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范文

时间:2023-11-20 17:5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护绿地设计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

篇1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

本规定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第三条市建设委员会是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市绿化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

各区人民政府,规划、国土、林业、水利、环保、房地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绿线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规划、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合作,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各类绿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定绿地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地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第五条城市绿线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已批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本市绿化的现状、风景名胜、自然地貌等予以划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下列区域依法划定城市绿线:

(一)现有的和规划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

(二)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水塘、湿地、山体等城市生态控制区域;

(三)城市规划区内的风景区、散生林植被、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等。

第七条批准的城市绿线应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举报投诉城市绿线管理违法行为的权利。

第八条城市绿线内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作他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得违法审批建设项目。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确需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绿化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或拆除。

第九条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工程项目的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规划部门在审批绿线内用地选址时,应征求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城市规划区内工程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时,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参加审查。

第十一条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要按照划定的绿线和绿化设计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不得擅自变更绿化设计,减少绿化面积。

第十二条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面积,因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按所缺面积在指定的地点异地补绿。

第十三条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临时建设活动,应依法严格控制。

第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责令改正,并按有关规定予以罚款。

第十七条在已经划定的城市绿线范围内违反规定审批建设项目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违反林业管理法律法规的,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外的防护绿地、绿化隔离带的绿线划定、监督和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篇2

第二条本办法适应于县城(含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和建制镇规划区内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长沙县县城及建制镇规划控制区内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与城市用地红线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条《长沙县县城(经开区)绿地系统规划》由县、区规划部门和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共同组织实施。

第四条居住区园林绿化、单位园林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园林绿化应当符合《长沙县城市各类用地规划绿地率指标》(见附件)的标准。

其他集镇以及不在城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工矿企业的园林绿化参照《长沙县城市各类用地规划绿地率指标》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县、区规划和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数据库,实施绿地数据的动态管理。

县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批准的城市绿线应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第七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用地图则、提出的不同类型的用地界限、规定的绿地率控制指标、绿化用地界限的具体坐标,是城市绿线的划定依据。下列区域应划定城市绿线:

(一)现有的和规划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风景林地、道路绿地;

(二)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源泊、水塘、山体等城市生态控制区域;

1、捞刀河及松雅河、浏阳河两岸堤脚起各50米。

2、高速公路两侧各30米,省道、县道两侧各15米。

(三)城市规划区内的原生林植被、园林文物、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

(四)其他对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

第八条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公园设计规范》、《长沙县县城(经开区)绿地系统规划》、《长沙县城市各类用地规划绿地率指标》等标准进行建设。

第九条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生态绿地的规划设计方案,由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评审后,报县、区主管领导审批,由各责任单位负责组织施工。

第十条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擅自改作他用。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报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倾倒垃圾、排放污水、葬坟、用水以及其他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近期内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或拆除。

第十一条所有新建项目、需改变或影响园林绿化景观的改建和扩建项目,在向县、区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的同时,应向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报送该项目配套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方案,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参与整体设施方案评审,对符合园林绿化要求、达到规划绿地率指标的方案加盖“长沙县城市园林绿化审批专用章”后,规划管理部门方可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

确因特殊情况不能达到园林绿化建设指标的,或需要长期占用绿地、改变绿地使用性质的,需报经县城园林绿化委员会研究决定,由县、区规划和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建设单位必须在同类区域内完成所缺(减)面积的异地绿地建设任务,或按照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湖南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的规定缴纳异地绿化建设费,由财政监督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

第十二条县城和建制镇规划控制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方案,报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经批准的园林绿化设计方案不得擅自更改,确需更改时,要按照园林绿化总面积不减少、设计方案更合理、植物配植更科学的原则进行,且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四条各类建设工程配套的园林绿化要按照划定的绿线和审定的园林绿化方案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必须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

第十五条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参与组织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配套的园林绿化工程进行专项验收,确认绿线范围和建设质量合格的加盖“长沙县城市园林绿化合格专用章”后,规划部门方可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

第十六条县、区规划和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定期对行政区域内城市绿线的管理状况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城管行政执法人员要严格执法,及时纠正各类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倾倒垃圾、排放污水、葬坟、用火以及其他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活动的,由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红旗水库、白鹭湖、石燕湖、乌川水库以及浏阳河、捞刀河非城区段两岸的绿化保护带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3

一、城市绿化现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化是指公共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化)、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在这五类绿化中只有部分是由城市园林绿化专业部门负责建设、管理、养护,而其他部分则分布在社会各个部门。就我市而言,“社会绿化”包括海昌经济开发区管辖的绿化、公路部门、铁路部门、水利部门管辖的含门前三包的绿化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小区物业管理的绿化等等。这些绿化现在除了部分有规范管理之外,很大一部分只有建设没有管理,或者管理不善不到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影响着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

(一)、绿化建设方面

园林是一门造型艺术,绿化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和艺术的原则来组织,通过系统规划、设计及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而目前绿化建设领域的主要问题有:

1、在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中都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各行业部门的绿化建设自成体系,一些部门和单位将绿化简单理解为种树,对绿化效果及景观效果不加考虑,设计和施工未经园林部门审核(设计施工资质、绿化规划设计),存在随意设计施工及应付现象,部分还是无证设计或挂靠设计,根本达不到专业设计水准,加之业主多头,对绿化不熟悉,影响了绿化美化水平的提高。

2、绿化建设标准低,植物配置不合理。目前,按园林部门标准,平均建设1平方米绿地约需投入30-50元,而我市有些部门采用的建设标准仅10元左右。某些房产公司片面追求利润,绿化建设投入与房产价值不匹配,纯粹为了应付绿化规划条件书;少数业主认为园林绿化工程不会出大乱子,大不了死几棵树,把投资控制到不合理的程度,主张谁的报价低谁中标。这无意中迎合了社会上一段时间所刮的“投低标”风,给工程质量监管留下了严重隐患,使一些素质较低的施工单位乘虚而入,造成其绿化质量差、标准低。

