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业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作业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作业设计方案

篇1

【关键词】小学美术?设计作业

学生作业的效果和质量是反映课堂教学有效性最快而明显的途径。一般学生美术作业明显存在以下问题:(1)作业公式化;(2)部分学生能力有限导致完不成。(3)作业目的的功利性和封闭性。因此,如何以改进作业设计为载体,寻求有效教学的途径呢?

一、明确目标,完善范作,追求自我设计

1、注重范作引路

教具呈现时注意直观性,针对性,图象清晰。在示范作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将作品表现过程中构图、造型、色彩、创意等美术形式清晰地展示并清楚地告诉学生,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抓住要领。在《茶香四溢》课前的基础部分要求学生能熟练制作泥板和泥条。学生一开始动手操作,自然困难重重,即使完成了一些作品,也较粗糙。于是事先用陶泥做好的一本“书”,在课堂上展现出来,既和泥板结合,又简单精致,然后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并用手摸一摸。很明显,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本泥板书上,他们觉得泥土也能做成这样细致的泥板,十分惊讶,心里也暗暗有了一个比较目标。很快,这样的“激将”,会落实到自己的作品中。

2、强调自我设计

鼓励学生对需求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形成创新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材料等构思作品方案,并将自己的方案设想用图案、模型、美工等方式表达出来,听取他人意见后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案。最后把自己的设想通过制作变成作品。尽量让学生亲历一个作品或一项活动的方案设计过程:收集素材结合心理感受——审美分析——方案构思——艺术表达——作品展示,这个过程可根据实际进行删减或合并。通过提供“表现体验”“过程评价”等方法,让每个学生学会制定作品制作的设计方案,这是美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注重实践,加强合作,进行有效指导

1、探寻科学合作形式,促进掌握新技能

美术课是感受性很强的学科,课堂练习尤为重要。可对基本知识讲解与练习的时间作出一般规定,大致为1:2。把个人练习、分组练习、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分组练习,有时是2-6人一组,有时是以大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材料和工具较少、不易准备、条件有限的教学内容。如《舞台设计》等课,让学生在课堂规定时间里小组完成一件作品也比较困难。因此,让大组为单位提前制作场景,课堂中制作主物体组合完成学习内容。这样既完成教学任务,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探索美术第二课堂,拓宽练习新渠道。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单靠课堂内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应把和美术教育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节假日活动等整合。积极组织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辅导并帮助学生参加现场书画、竞赛等活动项目,充分发挥特长生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美术的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学校生活中的科学活动、环境整治与美术教育结合起来;人文部分的学习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公益美术与社区服务结合;设计作业可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经典作品欣赏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等。如:《悠悠北山街》学生作业设计

三、立足教材,注重差异,强调个性能力

1、根据情趣差异设计内容不同的作业

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特别关注不同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画恐龙》,可把作业设计为个体英雄型、家庭和睦型、团结友爱型。应善于捕捉各个信息点,及时调整作业设计策略。一次画《欢乐家庭》作业练习,一位学生他愣在那里不知怎么画了,笔者马上了解:“怎么了?”“老师,我画不出来”。于是马上设计提问“你觉得家庭成员类似什么?”孩子沉默了一会儿说“就像一窝开心的小动物!”说完哈哈一笑。笔者马上说“你理解的真好,就画一窝小动物!”看着学生画完那幅有意义的画,并不时地表扬、鼓励。临近下课时候他说:“老师,谢谢你!我觉得这一家是最快乐的!”这种因人而异的作业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加了他们的信心。也给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余地,促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在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和技能。

2、根据性格差异设计表现不同的作业

不同性格的学生对相同的作业带有明显的“个性理解”。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受学生欢迎的作业,让他们在不同表现形式的作业中自主实践,品尝收获的喜悦。对于认真耐心的学生,提前一、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让他们去实践,并让他们记录作业过程中的得失和创意;对于动作利索但耐心不够的学生,让他们去参观、感受,仔细观察作业优秀的同学完成情况;对于酷爱网游又相对偷懒的学生,安排他们上网查找记录相关方面的知识,做成电脑课堂作业在班内交流。以上三样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时间也大不相同,但学生心中流淌的是实践中所得的真知实情,认真感受表现过的学生心中涌动的是细腻与兴奋,没用画笔表现但上网查过制作过各种资料的学生也主动收获了不少知识。

3、根据能力差异设计要求不同的作业

学生性别不同、个性不同,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承认并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为不同知识基础及动手能力的学生设计分层次作业,促使他们由“现有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跃进,为学生设计“量力而行”的课堂作业:对表现能力特差的学生,允许他们只完成基础部分;对表现能力较弱的学生,允许他们用模仿教材进行一个作品的临摹和简单绘制;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其完成有一定艺术性作品。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要求的作业,无论是模仿制作还是创意制作,使每个同学都能有所收获。例如:

作业设计应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营造充满情趣、充满张力的课堂作业环境;力求全员参与,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活动中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作业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把充足的课堂作业时间留给学生去体验、去完成,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方法,期待多维度的设计能唤起学生为下一个学习目标而继续努力的学习激情,更好的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人格、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建议》(试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S]. 2009.10

[2]《个性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熊梅 [J].《课程.教材.教法》.2011.08期

[3]《学科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篇2

[关键词]高职;室内设计;教学改革

1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主要构成

目前,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类课程主要由基础类课程、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综合实训类课程构成。基础类课程包括造型、色彩基础、透视学基础、手绘方案表现、设计史论装饰工程制图与识图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美感,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将此类课程作为职业技能基础课,放置在一年级开设;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包括家具与陈设设计、居室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及计算机软件等,主要让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室内设计风格流派,掌握空间划分和界面设计方法,室内声光色的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应岗位要求;综合实训类课程由居室空间设计实训、公共空间设计实训、室内设计综合实训等实训课程构成,主要培养学生室内设计综合运用能力,为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1.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课程教学过于强调目的性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一直以“目的性”教学为主,将学生将设计方案做得满足课程作业要求作为教学目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遵循固定的程序来进行,看似教师和学生都在认真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实往往忽略了学生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部分学生虽然能在课堂上完成一个出色的设计方案作业,但是到了实际工作时却无从下手,与平时课程教学过于强调目的性有较大的关系。

