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设计方法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概述与基础理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及其质量。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为除住宅室内环境之外居民最主要的生活活动场所,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与住宅建筑有机融合,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和心理功能上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的整体设计主题风格,建筑、硬质景观、绿化软质景观等的设计风格必须协调统一。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合理组织空间。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气候和文化好恶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差异特点,营造出即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又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由于现代城市居住区多以商品房小区的形式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在设计中重视当地市场的风格喜好以及开发商对于住宅区的主题定位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三、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构成元素以及设计的着手点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元素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构成元素可分为精神元素和物质元素两种。精神元素指的是居住区环境景观所要体现的意境,是精神范畴的内容,是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是环境景观在人们心中的感受,能使人在心理上产生的共鸣。而物质元素又可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
硬质景观:指居住区内除植物景观以外的环境景观元素。所谓硬质,含有土建的意思,通过土建建设完成的景观,包括道路景观、休闲活动场所、景观构筑物(亭、廊等)、景观小品(花坛、雕塑、标志等)、水景、段山石景、景观照明等。其形成了居住区景观的基本架构以及空间功能划分,可以认为是居住区景观的骨骼,对一个居住区的景观的功能分区、空间格局等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软质景观:指花草树木等自然植物所构成的植物景观,可以认为是居住区景观的肌肤。在居住区景观环境中,软质景观起到构成空间围合,主题景观、意境的营造,美化自然环境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整体第一感受,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整个居住区环境景观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和观赏的效应,并与城市大环境相协调。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着手点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前提。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应该建立在对设计依据的充分分析解读的基础之上。然后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再对主题定位进行扩展与充实,确定景观风貌,提出景观设计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后再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居住区所需要包含的功能要求,生态环保理念等功能技术性要求对居住区景观进行深化设计。
1.对设计依据的解读:主要指的是对用地现状、上位规划与建筑设计、项目主题定位、项目所在地法律法规等先决制约指导条件的解读与理解。对项目主体定位的解读主要指景观设计者须深刻理解业主对居住区先期策划所确定的定位及风格主题,并对其进行深化提炼,用景观设计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时甚至还须根据用地区域及用地特征帮助业主完成一些先期策划定位工作。对项目所在地法律法规的解读主要是指设计者需提前对一些对设计有限制要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了解与熟悉,尤其是在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地区进行景观设计时,避免因违反法规造成不必要的工作浪费和时间拖延。
2.相关案例的分析提炼:首先需要提出的是,不能把案例分析简单等同于找模板进行拷贝而加以利用或排斥。把找来的相关案例简单生搬硬套到设计中去的做法固然应该抵制,但因此而放弃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而妄图凭空创造出一个优秀设计的想法同样不可取。相关案例分析的作用在于丰富和深化设计者在对设计依据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所得到的项目主题与景观风貌的定位与认识,将设计者头脑中海量的信息与碎片化的想法灵感整合到项目主题与景观风貌的核心中去,帮助设计者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区分利弊,落实取舍,从而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的展开下一步的具体工作。
3.深入设计工作的展开:在完成前两步工作后,设计者应对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接下来如何展开有了大致的想法,除了常规的空间布局、景观结构、视线收放、交通组织、局部剖、立面分析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因地制宜,根据用地条件营造适合的景观,避免对地形、水系等做过大调整。例如用地属于山地类型,且本身具有较充沛的自然水源的,可根据地形条件及主题风貌需要营造山地或台地景观,设计瀑布、溪涧或是叠水、喷泉等水景观,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削山,营造大草坪等平地景观。(2)合理布局,主要指根据小区各功能区块自身的特点以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合理布局这些功能区块的平面位置,同时对于一些特殊场地,例如:幼儿园、学校室外活动场地,还须满足相关的设计规范要求。(3)保护隐私,由于居住区内除部分集中的公共活动空间外均为人们的家庭生活空间,对私密性的要求比较强,特别是在一些高端山地别墅、排屋区,上层住户因为高层原因,容易看到下层住户的私人活动,此时就需要在视线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景观上的处理;(4)绿化景观,虽然一般设计都会包含绿化内容,但往往重视程度不足,只是在最后施工图阶段的进行绿化配植,仅仅停留在为绿化而绿化的阶段。其实绿化景观还承载着营造意境,解决生态、生活功能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及早介入有利于设计者理清各种关系、权衡利弊,更好地理顺各景观要素间的整体关系,更有的放矢地进行绿化配植,从而真正做到将景观整合为一个整体,提升景观的品质。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居住区多为商品房小区,开发商为吸引消费者往往会采用一些异域风格的小区主题作为景观卖点,这就常常会牵涉到“北树南种”或是“南树北种”这样的问题,与绿化设计时“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相违背,这时就需要设计者既要对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植被风貌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又要对各个品种植物的生活习性、极端条件耐受力、景观效果有着深入的了解。例如浙江地区近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东南亚景观风格要求大量采用热带地区的植物品种,但浙江地处温带、亚热带,绝大多数植物品种都无法种植,如何从热带植物中挑选比较耐寒的植物品种,如何在浙江本地植物中挑选比较接近热带植物风貌的替代品种,并将两者有机合理搭配,做到既能体现东南亚景观风貌,又能在不需要大量高规格养护的前提下常年保持绿化景观的稳定就成了设计者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常被认为是景观设计中较为简单的一种类型,但真正要做好,并能有所创新和突破还是需要设计者们在设计过程当中付出坚实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鑫磊. 居住区外环境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3