3、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通常程序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道路、市政设施施工-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其结果是场地的原有地形地貌、自然地被、自然土壤条件受到极大的破坏,更有甚者,用大量的建筑垃圾充当回填土,不难想象,这对日后植物生长及养护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二)工程管理方面

如果说,任何建筑都讲究美观的话,那么,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古典建筑等方面则更讲究艺术性。比如假山堆叠、黄石驳岸、微地形处理等,同一张设计图纸,由于施工人员技能、训练程度不同,出来的艺术效果、气势就完全不同。更何况一些素质较低的施工单位为达到利益最大化,利用业主单位不熟悉绿化建设、管理的弱势,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在苗木规格、质量上钻空子,通过工程变更做手脚。而目前园林监理单位的管理能力及业务水平普遍不够,工程质量难免参差不齐。另外,一些建设单位在报规划时,各项指标匀符合要求,但是到施工时,一些配套设施就发生了“计划赶下上变化”的现象,待到投入使用时,问题接踵而来,例如停车场问题、商业配套设施问题等,为了缓解矛盾,建设单位不得不考虑扩建,而补扩建的唯一办法就是挤占绿地。

(三)、绿化养护方面

1、全市绿地没有统一的养护标准,管理养护水平参差不齐,随意性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交通部门建设的绿地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养护标准为0.6-1.2元/平方米;水利部门绿化建设面积13余万平方米,养护标准为0.8-1.2元/平方米;海昌经济开发区管辖的绿化面积20余万平方米,养护标准为1.0-1.2元/平方米;园林部门日常养护的绿地面积为155万平方米,养护标准为2.5-3元/平方米,由于绿化维护经费过低,很难维持较好的绿化效果和绿化质量,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的发展。

2、管理不到位。大部分单位缺少具备园林常识及养护技能的专业人才,缺少园林机械。他们把绿化养护理解为简单的修枝除草、浇水施肥、防病治虫等,是技术含量低,谁都能操作的工作。有些绿化养护人员缺少植物生理的基本常识,在绿化养护的具体操作中缺乏技术性、针对性。许多新建的绿化景观养护管理不善,植物成活率不高,或生长发育不良,达不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二、对策及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城市绿化的意义。

城市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搞好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高度重视这项公益事业,要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加以重点发展。结合我市“以东山建设为核心、以万亩片林为基础、以大树入城为点缀”的工作思路,注重打造园林精品工程,使全市园林绿化综合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以及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浙江省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园林绿化技术规程》等相关法律规范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健全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理顺城市绿化管理体制,牢固树立大园林意识。

要坚持城市绿化“一盘棋”观念,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行政职能,打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状,延伸行业管理覆盖面,提高行业管理广度、深度和力度。在重视公共绿地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居住绿地、单位绿地、滨河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等的规划和建设,做到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建议采取以下五条对策:

1、前期参与制

从项目确定、设计定位、标准要求到招投标文件拟定等工作由相关专家及行业主管部门前期参与,进行设计交底。市区所有范围内(包括海昌经济开发区),凡具有影响城市节点的重大绿化建设项目,要先请市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充分论证,必要时可以邀请省内及国内专家组参与评审,通过方案公示,征求广大市民意见,集思广益,提升园林绿化设计水准。

2、设计审核制

园林绿化设计往往起着城市再设计的重要作用,因为园林绿化设计可以根据建筑、街道等景观的需要,用植物绿化来组织视线,宜“掩”则“掩”,宜“露”则“露”,起到其它建筑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因此,要搞好绿化,提高绿化档次,就一定要加强绿化设计。为了确保绿化设计市场的有序发展,必须加强对园林绿化设计的管理:一是市有关部门要制订园林绿化设计招标的一整套程序,以规范其设计市场;二是园林设计部门要着重在绿化细化上下功夫,以提高绿化的艺术性;三是要加强对园林设计的审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建筑工程方案时,应要求将绿化设计方案纳入审查范围。审核重点包括:设计、施工资质;绿化建设指标;与绿化规划是否统一;景观效果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是否符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等。要求建设单位在不迟于主体工程建成后的第一个绿化季节完成绿化任务。

3、市场准入制

结合《海宁市招投标市场准入暂行办法》,规定绿化市场准入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所有进场的施工单位实行资质评定、复审和确认制度。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企业不良行为档案,把企业执行强制性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与企业资质、个人执业资格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动态的市场准入管理。市场准入的审查内容,包括守法经营、诚实守信、履约情况、施工质量、完全措施等方面,从而限制不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条件的施工单位进入绿化市场。

4、施工管理备案制

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其资质等级和核准的经营范围承包园林绿化工程,领取施工许可证。绿化施工企业,包括监理单位都要进行备案,由行业主管部门对绿化工程实行质监管理。工程的设计按审批权限批准后,不得随意修改、变更,确需进行重大变更的项目要重新进行审核。对未经行业主管部门重新审核批准擅自变更的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通过市场准入予以限制。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组织施工,并接受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程竣工后,必须经园林绿化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未达绿化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5、养护统一制

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美化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城市道路绿化在城市绿化美化中的作用

城市绿化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宽阔的道路绿化带起连接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影响很大。由“片”、“团”、“块”、“带”不同形式组成的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和主体。三门峡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总体结构是城市地处丘陵山区,山环水抱,生态绿地顺延山体,水系两侧蜿蜒伸入城区,基本上形成以中部组团所在的黄土台塬生态绿地为城市绿心,以南北走向的五条黄河支流为城市各组团分隔的生态绿地(包括水系)格局,规划中应强化该自然分隔的格局,以生态绿地为主体,以风景区绿地,各级公园绿地,组团防护绿地等为重要组成部分,以黄河湿地、城市周围黄土台塬、山地为背景,形成自然绿地与人工绿地交融,人工环境融入自然环境,凸现山水格局的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将黄河沿岸生态保护区和城区周边自然山体,共同纳入到城市绿地系统,构建“一心两带”的城市绿化体系。