1.2.2课程教学缺乏联系与整合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师资力量不足,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复;由于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任课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课程和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不够好,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时,往往忽视了课程前导与后续的关系。

1.2.3考核方式实用性不强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模式为课程综合作品考核,通过设定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权重,综合确定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体现了学生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过程性考核,但任课教师主观性太强,评分标准得不到保证,课程成绩往往不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仅仅体现了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该课程的依据,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习僵化,使学生学习成为应试学习。多年来,许多成绩优秀的毕业生找工作四处碰壁,和高职院校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2.1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室内设计是一项紧跟时代潮流,凸现艺术美学和技术工艺,强调实践应用,兼容多项边缘学科,以满足现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目的的实用主义设计门类,有其特有的学科特性。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上述弊端,教学效果不理想。近些年来,笔者通过走访行业企业,与毕业生座谈等方式,进行市场需求调研,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实践和研究,进过专业教研室组织多次论证,明确了“培养室内设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真实项目,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主动探索和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信息获取、技能掌握、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通过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与企业评分等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工作态度、项目进度、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判,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考核结果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室内设计专业由最初的两门课程实施项目化课改到面向设计方案与表现类课程和综合实训类课程全面展开,促进了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逐步建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增设实践性教学、参观实习等方面的内容,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装饰设计公司、考察规划博物馆、观摩设计展览和美术创作活动,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践中完成,通过定期举办讲座,使学生获得许多学校课堂学不到的实践知识,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当前现代化的人居环境设计给室内设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也促使设计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是培养行业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场所,室内设计专业的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研究,逐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室内设计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昊.环境艺术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2]孔小丹.探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6).

篇3

华人建筑的骄傲

在我建筑学专业五年的学习中,印象最深的建筑师要数贝聿铭了,让我着迷于他的并不是其华人建筑师的身份,而是其统观全局、强调功能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几何平面追求。

建筑学有句名言:“下等学造型,中等学元素,上等学空间,上上等学创意或概念。”贝氏的建筑风格就充满了创意。

20世纪八十年代,卢浮宫由于展馆面积已不适合展出要求,法国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扩建,为此广征方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当时最负盛名的15位博物馆馆长来评选设计方案。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方案。贝聿铭的设计是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此事一经公布,就在法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法国人认为这会破坏卢浮宫的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是巴黎美人脸上的伤疤”……但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采用了贝氏的设计方案。

玻璃金字塔塔身总重量为200吨,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的负荷甚至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使得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体现了现代艺术的风格,也是现代科技的独特尝试。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5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7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

当卢浮宫改造工程完成后,指责的声音没有了,换来的是“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宝石”的赞美。

理性与感织的专业

建筑学的前两年主要是学习美术基础课程:素描、水彩、水粉、构成等,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之后就是以各种建筑设计基础课为主,如程建筑制图、小型建筑设计、基础软件等,配以建筑结构、建筑力学、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规范等建筑专业课程。所学的课程较多,但每门课程之间都有着重要的联系。

简单地说,建筑学就是一门关于设计、关于艺术、关于建造的专业。他既需要理科生的逻辑,也需要文科生的感性。

大学期间,我们除了学习课本里的知识,更多的是出到学校外面去参观各种建筑,采集建筑本身的信息。例如修建材质、外观、空间内部关系、颜色、结构组成等。因此建筑学的学生常常也是摄影爱好者、旅行爱好者,这些爱好都是专业需求。除了关于专业本身的学习,哲学、美学、历史、经济、宗教等领域的知识你都要或多或少的了解。等到让你自己进行设计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平时积累的知识都会潜移默化的渗入到建筑学中。

篇4

“园林钢笔画”的前身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时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主任的孟兆祯院士提议,高汶漪老师主持开设的“钢笔速写”课程。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一门特色课程,并对园林学院的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如何配合园林学院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发展和进步,是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一大课题。为此数代园林美术教师付出了努力,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成果。“园林钢笔画”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要立足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以及表达能力,使“园林钢笔画”成为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推动学生创意设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二、“园林钢笔画”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

“园林钢笔画”课程授课教师人数较少,仅有3人,而且教师的专业背景均为艺术院校毕业。他们虽然在钢笔绘画的艺术技巧上具有专业优势,但所具有的园林专业知识有限。因此在通过钢笔画训练启发学生设计思维方面有欠缺。针对这一问题,“园林钢笔画”课程授课教师应积极加强与设计专业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共同研究如何将专业设计内容渗透到“园林钢笔画”课程的教学中,增强设计专业的方向性导向。

(二)教学内容单一

从教学内容上看,改绘的教学内容比重较大,写生和创作的比重较小,“园林钢笔画”课程偏重于对学生绘画技巧的培养,缺少对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课程训练内容沿袭旧例,缺乏创新性,在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其他相关院校的信息往来和专业交流,因此教学思路不够开放,教学内容单一,与其他专业课的关联度较小,没有充分利用园林学院在风景园林设计和园林设计方面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经验,从而使“园林钢笔画”的训练内容与园林设计的专业训练有些割裂,没有起到应有的相互促进的作用。作业内容偏重于照片改绘的训练,而写生和风景画创作的比重较小,实习地点和写生内容多年来只有微小的变化,缺少创新。