[2]叶权.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城市建筑,2014
篇2
关键词:中国元素;景观设计;文化;融入;应用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1-0071-03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Elements in Landscape Design
XU Zi-hui; AN Xiu; ZHANG Wei-yuan(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 )
Abstract :In the paper,we study the definition,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lements,and talk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elements in landscape design.Then w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in china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case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lements into landscape design. Finally,we disscuss the method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lements into landscape design: study Chinese elements deeply;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Chinese elements in the right way;refine and sublimate Chinese elements,refuse copy;integrate Chinese elements into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Chinese elements; landscape design; culture; integrate; application
Internet :.cn
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这里,你可以深入研究中国元素,可以感受先人的设计智慧,可以丰富设计思维、激发设计灵感。中国元素,由历史文明演绎而来的一个个闪光点,凝聚着历史的光辉与文明的璀璨。当今社会,中国元素在设计领域被广泛应用,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中国元素的形成与特征
(一)中国元素的定义
元素,组成事物的单元或微粒,属于事物的一部分,诸多元素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正如灿烂的中华文明,由一个个文化单元点相互结合交融而成,每一个时期,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新的事物都是构成中华文明的元素,它们渺小但举足轻重,存在并不容忽视。
中国元素,是中国古代世代传承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能够反映当时时代精神、文化等特色,也包括中国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源远流长,期间不乏各种璀璨的文化瑰宝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历朝历代都各自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和元素符号,从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到明清时的家具与青花,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名著等等,都属于中国元素的范畴。
中国元素在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中国色彩:如代表尊贵与权力的黄色和朱色。中国图案:如莲花象征君子,竹子象征有节气,石榴象征多子多福等。中国固有的形态元素: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塔、庙宇、亭、四合院、北京胡同等。中国传统数字:“九”和“五”象征帝王权威,称为“九五之尊”。中国文化理念:如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自然”等等。
(二)中国元素的形成
1.历史的积淀
中国历史悠久,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东方文化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就是代表中国特色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中国民俗文化、中国传统纹样、建筑风格等,在国际舞台上对于发扬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中国人的观念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几乎是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中,尤其是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间,对中国人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封建统制的思想与生活方式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他们善于总结先人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并对此进行深入的挖掘创新,尊重先人们的哲学思想并以之为鉴。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观念,才使得这些文明得以保存和延续,才有了我们今天所谓的“中国元素”。
二、环境景观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的作用
(一)中国元素使得设计出彩
篇3
随着城镇化带来的水资源短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济南的“7-18”暴雨事件(图1)等,导致城市道路被水浸,交通几乎瘫痪,城市雨水排放模式的改善受到高度的关注,结合实际案例的推敲与总结,构建了比较成熟的技术体系(表1)。
(二)LID优点
1.LID定义
LID是一种生态化的土地开发(或再开发)技术,它将雨水管理尽可能地模拟成自然状态下的排放,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小规模的、分散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同属综合利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多项技术手段来减少径流排水量,控制暴雨所带来的径流和污染问题。
2.LID与传统的对比
