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客教育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客教育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创客教育 师范类专业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0-02

1.引言

随着创客思想的普及,创客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思考与重视,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教育创新行动,并于2012年设立创客教育计划,同时创客教育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将创客教育引入学校教育的浪潮,我国教育部2015于年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模式,努力推进教学创新的发展,而师范类专业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融入创客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2.创客教育在师范类专业的应用

2.1 师范类专业概述

师范类泛指一类高校而不是具体某些专业,现在师范类高校融合多种学科,成为综合类高校,因此,师范学校中并不是所有专业都属于师范类专业,师范类专业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外语、政治、体育等与中小学教育科目相关的专业,同时中小学教育的科研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也属于师范类专业。

2.2 创客教育概述

“创客行动”是由美国兴起的鼓励人们利用身边各种材料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程序以及其他技术性资源,通过自己动手或与他人合作创造出独创性产品的一种行动,“创客行动”基于对技术的应用,面向技术类产品的生成,在当前社会技术不断创新、技术产品不断丰富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与教育者的关注,将“创客行动”融入“创客教育”,使学生实现创造性学习。

创客教育旨在为所有中小学生提供适宜的用于创造的环境、资源、机会,特别是借助技术工具与资源让学生能够将学习过程融入创造过程,实现基于创造的学习,在创造过程中提升学科的学习质量,尤其是提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等学科的学习信心,投入基于创造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判断性思维、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创客教育在师范类专业中的应用

师范类专业主要是服务于中小学教育的科目以及教育研究的专业,将创客教育融入师范类专业中,实现教师或研究者的创新教育和研究,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创造性学习,本文主要探讨师范类专业中应用较广的数学教育、科学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中小学教育中的创客教育。

2.3.1数学教育中的创客教育

数学就其本身的知识特点为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为创客教育的实施提供极好的载体,数学教育专业需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技巧,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胜任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教育工作,数学专业不仅要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如:数学分析、高等数学、解析几何、概率与数理统计等,还要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服务于教学事业的学科同时为创科教育提供基础,数学中的创客教育主要是计算机编程的应用,集合论是离散数学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在数据库中有广泛的应用,利用关系理论完成数据库网络型到关系型的转变,数据库中的数据易于存储和处理,逻辑结构简单;数学图论中二叉树在计算机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路由选择算法、桶排列算法等都是使用数学中的图论;有限机、开关线路的计算等在纠错码的应用很多,数据通信中常使用二进制数字信号进行转移,常采用纠错码避免传输中的错误。

2.3.2科学教育中的创客教育

科学教育旨在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教育,其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对于低年级的教育,科学教育旨在用简单的实验操作对具体事物进行初步分析综合,主要培养其动手能力,应用创客教育理念,低年级阶段的科学教育应该利用人类对自然界的简单利用开展科学实验,如利用废物进行回收利用的手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同时教育者也实现了创客教育;中年级的科学教育需要利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初步的定量观察,并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形成简单的概念,因此基于创客教育理念需要开创“创客空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软件进行创客实验,如在学习3D打印中的数学建模、在掌握电路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虚拟软件在模拟电路的各节点的电压、电流及经过的脉冲信号;对于高年级的科学教育,需要实现较高的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以项目为主,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任务,对于创客教育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具备测试测量、控制、仿真、快速开发、跨平台的图形化语言的开发环境以及无人机技术的学习,包括图像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无线传输及失控状态下的无人机执行返航程序的开发等都可作为创客活动。因此,科学中的创客教育以科学为主,在理论知识的教育上开展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的创客活动,开创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2.3.3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创客教育

信息化技术是一种技能、一种工具,涉及到很广泛的知识领域,在信息化技术的教育中要打破教材编排的束缚和传统以应用为主的教学模式,创造有能力的创客,将创客思维渗透到教育内容的开发,例如在信息技术的教育中,通过程序算法的设计、excel电子表格的模块设计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和数学思维;软件开发、网站建设模块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视频作品制作、计算机绘图及电子报刊的设计提升嘘声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篇2

我曾看过《燕赵都市报》上刊登的一则报道,题目是《全球化竞争之下中国式高考困境尤堪》,内容虽只提到现行国内高考制度在美国两种高考形式进入国内并在与之强势竞争的背景下,其前景不得不令人堪忧。但文章主旨直指中国应试体制下学校教育的弊端。这些弊端不仅存在于高校,作为基础教育的领地,小学教育也难逃其影响和桎梏。

那么,教育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毫无疑问,至少教育不是为了与生活脱离,相反,而应是更科学更有效更积极创新的将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众所周知,美国高考的选拔考试与中国式的过关考试相比,人才的选拔标准更具多样、全面性,不仅看学生单一的卷面成绩,而是更注重学生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综合素养。考试形式能带动教学模式,更加决定创新人才的培养。可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考试模式把学生训练成了追逐分数的考试机器。

