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篇1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发展特点; 发展趋势; 建议

体育的繁荣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必要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体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体育活动, 因其能满足人类对身体活动这一基本的需要, 符合人类娱乐活动的规律, 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吻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成为人类重要的社会化活动之一。因此, 探讨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变化, 把握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 意义重大。

一、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特点

1.国际化。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动下, 竞技体育的国际规模日益扩大。在竞技体育国际化的过程中, 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 国际竞赛竞争加剧,实力水平发展不平衡, 导致国际体育学术交流日益加强, 国际体育学术活动日趋频繁。一些主要学科, 如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哲学、体育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体育情报学和比较体育学等均有国际组织。一方面, 体育国际化表现为大众体育的国际化。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 在经济发达国家, 大众体育已成为国际潮流, 与竞技体育的发展有并驾齐驱之势, 国际上已成立大众体育组织和残疾人体育组织机构。另一方面, 体育全球化成为主流。

2. 社会化———未来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又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的社会功能已大大超出增强人民体质的范围, 成为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需。日常健身必不可少的运动场, 作为社会的缩影, 成为人们社交的场所。形形的人聚集在这里, 除健身强体外, 青少年从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成年人则为共同利益或兴趣, 在运动中结交朋友, 融洽关系, 商谈业务, 显示社会地位; 老年人健身防病,消除孤独, 激发活力, 颐享天年。

3. 科学化———体育科学化是未来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未来体育必然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其中包括体育的决策、管理、教学、训练和科研。体育管理的科学化主要体现在领导决策方法的科学化和运用现代利学理论方法制定政策, 进行体育各项工作的管理。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在于教学思想的科学化。在群众性体育锻炼方面, 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运动处方”来指导群众体育锻炼。现代科学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可以认为, 在当今竞技水平已经很高的情况下, 运动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未来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 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 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 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人们树立了终生体育的观点, 能主动吸收各种信息, 模仿、创造学习动作技能, 自觉确定运动目标与运动体育的方案, 寻求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4. 素质化———高校体育教育将由强调“健身”转为“全面育人”。学校体育是现代化体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生长发育, 培养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 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物质基础; 同时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创造前提和培养兴趣。

二、未来社会体育战略思想及发展趋势

未来体育的整体战略思想是: 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生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 进行健康教育, 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按照这个要求, 未来体育的发展呈现如下六大趋势: 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 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 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健心健脑的新型运动项目出现; 体育的形式多样化; 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例如: 未来社会的快节奏、高时效、高技术密集型的生活方式, 使人们心理紧张加剧,体力耗能降低, 体脑倒置。为弥补这种偏差, 缓解脑力紧张,“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成为体育活动的主流。人们不仅要求体育活动能锻炼肌肉, 更希望其能训练心脏, 增强心力, 消除心脑紧张。因此, 体育的趣味性增加, 体育的艺术性提高, 快乐体育成为主流,人们可以从身体活动中得到美感, 享受身体的愉悦; 体育的自然性增强, 出于对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 人们渴望回归自然, 返朴归真。古老的、随意的、简单的户外活动如爬山、林间漫步等形式愈加受到人们喜好; 同时体育的冒险性加大, 在大自然中尽情展示自己, 既享受自然的旖旎风光, 又体验战胜自然的, 在大自然中炼就机体、陶治性情, 新型的运动项目不断出现,如江河漂流、攀岩等。

三、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及建议

我国高校体育随着经济建设的步伐, 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 在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运动和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要求下, 高校体育发展有以下趋势。

转贴于 ①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向多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终身体育是目标的最大归宿。教学大纲的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对高校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的研究, 主要围绕培养体育能力、体质教育、整体效益、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几种思想观点进行探讨。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开发研究, 认为体育教学目标应向多元化、多目标方向发展。

②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更为合理、科学, 向课内外的一体化、整体结构化方向发展。高校体育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 促进身心协调全面发展, 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③高校体育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娱乐化及健身性、兴趣性与文化性等特点。各种体育教学模式、方法、手段被广泛采用。如“发现学习”、“程序教学”、“掌握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引进体育教学领域, 打破了以往主要以特殊认识过程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及三段式常规结构, 深化了人们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多种认识。

④高校体育科研将有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并带动指导实践的进步, 突破口将以体育教学领域为焦点, 以体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等为内容。高校体育是一个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开放系统; 在继续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 开始重视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为竞技体育培养人才, 为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服务。

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呈现新趋势。体育教学思想提出以育人为最高目标, 以知识技能为主导, 培养能力为重点, 身心发展相协调, 终身体育为方向。体育教材内容向竞技、娱乐、健身等方向转变, 并重视发挥高校体育的文化价值作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实验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 重视教师的“导法”和学生“学法”的结合, 关注整体化教学方法手段。体育教学评价的突起并逐步规范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教师质量有明显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并对体育教学产生了全面积极的影响。

未来社会体育的发展, 对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挑战。以学生身心和谐为前提, 终生体育为方向, 快乐体育为主体, 进行学生人格的健康教育, 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 发展高校体育的具体措施是:

适应形势, 培养学生未来社会意识。 面对国际化的社会形势, 学校体育必须与时俱进, 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创新应变意识, 培养竞争能力与拼博精神及应变能力与创造能力。

②加强并实施系统体育学习。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形成运动习惯, 学习人体基础知识, 普修各项体育运动, 学习体育基本的实用知识, 掌握基本技能, 着力培养相关的体育素质,树立终生体育的观点。并逐步系统学习体育知识, 注重体育的基本技巧, 初步掌握“怎样进行健康(体力、心理)诊断; 怎样制定运动处方; 怎样实施身体锻炼”的基本技能。组织学生体育小团体, 培养共同兴趣。

③顺应科技潮流, 加强高校体育的科研工作。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掌握信息科学方法及信息科学思想观念, 提高运动学习指导的能力, 是强化学生现代体育教育观念的基础。一方面,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另一方面, 高校应该把学生身心问题研究、体育与心脑功能的研究、未来技术手段与体育教学的研究, 作为高校体育科研重要方向,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向亦文. 试论未来体育及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 体育科学,2002, 4 第5 期.

[2] 刘明慧. 未来体育的发展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6.

篇2

关键词: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多元研究

在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文化内容是维系民族成员之间的关键内容,同时也是群族身份认证的重要标志,这种文化理念逐渐成为民族生存及发展的基本核心。伴随民族文化的发展及传承,民族文化经过不断的融合及创新,逐渐形成了优秀的文化形式。对于民族传统地域文化而言,其内容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合部分,很多体育活动的构建会将文化形态作为基础,实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的稳定创造,充分彰显社会环境下民族体育文化构建的核心内容。由于文化是时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整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价值,通过对相关研究内容的梳理及分析,实现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

一、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多元研究的重要性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觉性是文化重构的基础

文化的自觉性是民族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动力。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一定会承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及碰撞,主要是在民族发展中,需要有民族文化的支撑,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也就导致文化传播中问题出现,因此,一些传统文化需要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不断的更新。在整个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的自我扬弃,从而促进良性循环状态下社会文化的稳定发展。而且,在当今文化冲突及文化迁移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在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进行民族文化的自我反省及重建,从民族文化的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对自己需求的分析,确立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为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创新提供稳定支持。由于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体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认真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拓展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从而为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持[1]。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保证

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每个民族文化作为独特性的艺术形式,在文化发展及创新的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因此,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只有发现民族文化之本,才可以在文化上形成直立、创新的文化传承理念,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创新。同时,在民族体育文化多元化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先注意民族文化的本土性,再注重民族文化的全球化,认清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根基、特点以及历史内容,实现体育文化的有效重构,促进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传承[2]。

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的局限因素

(一)对人文现象认识不充分

对于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而言,由于其独立性不强的特点,会导致研究者在人文现象认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与共生文化分析的过程中,其文化形式没有呈现出完全剥离的状态,例如,在节庆、娱乐等活动构建中,肢体活动会与体育中的行为交织在一起,人们极容易对日常生活与民族体育身体活动产生混淆,所以,对一些人对人文现象的认识也就存在着模糊性的特点。(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受特殊文化影响对于人文现象而言,一些人会认为这一内容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果,所以,在研究中会很少涉及到民族体育文化,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严重影响了体育科学研究体系。同时,由于研究人员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知不全,对民族体育背景、起源以及功能的认识存在着片面化特点,导致在体育文化分析中出现了主观臆断的现象[3]。

(三)研究方法的单一性

通过对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文献分析以及文本叙述的过程中,在这种单一性研究方法构建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适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策略,虽然在这种方式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体育文化的了解,但是,与复杂文化内容相比,这种文化形式仍然缺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导致人们不能全面的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同一文化的发展会展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这种复杂性的文化特色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文化研究、文化阐释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应该得到稳定的融合,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合理描述,所以,应该在体育文化传承中,通过多种研究方式的运用,进行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分析,从而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综合探究[4]。

(四)传统思维制约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

在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其中高度普适性现象的出现虽然可以采用笼统、模糊的方式进行自然现象的分析,但是,通过这一条件内容的概述及分析,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性内容,从而形成科学性及专业性的概述理念,促进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对于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在其内容分析的过程中具有差异性的发展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性的发展脉络,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创新,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规律性分析。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种文化的发展会呈现出时代性的特点,但是,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及文化分析中,应该寻求文化演进的基本规律,保证体育文化传承背景下的社会性及文化性的特点,减少传统思维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限制。

三、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多元化研究

(一)构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思想

在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的过程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内涵,在历史实践及反思的过程中,文化理念得到了系统性的提升,同时,在民族传统文化提升的同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需要树立科学化的传统体育教育理念,通过正确、客观评价理念的设计,可以正确进行指导理念的分析,从而达到文化传承中实事求是的特点。在正确理论指导构建的环境下,体育研究者应该摒弃传统的观念及保守的思想,通过辩证理念进行民族体育文化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承理念,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及稳定创新,实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思想[5]。