“一心” :以城市中部生态组团为核心,围绕苍龙涧河及山体台地等自然要素集中建设的大尺度城市生态绿心,作为湖滨、陕县两大城区间的绿色生态屏障。

“两带” :由城市绿心向两城区东西方向延伸出来的带状生态区。根据地处面向水、背靠山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和发挥自然环境将全市绿地划分,通过宽阔的道路绿带使之相互衔接,构成生态绿地系统。

城市各干道的绿带成网络,将风景林区产生的清新空气通过道路绿地流向“热岛”。

城市道路绿地的规划原则

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

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已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组成不同的路网,从功能上有交通性、生活性、商业性和政治性的区分;从道路种类有大体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小区路、园林路、步行街等。根据道路的级别、性质、用地情况和道路宽度、以及市政工程设施的不同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确定绿化的布局形式是采用规则式、自然式还是综合式。三门峡市根据两大城区与中部组团的自然条件、建设现状以及用地功能布局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分别采取不同的绿地系统结构。

三门峡市的湖滨城区绿地系统采取网络状布局方式。沿崤山路、黄河路和春秋路等城市干道形成绿化廊道网络体系。重点建设青龙涧河两岸的东西向景观绿化带,并向南北两侧逐渐渗透,形成多个公共绿地节点。规划在城区北面黄河沿岸,结合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黄河风景区,突出黄河文化及湿地景观。

陕县城区绿地系统采取“环状―网络”的复合型布局方式。结合陕州大道、世纪大道、高阳路、兴隆路等城市干道的绿化带,高阳山风景区、大营公园、王寨公园等集中式块状公共绿地以及多层次绿化节点,构筑网状绿化体系。

中部绿心生态组团结合周围自然山体,加强景观绿地和生态保育绿地建设,形成天然生态绿地系统。内部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采取集中布局公共绿地的方式。

2、要符合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

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规定:

(1)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2)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a)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b)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c)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d)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道路绿化覆盖率面积(平方米)=[行道树平均单株树冠垂直投影面积*单位长度平均植树数(株/公里)*已绿化道路总长]+草地面积

道路绿地率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的面积与道路总宽度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道路绿化质量的指标。

绿化覆盖率面积是指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木植物的覆盖面积,可按树冠垂直投影测算,但乔木覆盖面积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再重复计算。

分车绿带设计

(1 )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2 )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3)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分车绿带宽度小于l.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行道树绿带设计规定:(1)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2)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3、树种选择的原则: 由于城市道路环境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同地段的环境条件差异也较大,选择树种的先决条件是能生长、绿化效果稳定、能体现城市绿化风貌的树种,要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及市树市花。

三门峡市辖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在三门峡市境内主要表现为深山峻岭、浅山丘原和河川盆地等。 因此,在树种的选择上,行道树宜选择荫浓、有观赏性、适宜三门峡城市生长的树种,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行道树基调树种:槐树、白杨、柳树等。

三、城市道路的绿化规划设计

1、主干道的绿化规划设计

城市的主干道是联系城市中的主要交通枢纽、主要工矿企业和全市性公共活动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100米不等,以交通性为主,车速快,车道宽,可绿化面积相对较大,绿化要求较高。

主干道的树种选择标准要高,可在生长速度中等的种类中选择;次干道可选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步行街应选观赏性好的种类。

选择的一般标准是:树冠冠幅大,枝叶密;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深根性;病虫害少;耐修剪;发芽早,落叶玩;没有飞絮,落果少。

选择树种应在可能条件下使用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速生树绿化快,但寿短,宜用慢生树更新;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四季之中,均有绿化效果;可以稳定景观效果。此外乔、灌、草结合还可以创造复层结构的景观。

2、次干道的绿化规划设计

次干道是联系城市中各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度为25-40米。为生活型干道,主要满足生产货运和上下班交通要求,行车速度较低。路面多为一块板式。根据其具置,可以分为居住区次干道、商业街等。居住区次干道位于居住区内路面较宽,须满足居民日常上下班、机动车、自行车等车辆行驶功能,两侧主要种植行道树。可在有些便道较宽的地方设置街头小游园,主要供居民休憩,因此须设置一些坐凳等服务设施。

商业街为满足购物行人较多而两侧便道较宽;而在便道上加设条形种植池种植乔灌木,也可以结合树阵形式以加大绿量。

3、支路的绿化规划设计

支路是街坊间联系的道路,红线一般宽12-15米。支路路面、便道很窄通常只可载植行道树。

支路在居住区内为主干路,可结合楼间绿地和街心花园,栽植具有小区特色的行道树,并把整个小区的绿化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小环境。

4、道路交叉口的绿化规划设计

(1)平交路口的绿化设计要考虑视角三角形。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的安全视距而在交叉口绘出的平面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从司机发现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好能够停车的距离称为安全距离。一般城市道路的安全视距采用30-35米。根据行车要求,在此三角形内不能有任何的建筑物和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规范规定:(a)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b)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c)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d)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2)相关设计原则: (a)在距交通信号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设施的停车视距范围内,不应有树木枝叶遮挡;同时绿化不应遮挡路灯照明。(b)分隔带与人行道上的行道树的枝叶不得侵入道路限界。弯道内侧及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种植高于最外侧机动车道路面标高1.2米的树木;弯道外侧应加密种植以诱导视线。(c)快速路的中央分隔带上不宜种植乔木。植树的分隔带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5米。考车行道的行道树应满足侧向的要求,株距4-10米。

四、城市道路绿化的施工与管理

道路绿化建设工程作为建设项目的一种,也遵循建设项目所遵循的程序,要经过项目立项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施工管理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评价阶段。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树木是有生命的机体,有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长习性。有些树木喜欢光照充足土壤肥沃,而有些植物则适宜在冷凉的环境下生长,有的在春季栽种成活率高,而有的则必须在秋季种植,民间谚语“秋载牡丹,春种树”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种植树木要因地因时、因树制宜、科学栽种。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城市街道树木种植后,需要加强管理,保证树木的成活和发育,绿化管理部门要对道路绿地如浇水、中耕(即用人工方法松动土壤表层)、除草、施肥、防寒、防雪、防病虫害等方面精心管理,才能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杨淑秋,李炳发.道路系统绿化美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杨晓光.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绿化和建筑布局;居住区小气候;影响;

