查所有外露螺栓、螺母、保险销钉等是否牢固可靠;3、按要求加注油或脂;4、检查变速箱,分动箱及液压系统油箱的油面位置;5、检查各处的漏油情况并视情况加以处理;6、消除在本班内发生的其它故障。(2)周维护保养:1、彻底进行班维护保养所要求的项目;2、清除卡盘及卡瓦齿面上的污垢、泥土;3、清理干净抱闸内表面的油、泥等;4、排除在本周内发生的故障。(3)月维护保养:1、彻底进行班、周维护保养所要求的项目;2、卸开卡盘,清洗卡瓦及卡瓦座。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3、清洗油箱内过滤器,更换变质或被脏污了的液压油;4、检查各主要零部件的完好情况,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不可带伤工作;5、彻底消除在本月内发生的故障。

2.5 做好检验和试验工作

(1)进货检验:应对分承包产品进行控制,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

(2)过程检验:包括对施工现场每个作业点的自检,规定的检验点的检验,检验依据是作业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要求。

(3)最终检验:岩土工程施工的最终检验包括:硬件产品的检验,应按规定要求检验是否满足合同要求;软件产品《竣工报告》审批,竣工报告在交付前,必须经授权人员审核、批准。

2.6 认真填写和保存质量记录

岩土工程施工现场是工程质量是否受到最终控制的体现,而现场工作所填写的质量记录则是体现质量的证据性资料。所以,认真填写和保存质量记录也是过程控制的一项要求。文件中应规定每个环节所需填写的质量记录,例如,技术交底记录,施工日志、施工记录、检验记录、设备运行和保养记录等,记录应按规定要求填写,做到填写及时、真实、清楚、可靠,质量记录应有专人收集、保管,现场工作完成后,随竣工报告交档案馆归案保存。过程控制是岩土工程施工项目控制的重中之重,应及时监督和检查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情况,发现失控现象及时加以纠正,确保每项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得到控制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2.7进度问题

岩土工程实施过程中,机械设备、天气原因造成进度拖延情况偏多,我们应对特殊阶段的施工,对机械设备的参数及维护保养必须做到位,如机械参数不对或紧固件部位有松动的,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维修,还有考虑天气对工作的影响程度,同时管理者有责任协调好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运行,把握好工程的进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岩土工程企业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建立、执行、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岩土工程技术水平,与时俱进,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9

关键词:现在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企业的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济管理在市场化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与企业的经济管理密不可分。因此,必须加强对现在企业经济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科学的办法进行管理,正确面对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保证现在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现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经济管理观念的缺失。虽然现在我国的企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有的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但是有许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现在企业缺乏整体的经济管理观念。在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各个企业都建立了分工明确的各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各个部门的联系却相对减少了,形成了各自经营的局面。从整体的角度看,有些资源的利用并没有达到最优的效果,各部分最优加起来并不等于整体的最优。因此,整体经济管理观念的缺失,影响了企业整体经济目标的最优完成。

(二)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纵观当今社会上成功的公司,无不具有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持,同时,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的竞争,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尊重人才的主人翁地位,给人才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但是,现在一些小的公司并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导致企业缺乏活力和人情味,致使企业员工丧失了工作的激情,跳槽的想法随之而生。忽视企业的文化建设,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有些公司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人力资源的绩效制度不健全。在有些公司,公司的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新入职的员工,而缺少对老员工的再培训,致使老员工的观念和技术、知识等更新较慢,阻碍了老员工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还有的一些公司,绩效制度不完善,企业员工的贡献并不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让企业员工感到不公正,对企业的印象变差,对企业丧失信心。

二、加强现在企业经济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整体经济管理观念。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整体的发展,不是哪个部门的发展,各个部门发展好了并不代表企业的整体发展好。因此,加强现在企业经济管理,整合企业内部经营资源,建立各部门协同机制,树立整体经济管理观念,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制定整体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加强各部门的密切联系和合作,相互支持协同作战,为实现企业的战略愿景而共同努力。

(二)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系。经济管理体系是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模式和结构,企业经济管理者应当对经济管理体系不断地进行评价,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做出改进。引入平衡积分卡、KPI等管理工具,注重将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避免为了短期利益而影响了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确保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健康发展。

(三)加强现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也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的阶段。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高效、便捷、实时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管理企业的经济运行,规避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风险,减少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失误。利用信息化管理,企业高层还可以和企业基层员工进行实时对话,充分听取企业基层员工的意见,了解企业基层员工的所思所想。据此对公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作出调整。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管理环节,更好的促进公司的发展。

再者,加强企业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建立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的数据资源库,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拓展,初步架构“大数据”分析的基础资源和框架。借助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改善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拓展产品种类,精准营销,服务企业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企业的发展依靠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因此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不仅要把员工的贡献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让他们同步发展;还应当在正能量的企业文化氛围下,让员工树立学习的理念,并辅之以线上线下的培训和教育,促进他们的知识、观念的更新,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这样能够保证企业的各项政策和目标都能得到企业员工的大力支持,促进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健康发展。

(五)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现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企业的财务安全和投资发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一方面要配置合理的财务人员,调动工作的热情,相互监督和学习,明确他们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和分析指标体系,为企业提供预警信息,帮助企业掌握事情发展的局面,及时作出应对措施,保证财务安全和投资安全。有利于企业在投资发展中,更好的规避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企业的规模发展。

三、结语

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在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企业的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济管理在市场化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对现在企业经济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科学的办法进行管理,正确面对和解决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保证现在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韩俊丽.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2012.