(二)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民族体育的交流

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而言,是在我国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自然、掌握社会及传统文化的实践内容的综合性文化内涵。但是,在现阶段文化传承环境下,由于人们对历史文化认识的不足,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问题,导致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的筛选及分析,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珍贵资源,在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朝着多元文化方向进行发展,充分展现民族结构的实用性价值。同时,在科学时展背景下,人们需要运用多科学原理进行价值问题的研究及分析,构建完善性的体育文化发展理念,从而为体育文化的继承及发展提供稳定支持。而且,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及传承中,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导致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形式受到限制。因此,应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通过文化的传承,实现与不同文化的稳定交流,使专业的体育研究人员掌握体育文化的成果,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中本土化及全球化的有效整合,推动民族文化的全面发展[5]。

(三)实现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的转变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的过程中,其内容的研究不能离开专业方法的支持,如果在文化传播中缺少了传播的方法,也就会造成民族精神的缺失。在这一方面上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涉及到民族学以及人类学,同时也会波及到社会学以及传播学之中,所以,在宏观角度下,进行构建科学化的文化服务理念,并在问题研究及方法创新的同时,实现人文主义及实证主义的有效融合。在方法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将人文主义与实证主义进行稳定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静态理论与动态理论的相互统一。在基本方式分析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对文献资料收集、民族志研究以及考古研究问题的使用,实现理性时代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及稳定创新。通过这些成部分,它需要相关部门与医务人员的重视、完善制度的建立及实施、政府足额资金的投入、定期业务知识培训及日常督导。规范的医疗废物管理可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令第380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2003-06-16.

[2]周敏,刘滨,周丽芳.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815-816.

[3]闫芳.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评估[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1):39-40.

[4]王艳,刘书绵.标识化管理对临床医疗废物管理的实施效果观察[J].卫生管理进展,2016,8(29):29-31.

[5]汪玺正,刘彩红,李俊艳,等.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698-701.

[6]韩颖,赖晓全,熊薇,等.湖北省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7):492-494.

[7]武改丽,高美荣.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1,9(14):1286-1287.

[8]何光琴.负面清单在医疗废物监督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5):1-3.

篇3

仪器设备先进性的程度和档次的高低既是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共有仪器设备375台(件)(实验室固定资产≥800.00元/台(套)),总价值1,385,625.15万元。学生人数多,一年的耗材费用有限,因此有些实验暂时无法开展,即使开展也只作为演示实验,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少。因此,应适当增加仪器设备的耗材费,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满足本科教育水平的基本要求,适应学科发展。

2针对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对策分析

2.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改革必须打破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改变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根据实验课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将分散在各学科中的实验课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统筹建立实验教学课程,使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成为基于理论课基础上的独立的教学体系。将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推拿与按摩实验等进行全面的整合打通,打破体育专业一直以来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程零散、课时不集中,内容交叉重叠,实验项目缺乏层次要求的现象,将分散于各课程的经典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整合成一门实验课程,独立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化和整体化设计,建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这样既打破了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减少重复内容,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地位。

2.2整合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项目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过多;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脱离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运动相关性较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设计能力,制约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着“务实创新、学有所获、学能有用”的实践应用原则进行实验课程内容整合优化,将分散于各分室的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进行整合为两个实验模块,即基础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每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其实验项目由各分室精选组合而成,避免实验项目重复交叉,课时浪费在无畏的低层次循环中,从而节约实验成本。这既体现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整体性和均衡性,又实现了教学的集约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教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水平。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先学理论再上实验,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按照教师的讲解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式化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实验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1)理论课上穿插讲授实验内容。理论课与实验课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穿播讲授实验内容。如肌肉的受力分析,知识点多、抽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模拟进行。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和了解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演示,看到了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也看到正确的实验现象,其实验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实验效果更好[1]。(2)打破“封闭式”实验教学,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式”是给学生提供充分开放和自由地进行实验的环境,既是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也是设备和项目的双重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做实验,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宽松的实验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并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对学生实验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2]。只有开放实验室,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3)实验与健身社团挂钩。将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放到健身社团完成。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突出了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联系具体实例,发现、分析与解决全民健身、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问题,这样既可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又能缩短学以致用的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并为后期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3]。

2.4完善考核机制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考核方式是将学生的实验成绩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计算在理论课的总成绩中,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的评分方法即考勤占30%,实验报告占70%,这种形式不能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做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建议:(1)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单独设课。(2)以必修课程或必选课程形式推出,让学生进行选修,成绩合格,记2学分;成绩不合格,重修。(3)成绩评定可参考考勤、实验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合作精神、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等方面综合评定,以提高实验考核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具体标准为考勤(20%)、实验操作(20%)、实验报告(30%)、实验设计(10%)、考试(20%)。

2.5加强学科建设,改革实验室体制

在实验室体制改革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科建设应该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学科建设应该引导和带动实验室体制的改革,而现状不容乐观。注重技术、运动队训练,轻理论和实验课的思想还很严重。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负责人,没有专职实验员,实验课由上课老师自行安排完成;实验设备陈旧,好多实验无法完成。建议:(1)学校加大实验室资金支持,增加投入,改善实验场所和设备购置。(2)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实验人员待遇。(3)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有计划地吸引博士、硕士等科研水平高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3结语

