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入市比例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资金入市比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安全监理;职业责任风险;自我保护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本文结合自己在监理工程中实际经验就如何做好安全监理工作降低自身安全风险进行论述。
1 安全监理的现状
当前,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形式非常严峻,上海楼房的倒塌、成都“楼歪歪”、重庆“楼裂裂”以及几十起高空坠落等一系列特重大事故,给人民财产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果监理工作没有做到位,监理企业和相关监理人员就会受到经济处罚(赔偿)责任甚至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因此,作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有责任也有义务,为防止和减少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尽责尽力,同时也减少了安全事故和降低了自身的安全风险。
2 监理工程师安全风险的原因
造成监理工程师安全风险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些风险来自社会环境,有些风险来自工作环境,有些风险来自监理工程师本身。
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是多方面的,经常地、随机地发生在监理工程师的日常工作中,与其他自然灾害风险一样,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存在的客观性、发生的偶然性等特征。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法律法规对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日益严格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促使人们对质量安全责任的思考,我国的法律法规也随着形势的发展日益健全,对监理工程师的法律责任也有了明确的规定。
2.2 监理工程师所掌握的技术资源不可能尽善尽美
即使是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无任何行为上的过错,仍然有可能承受由于技术、资源而带来的工作方面的风险,有些工作上的问题,往往需要相当技术资源的支撑。比如,很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没有合适的机会去学习观摩。
2.3 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经验有局限性
任何专业人员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局限性的,工程监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服务。因此,尽管监理工程师在监理过程中尽职尽责,认真履行了监理合同中业主委托的工作职责,但由于监理工程师本身知识及经验的局限性,可能并不一定去的应有的效果。
2.4 社会对工程监理的要求提高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社会公众对工程监理也越来越寄予极大地期望。只要有什么重大事故,首先追查监理工程师有没有违规或失职。
为有效控制可能面对的安全监理风险,首先要对安全监理风险清淅识别。
2.4.1 作为一名监理工程师,进行安全监理风险识别首先要明确现行安全监理规范和监理依据有哪些。
监理依据有:设计文件,法律法规,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2.4.2 作为一名监理工程师进行安全监理风险识别,从违背监理依据和相关法律带来严重后果方面识别。
3 安全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安全监理的任务主要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组织施工,消除施工中的冒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3.1 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3.1.1 根据《条例》的规定,按照强制性标准和相关规范的要求,编制包括安全监理内容的项目监理规划,明确安全监理的范围、内容、工作程序和制度措施,以及人员配备计划和职责等。
3.1.2 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3.1.3 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
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督促建筑施工企业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
3.2 施工阶段安全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3.2.1 监督施工单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及时制止违规违章施工作业。
3.2.2 定期不定期巡视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业情况。
3.2.3 核查施工现场施工起重机械和安全设施的验收手续。
3.2.4 检查施工现场各种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并检查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情况和物资到位情况。
3.2.5 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安全自查工作,并对施工单位自查情况进行抽查,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4 安全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规避风险的措施,方法
首先,安全监理必须从施工方的安全安全管理体系入手,这是安全监理的关键。施工单位必须有完整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必须配置足够数量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具体方法如下:
4.1 审查核验:就是核验施工单位报送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文件和资料,提出监理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要要求施工单位重新完善再报审。
4.2 巡视检查:就是检查施工单位的人员、措施是否按照方案落实,监理工程师下达的指令是否实施等。
4.3 通知:就是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或违反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强制性标准,未按相关方案组织施工的应立即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书,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
4.4 停工:就是监理机构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情况严重及已经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的要及时签发工程暂停令,按实际情况指令其局部停工或全面停工。
4.5 会议:就是施工前要介绍安全监理方案的主要内容,以后要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提醒施工单位注意安全措施的实施,做到警钟长鸣。
4.6 报告:施工现场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监理工程师应第一时间报告本单位负责人,情况紧急时可直接向有关部门报告。对施工单位不执行项目监理机构指令,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拒不整改或不停工整改的,项目监理机构应及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总之,目前监理工程师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只有不断学习和脚踏实地地工作,通过上述方法和手段尽量规避(或减轻)自己的责任风险,以期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S].
篇2
一、问题的提出——来自国有股的历史难题
在我国企业股份化的初期,由于强调公有制在股份公司中必须占据主导地位,加上绝大部分股份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来,因此,就形成了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大头的局面。同时,在企业股份化初期,有许多人认为国有股流通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因此不允许国有股流通。到后来,随着上市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股规模也逐渐扩大,截至1998年末,在沪深两市挂牌的上市公司已达到851家,而国有股和法人股等非流通股约占整个上市公司股份总量的2/3。现在再将如此庞大的国有股推入市场流通,将不可避免导致股市的大失血,给股市带来沉重的打击。而国有股占大头,又不能流通,不仅严重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表现在:
1.从股东监管角度来看,国家及其人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使这种监督难免带有行政色彩,导致企业被过多的干预,难以给予经营者充分的自。同时,这种股权结构使经营者感受不到来自市场的企业被收购兼并的压力,“用脚投票”的机制不能发挥作用,造成企业经营效率低下。
2.在上市公司中,由于国有股占大头,政府通过股权控制企业,广大中小股东无法通过行使表决权维护自身的利益,“用手投票”的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出现“一只手压倒一片手”的现状,股东大会流于形式,公司内部难以建立起合理的运作机制和制约机制。
3.由于行政机关并不直接分享投资决策带来的财富效应,国有股享有的权利无从落实,不可避免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4.对证券市场来讲,由于占大头的国有股不能流通,流通股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不仅使得股市的发展不完善、不健全,处于先天不足的状态,而且也导致了股市中严重的过度投机现象。
因此,为了保证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国有股占大头、不能流通的问题。对此,管理层已推出了有关国有股减持的政策。在国有股减持的计划中,第一步先将国家股权及国有法人股所占比重从67.8%降到51%;第二步计划将国家持股比例由51%下降到30%。对于国有股减持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有股回购。国有股回购是指公司将发行在外的国有股以一定的价格购买回来,或作为库藏股或进行注销的一种股本缩减方式。(2)国有股配售。国有股配售是指国有股的股权代表部门将其部分国有股以特定价格向特定投资人转让,转让对象应是原有的个人股东及部分机构投资者,老股东有优先受让股份的权利。(3)可转换债券。这是指投资者可以在既定期限内按规定的比例与价格将债券转换成股票的一种债券方式,其兼有债券和期权的双重特征。(4)协议转让。协议转让是指国有股的股权代表部门与受让方统购签订国有股转让协议,减少国有股比重,达到受让方控股或参股上市公司的目的。受让方一般为公司法人、机构法人和职工持股会等。
笔者认为,不管哪种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要降低国有股的比重,并使这一部分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流通转让,这都会引起股市资金的大量减少。因此,这四种减持方案都不可避免遇到两大障碍:
第一,由于国有股数量庞大,其上市流通将导致股市的大失血,给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两大部分,目前国有股约2240亿股,占股市总股本的67.8%,国有股的数量是目前流通股总量的2.7倍,数量如此庞大的国有股大量变现,给市场带来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进一步来看,如果国有股按每股3元左右的净资产计算,在5年内将国有股下降到50%左右的水平,那么5年中大约每年需要变现1000亿元现金资产,而目前股市流通市值仅叨皿多亿元,其巨大冲击可想而知。
第二,国有股与流通股同股不同价,价差过大。国有股一般是1元一股折股而来,而流通股的发行价一般都在几元甚至十几元一股,流通股的二级市场价格又远远高于发行价。如果国有股变现,从价格角度来讲,就是大量低价格股票与少量高价格股票实现价格并轨,并轨的结果必然导致市场中现有股票价格的大幅下滑,给中小投资者带来损失。
上述两大障碍严重制约了国有股减持的推行,造成了国有股必须流通与国有股难以流通的矛盾,有人将其称为中国股市的哥德巴赫猜想。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用股市增量资金来补充国有股推出而引起的股市存量资金的减少部分,巨额保险资金的入市或许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二、问题的解决——保险资金入市,哥德巴赫猜想的终结
(一)保险资金入市的背景。
1.保险业走出困境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对保除资金投资方向进行了限制,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这就导致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非常狭窄,投资效率十分低下,据统计,到1998年底,保险资产总额达到1796亿元,其中约有40%-60%的资金沉淀在银行。但是1996年5月到1999年7月人民银行7次降息和1999年11月1日起开征20%的利息税,使银行存款利率达到历史最低点。与此同时,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收益也大幅下降,保险公司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利差损”问题,仅寿险就因此损失280亿元左右。保硷公司的经营成本越来越大,资金保值能力越来越低,保险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困境。寻求保险资金新的投资渠道成为保险业摆脱当前困境的一个紧迫课题,按照国际惯例,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成为首选的投资方式。
2.证券市场的需要。与保险公司的投资渴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供血不足”正成为制约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我国证券市场一直处在快速发展中,但至今仍十分脆弱。目前,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已达900多家,截至1999年6月底,上市公司总股本为2755.42亿股,其中流通股951.05亿股,流通市值9265.65亿元,比股票市场创建立初增长了7倍。但是自1997年5月以来,我国股市一直在下降的轨道中运行,其间虽不乏火爆行情,但都如昙花一现,股市承受能力非常有限,而“供血不足”则是很重要的原因。按照现有的流通盘,股指的正常上涨至少需要10%左右的增量资金,即至少900亿元左右的资金支持。其次,股市正常扩容,一年就需1000亿元的资金。另外,考虑到国有股配售,每年需要1000亿元资金。综合起来,要保持股市的平稳运行,至少需要3000亿元的资金,这对于当前股市是一个难以承受的压力。而解决市场资金不足的理想途径,就是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拓宽机构资金入市的渠道,保险资金入市已成为大趋势。
(二)保险资金入市——一项双赢的选择。
保险资金的入市不仅可以使保险业走出困境,扩大投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减缓因国有股减持对股市带来的冲击,有力地推动国有股减持计划的实施。对于保险资金入市对保险业的影响在这儿就不多说了,我们着重来分析一下保险资金入市与国有股减持的关系:一方面,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减缓国有股减持带给股市的冲击,起到缓冲器的作用。前面分析过,国有股坚持每年需要变现1000亿元,这对目前股市9000亿元的容量来讲,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保险资金入市将极大地减缓这一冲击力。目前,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的总资产约3117亿元,按最保守的10%的入市比例来计算,进入股市的保险资金将达到311.7亿元。就目前的趋势来看,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还会提高。日前,保监会已放开中国平安保硷公司、新华人寿保除公司和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投资连结类保险在证券投资基金上的投资比例,最高比例可达100%。因此我们可以估计保险资金入市的比例将逐步提高。按国际经验,国外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一般可以达50%,那么我国进入股市的保险资金将达到1558亿元。而且保险资金的入市也不是惟一一次就结束的,随着保险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大,进入证券投资基金领域的保险资金也会不断增加。据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5年保险资金将保持在13%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就是说保险资金每年向股市供血400亿元左右。这就会大大减轻股市因国有股减持而受到的冲击,从而有助于国有股减持方案的顺利实施。
篇3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广为关注的《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已进入征求意见的阶段,出台时间应当不会太远了。
办法规定,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市场的上限初定为其总资产的5%,结合业界对5月份保险业总资产可能摸高10000亿元大关的预期,这意味着,有近500亿元的新增资金有望加盟股市。
投资范围将扩大
在征求意见稿中,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范围有所拓宽,除了国内已发行上市的流通A股外,还可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非流通股,以及保监会认可的与A股相关的其他品种。
解读:此前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选择,只被限定在了“证券投资基金”这单一的品种上,而股票则未被列入许可投资的范围。保险资金也只能对基金产生直接影响,对股市只有间接影响。而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扩大,保险资金将直接跳上前台,对沪深股市将带来直接影响。
资金来源更广泛
该办法规定,国内保险公司的资本金、营运资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其他负债和其他性质保险资金形成的各项资产,均可以投资国内股票市场,保险公司投资资本市场的总额不得超过上月末该公司总资产的5%.