中图分类号: S7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最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增快,居住区化进程的脚步也紧随其后,其后问题,土地问题日益严峻,使得居住区的生态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用建筑布局和绿化程度来对一个居住区做出标准。

二、建筑布局与气候环境

为了适应不同环境下的气候特征,在建筑布局方面,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不少经验,尽量取自然之利,避自然之害。譬如民居在适应气候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内蒙古属严寒地区,气候变化骤烈,冬季气温低而且风沙大,日照强烈,建筑多采用圆形建筑平面,散热面积小并且有利于抵抗风沙。陕西、河南等黄土高原寒冷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夏热冬冷,阳光充足,加上当地土质好、地下水位低,创造的窑洞可以利用土层保温蓄热,改善室内环境。

北京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风沙较大,夏季又偏热,形成的四合院民居可以创造出比较舒适的小气候,有利于防风避沙。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各地区人们建造房屋时必须面对的一种自然因素,它关系着人们最根本的生理需求,因而也影响和决定着地区建筑中最基本、 最稳定的部分, 决定着人们对建筑布局形式的选择。对气候条件的认识, 一方面是要了解基地所处地区的气象背景,包括寒冷程度、干湿状况、日照条件、当地的日照标准等;另一方面是要了解一些比较具体的气象资料,包括常年主导风向、冬夏季主导风向、风力状况、降水量大小、季节分布、夏冬季的雨雪情况等。

同时,由于基地及其周围环境的一些具体条件比如地形、植被状况、周围建筑状况等等的影响,其基地内的具体气候条件会在地区整个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形成基地特定的小气候。因此,从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角度出发,图书信息中心的建筑群体布局采取与基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集中的整体形式,并努力创造更加良好的场地小气候环境。

三、调节居住区小气候的建筑布局

建筑的布局方式大体可分为集中式、分散式和混合式三种。无论哪种布局形式,体形和平面的基本形态都要考虑寒冷或炎热地区的采暖或通风散热的要求。一般炎热地区的建筑宜采用分散式布局,采取比较疏松伸展的平面形态更有利于散热和通风组织。寒冷地区的建筑主体建筑宜以南、北为主,适当考虑东西朝向。调节小气候的建筑布局主要是指几个居住区在场地中适应气候环境、调节群组间小气候环境的布局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场地是为居住区而存在的,居住区往往在与其它场地要素的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因而居住区在场地中的组织和安排成为了场地布局的关键。实体布局与基地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居住区在基地中的位置与基地使用模式之间的关系上。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居住区对基地的组织和控制,与场地中其它要素协调组织,使居住区真正起到场地中核心要素的凝聚作用。

四、建筑布局改善居住区小气候策略研究

20世纪初研究寒冷气候条件下建筑设计的拉尔夫・厄斯金提出风屏蔽设计对策,即在场地北部建造环绕的长板式多层建筑,可以为其院落内部的开放空间、公共设施、儿童游戏场地以及其他层数较低的住宅抵御北向的寒风提供有效的屏蔽。厄斯金提出住宅和居住区应背向阴影和寒冷的北风,同时为平台、花园和街道提供阳光的温暖和抵御寒风的防护。研究中又有多数为高层建筑物的组合方式。相关研究认为高层建筑物应错开排列,这样可避免前排建筑物对风的遮挡,使风能更好地分散。且建筑物的高度、长度和深度同样影响风环境,建筑布置方式应注意做到“前低后高”和有规律地“高低错落”的处理方式,这样可避免前后建筑相互遮挡气流的现象。对于规则并列的建筑群,应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建筑物的布局,使之与盛行风方向成一定角度,以让风吹及每一栋建筑。

同时还有系统性研究,探讨了各种建筑组合方式所适用的气候环境。其中又多关注于高层建筑排列及其相关风速和日照、温度的调节常见的高层建筑组合模式及其适用性研究总结如下:

1.围合式布局:在温和居住区、干燥居住区、湿热居住区及炎热居住区中,应慎重选择该种布局模式;而在寒冷居住区中,应合理采用该模式的建筑布局方式,以有效抵挡寒风侵袭。

2.行列式布局:在进行行列式建筑布局的同时,尽量使建筑朝向与主导风向之间的夹角小于45,以有效改善群体内部风环境。

3.斜列式布局:在采用此种布局时,建筑朝向应与夏季主导风向的夹角小于60,才能有效地改善斜列式高层建筑群体之间的风环境。

4.错列式布局:应使建筑朝向与主导风向之间的夹角小于300,以获取良好的通风环境。

5.点式布局:采用点式布局形式时,应注重建筑间的合理布局,以防过大风速的出现,有效降低风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五、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和定额指标

居住区绿地由居住区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和宅旁绿地等组成。

1.公共绿地 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形式,公共绿地相应采用三级或二级布置,即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区公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2.专用绿地 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

3.道路绿地 指居住区各级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化用地。

4.宅旁绿地 指居住建筑四旁的绿化用地,是最接近居民的绿地。

我国第一部居住区规划技术法规《居住区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筑用地标准》规定: 居住区绿地率为30%;人均公共绿地为3m2/人,其中居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均2m2/人,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均l m2/人。小区级公共绿地面积:小区中心游园面积+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面积。 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新建居住区中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造中不低于25%;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应不少于l m2/人,居住区应不少于1。5m2/人。

