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风险评估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1 17:5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风险评估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金融投资风险类型概述
(一)人为操作风险
金融产品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金融投资管理者对于金融产品的经营管理以及投资决策不当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出现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金融投资管理人员的经营决策能力、市场分析能力以及风险控制意识所造成的投资决策风险,投资策略或者金融产品投资组合策略不当,则会为金融投资带来较大的风险威胁。其次,则是由于投资者或者是投资管理团队的整体管理能力,财务会计处理能力、网络技术能力或者是量化分析能力等均是造成金融产品投资风险的重要诱因。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上的汇率或者是估价的变动所导致的金融投资者的本金或者是收益受到影响的潜在风险因素。造成金融投资出现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是波动变化的,如果金融投资者对于市场分析能力不强,则会导致金融投资遭受市场风险。根据市场风险产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系统性风险以及非系统性风险两种情况。系统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上的各种宏观影响因素所造成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而非系统性的风险则是金融投资市场上的某一种类的金融产品价格波动所造成的风险,如企业经营能力不善导致股票下跌而给金融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在防范措施上,系统性的风险实时存在难以消除,而非系统性的风险则可以通过投资优化管理有效的防范。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由于金融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活动中,将大量的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些金融工具,而投资的金融产品在短期内由于难以变现,而导致金融投资者出现资金使用紧张的问题。如果金融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不大,而且金融投资者对于此金融产品的投资规模不大时,并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但是如果金融产品由于市场震荡,价格急剧下跌,而此时投资者又继续大量资金时,便会出现资金的流动性风险,投资者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以较低价格出售金融产品,从而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四)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其实质就是违约风险,由于金融投资交易的双方未能按照合同规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从而造成金融投资产品出现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扩大,金融投资产品的准入门槛也不断降低,各种债券以及货币基金等金融产品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投资的重要内容,发行规模以及发行主体迅速扩张,如果金融产品的发行主体出现破产或者是亏损等,则会直接导致公司债券以及股票价格的下跌,从而导致金融产品出现信用风险。
二、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加强风险评估
金融投资过程中,金融风险的评估是投资者作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使投资者了解并合理控制和应对外界一些不利于金融投资的因素,降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因此,风险评估是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与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而且风险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因此对于风险评估也要不断的更新变化。只有时刻地对所产生的风险作出判断和评估,才能使外界风险减少对投资者自身投资的金融商品的不利影响。在规划投资方案时,不能仅仅根据金融投资风险评估,还需综合考虑市场信息,制定合理科学的金融投资组合,以期将投资风险最小化。其实,风险评估为风险和利益的科学配置提供了相对可靠的依据。投资者均想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但收益总是伴随着风险,投资者就要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根据风险评估对所产生的风险和利益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使得金融投资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投资者能够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然而,投资者还应当根据金融产品的自身属性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获利组合,实现了权衡风险收益下对投资金融商品的合理规划和有效资源配置。这样一来,投资者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遭遇风险时,就能及时作出反应,采取相应合理的对策,将自身受到的损害降到最低。
(二)加强风险分类控制
在金融市场不同商品的差异性,面临的风险也不尽相同,甚至是对于同一种风险,这些商品所做出的反应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为使投资者的风险和财产降至最低,必须对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类控制。对于投资风险分类控制,具体的做法是预测评估金融投资的不同商品可能遇到的各个风险,对于不同的金融商品的不同金融投资风险做出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事实上,很多的投资者没有深入研究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就对某个单一商品大量投资,这种错误的作法不但会增加投资金融商品的风险,还会使得投资者受损几率上升。根据市场利率或者汇率的变化,将资金用于不同的金融商品形成的投资组合进行投资,并预测和评估组合中的每种金融商品的风险,对金融商品做出合理的预估,做出相应的投资计划,这样有利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降低,确保获取可观的投资收益。由此可见,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投资者为了获得最大利益,要从不同的方面着手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于自身的金融投资商品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并且分散自己的资金,采取多样化的投资组合策略,建立能使金融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的投资组合,从而在投资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完善金融投资主体相关的制度、机制
防范金融投资的操作风险,必须完善金融投资主体的管理结构,并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机构的作用,在组织结构上避免金融产品操作风险的发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避免金融投资主体操作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重要的金融投资决策活动进行完善的记录与动态的监督检查,建立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管理预案,确保风险控制的实时开展。控制金融投资操作风险,应该在金融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促使金融投资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并借助于问责制度,对于操作管理出现问题的金融投资管理人员追究管理责任。为了提高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规避能力,应该在金融机构主体内部完善信息交流机制,通过集思广益来提高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控制能力。
篇2
关键词:工程投资项目项目风险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者发生之后,对这一事件对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方面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进行量化的估计过程。而工程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则是在全面系统的分析目标企业和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国家规范的投资风险评估方法对企业、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并同时做量化估计。
一、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投资的项目也越来越多,由于投资项目的施工周期长以及一些不确定的技术、经济等方面潜在危险的存在,使得我们越来越重视对投资建设项目的风险投资。工程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是加强建设项目安全,同时保障体系建设和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工程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能够及时的发现影响工程项目安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同时找到解决诸多关键问题的办法。因此,对工程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应该予以重视。
二、工程投资项目风险特点
(一)投资项目风险的可预测性
工程投资项目风险的出现往往都是可以预测的,我们可以根据一些以往发生类似风险的统计资料进行概率分析,以此来了解某一投资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此风险造成的损失,进而可以对现建的工程投资项目进行风险预测。
(二)投资项目风险的客观存在性
工程投资项目的风险是不会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因此,工程项目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我们既不能以我们的意识拒绝它的存在,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风险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发生,我们不能完全的避免风险的产生,只能在能力范围内改变风险的存在条件以及发展的条件,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的发生,从而减少因为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投资项目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建筑工程由于施工周期长、规模大、潜在风险因素多等特点使得其在投资建设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从而导致一个项目中有众多风险的存在,而且又由于各种风险之间的关系繁复使得风险又体现出多层次性的特点。
(四)投资项目风险的随机性
在投资项目中,任何一种风险的发生都是由很多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而, 风险的存在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并且任一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故而很多风险的发生都显示出其杂乱无章的特点,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导致我们不能完全把握风险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已经发生的大量风险事故进行研究统计,来发现一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从而预测风险的产生并且最大程度的减少。
三、工程投资项目风险评估分析流程及应用
(一)正确识别风险
1、明确风险识别的对象并搜集大量的风险信息对工程投资项目风险进行识别的第一步就是明确风险识别的对象,对施工周期内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准确辨别出风险识别的对象。对风险识别对象中一些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进行搜集整理,建立大量的关于风险的数据和信息,并且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2、对风险中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统计
依据一些风险管理人员的经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风险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在此过程中首先应该正确的推测风险因素是不是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是确定的,则在以后的施工中可以很好的避免,而如果是不确定的,则需要判断其是不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对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
3、确立各种风险事件并进行分类
