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篇1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运行机制;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60105040引言

高等院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实施实验室开放则是高校实验室真正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创新型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素养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已经日益显现,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促使教师开展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开放实验室为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平台[1,2]。同时,许多学生希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实现自己的新方法,进行实验却找不到实验场所,而有些实验仪器设备又处于无人使用的闲置状态。因此,开放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是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是提升高校资源利用率的要求。面对实验室的全面开放,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需求,需要探索和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作用[35]。

1开放实验室的内涵和必要性

实验室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课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过程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科研兴趣的重要场所[6]。

开放实验室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学生求知探索和实践创新的需要。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想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实现自己一些设计思想或实践方案时,因无法找到合适的实验场所或实验设备而无法进行。开放实验室可以满足学生求真探索、科学实践的需求,为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提供条件和资源保障,让学生可以大胆实践、积极开拓自己的思路和思维广度。

开放实验室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高等院校提出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实验、实践系列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例。开放实验室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是“照方抓药”,学生根据相关实验指导内容按步骤完成实验,发挥自身创造性的空间十分有限,大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可选择参与的研究课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在人才培养、教学方式及方法方面有新想法、寻求新突破时,有时会受到相关场地及设备等资源的约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教师教学改革的开展,不利于人才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开放实验室为教师在实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探索与实施提供了途径和必要的保障。

开放实验室是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促进实验室建设的需要。实验设备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资源,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实验设备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所培养学生的水平和综合能力。现阶段,经过国家、地区及学校三方面的投入和建设,高等院校实验室拥有先进、完备的教学及科研设备。但是,根据近几年各个高校的设备使用情况统计数据,很多实验设备并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特别是很多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偏低。开放实验室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发挥实验室应有的作用,避免出现实验室及相关设备处于无人使用的状态,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实验室开放有助于引入新资源、新方法,进一步促进实验室建设。

2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机制

开放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提升高校资源利用率的要求,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实验室开放运行、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开放实验室的运行遵循“教学为先、育人创新、资源共享、社会共建”的原则,采用“多层次、多模式”的运行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

篇2

【关键词】实训中心;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训中心一直是高职院校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所肩负的重任。由于我国教育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在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运行方面缺少经验,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经过长期努力和创新实践,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训中心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意义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1]。

1实训中心管理模式

从实训中心隶属形式分类,目前各校实训中心有隶属于学校直接管理、隶属于各教学单位管理两种形式。本文探讨实训中心隶属于教学单位管理的形式,实训中心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以下三种:(1)实训中心集中管理模式即把实习实训基地单独成立一个部门,一般规模大、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的高职院校多采用集中管理模式。(2)实训中心分散管理模式即把实训基地按照专业划分到各系,全面纳入各系管理,各系下设实训教研室或实训部。一般规模较小的高职院校多采用此种管理模式。(3)实训中心集中分散型管理模式即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来管理实训基地,有独立的实训基地和实训教师。但各系也有自己的一些专业实训室,这种模式主要是把全校使用率比较高的实习实训基地归划到实训中心。中心以专职实验实训管理人员为主,以专任教师兼职管理为辅。专职实验实训管理人员负责实训室日常使用、维护及管理,同时配备勤工俭学生参与管理。兼职的专任教师负责某一实训室专业仪器设备管理及该实训室服务专业的课程建设等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一是,对于使用率高、影响面大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专门部门进行运作和管理,无论是设施设备、人员材料、实训教材等各个方面都有专人负责,专家多,内行多。因此,可以有效地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二是,便于开展综合性的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项目。三是,形成造血机能。缺点是分散到系里规模小,专业性强的实训基地由于使用面较小,使用率低,容易造成基地设施设备老化快,管理水平低,从而降低实训教学质量。

2实习实训中心运行机制

通过对实习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问题及管理模式的分析,资源全校化、教学项目化、管理机构专门化、评估制度化是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有效运行的前提[2]。具体实习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专业的特点来进行设置。相关学校的管理体制是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建立和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

2.1管理制度

实训中心在贯彻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同时,针对工程实践教学的特殊情况,制订并不断完善关于岗位职责、教学管理、安全、设备、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汇编成册,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2.2实训中心要积极面向市场

实习实训基地的归学校所有,但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积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采用合作、合资、股份制形式等组建相对独立的实体,积极为实体创造融入市场的机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技术培训等业务。不仅要开发出新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实践训练项目,更要把开拓市场作为实训基地生存和发展的主线。

2.3实习中心要加强自身建设

建立完备的实训设备和场地设置,成立具有竞争力的师资(教学、科研)团队,同时吸收有市场运作经验的校外人员参与到实训中心的管理和运作中。实习中心的管理要体现信息化,有完备的对外宣传、内部管理、奖惩机制。通过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区域内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研发中心。

3目前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经济发展储备应用人才起到不可替代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实训条件成为制约和阻碍高职人才质量提升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以下方面。(1)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这与我国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经济发展促使对技能型人才迫切需求,从而带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对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引导有待进一步提高,重普通本科,轻高职教育的传统观念始终存在。我们要在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就业方向、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有政策引导和具体措施。(2)管理方面的问题,仪器操作使用人员普遍存在只要会使用就行的思想,忽视对仪器的保养和维护,有少数仪器操作人员甚至没有认真研究仪器使用说明,不能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影响了仪器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仪器的行为损坏,责任追究困难。对已坏的仪器设备又不能及时加以检修,以致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制度的不健全或制度不合理,使某些制度形同虚设,以至于执行起来困难很大。制度又束缚住了仪器使用者的手脚,使人望而却步,造成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甚至损坏。(3)学校对实训中心未来建设与发展缺乏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部分高职学校受观念滞后、投入不足、体制机制等原因的影响,使得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训内容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开展实训需要占用学校很大资源,除必要的实训场所和仪器设备外,还包括日常水、电、低值易耗材料等,从而加大了办学的成本。但社会人才需求有限,甚至处于饱和状态,相反,工学、医学类应用型学科,社会急需大批这方面专业人才,如机械制造加工、电子信息技术、汽车维修、建筑工程等,但这些热门专业办学成本较高,两者之间存在着眼前利益与长远意义的矛盾。(4)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着高职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的重要瓶颈。高职学校其自身特点是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这就决定了它离不开必要的办学设施和条件,对实训仪器设备依赖尤为突出。但无论政府还是民间办学都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它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水。