什么样的考试和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

首先在考试内容上,应注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加以整合,落实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框架。考试内容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整体化,既要注重学科内部的整合,也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注重试题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注重基础知识应用的测试。有的学科也可以拟定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尝试选择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试题。其次,考试形式多样化。包括开卷、半开卷考试;同班,同年级或跨年级学生互考;讨论式测试;小组为单位合作考试;把动口、观察、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列入考试内容等等。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们更喜欢闭卷考试而不愿意开卷考试,因为闭卷考试大多是学什么,考什么,范围比较小,而开卷考试往往题目比较开放,需要思考的东西多。除闭卷考试以外的其他多样的考试形式的开放、答案不唯一的特点给培养创新人才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充当着教学模式的指挥棒的角色。但在根本上,对于中考、高考来说,如果考试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不发生质的变化的话,那么课程改革就不易真正成功。第三,考试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间的差异,注重发展性评价。这方面,我们惯有的方式与方法受社会的影响太大,也搞什么“一刀切”,只注意操作的简便性,忽视了其有效性,把施教对象视为智能结构相同的“标准件”。对学生的评估标准过分倚重功课的考试成绩,多少年如一日,用一张试卷、一个标准来考察所有的学生。因此,应当把学生的考试分数、潜能、兴趣、智商测试等作为学生分层教学的依据,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分层次教学,以鼓励为主。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仅要指出错误,而且还要指出为什么错。第四,考试试题更加注重开放性。我认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体现在考试评价方面的关键因素,也是引导教师教学的指挥棒。第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第六,要测试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一是注重与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的联系;二是注重知识的具体运用;三是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通过考试给学生一个“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自主探究,引导创造”的空间。

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哪儿去了?在现行的评价制度之下,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着“五种不正常现象,一种‘优势’和三种严重后果”。

这五种不正常现象就是死记硬背,忽视能力培养;注重书面测试,忽视其他测试;注重分数名词,忽视起点与进步;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注重容易量化的评价目标,忽视不易量化的评价目标。一种“优势”就是擅长考试。三种严重后果是创新能力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差,荒废了杰出人才。

这“五种不正常现象,一种‘优势’,三种严重后果”所带来的是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缺失。

在教学模式上,我国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轻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被动地、机械地接受性学习使得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能力缺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首先要明确: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篇3

关键词:创意教学设计 媒体技术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科研成果转化为民用产品,使得我们周边的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每个人的头脑中传统与现生着撞击与交融,笔者身处教育界,笔者唐突地认为初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也应随科技的发展和科技产品的应用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运用新科技和新技术展示知识中那些繁杂的关系、资源消耗量大的实验、不易为人视线多角度观察的事物的发生过程,在教学中把逻辑关系上的分析与运用科技产品在感观上的刺激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用新的理念与创意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把创意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相衔接,所达到的课堂教学效果是粉笔、黑板、简单的多媒体课件无法达到的效果,笔者认为创意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衔接在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创意教学设计的认识

笔者浅显地认为创意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自身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与已有的教学经验相结合,融集体的智慧于其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点已有的设备器材,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用适应于学生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运用传媒技术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新知与旧识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设计。

创意教学设计在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中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观点传输给学生,在教学中合理地推广、延伸、猜想、变异的教学,高屋建瓴的视角观察和细枝末节的挖掘探究,横向、纵向用学生的视角观察、分析所学的知识,将抽象的知识用浅显的语言描述、直观的事物比拟,以层层递进式地呈现知识结构、理论、关系、应用及拓展。

创意教学设计要求设计者的知识面要宽,不但要求设计者对所要教授的知识和所要教学的对象熟知,同时要求设计者熟悉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具有熟练运用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很好地把控课堂的能力,还要求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创意教学设计将教育理论、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融为一体,低起点高视角地呈现知识的内在结构,将生活与知识相连,由浅显知识的学习螺旋式递进为深奥知识的探究。

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下面几种形式促成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延伸。看----三维动画的视觉冲击;听----氛围音乐的听觉效应;思----逻辑关系的递推式呈现;触----走入情景或仿真实物触摸;模-----自建模拟情景或实物;猜----条件变式或结论变式分析;验----猜想结论的理论证明与实践检验。

现实意义的认识

创意教学设计的作品不应仅是在比赛中精彩地表现,而应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链接的纽带,是科技成果展示的场所,是构建新知与旧识联系、抽象与直观的重要手段,创意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多种需求所致。