六、调节居住区小气候的绿地

1.居住区绿地的降温作用

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当环境气温高于28 ℃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居住区绿地的降温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居住区植被对气象场最显著的影响是降低空气温度,植被对于周围气温的影响是有一定范围的,随着与植被距离的加大,其对环境温度的影响是逐渐减弱的。在一天内随着与杨树片林水平距离的增加,该绿地的降温作用呈逐渐减弱的趋势,同时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段,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上午,随着测点与绿地距离的加大温度迅速升高,随后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在午后,随着与该绿地水平距离的加大,温度呈线性增加,显示出该时段该绿地对温度的明显影响;而傍晚的温度变化呈现出戏剧性变化,即随着与绿地距离的增大温度逐渐下降。通过对生态场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片林对周边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且随着测点与绿地距离的加大,降温效果呈逐渐减弱的趋势。

2.居住区绿地的增湿作用

国内、外对于居住区绿地增湿效果的报导较多,均认为居住区绿地具有较好的增湿作用。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乔―灌―草型结构的绿地具有更好的生态效应,不但能够更好的改善周围的小气候,净化空气,增加植被的多样性,还能够产生更好的视觉美感,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绿地类型。在研究灌―草型和乔―灌―草型两种绿地时指出,绿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一个湿度生态效应场,两片绿地对各观察点均存在一定的增湿效应,但场强均随观察点与绿地距离的逐渐增加而减弱。其中,乔―灌―草型结构绿地的增湿效应大于单一灌木型绿地,尤其是乔木盖度的作用。对无林广场、林下广场和草坪的研究结果表明,湿度排序均为林下广场>草坪>无林广场,并且三者相对湿度差别最大的时刻出现在10:00~12:00,其次才是14:00,这与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温度差别最大时刻出现在14:00。研究表明,在湿度方面的排序是:林地>草地>裸地。而乔―灌―草型和乔―草型结构绿地的增湿效果差异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树种不同,二是周围环境不同,三是不同结构的绿地在优势种、盖度、郁闭度等方面是不同的。因此,其影响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七、绿化改善居住区小气候策略研究

由于城市绿地景观在不同的尺度下呈现不同的特点,研究针对各功能范围绿地提出建议。对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注重其规模化对区域小气候的改善作用,构建以高大乔木为主的城市绿地生态小气候场,通过道路绿地连接来延续。对居住区绿地:根据需求设定城市绿地功能和形式,以广泛的遮荫为功能需求目的,营建社区交流通道,形成绿色廊道、围合式景观;加强绿地的联系,形成连续的树冠阴影区域。尺度策略总结为多种绿化形式组合,通过提高外出活动减少人们对于室内空调的依赖,从而达到景观效应的延伸以及绿地的维护。

八、结束语

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出绿化和建筑布局对居住区小气候的是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应用和推广,争取让人民们能够活在更好的居住环境中。

参考文献

[1]赵娜.武汉当代居住小区微气候营造的比较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报.2012(11):22-23

[2]田爱芳.漯河市绿色道路廊道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3(9):78―80

篇6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大城市”的战略目标和“特色建市、生态立市”的总要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依据城市环境机理与功能,充分利用山、河、江、湖、城等自然资源,强化以城市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努力把台州市建设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生态型的国家园林城市。

    二、 总体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争取每年扩绿200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80万平方米,到2005年,全市绿地率达33%,绿化覆盖率达37%,人均公共绿地达8平方米,形成组织管理到位、规划设计规范、景观保护得力、绿化系统完整、市政设施配套的建设格局。到2005年实现创建省园林城市目标。力争在2008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三、 主要任务

    (一) 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绿地合理增长的保障。要结合我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充分采用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植物地带性风貌特色,高标准修订《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经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同时组织编制《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通过规划手段,引导全市建成区内的山体林地向城市公园过渡,指导城市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合理布局,确保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

    (二) 加快城市绿地建设。

    1、 多管齐下,增加城市绿量。实施每年新增人均公共绿地1平方米,每年新增其它绿地200万平方米的“绿色行动计划”。通过规划扩绿、见缝插绿、租地造绿等途径,保持城市各项园林绿化指标的逐年增长,到2005年使人均公共绿地从现有的6平方米增到8平方米,绿地率从现在的29.8%增加到33%,绿化覆盖率从现在的33%增加到37%以上。城市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地率不少于25%,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绿地率在30%以上,旧城改建项目绿地率不低于25%。

    2、 讲求特色,提升绿化品位。充分利用我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特有条件,坚持“求精、求美、求特、求雅”打造城市绿人的个性品牌。认真执行《公园设计规范》,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以绿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绿化理念,使绿化植物群落错落有致,公园的绿化面积占陆地面积的70%以上。在绿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建筑小品、城市雕塑作为重要内容,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融合,赋予绿地建设人性化的内容,丰富城市绿化的韵味和品味。在巩固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抓好沿山文化带、沿江景观带、沿路森林带、沿海工业带的建设,加快黄岩永宁江北岸滨江绿地、大环线绿色通道、椒江白云山公园、路桥石浜公园拆建重点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城市绿色景观亮点。

    3、 全民参与,拓展绿色空间。以每年三月份的“植树节”为依托,广泛发动,全民参与,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方位拓展城市绿色空间。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建成一批“共青林”、“新婚林”、“巾帼林”、“红领巾林”。广泛开展群众性绿化活动,进一步搞好庭院绿化工作,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活动,大力推广城市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和室内摆花养草,构建立体型 、复合型的绿色空间。继续开展园林式居住区、花园式单位、园林示范村、绿色小城镇的创建活动,到2005年,园林居住区达到60%以上,园林式单位达到70%以上,其在先进单位占20%以上。积极参与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绿化苗圃和绿化基地,提高生产绿地面积和绿化苗木自给率。到2005年,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花木自给率80%以上。

    (三) 加强城市景观的保护和管理。

    1、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遵从“重在保护、合理开发”的方针,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重点搞好椒江北新椒街和章安古城的保护修缮、黄岩孔园扩建以及古建民宅的保护、路桥十里长街的保护和开发。落实保护的具体措施,尽可能保护原有历史文化古迹的遗留历史信息,保存完整的历史脉络和风貌。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设施,使之成为城市新的亮点。

