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应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具体实施措施要从医学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临床医学教学是使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必需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对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的训练、教育与评价。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进行临床决策的基础,只有掌握了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临床医生才能适应复杂的临床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在医学生临床思维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利用最佳证据和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类比和推理等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过程[1]。
一、循证医学与信息素质教育融合的基础和必要性
循证医学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一种新型临床医学思维模式。虽然循证医学实践的重要性早已被确认,但是临床人员往往缺乏实际检索技能或缺乏对文献的研判能力,常常由于未找到最佳例证做出错误的诊疗决策。很多医学专业本科生在进入高年级临床训练阶段之前缺乏检索文献并解决临床问题的机会,缺少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病人诊疗实践中去的能力;他们使用Google时缺少通过选择适当检索词、使用布尔逻辑运算符组配检索词、适当使用限制条件、适当进行扩展检索和缩减检索等检索策略改进检索结果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对最优诊疗例证的查找。循证医学实践包括提出临床诊断问题、查找研究例证、鉴定和评估例证、将例证应用到诊断和治疗决策中去、思考和总结以促进未来实践等五个步骤,据此形成国际上通用的、应用于构建临床问题的PICO(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模型[2]。循证医学要求遵循科学的原则和借鉴已有的最佳科学研究证据进行决策,临床决策的关键是获得最佳证据。循证医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产生和应用高质量的医疗证据。而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基于“能够认知何时需要信息,如何准确查找、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3]。临床医生的信息素质是通过检索和评价最佳研究证据的能力体现出来。因此,医学信息素质教育是循证医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开展循证医学实践的坚实基础,二者具有融合的基础和必要性。
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基于循证医学实践的LSP教学模式
2003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引入课例研究(LessonStudy)作为提高大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4],并采用课例研究方法在该校护理学专业课程中开展将循证医学实践与信息素质能力相融合的LSP(LessonStudyProject)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准确检索、分析、判断和实施应用该专业领域案例信息的能力[5]。首先,他们组建了LSP教学项目团队。团队成员由三名护理学院教师和两名图书馆员组成。然后,项目团队召开了项目启动分享会,介绍和分享本校其他课程教学中开展课例研究的经验。通过后续召开的几次会议制定出LSP项目的目标。又召开了几次会议最终讨论确定在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大二、大三和大四三个阶段,以多学年和连续开展这样一种类似搭脚手架的课程形式来实施课例研究教学模式。在每次课程中,团队成员分散地坐在教室中,观察和记录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情况及在课程中的表现。每次课程结束后从上课的学生中通过赠送披萨饼的形式招募志愿受访者,询问他们有关课程学习效果的问题并记录和收集研究数据。之后LSP团队成员开会讨论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对志愿受访者的问答情况,从中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等问题。课程的内容设置按照时间阶段分层次逐级递进。首先设置了为期几周的预备课程,使学生了解护理学专业文献的特点和性质,形成对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护理学专业文献包括网络文献的识别和分析能力。在大二学年阶段,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有效实施检索策略。在课程开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结成小组,讨论形成不同的PICO诊疗问题。在课程开始之初,发放给学生一份诊疗问题工作表,以便在互动讨论中参考使用。图书馆员从工作表中选择一个诊疗问题,描述其内容概况,提炼出检索词,在CINAHL(CumulativeIndextoNursingandAlliedHealthLiterature,护理医疗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介绍如何运用限制条件等方法进行学术文献的选择和优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以上过程和方法进行练习。然后图书馆员和护理学院教师共同为学生解答出现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概括和总结。在大三学年阶段,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高级检索策略,能够检索和筛选出解决PICO诊疗问题的高水平的例证文献,要求学生们讨论这些数据库具有的优缺点并总结各自的检索体验。在大四学年阶段,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高级检索策略的基础上,能够筛选到能应用到诊疗问题中去的“最佳实践例证”,培养学生如何查找最佳循证医学实践案例的实践能力。
三、LSP教学模式产生的启示和借鉴
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从中得到以下对我国医学院校信息素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启示和借鉴:(1)循证医学实践与信息素质教育必须以融合的方式开展,即在循证医学实践环节嵌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使其成为在信息技术与循证医学实践所需的案例检索能力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才能在医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中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2)基于循证医学实践的信息素质教育应作为正式课程并且以多学年和连续开展的形式贯穿于医学生本科学习阶段,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重视程度,培养学生掌握分层次医学研究案例的检索技能,并为他们在日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逐步建立和增强有效查找和运用科研例证的信心和能力。(3)可以参照LSP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团队在课堂上实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情况及在课程中的表现,察看教学目标的完成,评价学习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据此进行医学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使之成为实现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循证医学实践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四、小结
