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及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安全及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安全及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以及科学管理对于建筑施工的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建筑施工的管理单位,需要确保建筑工程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条例实施,并且不定时的抽查其监督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建筑施工的良好秩序。

一、对建筑施工实施安全监督管理的原因及方法

我们国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其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消极怠工对于工程的巨大影响,从而导致一场又一场惨剧的发生。因此,对建筑施工实施科学、有效的安全监督以及管理工作是确保工程顺利运行的关键。

作为建筑工程的管理单位,应该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对施工人员实施科学的教育,让他们都能够了解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例如在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进行现场提问,考察施工人员的教育成果。建筑施工的管理部门在以前的现场检查过程中,一般依据一定的书面标准,并且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通常只与相关的项目负责人进行意见的交换,并没有实施彻底的整改工作,导致许多相似问题的频繁发生。安全是建筑施工的基础,施工单位需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帮助施工人员意识到安全性施工的意义。作为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及管理部门,在对现场进行安全方面的检查时主要涉及机构、人员、资金、工人安全教育以及对有可能产生重大危险的源头的监控。

二、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对建筑施工安全的防治对策

(一)提高建筑单位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由于建筑单位负责管理以及规划整个建设工程的实施工作,因此,建筑单位在工作过程中状况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如果建筑单位用来实施安全管理工作的经费比例较低、资金不足或者是建筑单位的监督管理理念不彻底,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措施进行不彻底,从而引发一定程度的安全事故的产生,因此,提高建筑单位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监督以及管理的作用对于加强整个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突出监理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监理需要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一定的科学审批,并在建设单位委托下对建筑施工场所进行旁站的管理。如果发现建筑施工过程有可能发生一定的安全隐患,监理应该根据自身的职责要求施工单位进行科学的整改,当建筑施工单位在接收到需要整改的命令后仍然没有整改的时候,监理可以向建设单位以及建筑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存在一部分的监理单位仅仅重视对建筑施工质量、建筑施工的进度以及建筑施工的投资的监管,忽视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并且在自身不熟知建筑安全标准的情况下,对建筑项目的施工方案实行审批,使得建筑施工单位按照审批以后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建设,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为了对建筑施工进行安全、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还需要突出监理单位的使用性。

(三)抓好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工作

“企业负责”作为现如今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在管理体制中的核心,对建筑施工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企业应该依照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实施标准进行科学的检查以便行使企业负责的要求,其主要检查内容如下:

1、检查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是否及时建立和落实;检查安全文明的建筑施工方案是否科学制定和落实;检查针对重大事故发生的应急性预案是否有效制定和演练;检查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大建筑工程的专项型建筑施工方案是否准确制定和执行;检查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实施情况是否标准如何。

2、检查专职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在建筑施工的管理过程中的配置情况。

3、检查专职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是否取得了安全生产的合格证书。

4、检查国家对建筑施工的安全防护以及文明施工措施的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5、检查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监督手续的办理情况,避免存在无证施工等违法情况。

6、检查安全性防护用具的配置以及使用情况,对于检查的结果如有存在违法现象,可以利用经济、法律以及行政的手段给予严肃处理。

(四)引进高技术复合型管理人才健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体制

对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系统性管理科学,如果想要实现有关部门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督以及管理能力,就需要重视人才的应用,且加强监督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运用一些不仅懂得监督管理还了解技术理论的高技术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对于这些管理人才来说,他们既属于监督管理的高手,又熟练的掌握土建、机械、电气、消防等建筑施工专业知识。现如今,绝大多数的安检部门存在人员缺乏现象,且安检人员的年龄以及掌握的知识结构均不合理,进行工作的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管理业务的水平无法满足安检工作的需要。为了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国家加强对安检部门的人才以及资金的投入,依据建筑施工安全在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性需求,制定符合科学分配标准的管理经费,给予安检部门科学的人员编制岗位。与此同时,安检部门应该利用高技术人才实现队伍的合理配置,并对引入的人才进行不断地教育、培训、学习,使他们在提高自身安全技能的基础上充分意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五)建立较为高效的施工人员培训、教育体制

我们知道,建筑施工过程是一项需要许多人员共同完成的密集性工作,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流动性较大是建筑施工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绝大多数建筑单位忽视了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导致建筑的施工人员无法真正掌握安全操作规范,从而降低了建筑施工的安全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就需要建筑单位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培训,对接受培训的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技术考核,从而确保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展开。