相比于传统的雨水管理技术,LID具有明显的经济及环境效益(表2)。
二、低冲击开发( LID)技术的应用
(一)LID技术体系
LID技术体系(表2)包含两种措施,即非结构性措施和结构性措施。其中,所谓结构性措施就是通过小型落地辅助设施将雨水回收利用起来,雨水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渗漏、过滤、存储、收集、处理、存储等手段。
1.雨水滞留系统
当径流较大时,LID雨水滞留系统主要通过降低流速、延长汇集时间、延迟峰流量等技术措施来降低洪峰流量,通常以雨水花园、下凹绿地、生态草沟、绿色屋顶的形式存在。
2.雨水渗透系统
透水性路面(图2)是通常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使得暴雨径流能够很快地渗入下一层的土壤中,从而减少雨水的流失以及河流污染问题。
渗透管渠:作为雨水渗透设施,对于材料和管径坡度的进行十分严格的设设计,这样可以提高渗透管内的流速,避免沉积物在管道内聚集,通过水体的自重来缓解其他设计和造价的供应。
渗透井:主要包括集水渗透井和渗透溢流井,前者指具有汇集雨水口和雨水下渗功能,后者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具有向外溢流雨水的作用。
3.雨水贮存系统
屋面蓄水池:屋面蓄水系统的两种存在形式:单体建筑物的分散式系统和小区的集中系统,流程包括集水区一输水系统一过滤系统一储存系统一配水系统,需要时还可与储水池相连。
地面蓄水池:在已有的天然池塘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工程技术处理,形成地面蓄水池,也可以在现有地块的基础上,人工开凿蓄水池。
地下蓄水池:可以在地表加入砾石材料,使雨水暂时储存在砾石间,在减少降雨径流的同时,还能通过自然渗透回补地下水,减少水体流失。
(二)LID技术应用与创新
1.LID园林景观设计运用
LID作为一种生态化的全新理念,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表现的更为突出,在充分利用园林景观的观赏性的同时挖掘其隐藏的生态手段,例如雨水花园、屋顶花园、下凹式绿地、生态草沟、树盒、过滤带、蓄水池等多方面的LID技术措施,结合相应的景观构筑物的设计,从每个环节中利用现有的资源体系,结合植物的自身的净化特点与多样性特征,使园林绿地在美观的同时还具备保护城市水生态环境的功能。
2.LID建筑单体运用
单体建筑作为构成整个城市运作的实体单元,在对城市雨水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建筑的外表面(通常指屋顶及立面)是雨水的主要接受面。其中,建筑屋顶尤为重要,它是降雨过程中与雨水垂直交接的主要界面,可通过屋顶花园以及相关的储存材料来达到收集雨水的作用。
同时,雨水在屋顶形成径流的过程当中,溶解出屋顶中沉淀的许多污染物,使屋顶雨水成为了重要面源的污染源之一,在雨水管理过程中可将单栋建筑作为一个循环单元,进行雨水的回收利用。
3.LID城市居住区运用
通过对居住区进行场地的功能划分、确定不同材料所具有的自然特点不同,有针对性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居住区作为人群聚集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大量单栋建筑的聚集地,对城市雨水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组图3)。
在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过程中,通过对居住区雨水生成的源头以及住区径流排放的路径进行分析,结合居住区内部宜人的绿地景观(包括建筑周边绿化、宅间绿地、组团绿地、综合绿地等),将雨洪管理景观设施与居住区景观设计整合于一体。
三、LID技术案例分析——深圳市光明新区示范区
(一)光明新区LID技术的具体运用
201 0年,深圳市光明新区被确立为低影响开发( LID)技术示范区,对于低冲击技术的运用及绿色城市的营造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规划先导
总体规划层面基于“LID技术”及“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确立三方面的实践项目:公共绿色建筑、市政排水道路及公园绿地项目。涉及公共建筑、市政道路、公园绿地、水系湿地、居住小区以及工业园区等层面的应用。
2.完善新区生态环境基础_严格控制新区河道蓝线以及水生系统修护
深圳市光明新区(约1 50平方公里)在原有生态保护线的调整优化基础上(约83平方公里,超过全区面积的50%),划定全区河道蓝线(组图5),全面保护区内山一水环境、湿地、低洼地等生态敏感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技术示范项目引导
详细规划层面实施落地,照新区管委会所编制的《光明新区雨洪利用规划》、《启动区低冲击开发详细规划》、《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等要求,规定了年径流控制在70%、初期雨水污染总量削减控制不低于40%的强制指标,同时,细化具体的控制指标: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必须配套雨水综合设施;对新建项目,在两年一遇24小时降雨条件下的,不需增加雨水外排总量。对改建项目,不替换现有雨水管网基础上,排水能力提高到三年一遇。项目类型细化落实公共建筑、市政道路、公园绿地、水系湿地、居住小区以及工业园区等层面的应用。
(二)光明新区LID技术运用的思考
低冲击开发技术的应用能够从技术上优化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在规划过程中主体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技术操作,从源头上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问题。
但是,低冲击开发基于宏观层面的量化分析较弱,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指导,实施政策不够完善,技术的推广缺乏政策支持,后期应充分借鉴、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让低冲击技术被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的规划设计中。
四、结语
低冲击开发模式作为一种生态化、景观化、低成本的城市雨水管理体系,在城市未来的绿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我国引入低冲击开发理念是一次重大改革,该理念应广泛运用到如今的建设当中,如景观设计、市政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规划等相关学科,结合相应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城市绿地、园林景观、绿色居住、单体建筑、城市道路等不同类型以及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成功地将雨水作为城市的生态之“源”、景观之“源”,尽不是城市的废水之“源”、污水之“源”。
参考文献:
[1]高莹,基于LID雨水管理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C].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周轩浅谈低冲击开发(LID)技术在绿色建造中的探索与应用
[J]技术与应用,2 014:7
[3]张善峰.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问题解决的景观学方法[J].城乡规划·园林景观,2012
[4]叶启明.低冲击开发(LID)模式应用探讨[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2
[5]赵林波,李龙,陈新等,城市雨洪管理新模式——低影响开发[J].Value Engineering, 2013
篇4
Abstract: Landscape design's style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is more important in today that emphasizing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human settlements quality, artistic styl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landscape experience of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Liaoning Benxi Mountain View Lot F Wyatt, and expects that the experiences of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could increase a beautiful style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关键词: 新中式园林;园林意境体验设计;本溪观山悦F地块