解读:此条款意味着入市的保险资金性质将更宽泛,保险公司所拥有的多类型资产均可以投资股票市场,给保险公司操作也将带来便利。而对投资上限的限制,与目前对投资基金的限制相类似。
基金不合“胃口”
篇4
化解利差损风险
90年代初期至中期,我国保险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很多寿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扩大市场份额,纷纷推出高预定利率险种。但自1996年开始,人行多次调低利率,致使高预定利率风险暴露无遗。利差风险越来越大,已成为保险业的一大难题,成为影响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的重大隐患。
如何化解高预定利率风险?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高预定利率风险可以说是一种存量风险,要消除这种风险只有靠新增的利润来弥补,最重要的就是要扩大资金运用渠道,提高资金运用率。目前保险资金只能存入银行、购买国债、投资证券投资基金。他们的收益率分别是:5-6年期银行大额协议存款最低利率3.7%,国债的票面利率在5%左右,而去年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12%。显而易见,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最高,而且,前两项是固定的,而投资于基金的收益率仍有提高的可能。在此情况下,提高资金入市比例无疑成为直接、可行的举措。去年保险公司总资产增加约650亿元,按10%的入市比例、12%的投资收益率来测算,收益相当可观。
提高资金运用水平
入世在即,中国的保险市场将逐步融入国际市场,中国的保险业将与外国的保险企业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开展竞争。国际上成熟的保险市场是靠承保和投资两个轮子走路,且承保利润这一块越来越少,甚至是负数,主要依靠的是投资收益。国外大保险公司在进行传统保险业务的同时,管理着庞大的金融资产,他们既是保险公司,同时还是资产管理公司?如安盛集团1998年管理的总资产达6550亿美元。我国目前的费率由政府确定,将来一旦放开,投资收益高的公司可通过降低费率扩大市场份额,投资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此次提高入市比例,可以培育和提高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水平,为入世及未来更大规模的投资做准备。
培育机构投资者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10年,成绩有目共睹,但仍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中小投资者多,机构投资者少,股市波动大,缺乏稳定市场的力量。据统计,机构投资者只占投资者总户数的5%,95%的是中小投资者。为扭转这种局面,管理层最近两年正在着力培养和扶持机构投资者,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证券投资基金已发展到30多家,但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仍未入市,保险基金的入市量很小。这次较大幅度提高保险资金的入市比例,也可窥见管理层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的用心。
篇5
论文摘要: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的风险因素包括股票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结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资产管理模式、投资能力和监管水平等方面。在股市长期投资价值不高的情况下,保险资金在股市面临的风险综合表现为股票价格风险。因此,除了识别和化解上述风险因素之外,还应以股票价格与众数的差异结合社会平均利润测定和控制股市的综合价格风险。
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风险识别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测定、评估、预防和控制等方面。保险资金在股市遇到的风险既有保险公司本身体制和投资能力的因素,也有股票市场建设不成熟及政治、经济、企业和国际等诸方面风险因素的影响。从国外的教训来看,风险是巨大的①。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保险公司的大部分资金流入证券市场,经济泡沫破灭后,保险公司遭受巨大损失,留下了巨额不良资产,日益陷入困境,导致多家保险公司的破产。因此,股市风险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关乎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的稳定②。有必要对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市场环境、市场结构及保险公司内控机制和投资管理水平等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识别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市场环境风险因素。从总体来说,我国股票市场上大盘绩优公司数量有限,许多上市公司规模偏小,亏损严重,没有投资价值,保险资金难以获取比较稳定的收益,只能靠股票波动获取差价。但由于我国股市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投资理念不成熟,市场盛行投机,加上交易费用高,保险资金面临巨大的风险。目前,尚未能从制度、法规、市场秩序和监管等方面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和有效管理。
资本市场结构不完善,缺乏金融衍生工具对冲风险。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单一,以封闭的股票市场为主,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以及期货市场还比较落后,各类金融衍生品种还是空白,这就使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结构性风险。例如,我国债券市场规模较小,2002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托管的债券加上凭证式国债,其余额仅为2.8万亿元,而股票市值为4.8万亿元,银行资产16万亿元;同时,中国债券市场品种结构单一,其中国债余额近1.7万多亿元,金融债券1万亿元,公司债券只有600亿元。
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有待于建立和完善,保险资金管理模式处于探索之中,难以实行保险资金的有效增殖。保险公司在专业化运作。是否设立投资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或专门的基金公司,抑或在内部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按事业部制进行运作,或者以信托或委托的方式将资金交由专门的投资机构或资产管理机构例如各类养老金公司、投资银行的资产管理部门来管理等等,都需要实践检验。
未建立健全规范稳健的保险资金运用体系。目前,由于投资人才和投资经验的缺乏,中国保险公司还远未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资管理体系,投资理念不成熟,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方法如风险资本评估、保险监管信息指标系统和财务分析偿付能力跟踪系统等未能有效地运用到中国保险投资管理实践中。未能建立起健全的投资决策机制,充分识别和评估各种投资风险,构建与本公司资金相适应的投资组合。例如,2001年,美国寿险公司投资组合中债券的投资占73%,股票投资占5%;在非寿险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债券投资占到了71.21%,股票投资占16.61%,而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银行存款占大部分比重③。
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风险。目前,保险监管仍处于由市场行为监管向偿付能力监管的过渡与转变。未能运用风险资本评估、保险监管信息指标系统、财务分析偿付能力跟踪系统等先进的保险监管技术,未能建立健全中国保险业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选择合理的保险监管模式;殛待培养保险监管专业人才,提高监管水平。
二、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综合价格风险测定
股市风险包括制度风险、政策风险、企业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诸方面,难以测定,但各种风险都集中在股市价格上反映出来。例如,我国证券市场具有政策市、消息市的特点,我国股市历次巨幅波动都伴随着政策和消息推波助澜,巨额资金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政策风险总是表现为股市的上涨和下跌,换言之,股市风险综合表现为价格风险。这里针对保险公司面临的股市价格风险的测定进行初步的探讨,使我们能够科学地认识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后面对的风险特征、提高保险资金管理的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
一般的测定方法。要认识股市的价格波动规律,必须从捉摸不定的价格波动中把握其实质,了解个别股价与此基准价格的偏离,进而判断风险程度。传统实物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由社会平均生产条件来决定。而现在中国股市上的均价和指数正是以此为依据来计算的。中国股票市场的股价指数是以各股票的总股本为权数编制的,即A=∑af/∑f,其中A为股价指数,a为各股票的价格,f为各股票的总股本。在关于股票价格波动的均价分析系统中,广泛采取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方法,即:A=(a1 + a2 + a3 + …+an)/n=∑a/n;其中a1 a2 …an 是股价,n为日期个数。通过考察各股价与该平均数的偏离来判断风险。该平均数存在如下的缺陷:首先在于它是一个理论数值,由于分母有可能除不尽,在股市上并没有一个真实对应的价格;其次,简均数并未反映股市成交量的影响,从而无法说明决定股市波动的原因;再次,价值理论关于社会平均生产条件决定商品社会价值的论述,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大多数市场主体的生产条件或存在垄断的情况下生产规模占支配地位的主体的生产条件。因此,在股市上,应是特定期间内最大的交易量的性质决定股市运动的方向,而不是未考虑成交量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由于存在第一种缺陷而不是理想的衡量依据。
一般测定方法的修正。必须选取另一种平均数,即与最大成交量相对应的股票价格亦即众数作为判断股市价格波动方向依据。众数的公式为X=P,P为与最大交易量对应的股票收市价格或股价指数。首先,它是与最大交易量对应的真实价格,其次它代表在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具有支配意义的成交量。在实物价值理论中,社会平均成本的意义在于它对个别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是衡量个别价值是否实现的基准,而在股价波动中,它同样是一个基准,衡量个别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差异。例如,如果你的持股成本小于众数,没有风险或赢利,反之则亏本或有风险。在垄断市场中,众数标志着垄断力量的持股或抛售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心理认同的股价成本;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众数既标志着垄断力量的持股或抛售成本,也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心理认同。同样,它是大多数股票买入时的成本、卖出时的销售金额。