4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环节。实训中心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是实现高等职业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实训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实训中心的管理与运行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因此,科学规划和努力建设具有先进的高水平的标准化实训中心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作者:赵文海 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知识管理;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IT技术的进步,各种支持知识管理的信息工具如搜索引擎、企业入口网站、内部网络、数据挖掘、文件管理系统等,使得企业与员工可以处理大量知识,催化了知识管理的蓬勃发展。然而知识管理系统软件通常定价不菲,造成中小型企业知识管理在IT工具应用上的进入障碍。而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中小型企业再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资本投资以及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之下,即可依照本身的需求使用云计算服务所提供的软件及设备。云计算的信息科技服务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使企业可以较低的成本投入,接触更广大的市场,大幅度降低中小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门槛。

本文将探讨中小型企业如何利用云计算实施知识管理,期望能为实施知识管理的中小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管理者在实践应用中提供参考。

2 云计算与中小型企业知识管理

云计算为信息服务厂商构建大量的主机与网络数据中心,通过互联网平台,以网络服务的方式将运算资源提供给外部使用者,让使用者可通过如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可联网终端设备使用云端提供的各项服务。云计算使得企业不用购置成套的信息系统或服务器,除了节省平常维护系统的信息人力外,当系统或应用软件有新的发展时,云端服务端还将自动更新软件版本,企业不需要再购买新的版本,即可自动升级,也不用在企业的每台计算机或终端设备安装该软件。这种技术托管方案,预估将大幅减少企业在IT设施投入与维护的成本。云运算通常是针对使用量或是采月租或年费的方式付费,且在极短的时间就能够开始使用。云端上有许多应用软件与服务可以选择,使用者可随时依照需求扩增或减少需要使用的功能与规模,因此非常适合缺乏资金与IT部门的创新或中小型企业[1]。中小型企业因为时间、资源与能力的限制,知识的外化与组合化在中小型企业知识创造过程中为较弱的环节。然而,科技的进步正快速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与社交形态。人与人的交流,由拿笔写信与电话沟通,转而由Email联络,之后即时通讯软件如QQ更取代了许多的面对面沟通,视频会议与在线教学的学习方式也快速成长。而在现今社交网络平台如新浪微博的兴起,逐渐取代电子邮件和聊天工具,越来越多人习惯在社交网络中联络沟通、分享、阅读或创作。知识的创造过程,将随着科技与人们获取、分享、传授、创造知识方式而改变,中小型企业尤其容易受到这些改变的影响。IT技术在知识管理中,提供各种支持工具,能够大量迅速的收集并处理大量知识,提升知识管理的效果。由于中小型企业通常缺乏在IT设备与人员上的投资,因而没有能力导入辅助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而云计算发展,大幅降低信息应用的成本与技术需求,使得中小型企业能够依靠云软件使用各种信息科技资源,辅助企业经营。

3 案例分析

本文将以校之友公司使用亿企通公司的云计算软件产品今目标实施知识管理为案例,探讨云计算对其实施知识管理的影响。

3.1 亿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3.1.1 公司背景介绍

北京亿企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为国内最早的信息软件与SaaS服务供货商。公司现有员工100人,拥有企业平台、主线、云文档、友好企业等云技术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其主营产品云计算软件产品今目标拥有注册企业数已达38万家。

3.1.2 今目标知识管理产品

今目标软件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SAAS软件产品,其支持企业知识管理的功能特性如下:(1)搜寻结果提供不同位置、主题、类型、作者与时间等结果分群,提升员工获得信息与知识的效率。(2)结合多样性知识来源,包括E-mail上传文件及外部网络信息,丰富知识来源。(3)发表知识文件并快速分享转寄,增强知识循环动能,并通过群体讨论的过程,将隐性知识外化,并进一步触发隐性知识。(4)通过相关文件与讨论,以及自动延伸阅读功能,延伸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3.2 校之友百货超市有限公司

3.2.1 公司背景介绍

南京校之友百货超市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依托南京经营百货零售的连锁企业,员工人数约50人。下属有六家大型学校超市分店。校之友超市目前所经营百货商品有1.5万多种,信息化实施初期主要以进销存管理为主,财务主要以Excel为载体的半手工状态进行,OA办公方面仅以QQ群形式进行,没有独立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2]。

3.2.2 实施云端知识管理的重点成效

校之友公司在知识管理的初期主要是应用在文档管理的延伸。校之友原本就有FTP文件服务器以及QQ文件分享机制,虽然没有一般中小型企业常见的数据与档案分散于公司各处的问题,但由于员工在处理工作信息或数据时方法或版本不同,譬如企划书有些用手写,有些用计算机文件,所以需要雇用额外的秘书人员来整合数据,因此希望进一步解决数据版本统一的问题,并达到无纸化办公目标。此外,公司也有业务及客户信息管理等需求,欲利用知识管理的实施,提升管理效率。校之友使用今目标软件的知识管理功能。主要实施重点在于文件版本的统一与数据的集中。在过去,公司需要雇用一些人员整合管理文件,在数据分享上常有不同步的情形,而因为今目标可将每个步骤的标准办公流程直接设计在报告格式里,员工不仅可依照知识模块进行流程管理,结果也可直接上传,有效提升处理效率并减少失误,同时会让公司内部的信息更透明、更同步。此外,由于个体知识需要被分享才有价值,除了在就餐时间进行交流,也会以教育训练方式进行知识分享,并鼓励员工尽其所能的上传、分享、学习,以观察员工文件质量上的变化,帮助员工的学习成长。根据主管观察,员工在文件质量上和工作质量上已有明显的提升。