三、“园林钢笔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园林钢笔画”主要面向风景园林和园林设计专业的大二学生,开课时间为第四学期。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专业概论”“素描基础”“制图基础”“造形基础”“园林植物基础及实习”等专业基础课程,并通过“园林综合studio”的训练进行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初步应用,具备了初步的设计技能。第二学期则完成了“色彩基础”“生态景观规划”等课程,其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积累,其设计师的专业认同感和设计思维逐渐萌发。第三学期,通过“设计表现技法”和“建筑结构与构造”等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设计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为转向专业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园林专业学生第一学年的基础课程与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完全相同。但第二学年的专业基础课程与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相比,开始明显偏向植物学方面的学习,出现了偏向植物方向和偏向设计方向的分野。因此在第四学期选修“园林钢笔画”课程的学生更倾向于向设计方向发展。这些选课学生对设计快速表达的基本技能和设计思维训练方面的需求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需求是一样的。所以“园林钢笔画”课程应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去掉了线条练习部分,主要课程内容由课堂临摹、照片改绘、写生和风景画的创作几个部分组成。课堂临摹的目的旨在通过范画的临摹,初步了解钢笔工具的特点、钢笔画的基本技法、体会画面的经营与内容的表达方法。照片改绘主要训练学生在二维图片中概括表现对象特征、提炼线条、组织画面的能力,为下一步的风景写生打好基础。风景写生则要求学生面对真实的景物,在三维空间环境中选取表现对象、概括特征、表现形象,完成三维物像到二维纸面表现的转换,建立一种真实景物与绘画之间的表达联系。这一训练为下一步学生自己完成风景画的创作做准备。“园林钢笔画”课程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参考图片和写生素材构思一组园林风景,并将这一构思用最适宜的钢笔画技巧绘制成一幅钢笔风景画作品。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从设置到组织,由易到难环环相扣,逐步训练学生从零基础入门状态到能够自如地以钢笔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风景画构思,最终达到使学生理解钢笔画的表现技巧和绘画方法的目的。教学内容的变革提高了学生美术技法的表现能力和设计思维的表达能力,为日后园林设计课程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注重与园林设计相结合

“园林钢笔画”作为园林学院专业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还肩负着与专业设计课程相衔接,培养和发展学生设计思维的任务。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设计专业通用的图示语言来表达构思、进行方案的设计,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也源自于设计思维的觉醒。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对学生设计方案能力的培养。因此“园林钢笔画”课程教学应结合园林设计专业知识,“园林钢笔画”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高超的绘画技巧,而是为培养学生园林设计的基本技能提供一个综合训练平台。通过“园林钢笔画”的课程训练,让学生有意识地实现从“画”到“图”的转换以及从“二维”到“三维”空间概念的建立,这也是设置“圆明园古典园林复原想象表现图”创作的目的之所在。“园林钢笔画”的教学内容与园林设计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职业市场的需要,即帮助学生掌握日后就业和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在园林设计的实际工作中,设计方案的快速表现是一项必需的专业技能。快速表达的手段不拘一格,钢笔画因为具有简洁、概括、清晰等特点往往被作为设计方案快速表现的首选。因此在教学方案中应增强园林要素表现的训练力度,培养学生将钢笔风景画的绘画技巧运用于专业设计图的能力。

(三)增加有针对性的项目训练

现行的“园林钢笔画”共有40学时,计2.5学分,课程内容调整后保持了原学时和学分不变。对掌握较快,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可为他们增加一项创作作业,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强化与设计相关的教学连接功能。创作作业包括两幅要求不同、重点各异的创作作品。第一幅创作作品题材不限,以学生自备的多张照片为创作依据,要求根据素材完成一幅钢笔风景画的绘制;第二幅创作作品题材限定为“圆明园古典园林复原想象表现图”。教师要与学生共同确定相关文献及参考资料、现场照片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和素材,帮助学生完成考据、推理和表达等环节。“古典园林复原想象表现图”的钢笔画的创作,是本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此项作业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钢笔画技法,并结合园林设计专业知识,收集、考证相关资料,对古典园林进行复原想象。若要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此项作业,必须对学生进行强化美术训练,同时还需要学生查阅古典园林的相关文献、图纸资料,并进行现场考察。本课程选择圆明园中相关景点作为表现对象,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

(四)开展特色化教学

钢笔画简洁明了,具有强烈的黑白色调美,不像铅笔画更擅长呈现丰富的灰色调。钢笔携带方便,随时都可记录或表达设计构思和意图。学生在学习钢笔画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要求学生画得细致些、深入些,在掌握了基本的造型手法后,学生可以速写的形式完成训练。钢笔速写不能潦草,而是要快速准确地表达对象,将自己的设计构思诉诸画面。钢笔画既可以单独成为设计图,也可以在钢笔画设计图的基础上简单着色,形成钢笔淡彩的效果图。钢笔淡彩图的特色化教学使学生将色彩自由运用到钢笔画的创作中,丰富了“园林钢笔画”课程的教学内容。

四、“园林钢笔画”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篇5

室内设计既要有艺术性,还要有功能性;不仅需要有好的艺术设计方案,充满艺术风格的表现和艺术探索精神,还要对室内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更重要的是要综合考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原建筑结构的特点,设计风格的定位,基本设施的配套,材料及工艺的限制,经济性指标的要求等等因素,每一项要求都可能制约着室内设计方案的实施,影响限制着对设计方案优劣的评定。而这些设计要素的体现,没有大量严谨的应用性实践教学内容,学生是不可能达到实际专业要求的。因此,增加教学环节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制订完整的实践性教学理论体系,调整、修改不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性教学课件建设,建立室内设计教学实践基地及材料工艺考察认识中心,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室内设计师,达到室内设计教学的真正目的。