与实物生产不同,其一,股票买入后不经过生产过程,而是经过价值回归或泡沫形成过程;其二,在股票上涨初期阶段的最大成交量即具有决定市场方向即上涨的主导力量,而经过上涨后超过社会平均利润以上的最大成交额即标志着下跌的到来,这是因为供需关系已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人们的心理从买入认同转变为卖出认同。一旦最大成交量出现,市场趋势即不可逆转。中国股市历次大的波动无不验证了这一事实。中国股市历来有消息市、政策市之称,但每次都在事先或事后表现在股价上,都有对应的最大成交量作为转市的先兆。其三,价值生产过程中,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异表现在空间上,而股价的波动表现在时间上。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异在某一时点具有确定性,而股价的波动具有时间上不确定性。
三、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风险化解与控制
1.化解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风险因素。(1)从制度、法规、市场秩序和监管等方面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和管理。要适时对金融证券法规进行修改与完善;加强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证券监管机关的自身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严格会计、审计和财务检查制度;培育规范的投资主体,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类型,促进市场竞争,减少和杜绝市场操纵行为,提高股市的长期投资价值。(2)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开发和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风险。大力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允许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发行优质的企业债券或可转换债券,解决目前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不均衡、国债市场与企业债市场不均衡的状况,有效分散保险资金入市后的投资风险。同时,要大力开发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种,要在完善现货市场的基础上,推出国债期货交易、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引入证券市场的做空机制,为保险资金提供可以适当分散风险的对冲工具。(3)通过股改上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防范和控制风险,建立适当的保险资金管理模式,实行保险资金的有效增殖。(4)建立健全规范稳健的保险资金运用体系,形成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业务运作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分配激励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5)保监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规和举措防范和控制风险。一是事前控制。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行为规范和相关法规,对保险资金入市的规模、投资种类及其投资组合中的比例做出规定,以有效防范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二是事中控制。建立保险资金投资信息的呈报制度和投资情况的动态监测制度等措施;三是事后补救。采取对违反有关投资管理规定的保险公司强行进行仓位调整、对有问题的保险公司实行市场禁入和从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在保险行业层面设立投资风险损失基金等措施。
2.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价格风险控制。除了通过判断政治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进行投资决策,以及采取限制投资比例等风险控制措施之外,要根据最大成交量来判断股市的走向,避免和控制股市下跌的风险。维护保险资金的安全。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时应采取以下价格风险控制措施:
在确定性的实物生产过程中,个别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平均偏差可以σ2=∑(x-A)2f/∑f描述,而在股价波动中,则可描述成: σ2 =∑(x-p)2f/∑f 。但仍可通过个别价格与众数之差同时结合社会平均利润的关系来考察,即采取如下风险衡量和控制方法:在股市上涨阶段,如果股价与众数最大成交量的差异即赢利达到社会平均利润,即可考虑控制风险;股价上涨之后出现股价与众数最大成交量的差异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的两倍以上,即坚决予以回避。同样,在股票下跌的过程中,要以最大成交量为基础,设立止损位,即与最大成交量对应的价格相比,超过1-2倍社会平均利润,将陷入空头陷阱。这种衡量方法有利于控制保险资金在股市持仓比例和运作风险,有利于保险资金的保值增殖和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总之,由于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特征,保险资金入市必须慎重,保险资金的运用必须在将风险控制放在首位的前提下追求较高的收益率。
参考文献
[1]宋清华,李志辉.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05-110.
篇6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中的主要问题
1、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利差倒挂
保险资金一般是指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保证金、营运资金、各种准备金、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盈余、保险保障基金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资金。成熟保险业的经营是依靠保险和投资两个轮子共同驱动和协调发展,通过保险融资,投资创利的方式来实现保险公司总体收益。投资是保险业的核心业务,没有投资等于是没有保险行业。保险行业的主要存在目标是风险的转移。保费是风险转移的价格,但由于市场的竞争,使得这个价格往往不够支付转移的成本,承保亏损己成为保险公司的普遍现象。所以,没有保险投资,没有投资绩效的提高,整个保险行业的经营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
近年来,我国保险融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保险资金的运用却不理想。首先是运用渠道过窄。1995年10月1日实施的《保险法》明确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遵循安全性原则,并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该法明确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实际上,在1998年以前,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债券。1998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保险公司加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从事债券买卖业务。这一举措,为保险资金运用无疑开辟了一条安全、高效的新渠道,但是这一市场目前虽有9000亿的存量,但交易不够活跃,限制了保险公司大规模进入。从全国几大保险公司的情况来看,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40%一60%是现金和银行存款。1996年,中保708亿元总资产中现金和银行存款为389亿元,占49 8%,太保83.9亿元的总资产中现金和银行存款为43 6亿元,占40 95%,平保76 18亿元总资产中现金和银行存款为37 72亿元,占38 72%。其次,在过去银行利率水平较高时,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窄,还不足于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央行连续七次降息,利差倒挂的问题凸现了出来。经过七次降息,一年存款利率从1996年的10 78%降至目前的2 25%,这使保险公司在1998年以前预定利率7 5%水平以上的长期业务出现利差倒挂,面临的利差损失将在未来几年中滚动增加。国债收益也随即大幅下调,资金市场总体收益率偏低,使得具有长期负债特点的寿险资金回报率过低。尽管国内各家保险公司为防范风险,于1998年8月以后纷纷推出了“利差返还型保单”,但准备金不足仍是不少保险公司将面临的问题。
2、不公平竞争问题。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必须开放金融服务业-10-外资保险公司看好中国市场潜力,纷纷抢滩国内保险市场。在资金运用上外资保险公司有明显优势,如《上海外资保险机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外资保险资金除可以人民币和外币存款、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外,还可购买企业债券(不可超过投资总额的10%)、境内外汇委托放款以及股权投资(不超过可投资总额的15%)。显然,外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明显比内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广得多,从而导致不公平竞争,不利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二、拓宽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险资人市
1、西方国家保险资金入市情况
从西方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实践看,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分类,即房地产、抵押贷款、股份、固定收益债券、抵押贷款以外的贷款和其他投资方式等六类,OECD国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以固定收益债券(包括国债、企业债、金融债券等)为主,比例一般在20%-40%之间,很少有超过70%的;股份投资(包括股票和实业投资等)一般在10%-30%之间,产险投资于股份的比例相对于寿险要高一些。以美、日、英三国为例:美国寿险投资于股票的比重97年达到23 3%,日本94年为26 6%,英国96年为43 5%;各国保险公司持上市公司股票占整个股票市场市值比重为:美国29 4%,欧洲40%,日本50%。以上数据表明,由于股票和债券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保险资金入市是提高保险资金投资绩效的必要途径。
2、我国保险资金入市的可行性
