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使用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资源使用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资源使用建议

篇1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建于1950年,1980年被认定为海淀区重点中学,2004年成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在校学生2900人,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8 %。学校以创造优质教育,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办学理念,多年来形成了“人文奠基,理工见长”的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校校内外教育资源丰富,在多年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多元开放的育人方式,大胆革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异彩纷呈的教育活动,民主管理的文化氛围。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德育工作先进校等。同时,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项目实验校、“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基地校、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校、全国体育及艺术传统项目校。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我校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以“服务教师、服务学生、规范管理、效益优先”为指向,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

服务教师。教与学是学校业务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师从知识传播者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转变的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支撑创新的教学模式,服务教与学的转变,服务教师专业发展,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服务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优质教学资源,学校进行了一站式微课社区的建设,为学生、教师、家长、学校提供四位一体的协作式教育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微课社区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服务管理。管理是学校业务正常运转的保障,针对学校传统办公方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信息化实现管理的流程化和扁平化,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效率,为广大师生提供无处无在的办公管理和服务环境。

效益优先。在评估信息化应用建设和应用推广的优先级时,我校以实用、可行和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综合考虑需求迫切性、服务效益,以及应用系统的成熟度、易用性、稳定性等进行理性选择。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1.教务教学一体化的服务平台

我校以提高效率为基础,以规范流程为原则,以数字化教学为手段,进行了教学教务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先后建立了智能排课系统、在线选课系统、网上阅卷系统、成绩分析系统、教学评价系统等多个应用模块为教学服务。教师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同时方便了资源的共建共享。

(1)智能排课系统

随着学校课程的愈加丰富,排课的各种限制条件越来越多。这对有限教学场地的合理运用和教师资源的合理安排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我们用智能排课系统取代人工排课,利用系统自动识别排课过程中的教师冲突、专业教室冲突等问题,并且结合办公系统,使师生能够通过网络、移动设备随时调取排课结果。通过智能排课系统,还可以快速调课,减少不必要的沟通环节,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打印课表所带来的纸张浪费。

图1 智能排课系统

智能排课系统从2010年开始投入使用,通过连续几年在使用过程中对系统的不断完善,如今已能充分考虑学校排课的各种需求,在排课规格设置合理的情况下,排出的课表正确率可达90%以上,减少人工时间成本70%以上。

(2)在线选课

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在线选课系统采用先到先得和虚拟币优先级两种方式进行选课,使选课更加合理。选课系统与学生CMIS数据关联,周期性地同步数据,保证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与区信息中心的数据统一,极大地方便了选课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减少了工作量。

图2 在线选课系统

选课系统与排课系统数据关联,选修课表的设置与教师安排,都可以通过数字校园提供的智能排课系统来统一管理。排课系统生成的真实数据将直接推送到在线选课系统,简化了过去在线选课时的一些必要环节,也减少了选课前期的数据录入工作。

选课系统与教学评价系统关联,选课结果中的学生与教师数据,可以通过数字校园推送到教学评价系统。通过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教师测评与学生成绩分析,最终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3)教学评价

学生通过账号登录网上教学评价系统后,系统会自动筛选出其对应的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并推出相应项目的评价表由学生自主评价。问卷通过网络进行,节省了教师以前进班组织评教的烦琐环节,并且学生受教师影响较小,没有思想负担,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评价。待所有学生完成评价后,评价表上的各项数据会自动统计生成并推送到相关负责人,克服了原先需要大量人工统计的困难,减少了人为因素引发的评教偏差,提高了工作效率。评价数据还可实时精确到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随时掌握评教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了评教的合理性。

图3 评教评学

(4)网上阅卷

网上阅卷系统的建设,降低了制卷成本,让学校能够在短时间内轻松制卷、高效阅卷。网上阅卷系统结合成绩分析系统,可使网上阅卷的结果及时同步,进行汇总分析,使判卷、查分、成绩分析串联在一起,帮助教师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在学校建立阅卷系统初期,只在个别年级的部分学科中试用。随着系统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吸引了更多年级与学科教师主动参与到系统的试用中来。目前,学校所有年级都使用了网上阅卷系统。

(5)成绩分析

成绩分析系统可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从统计范围来说,小的方面可以统计分析每一位学生成绩变化情况,大的方面可以统计分析班级整体的情况,从全体角度统计整个年级的情况。从分析维度来说,分为横向分析(针对一次考试)和纵向分析(针对几次考试)。从分析结果来说,既可以得出班级、年级和个人成绩的分析结果,也可以生成试卷出题质量报告。从分析精细化程度来说,既有对总分的分析,也有对小题的分析。每种分析结果都有图表展示,形象地呈现出了班级之间的差异和变化,分析结果支持导出和在线打印。通过权限设置,系统可以使不同角色和身份的教师了解与之相关的分析结果。经过多次试运行和迭代开发,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分析与改进,使其设计得更贴合我校实际,更加简便、易用。

2. 学生自主学习带来的教学模式变革

2013年9月,学校成立了微课平台建设工作组,专门建设了教师微课工作室,开始进行微课平台的开发设计工作,由校长亲自为项目教师开展微课项目启动培训,探索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目前已开设20余门课程,总浏览量达到5655人次,单节微课视频的浏览量最高857次。 学生利用微课社区,根据教师的指引,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通过网络向教师、同学及其他人群学习,变被动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图5 对骨干教师的微课培训

3. 数字化办公环境对管理效率的提升

学校在建设数字校园之前,处于用单机处理文字和表格,通过打印下发、电话通知等手段进行信息沟通的办公模式中。信息的交流以及部门之间的协同运作等无法无缝地连接到一起,影响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学校以数字校园实验项目为契机,建设日程安排、邮件收发、校内即时通讯、个人云盘、信息公告等办公应用,减少或避免了沟通中的信息衰减和差错,缩短了办公处理周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提高了管理和决策水平。利用信息公告、邮件、个人云盘等,实现了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使大家能够及时了解学校动态;利用校内通,大家能够直接进行沟通、交流,解决了即时通讯、文件传递、任务管理和与数字校园的信息推送,并充分结合移动端,实现了随时随地、移动办公的需要;利用资产管理,实现了对学校设备从入库到出库的流动化跟踪;场馆预约则能够更加方便地对专业教室资源进行合理安排。

图6 教师在使用办公服务平台

通过全方位的办公服务平台建设,我校建立了一套以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为载体,以资产管理、场馆预约等为提升,“全方位、智能化、节约型、绿色型”的全新办公模式,方便学校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并输出报表,大大减轻了基础信息维护的工作量。目前,学校的管理者、大多数教师已经逐渐感受到信息化办公带来的好处,信息化办公在办公、交流中已实现常态化。

4.“实用主义”的数字校园管理及推广创新机制

在建设数字校园的过程中,我校经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建设经验。在建设前期,我校优先成立项目骨干小组,明确项目成员责任,深入开展需求调研,并对建设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聘请专家、领导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以制度完善管理,保障并引导各项工作朝着健康、平稳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规范化、系统化、有序化的数字校园建设。