1、完善针对室内设计应用性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论体系

目前,中国的室内设计教育虽然已初具规模,从客观概念上也已建立了自己的教学体系,但从局部层面,或者具体到设计专业的某个课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能真正满足于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并制造出合理的、准确的教学大纲。特别是室内设计教学科目,除个别设计院校外,普遍存在教学理论体系的不完善。表现在课程设置随意性强,教材质量不高,教学内容不统一,理论教学课时太少等,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考察、装饰材料认识考察、施工工艺现场实习、社会实践实习、应用性设计内容等)严重缺乏。其原因可能因为对艺术类教学因认识的不同而造成投入的严重不足,没有用于进行实践性环节教学的平台。如设计专业学生作为基本工具的电脑配置不足,没有建立教学专业实验室,没有适度设置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等。因此,明确应用性实践教学内容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并认识到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特殊性教学特征,才是教学的根本。(1)明确理论讲授与专业设计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课时不少于20%,课堂指导训练的课时约占60%,20%的课时用于认识、调研、评估等应用性、实践性教学;(2)每个学期要安排2—3周专业实习课程;(3)课堂“模拟设计”与“应用设计”相结合,缩短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4)更要注重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室内设计的空间模型制作等。只有明确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作为教学指导,室内设计教学工作才会有质的飞跃。

2、建立室内设计教学工作室、实践基地及材料工艺展示中心

设计不同于美术作品的创作。设计在表现艺术风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功能。表现在室内设计中,就是必须满足各真实空间功能的各类需求,否则即使设计的图纸画面如何精美而不能满足工程应用,也只能是一张废纸。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室内设计教育必须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最为重要的就是有目的的多进行教学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到超前的设计理念,熟练的设计技巧,还要熟知材料、工艺及科学技术在室内设计当中的应用,以及作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内容,只有在实践性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要不断加强对装饰材料的认识,了解最新的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清楚各造型要素、手段、方式方法对设计的制约及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设计作品被客户所认同。而这些基本技能及专业素养的掌握,全靠书本知识是无法解决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教学实训工作室、实践基地及材料、工艺展示中心。通过上述空间浓缩展示各类装饰材料及其艺术特点,绘制相应施工、结合详图,正面展示各空间常用工艺施工作法,以及各类空间设计的基本理念,并在教学环节中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性实践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认识环境艺术设计阶段过程及技术难点并快速提高,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6

关键词:“主题教学法”;高校;手工制作;课程

1高校开设手工制作类课程的意义

国家在新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课程的性质描述为“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和“强调愉悦性”。手工制作类课程正符合了新课标的性质要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调查研究、观察思考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此课程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标预示了在义务美术教育阶段,手工制作课必将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为顺应这一形势,高校也开始加大美术师范生在手工制作方面的知识积累,开设了相关课程,并积极探索着有效的教学方式。

高校教师通过手工制作活动,除了要让学生学会基本制作原理和简单工具的使用技巧外,还要求学生完成相对复杂的,兼具较高艺术审美情趣的手工作品。因为高校教学的培养对象是成人,设置的手工制作类课程,其难度虽然不必等同于艺术设计和雕塑等艺术专业的材料制作方面的课程,但肯定要高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手工制作课程。

2“主题教学法”的含义和教学特色

主题教学法是指基于教师限制的主题,通过原理与方法的教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框架,设计出全新的探索过程,以获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体验。主题教学法的教学特色为:

2.1讲求互动

主题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能有效地把课堂从被动的教学变成主动的教学互长过程。除了可以由教师规定教学主题外,还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创作需要确立出手工制作的主题,具体包括主题的内容、制作的造型元素及制作的材料,带着这个主题完成相应的教学作业要求,形成教与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教师在其中起到辅导作用,而非主导作用。整个教学环节是动态的,教学方案还得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进展情况,分阶段逐步确定,随着手工制作的步步深入,允许学生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以达到最大化的切合主题。

2.2重视学生的探索能力

主题教学法提倡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研究方式,让学生在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并以正确的研究方法来获取和发展知识,逐步形成个性化的风格。主题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帮助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要让学生多动手、多探索,要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观察力、思考力。学生在过程中学习方法,积累信息,捕捉灵感,通过合理、有效的研究过程得出良好的结果。教师通过这种形式给学生一种推动,并通过主题创作的表达展现出学生不同的闪光点。

3在高校手工制作类课程中实施主题教学法的程序

3.1确立主题

教师在课前先为学生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主题内容,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这个主题展开构想,把主题细化,或是受这个主题启发,创设出另一个主题。教师指定的手工制作主题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要确保学生的手工制作都能顺利地进行,尽量避免让学生去完成过于困难的手工制作,这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针对主题内容从造型形态、色彩肌理、材料类别和技术工艺等诸方面进行可行性和可能性的探索和实验。然后,在对主题多向研究的基础上,将获得的丰富资料和设计元素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最终确定好各个因素,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思想切实可行的原创设计方案。

3.2主题实现

根据设计方案,对材料和手工艺技术的特点与方法进行综合实验,通过研究与实验,从而选择能够使设计方案得以实现的最佳技术手段、创作方法。根据主题需要,缩小了学生准备材料的范围,利于获取最满意的制作效果。教师要尽量建议使用容易收集的手工制作材料,如日常废旧物、自然界的材料,同时注意避免学生发生触电、烫伤、腐蚀、毒害等事故。

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现场示范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优秀的手工艺术品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手工艺的价值和趣味性,更直观地学习到手工制作课程的内容,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除了学生的个体学习法外,分组式学习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手工制作类课程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如果要求学生单独去制作某件大型手工作品,相对会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建议学生建立学习小组,让几个学生共同去完成,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协作,就手工制作的意见进行整合与优化,能够很快解决手工制作中遇到的问题,让手工制作的效率得以提高。