根据以上分析,成熟保险业的保险资金主要运用于债券和股票。而我国证券市场却对保险资金关上了大门,这正是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因此,我国能不能借鉴国际经验,扫除这一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障碍呢?保险资金运用,应坚持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多样性的国际通行原则。以此为标准,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收益性和流动性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安全性。股市是高风险的市场,这是人们所公认的。然而,任何投资,风险和收益总是共存的,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视高风险,也不能因为有风险而放弃大好的投资机会。在认清风险的基础上,理性投资股市,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提高收益。中国股市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还难以总结出其运行的长期规律,但是,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即使在1997、1998年的调整年中,每年也有一至两波较为象样的行情。以安全为第一的保险资金,每年只做一波行情,实现10%的收益并不难,有节制的选择时机入市,稳健操作,风险并不大。另外,寿险保单的责任期常常在5年、10年、15年甚至更长,完全有时间调整投资战略,达到在保单责任期满时较好的收益率。因此,在我国,保险资金入市是完全可以尝试的。
3、我国保险资金入市的具体方式
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解决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渠道的一个主要运作方式,这一方式能在最大限度内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可让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
证券保险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行,涉及诸多相关问题,下面笔者提出一些构想。(1)保险基金的募集。正式运行三年以上,无重大违规行为的中资保险公司都可以发起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保险基金的募集采取向保险公司定向募集的形式,保险基金可以向某一家保险公司定向募集,也可以向数家保险公司定向募集。保险基金设立以后,也不公开上市。(2)募集资金的比例。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用于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资金数额,以其总资产的一定比例来确定。根据目前的情况,这一比例应在10%左右,允许上下浮动2%是比较合适的,同时要根据保险公司的类型、运行的时间、资本金实力、资产质量、资产负债率以及公司资信度等因素,作适当调整。(3)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的选择和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管理人可以选择现有的、规范化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可以由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发起设立新的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有3-5家证券公司和(或)信托投资公司共同发起设立。(4)保险基金形式。保险基金可以采取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形式。如果采取封闭式基金形式,存续时间不得少于5年,有人寿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基金的存续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如15-30年;由非人寿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基金的存续时间可以相对短一些,如5-15年。(5)保险基金的投资品种和投资组合。保险基金的投资品种包括股票、国债、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应当符合:投资于股票,债券的比重不得低于基金资产总值的80%;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6)保险基金的信息披露。保险基金必须定期在指定的报刊上披露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以供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对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同时也便于投保的消费者在选择保险公司时参考。
三、几点建议
1、建议尽快实施。笔者认为,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发展。随着证券市场和保险业规模的扩大,各项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再加上保险基金所募集的资金只占保险公司资金总量的较小份额,因此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将是安全的,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是切实可行的。
2、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为了使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设立、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必须尽快出台与之相配套的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的起草可以参照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结合保险基金的特点。另外,正在起草的《投资基金法》也应将有关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内容包括进去。
3、保险基金的监管。证券投资保险基金的设立必须经中国证监会审查批准,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按照各自的职权随时对基金的设立、交易、投资运作以及相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情况进行检查和稽核。在监管方面,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之间需要共同协调,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平稳和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陈东.保险资金运用理论与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版.[2]李钢.寿险经营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年版.[3]江生忠,张雪冰.保险投资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4]李华忠,薛继豪.证券市场与保险投资[J],保险理论与实践[J],1992年5月.
篇7
已连续多年高速敛钱的中国保险业,终于在2003年敲响了资金运作的警钟。遗憾的是,金融产品市场还没有准备好。
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2年是中国保险业增长最快的一年: 全国保费收入3053.1亿元,同比增长44.7%。但是,保费增长与资金运用收益偏低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资金运用余额5799.3亿元,实现收益155.85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为3.14%,比上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而当今年3月31日,66只基金年报全部亮相之际,保险资金的投资业绩更是掀起轩然大波: 2002年保险公司在证券投资基金上的收益率达到了破天荒的-21.3%。而就在上一年度,这个数字是20%!
“2002年的保险投资根本没有提成,没有哪家公司投资部的老总拿到了过年的红包。”某保险公司投资部总经理谈到去年时仍然心有余悸。而保险公司面临的窘迫,又岂止是“没有提成”那么简单?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发展滞后,使得保险资金运作的表现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大改观。
笼中困兽
自1996年5月以来,我国银行利率连续7次下调,国债利率也随之下调。保险业投资回报率相应地从1996年的8.05%降到2002年的3.14%,下降了4.91个百分点。降息前,我国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一般为9%,低于当时银行存款利率,能够获得一定的利差收益。然而此后,随着银行利率的下调,寿险保单预定利率降为6.5%5%直至2.5%以下,但是对当时已经发售的有效保单,保险公司却仍要按发售时的预定利率承担保险责任。由此便造成在2000年末,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利差损上冲到400多亿元。
“利差损是历史形成的遗留问题,不能完全靠保险公司投资来解决。”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指出:“但即使抛开利差损问题,保险公司在资金运作上仍然束手束脚,难以突破。”
一般来说,保险资金由保险基金、资本金和借款三部分构成;具体指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保证金、各种准备金、公积金、公益金、保险保障基金、未分配盈余等。保险资金除了用于赔偿或给付外,通常存在较多的剩余货币资金。根据保监会今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末,我国保险业的资产总额达到了7782.6亿元,其中用于银行存款以及投资的剩余资金为6813亿元。由于保险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负债经营,因此对于这部分剩余资金理应充分加以运用,以保证保险公司在未来业务年度具有足够的补偿能力。
1995年颁布实施的《保险法》是现行保险公司进行资金运用的法律依据。而《保险法》限定保险资金只能用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4种中央企业债券(中国铁路建设债券、三峡建设债券、电力建设债券和移动通信类债券)、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现券买卖与回购、保险公司总公司与商业银行总行间签定的大额协议存款、买卖证券投资基金、保单质押贷款等。
按照当前保险公司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协议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收益率都略高于现行利率,又几乎百分之百安全,是保险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向,占到保险公司资金量的70%以上。其它投资对象依次为:金融债、基金、企业债。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协议存款也好,还是金融债、国债也罢,这些产品由于和利率直接相关,在我国利率水平日趋走低的大形势下,保险公司能够从中获得的收益也越来越少。据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保险资金银行协议存款的收益率逐年走低,如无意外,今年的收益率仍将维持去年3.4%左右的水平。
保险资金从1999年10月开始获准按比例进入基金市场,而基金业也是在那前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这无疑也给保险资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收益率一度高达20%。但受2002年以来证券市场走疲的影响,保险公司在基金领域铩羽而归。然而,迫于投资渠道狭窄,也只得不断增仓持有基金。2002年基金年报显示: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持仓比例已由上一年中期的21.98%升至年末的23.53%(开放式基金未公布持有人情况)。