一、环境渗透的需求

传媒技术使得“虚似存在”成为网络技术的主流,在虚似网络世界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充满着幻想,在他们的头脑中不仅有虚拟世界完美的虚拟人物偶像,还有着能够展示梦幻般随性情变换的场景,虚拟的偶像令当代青少年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影子;虚拟场景则可以超出人可视的范围来展示虚拟的不可视的未知空间,上至宇宙飞船与空间站在太空中的对接、下至在可熔化地球表面一切物质的地心中遨游;技术可以超出人的视线的局限性展示三维可视空间,也可毫无破坏性的穿越物质表面透视物质的内部结构,在那样形象生动的传媒技术产品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坐在教室中接受传统的,或者在传统技术上稍微引入多媒体技术把板书演变为投影,把不方便引入课堂的物体或流程以影像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试想双主体的课堂教学中,一个主体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的贯彻落实中,而另一个主体则要视个体的特征而定,一部分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的个体则可以紧跟教师引导的步伐,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另一部分,有可能在课堂不断流淌的知识流中在拾贝,有可能间断性地舀取属于自己的一部分;还有可能沉浸于传媒技术构造出由自己经过再加工在头脑中形成的虚拟空间,因而笔者认为课堂的教学已非曾经拥有着的知识推理、展现和应用,是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借助于传媒技术,融教师的才智于其中,虚似与现实相结合,将创意渗透到教学设计中。

二、学生学习特点的需求

学生的学习具有个性特点,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受长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性各具特点,如: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知识结构体系了解的基础上再细致理解每部分知识的理论及其相互关系等,而有的学生的学习则喜欢从微观到宏观的分析;有的同学的记忆对知识和事物的记忆是过目不忘,短时记忆能力特别强,通过适当的巩固记忆的训练,转为长期记忆,而有的则几秒钟前发生过的事情或呈现的物品都不能再现轮廓,或者既使记得,隔日在他们的记忆中是一片空白;对周围环境扫描迅速,但观察的细致度不够;大脑中认识到事物的某些特性,但语言表述或动手再现能力欠佳;善长手工操作,但对操作所涉及到理论有一定深时则退缩;喜欢有参与活动的知识学习,屏蔽课本知识的学习等等学习特点。

不同的学习特点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但现在的班级授课制无法进行具有个性特征的教学设计,若可以让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都有一定收获,在教育界总结出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其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创意教学设计则是融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于其中,能起较好效果的设计,在运用多媒体进行的创意教学设计中,已能将身边的景物,身边的事件,虚幻与现实结合,可让学生随意参与其中,又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具有创新性,试想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到的知识是在其它地方无法学习到的,是对知识的深层次的认识,但呈现在比赛中的创意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创意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衔接更具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专业知识特点的需求

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职业学校培养出来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理解和把握不能仅限于对知识和技能性浅表性地把握,而应是知识的内在逻辑、工作原理、形成和发展过程、可能的结果以及新的创新等方面的认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出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这些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养的要求,让课堂在老师对课本的二次开发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意,知识和原理不是仅用语言文字和图片来表达,技能也不是仅仅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训来达到所需的水平,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达虚拟的空间中达到比真实环境中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节约资源的效果。

例如对汽车发动机认识方面的学习,若拆卸一台发动机,一方面需一台准备它报废的汽车,在拆卸的教学过程中会对汽车的发动机造成一定的损坏,可能会使汽车的发动机不能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多次的拆卸教学就会使一台汽车的发动机完全报废;另一方面,在拆卸汽车发动机的过程中费时费力,不能够满足课堂教学中短时间的大容量知识学习的要求;第三,在拆卸的过程中并不能达到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只是对发动机硬上有一定的认识;第四,对于初学发动机的同学来说,拆卸发动机则是有着非常大的困难。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用多媒体应用软件设计出来的课件,在不需要拆卸发动机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预计的效果,但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4

在师资培训上,一方面由学院组织外籍教师对老师进行英语“听、说”集体培训,同时根据生理学系师资的实际情况,学系领导制定了“重点培养,互相帮扶”的方案,帮助任课教师攻克语言关。选派部分教师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教育水平较高的英语国家进修语言,他们在回国后针对本校留学生英语的特点,对全系教师进行讲解和培训,加深学系教师对本校留学生的地方口音的了解。比如南亚如印度裔学生“t-d”“b-p”等清、浊辅音不容易区分,而非洲国家的留学生又有另外不同的地方特色发音特点和习惯等。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易于师生双向交流,对提高学系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开展有很大帮助。