3.3展示交流

把主题研究与创作的整个过程(制作过程的照片、设计图)和最终结果展示出来,通过这种与公众交流的方式回馈信息,以利改进。

展示分为内部展示和外部展示。内部展示是指把手工制作作品成列在班级里,类似小型的教学成果汇报展,方便学生之间互相参观、学习和比较。由于主题的共同性和连贯性,在制作成品上更容易反映学生个体或学生团体的综合能力。外部展示一般是指面向学校、面向社会的作品展览,还可以是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展,这样能较整体的呈现教学面貌,突显教学效果。

另外,手工制作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制作过程做成教学课件,能够有效地保存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以后反复观看,认真总结,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鼓励作用,也能够给其他学生提供学习参考。

篇7

【关键词】高校;因材施教;环境艺术;设计教学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本身所特有的能力与志趣等提出各方面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差别性教学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扬长补短,使其获得全面发展与最佳发展。因材施教涵义主要包括:a.对学生个性特点、学识能力以及学习情况等差异性进行了解与把握;b.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性进行组织性教学;c.针对全体学生进行差别性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其学有所长。作为环艺教学基本原则之一,因材施教对目前我国高校环艺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特殊意义。

一、高校环艺专业学生特点

1.学习兴趣低

在我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就业难早已是社会各界人士所达成的共识与客观事实,各企业和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乐观、盲目追求,对名牌高校学生的热宠,导致很多普通高校学生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往往会有低人一等与先天不足之感,对人生和未来深感困惑、迷茫与恐惧,进而导致这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自卑厌学情绪。

2.自信心不足

高校中,一般多数环艺专业学生并非其所在学校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而且在中学应试教育影响下,使得这些学生处于老师重点培养、关照以及关心的对象之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被嘲讽与冷落,所以,这就导致环艺专业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自身闪光点被埋没,对寻求理想工作与顺利完成学业缺乏自信[2]。

3.文化知识偏

高校环艺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比较低,很多学生存在偏科的情况,所以,文化成绩一般的学生会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另辟蹊径,走上了艺术之路。当然,众多环艺生中,存在大量优秀的艺术性青年,这些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然而,还有很多学生以突击三月的方式考入美术专业,这就导致高校环艺学生不是具有非常低的文化知识水平,就是存在非常差的绘画能力与绘画基础。而环艺设计必须对结构、空间、建筑形体以及比例关系有一定认识与理解,要求学生具有非常强的艺术能力[3]。所以,行政管理或者填鸭式教学方式都无法被环艺学生所接受。

二、因材施教教学思路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差别性教学

充分照顾每位学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与最高境界,确保所有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展。针对高校环艺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通过补救或者扩充式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能够和学生个体差异相适应。

2.注意学生兴趣导向,对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进行激发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心理特点不仅存在普遍性,有存在特殊性,若教师不对此进行充分分析,通过单一性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一并传授给学生,统一要求与目标,批量生产,这种教学方式势必会磨灭掉学生个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兴趣导向予以引导,为学生简明概述环艺内涵,以直观生动形象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启蒙教育,将环艺学生学习及求知欲望唤醒,保证学生能够在艺术设计中,形成美化环境、装扮生活以及创造世界的意识,使学生学习热情、兴趣以及积极性得以激发。

3.注重学生作业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差异性辅导

起初让学生设计一张具有结构合理而且形象生动的艺术图通常都比较困难,所谓万事开头难,由于学生知识准备、操作机会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与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并以此对其进行差异性督促指导,尽可能让学生完成高难度作业与学习任务。

4.对实践教学予以强化,避免夜郎自大

高校环艺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分组讨论设计教学,也就是根据各组同学所处空间的一致性,对其进行有差别性的集体讨论、商谈以及酝酿设计,并在集体讨论过程中突出设计风格、主题和表现形式,各组绘制出最佳设计方案,再由对各组学生设计方案进行交换,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学习与设计悟性进行不断启迪,使其思辨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带领学生在课堂和艺术生活中穿梭,保证学生在学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其主动探究与学习的良好习惯,最终使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林.普通高校书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兼谈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120-121

[2]孙凤森.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136-137

[3]曾颖,刘延琪.大学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方法的尝试与探讨[J].水利电力机械,2007(12):139-140

篇8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一般包括展示的空间环境设计、版式设计、文字设计、标志与装饰设计、道具设计、色彩设计、照明设计、招牌设计等,从形式上看,是三维空间环境中建立一个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全方位感官刺激的信息传递空间;从空间上看,展示设计近乎建筑和室内空间艺术设计,具有象征和表现主义精神;从平面上看,展示设计近似于商业美术,每个展示面的设计都充分显示出视觉传达的魅力;而就其表现形式和手段而言,它又好像是个舞台,以突出的主题在上演一场剧幕。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科教文化的进步而兴起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包括各类型的博物馆、展览会、商业店面与橱窗的陈列设计和展示道具造型设计,现已发展成一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极大文化影响力的产业,它将建筑空间设计、室内艺术设计与平面艺术设计等几方面内容高度结合起来,是从事商业美术设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术。