4 中小型企业依托云计算技术实施知识管理的规律

特性

在以上案例中,我们发现中小型企业依托云计算技术实施知识管理方面的规律特性:首先,亿企通与校之友都是以领导者为决策核心,在领导者决定利用云端实施知识管理后即快速的实施。再者,两个案例企业都有知识分享的企业文化,且多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进行。在校之友的案例中,受访者表示,曾经希望通过博客或社交网络的方式鼓励知识分享,但是员工参与情况并不理想。员工除了多在餐会的时候,主动进行知识的交流之外,公司另外要求员工在E-mail与客户联络的时候,同时传送副本给公司内相关人员,在分享过程的同时,如果有需要,其他人员也可以补充建议或就议题进行讨论。此外,也会安排员工轮流整理平日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将问题与解决方式以座谈会或培训的方式分享给其他人。通常因为责任感,当员工需要主持培训时,会特别认真的思考准备,在将隐性知识编撰成显性知识并分享传递的过程中,也能帮助员工本身对知识的深化。亿企通则在推出云端知识管理软件之前,就已有举办周例会,让销售经理以及业务人员提出产品检讨,或分享业务与顾客经验的机制。业务通过与顾客的社会化过程中或月会所得到的隐性知识,多直接在工作上实践其知识,而没有将隐性知识转换成显性知识,但是在通过云端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之后,已协助亿企通将这些隐性知识外化,方便领导者及员工间学习,并提供适时的协助与反馈,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而校之友的文件分享,也有助于员工间的相互学习,有效提升文件质量。以上两个案例均体现出中小型企业员工通过知识管理,可将个人知识转变为组织知识,并进一步通过知识扩散,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中小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特性,并探讨云计算的运用如何协助中小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然而,因为企业利用云计算实施知识管理为近几年才发生的现象,因此本文的研究案例数量较少,且企业实施云计算知识管理的时间都不长。随着科技持续进步,人们更加熟悉如何使用IT产品,以现在人们更加依赖IT产品进行社交与教育活动的趋势来看,可以预测未来云计算在知识创造的社会化与内化过程的影响力将逐渐扩大。

参考文献

[1] 郑丹青.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J].长春工业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438-442.

[2] 许丹.应天学院校之友超市货物摆放调查报告[J].中国城市经

济,2011(08):219-220.

篇4

关键词: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研究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20-02

1 顶岗实习的内涵、目的与意义

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其定位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高职院校的实习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和探讨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较大的益处。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已推广实施“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到企业参加半年以上顶岗实习,但是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运行体系和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引入过程管理的方式以此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实习效果,解决当前存在的各项问题。

2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延续学生实习的整个过程,以顶岗实习时间为一年为例,其管理过程应当从上一年的7月开始,直至实习结束,前后持续时间为十七个月,实习管理过程周期较长,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2.1 管理机制不健全,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对顶岗实习这一特殊的课程未进行配套的考核评价体制改革,多数院校仍沿用传统的实习考核办法。即使学校安排了实习指导教师,也是走个过场,未能切实发挥作用。大部分高职院校以学生在实习结束时上交的实习报告、实结、实习鉴定等材料作为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的依据,存在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反应出实习真实情况等问题;鉴定材料虽有企业盖章等,但流于形式,几乎全是优秀,无法体现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

2.2 顶岗实习企业方面问题 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问题上,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学校组织举行招聘会,邀请企业来校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而大部分学生也能够通过学校渠道落实好实习单位。但是在顶岗实习的理解上,企业和学校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学校侧重于“实习”,而企业则侧重于“顶岗”。

从表面来看,企业接收实习生等同于招聘新员工似乎是一桩好事情,然而问题是,在企业这样的定位之下,学生进入企业无法实现定岗实习的真正目的,只能充当廉价劳动力。

2.3 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及适应能力有所欠缺 学生元认知模糊,自我评价过高或者过低,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选择实习岗位工作的时候,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更容易焦虑,失落。另外,由学生从学校走到企业,学生过渡到职工,环境的变化,角色的急速转变,体力、脑力劳动工作强度的增大,使学生产生不适应感。

3 过程管理理论内涵及在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3.1 过程管理理论定义 过程管理即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循环,是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在休哈特统计过程控制思想基础上提出的。它主要运用在企业管理中的质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通过对活动每一个细小环境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过程管理理论包涵了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和过程改进四个部分。

3.2 过程管理理论在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根据过程管理理论,将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分为前期策划、中期实施、检查、后期评价与反馈。前期策划是根据目标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提供结果所必要的指标和计划;中期实施是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检查是根据目标和计划,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测,并报告结果;后期评价与反馈是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3.2.1 前期策划工作 前期策划是保证顶岗实习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顶岗实习前期策划工作是实现过程管理的前提。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的实习指挥工作,制定实习手册,二级院系招生就业办公室从事本学院的顶岗实习具体分配任务。系、教研室则负责实习工作的大纲制定,实习工作宣传,实习工作纪律约束等。

3.2.2 实施管理

第一,实习指导教师管理。

学校各学院指定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可以专兼职,学院统一聘任、管理以及考核。教务处、教学督导处统一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对实习指导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与监督。学院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管理的相关办法,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职责、聘任、管理与考核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第二,实施细则。

①实习指导教师阶段性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指导工作总结。实习指导教师填写考勤表,定期检验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工作质量,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若有学生工作懈怠、离职等现象发生,实习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与纠正。通过阶段性地检查、汇总可以促使学生在实习中不断总结工作中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自我分析,找出弥补缺点的方法。

②提交实习鉴验报告与顶岗实习报告。这要求每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要在实习结束后,出据一份企业的实习的证明,证明实习期满以及工作中的表现。学生顶岗实习报告是学生的自我总结。两份报告交给实习指导教师,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和效果评价的依据。