通过以上对风险数据的大量统计和对投资项目中一系列风险事件的确立而对工程投资项目风险进行分类,从而加深对风险的认识,了解到风险的性质,从而能够全面的掌握风险,正确的进行风险评估。
4、推测各种风险发展的结果
根据实践经验和以上对风险事件的分类对以后风险事件的发展做出一定的推测,初步推测出风险发生的时间和可能引发风险的原因以及风险出现的方式及发展等。
5、编制风险识别报告
根据以上对风险的分类以及对风险发展结果的推测编写风险识别报告,使得人们能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风险的预测、产生及发展的过程,从而正确的对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进行评估。
(二)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指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在因不利事件而产生损失的统计资料分析基础上,对特定的一些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一些风险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出定量化的估计过程。风险估计能够在对项目环境和本身了解的基础上找到能够实现项目目标的可行性方案,同时将致使项目风险产生的所有不确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估计出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项目产生的影响,对各种方案进行估计和比较,从而选取对项目风险最小的方案来进行工程建设。对工程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客观概率估计法
对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的客观概率估计法是根据已有的大量的历史数据和进行大量的试验来推定客观概率,然后再利用客观概率对工程投资项目风险进行估计。由于客观概率通常只能运用于完全的可重复事件,通常遇到大部分的现实事件,它是行不通的。
2、主观概率估计法
主观概率是依据个人的经验、预感或者是直觉估算出来的概率,是个人的主观概率。而工程投资项目风险的主观概率法则是根据风险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对类似事件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对工程投资项目风险进行估计。这种方法使用于工程项目投资风险估计时,缺少足够的风险统计资料以及有效的统计数据。
(三)风险评价
对工程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价是在之前风险识别和风险
估计的基础上,结合各方面因素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且与国家规定的安全指标相对比,来衡量风险发生的程度并且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正确的风险评价能对工程投资项目进行正确认识,并且明确了解导致项目风险的因素且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同时可以减少或者避免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对工程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价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风险的产生与发展
正确认识风险的产生和发展,即风险是在哪一个项目哪一个时间段产生的以及所产生的风险是如何发展的,这对风险的预警有很大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对工程项目投资的风险进行评价。
2、正确评价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和损失
每个风险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和损失都是不同的,有的风险影响较小,有的风险影响则很大,由于各个风险之间相互是联系的,一个风险可能会导致其它风险的产生,风险的发生可能会产生连锁效应,故而,在对工程项目投资的风险评价中应该注重对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和损失进行评价,使得一个风险事件能够止于此,而不会造成风险影响面的扩展。
四、结束语
现今,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投资项目也逐渐增多。而工程投资项目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也开始增多,如何识别工程投资项目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也逐渐受到工程界的关注。因此,我们应该在工程投资项目中正确的认识风险,并且对其进行准确的估计评价,从而减少或避免工程投资项目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 1]焦媛媛,韩文军,杜军 .组合投资项目的风险度分析及择优方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7).
[ 2]魏星,夏恩君,李全兴 .风险投资决策中的风险综合评价 [ J ] .中国软科学,2004.
篇3
【关键词】铁路隧道;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1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铁路隧道工程具备投资巨大、隐蔽性强、不确定性突出等特点,这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的投资风险。若铁路隧道工程在立项决策阶段产生失误,势必会对隧道的投资、设计与施工造成严重困难,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所以,如何提高铁路隧道工程决策的正确性,确保巨额建设资金得以合理使用,是工程建设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而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已经成为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于决策者而言,风险评估体系能够为工程建设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使决策过程变得准确化、专业化、科学化;对于设计人员而言,风险评估体系能够为优化设计方案提供帮助;对于施工方而言,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帮助施工企业控制工程风险,使施工企业在工程安全建设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总之,风险评估体系有利于提高参建各方的风险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降低工程事故发生率
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复杂,采用了较多的高、新、尖端技术,这也使得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产生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施工环境差。铁路隧道施工场地有限,作业环境恶劣,施工场地经常位于深山、水下、城市等复杂区域;其二,地质状况不良。隧道施工的地质条件复杂,增加了施工危险性;其三,环境风险大。城市隧道施工会对周边建筑物、地面交通、居民生活等造成不利影响;其四,建设工期长。隧道工程的建设工期需要经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并且对原材料供应、施工组织管理、机械设备调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五,项目涉及面广。隧道工程建设涉及的地域广、部门多、专业广、影响力大,导致其社会风险也随之加大。正是由于以上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铁路隧道工程事故频频发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客观、全面地分析这些不确定因素,并为防范风险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降低工程事故发生率。
(三)有利于制衡投资膨胀
在铁路隧道工程中,因忽视风险研究而造成的投资决策失误、项目预算膨胀、无法按时完工等问题频频发生,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风险评估体系可以使铁路隧道工程决策科学化、客观化,从而在根源处起到遏制投资膨胀的作用。同时,在隧道工程中使用风险评估技术,可以使投保费率趋于合理化,控制工程投保费率的盲目攀升,降低投资风险。
2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和流程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应当对所需进行风险评估的对象加以了解,本文中研究的对象为铁路隧道,尽可能多地收集与工程有关的统计资料,如工程背景、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点、详细的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组织方案等资料;其次,对工程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进行识别及归类。在这一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最为适当的方法对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调研,如设计人员、科研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等等,并按照收集到的主、客观资料对工程中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全部潜在的可能性进行识别;最后,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采取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对风险概率及其后果进行分析,以此来获得相应的风险等级,并按照具体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就风险管理而言,其在风险预防及处理措施制定好以后并未结束。这是因为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通过风险监测和检查还有可能发现一些其它问题,此时必须立即进行重新评估,并对已经制定好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所以说风险管理属于一个全方位、动态的管理过程,而风险管理模型以及具体流程也应当是一个能够自我完善的系统。
3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篇4
关键词: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193-0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其目标是在全面评估企业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对风险进行事前评估与控制,对风险处于何种状态做出准确判断,为控制风险提供依据。与传统的审计模式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注重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风险,审计工作重心从实施阶段前移到计划阶段,关注的核心从内部控制转向风险,在审计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关注风险,依据风险选择项目,识别风险,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风险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协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审计方法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系统化的风险评估为中心,即计划阶段对风险进行评估,实施阶段对相关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和报告,报告阶段提出风险管理建议。2007年新审计准则要求全面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故本文对我国企业如何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探讨。
一、建立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
建立审计战略计划、审计项目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的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
一是年度风险导向战略计划的制订。年度风险导向战略计划要与企业目标相契合,建立在对公司重要领域的认定、风险自我评估的基础上,以重大风险和重要风险为导向,明确审计重点,确定年度审计项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自我评估,识别各自存在的风险,排列风险次序,出具风险自我评估结果,以此为依据,确定本年度审计关注点,编制年度审计计划。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风险评估贯穿于年度审计计划、项目计划、执行审计、总结发现和报告的各个阶段,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以前年度审计情况,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将审计资源重点放在高风险领域。
二是建立风险管控标准,有效识别风险。就是按统一的标准梳理各业务环节的流程,审计部门牵头,各业务单元的内控负责人统一对采购与应付、生产循环、销售与应收、存货与仓储、营销管理等业务循环的流程图和业务流程的风险点进行全面梳理,对应将风险点、控制措施嵌入到流程中,建立清晰的业务流程图、明确的岗位控制标准和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三是业务流程测试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通过实施不同的测试程序识别审计风险,包括企业整体层面控制评估、信息系统一般控制评估、流程层面控制评估、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测试等。建立业务循环各个节点的穿行测试标准,指导各单位业务人员开展业务流程的穿行测试,通过全流程的穿行测试验证各业务层面风险受控情况,运用自审、互审和复审相结合的方法,推进全员、全流程的风险自我审计。