三、结语

建设施工安全的监督以及管理工作是一门具有极大挑战性和巨大价值作用的系统性工作,要想实现建筑施工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有关的责任部门进行及时、有效的配合,还需要建筑施工单位自身的高度重视。对于在建筑施工中有可能遇见的安全问题要进行逐步、科学的解决,对安全隐患要实施彻底的排除,对安全因素要实行必要的防治,我们相信在国家以及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在建筑单位自身的高度重视下,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一定会开创出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詹夏然.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及防治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5)

[2]蔡巧惠.谈谈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防治对策[J].中华民居,2011,(08)

篇2

关键词: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目前,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中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日益增多,这些危险化学品多为易燃易爆、剧毒或强腐蚀性、放射性等物品,因此危险系数非常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方面的重大损失。所以,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由于职业院校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对危险化学品的相关知识关注度不够,并且缺乏相对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从而导致了部分在校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重要性及责任感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虽然实验室建设得到了有效的加强,但相关管理制度、安全防护措施、人员安排等方面却未随实验室情况的转变进行完善,致使安全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危险性大。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内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且很多都具有易燃易爆、强毒、强腐蚀、强辐射等特点,在储存和使用环节有很大的危险性,任何的疏忽和操作不当,均可能引发爆炸、毒气和化学灼烧等安全事故,从而给学院造成重大的人身财产损失。

二、强化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能够从根本上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具体的措施就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宣传危险化学品知识、讲授安全防护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流程等,提升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防护技能和事故应变能力,以有效减免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危害。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体制。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首先应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特点以及实验室管理需求,建立起科学、严谨、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其次,在管理制度基础上,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危险化学品保管人员、实验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再次,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规范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首先,危险化学品应集中存放、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起标准化的仓库或储藏室。其次,完善库存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双人管理制度,并设立两本出入账簿,做到进出有序、可查,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进行检查,确保账物相符。再次,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定期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帮助其充分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性质、危害性、储存特点、使用规范等,并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正确、迅速地使用防护设备。实验室和仓库还应建立起安全事故应急方案,以便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

4.注重废弃化学物的处理,避免化学废弃物污染。对于实验室所产生的各种垃圾、废弃物等,都应当收集、分类并储存在相应的容器中,不能混装,更不能随意丢弃、倾倒。与此同时,将废弃物集中收回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初步处理,比如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当用量较小时,可以放在通风处让其自然挥发;对废酸、废碱液体,可以加入试剂进行中和,等其PH酸碱度达到排放标准后,再加大量水进行稀释后排入下水道;对于剧毒废气、废液等要定期联系专业处理厂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整个流程安全无虞。

总之,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风险管理工程,想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我们从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管理制度、安全责任体制、实验室日常管理、师生管理、实验废弃物管理等几大环节着手,制订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此来切实保障化工类职业院校实验室科研、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管理水平

前言:

近年来,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很多学校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关注,并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学生实验课程的规划和实验室的建设上。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验课程的主要场所,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学校实验室规模也随之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安全管理难度的大大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学校师生安全。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限制因素

(一)安全意识缺乏。意识决定行为,安全意识的缺乏是限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一些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缺乏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阐述[1]。一方面,学校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不足,安全会议未能按时召开,且未能将实验室安全工作放在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位置,导致学校师生及管理人员也对这一工作不予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平日里生活、学习事务较多,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培训,也使其安全意识较为缺乏。

(二)安全建设投入不足。现阶段,虽然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展了对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但是在资金分配上,往往仅将资金投入到实验室器材采购、实验室规模扩建等方面,在安全建设上投入较少,安全设施配置明显不足。

(三)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一些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甚至部分学校并未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很多具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学校,执行力度也相对较弱,缺乏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和系统的管理体制,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每个部门都可以管理,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各个部门又相互推卸责任,无法及时负责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消极的影响作用。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措施

(一)提升全员安全管理意识。首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重视安全文化教育。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向学生渗透实验室安全方面知识。学校也应设置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或讲座,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并在校园设置安全教育条幅、张贴安全教育海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实现安全意识的提升。其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的树立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尤其是在新实验室投入使用之前,应先面向全员开展安全教育。

(二)加大安全建设投入力度。安全设施的配置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首要条件。为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学校也应加大对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新实验室建设中,应结合实验室专业特征,请专业人员对实验室进行设计,尤其要重视水、电安装等方面的安全性,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同时,对旧实验室进行及时改造,更新实验室通风设备和实验器材,保证安全通道的顺畅,设置齐全的安全事故抢救设施,从而提升实验室安全事故应对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应设置红外安防、监控系统等,避免实验室危险物品流失,或是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