生理学教学任务一向比较繁重和复杂,为保证任课老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整体水平上争取出色的教学成绩,学系建立了组织授课老师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的制度。在集体备课时,教师相互启发和解疑、相互借鉴课件制作和教学经验,使教学资源的利用得到最优化。对于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如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呼吸章节中胸内负压如何形成、尿液的生成中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和维持机制、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等知识点,由教师合作编制了大量动画课件来帮助学生的理解,获得了留学生的普遍认可。此外,在集体备课时组织老师观看国外知名大学如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相关教学录像,随后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和总结。这种集体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借鉴国外的课堂教学经验,其中很多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系总体教学水平有很大推动作用,并且使教师在专业英语的发音等方面也获益匪浅。

2教材选择

本校留学生在其本土主要接受的是英联邦教育体系培养。针对此,我们选择了根据英文原版医学生理学改编的生理学课本作为理论课的主要授课教材;在实验教学上,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生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学系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根据本校留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英文版生理实验讲义。与传统的中文实验教材相比,其特色体现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更具有多样性,在保留经典的动物实验之外,增加了很多人体机能学实验,如肌电图实验、潜水实验、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

3教学经验体会

除了上述介绍,在留学生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得到以下几点经验体会。

3.1制作多样化多媒体课件,佐以实例阐述,而非知识背诵为留学生开设的生理学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课时方面都与本国学生有极大的区别,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吃透”以前未接触过的生理学原版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为语言不足而带来的交流障碍,对教师和同学都能起到知识点的提醒作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在课件制作中,注意穿插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视频以及引入病例录像,来阐释原理和知识,而非单纯、大篇幅地进行理论和原理叙述,这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生理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

3.2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应用为了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更加主动的学习模式,国内外很多医学教育机构相继建立以问题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分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系统总结等若干步骤。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在部分章节引入这种教学思路,由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授课内容整理出涵盖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提前发给同学。例如在讲授血型时提出“为什么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讲授心血管系统时提出“动脉硬化对人体会造成哪些伤害,如何去改善”,讲述内分泌系统时,引导同学结合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思考库欣综合症的临床表现、结合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思考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可以采取的治疗措施等。这些问题要求同学课前充分预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并预先进行分组讨论,课堂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同学以组为单位来回答,并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回答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对学生回答和本节重点作出小结。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创造相对轻松活泼的学习和讨论氛围,较之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这不仅有利于理论学习,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通过小组学习增强其团队合作能力、资料的查阅和归纳增强其综合分析能力等,为其今后开展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3留出思考和讨论时间,理论和实验相验证与本国学生相比,留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积极提问。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讲授之外,教师也鼓励同学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倾听同学提问,并留出时间和同学一起讨论寻找答案。生理学不仅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更是一门实验性学科,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都来自于实验。结合已知理论,在实验课上鼓励学生多做、多看,同学会对实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例如在做蛙心期前收缩和早搏实验时同学会提问“为什么有些心脏收缩曲线只有一个收缩波而有些则可观察到两个甚至三个波的叠加”;“锌铜弓对神经肌肉的刺激经由怎样的环路进行”;在呼吸调节实验中会问“临床上给呼吸失调的病人一个纸袋罩住口鼻,是利用二氧化碳调节呼吸的原理吗”等,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极大地提高了同学应用知识的能力。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30-02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有机结合,如何处理好三者的关系,组织高效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特征,在教学中笔者力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创新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尝试,着重抓好“一个引导两个转变”(即引导学生走向教材,由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转变,由教向学转变),让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1.激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

作为教师,应当教学生“发现真理”,并“认可真理”,而不是向学生“奉送真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们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这样安排教学:

1.1 让学生预习。在预习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入了解与解答的欲望,使学生思维与即将展开的新课内容挂起钩来,为参与新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1.2 明确目标,指导自学。在讲课前将本课主要内容和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明确告诉学生,为学生学习“定向”,使学生对内容的学习心中有数。同时列出教学思考题,让学生在书上找出问题所在,并回答有关问题或提出疑难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实施教学,进行指导性自学。

1.3 精讲点拨,启发学生。我在教学中总是抓住要点、难点、疑点,精讲点拔,阐发新思想、新观念,开拓学生的思维,并抽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读书、讨论、分析、提问、解疑,让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回答的问题,不轻易作出否定性评价,更不轻率地予以批评,只在关键处给予巧妙点拨、启发,课后再布置延伸拓展式的作业,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吸取营养。

1.4 引导学生举例,讨论。从心理学角度看,技校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好胜心强,对任何事都想探个明白,通过课堂讨论,有益于加深学生对观点、原理的理解。如在正确理解我国协调人际关系的规范要靠法律来确认和维护这一问题时,我提出:“在我们国家里已建立了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为什么还要法律来维护?”有同学说,如发生纠纷,道德起不到象法律那样的强制作用;有同学说,法律对人们的权利、义务规定明确,如有纠纷便有章可依……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从而让学生理解到法律能把人际关系所涉及的权利、义务明文规定下来,起到道德规范难以起到的作用,及时、准确地解决人们之间发生的矛盾和纠纷,使人际关系更和谐。通过以上引导,使学生开动了脑筋,积极思考,及时消化吸收教材中的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节课都要围绕一系列问题进行。怎样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多思考、多质疑、多求疑,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在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上,我力求把握好以下两点:

2.1 注意把握问题的难度。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简单幼稚或荒诞怪僻,也可能出现超前思维或难度较大的情况。对此,我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定向控制,以学生原有的基础为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不停留在无多大意义的争论中,也不在一些偏怪问题上纠缠不休,做到放得开,收得拢,使问题即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又不脱离学生实际情况。

2.2 注意选取问题的角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的问题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引发出和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的多个疑问,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很有效果;有些涉及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理论通俗化,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疑点中的关键问题,应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新颖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3.由教向学转变,注重学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由教向学的转变,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6

一、教育教学活动体现着教师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成长

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教师提供了宽松的教育环境。回忆我们过去的教育模式:教师满堂灌,幼儿满堂听,整个教育过程幼儿都是在被动的接受。在这种陈旧的模式下,教师忽视了幼儿的主题作用,很少去观察和倾听孩子们的做法和想法,孩子们也只能按照教师事先安排好的任务一一完成。而现在,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幼儿兴趣的需要,会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去选择适合本园、本班的教育活动。这样,教材就不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活动不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知识也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例如,中班下学期的主题活动《小豆家族》。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让孩子欣赏豆类的有趣形态,认识不同种类的豆子,用触觉感受豆子的外形特征,尝试用豆子进行不同的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这是孩子们用豆子和面团创作的场面,他们虽然不是艺术家但出自他们手下的小鱼活灵活现、小动物们活泼可爱、开心的笑脸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而豆子小人更能展现孩子们的心灵手巧。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愿意接受,用于尝试,在总结分享中,孩子们都会有成功的喜悦。

二、环境创设体现着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成长

新《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提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间的积极作用。”我园正在实施的《多元智能探索课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愉快的区角活动,富有童趣的墙壁布置,丰富多彩的视听环境显示着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专业进步。

1、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集体讨论决定区角布置和墙式内容,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例一、布置自然角,幼儿各抒己见,教师记录采纳。大家共同努力,没有几天,春天景色的图画纸壳做的昆虫、游来游去的小鱼、种下种子的花盆等等丰富了我们的自然角。教室内外的墙上几乎都是孩子们的作品,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原来怎么教育他们爱护墙上的作品?都不懂得珍惜,现在他们总能发现问题:“老师,花儿该浇水了”“老师墙上的画掉了”“老师,小鱼该换水了”等等。

例二为了教育孩子们爱护小动物,我们共同设计制作了《爱护小动物》专栏,利用散步时间让孩子们去园内动物角,去饲养小动物,并把小动物的情况记录下来,把从家里收集来的资料放进专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有关小动物的一些知识。

2、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的共同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支持和鼓励孩子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

为了使孩子们更好的动手操作,我们充分利用各种玩教具,瞧!他们的作品盒里摆满了自己的作品,精心自制的图书内容丰富多彩,一有时间就捧着自己的图书讲个不停;《美丽的发型》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家园共育体现着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成长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教师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指导者,在与家长朋友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双边会互动,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努力挖掘家庭教育指导的有利因素,主动有效地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

(一)家长的要求影响着教师的成长。

教师在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中,受家长的态度、要求等各方面的影响。例如一名教师在孩子离园前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她感到了深深地困惑,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被认可,没有了成功感。事情是这样发生的:“丁零零……”下午快下班时她接到了一个家长的电话

“喂,您好,找哪位?”

“是侯老师吧,我是信蕾的爸爸。”

“噢,你好。信蕾生病好了吗?”(信蕾生病在家一周)

“好多了。我想问一下,侯老师这一周学了些什么?有什么作业?我给信蕾补补课。”

作业?补课?家长怎会产生这样的概念?看着就要涌近来接孩子的家长人群,教师急忙不假思索地解说着:“咱班这段时间开展的是《春来了》系列主题活动,主要是感知春天的到来。……”

“就没学什么儿歌、诗之类的?”电话那边似乎很是不满。

“学了一首儿歌……”教师在努力搜索着脑中的记忆。

“什么?就学了一首儿歌?!”电话那边传来家长不可思议的惊讶声。

很明显家长的言行、态度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教师可能为满足家长的要求,而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抛之脑后,教授一些儿歌,认识一些汉字,学几道加法算题。如果是这样,教师便会默守陈规,停滞不前。