篇2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在2002年12月对来自广东省各市、县的各级 医院参加广东省护理学会主办的护理学术交流年会 的248名在职护士进行调查。均为女性,年龄21 - 54岁,平均年龄34. 23 ±7. 65岁;学历:中专110 名,大专126名,本科12名;职称:护士 24名,护师 152名,主管护师62名,副主任护师以上10名;调 查的248名护士中其中73. 3%从事病房护理工作, 22 9 %从事门诊及辅助科室工作,3. 8 %从事护理管 理及教育工作。
1.2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①循证护 理知晓度;②处理临床护理问题采用的方法及阻碍 循证护理开展的主要因素。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 即发即收。发放问卷248份,收回有效问卷210份, 有效回收率84. 7%。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在回收210份问卷中,其中对循证护理内涵一 无所知的有77人占36. 60%大致了解的有131人 占62 38%, 了解较深的仅有2人占0. 95%。阻碍 循证护理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①观念尚未 转变(23. 56%);②护理人员不足,缺乏时间 (21.80%)③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够高(16. 28%); ④没有行政支持(15. 79%)⑤护理教育内容欠充实 (13. 53%);⑥缺乏电脑及网络等硬件设施 (7. 52%);⑦不易接触医学杂志(1. 51 %)。
3 讨论
3.1 增设《〈循证医学与护理》的必要性
3.1.1开展循证护理的意义循证护理是受循证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 合护士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 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出病人的护 理措施2]。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和当前实行的整 体护理相比有以下优点:①更具有科学性,它与整体 护理都同时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但循证护理 借助Cochrane图书馆的系统,更科学系统地评估病 人,以采取最优的护理方法,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 具有不可忽视的卫生经济学价值;②不单强调个人 经验或临床研究依据,而是二者缺一不可,过去的护 理只强调以个人经验为主;③更强调病人的参与意 识,使病人充分享有知情同意权,还可增加病人对治 疗的依从性。对护理学科而言,循证护理使传统 的经验主义的护理模式向依据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 的新型护理模式转变,从而证明了护士的自身价值, 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对病人而言,即使 在边远的山区或者护理发展落后的国家,循证护理 也可为病人提供标准化的、经济的护理服务,对医疗 而言,目前循证医学已成为医疗领域发展的主流,循 证护理使护士以最新、最科学的方法实施治疗方案, 加强了医护间的协调和护理的科学性;对社会而言, 循证护理的理念使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为成本 —效益核算提供依据,要求医护人员在制订医护 方案与实施时,考虑医疗成本这有利于节约医疗资 源,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卫生 经济学价值。
3.1.2我国开展循证护理现状目前,我国护理工 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临床护理中许多护理 措施缺乏科学的依据,仅凭经验或沿用传统方法;护 理科研成果与临床应用脱节,缺乏对科研成果的适 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护理科研论文数量虽然显著 增加,但总体质量还不够高,表现为科研设计不够严 密,经验总结性报道居多,设计严密的实验性研究论 文较少,护理研究内容较零散,规模小,研究广度和 深度不够4。因此,加强对我国循证护理实践的研 究,对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调查中发现在职护士对循 证护理知晓及实践情况都不尽人意,因此,除了对在 校学生加强继续教育,还必须加强在职护士的教育。 3.2增设《循证医学与护理》的意义 3.2.1顺应学科发展潮流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 学转变是21世纪临床医学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临 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护理学科也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如:整体护理的开展、批判性思维的运 理的发展。循证医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 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 下基础[5。澳大利亚等国已将循证医学纳入医学生 的必修课程['护理教育亦然。四川大学华西医学 院已率先在国内尝试将循证医学引入医学本科生的 教育中,国内护理教育尚未引入循证护理课程。 实践证明,受过专门循证护理学训练的护士,实践循 证护理的效果大大优于未受专门训练的护士7。因 此,为顺应医学和护理学科发展,与国外护理教育接 轨,建议增设此课程。
3.2.2满足循证护理实践的需要实践循证护理 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护士要全面检 索已有文献,严格分析文献中的研究结果,最终作出 正确评价,从而获得最好的证据。然而现今的大多 数在职护士未能胜任此项工作,增设此课程,可为循 证护理的良性开展培养后备人才。
3.2.3激发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热情循证护理 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证明了 护理对健康保健的独特贡献;以科学为依据的护理 还可增加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并加强医护间的协 调。增设《循证医学与护理》,可使学生增强对护理 职业的崇高使命感认识护理专业的价值,激发学生 学习的热情,掌握学习的技巧。
3.3《循证医学与护理》课程设置方法
3.3.1课程目标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法制订课 程目标,使学生通过此课程学习,能够解释循证医学 与循证护理的概念;了解循证护理实践的步骤;初步 学会如何寻求及应用证据、如何严格评价证据;了解 循证护理的国内外进展情况。
3.3.2教学内容包括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 础;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别、方法;循证护理的概念、意 义;循证护理实践的步骤(包括循证问题、循证支持、 循证观察、循证应用)及目的;循证护理的国内外进 展情况等。
3.3.3教学安排建议安排8 ~ 12学时,其中实践 课占1/3 ~ 1/2。可根据教学目标编制护理专业专 用的《循证医学与护理》教材,也可并入《护理学导 论》或《护理研究》教学中,由经过循证医学与循证护 理正规培训的教师任课。
3.3.4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教 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充分运用CAI课 件,倡导结合真实或模拟病例进行实践和讨论的以 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 学效果。Shin等将PBL的自我教育式的循证医学业生在掌握高血压的最新诊断、处理知识上明显优 于后者的毕业生丨《循证医学与护理》教学中应注 意引导学生对事物两重性的认识,不要因此造成对 前人实践经验无原则性的否认丨8的现象。
3.3.5教学测验及评估测验可采用笔试、书写学 习心得或病例分析等形式。评估可采用管理评价模 式(CIPP)进行评价。
3.3.6 相关因素评价(Contex evaluation)所设课程是否与社会需求一致?课程的宗旨是否与学校的 宗旨一致?增设课程是否获得全校教职工的支持?
3.3.7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 学校的教室、 图书馆及教学工具、设备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教师 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承担此项教学活动?学生是否具 备参加此课程学习的能力及学习态度如何?教学内 容是否与目标一致?