(三)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予以支持,因而,学校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验室特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从环保、安全、节约等角度,严格规范学校师生行为和管理人员工作方式,从而增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同时,学校应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细化各部门及人员职责范围,加强监督考核,避免管理缺口,保证在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结论:实验室作为学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锻炼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学校应对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限制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增强,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篇4

方法:通过分析和总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结果: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软硬件条件、个人防护意识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

结论: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以完善和改进,提高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生物安全性。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检测 安全防护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49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72-02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对人和动物产生致病性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放线菌等。检测病原微生物是为了提供诊断的指标,但在检测过程中可能因一些环节防护不周而造成环境污染和检验人员自身感染,如非典时期就有多例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SARS的病例,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不仅是对自己、同事、患者和家人的健康负责,而且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 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安全隐患与防护不足的问题

1.1 “硬件”方面的局限。“硬件”指实验室空间、布局、分区、设备等方面。“硬件”是保障生物安全的基础条件,过去设计建造的一些实验室达不到生物安全管理的要求,表现为房间面积不够、空间不足、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清,据调查[1]某地区20间二级综合医院实验室面积合格率仅为70%,布局、流程达到要求的只有55%。在设备配置方面情况更加不理想,生物安全柜配置合格的只有35%,配备洗眼器的甚至低至15%,此外离心通风设备、洗手设施、紫外消毒灯合格率分别为60%、60%和50%。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的机会,遇到紧急情况往往难以从容应对。

1.2 “软件”方面的欠缺。“软件”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医疗垃圾管理、应急预案管理等方面。一般来说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各间医院都有,但多照搬国家或行业的标准、规程或其他医院的管理制度,很少能将每间医院的特点结合进去,另外在制度的执行方面既不彻底也不严格。很多医院对住院患者的感染已经高度重视,但还没有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的感染引起足够关注,由于工作人员中有相当数量的非检验专业人员(如管理人员、检修人员、保洁员等),他们在预防实验室感染的认识方面不深,又缺乏足够的培训,成为易感人群[2]。另一方面,一些医院领导比较看重实验室质量管理,常忽视安全管理,如对应急预案的管理缺少检查、监督和演练,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处理效果就会打折扣。

1.3 检验人员自身方面的不足。主要反映在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一是如前所述部分工作人员因缺乏生物安全知识,在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时防护不当,容易造成感染;二是在工作量大紧张时,有些检验人员忽视自身的防护,如不带防护用具进行操作,在实验室内饮食,穿着工作衣进入休息间,接听手机时不洗手等;三是检验人员经常接触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器,难免刺伤手部、皮肤,遇到标本外溢或喷溅等意外,由于处理不及时而造成感染。

2 提高病原微生物检测安全性的措施

2.1 注重实验室“硬件”建设。

2.1.1 依照标准设计、改造实验室。标准WS 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都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防护原则(或风险控制)、分级、设计要求、管理措施等作了详细的规定,是指导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设计与改造的权威性文件。普通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达到BSL-2级别的防护水平,并以此标准规划布局和设计,即使建筑面积无法满足要求,也应合理设置分区,规划出清洁区(办公、休息、培养基配制、试剂储存等区)、半污染区(缓冲区)、污染区(操作区),进行有效分隔并标示清楚。

2.1.2 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装备和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按照BSL-2防护要求,应配备Ⅱ级生物安全柜、洗眼器,冲淋器、离心通风系统、高压灭菌器、离心机罩帽、紫外线消毒灯、非接触洗手设备、应急照明装置、备用电源等也必不可少,个人防护装备如隔离衣、鞋套、护目镜、面罩、防毒面具、手套、帽子等必须充足。

2.2 规范实验室管理。

2.2.1 建立并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建立并完善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严格控制非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等相关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应体系化、文件化,整理成册,人手1份,做到人人知晓、个个遵守。

2.2.2 制定并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规程(SOP)。SOP可以针对实验室内所有安全设施及其相关的安全活动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及细节处理措施,它可以完美地体现5W1H分析法的精髓,解决做什么(What)、在哪做(Where)、由谁做(Who)、什么时候做(When)、为什么做(Why)、如何做(How)的问题。实验室SOP至少包括仪器设备与设施使用SOP(如生物安全柜SOP、离心机SOP等)、生物安全通用SOP(如消毒灭菌SOP、手卫生SOP等)、应急处置SOP、个人防护装备SOP、标本管理SOP、医疗垃圾处理SOP等。

2.3 加强培训、监督、考核,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有了合乎规范的实验室,配备了完善的设备设施,建立了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SOP,是否可以一定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是保障制度生命力的关键,应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将安全防护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则必能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3 小结

