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2年6月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质量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规范各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教育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制定了《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范》,现印发你们。请各省级教育行政、质检部门参照本《规范》,认真抓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
教育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从2012年起,每年将从各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中遴选出一批国家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请根据《教育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6号)要求,制定本地区质量教育基地的申报规范和评审细则,部署本行政区域省、市、县三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创建工作。
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规范
1.目标
1.1 规范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工作,探索建立基地活动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机制,提升中小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质量教育基地网络。
1.2 依托企事业单位,建立设施完善、内容适宜、形式多样、注重实效,适合各年龄阶段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需求的质量教育基地。
2.依据与范围
2.1 本规范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及《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建设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质量教育的通知》(教基一函[2011]6号)制定。
2.2 本规范适用于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命名的国家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包括:消费类产品的生产企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内的企业;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和检测机构、实验室;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企业等。
2.3 高危险、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等不适宜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企业不建设质量教育基地。
3.申报与评审
3.1 申报时间从每年7月1日起至8月10日止。
3.2 申报材料。
(1)《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请表》;
(2)质量教育基地建设情况;
(3)质量教育活动开展情况;
(4)适合不同或特定年级学生的活动实施方案;
(5)接待手册;
(6)申报单位全貌、生产线(或检验检测设备)及开展质量教育活动照片共6张。
各省教育行政、质检部门将推荐的国家级质量教育基地的申报材料纸质和电子版(刻录成光盘),纸质材料一式两份分别报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3.3 评审。
3.3.1 省级质检、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从本地区省级质量教育基地中,确定申报国家级质量教育基地的推荐名单。
3.3.2 教育部与国家质检总局组成联合专家组,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质检部门推荐的质量教育基地进行文件审查。
3.3.3 文件审查包括:申报材料齐全性、申报范围符合性、申报条件符合性等。
3.3.4 教育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可安排专家组或委托省级教育、质检部门联合对通过文件审查的部分单位进行现场评审。
3.3.5 现场评审包括:申报单位基本条件、承担质量教育基地适宜性、质量教学内容、质量教学方式、动手操作体验、讲解人员、参观路线、接待能力、安全措施等。
3.3.6 专家组依据评审结果,形成评价报告,提出初选名单,经教育部、质检总局两部门审查批准后,确定并正式入选名单。
4.建设与管理
4.1 基本要求
能够根据质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对工作环境、参观路线、教学场地、学习内容、人员师资等进行合理安排。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检验检测工作的前提下开辟参观走廊,明示质量教育标志,提供相对封闭的培训、教学场所;能够满足教育部门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要求,并培训专业讲解人员。有明确的机构及人员负责中小学质量教育工作,并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4.2 教育内容
结合生产和检测工作特点,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学习阶段,或针对某一知识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质量基础教育,涉及质量基本知识和质量安全相关知识,如对质量的含义、质量和质量安全的相关标志、标识等。
(2)生产(检测)流程控制及质量管理知识,包括生产(检测)流程设计与控制、质量管理关键环节的展现与介绍。
(3)与生产或检测工作相结合的互动性体验。
以上三个方面为质量教育的主要内容,申报单位应根据不同对象(小学、初中、高中)的实际特点设计教学方案,拟定从“知道”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4.3 接待条件。
4.3.1 讲解人员要求。
(1)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讲解人员。
(2)应保证所有讲解人员具备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生产操作规范,讲解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讲解技巧,应对中小学教育情况有基本的了解。
4.3.2 设施要求。
(1)有适合中小学生参观学习的有关产品质量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国内外质量管理读物等。
(2)本单位有关的资料、实物、案例等。
(3)应能具备可供中小学生操作、体验的检测仪器设备或能够动手制作的相关产品。
4.3.3 环境条件。
(1)参观场地应该满足安全、环保、通畅的基本要求。
(2)应具有明确的参观区域标识,必要时制定专门程序或参观路线。
4.3.4 接待要求。
(1)应明确公示接待时间。分期、分批接受中小学生开展质量教育实践活动。
(2)全年接待天数不少于36天。每次可接待60-100名以上的学生。
4.4 安全措施。
4.4.1 应强化安全管理。建立保障安全的组织管理机制和保护措施,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4.2 现场活动中的讲解人员和企业负责安全的人员应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做好参观区域的现场管理,保证学生安全。
4.5 监督管理。
教育部、国家质检总局将对质量教育基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检查,对出现以下情况的质量教育基地的实行退出机制,撤消其命名。
(1)开展质量教育活动明显偏离方案目标的;
(2)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3)管理不善,不能及时报告发展动态的;
(4)未按要求推进质量教育活动或成效不明显的;
(5)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
4.6 工作交流与信息报送
4.6.1 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广泛宣传质量教育活动成果,加强质量教育经验交流,及时反映质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篇2
关键词:化学类实验室;加强管理和建设;三个时间段;实验设备和药品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71-02
高校化学实验室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极其重要的场所。如何加强管理,将管理的工作体系更加制度化,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化学实验室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我在实验室的工作经验,浅谈化学实验室的一些管理办法。
一、加强环境化学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的基地,拥有完备的仪器设备是开展实验室工作的根本条件,只有保证了这两样,才能使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和创新功能得以发挥。因此,作为一名实验员,要拥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营造宽松和谐的实验室氛围,才能使实验室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1.实验课前如何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明白实验室里该做的和不该做的,比如三废要倒入指定的废液桶内,不能倒入水池等等。这是安全进行实验课程的必要环节。由于环境化学实验所用材料品种多,所以在每学期初,实验员应对这一学期的实验任务和要求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做好本学期试验材料使用计划,并填写采购申请单,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审。这对于协助实验指导教师完成一学期的实验教学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实验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实验课前,实验员要向实验指导老师了解本次实验课的内容,以及所需的仪器、设备、材料的数量、性质和要求,对照库存表,及时补充所缺。根据实验指导书将需要的药品配制好,贴上标签,注明所配药品名称和日期,按类摆放在柜中。每次课前根据每组学生的药品用量分小瓶摆放到各个实验台上,瓶上清楚的写明药品名称和实验名称,每个实验台摆放一瓶或多瓶不等。这样在实验过程中会井井有条,学生很容易找到所需药品,且不会造成浪费。
2.实验过程中如何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并不意味着实验员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实验员应积极主动配合主讲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注意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每次实验教师开始向学生讲授课程内容和要求时,实验员要集中精力注意教师的指导要求,并注意观察实验前所做的准备是否和该实验完全相符,有无遗漏,如果有不符之处,及时解决,并在学生的实验中,和实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验,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协同任课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辅导,细心解释,引导学生严谨求实地做好实验的同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察学生是否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否安全操作,是否有损坏仪器设备的情况发生,若发现有这样的苗头,及时指出和纠正,并做好记录按规章制度处理。在实验过程中,还应该细心的常看各项仪器的使用情况,注意电和水的安全使用情况,为实验室的安全规范管理打下基础,积累经验。