篇3
【关键词】 循证护理;临床实习;作用;意义
近几年来循证护理观念在护理领域逐渐兴起。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以临床实践为指南,改变了传统临床护士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对护理学科而言,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因此,循证护理对护生临床实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循证护理的产生背景与概念
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证医学(Evigence-based medicine,EBM)这一术语,1992年加拿大Lsackett等对循证医学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做出决策。目前,循证医学已发展为循证卫生保健(Evidence-based healthcare),不仅在医疗领域,而且在护理、公共卫生领域也发展了依据实证来决策的新理念。循证医学的产生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实验与理性的传统,又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个人价值观和期待的重视。
循证护理的产生源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1991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Alba piceuso教授提出,其观点迅速得到普遍关注与研究,循证护理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可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护理措施。[1]
二、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
1、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并将其特定化、结构化; 例如:长期卧床病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2、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系统综述,以寻找来源于研究的外部证据;例如: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关于长期卧床病人产生压疮的原因,以及发生发展机制等各种权威文献及资料。
3、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和推广性进行审慎评审; 例如:对找到的各种资料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判断其真实性与可利用价值。
4、将所获得的科研证据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即将科研证据转化为临床证据,并根据临床证据作出符合病人需求的护理计划;例如:利用所搜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对该计划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
5、实施该护理计划,并通过自评、同行评议、评审等方式监测临床证据的实施效果。例如:根据已制定的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操作。最后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
三、循证护理在临床实习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逐步适应临床实习生活
在护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习了大量的书本知识后,直接接触临床实践,有时候并不能马上适应,反而感到手足无措。而循证护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一个理论与实践的过渡。例如:在初次进行穿刺操作时,学生们可以提前记忆关于穿刺操作的理论过程及穿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操作前做到心中有数,在穿刺过程中,可以在脑中回忆相关知识,减少出错。这样循环往复,逐步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过渡,使学生们临床实习的效果更好。
2、帮助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面对的是真实的患者,每一个患者都有可能会得有某种疾病并伴有多种并发症,例如:糖尿病患者就有可能并发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足等多种并发症。循证护理可以帮助学生针对已知并发症执行相应的护理操作,也可帮助学生在护理操作中及时发现潜在的并发症,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计划,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因此循证护理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护理素质。
3、提高临床实习的质量
循证护理以护理理论为依据,以护理实践为指导,改变了传统护理工作中仅仅以经验为主的护理方法,将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提升到更加科学的层次,极大地提升了护理质量。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将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运用在护士规划化培训、护理查房乃至护理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让护生们在实习过程中充分理解循证护理的深刻涵义,提升临床实习的质量。
四、循证护理在临床实习中的意义
1、对临床实习护生的意义
循证护理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给护理学科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对护理学科而言在临床实习中运用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护生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灵活地结合运用,使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护理实践中对护理理论有更广泛的涉猎和更深的理解,这样学生们才会在临床实习中有所提高。
2、对带教老师的意义
循证护理是一种将权威的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相互结合的科学,将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教授于学生,不仅能培养学生们评判性思维的养成,也能鼓励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能主动思考,主动求知。这样既能减轻带教老师的负担,又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3、对患者的意义
对患者来说,科学的护理方法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又能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倍,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的同时又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循证护理在临床上的运用,对患者来说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总结
循证护理强调将临床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与科研结果和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确保护理人员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痛苦,节约卫生资源。
循证护理自产生以来对护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其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逻辑都使护理学科一步步地向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方向迈进。将循证护理充分应用到护理的各个领域,改变传统的“经验式护理”模式,能使临床护理工作发挥其最大效能。将循证护理运用到临床实习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能深刻领悟到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的医疗术语,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不仅使学生的综合护理素质得到提高,也能使护理教育的效果得到改善。
循证护理改变了传统的医护关系模式,使护理拥有丰富而独立的护理体系,让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全方面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在整体护理日以推进的情况下,循证护理凭借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思维方式必将在现代护理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慧贞.循证护理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
[2]章新琼,谢伦芳.循证护理实践的障碍因素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2.10.
[3]李天民,杨瑞贞,索海英,慈海彤,陈培培,崔玲娟.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0.23.
篇4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是20世纪90年代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迅速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核心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客观研究证据,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充分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把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治疗措施。循证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医学教育和实践模式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口腔医学,则产生了循证口腔医学。走循证医学之路,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口腔医学教育中,也就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1 循证医学对口腔医学教学的意义
1.1 传统口腔医学教育的不足 传统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以经验医学为主,在医疗实践中,医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听取专家的意见、结合教科书或权威参考书籍的观点处理病例。由此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医学教育暴露出很多缺陷:教学内容滞后,不利于新知识的传播;教学方法单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等。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对口腔临床知识的学习主要表现为被动地接受现成知识和死板的记忆过程,对问题不会质疑,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医学生历来受这种经验医学的教育与熏陶,并在毕业后以这种思维模式和方法进行临床实践。在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若不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其知识很快就会老化,从而影响医疗质量。
1.2 循证医学的价值
1.2.1 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学科 循证医学意即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一种临床学习策略,是提出疑问,检索和评价相关数据,并将此信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一种方法。循证医学就是寻找、评价与合理使用当前条件下所有最有效高质量的证据,针对每一位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决策,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具体的实施办法可归纳为五个步骤:①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③严格的文献评价;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⑤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1]。循证医学提供的证据是指人体试验的证据,包括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康复和预后等方面的证据,追求证据的高质量和不断补充完善。治疗性试验证据根据其质量和可靠程度分为五级: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可靠性最高;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可靠性次之;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五级:专家意见,可靠性最差[2]。