Key words: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landscape's artistic experience design;Benxi Guanshanyue F plot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325-02
0 引言
居住小区作为居民活动使用的公共场所,其不仅仅能够提供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场所,同时住户更希望自己居住小区能体现风格、体现个性的环境景观。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的今天,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本文结合本溪观山悦F地块景观对其进行探讨新中式景观设计的意境和体验。
1 新中式园林意境的再造
新中式风格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人们开始从纷乱的“摹仿”和“拷贝”中整理出头绪。在探寻中国设计界的本土意识之初,逐渐成熟的新一代设计队伍和消费市场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风格。在中国文化风靡全球的现今时代,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兼柔,古法新做法新材料相互辉映,再现了步移景异的景观精妙小品。而这种新中式风格首当其冲当属意境的营造。意境产生自意向又超越于意向,是诸多“艺术门类中,借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熔铸所成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和人生真谛,从而使审美主体之身心超越感性具体,物我贯通,进入无比广阔空间的那种艺术化境”。新中式景观设计正是在这种主体审美的环境中,以外在景观的空间、造型、色彩、气味等要素,感受到自我的体验升华。
2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辽宁本溪F地块新中式园林意境的分析
2.1 主入口印象
主入口与文化路交接,该处设置一个新现代的大门入口,传统的山墙结合现代的双重架构屋脊,厚重且不失轻巧,如坚强的门神守护着一生的主人。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本入口也不例外,考虑到主入口为消防车及居民的出入,大门空间尽量做到三段式,平时消防车道门关闭,居民出入单独设置刷卡小门,做到人车分流,靠右设置的值班室宽大而视线通透。入口两侧柱采取大红砖装饰,意喻大红春联,构成现代的喜庆春联,不写字而挂景观壁灯,趣味而不失严谨。(图1)该入口处的设计展现了一层隐性的意图,院内的景观若隐若现。
2.2 新中式景观空间中的丑、透、漏的一点意境诠释
园林中置放的太湖石讲究的是“皱、透、漏、瘦、丑”,但那毕竟功夫在一太湖石而已,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皱、透、漏、瘦、丑”在这里表达的意境又是一番风味,中庭东部空间,展示了它非同一般的效果。自然太湖石摆设、三个形态各异的印章狮、灵动通透的石灯笼,大小错落的景墙跌水,构成景观空间上的高低错落,大小不一,太湖石的立、景墙跌水的横,石灯笼的墩,让人不由联想这几种元素的糅合成了老中式园林中太湖石讲究的“皱、透、漏、瘦、丑”,只不过这些特征在景观空间中有机的布置设计,显得是那么丰富多彩,有山有水有光,再加上四周绿化的郁郁葱葱、感官上在这里休闲放松,不由闲庭信步,依然能感受到自然的召唤,感受到自然的气息,一切景观空间就活了,散发着浓郁的自然味道。
2.3 新中式的借景框景味道
借景是指把周围的佳景组织到观赏视线中,使园林空间扩大,层次增加。借的方法有远借、近借、邻借、仰借、俯借。借的对象有山水、建筑、日月、雨雪,飞禽走兽、风声虫鸣等。在本溪观山悦F地块,因中庭面积小,空间局促,所以设计时采取了借景框景的手法来实现空间的不足,使得整个中庭小中见大,空间含蓄且变化丰富。现代简洁的木亭倚靠圆框,借嫣红紫叶,通透的圆框似一副诗意的画凝固在了白墙上,简洁的景墙去掉了繁琐的装饰,一切显得那么朴实那么具有韵味。景墙上大宽景配以六个小竖景,多趣且各景各不同。
2.4 新中式多重时间的意境设计
古人在季节景观多有描述:春如宋诗人陆游【临安春雨初】: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如温庭筠的【题望苑驿】: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夏如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秋如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冬如唐杜甫【冬至】: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又如南朝谢灵运【岁暮】: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这些诗意的景观描述正是古人所体验的季节性景观意境。在本溪观山悦F地块,新中式景观表达的意境也不仅仅停留春夏季节绿的一方面,同时也展示了秋红冬白的景观意境方面。春来百花争春,夏来绿衣醉人眼,秋来红叶满庭纷飞,冬来风动雪飘零。或观春万红千紫,或庭院白雪皑皑,在时间交错的庭院空间里,木平台清扫一新,或雪地玩耍,或平台伸展活动筋骨,领略不同时节的景观,体验不同的空间意境,自是一番富有情调的新中式景观风味。
2.5 新中式景观地形的意境设计
一个良好的景观地形是构建小区景观的视线基础,同时地形也是各个景观要素如水体、植物、构筑物的载体,为这些要素提供一个依附的平台,或高或低,或平或广,或窄或深,没有良好的景观地形,其它景观要素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本溪观山悦F地块,院落庭院窄小,景观地形设计尤为重要,本设计采取自然手法,拟自然山脉手法,积极营造小中见大,或高或低,或平原或高山,形成自然错落有致的地形,拟似自然山脉,设计做到景观视线有遮有挡,时而开阔,时而封闭,为步移景异的新中式景观提供了理想的空间。
2.6 寓教于乐的景观意境设计
小区庭院功能设置很大的一部分就是提供邻里之间的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而具有人文韵味的新中式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小区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新小区的“场所精神”。象棋,中国的国粹,在景观设计场所中,发挥了它独特的景观功能。如果说景观最大的价值莫过于让人身心愉悦,那么F地块新中式象棋广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石雕象棋广场为邻里交往提供娱乐场所,同时也是夏季树荫休闲的好去处,这种意境的体现就是:能参与的景观才是好景观,无论老人还是小孩,其生活娱乐过程离不开与自然的接触,而当下的园林景观动辄强调各种奢华风情,却失去了景观作为生活一部分的本质功能,新中式象棋广场恰恰是这种生活本质功能的体现。
3 结语
通过结合本溪观山悦F地块的景观实践以及笔者对园林景观风格设计的思考,随着环境生态、人居质量以及艺术风格的彰显,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化日益重要化,尤其在目前形势下,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更应当有意境的产生,这点不仅仅是新中式园林风格所要体现的,其它园林风格同样也是。新中式景观风格设计,境由心生,一个好的设计不是表面繁华的堆砌,而是理解使用者的心境,以及这种风格让大众在空间的场合里体验一种意境,一种心情,或苦或乐或酸,都能在适当的环境里去流露。我们所努力要做的就是营造出这样一种怡人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韩德林.镜生象外[M].北京:三联书店,1995:58-293.
[2]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启迪风景园林大师西蒙兹考察笔记Lessons.