3.实验后如何改进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每次实验结束后要做好收尾工作。学生离开实验室前,要认真清理仪器、设备,做好实验记录。学生离开实验室后,我会按照实验项目将小瓶分类收好,每个实验所用药品放在一个专门的小格中,这种管理方法整齐有序,并且为今后的实验课提供了方便。及时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及时填补残缺等问题,及时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卫生,确保所有仪器设备处于干净、整洁的环境之中,认真总结每次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
三、如何加强实验设备和药品的管理
实验室玻璃仪器多,易损坏,化学药品多(很多是腐蚀、剧),零碎东西多而杂,如何合理安排才能做到摆设分明,有条不紊,使用方便,我的做法是将仪器分类摆放,每个小柜分好几个格,比如烧杯250ml都统一放在1柜的2格中,标记成1~2,这样把常用的各种玻璃仪器都摆放好,做成表格,输入电脑。需要时直接查找就可以。实验药品也是如此,按照磷酸盐、硝酸盐、硫酸盐、氢氧化物等分类摆放,并与玻璃仪器分开放。剧毒、易燃、易爆的药品与其他药品分开,这类药品存放于危险品专柜,根据药品的组成和性质进行科学管理。每次仪器和药品用完之后按照原样摆放回去,养成这个习惯就会整齐有序。并且当玻璃仪器或药品有损坏、添加或用完时,及时更改数据,便于管理。
鉴于上实验课的学生很多,本人将实验小柜编上号,贴上号码和对应的学生姓名,分配到每个学生,每次上课的学生小柜都穿插开,以防太拥挤。每个小柜内统一整齐摆放常用的一些仪器,并且将这些仪器的数量和摆放方法分别贴在每个小柜的门上。每次上课前每个学生检查自己的小柜内东西是否齐全,实验结束后按照要求刷干净摆放整齐。这样既给学生养成了好的习惯,又便于管理,采取谁损坏谁负责的制度。
四、化学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实验员要积极参加实验室建设,在这过程中更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为今后管理好这些设备,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的完成今后的实验教学任务提供条件。配合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的规划、布置和仪器设备的购买、安装、调试过程。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作为实验员应该任劳任怨,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做好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努力将实验室建设的更好。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探讨出更好的方法,使实验室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卜银河.浅谈化学实验室的管理[J].科技文汇,2009,29(1):228.
[2]付贵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构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50-51.
[3]陈彩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世界教育信息,2008,(8).
[4]李爱武.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1):77-78.
篇3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摘 要:高校实验中心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实践教育阵地中的“排头兵”,在高校实现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型转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阐述了高校如何通过优化实验中心的软环境,进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硬指标”.
关键词 :实验中心;管理;软环境;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36-02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讲话中指出:中国将要实现600所本科地方高校的转型,实现向应用技术型和职业教育类型的转型,淡化学科、强调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实现岗位的对接.2014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也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具体要求.
高校实验中心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主要载体,是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实践教育阵地中的“排头兵”,在高校实现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型转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实验中心建设中,优化实验中心的软环境,才能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硬指标”.
1 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应主抓三项建设
1.1 环境建设
相对于设备资源、实验设施、实验条件等“硬件”环境,高校的软环境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制度环境、文化环境、服务环境等方面.硬环境建设工作,主要应做好实验室建设的战略规划、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而软环境建设应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实验管理制度应该“与时俱进”,其建设步伐应紧跟实验室发展的脚步;应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广大师生营造积极向上、治学严谨的文化环境;应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环境,实验中心工作人员以服务广大师生的实践教学为根本目标,不断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
1.2 制度建设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好高校实验中心建设,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工作,做好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工作,更要加强制度建设工作.
2004年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实验中心建立至今,始终坚持“以制度事、以制度人”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在实验教学管理规定方面,先后出台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本科教学实习管理办法(试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实习实训教学评价办法》;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先后出台了《实验室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与上报规定》、《院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计算机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借用管理规定》、《仪器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试行)》、《仪器设备报废管理办法》、《实验室消防与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室卫生与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上这些管理制度,全面保障了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进行.
1.3 内涵建设
内涵可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包含了事物本身的主要内容,具有决定事物品质的基本属性.加强高校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有利于实验中心的科学的定位,特色的凝练;加强高校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有利于实验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高校实验中心内涵建设,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基本需求,更能彰显高校本身的校园文化精神.2014年是学院实验中心投入使用的第十个年头,已将主要的工作重心从最初的硬件投入转移到内涵建设中来.各个实验室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中、长期规划,根据规划,有目标、有步骤的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其中包括根据学科分类建立的各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十年来,实验中心不断扩大实验室开放程度,增加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的实验学时数,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人次数不断增加,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
2 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应积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积极推进两项工作
2.1.1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
2014年,根据规划,实验中心联合相关部门组织申报了4个实验室建设项目: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摄影实验室、环境设计专业材料与构造实验室、数字图文艺术设计实验室.目前,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经完成了前期考察、论证阶段的工作,承建厂商的洽谈和具体建设设计工作正处在洽谈过程中.
2.1.2 普通高等学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申报
2014年,实验中心联合国际经贸学院和国际商学院组织申报了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经济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获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2.2 创新管理模式,严抓四项管理
2.2.1 管理模式创新
实验中心日常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度化管理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基础和根本,可以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制度化管理下的管理工作更具有广泛适应性,为此,实验中心先后出台了《实验中心保洁人员管理细则》、《实验中心门卫人员管理细则》、《实验中心值班室工作守则》、《模拟银行实训室的功能及管理规章制度》等.
流程化管理是以流程为主要线索的一种管理方法,可以使实验中心及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简单化和高效化,实验中心先后出台了《实验中心参观准备流程》、《实验中心设备维护使用手册》、《大型机考考试服务器准备标准化流程》等.
标准化管理是在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实验中心先后出台了《实验中心假期值班工作细则》等.