1.2.2 口腔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循证医学教育的模式首先要启发和鼓励学习者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其次是高效率地查阅文献,并对文献中的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提炼出针对具体问题的答案。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就能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许多疾病由于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争议颇多。例如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的治疗,龋病的防治等。随着基础医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新的技术、方法、药物、材料不断涌现,如何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成为口腔临床面临的新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以逻辑推论和临床经验为基础的医疗技术可能显得苍白无力[3]。口腔医学实践中循证医学的引入,为临床医生进行医疗决策提供可靠证据。口腔医师应自觉运用循证医学的理论,使用当代最佳证据,结合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使患者受益。
2 循证医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1 循证医学教学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循证医学被誉为“21世纪的临床医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模式。从医学教育的角度看,循证医学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它提出了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寻求证据、系统评价”的全过程。结合循证医学的口腔医学教育,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鼓励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通过选择性、批判性地评价医学文献和综合临床研究获得最佳证据。循证口腔医学教育模式重在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变“死学”为“巧学”,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由接受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2 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循证的过程中,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取临床最佳证据。循证口腔医学指导的临床实践要求自觉地将以下四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临床诊疗决策,即:①临床相关的科学证据;②牙科医师的经验和专业判断;③患者的价值观和需求;④所处的社会环境[4]。口腔临床诊疗决策制定,不是口腔医师单方面的决策,患者也应该能够充分参与。在循证医学中,培养以病人为主的人本主义思想。医生有义务将自己获得的证据如实告知患者,告诉对方有哪些有效诊疗方法、这些诊疗方法的副作用及价格等,帮助病人依据其价值观,作出知情的选择。通过循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副作用和并发症少、经济节省的最佳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2.3 实施循证医学的条件
2.3.1 循证医学实施所需的医学文献资源 循证医学是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的结晶。为保证循证医学的实施,学校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研究证据的查寻方便、简捷。除了具备常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如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外,还应提供二次研究证据的数据库如Cochrane图书馆、循证医学评价(Evidence Base Medicine Reviews,EBMR),或相关的杂志如循证医学杂志(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循证牙科学杂志(Evidence-Based Dentistry,EBD)及书籍等。
2.3.2 循证医学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要求 循证医学教育实践,对临床医学教师和医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培养一批能实践循证医学和传授循证医学知识,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能的临床教师。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许多临床医生对其了解甚微或理解较肤浅,在这种情况下,口腔医学教师应该转变医学教育的观念,可以通过自学、参加学习班及进修等方式学习和掌握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并在教学中贯穿循证医学教育理念。其次,要求医学生在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医学英语、计算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并对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还应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医学专业知识。对临床实习前的学生,要熟悉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原则、正确评价医学文献,特别要学会文献检索的方法及技巧和网络医学资源的利用;对临床实习的学生,要善于在口腔医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和思想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自主教育和学习的能力。
3 口腔循证医学实践面临的问题
循证口腔医学在我国尚处于扫盲阶段,人们对其认识和掌握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循证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循证医学证据尚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当前并非所有临床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其次,循证医学作为新型医学模式的出现,在医学界引起广泛争议,一直受到传统医学模式和专家意见的排斥;此外,临床医务人员信息资源获取的困难,对循证医学了解贫乏,及过多看重经济效益等也将影响循证医学的实施。
总之,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发展的趋势,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口腔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是培养21世纪新型医学人才的要求,必将对现代口腔医学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家良.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1:5-6.
[2] 史宗道.循证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3:166-167.
篇5
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辅以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报告为依据来处理病人。EBM并不是否定经验医学,EBM是在重视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临床研究证据。对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EBM网站及其他文献检索途径,查寻最新、最佳证据;对研究证据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具体病例的个体情况,制定诊断、治疗决策,指导临床实践;密切观察和随访,总结临床经验,对已进行的临床实践作后效评价。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灌输,EBM教育则重在能力培养,即教会学习,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求索者,充分发挥其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展循证医学的意义
2.1顺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EBM其核心思想就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服务。EBM最早就是指循证临床实践,仅凭经验和直觉进行临床医疗实践已成为历史,由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向现代EBM模式转变是必然趋势。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1999年)中规定,医学生毕业后应能够运用EBM的原理进行医学实践,完善诊治方法。2008年我国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将EBM列入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并将“运用循证医学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作为医学本科生必须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之一[3]。
2.2满足循证医疗实践的需要
循证医疗实践需要临床医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能全面检索已有文献,并严格分析文献的研究结果,结合个人经验和病人愿望,最终作出正确临床决策。EBM教育可缩短课堂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关于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探讨王琰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吉林132013摘要比较循证医学和传统医学教育的不同,分析循证医学的意义,就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间安排、教材选取、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教育;本科生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良好基础,也可为循证医疗实践的开展培养后备人才。
3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间安排、教材选取、教学方法
3.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临床医学本科生建立EBM开创性的思维理念,掌握医学实践中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初步具备应用EBM知识和方法解决医学实践中面临问题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认同怀疑态度和客观精神,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2课程时间安排
加拿大McMaster大学[4]在1998年系统评价了1966~1995年所有关于批判性评估技巧学习方面的文章后指出:本科生阶段的学生进行EBM教育效果不错,在住院医生实习期间学习效果较差,应在医学教育不同阶段对临床医学生进行EBM教育。
3.2.1对新入校的临床医学生,应尽早开设此课程,介绍EBM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经验医学的缺陷和EBM的优势,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双重性,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前人的实践经验,为避免可能形成的不良观念和行为模式,规范医学生的职业行为打下基础。
3.2.2临床前期的医学生,应教会他们必备的开展循证医疗实践的基本技能,包括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医学科学进展,及时有效地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如何利用医学研究方法如临床流行病学、Meta分析等,正确阅读和评价医学文献;注重医学生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3.2.3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讲课、查房、专科病例讨论及大查房是医学实习生接受临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多数仍是采用灌输式的方法。采用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方式,可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基本方法为:由主管病人的医师报告在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献查阅,综合分析形成结论的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资料准备及讨论,以及对问题认识探讨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引导、交流互动、评估和概括总结。学生的学习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而自主学习,是有计划、有目标、进行独立的研究和自我激励的开放式学习,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结论的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自我钻研的基础上,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协作,师生共同探讨的交互式学习,对问题理解深刻透彻,对知识掌握清晰牢固。
3.3课程教材选取
教材的选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我国,2001年由王家良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3年由李幼平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循证医学》教材,是我国最早出版的EBM教材,它们对我国高校EBM教育教学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不同阶段,选用博采众长,自成体系、充分吸纳学科前沿动态及相关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选用教材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材。
3.4课程教学方法