3.2.3 考核评价与反馈

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的衡量主要标准是学生的实习效果,其中包括学生实习思想态度、实践技能、书面总结三个方面构成。思想态度是指学生实习的动机明确,做到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实践技能是实习的主要目的,这部分的成绩是由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评价,教务处招生办等部门负责成绩汇总作出最终评定。书面总结即实习鉴定报告和自我总结,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交材料进行实习效果评定。

4 对策分析

4.1 加强企业调研,创造优质实习环境 企业调研应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中,每学期每年度需要对社会企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和用人规格进行分析与调查,及时了解高职院校所对应的岗位人才招聘数量,企业对专业的要求等信息,学校作好计划,适时地进行专业调整与设置,为校企合作打入基础。

学校有义务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实习环境,保障学生的各项权益,有权利把一些责任心较差,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的企业排徐在外。

4.2 深化教育改革,做好实习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分为学生思想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实习前,学校教务处、就业办公室应做好实习动员宣传工作,使学生及时了解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实习不仅是大学三年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学生踏上社会,掌握理论知识、培养个人能力的大好时机。

在思想上,学校应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指导工作,从思想上鼓励学生实习,提前预见实习各种困难,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优良作风。对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实习工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的调整与建设,师资与企业能手的相互联合与协作,可以加强高校实习工作的水平,同时更可以提高学校内部的教学与与实践的契合能力。

4.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顶岗实习管理的持续改进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有效评估的前提,高职学院应成立由学校、专业和实习单位合作领导组成的顶岗实习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各专业应建立由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企业管理者、师傅、同事为主体组成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内容应引入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为高职院校对实习生进行过程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也为学生指明了努力方向。评价主体选择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企业管理者、师傅、同事,是因为他们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信息,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进行全方位的客观考核评价,从而避免评价的主观性与片面性。

参考文献:

[1]姚从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心理困扰及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2]刘香萍.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促进高职学生就业[J].南昌高专学报,2010(02).

篇5

随着我国高校学生的数量扩张,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成为当前我国高校的主要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加快创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达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双重目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充分依托高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资源,将高校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进行有序对接,联合培养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高校、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的利益共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吉首大学―南方测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概况

地方本科院校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主要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竞争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成为许多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选择。

吉首大学土木类专业包括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建筑学、园林、环境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3年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设计等专业,均属于学校“十二五”期间优先发展的工科应用型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为省级重点专业,园林专业为吉首大学特色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园林等专业被列入吉首大学“服务武陵山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该土木类专业现为吉首大学理工类特色专业重点培育和建设专业,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南方测绘集团1989年成立于广州,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测绘仪器、地理信息产业集团。该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如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发改委项目和省、市级科技项目,有着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

吉首大学与南方测绘集团已有5年合作,2009年创建了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校外实习基地,2013年建立了南方测绘校外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2014年吉首大学与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申报了湖南省土木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简称示范基地)。土木类专业应用性极强,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利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具有重要意义。近5年来,示范基地接收了吉首大学土木类专业学生4000余人次的见习、实习和实训,学生在基地参与完成社会服务项目100余项,完成毕业论文150多篇,培养了上百名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大为提高。

二、示范基地的运行机制建设

(一)健全合理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

示范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保证基地运行的资金、人员、设施等需要。由学校和企业按照平等互助的原则共同负责基地的经费和设备设施的提供,由基地工作小组负责经费及设备使用的落实及监督。经费实行项目管理,根据项目开展的合理需要制定项目预算,确保基地建设和实践计划按期执行。根据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示范基地实际情况,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科研等任务的完成。

(二)建立互利互惠的校企资源共享机制

资源共享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参与示范基地建设的学校和企业应尽可能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资源共享,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参与实践生产提供保障。近5年来南方测绘集团为吉首大学提供了信息化测绘整体解决方案、数字三维建模及虚拟可视化等实践教学项目,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学校则按企业岗位需求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能力培养,满足就业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采取工学结合、定向培养、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三)创新共赢共享的利益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人才培B是解决目前行业人力资本供需结构不平衡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学校、企业而言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基于利益协调的合作才能使基地持续运行,发挥各自参与基地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专业技能、学有所用是学生的基本利益,有效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地方院校的主要利益诉求,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得行业所需的人力资本是企业参与建设的利益表达。某种意义上,三方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人力资本,因此学校和企业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最终学校和企业在双方利益深度联结中实现各自利益。

(四)完善管理规范的内控机制

要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不流于表面形式,对于示范基地的管理要形成良好的内控机制。首先要明确参与示范基地管理的人员并建立明晰的岗位职责制度,基地负责人、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等都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并定时对其岗位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其次要控制示范基地的财务管理规范,对于学校和企业投入示范基地基础建设及培训的资金,要有专门账户,专款专用,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五)建立高标准的技术与服务推广机制

作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和企业通过合作,可将示范基地的技术和相关服务在社会上进行推广,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扩大示范基地的社会影响,为学校和企业赢得社会的认可。地处武陵山片区的吉首大学,利用示范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地理信息与规划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充分利用示范基地平台的优势,建立武陵山片区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探索各种应用要求下的评价模型,研建各专题下多元评价与决策知识库和方法库,专门行业、领域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方便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创新研究。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是地方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重要任务,因此有必要建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与监督,让学生的R导寄茉谄笠抵械玫秸嬲的提升。为此示范基地建立了校企质量监控体系、社会评价体系、联合培养单位质量反馈体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还建立了专门的学生考核与评价机制,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评价为主体,建立以课程、实践、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工程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将学生能力评价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构建实践能力评价标准体系。

(七)建立“赛教结合”的长效机制

近几年来,专业技能竞赛成为体现地方院校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各种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活动,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水平,利用新设备、新技能进行创作。示范基地可结合企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专业技能比赛为主要形式,以基地为主要载体,由教师和企业专家参与设计竞赛,组织引导学生在竞赛中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近几年来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的结构设计竞赛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充分显示了示范基地“赛教结合,以赛促学”的作用。