2.2.2 严抓四项管理:实验教师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实验教学秩序管理、实验设备管理
在实验教师管理方面,开展“实验教学秩序整顿月”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情况的检查;对实验教师上课内容的检查,是否存在信息量少、过多播放视频、过多涉及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等,及时发现、及时通报、迅速整改.通过“整顿月”活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秩序,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对实验教师和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在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方面,要求全体实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工作特点——服务实验教学;明确工作职责——保障实验教学;明确工作范围——不推诿不推卸.
在实验设备管理方面做到“五个一”.即每天一检查——检查实验室记录;每天一反馈——反馈实验室设备维修情况,保证设备问题不过夜;每周一例会——良好沟通,回顾问题,部署工作;每月一总结——汇总问题,及时通报,畅通沟通渠道;每学期一部署——制定计划,积极部署,注意细节,把控过程,关注结果.
2.3 积极推进实验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
高校实验中心积极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是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高校实验中心可以通过微信平台、URP综合教务系统、联创机房管理系统、北京化工大学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高校实验项目管理系统等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实验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日常工作中,通过实验中心微信平台,实验教学公告、通知等;通过URP综合教务系统对日常实验课程进行管理和调整;通过使用联创机房管理系统,对斯坦福开放机房进行有效管理,比如学生自助学习刷卡上机、实验课预约管理等;通过使用北京化工大学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对实验中心的全部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设备更新、设备报废、设备移动、设备借还等;通过高校实验项目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部门上报高校实验项目管理情况.
2.4 组织各项实践类学科竞赛项目,为实验教学服务
实践类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大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跨越的一个重要手段.高校实验中心通过组织erp沙盘模拟大赛、企业模拟运营大赛、创业大赛、期货模拟交易大赛等实践类学科竞赛项目,可以更好的为实验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服务,为打造“应用型本科大学”服务.
2006年至今,实验中心与各系(部)连续8年组织学生参加了“用友杯”ERP沙盘模拟比赛、金融模拟投资交易大赛.2014年,实验中心还指派指导老师,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实践类学科竞赛,比如“大商所杯”期货模拟交易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大赛、“两岸四地”全国大学生微创业大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由实验中心教师楚振宇老师指导的团队,在大连市期货协会举办的“期货知识进校园”暨“大商所杯”校园期货模拟交易大赛中,学院获团体总冠军,且包揽前四名的好成绩.由实验中心高碧聪老师指导的学院代表队,获得第十届ERP沙盘模拟大赛辽宁省决赛二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大赛进入国家复赛,国泰安“两岸四地大学生微创业大赛”进入国家复赛.
3 结束语
加强高校实验中心软环境建设,可以在文化环境、服务环境、制度环境等方面做工作,在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手段、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下功夫.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大对于实践教学的经费扶持力度,为实验室设立专项经费,定期更新设备,提升软、硬件实验设施,并加大对软环境建设的经费投入.只有建立合理的实验室规划,准确的实验室定位,特色鲜明的实验室建设方案,紧贴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优化实验中心软环境,并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硬指标”.
参考文献:
(1)吕.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14.12.
篇4
1)不重视实验室建设长远规划。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应用型本科高校没有对实验室建设形成总体的、长远的规划。作为主管方,实验室建设只按照各院系自身教学需要而建,一种都是一些规模小、功能单一、种类不全。如一些院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实验,院系实验室计算机数量远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而大型的实验中心要担负着全校的计算机相关的实验教学工作,不堪重负。一些学院在需要落实实验任务时才发现设备、场地不够,无法安排实验等。
2)实验室建设规模跟不上招生规模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但作为实践最主要基地的实验室却跟不上招生规模的发展。在缺乏总体、长远规划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实验室规模偏小,重复实验室建设比较大,各院系实验室自成体系,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使得各实验室资金不能集中、有效利用,无力购买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不能将一些高级的设备应用到教学和科研上,缺乏实验室的综合优势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市场需求。
3)各自为政,资源无法有效共享。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都是由院系级直接管理,在各院系之间、各实验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情况下,各院系都是利用手上的实验室资源优先安排本院系师生的实验,其他院系无法共享实验室资源,常常跟实验室维护费用、耗材、安全责任、卫生等理由拒之门外。由于没法利用其他院系的实验室资源,一些有实验需要的院系只能重新申请建设实验设备,造成学校设备资源重复购置,利用率较低。
4)实验室队伍建设滞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明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定位,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中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而实验教学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环节。但由于实验室管理体制的问题,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队伍是最不被重视的。在身份地位上,实验室队伍被称为实验员,并非教师队伍的一部分,而是属于教辅人员;在学历上,招聘的门槛最低,要求本科学甚至大专学历即可;在待遇上,是全校待遇人员最低的一个群体。在身份地位、待遇、考核、晋升方面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严重挫伤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致人员流动较大,专业化实验队伍建设无从谈起。
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1)统一规划,建立学校直管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要以利于学科建设、办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提高、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由过去分散型向集中型管理模式转变,将去过以课程为定义对象建设实验室转变为以学科为定义对象建设实验室的建设体制,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实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和投资效益。建立全校的教学实验中心,实现采集化管理模式,对实验教师、管理人员、设备仪器、实验浪费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学校直管的大实验中心主任制,负责全面所有实验室资源的统一规划、整合、调配,对实验室进行综合管理。
2)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安全管理体制。首先要教务处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由大实验中心统计下达实验教学任务,并协调各实验室完善教学任务。其次建立起完整的管理账目。按照仪器设备购置的经费来源、管理模式、使用方向、维护情况建立起相应的登记制度,明确管理办法、损坏赔偿制度。再次,实行实验室资源信息化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将各种实验技术、实验指导老师、实验室管理制度在信息平台上,师生可以自行进入信息平台预约使用实验室资源;最后,重视安全管理。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安全岗位责任体制,落实安全事故责任人,从大实验中心主任到各实验室教师以及参加实验的科研人员、师生和学生明显具体的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设备与人身安全。
3)建立规模大,资源共享的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时,应当考虑办学定位和长远的招生规模而统一建设。在实验室建设上,将所有权统一起来,从学校宏观角度对实验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改变过去各二级单位对实验室“归我所有”的思想,提升“为我所用”的思想意识,最大限制避免仪器分散和重复购置,节约学校实验室建设成本,集中力量建立规模大、设备先进、资源共享的现代化实验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建设效益。
4)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实验室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尊重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将实验室队伍个人发展与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发他们的热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才能使实验室改革充满活力,才能使实验室改革走向成功。因此,在思想层面上,应当对实验室队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实验实践教学列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制度层面上,应当尽快出台相应的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实践办法,明确实验实践教学的地位和实验队伍的身份和地位;在待遇层面上,要将实验队伍列入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并给予相应的待遇,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在专业化建设层面上,大力培养与引进实验实践教学专业人才充实实验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帮助他们开展创新性实验实践研究,从而提高实验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结论