3.4.1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学方式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原理、原则。案例教学以针对性、模真性、典型性、完整性、问题性和开放性具有其独特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因此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此做出自己对医疗实践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
篇6
1把握高等医学护理教育之理念
1.1坚持高等医学护理精英教育之理念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毛入学率角度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从高等医学护理教育的本质特征看,她仍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目前,国内外的护理人才都很奇缺,要实现护理精英教育,政府必须加大投入,适当增加护理院校,控制招生人数,绝不能一轰而起,不受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护理教育。
1.2坚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
教学相长,学生为先,教师引导,学生为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始终是教师必须坚持的教育思想。
1.3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
要围绕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调整教学课程。从知识结构方面讲,作为高级护理人才,必须具备医学、人文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的知识。因此应该适当增加人文科学和其它新兴科学的学习。夯实医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为毕业后继续教育学习打牢坚实基础。
1.4改变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现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仍沿用的是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维一体和基础课-理论课-实习课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对这种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但对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要努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启新式的教学方法。如PBL(Problem-basing learning)教学法,它被认为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从诞生之时就受到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关注,近年来在国内护理教育领域也看到了它的实践结果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有利于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
2把握高等医学循证护理教育之趋势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起源于“以实证为基础的医疗”实践,是结合护理实践而产生的一种护理理论与方法。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求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EBN被公认为21世纪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护理理论和方法。Mulhall将其定义为: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病人的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EBN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经验与技术的结合,更是临床护理与病人需求的结合,所以循证护理教育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要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接踵而至的需要循证护理的师资和教材,目前我国的许多护理高校正在为之努力,循证护理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我们要紧紧把握这个大方向,使循证护理教育更加趋于科学化,好与国际接轨。
3把握高等医学护理实践教学之环节
高等医学护理教育要围绕培养目标实施教育计划。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涉外护理,应用型高素质,全科型高级护理人才。这里要特别强调“应用”型,“全科”型高级护理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显得特别重要,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3.1上好护理综合实践课
根据教材内容要精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例,把课堂讲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病种、病例中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贯通。
3.2上好临床护理实习课
一个人要学会游泳,不可能只在教室里讲如何游,只有下到水中学习。同理,要学好临床护理技术必须到临床护理 实践中去学习锻炼。所以临床护理实习课要特别注重应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篇7
1.1坚持高等医学护理精英教育之理念
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毛入学率角度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从高等医学护理教育的本质特征看,她仍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1]。目前,国内外的护理人才都很奇缺,要实现护理精英教育,政府必须加大投入,适当增加护理院校,控制招生人数,绝不能一轰而起,不受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护理教育。
1.2坚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
教学相长,学生为先,教师引导,学生为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始终是教师必须坚持的教育思想。
1.3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
要围绕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调整教学课程。从知识结构方面讲,作为高级护理人才,必须具备医学、人文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的知识。因此应该适当增加人文科学和其它新兴科学的学习。夯实医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为毕业后继续教育学习打牢坚实基础。
1.4改变和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现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仍沿用的是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维一体[2]和基础课-理论课-实习课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对这种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但对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要努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启新式的教学方法.如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它被认为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从诞生之时就受到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关注,近年来在国内护理教育领域也看到了它的实践结果[3]。PBL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有利于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教学。
2把握高等医学循证护理教育之趋势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起源于"以实证为基础的医疗"实践,是结合护理实践而产生的一种护理理论与方法。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求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4]EBN被公认为21世纪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5]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护理理论和方法。Mulhall将其定义为: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病人的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5]。EBN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经验与技术的结合,更是临床护理与病人需求的结合,所以循证护理教育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要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接踵而至的需要循证护理的师资和教材,目前我国的许多护理高校正在为之努力,循证护理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我们要紧紧把握这个大方向,使循证护理教育更加趋于科学化,好与国际接轨。
3把握高等医学护理实践教学之环节
高等医学护理教育要围绕培养目标实施教育计划[6]。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涉外护理,应用型高素质,全科型高级护理人才。这里要特别强调"应用"型,"全科"型高级护理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显得特别重要,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3.1上好护理综合实践课
根据教材内容要精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例,把课堂讲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病种、病例中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贯通。
3.2上好临床护理实习课
篇8
【关键词】循证医学 病理学 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高函[2009]19号-152)。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52-02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实行规范性、阶段式教育,实行基础、临床、实习三阶段式,我们仍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而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Etiolo?鄄gy)、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理变化(Pathologicalchange)、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介于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来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病理学又是许多疾病的诊断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最可靠的方法,因此病理学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1]。可以说病理学肩挑两担,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尤其是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类似于临床课程的实习过程。因此,在病理学的实验课教学中实施循证医学理念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循证医学的概述
循证医学(evidence?鄄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David L Sackett教授于1922年正式提出的[2]。它的哲学思想起源于19世纪中叶,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师个人专业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上述因素完美结合拟定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是针对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质量评价的标准,经过认真分析与评价,获得最新、最真实、可靠且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证据,并应用这些证据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2.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
循证医学及其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而这也正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医学观察、评价方法和临床实践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其评价和实践所得结论尚缺乏严格的科学证明。在医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医学教育不完善的一面所带来的问题日显突出。
3.病理学专业教育现状