实际上,我国现有的基金市场仍然难以满足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仅以中国人寿为例,该公司可投资的资金量近2300亿元,几乎是目前基金总规模的2倍。然而去年,中国人寿投资于基金的规模仅为其资产总额的5%左右。而这已经使它成为14只基金的第一大持有人和15只基金的第二大持有人。
远水与近渴
中国人民银行所作的一项居民储蓄动机问卷调查显示,在银行储蓄中,以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为储蓄动机的长期资金比例达44.5%,且这一比例还具有逐步上升趋势。它至少可以说明一点:在8.7万亿元居民储蓄中,约有4万亿元与保险业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和可替代性,这一部分资金进入保险业当指日可待。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一边是4万亿元的未来市场,一边却是当前花不出去的7882.6亿元,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年初开幕的“新形势下的保险资金运用”研讨会上,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总裁刘经纶就指出:“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如果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资产收益率显然很难满足竞争和偿付能力的需要。而通过公募的证券投资基金进行股权类投资,又会大大增加保险公司的投资成本负担。表面上看,基金所收取的1.5%的投资管理费和其它一些申赎费用、托管费似乎微不足道,但这些投资成本已经占到长期收益率的10%~20%。”他还说:“以去年为例,如果以整个行业平均持有基金300亿元计算,保险业向基金公司交纳的管理费一年就高达5亿元,如此高的费用换来的却是基金投资的整体亏损。”
事实上,去年以来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呼吁颇多: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允许保险基金投资于更宽范围的公司债券;有限度地允许保险公司参与质押贷款以及金融租赁业务,包括住房、汽车等消费贷款;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大城市的市政建设;允许进行债务投资和国有法人股投资,等等。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其实大势已定,剩下的不过是时间问题。如果仅允许5%的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其规模就超过了300亿元,相当于南方基金等三家大基金管理公司入市的总资金。而且,保险业的保费收入年增幅已超过40%,由此基本可以认为,直接入市保险资金的增量每年将超过100亿元。
如此一来,保险公司投资灵活性的增加,可望提高保费的收益率,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场,而市场的繁荣反过来又能促进投资收益。这也是证券监管部门所希望看到的。
但是,保险资金入市也不能立刻解决我国资本市场目前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即证券品种不足,规模不大,还缺乏做空机制。
让保险资金为难的是,尽管按规定保险资金投资股票二级市场的资金量不能超过其资金总量的15%,但实际上,当前可供机构投资者投资的证券品种几乎就只有股票。由于缺乏合理的投资组合,保险资金的收益成了看股票市场的天气吃饭。而纵观国外成熟市场的情况,在保险资金熊市避险方面,做空机制(包括股指期货等)一直是功不可没。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应该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大城市的市政建设,一些市政建设的公共项目,期限比较长,正好跟保险基金尤其是寿险基金长期的特点相对应,有稳定的收益,另外风险相对也是小的。”
而在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李宪普律师看来,一些“市政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托产品在确保收益率、控制风险方面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普遍具有收益率高、资金运作目的清晰、收益有保障的特点,蕴涵着较高的投资价值。从安全性看,《信托法》实施后发售的信托产品,大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控制风险,包括财政支持、资产抵押、第三者担保、贷款保险、银行信誉及信托公司自身信誉等。因此,如果允许将保险资金投资于信托产品,上述信托产品可能会成为保险公司优先考虑的对象。而“保险资金与信托合作的主要困难,仍然来自于监管层关于保险资金监管思路的问题。”
修闸放水
值得保险公司庆幸的是,对于保险资金运作的问题,新一任保监会显然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思路。大致可归纳为“修闸放水”――修管理的“闸”,放渠道的“水”。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监会于今年5月公布了新的《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今后中国保险业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由只允许投资三峡、铁路、电力、移动通信等中央企业债券,扩大到自主选择购买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发行,且经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比例由目前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提高到20%。
对于像中国人寿、中国人保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债市场的开放无异于杯水车薪。据了解,目前我国企业债市场的总规模不过1039亿元,可上市规模仅为763亿元,根本不足以使保险公司用足20%的上限。但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来说,企业债市场的放开则绝对有利于改善公司的投资结构。专家指出,目前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收益比国债高出0.95个百分点,比金融债高出0.4个百分点。如果能够用足20%的上限,则企业债可与证券投资基金分庭抗礼。
据称,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以及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信托产品的方案已经放在了监管部门的案头。
与拓宽投资渠道相对应的是,保监会在今年年初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专业资产管理公司”。7月19日,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并发起设立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挂牌,标志着保险资金“理财”已到了只能前进不能等待的地步了。
虽然保险公司成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不能在投资渠道上区别于原有的投资部,但在泰康人寿资产管理中心首席运营官刘挺军看来,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最大好处在于专业化。“一个独立的专门化的子公司,无论是从组织的目标,还是到日常的运作过程,都可以更加专著于工作目标,更加专著于我们现在所做的资产管理业务。”
国外保险资金运作模式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保险公司资金运作模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通过保险公司内部投资部门进行
美国大都会人寿在总部就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部,管理着1500亿美元的资产,同时对海外公司投资业务进行监管,还直接参与保险产品的开发。投资部共有员工220人,其中负责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管理的有160人,资产组合管理的人员有25人,其他人负责其它投资品种和综合管理工作。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大多采用第一种模式,但名称各有不同。中国人寿称为资金运用中心,泰康人寿则是资产管理中心,太平洋保险为资金运用管理中心,中国人保称投资管理部。
通过全资或者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运作
通过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运作资金,是目前大型寿险公司比较普遍采用的模式。许多子公司除了重点管理母公司的资产外,还经营管理第三方资产。例如美国国际金融集团(AIG)分设出AIG资产管理集团,管理AIG资产1410亿美元,第三方资产350亿美元,还有5家全资或控股的资产管理机构经营不同产品。
外包给其它投资机构运作
资金运作外包的一个典型代表则是在韩国占40%寿险份额的三星人寿。从2001年开始,三星人寿就开始外包一些业务,将直接的债券和股票外包给几家资产管理公司。其它一些职责,比如不良贷款管理、房地产信托投资也都外包出去。
篇8
而保险资金用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已经连续数月徘徊在7%左右的水平,不足规定上限的一半。虽然有政策在前开道,但保险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并没有立即给以热情的响应,他们现在又心系何方?
保险公司冷眼看入市
“雷声大,雨点小。”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在业界翘首以待了数年后,依然没能逃开这一命运。
对此,大部分保险公司的解释是,由于托管指引、独立席位管理办法等配套的实施细则尚未最终,公司目前只能做些入市前的准备工作。
“保监会正在就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相关细则与其他有关部门进行积极的协调,目前进展情况很好,争取在今年年底之前制定出来。”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孙建勇说,同时保监会还将陆续就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开展专题培训、研讨和调研。
但一家寿险公司资金运用部门负责人认为,这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政策问题,在资本市场现有的环境下,“保险公司对于直接进入股市心有余悸,实在不怎么热衷”。
11月26日,吴小平在“保险业资金运用研讨会”上介绍,10月末,我国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已达10300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占48.9%,国债投资占23.4%,金融债券占10.9%,证券投资基金占7.1%,其他投资占9.7%。
据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保险行业资产总额达到11463.75亿元,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保险资金为733.02亿元,较9月末减少了10.59亿元。
保险资金用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不足投资上限的一半,是否保险公司对证券市场有些望而却步了?