三、示范基地的管理体制建设

(一)构建高效健全的管理组织体系

有效的管理组织体系是示范基地正常运作所必需的,示范基地需要地方院系和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开展全面合作。吉首大学-南方测绘集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具体负责运行管理,南方测绘集团由南方测绘长沙分公司负责业务管理。基地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基地工作小组和基地办公室三个层次的管理机构,实行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共建共管、平等互助、分层管理、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企业化运行管理模式。

(二)完善系统合理的管理制度

为加强示范基地建设,规范实习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与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对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组织管理、经费及设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考评等方面制定相应制度,如示范基地编制了《吉首大学―南方测绘集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管理制度汇编》、《吉首大学―南方测绘集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质量管理手册》等制度,兼顾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学校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搭建集约可行的校企合作平台

地方院校和企业各自有各自的社会职能,合作进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双方产学研合作提供便捷。学校可以通过平台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企业通过平台可以发现和寻找到急需要的专业人才。吉首大学依托南方测绘集团行业龙头地位与设备资源优势,建立了深层次产学研用合作实践教学平台,以空间测绘、数字化资源环境信息为基础,依据行业发展和就业方向,立足武陵山区、面向基层,培养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急需的工程设计与施工高级应用型人才。并将单一土木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到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多个专业构成的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集群,放大示范基地的示范效应。

(四)制定科学严密的安全制度

理工科专业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要求较高,在示范基地开展实践教学不仅要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也要保障学生和教学人员的人身安全。制定严密的安全制度,使包括学生在内的基地全体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出现违章指导、违章操作的现象。学校要规范实践教学组织领导及工作程序、工作纪律,严格按照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实施,保证实习过程中师生的安全健康。

四、结语

篇6

实训基地是由多个实验实训室组成的,用于在校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学习实践技能的场所。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指其位置在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指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成立的,位置在企业内部,用于在校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场所。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高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还应注意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2 酒店英语实践教学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高职英语课程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进行能力训练,同时突出能力目标,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使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学好英语非常必要,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还能使他们产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同时在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认真了解、分析的基础上,给他们确定学习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根据学生情况制定目标和计划,及时修改过高或过低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的学习保持持久性。酒店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主要是运用情景教学法,将运营性实训基地作为一体化教室,采用实地、实境模拟练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互动练习,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情景的铺设需要通过布置英语标识、图像,并配有一定的道具。外籍教师配合实践顶岗教师共同负责一个场景。外教和学生做模拟情景展示,他们的任务是扮演外籍客人和酒店员工,通过打电话、询问酒店信息、问路、用餐等情景来引导学生进行商务英语的交流。学生分组进入模拟现场,并进行操练,最终让学生做到自主对话。通过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实践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工作的认识与经验,从而获得包括专业核心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3 实践教学内容

“酒店英语”实践教学内容共包含15个模拟情景,内容安排按照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三大部门来进行。以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作为具体教学内容,以岗位标准作为能力目标的依据,采用项目教学方法。

“酒店英语”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引用酒店岗位标准,与星级酒店紧密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①强调学习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②强调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像或图像性的,他的形成过程一般不是靠言语信息,尤其不靠教师指示性的语言文字。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边做边想。③强调信息提取。及时获取并记忆信息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学习好酒店英语的关键就是要掌握大量英语语法、词汇、专业语句,并且能够从积累的的记忆中快速提取。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篇7

【关键词】开放教育;开放运行机制;数学实验室

【Abstract】In view of the existence of open laboratory in consciousness, management and open problems in mathematical form, the opening of laboratory operation mechan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op-level design, open mode and management mode are introduced, 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s analyze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n operation of the laborator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 improve the level of experiment teaching.

【Key words】Open Education;The open operation mechanism;Mathematical Laboratory

实验室实行开放运行机制是对开放教育理念的一种具体实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我国教育教学长期以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其“从听中学”的教学模式与国外“从做中学”相比,存在明显差距[1]。近些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把加强实践教学上升过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指导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加快各类实验室开放运行进程。在这个背景下,许多高校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但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实验经费有限、管理体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机制未能完全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2]。

本文以我校数学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对开放运行机制在数学实验室中的应用做了具体实践研究。

1 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现状,各个高校在不断改善软硬件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实验室开放运行的进程,总体来说是向前发展的,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意识层面

没有把握实验室开放的真正内涵,许多高校认为实验教学认为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或是理论课程的附属品,而没有认识到开放实验室是充分发挥资源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良平台。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导致了实验教学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问题,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没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得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成为一场空谈。

1.2 开放形式

开放形式单一,只是在正常教学活动外的进行定时开放,不够灵活;同时,没有具体的开放项目,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规范化的管理。

1.3 是管理层

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各实验项目之间不够协调,共享率低;开放内容和时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环境建设也无法尽如人意。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成效低,其对高校整体教学质量水平,乃至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建立适合高校特色的实验室开放机制。

2 数理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

作为一门演绎科学,数学实验虽然没有主导作用,但在数学的研究和学习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数学实验主要是利用作图软件、模型、实物等工具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探究数学理论、验证数学猜想[3]。数学实验室需要的主要设备为高性能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数学与其他科学的不同,促使数学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机制也不尽相同,本文从顶层设计、开放模式和管理模式三个方面来阐述。

2.1 顶层设计

首先,要明确实验室开放的实质。开放不是简单的开门,还需要把握两个重要环节,一是指导,二是管理。开放实验室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开放,能促进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促进实验室建设;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科研素养;能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4]。

2.2 开放模式

数学实验室的开放模式包括实验教学开放、科技创新开放、科学研究开放、对外服务开放等几个方面。

2.2.1 实验教学开放

根据人才培养需求,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一系列素养为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相互独立的实验项目,并提供中期检查、结果评定以及疑问解答等服务;同时,设置不拘泥于教学内容的课外实验项目,注重实验内容的多元化,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