篇4

关键词:社区体育; 群众体育; 现状; 和谐社区; 作用

社区体育主要是指社区人口针对自身,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社区体育已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体育实践,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一、社区体育的现状

1.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及我省常以城市的“街道办处”或“居民委员会”的行政管理范围作为社区的基本单位。近年来,随着社区体育的不断发展,许多城市里各社区基本上设立了专职或兼职管理社区体育活动的负责人。

2.社区体育场所现状以及居民目前参与体育健身常选择场所

自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国家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大量健身路径的出现逐渐方便了广大社区居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尽管如此,仍然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我省大多数社区的体育健身场所是较为简陋的,社区体育活动场所中最普遍和常见的是公园、小区附近的空地、街道居委会场所、街头巷尾和江河湖畔的活动点,这主要是当前我国社区体育场地匮乏及现有体育场地的使用情况造成的。

3.社区体育的组织与指导情况

目前,我省虽己建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但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整体数量上和质量上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尤其是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过于缓慢,社会体育指导的整体力量仍然比较薄弱,不能满足社区人群的需要。

4.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项目及其参与成员的基本情况

在社区体育活动点开展的活动项目中主要是以气功、健身操、交谊舞、武术为主,呈现出传统型、非竞技化和韵律性的特点,这些项目深受女性喜欢,因此,参与成员中女性人数要多于男性同时,由于离退休老年人拥有许多空闲时间,因此,在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成员中老年人相对较多。

5.影响城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

影响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客观因素依次为:工作或家务忙、没时间,缺乏体育锻炼设施、场所,缺少专业体育人士的指导等。而主要主观因素则依次为居民不知道哪种健身项目适合自己,没有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和缺乏体育健身意识等。可见,加强宣传体育健身的作用和重要性,提高居民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培养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及习惯是发展社区体育的重要途径。此外,在影响居民进行体育健身的客观因素中缺少锻炼设施、场所等也是我们不可忽视并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 社区体育的作用

1.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健身,促使体格健壮,体态优美,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增强体力;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利于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里。

2.能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

3.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体育文化素质,利于移风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三、社区体育发展趋势

1.老年人是社区体育的主体

目前,社区体育活动主体以老年人为主,而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进一步加剧,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赋闲家中,老年人比例在持续增加,相对其他人群又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在体育对健康的影响上也有一定的认知,为了消除孤独、治病防病,健康长寿,寻求交友的多种需求,老年人是今后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随着社区体育设施的完善和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提高,我国及我省在全面健身的宣传及体育教育中的重点在于培养人们树立“终身体育”的健康价值观,中年人和青年人也在逐步的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

2.社区体育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化

目前社区开展的韵律性、表演性、传统性的体育活动内容将继续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其它竞技化、非竞技化的动也将受到人们的欢迎。社区居民的年龄、职业、性别、受教育不同所喜好的体育活动内容也不同,不同性质的体育价值取向决定了体育的多重需求。为了满足社区不同居民的各种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参与率,新的运动项目会被引进到社区活动内容中,鉴于社区居民多与朋友、家人等一起活动,从事的体育活动通过减低或提高难度、简化或强化规则、改造器材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进而社区体育内容与活动组织形式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3.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得到改善

资金投入加大缺乏场地设施是社区体育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了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场地设施的投入是重中之重。目前已经加大对社区场地设施资金方面的投入,通过专项拨款、募集资金等方法加大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维护、维修。另外,结合社区和城市的部分与整体性相结合的特点,巧妙开发社区旁的绿地、广场、花园,实现体育——休闲一体化的发展。

4.社区体育模式发展多样化

由于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区呈现出不同层次,类型各异的不同社区。社区在发展上根据自己的地理、人文环境进行特色发展,新型社区一般都建有小型绿地、便利的设施条件,社区居民能接受一定的体育消费,随着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俱乐部式模式运用而生;而社区也可以和周边的学校、单位进行协商、合作,形成社区-学校或社区-家庭合作的模式。因此,社区将向多样化发展,社区居民可以自由组织活动,或参加社区俱乐部模式,或参加社区学校、社区-家庭的模式。

5.社区体育管理科学化、系统化

随着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的改革社区体育管理机构逐渐健全,领导分工明确,并且有丰富体育经验的人负责社区体育工作,有专人负责组织、计划、实施、财务、后勤等,全面了解社区的现状、需求、资源以及社区动态,为社区体育的发展确定长、中、短期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有效实施。社区对体育组织有了一定的管理实权,而且对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或学校也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为此,社区在组织居民进行体育活动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得到某种程度的保障。

三、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体育有利于自我和谐。体育本质功能就在于促进个体的自我和谐。人的和谐包括生理和谐、心理和谐、身心和谐等。

1.对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的显著功能体育

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制度、体育规则、体育规程、体育交往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直接的约束和教养,在消除偏见、实现对话、克服狭隘因素、增进友谊等方面有着政治、经济、军事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运动公认有五个原则: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物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消除隔阂,放弃偏见,搁置分歧,促进交流,在体育活动中增进了解、友谊和团结,对构建和谐社区和社会发挥了巨大的能动作用。