(二)教师的不断成长促进家长工作的开展。

篇7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创新

0 引言

纵观国内外物理实验教学,都是通过物理实验训练,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更主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物理是理工科生的一门必修课,实验室应该是大学生学学物理最有效的和收获最丰厚的场所。通过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实验课不仅能使大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他们掌握实验操作的技能,而且能培养大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培养大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实验课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对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加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模式。

1 研究教学对象,完善教学大纲

理工科学生的培养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理工科人才。所以,基础学科的教学应该考虑理工科学生的需要。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的基本根据,应该体现改革精神,服从课程结构和教学安排的整体要求。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的制定既要反映本学科的特点,又要培养大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科学的判断力,高度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的创新能力。

1.1 开设综合型实验,坚持基本技能训练

把基本技能训练安排成综合型实验,既能突出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性和对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连贯性也有条件开展综合型实验,使得实验内容紧凑,丰富,知识点连续性强,为开展更多的实验内容提供基础。例如,声速测量,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研究等实验,除了可以训练学生各种技能外,还可以利用学生重视实验结果的心理,使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满足大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和方法的愿望,实现教学科研相结合。

1.2 开设设计型实验,与理工科结合

淘汰验证性实验,添加与理工科紧密结合的实验,展现理工科物理实验的特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开设“传感器特性研究及应用设计”实验,转变了过去的专门化,单一化实验在认知上的脱节,增加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

2 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1 教学理念需改变

我们至今大部分教学仍然是填鸭式,验证性实验教学。有些实验几十年没有任何变化,更糟的是,有些实验仪器更加集成化,整套设备就一个箱子,学生无需理解实验原理只要打开电源开关等少数几个步骤即可测得合理的数据。在日益庞大的学生数量面前,实验室的人次数翻了几倍,但是实验老师人数并没有大幅增加,老师的工作量和压力就可想而知了。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个人认为,在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式下,学生层次扩大,人人都应有被教育的权利,这样迫切要求我们的实验课内容应该拉开档次,增加更多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完成必修的课程,还应该更广阔地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设演示实验,这样同时能解决实验老师缺乏的问题。

2.2 集体备课,确保实验课的质量

在上实验课之前,我们要进行由实验课老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参加的课前讨论,发挥集体优势,深入理解实验内容和准备工作的要求,明确实验的重难点,确保学生的基本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3 把好实验预习关,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写出预习报告,熟悉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等。如果准备不充分,对所涉及实验内容理解不透彻,实际操作时就会无所适从。这样做就能有效地把握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效果。

2.4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表现形式直观生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扩大教学量,对于实验室没有条件开设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模拟实验使学生有所了解,使学生了解新方法,新技术在物理领域中的应用。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介绍与实验室有关的知识和背景,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介绍与实验室有关的知识和背景,有助于知识的拓展。既节约了时间,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

3 实验器材的完善是实验教学的根本

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大规模,学生的人数剧增,与之呼应的实验器材的扩充,实验课老师的不足和其流动性频繁等诸多问题,对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何保证实验室能够满足正常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已经是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了。最基本的原则是保证器材的完好,除了相应配套的实验守则和规章制度约束外,还需要管理实验室的老师与上实验课的老师及学生相互配合好。这就要求上实验课的老师应有强烈的责任心,要求他们非常了解实验仪器的性能,能够及时处理实验中仪器的故障,并详细地写出要上的每个实验的实验报告,填写好实验室工作记录,这样可以对仪器的管理责任分明,避免相互的推诿现象,保证良性循环。如果的确无法自行修理好损坏的仪器,可以联系生产厂家,平时应该做好仪器的防尘,防潮,防腐,防热,防漏电,防震等保护措施。

4 勤工助学的优势

勤工助学的学生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对于学生本身而言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其次,可以通过实验室管理和维护自身得到了锻炼,部分减轻实验老师繁杂重复性的工作。实验课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比理论课更为突出,那么要求一位老师同二十几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很好的互动效果,难度很大。如果此时有对实验项目熟悉的勤工助学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上实验课的学生进行辅导,他们能更加有亲和力,能更好地与学生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从而达到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新的理念,激发新的思维,新的挑战,呼唤新的方法。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对学生实验操作的对比分析,清楚地显示出教学内容及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表现在学生对新的实验内容的兴趣和实验的主动性增强,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任文辉.开设物理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2005,18(2):81-82.