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要避免“重测轻防”的陈旧观念,就应树立“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在实验室“硬件”、“软件”建设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职业暴露的防护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策略

一、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

1.实验室对教育教学有重要作用

高校学习有两部分内容,其一是理论知识学习,主要在教室中进行;其二是实践操作训练,多在实验室完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转化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实验教学为理论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为疑难问题打通解决渠道,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缜密的做事风格,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

2.实验室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该懂应用、会操作,并具有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而实验课堂能够让这些能力得到综合锻炼,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策略

1.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

(1)规章制度建设。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是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保障。实验室教学管理体制包括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操作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护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岗位制度、硬件设置申购制度等,这些制度可以根据学校整体规范来执行,也可以根据各院系实际情况来做合理调整。制度执行要严格到位,确保公平、公正。

(2)档案制度建设。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运行档案。档案是实验室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通过档案资料,管理者可以对历史性工作进行研究分析,也能对当下工作有效把握,便于从中发现管理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3)物资管理制度建设。物资管理是一项繁琐冗杂的工作,以往都是依靠人工来记录管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这项工作逐步转移到计算机系统上。但由于低值、易耗品更换频繁,汇总量大,很多二级学院实验室的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仍旧停留在人工账上,管理者难以精准、及时掌控低值、易耗品经费合理使用情况,给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急需建立管理低值、易耗品账目制度并引进管理的微机系统。

(4)安全制度建设。实验室的常见安全隐患主要有:电路设施陈旧、走线布局不合理;安全通道堵塞;空间狭小,各类化学试剂不能隔离存放;缺乏备用供电设施等应急保障系统;缺乏急救设备及药品等。师生安全大于天,实验室安全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设立相关监督考核部门,确保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2.优化配置,抓好实验室建设

第一,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修和购置投入。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学生实验学习的必要工具,随着科技进步,各类软硬件设备更新越来越快,很多陈旧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部分需要维修升级,部分将被直接淘汰,更换全新设备。第二,扩大实验室建设和使用面积。由于实验仪器设备需要更新、添置,原有的实验室面积也急需扩大。另外,随着学校扩招政策的开展,入学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实验室空间显得越来越狭小。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应尽快解决实验室房源紧张问题,快速扩建实验室。

3.打造高素质实验室管理队伍

实验室管理的主体是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相关工作的开展进程与质量。首先,高校要保障相关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并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积极推进高校实验室教育管理改革,使得学校科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次,要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确保技术人员掌握最前沿的管理理念的专业技术,并鼓励其进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打造一支高、精、尖的组织队伍。再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增强相关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面提升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不断发生着改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模式早已无法适用。 在新时期,相关工作者一定要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创新管理手段,发挥实验室的保障和服务性作用,不断满足创新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 安全意识 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45-02

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操作性非常强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在教学实习中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实验室是中职学校进行计算机实验实习的主要场所,它能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上机操作的环境。但是,目前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在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特殊性,实验室的安全性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实验室在供电、布线、防火等环节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对学生和实验室安全都有很大的威胁。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线路非常繁杂,长时间使用会造成线路的老化,很容易引发漏电甚至是火灾,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有些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没有配备漏电保护器、灭火器等安全设施,当危险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的消除隐患,造成事故的进一步升级。

(二)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足并缺乏安全意识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非常繁杂,需要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耐心。但是,目前中职学校中普遍存在着学校领导认识不到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重要性,造成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足。这种现象带来的是实验室管理问题频发。如,日常的卫生清理不彻底、安全事故的排查不仔细及防火知识的宣传不到位等。

还有一些中职学校中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对于计算机实验室中的事物马马虎虎,对于安全隐患视若无睹,根本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极易造成安全事故,不仅造成财产损失,严重的还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三)计算机实验室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对学生上机实验的一种约束,也是对管理人员的一种监督。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就没有好的实验环境。因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年龄都较小,对计算机实验室好奇心强,难免会对实验室造成破坏。

(四)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维护的间隔时间过长

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具有教学实验功能,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课程安排紧凑,计算机必须长时间运行才能满足日常的教学要求,因此得不到良好的维护。这使得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多少会存在一些故障,这些故障得不到解决,将对计算机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威胁到实验室的安全。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维护的措施