2.2.2 科技创新开放

由学生个体或学生社团,根据自身需求自拟题目,在导师的引导下选题、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撰写等过程。科技创新开放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和自主的科研环境,不仅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而且加深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

2.2.3 科学研究开放

在教师进行科研项目时,除研究生外,还吸收理论基础扎实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成员,分解一系列子项目在老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欲望,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负担。

2.2.4 对外服务开放

适当对社会开放,提高辐射服务能力,在全校乃至校外开展各类培训工作,更有效地利用实验室内资源配置,例如数学建模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等等。

2.3 管理模式

在实验室开放运行过程中进行组织、结构、机制等方面的管理创新。

(1)是在组织上的创新。提出基于自组织的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即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研究生参与辅导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2)是在资源上的创新。首先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购买Mathematica、Maple、Matlab等数学软件平台;其次要注重资源的管理,做好服务器、数据等软硬件的运维工作;最后,要提高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积极与其它院系和其它高校合作,这也是体现实验室开放性的重要方面。

(3)是在机制上的创新。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构建服务规范流程和管理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实验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经费支持,对于创新性实验获得的成果给予奖励。

3 开放运行机制应用效果

自从实验室实施开放运行机制以来,提高了开放程度,完善了各项对外教学服务措施,满足校内外本科生、硕士生和进修教师的实验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实行开放运行机制的半年时间以来,数理实验室完成实验机时48000小时,接纳实验人数29000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5.6%和39.4%。

3.2 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巩固了课堂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以数学建模为例,实施开放运行机制后,我校共取得了十余次省级和国家级奖项。

3.3 提高了教师积极性

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实施的激励措施以及指导学生取得成绩带来的自豪感,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4 结语

开放教育是高等学校进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选择,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验室开放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直接影响其作用和效能的发挥,只有开放运行才能充分发挥效益,只有不断改革和实践开放运行机制,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将实验教学改革纳入学校教学改革中去。

【参考文献】

[1]江捷.感悟英国高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2):175-177.

[2]胡文花,向志军.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理论内涵[J].商情,2011(17).

篇8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体制模式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3.086

Primary analysis on system modes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ZHOU Xingliang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laboratory system modes and points out the guidelines for the laboratory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t the base of the re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system mode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And then, it describes the concrete measures for reform of laboratory system at present stage from the lab's affili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talent mechanism.

Key words university laboratory; system mode; analysis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是衡量高校科教水平、展示高校发展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①加强实验室管理就需要深化实验室改革,摒弃管理体制中的分散、重叠、低效和封闭的不良状态,适应高校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加快建立高校现代大学制度。

高校实验室体制是指高校实验室的领导体制、隶属关系及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等。高校实验室体制建设,是推动高校实验室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选择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运行体制,是高校实验室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证。

1 我国高校实验室体制的发展阶段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多数高校没有设立校级实验室职能机构,沿用前苏联设置的模式,基本采用系、教研室的二级管理模式;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主要采用校、职能处室(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或校、院、系、教研室四级管理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颁布,各高校实验室基本采用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体制模式,规模较大、师资与技术力量较强的高校,大多采用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

2000年前后,伴随我国高校合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系列建设项目,各高校成立了校级和院级实验中心,某些高校甚至采用了学校直管实验中心的一级管理模式。各高校也在不断地适应改革之中,呈现出以校、院(系)二级和校一级为主的实验室体制模式。

“十二五”以来,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及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各高校实验室体制也不断改革。结合国家对实验室向综合型方向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等新的要求,各高校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实验室体制模式。2014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加快推进了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和培育的步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执行国际化运行机制,又是我国实验室体制的一种新的模式。

2 高校实验室体制模式分析

随着实验室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校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体制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以校管实验室为中心,院管实验室为基础,单科性或系(教研室)管理的实验室为辅的体制模式;以学校、院(部)管理为主,学科、系(教研室)为辅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以院管实验室为主,不同级别的实验中心为骨干的校、院、系三级管理的体制;以各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院管实验室为基础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②以上模式可概括为两种模式,即散发型和集中型。

2.1 散发型模式

以课程为目标对象的实验室体制模式,即为散发型体制模式,它以课程涉及的具体要求,集合能满足其实验要求的实验资源而建立。主意表现为专业细而窄,一个实验室仅为专门课程服务,依附于课程,归教研室管理;实验室功能单一,条块分割,规模小;实验教学内容陈旧,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少;设备利用率低,造成资产浪费; 实验室相对封闭,对外开放和交流少。不利于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由学院、系或教研室负责管理的3级实验室体制模式,其基本上也都是这种散发型体制模式。这种体制模式在以往的专业设置中虽然起到了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③其显现的弊端也愈发明显,亟需进行改革。

2.2 集中型模式

集中型实验室模式是以学科大类定义为对象,集合能满足其实验要求的实验资源而建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实验室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体制模式,它以其实验室功能集中,覆盖学科面广,实验室规模大、效益高等特点,显示出了它的优势。

目前,我国高校许多校、院二级管理的实验室大多属于集中型体制模式,尽管这种管理体制在我国高校中形成已经多年,但随着科技发展,高校专业设置的细化,这种体制模式已逐步暴露出其缺点:理论教学和实验环节分离,实验教学成效低;实验仪器和设备陈旧落后,更新速度慢,只勉强满足基本的实验教学,无法满足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需要。

此外,部分重点高校的各类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组建中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其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先进,是更为高度集中型的实验室体制模式,我们也把其纳入集中型实验室体制模式。

3 高校实验室体制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强调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和大胆试验,把加快实验室体制改革的步伐,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切实实行。

3.1 高校实验室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高校实验室体制改革要结合新时期对知识和人才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实验室体制改革与教学、科研等体制改革要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室科学管理,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要优化人、财、物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实验用设备的效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创新能力,真正建立一个充满活力、高效益和高效率的实验室体制,实现高校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④