图7 专家莅临指导

图8 需求调研

在建设过程中,学校本着“求真务实”的建设原则,围绕实际需求开展应用规划,不求大而全,但求产生切实的效益;本着“循序渐进”的建设步骤,根据需求分层建设,边建边用;同时根据使用反馈,反复修整改进,随“需”应变,确保系统能够贴合实际需求,最大化其使用价值。

在推广过程中,采取分期、分阶段推广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不同的优先级,保证推广一个功能,稳定一个功能,由少到多,边建设边推广,不断丰富平台功能。同时,通过经验积累,总结出“抓住应用时机,先小范围试用、后大范围推广”的推广策略,规避因功能不稳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采取多种激励机制,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不断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扩大数字校园的建设效益。

通过3年多的定制开发与逐步推广,我校数字校园系统已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办公当中,上线应用25个,系统访问量15万余次,系统数据总量1200万条,平台累计资源10T,视频教学资源6447个,音频资源3327个,图片资源128774张,用户累计数据12872条,平均每天在线人数130人。一体化教务教学系统完全替代原有管理模式,通过成绩分析系统、教学评价系统、智能排课系统、选课系统,共进行了10次考试成绩分析,9次教学评价工作,3次排课,3次选课,帮助学校将以往的复杂工作简单化、快速化,并积累了大量珍贵数据,为学校分析教学情况、了解教学变化提供了依据;通过办公管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改变了原有办公习惯,使沟通交流更便捷、信息传递更通畅。

近年来,我们也不断开拓思路、丰富视野,接待了全国各地几十所学校的来访交流,互相学习探讨数字校园建设经验,不断提高建设水平。

建设与应用数字校园的后续思考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系统改革工程,是一个不断更新和优化的系统工程。数字校园未来价值的开发,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从系统的功能完善、应用深化、资源的构建与应用、信息化素养提升、运行机制与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加强数字化校园的利用率和应用深度。

随着平台系统的不断建设和深入推广,我们将加大师生信息技术培训力度,进一步鼓励师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得教学成果,提升数字校园应用水平;重视教学资源的构建,除了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外,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应用和开发,促进资源的积累与动态生成。另外,我们也期望数字校园可以成为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学习与生活乐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载体,使数字校园发挥更大作用。

专家点评

篇2

文检课教学质量的保证离不开受教者即大学生的积极的实践参与意识,该意识基于其在学习生活中产生需求这个现实性条件,故教学者应利用大学生的现实利益诉求,利用文检课教学平台,积极增强其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意识,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以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以下则是笔者在实践中做出的些许尝试,以引起对该问题的注意。

一、文检课要在新学期安排好入门教育内容,特别是要利用新生入馆教育的机会,提高对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关注度

开学初,学生的关注度高,是养成有效检索运用信息资源及利用图书馆习惯的良好契机。图书馆各库室、图书馆网站,各专业学院的资料室、工具书室、光盘室这些机构或设施的结构和功用,尽可能在学生入学阶段使其熟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制定个人的学习及阅读计划,建立个人的资料库,使其培养良好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意识,掌握必备的检索方法,并引导其将该意识贯穿于大学整个学习阶段,为其读大学定向,引导其大学生活充实、合理而有意义地度过,并使其一生从中受用无穷。

二、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将教学内容重点放在电子资源及各种数据库的使用上来,增强其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意识

针对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考试或撰写毕业论文等这些关注的焦点,增加学生利用图书馆及文献的实践机会,在文检课教学内容安排上可尝试如:引导学生在图书馆网站上观看网上报告厅;观看各种考试培训和知识讲座的视频;参考有关教学资料的讲义;掌握操作数据库、下载离线证书的方法;熟练掌握各种考试(英语、计算机考级、公务员、职业资格证等)的数据库和题库的注册登录答题评分、复习检查等操作方法。

三、通过布置针对性的侧重实践操作技能的作业来增强大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意识

文检课面向不同专业学生授课,可通过有专业性的特点的实践性作业来促进其利用信息的意识性。作业设置内容精心独到以免抄袭、注重完成者的个性表达。文检课教师的考量范围划定在增强大学生探索有效利用信息资源途径的意识方面。以下实践课教学途径则是为体现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尝试:

①讲授搜索引擎时,布置学生到有关官方网站上预定下载指定内容,尽可能掌握各搜索引擎使用的窍门及技巧,利用各引擎的不同优势,进行特色的检索和下载。

②搜集本专业的学术资料,本专业的工具书。建立个人资料库,纸质的如:读书笔记、摘要、资料卡片、阅读心得等。电子资源如下载、摘引的相关要求的资料、图片、文档、视频音频等。

③和毕业论文挂钩,布置以“论文题目(或论题)+相关引文、引段”为模式的毕业设计、设想等。

④布置查找工具书的作业。

⑤课前或课后读名言警句或意义精警的段落,让学生记下,要求他们到图书馆查找这些内容的出处、作者或相关书籍的书名、版本。下节课或某个时间检查。

⑥举办各种与图书馆文献信息检索利用主题相关的活动,如:读书会、学者个人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会、读书演讲会、读书或朗读比赛,与信息利用主题相关的有奖征文等。

篇3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发展的一大趋势,且逐渐成为当前教育模式的主流。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受到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学资源也从传统的纸质资源逐渐转变为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资源。因此,为迎合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大潮流,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至关重要。

1.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现状

近几年,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信息模型》的指导下,我国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覆盖,部分高校建设了拥有自己特设的IPV6网站,如六维空间、北邮人、饮水思源、山大之家等;我国高校几乎全部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部分高校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际标准多媒体建设。随着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的提高,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部门的设置也逐渐正规化。但是,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我国高校还存在技术不规范,平台建设不统一,资源安全性低,而且在集成性、开放性等方面建设不够科学合理[1]。

随着近几年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已经在各个方面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由于现代社会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大部分教师都能够熟练的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且能够利用校园教学资源平台获取教学资源;有些老师还利用校园网络组建学习讨论小组,改变传统教学辅导方式,拉近了教师和学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校园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完善,学生学习、生活好多方面都能通过高校网络平成,利用校园卡这一媒介能够做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如吃饭、洗澡、打水、选课、成绩查询、借还书、信息查询等等。但是,目前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还不够充分。有研究部门统计: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感兴趣的教师只占46.1%[2]。有些教师思维模式固化,不愿意打破传统工作和思维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只是具有浏览网页、使用办公软件、收发邮件等简单的网络运用能力,对于更高深的网络资源开发、整合等信息技术不能熟练的运用,导致他们不愿意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2.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基于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1完善、学资源技术规范

由于教学资源种类多、属性不同,因此在教学资源分类、命名、编码等技术方面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资源技术建设有利于降低教学资源管理难度,减少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等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开发、查询、共享等功能的实现;有利于简化操作,让教师能够更有效的获得有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2.2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统一化