    2、 严格保护城市古树名木。颁发《台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进一步健全古树名木保护档案,明确责任分工,落实有力措施,严禁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积极采用先进科技成果,做好古树名木的复壮、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古树名木保护水平,发挥古树名木的良好景观特征。

    3、 实施城市景观工程。以争创“街容示范路”为抓手,开展街容街貌的综合整治,到2005年,建成15条以上“街容示范路”。继续实施城区亮化工程,制订具体的建设和管理办法,推进临街已建建筑的亮化改造,促使新建项目亮化工程的同步实施,不断增强城市夜间景观效果。城市主次干道灯光亮化率达到97%以上。制订实施市区户外广告管理规定,结合城市街景改造和环境整治,对城区的户外广告、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交侯车亭等实施规范管理,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台州山、水、海及绿心等自然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分片拓展、绿脉相连、结构整合”的原则,搞好城市大环境绿化,营造山环水绕、绿村成荫、空气清新、四季有花、风光优美的生态城市。以总面积60多平方公里的绿心保护性开发为核心,实施城市绿楔工程,建设城市生态绿廊,缓解台州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城市山体植被保护,开展林相改造,提高阔叶林、次生林比例,增强山林季相。加大对海门河、南官河、永宁江、西江城区河道的整治,运用疏浚清淤、污水截留、河岩、铺草驳坎植树等综合手段,使河水开始变清、河岸开始变绿、环境开始变美。在抓好环境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到2005年,城市大气污染的指数巩固在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五) 配套城市基础设施。

    要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城市的总体功能和承载水平。突出抓好污水管网改造与建设,到2005年形成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相适应的污水集纳体系,管网面积普及率达到90%,污水进网处理率达到80%以上。按照“鼓励焚烧、支持制肥、允许填埋”的原则,跨区域规划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到2005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研究落实解决市区供水矛盾的综合措施,加快启动台州供水二期工程,实现城市供水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增长,到2005年供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继续加强城市管道燃气建设,做好天然气利用准备,到2005年市区燃气普及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40%。继续抓好公共交通城市道路及停车场建设,到2005年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达10辆(标台)以上,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保持在12平方米以上。

    四、 主要措施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实现预期目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 统一思想,狠抓落实。

    要充分认识到创建园林城市,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增强责任感,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把行动、措施落实到创建工作中去。市创建园林城市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有关单位要成立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上下配合、多方联动、分工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 深入宣传,广泛动员。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需要全市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和有关城市绿化的法规政策,使创建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要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作为年终考核、文明单位评比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查。设立举报电话,开展明查暗访,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 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深入贯彻执行《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认真把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绿化审核关,加大城市绿化补偿的收取力度。建立健全建设项目绿化工程方案审查、实施管理和竣工验收制度,加强城市绿化的全程跟踪监察,促使建设项目绿化指标的全面落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绿化用地,对任意侵占绿地、非法砍伐、破坏绿化的行为予依法查处。

    (四) 理顺体制,强化管理。

    按照“管养分离、管干分离、作业放开”的要求,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市场化改革力度,改变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建设、施工、监督、养护混为一体的状况,把园林绿化企业推向市场,在竞争中增强实力,提高绿地施工水平。实行城市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养护改革,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将养护作业推向市场,同步跟进养护质量监督,切实提高城市绿化养护水平。充实加强园林绿化管理队伍,按照建设大城市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充实、加强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和技术管理人员,使园林绿化管理队伍能适应当前城市绿化建设管理和创建工作的要求。

    (五) 广辟渠道,加大投入。

    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各方筹资为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突破园林建设由政府包办的模式,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

    的政策,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园林绿化事业,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对有收益的园林建设项目,努力开辟和利用融资渠道,通过合资、合作、推行股份制等市场运作的形式多方筹资建设。通过宣传和引导,鼓励动员工商企业、苗木生产大户发展城市苗木基地的建设,特别要结合城市生态林带建设和农业生产结构高速建设大型苗木基地。要严格各项绿化收费,对政策规定收取的易地绿化费、绿化补偿费、绿地临时占用费和毁坏绿化的罚没收入等要按规定收足,全部用于园林绿化建设。

    (六) 依托科技,提高水平。

    要充分发挥台州市风景园林学会等有关学术、科研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城市园林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应用和园林造园造景方面的科学研究,提高选种育苗、栽培管护的科技含量。要大力维护城市绿化的科学成果,加强城市绿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科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城市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7

(一)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目标,提升绿化品质

2015年底前,各类公园、游园、广场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维护良好,景观优美,绿地率达到60%以上,建筑小品、雕塑特色突出,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杂技文化风貌,立体绿化效果明显。对道路交叉口、公园、广场、社区、临时空闲地的地块进行绿化,不能绿化的进行硬化,对县城开发区十字路口四角进行立体设计。对庭院绿化进行管护,补栽修剪苗木,整修配套绿化设施,创建整洁优美的庭院环境。实施“绿线”和“绿色图章”审批制度,划定绿线并向社会公布,严格绿线管制制度,并对已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进行核查。对不达标的小区进行整改,并设置有休息活动场所,确保新建小区、道路、单位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强化施工全过程管理。落实绿化配建标准,新建小区和单位绿地面积不低于35%,老旧小区改造绿地面积不低于25%。组织开展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开展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重视培育和引进植物新品种,大力推广城市立体绿化。制定完成__县树种规划,注重乡土树种应用,城市园林绿化常用植物品种不低于100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2016年,完成《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并纳入__县城乡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实施城市公共绿化建设,分类组织实施居住区绿化、苗圃绿化等。在所有道路边角增加常绿树种,整出微地形,摆放景石或杂技雕塑,以突出杂技特色,提升县城档次。完成东湖迎宾公园和杂技文化公园三星级扩园建设;完成人民银行对过水面改造及绿化;依托泰山道南段东侧王庄水面,建设敬老公园;完成清馨园续建工程,沿桑兴河(长江路以南500米,黄河路以北500米)两岸各建设30米宽的带状公园;实施嘉陵江路中段南侧100米绿化带工程,西段两侧绿化方格打通,连接成绿带;开发区补植完善,增加花灌木种植,实现14万平方米草坪新植,改造边角绿化,提升开发区绿化档次;实施太行道北延工程及绿化工程;长江路(桑兴河桥东至宣惠河段)、黄山道(黄河路至长江路段)、华山道南段(钱塘江路至金沙江路)、金沙江路北侧各建设10米绿化景观带;将淮河路中段两侧绿化方格打通,连成绿带。县城单位庭院绿化美化,省级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各占60%以上,组织住建局、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计生局、教育局、武装部、水务局、高速交警大队、国土局、检察院、法院、万宏俪城、永和文苑、百祥园、广厦小区、百度小区、连城水岸、福源小区等单位、小区做好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小区”的评选工作,主干道沿街90%以上单位实施“拆墙透绿”。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建成区总面积的2%以上,出圃苗木品种、规格、质量符合绿化工程要求,无病虫害,苗木基本自给。建立专业管护队伍,落实县城绿化养护管理资金,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确保养护质量和景观效果。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0公顷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绿道绿廊至少建成24公里,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