3.2 实验室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实验室体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要全面协调,循序渐进。在其发展方向上,须抓好以下几点:(1)使实验室成为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的主体。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上强调,我国高等院校要强化实践教学关键,可见实验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举足轻重地位,因此,实验室体制改革应首先确保实验室在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的主体地位。(2)使实验室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实验室资源包括方面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环境资源等,完善健全的实验室体制就必须注重协调好各种资源的相互关系,使各种资源协同为实验室服务。(3)使实验室成为对外开放服务的创新平台。实验室对外开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自身发展和提高的需要,做为技术和设备优势集中的高校实验室,更应加快实验室的开放步伐,实现资源共享。(4)建立科学的实验成果评价体系。实验成果评价体制对实验教学和研究有着导向作用,是实验室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为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就需科学、有效地对其实验技术成果给予正确评价,建立和完善高校科学的实验成果评价体系。

3.3 高校实验室体制改革的措施

(1)理顺实验室隶属关系:不论是校管、院管、系管实验室体制模式,在隶属关系上都要层次分明,全责清晰,各级主管部门都需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实施宏观管理,严格恪守权力边界和定位,切不可越俎代庖。 要给予校、系两级实验室一定的管理职能和权限,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

(2)创新实验室运行机制:建立实验人员首席制、主任负责制,吸引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室管理和教学,要摒弃那些对实验室闭塞、隔绝的管理模式,形成开放、互动的实验室机制氛围。

(3)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高校应根据各自实验室特点和任务,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一个以校管实验室为主导,院管实验室为主体、系或教研室管理为辅的三级管理体制,从而形成一个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系统。⑤

(4)优化实验室人才机制:人是实验室的主体,无论何种体制模式,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保证其高效、有序运转。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实验技术队伍在高校中的地位,并给予明确定位。抓好实验人员的培训,重视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竞争机制,以激发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⑥形成良性发展的实验室人才机制。

4 结语

从我国高校实验室体制模式的发展来看,实验室体制模式是从分散型过渡到集中型,不同形态的实验室模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也显现出了各自的利弊。我们不能偏向某一种模式,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其是否在学科建设、基础教学、科学研究服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验室体制模式上我们也不能囿于一种模式的推广上,要结合高校自身现状,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实验室管理模式,推进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高效、健康发展。

注释

① 秦骁强,刘静,程远征.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与质量保证[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29):201.

② 康君奇,孙群,李东.高校实验室体制改革趋势探析[J].实验室科学,2007(3).

③ 石虹,汪锡鑫.高校实验室体制改革初探[J].当代经济,2010(1上):106.

④ 张淑玲.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4-95.

篇9

【关键词】实验中心 管理与运行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41-01

一、前 言

实践(实验、实习)是本科教育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起着特殊的关键性作用。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开放型实验等教学手段和实验形式的多样化。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开拓思维、实验设计和生产操作能力,以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和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强有力的保障。规范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可以全面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水平、教师的科研水平,使实验室的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二、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传统农科院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课轻实验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转变。实验室挂靠在系、室,分布较散,导致实验室管理薄弱,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这种情况与培养高素质本科生不相适应。要想真正发挥实验教学中心在本科学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实验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就必须提上日程,这是一个新的命题,面临许多困难。

1.传统教育固有模式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传统农科院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验的局面并未得到彻底改变,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愈演愈烈的形势,其主要原因就是传统因素的影响。诸如从调查来看,大多数学习农科专业的学生多数非本人志愿,据调查数据显示,志愿填报专业率不足10%,多数为调剂专业,加上社会的不认可和自身学习动力等因素,传统的理论教育课程设置就严重影响着学习的效率。

2.管理运行机制模式的多头牵制

农业院校的实验中心分别挂靠于所属系和实验室,分布散、集中难、效率低、监查弱,导致实验室出现管理薄弱、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效益较为低下等问题。这些情况与培养高素质本科生的要求不相适应,且急需进行改革提高。

3.实验师资力量和后背人才非常薄弱

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农业院校院级实验中心的师资配备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问题在于分配人员的质量和投入方面。实验中心的教学队伍分布于不同的系别,无法形成团队力量;人员的知识、技术及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实验中心教师对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过程没有足够的发言权;人员在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没有予以充分的肯定;现有的人员配备缺乏统一、有效和明确的规划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实验中心团队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极其不利。

三、建 议

1.进一步改革机制,明确责任,提高效率。

对现有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改革,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可以考虑由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教学和设备的宏观管理;教务处负责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建设的规划、实验教学的计划等;设备处负责教学设备的采购、招标、验收、维修、耗材等;二级学院负责实验教学工作的总体安排。同时,院级实验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第一责任人,主管中心的全面工作。副主任分工负责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创新实验等项工作,中心人员采用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比如:可以设立三级机制,由学校、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组成,下设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项目实验和校外实习基地四个平台,开展相关工作。

2.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明确任务,团结协作。

实验队伍是实验课程的组织者、规划者、实施者,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有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后劲,这是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条件。采取政策导向措施,加大现有人员的培养力度,积极引进一批综合素质高,能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指导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知识和能力结构。可以考虑按需设岗、按量定编、大学生创新项目制、实验课独立设课、科研优势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制定计划,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目的,团结协作,发挥团队效应。 3.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透明公开,相互合作。

实验教学中心各实验平台实行开放式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和保障实验室的开放运行和实验资源的共享,制定中心管理的各类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制度,支持和鼓励实验室利用一切时间和资源面向学生开放。对所有学院、所有各专业和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还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与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服务。中心开放实验室自成体系,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运作的开放性教学实体,根据实验室设备资源状况和实验项目的特点,为提高开放设备的利用率和开放效益,确立了不同的开放层次和开放程度。还可以对选修课、课程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等项目实行定时、定范围开放。在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教学的同时,项目团队负责人参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部分设备可请研究生参与维护。

四、结束语

二级学院的实验中心承载着大学生基础性实践教育的重要任务,承接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环节,对加强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加强实验教学、规范管理,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科研和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对于提高院级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laboratory,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operating mechanism in the laboratory, and puts forward new ideas about a system of campus laboratory setting.