2.对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隐

其一,体育中的公平竞争、理性竞争、平等协作的行为规范孕育了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和竞争精神,从而确立了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二,社区体育项目中的规则充分体现了社会的法制精神和人人平等的观念,在活动的过程中个人与社会的差别消失、意识形态终结,造就了一种社会公平的处境,缓解了社区居民观念和行为模式上的社会冲突,培养社区居民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其三,社区体育在对冲突的理性认识、挫折的良好适应、自我观念的形成、情感特性的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诸多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社区体育成为城市和谐社区发展的重要衡量尺度

城市和谐社区发展包括了物质生活的改善、人的自尊和自由实现三个核心内容。城市和谐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解放,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解放。使人们通过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全方位交往,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社区体育既是城市和谐社区发展中物质的实现方式,又是城市和谐社区发展中精神的重要标志,社区体育已成为城市和谐社区发展程度的重要衡量尺度。

四、结论

社区体育对城市和谐社区的发展贡献度巨大,具体表现为:社区体育提高城市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降低各类疾病对城市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形成积极健康、文明、理性的城市精神。社区体育的精神内涵熔铸到居民的观念形成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社区体育活动中人际交往形成的社会归属感,保障了城市社会心理的健康和稳定。社区体育的本质功能以外派生的功能,如公平竞争理念,合作精神、参与原则和生活方式的提升也对城市和谐社区的发展做出不可忽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庄永达.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宁波市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2.

[2] 曲宗湖.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第二条.全民健身服务和管理人才队伍,2011.

[4] 林少娜等.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6).

[5] 林致诚.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实践趋势及其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2.6.

篇5

1 改革体育教学,培养儿童自主、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现在的孩子中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之下,使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私、自大、自闭、孤独的性格,甚至还有些比较极端的性格。这些都为他们以后在社会上与人交往,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很快地去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的教育管理,使他们养成与人为善、谦虚、谦逊的性格,形成能够与人和睦相处的态度。体育课是孩子们交往的小天地,是他们自己的“社区”。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而且体育课在很多时候都要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去进行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也为孩子们学会怎样去与人交往创设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家中的“小太阳”早已习惯了争强好胜――我说了算和孤独的性格。要让一节课顺利地完成,只有靠我们教师的循循教诲,教会他们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去接纳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比赛,如接力赛等,让他们找到合作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充分地融入集体,知道与他人合作,知道怎样与他人合作。甚至,有时我们还可以忽视班级,打乱班级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让他们去适应陌生的环境,适应陌生的社会,并让他们去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去创造快乐。

2 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在体育教学时要尊重童心、激发童趣、采取愉乐的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从而奠定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基础,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这就要求体育教学的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内容,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增设“体育活动课”,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在体育进行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的、愉快的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会锻炼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兴趣化教学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导致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古人云:“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之形成自觉的习惯并能坚持终生。这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动作而感到枯燥,如果学生在进行几项任务活动后再给学生一定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和拍法)。就使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的学习下一项内容。教师也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 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3.1 力量素质培养。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联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3.2 速度素质培养,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映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映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与儿童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

3.3 耐力素质培养。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体育教师要强化进行耐力练习,又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3.4 灵敏素质培养。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篇6

一、面对独生子女问题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避免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程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 ,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 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 ,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

篇7

[关键词]高校 体育档案 管理

高校体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体育档案是学校体育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开展教学改革、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研究高校体育档案工作,建立健全规范的体育档案,充分发挥其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能推动体育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一、 加强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体育档案是高校体育管理的参考依据

高校的体育档案是高校体育活动的历史真实记录,它积累了国家在各个时期有关学校体育的法规、政策和要求,记录了普通高校各个时期体育工作的发展变化情况,为开展普通高校体育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帮助普通高校领导和体育部门了解国家对普通高校体育的政策和要求,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历史,找出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从而使学校领导和体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作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决策,促进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2、 体育档案是体育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

由于国家对学校体育重视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不断加强。在国家对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评估中,素来都把体育列为重要的评估条件。国家有关部门还经常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要使评估结论客观、准确、符合实际,需要查看被检查学校体育工作的历史记录,体育档案则能为此提供真实具体的原始材料。所以,这与平时注重体育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3、 体育档案是高校体育科研的必要条件

学校体育科研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随着普通高校体育的改革和深入,体育科研越来越被体育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师所重视,科研成果和论文,已成为体育教师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而体育科研需要利用过去形成的大量、可靠的档案和科研成果作参考,新的体育科研档案又能为今后的体育科研工作提供大量的实验、观察和理论性的基础材料,因此,高校体育档案是学校体育科研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条件。

4、 体育档案具有多次重复利用价值,为学校其他档案的编排提供原始数据

体育档案在体育教学工作及各项活动中被多次重复利用,可以少走弯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理、财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方法、考核标准的重复修订,大型运动会成绩册和学生成绩记录等重复利用,这样重复利用价值充分发挥体育档案的整体功能,是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利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过程中也是提供科研信息的依据和凭证。

5、 体育档案是修编学校档案的原始材料之一

高校体育档案产生于高校体育工作活动之中,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档案的修编,体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准确、完整、可靠的体育档案作参考。