四是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及风险地图。审计部出具企业各业务单元的风险评估报告和完整的风险地图,建立企业审计风险资源库,为相关部门提供风险关注和控制优化的依据。
风险管控机制将风险管理流程与审计基本程序有机融合,更多地从全流程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全面风险评估。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设计风险管理流程、风险评估项目和评估标准,并根据风险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调险评价标准,以适应管理需要。而且,风险管控是一个持续、循环的管理过程,不能将风险管理审计作为一次性的专项审计项目,在风险管控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地关注风险,针对问题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二、以风险为导向,优化具体审计项目实施程序
以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管理环节复杂,管理风险和审计风险都较高,采用风险导向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识别和评估重大管理风险和关键控制节点,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可以有效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其审计程序如下:
一是制订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导向项目审计计划。风险导向项目审计计划是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所作的综合安排,需要明确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项目风险评估、关键风险点、项目组人员分工、时间安排以及其他事项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目标要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相联系,审计范围包括选定经营单位、选定业务及流程、相关信息系统测试范围、测试时间范围等。
二是业务经营单位初步评估和关键风险识别。审计人员要掌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整体情况,注重从宏观层面了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基本情况,获取背景信息,包括行业状况、监管环境、建设模式、建设目标等信息,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和评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系统风险和关键风险。
三是业务流程分析。在全面评估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基础上,从投资项目风险入手,进一步了解流程,更新识别的风险,对高风险项目和资金重点监控,从整体上把握审计重点。
四是评估流程有效性和流程重大风险。在了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性程序,分析关键流程,评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大风险,分析对目标产生影响的风险以及风险控制,测试实际的控制能否切实管理这些风险,这是风险导向审计关注的重点。
五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项目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具体是设计审计步骤,根据审计步骤进行审计抽样并对样本进行监督,实施实质性测试等审计程序。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审计实施情况对项目方案进行重新评估,扩大审计范围或增加审计程序,实施进一步测试以修订审计方案,保证审计质量。
杜邦“沸腾壶”审计抽样模型就是一种常用的审计抽样方法。它以审计项目风险为对象,建立风险识别模型,对每一类风险进行排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即高风险、敏感风险、适中风险、低风险,直观地反映风险与审计面的关系。杜邦“沸腾壶”模型说明,在风险因素中,风险结构一般是高风险占10%,敏感风险占30%,适中风险占40%,低风险占20%。风险审计规划在审计资源配置时,要依据风险水平高低配置审计资源,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因素需实行差异化审计。高风险因素要进行详细审计,对于处于敏感风险性质的风险因素一般抽样50%进行重点审计,对于适中风险因素一般抽样 25%,而对于低风险的风险因素只需要抽样10%进行一般审计。风险级别越高,配置的审计资源越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主要的审计资源分配在高风险领域,有的放矢,提高审计效率。
六是根据对流程设计有效性测试结果得出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提出管理建议。
三、建立以审计调查法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机制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模型的建立及风险评估结果分析等。对确定的审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主要是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找出流程关键控制点,并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对控制点进行风险分析,以准确识别和正确评价风险。以审计调查法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方法,能清晰揭示风险的高发区域和风险变化趋势,操作性强,评估结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即选取一定比例的被审单位实施风险典型调查,采用审计调查法对风险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对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根据风险水平确定审计重点。步骤如下:一是确定评估范围。评估范围与审计范围相关,对风险评估结果的运用有直接影响。二是风险评估数据的采集。采集近几年的相关风险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以往风险管理审计、综合性审计及专项审计的相关资料和数据等。三是对风险评估基础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原始资料和专业判断对一些定性资料进行量化处理,确定各组风险数据的影响程度级别,据此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四是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根据事先界定的评估范围,分别对审计项目各类风险、各类子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对所采集的一定期间的风险数据,采用审计调查法分析历史数据,寻找各风险的变化趋势和集中趋势,建立能描述各风险变量未来变化态势的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对各类风险的主要变量——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风险变动趋势分析及预测,求出风险预估值,并运用政策分析法,整理和分析可能影响各类风险变量的政策因素,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预测值进行修正和完善,确定风险估测值浮动区间。五是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利用。根据风险分布情况,布局安排审计资源,对风险多发区域进行重点审计。风险评估结果可以应用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包括:将风险评估结果与企业事先确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如各类风险的承受度等)进行对比,并分别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协助企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达到风险预警线的风险发出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对风险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规避和防范风险。
四、建立风险自我评估和预警机制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可以有效管理和预防重大风险。风险预警机制前移风险管理关口,使风险管理重点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移,防患于未然。企业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风险高发区域建立预警机制,完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如利用DCCS法、盈亏临界点法及财务比率法等有效捕捉企业风险征兆,对异常情况提前发出预警,帮助管理层完善风险管理程序,控制风险。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中,使用风险自我评估(RSA)法,可以有效提升风险预警效率。风险自我评估是指内部审计要监督:(1)风险环境分析的恰当性。主要是对企业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性质和影响程度的变化以及控制措施是否能与环境变化相符,并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分析结果。(2)风险事件识别的充分性。(3)风险评估的恰当性。风险评估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性两方面对已识别的风险事件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4)风险度以及风险预报合理性。主要是审核风险度的计算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反映企业实际风险水平。综合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审核风险预报的根据及预报的级别是否合理。(5)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主要是对业务控制程序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控制风险,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帮助企业管理风险,降低风险损失。(6)风险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要从风险识别、评估信息的获得,风险警报的及时发出等方面评估风险信息是否被准确及时地传达给所有相关人员,让管理层了解风险是否被有效管理。风险信息沟通评估也可以提高外界对企业风险管理的信任度。
此外,企业应建立风险审计信息系统,完善审计资源数据库,积极推进审计手段创新,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审计项目组成员,有效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提升风险导向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
参考文献:
篇5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活动
企业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盈利性组织,面临风险是常有的事,而如何做好风险的防范控制则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何谓企业财务风险?它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财务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企业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资金收益分配风险四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认为,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程度之内。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控制与方式
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原则有企业所筹资金量应与需求量相结合、资金的筹集与投放相结合以及资产结构与筹资结构相匹配等。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方式有:
⑴选择最好的筹资结构,能够降低筹资成本和减少财务风险,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偿债信誉;
⑵建立合理的的筹资规模。企业筹资过多易导致资金闲置或企业负债过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若筹资不足将对企业投融资计划等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建立合理的筹资规模能减少一定的企业财务风险;
⑶选择最佳的筹资时机。利率变动能产生相应的筹资风险,企业应明白资金市场供求的基本情况,随着利率的变化作出相应的筹资决策;
⑷确定合适的筹资期限。企业融资按期限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两种,企业应根据融资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筹资期限与方法。例如,融资用于企业流动资产适宜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
⑸制定适宜的筹资方案。企业在建立合理的筹资规模、选择最好的筹资结构、确定合适的筹资期限、选择最佳的筹资时机后,就可以指定行之有效的筹资方案;
⑹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企业筹集资金大多数都是用来投资,企业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测项目的报酬率等都是为了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率,才能有效的降低风险。