关键词: 异地办学;实验室;运行机制

Key words: remote education;laboratory;operating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189-02

0 引言

实验室是学生巩固基础、拓宽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应该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改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服务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实验室有效运行机制,创造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

1 校区实验室建设状况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下简称校区)是2005年由江苏科技大学与张家港市政府合作,张家港市政府投资校园基础设施与保障,江苏科技大学提供师资、教学、装备,培养本科层次人才,规模在5000人左右,为当地及长江三角洲输送技术类管理型高级工科人才。

江苏科技大学对校区实验室投入近3000万资金,购置仪器设备,加强实验室建设条件保障,以保证校区教学、实验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校区2007年950万设备设施及配套工程的投入;2008年680万实验设备及设施的投入,2009年校区将投入250万省校共建项目和800万设备购置计划项目,已建成计算中心、语音室、多媒体教学系统、物理力学、电工电子、CAD机房、基础化学等多个实验室,可满足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专业实验室如软件工厂、影子工厂、港口物流、车辆工程、机械电子、网络化制造平台、铸造、冶金实验室等也逐步建设到位。

2 实验室运行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建设初具雏形,但校区人员缺乏,又离本部近两小时路程,实验教学也无法互通,运行起来不如人意。

目前校区设有6个专业系部,实验教学任务由本部对口学院负责安排主导,有专业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比较专业,上课、辅导和考核;实验教学则需要场所、设备、家具、耗材、配套设施等,光靠教师个人难以实施,还需要实验保障人才的配合和支持。

由于校区行政机构实施扁平化管理,人员精干,一人多岗;而实验教学机制实行“教师人员兼职实验教学,教辅人员实施保障管理”,将实验室教辅人员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精干高效。然而运行过程中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2.1 缺乏统筹安排、造成资源浪费(争资源) 校区共有18个专业,一个系两三个专业,各个系根据自身专业实验教学任务的需要安排规划建设,不从校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统筹,有些跨专业、共性的实验室就不能合理统一考虑。各系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搞小而全,造成资源浪费。

2.2 队伍缺乏、人员不到位(争队伍) 按学校管理模式,实验室和专职实验人员隶属二级学院,而校区有所不同,目前校区实验室专职保障人员是由校区招聘并隶属校区的。校区现有6个专业系,各系自成体系,如果都要由校区负责配备人员,每系3-4个,那么就需要18-24人。目前各系实验室少,有的工作量还不饱满;而有的招聘人员尚未到位,事情又没有人做,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实验室建设问题上,有些院系主人翁意识不强,设备建设工作推进缓慢,校区由于体制和机制问题也无法调动和管理这支队伍,很难保证实验教学的需要。

2.3 不能实现专业化管理 校区实验专职保障人员学习的专业不一样,分配到各系后,各自为政,除专业职能外,非相关专业事务无人帮助解决处理,且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提高,无法发挥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形成不了专业特色。

3 校区实验室体制设置的新思路

就上述问题,解决的办法是确立“学院异地主导,教师两地兼顾,校区属地管理”的校区实验室体制,其核心内涵是:本部教师作为实验室的主体,协助专业系负责制订实验室规划和实验室年度工作计划,配合专业系做好实验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独立承担所授课程的实验教学和教改工作;校区学院通过教师并带领实验室的专职保障队伍,将上述工作顺利地付诸实施,实现自己的主导作用;这批专职保障队伍将在校区的领导下,就地及时配合和服务好教师,全天候做好技术保障与服务,协助教师完成实验教学工作。在这样的体制下,校区院系是灵魂,本部教师是核心,校区保障人员是服务。

以上述内涵为指导,校区应将6个专业系的实验室整合成一个实验中心,成立一个独立部门,组建一支专职保障队伍。必要时也可将采购、实验室管理、资产管理的职能并入其中,人员也统一管理,直接参与到实验室建设和服务保障中。专职保障队伍按专业类型进行有机分组:如机械组、电子组、化工组、经管组等。每组有2-4人合计8-16人,分别服务于对口的教学实验工作,为教师提供实验教学保障,即所有硬、软件的服务保障。

如此,其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可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3.1 资源共享,规模运作 相关的实验通过保障人员调整可以在同一个实验室完成,达到资源共享,互通有余;各系的计算机房合并统一,建设在一起,发挥规模效应,既可分开教学,又可统一指挥,管理方便。统筹安排调配,使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形成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和现代化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

3.2 人员精简,高效合理 整合以后许多共性的工作岗位可以合并,便于人员的调剂、工作职责和工作量的合理划分,为提高工作的专业保障能力提供支撑。

3.3 提高专业化水平 专职保障人员按大类分组,专业型保障管理,宽口径专业服务,可以做到人尽其才。同时,通过几年努力实践工作,实验室人员可以逐步向“双师”型(实验师和工程师)发展,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此外,专业小组还可以形成以理论教师为领队,以实验室为基地,以小组为团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并通过成果转化,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科技服务。

4 结语

成立校区实验中心最终目的是整合现有资源,提高经费的投资效率,人员精简高效,发挥专职保障人员专业水平,促进异地办学校区和谐发展。此外,为保证教师队伍与专职保障队伍一体化和谐运行,还要要有相关配套管理考核措施和制度:如实行刚性化的岗位管理制度、与教学、管理的人员工作例会制度、以教师为主体的专职保障队伍考核机制等。

参考文献:

[1]李常健,谢一民.试论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85-86.

[2]蔡久评,熊中侃,李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2,(12):118-119.

[3]刘红兵.加强实验室管理 发挥实验室功能[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5):52-53.

[4]金建中,余大昆,侯建.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 提高实验教学水平[J].咸宁学院学报,2004,24,(4):118.

[5]徐格宁.构建地方高校实验教学大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1-3.

[6]杜玉杰,赵卫红,李桂林.地方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9):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