2017年,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乔、灌、花、草有机配置,形成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城区和郊区相结合的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平方米。杂技文化公园、东湖迎宾公园,达到省三星级以上标准。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达标率80%以上,县城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结合五星级杂技大世界建设进一步整治周围环境,将原飞机场建设成儿童乐园。县城周边水系及周边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良好,形成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集中对行道树、花池苗木补栽,严格规范补栽苗木品种、规格、尺寸,保证补栽质量和成活率。做好城区苗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行道树、花池、草坪进行修剪管护,去除死树残苗,清除花池树坑杂草、垃圾,确保干净整洁有序。公园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水面无漂浮垃圾,公园、广场内

体育健身器材及时维修更换,营造亲水、健康、生态的优美景观。(二)强力推进造林工程,提高县城森林覆盖率

2015年底前,制定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略、措施和行动,形成区域生态和城乡一体化的融合。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古__、漳卫新河等生态敏感区得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大气、水环境良好,热岛效应低。古树名木挂牌建档,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2016年,按照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的规定,化工企业周边建设50米防护林带,物流企业绿化率达到20%以上。推进县城区周边小片林建设,见缝插绿,不留死角。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90%,尽责率在85%以上。大世界东门、104国道东侧与铁路之间建设50米灌木、花草景观林带;104与铁路间、104与运__全部建设生态林,经济林;对宣惠河、通兴渠等城区水系沿河两岸进行绿化,建设沿河50米休闲林带公园;结合农林项目建设绕城风景区千亩森林公园;在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高铁两侧建设100米的绿化带;冀鲁连接线每侧建设50米的绿化带;在桑宁路现有绿化基础上,每侧再植50米宽的绿化带;在梁何路(赵辛至何庄)、安于路(安陵至于集)、南吴路(粱集至小天罡)3条县级道路两侧各种植30米宽的绿化带,乡村道路两侧各种植4行以上树木,实现干线道路绿廊化、县乡道路林荫化。

2017年,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积极搞好沙荒碱地绿化开发,加快杨家寺乡、宋门乡2个乡镇16个村土地的沙化治理,鼓励规模化造林,规模治理沙化面积3000亩。对省、市确定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力争建1至2个绿色休闲广场,沿街种植乔灌树木,庭院栽花种果,全县村庄绿化覆盖率普遍达到40%以上。完成我县辖区沙河、龙王河、漳卫新河、漳卫新河岔河段,每侧大堤绿化50米,造林1.4万亩。完成各乡村新开沟渠、坑塘每侧绿化20米,造林面积0.93万亩。

2015年底前,县城环境综合治理效果明显,全年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40天以上,全面完成“省大气50条”和“__市大气50条”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施工工地出入口全部硬化,配备保洁员,设置车辆冲洗设施,防止带泥上路。施工工地周边按要求进行封闭围挡,围挡式样统一,牢固安全。施工现场干净整洁,物料分类堆放整齐并遮盖,配备临时公厕和密闭式垃圾收集设施,定期洒水降尘,防止扬尘和生产生活污水污染周边环境。按规定时间施工作业,杜绝噪音污染,保证文明施工。施工完毕后,要将建筑垃圾清理干净,拆除临时建筑物,打扫干净施工现场,恢复市政设施。强化渣土运输车辆管理,完成GPS定位安装,全部实现遮盖密闭运输,杜绝道路撒漏问题,对未办理通行证、超容量运输或无密闭措施的渣土运输车进行处罚,并停止运输。对建成区内煤场、砂石料厂、废品收购点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煤堆、料堆、废品堆进行覆盖,防止扬尘垃圾飘散。加强对建成区内商砼搅拌站的监管力度,站内砂石料堆全部进行遮盖处理,确保不飘散、不污染。烧烤炉具全部改为清洁能源。县城建成区内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内的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取缔或改用清洁能源。

2016年,做好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各项环保检测指标均不超过规定标准。切实抓好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企业治污工作,加大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及粉尘治理,确保企业排放达标。

2017年,全县空气质量、水系环境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25%以上。

(一)加强河流水系的全面治理

2015年,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桑兴河、宣惠河、通兴渠等县城水系及两岸护坡管理,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水面漂浮物、积存垃圾、乱搭乱盖、乱排污水等行为进行整治和纠正,保证水面洁净、水体清澈。

2016年,开展中小河流和农村河渠治理,提高河渠的灌排能力,形成河道互通、沟渠相连的灌溉排水体系,改善村镇生态环境,提高农田除涝防灾能力。

2017年,完成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沿宣惠河两侧建设两条污水管网,将长江路、嘉陵江路、黄河路、海河路的污水全部汇入污水处理厂,从根本上杜绝工业废水污染城市水系。