为了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就应该具有立体、互动、开放等特点。统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能够让师生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教学资源,而且能够在统一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实现最大程度地开放,针对该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建设统一平台,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分类体系,完善的分类体系有助于对信息查找提供有效指导,能够让使用者快速的链接到目标信息;由于学科专业种类繁多,因此科学化的分类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定标准化的分类体系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科专业的个性和特色。其次,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还要进行一体化及可选择性设计,在媒体形式的选择方面,要让需求和课程特点相结合,同时教学资源也要对学习对象、目标和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确保教学资源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2.3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和保障建设

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光要注重其规则、内容、平台的建设,还要加强资源管理和保障建设。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要设置专门的部门并配备专门的人员对教学资源进行后期的管理和维护,要定期对系统、资源进行升级、更新。由于教学资源的管理需要网络、教学等不同专业人员的协同工作,因此要注重教学资源管理团队建设。再者,管理部门为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和资源更新速度,要设立激励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考核,对于先进的教师给以一定的物质和福利待遇奖励。对于保障性建设,主要是设置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对教学资源和网络环境的安全提供保障,让师生在使用时没有后顾之忧。

2.4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集成性、扩展性、安全性和开放性

随着网络发展,信息传播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呈现种类内容多、规模数量大,如果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集成化处理,将会加大资源管理的难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还要注重后期的系统的维护升级和资源内容的更新,确保教学资源与时展保持同步,同时能够做到去伪存真。为保障资源建设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就应注重资源平台的可扩展性。开放性是保障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吸纳优质改进建议的前提;在保证开放性的同时为防止教学资源被滥用、盗用、破坏等问题的发生,因此还要注重资源平台安全性建设。

3.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应用

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后,为提高其应用率,实现其应用价值,要对其应用加强推广,要通过大力的宣传工作让师生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包含的内容,认识到使用该平台的便捷性;通过普及系统使用方法和使用规范,让师生能够更加快速便捷的查找到自己所需的目标资源,然后才能让师生将信息化资源应用到教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为了让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师生中普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利用校园网,建立专门的教学资源板块;二、开展专门的培训讲座;三、校园海报、电子屏宣传。

4.结束语

迎合信息技术发展大潮,加强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一定能够使高校信息化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4

高中化学课程《教师教学用书》是与化学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随着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新旧化学课程的编排理念、体系、栏目组成、功能作用等各方面都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仅以人教版新、旧化学课程《教师教学用书》为样本,对其编排特点作了对比分析。

一、栏目组成

旧版《教师教学用书》主要内容包括对教材的说明、各章节教学目的的要求、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演示实验说明和建议、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和资料。但总体内容上陈述简短,对教材的编写意图谈的较少,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指导性意见较多,对化学知识与生活和科技的联系较少,注重和强调了教学指导建议,不利于教师教学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

而新版《教师教学用书》则在旧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教学资源等新栏目,体现了编者对新书内涵的重新定位以及对其编写理念的重大变化。由编者围绕课程的编排理念、特点、课改背景等多个问题作了深入的交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他们进行课程改革的创造性。

二、编排特点

(一)旧版《教师教学用书》

1.对章节教材的分析处理以“概述”“说明”“教学要求”的方式展开,主要是针对知识与技能方面阐述了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程度,但对教材的编排思想、所学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方式、该章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对整个教学活动所做的一些设计准备、对科学的思维方法等内容谈的都比较简单概括,对化学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体现的不够充分,对给予教师具体的教法帮助较少,课程资源内涵极其单薄有限。

2.“参考资料”则是一些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化学家的生平介绍、科学成就等资料,但缺乏章节化学知识与生活、现代科技和社会的最新资料,学生必然就缺少了对概念规律演变发展过程的了解、对科学思维发展过程的体验和锻炼、对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等。

(二)新版《教师教学用书》

1.介绍了高中化学课程的特色,新的教学理念和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教科书采取“紧密配合”的方式,逐章逐节进行分析说明。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课程的开放性、时代性与科技性,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这些编排特色符合时代特征,有利于教师对新理念的认可和接受。

2.“本章说明”栏目不仅详细的介绍了本章教材编排顺序和问题思考,而且还以框架的形式展现了本章的内容结构,然后详尽的介绍了这一章的内容特点,指出了与学习前后知识间的相互衔接关系,进一步从多方面分析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利于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目标。

3.“教学设计”是新版《教师教学用书》编排上的又一个创新之处,它用简洁的语言从学科角度、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生的思维发展等方面全面分析阐述了“本节教学重点”和“本节教学难点”,突出了学生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设计,更有启发性和借鉴性。

4.“活动建议”根据突出教学重点的实际需要,安排了一些演示实验,从教师操作的角度,给予了具体的实验指导,介绍了实验的具体做法以及相应的教学处理方法,有效的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5.“教学资源”编入了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其内容全面详实、内涵丰富,具有完备的课程资源功能。

(三)二者对比之后所突显的教学功能

1.对教师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提供了前提基础

旧版《教师教学用书》缺乏对基层实际教学的调研,不利于教学理念的渗透和落实。而新版《教师教学用书》突出了课程资源建设利用的功能,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新课程理念、化学学科内容和知识内涵的认识进行重新界定,对栏目的使用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参考性建议,对教师教学有极强的引导、启示和帮助作用。

2.建立教学资源,提供宽广厚实的教学资源储备

新版《教师教学用书》在每章最后开设了“教学资源”一栏,编入了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化学知识、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宽广厚实的教学资源储备。

三、研读后的启示

(一)加强对高中化学《教师教学用书》的系统研究学习

教师必须加强对化学新书的系统研究学习,从课程框架的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课程内容的编排思路、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课程资源等有一个清楚明晰的了解和认识,充分发挥各个栏目的作用,教师在使用教师用书时要做到学习、领会和创新使用,把新版《教师教学用书》的具体教学建议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

篇5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 ;资源获取

中图分类号:G434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对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提高其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笔者以新疆中小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了新疆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获取现状的问卷调查,从学校的硬件状况、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情况、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获取环境的整体评价共4个维度全面展开,以期得出影响教师进行资源获取的主要因素。

2 ;结果分析

2.1 ;资源下载是否需要收费

这里所指的收费并不全指现金支付,有些也是资源平台中为了资源流通所制定的虚拟币。一般建设主体为商业机构的平台资源,都需要支付相应的虚拟币,也有部分资源为免费资源。建设主体为政府教育机构性质的,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所建设的资源一般都可免费使用。

2.2 ;教师可获知的资源获取渠道的信息

资源获取渠道的匮乏是影响教师进行资源获取的第二大障碍。目前教师的信息来源主要以同伴推荐和自行搜寻为主。但是同伴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时受彼此间情感联结、同伴资源渠道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不具有稳定性。自行搜寻需要教师对资源获取渠道进行新的质量论证,获取效率较低。

2.3 ;资源内容本身

资源平台中,资源内容是否具有适切性、数量和种类是否丰富,都影响着教师对资源的获取。而对资源内容质量、平台资源数量和种类的评价都来源于教师以往的资源获取经验和使用经验。这就需要在平台建设中,加入对资源内容的质量考核、丰富资源数量和种类。