篇5
关键词: 环保、生态、再生循环、水景观、艺术设计
1 定义
以水循环为导向的景观,指的是利用水的循环过程,引导人们去观察整个循环流程的一个功能型景观。设计中把水循环的每个重要技术工艺作为引导路线的关键点,通过了解水循环过程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这里,景观设计不单单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更多的是辅设计,通过功能来决定形式。
2 结合水循环再利用的景观设计的意义和切入点
2.1 水循环再利用与设计结合的思考
水循环再利用是将某些特殊的水,例如雨水、受过污染的水等,经过专门的环保技术处理,然后再重新循环使用的过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现今有很多国家在不断尝试把高科技的环保技术融入到与环境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们不断在思考:如何能把环保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完美结合,同时满足精神上的愉悦感受,也就是在重视环保技术的同时兼顾美学价值和公众效应。
在当今的水循环再利用中,多采用雨水收集和人工湿地的做法。通过自然渗透、生物净化设施等来完成水的循环处理,使轻度污染的水源还原为洁净的水,并且能重新利用回人们的生活当中,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技术不再单纯的工业技术,更多的其他学科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例如人工湿地常常给设计成一个美学价值很高的生态系统或者是雨水收集系统成为广场或者其他大型的一个场地的景观规划等。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国外的做法,例如日本为了整治水患问题,使得城市发展继续下去,采用把这个方案与土地利用规划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规划。日本的洪水灾害是比较严重的,对于这样的一个情况,日本政府采用了三管齐下的方法来疏导洪水来时造成的水患问题。第一,将原本自然界的雨水急留,如带水的自然区域,逐步调理恢复;第二,在在城市中的地面材料中,使用容易蓄水的材料或结构等使得地面具有一定的透水;第三,把原本的扩展河道的做法改成分洪蓄水的人工湖泊、湿地等。虽然日本政府这样的做法所花费巨大,但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抑制了日本的洪水危害,并且综上所述的地区又成为有机的城市公园体系。
结合水循环再利用的景观,指的是使用水循环再利用,将某些特殊的水,例如雨水、受过污染的水等,经过专门的环保技术处理,然后再重新循环使用的过程,引导人们去观察整个循环流程的一个功能型景观。如何能把环保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完美结合,同时满足精神上的愉悦感受,也就是在重视环保技术的同时兼顾美学价值和公众效应。当今艺术设计界所追求的一个创新方向以及所肩负的责任也是日趋重大。
3.设计案例分析
3.2项目概况
项目选址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内一处。基地选址为校园内的一个空旷处,周边有实训大楼、操场、教学楼、学生宿舍和景观湖。项目坐落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桂丹西路。占地面积约450亩。周边与狮山、南庄、西樵、西南白泥等镇相邻。丹灶镇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有为故居、广东首个湿地公园南海大湿地公园和南海四大旅游景点之一的仙湖旅游度假区。佛山南海的气候基本特点:春湿多阴冷,夏长酷热,秋冬暖而晴旱。4―9月为汛期,雨量较为集中,径流多数以洪水的形式出现,大部分水量流入江河,成为不可利用的水资源。周边由于有工业区,加工业,故出现水质污染严重的现象。
3.3环保学院校园水景观设计的营造分析
针对环保学院的校园背景的特殊和所处区域的气候特点,打造整个校园的系统水景观,是一件利民利校的好事。对于一个有着强烈行业气息的高职院校,我认为在高校环境景观的设计上,要注重对校内的专业氛围的塑造、加强专业意识,并且突出带有专业特点的水景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把环保学院内的水景观分为四类:以教育、学习、休闲、观赏为核心的水景观。把特殊性的水(生活污水及雨水)循环处理系统放入到整个的校园水景观设计中,通过专业技术的支持,把重新处理出来的水作为一个校园水景观的用水来源,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水景观。
3.4创新性的水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
以往的污水处理厂,是肮脏的,污浊的,去参观的人们主要是为了看专业的技术,但几乎每个人都不是怀着愉悦的心情去看的,而是让污水的实际状况给震惊、让散发出来的臭气熏的掩面而去。
对于这个原本在水污染循环处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因为这些外在的因素,使人无法赏心悦目。在笔者设计的这个水景观中,应该是新颖的,具有设计理念的,能够把环保的知识普及到每一位参观者。对于景观的设计环节,不是单纯的景观,必须把环保工艺结合到里面。用植物的芬芳、欣欣向荣的颜色来冲淡污水的视觉、嗅觉的污染,突破以往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困难,使工艺与景观不再分离。
在这个全新的景观设计中,遵循的原则是功能决定形式。以参观为主要目的的功能里,必须要满足这个要求。所以在整个设计开展前,首先要了解整个污水处理循环的过程,才能对所有的参观流程有个很清晰的概念。在参观路线中,对每个工艺的节点进行停留,结合设计的手法,从空间、角度、形式等多种方面,与其紧密结合,使参观者有足够的时间停留,达到参观学习的目的。并用设计的手法尽可能的把污水的气味掩盖到最小。整个参观的过程是轻松的、愉悦的。在整个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合理安排参观线路,突出工艺+趣味的设计理念,前期的水景观设计中,主要突现的是以“看”为主要目的,因为工艺的特殊性,在中期的工艺阶段、利用空间的分隔,逐步形成人群的效果,把平乏的空间变得有趣,活动性提高。中后期的工艺阶段,由于水质的逐步变清澈,可以把部分水作为动感的水景观设计,形成一个人与水的互动景观,把水景观设计从单纯的欣赏提升到互动,使得整个的设计更加有意义。