篇8

1 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是由教师课前提供案例材料,即把案例内容原原本本、形象具体地介绍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查书、独立思考、分析研究案例、寻求解决的方法、提出诊疗方案、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参加,引导集体讨论。教师把学生的意见分析、归纳、综合,温故知新,最后提升为理论认识,完成对某一临床病种的学习,再提前介绍下一病种的案例,如此循环不息。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不同,不再是老师一言堂、满堂灌,与一般的按知识体系讲授过程中开展局部的课堂讨论也不一样,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临证思考的周密性。

2 案例教学的意义

2.1 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书面知识,机械地背诵概念,而是设想自己置身于临床实践中,身临其境地了解病人的病症,运用前期已掌握的知识,认真寻找“案例”中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有疑问、有困难时,会主动翻书,查资料,分析思考,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不再是给学生们提供现成教科书中的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思路,给学生以假设、提问、提示,灵活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拓思路,剖析案情,从而理解案例的真正教学含义,使理论知识变得可以感知、容易理解,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正如古人讲,“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而取得事倍而功半的教学效果。

2.2 案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中医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学法中重要的原则。目前的中医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见习、实习的机会不多,学生们接触临床较少,所学到的中医理论知识基本是抽象的,难以到临床实践中去体会、去验证,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案例教学,通过多媒体把病案生动、具体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临床实践,在分析、讨论、判断案例中,找出某些规律,升华到理论层次去认识,有利于理解、巩固书本知识,也向学生提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相关问题的需求,而这也正是从认识到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案例教学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缩短了理论与临床的距离,使学生们能够早一点、多一点参与临床实践,发挥了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的意义及必要性。在学习中,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主动地去探求未知的理论。

2.3 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学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案例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们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案例教学把临床上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参与分析思辨,让他们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鼓励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敢于提出自己的设想,无疑会大大地锻炼了他们的临床辨证能力。通过无数个这样案例的教学,千锤百炼,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是“开卷了然,临证茫然”的半成品,而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成品,出了校门,马上就会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受到医院、病人欢迎的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3 案例教学在骨伤科教学中设计与运用举例

3.1 准备阶段

实行案例教学中,以基本完成4年基础课学习的2004级本科班为案例教学对象,选取临床最常见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为讨论病例,教师事先(前一节课最后的阶段)将案例的文字描述、病人外观图片、各部位的X线片整理打印好交给学生,每人一份,并指导学生分组,结合本案例由浅入深地提出3-8个问题(估计3课时能完成的教学量),并列出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在下一次上课之前(一般要有5天的时间)做好案例讨论准备。老师也需要预先做好功课,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方向,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歧见,做好解答疑难问题的资料准备。

3.2 讨论阶段

讨论阶段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可采用全班讨论、各小组发言方式。在此之前各小组对教师的问题已作了充分的准备,一些学生已写成发言稿,此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对整个程序的控制很重要,可稍作引导,如“为什么此类骨折多发生在小儿?”“此病有哪些疑似证要鉴别?”“临床检查要点抓什么?为什么要抓这些?”“中医分型的意义何在?”“神经损伤应有何表现?”“治疗方案应如何确立?”每个问题在小组发言后让同学间相互补充、交流。教师的作用是掌握时间、把握方向,使思考探求向深层切入。

最后老师对大家的发言讨论作小结归纳点评,使学生在本次案例学习中,既学到了骨伤科学常用的诊治方式和临床碰到问题时的思考方式,又懂得在实践中应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可谓一举三得。

4 讨论

4.1 案例教学各阶段的规范化要求

案例教学法如能正确使用,无疑将会产生巨大的教学效果,但它能否出现这样的效果,关键在于课前的教学设计。目前也有一些正在尝试案例教学的报道,还只是散在的,不自觉地应用,缺乏计划性, 因此要使案例教学变成教师教学中的自觉行动,就要研究案例教学法,使它具有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才能使案例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案例教学的规范化要求有以下几点:①案例选择。一定要选好符合教学大纲的案例,临床常见,病证诊断明确,形体征候明显可鉴,治疗方案较公认的。②教案撰写。即编写详细的授课计划,充分准备案例相关的补充材料,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分层次,预先设定,多设备选;介绍给学生的参考书,应该是较新、较权威、较适合于学生水平的,老师要事先熟悉其内容,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出现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时,既影响教学效果,又会影响老师的形象。③课堂掌控。包括事先周密细致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在课中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接受能力、课时长短随时加以调节,把握时间和方向,避免学生讨论纠缠于某些无意义的牛角尖问题而浪费时间,及时对学生的问题和回答作出反应,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加以肯定、鼓励,不恰当的地方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搜查资料、阅读书籍"、分析思考、准备演讲、参加讨论、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教学体验中,经历临床辨证思维的全过程。④全面总结。老师要余留10min时间用以归纳,按临床思维的逻辑规律把问题和知识点串起来,以使含糊的概念得以清晰,以往的知识得到强化,新经验得到疏理。最后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总体的锻炼。

4.2 案例教学的对象和时机

班级人数以30-40人为宜,大班宜拆细分班,班内再分小组,分组不宜太多,否则课堂难以调控。案例教学适宜在高年级进行!,因为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第四年已完成临床各科基础的学习,具有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在进入临床前进行是最合适的时机。案例教学的实施并不是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在第三阶段仍是恰当的方法。

4.3 存在问题

目前案例教学缺乏现成的教材和有经验的老师,所以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师资队伍的医学素质、教学业务素质教育培训,尤其是更新教学观念,摒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意识!,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并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各层次,各年级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建立规范的教学评估体系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舒涛.医学课程体系改革对教师要求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19.