在教学实践中,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专业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差异变量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展示设计认知层面和深度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也就是说对展示设计专业教学有着不同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必须研究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具体差异,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差异教学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突出强调的一种教学理念。它强调三点:第一,“从差异出发”。学生原有的个性差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或前提,一切有效的教学都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的个体差异。第二,“为了差异发展”。教学目标是要促进学生主体性之个性化发展,这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追求。第三,“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并组织灵活的、弹性的、动态生成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差异共享中,实现个体的差异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应是一种合理性的存在,是一种教学资源;确定因人而异的、有差异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我国当代基础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效果的预设。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情况而定,能适应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需要。根据学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方向)和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方向)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环境艺术方向的学生,他们在已学过的课程,如透视学、3Dmaxs、CAD制图、设计表现技法、沙盘设计等课程均能给展示设计课程无论是动手制作能力还是设计制作能力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种前提下,基本目标是要求掌握展示设计的技能和对展示设计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设计的创新能力,能创作出有一定创意的展示作品。这样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地由现有的水平发挥极致,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而对于平面设计方向的学生,相对于环境艺术方向的学生缺乏空间感,展示的教学目标就是让他们在熟练的平面设计基础上形成空间整体设计的概念,以模型的制作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差异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最大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

2 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教学内容也会有相应的调整,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展示设计的前期讲解是以基本理论为先导,侧重于学生对展示设计基本概念的掌握,中期任务阶段主要讲述展示设计与人机工程学之间的实际应用问题、展示设计各要素的基本知识。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都打下对展示设计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后段要求环境艺术方向的学生要更加注重展示设计范畴中进行不同类型展示方案的设计,而平面设计方向的学生是除了讲解展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外,主要以动手制作展示模型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设计意识,并能在创造过程中容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学要围绕着内容的范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出现顺序按照学生的实际状态选择具体的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3 教学手法

鉴于学生的专业方向的差异,教学手法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差异教学要求注意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首先,教学多媒体会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法,课件制作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营造氛围,让学生能体验到实际生活的情境。其次,课内外的实践教学也是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法,实践教学能帮助学生体验到实际生活中展示设计的制作和应用,让课堂上的知识得到运用,真正地体验实际生活中结合展示设计理论的精华之处。再次,差异强调对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下,根据自己内心的经验,形成的构想会有所差异,对环境艺术方向的学生主要以绘图的形式来完成自己的创作,使学生对展示设计的艺术特性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认识,逐渐培养专业感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对于平面设计方向学生则以模型制作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设计意识,并能在创造过程中容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4 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是依教学目标而定,差异教学中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教学目标中有所不同。对于环境艺术方向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就有娴熟的表现技能,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单独的完成展示设计方案,而对于平面设计方向的学生,他们的教学目标导致完成方案的形式变成分组进行,并且要求展示设计方案最终以实物模型来表现。

篇9

关键词:手绘;草图;创意;艺术设计

所谓手绘是把最初的意思(设想)绘制成图。因为最初的设想往往不够成熟,有待于不断调整和完善,所以又称之为“草图”。一般情况下,绘画创作、写生前总是要画草图的,做产品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都要绘制一至几个系列的手绘草图,然后选择相对理想的方案进行继续研究、推敲并绘制成正稿。

运用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正稿写生中做到心中有数,少走弯路,减少反复,这种训练方法既普通又实用,同时又能很好地丰富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尽管在课改背景下的自主学习或研究性学习被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美术教学有自身的特点,传统的、实用的实践方法不能忽视。

一、数码时代美术教学是否需要手绘草图

数码时代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日新月异。多媒体的运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不由分说,特别是设计专业的实践、训练基本上是在电脑上完成的,效率虽然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很少能够看到同学们用毛笔、颜料绘制手稿了。只有在每次的省职工技能比武(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上除了上机操作外,还有一个环节,即手绘设计效果图;还有每年的美术高考,总有些高校的美术专业考试要求根据题目先绘制几个构思草稿,再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绘制正稿。这说明了手绘草图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重视的,也是必须的。

在美术教学实践上,对于是否需要强化同学们对于草图正确认识的问题,80后教师和80前教师的认识方法和角度是有差别的,不过,对于电脑美术设计的前期需要徒手草图的认识,几乎所有的美术教师都是没有异议的。因为电脑技术有其局限性,如果没有绘制草图这个环节,设计的作品或者技能实践一定是枯燥和被动的,缺少活跃的和富有创新的层次,所以绘制草图不可替代。

数码时代电脑的应用毫无疑问地给美术设计与美术教学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当然这种变革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任何新的变革都面临对传统的挑战。不过再怎么变革也是在人脑的智慧火花中一步步完善,并达到我们理想的需求。电脑毕竟是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辅助工具而已。对一个先进工具的运用往往是在人的主观能动性驱使下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空间。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上,我们过去一直引以为豪的徒手绘制草图的环节不再,尤其是80后的设计师、90后的在校生,他们都能熟练地操作鼠标键盘,键盘几乎左右了他们工作、学习的整个过程。有个性的富有高度想象力的草图绘制环节,几乎被程式化的电脑键盘所取代。数码时代给予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但改变不了人类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和实践。事实证明:电脑美术设计不但需要徒手草图,更需要加强徒手草图的训练过程。电脑技术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绘制草图的环节是不可替代的。

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围绕目标一次次反复、更新,直至实现目标要求的不断进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思路和理念,甚至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如线描手绘、淡彩表现,马克笔、彩水笔表现等。而电脑制作过程相对的“机械化”程序,恰恰扼杀了方案构思阶段设计思维的可塑性及不确定性,因而忽视设计构思阶段的手绘环节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在设计教学中,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沉湎于电脑,忽视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最终导致设计分析、思考、创作能力的丧失,也使学生设计素养降低,在激烈的就业竞争背景下失去战斗力,一筹莫展。

一个项目设计最初的设计意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既五彩缤纷又杂乱无章。绘制徒手草图实际上是把我们脑海里目标思维闪烁的一瞬,通过图示语言的表达形成“视觉驿站”,把绘制草图过程中形成的若干个“视觉驿站”串联起来为后来的电脑制作提供“前期准备”,那么这就是手绘草图环节在设计中的意义所在。