2.4 ;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笔者通过访谈得知,绝大多数教师已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检索方法,但对于高级检索技能却表示陌生。

3 ;发展建议

3.1 ;通过提高教师的共建共享意识和加大政府的资源购买力度,克服资源获取障碍

用户主要有两种途径可获得虚拟币,一种是现金购买需要支付虚拟币才能获得的服务或兑换等值的虚拟币,一种是用户上传优质的原创资源并获得其他用户的下载。问卷调查显示,近半数的教师有原创的资源积累,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对自行开发的资源进行优化后上传至资源平台,从而换得其他用户的虚拟币。其次是通过加大政府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购买力度,学校可以通过提高对公共账户的购买数量,方便教师进入更多的资源平台进行资源下载。对于由政府投资创建的资源平台,依旧对有资源共享需求的用户进行免费开放。而由于资源的无偿上传而导致的资源创建者的流失问题,政府可将无偿上传转变为有偿奖励,通过对所上传资源的资源评价和用户的下载使用率,进行资源质量的等级评价。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奖励力度,定期对资源创建者进行奖励支付。也可将教师的资源创建表现与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挂靠,以此来激励教师参与到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中。

3.2 ;加大资源获取渠道的宣传力度,进行资源的广泛推广

拓宽资源的宣传渠道。目前,可供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层出不穷,而以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渠道信息存在流通不顺畅,宣传力度小的推广瓶颈。所以应该积极地打开推广局面,大胆拓展资源宣传渠道,结合主流的信息沟通工具和平台进行资源渠道的立体式推广,如通过QQ群、微博公共账户、微信公众账户等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源获取渠道的宣传与推广。

以学校为主导,定期对教师进行资源信息的推荐。由学校带头,建立起资源推荐公共平台,有效地搜集学生、教师的资源推荐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后,定期以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告知教师。除了对他人的推荐信息进行汇聚整合,学校也应派专人对资源获取渠道的信息进行刻意收集。

3.3 ;在现有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中,嵌入针对教师的个性化资源需求服务

(1)在账户管理中,加大对教师个人的资源需求分析。增添对教师个性化资源需求的信息管理,包括其任课的教学科目、年级段等个人师资信息,希望获取的资源形式、资源推荐方式等资源获取习惯。尤其针对新注册使用的用户,其对平台的具体操作较为陌生。更应该对其个人的资源获取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其进行资源的快速获取。

(2)加入个性化资源推荐功能。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教师的搜索、下载记录,为教师进行资源推荐。使得教师能快速地找到其满意的资源,减少资源检索时间,提高资源获取效率。

(3)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评价系统。在数字化资源平台中嵌入资源质量评价系统,实现对平台入驻资源的动态管理。教师可在其浏览或下载某教学资源后对资源质量进行个人的主观评价。资源管理平台定期对资源质量的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评定较低的资源予以二次评估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合格/不合格)。对认定为不合格的资源,管理者将认定信息反馈给该资源的提供者,建议其进行资源质量的提升,同时停止该资源在资源平台上的。直至资源提供者递交资源优化审核,并获得通过后再恢复其资源在平台的正常。

3.4 ;提高资源平台的准入门槛,优化已进驻的资源内容

平台管理者要严把新进入的资源质量,放缓资源在数量上的建设,转而关注资源在质量上的提升。对于已入驻资源平台并顺利的资源,管理者需要对这些旧资源进行合理的规整瘦身。对内容重复的资源予以筛选,仅保留原创资源。

参考文献:

[1]牛亚男.教学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篇6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创建于1934年,在“求真、崇善、唯美”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致力于把学校办成一所“国内一流且国际知名的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北京十二中是北京市首批十四所高中示范校之一、是世界名中学联盟学校、北京市翱翔计划基地校、北京市自主课程实验校、北京市课程创新实验――遨游计划项目校、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校、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先进单位、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理事单位、北京市电化教育先进集体……

图1 十二中本部

学校现拥有87个教学班,3700余名学生和近400名教职工,是一校多址的完全中学(张仪校区已经建设完成,东高地校区正在建设中),呈现出“科技特长人文奠基”的教育特色。根据十二中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型,提出了培养人才的总目标是“有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学识渊博、勇于创造的卓越人才”。具体目标是:培养早期社会化、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学校通过整合资源、创新驱动、实践育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突出优质化、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办学特色。通过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形成借助学校数字校园统一管理多个校区的一体化办学格局。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随着学校的发展,北京十二中由一校一址变成了一校多址的办学格局,这对学校的一体化管理、优质资源共享、各校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教育教学统一规划与实施、数据挖掘与使用等许多方面都带来了挑战。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应用系统越来越多,每个应用系统都有一套独立的验证体系,给用户登录、信息访问等带来麻烦。众多应用系统之间相互独立,采用不同的数据标准,给数据共享、交换带来麻烦;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相同的数据和资源,造成了数据的冗余。协同工作成为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数字校园建设要从分散的系统向集成化系统转变,要求建立一个有助于学校一体化管理、能够实现数据资源交换与共享、解决学校迫切需求、支持学校核心工作、体现学校特色、有助于实现学校目标的数字校园。

图2 学校需求―数字校园―学校特色目标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我校的数字校园是在专家指导下,从学校实际出发,基于数据共享交换,体现大数据理念,实现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学校核心工作效率与质量,解决学校迫切问题,促进学校发展而进行整体设计并建设的。建设产生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现了四个统一,有助于学校一体化管理

各校区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办公管理平台、整合并共享相关应用平台(十二中各校区均可使用)。由于大家用的是一个信息门户、办公平台、相关应用系统,这让各校区师生实实在在地认识到自己就是十二中的一员。借助学校数字校园平台,通过视频会议、云班会等多种形式,给学校的统一管理带来极大方便。学校信息门户每月访问近10000次,每天访问400多次,提示数每天达1000多次,其中将近40%的访问来自科丰校区。

2. 解决学校迫切需求

学校的数字校园各应用系统是为解决学校实际问题而建设的,如“数字智能广播系统”。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对广播系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广播存在地点固定、分组固定、功能单一、需要反复改造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我校发展的需求,数字智能广播则解决了这些问题,满足了学校多种需求。