篇9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问题情境 质疑 师生关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们在创造线上,若无发明欲,便依然不会探寻未知之境界,以开发科学之源泉。”可见,兴趣不仅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且是创新之母。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动力,也就没有创新的智慧和灵感。

一、用情境激发兴趣,善于表扬和鼓励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结合学生实际认识水平,引用一些生动的生活例子,供学生思考研究。例如在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向学生提出问题:“矩形的门上,为什么还要焊上一条斜着的铁条?”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纷纷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概括总结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教学中要配合教材讲解,用问题情境引发他们表达观点的好奇心和兴趣。还要针对学生好动、好说、乐于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动脑与动口结合。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时,设计了三个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1:手工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发下一张如左图形状的纸张,要求在不浪费纸张的前提下,剪拼成右图形状的长方形,请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能给出数学解释吗?

(3)②式左边的多项式的每一项有相同的因式吗?你能说出这个因式吗?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发积极的学习过程并带来成果,而学习成果反过来又会使学生产生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说,真正的学习兴趣来自学习获得的成功。为此,我们要相信“千万个小孩中,一定有一个小孩是天才,是创造者,发明者”。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都把机会有意识地留给那些基础较差的孩子。每一次,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微不足道的成功,我都加以表扬,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凭自身力量不断取得成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善于质疑及设疑辨难的能力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能使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树立提问的意识和勇气。给学生创造机会,培养自主探求、积极追求真理的良好学习品质。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巧妙地设置一系列承上启下的问题,运用提问技巧,循循善诱,层层启发,逐步引导他们认识疑难,并能很好地解决疑难。如在讲授一次函数和性质时,当要求学生探究函数y=ax+b与x轴和y轴交点坐标时,可先请学生回答以下一系列问题:三、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里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不是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创新教育对数学教学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它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讨,去领悟。

参考文献:

篇10

经过笔者调查,就目前的情况看,各类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以体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不断创新理念和方法。体育教学要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应该建立以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陶冶情操、培养健康心理、锻炼人的意志为根本目标,把重视体育文化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与身体锻炼结合起来,形成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新体系,这就是改革的思想观念所在,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二、宽松的课堂氛围是体育课教学创新的必要环境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也是体育课教学创新的一种手段。曾记得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注重促进探究、质疑和好奇心,应当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全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得以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形成师生互动良性循环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课教学创新的必要手段

学过创新思维学的都应该比较清楚,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根据思维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多种方案。教师从旁指点、评价就非常重要。而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在此基础上,阐述有关理论与技巧。接着再让学生做,老师发现问题,从理论与技巧方面加以指导纠正。最后由老师以提问形式来总结,激活学生的思维,领会动作要领,以加深、巩固感性知识与理论知识,深化一步引导学生去比较各种基本动作的异同,并互相借鉴运用。

四、提升体育教学内涵品质是实现体育教学创新的必由之路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搞创新,更重要的是应该提升体育教学内涵品质,通俗一点讲就是应该把传统体育教学转变为一种现代体育课程,同样对教学者也有较高的要求,要把多种学科融入到一起,形成系统性科学,传授过学生。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施加不同的影响,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引导,提供不同的学习上的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如有些学生身材不高,在学习跳高、投掷项目相对处于劣势,就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发展专项速度和力量,改进技术,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有个别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练习跳高、跨栏、跳山羊时畏缩不前,就用橡皮筋代替横杆降低高度等手段,减少其畏惧感,同时以言语的鼓励并带动全体同学为该生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协调性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忽视,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对他们进行具体的辅导。要善于抓住进步快的后进生典型,以此带动一整班人,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对于基础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应在掌握正确动作与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使他们达到较高的水平。

(二)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体育课不仅是一堂专项课或训练课,而是一堂集体育精坤、体育道德和风格为一体,纳社会学、政治学、美学为一身的综合性课。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扩大学生感受时代要求的广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牢记自己是一个肩负历史重任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明确有了这个大方向,才能自觉地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教学中去。其次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体育教师要以自己好的思想作风和优良品质来感染学生,用自己对祖国对人民满腔热情的爱来带动学生,以德育人、以情动人。

(三)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