篇5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市级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实验室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室是全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是聚集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摇篮,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第三条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及学科发展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为解决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加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凝聚、稳定人才队伍,培养学术带头人。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实验室实行统一管理。洛阳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是实验室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促进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编制和组织实施实验室的总体建设规划和发展计划,制定和实验室建设项目指南;
3、制定实验室建设发展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4、批准实验室的建立、重组、合并和撤销,组织对实验室进行考核评估和总结交流;
5、安排确定有关经费;
6、推荐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第五条依托单位是负责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实施单位,主要职责是:
1、具体组织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运行工作,为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撑、后勤保障、配套条件和资金;
2、引入竞争机制聘任实验室正副主任、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及委员;
3、配合市科技局做好实验室的认定工作,做好对实验室的考核评估工作等;
4、根据学术委员会建议,制定实验室研究方向、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等并报市科技局备案,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第三章申请与审批
第六条实验室按照“统一规划、有限目标、公开公平、择优支持”的原则进行建设。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七条申请承担实验室建设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研究发展方向符合我市经济与科技优先发展领域,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2、学科特色突出,在本领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或省内领先水平,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和省市重大科研任务,拥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发明专利或专有技术;
3、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学术水平较高、学风严谨、开拓创新精神强的学术带头人(有省级以上学术荣誉称号或博士学位的高级研究人员)不少于2人;实验室主任是本学科领域市级及以上学术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固定研究人员不少于10人;
4、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科研实验条件和工作基础,其中实验室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拥有的科研仪器设备基本能满足科研实验的要求,其总值(原值)不低于300万元;
5、能为实验室提供相应的工作经费、后勤保障、学术活动等配套条件,能保证建成后实验室的运行。
第八条实验室可依托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大学和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或机构进行建设,鼓励由高校、科研机构和优势企业采用多元投入、多点依托模式共同组建实验室。鼓励有条件的申请单位建立具有二级法人地位的实验室。
第九条实验室建设的立项、审批程序:
1、符合实验室建设项目指南并符合第七条要求的单位,可编写《洛阳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书》,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
2、市科技局对申报建设的市级重点实验室进行初步审查,组织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申报单位应编写《洛阳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报市科技局。
3、市科技局审批《洛阳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洛阳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是实验室建设项目据以验收、考核的重要文件,具有行政约束力。
4、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完全自筹或大部分自筹经费建设实验室,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立项。
第四章建设与运行管理
第十条实验室建设期间,可以采取“边建设、边运行、边开放”的方式,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实验室在建设期间,依托单位应保证实验室人员的相对稳定,依托单位应定期向市科技局报告建设进展情况。
市科技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实验室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对与原建设计划要求不符的,将要求其限期改进,终止下拨经费直至撤销立项并追回拨款。
第十一条实验室建成后,应向市科技局提出验收申请,市科技局组织验收专家组按《洛阳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标准》要求进行验收,对通过验收的实验室授予牌匾。
第十二条对不能按计划验收的实验室,市科技局组织调查小组,协调解决问题,并视具体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做出调整,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科学研究、人员聘用、人才培养及实验室日常管理等工作;其产生办法是:由依托单位推荐,经市科技局同意,由依托单位聘用;其资格条件是: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团结协作能力,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五十岁。实验室主任任期为3年,每年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届内不在岗时间累计不得超过12个月)。
第十四条实验室须设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和年度工作计划等,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学术委员会一般由5-10名市内外具有高级职称的优秀专家组成,其中依托单位的专家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青年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任期3年,由依托单位聘任,报市科技局备案。
第十五条实验室实行课题制管理和人员聘用制的人事制度。依托单位按实验室所设学科,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核定实验室的固定人员编制,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由实验室主任公开聘用;为促进科技人员的流动和学科的相互渗透,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不应超过参加研究工作人数的三分之二;实验室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技术队伍,保证实验室的开放与运行。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学术交流,根据研究方向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市内外的优秀科技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要注意吸收和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并努力引进有成就的出国留学、进修人员回国参加工作。
第十七条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均应署实验室的名称。
第十八条实验室的大型科学仪器和设备须加入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参与协作共用,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
第五章变更与调整
第十九条市科技局根据学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实验室实际运行状况,调整实验室布局,对实验室进行重组、合并和撤销等。
第二十条实验室确有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调整重组的,须由实验室主任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讨论和专家论证,依托单位审核后,报市科技局批准。
第六章经费与资产管理
第二十一条经市科技局批准建设的实验室,市科技经费一次核定,分期拨付。经费使用应根据《洛阳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安排。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实验室建设。
第二十二条市科技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升级改造,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并接受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三条由市科技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实行单独挂牌登记制度,依托单位和其主管部门无权处理。
第二十四条实验室的经常经费由依托单位解决。实验室通过自己工作质量和研究水平的竞争获得科研经费资助。
第七章评估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五条实验室投入运行后,实行动态管理。市科技局制定《洛阳市市级重点实验室评估考核规则》,每年对实验室进行考核。考核分为优秀、良好、较差三等。