实现了广播地点的灵活性。原来广播必须去指定地点,现在只需在自己电脑前即可。

实现了任意分组广播、编组广播、多路同时广播,满足了学校各种广播需求。

实现了眼保健操、课间提示音乐等自动播放。

实现了英语年级听力(MP3)直接播放。

解决了由于班级变动需反复改造的问题,节省了时间和投资。

解决了原有教室音响效果不好的问题。

解决了晚自习、考试、个别年级提前上课等特殊打铃问题。如高三考试时,整个楼就按照高三打铃,影响了其他正在上课的年级。数字广播实现了在不同年级、班级的分别自动打铃。

学校的数字智能广播系统整合了多种功能,解决了多个迫切问题。

3. 实现数据资源共建共享

借助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资源库系统,我们实现了各校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校园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对于十二中这样一校多址的学校来说是非常迫切的。学校原有诸多特色资源保存散乱,共享性差,面临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使用效益难等问题;而且教师和学生无法快速、准确查找到有效资源,浪费时间、精力,亟待有效的工具支持现代化教与学的发展。面对教学资源的诸多问题,学校教学资源库系统有效实现了一校多址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十二中教学资源库系统兼具资源上传、资源审核、资源检索、资源浏览、资源收藏、资源下载、资源评价、资源回收、资源统计、资源权限、菜单定制、组织机构、用户管理、角色授权、业务注册、审计管理、日志管理、安全策略等模块。该平台有效地整合了学校特色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共享性、利用率,提高了教学效率。

该平台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自主建立资源分类、分别定义访问用户权限。我们还借用该系统的个人空间为每位教师创立了自己的网络云存储。教师可以把自己重要的资源放在里面,并且自行确定是否,以便其他教师浏览。

我校的教学资源库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两年来,上传各种资源5000多条,下载资源9000多次,资源容量达到1T。

“教学资源库系统”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级中小学校,集资源建设、管理应用于一体的先进、安全、稳定、开放的平台。平台能够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学校对各类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课件等)的灵活管理,数据标准化,有效聚合,广泛共享。

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采用最流行的SSH系统开发架构,使产品结构化程度高,扩展性、升级性好。同时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系统简便易用。系统在开发的过程中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用户单位相应标准及规范要求,具备国际化标准的网络协议、软件体系结构和接口,保证系统能与其他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4. 支持学校核心工作――教学

我校数字校园的第三图书馆、学科学习网站、网上听课系统、网上评课系统、百分百平台等都是为学校教学服务的。

网上评课系统根据需要设置相关评价要素、权重,根据网上评课相关数据的自动统计和分析,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

原来教师评课都记录在本上,每学期检查一次,只是看教师们是否按照要求评了一定数量的课,花费很多时间,更无法统计所评课的等级情况,监控教学质量。网上评课不仅让这些以前难以实现的事情都变得简单,还有助于教师间通过听评课相互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1)加强了学校领导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力度

指定时间段内,展示学校、校区、年级、学科A\B\C\D\课各占多少,学校总体教学情况如何;避免了收集听课记录本,统计相关数据的繁重工作,提高了效率。

某个学科、某位教师,指定时间段内教学质量如何(如图3)。

图3

通过网上听评课平台相关数据、图表,学校领导及时了解教师听课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措施(如图4)。

图4

(2)强化了任课教师自我反思和发展的意识

自动统计自己课堂教学评价情况,及时了解某段时间其他教师对自己课堂的评价情况,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如图5)。

图5

及时了解听课教师对自己教学改进的意见或建议,吸收外能。

长期保留自己的听课情况,包括听课收获,补充内能,有利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突破教师教科研时间和空间限制,节约了教科研成本。

(3)引入了学生参与评课的机制

5. 发挥大数据作用

学校的数字校园整合了相关应用平台,为各平台数据交换与共享奠定了基础。我校的综合校情展示及辅助决策支持平台是基于大数据、数据交换理念,通过从学校其他应用平台抽取海量客观数据(无需重复录入)自动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处理,集中提供报表,为学校领导、教师、家长提供重要参考,做出正确的决策。该平台在十二中各校区均可使用,不仅实现了数据共享,还有利于学校一体化管理。

综合校情展示及辅助决策支持平台是教育及辅助决策支持平台,提供一整套满足学校内部相关信息的数据分析、报表、教育质量监控的解决方案。同时作为一个前端展现平台,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建设中规模监测分析、师资力量监测分析、教育质量监测分析、学生成长监测分析、教学科研监测等多个领域。

综合校情展示及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具有Dashboard(仪表盘)、Query(灵活查询)、Report(业务报表)、Analysis(多维监测分析)等功能。

目前,该系统里主要展示了学校师资力量、历年高考光荣榜、历年中招录取线、师资队伍建设、招生毕业分析、教学质量监测、学生学业分析、学生工作管理和学生体质健康等功能;全面、详细地展示了我校方方面面的情况,方便校领导了解学校整体情况,以及根据各方面的分析结果做出最佳的决策。当然,随着我校数字校园的不断丰富完善以及应用的深入,相关数据会越来越多,我们获得的相关报表也会越来越多,做出的决策也会越来越正确。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我校数字校园建设重点在于软件建设,主要是围绕我校四大中心进行建设,如图6。经过几年努力,已经初具规模,不少应用系统和平台已经投入使用,给学校的管理及教育教学带来极大方便。接下来,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图6

广泛调研,不断完善。在现有数字校园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主动广泛听取管理者和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继续丰富完善我校数字校园平台。如:相关平台在使用过程中的不断完善,数据的不断融合与丰富,呈现的报表更加全面;进一步完善教师信息档案系统,用于教师教学历程记录,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丰富学生档案管理平台,记录学生学习历程,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等。

图7 教师意见反馈

加强培训,惠及全体。学校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推行使用简单、效果明显,且不给大家带来其他负担的应用,如:我们的协同办公平台、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校情展示及辅助决策支持平台等。在此基础上,加强数字校园应用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学期我们已经开展了2期16次有针对性的培训,我们将继续借助于专业机构加大培训的深度和广度。

建立机制,鼓励创新。逐步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鼓励大家使用信息技术,做教育改革的先锋者和创新者,对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做出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服务教学,提高质量。学校今后将在课程开发与管理、数字课堂互动教学实施、学生在线学习的智慧校园环境营造、电子备课与学科资源平台搭建、网络教研与科研平台开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充分发挥数字校园在培养早期社会化、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不断探索,深入应用。我校的教学资源库目前主要由教师提供,今后我们将向学生、家长开放,不但向他们开放资源,更为他们提供资源推送、资源上传等功能,真正实现教师、家长、学生共建共享;网上听课、评课系统,不仅面向教师开放,也向学生开放,让授课教师及时了解其他教师及学生对自己课的建议,从而实现高效网络教研;将翻转课堂里的学科学习微视频融入我校的学科学习网站,方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网站系统自主学习,并借此推进数字校园中学生学科学习的应用设计等。

及时梳理,固化成果。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与提升,形成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推广应用成果。

未来,我校的数字校园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在学校管理方面都会发挥巨大作用,引领学校全面发展。

专家点评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数字校园的设计可促进多个校区一体化管理,体现了信息技术促进科学管理的巨大优势。各校区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办公管理平台、整合并共享相关应用平台(十二中各校区均可使用),实现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学校核心工作效率与质量,解决学校迫切问题,促进学校发展。该校另一大特色为辅助决策支持平台,提供一整套满足学校内部相关信息的数据分析报表,提供教育质量监控的解决方案。同时作为一个前端展现平台,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建设中规模监测分析、师资力量监测分析、教育质量监测分析、学生成长监测分析、教学科研监测等多个领域。通过从学校其他应用平台抽取海量数据自动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处理,集中提供报表,为学校领导、教师、家长提供重要参考。该平台在十二中各校区均可使用,不仅实现了数据共享,还有利于学校一体化管理,可以说该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是具有前瞻性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建议