三、投资风险的形成原因与控制原则
1、投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⑴投资过程的不科学,导致产业结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投资执行风险、投资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等。例如,投资过于分散化,许多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要,大量产品就积压起来。研究投资项目时,缺乏缜密系统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分析,造成资本的浪费;
⑵金融投资组合的不分散。依据有效市场假设、证券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企业投资风险和报酬相匹配关系的存在是以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为前提条件,其中的期望报酬率仅与对应的系统性风险相关,假如投资者不能使其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那么他就要承担额外的风险;
⑶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的相互作用。金融投资的利润来源是实业投资,金融投资的效率、效果由实业投资的效率、效果直接决定。
2、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原则
⑴审慎原则。这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第二十四条是相对应的,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⑵创新原则。随着金融投资环境的日益复杂,影响企业投资风险的因素和作用都在发生改变。所以,投资风险的度量方法、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预警系统等应适应环境的变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开创与更新;
⑶分类控制原则。企业将投资风险按资产项目分割使之成为独立的风险主体,把与该资产项目有关的投资风险予以捆绑和锁定,把风险转嫁给不同的投资主体。《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第二十八条为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⑷有效原则。它是指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风险控制策略,可操作性较强,使企业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四、资金回收的风险防范控制与方法
企业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要点有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品种齐全适销对路的产品,降低产品成本和加大广告宣传四个方面。企业为了使产品顺利出手避免积压,出现资金回收的风险,一般重视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评估对方的资信度、合理利用折扣手段来促进货款的及时回收和加强销售货款的回收。
五、资金收益分配的风险防范控制
篇6
1.1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虽然我国企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留存下来的都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的管控意识仍较为淡薄,没有将财务风险控制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者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尚未建立起全面控制和预警机制,没有相关控制防范措施,一般是在风险出现后才进行处理。企业员工风险意识淡薄,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员工来执行和遵守,员工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体,员工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成败。
1.2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来自多方面,在业务流程方面,只是注重业务成果,忽视风险的存在。部分财务人员只是对单据做机械式的统计,即使是发现了相关疑点,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和信息沟通,延误了相关时机,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内部监督方面,目前很多企业主要靠内部审计来实现,部分企业对内部监督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只是起到了会计审核的作用,会计监督和审计、评价、鉴证的作用发挥得较少。
1.3企业风险评估不及时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有效识别,是风险控制的前提,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综合评定。公司层面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协调,管理目标不明确,战略目标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业务层面,没有规范业务流程,没有将部门的业务目标上升为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高度。缺乏一套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不能提前有效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防控预案尚未建立,防控措施存在片面性。部分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不能针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
2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具有相关性,企业追求的是生存和盈利,生存是基本前提,盈利是最终目标,只要有利润就会存在风险。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基于风险控制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人员管理和相关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完善相关制度,才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安全的经营管理环境,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2.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不断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善于分担、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要进一步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好风险与收益相均衡的原则,收益与风险防控相平衡。财务风险不是财务人员的专利,全体员工都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防范流程贯彻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职业判断和风险识别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风险,对具体环境下的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明确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完善考核指标,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
2.2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风险的监控,从源头上加强风险管控。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实现企业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探索将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科学有效。制定具体的控制流程和方法,明确控制各岗位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保各岗位之间的形成相互制约,管理层级之间的相互制约,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目标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以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经营运转进行实时监控,时刻关注企业偿债能力与负债比率,及时做出正确、客观的风险分析。在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整理、披露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要及时预警。
2.3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对各类风险全面识别,要善于从未知风险中寻找必然风险,以便使企业能够采取措施或者抓住机遇应对风险,全方位监控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处置意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采用财务指标,进行技术性分析。要注重发挥整体效益,提出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转变内部控制理念,以风险导向为原则,将财务控制扩大为风险控制;以风险导向为目标,针对风险涉及相关流程、提高控制效率,有效识别和控制重大错报风险,提高风险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4加强企业财务活动风险控制
2.4.1筹资风险控制筹资风险要在源头上控制,要做好筹资期限、资金来源、筹资环境等筹资因素的相关预算工作,科学筹资,控制好相关结构和债务结构,降低资金风险。把握好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科学预测。把握市场动态,顺应经济环境,做出合理的预测。提高筹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企业实际安排杠杆系数,创造更多利润。企业要对债务进行积极化解,科学管理,加强债务融资治理。
2.4.2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回收风险和投资资金效率风险。一般投资回报率与投资风险成正比,企业要获取投资收益,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现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投资后,如果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将导致企业运行困难,不能准确把握相关现金流量,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要确保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平衡相关收益和风险。要加强投资前的项目审批和风险论证,严格把握投资进度,做好相关预测分析,建立投资决策机制,避免冒险投资,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篇7
[关键词]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5- 0028- 01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还以其庞大的数量和广泛的分布,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各种投资风险问题也比较突出,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1 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财务管理的缺陷,如经营规模、组织结构、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局限性等,都会导致中小企业的投资效率较低。总体而言,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利率升降引发的投资风险。在中小企业的投资过程中,往往由于受到国家宏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或市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利率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影响投资企业的收益。当银行利率下降时,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上升;反之,则会下降,给企业带来投资风险或经济损失。
(2)购买力变化引发的投资风险。这主要是由通货膨胀导致企业的投资到期或出售时,其现金购买力下降。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候,由于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使得同等价值的货币购买力降低。在此时,如果企业进行投资,则会有较大的风险。
(3)投资决策错误而引发的投资风险。在企业的投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事先不能进行严格的项目可行性论证,或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导致项目管理混乱,资金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使企业的项目投资利润下降,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
(4)项目管理混乱引发的投资风险。如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或项目设计尚未完成,资金未能到位便盲目开工,项目接近竣工决算,仍未签订施工合同等现象,都会给企业的投资造成极大的风险。