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根据考核结果,对在学术上或在促进科技进步方面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能够积聚人才、考核成绩优秀的实验室,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承担各类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对管理不善、绩效较差的,要求限期改正。连续两次考评为较差的实验室将取消其市级重点实验室资格并酌情追回已拨资金。
篇6
关键词: 创新能力;实验室开放;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1-7518-02
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录取比例正在逐年上升。随着人数的增多,每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许多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但综合能力强、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执行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重点, 它为高等学校在确定实验室建设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依据,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1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验室开放建设的关系
开放实验室是指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面向大学生开放使用的实验室。以提高大学生设计和操作等实验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是对大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开放实验室的优势资源,培养大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积极参加科研和实践,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工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取成了创新成果,解决了实际难题,促进学校科研发展,甚至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验室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实验室建设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场地和资源,使其能力实现起到了促进作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又要求实验室管理方面要更加完善和规范,这样又推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平台,又是实施教学科研、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地。实验室建设是从事实验教学、科技开发等教学科研的实体,也是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的基本保证。
2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
高校要把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作为首要任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实验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而进行科研,发明创作。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在实验室开放建设是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普遍受两种错误观点的影响。一种是教育理念上,过分强调基础理论教育,缺乏创新能力培养。另一种是实验教学理念上,重理论,轻实验。高校应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建立新型的教育价值观。在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改变同一个模式培养学生的现状。
2.2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实验教学,实验内容单调重复,实验项目品类繁多,缺乏系统性和新鲜感,学生学起来非常难受和乏味。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举措。
首先体现在实验课的分配上,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强实验的课程必须占绝大部分。然后在实验教学内容上,独立设课。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
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吸收更多的参与者投入实验中来,热衷于科研和创新活动中。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在启迪思维,多鼓励,多创新。鼓励学生尽早参加科研,以项目立项的方式参加;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如毕业论文设计;实行激励机制,增设创新实践学分制。
由基础课实验到提高型实验,再到研究创新型实验,层层递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3 全面开放实验室,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只能在课程表安排的时间去实验室,在课堂内只能完成老师规定的必做实验内容。仪器少,学生多,根据无法去进行课程之外的实验设计,更谈不上创新。事实上,实验室仪器设备在利用率上会出现时紧时松的现象,这样要建立健全开放的实验教学系统工程,探索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综合开放教育模式,最大程度上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
2.3.1 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强调人性化管理
1)转变了实验与理论的从属关系,让实验课占主导地位。学校应该把教学科研与实验成果等同对待,实验技术人员与专职教师等同对待,提高实验技术队伍在工作评优、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地位。
2)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聘任制。在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在进行竞争上岗,实行聘任制的基础上,从外面引进一批爱岗敬业的高层次人才,实行优胜劣汰,加强工作责任心和自我提高意识。
3)制定合理的实验室技术人员编制方案,合理使用实验兼职教师。原来实验室管理全部是专职管理员担任,这在知识层面上存在严重不足,要合理使用校内教师,外聘校外专家或技术人员。
4)定期进行实验技术人员培训,不断适应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需要。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计划的需要,对技术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技术考核,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5)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考核办法,并支付相应的工作量酬金和奖励。
2.3.2 建立实验室开放基金,保证实验计划的具体实施
应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把实验教学经费划拨为基金统一支付。项目基金采取重点扶持与兼顾一般的管理办法。另外增设学生勤工俭学实验岗位,专项专款为学生实验支配。实验室开放基金全部投入到实验教学所需,保证实验计划顺利进行。
2.3.3 深化实验教学体制改革,提高实验室开放效益
1)优化整合实验项目
在实验项目安排上,要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每个学生的理论基础、自身能力、学习兴趣爱好都存在个体差异,指导老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除必须的实验课外,多增设设计性、综合性或探索性强的实验。同时实验内容应与时代接轨,具有前沿性。
2)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实验便利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从时间、空间、内容,管理模式都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实现全方位开放。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实行提前预约的实验管理办法,加强实验预习、实验模拟,利于统筹安排、协调管理。
3)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近年来开展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教育部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内涵正进一步拓展,更强调建设的科学性、综合性、创新性、共享性等要求,更强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
4)改革实验考核办法
第一,应改革原来的实验考核办法,进行实验项目抽查考试。实验项目抽查考试在实验成绩分配中占最大比重。第二,应设立学生科研活动基金。实验创新基金主要资助运用新思想、新技术、新器件的学生课题,学生每年都可以申请,一年后结题验收评比,合格的予以奖励学分,并颁发证书。
5)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学分
学校对实验学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定。根据开放实验项目从数量和难度上给出相应的学分,加大实验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并规定各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最低实验学分数。对于没有达到最低实验学分要求的,该课程不予合格。
6)在实验室组织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
学科竞赛是考察学生对于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进行的测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最大潜能发挥,真实反映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所取得的成效。
3 结束语
开放式实验室在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提供给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的实验环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推动了学校各项科研活动的全面展开,在校园中形成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 刘明远,张立山,孟德光.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体制研究[J].实验室科学, 2008(4): 114-116.
[2] 肖靓,吴元喜,刘幸福.打造开放性实验,培养综合性人才[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 7(20): 80-81.
[3] 陈子辉,王泽生.国内高等学校实验室开放情况调查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08(5): 4-7.
[4] 施芝元,薛成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的理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9(10): 63-67.