1. 教学资源库系统实现了各校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未来进一步让资源智能化,自动推送给有需要的学生,使其获得个性化学习资源与辅导。

篇7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创新;服务对象

一、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认识

我们教学团队通过学习《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关于开展2012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提高了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认识。

(1)目标和建设规划: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开放课建设旨在促进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支持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课程范围: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3)基本要求:课程资源系统完整,由网络有限开放到网络传播、充分开放。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4)建设方式:2012、2013年重点是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采取遴选准入方式选拔课程;同时,从2013年起,适应新需求,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成果,采取招标建设和遴选准入两种方式建设一批新的课程。

(5)共建共享:通过协议实现精品资源共享,基本资源免费共享、拓展资源有偿共享,通过爱课程网站可以便捷获得所需资源,更好地为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服务。

二、建设实验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体会

实验类课程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的困难与问题:

(1)精品资源与实验教学环境密切相关,各校的实验项目的不同、内容的差异、仪器和装置的差异……如何共享?

(2)各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教学要求不同,不同专业的学时也不同……如何使各校的学生、教师和社会自主学习人士能各有所获?

(3)现有的国家资源共享课程申报系统,是针对理论课程设计的,与实验教学的结构和特点有差异怎么办?

面对上述困难和难题,我们教学团队成员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文件,认识到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不怨、不等、不靠”,转变观念主动转型求发展的思路。

因此,我们梳理了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资源,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模板中的章对应某级物理实验课程,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模板中的节对应具体的物理实验项目,克服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差异。为减小各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教学要求不同,不同专业的学时也不同的矛盾,我们选择了以本科生受益面最广的基础物理实验系列课程为基础,构建资源共享课程的结构,完成了基本资源上传,标注了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上传了部分拓展项目,为低年级本科生、一线教师和自主学习的人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教学资源。为解决各校的实验项目的不同、内容和仪器设备的差异等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的课程建设中成立区域协同创新小组通过共建共享完善基本资源、丰富拓展资源和加强交流合作,使各高校的师生都可以各取所需。

在申报过程中,我们就原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等问题,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们反映原精品课程网站课程体系架构清晰,连接方便,有的表面上看在线学习授课录像参考资料练习题一应俱全,但是很多东西只有一个链连接,里面没有内容。学生们认为是原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或者说没有形成合理的运作模式。对学生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国家精品资源还是有需求的,调查结果见表1。

在教师中的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是很重视和愿意参加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通过调研和研讨,我们坚定了教学资源建设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方针,提出“以启迪物理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强化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模式”的建设思路。我们认为:

(1)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是前提。精品资源共享课不仅坚持了以学生为本,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基本要求,还强调了高校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提升高校的教育理念。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目标。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路要紧密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设计、整改、转型和升级。

(3)引领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是动力。我们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内涵的理解是: 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基本要求与拓展创新的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教育方法的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4)建设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是关键。对于实验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不仅仅是教材和网站,更重要的是教学团队和实验平台的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资源建设的可靠保证。教学团队建设要确保教师队伍和技术队伍的合理配置,教研能力的整体提高和技术队伍稳定;实践平台建设要注重安全、环保、功能齐全,确保教学计划和目标能顺利进行,并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和课外科技活动提供软硬件环境和氛围。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是核心。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启发、提问、互动、讨论、项目、专题和协同式等各种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仿真等各种教育技术的灵活运用,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例如:学时、实验室、实践场地和条件…),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6)推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是责任。高校三大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为服务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为科学技术的普及提供精品资源和服务,促使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这次升级过程中我们构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结构,上传了能反映课程结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基本的核心资源,标注了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上传了部分反映课程特点的教学案例、仿真实验系统、自主学习和交流平台、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相关软件等拓展资源。因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时间短,任务重,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我们将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高校师生和社会的需求,以及他们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成立区域协同创新小组共建共享,不断丰富、改进和完善精品教学资源的建设,更好地为师生和社会大众服务。

三、国家精品课程升级后的思考

(1)与时俱进丰富教学资源。结合学科发展,不断将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融入实验教学,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和更新课程内容。进一步丰富精品教学资源内涵,构建能够涵盖课程相关领域和实验项目的背景介绍、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应用案例、学生作品、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科学讲座、素材库等核心内容的各类资源。

(2)共建共享协同创新发挥实效。进一步了解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做好调研和需求分析,突破使用者厌烦的瓶颈,激发师生和社会受众的使用欲望,提高资源吸引力、利用率和共享性,为师生和公众做好服务。加强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兄弟院校合作交流,我们最深刻的的体会是:共建才能共享,共享才能共赢。根据我们在资源共享课建设中的体会,提出几点建议。

① 以学生为中心,广泛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渴望,建网站和资源库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网站和教学论坛的研讨,使教学资源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与学生的需求结合的更密切。

② 以教育目标为导向,广泛了解教师的教学需求,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参加拓展资源和资源库建设,加强校际合作,使之成为教学研讨和交流的公共平台。依托区域协同创新小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构建远程协同实验室,空中实验室,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做实验专题和案例分析讲座,让实验环境和条件比较匮乏的老少边穷地区的师生也能受益。

③ 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了解并满足社会对终身学习的需求,例如:面对社会各界、学前儿童、中小学开放(开展科普讲座与实践、举办科普夏令营等),或为企业培育相关人才。

④ 借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做法,建议教育部或教育厅设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开放基金,在假期对外校师生开放,或外校师生通过申

篇8

一、建立教研QQ群组,提供交流平台

QQ群聊网络教研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借助这个平台进行互动研讨,教师们可以畅所欲言,又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尤其是对一些问题或困惑一时想不出好的或满意的解决方法和思路而过了一天或一段时间才有奇思妙想,同样可以发在QQ群聊里,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讨论、争议,产生共鸣,为传统教研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了能在QQ群聊组发出较好的妙计、较新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们就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报刊、网络、咨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师们无意中阅读、接触、学习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而经典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又得到不断的巩固和诠释,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二、网络互动评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展示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摸索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教学技能的长处和不足,又看到其他教师的优势和短处,我们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开展了同年级的同课异构公开课,使教师们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中吸收优秀的教学方法、经验,也从中吸取别人和自己的失败教训。我们的做法是通过网络教研QQ群的论坛板块发帖子互动评课:

先是每个上课的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发到评课板块。

然后是每个听了课的领导、教师都要跟帖畅谈感受、意见、困惑、建议,让上课教师在清晰的比较、思考中感悟和反思新的教学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新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吸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在评课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接着由执教教师根据每个听课教师写的“听课一得”(包括优点、不足或建议或问题均可),在备课组组长的主持下面对面地交流和讨论,有的放矢地分析其他教师的评课记录、有的放矢地分析得与失,对要解决的问题达成共识,完成“成长与反思”记录表。