华泰财产保险公司(下称“华泰财险”)董事长王梓木的投资计划恰恰证实了上述人士的说法。他认为,目前直接投资二级市场风险太大,很多上市公司业绩的真实性都经不起推敲,如果投资大型国有公司的股票,股票数量有限,灵活性也不够,只能中、长期持有。王梓木表示,华泰保险打算从投资一级市场开始。
“我们公司对直接投资股票非常慎重,现在只是做一些制度上的准备,不会太急。”首创安泰人寿财务部投资管理处经理王宏宝这样表示。
而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执行官杨文斌说,公司投资股市将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在承担有限市场风险的前提下追求长期稳定回报。
杨文斌还介绍,为了适应投资A股市场的需要,平安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成立了专门的权益投资部,平安现有的投资运营中心已经聚集了70多名专业人士,基本可以满足公司投资要求,目前没有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打算。
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合资寿险公司资金运用部总经理也明确表示,近期没有直接进入股市的打算。他说,“公司的资产和国有老牌公司相比微不足道,投资压力也没有他们那么大,目前以观望为主。我们更希望监管层可以考虑降低合资公司投资海外市场的门槛。”
资产管理公司五强赛跑
相比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而言,保险公司更热衷于借政策的东风,先搭建一个投资平台——资产管理公司,再打造一支优秀的投资队伍。“这才是公司目前的头等大事。”一家正在申请筹建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
吴小平在上述研讨会上还透露,保监会已批准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下称“中国再”)和华泰财险两家筹建资产管理公司,另外还有三家保险公司也上报了资产管理公司筹建申请。保监会一知情人士透露,这三家公司分别是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和太平洋保险。
中国再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正处在紧张的筹备阶段。该公司一人士透露,资产管理公司未来将管理中国再100多亿元的资产,规模在国内保险公司中排名第五。目前公司编制33人,基本保留中国再投资管理中心的原班人马,计划设立的6个部门分别是:综合部、财务部、固定收益部、权益投资部、组合投资部和风险控制部。
该人士还透露,资产管理公司拟任董事长将由中国再一位姓沈的副总经理出任,拟任总经理为现任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刘非。另外,中国再及其下属子公司将共同持有资产管理公司80%的股份,而集团外的股东,包含外资股东,将持有剩余20%的股份。
新华人寿一内部人士也表示,新华人寿投资管理中心模拟独立法人的形式运作,已有一年多时间。
王梓木称,他们设在上海的投资管理中心正集中精力筹备资产管理公司开业的事情,现在已经报批,如果顺利,下个月可获准开业,而正式揭牌大概要等到明年1月份,“(人员)基本上就是原来的班底”。
据一位接近保监会人士透露,监管层曾在内部工作会议上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问题做出具体阐述:逐步扩大受托资金的范围,允许接受外部资金的委托,成为专业养老金和年金的重要资产管理者;研究和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在条件成熟时,参股和控股基金管理公司。
投资人才战硝烟四起
伴随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急速放开的,是投资人才的大面积短缺,一场投资人才的争夺战悄然上演。
近年来,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保险公司间相互“挖角”已经成了一件平常的事情,毕竟这是建立人才队伍的一条捷径。王梓木惋惜地说,日前,华泰投资管理中心北京业务部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被泰康挖走。
他称,华泰将投资管理中心迁址上海时,有些人因为家庭或其他个人原因去不了,而被迫留在北京业务部,但北京业务部只保留部分行政及营销职能,并没有核心业务。王认为,这也是他们选择离开的原因之一,“现在我们自己还得再补充”。
今年6月末,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揭牌时,公司上下员工也不过50余人,不到半年时间,人数已经增加至近百人。在谈到人才储备时,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吴焰说,公司面向社会招聘,但条件比较严格,第一次公开招聘时,报名的有400人,但我们只录取了其中的5个人。
中国人寿凭着“中国保险业老大”的旗号,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的投奔,但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这样幸运。
人才供给跟不上新公司开业的步伐,保险人才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除了“挖角”外,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也成为保险公司网罗的对象。
前述寿险公司资金运用部负责人说,按照他的估计,保险公司现有的资金运用部里,超过50%的人曾在证券公司工作。这些人有过实战经验,稍微熟悉一下保险公司的特点就可以上阵操练。
篇9
保险投资在保险公司的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利润已不能单纯依靠收取的保险费与一定概率下的保险赔付差额,而是越来越倚重于保险投资的有效运营。因为保险与给付之差,其利润率是一定的,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而保险投资的运营,其预期的利润率却是无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各种投资运营才能使保险资金获得长期稳定的增长,使保险公司获得较高的利润。可见有效的资本运营是现代保险业的支柱,是保险经营发展的生命线。
二、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和现状
(一)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企业的资金按规定只能存入银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缴国家财政,无任何保险投资可言。经过20年的停办以后,我国保险业随着改革开放而获得新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0年开始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并积极发展国外保险业务。
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报告》中指出:“总、分公司收入的保险费扣除赔款、赔偿准备金、费用开支和纳税金后,余下的可以自己运用”。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又从法规的角度明确了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这不仅是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强我国保险业活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对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保险企业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984年至1988年底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取得投资权后,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总公司在北京、江苏等地尝试性地开展投资(包括贷款)业务,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城市分公司也相继开展保险投资业务。
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对保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实行严格管理,一是对资金运用规模实行计划控制,例如1986年人行对人保下达2亿元投资额度。二是对资金运用的方式与方向作了严格规定。1986年人保的资金运用被限定为投资地方自筹的固定资产项目。1987年批准试办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和购买金融债券。这一阶段的经营效益不大理想,资产运用率和投资收益水平都比较低。以1986年为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汇总的资产运用率只有9.23%,投资收益率仅为0.83%。
2、调整整顿阶段:1988年底至1990年底
由于面临治理整顿的经济环境和紧缩信贷规模的局面,加之保险业本身经营效益不佳,我国保险投资业务于1988年底进入调整整顿阶段。其内容和措施有:总结前几年资金运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严格执行信贷计划,严肃利率政策,把资金转投到流动资金贷款方面,坚持“十不贷”和注意“重点倾斜”并采取了担保和银行承兑汇票抵押等手段,努力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工作除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外,大部分工作放在对原有投资贷款项目的清理的催收上。资金运用的范围被限定为流动资金贷款、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购买金融债券和银行同业拆借。
3、进一步发展阶段:1991年至1995年
经过两年多的调整整顿,加之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保险投资业务于1991年开始进行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保险投资在保险界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重视。两家新成立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先后加入了保险资金运用的行列。保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底。人保、平保、太保三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达109.46亿元。保险投资的范围有所拓宽,证券投资得到较大发展,保险投资收益得到提高。
4、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
随着1995年《保险法》的出台和实施,各保险公司遵照《保险法》调整业务,以符合《保险法》的要求。《保险法》的实施,为我国保险投资业务的规范与健康发展奠定的基础。
(二)我国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
1、决策机制薄弱
目前许多保险公司尚未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决策机制,人保财险公司直到2003年下半年才成立了专门的保险投资公司。决策的盲目性、被动性、随意性十分突出,在仅能投资债券的时期,这类决策机制不会体现任何危机,对于资产规模迅速壮大的保险公司来说,更是掩盖了其决策的弊端:决策机制落后,决策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在保险公司进入基金市场后会充分暴露出来。
2、保险投资渠道狭窄
1998年以前,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2000年3月1日起实行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而西方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则较广泛。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
3、保险资金利用率低