(一)加强实验室安全监管

机房内的供电要求要符合相关规定,计算机系统之间要有良好的扩散容量;实验室的电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保证强电弱电分开布置,电源线及网线分别铺设,不能暴漏在外边,布线时要有规则的综合布线,切忌乱、杂,同时计算机要有安全接地线路;实验室防火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火灾是计算机实验室中遇到最多且危险最大的灾害,实验室一旦发生火灾,将直接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因此,计算机实验室内要配备灭火器并安装烟雾报警装置,发生火灾时能及时的自救并报警,减少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实验室内也要做好防静电、防潮、防尘工作;线路之间尽量减少接头,避免出现因接触不良而引起打火现象。

(二)制定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

在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中,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如《计算机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守则》、《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等等,通过相关制度约束学生及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实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的要求,保持实验室内的整洁,课后自觉将电源关闭并关好门窗。管理人员也要依据相关制度进行实验室管理。对于违反相关规定者要追究其责任。只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使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做到有据可依。

(三)增加计算机实验师数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日常管理时,要做好实验室的室内卫生工作,尤其是电源处要做好防尘工作;严格做好日常的安全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后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引发后续事故发生;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安全常识,使学生养成安全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加强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重视,增加实验室管理人员数量。此外,加强计算机实验师的职业素质,增强其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计算机实验室。

(四)加强计算机的软硬件维护

对于计算机硬件的维护要做到每天对计算机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定期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整体维护,擦试内存、显示卡的金手指,检查CPU、显示卡、电源的风扇转速是否正常,电源线、数据线是否松动等,在接触这些元件之前,我们应使身体与接地的金属接触,释放身体上的静电,以免使静电破坏电脑的部件,特别是在冬天应更加注意静电对电脑的损坏作用。 计算机内部的风扇也是很重要的部件,因为在工作中,各种蕊片会发出大量的热量,如果风扇的转速达不到要求或停转,机器会出现“死机”“重启动”等工作异常的情况。

在计算机工作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不能随意插拨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更不能去触碰插座等线路,如果需要上述动作,一定要在完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计算机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磁场,由于电源和CPU风扇运转产生的吸力,会将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吸进机箱并滞留在板卡上。如果不进行定期清理,灰尘将越积越多,严重时,甚至会使电路板的绝缘性能下降,引起短路,造成硬件故障,所以我们一定要定期清洁计算机内部板卡,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应注意不能对机器进行频繁开关机,因为在频繁的开关机时会产生很强的冲击电流,会造成电源装置、板卡等硬件的损坏。计算机的开关机顺序也要按要求进行,一定要先开外部设备,再开主机,关机时应先关闭主机,然后关闭外部设备。

软件系统的维护相对硬件维护要复杂一些,有些学生无意识的操作就可能造成系统的瘫痪,特别是windows系统,在关机时应先退出应用程序,关闭活动的窗口,再正常关机,如果出现系统死机,应先进行“热启动”,结束未响应的任务,如无效再进行“冷启动”按Reset按钮,或进行“硬关机”-按Power按钮3秒以上。同时需要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的日常维护,做好数据保护工作。我们可以采取每台计算机用Ghost软件做一个系统备份文件,在系统软件出问题后进行系统还原,也可以采取网络同传系统,这样极大的减轻了计算机实验教师的维护工作量。

定期进行磁盘整理可以提高硬盘的使用速度和寿命,使数据不易丢失。当计算机启动后,硬盘就会以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进行旋转。所以应在操作系统的“电源管理”中设定一个硬盘关闭时间,当电脑在这段时间中空闲时,硬盘就会自动关闭,停止旋转,从而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应定期重做系统,这样可以改变硬盘上的文件的存放位置,减少磁头对某一扇区的反复读写,导致这一扇区的损坏,从而使软件更加稳定安全。

我们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媒介定期对硬盘上的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存放在不同的地方。可以在备份磁盘或移动硬盘上放一份,也可以刻录成光盘。随着技术的不断技术,硬盘保护卡应用越来越广泛,能极大的减轻计算机实验室维护工作量,并降低维护成本。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对于日常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日常计算机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目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维护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安全问题得不到切实解决、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不高、技术能力欠缺,实验室相关制度不完善及日常的维护不到位等等。因此,要加强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及维护力度,重视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维护,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实验室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房俊龙,张长利,王立,刁铁军.现代教育技术远程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篇7

1 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

1.1 实验室卫生水平低

由于计算机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且大部分任课老师将计算机实验室看成自身教学的绝佳场所,因此计算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日趋加重,计算机实验室使用时间亦逐渐延长,这势必加速计算机相关硬件设备的老化。与此同时,因为受诸多因素影响及制约,中国绝大多数高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并未定期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计算机实验室卫生进行清理,此种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导致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空气质量偏差,同时也增加了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给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1.2 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