病理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医疗环境对病理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求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关爱生命的理念。以往的教学理念中存在“重能力轻医德、重视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以及教学体系设置中的缺陷,使我们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了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实践教学在引导学生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病理医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了病理学专业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得我国的病理医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及西方国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病理专业技术不断更新,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病理学发展的需要,这使我们现有的知识和临床技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过时。所以,如何使一个医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主动更新过时的知识,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急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医学教育模式,实现向“以教材与参考资料并重、教师与学生互动并重,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并重”的启发引导式教育模式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从现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
4.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病理学教育
学生进入医学高等院校以后,虽然接触了大学的课程,但是基本上都是基础理论课,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还没有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转变过来,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更是寥寥无几。在病理学这个“桥梁”学科中,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改革和转变,既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当然,如果能够使学生成功转型为临床型的循证思维,对今后临床课程乃至一生的临床实践都是受益匪浅的。这就更需要学生主动地接受循证思维并改造自己。这些学生虽然学习医学,然而没有任何的临床专业知识,可能看过病例后无法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病理学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贯彻循证医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外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这对很多临床病理科和理论教学分开的院校来讲,实在是很难克服。综上所述,循证医学是对传统医学的补充和完善,能够更好地为医学这一特殊领域培养实践型实用人才。循证医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是病理学实验课和理论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
总之,循证医学对病理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其促使病理学重新审视自身的科学证据基础。随着对“循证”观念的普遍认同,循证病理学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其实施对提高病理诊断和科研水平、增强病理诊断对临床的指导性等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2
[2]Evidence?鄄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 Evidence?鄄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JAMA, 1992, 268(17); 2420-2425
篇9
循证医学(EBM)近年在医学领域中的迅速兴起,为以个人经验为主的临床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循证医学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循证检验医学,是检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是21世纪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循证检验医学的发展将改变检验医学的现状,面对循证医学检验带来的挑战,检验人员应积极开展循证实验室医学的应用研究,探索循证检验医学实践的途径,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最佳实验医学技术及实验医学服务。
循证医学与循证检验医学的基本概念
循证医学于1992年由美国医学会杂志首先提出,其定义为“应用最佳证据,通过谨慎、准确而明智的确认和评估,作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动”。循证医学的本质就是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各自的专业领域中,认真明确与合理地应用现存的证据,决定对具体患者的诊断方法。也就是,任何临床的诊治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数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的基础上。
医学检验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诊断试验的设计是否科学、操作过程是否规范、结果判读是否准确都将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而每一项检测结果都是临床诊断决策的直接证据来源,其可信度和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决策和患者的健康。长期以来,检验人员只满足于简单的技术操作,对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可信度及诊断试验方法的科学性缺少合理的评估;对许多临床上难以理解或解释的检测结果很少做出正面的回答,常常过多的依赖或相信权威和惯例,与临床缺少有效的沟通。循证检验医学的出现给检验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循证检验医学就是按照循证医学“以当前最好的证据为基础”的原则,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学规范检验医学的研究设计和文献评价,用当前最好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任务是向临床医师提供反映患者真实情况的证据。
循证检验医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循证检验医学要求实验室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多地致力于诊断方法的评估、诊断试验精确度及诊断结果对临床健康结局的影响,要加强与临床的联系,这也是循证实验室医学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循证检验医学要求检验工作者更多地关注检验方法评估、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以及检验结果对健康结局的影响。循证检验医学要求检验人员在从业过程中要始终学习检验基础理论,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要用最先进、最可靠的检验结果(证据)为患者服务。对于医学检验日常工作中的实验项目,如果检验结果不能对临床诊断起到决策性的影响作用或者两者根本没有相关性的话,即使试验方法科学、检验操作过程简单规范、结果准确也不能用于临床诊断。比如:血清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测定11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发现升高104例(89.6%);对照组是没有肝癌的其他患者,他们多数AFP水平较低。因此血清AFP测定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一项筛选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
开展循证检验医学的重要性
评价诊断试验方法的科学性: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项目不断增多。这么多的检验项目对临床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其临床价值如何,就需要检验医学工作者依据循证医学的方式,对各个检验项目作出客观的评价。循证实验室医学通常从以下4个方面考察一个诊断试验的科学性与否:试验是否与金标准试验进行了“盲法”比较;是否每个被检者都经过金标准试验检查(金标准是指目前医学界公认诊断某疾病的最佳方法,有金标准对照研究的试验可以获得诸如敏感性、特异性等方法学评价指标);所研究患者的样本是否包括临床实践中将使用诊断试验的各种患者,即试验中病例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要充分考虑病例的代表性,否则样本资料得出的结论不能适用于所研究的群体;诊断试验的精确性和重复性,即在试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时候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序。例如: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统计资料显示BT试验和玻片法的CT试验虽然操作简单,但缺乏预测外科出血的诊断价值,不应使用,我国卫生部已经明文淘汰这2个检测项目。
剔除不适当的实验室检查:有报道,现在的诊断技术有很大的浪费和滥用,通过对实验室项目的系统评价发现,34%~95%的时候使用不当,甚至是不必要的,对于不适当的实验检查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明显的。因此,优秀的实验室服务除了提供快速、准确的结果外,还需保证提供的信息对临床决策有用。该怎样为临床提供有用的信息,需要循证检验医学的方法筛选诊断疾病的最佳决策。
评价新的检测仪器、项目、指标的实用性,指导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医学检验发展迅速,新的检测仪器、项目、指标不断涌现,检验人员必须了解和研究这些新项目、新仪器的优越性,以便向临床医生推荐和帮助医生选择,如血糖计的出现是否可取代传统的实验室血浆葡萄糖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诸多病原学检测方法中,孰优孰劣;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检测与常规肝功能检测(ALT、AST、ALP)比较在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何等临床常见问题都是循证实验医学的应用研究范畴,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由之路。循证实验医学可以对这些指标进行系统回顾,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荟萃分析对其进行分析。很多新技术通过循证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临床非常有价值。同时,如果没有证据地拒绝某项新技术、新项目,也将阻碍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及检验医学的发展。
检验人员如何应对循证检验带来的挑战
篇10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医疗模式; 个体化医学; 辨证论治
Abstract: In 21st century, clinical medicine moves toward a model of inpidualized health ca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pidualized model 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human genomics project including genotype an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as well as the new health care model, that is, biologicalpsychologicalsocialenvironmentalspiritual. It reflects the idea of patientcentered care, and corresponds to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 which addressed the inpidualized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symptom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However, the era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ffords new meanings of inpidualized health care and promotes th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The practice based on evidence would happen upon the integration of external research evidence, the expertise and experience of practitioners, and the value and preference of patients, so the decision of health care will be conscientious, explicit and judicious. This assay describes the meanings of inpidualized health care in different medical contex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pidualized practice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posal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practice.