篇7
[关键词]研究生实验室 系统化管理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46-02
研究生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研究生实验室管理模式落后、实验室管理人员水平有限、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等问题已成为目前我国研究生实验室管理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研究生实验室人数进一步增加,研究生实验室的管理情况更加严峻。[1]本文通过对研究生实验室建设的信息化、管理的开放化、环境的绿色化、设备维护和维护的人性化等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应不断加强研究生实验室的管理,逐步形成可行的、合理的、科学的研究生实验室管理体系。
一、实验室建设的信息化
研究生实验室建设存在着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设备共享滞后、信息化认知水平低、实验人员工作热情不高等问题。[2]每一个研究生导师都有自己的研究生实验室,研究生实验室的设备主要靠科研经费投入,经费的投入不足和不合理的购入设备是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建设经费的不足造成购买的设备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影响实验结果和教学质量。实验室之间设备共享手段落后,经常造成设备的重复购买,这既浪费了有限的建设经费,又降低了新仪器的购买可能性。实验室之间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互通,及时更新各自的信息,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研究生实验室实验人员流动频繁,人员之间缺乏交流,团队建设缺少长期规划和目标,导师对团队建设往往缺乏重视,导致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实验进度。可见,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应加强研究生实验室的信息化基础设备的普及,完善计算机、网络的全实验室覆盖[3];加大研究生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系统软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对实验室的各项资源进行数据化的统筹管理。应参考国内外高校已经建设成功的实验室平台模式,如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实验室管理系统,建设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实验室管理系统、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化学品采购管理系统等网络体系,设立虚拟拓展实验室,加大开放实验室信息共享程度。可以了解最新研发的仪器和设备情况,合理购买,杜绝因信息更新慢而买到落后、技术设备或共享平台已经有的设备。应科学的建立研究生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信息传播程度,进而提高实验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认知度,由小到大,最终形成系统的、高效的、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室管理的开放化
高校研究生实验室开放程度普遍较小,开放型课题很少,研究生自主进行实验的机会不多,学生缺少热情和积极性。研究生是研究生实验室的主体,研究生实验的严谨态度和科研精神决定了研究生实验室开放的成败。[4]此外,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水平,学校缺少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研究生实验室开放的概念。这些都是制约研究生实验室开放的因素。建立开放式研究生实验室管理体系,能有效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研究生实验室的创新能力。[5]
大多数研究生的实验内容是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它要求研究生们不仅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具备极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开放式的研究生实验室,让研究生通过大量自主性实验工作,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科研创新,取得研究成果。导师应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研究能力。同时,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的开放机制,规范实验室管理办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实验室的时间、空间的全面开放。实验室管理人员将各实验室的开放型课题,开放时间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参数公布到网络上,实验室和实验室内仪器设备使用可提前进行网上预约,这样能提高资源共享率,方便研究生学习。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实验室安全的培训,进行专业实验技能考试和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允许进入实验室。这样可以使实验人员能做到安全实验,遇到事故能及时有效处理。这样可以提高研究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室环境的绿色化
随着研究生实验室开放程度的加大,实验项目的增多,实验产生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污染物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实验人员违规操作实验仪器还会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等危险事故。这些问题和事故直接影响了研究生实验室的科研进度,污染了环境,损坏了实验仪器设备,对实验者造成了人身伤害,对研究生整体学习进度和研究生实验室的安全有序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研究生实验室要“以人为本”。[6]实验药品和仪器是有价的,但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在实验室学习工作,首先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实现研究生实验室环境的绿色化,解决研究生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是系统化管理研究生实验室的重要环节。
实现研究生实验室的绿色化,首先要在广大师生中建立实验室绿色化的概念。在学校范围内定期开展实验安全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大学生的安全实验和环境保护意识,导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和实验人员的绿色实验的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学校方面要建立长期有效实验室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制定全校的研究生实验室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各个研究生实验室要有相应的环保设施和安全制度,每个实验室要有安全责任人。学校要定期进行安全和环保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或环境问题,应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要重点记录,想办法尽快解决问题。新实验室和老实验室都应尽量选择环保的材料进行建设和改造,以提高实验室的环境质量。[7]研究生教学实验方案应尽量选择无毒、无害、无污染的药品代替能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应降低实验规模,科学选择实验方法,优化实验方案。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等应统一分类登记管理,购买时优先选择环保等级高的产品。冰箱、钢瓶等大型仪器应设立专门的使用注意事项和标签,危险化学品应由学校统一购买、发放。实验产生的危险废弃物,如废水、废固应由相关部门统一回收管理,杜绝环境污染。如果发现实验人员违规操作造成严重的安全环境问题,必须严肃处理,立即整改,并由相关环境保护部门验收通过后才可以继续开展实验工作。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的风险,提高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的绿色环境。
四、实验室设备维护和维修的人性化
研究生实验室设备的管理,是影响研究生实验室的实验和科研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实验室内仪器设备的完整程度直接决定了实验的结果。多数研究生实验室由导师自己负责管理,但是导师们在进行科研教学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基础教学任务,这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用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学生们自己在做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错误,不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或者不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可能导致实验仪器损坏或者仪器寿命缩减。此外,研究生实验室的实验人员不固定、流动较大、变动频繁、缺少专职的管理人员也是造成实验仪器设备损坏的重要原因。为了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实验室内的设备维护和维修就显得十分重要。
研究生实验范畴大、分类多,实验所涉及的仪器设备更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不同仪器设备构造不同,价值不同,需要维护、维修的方法、技术和时间也不同。要培养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的认同感,珍惜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实验人员在接触没用过的设备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严格遵守说明书上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认真观察设备的各项参数,不可盲目的操作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后要认真清理污染,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最大限制的保养设备。如果设备出现问题或者损坏,要及时维修,避免设备的进一步损坏对实验进度造成影响。[8]在购买设备时就要联系好售后维修人员,有问题马上请维修人员上门修理,上门修理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联系厂家看是否需要返厂修理。
五、结束语
研究生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平台,在当今社会,如何建立好一个研究生实验室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复杂工程。研究生实验室的管理不能单独依靠实验人员,同时还需主管部门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应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研究生实验室管理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研究生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研究生教学的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喜德.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65-66.
[2] 何增颖.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169-170.
[3] 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3):105-106.
[4] 于鑫,孙向阳.研究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3):113-115.
[5] 宋建.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初探[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4):85-88.
[6] 李五一,谷大丰,胡放.香港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9):10-12.
[7] 韦连喜,裴晓红,王彤宇.创建学校绿色化学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5):105-107.
[8] 李宇红,阎超.高校实验室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3):19-20.