我国诸多高校并未给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及维护充分的重视,计算机实验室配备的管理人员也并非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此类管理员缺少计算机维护常识、专业水平低,不了解计算机的相关性能,仅知道开启及关闭计算机等简单操作。同时,管理员忽视小故障而存在安全隐患,使用者设备维护意识低下等因素均是计算机硬件故障频繁出现的因素。

1.3 管理意识低下

良好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是计算机得以正常运转的可靠前提及有力保障,若计算机的硬件或软件出现故障,那计算机便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在日常的计算机实验室维护过程中,各高校理应给予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充分的重视。然而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学校却都存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意识低下的现象:无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未拟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忽略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此类因素的存在给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解决策略

2.1 制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意识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各高校理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对机房的使用展开严格的管理及要求,同时落实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实践中。具体来说,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理应拟定如下制度:其一,《机房管理制度》;其二,《机房安全制度》;其三,《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惟有如此,计算机实验室的机器设备方能正常运转,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过程中才会自觉维护实验室内的设备,老师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2.2 强化实验室管理

鉴于强化实验室管理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提升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高校理应从如下几方面出发,强化自身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第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借助电子实验室软件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监控及管理,同时实验室管理者亦可从旁协助,帮助老师规范学生的相关行为,降低实验室软件、硬件及网络故障出现的几率;第二,每一学期开学前,各任课老师需以新一学期课程安排为依据,明确自身将使用的教学软件名称及版本,并将此类信息及时告知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者,为管理者预留充足的软件安装及更新时间,为新学期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清洁工作,确保实验室的干净整洁及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转;第四,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实验室防火防盗及安全检查,以保障整个实验室的运行安全;第五,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为实验室配备属性及性能较好的计算机设备。

2.3 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素质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为了有效地确保自身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各高校理应采取多样化手段,切实提高本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素质。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对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展开恰当且科学的配置,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创建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第二,招聘优秀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第三,定期召开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研讨会,集中讨论本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总结出最优解决方案;第四,选派优秀管理员去高一级学府深造,以更好地促进其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篇8

关键词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30-02

Management of Digitized Microteaching Lab//Lai Ting

Abstract The digitized microteaching lab scientifically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teaching carries on. We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digitized microteaching lab management,and made a number of suggestions about it.

Key words digitization; microteaching lab; management

Author’s address Hanshan Teacher’s College, Chaozhou, Guangdong, China 521041

数字化微格实验室承担着实验教学、录制精品课程、会议直播等任务,并且随着其进一步普及,其还将承担越来越繁重的任务。因此,为使其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获得较好的效益,必须做好其管理工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现状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不少高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比较匮乏,仅有《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虽然其涉及任课教师、管理员职责、学生管理、实验室卫生多项管理内容,但是这些管理制度的内容并没有细化,造成它在操作上弹性较大,实验室管理有些地方无章可循。一部分高校虽增设了《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但也不全面,对于设备维护等细节问题都未涉及。有的高校把《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划分为几部条例,但这些条例对不少细节问题都未涉及。也正是这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不详细或匮乏,导致部分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已经严重影响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质量。

1.2 任课教师和学生对设备使用生疏,给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此类课程一般由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他们大部分年纪较大,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开展教学不熟悉,因而对使用实验室的设备比较生疏。另外,绝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微格教学训练以前从未接触过实验室内的大部分设备,因而他们对使用实验室设备十分生疏。也正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对设备使用生疏,造成实验开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失误,这给实验室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1.3 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大

1)做好拍摄安排与准备工作。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作为全校的公共实验教学等工作平台,如何安排具有不同拍摄要求的众多实验任务,需要管理人员做好拍摄安排与准备工作。

2)实验开展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不少高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仅有一名专职管理人员,他必须承担常规的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有的还需承担录制精品课程、会议直播等其他相关管理工作。另外,随着实验室功能的拓展和开放制度的引进,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将承担越来越繁重的管理任务。

3)做好设备和软件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为了使实验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做好设备和软件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及时为出故障的仪器设备做登记,并及时排除简单的故障;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复杂故障通常得联系相关仪器设备企业方能排除,管理员应注意跟进其排除故障的进度,以便做好维护管理工作。

2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对策

2.1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设立《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作为实验室管理制度总则;在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分别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微格教学实验室任课教师工作职责》;学生管理规定方面的制度,可以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学生守则》和《微格教学实验室学生违纪处罚条例》;在设备维护管理方面的制度,我们可以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设备检修制度》;在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通过建立上述规章制度,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就有章可循了,它使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这也有助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2 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