有时候,人们认为画草图会浪费一些时间,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事实上,绘制徒手草图能节省很多时间,因为在我们没有草图或是草图不完整、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匆匆上机,结果导致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甚至头脑一片空白。即使有了某个想法构思,在电脑上要把自己的思维进行延续,由于没有成熟的想法,很容易出现思维的短路,而且还很会出错,这样反而浪费了时间,即使勉强操作下去,最终的“产品”往往是比较机械,缺少主观活跃的表现层次。

大多数人善于绘制徒手草图主要是得益于习惯的养成,随着绘制草图的熟练,给自己教学或设计带来的便捷不言而喻。不过,徒手草图,要求设计者下笔快而流畅,其表达能力尤为重要,徒手草图基础越好,所做的形象就越趋于完美。对徒手草图的训练,可以多方面进行;可以进行研究性的长期作业式的造型训练。采用素描等形式进行练习;可以进行简单、方便、快捷的速写练习。速写练习是一种很好的徒手草图练习方式,可以培养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快速而准确的表达能力,大多数人都是从速写开始练习的;同时默写练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徒手草图最终基本都是用默写的形式来进行的,所以默写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徒手草图的表现能力。总之,培养绘制草图的能力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草图绘制的过程,正是创作实践的记录、表达、延伸的过程,是完成一个逻辑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火花固化的过程,创作灵感升华的过程,形象思维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是一闪而过的念头,也可以是一次激情的勃发。又可能是瞬间消失的灵感,这些要记录下来就要求快,要能捕捉,要能表达,必然就要求我们用一种十分便捷的、不受工具限制、不拘形式的方法来完成。因此这就决定了草图至今还是具有不可代替的生命力。

二、手绘草图伴随美术教学的实践意义

课堂上,学生徒手设计草图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作业时的构思过程,是通过灵性的对项目作业方案构思、取舍、归纳、表现等环节,围绕目标要求最后绘制的徒手表现图。它始于记忆的闪烁或某种理念的孵化,设计草图并不是设计的目标,而是一种表达手段和过程,草图是动手设计的开始,画草图的过程,也就是设计构思的比较、推敲、深化、完善的过程。

就目前高校设计专业而言,大多数学生存在轻手绘草图环节,重电脑设计的倾向。就其原因是手绘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练就一定的基本表现能力,才能适应目前设计教学中手绘环节的需要,而电脑上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到似乎接近要求的图像图形模板,这符合当代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思维习惯。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专业设计课的设计创意阶段,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设计手绘草图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看起来好像对草图不感兴趣,实际上是他(她)不具备绘制草图的基础,无法完成手绘设计方案的制作。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程开始阶段拒绝速写训练和手绘训练,并且振振有词地引入电脑作为论据,一切都等待电脑解决,一切都以电脑当借口。

如此现象导致学生最后的作品(作业)不仅是专业基本技能的缺陷,更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作业)文化生态的缺失。如作品(作业)的时代精神、人文精神、民族文化、地域风情、历史传承等与设计艺术的融合,从而彰显设计作品的内涵和深度。当然,不是每一件作品都需要体现民族文化、地域风情、历史传承的。

手绘环节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设计者既能考虑大多数人的文化修养,又能照顾特定人群的不同爱好;既能迎合现代,又能兼顾历史传统;既能体现时代气息,又能体现民族文化内涵等等。

手绘是循序渐进的、反反复复的,并且可以得心应手地过滤掉与设计理念、设计要求不协调的因素,完善设计作品(作业)的图示内涵及视觉效果。而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是高效率的设计手段,节奏极快,在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客观因素会干扰你的直接(忽略手绘的情况下)构思,如网上可以下载大量看上去效果不错的图形素材,刺激你会在匆忙中选用,但事后再回过头来品味自己的作品(作业)时,你会发现:作品(作业)的设计理念很单薄,图示内涵几乎很单一,似乎缺少些什么。实践证明:没有手绘环节或不重视手绘环节,设计出来的作品(作业)看上去还可以,而实际上设计作品(作业)所包含的文化生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这主要是和手绘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手绘是初步的设计思想不断完善的轨迹。它就像饭店要准备一桌大餐:首先要把各种可能会用得上的材料准备好,尽最大可能做到齐全一些。然后根据不同的个性化要求将各种(用得上)的材料进行搭配、加工(也许有的材料根本用不上),提供给客人一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且具备一定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大餐。在配菜的过程中,配菜师首先是按照菜肴搭配的规律(有传统的标准、也有现代的标准,有时尚的标准、也有高雅的标准)结合自己的创新并适时的调整来实现最后的配菜方案的。如果没有配菜师,厨师(在匆匆中)只有随便取几样材料进行加工,做出来的菜肴肯定是不尽人意的。那么,手绘就相当于配菜师的配菜环节:既要考虑大多数人的饮食需要,又要照顾特定人群的不同爱好;既要迎合现代,又要兼顾传统;既要有时代气息,又要有文化内涵等等。如此这般的“搅和”,需要设计师对设计素材一遍又一遍的组合或分解、一遍又一遍的分析和判断、一遍又一遍的否定和肯定。如此的反反复复,也只有通过手绘的环节才能恰到好处的实施。而计算机操作只是一种较为现代的工具运用,它可以在一般状态下很容易地实现画面的最佳视觉效果,这种“张扬的”视觉体验使人不知不觉中忽视了画面的内涵。同时,电脑里大量的设计素材可以轻松随意地下载,根本用不着也来不及思考、判断和分析,一幅画面在轻而易举中合成,效果也不错,至于画面(设计)的实用价值、设计理念、文化内涵、民族(地域)特征等因素已较少考虑了。在平时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中,同学们基本上是在这样的氛围里“轻松的”学习着,手绘似乎成了被淘汰的、过了时的“古董”,同学们往往对此也不屑一顾。这种对手绘的懈怠和应付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也感到非常的不可理解。于是,在同学们的设计作业(作品)里,往往是这样的现状:画面大效果是好的,如果继续看下去则越看越单薄,没什么东西好看,整个作品也谈不上什么设计理念、文化底蕴和内涵等等。