体育档案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⑴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体育教学的文件。⑵体育教学教材。⑶体育专业用书。⑷体育法规制度。⑸体育教学计划、成绩分析汇总表。⑹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档案册。⑺学生参加早操、群体活动考勤登记表。⑻学生体检表及病免、请假证明材料。⑼体育课教案及器材出借、成绩考核和出勤情况资料等。⑽学校运动队训练档案。⑾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类竞赛资料。⑿教师自编的教育教材内容。⒀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档案。⒁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⒂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体育组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由此可见,无论哪个方面都是反映学院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档案的原始材料之一。

二、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现状

1、 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体育档案产生于高校体育工作活动之中,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并利用好普通高校体育档案,对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乃至学校整体教育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档案管理比较重视人事档案、科技成果档案、学科建设档案和管理制度档案等方面,而对体育档案的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有的高校没有体育档案;有的高校没有专门体育分类;大部分体育系(部、室)没有兼职体育档案管理人员。对体育档案管理的认识存在以下误区:认为体育档案层次低,没有统一管理的必要;体育学科以实践为主,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档案,等等。由于对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和措施不到位,造成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或初始状态,从而限制了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2、 内容不全面

高校体育档案包括内容很多,根据高校体育工作的实际,应该形成独立的体育档案管理体系。但从实际情况下,高校体育档案主要记载理历年来大型运动会的情况,包括报名、项目、名次、参赛人数和记录;参加省市级运动竞赛获得的奖状、奖杯之类,其他的体育档案资料较少,甚至没有。

3、 管理方法手段单一

高校体育档案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只用书写形式记载档案。实际上,体育工作中运用计算机、声像、多媒体等手段十分广泛,积累的资料也十分丰富,关键是档案科学管理意识薄弱,教师自我认识存在滞后性,因而造成体育档案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单一性。

三、实现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的有效方法及措施

1、提高对体育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体育档案工作是高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高校的建设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首先要从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管理机制入手,明确一名人事部门领导分管业务工作,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学校体育档案室,实行专人专管,要向广大教师宣传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让他们理解、支持并协助管理人员搞好此项工作;其次,要加大对体育档案管理上的经费投入,并保证其足够的人力。第三,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使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有章可循,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2、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高校体育档案不同于其他的档案,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涉及到体育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以及利用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如:体育素材收集整理制度、体育档案立卷归档方法、案卷质量标准、体育档案借阅制度以及档案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必依。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档案工作质量的优劣,这就需要现有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自学或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相互交流等方式,增强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无论专、兼职的档案人员都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需要有扎扎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3、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提高体育部门负责人及体育教师对体育档案工作的认识程度,发动大家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教师个人的教学改革、科研成果、运动竞赛成绩等资料,及时以各种档案形式存储,形成有效的体育档案信息源,并移交给档案部门做进一步的整理,以保证体育教学档案的完整性、规范性、有序性。

综上所述,体育档案建设是高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加强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研究,对高校体育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校档案部门应抓住这个机遇,从加强思想意识入手,以提高人员素质为根本,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大力开发体育档案信息资源,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曾剑斌.试论普通高校体育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02-105.

[2]陈蓉.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现状及信息化趋势[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5:47-49.

篇8

关键词 体育管理学 研究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1

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学习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与管理经验的同时,应立足于我国现状进行研究。

一、体育管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既管理活动,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治理”、“控制”三层含义。管辖,主要指管理者具有的权限;治理,指在规定的权限内行驶职权;控制,指如何使管理客体的活动符合指定的要求。简言之,管理就是管理者对管理客体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职能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①。

(二)体育管理的定义

体育管理是体育组织中的管理者,对体育管理客体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协调他人的活动,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②。

二、体育管理学的分类研究

(一)竞技体育管理的研究

竞技体育是反映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目前经济实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是竞技体育管理研究的重点。竞技体育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运动训练管理与运动竞赛管理。运动训练管理主要包括:运动项目的管理;运动训练过程的管理;运动员、教练员的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配置,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运动员的生活、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等。运动竞赛管理的研究主要涉及:运动竞赛体制;运动竞赛的组织;赛前、赛中、赛后管理;运动竞赛的效益评估等内容。对竞技体育管理的研究是当前我国体育管理学的一个研究重点,尤其是有关竞技体育的宏观管理方面,以及体制和机制的研究是体育管理学的研究难点。

(二)学校体育管理的研究

学校体育管理的研究分为两个层次,即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从宏观层次看主要是针对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学校体育法规制度、学校体育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从微观层次看,学校体育管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学校内部的体育管理而言,即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研究如何提高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使用效率。如学校体育的教师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学校场地器材的管理、课余训练与竞赛的组织管理、体育科研与信息的管理等。由于学校体育管理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对其管理效果的评价判断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因此,学校体育管理的研究也是当今体育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难点。