3.5工艺流程
整个的水循环设计思路分析:
把生活污水与雨水从收集好的管道,进入到最开始的预处理,二级处理再进入到人工湿地阶段,最后进行后处理并且排放出去,变成可以循环使用的景观浇灌水、景观喷泉、生活中段用水等。
(1)预处理(一级处理)
一级处理也称为预处理,包含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等物理法。主要除掉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SS)15,
(2)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中,用了水解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二沉池。水解池主要是把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水解是将外界有机物还没有进入到微生物之前,利用生物化学反应,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酶化反应。而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则是一个完整的工艺,名字叫做“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也叫A2/O工艺16。(见图)污水在二级处理中,主要去除碳源BOD可达95%、过程中由于污泥回流的缘故,会产生硝化作用。通过一级与二级处理,污水中的
SS、BOD等物质已少了很多,但并没有完全消除赶紧,还远远达不到排放的标准。须经过人工湿地的生态处理,进一步去除SS、BOD等以及氮、磷。
(3)人工湿地
通过建造、监督、控制类似仿沼泽的地面,并把物理、化学、生物三种结合运用到污水处理中的手法,叫做人工湿地。湿地系统是一个底面微带坡度、具有一定长宽比例的洼地,河床里有土壤和人工填充物混合组成的填料层。污水在填料层的床体缝隙间或者表面流动,床体里种植的是耐水性强、成活率高、能吸收一定的氮、磷、微生物等物质、生长周期长、美观并具有经济价值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进行水循环的处理的一个工艺流程阶段。
人工湿地的工艺分析:
3.6水循环处理结合景观设计的创新性手法
①基地总体分析:图中红色标识为基地区域,占地总面积为12000平方,整个基地的地形较为平缓,比较适合做污水处理的整体工艺。
②基地周边污水汇集方向分析
整个校区内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及雨水。从基地的污水收集来看,主要从实训楼、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操场这几个位置而来。雨水收集主要在操场和实训楼。
③总体设计概念分析
整个的设计中,把工艺的流程摆在了一个最主要的位置,从而作为一个引导性的设计牵引了整个基地的参观路线。从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水解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次沉池―人工湿地―后处理,整个的工艺完成,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景观的参观路线。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收集从地下走管,部分的工艺露在外面,给人们参观学习工艺做法。
主要工艺及设计说明:
前期:对污水的一个收集过程,包含了生活污水与雨水。生物污水主要接管道,从行政楼、教学楼、宿舍、实训楼等的地下走管;而雨水收集主要采用实训楼屋顶雨水收集的方式,把管道外露,把收集好的水从楼顶的水渠汇总到地面再到地下管道,和生活污水一起来到项目基地的格栅管道入口处,进行污水处理的第一道工序。
⑴ 工序一:格栅17
格栅的主要作用是将污水中的大块污物拦截,以免对后续处理单元的工艺造成损害。
设计部分:
改良后的格栅,在原来的格栅基础上添加了一个透明玻璃罩,并在水流的渠道上添加了一层绿化,主要是为了遮掩污水的气味,但是工艺部分保持并显露出来。
⑵工序二:沉砂池18
沉砂池的功能是利用物理原理去除污水中的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主要包括砾石和少量较重的有机物质。沉砂池可以分为平流沉砂池、竖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等。其中平流沉砂池构造简单,处理效果较好,工作稳定。
设计部分:作为参观为导向的水循环处理,工艺部分采用已有的,在形式上进行一些新的改良。如在本设计方案中,把平流沉砂池原来的埋入地面的部分暴露在外面,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该工艺的工作原理。为了突出工艺造型的特殊性,在设计时,我刻意把该工艺的形体根据具体的比例放大,把倾斜角度的位置设计成一个3米的下沉空间小广场,而沉砂池的上表面部分,则用一个桥的形式表现。参观的人们,可以根据所需,进入到空间的下沉和上升部分,在参观的同时,形成趣味性比较多的活动空间。与以往的普通污水处理的平流沉砂池来做比较,除了工艺部分可以使人们全方位的鉴赏以外,还可以给学生们、参观者们增加多了一个休憩的空间。
工序三:沉淀池19
沉淀池主要用于去除悬浮于污水中的可沉淀的固体物质。按照在污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初次沉淀池的作用是对污水中的以无机物为主体的比重大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和分离。在该设计中,我选择了竖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
竖流式沉淀池20