2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风险识别。这是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对投资过程中面临的一切风险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项目的客观评估和决策,从而使风险管理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
(2)风险评估。对投资风险进行量化,确定风险的高低和大小,并对其发生的概率和及其对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3)风险决策。当完成风险评估之后,要针对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对策,对项目投资的短期和长期目标进行决策,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方案。
(4)风险处理。按照风险决策的风险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管理组织,并制定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制订详尽的管理计划,落实岗位责任,确保投资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5)风险管理后评价。在投资风险管理实施后,要持续地监督检查风险管理工作,看其中是否存在遗漏的风险因素,条件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存在新的风险,采取的管理措施是否恰当,并对决策的合理性和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措施。
3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管理对策
3.1 投资风险预警
在企业的投资过程中,应该按照企业投资的实际环境变化,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警,预防投资失败或遭受损失。
(1)系统构建。要想确保投资预警系统的合理性,就应该明确预警系统的目标,通过确认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寻找警源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而且预警系统必须开放化、动态化,如遭受企业或所在行业的经济影响,应该不断调整预警指标的临界值。
(2)加强预警的分析。在对投资预警的警源进行分析时,应该充分结合企业的战略环境,并在国家的政策和相关法律指引下,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定期的分析,以确保战略投资合法合规。
(3)构建健全的内控机制。通常情况下,事前监控和事后管理是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措施。所以,投资预警内控机制也应该包括风险的投资前监测和有效的管理控制。可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并对管理控制过程进行记录等一系列投资预警内部控制机制来实现。
3.2 企业投资风险内部控制措施
不断健全企业的内控控制,对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内部制度保障,这是企业健康运营的基础。通过内控体系,既能够确保企业投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而且能够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通常情况下,企业中的战略性长期有价证券投资要由企业的高层领导进行决策,对于战术性的短期投资则由开发部门或业务部门进行投资决策。但不论何种决策,都必须通过企业内控委员会的批准和审核。对于企业项目投资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研究,积极找寻对策进行防范,与此同时,要不断进行战略性分析,确保投资的合法性,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减少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的重复建设或同行业之间的过度竞争,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对投资的方向和资金进行控制,以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此外,必须重视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投资陷阱,并合理规避,才能将投资风险降到最小,实现企业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丽.基于经济资本的财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篇8
关键词:基金形式;高校资助;长效机制;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应当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我国目前一些发展较为成熟的基金会组织实现了资金募集和资金运作两项功能,采用多元化投资运作方式,基金会可以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利息,也可以购买债券、股票等有价债券。
本文将探讨“以基金形式建立高校学生资助经费”资金的保值增值及资金的风险防范:将助学基金投放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恰当的投资,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增值;采取强化投资市场监督管理、开放风险评估系统、进行投资风险甄别、组合投资、设立国家助学基金风险补偿金、政府成立信用担保公司等措施,分散和规避资金风险,保障国家助学贷款基金的可持续利用。
一、基金的保值增值
高校助学基金可以有效缓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助学经费的困境,但如何保障基金资本的保值增值,市场化已成为必然路径。基金只有进入市场才能争取更大更多的利润,基金具有资本的属性,资本就要逐利和尽量使投资利益最大化。
以往很多基金长时间待在银行账户里,只能拿到较低的银行利息,被动接受通货膨胀、商品价格波动等市场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基金的市值。市场经济为资本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各种资本进入市场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基金可以通过投资获取更多利益回报;基金的活跃也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
所以,基金的市场化投资,将基金及时转化为资本,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将取得最大、最稳定的投资收益,从而有效地防御物价指数(CPI)增长,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目前国内外众多基金机构的资本运行,或是基金会成立专门的投资委员会负责基金投资决策,或将资金委托投资公司或其他资本相关机构进行运作。目前国内外基金的运作方式主要是“多元化投资运作”方式,即把资金分为几个部分:投资风险较低的证券一级市场;投资风险较低的债券;投入银行获取稳定的收益等。如美国的教育基金会一般将基金的60%投入股市,30%投入证券,10%存入银行,进行多层次的投资,在规避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利益。
投资股票市场是国外很多基金获取回报的重要方式之一,美国很多大学基金会的持股风格是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选择股票数量不多,但比较稳定,偏向长期持有,波动幅度较小。另外,固定收益投资、房地产投资等也是基金会的投资重点。商品期货和私募股权投资以及风险投资因为风险较大,在国内外的基金投资中只处于尝试阶段。
投资具有风险,所以须谨慎投资,每年可根据市场预测的回报率及历年的投资回报情况,为基金设计长期投资、短期投资、风险较高收益较高的投资、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投资等综合的最优投资组合。高校资助基金可以借鉴国内外基金会资金运作的成功经验,将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委托权威的资产管理机构,分析市场风险和机遇,在尽量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的情况下,投资股票、证券、债券等,进行短期投资、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以获得最佳市场回报。就目前国内外基金投资现实情况来看,只要我们将基金投资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就可以取得较为可观的投资收益。高校资金基金作为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也是值得期待的。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还存在问题和困难,但取得的成绩显著,中国用了20多年时间达到了西方国家数百年才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规模。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可供高校资助基金投资的品种很多,选择余地很大,有固定收益的定期存款、国债、股票、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也有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基金投资交易只要选择得当,是可以取得良好的回报,这些投资将有效防止货币贬值,很好地降低因CPI上涨和通货膨胀而引发的风险,最终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进一步降低高校资助经费对政府拨款和财政对大学学费提取的依赖。
公益性是基金的根本属性,基金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公益性来进行,不得影响、损害其公益性,为保值增值而投资也不例外。由于基金宗旨的公益性和财产的社会性,基金必须确保其投资资产的安全性,当然也要力争具有有效性。但对基金来说,投资的安全性比有效性更重要。政府和社会要强化对基金投资的监督,督促基金在不影响基金公益性前提下,尽到谨慎、勤勉的责任,对偏离基金公益性、造成基金财产损失、名誉损失的基金会负责人及当事人将追究其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二、基金的风险防范
在基金投资过程中,虽然混合型投资能够更好地分散和有力地控制风险,但收益过程中的市场风险因素却无法根除,特别是我国资本投资市场中中短线投资的倾向,导致价差收益波动效应加剧,风险水平提升。高校资助基金要从强化投资市场监督管理、开放风险评估系统、组合投资、设立国家助学基金风险补偿金、成立基金收益担保公司等多方面来分散和规避资金风险。
强化投资市场监督,完善基金投资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资本投资市场的实际状况,进行相关基金投资管理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强化投资市场的监督控制,对市场投资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稽查制止,使投资市场有序、合法运行,这样,包括高校资助基金在内的投资才能获得公正、公平、合法的投资环境,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所有投资主体的经济利益,确保资本投资市场得以长久健康地发展。
开放风险评估系统,进行投资风险甄别,主动规避基金投资风险。设计风险评估系统,降低基金投资的经济损失几率。规范投资经营活动,实施完整的风险管理方案,对投资活动进行细致化监管,对资本投资做出精准的评价预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投资项目的风险甄别非常重要,项目的好坏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项目的成功与否又直接决定了资本进行风险投资的收益大小。因此,对资本投资项目要进行仔细的技术分析,进行市场论证、投资模式设计、市场潜力分析等。
组合投资,分散风险。投资都存在风险,除银行存款、国债以外的任何股票、基金、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都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因此对于存在一定风险的投资品种投资金额不宜过大,相较于美国的教育基金会一般将基金的60%投入股市、30%投入证券、10%存入银行,我国资本投资市场中短线投资的倾向明显,因此基金中银行存款、国债等稳定收益的投资比例要远远高于美国。高校资助基金是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要确保其投资的稳妥性原则。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的投资比例须根据风险大小合理分配。风险较小、收益稳定的多投,如具有较稳定的盈余记录、能定时发放优厚股息、公认的业绩优良公司的“蓝筹股”(“绩优股”)。风险较大的则少投,如期货等,即使遇到风险,也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如何组合及具体投资比例大小,将依据市场行情科学决策。组合投资,实施最优的投资策略,宏观看待投资风险,只要能保证一定的成功率,投资的平均收益就相当可观。
设立国家助学基金风险补偿金,分散和规避资金风险。每年从基金投资收益中提取20%作为基金风险补偿金,用于弥补基金的投资亏损。风险补偿金仅以银行存款或国债形式进行稳定投资,保证资金的安全。我国也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以政府信用作担保,成立基金收益担保公司。这样的一种风险补偿和保障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当某家金融机构陷入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会由一个政府主导的公共机构向其提供临时的财务救助、实施行政接管或者直接向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全部或部分地代为偿付债务,以期尽可能及时切断风险的传播链条,并降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稳定金融市场的基础。只有分散和规避了基金投资的风险,才能真正推进助学基金制度长期、可持续、良性地发展,从而为我国高等学校的贫困学生助学事业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邢相勤,丁苗苗,刘 锐.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比较及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9-113.