为了使任课教师和学生熟悉实验室的设备使用,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有必要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设备基本构造、设备基本操作流程、常见设备使用误区、如何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实验训练。通过这些培训使他们熟悉设备的基本操作,以便减少他们在实验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操作失误,从而降低管理员管理工作的难度。

2.3 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应对拍摄安排与准备、实验过程中的管理、设备与软件日常维护管理等各种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工作效率。

1)注意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在知识更新换代的今天,实验室管理人员更应该注意学习教育技术、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更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另外,管理人员还应该注意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以便提高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2)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内安装的摄像头以及录播系统可以对实验室情况进行监控,通过这些设备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对实验室的情况进行监控,及时了解实验室的情况。借助这些先进技术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

3)与同行进行定期交流,了解其优秀管理经验。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定期与本校或其他学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其他同行的管理经验,从而可以取长补短,进而提高其管理效率。

4)与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学生定期交流管理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与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其管理工作的建议,并及时根据他们的建议改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

3 结束语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也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然而,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效果。因此,如何高效管理数字化微格实验室对于管理人员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到高效管理呢?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管理研究进展,善于总结管理经验,方能管理好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课 安全意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以研究病原微生物和机体免疫功能为核心内容的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与临床医学结合紧密的基础学科。而微生物实验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作风的重要渠道。因此,安全是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保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要上好一节实验课,老师不仅要认真备课、准备充分、操作正确、结果精确,还要遵守微生物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强实验课中的各种安全意识。

 1.制定完善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只有建立健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才能做到管理有序,安全。因此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要求,要制定完善《实验教学人员工作职责》,《实验员工作职责》,《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物品及仪器管理制度》,《实验室细菌等标本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防火、防水、防电等制度》,以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

 2.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的规范管理和安全意识

实验教学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安全意识是实验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实验教学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强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能力、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能力的同时,要将微生物实验室的各种安全意识自始自终贯穿于实验课中。

 3.实验前的安全教育

因为微生物实验课面对的一般是活的病原体,所以实验前的安全教育是必需的。首先教育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1、进入实验室要穿工作服;2、实验室禁止饮食、吸烟;3、实验室内保持肃静,禁止高声说话打闹;4、爱护公物,节约实验材料,未经允许不能随意走动,以免发生意外,如损害实验器材时应报告老师进行登记,酌情处理。5、实验室内任何物品不得携带出去。6、实验结束时,应整理好实验器材,需消毒灭菌的物品集中到指定的地方。7、值日生在实验老师指导下,消毒桌面,清扫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 4.实验中的安全

 4.1 仪器的安全使用

实验仪器是实验课顺利进行的保证,微生物实验课指导老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规则和操作方法、了解一般仪器的保养、常见故障排除和注意事项等从而是学生获得充分的,规范的操作技术,为实验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教育学生注意保护各种仪器,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 4.2 动物的安全使用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实验课使用的动物主要有家兔、小白鼠、豚鼠等,因此,要根据实验课内容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从而保证动物顺利完成实验过程。要做到(1)正确选择动物的种类、性别、体重大小、健康状况。(2)采取正确的手法抓取实验动物。(3)操作要熟练、迅速、精确、确保实验指标正常。

 4.3 学生的安全操作

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室各项规则,掌握操作规程,严格操作技术,注意实验室中水、电、气、火、动物的使用,正确使用玻璃器皿,确保学生平安,保证实验课顺利进行。

 4.4 环境的安全

要强化实验员和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对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药物和具有传染的病毒、细菌、实验标本、在实验课中应更加慎重,剩余的药品、染料不能随意倒掉,以免造成空气污染,凡是具有传染性的培养物、带菌材料、动物、器具等均按要求处理(经高压灭菌或焚烧),细菌污染实验台、地面、手、衣物要用高效消毒剂处理,不能随便乱放和用清水冲洗,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实验结束后要用消毒液泡手,再用清水冲洗,方可离开实验室。

篇10

1.1 实验室能够培养素质人才

本科教育中实验教学占据重要教育组成部分,高校实验室更是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点基地。21世纪对于素质教育和人才教育极为重视,且国家也强调学校需要树立创新思维,以此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高校可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以此提升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十分重要。不仅如此,实验室还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课堂中的理论知识,提升知识应用范围,由此实现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应用。此外,实验室的效用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设计实验学习中起到发散性思维的作用,由此为高校实现素质人才的培育基础,让高校成功迈进创新型教育当中。