如果一个造型基础扎实的同学(或设计师)能充分运用手绘,在手绘环节上积极对设计主题展开分析,并不断地围绕设计理念、风格,人文精神,地域风情,民族文化等展开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调整,甚至否定再否定,直至实现最后的手绘设计效果:首先是构图合理,主题设计思想有创新意识,画面富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积累,同时也体现了民族精神,图文紧扣主题。在这种状态下再运用电脑的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制作将是锦上添花,使作业(作品)的质量得到了升华。

为了强化这种重视草图绘制的气氛,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手绘草图展览。展览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如:学生作品(作业)汇报展,这种展览可不间断地举行,因为美术教学中阶段课是我们惯用的设课方法,也称强化训练;分门别类专题展,这种展览一般适用于单元展、年级展、不同美术专业展,比如:现代招贴画展、标志设计展等等。

通过以上项目课程作业草图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自我欣赏的能力,并且能给学生创造学习美术的浓厚气氛,使其自觉、主动和热情地学习如何练就专业基本功,同时也为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简介:

雷文伟,浙江丽水学院教师;

篇10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特点及对策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园林景观工程的绿化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广泛关注,使园林景观工程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园林景观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再加上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园林设计理念,使我国的园林景观具有了一些全新的特点。基于此,本文以天津地区为例,详细分析了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特点和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园林景观工程的持续发展。

1、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特点

1.1综合性强

在整个园林工程的进程中,不仅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有着综合的把握,对园林建造地的地形地质、气候环境、水文有所了解,还需要对路政、电力、消防以及植物学等有综合的掌握,尤其是美术的造诣需要有较高的水平。园林景观融合了类别繁多的学科种类,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工程类别。

1.2施工技术复杂

在园林设计理念当中,常常需要将自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进城市生活中,这就对园林景观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如何保证美观的前提下做到自然,如何在自然地前提下做到满足实用性都是园林设计所要进行考虑的[1]。在加上园林景观的综合性,因此在设计时往往会比较复杂,设计的施工方式和施工对象众多,导致施工技术复杂,整个项目施工难度大。而且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一般都是在一些比较繁华的商业区,因此要求工期时间短,这就给整个园林工作的建设带来更高的挑战。

1.3与现实脱节,成本不易控制

在园林设计汇总,为了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设计,必须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只有掌握施工地的具体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表植被覆盖状况以及周围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民俗文化等,才能设计出一个贴合民众,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园林景观,但是目前许多设计者都是“闭门造车”,根本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导致设计方案漏洞百出,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工程的质量,还让工程的成本预算和控制成为了难题。

1.4资金密集

园林建设一般所涉及的区域都较大啊,资金投入也会比较大。但是也正是因为园林景观建设大多都会经历审批申报,审计程序复杂,整个事件较长,会导致资金运转困难,拖慢整个工程进度[2]。

2、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问题的对策

2.1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2.1.1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的设计时,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实地考察,以确保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避免出现误差和遗漏,影响后期的工程进度。

2.1.2在进行方案的设计时,需要根据现场的一些临时变化做出相对应的设计调整,对设计方案进行补充。

2.1.3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做到将设计图纸完美的消化,正确的依照图纸来进行施工建设,确保工程的质量[3]。

2.1.4如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方案变更,应该及时做出应对。及时进行工程建设方向和建设进度的调整。

2.2严格进行施工进程的把控

2.2.1技术措施

园林景观工程所涉及的学科广泛,因此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项目整体的技术水平。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来说一定要具备很高的管理水平,对于试供热暖来说要有熟练地操作技巧,对于设备来说要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只有不断的进行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进行园林景观的建设。

2.2.2管理措施

管理是使用管理功能,如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来控制机体运转,管理做为园林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是S持整个工程正常运作的原动力,也是让整个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在进行工程管理时,若是因为管理原因而出现项目风险会给整个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施工进程和施工的质量。将园林建设的目标以及各阶段的安排进行合理的规划,然后落实,是整个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手段。

2.2.3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园林工作者是整个园林建设的主体。工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操作水平的高低,这也就决定了最终的园林工程质量。因此,在进行员工的筛选时,需要重点关注员工的操作技能和操作熟练度,对于员工的整体素质进行把关。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的技术专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操作水平,提高员工的纪律意识,定期进行合规性检查,确保员工在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能都达到项目所要求的操作水平,保证项目的操作质量,减少项目的质量风险,做到安全规范操作,对于园林景观整体的建设水平。

2.3选择合适的园林材料

在工程工工前,项目总工就要组织各专业人员对施工图中的工程量进行计算,特别是加工时间长,难以采购的原材料如花岗岩、防腐木地板、假山石、绿化大规格苗木等要进行精确计算,提前订购,严防“停工待料”现象的发生。对于绿植的选择上,需要对所选之物的生长特性、生长环境以及其表象特征进行综合考虑,要与整个景观相匹配[4]。

2.4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进行施工提高施工进度

在土方或造坡工程中,采用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作业将使土方工程包括管理线开挖、填埋工程的进度得到大大提高。

2.5及时对施工进度进行调整

在赶工措施上,可以通过增加现场施工人员作业班组、施工机械设备和各作业班组交叉施工,延长作业时间等措施提高施工进度。

结论

当前的园林景观工程因为其自身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地总结现阶段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解决对策,灵活的采取、运用各项专业技术以及手段来进行问题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园林的建设水平,早日完成工程计划,达到理想的景观形象。这样不仅对项目的成功建设项目管理有好处,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对国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