[2]王 滟,包 锋.我国教育彩票研究述评[J].价值工程,2010,(22).
[3]赵广示.我国大学捐赠基金保值增值的资本途径[J].毕节学院学报,2014,(1):121-124.
[4](美)David F.Swensen.投资机构的创新之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库在强,南文胜.基金增值模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4):77-80.
[6]邓佳B.浅析我国社保基金安全、保值与增值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1,(13):82-83.
[7]赵 迪.资本的崛起:中国股市二十年风云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8]余明明,刘娜娜,吕 娜.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分析及探讨[J].商,2015,(11):149-150.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市场逐渐开放,我国金融市场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企业及大众的投资理财活动迅速增加,对市场资金的优化配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金融投资领域中风险和收益同时存在,怎样做到投资有效化、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是金融投资研究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探寻金融投资的收益与风险间的辩证关系。
二、金融投资风险与收益的辩证关系
(一)金融投资的定义
金融投资是指机构或个人利用现有的资金进行金融商品的购买,在这个过程中,机构或个人都期望获得较高的收益。金融投资在实物投资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与实物投资最大的区别是,金融投资形成的是虚拟的经济模式,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金融投资的方式
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当下伴随着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日益推进,激发了社会大众参与理财活动的热情,金融投资也有很多的途径。目前我国金融投资的方式主要如下:第一,金融衍生品(主要是期货期权以及外汇):这类产品通常具备超高的风险、极高的潜在收益与较好的流动性,此类大多实行保证金交易,杠杆可达数倍甚或百倍,这就需要投资者具有专业的经验技巧与强风险承受能力,故很少有人以其为主要投资手段,更多作为对冲手段辅助使用。第二,基金:一般由基金公司发行各种产品,通常由国内大型金融机构或国际大行进行信用背书,申赎便利,风险与预期收益也较高。第三,储蓄存款:极低风险,低回报,高流动性,安全性强。第四,保险:具有传统的保障功能,兼具分红,但中止成本高,流动性较差。第五,股票:高风险、高潜在收益,低交易成本,流动性较佳。第六,债券:预期收益略高于储蓄,交易便利,具体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
(三)金融投资的风险与收益
金融投资领域中利益和风险同时存在,投资者进行金融投资的目的是投资有效化、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而金融投资风险与预期收益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由于金融风险的存在,金融投资的收益也处在动态变化中。
(1)金融投资的风险。金融投资活动中产生的资本波动即是风险。金融投资风险类型主要有: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汇率、股指或者是其他超预期的变动所导致的金融投资者的资产受到影响的潜在风险因素。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其实质就是违约风险,由于金融投资交易的双方未能按照合同规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从而造成金融投资产品出现风险。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是在市场投资活动中,某些金融产品由于各种原因在短期内难以变现而导致金融投资者出现资金使用紧张的问题,今年二季度末内地股市急剧下挫的主要原因便是流动性问题导致市场短期失灵。4)人为操作风险。金融产品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投资管理者对于金融产品的经营管理、道德风险以及投资决策不当所带来的风险。
(2)金融投资的收益。在金融市场中,收益率通常用数学期望来衡量,是投资者做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三、金融投资收益与风险的理论分析
收益率是用来衡量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而金融投资风险是实际收益率的波动。投资收益率可用数学期望值来衡量,不同投资类型的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不同。金融资产的影响因素有风险量、预期收益水平和相应的补偿水平等。现代金融投资理论将多种收益变化方向不同的金融资产进行组合配置,可抵消部分风险,使得整体的波动方差小于单独投资的情形。例如,股票与债券或是看空衍生品做结合,便可显著冲抵股市波动的风险。CAPM模型认为风险资产收益与风险的正相关关系,即为了补偿某一特定程度的风险,投资者应该获得更多的报酬率。但在现实中,模型的许多前提假设未必成立。例如,信息对称与投资者理性,通常追求高回报必然要承担高风险,但高风险的资产并不意味着高回报,因而在实际投资活动中,坚守笃定的认知能力圈是极为重要的。
四、有效提升收益风险比的措施
(一)做好金融投资的统筹规划
金融投资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应对投资标的进行统筹规划,并掌握全面的投资知识和技能,明确各种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特性,以及不同金融产品的配置倾向。在规划投资方案时,不能仅仅根据金融投资风险评估,还需综合考虑市场信息,制定合理科学的金融投资组合,以期将投资风险最小化。然而,投资者还应当根据金融产品的自身属性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实现了系统评估风险收益下对金融产品的合理规划和有效配置。如此,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遭遇风险便可有效应对,从而控制潜在损失。
(二)完善金融投资主体相关的制度及机制
防范金融投资的操作风险,必须完善金融投资主体的管理结构,并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机构的作用,在组织结构上避免金融产品信用风险的发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避免金融投资主体操作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对于重要的金融投资决策活动进行完善的记录与动态的监督检查,建立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管理预案,确保风险控制的实时开展。控制金融投资操作风险,应该在金融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促使金融投资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并借助问责制度,对于操作管理出现问题的金融投资管理人员追究管理责任。为了提高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规避能力,应该在金融机构主体内部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并建立严格的量化风控制度,通过集思广益如单否制或自动止损机制来提高对于金融投资风险的防范控制能力。
(三)加强风险评估
金融投资过程中,金融风险的评估是投资者作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使投资者了解并合理控制和应对外界的各种不利因素,降低金融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风险不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对于风险的评估体系也要不断地更新变化。只有时刻地对所产生的风险做出判断和评估,才能减少多方面潜在风险对于金融产品的不利影响。风险评估为风险和利益的科学配置提供了相对可靠的依据。投资者皆希望投资收益最大化,但收益总是伴随着风险,系统评估金融产品的风险等级;而另一方面,评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承受能力也非常重要,只要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出售给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便无可厚非,如若评估模糊,产品错位的风险既无法保证投资者利益,也很可能为投资机构带来信用损失。