篇10

关键词:岩土工程 问题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1、岩土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招投标管理不规范

招投标管理不规范是地区和行业保护主义仍比较严重,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承发包的价格不合理,有的是甲方评标办法的导向致使无序竞争,有的压价超过了工程结构的成本价,有的比概算降低多,导致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日后整体工程质量低劣。

1.2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但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且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如风化岩和软质岩地质条件下应用冲击成孔灌注桩的施工产生的夹层、断层、洞穴,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及处理,导致工程质量低下等。

1.3 合同管理不规范

由于我国建筑市场不成熟,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即使制定的合同条件存在“不平等条款”,施工企业也会接受,而企业为了盈利,往往不按期依法组织施工,不按规范施工,从而造成质量问题的出现;甚至有些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待工程完工后,再补签合同,这样的合同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从而造成合同违约现象严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临时需要随意修改合同条款,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缺少合同的规范管理,致使合同缺少严密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影响索赔的难度,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

1.4 设计质量与责任挂钩不紧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对施工单位要求,Ⅲ类设计变更包死,不管设计如何变更都不可调整。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是地质钻勘不准,有的是地方要求增加的项目,等等。因此引起的设计变更和增加,本不是施工单位经营管理可以控制的,也要求施工单位事前预测列入包干,导致实施中拆东墙补西墙,为偷工减料留下隐患。

2、加强岩土工程管理措施

2.1 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和设计规范

(1)控制质量。工程项目正式实施后,工程人员需要对施工质量严格控制,保证各项操作流程能满足实际标准要求。在施工阶段需要控制的重点为工程质量,这直接影响了施工方案的变更调整。对于一些特殊阶段的施工,更应该掌握严格的控制方案,对重要过程需遵守IS09001标准加以控制:1)一些质量要求高的施工处理必须安排专业人员完成,特别是施工质量问题更要认真对待。2)施工期间要做好不同参数指标的掌控,当参数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则应及时报告领导处理。3)各种机械设备的运用或操作都要进行记录,出现问题后可根据记录信息追究责任:4)各项岩土工程的施工都要把握好操作过程,负责人要对过程的控制手段和方法进行协调。

(2)设计要规范。从目前的施工作业情况看,岩土工程施工常会遇到不同的突发事件。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原先制定好的设计方案变动,对施工阶段的设计方案变更调整也是需要关注的焦点。一旦某个方案需要调整之后,工程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协调交流,保证制定的设计方案能够达到实际操作需要。设计方案控制的重点在于对之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进行修改,同时要综合考虑到材料、工艺、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协调,以让最后的施工质量达到客户要求。

2.2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安全的管理

(1)在工程投标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的编制工作,根据施工过程中对防雷、防雨等技术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施工场地大门合理设计、生活、生产设施布置、各种材料堆放位置、给排水设施、施工用电组织设计及电缆走向。重点防范危险源点,加强安全相关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监理公司批准,施工中严格按此执行。

(2)加强对现场民工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之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建筑企业应严格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对进入本企业施工的人员特别是外协队伍的农民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并严格考核,合格后建立档案、颁发内部培训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彻底消除职工“无知、无畏”这一最大安全事故隐患。民工的来源应通过有组织的劳务公司。改变目前由社会零散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的无序状态。劳务工的使用必须签订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劳动合同,明确安全生产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考试内容要包括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3 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1)控制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关键过程是指技术含量高,过程结果质量对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过程对整个工程具有制约作用。特殊过程是指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其后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按IS09001标准加以控制。

(2)及时做好设计变更和洽商工作。在岩土工程施工中,不可预见的事情经常发生。常常导致设计变更,这时就要做好设计变更和洽商工作。经四方代表签字认可后,加以实施。实施的关键是变更原有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等,在涉及设备,材料及施工工艺、人员等变更时,应重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重新进行技术交底,把设计变更的内容及时贯彻到施工作业层,保证顾客的要求得到满足。

2.4 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

施工设备的能力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IS0900l标准中要求对施工设备进行控制,因此,企业必须有一套施工设备维护、保养和管理规定。本文笔者就维护、保养分为三个步骤:(1)班维护保养:1、将钻机外表面擦拭干净,并注意钻机底座滑道,立轴等表面的清洁和良好;2、检查所有外露螺栓、螺母、保险销钉等是否牢固可靠;3、按要求加注油或脂;4、检查变速箱,分动箱及液压系统油箱的油面位置;5、检查各处的漏油情况并视情况加以处理;6、消除在本班内发生的其它故障。(2)周维护保养:1、彻底进行班维护保养所要求的项目;2、清除卡盘及卡瓦齿面上的污垢、泥土;3、清理干净抱闸内表面的油、泥等;4、排除在本周内发生的故障。(3)月维护保养:1、彻底进行班、周维护保养所要求的项目;2、卸开卡盘,清洗卡瓦及卡瓦座。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3、清洗油箱内过滤器,更换变质或被脏污了的液压油;4、检查各主要零部件的完好情况,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不可带伤工作;5、彻底消除在本月内发生的故障。

2.5 做好检验和试验工作

(1)进货检验:应对分承包产品进行控制,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

(2)过程检验:包括对施工现场每个作业点的自检,规定的检验点的检验,检验依据是作业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要求。

(3)最终检验:岩土工程施工的最终检验包括:硬件产品的检验,应按规定要求检验是否满足合同要求;软件产品《竣工报告》审批,竣工报告在交付前,必须经授权人员审核、批准。

2.6进度问题

岩土工程实施过程中,机械设备、天气原因造成进度拖延情况偏多,我们应对特殊阶段的施工,对机械设备的参数及维护保养必须做到位,如机械参数不对或紧固件部位有松动的,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维修,还有考虑天气对工作的影响程度,同时管理者有责任协调好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运行,把握好工程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