Keyword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linical practice patterns; inpidualized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个体化医疗的模式,反映了医疗卫生领域学科发展的前沿,在未来医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体化医疗也是传统中医诊疗实践的基本方法。
1 中西医两种医疗体系下个体化医疗的含义
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对个体化医疗的理解不同。西方医学中,个体化医疗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相继出现了个体化医学(inpidualized medicine)、个体化治疗(inpidualized treatment)、个体化医疗(inpidualized care)、个体化医疗保健(inpidualized health care)和客户订制治疗(tailormade medicine)。20世纪90年代末期,西方医学领域再次提出了个性化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的概念,首先是针对肿瘤的靶向治疗。其始动因素是由美、英、日、法、德和中国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个体基因遗传特征与临床疾病表型紧密相联,尤其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的发现对预测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发挥重要作用[1, 2];为疾病个体化诊疗提供了科学基础,由此也产生了所谓的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即从实验室(试管)过渡到床旁实践。目前个体化医疗在临床的实际应用领域主要有肿瘤、糖尿病和高血压管理[35]。
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启动了国家级的个体化医疗项目,如日本在2003年启动了个体化医疗计划(personalized medicine project),启动相关计划的国家还有美国、英国、瑞典等。西方的个体化医疗计划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建立高质量的生物资源(如疾病易感基因)数据库(Biological Bank)和临床信息数据库。在重大疾病个体化诊疗中的目标旨在发现疾病易感基因和各种药物敏感基因;鉴定特定的分子靶,研发新药或老药新用,提出新的诊疗方案;鉴定可用于预测个体化医疗的重要遗传信息;研究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并将之用于疾病的预防;提高药物疗效,减低药物副作用[2]。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努力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距离广泛的临床运用尚有相当的距离,因为对人类基因序列的研究尚处于结构的解读,而从结构到功能的表达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现代诸多疾病是多基因疾病(如2型糖尿病),单靠基因分型是难以预测其发生和发展的。
另一个始动因素为医疗模式的转变,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转变,强调人的个性属性、社会属性和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的差异决定了诊疗的个体化和个性化。个体差异体现在生物学(基因遗传特征、代谢、生理)差异和个性、心理、价值观差异。根据人体基因分型,人们可以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如肿瘤的个体化治疗)。而根据人的心理和气质特征,自古以来就有分类,如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了4种体液的气质学说,把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9种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6]。
中医临床实践是最典型的个体化医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个体化诊疗是基于规范基础上的个体化实践,如《内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个体化诊疗特点,《伤寒论》每个方证中都有其反映个体化诊疗特点的主证[7],这些主证反映了适合某一方剂治疗的证候中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具有重要的辨证价值。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重视人的禀赋、体质、七情以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
然而,近些年来,综合性中医医疗机构中的个体化诊疗实践存在一定不足。首先是废医存药现象,比如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开发的中药新药难以反映中医临床实践的特点;其次,中医与针灸治疗分离,如大型综合医院将中医与针灸分设为两个不同的科室;再次,在中西医结合医疗过程中逐渐丧失了中医的自身特点,辨证论治的实践已不再受重视。因此,如何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实现传统中医的个体化诊疗,是当前中医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诊疗的关系
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的关系是宏观与微观,群体证据与个体应用的关系,两者实际上是相一致的。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实践应基于科学证据,促进证据使用的全球化,促进经验实践向循证实践转化,并将有效治疗推广运用,使更多患者受益;同时也强调,医疗决策应当本土化,即应用证据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明智、合理的个体化诊疗决策。从经典的循证医学定义可见,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需要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8]。可见,证据本身并不是决策的唯一依据,而且,在使用证据时并不是死板教条、生搬硬套,而是要谨慎、准确而明智地使用,这就充分表明需要考虑患者的特征和实际情况。
临床流行病学用于临床研究证据的产生,包括设计、测量与评价,而循证医学则是介于证据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力求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影响个体的诊疗决策和政府的医疗卫生决策。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理念相通,目标相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例如,基于群体大样本证据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行调适以找到最佳的治疗药物和剂量[4],糖尿病的降糖治疗和肿瘤的化疗也一样,是基于证据基础之上的个体化治疗。缺乏证据的个体化治疗又回到了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而只强调证据不考虑患者具体情况的医学则不是循证医学。
应当指出,循证医学的证据并不仅仅限于临床研究证据,还包括基础研究,如基因分型和SNPs分析能够发现个体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进而决定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毒副反应[9],目前在肿瘤靶向药物治疗中已经得到初步应用[10]。
3 中医辨证论治的内涵与外延
中医学诊疗最具特色、最能体现个体化治疗的就是辨证论治,其中辨证的过程就是审证、查因、明性、定位的过程,而论治则是权衡利弊、选择标本、遣方用药的过程[11]。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研究,可以使证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新的解释,包括表象的、疾病的、心理的、精神的、环境的、社会的、经济的因素,而辨证的过程需要体现中医理论并综合上述因素,论治的过程需要考虑临床科研证据,体现干预的动态时空和人文关怀。当然,中医并非完全是个体化的,中医也重视群体诊疗,例如《伤寒论》中的方证对应即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比如具有解表散寒功能的小青龙汤主治哮喘中的寒哮证。
拓展中医证的内涵和外延,就不会造成无证可辨的情况。根据人体病因、病机和功能状态的不同,将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使用。在亚健康状态,可以通过辨体调理进行未病先防。此外,证的研究也可以与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相结合,寻找某证的生物特征标记物,为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科学证据。
4 循证医学在中医个体化诊疗实践中的作用
循证医学在个体化诊疗实践中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促使经验实践向循证实践转化;(2)提升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3)创建体现中医特色的实践模式——整体医疗联合人文关怀;(4)促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客观化;(5)制定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指南;(6)采用整合医疗的模式,以病人为中心,针对患病的人,从心理、行为、饮食、锻炼、药物、针灸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理,结合研究的证据,制定综合医疗保健方案,做出合理、有效的知情决策[12]。