(四)趋势与技术分析方法
通过严谨的数理模型确立投资体系并利用技术分析方法研判趋势,是当下显著提升收益风险比的通用做法。道氏理论认为,主要趋势、次要波动与日内的随机变动构成股票市场的波动。长期中多头市场与空头市场必然互相转换,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投资者的情绪心理皆影响市场的运行,道氏理论广泛用于分析股市的短期运行和长期走势。投资大鳄索罗斯对市场运行则有着更为独到深入的认知,他认为投资者的主流倾向与公司实体之间并非简单的独立关系,而是可形成彼此强化的过程,比如多头市场中公司可出让很小的股本融得大量现金,因而更易开展实体的扩张活动,这对于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资产负债状况存在改善作用,从而对原有的上扬趋势提供实体支持,在空头市场中情形便完全相反,这种自我强化使得趋势具备较强的持续性,即反身性理论,因而在我们的投资活动中趋势的研判分析对于提高收益风险比极为重要。
五、结语
伴随着经济体量与居民财富的显著增长,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尤其是2014年底“沪港通”的推行,使得今天我国投资者的投资范围空前多元化与国际化。对于个人投资者,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成为现实选择。与此同时,从管理层角度而言,壮大境内机构与投资者成为必然选择,并需不断完善金融管理的相关制度,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篇10
一、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界定
(一)相关概念阐述 具体如下:
(1)企业并购。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在平等自愿原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等价有偿方式取得另一个企业全部或部分产权的行为,简单理解就是一个企业部分或全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行为。企业并购主要是通过资本运作形式实现的,主要包括资金交易、购入股权、合并重组等方式进行。
(2)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简而言之就是由于财务运营的不确定性造成损失的可能,这种不确定性包括财务制度和流程不合理、企业投资回报不确定性、企业融资不确定性、财务外部政策环境不确定性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运营产生影响,并进而给企业财务带来风险。财务风险是每一家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以预防和规避的。
(3)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结合上述两个基础概念的含义,可以得出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从事并购活动时所引发的,由于投资收益和筹资成本以及并购中的财务重组和业务管理而引起的各种不确定性给企业财务运营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特征 财务风险通常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可控性等基本性质,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也有其自身特征。首先是它的复杂性。由于企业并购是一项长期复杂的项目,在整个项目实施中涉及众多因素,包括内部管理决策因素和外部环境政策因素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给财务运营带来风险;其次是它的“结果决定论”特征。即财务风险一定要等到最终的结果出现,才能衡量这种风险对财务运营的具体影响程度,并由此评估项目目标和项目结果之间的差异,据此权衡股东收益变化及确定项目决策正确与否。
二、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因素识别及控制
(一)评估风险 这里的“评估”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对目标选择的评估,选择目标是企业并购的首要工作,也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一环。这就要求并购人首先要选定合适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确保并购对象能够有效融入自身企业,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为企业带来利益;其次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合理地评估目标企业价值。考虑我国金融监管和财务政策实施现状,企业自身的财务报表甚至第三方财务审计报告都有存在一定失真的可能,而被并购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角度,也会隐瞒一些公司实际情况,这就给并购人对被并购人的价值评估带来误导。以上两个层次的评估一旦操作不当,就会给企业财务带来巨大风险。
(二)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通常都要以银行借贷或者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由此会给财务带来一定风险。这也需要从两个角度去理解,首先企业融资环境不确定,利率、政策因素比较强,如银行普遍银根收紧,利率偏高,致使企业贷款困难,甚至面临无法融资的风险;其次企业融资属于负债行为,一旦对自身的资金流通状况和偿债能力估计不足,以及所属项目收益达不到预期,则有可能面临债务违约风险。
(三)投资风险 是指企业将资金和资源用于某一预期盈利项目的风险。因项目盈利与否、盈利多少都仅仅属于预期目标,一旦项目收益达不到目标,则会对企业财务运营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发生资金无法回笼导致资金链断裂。考虑以上风险识别因素,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财务风险分析流程应如图1所示。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本文以联想集团并购IBM公司PC业务案为例,对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识别及风险管理策略做进一步分析。
(1)联想集团简介。联想公司成立于1984年,1989年正式命名为“联想集团公司”,主营业务为电脑产品。公司自成立以来,凭借其卓越的科技创新理念迅速发展壮大,占领市场份额。经过近10年的发展该公司的主营产品电脑销量已经位居中国市场首位,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2)IBM公司简介。IBM公司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英文简写,该公司于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信息技术开发和服务公司,鼎盛时曾位列美国四大制造公司之一。在计算机方面IBM同样业绩不俗,被称为“PC业鼻祖”。
(3)并购背景分析。对于联想集团而言,过去的10年间电子产业在中国和外国市场飞速发展,更新换代也是日新月异,这样的产业发展速度已经远非某一个公司能够单独引导及掌控,新兴电子公司凭借单一的技术优势迅速抢占市场,给联想集团的业务带来极大冲击。由此联想集团决定拓宽发展思路,将战略眼光投向了大洋彼岸。同时,IBM公司作为一家百年知名企业,在同样的产业发展背景之下也显得力不从心,尤其21世纪初的几年美国经济萧条,该公司的PC业务销量受其影响迅速下滑,拖累了整个公司的业绩。由此IBM公司决定重点发展公司战略业务IT服务以及服务器技术,而舍弃PC业务。
(二)并购目标选择 联想集团出于自身发展需求,决定采用并购的方式迅速获取企业发展的必须资源,拓宽市场渠道,增值企业利润。同时基于以上背景,在综合评估收益目标风险及收益比后,决定将并购目标选择为IBM公司的PC业务。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联想公司在选择收购目标时本着谨慎的原则,也否决过一些并购项目,如放弃收购巴西最大PC商Positivo,就是在联想集团做了细致的财务风险评估之后做出的决定。