[收稿时间]2014-12-16
篇8
(1武汉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 2武汉商学院电子商务应用与服务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分析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首先从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从建设具体内容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成后的推广构想。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大学;电子商务;开放实验教学;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39
*基金项目:2014年武汉市属高校教研课题“面向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110)的资助。
收稿日期:2015-05-27
0 引言
当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是一个热点课题,社会上普遍要求此类高校办学需面向市场化,日常教学需要面向产业岗位需求,全面培养所需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高校实验室承担着培养应用技术型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意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职责,高校用于实验室软硬件投入的资源是有限的,而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更新极快且技能需求广泛,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以有限的资源投入是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技术及商业环境需求的。不仅资源投入不够,而且购置的各类硬件设备和教学模拟软件,特别容易过时且由于供应商的通用性模块开发,导致很多购置的实验设备很难满足院校的个性化需求,非常容易造成设备的闲置浪费和快速折旧。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技术理念在商业、教育领域的普及,各类商用的云端基础设施的方便易用,如何利用开放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再结合专业的个性化需求,搭建开放性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从而将实验室的设备、空间和时间无限延伸扩展到网络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由此衍伸出对开放实验室平台的开发、运营与管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
1 国内外应用技术型高校实验室建设研究现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商科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一直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而电子商务专业由于与时俱进的特征,且技术及相应商业模式更新换代速度尤其快,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的商业与技术前瞻性和规划性又显得更为重要。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建设在建设目标定位上明显不同于高职高专实训室建设,国内外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实验室目标定位与教学方法研究,即侧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与探索能力的培养。吴海东就虚拟化技术与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的整合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樊斌基于网络资源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实验室管理制度研究,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与相关流程。如叶壮志对高校电子商务实验资源建设与管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研究。
(3)实验项目设计,包括实验标准、实验要求、实验形式与流程控制等。王玉珍对电子商务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在对电子商务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设计原则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项目,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4)实验相关平台研究,例如当前最为流行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开放实验室建设。赵明明等通过对云计算的介绍,逐步阐述云计算的特点,综述了高校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巨大发展空间。初步结合高校特点,指出云计算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带来的优势及其遇到的问题。
(5)实验室产学研化研究,探索实验室研发与社会服务功能相结合的案例研究与机制研究等。Emma Rogerster等就美国高校实验室产学研发展提出了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等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工作学习空间泛在化、时间碎片化,如何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并研究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新型的开放实验室建设,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项目将侧重研究电子商务实验室的教学方法与实验平台建设研究。
2 电子商务开放实验教学平台构建思路
通过研究形成符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定位的专业实验教学方法体系与实验室建设管理机制,并搭建一个能实际投入使用的针对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建设的网络实验教学服务平台。通过研究主流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功能,选择适合的服务平台,然后基于此云计算环境,搭建符合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建设所需要的定制化的实验教学软件。开放实验教学平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各类实验教学方法及效果比较研究。综合评价各类实验教学方法的实际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提高适用性。
(2)探索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营管理方法。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实验室走向开放成为必然,因此必须有一套对应的开放式的符合互联网规律的实验室运营管理办法需要总结提炼。
(3)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实验教学项目研发。结合具体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通过依托现有教学软件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全天候网络教室。该平台的搭建,不仅能够随时更新,按需定制,满足本校本专业师生实验教学所需,还能有效降低高校现有实验室设施负荷。
3 电子商务开放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主要内容
电子商务开放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基于第三方云计算平台构建,由教研室教师根据课程实验项目需要定制开发,通过第三方云计算平台后台实验软件,从而能实现全天候不受时空限制的实验教学。该平台目前已经投入前期试运行,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系列实验教学辅助工具及软件,如实验室二维码考勤系统等模块等。
(1)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方法研究。积极探索各类先进实验教学手段的应用,力争在场景体验式教学、模拟验证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创新创业训练导向课程设计四个方面构建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同时积极探索行业标准融入实验教学过程,从校企实验教学合作稳步升级到校企深度研发合作,为最终的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打下良好基础。
(2)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定制化软件需求研究。构建应用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并根据体系内各门课程的衔接与交叉关系,设计相关的各类型本科实验项目(如概论和导论类的课程,以体验互动式实验功能为主,系统与网站设计类课程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设计为主),明确课程体系对各类型实验的具体需求,并形成实验设计标准。
(3)主流云计算平台架构与服务研究。全面比较分析主流第三方云计算平台(如百度云服务、阿里云服务和新浪云计算服务平台等)的运行环境、服务功能及水平,明确各平台在数据存储、计算能力、服务器集群等方面的具体技术指标,并与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实际需求相对应,选择最适合且高效的云计算服务平台。
(4)云计算环境下应用型电子商务本科课程的模块功能分析与设计。如面向“网页设计“、”web数据库“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的网站基本功能模块(如购物车、登录验证、用户管理)设计、、体验;面向“移动商务”课程搭建微信公众号服务器(开发模式)与二维码考勤实验教学系统;面向“客户关系管理”、“数据挖掘”等课程的在线购物车分析,RFM客户分类模型、客户信息管理、客户生日提醒、沟通管理等互动体验式实验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并投入课程的实验教学。
4 结论
搭建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开放实验室平台,能营造真实的实验教学与互动环境。通过该平台的搭建,能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提高。通过此项目的研究与具体实施,将能促进专业教师队伍在教学实验设计、软件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为进一步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平台打下深厚的基础。本平台的研究成果成熟后可向同类院校商科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杜晖.基于web的专家评价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4(4)
2 赵明明,林卫峰.高校云计算平台建设的发展趋势[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
3 王玉珍.电子商务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4 樊斌.基于网络资源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改革[J].商业经济,2010(7)
篇9
关键词:内部审计;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策略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经济业务的复杂化,高等教育受到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力度也逐渐加大,尤其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上尤为明显。但随之而来的绩效投资风险、采购风险和管理风险成为高校治理需要考虑的新问题和新状况。
一、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实验室存在立项风险
高校实验室立项风险是一项起源较早、影响较为深远的风险,它是在项目立项和论证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如果立项和论证过程中丧失科学性和严谨性,就很容易遭受这种风险。其项目申报主要是指基层教学单位提出项目可行性的方案,然后上交上级实验室建设委员会进行论证,决定是否通过。基层教学单位提出可行性方案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本位主义倾向,它们难以站在高校整体的立场和利益上去思考问题,难以用全局的眼光去谋划和思考,很多是站在个别课程和个别科系的发展立场上出发的。这样实验建设项目对整个学科的支撑作用就难以体现,项目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也比较有限。笔者调查研究竟然发现部分终评专家对项目了解不够、专业性不强,只片面地思考个别课程和专业的需求的迹象,如此立项必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专家对于项目的审核往往缺乏充分的论证和复核,也很少涉及到学科交叉的问题,这就导致了项目具有很高的重复性现象。