(三)社会体育管理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参与体育意识的普遍增强,加之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社会体育管理也就成为体育管理的研究热点。对社会体育管理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一般理论的研究:如社会体育的宏观管理、社会体育的投资决策、社会体育的政策性法规等。②社会体育管理的特点、原则和方法的研究:有的学者提出社会体育管理的特点应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宣传教育为主、分散灵活管理为主和协调引导为主;社会体育管理原则有社会化原则、激发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社会体育管理的方法主要有宣传鼓励法、社会调查法、典型引导法和评比竞赛法等。③社会体育的分类研究:如社区体育管理、职工体育管理、农村体育管理、民族体育管理、军队体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④有关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如群众性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体育协会的组建与管理等。由于社会体育管理的不确定性较大,管理研究的难度也较大,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体育管理体制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有关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完善社会体育法规方面的研究还跟不上发展的要求,这也是当前体育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弱点。我国的体育如何走向市场,如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可以说是任重道远。

(四)体育产业的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的研究,目前主要着重于理论的研究,如体育产业的分类、体育产业的法规体系、体育产业的组织与管理等,这方面的研究可操作性较差;而微观的可操作性研究则显得不够,如体育竞赛市场的开发研究,体育名人效应的研究,体育广告、体育彩票管理的研究,体育商品的设计、包装、促销等。从目前这方面研究来看,理论滞后于实践,理论研究缺乏超前性、预见性。有关体育产业的管理理论还存在一定争议,没有形成一定体系。从今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它将是体育管理学的一个研究重点和热点。

三、结论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下,体育与国际的交往日益频繁,体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必然也给体育管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有关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以提高我国体育管理者的整体水平,建立健全体育管理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健全有关监督、反馈机制。

(二)近年来,我国体育管理专业在各高校纷纷组建,已逐步走向成熟,还有不断发展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体育管理人才将有一个大的需求。

(三)当前,我国体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应以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稳定师资队伍,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师资队伍和理论研究者的层次结构。同时,还应加强教师和体育管理者自身的理论素质,尤其是体育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其次,应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发挥整体优势,对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课题进行联合攻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管理学科健康有序的发展。

注释:

①孙汉超.体育管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1-2.

②孙汉超.体育管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5.

参考文献:

[l] 张瑞林.论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J].体育学刊.2003(l).

篇9

[关键词] 营业性健身房 健身人群 健康体适能 监测与评价 运动保健处方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开展,我国大众体育逐步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大多数健身人群对健身理念加深了认识,健身目的与健身内容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更渴望对自身的锻炼得到指导与评价。

在健康与健身的领域中,“健康体适能”的监测与评价,包括了人体心肺耐力、柔韧以及肌力和肌耐力等成分。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试与评价,可以从量化角度肯定一个人的健康水平与体能状态。本文针对营业性健身房的发展特征、健身人群对健康的理解与需求进行问卷调查,从中获取相关的数据,为经营性健身房的构建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河北省南部地区(市、县)20个营业性健身房20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9份,有效率95.57%。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个健身房的健身人群进行心理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健身人群调查结果

(1)学员职业(见表1)

表1 营业性健身房学员职业统计

表1显示:营业性健身房的学员中主要以职工为主,其次是管理人员和学生。尽管全民健身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而健身房要进行商业化操作,其服务对象应该是特定的群体。这一群体既要有健身意识,又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2)学员年龄:(见表2)

表2营业性健身房学员年龄统计

表2显示:营业性健身房的学员年龄,大多在 18~45岁之间,超过45岁以上学员很少,而45岁以上人群也恰恰是最需要保健的高收入人群,这种差距揭示了健身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空间。

2.保健常识调查结果

著名的美国“健康产业”,其中就包括了运动康复中心和保健中心。可见美国将大众健康引入社会,全面普及健康知识,对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康复、娱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关注健康已成为21世纪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标志之一。健身房的各种运动是健康保证的基础,通过健康监测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是将来健身房经营的方向。为此对学员的健身常识与心理倾向作出如下调查:

(1)学员对“健康体适能”了解程度调查结果

[知道并了解健康体适能概念及内容]的学员占5.23%,[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学员占28.70%,[从未听说]的学员占66.07%。说明教练员与学员缺少人体健康科学的常识,是影响健身效果与健身质量的重要因素,也会直接影响经营性健身房发展空间与经济效益。

(2)健身房经营项目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营业性健身房主要经营项目统计

表3显示:多数营业性健身房设置了器械健身健美、集体健身、和休闲等项目,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运动康复保健和体适能监测项目却未被任一健身房经营,这也使得一些营业性健身房失去了商机。

(3)健康体适能监测重要性调查结果

笔者对健身房管理人员、教练员及学员讲述了健康体适能的概念、测试方法及测试项目;讲述了体适能监测对体能评价、健康状况评价的作用;讲述了其监测数据与档案资料将形成制定训练计划、开具运

动处方的重要依据;并对3名学员进行了现场测试与评价。随后对其“重要性”进行调查(见表4)。

表4 实施健康体适能项目测试的重要性统计

表4显示:大多数教练员和学员认为:增设体适能监测服务是实施科学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对指导个体差异的健身、健美、康复是非常必要的。经营者普遍认为增设体适能监测服务,尤其对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潜在着一定的号召力,对拓展经营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健身人群潜在着一定的商机。