(二)推动__景观带改造建设

到2017年,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传承城市传统文化,丰富杂技元素,保持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坑塘,形成独特人文自然景观。沿__东侧建设城区__公园;在__以东、汽车站西侧建50—100亩的植物园,并对大__城区段进行整治,以弘扬__文化,彰显母亲河底蕴。

(三)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

2015年至2016年,大力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外流域调水工程、河系沟渠连通工程。到2017年,我县农业节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地下水取水计量、水位监控系统基本建立,压采评估与考核奖惩机制良性运行。

(四)开展县城风貌保护工作

注重县城风貌保护,突出杂技文化和__特色,做到措施有力,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建筑小品、特色雕塑突出。

(一)在县城环境整治上下功夫,让城市更有序

2015年底前,县城迎宾大道、主次干道、繁华商业街的门店招牌逐步规范。对版面破旧、残缺不全、设置不当的牌匾广告,限期更换、维修或拆除。清理以各种名义私拉乱扯的软体条幅、布幅。结合“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对乱贴、乱画、乱涂的小广告综合施治。捣毁印刷制售窝点,从源头上严厉打击,全面清理乱贴乱画的各类“小广告”杜绝城市大花脸现象,提升县城品位。取缔违规、违章的零散摊群,重点治理华山道北立交桥集贸市场、育红路步行街、建行附近、外贸路口、县医院门前等区域的占道经营问题,疏堵结合,引导至正规市场内经营。

2016年,完善华山道集贸市场、铁路西__商贸市场、金沙江路菜市场、外贸北市场内设施,将周边区域占道经营摊位划归入市,彻底改善“脏、乱、差”现象,确保市容市貌得到明显改观。

2017年,对现有市场进一步完善管理标准和卫生标准规范管理,保证市场场地和路面干净整洁有序,杜绝市场外溢、环境脏乱。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避免短期效应和反弹。

(二)在环境卫生治理上下功夫,让城市更洁净

2015年底前,坚持每月15日开展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覆盖城区道路的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重点做好县城内主次干道路两侧及重要节点沿线的综合整治,保持路面和出入口整洁,及时清扫杂物、抛撒物等,清除路肩及绿化带内杂草、垃圾,对道路两侧视线范围内的积存垃圾、杂物进行清理,消除卫生死角,实现整洁美观。沿街门店装修实施全围挡作业。医院等卫生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垃圾定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及行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执行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标准,做到主次干道保洁全覆盖,重点地段和重点部位实行16小时保洁,提高清扫保洁质量,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以上,做到“六净五无”(路面净、便道净、道牙净、收水口净、树根净、墙根净,无瓜果皮核、无杂草树叶、无垃圾污物、无纸屑、无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泔水等定时、定点收集,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处理,加大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医疗垃圾乱倒、乱运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好公厕保洁,按时对外开放,保持干净整洁、设施完好。

2016年,加大环卫设施、设备投入力度,加强对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和垃圾运输车辆管理,果皮箱、垃圾桶等环卫设施符合国家级园林县城要求,并及时保洁维修,确保环卫设施正常发挥作用。

2017年,完善社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环卫配套设施,建立专人日常保洁和垃圾转运制度。提高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效率,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让城市承载能力更强

立足城乡总体规划,坚持功能配套和结构优化,推进城市配套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结合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高县城承载能力。

2015年,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3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地表水厂及配套管网,完善公共供水设施,用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100%,逐步实现24小时供水。全面实行阶梯水价制度,在现有成本基础上通过论证,居民用水提升到4元至4.6元/吨。对二次加压供水强化监督,每月抽查一次,每季进行一次消毒,封闭运行,保障水质达标。县城照明科学合理,道路亮灯率98%以上。不断扩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使用范围,燃气普及率达到100%。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污水处理率达到95%。保障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达到二级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现县城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达到25%。旧城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60%。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和县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分别达到30%。

2016年,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4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8%。实现县城集中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达到30%。旧城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75%。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和县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分别达到40%。加快公厕、生活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建设,解决由于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如厕难、乱倒生活垃圾等问题。对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和出入口市政设施进行全面维修,清除道路坑槽和更换破裂、松动便道砖。按照“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对路灯、水篦、井盖全面检查,发现丢失、破损的及时补换,确保设施完好,消除安全隐患。对三座立交桥两侧桥体、城区路灯杆进行彻底清洗粉刷,对破损交通信号灯控制箱进行维修更换。

2017年,县城主要基础设施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5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旧城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90%。万人拥有公厕4座以上。将地上强电弱电转入地下,新建道路统一规划建设管沟,部门购买式租用,执行新建道路5年内不得挖掘规定。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和县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分别达到50%。对破旧损坏、影响使用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市政基础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更换,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完好无损、安全畅通。严格执行国家城市道路、桥梁、排水、照明的养护维修技术规范和规程,建立和完善市政设施技术档案,定期对设施进行养护维修。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向乡镇、农村延伸,推进城乡道路、供水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衔接,促进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共享。

(四)在城市管理上下功夫,让城市管理更精细

2015年底前,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建成区内未批先建、超规违建、超期临建、乱搭乱建等各类违法建筑,分区域、分项建立台帐,并分别列出查处意见。在摸底调查完成基础上,加强部门协作,按照职能分工,依法查处建成区内街道两侧、重要节点周边的各类违法建筑。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体制,环境容貌、工程质量、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各项工作达到国家和省相关标准,交通秩序达到部级平安畅通县标准。完成数字规划系统建设。建成数字化城管,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网络,实现管理全覆盖和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出台和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数字城管考评机制,将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加强执法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满足及时发现、处置与解决问题的要求,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按照“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将管理职责细化分解,采取“一劝说、二教育、三警告、四纠正、五处罚”的五步工作法,规范沿街门店经营行为,重点加强洗车装饰、修车补鞋、修配钥匙等商贩的管理工作,制定疏导方案。建立健全查处违法建设的联动责任机制,在巡查、审批、监管、打击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统一行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__市人民政府