(二)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时间风险
高校实验室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项目的申请、批准、采购、招标、实验室配套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实验室建设的周期都很长,这期间要经历很大的时间跨度,而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设备是存在技术损耗的,很多时候设备采购回来之后就不再是最先进的设备了,甚至是滞后性的,即许多设备在立项时会因建设者调查不充分,设备到位即出现产品更新换代滞后,这就存在时间风险。
(三)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效率风险
目前高校实验室可以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部门获得很大力度的资金支持,高校实验室有条件、有能力购买最先进的设备、配备最新的技术。由于很多管理人员对设备和器材不熟悉、不了解、不会使用,设备买回来之后也被束之高阁,成为摆设,设备在建成之后使用效率非常低下,最终也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存在很严重的效能风险。
(四)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践和工作中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实验室内部没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风险防控措施,没有确定相关人员的职责,整个实验室内部的工作氛围、工作文化缺乏风险管理的底蕴。
二、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互为作用
高校实验室管理应该找到风险管理构建的关键点,在内部审计控制中嵌入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报告程序,将风险控制在萌芽时期,规避和防范风险是我们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内部审计应在组织机构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的职能,担当倡导者和助手的角色。内部审计师通过采用适当的程序收集足够的证据,从总体上对组织风险管理运行的适当性、有效性及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找出风险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或防范问题再次发生的建议,促进机构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从而有效预防或减少机构的风险管理损失,为组织增值、保值。
三、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策略
首先,应该获得高校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实验室风险管理端口要前移,在建设初期,管理层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实验室建设项目,按照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不同要求,科学论证、整体谋划,尽最大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浪费。并充分利用政府采购网这个平台,缩减采购时间成本。
其次,应设立控制程序和反应机制对于所有的风险,都应该以如何预防和防止其发生为重点,在日常的实验室工作中应该严格遵守风险管理体系,按照工作流程操作,严格遵循设备添置计划编制与专家论证制度、设备责任追究制度、大型设备开放测试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这样可以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第三,设立明确的风险管理组织有明确的组织负责人,并有相应的组织构架,人员职责分工明确。重大决策要形成会议记录,并完整保存,将风险管理组织构成传达到实验室所有员工,一旦风险发生能保障讯息由下至上及时通畅,及时妥善处理风险事故。
第四,应该给予足够的资源配置实验室内部应该配备足够的资源来获得面对风险的管理和发生的可能性。在技术、人员、经验和能力、资金上给予充足的保障,这样风险管理才能发挥应用的效用。
第五,应加强绩效量化考核目前各地都建成了规模不等的高教园区,很多院校的学科和专业各有特色又相互融合交叉,建成的实验室在满足本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可以面向园区内的各高校进行开放,这既有利于资源共享,也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拓展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总之,利用内部审计视角来强化高校实验室风险管理,合理规避实验室中存的各式风险,尤其是安全风险,一旦发生这样的风险将会给高校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成功避开这些风险才能在绩效上获得管理层的认可,只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战略意义,高校才能真正建立完善的实验室风险管理体系,才能获得相应的管理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军,钱玉山,姜萍.实验室检验服务中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J].能源环境与保护,2014
篇10
申子瑜在会议上表示,《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出台,意味着目前我国医院临床实验室管理因没有一部统一的管理办法而产生的管理问题将得到彻底改善,并促使我国临床实验室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接轨,我国检验医学管理也将迈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但申子瑜特别强调:“这也将给现在的所有医院临床实验室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临床实验室管理现状
据申子瑜教授介绍,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03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ISO15189)文件规定,以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状况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它检验的实验室,都统称为临床实验室或医学实验室。也就是说,我国医院的检验科和临床科室所属的实验室、门诊部(诊所)所属的实验室、采供血机构所属的实验室、独立的临床检验所等机构所属的实验室都应划归为医学实验室范畴。
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检验科专家王清涛教授介绍,2002年11月~2003年1月,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32位检验专家对北京市49家三级医疗单位的237个临床实验室进行了调查验收。按照2003年由北京市颁布的《北京市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拟定了“人员资格”,“仪器、试剂”,“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等8方面30多项内容,由专家组进行现场调查,逐一记录每个调查项目存在的问题,以满意、缺陷或不满意进行评价,并反馈给被检查单位。
结果显示,检验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标准操作规程文件不规范,室内质量控制记录、失控记录不完整等7项,在所调查的30多项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在缺陷级别上。其它临床实验室存在的问题除上述7项外,尚包括“设备校准”及“室间质量评价”方面的6项;除存在有缺陷级别问题外,还有许多问题为不满意级别。
广州市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副总经理胡朝晖博士则认为,王清涛提到的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临床实验室的内部管理方面,其外部管理实际上也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临床实验室管理缺乏法规文件的指导。由于《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还未出台,国家对临床实验室该怎么管、应达到怎样的最基本质量要求均无明确规定,致使大量临床实验室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操作的检测标准和要求等都不清楚。卫生主管部门在对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时也拿不出有效的法律文件或管理规范,各检查人员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检查,随意性较大,要求不统一,这些也可能会成为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产生的导火索。
第二个重要问题就是未能实现资源共享。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社会资源的角度出发,临床实验室的检测设备、人员等资源,完全能够、也应该实现资源共享,但政府主管部门很少主导在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等建立区域性检测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检测质量。医院各自为政,每个医院都在建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有引进设备、扩大规模、增加收入的需求。大而全、小而全的临床实验室比比皆是,但绝大部分又面临吃不饱的局面。一方面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产生巨大的浪费。大部分实验室只能开展一些常规检查项目,特检类项目因标本来源少而无法开展。而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的实验室就开始了资源组合与共享,目前国外大型实验室能开展的项目达数千项,而我国一般三甲医院只能开展300多项,大型的检验中心也只不过能开展600多项,有很大的差距。
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认可制度建设是关键
香港玛丽医院检验科生化室主任彭永祥博士根据其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20多年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提出,要改善目前的管理现状,对临床实验室进行标准化质量体系建设和认可制度的建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为首家通过ISO/IEC17025国家实验室认可和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临床检验机构的负责人,有着10多年临床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总经理梁耀铭认为,质量体系是临床实验室为保证其检验报告满足用户的质量要求,把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工作程序、职责、质量活动过程和各类资源、信息等协调统一起来而形成的有机整体。质量体系文件是系统描述质量体系的一整套文件,是体系存在的基础和证据,是规范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达到质量目标要求最适用、最切合实际的质量法规。
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描述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机构和质量体系要素。程序文件对完成各项质量活动的方法做出规定,对质量体系的一个要素或一组相关联的要素进行描述。作业指导书作为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对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进行描述。质量体系文件的价值在于沟通意图、统一行动,有助于满足客户要求和质量改进,形成文件不是目的,而是一项增值活动。
梁耀铭还表示,进行临床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设,除了要加大在硬件设备方面的投入,使其尽可能地接近先进标准外,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在生物安全防护方面就是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理》规定,安装了多套紧急淋洒设施、洗眼装置、气瓶柜和预防泄漏报警系统,购买了进口生物安全柜、柜,修建了专用污水废水池、放性废物处理池等装置,将实验室对环境的生物危害降到最低,同时成立了安全生物小组,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检查。
申子瑜教授也特别指出,尽管现在也有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医院在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标准化质量体系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并将临床实验室建设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命题,但是根据卫生部卫生督导组在一些地方的督察中发现,临床实验室的管理俨然已经成为管理问题中的一个大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标准化的质量体系建设。
医疗检查“一单通”的保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实验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