竖流式沉淀池的形状也可以分为圆形和方形,沉淀区是呈柱形的,污泥的斗则是倒锥体。污水从中心进水管流入后由下往上经过反射板流至水堰,污泥沉入污泥斗中,并在静水的压力作用下排出池外。(下图为圆形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图示意)
设计概念分析:
竖流式沉淀池的池子的高度一般在4m―8m之内,故在设计时,笔者考虑到落差的高度比较大,如果将沉淀池放在地底面,挖的深度太大,投入的资金会比较多。故我将竖流式沉淀池设计成立在地面上的,把两个竖流式沉淀池做成并排的1层楼的抬高式空间。
设计特点:
空间上与之前的沉砂池的下沉空间有个明显的对比。通过交通的引导,将参观的人群引向两个竖流式沉淀池,并由于整个空间的抬高,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聚精会神的参观工艺。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可以把日常的人流和参观的人流进行交通的导向区分。由于空间给抬高,加高的区域给予下面的空间起到走廊的作用。对于夏季日照度较高的亚热带地区,起到一个很好的遮阳避雨的场所。
工序五: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2/O工艺。
设计分析:在该工艺中,对水温、空气有严格的要求,温度
项目的所处地理位置,是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温度偏高,不利于该工艺,从降温方面进行考虑,适当的进行降温处理,才能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故设计时从该方向出发,把原本的水池上加入一个玻璃盒子,隔绝外界空气的流入,并接上流水系统,使得水从玻璃盒子上流淌下来,直接起到一个降温的效果。而且从景观的角度,水景观穿插到了工艺之中,两者得到了一个统一。在从厌氧池、缺氧池出来,水在这个时候是需要加氧进入到好氧池的,可以用曝气设备增加氧的含量,我在这个环节,采用了一个喷泉的景观形式,使得水与外界氧气充分接触,得到加氧的效果。并且参观的人们可以与水景有个充分的近距离接触,体现比较人性化的设计手法。
(7) 工序七:人工湿地
设计分析:工艺上用了阶梯进水式,设计上选用了并联式。
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中,划分为九个人工水塘,栽种上耐水植物,对进入的水进行除磷、除氮、微生物的处理,并在阶梯的水流后,设计了一个氧化塘,整个塘面将人工湿地环抱住,水流最后进入到此,形成一个生态的微循环系统。在这个人工湿地里,污水的处理继续着,通过湿地里河床的特殊填塞物、耐水植物等的再次处理,把更多的废物留在了水塘中,让植物吸收,经过生态的手法完成水净化的最后阶段。
在人工湿地的景观设计中,我把人的行动作为贯穿整个人工湿地的一个方向。从观赏的角度去对人工湿地进行一个规划。整个参观的路线与湿地景观相互穿插。
4景观规划完成后的效果对比与分析
原始的区域划分图:设计前是一片绿地,地势起伏不明显,没有功能分区。
规划后的区域功能划分:功能区域明显,对空间的使用率较高,解决校区内一些重要的问题。
针对前面所述说的校园内的问题:缺乏特色的景观、休憩空间、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实训基地等来进行景观设计,而整个景观中,穿插的是特殊的“水”。并且把污水的处理过程、循环利用的阶段带入到水景观的设计中,把整体的水景观设计提升到一个具有环保技术研究性价值的位置,把单纯意义上的水景观变成不一样的“水”景观。规划后的水景观,不再简单、乏味,而是充满了活力。丰富的空间、令人流连忘返。
篇6
关键词:筑城圩;景观;规划;形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导言
随着高淳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完成,高淳县正在为建设成为一个既具时代特征、又要保持江南水乡特色的城市而努力进取,同时,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推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把老街打造成江南水乡中一个既有浓郁古代文化气息,又有湖滨秀美自然景色的江南旅游圣地,其中“水街”及其周边地区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基础研究
2.1区位条件
规划范围位于高淳县城区西南角,用地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北临淳兴路,东临固城湖南路、南部和西部紧靠官溪河,东南部与固城湖相邻。
2.3 现状分析
2.3.1 概括
(1)交通
景区现有道路主要为一条南北走向的田埂道路,总体较混乱,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呈原发状态。
(2)水系
现状水域分布面广,堤埂错综,水田相依,南部有较大水面,其中基地北部有一“丰”字形水系。
(3)地形
景区整体地形比较平坦,北高南低,外高内低,基地内水系与北部的小湖滩和西南部的官溪河水位相差较大,小湖滩水面标高约为6-7米,筑城圩水面标高约为3-5米,官溪河水面标高约为8米。
(4)人文
高淳的地域文化兼备了吴楚文化之长,同时又形成地方特色,可概括为“吴风楚韵”,其民间文化积淀沉厚、人文景观丰富。
2.5相关案例分析
2.5.1城镇水系规划(水乡):同里
项目启示:
文化底蕴是一个城镇所具有的形象和环境景观的基础和灵魂。应抓住本地区的文化特性,展现小城镇的精神气质。
2.5.2城市中心区域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张家港暨阳湖
项目启示:
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利用生态技术,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成集休闲、娱乐、度假和居住为一体的最佳模式――RBD为娱乐商业区。以地域景观为依据、体现江南水网地貌的景观规划。
2.6小结
筑城圩片区,北依老街,南靠官渡河,东南临固城湖,地理位置绝佳,吴楚文化旅游看高淳,高淳旅游在环湖,应把筑城圩与老街连为一体,把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做足,并成为环固城湖生态旅游风光带大旅游的精品一环,是高淳旅游服务的综合体和精品名牌。