保险资金的利用率,在国外基本上达到90%,而在我国还不到50%。有限的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据统计,1998年人保、平保和太保三大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40%—60%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保险资金基本上无“运用”可言。截止到1999年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率还不到20%。为了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保险公司将大量资金存于银行,由银行进行专业的资金运用,而保险公司只能获得固定的较低的存款利息,银行存款的利息已经远远不能使保险资金保值、增值了,保险公司必须开拓出投资新领域来保证其资金的收益性、安全性。
4、保险投资缺乏相应人才
三、建立我国保险投资体制的构想
(一)保险投资客观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资体制
所谓保险投资体制是指保险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保险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是现代保险业的两个重要特征,其中保险投资业务已经成为现代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将扩大保险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和稳定性。同时,保险公司收入的增加,将使保险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险费率,减轻被保险人的负担,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我国保险业如果没有投资收益作为基础,加入WTO后,在承保业务上很难与国外保险公司进行价格(费率)竞争。另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和获利可以弥补业务上亏损,维持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1987年英国两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亏损分别为0.64亿英镑和1.08亿英镑,而投资利润为2.04亿英镑和2.49英镑,盈亏相抵后,还有不小的综合盈利。从近期国际保险业的发展特点来看,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经从传统的承保收益逐步转移为投资收益,如美国产险业务自1978年以来连续21年出现承保亏损,主要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
由于保险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因而保险资金的运用除了考虑投资的收益外,还必须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市场的开放,投资工具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资机制的建设,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保证保险资金实现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的协调。
(二)保险业应尽快建立、健全保险企业的制度和规范
建立和完善中国保险投资体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保险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经营管理,才可能为高水平、高效益的保险投资提供根本制度保证。如何加强经营管理,我个人认为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第
一、加大公司运作的透明度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运用法律武器,严惩那些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有效地维护股东的权益。
第
二、建立和完善对经理层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彻底改变旧的用人机制,让市场和竞争来决定经理的选拔,使经理的报酬与公司的业绩直接挂钩。
第
三、加强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摒弃旧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方工和方法,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方式和方法。
(三)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
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基础,是关系到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加之其它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是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太小;保险公司无法控制入市资金的风险;在目前封闭式基金占据主流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被动的分红,其变现很难实现;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过窄;保险资金中短期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加快资金入市步伐,使我国保险业能够持续快速发展。
1、保险资金入市
(1)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运用得当,还可有效解决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差损”问题。在《保险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投资,仅每年的利差损就有3至6个百分点,这为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在银行存款的利率为2.25%,国债的买卖收益最多不过6%-7%,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因资金量有限,所以收益率微乎其微。而在2000年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的平均收益达12%。因此,保险资金入市,从长远来看,对保险公司增加盈利能力、解决“利差损”具有重要的意义。
(2)保险资金入市可以有效改善保险公司资产结构。如果允许保险资金按严格的比例进入证券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闲置的压力。因为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是进行股权的交易,在证券市场机制作用下,根据保险资金运用原则,保险公司必然将资金投入到效益好、有成长性的企业中去,这样客观上就使保险资产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3)从长期来看,保险资金入市对于启动保险消费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保险资金入市无疑使国家找到一种对资金更有效的配置方法,从而使部分社会资金与证券市场之间形成纽带。在这个纽带的连接过程中,不但可以改变整个社会资金的结构,还可以使经济发展得到更大的保障,以便使国家、企业、个人以及保险公司更好的发展。
(4)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业面临着更大的冲击,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保险公司除了用提高服务质量来争取保单,扩大客户群外,其所得到的保费收入如何获取最大的安全收益是关键问题。在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较我国畅通的多,除了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外,还可涉足证券市场甚至房地产业。所以,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更好地奠定加入WTO后的经济基础。
(5)保险资金入市可有效缓解证券市场中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助于稳定证券市场。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可入市的保险资金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必将会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结构,它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2、保险资金进入短期拆借市场。
尽管保险公司都有较高的信誉,但上前还不能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而须有抵押。如果能直接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可以为保险公司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供方便。新晨
3、扩大可投资的企业债券范围。
目前保险资金只可购买铁路债券、电力债券和三峡债券,应扩大到其他的企业债券。尽管企业债券质地有好有坏,或者说存在风险,但应相信保险公司有一定的鉴别能力。
4、进行资产委托管理。
资产委托就是保险公司以合同的形式把资金委托给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运作。它的最大好处是保险公司省心省力,不必事事躬亲,同时由专业公司进行操作,也可确保较高回报。
篇10
中国保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保险资金达643.03亿元,同比增长115.62%.保险资金增持基金的现象在今年初表现得更加明显,前4个月投资规模增长了38%以上。
封闭式基金受青睐
作为封闭式基金的最大持有人,保险资金的动向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尽管此次保监会并未单独公布保险资金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比重,但市场人士推测,在间接入市比重显著增长的背景下,保险资金投资于封闭式基金的比重也将有明显提升。
统计显示,从2003年初开始,保险公司就一改在封闭式基金上相对稳定的投资风格,开始大幅增持封闭式基金,目前保险公司持有的封闭式基金份额已达249亿元,占封闭式基金817亿总份额的30.48%,较2002年的23.53%上升了近7个百分点。
另外,大幅增持封闭式基金的机构还包括QFII.比如,瑞银就购买了近5500万份封闭式基金。
业内人士认为,封闭式基金大受欢迎,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去年底以来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屡创新低,使其投资价值凸现。
资金运用水涨船高
对于保险资金大幅增持基金的原因,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已经达到9366.06亿元,同比增长了46.17%,相比2002年底更是增长了近70%.尽管对于保险资金投资于基金的比例,保监会设定了不超过其总资产15%的监管控制比例,但截至去年底,投资于基金的保险资金仅占到整个保险可运用资金余额的5.6%,这表明,保险资金投资于基金的空间还很大。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保险公司在基金上的投资收益并不理想,特别是2002年甚至出现了较大亏损,但作为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的一条重要渠道,随着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的不断增长,保险公司仍将加大对基金市场的投资比重。
基金法实施起波澜
从保险公司持有封闭式基金的品种来看,小盘基金成为去年各公司增持的重点。统计显示,小盘基金平均增仓幅度为5.45%,高出中盘基金的4.32%,更超过大盘基金的3.31%;而且,保险资金增仓比例最大的10只基金中,规模在8亿份以下的小盘基金就占据了6席。而从近期封闭式基金的市场表现来看,部分中小盘基金也是格外引人注目。
- 上一篇:医美营销策划方案
- 下一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险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