从当代人体健康管理的角度,中医可以在治未病领域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大多数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如70%的肿瘤是可预防的。从国家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来说,投入疾病预防所获得的投入产出比最高。因此,近年出现了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的概念,就是从个体水平对健康风险进行判断和干预。中医药可以通过体质辨识,干预亚健康,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二是已病防变:通过辨证论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疾病,促进疾病康复。
个体化医疗将改变医生和患者的角色,要求医疗服务从疾病治疗向医疗健康管理转变,包括筛查、早期治疗和预防。医生需要学会使用电子医疗记录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医疗体系要求政府部门、制药业、生物技术、诊断技术、信息技术、医疗服务行业、患者组织、企业、学术机构等进行整合,建立创新的个体化医疗体系[13]。
5 循证医学在中医个体化诊疗研究中的作用
促进个体化诊疗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结构化的电子病例系统,实现个体化诊疗信息获取;(2)研究患病人群的证候分类系统、亚健康人群的体质辨识系统及分类诊断标准;(3)选择中医具有优势的病种开展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研究;(4)制定循证的临床实践指南。
对于中医的疗效评价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首先应当加强中医医疗卫生服务研究,对疗法的评价优先于对一方一药的评价。中医个体化诊疗的疗效评价离不开循证医学的方法,其研究的思路应当从日常医疗的个案开始,通过对个案信息的收集、观察,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和非随机的临床试验,直到实用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实施随机对照试验之前,观察性研究的结局评价十分重要。个体化诊疗效果的评价是基于个体基础上的评价,但要形成可推广的证据,基于群体的评价方法必不可少。单纯采用生物医学模式,从假说开始,或进行从Ⅰ期临床试验到Ⅲ期甚至Ⅳ期临床试验的模式似乎不适用于中医的个体化诊疗疗效评价,应当从实践的诊疗活动开始,然后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或实用型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基于疗法的评价,最终才是基于复杂干预各构成要素的组分评价,即安慰剂对照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此外,可以在群体水平上从医疗卫生服务层次对健康进行监测、干预和随访评价。评价干预疗效的层次应当在个体水平之上,形成群体水平的证据。
引入社会学领域的定性研究方法也十分重要。通过定性研究中的参与观察法已经发现,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是动态的,集中于功能状态评估和复杂性干预,其构成要素包括把握疾病的衍生和发展(辨证),是心理、饮食、锻炼、生活方式、药物、非药物的综合干预(论治)。中医历来重视养生调护,因此应当把疾病预防作为优先研究的领域。
个体化疗效评价要有创新的研究思路,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比如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方法;此外,系统生物学方法(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药理学、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可能也有助于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类型的分类,解释个体对于治疗效果应答的差异,以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Subbiah MT. Nutrigenetics and nutraceuticals: the next wave riding on personalized medicine. Transl Res. 2007; 149(2): 5561.
2 Giacomini KM, Krauss RM, Roden DM, Eichelbaum M, Hayden MR, Nakamura Y. When good drugs go bad. Nature. 2007; 446(7139): 975977.
3 Hou MP, Qu HQ, Xiao ZR. Healthy accelerating pattern for inpidualized application of diabetes medical nutrient treatment. Zhongguo Lin Chuang Kang Fu. 2005; 9(39): 1719.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侯梅萍, 曲惠卿, 肖筑蓉.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个体化应用的健康促进模式.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39): 1719.
4 Li YJ, Zhou XL, Xing YY. Neglecting the argument about the principal therapy, focusing on the personality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 comprehension for the updated European guide for hypertension therapy. Yi Xue Yu Zhe Xue. 2008; 29(1): 2729.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栗印军, 周晓龙, 邢芸芸. 抛开一线治疗的争论, 采取个体化的降压治疗——解读最新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 医学与哲学. 2008; 29(1): 2729.
5 Zhong H. The over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Zhongguo Yi Xue Lun Li Xue. 2007; 20(1): 107108.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钟华. 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与避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 20(1): 107108.
6 Wang Q.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basis of nine basic constitutions in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Zhong Yi Yao Da Xue Xue Bao. 2005; 28(4): 18.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王琦.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8(4): 18.
7 Miao Y, Xu H, Gao Z. Study of inpidualize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compatibility rule in Shanhan Lun. Beijing Zhong Yi. 2005; 24(2): 8990. Chinese.
苗阳, 徐浩, 高铸. 从《伤寒论》辨证组方看个体化诊疗. 北京中医. 2005; 24(2): 8990.
8 Sackett DL, Richardson WS, Rosenburg W. Evidencebased medicine. New York: Churchill Livingstone. 1997: 150.
9 Sioud M, Melien O. Treatment options and inpidualized medicine. Methods Mol Biol. 2007; 361: 327340.
10 Kaklamani V. A genetic signature can predict prognosis and response to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Oncotype DX. Epert Rev Mol Diagn. 2006; 6(6): 803809.
11 Luo YF, Sun Y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yndro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ong Yi Yao Xin Xi. 2005; 22(6): 34. Chinese.
骆云丰, 孙月华. 浅谈中医“证”的发展. 中医药信息. 2005; 22(6): 34.
12 Cai DY. Basis for modern study of inpidualized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ongguo Zhong Yi Ji Chu Yi Xue Za Zhi. 2006; 12(2): 143144.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