(三)并购目标价值评估 联想确定收购目标之后,便开展了对收购目标的全方位价值评估调查。为此联想集团聘请了国际评估机构麦肯锡公司以及高盛、普华永道等顶级会计师事务所对IBM公司进行财务调查,发现该公司自1998年起PC业务就已经萎靡不振,最高曾亏损达10亿美元。收购前的2004年,IBM公司PC业务主要财务状况如表1、表2所示。
从以上财务数据上看,IBM公司PC业务连年亏损为联想集团的收购提供了契机,联想可以据此压低收购价格;同时该企业的历史品牌价值、较去年有很大起色的销售额,尤其是其24%的获利能力让联想集团对本次收购的目标收益信心倍增。由此同IBM进行多轮谈判,最终以12.5亿美元(含5亿美元负资产)的价格收购了IBM公司PC业务。
(四)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及风险评估 在并购前联想集团也评估了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负债能力,2004年并购之初联想集团账面现金约为4亿美元,同时融资授信能力约为3.87亿美元。如果通过多层次的融资方案和支付策略,完全有能力控制财务风险。表3显示的是联想公司主要负债能力指标。
(五)并购项目融资风险控制 并购项目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融资和支付,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及控制措施。联想集团综合当时的国际金融环境、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及发展战略,选择了一套最优融资和支付结构方案,由此将融资风险将至最低。具体支付方案如表4所示。
在确定以上融资结构的同时,联想集团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了进一步降低融资风险,减轻企业财务压力,公司首先通过对并购项目和企业战略规划的宣传推销,得到国内外众多银行信任,迅速获得6亿美元融资贷款。同时通过同三家大型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合作,获得3.5亿美元的股权投资。由此通过多种融资结构组合,将该公司负债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如图2所示。
A:联想集团原负债率;B:并购融资第一阶段负债率;C:并购融资第二阶段负债率
这两项融资策略一经实施,不仅没有使市场怀疑其偿债能力,反而令众多市场投资者更加看好联想集团的未来发展,各大信用评级机构纷纷上调联想信用评级,使得联想公司的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股票市值大增,企业并购之初就已经收获了巨大的投资回报。
(六)并购项目投资风险控制 从并购目标价值评估中可以看出,联想集团收购IBM公司PC业务考虑的是该业务的长远盈利能力,并对这一能力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论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投资收益预期来控制投资风险:第一,IBM的百年品牌效应会扩大企业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第二,通过收购IBM公司PC业务可以直接将公司业务打入国际市场,节省营销和流通成本,由此降低风险收益比;第三,使联想集团形成规模化效应,使整个集团更具市场竞争力和抗拒经济风险的能力;第四,广告效应,通过世界范围内对此次收购案的连续跟踪报道,无形中增加了联想集团的国际国内市场影响力。事实也是如此,此次项目收购之初就被市场广泛看好,并在股票价值上予以了联想集团的初次盈利回报。
(七)投资目标实现 收购案成功之后,联想集团制订了详细的发展战略规划,将IBM公司PC业务彻底整合进联想集团,为集团发展贡献效益。(1)初期合作阶段:2004年~2006年,联想需保持现有的IBM品牌及旗下电脑品牌;(2)中期合作阶段:2006年~2008年,联想与IBM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发新电脑品牌;(3)后期阶段:2008年以后,联想品牌占据完全的主导地位,渐渐淡化IBM影响力,凸显联想品牌价值。
经过对并购企业的组织结构重组和资源优化以及长远的发展战略实施,此收购案的投资收益正在有条不紊地实现。来自联想集团2005/2006财年的报告显示,并购案之后的第一年,集团综合营业额年比增长359%,达到1.33亿美元,主营PC业务销量年比增长11%,股东收益增加0.22亿美元。
四、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谨慎选择并购目标 目标选择是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所在,无论我国还是世界范围内都不乏由于盲目并购而招致失败的惨痛教训,如TCL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以及收购阿尔卡特移动电话业务两桩并购案,前者自收购起就成了TCL公司利润黑洞,连年亏损,后者更是在一年之后就尴尬宣布并购失败,终结业务合作。因此在并购目标的选择上一定要本着谨慎原则,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不仅包括财务因素,还应涵盖地域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等等综合考量。
(二)全面评估并购目标价值 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案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联想集团在事前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邀请了世界顶尖的评估公司和审计公司对IBM公司PC业务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全面调查了收购目标的财务运营情况和目标价值,最终在谈判时掌握主动,得以用17.5亿美元的低价达成并购目标。
(三)适当选择并购目标价值评估方法 在对收购目标价值评估方法选取上,应该依据项目特点和所处环境选取合适的方法和核定标准。如本文案例,由于IBM公司PC业务无法实现盈利,因此单单靠资产额、盈利负债额等传统财务方法来衡量其价值则有欠全面,联想集团选择的评估方法则是另辟蹊径,以长远的战略眼光从该收购业务的长期获利能力和盈利预期上加以衡量,将该企业的品牌价值、市场份额、利润率等全部纳入价值评估标准中,由此获取了更加全面完整的价值评估结果。
(四)优化并购融资和支付结构 目前经济环境之下,金融产品也是多种多样,除了现金借贷,还有股票、债券等多种融资途径,因此企业应考虑收购项目自身特征和财务结构,尤其考虑当前的金融环境和政策导向,由此选择一套适合公司战略发展和财务状况的最优融资结构方案,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五)稳健控制投资风险 投资收益必然伴随着投资风险,更大的预期收益同时也伴随着更大的亏损风险,这是企业投资必须要面对的客观事实。考虑企业投资的财务杠杆效应,符合预期收益的投资项目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同时也给企业股东带来实际利润增值;而投资一旦达不到预期,不止意味着投资资金的亏损,也意味着整个公司其他财务项目平均利润率的下降,由此带来全部股东权益缩水。因此,在投资时一定要本着稳健原则,在风险收益比之间更应倾向与“风险”的衡量,从而选取获利可能性最大的项目。引用股票投资领域的一句话,入场容易离场难,错过机会至少没有损失,一旦盲目入场,则有可能进入无法摆脱的困境。
(六)并购后合理重组整合资源,获取预计目标收益 企业并购过程中所有风险的化解最终要靠并购后的收益来实现。风险管理手段再完美,财务制度再完善,没有合理的收益做支撑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必须依照原有战略目标规划布局并购后的企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管理,增强对新并入企业的企业理念和公司战略规划宣传培训,使被并购企业真正融入到整个企业环境中去,为企业拓宽市场渠道和形成规模化、集团化的战略目标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期间涉及到多个因素多种问题,都会对企业财务运营造成极大影响,这就要求相关方面一定要做好必要而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求企业自身必须有极强的财务管理和控制能力,有完善的运作流程和严格的内部监管程序,确保企业财务稳健运营;其次,要求政府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机构职能,同时发挥领导组织职能,积极引导和规范企业间的并购行为,尤其对于跨国并购案,政府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障,以确保我国企业的财务安全。
参考文献:
[1]胥朝阳:《企业并购风险管理的系统特与流程构造》,《商务研究》2005年第10期。
[2]张建华:《企业并购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华南金融研究》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