3.改革营业性健身房的意见

健身行业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健身房的经营之道是识别健身人群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并选择最好地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实现盈利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对当前营业性健身房的构建与发展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应定期作市场调查,以了解健身人群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营业性健身房应增设体适能监测与康复保健服务,构建相应的配套设备与测试仪器。

加大健康理念的宣传,并通过体适能测试,定期对学员进行健身效果评价,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与运动处方。

加强适合中老年人群健身内容的健身项目,做好检测与评价工作。

随着健身市场的不断规范,教练员需要较高学历,应具备相关的体育健身与人体健康知识。不仅能够制定不同对象的训练计划与健身处方,还应具备较强的创编能力与调控能力。

建立健身、健美、康复等个人档案,规范管理,科学健体,以满足不同健身群体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杨正云:健身房经营特点与发展前景的研究[J].2003,10(2): 40~41

[3]安儒亮:世界发达国家体育俱乐部概况[J].2001,18(4):25~27

[4]古桥:现代营业性健身房服务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王玉芬:经营性健身房硬件投资与盈利的研究[J].2002,11(38): 13~14

[6]全民健身计划纲要[J].新体育,1995.(8)

篇10

1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分析

1.1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年龄结构分析

调研结果发现,省队教练员全部为中年,这阶段的教练员有带队比赛经验和训练经验,但应注重年轻教练员的培养。市体校有40%的教练员在20―29岁,50%在30―39岁,40―49岁的占10%,因此,市体校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而馆校教练员85%的教练员在20-29岁,15%的教练员在30―39岁,40岁以上的没有。可见馆校的教练员主要集中在20-29岁,年龄结构不合理。

1.2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学历结构分析

我省省队教练员均为本科学历;市体校教练员中有60%是大专学历,有40%是本科学历。馆校教练员中有77%是中专学历,15%是大专学历,大学学历占8%,馆校教练员的学历较低;可见市体校教练员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馆校教练员学历结构不合理。

1.3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职称结构分析

职称是衡量教练员综合素质的尺度之一,也是反映教练员队伍训练执教和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省省队教练员职称都在中级以上,并有1名教练员是高级职称。市体校教练员中有40%为中级职称,60%为初级职称,职称结构合理;馆校教练员中只有1名取得中级职称占8%,初级职称占52%,41%无职称,因此得出,馆校教练员的职称普遍较低,应该注重馆校教练员职称的培养。

2 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运动等级分析

教练员的运动等级反映了教练员作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取得的成绩和拥有的专业技术水平。教练员自身的运动经历和专项能力使其能对所带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负荷变化,技战术运用和心理压力有更好的把握,从而正确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

我省省队教练员运动等级有1名武英级别,占33%,2名健将级别,占67%;馆校教练员中,有1名武英级别,只占5%,一级有5名占25%,14名二级级别占70%,二级为多数;市体校教练员中5名一级级别,占50%,4名二级级别,占40%,二级以下的有1名,占10%,说明市体校教练员的运动级别主要集中在一级,其次是二级。

3 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来源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省队3名教练员都是运动员退役后直接任教,有丰富的运动实战经验,但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市体校教练员中有2名是运动员退役后进体育院校学习毕业后任教,占调查人数的20%,这是教练员来源的最佳途径,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又有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有5人是退役后直接任教,占被调查市体校教练员人数的50%。还存在3人没运动经历而任教;馆校教练员只有3人是运动员退役后进体育院校学习毕业后任教,占被调查的馆校教练员的15%,剩下的17人都是退役后直接任教,占85%,说明馆校教练员主要来源是运动员退役直接任教,同样缺乏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

4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执教年限分析

执教年限是指从事教练员工作的年限,它主要反映教练员的资历和经验。

经调查,省队有2名教练员执教年限为10年,1名教练员执教年限为20年,这说明我省队散打教练员都有丰富的训练经验和较高的资质。市体校教练员有4名执教年限不足5年,执教年限在6―10年的也有4名,11―15年的有2名,没有15年以上的。这说明市体校的教练员有丰富执教经验的教练员占大多数。馆校教练员中有17名教练员的执教年限不足5年,这部分教练员都刚走上工作岗位,处于经验积累的时期,执教年限在6―10年的只有两名,执教年限在10年以上的没有。

5 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科研现状分析

经调查,我省教练员科研论文成果很少。省队教练员3名中有2名教练员发表过4篇论文,市体校教练员中只有1名教练员发表了2篇论文,馆校教练员没有发表过论文,可见虽然我省竞技散打教练员科研水平低,研究成果很少。

6 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的外语及计算机能力分析

教练员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是现代竞技体育的需要。它是教练员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同时可以使教练员以最直接、最迅捷的方式了解最新国际上运动训练的科研成果和信息。

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教练员外语水平差,这严重阻碍了教练员获取国外先进训练理念、训练方法、科研成果等等。在计算机方面,大多数教练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一般,经访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且经常应用网络系统获取资料的少之又少,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教练员对电脑的占有率低,另外教练员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计算机查阅并获取资料。

7河北省竞技散打教练员的岗位培训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