最后把“成长与反思”记录表发到论坛对应的板块。

如今,我们论坛版块已覆盖已开设的所有科目,注册人数有100多人,最高日发帖量有50多篇,对于一个欠发达的偏僻少数民族山区学校来说已经是新的起点和质的飞跃。

三、整合网络教研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在我校QQ群组网络教研平台中设有“评课论坛”、“资源中心”、“成果分享”、“消息”、“学习参观交流”、“班级管理”几个栏目,各个栏目由主管领导和学科组长任版主。资源中心栏目收藏有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课件、好文章推荐、制作编辑软件工具包。版主、学科组长、教研员必须起带领、示范作用,先完成一定数量的资源上传任务,让其他教师尝试使用这些资源,使他们使用后觉得实用、效果好、方便简单快捷,品尝到资源整合的成果。再鼓励全校教师参与到资源建设中,使资源库在源源不断的充实和扩大之中,点击率节节连升,教师们体验到参与网络教研的乐趣,逐渐演变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实现了资源共享,也使教师在专业话题的学习中快乐成长。同时我们向教师推荐了一些有非常丰富素材和学习资料的搜索网站,如英语的新知堂、新浪英语频道、英语园、韩国趣味英语等等。

四、设立评价激励机制,品尝教研乐趣

篇9

关键词:学校武术,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1 开发武术教学资源的意义:

1.1开发利用武术课程资源是武术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

武术课程资源与武术教学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没有武术课程资源,武术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武术课程资源决定了武术课程的外延范围,因为武术课程资源经过教育学加工后并付诸实施才成为武术课程,所以武术课程的实施水平和范围取决于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程度。

1.2开发利用武术课程资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和老师的全面发展。

武术师资和学生都是武术课程资源,同时也都是开发武术课程资源的主体之一。在开发武术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使其教育观念、方法适应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培养高尚的人格。

1.3开发利用武术课程资源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传统文化的需要: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其发生发展中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武术就是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载体,开发利用武术课程资源,也就是拓宽弘扬民族精神的手段和渠道。

2 现有武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分析

2.1人力资源:

教师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学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利用程度和效益发挥的水平。现在中小学中武术专业教师在体育教师中的比例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蔡宝忠《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_有米难为无巧妇之炊》中提到根据云南的调查资料:在调查的441 名中学体育教师中不能掌握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的有268 人,占60.8%;江苏的调查资料表明:对86 所大中小学的575名教师进行调查,60% 以上的人对武术不通或不感兴趣,只有10% 的有武术专长;山东的调查资料显示:对133 个市县、区所有的第一中学调查,有124 所学校没有武术专长教师,高达93.2%。这种师资现状,是很难承担起学校武术教育任务的。在翟少红的《试论中小学武术教材改革的出路———从课程、教材、教师、学生角度进行探讨》中浙江省问卷调查42 所中学173名体育教师武术教学情况, 有104 名教师上武术课, 占总数的60%; 有69 名教师从不上武术课, 占总数的40%。很多体育教师看不懂武术图解, 自身难以学习提高。徐培兴在“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许多教师无法胜任中学武术教学”。面对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三多”问题(1)动作多;(2)方向路线变化多;(3)每一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大部分体育教师由于自身武术技能的局限性,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因此而放弃了武术的教学工作,转向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导致了武术项目被边缘化。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没有教师资格证,进入学校教学的并不多,大多数进入别的行业或是从事运动训练,所以形成了现有的师资无法满足武术的教学,专业的武术师资却不能进入学校工作。

2.2物力资源:

大部分中小学都有体育运动场,少数学校有体育馆,但是其中针对武术而设置的体育场馆却非常少。武术的器材由于产品质量差,档次不高,而且损耗快,所以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购置。练习武术本应该穿着我们的民族服装,但是由于过去长时间意识形态对武术项目的认识和穿着民族服装的传统的影响,今天的武术服装始终局限于老年人健身服,服装款式设计观念陈旧,不受年轻人喜好。武建伟在《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普及现状及对策研究》中提到在体育场馆、器材建设方面,大部分中小学都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和数量不等的场地和器材, 很少有武术专用场地和器材, 完全说是资金的问题恐怕很难说得过去, 应该说在人们的心目中, 西方体育项目的位置高过了传统体育项目, 掩盖了传统体育项目。李成银、刘蓬翔等人的《山东省城镇中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中提到36.3%的中学没有任何武术器械, 建议武术项目应该加入体育中考之列, 同时建议中学应该有一定的武术器械做保证。韩林在《武术之乡徐州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硬件设施不足导致教师缺乏热情, 场地器械经费不足, 相应的对武术教学的建设与投入不足, 使得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遇到严重阻碍。毛伟伟在《中学武术教学问题的再研究》发现, 大多数中学没有相应的武术场地, 只是在室外随意找块地或者是在田径场上课。论文参考网。由于对武术项目的不重视,学校在进行体育设施建设时往往忽略武术的硬件设施和相关器材的购置,以致于中小学武术教学没有与之配套的服装、器材、场地。

2.3内容资源:现行中、小学武术教材内容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表明,翟少红的《试论中小学武术教材改革的出路———从课程、教材、教师、学生角度进行探讨》中提到近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武术运动主要开展了套路运动。论文参考网。中、小学校武术也主要是顺延着套路运动形式进行教材编写。随着时代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入门难,提高更难,同时动作中所包含的攻防含义不明显,甚至根本就没有,以单调枯燥的套路重复练习记忆为主要形式,强调对技术的掌握,缺乏对其内容使用的拓展,不符合现代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需要。(2)教学执行技术传授的单一模式,缺乏深层次的文化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培养。长时间计划经济下对人的惰性的培养,导致武术教学内容既没有继承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严重与时代脱节,缺乏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休闲性和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因此出现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好上武术课的这一奇怪现象。(3)在教学组织实施时,延续着竞技武术的训练模式,以“基本动作-基本功-套路”为主要教学技术路线。或者别出心裁的去掉基本动作基本功,直接进入套路教学,这样教学即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又严重打击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3 结论和建议

3.1人力资源: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学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利用程度和效益发挥的水平,因此加强对武术师资力量的培养是武术教学资源开发的重点。建议:(1)首先设立师资培训短期发展目标,教育、教研部门要加大对体育教师武术技能和理论的培训,使其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上得到切实的提高。(2)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对体育教师的武术素质(包括武术理论、武术技术和教学效果) 进行考核,在中、小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武术学科带头人, 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3)加强督导评估,建立表彰奖励机制。论文参考网。对教学和科研工作实绩突出的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定期进行表彰奖励。要注意把在武术教学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工作作为表彰奖励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事迹, 推动武术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

3.2物力资源:

建议:(1)建议教育管理部门重视和正视武术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建设中为武术场地器材留出一席之地。或者在已有场地上进行进对性的改进,比如体育场可以开辟一块草地作为武术课教学用地。体育馆也可以布置一些武术方面的古训,设置沙袋挂架作为学生练习使用等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武术的环境和氛围。(2)必须明文规定武术课师生必须穿着武术服装。武术服装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统一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以人为本”。

3.3内容资源:

建议:(1)改造现有武术内容,强调内容生活化、实用化,要多元化教学,不光教给学生武术技术动作,也要对动作的防身、健身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强调武术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要用武术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不畏困难的精神,同时也要培养尊师重道的高尚人格。(2)改变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培养运动员的训练模式,不能只走套路的单一路线,不能只让学生重复枯燥乏味的动作练习,要适当加入实战对抗以及配合对练的内容。同时也要结合生理学和解剖学进行武术养身,健身的讲解。

参考文献:

[1] 周登嵩. 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邱丕相. 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3] 武建伟.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普及现状及对策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07( 5 ) .