1.2 实验室可以用于科学研究

我国高校中很多科研类型的学生都纷纷参与到教师行业当中,他们的学术成果为我国高校实验室提供了坚实的教学后盾。高校实验室中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体系和实验环境,以此来满足学生实验操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为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优越的研究环境。随着我国近年来科技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各大医院对于生物医学的应用范围已经逐渐扩大到治疗主流的程度,而再生资源和开发绿色能源渐渐为人们节约有限资源和代替有限资源提供了一定的可能,资源改良和农业中生物快速繁育更为人们的饮食带来了新型食物品种。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室的重要性,它在一定范围内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最大化的提供一定的便利性,还为人们实现资源环保提供了可行性。因此,高校实验室的重点建设是我国未来孕育出高级研究人员的必经之路,更是当前教育行业的新型服务需求和教学创新方式。

2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设备使用率低

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中存在很多院系分支,在专业和学科设置方面也极为复杂,从而导致各个专业、院系都需要建立自己单独的实验室。这种实验室建设很容易导致出现独立情况,让每个院系和专业自成一体,与其他教师和学生之间丧失了实验沟通的可能性。此外,很多院校出现为了某项课程和某些人员单独设立实验室的情况,造成了重复购买实验设备、重复建设实验室、浪费实验资源的现象。尤其是实验大型仪器,不仅价格过于贵重,且操作成本也极高,如GC-MS、LC-MS、高速低温离心机等,如若不能够充分利用,高校所花费的巨额教学资金将会白白浪费。且这种实验室很少对外开放,设备常年置放于此,不仅学生很难去实验学习,实验设备利用率还极低,从而导致常年置放的设备最后出现损坏状态,丧失了实验室的根本意义,这与高校的创新理念极为不符。

2.2 管理体制较为松散

虽然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墙上都有向学生示意具体的实验制度,但极少会有学生前去认真观看,管理制度不仅松散,且漏洞繁多,从而导致实际管理制度对于学生来说形同虚设。管理制度的缺失很容易导致实验设备的使用和数量出现账目杂乱现象、设备使用人与登记人不符的现象、科研仪器与教学仪器混乱使用现象、仪器保养及维护不到位出现损坏现象等。不仅如此,管理体制的漏洞还会导致高校人员在使用实验室时出现实验消耗花费超标现象、实验室出现安全隐患现象、实验室数据丢失现象。这些由于管理缺失从而导致的问题不仅会严重阻碍实验室未来发展,还会给实验室中的每项运行环节带来一定安全隐患,最后出现各部门没有明确职责,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的情况,从而导致高校实验室不能够正常运转。

2.3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在传统高校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学生的实践能力置放于教学次要地位,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主要内容,从而导致高校中普遍存在轻视实验教学的现象。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开始逐渐强化内部教学资源,强化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因此,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吸取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进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但依旧对于实验教学没有产生足够重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实验教学能力一直处于教学整体劣势地位中,严重缺乏高素质专业实验人才,且实验教师的整体能力有待提高,在薪资待遇方面与理论课程教师有所区别。进而导致很多高素质实验人才不愿参与到高校教师团队当中,这种现象让高校实验室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3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体系改革的具体实施策略

3.1 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

一个合格的高校实验室需要具备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保障实验室的稳步运行。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整体教育能力与国际教育能力已经相差无几,但多数高校教学中仍然出现弱化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现象。因此,高校需及时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所提出的整改要求和国家规定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进行调改,结合高校实际教学情况在实验的物品登记、设备管理、易制等工作流程中制定管理内容,并要求全体师生都能够按照制度使用实验室,让实验室的应用更为规范化。此外,高校还需在自身校园网络平台、校园规范中及时更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让学生能够对此更加清晰,让管理制度有迹可循,以此来完善实验室散乱现象,打破传统实验室分散情况,让专业的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统一规划和监督,从而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提升高校整体教学质量。

3.2 提升实验室设备使用率

由于高校中学生所研究的项目较为成熟,所花费的实验设备资金也极为庞大。因此,高校需要对实验设备的使用和置放加强管理,成立相应的设备管理部门,采取设备管理卡片制度,让每一项设备都能够记录在册。此外,还需要设置设备使用人员名单,让实验室设备能够实施责任制度,令每一名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意识到使用和责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需要更新实验设备的使用人员需要通过联系管理人员,设备有所损坏的需要上报给设备管理部门,并交还借用的设备。高校还需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学生和教师在借用设备时需要根据自身所需来规定借用数量,以此保障实验能够顺利运行的同时,还能够把控设备使用率,让其他人员也能够及时使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