3总体策划及目标定位
3.1规划原则
因地制宜、生态为先
优化改善整个景区的景观环境,打造拳头产品
统一规划、提携重点
坚持经济、生态、社会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抓住特色,重点规划。、
精心布局、精化产品
发挥地域优势,展现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态特色,形成旅游区特有的观光风格。同时要做到精化旅游产品。
3.2规划定位
3.2.1功能定位:
规划形成以吴楚文化水城风光、生态景观为基调;以特色文化展示和体验、生态水系岛屿和观光为核心;以特色餐饮、休闲度假、会议接待为辅助的特色旅游风景区。
根据筑城圩片区资源现状及开发潜力,将风景区功能定位为:
餐饮与体验:吴楚水城
观光与休闲:历史文化园
游憩与休闲:生态公园
交流与拓展:高级会所
赏心与居住:得意居
度假与商务:星级酒店
3.2.2旅游产品定位:
江南吴楚水城:老街建筑风格,吴楚文化体验,街坊商贸特色,小桥流水人家,规划现代思想。
生态度假休闲:特色水系岛屿,体验精品会所,享受生态人生
3.2.3总体定位:
(1)目标定位
高淳旅游综合体
筑城圩片区紧靠老街和固城湖是高淳旅游的精华所在,扩大老街风景区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逛在老街,吃在水城,住在吴楚,观在湖滨,打造成环固城湖旅游风光带的精品一环和高淳旅游综合体。
(2)口号设计
江南佳圣地,吴楚水天堂
江南地域颇多,但只有高淳被下江南的乾隆帝誉为“江南圣地”,高淳为吴楚文化交汇地,吴楚文化无疑成为高淳历史文化游的名片,吴楚水城正是在高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对高淳文化的挖掘和深层次展现。高淳水资源丰富,是水文化的典范,包含水乡风情和神韵,筑城圩文化与水的结合,造就了“吴楚水天堂”这一概念。
3.3规划理念
度假与体验的目的地 文化与生态的过渡带
高淳旱街 吴楚水城 两者结合 悠然自得
圩湖新貌 官溪环绕 生态休闲 易趣盎然
3.4景观要素框架
规划提炼出“水”“街坊”“岛”“桥”四大景观要素、以及“文化历史”“风俗民情”两大人文要素,深度挖掘各个要素的关键特质,加以衍生润色构建一个生态景观与人文精髓完美结合的特色旅游景区。
3.5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一城、一湖、两带、两区”
一城为吴楚水城
一湖为容湖――观鱼湖――文化与自然的交融
两带为生态度假体验带和滨水自然休闲带
两区为圩湖人家区和精品地产区
3.6 景区详细设计
圩湖人家
独揽圩湖夜 手可摘星辰
圩湖人家为景区内的拆迁房,位于景区的西北角,现以成规模,其北部为正在建设的渡船口,以水系加以环绕,使其与景区加以隔离。
吴楚水城景区
江南佳圣地 吴楚水天堂
是公园体现文化韵味的核心景区,融合传统歌舞观演、特色餐饮、民间技艺等多种旅游功能,为游客提供一处多彩的休闲场所,形成景区品味高雅、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历史文化公园
潺潺岁月 点点生活 细细体验
结合吴楚水街景区,体现高淳吴楚文化,作为水城的后续发展用地。在淳兴路设置一公园的入口,公园内设置园林广场、纪念雕塑小品、疏林草地、亲水平台等设施。
自然生态公园
包括4个生态岛屿,用景桥加以连接,设置两个会所以及小品雕塑等游览设施。
闻暇畅乐 咫尺逍遥
水岸星辰景区
近水楼台先得月 星光耀处是家园
位于景区东北部,为高档旅游地产与路东的高档小区相邻,设置独栋、联排等高档别墅,可用于综合景区的经济住宿只用。景观以亲水和香味植物为特色。
休闲度假景区
璀璨湖色得意居
位于景区的东北部,中心湖――容湖的东岸,地块为岛屿相连,通过景区中部道路到达,与北部的水城一动一静形成对比,景区设置四星级酒店和滨水会所两座。水面环绕,自然生态,宛如世外桃源式的休闲度假地。
滨河体验景区
心怀长堤四季 纵情滨水天地。
利用原来水域及湿地资源,结合地势较高的滨湖大道,以湿地植物种植保护为特色,岸边设置亲水平台、木栈道、小广场、休闲步道。体验自然生态的滨水景色。
4专项规划
4.1游线组织
游客进入筑城圩景区可选择步行、乘船或部分车行游览公园。
4.2竖向规划
规划区域内地形较为平坦,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梳理原有河道、扩大水面,形成完整的水网系统,利用水系改造后的土方,塑造景点重点地段景观空间的竖向地形变化。。
4.3灯具照明设计
夜景照明系统主要包括水体照明、建筑照明、绿化照明、桥体照明四个部分。
4.4分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吴楚水城和休闲度假中心(星级酒店)的启动建设;中期建设,历史文化公园和水岸星辰高档居住区的启动建设;远期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和其余景点的建设和完善。
4.5植物多样性规划
种植规划满足功能要求,建立完善的植物生态系统,做到生态性、观赏性、经济性兼顾,减少养护管理费用。景区内部景观种植规划根据总体布局和结构,分为海棠春坞、秋日风华、松枫竹动、木犀飘香、松竹梅街坊、夏日风荷。
5旅游系统规划
根据风景区的水城景观、生态自然景色,功能定位以及发展目标,通过对周边地区及其它地区的资源比较,在突出个性和形象鲜明的原则下,对于风景区的形象定位为:
江南佳圣地,吴楚水天堂
――吴楚水城
――文化领地 水畔情怀 吴楚水城 生态遗风
6旅游支持与保障体系规划
为了便于风景区的管理,应尽快明确景区范围,景区范围内的用地明确为风景区用地,明确土地管辖。
尽快建立设立景区管理机构。
广开渠道多方筹集资金。政府、管委会搭桥,引进适宜的旅游项目,加快景区建设,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等.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 .中国园林,2001,6
[2]张梦欣.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 上一篇:白内眼障的如何治疗
- 下一篇:绿色生活对人类的好处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