[4] 翟少红. 试论中小学武术教材改革的出路———从课程、教材、教师、学生角度进行探讨[J]. 中国体育科技,2005( 6 ) .

[5] 郭庆平,张月会,刘蓬翔,等. 山东省城镇中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 山东体育科技,2002( 2 )

[6] 蔡宝忠. 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_有米难为无巧妇之炊[J].中国学校体育,2007( 5 )

[7] 毛伟伟. 中学武术教学问题的再研究[J]. 内江科技,2007(7)

[8] 韩林. 武术之乡徐州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

篇10

论文摘要:建设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是国家加快高职院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重要的课题,通过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示范项目建设,提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架构模型、标准、功能设计、软硬件环境,提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0引言

随着Interne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育技术和方法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是我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是将各个专业作为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基本单位,建设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1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尚未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部分国家示范院校开始尝试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各校争先进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本身就证明了信息化对于教学的迫切性和趋势性。但是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也存在着盲目性和认知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

(I)重视资源平台建设,忽视资源内容建设

有些高职院校重视重平台建设,忽视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价值体现就是为用户提供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标准统一的有效、合法资源。然而现在平台往往忽视对教学资源的建设,导致资源匮乏或资源重复,造成一种“有路有车无货”的现象,致使整个平台功能、效盎不够理想,甚至成为摆设。

(2)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观念未变

先进设备与先进教学观念要同步引人教学,数字化教学环境中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有很大差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学生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讨论、分析来获得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3)标准不统一,功能不完善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资源来源于众多单位部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在资源开发行为的规范、制作内容的要求、管理平台的功能等方面容易造成标准的不统一,致使资源服务平台缺乏对资源元数据标准的支持,最终导致系统平台整体效率低和资源质量不够优化。另外整个平台覆盖面广典端用户多,在建设过程中容易产生网络结构、协议的不统一,造成资源难以交流与共享。

(4)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问题

共享型专业教学库系统是高职院校应用系统的一部分,与网络课程平台、精品课程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基地管理系统相互关联。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时,必须解决各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问题和与以上应用系统数据接口问题。

(5)资源服务平台存在安全隐患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也越来越庞大、复杂,伴随着平台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包括用户对系统无意识的破坏和黑客的恶意攻击等;另一方面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例如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安全性不够,认证安全漏洞,病毒危害,尚未建设身份认证系统等。

2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功能设计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将本着开放性、共享型、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原则,整合、开发校内各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和开发国内外相关行业的资源,具有一定原创性比例和信息海量存储容量、设计科学规范和使用方便快捷的大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体系。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架构如图1所示。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功能:

①具备完善的库类别:专业标准库、网络课程库、精品课建设库、专业信息库、专业特色专题库、专业试卷库、专业图片库、专业视频动画库、专业合作企业库、专业文献库。用户可自己维护自定义资源服务平台的类别。

②资源的共建共享: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上传下载存放和使用库中资源。

③ Web集成:基于Web的应用模式,使教学资源制作、管理,信息、教学交流、资源共享与交流都能在网上进行。

④资源检索:为使用者提供资源服务平台中资源的多种检索功能。例如课程导航、资源服务平台导航、专业专题导航等,方便学习者使用。

⑤网上交流:提供BBS服务、教育论坛、电子邮件服务系统,为网络教学实现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辅导。

⑥自主学习:提供完善的讲授型网络课程库、多媒体课件库、素材和案例库、专家答疑辅导系统,使用者可以自主完成专业课程学习。

3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需要符合有关标准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要完全符合教育部标准.同时要符合行业和学校标准.具体标准如图2所示。

4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软硬件环境要求

(1)操作系统

采用J2EE技术架构,纯Java语言开发,能够在不同的的操作系统下运行,能够运行在大多主流的操作系统之上,我们已经在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XPProfessional 、Windows 2003 、RedHat Enterprise 5.5等主流Linux操作系统上作过严格测试。

(2)数据库

MS SQL Server 2000(sp4)/MS SQL Server 2005 sp2,Oracle lOg。根据用户需要可以提供其他SQL数据库支持。

(3)硬件配置

PC服务器—在IBM X3650标准配置上,内存扩展为2GB,或有更高配置更好。

磁盘阵列—采用IP SAN产品,型号为US-i316最大容量为8TB,先配置4TB。具体配置要求如表1所示:

为了得到良好的性能,建议将数据库服务器和软件系统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同时,如果存在大量流媒体(素材库)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部署流媒体服务器,以支持对流媒体的访问。

5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体会

(1)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要体现高职院校特点。

高职院与本科院校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上区别很大,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有其鲜明的特色,例如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流的教学、实训教学等,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平台不能完全照搬本科院校的数字化教学平台,高职院校需要开发适合高职特点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例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开发,基于高职院校实际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多样化的项目化教材、实训教材。

(2)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培训工作。

先进设备与先进教学观念要同步引人教学,随着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改变,必须通过培训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推广和应用的成败,关键看有没有对全校师生进行充分的培训。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采取一套有效的考核管理机制来保证培训工作达到圆满效果。

(3)教学资源服务平台要不断完善。

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它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修改和充实的过程,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功能和内容应该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时展的要求。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阶段目标要面对现实,不应贪大求全且质量领先,既要体现国家标准,又要可推广、可持续;同时要考虑多方参与,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行业企业的资源,引进标准,使培养的学生更能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调动教师积极性,解决“有车无货”问题。

(4)解决与学校门户、身份认证系统、数据中心整合

目前不少高校开始建设门户、身份认证和数据中心等三大平台,该三大平台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平台,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精品课等应用系统与学校其他应用系统例如OA、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人事系统、资产系统、科研系统和档案等应用系统必须与三大平台做好整合,通过身份认证系统加强管理,通过门户来展现,同时必须确保全校各种数据实时更新,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5)解决与网络课程平台和精品课程平台的统一。

部分高职院校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同时,已经建设了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申报管理平台。因为三者关系密切,建议对三者进行整合,或由同一家公司开发,确保兰者实现无缝连援,防止教学资源重复或差错,避免教师重复上传教学赞源,解决教学资源共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